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大道之行也》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大道之行也》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八年級上冊《大道之行也》教案 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掌握相關文言文字詞,翻譯并背誦課文。
2、熟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文章的層次和脈絡。
3、理解孔子“大同”社會的特征及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
反復熟讀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內容。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大同社會的真正可取之處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脈絡層次,熟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大同”的社會特征及意義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分鐘,教師口述
《桃花源記》給我們描繪出一幅理想社會的生活圖景,(同學們背誦描寫桃花源環境和生活的句子)早在戰國末年《禮記》中也有相類似的理想社會的畫卷。那么究竟《禮記》中的理想社會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 作品介紹 2分鐘,教師簡介
《禮記》,儒家經典之一,亦稱《小戴禮》或《小戴禮記》,相傳為西漢戴圣編纂。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禮運,《禮記》篇名,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
(補充四書五經的知識)
三、 朗讀全文 初步感知 5分鐘
1、請同學們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注意讀準字音,將不懂的字詞劃出來)
2、聽課文錄音,聽準字音
四、 正音 解釋重點字詞,翻譯全文 10分鐘
1、結合投影讀字音
選賢與能( )講信修睦( )
矜寡孤獨( ) 男有分( )
貨惡其棄于地也( )
2、解釋重點字詞(投影)
3、請一位同學翻譯,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完后小組討論,并對其解釋作出分析評價。
4、參考譯文
政治上最高理想的施行,就是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培養和睦。因此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要有職業,女子有及時婚配。對于財貨(人們)憎惡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而要去收貯它),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也)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這樣一來,奸邪之謀就不會發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就不會發生,(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社會。
五、 整體把握,理清課文線索。 10分鐘
1、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文章可以分為幾層,說說你的看法?
2. 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特征的?(結合文中的語句,試用自己的話來概括。)
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滿足生存的需要)
“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說的是每個人都能夠推己及人,把奉養父母、撫育兒女的責任、心意擴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會親如一家。“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意思是對各種年齡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適的安排。又特別提到:“鰥、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人要實行生活保障,更充分體現了全社會的關愛。
②人人都能安居樂業。(滿足發展的需要)
“有分”,就是有穩定的職業,能安心工作;“有歸”,就是男女婚配及時,有和樂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織,婦女在家也要從事蠶桑,這才能豐衣足食。
③貨盡其用,人盡其力。(滿足精神愉悅的需要)
“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這就是說人們珍惜勞動產品,但毫無自私自利之心,不會將它占為己有;“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這是說人們在共同勞動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為恥,都能盡全力地工作,卻沒有“多得”的念頭。
只要達到了上面三個方面的要求,大同社會就不遠了
六、深入探討 5分鐘
1、如何評價孔子所描繪的'“大同”社會?
大同社會只是作者的一個美好的理想,是一個虛構的圖景,盡管不能實現,但從這個圖景中,我們確確實實地感受到了作者的那種憂國憂民的思想和對改造現實社會的一種追求。還有對理想的執著。
七、遷移學習 5分鐘
1、 為實現“大同”社會,從古到今有許多進步思想家和社會改革家一直在追求,以洪秀全和孫中山作為例子。
2、請同學們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一段話描述你理想中的王國。
八、課堂小結 2分鐘
“大道之行也”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宏偉瑰麗的社會藍圖。在那里,人們生活著并快樂著。盡管這個理想社會在小生產的基礎上不可能成為現實,但二千多年來它一直是許多進步思想家和社會改革家心中永不磨滅的夢在現代社會中激勵著我們不斷探索。
九、背誦全文 2分鐘
十、布置作業:
A組(學優生):背誦課文,完成相關的練習題。
B組(中等生):完成相關的練習題。
C組(后三分之一學生):背誦課文。
教學反思:
板書設計
第一層(第一句話)對“大同”社會的綱領性說明。
第二層(第二至三句話) “大同”社會的特征: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
②人人都能安居樂業
③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第三層(第四句話)全文的總結語。
語文八年級上冊《大道之行也》教案 2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積累一些重要詞語。
2、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3、背誦并默寫全文
過程和方法目標
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脈絡,背誦全文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學習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敢于沖破現實,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2、激發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做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教學重點
理解文意,當堂成誦
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
1、本文與《桃花源記》中所描繪的'社會生活有無相似處?
2、這個社會理想能實現嗎?我們現在的社會是不是大同社會?
教學方法
1、朗讀法。即多讀。
2、自學與點撥相結合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復習《桃花源記》,它描繪了一個怎樣的社會?
生答: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與人和諧相處、人人各盡所能參加勞動
很好。今天我們的新課《大道之行也》與此相似
二、朗讀課文;了解文意
1、大家把課下注音標在文中后,教師請一學生試讀課文,強調糾正字音
2、學生大聲自讀課文兩到三遍,直到讀熟
3、學生根據課下注釋翻譯全文,教師提示重點詞語
與ju通“舉”,選拔矜guan通“鰥”,指老而無妻的人
男有分fen職業、職守貨惡wu厭惡、憎恨
親以……為親;撫養閉杜絕
三、理清文章思路,背誦課文
1、文章可分三層。
第一層:“大道之行也,……講信修睦”,概述了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第二層:“故……不必為己”,詳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第三層:“是故……是謂大同”總結全文。
2、學生一邊齊讀課文,一邊思考層意。然后試著背誦。
3、多媒體播放原文,不帶標點,讓學生讀出句逗
四、探究思考
1、文中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相似的地方在哪里?
2、這個大同社會能實現嗎?今天的社會是大同社會嗎?
五、小結
遠古的人們描繪的美好社會到今天都沒能實現,但我們相信:總有一天,這宏偉的藍圖終會成為現實。讓我們為之而努力奮斗吧。
古人都有理想,我想: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每天進步一點點?考一個好成績?好大學?在這里,我祝大家美夢成真
語文八年級上冊《大道之行也》教案 3
教學目標
①翻譯并背誦課文,掌握相關文言詞
②了解孔子大同社會的思想意義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導入
《桃花源記》給我們描繪出一幅理想社會的生活圖景,早在戰國末年《禮記》中也有相類似的理想社會的畫卷。今天,我們來學習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整體把握
①范讀課文
②學生仿讀并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理解這兩個概念是理解全文的關鍵。
大道,可以理解為治理社會的最高準則;大同,可以理解為儒家的理想社會或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大道之行也,是指執政者施行大道,則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會
研讀理解
① 自由朗讀課文,掌握以下文言實詞,疏通文意
a.大道之行也:施行
b.選賢與能:通“舉”
c.講信修睦:培養
d.故人不獨親其親:故,所以。獨,單獨。親,以---為親
e.矜:guān老而無妻的人
f.皆有所養:供養
g.男有分:fèn職分,指職業
h.貨惡其棄于地也:憎惡
i.不必藏于己:私藏
j.謀閉而不興:發生
k.盜竊亂賊而不作:亂,指造反。賊,指害人。作,興起
l.故外戶而不閉:用門閂插門
②指導學生翻譯課文
a.自主探究理解翻譯
b.小組合作學習,翻譯全文
c.全班交流
③細讀課文,探究討論
a.本文闡述的大同社會有哪些基本特征?
b.如何理解孔子關于“大同”社會的思想意義?
提示:
A.在同學們各抒己見的基礎上,老師可以依據課文內容作總結歸納
a.人人都受到社會的'關愛。全社會親如一家,各種年齡段的人都有適當的安排,對五種人要實行生活保障,更充分體現出了社會的關愛
b.人人都能安居樂業。有穩定的職業,有安定和睦的家庭,男耕女織,豐衣足食
c.貨盡其用,人盡其力。人們在共同的生產勞動中,應珍惜勞動產品,無自私自利之心,以不出力或少出力為恥辱。盡全力工作,沒有多得的念頭,更不會據為己有
B.“大同”社會是夏以前的社會形態,過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為大同”的說法,由此可見,“大同”社會是以“五帝之世”的傳說為依據,經過加工提煉而后構想出來的一個理想社會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個合理的社會以消除現實社會中的黑暗現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會源于“五帝之世”同時又高于“五帝之世”。
指導誦讀
①理清文章脈胳,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文章內容。全文可分三層
第一層:“……講信修睦”這一層是對大同社會的綱領性說明。大道之行也——總提,以下分述:天下為公;選賢任能;講信修睦
第二層:“故人不獨親其親……不必為己”這一層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共有三個方面:①故人不獨親其親;②男有分,女有養;③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為己
第三層:“是故謀閉而不興……是謂大同。”這一層是全文的總結
②指名單獨朗讀,注意文中停頓
a.大道之行也:用提頓語氣讀,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內涵
b.“天下”三句用分列語氣讀
c.“不必為己”后停頓稍長,收一層文意
d.“故外戶而不閉”后停頓稍長
e.末句一字一頓,字字分明,語氣肯定
③朗讀課文三遍,試著背誦
④抓重點詞句背誦課文
教師總結
盡管這樣的理想社會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不可能成為現實,但它卻成為我國社會思想史上的一份寶貴財富,兩千多年來一直成為許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
作業
①思考:“大同”社會跟陶潛描繪的“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之處?
②背誦并默寫全文
語文八年級上冊《大道之行也》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1.掌握相關文言詞語,翻譯并背誦課文
2.整體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脈絡,形成背誦思路,提高誦讀能力
3.了解古代先賢圣哲關于人類社會的偉大理想,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全文大意,積累詞語
2.領會文章的內涵
三、教學時間;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學生齊背《桃花源記》……文中的桃花生活是歷代文人夢寐以求的美好生活,但早在千多年前,我國就有了關于人類美好生活的構想,我們的先哲們把這種社會命名為——大同,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種社會是怎樣的。
2.作品與背景簡介
3.出示學習目標
(二)新課學習
1.檢查預習情況(重點字詞的注音與解釋)
2.聽錄音,注意難讀字
3.指導朗讀(個別讀、齊讀)
4.圍繞以下問題小聲讀課文: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什么是“大道之行也”?
5.自讀課文,對課文的字詞句進行解釋
6.學生翻譯全文
7.齊讀課文,思考:
(1)“大同”社會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2)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的?
(3)大同社會的美好前景怎樣?
8.分析文章的結構
9.學生齊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拓展練習
1、發揮你的想像,把大同社會的場景進行形象的描繪。
2、“大同 ”社會與陶淵明描繪的那個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的地方?
3、你如何看待我們政府今天提倡的和諧社會和這個大同社會的關系?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堂課我們學習了解了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盡管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不可能實現,但它卻成為我國社會思想史上的一份寶貴的財富……
(五)課堂練習(字詞句釋為主,具體內容略)
語文八年級上冊《大道之行也》教案 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重要的詞語。
2.了解先賢圣哲關于人類社會的偉大構想,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3.背誦并默寫全文。
能力目標
1.重視誦讀,提高朗讀和背誦能力,力求讀得好,誦得快。
2.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脈絡,盡快形成背誦思路,提高誦讀能力。
3.聯系實際,探求未知,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德育目標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學習古人敢于沖破現實羈絆,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發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為人類造福,做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教學重點
1.要求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讀出韻味,讀出文意,最好當堂成誦。
2.引導學生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
1.聯系《桃花源記》,引導學生思考,《桃花源記》中所描繪的社會生活與文中“大同”社會相比,有無相似之處?
2.聯系實際,引導學生思考“孔子的社會理想實現了嗎?我們現在的社會是不是大同社會”這個問題。
●教學方法
1.朗讀法。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半個世紀以前的中學生差不多能背誦如流,今天的中學生也應如此,必須讀得爛熟,才能較好領悟我們先人所追求的這個理想社會的實質,并感知這段文字的美好。要保證至少讀10遍,課堂上時時有瑯瑯書聲,營造濃濃的學習氛圍。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關于文意的理解,可讓學生自主閱讀,討論交流完成。對于與《桃花源記》的比較閱讀,教師可稍作點撥引導。學生討論,生生互動;教師點撥,師生互動,這樣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3.探究創新法。設置一些開放性的題目供學生思考探究,鼓勵他們敢于異想天開,并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學習。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已選好的一張科幻VCD、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整體思路,指導學生誦讀;探究性思維訓練,促進學生內化課文內容,聯系實際,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全班同學齊背《桃花源記》……那個美、樂、奇的世界大家還記得吧,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大道之行也》,也給我們呈現了一個理想社會,不妨讓我們一同去感受感受。(板書文題)
二、朗讀課文,粗知文意
1.教師播放朗讀磁帶或教師范讀,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2.學生大聲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詞句,粗知文意。如有疑難,小組自行解答。
教師提示需重點掌握的詞語:
選賢與能(“與”通“舉”,選拔。音jǔ)
矜、寡、孤、獨、
廢疾者(“矜”通“鰥”,指老而無妻的人。音guān)
男有分(fèn職分,文中指職業、職守)
貨惡其棄于地也(wù厭惡、憎恨)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用作動詞,以……為親,以……為子,分別譯為“奉養”“撫養”)
外戶而不閉(用作動詞,從外面合上。用門閂插門)
是故謀閉而不興(杜絕)
3.理清文章整體思路,具體指導朗讀。
(1)提問:全文文字,共5句話,根據文意,可以分為幾層?
學生明確:可分為三層:第一層“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概述大同社會的根本特征;第二層“故人不獨親其親……不必為己。”詳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第三層“是故謀閉而不興……是謂大同。”總結全文。
(2)教師分層指導朗讀。
第一層: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頓語氣讀,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內涵;“天下”三句當用分列語氣讀。
第二層:本層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組,應讀出層次感。有些字有統領作用,如“故人不獨……”中的“人”“使老有所終……”中的“使”,這些字后均當作一頓。最后一組談“貨”“力”觀念,此兩字后亦當作一頓。讀至“不必為己”,要作稍長停頓,收住這一層文字。
第三:“是故”用承上作結的語氣讀。“是謂大同”是全文結論,要讀得字字分明、語氣肯定。
(3)教師范讀或選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范讀,其余學生循聲低和。
(4)全班齊讀課文。
三、討論下列問題,形成背誦思路,指導學生背誦
1.提問:“大同”社會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請找出相關語句,并作講解。
選一位學生回答,明確:“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天下為公”是說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屬于任何個人;“選賢與能”是說選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擔任社會職務;“講信修睦”說的是社會成員間應當建立良好的關系,講求誠信,遠離欺詐,崇尚和睦,防止爭斗。
學生齊讀第1句,速背。
2.提問: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的.?
學生明確:課文第二層有三句話,大概是從三個方面吧。
教師點撥:這三句話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
(1)滿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會的關愛。“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把奉養父母、撫育兒女的心意擴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各個年齡段的人或者說人一生中的各個階段都能受到應有的照顧,得到合適的安排;“矜、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需要特別關愛的人都能得到應有的生活保障。
(2)滿足發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樂業。“有分”就是有穩定的職業,能安心工作;“有歸”就是男女婚配及時,有和樂的家庭。
(3)滿足精神愉悅的需要,貨盡其用,人盡其力。“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說人們珍惜勞動產品,但毫無自私自利之心;“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說人們在共同勞動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為恥,都能盡心竭力去工作,工作著并快樂著,把共同勞動看作是分享快樂。
學生齊讀第二層,按照行文思路,嘗試背誦。
3.提問: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現實土壤的,文中有無當時現實社會的影子?
學生思考,同桌之間交流。
明確:文章第三層選擇了一種特殊的總括方式,拿現實社會跟理想的“大同”社會作對比,從而順理成章地指出,現實社會中諸多現象如搞陰謀、盜竊財物、作亂等在“大同”社會中將不復存在,代之而興的將是一個“外戶而不閉”的和平、安定的局面。這其中已經折射出現實社會的真實情形:社會變亂紛乘,動蕩不安;爾虞我詐,人人自危;盜賊橫行,混亂不堪。
學生齊讀第三層,嘗試背誦。
4.多媒體顯示板書設計,學生依據板書提示,背誦全文。
四、探究性思維訓練
請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文中“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那個“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的地方?
2.孔子的“大同”社會的理想實現了嗎?21世紀的中國社會,是“大同”社會嗎?
3.請說一段話描繪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語文八年級上冊《大道之行也》教案 6
一、導入語。
假如同學們到南京旅游,一定會去中山陵。那里是我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長眠之地。在中山陵的大門上,鐫刻著孫中山先生生前題寫的四個大字——“天下為公”。這四個字是孫中山先生最喜歡的一句話,也是他題寫的最多的一句話。它包含著孫先生為之奮斗一生的最高理想和最完美的社會構想。其實,這一句話最早出自于我國一部儒家經典著作——《禮記》。那么這四個字究竟有什么含義?這什么被孫中山先生奉為一生理想?我們不妨走進這部兩千多年前就出現的典籍,共同尋找答案。
(板書課題)
二、整體把握課文。
1、本課文是從《禮記》中節選的一段文字,編者以第一句話作為標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外搜集全文閱讀。今天我們只要研究這一段文字。
先請同學們共同朗讀課文,請注意生字和特殊讀音。
(學生朗讀)
(教師點評朗讀,如有必要可板書重點讀音和朗讀錯誤的讀音。)
2、通過提問把握課文大意。
本文是用哪兩個字來表示理想社會?(“大同”)
“大道”與“大同”有什么關系?(“大道行”才能達到“大同”社會)
“大道”既行,就能“大同”。那么“大同”究竟是怎樣的一個社會面貌?請劃出有關文字回答。(“天下為公……外戶而不閉”)
(在回答的時候,有些句子可能有些學生不理解,可以請發言的同學來解釋。)
3、老師小結:這段文字從很多方面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理想的社會形態,也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安居樂業、人人平等、互敬互愛、親如一家的社會畫卷。這是多么吸引人的理想啊!難怪千百年來,從孔子孟子到陶淵明,從洪秀全康有為到孫中山,無數仁人志士視之為最高理想。接下來我們來研究下這個理想的實質是什么?
三、深入研究課文,領會課文實質。
1、請大家默讀課文,用課文中有關語句來回答問題:
選舉什么樣的人治理國家:
提倡什么的人際關系:
怎樣對待弱勢群體:
具有什么樣的物質財富觀念:
具有什么樣的勞動觀念:
2、學生回答問題。
3、以上這些方面涉及到一個社會的各個方面,作者對此作了大膽的設想。作為兩千多年前的人,能夠有這樣的設想確實叫人敬佩。然而,我們同時也應看到,作者的這些設想僅僅停留于提綱式的粗線條的勾勒,沒有具體的操作方法。時代的局限使得他們不可能去研究這些設想的可行性,也不可能找到去實踐這些設想的方法。我們今天去閱讀這些文字,大家想過什么方法可以實踐這些設想嗎?請大家大膽想象,說出你的設想,說不定明天的社會學家就出現在你們中間。
同學談設想,老師注意傾聽。
語文八年級上冊《大道之行也》教案 7
學習目標:
知識:
1、熟讀成誦,掌握相關文言詞。
2.領會本文豐富內涵,理解“天下為公”。
方法:
反復誦讀、合作探究
情感:
聯系生活,理解大同社會的意義
學習重點:
了解大同社會的特征及意義。
學習難點及突破策略:
了解孔子“大同”社會的思想意義,探究討論,適度引導。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 點燃激情
欣賞美好生活的畫面,結合《桃花源記》中的安樂生活,談一談自己的感受是什么?美好的'生活人人向往,早在戰國末年《禮記》中也有相類似的理想社會的畫卷。今天,我們走進古人的理想境界,學習《大道之行也》。(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閱讀質疑 自主探究
1、出示目標:
知識:
1、熟讀成誦,掌握相關文言詞。
2.領會本文豐富內涵,理解“天下為公”。
方法:
反復誦讀、合作探究
情感:
聯系生活,理解大同社會的意義
2、教師范讀課文,注意字音及停頓。
3、指導朗讀,熟悉內容
(出示朗讀提示)
a.“大道之行也”用提頓語氣讀,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內涵; “天下”三句用分列語氣讀;
b.“故人不獨親………”“使老有所終……”中的“人”“使”各統領其下兩句和四句,其后一頓;
c.“貨”“力”兩字后一頓,表明觀點;
d.“不必為己”后停頓稍長,收一層文意;
e. “是故”承上作結一頓;
f.“故外戶而不閉”后停頓稍長;
g.末句一字一頓,字字分明,語氣肯定。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4、疏通文意:
(1)自讀課文,劃出不懂的詞語和句子。
(2)同桌交流疑難,結合注釋,解決問題。
關鍵字詞:
親:以……為親,動詞。
歸:女子出嫁。
謀:奸詐之心。
外戶:從外面把門扇合上。
亂:造反。
賊:害人
(3)小組共同疏通文意。
5、學生自讀課文,圍繞學習目標提出疑問。
①什么是大同社會?什么是大道?
②大同社會和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之處?
③本文闡述的大同社會有哪些基本特征?
④如何理解孔子關于“大同”社會的思想意義?
三、多元互動,合作探究
1、同桌討論不懂的問題,無法解決的提交小組。
2、小組討論解決問題
3、每個小組向老師提供不能解決的問題,師生共同解決。
參考答案:
1、大同即儒家的理想社會或人類社會的最高境界,大道指治理社會的最高準則。
2、安定和平幸福等
3、人人受到社會關愛,人人安居樂業。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4、言之有理即可。
四、訓練檢測 目標探究
1、以小組為單位,搶答奪冠。
a.大道之行也:施行
b.選賢與能:通“舉”
c.講信修睦:培養
d.故人不獨親其親:獨,單獨。親,以---為親
e.矜:guān老而無妻的人
f.皆有所養:供養
g.男有分:fèn職分,指職業
h.貨惡其棄于地也:憎惡
i.不必藏于己:私藏
j.謀閉而不興:發生
k.盜竊亂賊而不作:亂,指造反。賊,指害人。作,興起。
2、小組展示課文翻譯,集體評議
五、遷移應用 拓展探究
暢所欲言:你渴望的理想生活是什么樣的?在那樣一個生活環境中你會怎么做?
課堂總結:
盡管這樣的理想社會在當時不可能成為現實,但他卻成為我國社會思想史上一份寶貴的財富,兩千年來一直被許多思想家追求,其思想意義極為深遠。
本課知識體系
1.字詞
親 矜 分 歸 謀 外戶 亂 賊
2.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語文八年級上冊《大道之行也》教案 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積累“與”“親”“鰥、寡、孤、獨、廢疾”“分”“惡”“亂”“作”等重要詞語。
2、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脈絡。
3、了解孔子關于人類社會的偉大構想,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4、培養和提高學生誦讀能力及探究意識。
過程與方法:
朗讀法、討論探究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學習古人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激發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做一個社會有用之人。
教學重點:
1、要求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積累“與”“親”“鰥、寡、孤、獨、廢疾”“分”“惡”“亂”“作”等重要詞語。
2、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脈絡。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思考,《桃花源記》中所描繪的理想社會與文中“大同”社會的相似之處。
2、聯系現實,引導學生思考“我們現在的社會是不是孔子所講的大同社會”?
教具:小黑板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回憶一下《桃花源記》一文是如何描寫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會的。(學生說)是啊,這反映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追求與向往。古代圣賢中不僅陶淵明有這樣夢想,孔子也有他心目中理想社會的構想。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大道之行也》,也給我們呈現了一個理想社會,讓我們共同走進孔子的“大同”社會。(板書文題)
二、朗讀課文,感知文意。
《大道之行也》教學實錄
一、用路不拾遺的故事導入,學生答成語
還有一個成語:夜不閉戶。兩成語打一電影《天下無賊》,引出孔子“大同社會”。
二、師范讀,學生劃重音停頓。
投影:注意音義:
1、先賢與能
2、講信修睦
3、故人不獨親其親
4、幼有所長
5、矜、寡、孤、獨
6、男有分
7、貨惡其棄于地也
生讀,師指導停頓重音。再齊讀。
三、結合注釋,翻譯課文。
生讀一句,全班翻譯一句。師校正,生再讀。
四、大道、大同的意思理解
哪些話概括“大道”?哪些話概括“大同”?請一女生大聲朗讀。
生找句子。第一句話后三個小分句。最后一句前是“大同”,解釋兩詞。學生試背。一總綱二總結。
看中間部分具體內容。兩句話。男女輪讀。第一句人人受到關愛。學生試背此句。
輪讀男有分女有歸。我們這社會超過這階段,女孩子不僅只有歸,也當有職業。
再看最后一句。財貨是大家的。貨盡其用,人盡其力。再讀中間部分。
五、延讀再讀全文,向往的語氣。
請談一談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什么樣的`
1、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2、講誠信
3、沒有戰爭,科技高度發展
4、和諧社會
5、保護環境
6、人人平等
7、盡職盡責
8、沒有窮富之分
六、背誦全文先提示背,再齊背。
《大道之行也》教學反思
首先,這堂課的目標已達成。針對學生的情況我設計了兩點目標,一是要求學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本課;二是要求學生能了解“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并知道本文是從哪些方面闡述的。
再次,對學生的發言教師的點評力量綿薄。在以學生為主導的課堂上,課堂時間應該還給學生,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教師的時間少了,是否意味著教師的主要任務在備課,在怎樣把課堂連綴起來?或者,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就輕描淡寫了呢?當然不是。我以為,課堂上教師的時間少了,就意味著教師的語言要更簡練更精細了。學生發言之后教師的點評就顯得格外重要了。然而在這堂課上,教師的點評基本是歸納和復述式的。學生的發言是精彩的,教師的點評卻軟弱無力,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進一步發言。當然,從此次的問題中我知道,教師點評的功力該在平時苦練。另外對學生的關注度也不夠。特別是坐在后面的男同學,他們貌似很認真,但不做筆記,也不積極回答問題,而我也沒有及時提醒他們。
語文八年級上冊《大道之行也》教案 9
教學目標
1、結合注釋,正確疏通和理解文意。
2、理解大同社會是怎么樣的社會。
3、比較大同社會與陶淵明的世外桃園,更深掌握大同社會的性質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之前我們學習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桃花源里的人民生活怎么樣?(幸福)。“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其實在陶淵明之前已經有人對社會提出了構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大道之行也》,理解一下2000多年前我國古代賢人關于人類美好社會的構想。
二、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理清課文內容
1、默讀,疏通字詞
(1)通假字:與、矜、
(2)古今異意:孤獨(古:兩個詞。孤是幼而無父的人,獨是老而無子的人。今:一個詞。獨自一個人,孤單。)
亂:古——造反。今——雜亂,無秩序。
歸:古——女子出嫁。今——歸來,歸屬。
(3)一詞多義:閉、為
(二)理解課文
1、文章將理想社會稱為什么?(大同)
2、大同社會有哪些基本特征?如果有一個孤兒生活在大同社會,他的幼年、壯年、老年生活會怎么樣?
“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
A、人人都能受到社會的關愛。“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說的是每個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養父母、撫育兒女的心意擴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會親如一家。“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意思是對各種年齡段的人群都要作出合適的安排。又特別提到,對“矜、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人要實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體現了社會的關愛。
B、人人都能安居樂業。“有分”,就是有穩定的職業,能安心地工作;“有歸”,就是男女婚配及時,有和樂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織,婦女在家也要從事蠶桑,這樣才能豐衣足食。以上兩個方面主要是就物質生活說的.。
C、節儉、勤勞。“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這是說人們珍惜勞動產品,但毫無自私自利之心,不會將它據為己有;“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這是說人們在共同勞動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為恥,都能盡全力地工作,卻沒有“多得”的念頭。這主要是就人們的思想觀念說的,因為只有樹公心、去私心,才能達到貨盡其用、人盡其力的境界。
3、怎樣實現大同社會?(如果回答“大道之行”——什么人、怎么做)(提問并讓學生翻譯)
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譯文: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培養和睦。
老師小結:只有權利屬于人民,由德才兼備的人來代替人民使用權利,社會風氣良好,才是大同社會。
4、大同社會實現后的景象是什么樣的?
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做,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譯文: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搞陰謀,不會有人盜竊財物和興兵作亂,(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社會。
5、全文可分為幾層?(然后背誦)
(1)“大道之行也……講信修睦。”這一層是對“大同”社會的綱領性說明。
(2)“故人不獨親其親……不必為己。”這一層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3)“是故謀閉而不行……是謂大同。”這一層是全文的總括語。
(三)拓展
1、文中“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那個“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之處?
“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據“大同”社會的體制構想出來的,是藝術地再現“大同”社會的生活風貌。如“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從這句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因受到社會的關愛,生活極其幸福,這就是“大同”社會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2、怎樣實現和諧社會?(關愛他人、節儉奉獻、守信和睦)
(四)課堂小結
向往美好的社會是人類共同的理想。“大道之行也”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宏偉的社會藍圖。在那里,人們幸福的生活著。盡管這個理想社會在當時不可能成為現實,但二千多年來它一直是許多進步思想家和社會改革家心中永不磨滅的夢。讓我們齊心協力,為實現這個美好的夢而加倍努力吧!
(五)作業設計:背誦、完成北大綠卡。
板書設計:
社會的關愛
大道之行安居樂業大同
節儉、勤勞
語文八年級上冊《大道之行也》教案 10
一、導入新課
美好的生活誰都想過,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就有關于人類美好社會的構想,并給它定名為“大同”。晉代陶淵明也構想了令人向往的桃源生活。現代社會也有很多人憧憬著“大同”的理想社會,像孫中山、譚嗣同、康有為等人。毛澤東主席更是提出了與之類似的共產主義的理想,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為之不懈努力,今天我們就來領略儒家經典著作,出自《禮記》的《大道之行也》。
二、明確目標:
(1)背誦課文
(2)理解意思
(3)領悟“大同“社會
三、初讀課文
1、學生初讀課文,認識字詞。
選賢與(jǔ)能矜(guān)、寡、孤、獨、廢疾者
男有分(fèn)貨惡(wù)其棄于地也
2、學生自讀課文,能夠讀順課文
3、教師范讀課文,指導朗讀
(1)“大道之行也”用提頓語氣讀,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 “天下”三句用分列語氣讀;
(2)“故人不獨親………”“使老有所終……”中的“人”“使”各統領其下兩句和四句,其后一頓;
(3)“貨”“力”兩字后一頓,表明觀點;
(4)“不必為己”后停頓稍長,收一層文意;
(5)“是故”承上作結一頓;
(6)“故外戶而不閉”后停頓稍長;
(7)末句一字一頓,字字分明,語氣肯定。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4、學生齊讀課文。
四、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1、根據課下注解翻譯課文。
2、劃出自己不能解釋的字詞。
3、小組討論解決。
4、小組無法解決的問題,提出來,課堂解決。
5、課堂交流翻譯的情況。
6、同桌交流檢查翻譯的情況
重點解釋:
與,通“舉”,選舉
矜,通“鰥”,老而無妻的人
分:職分,指職業、職守
歸:女子出嫁
惡:憎惡
閉而不興:杜絕外戶而不閉:用門閂插門
亂:指造反
賊:指害人
作:興起
大同:有和、平的意思
五、問題探究
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特征的?
(學生思考學生討論課堂交流)
1、對“大同”社會的綱領性說明
2、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1)人人都能受到社會的關愛
(2)人人都能安居樂業
(3)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3、全文的總括語
六、背誦課文
(指導學生根據層次一層一層地背誦)
七、拓展延伸
你認為我們現在的社會哪些地方達到了“大同”社會的要求?你理想中的社會是什么樣子的?為此,我們還應該作哪些努力?
八、布置作業
1、背誦默寫課文
2、以“人與社會的關系”為話題寫一段300字左右的話。
語文八年級上冊《大道之行也》教案 11
【學習目的】
1、熟讀成誦,把握字詞。
2、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3、聯系生活,理解提升。
【學習時間】
一課時。
【學習準備】
熟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教學設計】
一、理想社會,交流引讀
同學們,我們看了桃花源記中的安樂生活,你烈的感受是什么呢?
《桃花源記》給我們描繪出了一幅理想社會的生活圖景,早在戰國末年《禮記》中也有相類似的理想社會的畫卷。今天,我們來學習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熟讀成誦,積累理解
1、讀一讀:
⑴教師范讀古文,學生按要求在書中畫出難讀的字詞來。
⑵學生仿讀并注意文中停頓:
①大道之行也:用提頓語氣讀,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
② “天下”三句用分列語氣讀,要讀出層次感。有些字有統領作用,如“故人不獨”中,“人”統領以下兩句,“使老有所終”中,“使”統領以下四句,其后均當作一頓。最后一組談“貨”“力”觀念,此兩字后亦當作一頓。
③ “不必為己”后停頓稍長,收一層文意
④ “故外戶而不閉”后停頓稍長
⑤末句是全文結論,要一字一頓,字字分明、語氣肯定。
⑶學生朗讀并試著背誦。
2、譯一譯:學生圈點勾畫,試譯短文。
⑴大道之行也:施行
⑵選賢與能:通“舉”
⑶講信修睦:培養
⑷故人不獨親其親:獨,單獨。親,以…為親
⑸矜:guān老而無妻的人
⑹皆有所養:供養
⑺男有分:fèn職分,指職業
⑻貨惡其棄于地也:憎惡
⑼不必藏于己:私藏
⑽謀閉而不興:發生
⑾盜竊亂賊而不作:亂,指造反。賊,指害人。作,興起。
3、理一理:全文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總領全文。
第二層:闡述大同社會基本特征。
第三層:總結全文。
4、議一議:我們該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
大道,可以理解為治理社會的準則;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會或人類社會的階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執政者施行大道,則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會。
天下為公:天下是公有的(天下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
(這幾個概念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關鍵)
三、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1、本文闡述的大同社會有什么特點?
⑴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
⑵人人都能安居樂業。
⑶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2、怎樣實施“大道”,實現“大同”?
天下為公;選賢任能;講信修睦。
3、如何理解孔子關于“大同”社會的思想意義?
“大同”社會是以“五帝之世”的傳聞為依據,經過加工提煉而后構想出來的一個理想社會的模式,建立一個合理的社會,以消除現實社會中的.黑暗現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它源于“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世”。
四、體驗反思,互動釋疑
1、體驗反思:聯系伊拉克目前硝煙四起的局勢,今天你又是如何認識“大同”社會的?你覺得我們該怎樣做才能早日實現大同?
2、互動釋疑: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與小組、班級同學共同探究解疑。
五、總結存儲,課外延伸
1、總結存儲:
盡管這樣的理想社會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不可能成為現實,但它卻成為我國社會思想的一份寶貴財富,兩千多年來一直成為許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
2、課外延伸:
⑴背誦默寫課文。
⑵ “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所描繪的“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之處?
語文八年級上冊《大道之行也》教案 12
一、知識與能力:
1、理解古代先賢圣哲關于人類社會的偉大理想,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2、自學翻譯并背誦課文,掌握相關文言詞語。
二、過程與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學習古人敢于沖破現實羈絆,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發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為人類造福,做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四、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通過工具書等進行自學、自譯的能力與提問、解答能力,最終達到理解文章主旨。
五、教法選擇:
先學后導,用討論、辨析、問答等方法來解決課文內容。
六、學法引導:
自主、合作交流與探究相結合
七、課堂組織形式:
分四人小組進行討論、歸結,以四大組進行質疑比賽,以調動課堂氣氛。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由小組長負責)
二、導入:
全班同學齊背《桃花源記》第二段,在陶淵明的筆下,我們看到了一個人人幸福快樂,個個相處融洽的'理想社會,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大道之行也》,也給我們呈現了一個理想社會,不妨讓我們一同去感受感受。
文學常識介紹:
本文選自《禮記禮運》。《禮記》儒家經典之一,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編輯而成,共49篇,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
三、朗讀課文
1、教師范讀,學生初步感知文意,掌握生字詞。
2、學生對照大聲朗讀,對照注釋,疏通詞句,翻譯課文。
要求完成:
1、本文最后說“是謂大同”,那么從文中看,“大同”社會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請找出相關語句,并做解釋。
2、那么文章中從那幾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的呢?
明確: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
(2)人人都能安居樂業。
(3)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四、合作探究:
1、文中的“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那個“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的地方?
2、如何理解孔子關于“大同”社會的思想意義。
五、解答學生的疑問:
學生根據預習情況提出不會或不易理解的問題(包括難懂的生字詞、文言詞語、語句、文章內容等),教師主要在于導(解決學生都不會的問題,并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等)。
六、學生再讀并背誦。
七、小結:
“大道之行也”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宏偉瑰麗的社會藍圖。在那里,人們生
活著并快樂著。盡管這個理想社會在小生產的基礎上不可能成為現實,但二千多年來它一直是許多進步思想家和社會改革家心中永不磨滅的夢。就是這個夢,牽系著古圣先賢,牽系著時人,讓我們齊心協力,為這個美好的夢的實現而加倍努力吧。
八、作業:
1、背誦全文。
2、在《我的語文日記》里,描繪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不少于500字。
九、補充:
文章所描述的理想社會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不可能成為現實,但它卻成為我國社會思想史上的一份寶貴財富,兩千多年來一直成為許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其思想意義極為深遠。
如洪秀全、梁啟超、譚嗣同、孫中山、林覺民等歷史人物為此而呼吁過、奮斗過,談談他們的故事如何?
語文八年級上冊《大道之行也》教案 13
【教學目標】
1.積存常用的文言詞語;理解大同社會的特征。
2.理清層次;背誦課文。
3.感受古人敢于沖破現實羈絆,大膽追求抱負的精神和才智。
【教學重難點】
1.背誦課文。
2.理解大同社會的特征。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學生齊背《桃花源記》)對美妙社會的不懈追求,是人類社會進展的永恒主題。其實由陶淵明再上溯千年,我國就有了名字為“大同”(板書)的美妙社會設想。那么,大同社會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社會?陶淵明描繪的那個“世外桃源”是不是大同社會?21世紀的中國社會,是不是“大同”社會?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學習《大道之行也》。先請學生們自由讀課文,要求讀音正確、停頓正確。好,讀起來——(板書:大道之行也 《禮記》)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2.指名讀課文。師生點評。
(1)關注生字讀音。與(jǔ) 矜(guān) 分(fèn) 惡(wù)
(2)關注句子停頓。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是故/謀/閉而不興
三、理解文意
1.默讀課文,結合解釋,疏通文意。
2.屏顯如下練習。
(1)解釋加點的字。
①選賢與能——通“舉”,選拔。
②男有分,女有歸——職分,指職業、職守。女子出嫁。
③貨惡其棄于地也——憎惡。
④是故謀閉而不興 是謂大同——這。
(2)翻譯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
②天下為公。
——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
③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當地成長。
(3)給文章加標點。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3.指導朗讀。對誦讀作詳細指導,在誦讀中理清文章層次。
第一層: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頓語氣讀,說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內涵;“天下”三句當用分列語氣讀。你認為哪一個是大同社會的根本特征?
明確:天下為公:一個“公”字點出了其他全部做法的動身點和歸宿。
其次層: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組,每組后當作一頓,要讀出層次感。有些字有統領作用,如“故人不獨……”中,“人”統領以下兩句,“使老有所終……”中,“使”統領以下四句,其后均當作一頓。最終一組談“貨”、“力”觀念,此兩字后亦當作一頓。讀至“不必為己”,要作稍長停頓,收住這一層文字。這兩句話是怎樣表達大同社會“天下為公”的特征的?
明確: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說的是每個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養父母、撫育兒女的心愿擴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會親如一家。“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意思是對各種年齡段的人群都要做出適宜的安排。又特殊提到,對“矜、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人要實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表達了全社會的關愛。
(2)人人都能安居樂業。“有分”,就是有穩定的職業,能安心地工作;“有歸”,就是男女婚配準時,有和樂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織,婦女在家也要從事蠶桑,這樣才能豐衣足食。以上兩個方面主要是就物質生活說的。
(3)貨盡其用,人盡其力。“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這是說人們珍惜勞動產品,但毫無自私自利之心,不會將它據為己有;“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這是說人們在共同勞動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為恥,都能盡全力地工作,卻沒有“多得”的念頭。這主要是就人們的思想觀念說的,由于只有樹公心、去私心,才能到達貨盡其用、人盡其力的境地。
第三層:“是故”用承上作結的語氣讀。“謀閉而不興”中“閉”讀降調。“而不閉”一語后停頓可稍長。末句是全文結論,要讀得字字清楚、語氣確定。
4.指名朗讀。要求讀出理解、讀出層次,直至背誦。
四、合作探究
1.《桃花源記》中所描繪的“世外桃源”與本文“大同”社會相比,有哪些相像之處?
2.聯系實際思索,你認為我們現在的社會哪些地方到達了“大同”社會的要求?我們還應當作哪些努力?
3.請說一段話描繪你心目中的抱負社會。
以小組為單位,爭論溝通,要求人人發言。然后推選代言人,闡述本組看法,全班溝通。
(第一題,要啟發學生透過“桃源”中的生活現象來熟悉這個社會,加深對本文的理解,例如從“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極其幸福、歡樂,這就是“大同”社會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由此還可以推知矜、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人同樣受到全社會的關愛。再如,從“往來種作”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那是一個“男有分,女有歸”的抱負社會。其次題從正面設問,引導學生挖掘當前社會的積極安康因素,要求學生聯系歷史學問和現實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第三題重在激發學生進展大膽新穎的聯想和想象,營造一種暢游抱負將來的熱鬧氣氛,學習古人敢于沖破現實羈絆,大膽追求抱負的精神和才智。)
五、齊背課文
【資料寶藏】
1.談談儒家的政治抱負
對儒學來講,抱負人的培育和和諧家庭的建立究竟只是為到達最終目的——治國平天下——鋪平了道路,要使國泰民安、歌舞升平的景象消失,根本上還需要現實政治的努力。天下統一,政治清明;上下有分,等級有序;尊賢禮士,君仁臣義;君民同樂,輕斂薄賦:這既是儒學家們向往、瞻望的抱負社會的格局,也是他們終身提倡,甚至“知其不行而為之”的現實政見和主見。
儒家仁政、德治的政治主見,嚴格地說,只是一種治理社會的抱負。而儒家所向往和企求的抱負社會,便是一個安定、和諧與統一的治平之世。從孔子的天下歸仁、近悅遠來、“四海之內皆兄弟”,孟子的政治清明、君民同樂、百姓“親睦”,到荀子的上下協調、“群居和一”、“四海之內若一家”等等無不勾畫出一幅社會穩定和諧的奇妙藍圖。
先秦儒家這種從仁學的基點動身建構而成的美妙社會的圖景,到了秦漢之際,便自然地進展為“大同”抱負。“大同之世”明顯是對原始社會的帶有抱負化成分的描述,但它表達了儒家對這種抱負社會的憧憬,它抓住了“天下為公”這一公有制社會的本質特點,確定了原始民主、公平和互愛互助的人際關系,為后來的思想家供應了一份極有價值的思想資料。
儒家在提出“大同”抱負的同時,從社會現實動身,又確定“大道既隱”,“天下為公”已被“天下為家”所代替。消失了財產私有,“貨力為己”的以血緣關系為根底的宗法教度,人們“各親其親,各子其子”,官爵、財產世世代代相沿襲,形成君臣、父子、夫婦的等級關系,于是,便有必要“禮儀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維護宗法等級秩序,區分尊卑上下貴賤的禮儀制度,就這樣應運而生了。儒家把這種需要用禮儀制度、道德標準來調整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社會稱之為“小康”社會,并認為它是人類社會進展到肯定階段才產生的',這實際上是確定了孔孟所提倡的禮儀之治的歷史必定性,亦表達了儒家的較低一層次的社會抱負。
然而,不僅“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是一個烏托邦,就是“天下為家”的“小康”社會,以仁義為法則來協調一切人與人的關系,也具有肯定的空想顏色。孔孟學說的遭受就早已證明白這一點。孔孟提倡的重德治教化,省刑去罰,一方面當然有利于人民的療養生息,減輕受剝削壓迫的程度,從而對進展經濟和實現社會的穩定和諧產生積極的影響,表現出較多的人民性和歷史遠見。但另一方面,這種和善的愿望和主見卻不符合統治者急功近利的現實需要,擴大疆域,稱霸諸侯,一統天下,需要的是暴力、酷刑等更為有力的、現實的手段。
于是,我們便可以看到,儒家這種以仁學為根底的政治理論和社會抱負,其本身的內容和特點就打算了它在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特別的歷史命運。
(《東方理性之河》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12版,余式厚主編)
2.關于《禮記》
《禮記》,儒家經典之一,亦稱《小戴禮》或《小戴禮記》,相傳為西漢戴圣編纂。為別于戴德的《大戴禮》,故稱《小戴禮》。全書包括《曲禮》《檀弓》《王制》《月令》《禮運》《學記》《樂記》《中庸》《大學》等四十九篇,除有關我國古代社會狀況和各種禮克制度的記述外,還包括了孔子及其門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肯定的思想意義,如流傳很廣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禮記·檀弓》篇。《禮記》是討論中國古代社會狀況、儒家學說和當時文物制度的參考書。《禮記》的語言也簡潔生動,具有肯定的文學價值。
語文八年級上冊《大道之行也》教案 14
教學目標
1、熟讀背誦課文,掌握文章內容。
2、了解孔子“大同”社會的思想意義。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朗誦課文掌握文章內容
教學難點
掌握文章的內容意義,熟練背誦文章。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流程設計
一、談話導入
教師組織學生談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會。相機引入。
二、初步感知
檢查預習。指名讀課文,教師相機指正。
教師范讀。學生聆聽,自己不認識的字詞加上拼音。
教師領讀。學生跟讀,留心容易讀錯的地方,作上標記。
學生齊讀。一起讀課文,準確明白節奏重音等。
教師自瀆。小聲跟讀,鞏固讀法。
教師進行朗讀指導:
(1)大道之行也:用提示語氣讀,表明以下三句就是“大道”的內涵。
(2)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要有停頓變化,不能連的太緊。
(3)不必為己:后停頓稍長,收一層意思。
(4)故外戶而不閉:后停頓稍長。
(5)末句:一字一頓,字字分明,語氣肯定。
組織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讀。
主要形式有:
1、男生齊讀。
2、女生齊讀。
3、左邊齊讀。
4、右邊齊讀。
5、同桌齊讀。
6、學生自瀆。
指名朗讀課文,組織學生集體訂正。
三、深入探究
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自學。
學生根據課文中的注釋,自主理解課文內容。互相說一說,聽一聽,指出其中的不足,記錄共同存在的疑惑或有爭議的`地方。
學生代表提出問題,教師相機組織解釋疑惑或指正引導,形成共識。
教師提出目標,引導學生深入探究。
目標設計:
1、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2、文中的綱領性句子是什么?
3、“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大同”社會的社會局面怎么樣?
教師給學生5分鐘的探究時間,學生自主開展。
指名發言,教師相機講解強調。
教師補充古代儒家人的政治理想,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主題。
組織學生再讀課文,加深理解領悟。
四、拓展延伸
1、教師出示老子《道德經》片段,組織閱讀,比較理解,加深認識。
2、組織學生談談“大同”社會的理想是否能夠實現。
五、作業設計
你認為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會與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有無相似的地方?舉例說明。
語文八年級上冊《大道之行也》教案 15
【預習提示】
自主閱讀,背誦課文;依據課下注釋,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語和有關“志向”的名言;完成基礎學問的自主學習。
【相關課程標準】
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意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觀賞品位。
《大道之行也》是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的課文,大多講解并描述了博大的情懷、主動向上的情操,編者將它支配于此類文章中,使讀者能夠體會其中的不同之處。這篇文章描述了志向社會,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美妙生活的憧憬,通過學習,有助于培育學生分析文言文的實力,學習古人大膽追求志向的精神和才智,激發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做一個為人類造福的人。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脈絡。
2.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3.背誦全文。
4.聯系實際,逐步培育學生的探究意識。
【評價任務】
1.通過誦讀課文,能疏通文意。
2.品讀課文,把握“大同”社會的特征。
3.合作探究,駕馭結構嚴謹、說理透徹的方法。
4.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大同社會的相識。
【教學過程】
一、激活思維,導讀文本(導入新課)
學習任務:齊背《桃花源記》,談談對世外桃源的相識和感想。
(全班同學齊背《桃花源記》)那個美、樂、奇的世界大家還記得吧?今日,我們將要學習的《大道之行也》,也給我們呈現了一個志向社會,讓我們一同去感受吧。
(板書文題)
板書課題:大道之行也。
展示學習目標。
二、展示預習成果,梳理基礎學問(預習檢測)
學習任務:結合“預習提示”,梳理基礎學問。
1.生字詞。
2.作家作品。
3.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志向”的名言佳句。
三、概述文本內容,了解主題(自主學習)
學習任務:誦讀課文,疏通文意,概括文本內容。
1.誦讀課文,留意節奏。
2.依據注釋,疏通文意。
3.概括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評價方式:老師評價和同學互評相結合。
四、細讀課文,分析詳細內容(合作學習)
學習任務:分析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老師指導語:通過疏通文意,我們了解了本文的基本內容,下面我們詳細分析一下大同社會的特征。
1.文章可以分為幾個層次?理清文章結構。
(溫馨提示:找多名學生誦讀文章,留意節奏。)
師生共同評價。
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概述大同社會的根本特征。
其次層:“故人不獨親其親……不必為己。”詳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第三層:“是故謀閉而不興……是謂大同。”總結全文。
2.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的?
(溫馨提示:課文其次層有兩句話,這兩句話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
(1)滿意生存的須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會的關愛。
(2)滿意發展的須要,人人都能安家立業。
(3)滿意精神愉悅的須要,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五、品讀課文學技法(合作探究)
學習任務:感悟寫作技巧。
老師指導語:作者運用嚴謹的結構、透徹的說理,給我們呈現了一幅“世外桃源”式的.“大同社會”的志向圖景。下面我們一起分析本文的寫作技法。出示探究問題:
1.文章在句式上的特點是什么?
明確:文章大多運用排偶句式,在其次層共有四組排偶句:第一組以“人”統領以下兩句,談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其次組以“使”統領以下四句,談人人都能安家立業;最終兩組談“貨”“力”的觀念,指出“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排偶句使句式整齊,節奏分明而又改變有致,不拘一格,讀起來抑揚頓挫,毫無呆板之感。
2.文章說理透徹,其在結構上的特點是什么?
明確:全文分三個層次,先總論“大同”社會的綱領,再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最終總結全文,提出“大同”社會的美妙圖景,結構嚴謹。文章其次層從三個方面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首先說的是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然后說人人都能安家立業,最終說貨盡其用,人盡其力。三個特征中前兩個方面是就物質生活說的,最終一個特征是就人們的思想觀念說的,說理很透徹。
(溫馨提示:小組合作、溝通。學生通過自己對內容的理解,各抒己見,談談自己對此問題的看法,最終統一歸納。然后,舉手回答,老師或同學賜予評價。)
學生活動:精讀課文,圈閱、批注、思索、歸納、回答、評價。
六、布置作業
學習任務:綜合實踐,鞏固練習。
1.描繪你心目中的志向社會,不少于500字。
2.完成相關練習。
【語文八年級上冊《大道之行也》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大道之行也》02-22
八年級上冊人教版《大道之行也》教案01-15
八年級語文上冊《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譯08-26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賞析07-25
《大道之行也》教學設計07-11
大道之行也譯文及注釋08-28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譯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