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荔枝蜜》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荔枝蜜》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六年級上冊《荔枝蜜》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學習以感情變化為線索、圍繞中心組織材料的寫法。
(2)理解本文借助聯想、托物抒情的寫法。
(3)體會語言別致清新的特點。
2.能力目標:
了解聯想在文章構思中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聯想思維能力。
3.情意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學習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建議
關于托物抒情、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文學作品是以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它講究具體、講究生動、講究曲折、含蓄。
托物抒情的構思方式正反映了文學作品的這種特點,將所抒之情寄托于客觀世界中某一具體的“物象”上,會使文章更加婉曲,更能讓人們從平凡中發現不平凡的美,悟出隱藏于生活現象之后的深層哲理。怎樣將所抒之情寄托于現實的事物上呢?首先要抓住“物”的特點,突出它與所喻之人的相同之處。
如“蜜蜂”與“勞動人民”之相同點為勤勞、無私忘我,從而抒發對辛勤耕耘釀造甜蜜生活的勞動人民的贊美之情。“物”與“情”,“物”與“人”中間不是簡單的拼合,而應該是水乳膠融的一個整體。運用托物喻人、托物抒情的方式,還必須運用聯想,即由一事物聯想到另一種與之相似的事物。如文中的三次聯想。一般我們見到的修辭手段中的比喻就是運用相似聯想的產物。
教法建議
學習本文,關鍵是理解文章組織材料的特點和借助聯想、托物抒情的寫法。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學習:
⑴引導學生從理清文章線索入手,把握文章結構。文章以作者對蜜蜂的感情變化為線索組織材料,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有關作者對蜜蜂的感情變化的詞、句,分析各部分內容間的關系;分析文章是怎樣逐層推進、揭示主題的。
⑵從分析文中三次聯想入手,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借助聯想、托物抒情的寫法。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是怎樣由蜜蜂聯想到農民的?兩者之間有什么共同之處?思考這些問題,可以深入發掘文章主旨,進而把握文章借助聯想、托物抒情的寫法。
借助聯想,托物抒情
文章運用借助聯想、托物抒情的寫法。本文出現了三次聯想:
一是由荔枝蜜的甜美想到生活的甜美;
二是由蜜蜂沸沸揚揚的情景想到建設新生活;
三是由荔枝蜜的釀造者蜜蜂想到幸福生活的建造者勞動人民。
蜜蜂辛勤釀蜜,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農民辛勤耕耘,為自己,為別人,也為后世子孫。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辛勤勞動,無私奉獻。文章借助聯想、托物抒情,贊美了勞動人民,歌頌了奉獻精神。
思路
文章以作者對蜜蜂的感情變化為線索組織材料,表現中心。
“我”對蜜蜂由兒時的討厭到喜歡,又由喜歡到贊嘆,再由贊嘆到夢見自己變成小蜜蜂,思想感情得到升華。作者感情的變化是因事而發的。因兒時被蜜蜂蜇過而不喜歡蜜蜂。因后來到從化溫泉見到了茂密的荔枝林,喝到了香甜的荔枝蜜,才動了情想去看看蜜蜂。因參觀“養蜂大廈”看到蜜蜂辛勤的勞動,聽到老梁介紹蜜蜂的生活特征(最愛勞動,一年四季都不閑著,釀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整日整夜不辭辛苦……)才“不禁一顫”,發出“多么可愛的小生靈啊!”的由衷地贊嘆。因看到水田中辛勤勞動的農民,聯想到蜜蜂釀蜜,認識到勞動人民對祖國的貢獻,進而夢見自己變成一只小蜜蜂。以此表達對奉獻精神的贊美和向往,從而深化中心。
作者這個感情變化的過程,是作者對蜜蜂仔細觀察和深入認識的過程,更是作者運用聯想,由物及人,以事推理,從生活中提煉詩情和揭示哲理的過程。全文一線貫穿,前后呼應,渾然一體。
以感情變化為線索組織材料
文章開頭寫因為一次不愉快的經歷,自己對蜜蜂總不大喜歡;接著寫在從化溫泉看到荔枝樹,吃到荔枝蜜,引發了對蜜蜂的興趣;然后寫參觀養蜂場,看到蜜蜂的生活與勞動,聽到養蜂人老梁的介紹,認識了蜜蜂的高尚精神,對蜜蜂由衷地發出贊美;夢見自己變成一只小蜜蜂,感情上與蜜蜂融為一體。這種思想感情的變化成為一條主線,貫穿始終,把文章的材料組織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層層深入地揭示了中心。
主題
文章通過對采訪從化溫泉養蜂場的記敘,借贊美荔枝蜜的香甜和蜜蜂的無私奉獻,熱情謳歌了社會主義新生活,謳歌為之付出辛勤勞動的普通勞動者,表達了作者愿意成為一名為新生活獻身的普通勞動者的愿望。
富于情趣的語言
首先,敘述蘊藉著情意。文章一開頭就將人們引入那并不惹人注目的一角:“蜜蜂是畫家的愛物,我卻總不大喜歡。”先激起感情的波瀾,然后以充滿童心的.文筆,從容地敘述兒時一段回憶,天真、純凈而自然,隱含著作者對蜜蜂感情的轉變。
出人意料,引人入勝。其次,描寫極為樸實。作者對養蜂場的勾勒,僅數語,卻情景逼真:“荔枝林深處。隱隱露出一角白屋,那是溫泉公社的養蜂場,……只見成群結隊的蜜蜂出出進進,飛去飛來,那沸沸揚揚的情景會使你想,說不定蜜蜂也在趕著建設什么新生活呢。”這詩情濃郁的生活畫面,加上“成群結隊”“出出進進”“飛去飛來”“沸沸揚揚”四個短語組成的句子,不加修飾,自然而具體地表現出蜜蜂釀蜜時的繁忙景象,令人有身在其中之感。特別是末尾一句點晴的議論,包含著許多動人的東西,叫人心馳神往。
《荔枝蜜》的語言特色之一是選字用詞貼切、準確,表現力強。作者描寫對蜜蜂的感情變化十分注意用詞的分寸感。例如文章開頭寫“我”兒時對蜜蜂的感情是“不大喜歡”“不怎么舒服”,為什么不用“討厭、憎恨、不喜歡、不舒服”之類的近義詞呢?這就是為了在后邊能更令人信服地寫出對蜜蜂的感情變化。“不大喜歡”“不怎么舒服”在表現對蜜蜂不喜歡的感情上,程度要比那幾個詞輕一些,感情轉變的幅度自然也就小一些。用這兩個詞可以使后面寫的感情轉變顯得更加自然可信。
《荔枝蜜》語言特點之二是句式的靈活多變。如文中幾個直接贊美蜜蜂的句式,極盡變化之微妙。如:“喝著這樣的好蜜,你會覺得生活都是甜的呢。”“會覺得”這是直接肯定的語氣,吐露出作者的聯想:“說不定蜜蜂也在趕著建設什么新生活呢。”這是推測,然而又是以委婉的語氣表達肯定的內容,“說不定”實質上是肯定,這是深情的感嘆,意義的推進,作者已由“覺得”而情動于中了。
感召式結語
對感情色彩濃厚,感染力較強的抒情或寫景散文,教師可以在結語中,用飽滿的激情,感召的語言激起學生對美的追求,對生活的渴望。如《荔枝蜜》的結語:揚朔滿懷深情地嘔歌了勞動之美,是勞動創造了美,創造了甜蜜的生活。我們也應該像蜜蜂釀蜜一樣,用辛勤的勞動為自己,為別人,也為后世子孫釀造生活的蜜!
加強朗讀指導
通過朗讀,把握作者的感情脈絡,體味一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詞匯和語段。指導學生把握各部分的感情基調,用適當的語調來朗讀。如第一部分,以貶抑的口吻,提起一件不愉快的往事,朗讀時要用徐緩而略帶不愉快的語調。第二、三部分,宕開一筆,敘述“我”的一次經歷,如話家常,朗讀時要用平靜、親切的語調,其中“我不禁一顫……”那段,情切意深,朗讀時要用贊嘆的語調。第四部分,由物及人,揭示主旨,朗讀時要用頌揚的語調。第五部分,說“夢”,有很深的含義,朗讀時要用驚喜的語調。
結構與內容
文章的題目叫“荔枝蜜”,但是,荔枝蜜并不是本文著重描寫的對象。作者從此生發開來,立意在贊頌釀造這荔枝蜜的蜜蜂,進而自然聯系社會生活,道出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全文的線索是“蜜蜂——荔枝、荔枝蜜——蜜蜂”。文章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從蜜蜂寫起,先交代出“我”對蜜蜂的感受和印象:由于小時候被蜜蜂箋過,所以不大喜歡它。作者最終是贊頌蜜蜂、但開始時卻表示自己不喜歡蜜蜂,這一開端是出人意料的。
這也就使文章從一開始就引人入勝。而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一開端又是合情合理的。俄國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藝術就是“用生活本身的形式再現生活”。
作者決定把自己對蜜蜂的認識過程告訴讀者,使讀者同自己一道經歷一下生活的曲折和認識的變化,一起感受,一起前進。
第二部分(2~5自然段):文章的背景是從化溫泉,在這里出現的是“黑黝黝的小山”似的荔枝樹。寫荔枝樹的密,是為下文忙得那蜜峰“忘記早晚”作襯。在這一部分,作者對蜜蜂的感情有了初步的轉變,由“總不大喜歡”到“動了情”,由“總不怎么舒服”到“想去看看”。
這種思想感情的初變,是由于“我”吃到了荔枝蜜,在此,作者充分發揮了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點,宕開筆鋒,從我想吃荔枝,但來得不是時候,吃不到荔枝,領略不到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境界,到失望之際,吃到了荔枝蜜。
荔枝蜜的香甜,使作者想到了釀造此蜜的蜜峰。由此將放出的“風箏”又收了回來,回到文章的主旨上。仔細品味,這段看似離題很遠的文字其實是緊緊扣題的——吃蜜贊蜂,順理成章。
第三部分(6~18自然段):寫荔枝林中訪蜂場,是全文的主體部分。“我”由吃蜜動了情,為尋求生活的真諦,進而要去看看蜜蜂。
這既是作者感情的推進,也是文章結構上的一個過渡。作者先描繪了“我”參觀養蜂場的情景,一進養蜂場,就見到了“出出進進,飛去飛來”的蜜蜂,“說不定蜜蜂也在趕著建設什么新生活呢”。
這是以人生來比蜜蜂,它包含著對蜜蜂的贊美,這一部分幾乎全是敘事,其中大半是錄寫與養蜂員老梁的對話,然而依然不減詩情。深入蜜蜂生活,談論蜜蜂的勞動,抒寫自己對這小小生靈的情思。
散文的筆是在畫自然界的這一小生靈,但是,筆意卻落在“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為人類
小學六年級上冊《荔枝蜜》教學設計 2
一、教學目的
是學生理解本文以“我”對蜜蜂的感情變化為線索來組織安排材料和學習本文運用聯想借物喻人的寫法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理清本文作者對蜜蜂的感情線索和作者運用聯想借物喻人的寫法。
2.難點:本文運用聯想,借物喻人的寫法。
三、教學模式:
導入——感知——品讀——遷移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以記述為主,兼用描寫、議論和抒情的散文。文章以“我‘對蜜蜂的感情變化為線索組織材料,并運用聯想,借物喻人的寫法文章內容并不難懂,應加強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理請文章線索,品味文章生動準確的語言。在讀的基礎上理解本文借助聯想,借物喻人的`寫法。然后對文章的難點進行遷移,強化訓練,以讀促寫。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整體感知,理請線索
1.學生聽《荔枝蜜》朗讀錄音。
2.聽完錄音后,學生談看法。(要求學找出文中作者對蜜蜂感情變化的詞語或句子。)
3.教師引導學生歸納:
①討厭蜜蜂②喜歡蜜蜂③贊揚蜜蜂④學習蜜蜂
三、精讀品位,教師質疑
1.先叫兩名學生朗讀第八段至十六段,然后全體學生齊讀十七段。
2.提問
①為什么說“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卻又多么高尚啊!”(引導學生概括出蜜蜂的主要特征“勤勞奉獻”)
②如果把“我不禁一顫”改為“我不禁想到”,表達效果一樣嗎?為什么?
四、精讀感悟,聯想遷移
1.學生齊讀十八段
2.學生討論:作者由蜜蜂聯想到了農民,蜜蜂與農民有沒有相同的地方,這樣聯想是否合理?
3學生根據自己喜愛或熟悉的某一動物或事物,說出它的主要特征,然后聯想到了什么?
4.教師小結:
借物喻人這種表現手法,在文章中常常見到。我們要留心生活,根據某些動物或事物的某一特征,借助聯想,富于其深刻的含義。
五、課下練習
以某種動物或事物為題,寫一篇200字左右的小作文。(要求運用聯想,借物喻人的寫法)
付:板書設計:
蜜蜂
討厭
勤勞奉獻
↓
喜歡
↓↓
農民
贊揚
↓
學習
小學六年級上冊《荔枝蜜》教學設計 3
目的要求
一、培養熱愛社會主義新生活,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了解作者是怎樣以對蜜蜂思想感情的變化為線索來組織材料、揭示主題思想的;
三、課時安排:兩課時;
要點難點
一、圍繞中心組織材料,形散而神不散;
二、記事和抒情的緊密結合;
三、難點是理解作者對小蜜蜂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及原因;
時代背景
本課可不介紹寫作背景
作者簡介
楊朔(1913—1968),我國當代著名作家,原名楊毓瑨,山東蓬萊人。曾擔任過新華社特派記者。到過抗美援朝前線;寫過不少通訊、中、短篇小說,并著有長篇小說《三千里江山》,代表作還有《雪浪花》、《櫻花雨》、《荔枝蜜》、《海市》、《茶花賦》等,均收在《楊朔散文選》里。
段落大意
全文可分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
寫一向不大喜歡蜜蜂。
第二部分:(第二至五段)
寫看到了荔枝樹,吃到了荔枝蜜。
第三部分:(第六至十七段)
寫蜜蜂釀蜜的情況。
第四部分:(第十八段)
贊美農民的辛勤勞動。
第五部分:(第十九段)
夢見自己變成一只小蜜蜂。
主題思想
本文以“我”對蜜蜂思想感情變化為線索,通過對荔枝蜜的香甜和蜜蜂無私奉獻的贊美,盛贊了社會主義新生活及為之做出無私奉獻的廣大勞動人民,抒發了自己熱愛新生活并要為其獻身的強烈思想感情。
作業練習
一、下列讀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2分〕
A、中看zhòngkàn、計較jìjiǎo、
荔枝lìzhī、應當yīngdāng
B、當然dāngrán、重復chóngfù、
調查diàochá、可惡kěè
C、大廈dàshà、供給gōngjǐ、
當作dàngzuò、蠕動rúdòng
D、重要zhòngyào、厭惡yànwù、
廈門xiàmén、楊朔yángsù
二、下列書寫無誤的一組是()〔2分〕
A、掐花黝黑耗近嚶嚶
B、蠕動純碎啖食蜂蜜
C、緲小釀造糟蹋大廈
D、鮮嫩稀罕憑空疙瘩
三、給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組詞:〔24分〕
四、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辭格及其作用:〔12分〕
1.開花時節,那蜜蜂滿野嚶嚶嗡嗡,忙得忘記早晚。
答:。
2.自然界也有侵略者。
答:。
3.從化的荔枝樹多得像汪洋大海,……
答:。
4.它們從來不爭,也不計較什么……
答:。
五、指出下列各句中冒號、分號、破折號的作用:〔12分〕
1.我不禁一顫:多可愛的小生靈啊!
答:。
2.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
答:。
3.蜜蜂輕易不蜇人,準是誤以為你要傷害它,才蜇;一蜇,它自己就耗盡了生命,也活不久了。
答:。
4.他們正用勞力建設自己的生活,實際也是在釀蜜——為自己,為別人,也為后世子孫釀造生活的蜜。
答:。
六、選詞填空:〔14分〕
1.蜜蜂是畫家的物,我總不喜歡。
(寵、愛;卻、可;太、大)
2.可是以后,每看見蜜蜂上疙疙瘩瘩的,總不舒服。
(從這、從那、從此;當、逢、次;思想、感情;那么、怎么)
3.日荔枝三百,不、、、嶺南人。(啖、淡;棵、顆;詞、辭;長、常;做、作)
4.我來的不是時候,荔枝開花。
(但是、偏偏、可是,恰恰;正、才、剛)
七、今年四月,我到廣東從化溫泉小住了幾天。那里四圍是山,環抱著一潭春水。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是一幅青綠山水畫。剛去的當晚是個陰天,偶爾倚著樓窗一望,奇怪啊,怎么樓前憑空涌起那么多黝黑的小山,一重一重的,起伏不斷?記得樓前是一片園林,不是山。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趕到天明一看,忍不住笑了。原來是滿野的荔枝樹,一棵連一棵,每棵的葉子都密得不透縫,黑夜看去,可不就象小山似的!
1.根據上下文,選擇正確解釋,將其序號填入后面的括號里。
(1)小住的“小”()〔2分〕
①在體積、面積、數量、力量、強度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較的對象。
②短時間地。
③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或事物。
(2)幻景的“幻”()〔2分〕
①不真實的;
②幻想;
③奇異的變化;
2.本段描寫著重突出的是什么?()〔2分〕
①奇幻的景色;
②青綠山水畫;
③像小山似的荔枝樹
④荔枝樹的茂密
3.本段為什么要著重突出這一點?()〔3分〕
①使文章內容豐富多彩;
②為了引出下面關于荔枝的描寫;
③給下文寫蜜蜂成群結隊,建設什么新生活設下必要的環境條件;
④使文章曲折生動;
4.從這段文字中,摘抄比喻句夸張句各一個。〔6分〕
答:比喻句。
夸張句。
八、我不禁一顫:多可愛的小生靈啊!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卻又多么高尚啊!
透過荔枝樹林,我望著遠遠的田野,那兒正有農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他們正用勞力建設自己的生活,實際也是在釀蜜——為自己,為別人,也為后世子孫釀造生活的蜜。
這天夜里,我做了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變成一只小蜜蜂。
1.概括這三段的段意:〔9分〕
答:①。
②。
③。
2.第二段是否多余,刪去結果會怎樣?〔6分〕
答:。
3.第三段是個精巧的結尾,為什么?請將兩個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后的括號里。()〔4分〕
①與開頭照應,解開懸念,深化中心。
②使結尾耐人尋味。
③表達了作者為建設新生活而獻身的強烈愿望。
④進一步抒發對蜜蜂的贊美之情。參考答案
一、C
二、D
三、zhōng中看dāng當然
zhòng中的dàng當作
chóng重來gōng供應
zhòng重托gòng供奉
dī提防kàn看望
tí提拔kān看護
è惡劣
ě惡心zhē蜇人
wù厭惡zhé海蜇
wū烏!
四、
1.擬人,形象地寫出蜜蜂的公而忘私的勤勞精神。
2.比喻形象地揭示出大黃蜂的侵害蜜蜂的本質。
3.比喻形象地描繪出荔枝樹的繁茂,為下文創造環境條件。
4.擬人,更突出了蜜蜂大公無私的崇高品德。
五、
1.提起下文,引起讀者注意。
2.。
3.并列關系分句之間的停頓,語速慢了,口氣舒緩了。
4.詮釋了釀蜜的實質:為自己,為別人,也為后世子孫釀造生活的蜜。
六、
1.愛、卻、大;
2.從此、逢、感情、怎么;
3.啖、顆、辭、長、作;
4.偏偏、剛;
七、1.(1)②;(2)①2.④;3.③
4.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是一幅青綠山水畫。
原來是滿野的荔枝樹,一棵連一棵,每棵的葉子都密得不透縫,黑夜看去,可不就象小山似的。
八、
1.
①思想受到震動,贊美蜜蜂的崇高品質。
②贊美勞動農民為建設美好生活的無私奉獻精神。
③表達作者為建設新生活奉獻一切的強烈愿望。
2.不能刪。贊美蜜蜂正是“借物抒情”的特點,贊美勞動農民是文章的中心。蜜蜂的形象就是勞動人民的具體化身,有了這一段,作者的寫作意圖才能更明確、更突出。
3.①、③
小學六年級上冊《荔枝蜜》教學設計 4
教學目的
一、了解本文圍繞中心組織材料和首尾呼應的寫法。
二、領會作者運用聯想,由物及人,以事推理,從生活中提煉詩情和揭示哲理的寫作特色。
三、讀準“疙疙瘩瘩”、“啖”、“中看”、“釀蜜”、“提防”等詞語的音。
四、學習勞動人民為建設社會主義新生活而辛勤勞動的品格。
教學設想
一、本文富于詩情畫意,文字優美。教學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朗讀,在朗讀中領會作者以“我”對蜜蜂的感情變化為線索組織材料,通過聯想,揭示文章主旨的寫作特點。
二、教學難點:理解記敘的線索。
三、教學時數:兩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一、簡介作者、課文大意;
二、散讀課文,比較首尾;
三、精讀5——17節。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人所皆知,蜂蜜香甜可口,營養豐富。其中荔枝蜜更為出色。然而,人們只管盡享口福,很少關心它的來由,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從荔枝蜜的香甜說起的文章。(板書課題)
1.介紹作者
楊朔(1913—1968),現代作家,山東蓬萊縣人,抗日戰爭爆發參加革命,寫了許多散文和特寫。隨八路軍轉戰晉察冀,也寫過歌頌抗日的英雄人物和壯烈事跡的通訊報導。抗戰
勝利,在鐵礦山區體驗生活,寫過反映鐵礦工人抗日的小說;解放戰爭時期,轉入野戰軍,擔任新華社特派記者,參加過幾次重要戰役。抗美援朝時去過朝鮮,寫過歌頌志愿軍英雄和中朝友誼的作品。
1954年在作家協會工作。此后寫過散文、通訊和小說。其中散文成就最高。
重要作品有《三千里江山》、《亞洲日出》《東風第一枝》、《海市》、《生命泉》、《洗兵馬》、《中國人民的腳步聲》、《大旗》、《楊朔散文集》等。
2.概述課文大意。(指名朗讀注解①)
本文選自《楊朔散文集》。
這是一篇富有詩意和哲理的記敘文。文章由荔枝蜜的香甜,聯想到社會主義新生活的美好,再由蜜蜂辛勤的采花釀蜜,聯想到勞動人民為創造新生活而進行的忘我勞動,由衷的歌頌了“為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的人們的奉獻精神。
二、指導預習
播放錄音(或散讀課文)
要求:1.劃出文中生字詞。
2.思考:
(1)作者以前總不大喜歡蜜蜂,為什么又贊美蜜蜂?他的思想感情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通過什么事情引起變化的?
(2)作者贊美蜜蜂的什么?為什么要贊美它?他贊美的僅僅是蜜蜂嗎?
三、研習新課
1.(出示小黑板)給下列詞語注音:
(zhē)(gēda)(dàn)(yǒu)(yīng)
蜇
疙 瘩
啖
黝
嚶
(zhōngkàn)(niàng mì)(dīfáng)
中
看
釀
蜜
提
防
(rú)(miǎo)(qiā)
蠕
渺
掐
2.了解預習情況,比較開頭和結尾。
(1)指名朗讀第1、第19自然段。
(2)教師小結、設難:
這兩節是文章的開頭和結尾。第1自然段寫我從小不喜歡蜜蜂,第19自然段寫我變成蜜蜂。
提問:
作者從小不喜歡蜜蜂,卻又贊美蜜蜂,這樣寫合理嗎?
點撥:作者先寫從小不喜歡蜜蜂,最后寫自己愿意變成蜜蜂,似乎矛盾,其實不然。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結構,像這樣先貶后褒的`寫法,叫做欲揚先抑。運用這種寫法,能引人入勝,耐人尋味。
本文就是以“我”對蜜蜂的感情變化為線索組成材料的。(加黑詞、句為板書內容,下同。)
3.講讀課文第一部分:
提問:課文以“不大喜歡”蜜蜂為開頭,引出后文對蜜蜂感情轉變的記敘和描寫,這樣的開頭有何好處?
教師點撥:
這樣的開頭,起筆舒徐,并且使文章情節曲折生動。
4.指名朗讀2—4節,從文中找出比喻句,體會文中優美的語境。
5.重點講讀5—17節。
(1)散讀課文5—17節。
要求:劃出贊美蜜蜂的話,以所見、所聞、所想體會作者的思路。
(2)教師啟發并歸納:這段寫“我”參觀養蜂大廈,了解蜜蜂的生活習性并贊美蜜蜂精神。
寫所見(5—7節)“出出進進”、“沸沸揚揚”贊美了蜜蜂的“多”和“忙”。
寫所聞(8—16節)三問三答,突出了蜜蜂勤奮不息的習性和舍身忘我的精神。
三答:一答,從勞與酬兩方面講;
二答,從善與惡兩方面講;
三答,從對待生與死的態度講。
通過三問三答,突出了蜜蜂的習性和精神。
寫所想(17小節),這是作者由衷的贊歌。
“渺小”的蜜蜂,“高尚”的品格。
(3)在講讀過程中,穿插齊讀10節和17、18節。熟讀后當堂背誦第17、18小節。
四、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做課后作業:理解·分析部分。
3.試歸納文章中心和寫作特色。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繼續研習課文;歸納全文;布置作業。
教學步驟
一、檢查復習
1.指名回答:為什么在聽了老梁的話以后,“我不禁一顫?”
提示:這里指“我”聽了老梁的話以后,被蜜蜂那高尚的精神所感動,由衷地贊頌:“多可愛的小生靈啊!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
2.指名背誦第17、18兩小節。
二、研習課文
從以上分析中可知,“我”從不喜歡蜜蜂到愿意變為蜜蜂的感情變化,是參觀了養蜂大
廈的緣故,通過見、聞、感,產生了思想上的飛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動情去看看這些“小生靈”的呢?下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1.讀講2—4節。
學生散讀課文2—4節。
思維訓練:
(1)這三個小節各寫什么?
(2)怎樣寫的?
(3)作者為什么要先寫荔枝樹的茂盛和荔枝蜜的香甜?
提示:
文章第2節寫荔枝樹的茂盛——“像小山似的”。
第3節寫荔枝果的鮮美——“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第4節寫荔枝蜜的香甜——“喝著這樣的好蜜,你會覺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分析:
這三小節是分別從不同的兩個角度來寫的。
作者在嘗蜜時先聞其香,后品其味,再寫感想,由蜜的香甜聯想到生活的香甜,經過品嘗回味,悟出生活的哲理,升華了意境。接著,作者用第5小節作過渡,引出對蜜蜂采花釀蜜的抒寫。
2.教師設難:課文寫荔枝樹的茂盛和荔枝蜜的甜香,與蜜蜂有什么關系?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提示:這是從側面描寫蜜蜂。即,寫荔枝樹的茂盛,渲染蜜蜂采蜜的廣闊優美的自然環境;寫荔枝蜜的香甜,使人們立刻想起這正是“滿野嚶嚶嗡嗡,忙得忘記早晚”的蜜蜂所釀造。同時又為下文正面描寫蜜蜂作鋪墊和過渡。
3.學生齊讀第18節,領會作者立意。
啟迪思考:如果將第18小節抽出,直接把19節緊接17節來寫可不可以?為什么?
教師點撥:如果將18小節抽去,從語義上看,前后可以連貫,其實有無此段大不一樣,文章的第4節中,作者由蜜蜂所釀之蜜的香甜,聯想到新生活的香甜。而18小節,作者從
蜜蜂采花釀蜜聯想到農民的辛勤勞動也是“釀蜜”,是建設美好的新生活。
這樣畫龍點晴,意境開闊、升華,同時又開拓了主題。行文至此,作者托物言志已很明顯,雋永深刻之哲理昭然若揭了。
三、歸納課文
1.學生散讀課文。
要求:
(1)結合課后練習,給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節),寫一向不大喜歡蜜蜂。
第二部分:(2—5節),寫看到了荔枝樹,吃到了荔枝蜜。
第三部分:(6—17節),寫蜜蜂釀蜜的情況,對蜜蜂的贊美。
第四部分:(第18節),贊美農民的辛勤勞動。
第五部分:(第19節),以“夢見自己變成一只小蜜蜂”結尾。
(2)歸納本文主題思想。
提示:
本文借贊美蜜蜂的辛勤釀蜜,熱情地贊頌了我國勞動人民為建設社會主義的新生活而進行的忘我勞動,強烈地抒發了作者愿意像蜜蜂那樣辛勤勞動的感情。
2.參照板書復述課文,揣摩作者立意。
指名復述。
教師點撥。(結合課前“預習提示”)
3.總結全文:
本文是一篇富有詩意和哲理,具有濃厚抒情色彩的記敘文。
作者是以“我”對蜜蜂的感情變化為線索組織材料的。
文章先寫蜜蜂后寫農民的勞動,正是托物寓意引喻見義,就是說,寫蜂是為了寫人,贊美蜜蜂的辛勤、忘我勞動,旨在贊美農民,是為了向人們展示新中國勞動人民崇高的精神和
偉大的共產主義情懷。
從表面上看,描寫了幾種似乎不相關的事:
憶兒時被蜇→談看荔枝園、贊荔枝果、嘗荔枝蜜→記參觀蜂場→寫遠眺農民插秧→我的夢境。
先寫兒時掐海棠花被蜜蜂所蜇而討厭它,但又被它舍身自衛所感動而原諒它,再寫荔枝蜜的香甜而動情去看望它,通過參觀養蜂場去了解它,聽了養蜂員介紹,被它的勤奮不息,忘我無私的精神打動而贊美它,再從贊頌蜜蜂聯想到具有蜜蜂精神的勞動人民,最后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只小蜜蜂。
引導學生領會作者的寫作特色。(結合預習提示)
提問:“我”對蜜蜂的感情變化的過程,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來寫的?
點撥:1.運用聯想,由物及人,以事推理,從生活中提煉詩情和揭示哲理;2.全文由不愛到愛,由愛得淺到愛得深,由愛蜜蜂到愛勞動者,由愛勞動者到做勞動者,一線貫穿,前后呼應,渾然一體,語斷而意連,形散而神不散。
四、課堂練習
1.口頭造句:
一就(表示時間緊接)
每都(表示無例外)
每總(表示經常)
2.讀下列句子,從詞語搭配的角度,看看有沒有毛病,如有毛病,試加以修改并說明理由:
(1)作為學生,首先要明確態度和目的。
(2)班長鼓勵大家齊心協力,榮獲這次比賽的第一名。
(3)李小英被評為三好學生的光榮稱號。
3.思考:
(1)文中說:“我不覺動了情”想一想,為什么動了情?動了什么情?
(2)聽了老梁的話后,“我不禁一顫”,這是為什么?
參考答案
1.造句(略)
2.(1)“明確”與“態度”搭配不當。應改為“明確目的,端正態度”。
(2)將“榮獲”改為“爭奪”。
(3)“評為”與“光榮稱號”搭配不當。應將“的光榮稱號”刪去。
3.思考
(1)文中所說動了情,是指喝蜜思蜂,由蜜的香甜,聯想到生活的香甜,進一步聯想到這“甜美”的釀造者,心情怎能不激動呢,因此動了情。動了對甜美生活釀造者的崇高之情。
(2)參觀“養蜂大廈”“我”為蜜蜂的不辭辛苦,忘我勞動所震動。這一“顫”是認識的深入、升華,從而打開了聯想的閘門。
【小學六年級上冊《荔枝蜜》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六年級上冊教學設計06-21
小學語文上冊教學設計04-10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學設計04-24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03-18
[精品]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學設計08-28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學設計(薦)08-28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03-24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林海》教學設計02-04
小學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5篇04-10
小學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5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