- 相關推薦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第一課時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按一定的規律積累課文生字詞并做到正確朗讀。
2、圍繞課文三則故事,速讀概括三則故事主要意思,比讀發現三則故事的相同之處,細讀用成語評說三則故事中的三位主人公。
3、進一步學會概括,體悟三則故事的表達特點,感悟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揭題,讀題
1、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生讀題)。
什么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強調“真理”),“真理”誕生于什么之后――(強調“一百個問號”)。
如果說文章是題目的眼睛,那么這兩個詞就是眼睛里那黑黑的“眼珠”。再讀課題。
2、了解作者
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葉永烈。以前聽說過他嗎?老師今天要特意介紹他,知道為什么嗎?因為,由他主編的一本書,你們小時候應該都讀過。――出示(作家資料)
葉永烈(1940―),浙江溫州人,著名科普作家、傳記文學作家,是《十萬個為什么》的主要作者,著有科幻故事《小靈通漫游未來》等。
一生讀――知道是哪一本書嗎?――《十萬個為什么》
二、學習積累字詞
所以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是我們并不陌生的作家寫的課文。你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我們先來讀詞語。(屏幕出示)
縱觀 定理 定律 學說 機械
漩渦 旋轉 花圃 石蕊 領域――(生齊讀)
這是兩個字的詞語,下面讀三個字的詞語:
發現者 創立者 逆時針 科學史
下面讀四個字的`詞語:
司空見慣 追根求源 無獨有偶 見微知著 鍥而不舍
下面是多個字的詞語:
百思不得其解 打破沙鍋問到底
三、一課三練
按一定的規律積累字詞是一種學習方法。好,下面我就正式走近課文,其實,葉永烈在這篇課文中給我們講了三個故事,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我們這堂課的學習活動就圍繞這三個故事,進行三次讀,分別進行三次練習。
(一)速讀――概括要點(出示)
1、什么是“速讀”?速讀的學習目標是――(生說)
具體地說就是――用簡單的一句話分別概括三則故事的主要意思。
2、下面開始,學生獨立思考。
3、交流反饋。
謝皮羅教授從洗澡水的漩渦中發現了這種漩渦和地球自轉有關。
波義耳從紫羅蘭的變色中發明了石蕊試紙。
奧地利醫生從眼珠的轉動中發現人此時正在做夢。
4、簡介奧地利醫生
有沒有發現前面兩個人物都有名有姓,唯獨第三個人物只稱為醫生。他是誰呢?為什么不寫出他的名字,于是我到網上查閱了資料,一查嚇一跳,你們想知道他是誰嗎?――出示:
弗洛伊德,奧地利精神病醫生及精神分析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夢的解析》,是他最有創造性、最有意義的論著之一 。
我們知道中國古代有一個周公,特別會“解夢”,叫“周公解夢”。一般人們會把這當做迷信,其實這是有科學依據的。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就是從科學的角度對夢進行了解析。有機會可以讀一讀這本書,盡管有點難懂。
(二)比讀――發現特點(出示)
1、第一個練習完成得不錯,下面一個練習有點挑戰性。
什么是“比讀”?請你們把這三則故事比較著讀,從這三則故事的內容、人物、表達方法等地方發現相同點。
2、同桌或前后四人小組可以一起思考、討論。
3、交流反饋。
預設:當學生提到這三個故事中三位主人公都對發現的問題進行了提問時,請學生用筆劃下這些提問句子。然后先讀第一個故事中的“提問句”,讀出“問”的語氣,讀出“若有所思”的語氣。假如你就是謝皮羅教授,你發現了這個問題,你還會怎樣問呢?最后再連起來讀一讀后面兩個人物的提問句。
教師故作疑問:我看到文中這三個主人公并沒有提出一百個問題呀,怎么課題中說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虛指)
4、教師小結。(屏幕出示)
三個故事寫的都是外國科學家發現和發明的故事,這三個科學家都會生活中很細小的事情中發現問題,并提出一連串的問題,這三個故事都是先寫發現、提出問題,再寫研究問題,最后寫解決問題,這三個故事都共同說明了“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道理。
(三)細讀――評說焦點(出示)
1、接下來的第三練更有挑戰性了,什么是“細讀”?這次任務是什么呢?三個故事中的三個主人公其實有很多共同之處。那么你能不能用一個四字詞語來共同形容這三個主人公身上所具有的科學精神呢?并說明為什么用這個成語的理由。
舉例:
洞察秋毫
大凡有所成就的科學家,都有著相同的秉性――目光敏銳,心思細密。文中的謝皮羅教授、化學家波義耳、奧地利醫生又何嘗不是如此?謝皮羅教授能敏銳地注意到水的漩渦,而后不停地思索,化學家波義耳從紫羅蘭的變色中敏感地意識到紫羅蘭中有一種遇鹽酸會變紅的成分,奧地利醫生卻能在兒子眼珠忽然轉動時頓生奇怪之心,所以我覺得這三個科學家身上都具有著“洞察秋毫”的科學精神。
2、學生動筆寫。
3、交流反饋。
預設:當學生說到“見微知著”這個成語時,出示這個成語,理解“微”的意思,然后提供――“著”在字典中有三種解釋:①顯著、明顯;②寫作;③著作,讓學生進行選擇。
(學生講完后請他將成語寫在黑板上)
4、總結
教師根據學生的成語結合課文內容說話。
預設:這三個科學家正是因為從這些司空見慣的現象中學會了見微知著,學會了追根求源,學會了“打破沙鍋問到底”,而且憑著“鍥而不舍”的精神,終于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你們都是用成語概括形容這三個科學家的,老師用一句話――再次出示課題――學生齊讀。
作家葉永烈就是運用這三個科學家的事例證明他的這個觀點――再讀課題――所以這是一篇議論文――所用的論證方法就是――舉例論證。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第一課時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澡、械”等5個生字,正確理解 “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舍”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三個關于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
3、初步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到凡事要多問幾個為什么的重要性。
4、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二、教學重點:
理解三個關于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于
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
三、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到凡事要多問幾個為什么的重要性。
四、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視頻短片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出示科學中心圖片,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看到廣東科學中心的照片,你第一時間想到了什么?)
2、同學們,科學精神是人類精神中不朽的旋律。它激勵著人們驅除愚昧,求實創新,不斷推動著社會的進步。今天,我們學習作家葉永烈的一篇文章,題目《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看看這一課又是從什么方面來體現科學精神的呢?
齊讀課題: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3.誰能說說課題的意思?真理:真實的道理,即客觀事物及其規律在人的意識中的正確反映。是經得起實踐檢驗的道理。誕生:出世,一百個問號:指許多問題。真理出世于許多問題之后。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真理。
你從這題目體會到什么科學精神?探究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精神。這句話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學生自由發言。)
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相信同學們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對這句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詞語學習情況。
誕生 洗澡 機械 漩渦 敏銳 花圃 玫瑰 逆時針 領域 追根求源
見微知著 司空見慣 無獨有偶 鍥而不舍 打破沙鍋問到底
(1)讀準字音,通過課前預習,你能理解哪個詞語的意思?
(2)那些詞語意思相近,你還知道哪個詞語的近義詞?
三、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用哪三個事例來具體說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這個主要觀點的?
課文具體寫了三件事,第一件寫的是謝皮羅教授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
第二件寫的.是英國的化學家波義耳偶爾發現紫羅蘭濺到鹽酸會變紅色,最后發明了石蕊試紙。
第三件寫的是奧地利的一位醫生從兒子睡覺時眼珠會轉動這一現象中發現了眼珠轉動和做夢的關系。
2、請同學們齊讀第一自然段,想想第一自然段點明了什么?(總起全文)
同學們,這三個事例就是為了說明真理誕生于100個問號之后這個觀點。那這三個事例是怎樣說明這個觀點的呢?下面我們學習第一個事例。
四、細讀課文,交流感悟
(一)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一位同學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想想謝皮羅教授發現了什么問題?
同學們,你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發現這種現象呢?播放錄像。
2、你看了剛才這個實驗,有什么問題嗎?對呀,你想到的問題謝教授也想到了,那他是怎么發現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3、謝皮羅教授是怎樣注意到這個問題的呢?(敏銳)理解敏銳(感覺靈敏,目光尖銳)說明謝教授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科學精神。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問號,讀出敏銳的感覺。
4、謝皮羅教授又是怎么做的呢?隨機出示句子(謝皮羅緊緊抓住這個問號不放,進行了反復的實驗與研究。)
學生讀句子,哪個詞引起了你的注意?為什么?通過“緊緊”一詞你體會到什么?(緊緊說明謝皮羅為了追求真理鍥而不舍,緊緊說明謝皮羅為了追求真理善于“打破砂鍋問到底”,緊緊說明謝皮羅不達到追求科學真理的目的永不罷休……)
5、通過反復的實驗和研究,謝皮羅教授發現了什么真理?學生回答后教師出示課件:他的這個見解引起各國科學家的極大興趣,他們紛紛在各地進行實驗,結果證明謝皮羅的結論完全正確。事實證明,學生讀課題: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6、你能不能說說這個事例是怎么證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個觀點的呢?出示幻燈片,總結方法:發現問題——反復研究和實驗——真理誕生
所以說(齊讀課題: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二)拓展延伸:
1、在課外,我們同學進行課前預習,搜集到一些有關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例子,你還知道有哪些?請些同學來說說?
2、學生匯報。
看來所有科學家成功的事例告訴了我們,他們的成功來自于發現問題之中,如果他們在這些司空見慣的現象中,沒有發現問題,能出現真理嗎?學到這里,同學們,讓我們聯系上下文,說說你最大的啟發是什么?你說說你從哪個語段中得到啟發?(在文章中畫出有關句子,寫上批注。)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出示句子:縱觀千百年的科學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善于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學生理解這句話)強調?和!號。
這里的“?”號和“!”號,它們代表的是什么?(司空見慣:指看慣了就不覺得奇怪了。這里的“?”是發現的問題,是不斷地追問,“!”是通過探索,解決了疑問,發現了真理。)
“拉直”在這是指什么?(把疑問變成真理的過程。)
作者這樣表述有什么好處?(這樣用直觀形象的方法進行表述,更加形象、生動,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怎么才能讀出作者的發現和你的理解,應該用什么語氣讀?讀出堅定、堅持的語氣。
3、出示句子:只要你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那么,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
之后,就能發現真理。
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
找到真理需要什么條件?(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
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就是——(解答了若干個問號,)
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后,就能——(找到了真理)
這是在說哪句話啊?齊讀(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作者在這里重申自己的觀點,和文章的開頭怎么樣了呢?(相互照應)
同學們,找到真理需要我們見微知著,善于發問,不斷探索,可是這些能力也不是憑空產生的。正如數學家華羅庚所說的:(出示課件、齊讀:科學的靈感,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說,科學領域的發現有什么偶然的機遇的話,那么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給那些善于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精神的人。)讀完華羅庚的話,你又想到什么?
4、同學們,讀到這里,想必你收獲良多,請你以這個為題《從“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想到的》寫幾句話,結合你這節課所悟及在課外讀到的例子談一談。
5、生匯報。
四、回歸整體,初步感悟寫法
同學們,這篇課文圍繞著“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一觀點,例舉具體事實加以論證道理。這樣的文章叫議論文。而我們剛剛所寫的一段話,也運用了議論文的寫作方法。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課文中的第二、三個事例,和學習作者議論文的寫作方法,結合本單元及本課的寫作要求練習寫作。
五、布置作業
1、繼續收集資料,運用事例說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一觀點,完成本課上的小練筆。
2、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
六、板書設計:
20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敏銳地注意 — 緊緊抓住 — 結論正確
見微知著 解答問號
發現問題 — 反復研究和實驗 — 真理誕生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作文09-29
關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閱讀理解09-21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優秀教案(精選10篇)03-29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閱讀練習題09-18
六年級下《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反思(精選14篇)06-27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課文(人教版課標本六年級下冊)06-27
人教新課標六年級下冊《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語文教案01-19
《白鵝》第一課時教學設計12-08
林海第一課時教學設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