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反思
《別餓壞了那匹馬》表現了故事中其他人物的人性之美。小編整理了《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反思,歡迎欣賞與借鑒。
六年級上《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反思一:
《別餓壞了那匹馬》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寫了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馬草,讓“我”繼續看書的事。贊揚了作為書攤主人的殘疾青年不計較個人得失、想方設法讓“我”安心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對于略讀課文的字詞教學,我由學生自學為主,結合上下文或查字典來理解。文章圍繞"別餓壞了那匹馬" 這個善意的謊言被揭穿的過程,展現了人物的美好心靈。語言簡樸,主要通過人物的言行,神態和心理描寫表現人物的品質.我在教學中力求讓學生通過了解故事內容,感受人物心靈,體會"我"對青年的感激之情。在初步了解課文的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基礎上, 我引領學生去認真品讀殘疾青年說過的每一句話,從文中的一個詞、一個句子品讀出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心靈。我讓學生了解課文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是什么.因為這既是課文的題目,也是推動故事發生的關鍵句.
文章用"別餓壞了那匹馬"貫穿全文,起到了層層推進的作用.最后,課文中有不少人物的語言,行動和心理描寫的語句,集中表現了人物的美好品質.教學時,我通過讓學生找一找,畫一畫這些句子,然后用心讀一讀,想想自己為什么感動,或者是說說自己從中體會到人物什么樣的品質.
我讓學生用寫續寫的方式嘗試展開想象的翅膀,幫文章編一個結局, 我覺得進行小練筆很重要,經過練筆讓學生內心的情感和讓文章的情感交融,文章也就徹底明了了。
六年級上《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反思二:
《別餓壞了那匹馬》在本組的課文教學中,要求在讀懂課文、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學習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人物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抒發美好情感的。為了達到單元總體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本文中,我著重通過人物語言、行動、心理描寫的句子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
在教學中以“善意的謊言”導入后,繼而是讓學生速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大意。為了讓學生對文中的“殘疾青年”有一個整體的印象。我設計了如下的問題“別餓壞了那匹馬”在文章中出現了幾次,每一次的用意是否都相同?本想讓學生找出出現這三次文字的故事背景,以此初步感受“殘疾青年”的美好內心。進而我再進一步讓學生了解人物的美好內心,為此我設計了如下問題“為什么會有這個善意的謊言?他的動機是什么?”這就又回到了對人物美好心靈的探討上。在此環節中,我讓學生調動自己積累的詞語去形容“殘疾青年”的心靈美,形成對人物整體的感知。
在學生對人物形成了初步整體的認識后,緊接著就讓學生從文中找出有關“殘疾青年”美好心靈的句子。并加以體會。由于這是略讀課文,在以往的教學中時間總是略顯得非常的緊。因而在此交流匯報階段并沒有讓學生多讀,只是由他們談及自己的體會,對確實不著邊際的回答給予簡單引導后都由我代答了。
從整節課來看,學生都是較為被動的在學。而創設給學生自主地學習交流的'環節效果并不佳,學生體會不到位。在學生對人物整體認識的數個環節上,學生能夠達到的程度也進步如人意。特別是讓學生自行用自己積累的詞語形容“殘疾青年”的心靈處,明顯是對學生的要求拔高了。那么整節課上由于在了解文章大意不久就立刻拔高了要求,讓學生談人物的初步認識,在學生沒有透過人物描寫句子的品讀、誦讀之前,貿貿然地提煉對人物品質的高度概括,這無疑就是揠苗助長。而且即使在略讀課文中適量重的時間花在朗誦句子,以達到品味的目的也是相當必要的。
六年級上《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反思三:
《別餓壞了那匹馬》是人教新課標版小語第十一冊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主要寫了酷愛讀書的“我”因為家境貧寒,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馬草,讓“我”安心繼續看書的事。贊揚了作為書攤主人的殘疾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反思這一課我的教學過程,覺得一下幾點預計,取得的效果還不錯:
1.導入激趣
我是這樣引出課題的:“昨天同學們在課外通過各種途徑搜集了有關善意謊言的小故事了吧!誰來給大家講述講述呢?”“你是怎樣理解‘欺騙’這個詞語的?”“生活是復雜的,有些事我們不能僅僅只看到表面的現象,還要去弄清事情的本質。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一場特殊的欺騙。”
(對于略讀課文,我認為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設計了這一導讀。其實還有其他的導讀方法,但我覺得略讀課文的導讀不宜太繁,畢竟時間要留給學生。)
2.找準切口
“自讀導語”中列舉了四個環節,但最主要的一環是這個問題——“文章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是什么?”這樣會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劃出相關句子、詞語,并琢磨原因。(略讀課文要給孩子充分讀的時間,但并不是說,有時間給孩子就行了,老師要給予適當的點撥。我覺得我這個問題的設計就選準了學生自己學習的切入點。)
3.情動辭發
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內涵,學生不一定能很快理解,即使理解了也不一定能理解深透,從課堂上組織的討論中可見一斑。這就需要老師設計一個精當的練筆來加深理解。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續寫一個片段練筆:
“可是遲了!我已經走進他家的后院,看見了一堆枯萎焦黃的馬草──前些日子我賣給他的所有馬草!那匹馬呢?甜甜地吃著我拔的馬草的那匹馬呢?我扭頭沖了出來……”我突然間明白了——
“我”突然之間明白了什么?你能繼續往下寫嗎?
(我覺得進行小練筆的時機掌握很重要。“情動”而“辭發”,這時要給學生寫的機會,讓學生內心的情感和讓文章的情感交融,并涌出紙外。)經過練筆交流,文章所設的懸念學生徹底明了了,原本無馬,假稱有馬,為的是讓“我”安心看書,如果泄露機關,豈不壞了好事?所以他先以“命令”口吻叫妹妹收馬草,次以行動阻擋“我”,繼以語言威嚇“我”…… 殘疾青年真是用心良苦呀!
通過以上課堂活動,學生最終的情感歸宿就是:要對陌生人付出自己的關愛,更令人覺得了不起;付出關愛,并要不傷人自尊,就需要用心良苦地經營。
看來,課堂上適當運用小小的辯論和續寫,讓學生自己說,自己寫,自己感悟,也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哦。
六年級上《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反思四:
夜已很晚了,我也很疲憊了,但我還是不想就這樣睡下,拿起筆,記下我今天的教學所得,想想,我有一種甜甜的感覺.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略讀課文《別餓壞了這匹馬》,這篇課文是我們通過集體備課后我按照要求上的一節課。教師完全放手,整節課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其實這種說法和做法大綱一直是這樣要求的,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卻不多。課前我總結了前一篇課文的學習方法,然后對學生說假如你是一名老師,你要讓學生弄懂哪些問題。怎么才能讓他們弄懂。首先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然后分小組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讓小組相互提問解答,把不能解答的問題由小組長寫在紙上,然后集體來討論。前面幾個環節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討論的也很激烈,自己解決了不少問題。看著學生在書上的批注,我感到很滿意。可出現的問題是在集體討論上,一個學生提出了不解的問題,有同學幫他解答,在這個過程中,我充當了不光榮的“第三者”橫擦一腳,學生的鼻子又被我牽著走。
學生回答后,我又引著他們回答,沒有真正的放開,沒能達到集體備課時要求的個目標,效果。課后,我們年級組的成員在一起討論、反思,他們告訴我,我的引導要讓學生來問答,學生問,學生答,讓他們思考,交流,甚至是爭辯,最后得出結論。而不是我去引導問答,我就缺少了這樣一個一問一答個過程,所以課堂少了那么一點光環。是啊,這樣的課堂才真正是學生的課堂,才真正的是自然生成的課堂,充分發揮了互助小組的作用,讓學生學會合作.雖有遺憾,但也有讓我感到得意之處。在課文的最后,我認為進行小練筆的時機已經到了,我接著學生的話,讓學生續寫了一個場景,引:小作者扭頭沖了出來,偎在殘疾青年輪椅邊,他沒有哭,他在想_______,______。“情動”而“辭發”,在短短五分鐘內,學生發自內心的話語非常非常的感人,當場讓幾位學生讀了他的小筆,集體幫他們修改,效果很好。
夜已深了,我打了個哈欠,睡吧!明天要用十二分熱情迎接如花的笑臉
【六年級上《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反思11-16
《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反思12-19
《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反思范文04-26
《別餓壞了那匹馬》課文教學反思03-12
《別餓壞了那匹馬》語文教學反思04-24
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設計04-15
《別餓壞了那匹馬》教案10-05
《別餓壞了那匹馬》優質教學設計(有反思)05-15
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設計模板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