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生命的林子》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生命的林子》是一篇閱讀課文。課文記述了一個傳說,講玄奘在師父指點下,堅持在高僧濟濟的法門寺苦心潛修,終于成為一代名僧的故事。說明“一個成才的人是不能遠離社會這個群體的,就像一棵大樹不能遠離森林”。
教學要求:
1、理解、學習生字新詞。
2、自學課文,了解課文的內容。
3、引導總結文中包含的道理,在競爭中成長。
重難點:
1、領會課文通過某種事物比喻說明一種道理的寫法。
2、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課時劃分:
一課時
教具準備:
一塊小黑板,書寫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談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調查學生課外讀書情況。
2、師歸納,講了唐朝和尚唐僧在孫悟空等四個徒弟的保護下,一路降妖除魔,終于取來真經的故事。
3、玄奘功成名就之前又是怎能樣的呢?我們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了解詞語意思。
玄奘:俗稱唐僧,是唐朝的高僧,佛教學者。河南省洛陽人。
剃發:這里指給要出家的剃去頭發,成為僧尼,佛教稱為剃度。
晨鐘暮鼓:早上敲鐘,傍晚擊鼓,形容生活十分單調乏味。
香火鼎盛:香火,這里指供佛敬神時燃點的香和燈火。鼎盛,指正當興盛或強壯。
青燈黃卷:青燈,指油燈;黃卷,指書籍。這里指深夜在燈下苦讀經書。
思忖:思考。
秀頎:身子高,修長挺撥。
蕓蕓眾生:佛教里指一切有生命的東西。
鶴立雞群:像鶴站在雞群當中,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群人里頭顯得很突出。課文中用來比喻松樹生長在灌木叢中,顯得很突出。
三、默讀課文,了解文章主要內容。
1、學生根據閱讀提示默讀課文。弄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2、學生匯報后教師歸納。
起因:應酬太繁、不如他人。
經過:方丈以樹喻人開導玄奘。
結果:一代名僧。
四、師生討論,理解文中所闡明的道理:在競爭中成長。
1、讀句子:這些樹就像蕓蕓眾生啊……
2、點明兩處林子的特點:郁郁蔥蔥和零零星星
3、分析兩處林子的環境、生長過程、結果及成因。
密林與疏林的士地是一樣的,但密林的樹多,能吸收的.營養少,疏林的樹少,能吸收的營養多。
密林的每一棵樹都要爭陽光、爭雨露,它們必須拼命地向上長,所以每一棵都長得挺拔、修直。疏林的每一棵樹都能自由地生長。不必為陽光雨露發愁,每一棵都可以隨心所欲地生長,所以長得亂枝縱橫、樹干又短又扭曲。
密林存在競爭,疏林不存在競爭。
4、課文最后一句話:是的,一個成才的人是不能遠離社會這個群體的,就像一棵大樹,不能遠離樹林。
一個人也如樹一樣需要競爭,在競爭中鍛煉、成長,最后成為一棵棟梁之材,所以人不能遠離社會。
五、課堂小結
競爭是殘酷的,正因為殘酷的競爭,人類才會奮發、努力,有奮發、努力才會成才。
六、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按照139頁的習作要求縮寫文章。
2、課外閱讀《西游記》。
【六年級語文上冊《生命的林子》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生命的林子》語文教學反思01-06
生命的林子語文教學反思01-20
語文《生命生命》教學設計04-21
語文生命生命教學設計04-25
杏林子《生命 生命》原文07-05
讀《生命的林子》有感04-05
讀《生命的林子》有感02-10
生命生命獲獎語文教學設計07-29
小學語文《生命生命》教學設計與反思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