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教學反思范文
《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教學反思1:
《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是新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全文以對話的方式講述了一個關愛父母,關心他人的生動故事,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課文語言親切樸實,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鮮明,情節曲折,引人深思,是對學生進
思想教育,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良好教材。
現在的家庭獨生子女居多,學生通過閱讀,在被故事情節深深吸引的同時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與文中的小男孩進行對照,教學中應怎樣抓住略讀課文的教學規律,積極引導學生認真讀文,強調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思考,在讀中受到關愛父母、關心他人的思想教育。現在,我就結合課堂教學環節,談談我的本課設計中想體現的教學思想:
一、創設教學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新課程指出: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放在首位。要讓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享受,這樣,學生樂學,便會積極投入其中。于是,我努力創設了愉悅可持續型的氛圍。上課伊始,我首先與學生進行啟發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玩具嗎?你最喜歡的玩具是什么?你是如何得到它的?如果你見到一件自己非常喜歡的玩具,你會怎樣做呢?”由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出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讀書的欲望。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和觀察思維能力。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是探究者,體驗者,發現者。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我努力讓教學過程成為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的過程,成為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的過程。通過我的引導和啟發,讓學生有所發現和收獲,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識字是低年級的主要任務,本課共有11個生字。我先引導學生通過默讀課文畫出生字詞,結合生字拼音自主識字,來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再利用生字卡片指名認讀和開火車讀等形式,檢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最后,讓學生認讀帶生字的詞語,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來鞏固本課的生字。
通過學習,學生體會了主動探究、合作探究的快樂。
三:堅持以讀為本,使學生積累語言,感悟道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可通過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尊重獨特感受。整個讀書過程為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我努力將以上思想運用教學實踐中。
1、讀書方式多樣,激趣學文:課文教學中,我力求把讀放在首位,通過默讀,指名讀,小組合作讀等方式,使學生喜歡讀書,并把課文讀準確,讀流利,讀的有感情。
2、在讀中落實重點詞句段,感悟課文內容,領悟文中蘊涵的深刻道理。如:讓學生自主讀第一節,啟發思考:這個孩子在玩具柜臺前想干什么?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說說自己的理由。并組織學生進行交流,相機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深入體會小男孩對玩具汽車的喜歡之情。以“小男孩那么喜歡小汽車,為什么不買一輛呢?”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余下內容,通過畫重點句段、自讀自悟、小組討論等方式,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理解人物的品質。以“讀了課文,你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為什么?你準備怎么做?”等引導學生談學習體會,來檢驗和完善學生的認知。自主討論同有感情地朗讀相結合,訓練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在挖掘人物內心世界的過程中,避免了繁瑣的分析,提高了教學效益。同時強調自讀自悟,引發學生的想象人物的內心世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增強學生的感悟,豐富學生體驗,并從中受到人物優秀品質潛移默化的影響。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盡管我非常投入地走進課堂,由于緊張,由于擔心,由于對略讀課教學規律把握不準,許多疏漏和處理不當的地方便呈現出來。細細反思課堂:對學生實際估計不足、無法牢牢抓住學生、教學機智仍然欠缺等。這使我深刻意識到自身的教學基本功,自身的教學素質還有待極大地提高。我應該感謝這次活動,它使我重新認識了自己的許多不足。懇請各位同仁不吝給予批評指教,使我在教育教學這條道路上能走得快一點,遠一點。謝謝!
《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教學反思2:
回顧這節課,我認為最突出的就是:充分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自讀自悟。從課堂呈現出的效果來看,學生能處于興趣盎然的讀書氛圍中,讀的情緒高漲,讀的目標明確,讀的層次也很清晰。分析其原因,在于激發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在略讀課文教學中,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的不厭倦。例如感知課文時讓學生自由讀,想讀幾遍就讀幾遍,直到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為止;開火車齊讀,既了解了學生自主閱讀的效果,又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同位小伙伴互相讀,互相聽,既培養學生認真讀書,認真傾聽的好習慣,又鼓勵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這也進一步讀熟了課文;還有默讀課文,強化學生不出聲讀書的方式,又進一步讀懂課文。
在略讀課文中除了形式多樣的讀,還要有重點的讀,避免泛泛讀,無目標的讀。在突破課文重點部分,重點理解“目不轉睛”“興奮的光芒”“馬上”等詞語時,根據二年級學生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課堂上又不能完全放手。我就通過創設情境,適當加以引導,運用了學生多種感官來感悟,學生完全把自己當作了課文中的小男孩。從那豐富、傳神的表情動作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個多么喜歡小汽車的“小男孩”。這一部分的表演很精彩,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學生在朗讀時真正的有感而發。在突破難點,從人物的對話中體會人物的思想品質時。我讓學生運用已掌握的默讀方式,感受文本,領悟人物的思想感情。既給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又提供了個性化閱讀的空間。感悟完課文內容后分角色朗讀,以學生相互間的評價加深對人物思想品質的體驗。
《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教學反思3:
《玩具柜臺前的孩子》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第24課。它所在的第六單元課文是圍繞人物的優秀品質來編排的,寓優秀的思想品質教育于生動感人的故事之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本文主人公“渴望要小汽車”和“堅決不要媽媽買”這一巨大的心理反差,強烈地向我們傳達著“愛母親”的信息。
然而,現在這些在春風雨露中長大的.獨生子,是很少有文中小男孩這樣的情感體驗的。如何使本堂語文課達到教學目標,使學生在這堂課后更加發自內心地愛父母、愛他人,真正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這一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呢?我想,莫過于動之以情!
雅斯貝爾斯曾說:“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感動;讓這個玩具柜臺前的孩子的高尚情感,撼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與老師的感動產生共鳴。
語文的人文教育,就要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通過語感、文感的磨練,實現“美感”的積淀,發揮其“美化人”的功能。
1、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
教育不能沒有感動,教師不能沒有感動。教師要用自己的感動去感染學生。否則怎能教會孩子學會感動呢?教師接觸文本后難以平靜的心緒,在教學中化為飽含情感的教學語言、適時深情的小結、與學生如遇知己般的共鳴。這些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2、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
通過導入時的兩次看圖說話,鍛煉了言語表達能力和觀察力;更重要的是由此形成對比,創設了教學情境,醞釀著滋養心靈的養分──感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中又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引導學生把握字里行間中的點點情絲,從而走進玩具柜臺前的孩子──小兵的情感世界,與他在思想感情上相互交流,形成共鳴。然后“自化其身”, 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心靈上得到陶冶,成為美的情境中的人物,激發思想情感,達到語文學習的思想性目的。
【《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關于《玩具柜臺前的孩子》的教學反思03-25
語文《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教學反思04-22
課文《玩具柜臺前的孩子》的教學反思03-14
《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教學設計及反思05-08
語文《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教學反思范文04-22
玩具柜臺前的孩子語文教學反思01-30
語文《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教學反思6篇03-30
玩具柜臺前的孩子語文教后反思01-30
玩具柜臺前的孩子的語文教后反思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