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課文《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解文章的論證方法。
3、學習編寫閱讀提綱。
【重點難點】
1、重點:
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學習編寫閱讀提綱。
2、難點:理解文章的論證方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查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知,得到知識。
誠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誠懇。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舊時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
齊家:整齊家政。
抽象:不能具體經驗到的,籠統的;空洞的。
袖手旁觀: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協助別人。
一帆風順:比喻非常順利,毫無挫折。
2、閱讀課文,思考課后練習的問題。
二、導入
1、作者簡介:
丁肇中(1936~)美籍華裔物理學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國密執安州的安阿伯,當時他的父親在密執安大學念書,后來到臺灣大學任教。青少年時期,丁肇中是在祖國大陸和臺灣度過的,在國內念完小學和中學后,到美國密執安大學學習,1959年獲得工程學士學位,1960年獲得科學碩士學位,1962年獲得(物理學)哲學博士學位。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內瓦歐州核研究中心從事原子彈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國,擔任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講師,第二年提升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為物理學教授。1977年被委任為《核儀器與方法》編輯委員會委員,也是美國、意大利等地物理學會會員,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美國密執安等大學授予榮譽科學博士學位。1976年因在電磁力探索上發現J/4粒子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任職。他曾多次回國探親,對祖國的科學事業極為關心。在他領導的實驗小組里,中國派去的同志約占半數,這些科學工作者在他精心指導下正從事基本粒子的研究工作。
2、導語:
有人說中國的孩子“高分低能”“會讀書不會研究”缺乏創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問題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會給我們極大的啟發。
三、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討論編寫閱讀提綱。
討論并歸納:可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三個部分來列提綱。
第一部分(l~2段):提出問題。中國學生應該怎樣了解自然科學?要格物致知。
第二部分(3~12段):分析問題。
第一層(3~5段):分析中國教育不重視格物致知的社會根源。舉例王`陽明的格物是格已,這種觀點不能適用于現在的世界。
第二層(6~10段):分析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
第三層(11~12段):分析在這種文化背景下中國學生的現狀以
“我”舉例。
第三部分:解決問題。強調我們需要培養實驗的精神的意義并對我們這一代提出希望。
2、提問: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國學生應該怎樣了解自然科學?
討論并歸納: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3、提問:“格物致知”出至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格物致知”出至《四書·大學》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齊家,齊家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從探察物體而得到知識。也就是通過實驗得到知識。
4、提問:傳統的中國教育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卻的原因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可能是因為傳統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
5、提問:〈大學〉里講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目的是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6、提問:這個目的與丁教授講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樣不一樣?
討論并歸納:不一樣。丁教授講的目的是通過實驗得到新知識。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
7、提問:第4段舉王`陽明“格物”失敗的例子證明了什么?
討論并歸納:王`陽明的“格物”實是“格已”,而不是研究萬物的道理,這是無用的,不能適用于現在的世界的。證明傳統的中國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確。
8、提問: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在哪里?
討論并歸納:只有通過實地實驗才能得到新的知識。
9、提問:實驗的過程應該是怎樣的?
討論并歸納:實驗的過程應該是積極的、有計劃的探測。
10、提問:第8段舉研究竹子的例子證明了什么?
討論并歸納:舉研究竹子證明實驗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觀察而是積極的'動手栽種、研究生長過程、科學的觀察。
11、提問:第9段講的是什么道理?
討論并歸納:實驗的過程不是毫無選擇的測量,而是需要小心具體的計劃,要有一個適當的目標。
12、提問: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中國學生的現狀是什么樣的?
討論并歸納。中國學生大都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的思維而不愿動手,功課成績很好不會做研究。
13、提問:第12段舉我個人的經驗證明了什么?這是什么論證?
討論并歸納:舉我個人的經驗證明光“用功”埋頭讀書,對于實際的需要毫無幫助。屬于舉例論證。
14、提問:為什么說當今社會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討論并歸納: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學術中不可缺少,而且在應付今天的世界環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15、提問:丁教授認為〈四書〉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義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第一,尋求真理的堆一途徑是對事物客觀的探索;第二,探索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袖手旁觀,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計劃的探索。
16、提問:討論練習二。
【課后記】
本文就中國學生的現狀,指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和真正意義,希望我們這一代要培養實驗的精神。文章用舉事例講道理論證了中心論點。
【九年級上冊課文《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關于課文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教學設計04-11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設計04-06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課文原文03-30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設計09-21
人教版《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設計11-06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優秀課文賞析01-14
九年級上冊《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設計08-15
初三上冊語文《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設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