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語文上冊《桃花源記》教學反思
《桃花源記》是文言文教學中的名篇。本文就來分享一篇人教版初二語文上冊《桃花源記》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人教版初二語文上冊《桃花源記》教學反思一
本文原是陶淵明《桃花源》詩前的序文,大約作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其時作者57歲,隱居農村已十余年。文中所說的桃花源似乎有實際根據,在今湖南桃源縣西南沅江之濱的桃源山腰上,有一個長約一百米的山洞,有人認為就是桃花源。但課文所敘述的故事純屬虛構。
按作者的構想,桃花源跟桃花林僅一洞之隔,洞極狹,僅容一人進出;洞口在山上,其下正是溪的發源地,長達數百步的桃林恰好至此而盡。弄清這個背景再看故事,就會覺得頭緒很清楚。
故事頗有傳奇色彩,曾被列入志怪小說一類。首先是漁人入桃源的經過甚奇。漁人沿溪行而“忘路之遠近”,何以不返棹而一直走下去?究竟是什么事物吸引了他?千百株桃樹夾岸,其中竟無一棵雜樹,這是自然生成還是人工所為?洞口僅容一人通過,且深不可測,不知其中有何怪異,而漁人竟敢孤身而入,亦奇人也。其次是桃源中人。若為仙,何以飲食起居、待人接物皆與常人無異;若為隱,何以憑一洞之隔便與塵世相去萬里?最后,這個“世外桃源”消失得尤奇。漁人出洞后既已“處處志之”,何以再去找時竟茫然無所見?這樣看來,此村似乎又不在人世間了!至于后來南陽劉子驥“規往”而“未果”,這是作者有意添加的一個尾聲──有這位真實的歷史人物出來作證,故事就更顯得亦真亦幻,傳奇色彩也就變得更濃了。
作者虛構這個故事是有寄托的。他生活在東晉末期戰亂紛乘的環境里,中年以后他長期隱居農村,對農村的現實有更深的了解,對人民的愿望更有了切身體會,于是構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世外桃源。在這個社會里,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紛擾;人人各盡所能地參加勞動,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與人之間都極其融洽而友好。但作者又十分清楚地看到,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樣的理想社會是無法實現的。因此在這篇文章里,他既通過漁人的眼睛把這個理想的社會標本展示出來,又以漁人的復尋而迷失否定了它的存在──至少是不在這個現實世界之中。要尋找它就只能飄然高舉,《桃花源詩》最后說的“愿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就是這個意思。不過這也僅僅是意愿而已,誰辦得到呢?由此看來,劉子驥之后而無人“問津”,似乎也表達了作者無可奈何的嘆惋之情。
讀這篇課文,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出他的無法克服的思想矛盾,才能深刻理解它的內容和寫法。
人教版初二語文上冊《桃花源記》教學反思二
文言文教學有著過分重視文言知識傳授的'傾向,同時,又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使本來意蘊豐厚的古代作品只剩下了字、詞、句,這顯然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其結果必然是肢解了作品,只見其“言”而不見其“文”。我用充滿詩意的導語自然地把學生引入課文優美的意境,簡明地作了一句文學常識介紹后便進入了課文的學習。
一,我讓學生結合書下注釋,自行朗讀課文。
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由老師帶感情朗讀,配合優美的樂曲,一下子便把學生帶到課文的意境中,然后再由學生仿讀,邊讀邊體會,讀中導,讀中悟,在兩遍三遍的朗讀中,學生大多對文章有了較深的印象,至少大多數同學都能流暢自如并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反復誦讀,才是學好一篇文章的方法,特別是如《桃花源記》般美若仙境的文章。
二、教學過程應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文言文是一種知識載體,它承載著傳授知識的任務,但又絕不是惟一的任務,更不是根本任務。記得在第一次給學生上文言文課時,我就讓學生討論過為什么學習文言文,我理解其根本任務是讓學生接受古代文化的熏陶漸染,提高人文素養。這樣面對一篇文章,如果肢解開來讀,必然失去其原有的韻味,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在整體中去解讀語言,真正實現學生與古人的對話,學到活的知識而不是孤立的字詞。于是第二個環節就是弄懂文意。依據新的課程標準,文言文閱讀可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我大膽地刪節了過去串講這一環節,完全讓學生借助注釋來讀課文,若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再拿到課堂上大家共同討論解決。實踐證明,有了前面品讀的基礎,學生是完全可以自行解決文意串講這個問題的。
三、教學過程品味佳句。
如果說前面的讀是在為品做準備,那么真正的品就在學生對文章優美佳句的欣賞上,要求學生仔細品味自認為文中寫得好的語句。這一環節我首先讓學生自行找出自己喜愛的地方,然后說明喜愛的原因。這既是一種對課文的理解,又是一種知識的遷移。文章的寫作順序,桃源的美景,桃源人的幸福生活,桃源的神秘,桃源人對外界的戒備,及陶淵明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學生都找到關鍵句子理解回答,學生深深體會到了那種簡潔、典雅的古代散文魅力所在。
人教版初二語文上冊《桃花源記》教學反思三
這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文章,即使是文言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讀起來依然不應該有多大困難,《桃花源記》教學反思。但不管怎么說,它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字解句意的工具性必須放在首位,怎樣讓學生在感受文章語言美意境美的同時又能識記理解文章的字解句意,我還是使用一貫用的方法:多讀。
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也常聽說熟能生巧。文章讀熟了,好多意思自然而然就悟出來了,試想,一個同學文章都讀的不通順,想讓他理解是不大可能的。
于是我抓住早讀課時間,讓同學充分預習,反復的讀,先把課文讀通順,然后找到自己感覺優美的句子,再反復讀,能成誦最好。
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疏通這篇課文文意時,我沒有采用串講的方式,因為我發現串講的效果不大好,班級除了幾個好學生能認真聽講記筆記,其他的同學堅持不了幾分鐘,也不能完全怪他們,因為串講確實比較枯燥乏味,一節課講下來,老師講的口干舌燥,學生聽的昏昏欲睡,一節課基本就是填鴨式,效果甚微,教學反思《《桃花源記》教學反思》。于是我想了一個辦法,就是一小節一小節疏通文意。先把這一小節的重點字詞劃給同學,因為理解文言句意時,關鍵字詞非常重要,關鍵字詞解決了,這個句子的意思就差不多了,然后我再讓同學根據注釋,同桌或前后桌分組討論,實在討論不出來的字詞先放那兒,然后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老師再加以指導。這樣,他們的積極性比較高,而且每個人都有發言的機會,甚至是成績很差的同學都能回答對問題,因為好多詞意注釋上都有,只要他們“有意注意”了,就能回答出來。即便是如此,我在講到文句優美的地方,還是放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反復讀,我覺得這個很有必要。
第二課時,由于時間緊張,很多第一節課該有的環節到這節課上都沒有了,學生讀的不夠充分,自己展開也不多,因為緊張好多原來想好的過程都亂了,加上自己“功力”不夠,所以感覺不好。因為很多文言字詞,在已學過的多篇文言文中反復出現過,幫助學生找規律,讓他們學會“舉一反三”非常重要,這樣可以增強他們閱讀課外文言文的能力。但在第二課時這方面我做的很不夠。好在由于文章的內容比較簡單,所以在分析文章思想時,學生配合的比較好。文章的寫作順序,桃源的美景,桃源人的幸福生活,桃源的神秘,桃源人對外界的戒備,及陶淵明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學生都找到關鍵句子理解回答,這點讓我感到比較欣慰。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要把課堂的細節做好,在平時的教學中,提高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也要鍛煉自己的心里素質,同時還要不斷學習,增強自己的教學水平。
人教版初二語文上冊《桃花源記》教學反思四
《桃花源記》這篇課文已經教過很多次了,這次重新再教,我又有了新的感悟,新的收獲:
在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時,我用幻燈片出示了與課文語句相符的彩色圖片,學生非常感興趣,都被那優美的桃源之景深深吸引了,就連那平常上課愛開小差的學生都大聲地朗讀起來。我趁機讓學生練習朗讀,誰讀得好,誰就有機會開啟下一頁的美景,結果學生非常踴躍。而在教學之前,我還擔心這一教學設計是否幼稚,會不會讓學生只注意圖片,而忽略了對課文的學習。這一出乎意料的結果啟發我深思究竟什么才是以學生為主體?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備課時就必須想想學生希望以什么樣的形式學習,教師如何設計才是學生所喜愛的教學方式,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現在我校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生命課堂教學改革,其目的和宗旨也是希望通過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效益,朔造有終身學習能力的人,而我認為現階段我們所面臨的一個一直在提,但一直未解決的課題就是如何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上學期開始,我校在各班開展小組學習以來,應該說,我們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由于教師加強了對小組的評價,各小組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我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操作,發現有些時候小組的發言成了默認的那么幾個學生的事,甚至成了組長的任務了,一些學困生在歷經失敗后,又是興趣缺缺了。至此,小組學習已經陷入了流產的危機,該如何及時采取措施彌補、挽救?
這一課的教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是否不要只盯著這一課的教學目標,能更多地去關注學生:學生的知識水平、知識結構、學生的需求,然后著重思考采用什么樣的形式去教學,才是學生所能接受的,所喜愛的。教師的教學不是只要我的教學完美了就可以了,而是應該以學生學到了什么,學會了什么為標準。只要從這一目的出發,采用什么教學方式都是可行的。所以我認為我們不能只依賴于小組學習,還應該采用形式豐富的教學模式,讓我們的課堂豐富起來。特別是在語文課堂上,我們作為語文教師必須讓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上時時體會到語言的美,生活的美,要善于用美去感染學生。吸引學生樂于學習,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二語文上冊《桃花源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二上冊《桃花源記》教學反思03-23
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8-08
初二語文上冊《美麗的西雙版納》教學反思01-02
人教版初二語文上冊《核舟記》教學反思12-16
人教版初二上冊語文《奇妙的克隆》教學反思12-08
語文上冊《觀潮》教學反思03-13
語文上冊窮人教學反思08-22
初二上冊《背影》教學反思03-23
初二語文上冊的教學計劃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