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憶》課堂教學實錄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教案是教學藍圖,仍然需要參考一些優秀的教學實錄,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十六年前的回憶》課堂教學實錄,歡迎大家分享。
《十六年前的回憶》課堂教學實錄 篇1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十六年前的回憶》(板書課題)。誰來說說課文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深刻印象是?
生:李大釗同志特別愛國。
生:李大釗同志臨危不懼生:
生:李大釗很了不起,他很偉大!
生:李大釗關心他的家人。(老師分別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寫在黑板上)
點評:黑板的“易主”,使學生一下子進入到了“自己是學習的主人”的角色。
師:課文是需要細細品味的。這節課我們就一同走進課文,一同走近那段歷史,去感悟李大釗同志的風采、形象。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結合“十注”做批注。
(學生默讀課文,邊閱讀邊在書上圈畫批注,寫下自己的理解、感受和問題。)
點評:要留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感悟課文必須讓學生自己“親近”文本,和作者對話,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
師:我發現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寫出了自己的讀書感受,接下來我們一起交流,好嗎?
生:我讀課文的第17節,看出了李大釗的臨危不懼,“他沒有戴眼鏡,亂蓬蓬的頭發”說明他已經受了苦刑,據我查閱的資料,敵人在這期間曾對他使用了“剝指甲”等酷刑。可是他仍保持著“平靜而慈祥的臉”,說明他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師:你很細心,這是文章中的一個細節,被你發現了,讀書就應該這樣。對于這一部分誰還想說?
生:(激動地)敵人實在是太殘忍了。在電影、電視里,我以前看過這樣鏡頭……李大釗真堅強!
師:嗯,我也有同感。
點評:對話促發了學生的思維和靈感,師生心靈相通,情感相融。
生:他見到自己的親人,一定會有很多的話要說,可是他在敵人的恐嚇下并沒有慌亂,也沒有因為見到自己的家人而激動,他仍用“安定”“沉著”的表情感染他的家人,暗示他們要堅強。這都說明他非常愛自己的國家。
師:他是我們黨早期的創始人之一,他對革命有著必勝的信念。
生:從課文的第7節中,我讀出了李大釗的愛國之情。他把自己的安全問題已經置之度外,心里想的只有國家。
生: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咱們書上的這一張照片就是李大釗在他臨刑前留下的,面對死亡,他是那樣的平靜,你們看,他那濃黑的眉毛下神情多么坦然。
師:你真不簡單,你還關注到了課文的插圖,思考的角度與眾不同。你是怎么知道這張照片是李大釗臨刑前留下的?
生:我是在網上看到的。
師:大家都來看看這幅照片,是不是這樣?
生:他的表情很堅定。
生:在李大釗被捕時,他“不慌不忙”,“保持著他那慣有的嚴峻態度”,說明他有膽識,心里已經有了被捕的準備。
師:是呀,無論是被捕前還是被捕后,我們都能感受到李大釗那一份堅定的愛國熱情和堅定信念。誰愿意讀一讀這一部分?
(指名讀,大家自由讀,齊讀。)
生:李大釗不但愛自己的國家,他也愛他的親人。父親不管多忙,對“我”的問題總是很感興趣,總是耐心地給“我”講解。
師:這一次,父親“含糊”地回答,使你想到了什么?
生:局勢很緊張。
生:老師,在法庭上,我覺得課文里的“我”確實很機智、很勇敢!
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你看,課文里幾次提到敵人,都是那樣的殘暴。可是“我”卻“騙”住了敵人,保住了哥哥。
生:我補充,當時的“我”很小,敵人這么兇狠,“我”都不怕,更能看出“我”勇敢、機智。
師:課文重點回憶李大釗,為什么這里寫了這么多“我”的事呢?
點評:高質量的對話離不開“點撥”,“點撥”的功用就在于“化難為易,引向深入”。
生:(興奮地)我知道了。父親在敵人面前是那樣的“鎮定”“沉著”,是父親的行動影響了“我”。
生:老師,我有個問題。
師:讀出問題是閱讀的最高境界!好呀,請講。
生:她哥哥是干什么的?
師:你們說她哥哥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生:“我”受父親的影響,變得這么勇敢、機智,她的哥哥一定也受到父親的影響,也會是一個搞革命的青年。
師:有道理。不過關于她哥哥的事情,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繼續查閱一下資料。
點評:課堂是動態的、生成的,生成的課堂信息有時會成為有效的學習資源。“她哥哥是什么樣的人?”對于這個問題的探討有助于進一步理解李大釗同志的形象。
師:課文最后“父親說完了這段話,又望了望我們”,此刻他的心里會想說些什么呢?此時無聲勝有聲。在那樣的時刻,李大釗不能說,現在就讓我們把他心中的話兒說出來吧!
生:我的好女兒,你懂事了,你長大了。
生:好孩子,我很快就要被害了,你們一定要接著我的工作做下去。
生:女兒,我為你感到自豪、感到欣慰!
師:讀書,就是要把自己融入書里。你們讀進了書里。
生:他的目光里充滿了希望!
師:好!好一個“希望”的目光!
點評:對話式的課堂是師生情感、體驗、生命的交流。一個“希望”的目光,包含了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感悟,讓老師驚嘆!這是教學相長的過程,師生彼此間分享精神與幸福。
師:讀書要讀進去,還要能讀出來。對于這篇課文誰還有自己的想法要說?
點評:讀書要讀進去,到字里里行間去品、去悟;還要讀出來,從整體感受,跳出課文談課文。
生:我課前在圖書室里看了一篇文章,里面說李大釗是被軍閥張作霖用絞刑絞死的,他們對李大釗“三絞處決”,為了延長李大釗的痛苦,絞殺整整進行了40分鐘。
師:(沉默)同學們,我真不知道該用什么樣的語言來痛斥那些魔鬼,那些劊子手……此刻,我相信你們的心情會和我一樣激動。請你們完整地再來讀一讀課文,再來感受課文帶給我們的深深回憶吧。(學生讀全文)
師:讀到這兒,你們對于課文又有了什么樣的感受和見解,請你們再一次把它展示在黑板上。(學生踴躍上前,又寫下“忠于職守”“視死如歸”等詞匯。)
師:課后,請同學們繼續收集、閱讀關于李大釗的文章,相信你們對他還會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下課)
《十六年前的回憶》課堂教學實錄 篇2
師: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十三課《十六年前的回憶》。這篇課文我們已經進行了自學,愿意把你是怎樣自學的簡單地說給大家聽嗎?
生:愿意!(齊)
生:我是先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然后再讀“讀寫例話”,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生:我是先讀課前“導讀”、“預習”,然后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再讀課后的“讀寫例話”,思考課后問題,進一步理解課文。
師:挺好!還有不同的嗎?
生:前面幾個同學講的我也做到了,我還看了《自主學習》中這課的“自學導航”,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我還仔細分析了課題,我知道這篇課文是寫人記事的文章。
生:我借助字典查閱并理解了本課的生字、新詞,還到圖書館查閱了與本課有關的資料,我還運用了反復朗讀課文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
師:你們很會自學,現在還需要再自學一會兒嗎?
生:不用!(齊)
師:那我們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自學后的收獲好嗎?
生:好!(齊)
師:提一點要求:交流時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取長補短。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來,在小組內討論解決。(學生進行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師:誰先來說說你現在的學習收獲?(幾個學生搶先介紹李大釗、張作霖及中國當時的社會背景)
生:通過讀課前的預習,我知道了本課為什么以《十六年前的回憶》為題。(讀預習內容)
師:對!從預習中我們知道本文是李星華在回憶她的.父親被捕前、后的感人事跡(板書:父親)本文是李星華1943年在延安寫的,正值李大釗遇難十六周年,所以文章以《十六年前的回憶》為題。那你們知道李大釗什么時候被害的嗎?
生:1927年4月28日。(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