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荔枝》教學反思
《荔枝》文章圍繞荔枝寫了幾件小事,于細微處體現了作者與母親深厚的母子親情。今天呢,小編就為大家推薦小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荔枝》教學反思,希望能幫到大家哦~
《荔枝》是一篇極其感人的散文。文章圍繞荔枝寫了幾件小事,于細微處體現了作者與母親深厚的母子親情。作家肖復興文筆清新、質樸、平實,《荔枝》一文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這樣文質兼美的課文,真是一篇感悟親情,陶冶情懷、培育人文精神的好教材。所以,在教學《荔枝》一課時,我以《語文課程標準》為指導,結合課文特點,作了如下設計:
一、淡化講解,體現語文學習的自主性。
著名小語專家張慶同志在他的《我的小學語文觀》中指出,語文教學堵不住繁瑣分析的.路,就邁不開語言訓練的步。淡化講解,是當今閱讀教學的總趨勢,對于《荔枝》這樣平實易懂的課文,教師繁瑣的講解只能是畫蛇添足。課堂上我除了在導入新課、組織討論時使用了一些必要的教學語言,其它時間都給了學生,我讓他們充分地讀,盡情地說,自由地寫,一節課下來,我已經淹沒在學生的讀書聲和討論聲中了,課堂的主角自然而然成了學生。
俗話說,不破不立,不止不行。不淡化講解,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語文學習的自主性就無從談起。
二、優化討論,體現語文教學的創新性。
討論是閱讀教學中教師常用的教學手段,它可以啟發學生思考、促進智力發展,提高創新意識。《荔枝》一文雖然平實易懂,但要從細微處讀出真情,還得讓學生在自主感悟的基礎上充分地交流、探索,讓思維碰撞,讓資源共享。在組織學生分4人小組討論時,我本著“內容要廣,形式要活,時間要足”的思想,給學生出示了小組交流、探討要求:1、小組長注意協調,保證每個同學不少于一次的交流機會;2、交流內容不限,圍繞“母子親情”談談自己喜歡哪一句,從中讀懂了什么,悟出了什么;3、交流提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允許有多種意見,多種看法,重在參與。
這樣的討論,學生享有充足的時間和自由的空間,他們思維活躍,語言鮮活,表達富于個性,當這些活躍的餓思維、鮮活的語言以及充滿個性化的表達走進語文課堂時,我們的語文教學才會更富有生命力。
三、深化情感感悟,體現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語文教學既要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也擔負著陶冶學生情感、熏陶學生靈魂的使命。當讓學生在讀中悟境,議中悟情,寫中悟意時,我的具體做法是:先讓學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讀文中的細節描寫部分--母親剝開荔枝的神態、動作,母親端走沙果的自然妥帖,邊讀邊想象文字所描繪的情境,讓學生進入文章情境,動人情景仿佛眼前;再讓學生圍繞“文中哪些句子能充分體現作者與母親濃厚的母子親情”進行討論,暢談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最后在文章末尾又圍繞“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一句處安排了一個小練筆,轉換角色,替作者寫下他對已故母親深切的懷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我想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站在學生角度考慮問題,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教好語文,引著孩子們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熱愛語文。
【小學六年級上冊《荔枝》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六年級上冊《荔枝》教學設計04-01
小學六年級上冊《荔枝》的語文教學設計04-19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荔枝蜜》教學設計09-30
六年級語文上冊《荔枝》的教學教案設計04-18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育教學反思04-27
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8-08
六年級上冊荔枝語文教案03-31
人教大綱版六年級上冊語文《荔枝》教學設計09-17
荔枝小學作文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