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論戰》教學設計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理解文章內容,通過品讀人物對話把握魯莊公之“鄙”和曹劌之“遠謀”的形象。
2、比較閱讀,感受不同形式的語言描寫對表現寫作內容、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學重點:理解文章內容,把握魯莊公和曹劌的形象。
教學難點:感受不同形式的語言描寫對表現寫作內容、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朗讀課文,比較閱讀:
1、齊讀課題,及出處。
師明確:《左傳》是根據魯國國史所寫。相傳為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
2、出示原文:春王正月,公敗齊師于長勺。
教師引導學生關注這一文本與教材的差異
二、研讀第二、三段,理解曹劌的戰術思想。
1、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第二段并引導學生用原文中的兩個字分別概括戰爭中的兩個環節:鼓、馳/逐。
教師指導學生多種形式開展朗讀齊讀兩個環節并關注句式:公將~之,劌曰“未可。”……公將~之,劌曰:“未可。” 在品讀中初步理解人物形象:魯莊公魯莽急躁、曹劌果斷
2、教師提問并引導思考:魯國為什么可以在長勺之戰中取勝?
預設1:學生結合第三段內容,解釋魯國取勝的原因。(板書:夫戰,勇氣也。夫大國,難測也。)但不會關注第一段的論戰。
預設2:如果有同學提到第一段,則需要說明,“可以一戰”的意思是“可以憑借這個條件來打一仗”,并不是取勝的直接原因,而是作戰的基礎。
教師小結:能敏銳地看到第三段和第二段之間的關聯。抓住三個“故”字。“公問其故”,“故”指原因。“故克之”,“故逐之”,“故”指所以。第三段就是曹劌向莊公解釋自己為什么這樣指揮作戰以及得勝的原因。(板書:戰術)
3、概括人物形象,引導學生找出原文中對應的兩個詞語
曹劌:善于把握有利戰機、謹慎細心、果斷(遠謀)
魯莊公:急躁冒進、魯莽,不懂指揮作戰(鄙),但謙虛好問
三、深入研讀第一段,理解曹劌的戰略思想
1、提煉戰前論戰的核心問題:何以戰
2、教師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一段論戰部分。(何以戰?……可以一戰。)
3、教師指導學生用現代漢語演繹這段對話。(翻譯句子,落實實詞“專”、“加”、“獄”‘、“忠”、“屬”等’)
4、教師提問并指導思考:為什么曹劌要否定前兩個條件而肯定最后一個條件?
明確:前面兩個條件寄希望于貴族和神靈,老百姓并沒有受益。只有第三個條件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公平公正,是真正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這樣才能取信于民。
5、教師小結:我們還應注意,曹劌稱“忠之屬也”(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可見,曹劌認為,君王站在百姓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不僅僅是公正地審理案件,還應實施一系列的治國措施,才能真正獲得民心。這是曹劌問戰真正想要表達的思想,也是左丘明這位魯國史官借曹劌之口所要表達的治國的基本思想。
四、比較閱讀三段文字中的人物對話描寫。
1、教師和學生合作朗讀三段文字中的`人物對話部分。教師讀敘述文字,學生讀人物語言。
2、找不同,思考原因。
明確:第一段有對話內容一來一回的羅列;第二段語言極其簡練;第三段是曹劌的大段論述。
這樣寫的原因是:通過人物對話的展開來刻畫人物形象,形成對比;本文記敘重點在于曹劌的言論來表現其戰略、戰術思想。
教師小結:不同形式的語言描寫,是為刻畫人物形象,表現寫作內容服務的。
五、總結課堂,布置作業:
教師總結,指導學生回顧課堂學習經歷。
布置作業:展開想象,擴寫第一段“曹劌向莊公問戰”的過程,適當添加人物的神態、心理、動作描寫,還原場景。
板書設計: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曹劌論戰06-03
《曹劌論戰》教案設計08-20
改寫《曹劌論戰》11-25
《曹劌論戰》改寫02-11
重讀《曹劌論戰》10-29
《曹劌論戰》改寫02-11
改寫《曹劌論戰》11-25
《曹劌論戰》賞析08-20
語文《曹劌論戰》教學反思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