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么》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么》教學反思1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學短文。這篇課文以環境保護為題材,寫了小作者看到生活中的污染而產生的美好愿望。全詩用兒童的語言表達兒童的內心感受。根據本文的特點,教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的朗讀感悟上。文章用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通過擬人的手法形象的介紹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形態、變化以及與人類生活的利害關系。課文內容貼近生活,語言生動形象,結構新穎,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文中角色(小雪花、小雨點、小冰雹、小云朵),把自己當作是那個角色,能讓學生自然而然的走進文本,融入文本,為更好的學習本文作好準備。讓后我把課文分為三個版塊:生字王國、游樂王國、故事王國。在生字王國中我帶著學生復習生字,練習組詞,回顧上節課生字詞的學習情況。第二個版塊游樂王國中我先讓學生自由讀第一二自然段,然后用筆畫出描寫自己的句子。這樣學生在匯報交流時發言就有針對性。
在學習課文中,第二三段是重點段,我先讓學生找出描寫自己的句子(雨、冰雹、雪的),再讓學生自己介紹自己,讀出這些句子。學生本身帶著角色進入課文,這樣設計,學生學習起來更感興趣,更樂意學。學習語文,只有學生和老師共同走入文本,學生有興趣的去學,才能學好文本,掌握知識。理解第二段中的三個動詞:打、飄、落是掌握雨、雪、冰雹落到地面的.關鍵詞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這幾個詞,我把他們拿出來,貼在黑板上,讓學生把這些詞和雨、雪、冰雹組合在一起,并講講自己為什么這樣組合?然后,讓學生加動作把這幾個動詞表示出來,進一步理解這三個動詞的含義。課文的第三段,是描寫水的存在的的。我讓學生先找一找水到哪里去了,在那里干什么?再展開想象體會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在文中的含義,通過動作朗讀,從而理解水在不同地方的流動速度的也是不同的。課文第四段中我讓學生聯系實際說說溫和的水和暴躁的水在本文中的含義,在結合水作的好事和壞事中明確人們為了管住水都采取了哪些辦法。最后,在故事王國中,通過讓學生看圖編故事,拓展延伸水的其他形態的變化,更深入的了解水,使所學的知識更加完整,準確。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么》教學反思2
要想教好孩子,必須自己先成為孩子,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那么語文課堂一定會是豐富的、生動的、有趣的。現將今天的課記錄幾點如下,作反思之。
一、通過教師的示范朗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看似平常的范讀,其實對于學生來講,至關重要,特別是面對低年級的孩子,范讀就更加重要。面對《我是什么》這樣一篇富有科學性與文學性的課文,帶領學生讀好、背好,從而愛上語言文字與科學,是本課最佳的切入點。本節課,一開始便繪聲繪色地將課文讀給孩子們,他們很快就被課文內容深深的陶醉了,不由自主地陷入了課文當中,有的還情不自禁地跟讀起來。語文教學一定要有變化,千篇一律的教法誰能不乏味呢?孩子們聽到老師讀得如此開心,也很想讀一讀。于是,在教師讀完之后,馬上安排孩子們自由讀、男女生比賽讀,課堂馬上被點燃了。誰說低年級的語文課一定非得從單個的認字、讀詞開始呢?一篇好的課文,學生收獲的肯定是多元而豐富,而不是單純地為識字而識字,識字的目的是為了讀文,讀文的目的是為了習得方法,感受語言之美,通過感受語言之美而感受生活之美,進而更積極、更豐富、更美好的生活。
二、通過學生的仔細觀察,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在學習這一課時,出示了很多有關“云”圖片。簡簡單單的圖片,在孩子們的眼里卻是奇幻而五彩繽紛的。白云好像棉花糖,烏云好像黑地毯。有的好像是兩只熊打架,有的又是虎在奔跑,還有的`像獅子吐出紅寶石,瑰麗的童心將普通的作品披上了童話的色彩。
三、通過師生的動作背誦,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
動作背誦,是非常適合低年級孩子使用的一種背誦方法。《我是什么》一文看起來很長,但在本節課中運用的”動作記憶法“,很多學生當場便背誦了下來。這樣的方式,既適合于教師,也適合于學生,簡單而實用,可經常使用之。
一節好課,帶給學生必定的豐富的、有趣的、特殊的精神盛宴,與深刻的、富有情感的心靈感觸。常態課,亦有不一樣的精彩!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么》教學反思3
反思這節課的教學,我盡可能的將“喚醒、點撥、啟發、引導、激勵”留給自己,把“理解、體會、體味、感悟”教給學生,整個學習的過程就是扎扎實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
但同時也激活了學生的再造想象,對三種自然現象有了十分真切的感受,并通過極具個性化地朗讀向別人表達或展示出自己的感受。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激發想象和自主朗讀欲望,從而達到理解、領悟、深化的教學目的。這應該
就是語文基礎的滲透性教學,就是關注學生語感的能力培養,就是“讀”與“練”的有機整合吧。
學生通過學習能夠猜出“我”就是水,但是對水的各種形態的'變化認識的還不夠。特別是“云”,有的同學不明白云是水蒸氣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太少,很多學生都見過水的變化但是說不出來,應教育學生多留心觀察生活,在生活中學習。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么》教學反思4
這篇擬人的科學短文,以樸實而生動的語言,講述了水的變化及其利與害。本課以謎語的形式圖文并茂地向學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條件下,會呈現出不同狀態以及水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利弊。
一、教學效果:
文章的主線落在一個“變”字上。全文思路清晰,圍繞“變”字進行說明介紹:先寫水的形態變化,接著寫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狀態變化,最后寫了水的性格變化及給人類帶來的貢獻和災害。根據水的形態變化,我從變“云”開始,讓學生理解云的變化過程,讀出自己喜歡的`語氣。從“雨”“雹子”“雪”不同的變化,抓重點詞——“落”“打”“飄”。這三個不同的現象,由不同的方式從天上下來。通過理解朗讀,學生們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來,“雹子”是從天上打下來,“雪”是從天上飄下來。通過比較,學生知道了在讀“雹子”“打下來”時語調要重點;讀“雪”“飄下來”時語調要輕點,慢慢的;讀“雨”“落下來”時語調不慢不快。讓學生明白,用詞的準確性。最后,是水的性格變化。通過對“溫和”和“暴躁”這兩個詞的理解,知道水溫和時會做很多好事,讀出溫柔,和氣的感受;水暴躁時做過許多壞事,讀出厲害,發脾氣的感受。比較朗讀是最能讓學生讀出不同的表現,我采用女生讀溫和的部分,男生讀暴躁的部分,這樣一比較起來很容易讀好這一段。根據這樣的思路理解課文,不僅教給了學生從揭示重點、句子之間的聯系方面質疑問難的方法,而且培養了學生勇敢的個性和探求知識的好奇心。
二、成功之處:
對比畫面,加深理解。利用課件播放水“溫和”時,為人們做的好事——灌溉田地,發動機器,幫助人們工作,三峽大壩發電站;“暴躁”時,為人們做壞事——淹沒莊稼,給人們交通帶來不便,沖毀房屋,危害人們生活,給人們帶了災害。通過這些畫面,讓學生進一步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引起學生共鳴,引導學生討論:“人類想出哪些辦法管住我,讓我光做好事,不做壞事?”從而使課堂更加豐滿,同時,完成了使學生了解水既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也能給人們帶來災害的教學目標。
三、不足之處: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學生朗讀的形式還應再多一些,例如,男女生讀,小組讀,開小火車讀,同桌讀等等。通過采用不同的形式一方面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便于更好地鞏固生字教學,為詞語教學和理解課文打下扎實的基礎。
四、改進措施:
教師的語速還應再慢一些。由于低年級的學生思維相對比高年級的學生要來得慢一些,教師的語速過快會影響學生思考的時間。在本堂課中,教師應該更多地放手讓孩子去說去想,發揮他們天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么》教學反思5
《我是什么》是一篇內容淺顯易懂的常識性課文。學生喜歡學習這樣的課文,因為課文里的知識是他們感興趣的、想了解的,這也是新教材的特點之一。如何抓住這點,在教學中引發學生的共鳴,讓學生與文本“對話”,我采取了一些教學手段以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魔術激趣,整體感知
根據課文特點第一人稱描寫手法和抓住“水”是會變化的一個過程。為了突出這個“變”,在導入時,我特意說給大家介紹一個魔術師,讓學生自己從課文中找出這個小魔術師是誰?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感知課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從而,讓學生明白小魔術師就是“水”。
二、緊扣主線,朗讀感悟
學習課件時,首先抓住中心句“我會變”。根據水的形態變化,我們從變“云”,讓學生理解云的變化過程,讀出自己喜歡的語氣,老師參與到我會變“云”,激發學生的參與面,調動學生的興趣。接著,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變化,重點抓字詞“落”“打”“飄”,通過比較,學生知道了在讀“雹子”“打下來”要重點;讀“雪”“飄下來”要輕點,慢慢的;讀“雨”“落下來”不慢不快。通過朗讀感悟,體會用詞的.準確性。
三、利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效益
投映畫面,突出重點。引導學生看課件“云”在不同時間的變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時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紅袍”是出現朝霞和晚霞時的景象。這樣,學生很直觀的明白了云的不同形態,從而使學生知道它們分別指的是“白云”、“烏云”和“朝霞與晚霞”。此時,教師引導學生讀、想,給學生營造發揮自主性、能動性的環境和條件,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么》教學反思6
一、立足整體,激發興趣
《課標》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低年級語文教學也要著眼整體。課堂教學開始,我注重對文本的整體感知,讓學生自己讀課文,猜猜“我”是什么,以激發起學生的讀書興趣,使學生“喜歡閱讀”。接著又從整體內容把握教材,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并用筆畫出“我”都變成了什么。最后又回歸整體,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猜謎是他們非常喜歡的活動。在教學時,我以謎語導入,巧設懸念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強烈愿望。接著讓學生說說通過這些謎底發現了什么?一下子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二、多法并舉,識記生字
低年級識字是教學的重點。初讀課文前我給學生提出要求,讓學生讀準字音,將句子讀通順。課件直觀地出示課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讓學生自讀、指名讀、小老師領讀等形式認讀,同時結合圖片識記:“雹”、“稼”二字,從而激發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輕松達到讀準字音,突出重難點字音的目的。然后課件直觀地出示課文中帶要求會認的.11個生字,通過同桌對讀的方式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并請兩組同位對讀展示。然后引導學生通過歸類識字、偏旁表義、兒歌、做動作等形式識記字形,因為,課程標準中強調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最后充分讓學生自讀課文后,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再以小游戲對生字加以鞏固。
三、以讀為本,讀中理解
“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教師可依據語言文字,進行定向引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入課文所創設的境界,借助語言來感受形象,使其領悟其中的感情。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因為朗讀既可以規范學生的口語,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只要教師引導恰當,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即使一千個學生便有一千種不同的朗讀方式。我們要用多種方法導“悟”,啟發學生看、畫、演、議、說,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在不知不覺中領悟語言文字的美。
讓學生分組接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感知課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本節課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課文,讓學生和我一起進入這個角色,用師生互動的方式來讓學生盡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當成“水”,跟著大家一起“變”。這樣設計容易激發學生探求的欲望,按課文特點進行教學,不僅能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學習狀態,而且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接著拋出大問題:“我”會變成什么?學生紛紛搶著回答。其中,有的學生回答:“我”會變成汽、云;有的學生回答:“我”會變成雨、雪、雹子;面對學生們的回答,我及時表揚:你知道的真多!用我是“小水珠”來貫穿全文,品讀水的變化:先學習描寫“汽”和“云”的句子,再學習描寫“雨、雹子、雪”的句子,重點抓字詞,“落”“打”“飄”,這三個不同的現象,由不同的方式從天上下來,通過理解朗讀,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來,“雹子”是從天上打下來,“雪”是從天上飄下來。通過比較,學生知道了在讀“雹子”“打下來”要重點;讀“雪”“飄下來”要輕點,慢慢的;讀“雨”“落下來”不慢不快。讓學生明白,用詞的準確性。學完一、二自然段后,利用“水珠、汽、云、雨、雹子、雪”圖片,讓學生排列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環和變化,通過這一環節突破教學難點,使學生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教師范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讓學生閉眼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課件出示:平靜的池水;緩緩流淌的小溪;奔騰的江河;波濤洶涌的大海。全班合作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這一環節使用課件充分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中,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并通過不同角色的讀,讓學生自己接觸語言材料,用他們自己對課文的感受取代教師的講解和分析。第四自然段主要讓學生自學,通過課件引導學生理解文章,讓學生了解水做了哪些好事和哪些壞事,并適當進行知識拓展,引導學生討論:“人類想出哪些辦法管住我,讓我光做好事,不做壞事?”課件出示水電站,攔河壩以啟發學生。最后請學生思考:你在生活中看到過水在變嗎?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么》教學反思7
我根據課文的特點、課標的理念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本課時展示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和效果。我認為本節課在以下幾方面是比較成功的:
1.重視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
通過反復讀書,從課文語言深入到內容。初讀課文課文,要求借助漢語拼音把課文讀正確,不丟字,不加字。再讀課文,要求做到語句通順、讀流利,并說說“你認為他是什么”,這時學生對課文還只是直覺的印象、淺層的了解。然后,自己再邊讀課文邊思考:從什么地方看出是“水”,這就需要學生抓住詞句去理解,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引導他們深入理解語言,并在理解基礎上再有語氣地朗讀。這樣由讀正確到流利再到有語氣,逐步提高要求。隨之對課文的`理解也就由膚淺逐步深入。而且教師根據需要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如個人讀、指名讀、齊讀、師生配合讀等,以保持學生讀的興趣。
2.教學設計新穎有創意。
教師根據本文特點,導入以通過看動畫、猜謎語的形式猜猜“我是什么”激發學生好奇心,主動學習的愿望;接著安排了不同層次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和理解,并在讀中找到答案,積累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平等對話,起到了組織者、指導者的作用。
3.重視引導學生理解和積累課文中精彩的詞句。
起到了語文課豐富學生語言,感受漢語語言美的作用。如:理解課文通過“有時候”連接云在空中的三種變化,讓學生在生活實際和分角色朗讀中體會作者用詞的巧妙;對“打、落、飄"三個動詞讓學生在黑板上搭配詞語,聯系生活經驗體會用詞之準確。鼓勵學生當堂背一背自己喜歡的詞句。
4.重視識字寫字的教學。
課堂教學中給足學生學習的時間,尤其是對書寫的指導,保持了一貫細致認真的風格。指導到位讓學生在自己分析生字結構的基礎上,按照范字描一描,寫一寫,評一評。所以絕大多數學生達到了課標寫字的要求。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么》教學反思8
《我是什么》雖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是卻描寫得生動活潑,充滿童趣。作者運用了第一人稱自我介紹的方法描繪了水的各種形態。這篇文章中明白水循環的規律并不是重點,學生通過讀課文就能猜到“我”是水,那么重點就是讓學生能讀好課文,讀出水的變化,讀出趣味來。覺得今天在教學時有幾個環節引導比較好。
朗讀課文第一節時,學生對云的變化并沒有很好的體會,只是了解了由水到云的變化過程。在指名讀和齊讀不盡人意時,我覺得我應該范讀引領一下了。讀了以后,我讓他們說說聽出了些什么?他們就紛紛舉手,有的說“老師,你讀出了云的變化,特別是云一會兒穿黑衣服,一會兒穿白衣服,一會兒穿紅衣服,變化很多。”有的說,“老師,你讀得很有趣,很可愛。”……于是我讓他們就照著我的方法再練練,看他們搖頭晃腦讀了幾遍后,一聽,呵呵,比原來好多了,看來有時候理解到位感覺不到位的時候范讀可是非常重要的,低年級的學生模仿還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方式。
在教學云變成雨、雹子、雪這一段,抓住了“落、打、飄”三個詞感受雨、雹子、雪的不同特點,感受文章用詞的準確。再滲透到有感情地朗讀上,在充分自讀的基礎上,請男生來朗讀描寫雹子的句子,請女生朗讀描寫雪的句子,體會雹子的力度和雪花的輕盈。
在教學水的不同形態時,我先用課件出示各種水的圖片,從平靜的.湖水到洶涌海濤,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詞語來形容你看到的水。他們說了很多,寧靜、美麗、平靜、清澈見底,活潑、調皮、活躍,奔騰不息、川流不息、洶涌澎湃……然后再來看看課文是怎樣來描寫這樣的水呢,出示課文描寫水不同形態的這一小節,體會擬人句的生動活潑,讓學生明白,哦,原來寫相同的事物有著許多不同的寫法。而有了比較后,朗讀也就比較到位了。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么》教學反思9
《我是什么》是一篇極其適合小學生的科學小短文。課文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以親昵的語氣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態及與人的利弊關系。文中始終不點明“我”是水,而是通過水的形態變化和人類關系的描寫,富有趣味性。內容生動有趣,語言樸素生動,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孩子們明白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資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教學效果
課上,我用師生互動的方式,讓學生盡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當成“水”,“走”到不同的地方就有不一樣的感受。這樣設計激發了孩子們探求的欲望,讓他們以最快的速度進入課文情景,投入學習的狀態,而且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收到了極好的效果,學生積極性空前高漲。
另外,通過課上交流互動,引導學生明白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資源才能造福于人類的道理,從而激發了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成功之處
1、在教學時,我以學生很感興趣的一個小謎語導入,導入的形式簡潔、有趣,一下子將孩子們的注意力調動起來。然后,留給學生思索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從課文中找出謎底是什么。為了找到答案,孩子們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感知了課文大意,而且很容易地就猜出是“水”。
2、有效的提問帶孩子們一步一步走進課堂深處。自讀課文后,拋出問題:“我”會變成什么?同時。面對學生的回答,我及時進行鼓勵表揚,鼓舞了孩子們的斗志。
3、授課中我將水的不同形態以簡筆畫形式展現在黑板上,讓孩子們感到親切、有趣、一目了然,課堂氣氛更加活躍。
4、利用多媒體,讓學生直觀地明白了云的變化過程。從而使學生知道它們分別指的是“白云”“烏云”和“霞”。引導學生讀、想,給學生營造發揮自主性、能動性的環境和條件,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不足之處
1、整體讀課文的.次數太少,沒有對隨文識字進行落實。在檢查學生預習時,只將詞語較多的一個段落進行了出示和識記,開頭的3個生字由于不是要求認識的字,所以單獨出示讓學生識記,顯得過于突兀。
2、缺少收集信息和課外延伸。
在處理“人們想出了種種辦法管住水,讓水給人們多做好事,不做壞事”,人們想出了什么好辦法?問題提出后,很多孩子什么也想不出來。我想如果能夠讓孩子們提前收集有關水的相關資料,然后交流討論課前收集的有關水對人類所作的貢獻的資料,就可以讓學生通過交流,知道了人們植樹造林,建三峽大壩來防洪、發電、航運等。這樣既得到了口語交際訓練,也能培養其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拓展環節,進一步思考:如何在生活中節約用水?組織學生開展“節水小衛士”的活動,幫助、監督身邊的人也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使更多的人增強環保意識——這樣就能更加有效了。
四、改進措施
在今后的教學中,利用好課文,落實好隨文識字。導入后檢查學習困難的學生朗讀,在朗讀中發現有困難的詞語并及時板書,識記。再把這些詞語帶回到課文中進行朗讀,會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能牢牢記住這些生字。今后要做好課前預設,提前布置讓孩子們預習課文和準備課前資料的收集的任務。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么》教學反思10
1、重視事物形象,積極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觀去感受和體驗,能使課堂富于感染力,低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顏色、聲音、動作等會引起他們的注意,令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如果在教學中順應兒童的心理,創設形象生動的學習情景,使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在不知不覺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我安排了觀濤、聽濤等的欣賞環節,借助視覺和聽覺去豐富學生的感受和想象,引導他們形象地體會了大海的歡騰和熱鬧;在講解動詞使用準確性的教學環節,我在教學課件上為動詞設置相應的展現動作,“落”字緩緩下,“打”字硬實地砸下,“飄”字輕柔地回旋而下,配上雨點、雹子、雪花的藝術掛畫,給他們講解“雹子會砸裂西瓜”的生活實例,多種形式地豐富他們對水不同形態的體會,最后引導學生發揮想象用動作表演課文,學生最后聲情并茂的'朗讀很好地反映了他們的到位理解。贊可夫指出:“只有從抽象上升到具體,才能更完整地認識到那個具體事物,認識它與事物之間的有機聯系。”由此可見,只有化抽象的文字為具體形象,使閱讀過程與感知聯想、想象等心理過程連接,才能引導學生真正與課文溝通,獲得生動的情感體驗。
2、低年級的課堂應該安排大量時間進行聽說讀寫的活動,不應該單純地、過細地分析課文,注意在品讀課文的過程中適當穿插語文基礎知識的講解。如我可插圖講解“灌溉”的詞語意思,相機進行情境識字的教學,認識反義詞,參照課文句型造句,分析課文后重視集體感悟式的朗讀,等等……
3、學習任務過于細化,同時布置給學生思考的問題過多,我應該把問題通過課件的形式投影在屏幕上,引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根據問題思考。我要充分豐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反應和思考空間,注意明確學習任務并有條理地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同時在評價的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完整組織和表達語言的能力。重視他們學習的獨特體驗,可以采取開放式的提問,如淡化預設的具體問題,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開展自主的探究性學習,在理解和閱讀中激活思維和發現,鼓勵學生多角度、創造性地閱讀。
4、我的語文基本功需要不斷地訓練和提升。如制作教學課件方面,我可以做得更多元化,可以借助動畫和聲音展現流水的不同動態,讓學生調動各種感觀去充分感受課文,更好地進行朗讀感悟。如我對字句方面的把握還不夠投入和準確到位,我范讀水做壞事的句子時不應該重讀以突出水的破壞力,應該讀出水的慚愧和后悔;融入角色是為了體會人物的心情,目的在于豐富學生的表達和積淀,我要正確把握好課文的正確解讀,才能“潤物細無聲”地發展學生。
5、教學觀念上,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備課時,我要更重視備教材、備學生,巧妙地利用學生生活中已生成的知識和經驗,引導學生深入、形象地理解課文。如我可以通過借助生活情境引導他們感受“落”、“打”、“飄”。語文即是生活,我要善于發現、思考和積累生活中的各種靈感和知識,豐富我課堂中的人文底蘊,我們的心一直在路上。我很高興這次教學能用上自己云南、上海旅行時的照片和見聞,更深入的講解水文化,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
6、要充分把握兒童的思維和心理特點,明確語文教學需要一張一弛,適當將學習的**安排在課堂的后部分,積極探索各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多使用獎勵小紅花等的激勵機制,活躍課堂氣氛。
7、合理利用教學資源,發展學生的思維。我利用圖片幫助學生認識水資源的作用,但是先出示圖片再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談水的作用,學生受圖片的導向影響,思路受局限打不開了,討論也不如預設的熱烈。我深深感受到教學資源也需要有序地利用,才能充分開闊學生的思維和視野。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么》教學反思11
《我是什么》本課是一篇主要用擬人手法寫作而成的科學短文,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并結合謎語的形式,圖文并茂地向學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類的利弊關系。
一、成功之處
1。謎語導課激發興趣。采用了有關天氣的謎語進行導課,迅速引出對新知的學習。
2。字詞教學自主扎實。識字教學是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因此,在完成初讀課文圈畫生字,帶拼音拼讀,去拼音指名讀的基礎上,我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上,只在重點處點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字形特點。
3。整體感知方法得當。采用關鍵詞填空的方法引導學生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使他們跳一跳就能夠著桃子,學得輕松,學得愉快。
4。細讀文本靈活多樣。第一、二自然段時,我選取三個表現水的形態變化的'重點語句,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辨析形近字。這些做法能夠巧妙地化解本節課教學難點。
5。創設情境組織教學。本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貼近兒童的語言,不斷的創設情境,使學生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的情境之中,潛移默化地學習了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不足之處
1。識字環節漏掉了“躁”的教學,導致在開火車讀字卡時進行補充,占用不必要的時間,影響后面教學。
2。朗讀指導時,對學生的評價語言還需再凝練。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么》教學反思12
文題“我是什么”是一個問句,吸引了每一個讀者,本課在寫作特色上,采用了擬人的手法,以第一稱來敘述,親切自然。在修辭上排比生動,結尾以問句猜謎的形式,充滿神秘感。這篇科學短文向我們介紹了水在一定條件下會變成汽,云、雨、雹子和雪。水既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也能給人們帶來災害。在教學本課的思想上,結合生活實際,山區孩子對汽,云、雨、雹子、雪并不陌生,“以讀為本”是我對本課的教學目標。
一、識字隨文
本課的生字大都是結構和部件比較復雜的字,我在這一環節中,先讓學生熟讀課文,然后從課文中抽出詞語反復讀,再把生字提出來單獨認讀。“躁、災”是平舌音;“稼”是四聲,在“莊稼”一詞中讀輕聲。
在檢查學生認讀生字過程中,我特別引導學生要創造性地認記生字。如,雹,雨____包;躁(換偏旁)還可以編編與生字有關的小詩,如(伸手會做操,有水能洗澡,著急暴躁就跺腳),災(家里著火了)
我還準備了帶生字的文本(我是水,有時溫和,有時暴躁。溫和的時候就幫人們做好事,灌溉田地,發動機器。暴躁的時候,就會給人們帶來災害,淹沒莊稼,變成雹子打下來。浮躁的個性,人們還研究我呢!)讓學生熟讀,并多讀。這種縮短文本或編制文本的方式,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實踐較落到實處。從語文的角度,這也是一種創造性的識字。
寫字指導。在寫字之前,讓學生去觀察每一個生字的特點,這課要求寫的字,對二年級學生還是有難度的。我在這一環節中,認真思考了,也想了些辦法,編字謎,觀察構字的形、義、如,“黑”難寫,“四點底”是火字變形,編生字歌(火把鍋底燒黑了)或者(這里被燒黑了)“器”編字謎(上面兩個口,下面兩個口,中間一只狗)還要注意,“曬”的第九筆是豎彎,不是豎彎鉤,“害”中的一豎上下都要出頭。寫“災”和“黑”時,注意筆順,(這里我復習了筆順)兩點水的“點”和“提”在橫中線兩邊“對望”,寫“提”要起筆向下,再回鋒向上。“三點水”的第一點與兩點水的第一點位置相當,第二點正好在橫中線上,第三筆“提”起筆比兩點水低。另外“池”字右邊的“也”,“橫折鉤”的“橫”要向上斜,“折”要往左斜,“豎”剛好寫在豎中線上,“豎彎鉤”盡量往右邊伸展,“鉤”向正上方,不要往左收筆。
二、品讀感悟
這篇課文負載了科學知識,但不是重點,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把重點放在朗讀的指導上,指導學生讀通,讀懂、讀好。
整篇課文應該讀得親切,舒緩,各句各段應該富有變化。第一、二自然段應該讀得“神秘”點。第四自然段要讀得有變化。根據我班孩子,朗讀能力常不如我意,這篇課文的語言充滿了童趣,為了突破這難點,我范讀了課文,孩子們被我的范讀吸引住了,我又領讀了一遍,再讓孩子們自讀、抽讀、齊讀。(從學生齊讀的效果上,讀是比較好了),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加了難度,逐步理解課文。
學生已經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課文,應該知道“我”是水了(這里,我設問了,“我”是什么,讓學生齊答“水”響亮)這下我逐段引導學生學課文。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如,“我”會變。“文章開門見山,抓住”變“來寫。兩個“有時候”寫出了云的不同狀態,因此抓住“云”。學生自讀第二自然段(這個自然段就是寫“我”變成雨、雹子、雪的過程)因此抓住“雨、雪、雹子。”第三自然段比較短小,文字優美,在寫作手法上,擬人的手法(……在……在……在……)排比句式,生動地寫出了水在地面的狀態。著重指導學生讀好排比句子,抓關鍵詞,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開大會。(這里我特別引導學生仿秀句式,如,平時我在家里......在學校里......在教室里......在操場上.......并動筆寫一寫,幾乎要達到人人過關。)引導學生體會這里的“睡覺、散步……是指在池子里的水,很平靜。”散步“指水在小溪里流著,而且緩慢。”奔跑“指江河里的水,滾滾向前……(學生的領悟很不錯的)學生自讀第四自然段。(我設了計了簡單的勾畫口頭作業,讓學生找找這段中能說明主要內容的句子。大多數學生完成了,我巡視了,全勾畫對了,第一句,”有時候……有時候……“(點撥,這句總寫”我“的性格特點。)出示句子填空式的,1、我做過許多好事.......2、我也做過許多壞事......(讓學生口頭填填并讀讀)引導學生分析文段用的什么修辭手法來寫水的利與害。有三分之二的學生能回答,”擬人的手法“本段采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水的利與害。
在學習最后一段時,我讓學生先讀文題,再讀最后一段,(我設問,這樣讀你發現了什么)有學生說,課文的題目與結尾是一樣的,都是寫的“我是什么“還有學生說,只是結尾的”我是什么“加了問號(在孩子們知識渴求的欲望之上,我作了點撥)這種寫法是緊扣文題,首發呼應(不做太多的解釋)。用問句結尾“你們猜猜”充滿童趣。
讀好課文,就是能對全文的優美文段,優美修辭,優美句詞,進行品讀、賞讀、感悟、模仿……在這一環節中,我重點地指導學生背誦第一、二、三自然段。仿寫“第三自然段的排比句式”“仿寫第四自然段的內容”
本課采用的是擬人手法,以第一稱敘述,讀起來親切自然。如,“我在池子里睡覺”聲音要輕,安靜的感覺,“在小溪里散步”讀時要聲音舒緩,悠閑的感覺。這個環節我作了范讀,讓學生感覺模仿。第四自然段仿寫,先讓學生說,注重總寫句的提示,學生表現還不錯,都爭著回答,有一女生說的真好(我有時候乖巧聽話,有時候調皮搗蛋。乖巧聽話時,我自覺完成家庭作業,幫媽媽掃地,洗碗、會讓媽媽高興,如果調皮搗蛋時,會故意寫錯字,和媽媽頂嘴,把地面弄臟,給媽媽找麻煩,讓媽媽傷心。爸爸媽媽為了讓我光聽話,不調皮,想了很多辦法來管我。)接著,我讓學生把自己仿說的寫下來,并一個一個地看(在我的語文教學中,這種訓練必須落到實處)。仿寫文段,就是借原作的結構、思路、句式、語言風格來進行寫作引路的一種練習方式。朱熹說過“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文既久,自然純熟。”因此,這種讀與寫的結合,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能有著積極的作用。
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掌握本課知識真不錯的,從基礎知識的掌握乃致課文拓展與實踐,本人認為自已的教學落到了實處,同時也引發了我的思考。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么》教學反思13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 本文采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及樸實而生動的語言,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的利弊關系。為了讓學生在學習本課時能積極地思維,并通過學習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它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從而達到“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獲得創新活動的感性經驗和簡單方法,使外在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得到升華。
根據課文特點,我抓住這個“變”,利用學生很喜歡的魔術師來吸引大家。然后,以“他會變,我也會變,想知道我是誰?”設疑,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感知課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用我是“小水珠”來貫穿全文,品讀水的變化:先學習描寫“汽”和“云”的句子,再學習描寫“雨、雹子、雪”的句子,用“我”來自稱,經過太陽一曬,我就變成汽,升到天空,連成一片之后我又變成云,碰到冷風,我有時變成水珠落下來,有時變成小硬球打下來,有時變成小花朵飄下來。再把他們之間的'變化過程用箭頭連接,使他們能夠初步了解。
在學習水的變化過程,我采用了提出問題:“我”會變什么?怎樣變?學生6人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然后匯報討論的結果。這樣的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連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也參與其中。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后我將更加努力,爭取做得更好!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么》教學反思14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合作、生生互動合作和師生之間的互動合作。這種多項互動合作是學生學習過程自主性發揮的獨特表現。因此,在教學中,嘗試讓學生在“找果子”到“贈果子”的趣味教學環節中,實現教學的多向互動合作,體會學習的快樂,延伸學習的意義。
一、努力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老師的主導性
作為二年級的孩子,他們有意注意的時間比起一年級來說是長一些,但是好動、無意注意占主導仍然是他們注意力的主要特征。而老師從始至終都通過情景的創設,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的有意注意被老師的教學牢牢吸引住了。比如:開課時,用學生熟悉的猜謎語,就吸引了孩子們,使他們對這節課的學習充滿了興趣。抓住了孩子們的興趣,這節課就成功了一半。看著孩子們對謎語的濃厚興趣,老師順勢就引出了課題。又如在鞏固生字新詞時,讓學生玩魔方,學生的勁頭十足,認識的小朋友搶到并迅速讀出來,帶動不熟練的小朋友跟著他念,使每位小朋友都積極參與并有所提高,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玩。
二、“認、讀、說”三者結合,追求學生個性自主發展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審美樂趣。長期以來,課堂教學的價值往往定位在更多更快地完成人類科學文化遺產的傳遞與積累上。今天,我們的教學應充分考慮到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結合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設計富有情趣的情境與活動,使學生有機會從自己熟悉的事物中了解相關的問題,滲透語文知識的同時了解簡單的科學知識。重視朗讀與識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把讀書的權力交給學生,充分信任學生能讀懂課文,打破老師教閱讀的思路,樹立學生讀書的意識,尊重學生的想法,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以體現審美價值的個性化、多元化,并調動學生學語文的積極性。本課中安排了各種形式的朗讀,如揭示課題后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在學習第一自然段時,在小小組里自由讀課文,三件不同衣服這里分組讀,指名讀等,小組擺水的變化這里通過說,并用課文中的話說說水的變化。使每個學生對文本產生不同的感受,獲得發展。
三、把情感體驗融于課堂生活,提升人文內涵。
低年級學生在學習中能否獲得積極良好的情感體驗,不僅是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使學習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前提,還關系到學生能否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從而促進個性健康發展的.問題。所以我不僅把小學語文教育看作是科學知識的教育,更看作是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看到的就不是被封閉在“知”與“不知”的動態平衡上,而是放到了每一個學生充分活動的“問題”與“解決”的廣闊的空間里,使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一次次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如理解白、黑、紅三件衣服時,學生在讀之后老師問你們有什么問題要說?
生1:“三件衣服什么時候出現?”
生2:“晴天的時候穿白衣服,下雨前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穿紅衣服。”
生3:“為什么會有三件不同的衣服?”
生4:“早晨和傍晚太陽紅紅的所以天空中的云紅紅的,中午這段時間太陽白白的所以云是白的,下雷雨前則是烏云。”
學生在自問自答中解決了問題,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學生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教師細心地呵護并努力滿足學生這種需求。巧妙地啟迪學生的思維,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生機盎然的舞臺。
【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么》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么》教學反思03-22
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么的課后教學反思04-27
語文《我是什么》教學反思04-21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么教學反思04-13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我是什么》教學反思12-07
《我是什么》的語文教學反思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