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客》教學設計人教版
《信客》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敘事性作品寫的都是普通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該課文教學設計,一起看看吧!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理解、積累“唏噓、詰問、焦灼、伎倆、顛沛、窮愁潦倒、連聲諾諾”等詞語。
⑵了解余秋雨和他的文化散文《文化苦旅》。
⑶了解信客職業及其品質。
2、能力目標:
⑴揣摩佳句,提高品味語言的能力。
⑵學習從人物研究的角度整體把握作品的閱讀方法。
⑶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寫作意圖。
3、德育目標:
把握信客形象,學習誠信無私、待人寬容的可貴品質,培養奉獻精神。
【教學重點】
品味佳句,體會語言風格;從人物研究的角度把握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抓文章脈絡理清思路,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教學方法】
1、自讀點撥法:
本文節選自《文化苦旅》,但入選部分獨立成篇,敘述完整,人物鮮明。指導學生在自讀中把握信客的事跡和品質,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2、誦讀品味法:
學者散文的風格比較典雅,清詞麗句隨處可見,給人以很大的品味賞析的空間和美感,指導學生品味佳句,領悟語言表達提高的途徑。
3、拓展延伸:
信客品質的核心是誠實、奉獻,鼓勵學生結合生活體驗,如現代社會對健全信用體制的呼喚等,體察作者的寫作意旨。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打印好的文字資料、錄音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把握信客形象及其意義;品味佳句,領會學者散文的語言風格。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正如一則廣告語所說的“呼機、手機、商務通,一個都不能少”,電信業的迅猛發展,給忙碌的現代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大便利,手機短信拜年已悄然成為一種時尚,提及20世紀初期的鄉間,對外通信往來主要依靠一種特殊職業人──信客。也許人們難以想像,其實在很長時期中,信客沉重的腳步是鄉村和城市的紐帶,余秋雨的《信客》將向我們講述這一段故事,“信客為遠行者們效力,自己卻是最困苦的遠行者”讓我們在故事中去認識信客,去體會他們的苦澀人生。
二、資料助讀
投影:
1、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國當代著名藝術理論家、文化史學者、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戲劇理論史稿》《藝術創造工程》《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筆記》《千年一嘆》《行者無疆》。1997年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稱號,入載多部世界名人錄。
2、《文化苦旅》是余秋雨近年來在國內外講學和考察途中寫下的系列性文化散文。全書的主調是憑借山水風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秘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成。作者依仗著淵博的文學和史學功底,豐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藝術表現力所寫下的這些文章,不僅揭示了中國文化巨大的內涵,而且也為當代散文領域提供了嶄新的范例。臺灣著名學者余光中先生認為,余秋雨“把知性融入感性,舉重若輕,衣袂飄然走過了他的《文化苦旅》”,這評價,深得其真髓。
三、人物研究,整體把握
1、投影顯示生字詞,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⑴注音:
唏噓(xī xū)嫉妒(jí dù)猝然(cù)昏厥(jué)
文縐縐(zhōu) 焦灼(zhuó) 伎倆(jì liǎng)
詰問(jié)吊唁(yàn)
⑵釋義:
猝然:突然,出乎意料。
伎倆:不正當的手段。
詰問:(書)追問、責問。
焦灼:非常著急。
顛沛:貧困,受挫折。
連聲諾諾:諾諾,答應的聲音(表同意)。
潦倒:形容無路可走,非常失意。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問家屬。
2、學生默讀全文,依脈絡提示,標示、批注你所認為的關鍵語句,初步感知文意。請學生自己談出所感知的信客形象。
提示:課文共四節,行文脈絡是:信客做信客的緣起──信客是怎么做信客的──信客是怎么不做信客的──信客為什么當教師、校長也是好樣的。
學生暢談信客的形象,教師歸結:
信客終年跋涉,非常勞苦。到了一地,又非常繁忙,既要散發信、物,又要接收下次帶出的信、物。還有額外工作,要經常代讀、代寫書信。有時還要充當代理人,某個謀生者死了,得盡同鄉情誼,匆匆趕去,代表家屬料理后事,收拾遺物。回到鄉間,又要通報噩耗,幫著安慰張羅,交送遺物,匯報處置后事的情況。“信客”挑著一副生死禍福的重擔,來回奔忙。四鄉的外出謀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淚,堆在信客身上。
信客收入微薄,生活貧窮。老信客干了一輩子,家里破爛灰暗,值錢的東西一無所有。沿途投宿,揀便宜的旅館住,吃飯盡找那種“可以光買米飯不買菜”的小店。終年奔波,胃病和風濕病成了職業病。他們是最困苦的旅行者。
信客最痛苦的是蒙受懷疑、欺凌、憎恨。信客這條路布滿兇險,實在是件苦差事。
信客的為人:任勞任怨,恪盡職守,誠信無私,潔身自好,待人寬容,善良厚道。
3、學生流暢誦讀,思考:
⑴作者在寫信客之前,為什么先寫一個老信客?
⑵作者重點寫了信客什么事跡?為什么重點寫?
⑶信客為什么留下遺愿,死后要與老信客葬在一起?
⑷怎樣理解信客特殊的品格和素質?
學生合作研討,積極回答,教師點撥:
⑴先寫老信客,實際上說明了信客這一職業的兩個特點:一是路途艱苦;二是強調職業道德──“就在一個信字”,而且這個“信”字要做到一絲不茍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豐富經歷,給年輕信客以具體切實的指點,他的慘痛的教訓,又時時警醒著年輕信客。這些,都促使年輕信客迅速成為可以信賴的信客。
⑵重點寫了兩個事跡,一是概括寫遇到謀生者客死他鄉,信客充當代理人的事跡,二是具體寫一次遭人誣陷。這些都說明信客職務的兇險和信客仁義熱心、任勞任怨、寬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
⑶信客留下要與老信客葬在一起的遺愿,是出于對老信客的理解、同情、敬重和感激。
⑷信客任勞任怨、誠信無私、待人寬容以及開闊的眼界、豐富的閱歷的特殊品格和素質是特殊的職業造就的。“信客為遠行者們效力,自己卻是最困苦的遠行者。一身破衣舊衫,滿臉風塵,狀如乞丐。”“在很長的時期中,信客沉重的腳步,是鄉村和城市的紐帶。”(《文化苦旅·信客》)
4、學生依據課文內容,試寫一段話,作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
提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就其內容是對他生平事跡和品質的概述,體例不作要求,語言要力求簡練、通暢。
學生構思、完成,教師巡視并作具體指導,鼓勵學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得意之筆,并簡要點評。
提供參考示例:(多媒體顯示)
三十年信客生涯,風塵苦旅,奔波于家鄉和上海之間,艱辛備嘗,傳遞兩地親人信物。為人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恪盡職守,誠信無私,寬容厚道。執教小學,為人師表,工作出色,桃李芬芳。四鄉敬重,眾口傳頌,立此墓碑,永志紀念。
5、學生深入揣摩:作者為什么傾注那么大熱情,為信客樹碑立傳?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作者著重刻畫一個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贊美他任勞任怨,誠信無私,善良寬容,意在說明無私奉獻的人總是能贏得敬重和愛戴的。信客的難能可貴的品質,正是現實生活中需要大力提倡的。
四、品味佳句,體會風格
1、學生通讀全文,勾畫出你認為的精彩語句,簡要說出它的.美感。
教師歸結學生提出的看法和例句,并引導體會。佳句示例:
⑴“現在,他正躲在山間墳場邊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睜著眼,迷迷亂亂地回想著一個個碼頭,一條條船只,一個個面影。”老信客僅僅裁下窄窄的一條紅綢,被人糟蹋了一生名譽,再也做不起人。對這種處境的設想,作者以排比繪寫,一氣呵成。容量很大,而且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⑵“這些眼神,是中國農村對自己的冒險家們的打分。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對城市的探詢。”
“都市里的升沉榮辱,震顫著長期遲鈍的農村神經系統,他是最敏感的神經末梢。”
“紅紅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劍。”
“做信客的,就得挑著一副生死禍福的重擔,來回奔忙。”
語句運用比喻手法,表達凝練警辟,具有很強的美感。
教師歸結本文的語言特點:
①質樸而典雅,學者散文的風格比較典雅,本文寫信客,題材的特點又決定語言特點,質樸的人物要用質樸的語言來描述。文中典雅的詞語隨處可見,如“破爛灰黯”“風塵苦旅”“滿臉戚容”等。
②警辟而又暢達。本文的語言風格不同于《背影》的樸素平實,《臺階》的口語化。題材不同,作者個性氣質及語言習慣不同而決定不同的語言風格。
2、學生聽讀課文錄音,體味課文的思想情感和語言特點。
五、課堂練習
閱讀短文《種樹老人》,體會意旨,完成文后題目。(分發打印好的資料)
種樹老人死了,死后沒有一副棺材。
種樹老人什么東西都沒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樹林。
種樹老人一輩子什么都不會做,只會種樹。解放前種樹為了娶媳婦,但沒有娶上;解放后種樹,為了種樹。
種樹老人長得很丑,很矮,一輩子沒有結婚,也沒有孩子。臨死的時候,對遠方來的侄子說:“死了,就在沙丘刨個坑,把我埋在樹林里,千萬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話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前二十年種的樹,公社化的時候毀了。中間二十年種的樹,承包制的時候砍了。最后二十年,老人沒要一分地,就要了村東那片九百畝的大沙丘,在上面蓋了個土棚子,喂了條小黃狗,就開始種樹了。
老人從不種嬌貴的樹,只種楊、柳、榆、棗等北方平凡易活的樹,種那種插個枝就能長大,戳個樁就會發芽,對大自然要求極少的樹。
老人對樹像對自己的孩子,從舍不得毀壞,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沒一根檁條,哪怕自己吃不上飯,生不起火,也沒有毀過一棵樹。老人對自己的樹又有一種天生的靈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哪怕有一點驚動,老人都能快速地趕過去,用自己的頭,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黃狗,把樹保護起來。
十年過去了,村里人都蓋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機。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領著黃狗轉來轉去,修材剪樹,看調皮的松鼠、快樂的喜鵲、愛叫的烏鴉……
村里人都說老人是個傻子,只有老黃狗知道不是;村里人都說老人是個瘋子,只有小鳥知道不是。
直到有一天,縣林業局的老韓來了,出神地看著碗口粗的林子說:“這些樹至少值百十萬呢。”人們才都說老人最精明了,于是光禿禿的村子里也開始有人種樹了。
老人的樹成材了。人們說老人要蓋最漂亮的小樓,要買汽車,要娶東村五十多歲的寡婦……但老人仍然住在自己的草棚子里面,領著走不動的老黃狗轉來轉去,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來年春天,老人的墳上長出了一棵樹,矮小但很粗壯。人們都說:那是種樹老人。
老人種了一輩子樹,把自己也種進了樹里。
1、下面不能表現種樹老人精神品質的是(不只一項)
A、種樹老人一輩子什么都不會做,只會種樹。
B、一輩子沒有結婚,也沒有孩子。
C、“把我埋在樹林里,千萬不要用什么棺材。”
D、前二十年種的樹,公社化的時候毀了。
E、老人對樹像對自己的孩子。
F、于是光禿禿的村子里也開始有人種樹了。
G、來年春天,老人的墳上長出了一棵樹。
2、文章寫道:
“種樹老人死了,死后沒有一副棺材。”
“種樹老人什么都沒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樹林”。
“村里人都蓋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機。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
這些記敘采用了的表現手法。這樣寫的好處是。
3、“老人的墳上長出了一棵樹,矮小但很粗壯。人們都說:那是種樹老人。”這句話與上文的哪句話相照應?其深刻含義是什么?
4、“老人種了一輩子樹,把自己也種進了樹里。”聯系全文看,加粗部分表現了什么?
〖參考答案〗
1、BD
2、對比突出表現種樹老人種樹、愛樹、只愿付出、不求回報的精神(意思對即可)
3、照應句:“種樹老人長得很丑,很矮,一輩子沒有結婚,也沒有孩子。”含義:種樹老人的生命和精神在樹上得到體現和延續。(意思對即可)
4、形象地表現了種樹老人完全徹底的奉獻精神。(意思對即可,也可有另外的合理的見解)
六、課堂小結
掂量視誠實為生命的老信客的囑告“信客信客就在一個信字”,總覺得是那個沉重,其實不僅做人,乃至維系社會秩序的規則不是正承受著信用危機的挑戰嗎?愿我們能以平和的心態誠實待人,誠實處事,去奠基誠信大廈。
七、布置作業
1、請同學們以“誠實”為話題,寫一篇小短文,可以談看法,也可以講故事。
2、閱讀短文《父親》,回答問題。
①父親是三天前的一個下午到家的,當時無人在家,他擱下背篼蹲在門口抽葉子煙。樓上的張婆以為是盲流喝斥他走開。我向父親求證此事時,他像犯了錯的孩子,局促地搓著雙手,目光游移,囁嚅著說:“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一點。”
②家里不寬敞,我們把父親和兒子安排在一間屋里。父親進屋不久,我就聽見巴掌落在臉上的“啪”聲,開門一看,見兒子正大吵大鬧:“你臟,你臟,不準你親我,滾出去。”我對兒子動了武,妻子對我怒目而視。父親垂著手,呆呆地站在一旁。這一夜很晚還聽見父親輾轉反側的聲音。
③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好的腔調對父親交待:“茶幾上有好煙,有煙缸,別抽葉子煙,別亂抖煙灰。別動音響,別動氣灶,別動冰箱,別動電視……”父親謙恭地說:“叫我動,我也動不來的。”中午我倆回來,看見滿地的水,父親正蹲在地上,拿著帕子,手忙腳亂地擦地板。妻子一甩手進了臥室,“砰”地一下關了門。父親便立即又像做錯了事一般,不知所措起來。
④下午下了一場小雨,下班回來不見父親。父親回來時,濕漉漉的頭發搭在皺紋堆砌的額頭,松樹皮一樣的手提著一個塑料袋。他鞋也沒有脫就進了屋,妻子“哼”了一聲,又進了臥室。
⑤父親說:“我去買東西了,不會買,也不知你們缺啥,就琢磨著買了這些。”
⑥父親說:“蜂蜜治胃病,你記著,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腦的人,核桃粉補腦,孫兒胃口不好,瘦,就給他買了健脾糕,吃了開胃。”
⑦父親最后從貼身衣兜里拿出一個塑料袋,說:“這5000塊錢是我賣雞賣豬攢的,都攢3年了。我用處不大,你拖家帶口的用得著,拿著。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來,看看你媽媽的墳,你爺的墳。沒空回來,爸也不怪你,你們忙,單位紀律嚴呢!”說完父親笑了一笑,摸出葉子煙,正要點,可能想起了妻的交待,又揣了回去。
⑧父親執意要走。怎么留也不行,我決定叫輛出租車送他回去。
⑨一生都沒坐過小車的父親不知怎么打開門,他的手在門頭東摸西摸,一臉gān gà。我上前一步,彎下腰來,打開車門,侍候父親坐進車,再為他關上車門。父親伸出頭來,一臉的幸福,他說:“兒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氣的人了。”說完,抬手抹著眼圈,憨憨地笑著看我,我剎時百感交集。
⑩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場,我在許多人面前彎過腰,為許多人開過車門,但從沒有為父親彎腰開過車門。父親是農民,我是干部,父親是莊稼人,我是城里人,父親這輩子已無法超越我們的高度,但我們有今天全仰仗父親的奠基。父親為我們彎了一輩子腰,吃了一輩子苦,操了一輩子心,人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為子孫分擔憂愁。但我們呢?給了他那么多不敬,僅僅為他開一次車門,就叫他心滿意足,淚流滿面。那一彎腰,對父親來說,是一種孝道和良知。對我來說,是向他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樣的父親的乞諒和深情致敬!
⑴整體感知課文,體會父親的性格特點,并舉例說明。
⑵根據語境和拼音寫漢字,給加粗字注音。
gān gà________攢________
⑶第②段中“這一夜很晚還聽見父親輾轉反側的聲音”,表明父親。
⑷第③段“妻”的“交待”運用了簡短的排比句式,表現了“妻”當時怎樣的心理狀態?
⑸第④段中畫線部分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在內容和表達上有什么作用?
⑹將“父親最后從貼身衣兜里拿出一個塑料袋”中的“貼身”兩個字刪去,與原句的表達效果有什么差別?
⑺第⑦段中寫“父親笑了一笑”,聯系上下文說明其具體含義。
⑻第⑩段運用了的表達方式,其作用是。
〖參考答案〗
⑴父親憨厚、誠實、慈愛。第①段中的局促表現父親憨厚、誠實;買東西表現其慈愛。
⑵尷尬zǎn
⑶傷心難過,難以入睡
⑷對農民父親的厭煩、輕蔑。
⑸外貌描寫;“濕漉漉”表明父親冒雨去買東西,突出了父親對兒孫無私的愛;“皺紋堆砌”“松樹皮”表現了父親辛苦操勞、飽經風霜。
⑹原文表明父親的錢來之不易,因而倍加珍惜。刪去“貼身”,這些深刻含義就表現不出。
⑺給兒孫買了東西,辛苦積攢的錢也交給了兒子,父親因了卻心愿而“笑”,這一“笑”表現了他的寬厚無私。
⑻議論和抒情深化主題
【《信客》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信客教學設計04-14
《信客》教學設計10-14
《信客》的教學設計11-29
有關《信客》的教學設計04-17
關于《信客》的教學設計04-17
求《信客》教學設計05-05
人教版《信客》教學設計11-25
《信客》人教版教學設計11-28
余秋雨《信客》教學設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