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1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1
課前準備
1.古橋的圖片。
2.錄有風聲、雨聲、鳥叫聲、溪流聲等聲響的磁帶或光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創設懸念,揭示課題
①同學們平時都有哪些朋友?會去探訪你的好朋友嗎?
②今天我們一起來學一篇跟朋友有關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訪的朋友到底是誰呢?
③出示課題《山中訪友》,學生讀題。
④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探訪他的好朋友。
↘讀通課文,掌握字詞
①初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認為優美的詞語并多讀幾遍。讀通課文,了解大概內容。
②交流生字詞的讀法,匯報好詞,集體品讀。
清爽吟誦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奧秘德高望重津津樂道別有深意
①誰來簡單地說說這篇文章的大致內容?
↘學習“出門”,感受心情
①作者輕裝上路,讀讀課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當時的心情。(心情好;高興)
②你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當時心情很好?
出了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讀讀這句話,感受話中所包蘊著的情意與心情。
(2)理解“與微風撞了個滿懷”的寫法及所包含的韻味。
(3)帶著輕松愉悅激動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不坐車,不邀游伴,也不帶什么禮物,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踏一條幽徑,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
(1)讀讀這句話,從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滿懷”是什么意思?與上一句的“滿懷”意思一樣嗎?平時還可以說什么東西是滿懷的?用“滿懷______”練習說話。
(2)帶著滿懷的好心情朗讀這句話。
↘再讀課文,捕獲感知
①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出門訪友。請同學們再自由地、放聲地讀讀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訪問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這些朋友的?
②交流討論。(友好的;他們是真朋摯友;作者是帶著欣賞的眼光在與他的朋友在交流;他們之間感情很真摯……)
↘精讀課文,感悟深情
①請同學們再一次跟隨著作者去探訪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認真讀讀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寫在句子的旁邊。
②交流同學們劃出的句子。
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對岸,滾滾河水流向遠方,你弓著腰,俯身凝望著那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
(1)自由讀讀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說說這座古橋的模樣。出示古橋圖片,思考:作者面對這樣一座古老的石橋他聯想到了什么?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形象地寫出石橋的古老滄桑,暗示了古橋所發揮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對于古橋的一片情深)
(2)讀讀句子,請想象一下,這座古橋在幾百年的歷程之中,他馱過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經發生過了哪些事?
(3)談談你對“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這句話的理解。
(4)自由朗讀;指名朗讀;師生共讀。
↘抄寫詞語,自主背誦
①抄寫含有要寫的字的詞語。
瀑布陡峭身軀津津樂道蘊含俠客
②有能力的同學將第三自然段熟讀至誦。
第二課時
↘回顧“朋友”,引入新課
①上節課我們跟隨著作者去訪問了他的一個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橋。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走入深山去探望我們那些特殊的朋友!
↘朋友相見,感受情意
①除了“古橋”這位老朋友以外,還探訪了哪些好朋友呢?他們之間情誼如何,你是從哪些語句中感知的?請你們拿起書本,快速地瀏覽一遍。
②交流探究,品評賞讀
有側重地品析下列語句。
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2
教材簡析:
在西雅圖的土地上,回蕩著印第安酋長西雅圖的著名演說。文章以飽含深情的語言,向我們表達了印第安人對這片土地的留戀和眷顧,表達了人們對土地的愛。
知識目標:
1、學寫本課生字,正確讀寫“圣潔、駿馬、雄鷹、潺潺、回蕩、滋潤、善待、松脂、寶貴、滋養、嬰兒、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能力目標:
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情感目標:
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關系,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教學重點:
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課前交流,導入新課。
1、課前配樂欣賞西雅圖的美麗風光圖,從而引出“西雅圖”這個城市。
2、教師:西雅圖是美國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原來,那里可是印第安人的領地。印第安人對土地有著深深的感情。大家想不想去了解?
3、這節課,我們來學習27課《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4、齊讀課題。
5、理解“神圣”,帶著神圣的感覺再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詞語認讀。
圣潔 駿馬 雄鷹 潺潺 回蕩 滋潤 善待
松脂 寶貴 滋養 嬰兒 眷戀 閃閃發光
2、理解課文。
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或體會?(熱愛土地)
三、精讀課文“神圣”部分。
(一)“熱愛大地,就像初生的嬰兒眷戀母親溫暖的懷抱一樣。”
過渡語:印第安人深深地熱愛著自己的土地!在這篇課文中,有一句話,最能體現他們與土地的關系,是哪句話?
1、從這個句子,你體會到了什么?
2、引導學生體會“出生的嬰兒”與“母親的懷抱”的關系,從而引導印第安人與土地的關系。
3、理解“眷戀”的意思,體會感情,指導讀出“深深地眷戀”之情。
(二)“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青草、綠葉、花朵是我們的姐妹,麋鹿、駿馬、雄鷹是我們的兄弟。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于一個家園。”
1、過渡語:正因為他們熱愛大地,就像嬰兒眷戀母親的懷抱一樣,所以他們才說:—————————————.
2、引導學生結合實際體會“家園”、“兄弟”、“姐妹”說明了什么。
(三)“每一處沙灘,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脈,每一條河流,每一根閃閃發光的松針,每一只嗡嗡鳴叫的昆蟲,還有那濃密叢林中的薄霧,藍天上的白云,在我們這個民族的記憶和體驗中,都是圣潔的。”
過渡語:同學們,就是這樣美好的家園,就是這樣的兄弟姐妹。他們印第安人卻永遠就要與之分別了。大家想知道這是為什么嗎?讓我們一起看一段資料。(課件出示背景資料)
1、同學們,離別之際,他們想再看看這片土地上的什么呢?請認真讀讀第二自然段。
2、指名讀一讀,并說說他們留戀的是什么。
3、對比閱讀:文中連續用了好幾個“每一”,什么意思?把他們去掉,好不好?自己對比著讀讀這兩個句子。
4、指名談談自己的理解。
5、練習讀出感情。
6、教師引讀:在印第安人的眼里,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是難忘的。沙灘美不美?嗡嗡鳴叫的昆蟲美嗎?他們永遠都看不到了。離別之際,他們心中有萬分的不舍,讓我們把這種感情融入到句子中,好好讀一讀。
7、齊讀。
8、想象:在他們眼中,還有哪些事物是神圣的?(課件出示填空練習。)
四、精讀“善待”部分。
1、過渡語:西雅圖向白人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呢?(善待河水、空氣、動物)。請同學們默讀課文4——8自然段,邊讀邊想,西雅圖要求他們善待什么呢?
2、交流。
3、這部分內容中,有一句話,作者反復三次說了一句話,大家把它找出來,好好讀一讀。
“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4、引導學生體會:同學們平時也輕言放棄嗎?在什么情況下才放棄?你放棄一件事時,是什么心情?
5、引讀,是呀!這是深深的無奈呀,指名讀————————;這是萬分的不舍呀,指名讀————————;這是不放心的叮囑呀,指名讀————————。
6、他們僅僅是要求善待這三種嗎?還有什么?
7、教師小結:他們希望善待地球上的一切!
8、配樂朗讀:讓我們帶著深深的無奈,帶著萬分的不舍,帶著真誠的叮囑,配上音樂,再去讀讀西雅圖的話,齊讀——————————。
五、結尾部分。
1、過渡語:作者在文章的最后,發出了怎樣的呼吁呢?
(一)“為了子孫后代,你們要獻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保護大地。”
(二)“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
2、理解第二句話的含義,并好好讀讀,體會感情。
3、教師補充:他的呼吁,白人做到了。他們被西雅圖對土地的熱愛所感動,就把這座城市命名為“西雅圖”。現在,這座城市四季如春,景色宜人。
六、拓展、升華。
1、過渡語:大地為人類提供了人類所需要的一切,我們真應該熱愛這片熱土。
2、不少的作家、詩人,也寫出了不少熱愛土地的詩歌,下面我們共同欣賞艾青的一首詩。教師配樂朗誦《我愛這土地》。
3、小練筆:同學們,此時此刻,相信同學們有許多的話要對我們腳下的土地說,請拿出你的筆,用上飽含深情的語言,來表達你對土地的熱愛。
4、交流,讀一讀。
七、激情總結。
1、同學們,西雅圖說土地是神圣的,僅僅指的是他們腳下的土地嗎?(不是)齊說:所有的土地都是神圣的!
2、同學們,為了自己的幸福,為了子孫后代的幸福,讓我們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去保護大地吧!
八、作業。
讀了這篇課文,我們很自然地想到了家鄉的土地,身邊的資源。它們是得到了保護,還是遭到了破壞?就這個問題,寫一寫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3
一、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脯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用這兩個詞語造句。
3.能理解課文內容,明白不能只著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春秋末年各諸侯國相互混戰的場面)師講述故事導入新課(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讀后分小組討論
(1)吳王準備出兵打敗楚國,為什么遭到大臣的反對?
(2)少年是用什么方法來說明吳王的?
(3)從中可以看出少年是個怎樣的人?吳王是個怎樣的人?
3、逐步講解
問題:
(1)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它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不堪設想。
(2)吳王想到了后果嗎?為什么?
(他一心思想攻打楚國,稱霸)
(3)吳王聽了大臣們的話嗎?他怎么做的?
(4)有感情讀吳王的話
(5)齊讀這一段
問題二:(一)少年用“螳螂捕蟬”的故事來說服吳王
問題三:(先不講)
(三)過渡:
吳王很固執,而且下了死命令,為什么少年一個“螳螂捕蟬”的事就能打動吳王的心呢?
(四)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到最后”
1.課件出示“螳螂捕蟬”
2.問“蟬怎樣?螳螂怎樣?黃雀怎樣?”
3.比較句子
4.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露水
蟬喝著露水
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
螳螂要捕蟬
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螳螂
黃雀正要啄食螳螂
5.蟬、螳螂和黃雀有什么相同?
(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更隱伏著病患呢!)
6.蟬、螳螂、黃雀眼前的利益各是什么?身后的陷患各是什么?
這跟吳國攻打楚國有什么聯系嗎?
(吳國就像蟬、螳螂、黃雀一樣,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后的隱患)
7.吳王明白了這一點嗎?你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吳王恍然大悟,“你講得太有道理了”
8.少年正是用這個故事巧妙地說服吳王放棄了攻打楚國,他為了向吳王說故事,做了哪些事?
在王宮花園里轉來轉去,露水沾濕了他的衣服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一連轉了三個早晨——讓吳王發現他卻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9.從中你看出少年是怎樣的人?吳王是怎樣的人?
(少年:勇敢機智,愛國)
(吳王:知錯就改)
10.分角色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到最后
(五)口語交際訓練
我們身邊有沒有像“螳螂捕蟬”這樣的事呢?說一說。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4
學習目標
1、了解和認識爭辯,對爭辯發生一定的興趣,能積極嘗試,參與爭辯。
2、寫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的事情,要有真情實感,注意環境描寫與心理活動的刻畫。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讀題引入
1、讀課本“口語交際”,理解辯題。
2、確定觀點,準備爭辯
先確定自身是持反對還是贊成的觀點,再選擇支持自身觀點的事例,準備5分鐘。
小組爭辯
(1)八人為一組,進行爭辯,每組優秀一人準備參與全班爭辯。
(2)辯手根據同伴的提示,對自身的發言進行補充修改。
班級爭辯
(1)說明要求:在爭辯中要做到態度誠實,語言得體,論述觀點要言之有理等。
(2)分組:根據所持觀點將全班分為兩組。
二、爭辯
師生點評爭辯情況。
三、課堂小結
肯定雙方說得對的地方,以使對問題有比較全面的認識。
第二課時 習作指導
一、明確要求
1、今天我們就來寫一寫體現人們相互關心的事。出示習作要求:
2、事情發生在怎樣的環境里?是怎樣發生、發展、變化的?
3、習作時注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
二、要表達真情實感
舉例啟發
(1)結合習作要求,從課文中找出適合的內容,作為示例。引導同學體會、交流。
(2)教師總結、點撥。
三、搜索題材
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關心、互相協助。請打開你記憶的閘門,搜索那些令你感動的故事。
啟發同學從時間(懂事的時候、上學前、去年、今年、上個月、上星期、最近……)、地點(家里、學校、鄰居家、外婆家、公車上、郊外……)、人物(家長、外公外婆、爺爺奶奶、老師同學……)等角度去搜索題材。
四、安排習作
根據習作要求,完成習作。
第三課時 習作講評
一、名言激趣
1、出示名言,激發修改興趣。
寫完后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
──魯迅
我把《永別了武器》的最后一頁修改了三十幾遍,然后才滿意。我把《老人與海》的手稿讀過將近兩百遍才最后付印。
──海明威
2、交流習作
大聲朗讀習作,根據教師的批閱內容,同桌間交流,互相討論、評點。
二、佳作共賞
這次習作要求大家寫生活中相互關心令人感動之事,寫出真情實感,并且注意動作、語言、心理等細節描寫。看到好文章或精彩片斷的同學請舉手,或者自薦。
1、請寫得好的同學朗讀自身的習作或習作片斷,其他同學認真聽,適當做筆記。同學自評。
2、聽了這篇作文,你最欣賞的是什么?有沒有寫出真情實感?哪些情節描寫得比較具體?是怎樣寫具體的?同學評點,教師總結。
3、教師優秀好文,師生一起評議。
三、指點迷津
1、教師提出批閱中發現的問題,師生討論如何修改。
2、動手修改
3、同學根據受到的啟發,分頭修改自身的習作。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肖像、悄然、矜持、難以捉摸、臉頰”等詞語。
2.對照畫面,重點理解課文中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通過品讀感悟《蒙娜麗莎》的魅力,學習作者按照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方法和展開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
3.朗讀課文中直接描寫畫作的部分,受到美的熏陶,積累語言。
4.結合課文內容和相關資料,介紹畫作。
教學重難點
對照畫面,重點理解課文中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通過品讀,感受《蒙娜麗莎》的魅力。學習作者展開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
教學準備
1.學生按照統一要求預習課文。
2.教師準備:達·芬奇及其畫作的資料;CIA課件、畫作。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檢查預習。
1.談話導入。
2.檢查字音(多媒體出示):肖像、悄然、難以捉摸、矜持、臉頰
(1)指名讀詞語,教師相機正音。
(2)齊讀詞語。
【設計意圖:文中雖然沒有生字,但對于“悄、捉摸,頰”這幾個字,學生在朗讀中容易出現錯誤,教師有必要強調。“肖、矜、”等字是滲透性識字,學生只要借助拼音認識即可。】
(二)明確任務、感受魅力,感悟寫法。
【設計意圖:對于略讀課文而言,教學要整體求略,部分求精,求精的部分必是文章的重點內容。本環節中,重點引導學生交流作者描寫畫作的部分,也就是文章 5、 6、7自然段。在體會畫作魅力的同時要注意感受作者語言文字的`魅力,學習作者介紹畫作時的觀察順序和表達方法,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積累語言,內化語言。】
1.默讀連語接,找出學習要求。
2.出示自學提示,學生按照要求自學。
多媒體出示學習要求:“默讀課文,想一想,從課文哪些描寫中看出這幅世界名畫的魅力?標畫出相關語句,并寫下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這是文前連接語中的問題,以此問題為突破口,引導學生整體理解課文,感受畫作的魅力。學習時給學生留一定的時間,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學,形成自己富于個性的理解。】
3.全班交流,感受畫作的魅力。
預設一:引導學生從參觀的人多等語句中感受這幅畫的魅力所在。
——“我們都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前排隊,隊伍像一條長龍,大家都在靜靜地等著。”
——“聽說美法兩國多次交涉,他才暫時離開巴黎的盧浮宮前來紐約。”
引導學生理解“排著長龍一樣的的隊伍”等語句,說明參觀的人多,從側面襯托出畫作的魅力。
預設二:交流第五自然段的相關語句,感受畫面的逼真。
(1)抓住關鍵語句體會畫面的栩栩如生。
“她的臉頰泛著紅光……你會懷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動”。
(2)讀課文第五自然段,注意作者按照什么順序進行觀察。
(由遠到近,由整體到局部)
(3)相機指導朗讀。
預設三:交流第六自然段介紹畫面中人物面部表情的部分,感受畫作魅力,感悟寫法。
(1)在學生交流的同時,讓學生結合插圖體會蒙娜麗莎神秘微笑背后蘊含豐富的情感。
“那微笑,有時讓人覺得舒暢溫柔……是那樣耐人尋味,難以捉摸。”
(2)讓學生反復品讀描寫蒙娜麗莎微笑在作者心中感受的句子,感受畫作的魅力和語言的魅力。
(3)作者采用什么表達方式把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描述出來的?(展開豐富的想象)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預設四:從第七自然段相關語句中感受畫作的魅力。
【設計意圖:重點指導學生觀察蒙娜麗莎的身姿、服飾與她身后的背景。從文章的語句中體會,畫面采擷了多種美的元素,集美、智慧、永恒三位為一體,增加了畫面的藝術性和神秘感】
4.小組交流,全面感受畫作的魅力。
(1)四人小組交流:文中還有那些語句表現了畫作的魅力?
(2)師小結。
【設計意圖:文中有許多描寫反映了《蒙娜麗莎》這幅畫作的魅力,課堂時間有限,無法進行全員交流,設計此環節的目的是給學生更大的交流空間,鼓勵上課沒有機會交流的同學充分發言,在合作交流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取得更高的效率。】
5.以讀代講,體會作者欣賞畫作后的深刻感受。
引讀最后一段。
(三)揭示課題,總結寫法。
1.作者為什么以《蒙娜麗莎之約》為課題?
2.教師根據板書總結文章表達、觀察方法。
(四)朗讀課文,感受語言美,積累文中語言。
1.自由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直接描寫畫作的部分。(課文5、6、7自然段)
2.把自己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試著背一背。
【設計意圖:遵循“得意、得言、得法”的教學理念,教學中抽出時間讓學生自由誦讀直接描寫畫作的5、6、7自然段,把課文中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五)創設情景,介紹畫作。
1.創設情景,讓學生以解說員的身份介紹畫作。
師:假如中法兩國經過多次交涉,這幅畫能在寧夏展出,在我們的上課現場展出,由你來擔任畫作解說員,把這幅畫作介紹給同學和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師。
2.教師出示畫作,學生口頭練說。
提示學生介紹的方法——可以整體介紹畫作,可以介紹畫作的部分內容,還可以介紹關于畫作的創作背景及相關資料。
3.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略讀課文的教學要體現“一課一得”的教學思想,本堂課的教學把落腳點放在介紹畫作上,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準備時間,讓學生把課堂上積累的語言,學到的表達方法觀察方法進行運用。】
(六)拓展延伸。
多媒體出示達·芬奇其它畫作。
緊扣本單元“感受藝術的魅力”這一訓練重點,讓學生感受繪畫藝術魅力,受到藝術的熏陶。
(七)布置作業(三選一)。
1.搜集關于《最后的晚餐》的有關資料,欣賞畫作。
2.選擇一幅畫作進行介紹。
3.搜集、欣賞其他藝術形式,感受藝術魅力,辦一期手抄報。
【設計意圖:作業設計圍繞單元訓練重點,由易到難,學生可根據不同情況,選擇相應作業繼續感受藝術的魅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熱愛藝術的情操。】
板書設計
傳神 側面、正面
蒙娜麗莎之約 神秘 想象
生命力 遠——近
整體——局部
教后記
這是一篇介紹意大利文藝復興巨匠達·芬奇的傳世名作《蒙娜麗莎》的課文。文章用細膩的筆觸、傳神的語言,向我們細致地展現了達·芬奇的精湛畫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整篇文章文筆精練,文字淺顯流暢。
學習課文時,我引導學生對照圖畫,了解赴約的盛況,欣賞蒙娜麗莎神秘莫測的美麗神韻和那如夢似幻的微笑,引導學生從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雙手和背景等具體的描寫中體會世界名畫的魅力。把閱讀、感悟、想象結合起來,再現蒙娜麗莎神秘而迷人的微笑,受到美的熏陶,培養熱愛藝術的情操。 學習課文時,我還注重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關注多音字,關注比喻句的辨析,學習用“有時……有時……有時……”這樣的排比句式造句等等。
凡上過公開課的老師都有一個感覺,準備公開課是一件累人的事。 整個備課的過程就是不停地想,不斷地問,不時地改。雛形出來了,再想想又改改,然后再聽聽看看,綜合各方意見再改改,最后自己拿到大家面前獻丑!
上完了課,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當然也有不足之處,同事善意地提出了許多中肯的建議和意見,讓我受益匪淺。比如課堂上缺少有層次的閱讀,因此學生讀的還不夠多,讀得還不夠生動,投入,由于老師的緊張,致使氛圍不夠,情感不能得到提升。這方面我要注意加強。當然本身完美的過程讓我學到很多,讓我明白了上語文課之前,應重視學生的反應,然后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獨立探索。這樣,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等。 雖然追求完美的過程充滿艱辛,但會讓你收獲完美!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6
學習目標
1、了解和認識辯論,對辯論產生一定的興趣,能積極嘗試,參與辯論。
2、寫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的事情,要有真情實感,注意環境描寫與心理活動的刻畫。
A案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讀題引入
1、讀課本“口語交際”,理解辯題。
2、確定觀點,準備辯論
先確定自己是持反對還是贊成的觀點,再選擇支持自己觀點的事例,準備5分鐘。
小組辯論
(1)八人為一組,進行辯論,每組推薦一人準備參加全班辯論。
(2)辯手根據同伴的提示,對自己的發言進行補充修改。
班級辯論
(1)說明要求:在辯論中要做到態度誠懇,語言得體,闡述觀點要言之有理等。
(2)分組:根據所持觀點將全班分為兩組。
二、辯論
師生點評辯論情況。
三、課堂小結
肯定雙方說得對的地方,以使對問題有比較全面的認識。
第二課時 習作指導
一、明確要求
1、今天我們就來寫一寫體現人們相互關心的事。出示習作要求:
2、事情發生在怎樣的環境里?是怎樣發生、發展、變化的?
3、習作時注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
二、要表達真情實感
舉例啟發
(1)結合習作要求,從課文中找出適合的內容,作為示例。引導學生體會、交流。
(2)教師總結、點撥。
三、搜索題材
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請打開你記憶的閘門,搜索那些令你感動的故事。
啟發學生從時間(懂事的時候、上學前、去年、今年、上個月、上星期、最近……)、地點(家里、學校、鄰居家、外婆家、公車上、郊外……)、人物(父母、外公外婆、爺爺奶奶、老師同學……)等角度去搜索題材。
四、布置習作
根據習作要求,完成習作。
第三課時 習作講評
一、名言激趣
1、出示名言,激發修改興趣。
寫完后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
──魯迅
我把《永別了武器》的最后一頁修改了三十幾遍,然后才滿意。我把《老人與海》的手稿讀過將近兩百遍才最后付印。
──海明威
2、交流習作
大聲朗讀習作,根據教師的批閱內容,同桌間交流,互相討論、評點。
二、佳作共賞
這次習作要求大家寫生活中相互關心令人感動之事,寫出真情實感,并且注意動作、語言、心理等細節描寫。看到好文章或精彩片斷的同學請舉手,或者自薦。
1、請寫得好的同學朗讀自己的習作或習作片斷,其他學生認真聽,適當做筆記。學生自評。
2、聽了這篇作文,你最欣賞的是什么?有沒有寫出真情實感?哪些情節描寫得比較具體?是怎樣寫具體的?學生評點,教師總結。
3、教師推薦好文,師生共同評議。
三、指點迷津
1、教師提出批閱中發現的問題,師生討論如何修改。
2、動手修改
3、學生根據受到的啟發,分頭修改自己的習作。
(杭州市賣魚橋小學王宏萍)
B案
課前準備
教師
準備大學生電視辯論大賽的實況錄像片斷。準備獎品。
學生
搜集與“誠信”或“善意的謊言”有關的事例、名言警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確立辯論雙方
1、讀教材中的提示,確立個人辯論觀點
2、根據觀點異同分組
正方:人人要講誠信,不能撒謊。反方:生活中可以說些善意的謊言。
二、觀摩錄像,了解辯論特點
1、導語:大家各有各的觀點,也各有各的根據。那該怎么辯論呢?是不是像平時爭吵那樣呢?請看錄像《大學生電視辯論大賽》。
2、總結辯論方法,辯論程序,明確注意事項。
三、推薦人選,全班辯論
1、全班推選出6人,舉行辯論,其他人和教師一起作評委。
2、點評辯論情況,評出優勝方。
3、師生共同總結辯論情況。教師提示小組辯論要求。
四、分組辯論,人人參與
1、八個人為一組,三三合作,另外兩人作評委,小組內展開辯論。
2、各組評委評出優勝方,并給出理由。
五、師生總結,明確認識
通過這次辯論,你對講誠信與善意的謊言有什么新的認識?
第二、三課時 習作指導與講評
一、明確要求
請自讀“習作”部分的內容,想想本次習作的要求。
二、交流習作要求:
(1)體現相互關愛的事;
(2)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
(3)注意環境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
(4)要表達真情實感。
三、回顧課文,體會關愛
1、本單元的幾篇課文寫的都是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的事情,請靜靜地回憶,細細地品味。
2、學生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狐貍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得真實、具體的。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狐貍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教學難點:
揣摩作者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得真實、具體的。
教學準備:
收集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發生的真情故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在以往的文學作品以及你的生活經驗中,狐貍是一種什么樣的動物?(學生簡單談對狐貍的印象。)
那么,通過昨天對24課的預習,狐貍又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呢?請用一兩個詞或一句話說一說。
2、是什么讓同學們對狐貍的印象發生了那么大的變化?我們一起學習課文《金色的腳印》。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小聲自讀課文及閱讀提示,讀準字音,讀通語句,了解故事大意,并勾畫出重要提示。
2.匯報初讀情況。
(1) 本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2) “閱讀提示”對我們提出了哪些要求?嘗試擬訂自學提綱。(相機板書關鍵詞)
預設提綱:1.快速閱讀課文,思考①老狐貍為了救小狐貍都做了些什么?②狐貍一家和正太郎的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交流讀后的感受。
(3) 說說你還有什么問題?
預設可能提出的問題:“我”為什么要幫助救狐貍?課文結尾及題目有什么含義?……
補充提綱3.解決同學提出的問題;4.思考作者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得真實、具體的。
三、自主探究,討論交流
1.根據自學提綱獨立思考,勾畫圈點作批注;思考完畢可與小組同學交流。
2.集體討論交流:
(1)狐貍為了救小狐貍都做了些什么?(老狐貍夫妻倆設“調虎離山”之計營救小狐貍;老狐貍深入“虎穴”做窩喂養、營救小狐貍。)
老狐貍營救小狐貍的過程中,哪些情景最讓你感動?(通過交流,朗讀,體會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歌頌愛的偉大。)
(2)狐貍一家和正太郎的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課文的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給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3)課文為什么以“金色的腳印”為題?引導學生從多方面進行探討。
“金色的腳印”表面意思是陽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貍的腳印。深層次看,“金色”一般用來形容那些十分珍貴、有意義或值得紀念的東西,在這里指狐貍一家得到人們的關心而團聚,又開始了它們美好的生活;這腳印,不僅包含著狐貍一家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以及它們對人類的友善,也包含著人類對其他生命的珍重與愛護。
3.教師小結:動物是可愛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當人類施惠與它們時,它們會全力報答人類對它們的愛護和尊重。當動物對人類流路感情時,一點也不亞于人類對人類流露的感情,而這份感情更讓人感動和珍惜。
四、課外延伸,升華主題
1.你能說說自己還知道哪些人與動物的故事?
(海豚奧利納;海龜救人的故事;丹頂鶴的故事;小獅子愛爾沙;昆索潑的猴子學校……)
2.課外練筆:(二選一)①你與小動物之間最能體現真情的一個片段;②課文情節生動,有不少的地方都給我們留下了無限遐想的空間,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小練筆。如:正太郎在去牧場的路上從懸崖上摔了下去,失去了知覺,他是怎樣被救的呢?正太郎與小狐貍一家分別的情景一定十分感人,能把它寫具體嗎?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8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
2、能夠在課文中尋找花與潮的關系的句子
3、研讀第四自然段,體會“花動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聲如潮”。感受海棠花的美,感悟生命的魅力。
4、提高質疑的能力,并能通過研讀課文,解決問題。
二、教學重點:
初讀課文,尋找花與潮的關系的句子;研讀第四自然段,體會“花動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聲如潮”
三、教學難點:
能感悟生命的無窮的魅力
四、教學過程:
一、審題質疑 感知花如潮
1、出示課件:(潮水) 誰來說說這潮水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出示課件:(花)那這些花又讓你想到了什么詞語?
3、出示課題:可今天我們要來欣賞一種特別的“潮”(花潮)
4、審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
預設:花如潮有什么關系?花潮是什么樣的?
5、那就讓我們一起去圓通公園看一看吧。(課件出示課文第1、2自然段內容)
6、圓通公園里那么多的景物就包含在這14個字,讓我們來讀讀,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7、其實圓通公園不僅景致多,那里的花潮更是美不勝收。就讓我們隨著作者,進行一次心靈的旅行。
二、初讀解疑:尋找花如潮
1、自讀課文,要求
(1)、讀通課文,讀準生字新詞
(2)、在課文中找找寫花潮的句子,想想這是這樣的花潮?
(3)、課文除了寫花潮,還寫了什么?
三、精讀研究,感受花如潮
1、作者為什么稱海棠花為花潮呢?大家一起去課文中找找答案。一邊讀,一邊劃出相關的句子。
2、交流研讀
(1)后山沿路有一大片海棠,平時枯枝瘦葉,并不若人注意,一到三四月間,真是花團錦簇,變成一個花的海洋。
向高處看去,隔著密密層層的綠蔭,只見一片紅云望不到邊際。(板書:花多如潮)
A你們是怎么理解:枯枝瘦葉和花團錦簇的?
B(出示課件)你們看這一簇簇、一叢叢的海棠花,形成了一個花的海洋。所以作者稱海棠花為花潮。老師用一個詞概括——(板書:花多如潮)
(2)每棵樹都在微風中炫耀自己的鼎盛時代,每一朵花都在枝頭上顯示著自己的喜悅。
A、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B、朗讀指導
C、(出示課件)你們看,這就是在枝頭微笑的海棠花,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朵,你將如何炫耀自己的鼎盛時代,如何顯示著自己的喜悅?(讓學生大膽想象)
D、這么多的同學的想象給我們一種爭奇斗艷的感覺,你們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
E、現在你能模仿老師剛才的樣子,概括花與潮的關系?(板書:花盛如潮)
(3)、有風,花在動;無風,花也潮水一般的動。在陽光照射下,每一個花瓣都有它的陰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騰。你越看得入神,你就越感到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張,好象有一種生命力在不斷擴展。
A、引導質疑:為什么無風花也在動?
B、那就讓我們先來看一看。
C讓我們深入到課文中去體會一下吧。
D你們怎么理解“有一種生命在不斷擴展?”
E、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這種生命的魅力嗎?
概括花與潮的關系 (板書:花動如潮)
(4)你可以聽到潮水的聲音……猶如海上午夜的潮聲。(板書:花聲如潮)
A、作者聽到了哪些聲音呢?
B、還會有些什么聲音?
C、這些聲音是作者聽到的,為什么還要寫上一個“也許”?(討論)
D、是啊,正是這朦朦朧朧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才讓作者想到了——海上午夜的潮聲。
E、通過朗讀來表現這隱隱約約的聲音?
F、能試著背一背嗎?
G、概括(花聲如潮)
小結:花團錦簇,繁華似錦,看花人蜂擁而至,我仿佛置身于一片花潮之中
3、整體回歸
這么美麗的海棠花真是讓人留戀往返,就讓我們來回味一下吧。(讀三個句子)
四、分工積累
1、這么美的句子能把他積累下來就更好了。大家可以小組合作,一人背一句,等會兒,一起展示你們的成果。
2、展示背誦成果。
附板書:
10、花潮
花多如潮
花盛如潮
花動如潮
花聲如潮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宋慶齡的偉大人格。
教學準備
自讀自悟,讀懂課文,并有所感受。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從題入手設懸念
I。揭示課題。
II。設置懸念。宋慶齡是孫中山的夫人,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名譽主席。在宋氏陵園里并列著兩個完全一樣的墓,安葬著宋慶齡和她的保姆。同學們,你們想知道一位默默無聞的勞動婦女為什么會與國家名譽主席并列安葬在一起嗎?想知道她們之間發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嗎?那么請大家認真地閱讀課文,讀后和大家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二、初步閱讀知梗概
1)個人自由閱讀。
2)讀后交流。說說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和她的保姆李燕娥之間發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并在匯報交流引導學生對具體內容進行概括,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重點品讀談感受
a)重點品讀。請再讀讀課文,在自己最愛感動的地方做上記號,多讀幾遍,把自己的閱讀感受寫在課本上,三言兩語都行。
b)小組交流。
c)匯報交流。讓學生自由地說說讀后的感受。可以聯系課文中具體段落,聯系學過的其他課文,聯系課外閱讀資料,甚至聯系生活事例來談感受。
d)朗讀體驗。結合交流,讓學生朗讀自己最愛感動的有關片斷,讀出自己的感受。教師相機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邊想象畫面邊朗讀,體驗感情,用輕柔的語調讀出宋慶齡那樣親近、那樣關切的話語,用充滿感情的語調讀出李姐的感動和對宋慶齡的深情。重點指導讀好第三、四、九自然段的兩個片斷。
四、交流資料帶多篇
I。 小結:宋慶齡是20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女性之一。她與李姐的關系,只是她波瀾壯闊的生活海洋里許許多多動人故事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課前,老師已布置大家去收集有關介紹宋慶齡的文章或故事書,現在,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要快速地略讀游覽,粗知文章大意。
II。學生互相交流,略讀游覽。
III。有感情地朗讀本課最后兩個自然段進行總結升華。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是對全文的概括,對宋慶齡的高度贊揚。在學生對宋慶齡充分了解、充滿敬意的時候,有比較高昂、激動的語調,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宋慶齡奶奶的崇敬,讀出自己的閱讀感受。板書設計宋慶齡和她的保姆
一平等民主
1墓地:完全一樣
2生活:同情、親近、關切、照顧
3墓地:一模一樣
二偉大女性尊重勞動人民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七組教材的首篇課文,并且是精讀課文,具有引領整組課文學習的作用。單元導讀中明確提出了本組課文的訓練項目:(一)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這是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閱讀能力的提高而提出的符合學生發展特點的訓練項目。《語文課程標準》為此在不同學段提出了相應要求,如第三學段提出“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本冊第二組和第四組課文也曾提出過此項要求,本組主要承擔鞏固強化的訓練任務。(二)體會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作為高段語文教學的訓練重點,本冊第三組課文就提出“要在讀懂課文、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學習作者是如何通過環境、人物心理活動等方面描寫、抒寫美好情感的”。本組則承擔著在前期訓練的基礎上,繼續鞏固、充實、加深對這一訓練項目的領會與運用。本課主要是通過對老人語言、動作、神情的描寫和對海鷗動作的描寫寫出了老人與海鷗之間真摯的感情。
本課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通過老人對海鷗和海鷗對老人兩方面的描寫,用幾幅動人的畫面,抓住細節,傳達出人與動物的和諧關系和震撼人心的親人般的情誼。很多學生養過小動物,對于動物富有靈性的表現有一定的體驗積累,同時還學習過幾篇反映人與動物深厚情誼的文章,如《珍珠鳥》等,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再加上本文結構清晰、語言淺顯、感情真摯,這些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有很大幫助。但由于學生受年齡和閱歷的限制,想讓那份震撼人心的情感達到能令學生感同身受的程度,有一定難度。
處于六年級上學期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對于那些基本的閱讀方法,如:抓重點詞句,體會思想感情;邊讀邊想,提出問題;讀文章,想畫面;抓住關鍵詞句,體會表達效果等,要在本課教學中更加注重鞏固和熟練運用。教師在本課教學中,要積極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讀中積累,入情入境地感受人鷗真情。
二、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課文中展現老人與海鷗深情的畫面,抓住海鷗的外在表現體會海鷗的內心世界,深入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的親情。初步揣摩文章的表達方式。
3.懂得動物也是有靈性的,萬物都有感知愛的靈性。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感知課文,醞釀人鷗親情。
1.齊讀課題,從課題入手,初步認識到老人與海鷗的特殊關系,為后文的學習營造“意想不到”的氛圍。
2.快速閱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品味語言,感悟人鷗親情。
1.人與動物的故事讀過很多,但老人與海鷗的故事還是帶給了我們一份與眾不同的感受。帶著這樣的感受走進課文,默讀1──13自然段,用橫線畫下那些令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2.生自學后交流。
3.為什么海鷗和我們就沒有這樣的表現,唯獨和這位老人這么親密。再次默讀這幾段,看看老人的哪些舉動打動了海鷗的心,用波浪線畫下來,并且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
4.生默讀思考,圈畫批注。
5.交流重點語句。
預設一:朋友告訴我,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為了給海歐送餐,跟海鷗相伴。
(1)指導學生在讀中抓住“每天”“步行”“二十余里”“褪色”等詞語,感悟老人生活節儉,但卻數十年如一日來喂海鷗有多么不容易。
(2)老師補充介紹喂鷗老人生活拮據的故事,引導學生更深入地體會到老人對海鷗那份與眾不同的愛。
(3)小結:老人無私的付出,一定打動了海鷗的心。
預設二: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鷗的領地。老人把餅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群呼喚。
(1)引導學生抓住這段話中最令自己心動的細節,體會老人對海鷗無微不至的照顧。
(2)也許打動海鷗心靈的還有老人的這份細心。正是這份細心的呵護,才換來了海鷗的信任,也才有了這樣一幅頗富詩意的畫面。指導朗讀“老人順著欄桿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讀出老人與海鷗默契、和諧的美。
預設三:在海鷗的鳴叫聲里,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么。側耳細聽,原來是親昵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
(1)理解“親昵”的意思。
(2)聯系生活實際,想想有誰親昵地跟你說過話。
(3)老師創設情境,讓學生也用這樣的語氣、語言對海鷗們說說話。
(4)小結:這親昵的語言里全是關愛,海鷗怎能不被打動呢?
6.師小結:在老人眼里,海鷗還僅僅只是鳥嗎?
(三)讀寫結合,體悟人鷗親情。
1.師動情地渲染老人去世的消息,引導學生畫出最令自己“意想不到”的情景。
2.海鷗不能像人一樣說話,它們把自己的心里話都化成了動作,找出文中海鷗的語言。
3.老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說出這些動作后面海鷗的語言,體會海鷗悲痛、不舍的心情。
4.動筆將海鷗想對老人所說的話寫下來,讀給老人聽。
(四)總結全文,引發人生思索。
1.故事學到這兒,還覺得老人與海鷗的故事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嗎?
2.送給學生本文作者鄧啟耀的話──“萬物都有感知愛的靈性”。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11
教材分析:
文章通過一個“音樂白癡”成長為“奏出真正音樂”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訴人們,默默的關懷、真誠的幫助、持久的關注、熱情的鼓勵,能夠幫助一個孩子樹立起自信心。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學習,一定能獲得成功。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正確讀寫“悠悠、儀式、抱歉 、溜走、介意、 演奏家”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與同學交流,抄寫印象深刻的句子。
3、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學重點:
1.理解老人是如何幫助“我”學會拉小提琴的,體會“我”對老人的敬仰之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閱讀中理解讀懂課文的方法。
教學難點: 認識老人不僅幫助我步入音樂的殿堂,更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體會老婦人的語言和神態。
教學準備: 小提琴曲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二、揭題,初讀課文
1、揭題
同學們,人世間最動聽的是關愛的話語,最感人的是真情故事,最偉大的是愛的力量。今天這節語文課,我們就學習一篇令人心動的課文。
板書 :唯一的聽眾
2、檢查字詞
3、品讀課文首位段 體會作者的變化
(1)請同學們把書翻到47頁,我們先聽一聽課文的主人公,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向我們訴說了什么?
(2)反饋檢查,指名說小伙子身上的變化
能當著成百上千的人演奏小提琴,成了小提琴演奏家。這一切都歸功于那位清晨里──唯一的聽眾。
三、品讀課文2-6段,感受小伙子的不自信
1、找課文中小伙子的心理變化的詞語,并說說你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個怎樣的小伙子?
2、反饋檢查,指名讀小伙子不自信的句子。
3、小伙子的這種信息是否被老婦人所捕獲呢?老婦人想給予小伙子什么呢?
4、自由朗讀課文
5、同學們,你們看看老人對作者的鼓勵、關愛之情是通過什么傳達出來的呀?你們在閱讀的時候,發現了嗎?
6、再次默讀課文,畫出老人說的語言。看一看,老人在什么情況下,對作者說了什么?為什么這樣說?產生了什么作用?一會兒我們交流。找到以后,可以自己小聲地讀一讀老人說的話。
7、反饋交流,感受老婦人對小伙子的鼓勵和關愛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請繼續吧!
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每天早晨?”
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伙子。
8、老人的這些語言,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呢?為什么要這樣說呢?她的語言產生了什么作用?
9、齊讀老婦人的話
四、課文還寫了幾次老人鼓勵和關愛的眼神,是不是啊?那么課文幾次寫到老人的眼神呢?含義是什么?請你找一找,畫一畫,體會體會。
一位極瘦極瘦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木椅上,平靜地望著我。
她一直很平靜地望著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1)在寫老人的眼神的時候,都有一個共同的詞語,是什么呀?
(2)作者為什么感覺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呢?也就是說,他從老人的眼神里讀出了什么?
(3)老人的鼓勵、關愛,都蘊涵在她的眼神里,所以看上去像深深的潭水。說明作者讀懂了老人的眼神。那好,我們把這些含義朗讀出來,好嗎
五、學習課文第8自然段
1、在老婦人的鼓勵下,小伙子發現自己變了,小伙子發生了什么變化呢?(態度、信心、琴技……)
2、齊讀段落
六、小練筆--寫感謝信
老人給作者信心,帶領他度過了練琴起始的艱難階段;老人給他鼓勵,帶領作者體驗練琴中成功的喜悅;老人帶給他享受,帶領他走向音樂的美好境界。同學們,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啊,小伙子多想對老人說聲謝謝啊,可是老人是個聾子啊,你們說什么樣的表達方式來感謝來老人呢?(小練筆,寫感謝信)
七、反饋交流小練筆
板書
11 唯一的聽眾
不 自 信 關愛
…… ←唯一的聽眾(平靜)
自 信 鼓勵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1自然段。
3、感受少年閏土這一人物形象,了解閏土是個聰明、能干、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理解作者對閏土的特殊感情。通過聯系上下文、時代背景、同學相互討論等方式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4、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感受少年閏土這一人物形象,了解閏土是個聰明、能干、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理解作者對閏土的特殊感情。通過聯系上下文、時代背景、同學相互討論等方式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我國有一位大文豪: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短短的頭發刷子似的直立著,濃密的胡須成一個隸書的"一"字……你們知道他是誰嗎?(魯迅)
學生回答后,出示課本75頁圖。讓我們隨著本組課文的學習去認識、了解魯迅先生吧!
今天我們先來學習魯迅先生寫的一篇文章《少年閏土》。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學生分段朗讀課文,糾正字音。
默讀課文,在課本空白處作簡單的批注,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并想一想少年閏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學生自讀圈畫,教師巡視指導。
3、質疑。(學生可能會提出不理解"其間、無端、素不知道、如許"等詞語,教師可通過后面的練習幫學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可放在深入理解課文時解決)
出示練習:把下面的詞語與正確的解釋連線:
其間只知道
無端稀奇
素不知道如此
如許從來不知道
希奇其中
單知道無緣無故
4、說說少年閏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能談多少就談多少)
三、初識閏土,了解特點
1、"我"和閏土第一次見面時,閏土是什么樣子的?速讀課文,畫出有關句子。
出示:
(1)他正在廚房里……用圈子將他套住了。
(2)他見人很怕羞……我們便熟識了。
2、閏土的外貌有什么特點?
教師適時板書:紫色的圓臉頭戴小氈帽頸套銀項圈
3、從閏土的外貌特點中,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少年?
(1)若學生不知從哪說起,可引導學生做一個小練習:拿鉛筆將"圓臉"的"圓","小氈帽"的"小"和"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一句話輕輕劃掉,進行對比閱讀。
(2)如果學生沒有新發現,再做一個練習:用鉛筆將"紫色的"劃掉,換上"蒼白的""蠟黃的"一類詞語,讀后說說有什么體會。
板書:年少健康天真活潑
(3)結合"他見人很怕羞……我們便熟識了"體會閏土具有年少、健康、天真、活潑的特點。
四、隨文練筆,進行仿寫
1、讓學生結合對閏土外貌描寫的學習,說一說描寫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的特點)
2、用幾句話描寫一位同學的外貌。
一位學生讀,其他同學猜一猜他寫的是誰。(如果同學們能很快猜出來,就說明他寫得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點)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體會貝多芬在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感情的變化。
2、在理解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分析人物言行體會貝多芬在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2、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教學方法
討論法、情境教學法、朗讀指導法、啟發法
教具:電腦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 揭示課題
二. 檢查預習
1、 認讀生字詞
2、 指名分節讀課文,師糾正讀音
3、 通過預習你對課文有哪些了解?
4、 學生質疑
三、了解課文大意,理清文章層次
第 二 課 時
一、 復習,引入新課
1、 板書課題:月光曲
2、 請生簡述《月光曲》的創作過程。
3、 質疑:這節課你們還想知道些什么?(引導生從內容及人物質疑)
二、 體會貝多芬在創作過程中的感情變化
1、 生快速閱讀課文,把課文中描寫貝多芬言行的句子找出來?
2、 品讀句子,再聯系上下文,小組討論問題。
課件出示問題:貝多芬為什么這樣做?為什么這樣說?想象他當時的心情怎樣?
3、 交流討論情況,重點體會以下幾方面:
(1) 貝多芬進屋是被兄妹的談話所感動;
(2) 貝多芬彈一曲是看到兄妹窮,但又愛音樂,產生了同情心;
(3) 貝多芬又彈一曲是因為發現盲姑娘是他的知音,很激動;
(4) 貝多芬飛奔回店是因為創作了一首新曲子很興奮。
根據生回答板書貝多芬言行及心情的關鍵詞
4、 小結
(1)通過剛才的討論交流,大家又有什么新的收獲?
師述:這些感情的變化其實就是貝多芬創作出《月光曲》的原因。
(2)這些結論我們是通過什么途徑得到的?根據生述板書學法。
找
分析言行 問
議
說
體會心情
理解內容
三、 學習體會第三節
1、 文中哪里最讓貝多芬感動?(課件出示兄妹對話)
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那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2、 用剛才的學習方法,進行小組討論,體會兄妹說話時的心情變化。
3、 交流討論情況
(1)妹妹說第一句話時是(渴望)的心情,因為她知道貝多芬來到小鎮,很想
聽貝多芬彈琴;
(2)哥哥說話時是帶著(難過的、遺憾的)心情,因為家里窮他不能滿足妹妹的心愿;
(3)妹妹說第二次話時是帶著(安慰)哥哥的心情,因為他不想讓哥哥為了她而難過。
4、 指導朗讀兄妹的對話
(1) 同桌分角色練讀。
(2) 指名生分角色朗讀。
(3) 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5、 聽了兄妹談話,你有什么想法?
6、 小結:貝多芬正是被這對窮兄妹間的真摯的情感所感動了,才進了屋,才有了后來獻給兄妹倆的《月光曲》。大家想聽這首曲子嗎?
四、初步辨別聯想與實在事物
1、 請生劃出文中暗示《月光曲》曲調的句子。(課件出示句子)
2、 小組討論:讀句子,根據內容畫一畫。
3、 請生展示作品,并讓大家評議。
4、 課件出示選擇題,讓生選擇《月光曲》曲調,并說理由。
選一選:A、舒緩——明快——激昂
B、明快——激昂——舒緩
C、舒緩——激昂——明快
5、 欣賞《月光曲》
6、 請生通過朗讀表現出曲調的變化。
7、 大家是通過什么途徑體會到《月光曲》的曲調的?
8、 哥哥為什么會想到這些?
9、 師述:通過學習我們發現聯想可使文章的內容更豐富,但聯想要以實在
事物為依據。而同樣的音樂,讓不同的人聽,由于各人的經歷不同,可能會有不同的聯想。
五、擴展,體會文章中心
1、聽音樂,想一想:
盲姑娘靜靜地聽著,仿佛看到( )。
我靜靜地聽著,仿佛看到( )。
2、你們認為貝多芬想通過這首曲子表達些什么?
3、窮兄妹倆聽了貝多芬的曲子,他們很幸福。從貝多芬那兒他們也獲得了自信,今后他們會怎樣面對生活呢?
板書設計:
月 光 曲
聽:談話 (感動)
貝多芬 看:貧窮 (同情)
彈:一曲 又一曲 (激動)
記:曲子 (興奮)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2、通過深入閱讀,體會不同人士對于故事的不同評價。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本文作者用寓言的手法寫了一只狼四天發生的故事——追捕羊、兔、松鼠的失敗與被老虎追捕的經歷,因為狼的不留余地,導致自己被送入虎口。作者用富有哲理的思維方式,對這只狼的案例借各界不同人士的內在邏輯思維趨向,表露看法。故事雖短小,但這只狼的不留余地,卻給人留下了一個思考的余地。人們指責著狼的愚蠢與不明智,因為他們都在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看待事物都在奔赴一個自己認為有益的目標。狼的遭遇,繁衍了各界人士的思考,對人生、對環境、對計劃等等。精辟的言論引人深思,耐人尋味。
2、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3、教學難點:
理解各界人士對故事的不同評價。
4、教學突破點:
通過引導學生結合活動提示,先弄清楚各界人士是什么樣的人,然后結合他們的職業來理解他們的評價。
教法設計:
第一課時
(一)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新課,齊讀課題。并指生讀課文。
2、同學們評議讀得怎么樣。
(二)讀課文,注意讀得文通字順。
(三)結合課前的預習,匯報自學的成果。
師:同學們之前已經預習過這篇文章,有哪些需要同學們的內容請大家充分交流。
關注字音、字型、詞義、等基礎知識部分。
(四)在把文章讀流利的基礎上,體會文章的主要內容;觀察作者畫的這兩幅畫,談談你的看法。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結合書后習題,試著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2、根據時間順序可以給文章分為兩段:
第一段:(1——5)講述狼的故事。
第二段:(6——12)不同人士對故事的不同評價。
第二課時
(一)鞏固復習,回顧上節課的內容。
請兩名同學分別來讀文章的兩個部分,試著概括其主要內容。
(二)精讀文章,體會重點詞句的含義。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精讀文章進行學習,將其中你認為最值得研究的語句找到,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其中的含義。
結合書后第二題所給出的重點句子。
2、含義深刻的句子:
不同人士對故事的評價。(幾個句子。)
3、在讀這個故事時,可以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討論交流自己從這個故事中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1、討論書后的“討論”題,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體會。
2、相機進行朗讀指導。人物的語言要符合人物形象、身份、特點,在讀到評論性的語言時要讀得沉穩、深刻。
3、體會這個個故事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整篇文章又帶給我們什么啟示呢?
板書設計:
不留余地的狼
哲學家、唯心——唯物
宗教學家、善——惡
環境學家、生態平衡
經濟學家、盈——虧
軍事學家、強大——弱小
農民、種植——收獲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邀請、俯身、瀑布、陡峭、身軀、蘊含、、津津樂道”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地美好情感。
4.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聯想與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了解散文的基本特點。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感受作者對“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學習通過聯想與想象表達感情的方法,學習運用第二人稱寫作。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同學們,我們非常幸運地生活在一個群山環抱的地方,在我們的不遠處就有鳳凰山,想必同學們都爬過,還記得你爬山時看到的哪些好風景嗎?并談論一下你進山觀景的感受。
2、著名作家李漢榮先生也喜歡去山中觀景,可是他卻把自己的觀景經歷寫成了(訪友)板書,與同學們的有些不同,那帶著我們的好奇與疑問去書中找找李漢榮先生與我們的觀景感受有何不同吧。
二、初讀課文
(一)初讀課文
1.請大家自由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作者到山里拜訪了哪些朋友?把相關詞語圈出來。(課件出示要求)
(二)檢查詞語
過渡:在這篇文章里,你們肯定遇到不少新的詞語,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1、 梔子花、 德高望重 波光明滅 依然如舊
旋轉 吟誦 唱和 瀑布 懸崖 挺拔 津津樂道
樹冠 蘊含 犬吠
(1)誰見過梔子花?(課件出示梔子花的圖片,進行簡介)
找出句子并讀出【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
①分析“撞了個滿懷”運用的寫作手法,體會作者的好心情。
②補充句子,檢驗預習情況。
不_______不_______也不______就______,_______獨自_____。
2、多音字
{(guān)樹冠
{(guàn)冠軍
{(hé)和好
{(huó)和面
{(huò)和藥
(三)交流問題
1.按照作者的敘述順序,作者到山里拜訪了哪些朋友?
①學生交流【古橋-樹林(鳥兒-露珠-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云-云雀-落花-落葉-石頭-雷陣雨】
②書中有一句話概括了全文【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改成陳述句可以怎么說?(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
③這么多的朋友,作者重點拜訪了誰?(板書:古橋-樹林)
2.師:其實作者是去山中拜訪古橋、樹林,山中的一切,可他為什么說是——山中訪友?生交流
你覺得這個課題怎么樣?生交流
3.師總結:
(1) 表現出豐富、新奇的想象,充滿童心童趣,構思新奇。
(2)表達了作者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擬人手法的應用。
三、學習第3自然段,品悟“德高望重”
(一)悟“德高望重”
過渡:作者懷著滿懷的好心情拜訪了第一位朋友——古橋。
1.在作者眼中,古橋是一位怎樣的朋友?請大家默讀第3自然段,畫出感受最深的詞語和句子。
(1)德高望重
德高望重是什么意思? (德是品德,望是威望、名望、聲望的意思)
請你讀一讀
(2) “弓著腰,俯身凝望”
讓我們來看看這座古橋【圖片】,它彎彎的橋拱就像——老人弓著的腰啊!它身上爬滿了藤蔓,就像老人的皺紋!
總結:作者把古橋當做老人來寫,用恰當的比喻表達了他這份獨特感受。
(3)“你把多少人馬……”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
(4)從最后一句看出來“歲月悠悠……”
師:這么多年過去了(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很忠誠,默默地)仍在為人們服務。
(二)指導朗讀、背誦
1.指導朗讀
師:面對這位默默無聞的老橋,面對這位忠誠的老橋,面對這位做出貢獻的老橋,作者該怎樣與他傾訴?誰來讀。
(尊敬 懷念 朋友之情)
師:請大家帶著自己的感情讀一讀
總結:作者有這么多的情在里面,才從老橋聯想到了老朋友,正因為有情,他的文字才這么動情,讀來才這么入情。
2.指導背誦
①情濃文美,這么美的文字,讓我們把它深深地印入腦海中。你可以分成3部分把它記住。(課件出示)同學們挑戰一下自己,看誰能用最短的時間把它背誦下來。
【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
你把多少人嗎渡過對岸,滾滾河水流向遠方,你弓著腰,俯身凝望著那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
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
②生自由背誦,請幾個生背。
③短短3句話,把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形象深深刻入我們的腦海中。讓我們一起來背一背。
四、初步體會,感悟擬人、聯想寫法的好處
1、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 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鳥兒不是在啼叫,而是在“呼喚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閃亮,而是在與我“交換眼神”。一聲“呼喚”,一個“眼神”,這種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和鳥兒、露珠這兩位朋友間的默契和情誼。)
2、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頭發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流淌。
(這是作者走進樹林,靠在一棵樹上產生的聯想。人為樹友,人和樹已融為一體。這是多么奇妙的境界!從這些聯想中,我們真切的感受到作者和樹之間那種“知己”的情誼,那種走進大自然物我相容的境界。)
五、體會略寫,學習排比手法,仿寫句子
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
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
你好,飛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么有氣勢。
你好,陡峭的懸崖!深深的峽谷襯托著你挺拔的身軀,你高高的額頭上仿佛刻滿了智慧。
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潔白的身影,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
喂,淘氣的云雀,嘰嘰喳喳地在談些什么呢?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1、討論排比句式的好處,以及第二人稱的運用
這一組句子是寫“我”和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內容一致,結構相似,是一組排比句,同時應用擬人的方法,把“我”和山里的“朋友”那種深厚情誼淋漓盡致的表達了出來。采用第二人稱,讀來倍受親切、熱情。
2、小練筆,仿寫句子
你好,( )
五、小結
1、學生自由暢談作者從這些朋友身上得到了哪些啟示?
啟示:
例: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眾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
2、在對這些朋友的拜訪中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表達了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親切的感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六、課后作業
1、模仿課文第4節“我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樹。我腳下長出的根須……”觀察一下身邊的大自然,展開想像的翅膀,寫一個小片斷。
2、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六年級的語文上冊教案03-08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8-26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0-01
語文六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樂園六》教案02-20
六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樂園五》教案03-08
六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樂園八》教案03-05
六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樂園七》教案03-17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03-31
六年級上冊語文《鄉愁》教案02-23
六年級上冊語文《詠雪》教案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