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下冊《曹劌論戰》導學案
《曹劌論戰》導學案
一、知識點撥與學法引導
(一) 整體感知
本文是《左傳》中的名篇,主要的記敘方式是“記言”,這是《左傳》記敘某些歷時不長,規模不大的戰爭時常用的方式,目的是通過人物的談論,總結戰爭的經驗教訓,闡述軍事斗爭的策略,本文就是這一類文章的代表作。全文以齊魯長勺之戰為主線,以曹劌為主,莊公為賓,記敘了曹劌戰前、戰中、戰后的有關戰爭的言論,闡明弱國在對抗強國的戰爭中應采取的戰略戰術原則,即政治上取信于民,軍事上以逸待勞,把握時機、后發制人等,表現他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軍事上的卓越才能。
(二)學法引導
查找有關長勺之戰的材料,了解背景,以助于理解文章。閱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意思,培養整體感知的能力,注意積累重點字詞,提高文言文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另外對本文在寫作上記事詳略得當,重點突出的特色要著重體會。
(三)審美鑒賞
周密嚴緊的構思美
本文的篇幅極其短小,卻將復雜的長勺之戰這一事件,介紹得井然有序,清楚明白,這主要得力于作者對文章結構的精心安排。課文以長勺之戰的經過(戰前魯國的準備——戰斗過程——戰后總結)為線索,各部分間又注意了巧妙的過渡和照應,使文章結構十分嚴緊、周密。如第一、二兩部分用“請戰”和“從戰”過渡和銜接,第三部分用“既克,公問其故”承上啟下,顯得十分自然。前后照應的地方,如第一部分“何以戰”和“可以一戰”相照應;第二部分中兩個“未可”和下文兩個“可矣”照應;第三部分中“轍亂”“旗靡”與上部分的“下視其轍”“登軾而望”相照應等,上系下連,嚴緊周密。
(四)重點難點突破
1、結合課文回答“肉食者鄙”的“鄙”表現在哪里?曹劌的“遠謀”表現在哪里?縱觀全文,弱小的魯國能戰勝強大的齊國原因有哪些?
[析]本題一題三問,主要考查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從文字材料中提取、概括關鍵信息的能力。
[參考答案] “肉食者鄙”的“鄙”表現在:
(1)戰前準備階段,魯莊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戰勝的希望于身邊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2)戰斗中,“公將鼓之”“公將馳之”,充分暴露了魯莊公未察敵情,貿然進軍,不懂軍事。(3)戰后,“既克,公問其故”,戰勝了還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鄙”。
曹劌的“遠謀”表現在:(1)戰前三問。說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戰的先決條件,有遠見。(2)戰中能掌握將士心理,能觀察敵情,把握戰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弱小的魯國能戰勝強大的齊國原因有:(1)戰前準備充分。取信于民,這是保證戰爭勝利的先決條件,這是“人和”因素。(2)選擇了有利的地點。長勺在魯國,魯國是反侵略戰爭,這是“地利”因素。(3)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時機,待“彼竭我盈”之時,后發制人。抓住了恰當的追擊時機,詳察敵情,確證無埋伏時,乘勝追擊,大獲全勝。是“天時”因素。總之,魯國取勝的原因,在于天時、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
2、本文是怎樣運用對比手法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析]本題考查的是對課文對比手法的掌握情況,同時能進一步加深對文章中心的理解。
[參考答案]:
討論并歸納:運用對比手法是,把魯莊公的“鄙”與曹劌的“遠謀”進行多次對比(見上一題答案)。借助對比手法,可以突出曹劌政治上的遠見卓識與軍事上的卓越才能。
3、本文詳寫了什么,略寫了什么?為什么這樣安排?
[析]此題意在讓學生體會課文剪裁詳略得當的特點。重點理解文章選材、剪裁都要符合表達中心需要的道理。
[參考答案] 本文緊扣“論戰”來寫,以曹劌為中心,詳細描寫了曹劌在戰前、戰中、戰后的言論。如第一段中與魯莊公的三問三答,詳細具體地表現他“取信于民”的戰略思想。再如第三段論戰勝的原因,把他的作戰必須依靠士氣、抓準時機、謹慎而又果斷的戰略思想表現了出來。這兩段文字,充分地表現了曹劌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軍事上的卓越才能。對于無助于表現“論戰”的事,如戰爭的起因、戰斗的狀況、戰后的處理等,略寫或不寫。這樣剪裁,敘事清楚,詳略得當,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二、自學階梯評估
達標訓練
1、請給下列句中加點字注音:
又何間( )焉 小惠未徧( ) 犧牲玉帛( )
轍( )亂旗靡( ) 肉食者鄙( )
2、填空
(1)《曹劌論戰》選自《 》,傳說是 時期 所作,是根據魯史寫的 體史書。
(2)《曹劌論戰》中曹劌認為可以一戰的.條件是: 具體來說指的是 。文中敘述了開始反攻的時機是 開始追擊的時機是 。
3、下列加點的“以”的含義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
A何以戰 B.必以情 C.必以分人 D.可以一戰
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古今義:
(1)又何間焉 古義: 今義:
(2)肉食者鄙 古義: 今義:
(3)犧牲玉帛 古義: 今義:
(4)小大之獄 古義: 今義:
5、翻譯下列句子。
(1)小信未孚。 。
(2)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
能力提高
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回答問題。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1、“十年春,齊師伐我”除了交待戰爭發生的時間外,還指出了
和 ,其中的“我”是指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曹劌請見 (4)戰則請從
3、用原文回答
(1)“忠之屬也”所評價的內容是什么?
。
(2)曹劌請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4、用“‖”把第一段文字分為兩層,并寫出層意。
一層 。
二層 。
5、從這一段中,可以看出曹劌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開放探究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練習
晏 子 辭 千 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飽,晏子亦不飽。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貧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過也。”使吏致千金與市租,請以奉賓客。晏子辭。三致之,終再拜而辭曰:“嬰之家不貧,以君之賜澤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賜也厚矣,嬰之家不貧也。嬰聞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為筐篋之藏也,仁人不為也;進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財遷于它人,是為宰藏也,智者不為也。夫十總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謂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書社五百封管仲,不辭而受,子辭之何也?”晏子曰:“嬰聞之,圣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嬰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晏子方食 方:正 B.終再拜而辭曰再拜:拜兩次
C.進取于君 進:前進 D.以振百姓振:同“賑”,救濟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線的詞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①分食食之 ②食之不以其道
B.①使吏致千金與市租 ②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
C.①寡人不知 ②孰謂汝多知乎
D.①忠臣不為也 ②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3、文中加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以君之賜澤,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賜,也厚矣
B.以君之賜澤,覆三族延,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賜,也厚矣
C.以君之賜,澤覆三族延,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賜也厚矣
D.以君之賜,澤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賜也厚矣
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之”字,全都是代詞且指代的對象相同的一項是:( )
①分食食之 ②言之公 ③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 ④一豆之食
⑤夫厚取之君則施之民 ⑥嬰聞之 ⑦以君之賜 ⑧寡人之過也
A.①③⑥ B.③⑤ C.②⑧ D.③⑤⑦
5、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嬰聞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為也。
(2)嬰聞之,圣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
三、資料下載
齊魯長勺之戰的背景。
齊與魯是春秋時期的鄰國,都在今山東省境內,齊在東北部,魯在西南部。齊是一等國,在春秋時期并國35(—說“30”);魯是二等國,曾并9國。齊魯長勺之戰的導火線是齊國的內亂。《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中“魯莊公十年”一欄云:“齊伐我,為糾故。”這件事在《齊太公世家》中有詳細記載,摘抄如下:
“初,襄公之醉殺魯桓公,通其夫人,殺誅數不當,淫于婦人,數欺大臣。群弟恐禍及,故次弟糾奔魯,其母魯女也,管仲、召忽傅之。次弟小白奔莒,鮑叔傅之。小白母,衛女也,有寵于釐公。小白自少好善大夫高傒。及雍林人殺無知,議立君,高、國先陰召小白于莒。魯聞無知死,亦發兵送公子糾,而使管仲別將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帶鉤。小白詳(佯)死,管仲使人馳報魯。魯送糾者行益遲。六日至齊,則小白已入,高傒立之,是為桓公。桓公之中鉤,詳死以誤管仲,已而載溫車中馳行,亦有高、國內應,故得先入立,發兵距(拒)魯。秋,與魯戰于乾時,魯公敗走,齊兵掩絕魯歸道。齊遺魯書曰:‘子糾兄弟,弗忍誅,請魯自殺之。召忽、管仲仇也,請得而甘心醢之。不然,將圍魯。’魯人患之,遂殺子糾于笙瀆。召忽自殺,管仲請囚。……”
按:無知弒齊襄公發生在魯莊公八年(前686年),雍林人殺無知則發生在次年春天,大約此后不久小白就做了齊國國君,乾時之戰就發生在這一年的秋天。接著子糾被殺,召忽自殺,管仲請囚。長勺之戰則是此后半年的事。
【九年級語文下冊《曹劌論戰》導學案】相關文章:
曹劌論戰06-03
《曹劌論戰》優秀教學案例04-04
九年級下冊《曹劌論戰》學案分析03-18
九年級語文下冊人教版《曹劌論戰》教學案例04-17
語文閱讀題曹劌論戰04-19
語文《曹劌論戰》教學反思03-18
改寫《曹劌論戰》11-25
《曹劌論戰》改寫02-11
重讀《曹劌論戰》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