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福》的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祝福》教學設計(精選11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祝福》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祝福》教學設計 1
【教學要求】
1、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認識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2、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體會并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教學重點】
1、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2、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1、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2、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教學方法】
點撥、分析、研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在初中曾經學過魯迅的小說《故鄉》、《孔乙己》,其中由活潑可愛而變成麻木愚昧的閏土,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孔乙己,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學習的是魯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說──《祝福》。
(板書)
二、介紹背景
《祝福》寫于1924.2.7,是魯迅短篇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發表于1924.3.25。出版的上海《東方雜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號上,后收入《魯迅全集》第二卷。
魯迅以極大的熱情歡呼辛亥革命的爆發,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權雖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卻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治,封建社會的基礎并沒有徹底摧毀,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他們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觀念、封建禮教仍然是壓在人民頭上的精神枷鎖。魯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這一時期中國農村的真實面貌。這一時期的魯迅基本上還是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還不可能用馬克思主義來分析觀察,有時就不免發生懷疑,感到失望。他把這一時期的小說集叫做《彷徨》,顯然反映了其時自己憂憤的心情。但魯迅畢竟是一個“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他決不會畏縮、退避,而是積極奮斗。
《祝福》這篇小說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指出徹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研習課文
1、自讀“預習提示”,了解小說的教學重點,明確教學目標。
2、理清情節,了解倒敘的作用。
3、速讀課文,概括各段內容。
⑴提問:這篇小說是按時間順序敘述,還是另有安排?
明確: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寫出了故事的結局,這是采取了倒敘的手法。
⑵提問:在結構上采取倒敘手法有什么作用?
討論歸納:
設置懸念,使讀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寫祥林嫂在富人們一片祝福中死去,造成了濃重的悲劇氣氛,而且死后引起了魯四老爺的震怒,揭示了祥林嫂與魯四老爺之間的尖銳的矛盾,突出了小說反封建的主題。
四、布置作業
《祝福》教學設計 2
【教學目的】
1、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說主題,以學生探究學習為主,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學重難點
2、本文的教學重難點是人物和環境的關系。
【教學方法】
1、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以學生自己思考討論為主。
2、采用教師向全班提供共同研究的問題和各小組另外自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相結合的方法。
3、利用多媒體放映電影《祝福》。
4、教師向學生提供跟本文有關的資料和學生自己查找資料相結合。
【教學思路說明】
一、課前準備
1、放映電影《祝福》。
2、提供相關的資料:魯迅的《燈下漫筆》《我之節烈觀》,史承鈞的《重新探討〈祝福〉的主題》,錢理群的《〈祝福〉“我”的故事和祥林嫂的故事》,馮雪峰的《單四嫂子和祥林嫂》,陳涌的《魯迅小說的思想力量和藝術力量》等。
3、提供共同研究的問題。
⑴小說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給故事擬一個題目,然后緊扣題目中的關鍵詞復述課文。
⑵小說用什么方法突出了故事的悲劇性?
⑶誰是殺死祥林嫂的兇手?
⑷祥林嫂反抗了什么?
4、各小組另外自選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如: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我”與作者的關系,祥林嫂是怎樣死的,祥林嫂為什么不離開魯鎮,“我”回魯鎮干什么,等等。
5、要求:每個小組將每個問題討論的結果以書面的形式打印或抄寫出來。
二、課堂操作步驟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說明:放映電影《祝福》的精彩片段,并適時插入魯迅對《祝福》的評論,導入新課。
2、復述故事情節。
(說明:請一位同學用一句話概括影片的內容,即講述了一個女人的悲慘故事。然后請一個小組推薦一名同學按時間順序講述故事情節,講述要突出題目中的關鍵詞,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進行補充,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設計這個問題實際上是讓學生熟悉小說的'故事情節。)
3、正像作者所說,《祝福》是一個悲劇,作者采用什么樣的手法突出了故事的悲劇性?
(說明:請一個小組推薦一名同學來分析回答,其他小組的同學可給予補充。這個問題的設計實際上是讓學生研究小說的藝術特色,如倒敘的手法,“祝福”這個特定的時間的選擇等。)
4、一個四十上下的女人,不僅沒能享受到家庭的歡樂,反而在祝福聲中悲慘地死去,是誰殺死了祥林嫂?
(說明:這個問題涉及到人物和環境的關系,涉及到小說的主題。祥林嫂的死因是多方面的,既跟周圍的人和事有關,也跟祥林嫂自己有關,而這一切又都源于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的封建禮教思想。每一個小組的學生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可能都不會很全面,因此學生會產生爭論,教師要允許他們爭論,在爭論的過程中,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理解會逐步深刻。)
5、祥林嫂在人們祝福的鞭炮聲中寂然地死去了,伴隨她短暫一生的只有“不幸”,回顧她一生的經歷,她是否進行過反抗?她反抗了什么?
(說明:這一問題歷來爭議最大,可先讓各小組暢所欲言,然后教師作總結,肯定祥林嫂有反抗,但她只是在反抗自己的命運,對導致一切不幸的根源——封建禮教——她卻絲毫沒有疑問,更不用說反抗了,因為封建禮教在她的頭腦中根深蒂固,她只是在爭得一個“做穩了奴隸”的地位。)
6、讓各組推薦一名同學講述自選的題目及討論分析的結果。
(說明:設計這一開放性的問題,旨在訓練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使學生從更多的層面來研習這篇小說。學生只要能自圓其說,教師都應予以肯定。)
三、布置作業
以“彌留之際的祥林嫂”為題寫一篇作文。充分發揮想像,想像臨死前的祥林嫂會想些什么。
(說明:命題的意圖主要是訓練學生的想象力。)
《祝福》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理清脈絡,理解倒敘手法的作用。
(2)體會環境描寫、肖像描寫等對于塑造人物、深化主題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語激趣
有人說祥林嫂是個沒有春天的女人,她先是在春天里死了丈夫,接著而她在春天里死了兒子,最后她又在春節的祝福聲中死在寒冷的雪地里。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的小說《祝福》,看一看魯迅先生是怎樣演繹了這個發生在春天里的人間慘劇。
二、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速讀課文,列出本文的情節提綱,并且思考作者在小說的情節結構上采用了何種順序,這種安排有什么作用?
先小組談論,后全班交流
情節內容
序幕祝福景象與魯四老爺
結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倒敘開端祥林嫂來到魯鎮
發展祥林嫂被迫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魯鎮
尾聲祝福景象與“我”的感受
《祝福》的結構是以祥林嫂的悲慘遭遇為主體安排的。開頭的“序幕”,交代了悲劇主人公祥林嫂所生活的典型環境。接著用倒敘的方法,先寫祥林嫂的悲劇結局,把祝福景象與祥林嫂的死連在一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然后,對悲劇的主體部分,即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按時間順序展開敘述;最后,仍以祝福情景作為尾聲,深化故事的主題。
倒敘的作用:造成懸念,引人入勝;造成悲劇氣氛,奠定悲涼基調;突出祥林嫂與魯四老爺的矛盾沖突;突出反封建的主題。
(九曲黃河,東流入海,只有具體考察每段河身迂回曲折的流程之后,才能對黃河入海的全程有一個完整的印象。在閱讀活動中,要把握文章的有機整體,也必須對文章的有機結構作深入剖析,細心發現各部分之間與整體的內在聯系才行。在把握了整體的前提下,我們才能對“精彩片段“或各個部分的思想意義,也才能對“精彩片段”或各個部分在藝術上作出準確判斷,因為與整體的關系,對整體的作用,是解析評價各個局部的藝術價值的主要標準。整體感知部分的設計是不可或缺的。這樣可以培養學生整體把握教材的能力。對提高鑒賞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專題品析,合作鑒賞
鑒賞角度: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環境描寫以及其他描寫人物的方法。任選一個角度,可以化大為小深入研究。如“形象”這一角度,可以把視點集中于“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上。
分組討論,確定本組鑒賞專題,合作探究品鑒。15分鐘后小組長將整理有序的發現和大家交流。交流過程中,本小組的成員可以補充論證,其他小組也可以質疑或補充。
1、人物姓名鑒賞
祥林嫂:
(1)、沒有自己的名字,隨從丈夫叫了祥林嫂。說明她沒有人生自主權。也說明那個社會“男尊女卑”現象的嚴重性。
(2)、祥林嫂“不祥”,命運多舛,數遭閔兇,她是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
祥林嫂這個名字,表明了作者對她的悲憫與同情。
魯四老爺:
(1)、他與魯鎮同姓,又被稱為“老爺”,說明他是地方權威人物、最高統治者,掌控魯鎮。他的理學老監生的身份,更暗示了魯鎮沉浸在他禮教陰霾的籠罩之中。
(2)、他書房里的對聯寫作“事理通達心氣平和”是一個極大的諷刺。因為他一見祥林嫂就“皺眉”的態度與他“可惡”“不干不凈”“謬種”的語言都鮮明地表現出他的事理不“通”更不“達”、他的心氣不“平”、更不“和”。而另一聯已經脫落,說明他的附庸風雅。那脫落的一聯是“品節詳明德性堅定”,可以暗示他是個不明品節、無品缺德的人。
魯四老爺這個名字表明了作者對他的嘲諷與憎恨。
柳媽:
(1)、柳,“無心插柳柳成蔭”,柳媽對祥林嫂的精神戕害,是由于她對迷信的執著造成的,是因善而害人,她的無知的善良建議,使得祥林嫂最后一個精神堡壘被粉碎。
(2)、柳,生命力及強,插在哪里就在哪里生長。暗示封建迷信思想及易生長、傳播、普及,當時的社會迷信面及廣。
柳媽這個名字表明了作者對民眾愚昧無知的批判。
賀老六:
(1)、俗話說“六六大順”,而他賀老六是大不順。花錢娶來的是寡婦,婚姻不順;死于傷寒,壽命不順;兒子夭折,家門不順。
(2)、賀,有慶賀、慶祝之意。而賀老六的人生最終一無所有。大伯,即他的長兄,不慈不仁,又收了他“自家的”房子,趕走了祥林嫂。賀老六無喜可賀,有悲可哀。
賀老六這個名字表明了作者對他的不幸遭遇的同情。
祥林嫂的婆婆:
(1)、衛家山人。只衛護自己的家,是個專橫貪婪的封建家長。“她應酬從容,說話也能干,寒暄之后,就賠罪,說她特來叫她的兒媳回家去,因為開春事務忙,而家中只有老的和小的,人手不夠”,堂而皇之地全部收取了祥林嫂一千七百五十文工錢,并且“又取了衣服”。為了獲得更多的彩禮,她又“好打算”,把祥林嫂當作奇貨賣給了深山野奧里的賀老六,得了八十千錢。這就是她的從容和能干!
(2)、她沒有具體的名字,說明這種專橫貪婪之徒遠不是個別現象,這種利用宗法家族權威無所不為的封建家長比比皆是,有一個廣大的群體。
小結:小說《祝福》人物形象的命名有著特別的含義,或寄寓美(祥林嫂、賀老六)的毀滅于其中,或寄寓諷刺(魯四老爺、柳媽)于其里,作者的憐憫與憎惡,無奈與悲憤隱于人物姓名的深處。
2、爆竹聲聲話祝福——環境描寫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劇性格的幾次重大變化,都集中在魯鎮“祝福”的特定環境里,三次有關祝福的描寫,不但表現了祥林嫂悲劇的典型環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慘一生的足跡。
第一次是描寫鎮上各家準備“祝福”的情景,顯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國農村的'狀況:封建勢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對農村的統治依舊,揭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必然性。第二次是對魯四老爺家祝福的描寫,表現出強烈的宗法思想和禮教淫威對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了死亡的道路。第三次實際結尾通過“我”的感受來描寫。祥林嫂的慘死與“天地圣眾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氣氛形成鮮明對照,深化了對舊社會吃人本質的揭露,首尾呼應,結構完善。小說始于祝福,終于祝福,中間又再一次寫到魯四老爺家的祝福。情節的發展與祝福有著密切的聯系。封建禮教正是通過祝福這樣的典型事件在精神上多次摧殘,以致于殺害了祥林嫂,而祥林嫂死時又正是魯鎮家家祝福之時。祝福的熱鬧正反襯了祥林嫂臨終的孤寂凄涼。以“祝福為題更能揭露封建禮教、封建思想對勞動婦女的精神摧殘,起到深化主題的作用。
3、畫眼睛的藝術——祥林嫂的肖像描寫
眼睛是心之窗。課文對祥林嫂進行了三次肖像描寫,描寫的重點是眼睛。通過她的眼睛,我們可以知道,她原本是勤勞善良,安分耐勞的,她飽受生活的慘重打擊后,在人們對于她的苦難的鑒賞、恐嚇、威逼之下,精神完全崩潰,極度悲哀與麻木。最后變成“眼睛間或一輪”的“活物”,祥林嫂在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淫威下,一步步被逼上了死亡的道路。
4、祥林嫂死亡之迷——殺害祥林嫂的兇手偵破
祥林嫂的婆婆、魯四老爺、賀家大伯、柳媽和魯鎮的人,都有罪責。生活在祥林嫂身邊的人們,誰也無意逼死祥林嫂,但確實是這些人把祥林嫂逼上了絕路。中國人世代奉行“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等封建禮教,它毒害了所有的人,而就是這些人,又在不自覺的害別人,他們不約而同得織成了一張無形的大網,吞噬著祥林嫂一類善良的、不幸的弱者。丁玲碩果這樣的話:“祥林嫂是非死不幸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樣把她往死里趕,是一樣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所以,祥林嫂的悲劇是一個社會悲劇,造成這一悲劇的根源就是封建禮教。封建禮教是殺害祥林嫂的元兇。
(文章的意蘊,是貫注在文章生命機體的精神能量,是作家對人生、對生活、對社會、對自然獨特的審美發現和認識,是具有美學價值的思想和智慧的閃光。在教學活動中,怎樣才能深入體會文章中的思想和藝術個性呢?葉圣陶先生給我們作出了回答。葉老把語文閱讀活動中對課文的鑒賞(審美實踐)比作采礦,“你不動手,自然一無所得,只要你動起手來,隨時會發現一些晶瑩的寶石”。這部分的設計在于把課堂真正還個學生,讓學生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自己選擇專題,主動去發現,去研究,在自主閱讀與小組合作中不斷生成新發現與新見解。)
四、拓展延伸
1、經典具有永久的可開掘力。《祝福》中的藝術焦點很多,請同學們“放出眼光”、“運用腦髓”課后自己確立專題去閱讀,去發現,自主研究并寫出閱讀體悟。
2、根據《祝福》的內容,為祥林嫂寫一篇小傳。
(提倡個性化的閱讀。努力擺脫從眾的思維惰性,啟發學生“不要讓自己的大腦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要站在書本之上,開拓嶄新的個性視角,勤于探索,敏于發現,言人所不能言。這一設計對發揮學生主體性,培養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大有好處。)
《祝福》教學設計 4
教學目的
1、把握人物形象,了解其典型性。
2、理解小說所揭示的深刻主題。
教學重難點
1、準確把握小說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學習的重點。
2、正確理解小說所揭示的主題,是學習的難點。
教學方法
小說以鮮明的人物形象打動人,所以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電視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對人物形象進行深入的理解。但切忌過早地對人物形象加以定論,以免束縛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揮。
教學思路說明
一、提前兩周布置學習任務
學生自編自演課本劇《祝福》。教師可提示學生用順敘的方法編排三幕劇:
第一幕:初到魯鎮;
第二幕:再到魯鎮;
第三幕:悲慘結局。
中間部分的銜接可用解說詞來處理。
(說明:學生有極強的求知欲和表現欲,會對此有極濃厚的興趣,教師宜引導學生自讀、自學、自研課文。)
二、部分學生表演自編的課本劇,全體學生對課本劇情進行評價
要把評價的重點放在表演者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情等方面的理解把握上。教師要對學生把握不準、理解不透之處加以分析。學生的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可強求統一。
(說明: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做到暢所欲言,體現研究性學習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比較容易,學生應該能夠掌握。)
三、集中討論祥林嫂悲慘命運的根源
(說明:現在的中學生由于其特定的成長的歷程,對舊中國勞動婦女悲慘命運的'理解是膚淺的。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曾遇到有的學生把生活中一位因車禍失去兒子的年輕婦女的遭遇等同于祥林嫂的命運,并稱之為“新時代的祥林嫂”。這種看法在中學生中有較大的代表性。因為學生沒有認識到這位年輕婦女悲劇的偶然性和祥林嫂悲劇的必然性。)
為此可以設計這樣幾個問題供學生討論:
1、祥林嫂如果沒有失去第一個丈夫,結局會怎樣?
2、如果她逃到很遠的地方,婆婆家的人找不到她,會如何?
3、如果沒有一個嚴厲的婆婆,祥林嫂是否會避免悲慘的命運?
4、如果第二個丈夫沒有死在傷寒上,兒子也沒有被狼吃掉,祥林嫂是否就一定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5、假如那個“吃素,不殺生的”“善女人”柳媽不給她講“大道理”,她是否就會避免被餓死、窮死、凍死的命運?四、布置作業。
四、作業
課后寫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談談自己對祥林嫂這一形象的認識。
(說明:這樣,可以讓學生把學習的心得、模糊的認識和零碎的看法加以整理、歸納,從而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祝福》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用熱情、歡快的情緒演唱《舉杯祝福》,并設計表演唱的形式表現音樂。
2.學會烏孜別克族民間音樂典型的節奏,感受其歡快活潑的特點。
3.初步認識都它爾、彈布爾、手鼓等烏孜別克族民間樂器。
教學重、難點
1.用熱情、歡快的情緒演唱《舉杯祝福》,并設計表演唱的形式。
2.學會烏孜別克族民間音樂典型的節奏。
教材分析
《舉杯祝福》是一首新疆烏孜別克族民歌。烏孜別克族民間音樂曲調優美、節奏明快。烏孜別克族的樂器種類很多,其中都它爾、熱瓦甫、彈布爾等彈撥樂器和手鼓、撒帕依等打擊樂器較有代表性。
歌曲中運用了較多的附點音符,情緒顯得非常歡快、活潑。歌曲的結構比較工整,相同的地方較多,但情緒不盡相同,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才能表達歌曲豐富的情感。另外,還要注意烏孜別克族音樂的.典型節奏“”,表現出音樂的歡快活潑。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欣賞歌曲《新疆好》。
教師:歌曲中唱到新疆是個好地方,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新疆為什么是個好地方?
2.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補充:介紹新疆的民族。
3.介紹烏孜別克族。
4.展示烏孜別克族姑娘舞蹈圖片。
二、學唱歌曲
1.初次聆聽歌曲《舉杯祝福》,感受作品熱情奔放的情緒。
2.復聽歌曲《舉杯祝福》,感受烏孜別克族音樂的典型節奏給歌曲帶來的跳躍感。
師:烏孜別克族的姑娘熱情好客,烏孜別克族的音樂奔放熱烈。我們用什么樣的節奏加入到歌曲中能夠使歌曲更加歡快熱烈。
3.再次聆聽歌曲《舉杯祝福》,為歌曲選擇合適的節奏。
4.學生找到合適的節奏,跟隨音樂自己嘗試。
5.出示切分節奏“”,教師介紹手鼓并用手鼓擊打節奏,學生用拍手表示。
6.找到歌曲中出現此節奏的樂句,學生進一步演唱旋律、歌詞,感受其作用。
7.學生用手鼓為歌曲進行伴奏。
師:讓我們也加入到他們當中。
三、《舉杯祝福》歌曲學習
1.用“來”隨著錄音小聲哼唱歌曲,哼唱的過程中找出歌曲中有沒有旋律相同的句子。
2.把旋律相同的句子唱出來,其他旋律用“
來”演唱。
3.演唱旋律。
4.輕聲跟錄音唱歌詞,然后找出歌曲中你認為難唱的句子,并隨琴模唱。
5.教師引導學生從音樂的節奏、旋律、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分析歌曲是怎樣體現這種熱情奔放的情緒的。
(1)運用了較多的附點音符;
(2)速度稍快;
(3)力度較強,特別是第二樂段的結尾音“6”把情緒推向高潮;
(4)音樂的結構比較工整;
(5)節奏具有舞蹈性;
(6)歌曲中出現較多表示歡呼的襯詞等等;
(7)師生共同找出音樂特點。
6.用自然優美的聲音、熱情奔放的情緒完整地演唱歌曲。
四、知識擴展
欣賞都它爾視頻和彈布爾圖片,并能帶領學生模仿演奏。
五、多種形式表現歌曲
各小組進行討論(演唱形式、打擊樂器伴奏、邊唱邊跳等等)。
隨歌曲《舉杯祝福》伴奏進行表演。
六、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共同走進了新疆,認識了烏孜別克族,了解了那里的人們、樂器以及音樂典型的節奏。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在以后的課上我們還會了解到很多很多的民族,感興趣的同學們可以在課下繼續搜集一些民族資料。讓我們等待著下次的民族音樂之旅吧。
《祝福》教學設計 6
教學要求
1.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認識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2.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體會并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教學重點
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本文綜合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教學方法
點撥、分析、研討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
二、分析、討論寫作特點:
1.精當的環境描寫。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劇性格上的幾次重大變化,都集中在魯鎮"祝福"的特定的環境里,三次有關"祝福"的描寫,不但表現了祥林嫂悲劇的典型環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慘一生的足跡。
①第一次是描寫鎮上各家準備"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魯鎮年終的大典",富人們要在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的`好運氣",以便繼續他們貪得無厭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禮"卻要像祥林嫂一樣的女人"臂膊在水里浸得通紅",沒日沒夜地付出自己的艱辛,可見富人們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這些廉價奴隸的血汗之上的。這樣通過環境描寫就揭露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沖突,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性。同時,通過"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寫,也顯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國農村的狀況:階級關系依舊,風俗習慣依舊;人們的思想意識依舊。一句話,封建勢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對農村的統治依舊。這樣,通過環境描寫,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必然性。
②第二次是對魯四老爺家祝福的描寫。
祝福本身就是舊社會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動,所以在祝福時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動的理學觀念也表現得最為強烈,在魯四老爺不準"敗壞風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誡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權力。她為了求取這點權力,用"歷來積存的工錢"捐了一條"贖"罪的門檻,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著罷,祥林嫂"。這樣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掙扎的希望都在這一句喝令中破滅了。就這樣,魯四老爺在祝福的時刻憑著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
特定的環境描寫,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同時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實感與感染力。
③第三次是結尾通過"我"的感受對祝福景象的描寫。
祥林嫂死的慘象和天地圣眾"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照,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的揭露,同時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應,使小說結構更臻完善的作用。
2.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畫:
①肖像描寫:
三次變化:
②畫眼睛(眼神):
3.倒敘的手法:
三、小結:
以《祝福》為題的意義:
1.小說起于祝福,結于祝福,中間一再寫到祝福,情節的發展與祝福有著密切的關系。
2.封建勢力通過祝福殺害了祥林嫂,祥林嫂又死于"天地圣眾""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祝福聲中。通過這個標題,就把"兇人的愚頑的歡呼"和"悲慘的弱者"的不幸,鮮明地擺到讀者的面前,形成強烈的對比,在表現主題方面更增強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劇性。
四、布置作業。
《祝福》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小說三要素及小說情節結構。
2、學習通過肖像描寫揭示人物精神面貌的寫法,理解環境描寫對表現主題思想的作用。
(二)、能力目標
訓練學生概括小說情節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通過祥林嫂的悲劇,了解舊社會勞動婦女的悲慘遭遇和封建社會禮教吃的人本質。
[教學重點]
著重認識環境與人物命運的必然聯系
[教學難點]
領悟魯迅先生冷峻的敘述之中所蘊涵的強烈的愛憎之情
[教學設想]
1、文內容豐富深刻,在教學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點。
2、圍繞本單元的教學目標進行整體教學
3、方法上采取老師指導下的學生研讀,讀、思、議結合
[教學方法]
分析法、欣賞法,體會法
[媒體設計]
多媒體課件以聲音畫面渲染氣氛,突出教學目標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有這樣一個女人,神情憔悴,衣衫襤褸地從現代名著中向我們走來,她有過年輕、美貌,有過幸福,卻一步一步的走向絕望走向死亡……
這個女人就是祥林嫂,這個形象的締造者就是魯迅。
二、背景介紹
《祝福》是魯迅的小說代表作之一,是魯迅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說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舊中國黑暗的社會現實,通過祥林嫂的藝術形象深刻地反映了舊社會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摧殘下勞動婦女的悲慘命運,揭露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小說被改編成電影及多種戲劇。
三、快速閱讀課文,理解內容,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分析結構特點
序幕寫祝福景象
結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開端祥林嫂初到魯鎮
發展祥林嫂初賣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魯鎮
尾聲再寫祝福景象
四、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復述文章的故事梗概。
五、學生仔細閱讀文章,考慮以下問題
1、“祝福”的日子到底在那一天?具體時間呢?
2、祥林嫂在祝福前夜寂寞死去,但她生前曾給世人留下過甜甜的笑容,請你找出來讀讀,你能在這些笑容背后發現什么嗎?
3、魯迅先生說“要極儉省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在本文中,魯迅是怎樣實踐他的寫作主張的?請你找出本文描寫祥林嫂眼睛的句子,并品出其中的內蘊。
六、思考問題,下一課時總結
祥林嫂被逼著一步步走向死亡,與哪些人有關?究竟誰是真正的劊子手?
第二課時
一、誰是真正的劊子手呢?
究竟是誰殺害了祥林嫂?祥林嫂是帶著疑問、痛苦,也帶著希望、幻想死去的,她臨死前有什么遺愿呢?是誰弄得祥林嫂欲生不得,欲死不能呢?是什么人把她趕上絕路呢?根源到底是什么呢?
明確:是封建禮教對中國勞動婦女的摧殘和封建思想對中國社會根深蒂固的統治。
二、分析肖像描寫在本文的作用?找出文中描寫肖像的句子進行分析
三、分析環境描寫在本文的.作用?與社會背景及文章中心有何聯系?
四、分析文中各個主要人物的形象特點
明確:祥林嫂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她勤勞善良,樸實頑強,但在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占統治地位的舊社會,她被踐踏、被迫害、被摧殘,以至被舊社會所吞噬。封建禮教對她的種種迫害,她曾不斷地掙扎與反抗,最后還是被社會壓垮了。祥林嫂的悲劇深刻揭示了舊社會封建禮教對勞動婦女的摧殘和迫害,控訴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魯四老爺是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頑固,反對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學和孔孟之道,自覺維護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他自私偽善,冷酷無情,對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許的,是導致祥林嫂慘死的人物。
作品中的“我“是一個具有正義感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我”反感魯四老爺,厭惡封建禮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軟弱無能,無力給祥林嫂以幫助。在小說結構上,“我”又起著線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都是通過“我”的所見所聞來反映,“我”是事件的見證人。
五、再次重申主題。
明確:小說起于祝福,結于祝福,情節的發展與祝福有密切聯系。同時,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題為“祝福”就用祝福的熱鬧繁忙來反襯祥林嫂的悲劇命運。另外,祝福是一種封建習俗。在舊社會,勞動人民無福可祝,無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為這祝福而逼上絕境的。可見,小說取名為《祝福》具有深刻含義。
六、作業:
自己搜集關于本課的文章,對比影視劇中與本文中祥林嫂形象。
《祝福》教學設計 8
【設計意圖】
小說的教學一般是從人物、情節、環境的分析中,獲得對小說的理解。本課堂設計試圖用"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理念,重點抓住小說中幾個容易被人忽略的小問題,來把握人物的主題,體會小說的創作技巧。
【問題設計】
一個日子;二次微笑;三樣眼神;四場飛雪:五張賬單。
【課堂準備】
投影儀、視頻材料
【課堂時數】
二課時
【一課時】
【教學要點】
感知課文,理清情節線索。分組研究問題。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課文:
我們在初中曾經學過魯迅的小說《故鄉》《孔已己》,其中由活潑可愛而變成麻木愚昧的閏土,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孔已己,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開始學習魯迅的又一篇杰出小說《祝福》,這篇小說是魯迅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說后來被改編成電影或多種話劇。它為什么會有這樣大的魅力呢,請看課文。
二、初步感知課文:
⒈速讀課文,劃出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⒉指名學生講述故事梗概,理清情節。
⒊解讀課文的敘述技巧。
板書:
情節內容時間
序幕祝福景象和魯四老爺
倒——結局突然死去——————
敘開端初到魯鎮三個半月五
發展被迫改嫁兩年
——高潮再到魯鎮約兩年——年
尾聲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⒈“祝福”的日子到底在那一天?具體時間呢?
⒉祥林嫂在祝福前夜寂寞死去,但她生前曾給世人留下過甜甜的笑容,請你找出來讀讀,你能在這些笑容背后發現什么嗎?
⒊魯迅先生說“要極儉省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在本文中,魯迅是怎樣實踐他的寫作主張的?請你找出本文描寫祥林嫂眼睛的句子,并品出其中的內蘊。
⒋魯迅先生在他的《花邊文學》中的《大雪紛飛》一文中,盛贊《水滸傳》“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段中寫雪的“神韻”。其實,他《祝福》中的四次寫雪更加值得一贊。請你找出來,品味品味。
⒌熟讀課文,找出小說中關于金錢零星表述的語句。比較閱讀,看看能發現什么。
【二課時】
【教學要點】
交流心得,總結課文。
【教學點撥】
⒈“一個日子”:
簡析:“我”是在“送灶”的這一夜回到魯鎮的,在魯四老爺家里呆了兩天,“我”遇到祥林嫂是“昨天下午”,“又過了一夜”,所以我從短工那里知道祥林嫂死的消息是二十五日或二十六日“晚飯前”。短工說祥林嫂是昨天夜里死的,即二十四或二十五夜里。“我”回憶祥林嫂的半生事跡是在二十五或二十六上半夜。“我”給“極響的爆竹聲驚醒”,當時在二十六或二十七日“五更將近的時候”,魯四老爺祝福正是這個時候。
點撥:小說從魯鎮準備祝福寫起到“我”聽到祝福的爆竹聲結束,都是圍繞這個日子、緊扣題目展開情節的,所以用“祝福”為題。而又把祥林嫂的悲劇安排在這樣的環境里,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有錢人在祝福中祈求幸福,窮苦人卻在祝福中悲慘地死去。這對舊社會進行了有力的揭露和諷刺,使作品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⒉“二次微笑”:
簡析:這是指小說主人公祥林嫂露出的兩次笑容。一次是祥林嫂從婆家逃出,在魯四家做工的時候,“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這是一種真心實意地笑,心滿意足的笑,透過這“笑影”,我們領略到的是祥林嫂在婆家非人生活的辛酸和她隨遇而安的保守心理。祥林嫂的第二次笑,是在廚房里同柳媽閑聊的時候,柳媽取笑她改嫁反抗后的屈從,祥林嫂在無奈之中“笑了”,這是一種含羞的笑,是以“笑”來掩蓋新婚之夜那些難以啟齒的行動,同時也可以看作是對過去短暫而和美生活的甜蜜回憶。在寫法上,這是伏筆,為魯鎮人嘲笑祥林嫂又提供新的資料,同時也是“以樂寫哀倍增其哀”的反襯寫法。
點撥:兩次笑容突出地表現了祥林嫂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貧困。由此引發出去可以進一步讀到祥林嫂的悲慘命運。
⒊“三樣眼神”:
簡析:第一次是在小說34自然段,寫她“順著眼”,突出的是祥林嫂安分守己的性格;第二次是在小說第66自然段,也是“順著眼”,但“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這是她在又一次遭受夫死子亡打擊后痛苦心靈的寫照;第三次是小說開頭,“我”看到淪為乞丐的祥林嫂“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這時的祥林嫂已失去對生活的希望,只在渴盼死后的安寧,精神已經完全麻木。
點撥:通過品讀三次眼睛描寫,我們可以勾畫出祥林嫂一生悲苦命運的軌跡,從而更加清醒認識到封建禮教吃人的罪惡。
⒋“四場飛雪”:
簡析:是指小說中四處看似輕淡點染|、實際上卻頗具意蘊的飛雪描寫。第一處是為祥林嫂悲慘的死作環境烘托和氣氛渲染:天色愈陰暗了,下午竟又下起雪來,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滿天飛舞,夾著煙靄和忙碌的氣色,將魯鎮亂成一團糟。第二處是在祥林嫂死后,表現“我”的雪樣心情——無可奈何和無法言說的憤懣:雪花落在積得厚厚的`雪褥上面,聽去似乎瑟瑟有聲,使人更加感到沉寂。第三處寫雪穿插在柳媽同祥林嫂談話之前和之間,有兩句,點到即止:“微雪點點的下來了”和“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斂了笑容,旋轉眼光,自去看雪花”。這里一方面將過去短暫生活的甜美與現實生活的冷酷形成強烈對比,另一方面又暗示柳媽講的雪樣故事將對祥林嫂造成嚴重的精神打擊。第四處寫雪在小說的結尾:遠處的爆竹聯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云,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這里借雪的猖狂,諷刺了封建勢力暫時的得意,更為含蓄地展示出了下層勞動人民無法抗拒的雪樣命運。
點撥:雪的陰冷之氣,也是作品的情感基調。
⒌“五張賬單”:
簡析:是指小說中零星流露出的關于錢的表述。概括起來有如下五處:
①福興樓的清燉魚翅:一元一大盤;
②初到魯家的工錢:每月五百文;
③婆婆從魯家支走的工錢:一千七百五十文;
④賣祥林嫂的錢:八十千;娶親費用:五十千;剩余:十多千;
⑤捐門檻的價錢:十二千(十二元鷹洋)。
點撥:分析這五張帳單能夠以小見大剖析封建制度下政權、神權、族權、夫權對下層勞動人民的無情壓榨:祥林嫂辛辛苦苦做工三個半月,還買不下兩盤“價廉物美”的清燉魚翅,可見封建衛道士代表魯四老爺對她經濟上的盤剝;婆婆能從魯家支走錢并把祥林嫂一抓一捆一塞就把她給賣了八十元,花了五十元給小兒子娶媳婦,除其它花銷外,還凈賺十多元,這是族權和夫權在替其婆婆撐腰;祥林嫂把自己兩年做工掙得的工錢干干凈凈捐了門檻,還“神氣很舒暢,眼光也分外有神”,這也是神權思想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深毒害。
【課堂小結】
(重點從研究性的學習方法去總結)
【學習遷移】
用研究的眼光在本單元的小說單元中去發現問題,探討和解決問題。
《祝福》教學設計 9
知識目標:
體會并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過程、方法目標:
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情意目標:
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教學重點
體會并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2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教學用具
課本
設計理念
《祝福》是短篇小說的精品,提供了豐富的小說鑒賞資源。但鑒于教學時間的限制,有如面面俱到,不如有所側重,力求有一定的深度。首先,小說的敘事方式和敘事結構有特色,值得學習和借鑒;其次,小說刻畫的形象鮮明生動、刻畫人物的方法豐富多彩,值得體味;再次,小說的主題特別深刻,但學生對對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又比較陌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要重點引導學生進行探討。計劃用三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魯迅先生曾在《燈下漫筆》中將中國封建社會概括為兩個時代“……”,在《狂人日記》中他說:“中國的歷史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在浸透了封建文化的環境當中生活著的中國百姓,不敢對生活有什么奢求,他們只求生能存命,死后安魂。可就是如此可憐的要求,也被社會冷漠的拒絕。這即所謂先生所說“想做奴隸而不得”。在天地圣眾歆享牲醴的爆竹聲中,一個“想做奴隸而不得”的可憐女人,躺在了寫著“吃人“二字的歷史上!今天,我們一起來看魯迅先生的《祝福》。
教師提問:
(1)這篇小說是按時間順序敘述呢,還是另有特點?明確:在序幕后寫出了故事結局,屬倒敘手法。
(2)這種敘述方式有何特點及作用?明確:從情節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劇的結局放在前面,巧妙地為讀者設置了一個懸念,對讀者有較強的吸引力;從小說的矛盾關系看,小說開頭寫祥林嫂在富人們的一片祝福聲中死去,而且引起了魯四老爺的震怒,突出了人物的矛盾關系。
一、自讀思考
1、把握小說的故事情節,編寫出結構提綱。
2、簡單概括小說的敘事特點。
3、仔細閱讀小說中關于“祝福”場景的描寫,體會小說以“祝福”為題的深刻含義。
二、研讀討論
1、討論小說標題的含義。小說以“祝福”為題,很巧妙。小說起于祝福,結于祝福,中間一再寫到祝福,情節發展與祝福有密切關系。同時,小說主人公又死于“天地圣眾”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祝福聲中。通過這個標題,就把“兇人的愚頑的歡呼”和“悲慘的弱者的不幸”鮮明地擺到了讀者的面前,增強了祥林嫂遭遇的悲慘性,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
2、概括結構提綱(學生討論,教師歸納總結,見板書)3、學生思考、討論。
板書設計
祝福魯迅故事情節提綱:情節內容時間序幕祝福景象與魯四老爺結局祥林嫂寂然死去開端祥林嫂初到魯鎮三個半月發展祥林嫂被迫改嫁兩年高潮祥林嫂再到魯鎮約兩年尾聲祝福景象與我的感受
課后記
第二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分析探討主人公的命運。
祥林嫂的悲劇是一場發人深思的社會悲劇,是一出令人同情的人生命運悲劇,值得我們細細地體味、深思。探討:
(1)祥林嫂幾次不幸遭遇都發生在什么時間?教師概括:立春之日,丈夫死亡孟春之日,被賣改嫁暮春之日,痛失愛子迎春之日,一命歸天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祥林嫂真是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
(2)是誰剝奪了祥林嫂的春天?讓我們從祥林嫂的死因來探尋她的悲劇命運。教師概括:死于貧窮,祥林嫂是個乞丐;死于悲傷,祥林嫂失去了愛子;死于恐懼,她憚于死后的酷刑;死于絕望,她認識到雖然捐過門檻也無法贖回生前罪孽;死于孤獨,她的周圍沒有同情,只有冷漠;……那么,這些責任是不是應由祥林嫂來承擔呢?引導學生結合文中的具體描寫來具體分析。教師總結歸納:誰剝奪了祥林嫂的“春天”?是封建禮教和吃人的宗法制度害死了祥林嫂,具體說來,是政權、族權、夫權、神權害死了祥林嫂。她被迫改嫁是族權的唆使;她的再嫁被認為“敗壞風俗”,是夫權的影響;而她這“恥辱”到“陰司”還洗不掉,是神權的控制;魯四老爺對她的迫害和侮辱,依靠的又是封建政權。
二、歸納總結祥林嫂形象的社會意義:
1.是萬惡的封建社會,剝奪了祥林嫂的春天。作者刻意把喪夫、再嫁、失子、歸天幾個最關鍵的情節都安排在春天發生,將生機盎然的春給祥林嫂悲慘命運作自然背景,有養深刻的用意,它能造成強烈的對比,更有力地提示出封建制度的罪惡。
2.祥林嫂的悲劇不僅僅是個人的,而具有深刻的社會性,不推翻吃人的封建制度,象祥林嫂這樣的勞動婦女的悲劇命運是不可能改變的。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搶答。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搶答。學生結合文中的具體描寫來具體分析。祥淪為乞丐,是不是她不愿勞動所致?否。相反,她十分勤快能干,一個人做幾個人的工,更重要的是她對能勞動的生活感到十分滿足。她淪為乞丐的主要原因是被人剝奪了參與祭祀的資格,來自精神的重擊使她喪失了以往的勞動能力。祥林嫂因什么失去了兒子呢?狼。祥的不幸,有的`來自人禍,有的來自天災。第一個丈夫的亡故應屬天災,祥是無辜的。沒有從一而終招致生前死后懲罰的原因在祥林嫂嗎?回答也是否定的。改嫁是婆婆所逼,她曾做過拼死抵抗。……這一切的一切都證明了祥的清白無辜,她對自己的死不承擔任何責任。那么,誰應為她的死負責呢?首先,我們可能會找出許多在祥林嫂死亡事件中犯有過失的人物,如魯四、四嬸、婆婆、柳媽等,但我們很快就會發現,這些人物中沒有一個可以承擔祥林嫂死亡的直接責任!但我們又明明知道,祥并非死于自殺,在久已走投無路的絕境中還苦苦掙扎到最后一息,那怎么會沒有加害者呢?加害者就是封建禮教和封建的宗法制度。再度審視魯四老爺等活動在祥林嫂周圍的的人物,她們無一不是在這一觀念的支配下行動的。例如魯四老爺,他有三次“皺眉”。第一次是祥初到魯鎮時,他“討厭她是一個寡婦”,所以皺了眉,他也許是嫌她沒有立即自裁,隨亡夫而去;第二次是在猜測祥可能是“逃”出來的時候,他非但沒有同情,反而嫌棄,只能說明他恪守禮教的頑固;這位老爺第三次皺眉發生在祥二進魯鎮時,這次,他不只是和四嬸嘀咕,而且暗中叮囑不可讓“敗壞風俗”的祥林嫂參與祭祀,成為日后在精神上徹底擊垮祥的直接原因。再如魯鎮的眾人,竟一致把祥因抗拒被賣而撞傷的額頭視為“恥辱的記號”,把她的悲哀“咀嚼鑒賞”成渣滓后,再行“唾棄”,他們所取的立場仍是禮教的立場。所以用丁玲的話來說:“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樣地把她往死里趕,是一樣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板書設計
立春之日,丈夫死亡孟春之日,被賣改嫁沒有封建禮教暮春之日,痛失愛子春天宗法制度迎春之日,一命歸天
課后記
第三課時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引導學生研究環境(景物)描寫的特點和作用。
全文典型的環境描寫有三處,各有特點各有作用,教師引導學生閱讀、體悟,討論歸納。
二、引導學生鑒賞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這篇小說在塑造祥林嫂時,運用了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多種手段刻畫人物,其中肖像描寫運用的特別成功。要求學生找出三處肖像描寫,比較閱讀,思考肖像的變化反映了什么。教師總結:三次肖像描寫,相互對照,訴說了祥悲慘的一生。作者正是通過這樣的肖像描寫,塑造了一個被封建禮教束縛、被踐踏、被遺棄的舊中國的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有力地鞭撻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
三、拓展訓練電影《祝福》有這樣一個情節:祥林嫂捐了門檻,仍然被禁止參與祭祀活動,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廟怒砍門檻。你覺得這個情節合不合情理?寫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說說你的看法。
學生討論歸納:
第一處(第一、二自然段):小說在開頭就渲染了魯鎮年終祝福的熱鬧忙碌的氣氛:晚云的閃光,爆竹的鈍響,幽微的火藥和人們忙碌的景象,調動了讀者的視覺、聽覺和嗅覺,使人如見其景,如聞其聲。“沉重”、“陰暗”、“亂成一團糟”等詞透露出了作者對這種氣氛的壓抑和反感。其中有一句話“年年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這句話點出了辛亥革命后農村風俗習慣依舊,封建思想依舊,而破折號后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貧富懸殊的社會里,窮人無福可言。這些語句,勾勒了當時的社會環境,揭示了祥悲劇的社會基礎。
第二處(第八頁第二段):渲染了悲涼沉寂的氣氛,烘托我的心情。中間的議論是反語,表現了我對這個黑暗社會的憎恨,最后一句的“舒暢”是憤激和沉痛之語。
第三處(最后一段):這段景物描寫是由回響到現實。第一句是過渡,與前面轉入回憶的句子相照應,渲染了熱鬧氣氛,同時反襯出祥慘死的悲涼。最后一句故意虛寫,那些“醉醺醺”蹣跚著的“天地圣眾”哪里會賜福給窮人呢?買不起爆竹的窮人們,得到的只是無窮的痛苦和悲哀。學生歸納:祥第一次到魯家時,“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臉色青黃”是生活艱辛的烙印,紅潤的臉頰顯示了她青春的活力,因為她畢竟才二十幾歲。而她第二次來到魯家時,“她仍然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順著眼”,是她善良性格的體現,突出了她內心的悲哀和空虛,對封建禮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無奈,從那“消失了血色兩頰”、“眼角上的淚痕”、“沒有精神的眼光”的描寫,不難體會到祥在遭受夫死子亡的打擊后極度痛苦的心情。作者第三次描寫祥林嫂時和前兩次就迥然不同了:“五年前花白的頭發,即今已經全白,全不象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睛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這形象,多么令人毛骨悚然!她也曾有過強健的體魄、旺盛的精力,而現在,她的精神已完全崩潰了。
《祝福》教學設計 10
【素質教育目標】
1、知識教育點:
⑴了解小說三要素及小說情節結構。
⑵了解小說中任務描寫的幾種方式。
2、能力訓練點:
⑴訓練學生概括小說情節的能力。
⑵著重體會魯迅小說中“我”的感情及作用。
3、德育滲透點:
要注意領悟魯迅先生冷峻的敘述之中所蘊涵的強烈的愛憎之情。
【重、難點】
著重認識環境與人物命運的必然聯系。
【課時安排】
2課時。
【學生活動設計】
1、第一課時,讓學生理清小說結構,畫出集中描寫祥林嫂外貌的三段文字,反復誦讀,體味這些看似冷峻的描寫中所蘊涵的.深情。
2、第二課時,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結合環境描寫,分析任務形象,把握小說主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重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導入新課──回憶魯迅先生的作品:
關于《吶喊》和《彷徨》。
2、學生快速閱讀,理解課文的內容,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分析結構特點:
序幕:寫祝福景象。
結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開端:祥林嫂初到魯鎮。
發展:祥林嫂初賣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魯鎮。
尾聲:再寫祝福景象。
3、請學生按照時間順序,分析祥林嫂的外貌變化,并深入挖掘其社會根源:
⑴初到魯鎮,情形如何?
⑵再到魯鎮,情況怎樣?
⑶臨死前,有何不同遭遇?
4、請學生依據以上分析討論,概述“祥林嫂”這個人物形象的深刻含義。
善良能干──包辦婚姻──被賣──再嫁──社會的根源。
二、總結與引申
祥林嫂被逼著一步步走向死亡,與哪些人有關?究竟誰是真正的劊子手?
三、作業布置
思考:究竟誰是殺害祥林嫂的真正的劊子手?
〖板書設計〗
1、情節特點:倒敘。
2、人物命運:祥林嫂善良能干,卻一步步被逼向死亡。
第二課時
一、重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導入新課:
引入魯迅取名《彷徨》的原因。
2、認真研讀故事的結局,分角色朗讀對話,找出議論性的文字,理解“我”的感情。
善良,同情,本想安慰,但卻最終傷害──自責和自我解剖──憤激。
3、有人說,祥林嫂之死,魯四叔是首惡,衛老婆子和柳媽是幫兇,你怎樣看?
分小組討論,然后選擇發言。
4、師生共同研讀文中深刻的語句,加深文意的理解。
二、總結與引申
1、封建壓迫的體現(四權)。
2、對比電影和小說中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的區別。
三、作業布置
閱讀魯迅小說《離婚》,注意比較愛姑和祥林嫂的命運,看看有何深刻含義?
〖板書設計〗
祥林嫂之死:
根源:封建倫理制度,舊的文化觀念。
解救辦法:摧毀舊制度,否定舊文化。
《祝福》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的]
1、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特別是對社會環境和人物命運的把握。
2、深刻認識作者塑造祥林賽形象的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
了解祥林嫂的悲劇及其典型意義。
[課前預習]
1、熟讀課文疑難之處并做好標記,準備課堂質疑。
2、搜索并整理作者生平和寫作背景等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情景談話
“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而領會之者,獨寶玉而已。”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這樣評價《紅樓夢》。他自己也是“橫眉冷對千夫指”。可見,魯迅是擁有一雙慧眼,看穿了社會的陰暗、世態的炎涼,塑造了無數個被炎涼包裹、直至吞噬的“小人物”。今天,讓我們走進魯迅筆下另一位令人同情的人物——祥林嫂,感受一下她的悲劇命運。
二、學習過程
(一)走進魯迅——冰涼裹身
閱讀,整體把握并初步了解社會環境。環境是人物命運的土壤,魯鎮是典型環境。通過閱讀,談談對魯鎮的整體印象。
明確:
自然環境:冰冷沉郁(灰白色的沉重的萬云,天色陰暗,雪花漫飛)
人文環境:落后、陳舊(魯四老爺大罵康有為、書房環境、祝福場景)
人際關系:虛偽、淡漠(魯四老爺對“我”的寒暄、眾人對祥林嫂之死的反應)
整體印象:魯鎮——祥林嫂悲劇命運的“展示地”,這里氣氛沉重、壓抑,時時透出令人不寒而栗的冰冷,這就為小說籠罩上了一層幽暗陰郁的色調,暗示了人物命運的悲慘。
(二)三見祥林嫂——怎一個“慘”字了得
課文主要對祥林嫂進行了三次外貌描寫,記錄了人物悲劇命運的發展過程。梳理課文,完成下表:
分析:祥林嫂的境遇可謂每況愈下。從第一次描寫我們能看出她雖貧困、悲痛,但還有活力;從第二次描寫我們看出她已經極度悲哀,對生活失去了希望;從第三次描寫我們看出她已經絕望、麻木。三次描寫層層深入,對照鮮明,震撼人心。
2、質疑:祥林嫂初來魯鎮不過二十六七歲,至死前后大約五年時間,課文中卻寫道“頭發已經全白”,這是否太夸張了?
明確:并無夸張。祥林嫂生前飽受折磨——喪夫失子、再嫁的恥辱感、靈魂的有無,使她一次次陷入悲劇的泥淖,厄運已經把她折磨成非人非鬼、非死非活的模樣,所以容貌與年齡很不相符。
3、品味:祥林嫂說“我真傻,真的”表達了她怎樣的情感?作者反復提到她說這些話的用意何在?
參考:表達了祥林嫂內心的巨大悲痛。作者有意重復這段話,意在表明兒子被吃掉這件事對祥林嫂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她在走投無路、失去精神依托之后內心留下了嚴重的創傷,只能以反復向別人訴說來減輕內心的痛苦。可惜的是,人們在反復咀嚼和賞鑒過她的悲哀之后,卻報以厭惡和唾棄,反映出人際關系的冷漠和世態的炎涼。
4、思考:魯迅說過,中國人從來都沒有爭取到“人”的資格,最多不過十奴隸的資格。這種國人的悲劇性集中體現在了祥林嫂身上,請簡要梳理祥林嫂的人生悲劇。
明確:
5、總結:祥林嫂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她勤勞、安分、善良,對生活的要求很低,卻深受社會和命運的踐踏、摧殘和愚弄,直至被吞噬。惟其無辜,愈顯社會無理。
(三)細品題目——意蘊深遠
交流:圍繞小說為什么以“祝福”而不以“祥林嫂”為題目這個問題,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提示:
1、從作品的主題切入:魯鎮是典型環境,祝福是典型環境中的典型場景。祥林嫂和當時社會的矛盾通過祝福集中表現了出來。祝福時,四嬸的一聲斷喝——“你放著罷,祥林嫂!”使她的境況急轉直下,邁向死亡之路。就連柳媽也在祝福前給祥林嫂出了個難題,讓她對靈魂的有無充滿了疑慮,給她的死亡之路布滿了陰影。這些都是魯迅對當時社會現實的揭露。
2、從作品的線索如受:作品開篇就是以祝福場景拉開小說發展的序幕;中間又一再提到祝福;最后又在祝福聲中結束。祝福是小說情節發展的線索,是展示人物性格的.舞臺。
3、從作品的藝術手法切入:祥林嫂死于“天地圣眾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祝福聲中,祝福的歡樂氣氛與祥林嫂的慘死形成強烈對比,“以樂寫哀,倍增其哀”。
(四)告別祥林嫂——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1、探究:祥林嫂的悲劇根源。
有人說,祥林嫂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有人說,祥林嫂是被魯四老爺等極端冷酷的人“殺”死的;也有人說是柳媽的一席話葬送了祥林嫂;還有人說是不幸的命運害了她。全班分組討論:造成祥林嫂悲劇命運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2、作業:祥林嫂凄涼地告別了這個世界,留給我們無盡的哀思。掩卷沉思,你是不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在現實生活中,你可曾有過無助的感覺?此時你覺得世界是“充滿愛”還是“濃黑的悲涼”?如若遇到“祥林嫂”,你是真誠地幫助,還是無視地走過?請拿起手中的筆,記下深刻的體悟,留下深沉的思索。
【《祝福》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祝福》教學設計06-06
語文祝福教學設計04-16
《祝福》教學設計13篇06-06
高二語文《祝福》教學設計06-24
關于《祝福》的教學設計(通用6篇)12-06
裝幀設計教學設計04-19
設計校園教學設計04-14
經典教學設計06-22
教學設計07-13
學與問教學設計搭配的學問教學設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