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冊《我的叔叔于勒》課堂實錄
【課堂實錄】
師:今天我們學習《我的叔叔于勒》,請同學們讀作家作品簡介。
屏幕顯示莫泊桑簡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國著名作家。許多作品流傳久遠,尤其是短篇小說,使他成為一代短篇小說巨匠。長篇小說代表作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說代表作有《羊脂球》《菲菲小姐》《項鏈》《我的叔叔于勒》等。
(生朗讀)
師:《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寫親情的文章,是一篇寫金錢的文章,是一篇寫金錢與人的關系的文章。這是一篇經久不衰的經典之作。
師:我們今天的學習有兩個任務。第一個任務是,討論一個大話題;第二個任務是,討論八個小話題。
師:這篇小說可以分為兩個部分,請大家進行分析,并說明每一部分在文中的作用。
屏幕顯示:
讓我們來討論一個大話題:這篇小說可以分為兩個部分。請進行分析并說明每一部分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
(學生看課文沉思、默想四分鐘)
師:好,請把你的見解說給大家聽。
生1:我覺得這篇文章可以分為兩部分,1—19段是第一部分,20段以后是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用來為第二部分鋪墊,襯托第二部分,體現出“我”的父母非常貪錢,把錢看得非常重要,對有錢的叔叔和沒錢的叔叔的態度截然不同。
師:她用了個術語:“鋪墊”,好!前面這一部分起烘托作用,后面這一部分集中地表現人物。
生2:課文中用了“對比”的手法,“我”的父母在前一部分中對叔叔是盼望、贊美,后面見了叔叔卻理也不理,這把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暴露得一覽無遺。
師:他也用了個術語“對比”。前面部分是急切的盼望、永久的盼望,后面部分是避之不及。鮮明的對比。剛才生1同學說到全文分為兩部分,1—19為第一部分,20段以后為第二部分。大家同意嗎?
(學生齊聲說同意)
師:前面第一部分,用這兩位同學說法的是對比、鋪墊。那么,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作用是什么?請同學們從欣賞的角度、從小說的角度、從表現人物的角度、從故事發展的角度,再來議論一下。
生3:我覺得第一部分寫故事的起因、發展,第二部分寫故事的高潮和結局。
師:他說到了故事的情節:起因、發展、高潮和結局。
生4:我覺得“哲爾賽島旅行”非常重要,它和“我二姐的婚事”是有聯系的。
師:“旅行”非常重要,是啊,“哲爾賽島旅行”引出了全文故事情節發生最重要的地點——船上,船上的情景。
師:我們來看看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屏幕顯示:
敘說家境引出人物制造懸念烘托氣氛
師:小說里的家庭是很窮的家庭啊!生活過得十分拮據,所以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有一個作用是“敘說家境”,不少寫家庭的小說,開始都這樣寫;“引出人物”,引出我的叔叔于勒,這個引出不是直接的描寫,而是通過人物的盼望、人物的話語引出人物;因此也就“制造了懸念”,“我”的父親永遠重復著不改變的話:如果于勒在這只船上,該是多么令人驚喜啊!我們就會想:于勒究竟是什么樣的人呢?制造了懸念,也就烘托了氣氛,就是剛才那位同學所說的“鋪墊”。于勒的信是我們的福音書,“我們家“甚至想用于勒的錢來做好多好多的事,于是就烘托出了氣氛。這是第一部分的主要作用。
師:下面我們來談談第二部分的作用。
屏幕顯示:
設置場景詳寫故事表現人物推出高潮
師:設置一個場景,將故事集中地表現在船上相遇,設置了一只船,然后詳寫這個故事,在故事中表現人物,不僅表現菲利浦夫婦、表現于勒,還表現若瑟夫,后一部分一定是故事的高潮、結局。
師:接下去我們完成第二個任務。讓我們把目光放在第二部分“船上相遇”上。先齊讀屏幕上的內容:
讓我們討論八個小話題:1.于勒的“稱呼”欣賞2.巧合讓故事如此美麗3.說說若瑟夫的“看”4.文中的景物描寫欣賞5.千姿百態的“說”6.神態描寫表現人物的心理7.課文中的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8.船長形象欣賞
(生齊聲朗讀)
師:活動方式:每位同學自選一個話題,就課文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請拿起手中的筆,邊看、邊畫、邊想。
(學生看書、思考,大約5分鐘)
生1:我欣賞的是文中關于“于勒”的稱呼。課文前部分寫了對于勒的稱呼,他有錢時,“我”的父母對他的稱呼非常親密,后部分稱他“賊”、“流氓”,是因為他窮了,形象不好,讓他們丟臉。唯一沒有改變于勒稱呼的是若瑟夫,他是個涉世不深的孩子,他并不知道金錢是什么,他只知道親情是多么美好!他一直稱呼于勒“親叔叔”。
師:人物的`稱呼表現了人物的命運變化,對人物“稱呼”的變化表現了人物的性格,“一個正直的人、一個有良心的人”到“一個窮鬼、一個流氓”,既表現出于勒的身世、命運和遭遇,也表現出菲利浦夫婦的為人。而若瑟夫則表現出對叔叔的同情。原來,稱呼的變化是為表現人物服務的。
生2:我欣賞景物描寫。課文開頭寫“我們”的船只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后來“天邊遠處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鉆出來”,突出了人物心理的變化。
師:起先是“平靜的海面”,但后來是“紫色的陰影”,太沉重了,紫色的陰影籠罩著人物的心理。平靜的海面——快活的旅行——紫色的陰影,景物描寫為人物服務,欣賞小說要欣賞小說中的景物描寫,欣賞景物要和人物聯系起來。
生3:我欣賞“巧合讓故事如此美麗”,起先我們全家都十分盼望于勒會在船上,沒有想到于勒果然就在船上,這就是巧合。
師:對,文學作品中,很多故事情節的發展都靠巧合,巧合是小說的大技巧。本故事設置了一個場景——船上,“我們”一家人巧遇于勒的地方,沒有這只船,這個巧合就不可能發生。巧合讓故事如此美麗。
生4:我想說,兩次景物描寫形成了對比。
師:對,兩次景物描寫形成了層遞。
生5:我也想說“對比”,菲利浦夫婦在金錢面前態度前后變化非常大,他們在船長面前彬彬有禮,而對于勒卻非常差,避之不及。
師:菲利浦和船長交談是討好式的,由遠的地方開始談;菲利浦夫婦談到于勒,則是暴怒、生氣。
生6:我想說說船長,他是個重要的人物。船長不認識于勒,還背后罵于勒,說他是老流氓。
師:沒有船長,于勒的身份不可能確認,于勒是船上的年老的水手,而船長卻不知道自己的水手姓什么,可見于勒的地位卑微、遭遇悲慘。親人又不認他,更悲慘。
生7:我要說“神態描寫表現人物心理”,第20段中我的父親“忽然不安起來”,“不安”這個詞語很微妙地表現出了很菲利浦的心理活動。后來菲利浦不相信那個賣牡蠣的酒鬼就是自己的弟弟,表現出臉色煞白、兩眼發直,表現出近乎絕望的心理,這一系列的神態描寫充分表現了人物的性格。
師:很好!人物的神態描寫一定是為表現人物服務的。你看父親神色煞白、兩眼發直、神色狼狽,母親突然暴怒,人物的心理表現在人物的神態變化上,讓我們感到他們是多么地不安,多么地憤怒,多么絕望啊!
生8:我要說的話題是“千姿百態的說”。文中“低聲地說”、“吞吞吐吐地說”,還有船長“冷冷地說”,也寫出人物的心理變化。
師:(引導學生一起說)還有“在心里默念”、父親“結結巴巴”地說,都是為了人物的心理,都表現了人物的性格。欣賞人物的語言還可以欣賞語言的表達方式,它們形態各異,但表現出人物的心理都一樣緊張。
師:課文第一部分寫于勒都是側面描寫,側面烘托。第二部分寫于勒一剎那間出現了,而這時的描寫是通過“我”的眼睛來完成、來進行的:這就是若瑟夫的“看”。
生9:我要說的是若瑟夫眼中的“于勒”:“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雙滿是皺紋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臉,那是一張又老又窮苦的臉,滿臉愁容,狼狽不堪”,寫出“我”的叔叔窮苦的形象。
師:若瑟夫兩看“于勒”。青年時的于勒是浪蕩子,中年時的于勒很富裕,老年時的“于勒”窮途潦倒。前面一處寫到“我端詳了一下那個人,他又老又臟,滿臉皺紋”,這里又寫到“他又老又窮苦”,通過若瑟夫兩看“我的叔叔于勒”,讓我們想到若瑟夫不僅看到“我”的叔叔于勒,同樣也看到“我”的爸爸媽媽在親情之前的表現。這篇小說是通過若瑟夫的眼睛來表現人物的,有時用第一人稱,有時用第三人稱,是從兒童的視角來表達的。
師:好的。八個話題的討論就到這里為止。老師來總結一下:說說短篇小說的欣賞。
屏幕顯示:
1.欣賞短篇小說展開故事的視角2. 欣賞短篇小說設置活動的場景3.欣賞短篇小說波瀾起伏的情節4.欣賞短篇小說不同人物的性格5.欣賞短篇小說豐富表現的手法
師:這篇小說通過兒童的視角展開故事情節,魯迅先生的《孔乙己》也是通過一個酒店小伙計的視角來觀察社會,來展開故事情節。作者把故事情節安排在一個兒童的眼晴里、耳朵里來表現是有深刻的含義的。畢竟成人世界情與兒童世界不一樣,成人、兒童為人處事也不一樣。
小說一定要在特定的場景來展開故事情節,長篇小說的場景可以轉移,短篇小說的場景常常要在一個地方。《孔乙己》的故事場景只是一個小柜臺,《社戲》的場景一個是在家里,一個是在看戲的地方——船上。
這篇小說的情節是大起大落的:父親第一次發現于勒時是不相信的;母親去看,母親看了,還不能確定;到船長那里打聽,確認了面前的就是于勒。這其中的情節就有“波瀾”。
于勒和菲利浦的性格都很生動。
對比、襯托等等手法的運用,使文章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故事情節更加生動。
今天的課到此結束,同學們再見!
【初三上冊《我的叔叔于勒》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我的叔叔于勒》課堂實錄12-20
九年級上冊《我的叔叔于勒》課堂實錄06-17
初三上冊語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03-11
初三上冊《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實錄11-01
初三上冊《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11-04
初三上冊《我的叔叔于勒》導學案設計06-30
人教九年級上冊《我的叔叔于勒》課堂實錄12-08
我的叔叔于勒11-12
我的叔叔于勒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