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教案1
學習目標:
1、學會9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整體把握晉祠自然風景“三美”的特征及淚品的獨具匠心,感受晉祠之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學習說明描寫相結合的表達方法,品味優美生動的語言,體會比喻、對偶、擬人、引用等修辭手法的作用,
教學重點:
晉祠的山和樹各有什么特點
教學難點:
學習說明描寫相結合的表達方法,品味優美生動的語言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前板書晉祠
1、師述:是啊!晉祠座落在我國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的懸甕山麓中,是一大片古建筑群。有近的殿、堂、樓、閣、亭、臺、橋、榭,這里,山環水繞,古木參天,美景如畫,在蒼都的樹林掩映之下,清澈見底的泉水蜿蜒穿流于祠廟殿宇之間,歷史文物古自然風景薈萃一起,使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晉祠的美麗,常常地吸引作家梁衡,他游覽了晉祠之后,忍不住拿起手中的筆,寫下了這篇《美麗的晉祠》,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去領略晉祠的美麗。
2、齊讀課題
①同學們晉祠的“祠”是平翹音,來大家再讀一遍,而且祠是“示字旁”,這兒只有一點,大家用手寫一寫。
(二)整體感知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將生字新詞的字音讀準,將課文讀通順,讀流利,沒讀好的地方可以反復練練。
2、分詞出示生字詞,大家剛才把課文很認真地讀了一遍,讀準讀順嗎?現存老師來檢查一下。
草木蕭疏拾級登山周柏唐槐虬枝彎曲老嫗負水偃臥草蔓蔭護
3、師述:現在,請你們再一次讀讀課文,找到一句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①指名回答
②再讀讀這句話,看看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③齊讀這一自然段
④老師板書:在山、在樹、在水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晉祠的美在山,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晉祠的山美在哪,有什么特點?
2、學生交流
①生:巍巍的長長的
生: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寫出晉祠的山這兩個特點?
生:從這個擁字體會到:這個字既準確地表達出山與晉祠之問的地理關系——晉祠在群山懷抱之中,又巧妙地使用了擬人的手法,將山對晉祠的“呵護”寫得充滿溫情,誰來讀讀,傳遞出這脈脈溫情。
再指名讀這一句
②師過渡:剛才你們讀的這一句話寫出了山的形美,晉祠的山不僅形美,而且色彩也很美,出示課件,看這兩句多工整啊!作者用對偶的手法,為我們展現了晉祠山西幅絢麗的畫面。
誰來讀讀這兩句,男女生配合讀
師評價:真美,真讓人感
師述:同學們,通讀你們讀,讓我感到晉祠的春、秋天太美了,你們能不能根據晉祠山春、秋的景色展開想象,描繪一下夏、冬之景呢?
夏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師述:因此作者說“無論什么時候拾級登山都———”誰還能通過自己的讀表達這種情感。
③師述:是啊!作者在這一段抓住了晉祠山巍巍的、高高的,四時景色皆宜的特點,寫出了晉祠山的美,讓我們通過朗讀來體會。
齊讀這一自然段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師過渡:晉祠的美不僅在山,而且在樹。
2、指各讀第4自然段。
思考:晉祠的樹美在哪?有什么特點?
3、學生概括:古老蒼勁、還有什么特點(造型奇特)
你們能用不僅……而且……來說說晉祠樹的特點呢?
(1)說到古老蒼勁,我們不得找到作者寫到的兩棵樹,它們就是:周柏唐槐。
(2)我們反從他們的名字上,周柏,唐槐就見它們的古老。那么我們再來讀讀描寫他們的句子吧!(指名學生讀)(出示課件)
(3)大家自由讀這兩句話,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晉祠樹的古老蒼勁。
學生抓住“樹干勁直、樹皮皺裂、老干粗大、虬枝盤曲”等體會
指導朗讀,讀出蒼勁有力
(4)體會這兩句話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A先看看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樹干、樹皮、樹頂、枝條、姿態等幾個方面來說明周柏、唐槐的古老蒼勁)這是這兩棵樹的相同點
B作者在描寫周柏、唐槐同樣古老蒼勁時,還寫出了它們各自不同的特點,讀讀句子,這兩棵樹還有著怎樣的不同
師小結:周柏還有稀疏的特點,而唐槐則是茂密的美
教師小結:課文按一定的觀察順序,寫出了周柏、唐槐古老蒼勁,又各具疏朗,濃密的特點,可謂是匠心獨運。男生、女生合作讀,體會一下作者這獨具的匠心。
晉祠的樹,不僅周柏、唐槐具有古老蒼的特點,還有水邊殿外的松柏槐樹,元不顯出蒼動的風骨。
(5)前面我們說晉祠樹不僅美在古老蒼勁,還以造型奇特見長,現在我們看看課文又是怎樣寫造型奇特這個特點的呢?
默寫第三自然段后半部分,用波浪線劃出描寫晉祠的樹造型奇特的句子。
誰把這些句子讀出來,指名讀。
教師指導學生理解:有的偃如老嫗負水,低下去的樹像一位老婆之背著很重的水,被壓彎了腰,有的挺拔的樹,像一位壯士屹立在天地之間托起了天,你們看這樹的形狀奇特,說說晉祠的樹有哪吸哪些奇特的造型嗎?有的彎如虹橋,有的大如巨傘,像這樣形狀其特的還不止一棵、兩棵呢?
你能發揮一下你的想像,仿照這兩句說說,所以作者用了一個詞來形容,是——生答(不一而足)
師述:這其中造型最為奇特,當數晉祠圣母殿前的左扭柏,這就是左扭柏,來我們來讀讀描寫它的句子吧!比較一下把紅顏色的句子換成括號里的字好嗎?品味一下,作者的語言讓你感受到了什么?(通過與學生一起作者的用詞準確細致)
師評價:作者就是這樣細致而準確、生動,多角度的觀察地寫出左扭柏高大,左扭的特點,這就是語言的魅力。
(五)總結:
漫步在晉祠中,滿目蒼翠,難怪作者會說:晉祠在古木——滿蔭護下,顯得分外幽靜,典雅。
配樂齊讀課文,讓我們再一次體會,在古老蒼勁,造型奇特的古樹蔭護下晉祠的美麗。
板書:
美麗的晉祠
在山巍巍的高高的擁
在樹古老蒼勁造型奇特
在水
小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
⒈讓學生了解兩首詞的-要內容。
⒉能有感情地朗讀者兩首詞。
情感態度:
⒈體會到由于詞人所處的時代、經歷的遭遇、當時的心境等等不同,詞所表達出來的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⒉感悟兩位作者在詞中所賦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過程方法:
通過對比閱讀,體會毛澤東和陸游在詞中所表達的不同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了解詞的-要內容,并通過對比閱讀,體會毛澤東和陸游在詞中所表達的不同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感悟兩位作者在詞中所賦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毛澤東寫的一首詞:《卜算子詠梅》。(板書)
介紹毛澤東創作詞的背景
1961年12月,毛澤東在廣州-持中共中央會議。當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國際上的反華勢力也十分猖獗,我國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卜算子”,是詞牌名;詠梅才是這首詞的題目。詠:這里有贊美的意思。
〖揭示課題,很干脆。解題也利落。“詠”,是古詩詞的一種題材,不都是贊美的意思。〗
二、讀一讀
1、初讀感知:
(1)讀著這首詞,你有什么感覺?你感到是振奮激動,還是哀愁無奈?從詞中你聽到是哀嘆還是笑聲?你從中看到的生機熱烈,還是衰敗冷清?(要求用這樣的句式回答:“讀著這首詞,我感覺到……我仿佛看到……我仿佛聽到……”)
(2)齊讀:要求讀正確、流利。
2、精讀感悟
(1)再讀詞文,理解下面的內容。
問題:①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1、2兩句詞的意思。
明確:嚴寒的冬天,漫天飛雪。但是,在毛澤東的眼里,冬天即將過去,春天快要到了。
②“已是懸崖百丈冰”,是什么意思?“花枝俏”,是什么意思?學生交流后,板書:“花枝俏”。“俏”,是什么意思?梅花開得怎么樣?請你用恰當的詞語,形容梅花的“俏麗”。
③梅花,在寒冷的冬天開放。但是等到山花爛漫的春天來了,她卻怎么樣了?想象“山花爛漫”的情景。梅花在“叢中笑”,又是怎樣的情景?梅花笑了,為什么?
明確并板書:百丈冰——花枝俏——堅強、勇敢
不爭春——只報春——無私、高尚
山花開——叢中笑——豪邁、謙虛
3、賞析方法歸納
一首好的詩詞就是一曲曼妙的音樂,值得我們細細去品評,細細去欣賞,下面我給大家提供一個平臺,讓大家七嘴八舌評詩詞,可以從個別的字上,也可以從某個句子上,也可以從整首詞上去賞析。
三、學習詞的內容
1、古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歌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廣闊的想象空
間,不信請看這一句:“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讀著這句話,你腦海里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提示:冰天雪地、懸崖峭壁、百花凋零、寒風陣陣、大雪紛飛,梅花傲霜斗雪,綻放枝頭……
2、“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梅花在冰雪之中向人們報告著春天的信息,
如她是怎么向人們報告的呢?春天終于來了,這時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怎樣的畫面呢?
提示:百花盛開、異彩紛呈、滿山遍野、萬紫千紅
3、這時梅花的心情怎樣?這是一種怎樣的笑?
提示:她和百花在一起,這是自豪的笑,欣慰的笑,爽朗的笑
四、比一比,想一想
1、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陸游的《卜算子詠梅》。
介紹陸游的背景:
乾道二年,陸游因“力說張浚用兵”,受到了賣國派的打擊,被罷免了隆興通判的官職。在山陰寂寞地度過了四年,便開始了西行萬里的遠游。作品里那在黃昏孤獨綻放的梅花,默默地經受著風雨的打擊,正是陸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寫照。既有孤芳自賞、顧影自憐的傷感,也表現了受到挫折而不屈節的品質。
2、請大家想一想,陸游詞中所寫的梅花是怎么樣的?
明確:“獨自愁”“香如故”
3、引導比較。想一想,毛澤東在詞中所贊美的“梅花”與陸游詞中的“梅花”有什么不一樣?
明確:在陸游的詞中,梅花在“獨自愁”“香如故”,而毛澤東詞中是“花技俏”。
4、同學們,毛澤東是在讀了陸游的詞,才寫“卜算子詠梅”這首詞的。毛澤東在自己詞的前面,有一句說明的話: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要求:學生說說“反其意”的意思。
〖讓學生進行比較性閱讀后,再討論“反其意”的意思,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歸納,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
5、大家來談談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引導學生體會陸詞很悲傷、壓抑,而毛詞卻充滿樂觀、積極的態度。不必比較兩首詞的高下。)
五、小結:
毛澤東和陸游寫的詞,都是“詠梅”。但是由于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經歷不同,性格不同,對梅花的認識也不一樣。可知,不同時代,人們賦予了梅花的不同的品質,但不變的是人們梅花的喜愛和對真善美的追求,愿梅花開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開放。讓我們在這段激昂歡快的樂曲聲中再次朗讀毛詞《卜算子·詠梅》
六、布置作業:
背誦并默寫
七、板書設計:
百丈冰——花枝俏——堅強、勇敢
毛詞不爭春——只報春——無私、高尚樂觀、積極
山花開——叢中笑——豪邁、謙虛
陸詞“獨自愁”悲傷、壓抑
“香如故”
小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教案3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藝術境界。
2.學習襯托的手法。
3.背誦并默寫這兩首詞。
教學重點:教學目的1、3
教學難點:教學目的1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法:誦讀、點播、賞析。
一.談話導入,激發情趣
1.:梅花一直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歌詠的對象,請大家試著背一背關于梅花的詩或詞。(如《梅花》、《墨梅》、《早梅》、《紅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贊美梅花的詞——毛澤東在1961年12月寫的《卜算子·詠梅》。
2.大家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的兩首詞嗎?誰能背給大家聽?
3.(學生背誦《漁歌子》、《憶江南》這兩首詞。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詞比較長,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叫上闕,后一部分叫下闕。
二、反復吟誦,理解詞意
1.自由讀毛澤東寫的這首詞《卜算子·詠梅》,
(1)自讀課文,練習讀正確、讀流利。(2)誰愿意讀一讀這首詞?
2.再來讀這首詞,邊讀邊把詞中難理解的詞語或句子畫下來,試著自己解決,解決不了的提出來討論。
(1)想想詞中寫了梅花的什么特點,贊揚了梅花怎樣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處寫一寫。
(2)我們交流一下,大家自己解決了哪些問題。
(可以交流詞語的意思,如:詠梅、猶有、俏、爛漫。也可以交流句意。)
(3)同學們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
(4)與同桌相互交流。
3 。交流討論。
結合具體詞句,充分交流見解一一梅的特點及梅的品格;教師相機點撥,生對毛澤東詞中所寫的梅花產生贊嘆之情。
(1)“風雨送春歸,風雪迎春到。”
“歸”是返回的意思。這句詩是說風雨把春天送回來了,漫天的飛雪迎接著春天的到來。
(2)“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梅花綻放于寒冷時節的荒郊野外。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寒”,更何況“已是懸崖百丈冰”。可以想象群花凋謝,大雪紛飛,天地間了無生機之時,梅花卻不畏嚴寒、一枝獨放的動人畫面。這句詩贊美了梅花不畏嚴寒、凌寒盛開的品格。
指導朗讀,想象畫面。
是呀,梅花傲霜斗雪、堅韌不拔的品格令人贊頌。你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邊聽邊想象,這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學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畫面。)欣賞畫面:
通過大家的描述,在老師的腦海中仿佛真的浮現出一幅寒梅傲雪圖。不少畫家也為這首詞配了畫,讓我們一同來欣賞幾幅。
(3)“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①“不爭春”,不和誰爭呢?
②梅花是那樣美麗,但卻不和春天盛開的百花爭艷,不炫耀自己的美麗。這是一種什么品質呀?
(可讓學生補充:“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也寫出了梅花這種樂觀謙虛、不居功自傲的品格。)
③體會梅花的品格,練習朗讀。
要讀出梅花是報春的使者,卻無意爭春邀寵、居功自傲,表現了梅花樂觀謙遜的作風。
(4)“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等到百花盛開之時候,梅花無比欣慰地飄落叢中,表現了梅花的坦蕩與無私與眾不同。)
小結: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品格呀!凌寒獨放,在寒冷的季節里向人們通報著春的信息;當春天到來,百花盛開,梅花已經凋謝,卻默默地在百花叢中微笑。讓我們帶著贊美之情,再來讀讀這兩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梅花以其樂觀自信、謙虛坦蕩的品格,贏得了毛澤東的贊頌,老師也忍不住要贊頌梅花。(范讀)
(2)讓我們都用自己的朗讀來贊頌梅花吧。(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3)播放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根據課件中所呈現的音樂旋律與畫面風雪交加、春回大地等變化,從而滿含激昂、贊嘆之情讀出梅花的風姿,梅花的品質。注意讀出詞的節奏與韻律。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4.用自己的話說說詞的大意。(風風雨雨剛把春天送回來,漫天風雪又迎春天來到。看懸崖已結下百丈冰柱,凌寒梅花卻嬌艷地盛開著。雖然美麗卻不同百花爭春,只把那春的消息向人間預報。等鮮花盛開的時候,梅花在花叢中搖曳含笑。)
三、同桌合作,練習背誦
1.同學們,你們能不能把這首詞背下來?大家先試著自己背一背,然后和旁邊的同學互相檢查背誦的情況。
四.布置作業,復習鞏固
2.背誦并抄寫這首詞。
小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教案4
設計意圖
本設計將“悟詞情,品畫意”作為研讀目標,教學中努力體現“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學思想。
1、將音樂引入語文課堂,借助音樂,形象解讀《卜算子?詠梅》一詞。
2、將繪畫引入語文課堂,借助畫面,再現梅之風姿,梅之品格。
3、通過對比閱讀,解讀梅花的兩種形象,詩人的兩種境界。
4、引導學生查找、搜集、拓展閱讀毛澤東其他詩詞,通過組織澤東詩詞朗誦、演唱會,促使學生積累語言,積淀情感。
教學過程
一、背誦導入
我們已經讀過幾首詞了,請同學們把自己喜歡的詞讀或背給大家聽。
二、自-閱讀
今天我們要學習毛澤東的一首詠梅詞。請同學們自己反復地讀讀課文,想想詞中寫了梅花的什么特點,贊揚了梅花怎樣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處寫一寫。
三、交流討論
結合具體詞句,充分交流見解;教師相機點撥,使學生對毛澤東詞中的梅花產生贊嘆之情。
1、從“飛雪”“百丈冰”等詞可以讀出,梅花綻放于最寒冷的時節。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況“已是懸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紛飛,天地間了無生機,梅花卻不畏嚴寒,一花獨放。
2、從“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可以讀出梅是報春的使者,卻不爭春邀寵,居功自傲,表現了梅花謙遜的作風。
3、從“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可以讀出百花盛開之時,梅花卻無比欣慰地飄落叢中,表現了梅的豁達與無私。
四、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梅花以其樂觀自信、謙虛坦蕩的品格,贏得了毛澤東的贊頌,讓我們再來聽一首贊頌梅花的歌曲(播放《紅梅贊》)。
2、讓我們用自己的朗讀來贊頌梅花吧(學生放聲練習朗讀)。
3、邊讀邊想象畫面,有感情地讀。(引導學生根據課件呈現的音樂和畫面的變化,滿含激昂之情、贊嘆之情地誦讀,教師相機引導示范。對學生富有個性的朗讀給予鼓勵,對學生動情的朗讀給以表揚。)
五、對比閱讀,感悟詩人的情感
1、閱讀陸游詠梅詞,簡介創作背景。
(乾道二年,陸游因“力說張浚用兵”,受到了賣國派的打擊,被罷免了隆興通判的職位。在山陰寂寞地度過了四年,便開始了西行萬里的.遠游。作品里風雨交加的黃昏、孤獨綻放的梅花,正是陸游受打擊后心境的寫照。)
毛澤東在讀陸游的詠梅詞后,填詞一首,卻“反其意而用之”,表達了樂觀自信的胸懷。郭沫若在讀了毛澤東的詞后也和詞一首,寫道“曩見梅花愁,今見梅花笑”,鮮明地寫出了兩首詞中梅花的不同形象與兩位詩人的不同心境。
2、再讀毛澤東的詠梅詞,想象“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的景象,試著畫一畫,并給自己的畫寫上一個題目(如,寒梅傲雪、春的使者、凌寒獨放、寒梅斗雪、一枝獨秀)。
3、配樂欣賞畫家為毛澤東的詠梅詞所配的畫;有感情地背誦詠梅詞。
六、拓展閱讀
1、課外閱讀毛澤東的其他詩詞。
2、用一周時間進行準備,然后組織一次毛澤東詩詞朗誦、演唱會。
小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了解兩首古詩所描寫的景色,從中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誦、背誦兩首古詩并會默寫。
教學過程:
學習目標:
學習第一首詩《惠崇春江曉景》,理解詩句的意思,背誦古詩。
教學步驟:
(一)出示《春江曉景》圖,簡介背景,揭示課題
1、簡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的畫家,善于畫鵝、鴨等小動物。
2、出示《春江曉景》圖,這是惠崇畫的一幅畫。
3、簡介詩人蘇軾: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他在詩、詞、散文的創作上都有很高造詣。《惠崇春江曉景》這首詩就是他為好友惠崇的這幅畫題寫的。
(二)自讀詩句,初步理解詩句的意思
1、熟讀詩句,勾畫不理解的字、詞,借助工具書自學。
2、組內交換意見,掃除障礙。
3、指名試著說說詩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發學生展開想象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節奏、語調、語速)。
2、邊讀邊想象詩的意境。
(1)認識蔞蒿、蘆芽、河豚。
蔞蒿:長在洼地的一種野草。
蘆芽:蘆葦的嫩芽。
河豚:味道鮮美但肝臟等部位有劇毒的魚。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2)抓住詩中具體景物,展開豐富想象。
①邊吟誦,邊想象畫面。
②用自己的話描繪畫面內容。
3、詩人從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來了?
明確:桃花剛開,鴨子戲水、蔞蒿長勢很旺、鮮嫩的蘆筍從土里鉆出。
4、詩的最后一句是畫面上的景物嗎?
明確:不是,是作者依據畫面景物展開的想象。
(四)小結
1、讀了這首詩,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確:作者抓住了畫面上幾枝桃花、嬉戲的鴨子、滿地的蔞蒿、短短的蘆芽,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鄉春景圖。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時”從畫面上看得到嗎?
明確:這是作者通過觀察岸上、水面之物引發的聯想,它在告訴人們:桃花開放、春江水暖、蔞蒿滿地、蘆葦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產卵繁殖的季節。
(五)指導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對照畫面朗讀。
2、背誦古詩,想象畫面。
小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教案6
學習目標:
1.讀準每個字的讀音。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課后注釋聯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內容。
3.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于一體的文言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成語導入: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你熟悉嗎?誰能講講它的意思。專心致志這個成語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學弈》。(板書:學弈)
介紹孟子資料: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現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圣,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來是善的,都具有仁、義、禮、智等天賦道德意識。提出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論點。《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
3.釋題:弈指什么?學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來專指下圍棋,學弈就是學下圍棋。現在的對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圍棋。)
4.引導學生就課題質疑,及時歸納整理并板書:
⑴誰學下棋?
⑵怎么學下棋?
⑶學得結果怎么樣?
⑷《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5.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學弈》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教師范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最好能背誦)。從而感染學生,激發其誦讀興趣。
2.讀后學生評價,及時歸納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一是讀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頓要得當。老師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頓符號,以對學生朗讀有所幫助。
3.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為止。(教師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復朗讀)
4.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誤。
5.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直到讀熟為止。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后注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與是通假字,同歟。
小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教案7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為什么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
3.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課前準備:
教師查閱、收集關于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故事、文章。
教學過程:
一、回顧前文,導入新課
在前幾課文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一位位不怕困難、苦戰攻關、善于發現、極具科學的科學家。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極有個性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1.默讀課文,想一想:
①課文講了一件怎樣的事?
②作者為什么說懷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師”?劃出課文的中心句。(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迷信書本、也不要不迷信權威。)
三、讀議結合,深刻理解“最好”
1.作者用哪些事實說明懷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師?
2.老師在讀這課文時,也不禁被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所折服,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
3.懷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讀、劃、議)
四、回歸整體,加深對科學的認識
1.古今中外,善于發現問題并研究問題的人往往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級學的《畫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給戴嵩指出錯誤的小牧童;四年級學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中敢于挑戰權威的伽利略等。)
2.結合本單元前三課文,談一談你對科學又有了哪些認識?
五、拓展閱讀,遷移延伸
1.閱讀《嗅蘋果》,讀后交流自己的體會。
嗅蘋果
學生們向蘇格拉底請教:怎樣才能堅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蘇格拉底讓大家坐下來,隨后取出一個蘋果。他用手指捏著,慢慢地從每個同學的座位旁邊走過,一邊走一邊說:“請同學們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然后,他回到講臺上,把蘋果舉起來左右晃了晃,問:“哪位同學聞到了蘋果的氣味兒?”
有一位同學舉手回答:“我聞到了,是香味!”
蘇格拉底再次走下講臺,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學生的座位旁邊走過,邊走邊叮囑:“請同學務必集中精力,仔細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稍停,蘇格拉底第三次從講臺走到學生們中間,讓每一個學生再嗅一嗅蘋果的氣味。
經過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個學生外,其他學生都舉起了手,都說聞到了蘋果的香味。
那位沒舉手的學生環顧周圍看了看,覺得一定是自己錯了,于是也隨波逐流地趕緊舉起了手。
蘇格拉底臉上的笑容不見了。他舉起蘋果緩緩地說:“非常遺憾,這是一枚假蘋果,什么味兒也沒有。”
【小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03-15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08-01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08-30
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版《燈光》教案08-16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表格式教案分析08-23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匆匆教案05-14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養花》教案09-08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