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優質評課稿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評課稿
在暑期業務培訓中,我們觀看了一節課堂實錄《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該課榮獲全國優質課比賽一等獎,主講人是趙富良老師。這節課教學流程清晰,師生互動充分。在看似不經意的教學中,我們可看出執教老師有著深厚的教學功底。
一、教學語言輕松
在“導入新課”時,教師很輕松地和學生聊起了他們的學校——豐潭中學,讓學生們在對學校的關注中走進本課,開始探討羅布泊的前世與今生。在教學羅布泊的美麗過去時,老師很深情地說:“如果用女孩來形容羅布泊,這該是一個怎樣的女孩子呢?”學生開始暢所欲言。在看到胡楊茂密與干枯的兩張照片對比時,教師不禁感嘆:“這叫人情何以堪?”在教學羅布泊的現狀時,教師又根據前面的比喻,讓學生給現在的羅布泊打個比喻,學生很自然就想到了“老婦人”一詞。后來老師又感嘆說:“羅布泊是一個詩人,他說……”總之,整個課堂教師的語言很輕松自然,很富有情感。還有,如8.8米,老師說大概是我們教學樓三層樓高。解釋的語言很形象,聯系實際,學生容易理解。這樣的教學語言一定是教師長期在課堂上煉就的。
二、教學流程自然
整堂課,每個環節緊緊相扣,由淺入深,自然流暢。剛開課,教師引導學生談自己熟悉的現任中學,不知不覺進入主題。在教學完羅布泊的美麗過去時,教師展示了一組圖片。這組圖片其實很有講究,它先展示羅布泊過去的美麗風景,然后慢慢過渡,繼續展示羅布泊現在的悲慘景象,給人強烈的視覺震撼。這里,教師巧妙借助多媒體,通過一組圖片的展示,既讓人受到心靈震撼,又自然過渡到下一個環節的學習。在了解了羅布泊的前世與今生后,探究羅布泊發生這些變化的原因自然是水到渠成。學生便把精力都集中在環保主題上。這樣,學生保護生態資源的憂患意識便慢慢深入心中了。
三、立足文本巧妙
在本節課的探究學習中,教師始終注意了緊扣文本,巧妙的讓學生從書中找依據,或重視重點語段的朗讀,以加深印象。例如,從文中找哪寫地方寫出了羅布泊的美麗?學生很快找到“遍地綠色、金黃麥浪、牛羊成群、綠林環繞、河澤清澈”等詞。在體會胡楊的悲慘結局時,教師引導學生齊讀:“號稱千年不死的胡楊林啊……”,讓學生從課文語句中受到震撼。在體會作者對羅布泊悲慘現狀的感情時,教師又引導學生齊讀品味重點句子:“羅布泊消失了。”“這出悲劇的制造者又是人!”在反復朗讀中,學生讀出了無奈、譴責的語氣。教師還引導學生關注書本數字,如“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萬多立方米。”文中還有許多數字,讀后真令人怵目驚心。在教學中,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緊扣文本,品味情感,做的自然巧妙。
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樣,課堂教學不可能十全十美,凡事都會留有缺憾,而留有遺憾的課才是真實的課。例如本節課沒有一開始就明確展示教學目標,而目標的'完成都是在教師的巧妙引導下進行的。在許多公開課上,有的教師一開始就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而有的教師在一開始并沒有明確教學目標,只是一步步引導學生完成。但是,先出示教學目標似乎更好。不過,小小的缺憾并不影響一堂好課的完成。
俗話說:“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在教師看似不經意的教學中,我們卻可看出其經意的準備和設計。這正如著名語文特級教師竇桂梅所說:“好課是看不出教師教的痕跡的。師生互動、對話,是教師引領學生探奇覽勝的一段生活,然而卻是自然的旅程。而這些,其實都是教師經意備課的結果。”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優質評課稿】相關文章: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原文03-20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03-20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03-20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讀后感05-14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讀后感05-14
人教版《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03-15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讀后感05-14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讀后感05-14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設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