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武傳》預習案
一、學習目標:
1、了解班固以及《漢書》的相關知識。
2、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內容,概括內容要點,培養歸納整理文言常見的字詞和句式的能力和習慣。
3、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4、品味文中體現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審美價值;學習蘇武的民族氣節,弘揚愛國主題。
二、知識鏈接:
永遠的蘇武(高考滿分作文)
揮一揮羊鞭,錦帽貂裘,他將其扔進云霄深處;弄一支禿筆,矮紙斜行,他鐫刻出對大漢最深切的眷顧。一邊是高官厚祿,一邊是赤膽忠心:站在忘卻與銘記之間、站在逸豫與憂勞之間,他選擇了忘卻富貴,選擇了銘記忠心,給人性涂上了最濃重的一筆。
擎一支旌節,他懷抱漢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陣駝鈴,他闊別長安的歌舞升平,游蕩于寒沙衰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駕起橫亙天山,溝通中原的飛虹。
哀嘆,當漢使謀反事敗;正氣,當蘇武拒絕折節叛敵;驚詫,當單于面對這個寧死不屈,不為富貴所動的鐵血男兒;執著,蘇武舉起羊鞭,選擇作高山雪蓮那執著而圣潔的守望。
朔風凜冽,他與冷月做伴;北顧中原,將“生是大漢人,死是大漢臣”的高貴銘記在心靈深處。胡茄幽怨,他與孤冢為伍,悵望大漠飛雪,將“榮華富貴,千金封侯”的許諾忘卻得一干二凈。地窖冰冷,他將滿口氈毛與草皮一塊咽下,渾身的熱血卻沸騰著一個至死不渝的信念——銘記祖國,精忠報國。冰雪飄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錚錚傲骨卻敲響千秋的絕唱——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猶能忘。
好一個永遠的蘇武!他用睿智,銘記下對大漢忠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風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禿禿的旄節升華為一段千古的驚奇,書寫了一段銘傳千古的悲歌。
好一個永遠的蘇武!他用勇氣,忘卻了單于榮華富貴的引誘,在大漠黃沙中漸行漸遠,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為一段不朽的歷史,揮灑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歷史不能忘記,在浮華與堅守之間。北海的蘇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鐵血男兒,用不屈與錚錚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詮釋,忘卻富足,成就氣節;銘記祖國,造就偉大。
我明白了,在忘卻與銘記之間,在享受與堅忍之間,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蘇武,用執著與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貴,只不過是過眼云煙;忘卻,便是它的最好歸宿;忠心,才是歷史的永恒;銘記,才是它的精神家園。
壯哉,那永遠的蘇武!偉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記!奇哉,那驚天動地的銘記!雄哉,那一段忘記與銘記的千載頌歌!
永遠的蘇武。
三、課文閱讀:
(一)給加點字注音。
昆邪王( )( ) 且鞮侯( )( ) 閼氏( )( ) 煴火( ) 左伊秩訾( ) 浞野侯( ) 丈人行( ) 緱王( )
(二)填空:
《漢書》是我國第一部 體 史,記敘了自漢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實。《漢書》體例上全承《史記》,只是改“ ”為“志”,取消“世家”并入“ ”,全書有十二本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共一百篇,八十余萬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 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馬續續寫的。
(三)請解釋下面的重點實詞的用法和意義。
1、引 (1)虞常果引張勝( ) (2)引佩刀自刺( ) (3)項王在睢陽,聞海春侯軍敗,則引兵還。( )
2、節 (1)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 (2)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 ) (3)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 (4)常恐秋節至( ) (5)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 (6)守節情不移( )
3、會 (1)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 ) (2)會論虞常( ) (3)單于召會武官屬( ) (4)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 (5)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
4、使 (1)數通使相窺觀( ) (2)故使陵來說足下( ) (3)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據秦。( ) (4)使得奮大辱之積志( ) (5)單于使使曉武( )
5、當 (1)漢亦留之以相當( ) (2)副有罪,當相坐。( ) (3)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 ) (4)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
(四)請解釋下面的重點虛詞的用法和意義。
1、即 (1)即謀單于,何以復加( ) (2)昭帝即位數年( ) (3)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 )
2、以 (1)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 ) (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3)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 )
(五)請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詞并解釋其用法和意義。
1、盡歸漢使路充國等( ) 2、張勝聞之,恐前語發,以狀語武。( )3、宜皆降之( ) 4、欲因此時降武( ) 5、空以身膏草野( ) 6、天雨雪( ) 7、武能網紡繳,檠弓弩。( ) 8、杖漢節牧羊( )9、單于壯其節( ) 10劍斬虞常已( ) 11、反欲斗兩主( )12、使牧羝,羝乳乃得歸( ) 13、得夜見漢使( ) 14、收族陵家( )
(六)請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女為人臣子( ) 2.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 3.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 ) 4.空自苦亡人之地( ) 5.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 ) 6.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 7.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 )
(七)古今異義詞:指出下面的古今異義詞并解釋其意義。
1.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 )
2.武等實在。( )
3.武使匈奴明年,陵降。( )
4.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 )
(八)特殊句式:請解釋下列句子的句式類型,并翻譯句子。
1、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2、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3、何以女為見?
4、見犯乃死
5、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
6、陵尚復何顧乎?
7、雖欲報恩將安歸!
8.子卿尚復誰為乎?
(九)課內閱讀
閱讀“武字子卿,少以父任”至“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女見為?”一節,回答問題。
1、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虞常果引張勝 引:牽扯 B、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 候:拜
C、而收系張勝 收:逮捕 D、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 陰:陰謀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與例句“反欲斗兩主”中的“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空以身膏草野 B、其一人夜亡 C、單于壯其節 D、欲因此時降武
3、從分句間語意關系的角度看,下列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觀 ②恐前語發,以狀語武 ③副有罪,當相坐 ④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面對文章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蘇武出使匈奴,是在漢與匈奴關系有所改善、兩國矛盾有所緩和的時期,本不應有危險,然而,由于張勝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謀劫行動,導致蘇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
B、虞常淪落匈奴,但并沒有忘記漢朝,他伏弩射殺衛律的行動,正是他愛國的具體表現。
C、蘇武的自殺舉動,不僅表現了漢朝使者寧死不屈的凜然正氣,而且贏得了敵國的尊敬。
D、衛律使盡了威嚇、利誘、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終未能動搖蘇武對國家、對民族忠貞不貳的崇高氣節。
四、課堂練習
1、選出對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前后十余輩 個 B、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行:行輩
C、因厚賂單于 賂:賄賂 D、召蘇武受辭 辭:供詞
2、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的意思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B、皆為陛下所成就 C、且陛下春秋高 D、惶恐飲藥而死
3、選出沒有通假字的一項( )
A、與旃毛并咽之 B、不顧恩義,畔主背親 C、單于召會武官屬 D、空自苦亡人之地
4、下面選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 恐前語發,以狀語武 B、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 使牧羝,羝乳乃得歸 C、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 宜皆降之 D、雖生,何面目以歸漢 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
5、選出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 )
例句: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
A、見犯乃死,重負國 B、子卿尚復誰為乎
C、乃遣武以中郎將使使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D、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
6、選出“以”字用法與例句“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相同的一組( )
①張勝聞之,恐前語發,以狀語武 ②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 ③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④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⑤士亦以此不附焉 ⑥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 ⑦亦以數直諫,不得久居位 ⑧持節發河南倉粟以振貧民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⑤⑦ D.④⑥⑧
7、下列句中的“于”字已按其作用作了分類,選出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趙氏求救于齊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 ③而謀動干戈于邦內 ④望長安于日下 ⑤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 ⑥而恥學于師 ⑦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⑧師不必賢于弟子
A.①⑦/②⑥/③④/⑤⑧ B.①⑥/②⑦/③⑤/④⑧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①⑥/②⑦/③④/⑤⑧
四、拓展閱讀: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問題。
晁錯,潁川人也。以文學為太常掌故。錯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錯為太子家令。是時匈奴強,數寇邊,上發兵以御之。錯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詔有司舉賢良文學士,錯在選中。由是遷中大夫。錯又言宜削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書凡三十篇。孝文雖不盡聽,然奇其材。當是時,太子善錯計策,爰盎諸大功臣多不好錯。景帝即位,以錯為內史。法令多所更定。遷為御史大夫,請諸侯之罪過,削其支郡。錯所更令三十章,諸侯喧嘩。錯父聞之,從潁川來,謂錯曰:“上初即位,公為政用事,侵削諸侯,疏人骨肉,口讓多怨,公何為也?”錯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廟不安。”父曰:“劉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歸矣!”遂飲藥死,曰“吾不忍見禍逮身”。后十余日,吳、楚七國俱反,以誅錯為名。上問爰盎曰:“今吳、楚反,于公意何如?”對曰:“不足憂也,今破矣。”上問曰:“計安出?”盎對曰:“吳、楚相遺書,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賊臣晁錯擅適諸侯,削奪之地,以故反,名為西共誅錯,復故地而罷。方今計,獨有斬錯,發使赦吳、楚七國,復其故地,則兵可毋血刃而俱罷。”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錯,紿載行市。錯衣朝衣,斬東市。謁者仆射鄧公為校尉,擊吳、楚為將。還,見上。上問曰:“聞晁錯死,吳、楚罷不?”鄧公曰:“吳為反數十歲矣,發怒削地,以誅錯為名,其意不在錯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復言矣。”上曰:“何哉?”鄧公曰:“夫晁錯患諸侯強大不可制,故請削之,以尊京師,萬世之利也。計劃始行,卒受大戮,內杜忠臣之口,外為諸侯報仇,臣竊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長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節選自《漢書》)
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吾不忍見禍逮身 逮:及,殃及 B.今賊臣晁錯擅適諸侯 適:通“謫”,貶謫
C.紿載行市 紿:欺騙 D.吾亦恨之 恨:痛恨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①上發兵以御之 ②殺之以應陳涉
B.①請諸侯之罪過,削其支郡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
C.①其意不在錯也 ②齊國其庶幾乎
D.①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復言矣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3.下列句子分別編為4組,全都屬于晁錯死因的一組是:( )
①錯為人峭直刻深 ②錯又言宜削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書凡三十篇 ③遷為御史大夫,請渚侯之罪過,削其支郡 ④劉氏安矣,而晁氏危 ⑤吳、楚七國俱反,以誅錯為名 ⑥獨有斬錯……則兵可毋血刃而俱罷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項是:( )
A.晁錯才學出眾,為人嚴峻剛直,因而受到文、景兩代皇帝的器重,許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見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錯在文帝時就進言主張削弱諸侯,還就更定法令等事數十次上書,文帝雖然沒有完全采納他的意見,但很賞識他的才子。
C.晁錯得到景帝信任,終于達到削弱諸侯的目的,不料卻導致了吳楚七國之亂,維護了朝廷的利益卻使自己遭到殺身之禍。
D.漢景帝聽信爰盎的話錯殺了晁錯,其危害是不但替諸侯報了仇,還從此堵住了忠臣直言進諫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
《蘇武傳》學案答案
三、課文閱讀
(一)給加點字注音。hún yé jū dī yān zhī yūn zǐ zhuó hánɡ ɡōu
(二)紀傳 斷代 書 列傳 班固
(三)實詞
1、引(1)牽引,供出(2)拿、舉(3)帶領
2、節(1)節杖,古代使者所持的信物(2)氣節(3)季節(4)節氣(5)節操(6)貞節
3、會(1)恰逢(2)共同(3)會合(4)應當,表推測(5)應當
4、使(1)使者(2)派遣(3)假使(4)讓(5)派遣使者
5、當(1)抵償(2)判處(3)抵擋(4)掌握
(四)虛詞:請解釋下面的重點虛詞的用法和意義。
1、即(1)連詞,假使(2)上(3)某時)/當(時)
2、以(1)介詞,因為(2)介詞,在(3)介詞,因為
(五)詞類活用:請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詞并解釋其用法和意義。
1. 使動,使……回去2. 語,告訴3. 使動,使……投降4. 使動,使……投降5. 形容詞的使動作法,使……肥沃 6.名詞作動詞,下 7.名詞作動詞,織網 8.名詞作動詞,拄著,手里拿著 9.意動,認為……壯 10.名-狀,用劍 11.使動,使……爭斗12.名詞作動詞,生育 13.名詞作狀語,在夜晚14.名詞作動詞,滅族
(六)通假字:請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女-汝,你 2.去-弆,收藏 3.旃-氈,毛織的氈毯 4. 亡-無,沒有 5.決-訣,辭別;衿-襟,衣襟 6.宿-夙,早;昔-夕,晚 7.畔-叛,背叛
(七)古今異義詞:指出下面的古今異義詞并解釋其意義。
1.親近(成為皇帝親近之臣) 2.實在。(確實活著) 3.明年(第二年) 4.虛心(不抱成見)
(八)特殊句式:請解釋下列句子的句式類型,并翻譯句子。
1、判斷句。漢皇帝,是我的長輩。
2、判斷句。緱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兒子
3、賓語前置。為什么要見你?(見你干什么?)
4、被動句。被(匈奴)凌辱后才去死
5、被動句。我蘇武父子無功勞和德惠,都是被皇帝栽培提拔起來的。
6、賓語前置。我還再顧念什么呢?
7、賓語前置。雖想報恩可歸去哪里呢?
8.賓語前置。你還打算為誰(守節)呢?
(九)課內閱讀:
1.D(暗地里)
2.A(例句和A句都是名詞活用為動詞,B句是名詞作狀語,C句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D句是動詞的使動用法)
3.B(①并列關系,②與③因果關系,④假設關系)
4.B(虞常要射殺衛律,尚未付諸實施,所以還不能稱為“行動”,一錯;況且,他想射殺衛律的目的,只是為了使在漢的母親和弟弟“幸蒙賞賜”,這是從個人的私利出發,根本談不上什么愛國主義,B錯)
四、課堂練習
1、C 賂:贈送 2、D(A項,“丈人”古義是栽培,提拔;今指岳父。B項,“春秋”古義是年齡,今指季節,春季和秋季。) 3、C(A項,“旃”同“氈”,毛織的氈毯。B項,“畔”同“叛”,背叛。D項,通“無”,沒有。) 4、D(D項,連詞,即使。A項,前為介詞,因為;后為介詞,把。B項,前為連詞,于是;后為副詞,才。C項,前為助詞,湊足音節,后為代詞,代指“他們”) 5、A(例句和A項均為被動句。B項,賓語前置。C項,定語后置句。D項,介賓短語后置句。) 6、C 7、D
四、拓展閱讀
1.D(“恨”在句中是遺憾的意思。)
2.A(兩個“以”都是連詞,連接前后的動詞短語,表示目的;B項一個“之”是結構助詞“的”,另一個“之”是結構助詞,起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C項一個“其”是代詞,指代吳、楚七國,另一個“其”,是副詞,表示推斷語氣;D項一個“且”是而且、況且,另一個“且”是尚且的意思。)
3.C(①②④不是晁錯死因:①是晁錯為人的特點,②是漢文帝時的事,不是漢景帝時的書,④是晁錯父親的話。)
4.C(“終于達到削弱諸侯的目的”這個說法不符合文意。)
參考譯文:
晁錯是潁川人,憑著文學才能擔任太常掌故,他為人嚴峻剛直苛刻,皇帝看重他,于是任命他做太子家令。那時候匈奴強大,屢次騷擾邊境,皇上派兵抵御。晁錯上書就戰事發表意見,漢文帝很賞識他。后來命令有關負責官員舉薦賢良文學士,晁錯在人選之中。由此他升任中大夫。晁錯又進言議論應該削弱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更改修定的地方,一共上書三十篇。漢文帝雖然沒有完全聽從他的意見,但是認為他是個奇材。 當時,太子認為晁錯的計策好,爰盎等大功臣大多不喜歡晁錯。漢景帝即位,讓晁錯任內史。許多法令都(按照晁錯的意見)更改修定。晁錯升任御史大夫(以后),呈請(查究)諸侯的罪過,削減他們支系親屬的封地。晁錯所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之多,諸侯一片嘩然。晁錯的父親得知此事,從潁川趕來,對晁錯說:“皇上剛即位,你當權處理政務,侵害剝奪諸侯利益,疏遠人家骨肉之情,招致許多責難怨恨,你為的是什么呢?”晁錯說:“本該如此。不這樣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得安寧。”晁錯的父親說:“劉家安寧了,可是晁家就危險了,我離開你回去了。”于是喝毒藥自殺了,說“我不忍看到災禍殃及自身”。后來過了十幾天,吳、楚七國全都造反了,名義上是說要誅殺晁錯。皇上問是盎:“如今吳、楚謀反,依你的意見怎么辦?”爰盎回答說:“這件事不值得憂慮,現在就可以解決。”皇上問道:“怎樣定計呢?”爰盎回答說:“吳、楚送來書信,說高祖皇帝的分封子弟為王各有領地,如今賊臣晁錯擅權眨謫諸侯,削奪他們的土地,因此才反叛,名義是共同向西來誅討晁錯,恢復原有的封地也就作罷。如今謀劃對策,只有斬殺晁錯,派出使者赦免吳、楚七國(造反的罪過),恢復他們原有的封地,那么不必動用武力就完全可以平息叛亂。”皇上沉默許久沒有說話。后來就派中尉去叫晁錯,騙他乘車在街市上走。晁錯穿著朝服在東市就被殺害了。謁者仆射鄧公是校尉,攻打吳、楚叛軍擔任將領。回到京城見皇上。皇上問他:“聽到晁錯已死的消息,吳、楚叛亂平息了沒有?”鄧公說:“吳地謀反幾十年了,(這次是)發怒于削奪他們的封地,借誅討晁錯為名,他們的本意并不在于晁錯。而且我擔心天下的士人將要封住嘴巴不敢再進言了。”皇上問:“為什么呢?”鄧公說:“晁錯憂慮的是諸侯強大了無法控制,所以請求削弱他們的勢力,借以提高朝廷的尊嚴,這是千秋萬代的利益啊。計劃才實施,突然遭受殺身之禍,(這樣一來)在朝廷之內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諸侯報了仇,我私下認為陛下不該這樣做。”于是景帝長長嘆息,說:“你說得對。我也感到遺憾了!”
【《蘇武傳》預習案】相關文章:
《蘇武傳》教案05-15
《蘇武傳》課文原文01-25
《蘇武傳》教學反思01-03
《蘇武傳》原文和翻譯11-02
蘇武傳的文言文翻譯11-22
蘇武傳文言文翻譯12-01
高二語文《蘇武傳》教案08-26
高二語文《蘇武傳》課文及翻譯02-24
小學語文預習指導預習步驟及預習要求09-02
五年級上《鯨》預習案設計(精選10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