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州園林》優秀教案和反思(通用7篇)
在現實社會中,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么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蘇州園林》優秀教案和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蘇州園林》優秀教案和反思 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準確、簡潔、生動的語言,積累相關的語言。
2.掌握事物類說明文的基本閱讀方法。
3.學習本文先總后分的結構特點,了解常用的說明方法。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
2.從整體上理解課文基本內容,了解先總后分的結構特點。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引起課文:
㈠作家作品
葉圣陶(1894--1968),名紹鈞,江蘇蘇州人,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著名語文教育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解放后,歷任出版總署副署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副部長等職,并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五屆全國政協 常委和民進中央主席。
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倪煥之》,短篇小說《多收了三五斗》,童話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1930年7月,朱自清在北平的清華園,寫了一篇題為《我所見的葉圣陶》的小散文,內中提及1921年秋第一次見到28歲的葉圣陶時的感受,為他那年紀并不老但“樸實的服飾和沉默的風度”所感染。在其后的交往中,朱自清在葉圣陶身上,見到很多看似尋常卻也崎嶇的景象,并認定,葉氏的沉默寡言而不喜歡論辯、極為和易而從無怒色,是一種智慧之舉;此外,提筆從容而文稿極清楚、生活隨意卻極有秩序、態度積極卻不怎么浪漫,這些,均“出于天性”,出于一種自然而然的生命狀態。他在做小說編輯期間,葉圣陶先生發現并扶植過的作家有茅盾、巴金、丁玲、戴望舒諸人,堪稱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的“文壇伯樂”。
㈡蘇州園林
蘇州是中國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
蘇州園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建筑上集各家之長,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組成的綜合藝術品,集自然美,建筑美,繪畫美于一身,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珍貴遺產。蘇州園林面積均不大,大的四五畝,小的不足一畝,但造園藝術極為講究,以其風格迥異、獨具匠心受到世界注目,繼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于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后,獅子林、滄浪亭、藝圃、耦園又于2000年年底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有四大名園,拙政園、留園占據二席。1985年,蘇州園林即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
㈢葉圣陶與蘇州園林
葉圣陶先生自小生長在蘇州,他對蘇州的一草一木充滿了深厚的感情,特別是與馳名中外的蘇州園林結下了不解之緣。
蘇州是一座美麗的園林之城,據葉圣陶先生自己說,游過的園林達十多個。中學時代他曾與同學顧頡剛、王伯祥等組織了詩社“放社”,經常在蘇州的拙政園、留園等園林里舉行文學活動。
新中國成立后,他擔任全國出版總署副署長、教育部副部長等要職,長期居住北京,然而對蘇州園林仍是夢牽魂縈。一九五六年,同濟大學出版了陳從周教授編撰的《蘇州園林》圖冊,葉圣陶先生得悉后,函購了這本圖冊,他自己說:“工作余閑翻開來看看,老覺得新鮮有味,看一回是一回愉快的享受。”
一九七九年初,陳從周邀請葉圣陶先生為他的一本由風光畫報出版社出版的《蘇州園林》圖冊作序,葉圣陶慨然允諾。課文是葉老病愈后為攝影集《蘇州園林》寫的序言。他在序文中概括地論述了蘇州園林的魅力所在。
葉圣陶先生對蘇州園林很熟悉,又有深入的研究,他寫的《蘇州園林》從欣賞者的角度概括說明了蘇州園林的基本特點。今天讓我們一起步入有深厚園林情結的葉圣陶老先生的《蘇州園林》。
二、學習課文
第一步,泛讀課文。指導學生快速閱讀,要求用著重號標出說明對象,用橫線標出蘇州園林給人的總體印象,用序號標出說明順序,用波浪線標出蘇州園林的總體特點,用批注點明說明方法。在此基礎上理解說明文的結構與中心。
老師指導學生梳理:
語音:倘(tǎng)若 鑒(jiàn)賞 軒榭(xuān xiè) 池沼(zhǎo) 鏤空(lòu) 重巒疊嶂(zhàng) 丘壑(hè) 嶙峋(lín xún) 斟酌(zhēn zhuó) 闌干(lán)
說明對象:蘇州近二百處園林的共同特點和給人的整體印象。
總體印象: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
總特點:“處處入畫”,具體表現為四個“講究”和一個“一切”。
㈠理解說明文的整體結構。
1.指導學生劃分段落,概括大意
點題:各地園林的標本
總說: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亭臺軒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
大處講究 花草樹木的映襯
近景遠景的層次 人如在圖畫中
分說: 每個角落的圖畫美
細處著眼 門窗雕鏤琢磨工夫
建筑材質顏色搭配
結語:可以說的不止以上寫的這些
2.本文在構思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從整體到局部。文章首先指出蘇州園林的共同點: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此后就主要從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與遠景的層次四個方面對蘇州園林的這個共同點作具體解說。
文章在結構層次安排非常巧妙。一是沒有按常見的空間順序,而是采用了由總到分的說明順序,先作概括說明,言其共性: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一個點上,眼前總是出現一幅完美的圖畫。二是圍繞中心作具體說明,從主到次,使文章條理清晰。
㈡本文表達了怎樣的中心?
明確:文章介紹了蘇州園林的共同特點,再現了它的畫意美,顯示了設計者和工匠們的智慧和我國園林藝術的高超。
三、總結
四、布置作業
1.精讀課文,完成課后練習。
2.搜集有關蘇州園林的資料。
第2課時
教學目的:
深入理解課文,學習說明文的寫作的基本方法。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復習上節內容
二、學習課文
第二步,精讀課文,理解說明文的要素及語言。
㈠指導學生理解說明文的要素
1.精讀課文第一段,思考什么叫“標本”?它呼應下面哪一句話?本段主要寫的.是什么?
明確:“標本”在文中指在同一類事物中可以作為代表的事物,即可以作為學習、仿效的典范。
呼應的話是:各地園林多少受蘇州園林的影響。
主要寫的是: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藝術中的地位。
2.精讀第二自然段,思考蘇州園林的共同特點是什么?怎樣理解這個特點?園林的建設者是如何體現這個共同特點的?
明確: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說明蘇州園林追求的標準非常高。
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3.精讀第三自然段,思考本段主要用了怎樣的說明方法?運用這種說明方法有何作用?
明確:主要運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作者用圖畫來比方,將對稱的建筑比作圖案畫,不對稱的建筑比作美術畫,這樣淺顯好懂,也為后文的比較奠定了基礎,后文將美術畫與園林畫比較,突出了蘇州園林的建筑不講究對稱的特點。
4.精讀第四自然段,思考蘇州園林的假山有什么特點?池沼有什么特點?
明確:假山的堆疊或者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使游覽者遠望的時候仿佛觀賞宋元工筆云山或者倪云林的小品,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在山間。
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的寬敞,以池沼為全園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布置。如池水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梁,橋梁決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邊沿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在那兒布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池沼里養著金魚或各色鯉魚,構成一幅畫的效果。
5.精讀第五自然段,思考本段采用了怎樣的說明順序?請結合內容具體分析。
明確:本段采用了從總到分的說明順序。先總說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的特點在著眼于畫意,再從高樹與低樹、落葉樹與常綠樹、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互搭配說明樹的栽種著眼于畫意,接著從修剪成的各種狀態說明修剪樹木也著眼于畫意。
6.精讀課文最后四段,思考蘇州園林中的花墻和廊子有什么作用?蘇州園林的角落有什么特點?蘇州園林的門窗講究什么?色彩有什么講究?
明確:
蘇州園林中的花墻和廊子的作用是:使之層次多,景致深。
蘇州園林的角落有什么特點是:注意畫圖美。
蘇州園林的門窗講究:工細而決不庸俗,形成高度的圖案美。
色彩講究:極少用彩繪,講究色彩的相互映襯,講究與草木之色的配合,讓人感到安靜閑適,各種花開的時節,使得各種花明艷照眼。
㈡指導學生理解本課語言
1.找出能體現本文平實準確風格的語句加以分析:
⑴“可是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帶點的詞是否可以刪去,為什么?
明確:不能刪去。“似乎”在這里表推測,因為這些園林都是古代修建的,設計者和匠師們都已故去。作者沒法直接聽他們說,只能是推測。
“務必”表明設計者們堅定的追求。在這里“務必”對游覽者的觀察點起到了強調、突出的作用。
⑵比較“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與“至于池沼,全引用活水”這兩個句子,說說表達效果為何不相同?
明確:前一句用“大多”來說明比較客觀,作者是僅在自己了解到的情況內介紹蘇州園林的,不排除個別池沼沒有引用活水的情況;而后一句用“全”就太絕對了,如果沒有一處一處的考察核實,就不宜這樣說。
⑶“蘇州園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放意避免似的”。這兩句中的“都有”、“可絕不”可否刪去?
明確:這兩句中的“都有”、“可絕不”表意肯定,一點都不含糊。
2.積累下列詞語
鑒賞:鑒別和欣賞(藝術品、文物等)。
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規定適宜的辦法。因,依照。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創造和裁斷。心裁,心中的設計籌劃(多指關于詩文、美術、建筑等)。
軒榭:軒,有窗的廊子或小室;榭,建筑在臺上的敞屋。
重巒疊嶂:重重疊疊的山峰。巒,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重巒疊嶂,文中指假山堆疊的形狀。
閱歷:文中指由經歷得來的知識。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胸懷中有山水風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丘壑,課文中指山水風景的形象。壑,山坳中的溝池。
雷同:指隨聲附和,文中指不該相同而相同。
玲瓏:精巧細致。
俯仰生姿:有的向下,有的向上。形成種種美的姿態。
盤曲嶙峋:盤曲,曲折環繞,也作蟠曲;嶙峋,突兀的樣子。
珠光寶氣:形容服飾、陳設等非常華麗;又指珍珠與寶物發出的光輝。
諸如此類:與此相似的種種事物。
別具匠心:具有與眾不同的巧妙構思。匠心,巧妙的心思。
斟酌:考慮事情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適當。
閑適:閑靜舒適。
3.將上述詞語連詞成段,要求寫出創新與個性,不少于150字。
4.寫完后組織學生交流,然后評講、總結。
第三步,選讀相關內容,讀寫結合,質疑問難。
㈠讀寫結合
1.本文突出的寫作特點是什么?
明確:作者巧妙地從游覽者的角度,從蘇州園林的給游人留下的印象著眼,介紹蘇州園林的相同點,然后再分別從大處著眼、小處講究的角度具體加以介紹,這就避免了用很多文字寫個別園林,而給讀者以鮮明的整體感。
2.采用總分的結構形式,以介紹某處公園或農家樂為內容,寫成提綱,然后交流。
3.老師在交流的過程中講評、總結。
㈡質疑問難
學生自由提出不懂之處或不贊同作者看法之處,然后討論解答。
三、總結本課所學
㈠指導學生歸結本課應積累的語言。
㈡指導學生歸結閱讀事物類說明文的方法。
㈢指導學生總結總分式結構的運用與作用。
㈣指導學生思考學了本課在鑒賞園林方面有何收獲。
四、布置作業
1.將課內完成的提綱修改后寫成一篇不少600字的作文。
2.預習。
教學反思
將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理解語言與掌握說明文的基本閱讀方法與寫作上。
教學的引起部分重在激趣,通過介紹作者以引起學生對作者的興趣,介紹蘇州園林,引起學生對蘇州園林的興趣,介紹寫作背景,引起學生對課文本身的興趣。
閱讀的第一步,重在指導學生解讀事物類說明文的基本方法,通過梳理,讓學生從整體上理解課文基本內容與結構特點。
第二步,理解要素部分,學生逐段精讀,讓他們根據內容特點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說明順序與方法。理解語言部分,讓學生通過分析語句,了解平實說明文語言的特點,并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積累詞語的部分,一是理解,二是運用。
第三步,讀寫結合部分,抓住本文最主要的結構特點加以理解,并讓學生通過擬提綱的方式予以強化掌握,質疑問難部分,放開讓學生自由提問,然后引導學生掌握。
從教學實踐看,開頭的引起由于材料比較新穎,學生聽得用心,第一步整體理解難度不大,加之采用邊讀邊勾劃邊評點的方式,降低了難度,效果較為理想,第三步學生參與度高,效果也比較理想,困難的是第二步,本課術語雖少,但語言豐富,作者采用的方法靈活,學生理解概括存在一定困難,結果成了老師引導多,學生能獨立完成的少。
《蘇州園林》優秀教案和反思 2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圍繞中心,從整體到局部多方面說明事物的方法在整體把握全文的基礎上,體會文章的結構美。
2、學習本文準確、簡潔、生動的語言,從反復誦讀和重點詞句賞析中,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3、運用多種媒體,創設豐富情境,通過調動學生合理互動的想象,引導學生感知園林的畫意美
4、利用課上所學,遷移對比蘇州和我校豐富的園林文化資源和網絡資源,在生活中體味蘇園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博大內涵。
教學要點、難點:
1、作者是如何抓住蘇州園林的特征,并突出這個特征的。
2、嚴謹的結構層次,準確、簡潔、生動的語言。
3、合理互動的想象、蘇園畫意美的感知、相關資料的遷移對比。
教具的使用:
多媒體powerpoint課件
教學步驟和實施
一、導入課文:
(修路的聯想)同學們是否了解近幾天蘇州城交通不太順暢、空氣輕度污染的原因?
明確:處處修路,處處施工,整個蘇城像個大工地……
(世遺會的思考)1如此大興土木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城市的急劇膨脹、明年世界遺產大會的召開……
2、世遺會為什么被選在蘇州召開,作為蘇州市民你有何感想?
(視頻資料的播放)帶著問題看《蘇園六記》的開頭片段)
明確:蘇州的拙政園、留園、獅子林和環秀山莊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作為蘇州市民不能不驕傲。視頻結尾處說蘇州人的園林情結暫且按下不表,今天讓我們一起步入有深厚園林情結的葉圣陶老先生的《蘇州園林》
二、講析
(一)把握全文結構(蘇園特征)
1、(幻燈顯示2課題、作者及英文)葉圣陶,1894年生,我國現代作家、著名語文教育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他原籍江蘇蘇州吳縣,22歲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蘇州,對蘇州園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葉老病愈后為攝影集《蘇州園林》寫的序言。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蘇州古典園林)
2、(解題)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足以說明蘇州之美。蘇州的園林藝術歷史悠久,現存園林遠則上千年,近則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處園林,可以說是集歷代江南園林藝術之大成。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分別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藝術風格。葉圣陶先生從欣賞者的角度,抓住蘇州園林的基本藝術特征,作了具體而生動的說明。
3(范讀開頭兩段,幻燈展示3-6)蘇州園林的地位和特征
⑴請對出“江南園林甲天下”的下聯?(蘇州園林甲江南)
⑵作者對蘇州園林的總體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蘇州園林的?
明確:a、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標本地位決定了蘇州園林值得鑒賞、不該錯過,即:窺蘇州園林之一斑,見各地園林之全豹!
b、用作比較的方法,通過與其他地方的園林比較,說明蘇州園林是各地園林的標本。
⑶(他山之石)各地園林都有自己的特色,上學期我們學過的瓜州于園的設計風格是什么?(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⑷(蘇園特征)蘇州園林的設計理念是什么?(憑什么能成為中國園林的標本?)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⑸(操作方法)如何體現出出入畫的原則?
為了達到“完美的圖畫”的目的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二)課件顯示圖片欣賞(幻燈12-21),把握重點部分脈絡。
1、讓我們一起走入蘇州園林,欣賞下面蘇園美景圖片,說說在這些蘇州園林的圖畫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覺如何?
2、同學的感受。(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當點評)
明確:有亭臺軒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樹木、有鏤窗廊子……
3、剛才同學們各抒已見,或云園林斗拱飛檐,仿佛鳥兒要振翅欲飛,十分生動;或云園林曲徑通幽,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師談談我的感想。
明確:或曲徑通幽,或庭院幽深……倏忽間似乎深諳了其中的深味,轉瞬間又無法洞悉其神韻,完完全全被蘇園圖畫的完美、內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卻不能用言語表達!
4、下面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仔細閱讀課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蘇州園林在具體設計時是如何體現四個講究的。
閱讀要求:
⑴自由讀,讀準字音,掌握字形
⑵和鄰座討論,嘗試畫出你認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問:a、四個語段按照什么順序,各語段間能否互換?
b、布局、配合、映襯和層次用的是否精準?
明確:“亭臺軒榭”是園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圍廣,風格類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說明這類設置的全局性和整體性。“池沼”在園林景色中主要起連通、映照、組織作用,平曠的圖景或大小不一、相互關聯的若干景點,用“配合”一詞最為恰當。“花草樹木”美在千姿百態的形態組合和萬紫千紅的光色輝映,因而用“映襯”。“近景遠景”不是園中的單一的、某一類,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體畫面,所以說“層次”。可見作者遣詞很準確,貼切。
(三)詳解重點段落,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和畫意美
1、請同學讀第三段,思考
⑴蘇州園林中亭臺軒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為什么要這樣?(亭臺軒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決不講究對稱。)
⑵這一自然段寫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確:作者運用比較和比喻的說明方法,使讀者對蘇州園林的布局特點有了明確的認識。
2、齊讀第四段,試著給語段分層。(精講)
⑴蘇園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蘇園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則?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萬山中”怡情山水、置身山間,讓人暫時“忘卻”塵世的喧囂、煩憂!達到“疊山理水,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效果
⑵引導分析說明層次。明確:首先說明“假山的堆疊”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藝術,指有創造美的方式方法;技術,指生產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覺得身在山間”。其次寫池沼。先抓住關鍵,說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從動靜的配合上說明了蘇州園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過對假山池沼的形象說明,讓讀者對蘇州園林的`山水既有畫意又有詩意的特點留有深刻印象。
⑶以下有關我校水假山的資料,及《于園》中的語句各表明了什么?
“惠蔭園水假山的堆疊技法是采用數十塊重達幾噸的太湖石,橫臥互壓互咬,合攏至中間,運用石拱橋的力學原理挑壓堆砌而成,在我國園林中堪稱孤例。”
“瓜州諸園亭,俱以假山顯,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園可無憾矣。”
明確:
a、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
b、成功的假山不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離不開園林主人的精心構思;自然界沒有長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園林中也不應有堆疊得一模一樣的假山。一句話,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
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講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設計因地制宜,橋梁安排決不雷同,河岸邊沿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指導學習第5自然段。
⑴自讀這一段,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應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樹與低樹、落葉樹與常綠樹、季節不同的花樹的相間映襯,栽種中式的藤蘿、不栽西式寶塔樣的松柏、閱兵式似的行道樹。
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兩句從正面概括說明栽種上“著眼于畫意”,是空間上使高低樹俯仰生姿,互相映襯;一是根據季節變化“花樹相間”,達到四時不謝。第四句從修剪和栽種方面說明“著眼畫意”。第五、六兩句舉例說明蘇州園林樹木的畫意美。
4、講析第6自然段
⑴在蘇園里安排“鏤空的花墻、無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鏡子……”這樣做想達到什么目的?為了避免一覽無遺、為了體現柳暗花明;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層次和觀賞點;為了給人“如在畫中、美不勝收”的感覺。
⑵你能運用剛學到的知識,談談你對杜甫的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的理解嗎?窗子本來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開窗戶,西邊的山嶺,白雪皚皚,盡收眼底,反而別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四)、略談其他段落
1、完成或達到了四個講究后蘇州園林就可以成為處處完美了嗎?蘇州園林大處十分講究,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小處也“不可忽視”,更進一步說明了蘇州園林的“處處入畫”。
2、蘇州園林各個角落都注意畫意美,門和窗簡樸而別具匠心。蘇州園林的彩繪也“自出心裁”。這幾節是緊緊圍繞“處處入畫”的說明中心來說明的,而且巧妙地照應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之句。
三、反饋和遷移
1、設計者和匠師們的設計是否達到了預期的完美的圖畫的效果,你能從文中找到例句證明嗎?(從游覽者的角度來談)
2、游覽蘇州園林有沒有最佳觀賞角度和觀賞時間?談談你的看法!
“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角度)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魚戲蓮葉間”和“荷動知魚散”這兩句詩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歡哪句?
4、(提供相關網站)文章結尾葉老說“可以說的不止以上這些”的確,蘇州園林值得我們了解的還有很多很多,介紹蘇州園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會只有本文的一種。它要我們親身去體驗、用心去品味、執畫筆來描繪、寫文章來贊美……
四、提高和延伸(代作業)
1、古木深深,綠蔭如蓋是惠蔭園水假山的又一特色:花木的栽培按春花、夏蔭、秋果、冬陽的景觀效果布置;山頂軒外曾有一棵盤根錯節、勢若虬龍的大紫藤樹,上面密密匝匝的藤蘿,覆蓋在屋子四周。春來紫藤花怒放,就像一串串懸垂著的紫色纓絡……
以以上段落的內容為藍本,結合所學自己編寫幾道題目。
2、給以下四幅圖各起個好聽的名字,選取你最喜愛的一幅寫上一段美文。(蕉窗聽雨、晚意金秋、蘇園冬韻、深院幽庭)
3、我們一初中就是極富吳文化韻味和蘇園風格的姑蘇名校,課后各小組結合學校的園林資源寫個調查報告,介紹惠蔭花園一初中。
《蘇州園林》原文閱讀
蘇州園林據說有一百多處,我到過的不過十多處。其他地方的園林我也到過一些。倘若要我說說總的印象,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因此,誰如果要鑒賞我國的園林,蘇州園林就不該錯過。
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園林當然各各不同。可是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他們惟愿游覽者得到“如在畫圖中”的美感,而他們的成績實現了他們的愿望,游覽者來到園里,沒有一個不心里想著口頭說著“如在畫圖中”的。
我國的建筑,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么樣,右邊也怎么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東邊有了一個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邊決不會來一個同樣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樣的回廊。這是為什么?我想,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筑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
蘇州園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或者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園林池沼寬敞,就把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梁。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梁,那就一座一個樣,決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邊沿很少砌齊整的石岸,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在那兒布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池沼里養著金魚或各色鯉魚,夏秋季節荷花或睡蓮開放,游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
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因為依據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使游覽者感到無限的繁華和歡悅,可是沒法說出來。
游覽蘇州園林必然會注意到花墻和廊子。有墻壁隔著,有廊子界著,層次多了,景致就見得深了。可是墻壁上有磚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的,實際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幾個園林還在適當的位置裝上一面大鏡子,層次就更多了,幾乎可以說把整個園林翻了一番。
游覽者必然也不會忽略另外一點,就是蘇州園林在每一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階砌旁邊栽幾叢書帶草。墻上蔓延著爬山虎或者薔薇木香。如果開窗正對著白色墻壁,太單調了,給補上幾竿竹子或幾棵芭蕉。諸如此類,無非要游覽者即使就極小范圍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蘇州園林里的門和窗,圖案設計和雕鏤琢磨功夫都是工藝美術的上品。大致說來,那些門和窗盡量工細而決不庸俗,即使簡樸而別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綜合起來看,誰都要贊嘆這是高度的圖案美。攝影家挺喜歡這些門和窗,他們斟酌著光和影,攝成稱心滿意的照片。
蘇州園林與北京的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梁和柱子以及門窗欄桿大多漆廣漆,那是不刺眼的顏色。墻壁白色。有些室內墻壁下半截鋪水磨方磚,淡灰色和白色對襯。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這些顏色與草木的綠色配合,引起人們安靜閑適的感覺。花開時節,更顯得各種花明艷照眼。
可以說的當然不止以上這些,這里不再多寫了。
《蘇州園林》教學反思
這堂課超出原先設計,學生自由討論,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精彩的發言出乎我的意料,讓我驚喜不已;這堂課也使我開始探索語文課堂的功能性,語文課堂究竟要培養學生什么能力呢?
1、語文課堂,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首先,教師應當營造一定的讓學生得到充分施展才華、放飛自由心靈的空間,教師可以更多地關注“你是怎么理解的”“說說你的理由”“談談你的看法”等等,使學生能夠盡情地“自由參與”,
然后,教師要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教師則需善于引導學生去發現學習中的疑問,不放過一切可疑之處,敢于質疑,寧鴻彬老師要求學生“三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師。)和對學生“三歡迎”(歡迎上課隨時質疑,歡迎發表與教材不同的意見,歡迎提出與老師不同的觀點),正是培養學生的求疑精神。
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對疑問的討論研究,最終獲得提高,“有疑者卻要無疑,則此方是長進”。
2、學生不是“知識的容器”,是具有獨立人格、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能夠自主發展的學習主體,教師要培養學生敢于表達的能力。
只要是學生自己的思維成果,都應得到教師的肯定和重視,我們應充分地尊重了學生的閱讀體驗。教師要善于創設一個寬松的氛圍,應用恰當的形式,誘導學生把自己思維的結果表達出來,從而形成學生之間的交流和碰撞。當學生對于前人所謂的“定論”有了懷疑,不再人云亦云時,教師要告訴學生,對語言的理解是多元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見解。并通過教師的評價,在學生中積極倡導一種敢于爭論、敢于發表不同見解、敢于向權威發起挑戰的精神。
3、漢語言作為我們的母語,有著深厚的生活基礎和廣泛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培養學生通過身邊人文環境、圖書、網絡等收集查閱與課文相關的背景資料的習慣和能力。
教師更要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引向課外,跟廣闊的社會生活聯系起來,創造課內與課外、學習與生活、讀書與實踐相互融合的大語文教育。本堂課我就是利用了身邊的活生生的實例,讓學生客觀形象感知了文本對象,然后把這種感受應用到語文學習當中來,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4、語文課程的包容性,綜合性,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性,決定了教師要培養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自己的聚合思維能力。
學科滲透題是是中考語文試題一種新的題型,此類題目意在考查學生的語文的理解、分析、判斷、綜合能力,命題者有效的利用其他學科的語言信息和知識串聯成具有一定問題情景的知識網絡題,不僅考查學生的各學科知識內容,還要考查課外內容,新課標對綜合性學習的闡釋、對跨領域學習的提倡、對語文綜合能力的要求,為中考語文試題提供了有力的考查依據。這些將促使學生關注人類、關注社會、關注國家和世界的命運,體現了語文課程的價值取向。本堂課關注了造型欣賞、人文景觀等其他學科問題,帶領學生開闊自己的知識視野,擴大自己的知識范疇。作為教師,就要引導學生不僅關注政治、經濟、自然、文化、科學、技術、社會、生活等熱點、焦點問題,更要廣泛涉獵各種學科知識,還要經常思考這些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的關聯性,為跨學科考查奠定基礎,最終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掌握運用已學會的其他學科知識來解決語文學科問題的能力
《蘇州園林》優秀教案和反思 3
本節教學設計所依據的教學內容———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的高中《美術》第四單元《園林與民居》。本課教學對象為高一學生。他們對于中國的地理、歷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并未經過系統的學習,知識面有限,因此在分析各類園林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的關系這一環中存在相當難度。本課運用多媒體課件,旨在通過直觀的圖片、影片欣賞,給學生更加直接的感性認識;進而通過分析比較,上升到理性認識,讓學生自己嘗試分析它與自然、人文環境的關系,提高學生對園林建筑知識的積累以及對審美情趣的提高。
教學課時:
第1課時
教材分析:
中國古代的園林藝術顯示了鮮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藝術成就,它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獨樹一幟,自成體系,與歐洲、阿拉伯園林藝術并稱世界三大園林體系。中國的園林,既是作為一種物質財富滿足人們的生活要求,又是作為一種藝術的綜合體滿足人們精神上的需要而出現的,園林建筑體現的是“人與自然相親和”的思想傳統以及“雖由人作,宛自天成”的藝術效果。
教材中第一段先對中國園林的地位、起源加以概括的說明;第二段對中國園林的分類、設計思想、特征、藝術手法作了介紹;第三段講的是欣賞方法與欣賞要點。
教學目標:
1. 通過對園林藝術手法的分析研究,總結出其精神內涵,提高欣賞的能力;
2. 通過了解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的設計思想對現代環保意識的影響,提高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1. 了解園林建筑藝術的發展,從園林建筑藝術手法上把握中國古典園林的思想內涵及實質;
2. 初步了解欣賞園林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園林景觀相關聯的文化精神及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ppt課件,影音文件
教學過程:
【導入課題】
ppt展示陶淵明的詩歌《歸園田居》,讓學生一邊誦讀一邊體會詩所描繪的景象,然后讓學生發言描述出自己感受到的的畫面。
在上課開始前,我想請大家跟我一起來回味一下這首詩:“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 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這是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對吧!那么,陶淵明老前輩所追求的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呢?有同學能用一幅畫給我們大家描述一下你對這首詩的體會嗎?
a:“延綿的大山腳下,幾間毛草屋錯落在高大的四合院與廣闊的田野間,陽光和煦,桃李芬芳,榆柳成蔭,一派生機,格外地優雅、寧靜。”
b:“池塘邊上,美麗精致的山石錯落有致,瓦房與草屋相映成趣,房前屋后,桃李爭艷,榆柳相蔭;池塘里,綠茵茵的荷葉下面游弋著美麗的紅金魚;在藍天白云的映照下,一片生機。”
c:?
好!都描述得很好!正如同學們的描述,陶淵明所追求的就是這種“與世無爭,寧靜優雅,自然和諧”的田園生活風光,他的詩也更多的是為他的理想而服務,大多以描寫山水田園風光為主。而今天我將帶給大家的園林美景,與陶老前輩的這種山水田園之景有些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園林的寧靜優雅、詩情畫意之趣。
講到園林,我們不得不對我國的古典園林自夸一翻。世界園林劃分為中國、西亞與歐洲三大體系,其中以中國的古典園林歷史最為悠久,內涵最為豐富。中國古典園林將自然與人工制造的山石、池溪及花木、建筑等融為一體,體現出最強的綜合性和最高的藝術性。中國園林藝術的博大精深在于其對世界產生的廣泛而深刻的影響,要了解當今世界園林藝術,首先必須對中國的古典園林有一定的深入的了解。那么,先請大家來看一下這段視頻。
【播放影片,進入主題】
1、 播放影片《蘇州園林》,讓學生一邊觀看一邊注意片中的關鍵問題——黑板上板書。
下面,請同學們一邊觀看一邊記錄下這幾個內容:
①蘇州園林“產生時間?”、“發展成熟時期?”、“鼎盛時期?”;
②“中國古典園林的分類?”。
2、 提問板書中的各點并寫出答案。
ok!下面有幾個問題需要同學們來幫忙解決一下:蘇州園林“產生時間?” “全盛時期?”“發展成熟時期?”
通過同學們的回答填出答案:①公元前6世紀、16-18世紀、明清時期;②皇家園林、私家園林。
3、 繼續深入,展開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的對比(板書包括:園林的主人翁、規模、布
局、風格、表現的藝術手法等)。
視頻中講到中國的古典園林分兩大類,也既是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皇家園林主要分布在北方,特別是北京一帶;私家園林則主要在南方一帶,以蘇州園林為代表。那么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是以怎樣的區別來符合這一劃分的呢?它們又是以怎樣的共性來滿足中國古典園林這一定義的呢?下面我們來做一下這幾方面的對比。
從主人翁講:皇家園林的主人翁主要是皇親國戚、王公貴族;而私家園林的主人翁是官吏、商富和文人雅士。
規模上:皇家園林規模宏大壯觀、氣派,多用真山真水,富麗堂皇;而私家園林小巧精致,多以假山造景,豐富多樣。
布局上:皇家園林嚴整規范,私家園林則是自由、不講究對稱,善于把有限空間巧妙地組成變幻多端的景致。
以上這些是區別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的基本要素,也是我們更好地認識這兩大園林類型的基礎;此外,無論是皇家的還是私家的,作為展示中國一大傳統文化的古典園林,其藝術風格的獨特性,表現手法的多樣性,也就是它們的本質聯系。
4、 從園林建筑所應用的藝術手法上結合ppt(ppt以教材上的內容為主)展開分析,向學生講授園林藝術建筑中的人文精神和審美情趣,以及欣賞園林景觀的`方法。 在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蘇州園林》中,葉圣陶老先生說“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蘇州園林充分體現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設計構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對景、分景、隔景等種種手法來組織空間,造成園林中曲折多變、小中見大、虛實相間的景觀藝術效果。 ①借景:把園外的佳境,通過精心選擇和剪裁,收納到園林中來,擴大空間感。借景是中國園林藝術的傳統手法。園林中的借景有收無限于有限之中的妙用(一座園林的面積和空間是有限的,為了擴大景物的深度和廣度,豐富游賞的內容,除了運用多樣統一、迂回曲折等造園手法外,造園者還常常運用借景的手法,收無限于有限之中)。借景分近借、遠借、鄰借、互借、仰借、俯借、應時借7類。其方法通常有開辟賞景透視線,去除障礙物;提升視景點的高度,突破園林的界限;借虛景等。借景內容包括:借山水、動植物、建筑等景物;借人為景物;借天文氣象景物等。如圖上北京頤和園的“湖山真意”遠借西山為背景,近借玉泉山,在夕陽西下、落霞滿天時賞景,景象曼妙。
①借景有多種形式:
遠借 如,拙政園“依虹亭”、“菏風四面亭”借園外北寺塔;
鄰借 如,頤和園漏窗,信步間透過一個個窗洞,就能“步移景異”地欣賞到一幅不同的畫面;
仰借、俯借則是觀賞的角度不同,如,晴空萬里,春江漁火;
應時而借,一日之間的疏影移動,晨曦殘陽;
借景還可引申為借聲、借香等等。
②對景:(結合ppt上2至3張圖片講)中國園林講究的是“步移景異”隨著人的走動,景物就不斷地變換。在中國園林中,最好的景點往往置于最有利的地勢上,而且有最好的自然環境作襯托,在游覽路線最適于停留的地方便是賞景的最佳位置,在景點多的園林中,各個景點常互為對景。有時為了強調對景中最精彩的部分,還利用門洞、窗洞或建筑的間隙把對景框起來。
③分景:我國園林含蓄有致,意味深長,忌“一覽無余”,要能引人入勝。分景常用于把園林劃分為若干空間,使之園中有園,景中有景,湖中有島,島中有湖。分景可以造成景物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半虛半實的豐富變化。把一片風景用長廊、園門、假山、墻垣等隔成幾個部分,造成園中的曲折多變,境界層層深入,使人產生不同情調。
④隔景: 凡將園林綠地分隔為不同空間,不同景區的手法稱為隔景。隔景可以避免各景區的互相干擾,增加園景構圖變化,隔斷部分視線及游覽路線,使空間“小中見大”。隔景的方法和題材很多,如山崗、樹叢、植籬、粉墻、漏墻、復廊等。
隔景的方法:
實隔:游人視線基本上不能從一個空間透入另一個空間。以建筑、實墻、山石密林分割形成實隔。
虛隔:游人視線可以從一個空間透入另一個空間。以水面、疏林、道、廊、花架相隔,形成虛隔。
虛實相隔:游人視線有斷有續地從一個空間透入另一個空間。以堤、島、橋相隔或實墻開漏窗相隔,形成虛實相隔。
根據園林表現手法的不同,相應地產生了兩個觀賞園林的不同方法:
靜觀(類似欣賞一幅幅圖片)
所謂“靜觀”是庭院中人能夠駐足的觀賞點,在可停息的小亭里、坐椅上留住人,使人能對四周的景觀仔細觀賞。因其視點與景物的位置不變,眼前猶如出現一幅立體的風景畫,整個畫面就象一幅靜態圖畫,造景就是有意識地安排視線范圍內的主景、配景、前景、中景和遠景,盡可能使畫面向縱橫發展。
在中國古典園林中還常常通過各式洞門或通過各式窗戶及各種漏窗,透過門框或窗框,透過門,空間相互聯系、滲透,使空間感覺更為深遠,使畫的境界更生動、更深邃,耐看、耐尋思,讓人回味。
動觀(類似欣賞短片)
所謂動觀,是通過一定的行走的路線,把不同的景組成連續的景觀序列,隨著人的移布,景色不斷地發生變化,因其視點與景物相對位移,猶如觀看一幅長卷圖畫,一景一景不斷闖入眼簾,成為一種動態的連續構圖,獲得良好的動觀效果。西方流動空間的理論和東方空間分隔的理論都異曲同工地創造出庭園步移景異的景色。
尤其在中國的古典園林中,蘇州一批面積狹小的私家庭園采用了曲徑通幽的表現手法,將動觀的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庭園造景有如撰文畫畫,有法而無定式。同一景色畫家可用不同筆法表現之,攝影師可從不同角度拍攝之,同一園林也可用不同構思設計之。幾百座江南庭園千變萬化,各有所妙。故園林造景能有獨特的立意,做到雖有人作,宛自天開的意境就可稱為佳作。
每個庭園造景時,不可忽視動觀和靜觀的景色,通常狹小的庭園應以靜觀為主,動觀為輔。遵循小中見大的原理,創造出有限中見無限的美景,更重視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應用。在相對較大的庭園中,應以動觀為主,靜觀為輔,更應注重空間的分割,通過對景,夾景、添景等各種形式,造成或開郎,或收斂,或幽深,或明暢的空間,使景色更為豐富。
蘇州古典園林作為宅園合一的第宅園林,通過疊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園林建筑,形成充滿詩情畫意的文人寫意山水園林,體現了中國古典園林“雖由人作,宛自天成”的傳統精髓,在都市內創造出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城市山林”。其建筑規制反映了中國古代江南民間起居休親的生活方式和禮儀習俗。
蘇州園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僅是歷史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表現在園林廳堂的命名、匾額、楹聯、書條石、雕刻、裝飾,以及花木寓意、疊石寄情等,不僅是點綴園林的精美藝術品,同時儲存了大量的歷史、文化、思想和科學信息,其物質內容和精神內容都極其深廣。其中有反映和傳播儒、釋、道等各家哲學觀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揚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還有借助古典詩詞文學,對園景進行點綴、生發、渲染,使人于棲息游賞中,化景物為情思,產生意境美,獲得精神滿足。
5、 講完后播放影片《蘇州園林的藝術》讓學生鞏固知識。
【總結知識,常識拓展】
這里有幾點課外拓展,同學們來看一下,作個了解:
1997年,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秀山莊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代表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000年,滄浪亭、獅子林、耦園、藝圃和退思園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擴展項目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因為滿足世界文化遺產下列評定標準而登錄:
(1)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一種創造性的天才杰作;
(2)能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筑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產生過大影響;
(3)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
(4) 人類歷史發展中某—建筑風格的杰出范例;
(5)可作為傳統的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種(或幾種)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轉之變化的影響下變得易于損壞。
教學反思:
美術課要想上好,其實還真不是那么容易。在以欣賞課為主要的課堂模式里, 利用比較式教學把相關的美術作品置于同一欣賞環境中,會從宏觀上加深對被欣賞作品的理解和體會。因為美術作品的比較,能產生雄辯的說服力,有較強的針對性。比如可以把同一畫家不同時期的相關題材的作品,不同畫派同一題材的作品,不同民族、國家同一題材的作品,同一繪畫內容、不同處理樣式的作品置于同一欣賞環境中。引導學生比較不同時空下藝術作品各具魅力的特點。例如對中外民居、園林建筑的賞析,東西繪畫對風景題材的創作在審美意識上的差別,歐洲幾個世紀中油畫作品異彩紛呈的畫派等。比較式教學有利于把學生長久積累的表面感性認識,上升為清晰的理性認識,從而多角度理解祖國優秀藝術,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高中美育的目的,不是把所有的學生都培養成藝術家,而是著眼于全面素質和藝術品位的提高。通過美術欣賞課,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和藝術敏感性。美術教育的理論和體系是隨著教改發展不斷變革的。高中美術欣賞課也在積極地探索之中,有多種選擇,有很強的實驗性。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對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現階段高考壓力依然如故的情況下,美術教師只有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提高課堂效益,創新求變,才能實現高中美育的目的,使高中美育與教育的發展進步相適應,并為社會的發展進步起到應有的作用。
《蘇州園林》優秀教案和反思 4
一、教材分析:
《蘇州園林》是初中語文八年級(上)第五單元的講讀課文,這是葉圣陶先生的一篇準確把握了事物特征的優美的說明文,原是為攝影集《蘇州園林》寫的序。蘇州園林聞名中外,設計者與建筑者別出心裁,因此特色鮮明。而本文作者另辟蹊徑,異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蘇州園林的“圖畫美”這一特征,從總體上介紹,順暢自然,通俗易懂,不僅展現了深厚純熟的文字功力,更顯示了不同凡響的思維水平。
二、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歸納文章中心
2、結合說明文的文體知識分析本文,如抓住特征說明事物、說明方法、說明順序等
3、欣賞品味,可背誦,可畫畫,可寫導游詞、可編歌曲等
4、主題閱讀:搜集與蘇州園林有關的資料、圖片等
5、感受蘇州園林的圖畫美、藝術美
三、教學重難點:
1、抓住事物特征,由整體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的邏輯說明順序
2、掌握作比較、分類別、打比方、舉例子等說明方法及作用
四、課前準備:
師生搜集與《蘇州園林》有關的圖片、資料等
五、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師:昨天,我們預篇課文,今天我們將根據預
(二)展示過程
第一步:搶答展示目標1和2:
(各小組搶答展示作者及寫作背景、抓住特征說明蘇州園林、本文的說明方法、說明順序、本文的中心等)
第二步:目標3開展對抗賽:
3組:“我們組根據課文內容改編了一首歌,套用《好一朵茉莉花》的曲子。下面我們與大家共享。”然后四人齊唱:“好一個蘇州園林,園林再美也美不過它。亭臺軒榭不對稱,假山池沼互配合,花草樹木來映襯,近景遠景分層次;角落、門窗、色彩都是圖畫美。好一個蘇州園林,好一幅美麗的圖畫。”
教師簡評: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就是對3組同學展示內容的最好評價了。用優美的歌聲來展示課文內容,三組的同學真是多才多藝!
10組:“我們組的丹青小能手給大家帶來了三幅畫,請大家欣賞。看,第一幅亭臺軒榭,突出了蘇州園林不講究對稱的'特點。第二幅是蘇州園林的假山。有的重巒疊嶂,有的配合周圍景物,讓你覺得身臨山間,突出說明假山的堆疊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第三幅是‘魚戲蓮葉間’。夏秋季節荷花開放,各種魚在蓮葉間嬉戲,這是多么入畫的一景啊!”
教師簡評:10組同學的這三幅畫真的把我們領進了蘇州園林,讓我們更好地感受到了蘇州園林的圖畫美。謝謝10組的同學讓我們免費參觀。
1組:“下面由我們組陪同大家繼續游覽。請閉上眼睛,根據我們組的導游詞發揮你的想像。游客朋友們,我們現在身置各種樹木之間,又清涼又舒心。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讓游客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繁花綠樹。蘇州游覽修剪樹木注重自然之趣,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你們看,我們眼前的這棵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桿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讓游覽者流連忘返。”
(一學生還即景寫詩一首朗誦)
教師簡評:1組的導游和詩歌太精彩了,老師簡直不想從美夢中醒來。哪個組來繼續我們的旅游?
9組:我們組是配樂朗誦,相信老師和同學們會更喜歡的。(朗誦了課文第二段)
教師簡評:美景美樂仿佛把我們帶到了仙境一般。剛才同學們展示的不僅是蘇州園林,更是你們才華的流露。同學們的水平不亞于專業的歌星、畫家、導游。相信同學們將來會成為各行各業的人才。
第三步:交流 (小組間互相交流 教師展示搜集的資料:(大屏幕投影教師網上搜集的蘇州園林的圖片和文章,因論文字數限制,只選了一篇文章。)
讓我們再次走進蘇州園林,感受蘇州園林的圖畫美、藝術美:
滄浪亭
滄浪亭,地處城南三元坊。中,歷史最為悠在現存蘇州園林久。全園布局,自然和諧,堪稱構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列為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
此園數易其主,歷經滄桑,但多是建物的傾毀修復,而園中假山,園外池水,大多保持舊觀。
全園景色簡潔古樸,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勝,而以自然為美。所謂自然,一是不矯揉造作,不亡加雕飾,不露斧鑿痕跡;二是表現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風景。滄浪亭園外景色因水而起,園門北向而開,前有一道石橋,一灣池水由西向東,環園南去清晨夕暮,煙水彌漫,極富山島水鄉詩意。而園內布局以山為主,入門即見黃石為主,土石相間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機勃勃,翠竹搖影于其間,藤蔓垂掛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建筑亦大多環山,并以長廊相接。但山無水則缺媚,水無山則少剛,遂沿池筑一復廊,蜿蜒曲折,既將臨池而建的亭榭連成一片,不使孤單,又可通過復廊上一百余圖案各異的漏窗兩面觀景,使園外之水與園內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為一體,此可謂借景的典范。
園內還有五百名賢祠,壁上嵌有五百余人像石刻,運刀細膩,頗值觀賞
(三)、總結:
同學們,這篇課文葉圣陶先生先是總的概括蘇州園林是一副完美的圖畫,接著從主要的方面1、亭臺軒榭的布局2、假山池沼的配合3、花草樹木的映襯4、近景遠景的層次和小的方面1、角落2、門窗3、色彩來給我們展現了蘇州園林的美。
六、教后反思:
充分體現新課改精神,最大限度地發揮小組合作探究的作用,調動學生的表現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我設計這堂課的原則。因此,同學們經過充分討論探究,根據教學目標確定了自己小組的答案和展示形式。在結合課文分析說明文知識點上,只要準確,不求形式創新。但“欣賞品味”這一環節上,就得靠多種形式來展現各組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這種理解和展示中,學生的情感不知不覺地得到了升華,學生的素質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蘇州園林》優秀教案和反思 5
一、設計思路: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抓住事物特征,從整體到局部多方面說明事物的方法。
2.引導學生感知園林的畫意美。
3.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其中,調動學生合理互動的想象,引導學生感知園林的畫意美,和從反復誦讀、重點詞句賞析中,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學習本文抓住事物特征,從整體到局部多方面說明事物的方法是教學難點。
二、教學步驟:
一、 激趣以導入
多媒體投影課前大家搜集的有關蘇州園林的圖片,師生邊欣賞邊交流感受,通過創設情景,激發起學習興趣,導入新課學習。
二、 披文以感悟
1. 組織學生大聲朗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2. 請同學們談朗讀課文后的發現、感受,或提出不懂的問題。
3. 巧妙過渡,研讀第二段。
三、 合作以探究
1.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仔細閱讀課文的三至六段,合作探究蘇州園林在具體設計時是如何體現四個“講究”的,作者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要求大家邊讀邊標畫關鍵句,并嘗試在課本空白處做旁批。
重點學習第五、六段,通過反復誦讀,調動學生合理互動的想象,引導學生感知園林的畫意美,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2.葉圣陶先生已經把四個“講究”介紹的很清楚了,蘇州園林的“畫意美”也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為什么還要寫7、8、9、10段呢?去掉行嗎?同學們自由朗讀這四段,思考交流。
四、鞏固以拓展(含作業)
1.師生共同總結對本課的收獲、感悟。
2.拓展延伸,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個完成。
⑴寫一篇文章,介紹你游玩過的一座園林,200字左右。
⑵說明一幅畫。(提示:可按照由整體到局部的順序進行介紹。)
附:板書設計
13.蘇州園林
葉圣陶
講究:布局、配合、映襯、層次
處處入畫
注意:角落、門窗、色彩
三、教學過程:
《蘇州園林》教學實錄
伴著優美的古箏曲,多媒體投影課前大家搜集的蘇州園林的圖片(波形廊、海棠春塢、涵青亭等),師生邊欣賞邊交流感受。
生1:難怪大家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呢!蘇州真美!
生2:我還看過這樣一句話“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園林真是令人神往。
師:的確,凡是游覽過蘇州園林的人,沒有不為蘇州園林典雅別致的造型,處處入畫的設計贊嘆不已的。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22歲之前一直生活在蘇州,他不僅對蘇州園林有著深厚的感情,還有著深入的研究。這節課我們就跟隨葉圣陶先生的介紹,一起走進蘇州園林。
師:先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
生:(自由朗讀)
師:請同學們談一下對本課的收獲、感受或疑問。
生討論交流后回答。
生1:讀了課文我知道了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多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藝術中的地位不同凡響。
生2:蘇州園林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生3:蘇州園林的建筑絕不講究對稱。……
生4:老師,第四段中作者說“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為什么說“不僅是技術”?
師:你問的很好!那么,“藝術”與“技術”有什么不同呢?
生討論后回答:“藝術”富有創造性,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技術”只是操作方面的技巧。蘇州園林假山的堆疊給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所以“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
師:你從哪里看出“假山的堆疊”給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
生:“或是……,或是……,使游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
生:我想請教大家的是,第一段中“標本”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呢?
生:典范、代表的意思,或觀摩的樣本。
師:你回答的真好!窺蘇州園林之一斑,就可見各地園林之全豹!
那么,蘇州園林憑什么能成為中國園林的標本呢?
生(齊說):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師:這句話中哪幾個詞語需重讀?為什么?
生:“務必”、“無論”、“哪個”、“總是”需要重讀。作者用這些詞語來強調設計者和匠師們一定要追求使蘇州園林達到處處入畫的效果。
師:他們是怎么做的呢?
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師:為了達到處處入畫的效果,設計者和匠師們真是自出心裁,匠心獨運。那么,此處四個“講究”能否顛倒次序呢?
生小聲討論后回答:不能。因為這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順序寫的。而且這四個“講究”概括了下文分說的主要內容,分別與3、4、5、6段一一對應。
師:這篇課文像是一把鑰匙,給我們打開了蘇州園林的美的奧秘之門。下面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仔細閱讀課文的三至六段,看看蘇州園林在具體設計時是如何體現四個“講究”的,作者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要求大家邊讀邊標畫關鍵句,并嘗試在課本空白處做旁批。(生自由朗讀,討論交流。)
生1:為了追求自然之趣,亭臺軒榭等建筑的布局絕不講究對稱。作者運用作比較和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使讀者對蘇州園林的布局特點有了明確的認識。
生2:第四段,作者先說明“假山的堆疊”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有“自然之趣”。再寫池沼,先說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說明了蘇州園林的池沼形形色色,各具特色。
師:作者對假山與池沼的這段介紹優美生動。大家推薦一位朗讀最好的同學朗讀本段,同學們閉上眼,仔細聽,仔細體會。(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通過朗讀,一系列鮮活的景物都在我們面前浮現了出來。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生1:我仿佛看到寬敞明凈的池沼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爍著粼粼的波光,各具特色的小橋伸向遠方;橋下水里有金色的小魚和各色的鯉魚在歡快的游動。
生2:我仿佛看到小魚們有的在水底悠閑的吐著水泡,有的在密密的蓮葉間追逐嬉戲。極目遠眺,一層層碧綠的.蓮葉挨挨擠擠,一朵朵白色的、粉紅色的荷花亭亭玉立,真是“如在畫圖中”了。
(學生們熱烈的掌聲響起。)
生3:我仿佛看到曲折蜿蜒的河道旁,有一座玲瓏的亭子,它四角翹起,猶如一只展翅欲飛的鳳凰……
師:同學們說得太精彩了!我都要沉醉在這如畫的山水間了。那他們是如何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和“近景遠景的層次”呢?請大家繼續交流自己的感受。
生: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作者采用作比較、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介紹了設計者和匠師們注意高樹與低樹、落葉樹與常綠樹、季節不同的花樹的相間映襯,栽種中式的藤蘿、不栽寶塔樣的松柏、閱兵式似的行道樹。
師:你認為文中哪些詞語或句子最能傳達這種“畫意”美呢?
生1:“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的“俯仰生姿”最為傳神。仿佛是一對母子:孩子仰著小臉,天真地看著媽媽;媽媽低著頭在溫柔的向他說著什么。
生2:“盤曲嶙峋”很有表現力,讓人一下就想象到藤蘿的古老蒼勁;“珠光寶氣”讓人感覺到花開時的熱鬧與生機,仿佛成了一位美麗雍容的貴婦。“有兩個園子里……”這兩句是用的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生3:為了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他們在蘇園里安排了“鏤空的花墻、無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鏡子……”這樣做達到了避免一覽無遺,增加景致的深度、層次和觀賞點的效果。
(投影蘇州園林中“鏤空的花墻、無所依傍的廊子”。)
師:這一“隔”、一“界”、“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設計的確巧妙極了。我們家鄉的小小“清怡園”也是借鑒了這樣的理念。
生:老師,杜甫的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是不是也體現了這樣的理念呢?窗子本來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開窗戶,西邊的山嶺,皚皚的白雪,盡收眼底,反而別有洞天,別有情趣了!
師:你能用剛剛學過的知識解決新發現的問題,真了不起!大家看,寫到這兒,葉圣陶先生已經把四個“講究”介紹的很清楚了,蘇州園林的“畫意美”也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為什么還要寫7、8、9、10段呢?去掉行嗎?同學們自由朗讀這四段。
生朗讀后討論回答。
生1:不能去掉。蘇州園林大處十分講究,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小處也沒有忽視,每一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門和窗簡樸而別具匠心。彩繪也“自出心裁”,更進一步說明了蘇州園林的“處處入畫”。
生2:我最喜歡第7段“給補上幾竿竹子或幾棵芭蕉”中的“補”字。寫出了設計者和匠師們的細心和匠心獨運,而且巧妙地照應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一句。
生3:結尾作者說“可以說的不止以上這些”說明蘇州園林美的地方還很多,是設計者和匠師們用智慧和勞動給游覽者帶來美的享受,應該感謝他們。
師:對,這也正是作者寫作本文的“深眷”所在。的確,蘇州園林值得我們了解的還有很多很多,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要我們親身去體驗、用心去品味。我們也要感謝作者,是他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條理清晰的說明讓我們領略了蘇州園林的圖畫美,為我們揭示了蘇園美麗的奧秘。
四、 教學反思
有人說,建筑是凝固的詩。中國園林更是極富傳統文化意蘊的詩,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所以我認為本課不僅要教會學生學說明文,還要讓學生學會用鑒賞者的眼光來看園林,擴而大之會看傳統藝術,進而激發學生熱愛和保護祖國文化的感情。《蘇州園林》雖然是“談”蘇州園林,其體裁是說明文,但本文語言簡潔、生動,很有一種“畫意美”,因而我認為教學本課的重點就是引導學生感受蘇州園林的畫意美,體會文章的語言美。課前,讓學生搜集有關蘇州各名園的圖片和資料,并加以簡要生動的文字說明,在班上展覽;課上則通過反復誦讀和重點詞句賞析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感受蘇州園林“處處入畫”的特點,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潛能,傳統說明文學習時的單調、乏味一掃而光,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又喚起了他們對祖國美好風物的熱愛,也有益于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
本課的教學中,我沒能及時抓住契機充分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的“主人翁”的地位還可以有更充分的體現。新課改,新課堂,給每一位老師的啟發是多樣的,也是深刻的。它對每位教師的要求也更高了,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師“參與者”的責任更重了。
《蘇州園林》優秀教案和反思 6
教材簡析:
《蘇州園林》幣初中語文(語文版)七年級第二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說明文。課文沒有泛泛地介紹蘇州園林的景物,而是抓住"務必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一總體特征,從整體到局部,從大處到小處,作了富于藝術性的說明,從而使讀者不僅了解了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征,又得到美的享受,是二篇很好的說明文的典范,對指導學生。寫作、陶冶學生的情感大有稗益。
教學理念:
1、據棄舊傳統"串講"教學模式。設計"課前積累——創設情景導入——自由式閱讀——合作式解讀——探究式拓展"五大環節。實施過程中
以學生的自感、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這是初一年學生第一次接觸說明文,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掌握閱讀說明文的方法:明確說明對象是什么;分析說明對象的特征有哪些;
理清說明順序;找出說明方法;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的特點,讓學生終身受益。
教學目標:
1、學習抓住事物特征,由總到分的說明順序。
2、品味準確生動的說明語言。
3、學習掌握作比較、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4、感受蘇州園林的美,激發學生愛國熱情。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流程:
一、課前積累:
學習課文之前,利用書籍、網絡等課程資源輔助教學,指導學生登錄"園林""旅游天地"等網站,走進圖書館,了解蘇州園林的概況,增強感性認識,激發學習興趣,為學好課文打下基礎,同時要求學生熟讀課文,充分預習,探究課后習題,養成自學的好習慣。(由于學生缺少對蘇州園林的感性認識,缺少對蘇州園林的了解。因而課前的積累意在讓學生初步了解蘇州園林,為學習好課文打下基礎。)
二、創設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歷史悠久,名勝古跡星羅棋布,你知道有哪些嗎?(學生自由發言)追問:請你向同學們簡要介紹一個你最熟悉的名勝古跡。
師:從同學們的介紹中,我們不僅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贊嘆勞動人民的智慧。同學們聽說過這樣的詩句嗎?"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園林你們可能都沒看見過吧?老師已經給同學們帶來了。請同學們看課文的插圖 蘇州拙政園。以導游的口吻,根據圖畫,運用簡潔的語言,向老師和同學們介紹拙政園。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導人可以把學生引人新課的"大門",激其情,引其思,營造和諧的氣氛,為學習課文鋪設基石。為此,學習課文之前,首先與學生一番平等對話——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談談中國的名勝古跡,根據課文的插圖,介紹拙政園,讓"插圖活起來",發揮其輻射功能。比一比,哪位同學課前探究做得好。老師則針對學生的發言補充完善,評價鼓勵,并巧妙過渡到課文。]
三、自主式閱讀課文
1、指導學生閱讀說明文應從下面兒方面人手?(板書:明確說明文的對象,分析說明對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說明的順序,找出說明的方法,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的特點)
(這是初一年學生第一次接觸說明文,應該讓學生掌握如何閱讀說明文的方法。這樣對學習說明文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自由朗讀,整體感知,做到以下幾點:
①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圈劃不理解的詞句;(小組交流或全班交流)
②找出概括蘇州園林共同特征的句子。
(學課文的開始讓學生一段自主學習的時間,不要老師包辦代替,讓他們靠自己能力去探究,去發現;努力做到自學文中的生字詞,自悟文中的精彩之處,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終身受益。)
四、合作式解讀課文
1、師:課文先后多次提出"圖畫",請同學再仔細閱讀課文,用"圈點法"找出這些句子。(學生回答,相互補充,共有10個句子。)
2、老師要求學生把這些句子依次標明序號,并簡要小結:"這一幅幅生動的。圖畫告訴我們蘇州園林色彩的美,結構和布局的美,體現出
園藝家們獨具匠心。請同學在小組中討論,這些句子中,哪幾何是寫整體?哪幾何是寫局部?哪兒何是寫細部的擴(學生先以4人小組討論,而后在班級發言交流。)老師板書:整體——局部——細部,并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應寫出序號,概括說明順序:從整體到局部,從總到分,從大處到小處的邏輯順序。
師:我們再聯系上下文,看看這些局部和細部說明的對象分別是什么?(學生再次認真閱讀課文,找出相應的說明對象。)
師:可見,蘇州園林無論是整體,還是它的每一個局部,甚至每一個細部,處處都注意圖畫美,作者反反復復用圖畫作比,目的在于強調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征,由此,我們可以在說明文的閱讀和。寫作方面獲得什么啟示呢?
(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讓他們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小結:在作者筆下,蘇州園林變成一幅幅大小錯落,千姿百態,圖畫,游覽者,置身其中,"如在圖畫中"讀來令人美不勝收。
3、以優美的古等獨奏曲為背景音樂,學生自由選擇課文段落朗讀。
(賞佳音、品美文,充分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
在朗讀的基礎上品味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學生找出課文中表現說明語言的準確、簡練、生動的句子。)(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4、師:要想把事物說明得好,還要講究方法。說明方法很多,常見的有:分類別、下定義、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列圖表等。
(指導學生找出課文中的說明方法)
(在合作解讀課文的.過程中,主要是教給學生學習說明文的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老師始終是一個配角,任務就是組織串聯,點撥深化。總結升華,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獲得知識。)
五、探究式拓展課文
①師:文章的結尾好不好?簡要說明理由。
如果作者不在此結尾還繼續寫的話,會再寫些什么呢?
(學生以4人小組為單位討論,而后在班級交流發言。)
②質疑:讀了課文同學們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
(自由質疑,學生能解答的讓學生自己說,教師不作具體答復。)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是思維的火花,質疑應該在每一節課中得以體現。)
③想象并設"21世紀我神往的校園美",要求從房屋、橋梁、花樹的布置和雕塑、池沼中選一個方面來表現,可以用圖畫加上說明性的語言,也可以用語言直接描繪。
(拓展是鍛煉學生想象美,創造美的能力,挖掘學生的潛力,讓學生學好課文的同時,還要構建課文里沒有的知識。這對學生的一生的發展都有好處。)
課后反思:
用了兩個課時上完了《蘇州園林》,走出教室,心里感到特別輕松和愉快。一直以來自己所思索的任何用新課程的理念教說明文,在教學中得意實踐。
在《蘇州園林》的設計中,我打破傳統的"串講",先創設情景導人,再指導學生閱讀說明文的方法,讓學生找出說明"蘇州園林"共同特征的句子,然后仔細閱讀課文,從2—9段中找出含有"圖畫"的句子。我想:學生如果能夠找出這些句子,肯定就能理解說明的特征和說明的順序,但這有一定的難度,對第一次接觸說明文的初一年學生來說是否會完成,我心里沒有底,但總想試試,結果出乎我意料之外,有部分學生很聰穎,一下子就找出來了,真讓我為之一振。再指導學生為這10個句子標上序號,分組討論,找出說明整體、局部、細部的句子,在此基礎上歸納了本文的說明順序。又由"局部"的句子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各自的說明對象,從而解決每段的中心何。第二課時學生配樂選段朗誦,賞佳音、品美文,充分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找出本文的說明方法和說明語言準確性的句子已經是水到渠成了。課堂結束之前留下一定時間,讓學生討論"課文的結尾是否畫蛇添足",想象"如果作者繼續寫下去會寫什么擴;想象并設計"21世紀我神往的校園美",學生紛紛動手,擅長畫畫的用彩筆勾勒,長于。寫作的用語言描繪。學生筆下的校園美五彩緩紛,雖然稚嫩,但從一個側面表明學生的想象力、審美能力已得到培養,學生的思維空間需要我們去開拓,學生身上閃耀出的智慧的火花,也令我倍受鼓舞。
如果說還有不足的話,就是學生的想象力,還有待于培養。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知識是有限的,想象力是無限的。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學生終身受益,語文老師責無旁貸。
《蘇州園林》優秀教案和反思 7
教學重點
1、把握蘇州園林的“圖畫美”整體特點和本文的結構、順序。
2、學習多種說明方法,品味準確、簡潔、生動的說明語言。
教學難點
初步鑒賞美能力的培養。
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3、問答式教學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學習說明文有關知識(幻燈片展示)
一、導入新課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之所以獲得“天堂”的美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擁有一批全國以至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園林。教師板書課題
二、欣賞蘇州園林:
幻燈片展示蘇州園林圖片,學生欣賞,談感受。
首先讓學生明白,“蘇州園林”不是某個園林的名稱,而是指蘇州這個地方的園林群體。比較出名的有這些園林:拙政園、滄浪亭、獅子林、留園、網師園、怡園。
學生談感受: 簡直就是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下面,我們看看現代著名作家葉圣陶先生是怎樣來介紹蘇州園林的。
三、作者簡介:
葉圣陶(1894—1988)原名紹鈞,字圣陶,以字行。江蘇蘇州人。作家、教育家、兒童文學。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煥之》、《多收了三五斗》等。
四、指導閱讀, 整體感知
1、指導學生閱讀說明文應從下面幾方面入手:
幻燈片展示:明確說明文的對象,分析說明對象的特征有哪些,了解說明的結構、順序,找出說明的方法,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的特點。
2、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圈點勾畫。幻燈片展示問題:
(1)作者是在開始是如何評價蘇州園林的?
明確: “標本”
(2)蘇州園林的總體特點是什么,能不能從課文中找出一句話來概括?
明確: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3)本文的結構、順序怎樣?
明確:整體——局部——細部,并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應寫出序號,概括說明順序:從整體到局部,從總到分,從大處到小處的邏輯順序。
五、合作探究畫意美
1.教師提問引入:請從文中找出體現蘇州園林“圖畫美”的句子,并說說它美在哪里。
學生活動:
(1)自讀課文3—9段,從文中畫出相關語句。
(2)小組內互相交流補充。
(3)師生互相補充。
多媒體展示精心制作的相關圖片。
亭臺軒榭布局的自然美。
大處 假山池沼的藝術美。
第二部分(3—9)分類具 花草樹木的映襯美。
體說明蘇州園林的藝術美。 花墻廊子的層次美。
講究每個角落的構圖美。
細處 門窗的圖案美。
園內建筑的色彩美。
師:可見,蘇州園林無論是整體,還是它的每一個局部,甚至每一個細部,處處都注意圖畫美,作者反反復復用圖畫作比,目的在于強調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征,由此,我們可以在說明文的閱讀和寫作方面獲得什么啟示呢?
小結:在作者筆下,蘇州園林變成一幅幅大小錯落,千姿百態的圖畫,游覽者置身其中,"如在圖畫中"讀來令人美不勝收。
六、了解說明方法
要想把事物說明得好,還要講究方法。
學生找出課文中的說明方法。如:
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引用、摹狀貌等。
七、品味語言。
表現美的事物,需要美的.語言。本文語言準確、簡潔、生動, 學生找出課文中表現說明語言的準確、簡練、生動的句子。(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八、本課小結
本文介紹了蘇州園林藝術的整體特征,說明順序合理,說明方法得當,語言準確、簡潔、生動,既突出了被說明事物的特點,結構又顯得清楚有序,實為一篇難得的好文章,顯示了葉圣陶先生駕馭復雜事物的非凡筆力。在領略蘇州園林藝術美的同時,我們要借鑒作者說明的技巧,力求學以致用。如果同學們想得到如在畫圖中的實感的話,還是讓我們有機會去蘇州園林中徜徉吧。
九、布置作業:
小作文《我們的校園》
提示:先抓住學校的教學樓、辦公樓、宿舍的共同點,先概述,后分說。字數為150字左右。
板書設計: 《蘇州園林》
葉圣陶
﹙1﹚ 標本 ﹙3、4、5、6、7﹚局部 (大)
﹙2﹚完美的圖畫 ( 10 )不止這些
﹙8、9、10﹚ 細部 (小)
總說 ———————— 分說 ———————— 總說
概括 具體(邏輯順序)
教學反思:
本課內容豐富,牽涉面廣,要講的東西很多,一般安排二課時為適宜,用一課時來完成教學,當時,我有所當心。結果,只用了一課時就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由此,我得出以下幾點啟示:
1、處理教材非常重要,關鍵在取舍。要結合學科性質、單元教學要求和課文特點,科學制定教學目標,特別要突出重點教學,不能面面俱到。
2、要想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內容安排要緊湊,教學推進要快,設計問題要科學、合理,難易適度。
3、在教學過程中,要相信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努力營造課堂教學氣氛;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思考、探究,著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蘇州園林》優秀教案和反思】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和反思03-16
語文《蘇州園林》教學反思10-20
《蘇州園林》教學反思(精選13篇)05-28
《蘇州園林》的語文教學反思03-12
管理心得和反思總結優秀08-20
幼兒園大班教案和反思05-25
小班音樂鑼和鼓教案反思10-13
幼兒園小班優秀游戲教案《狼和小兔》含反思03-23
《狼和鹿》優秀教學設計及反思10-26
《蘇州園林》的語文教學反思14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