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初二上冊《新聞兩則》語句講解
新聞類的文章在初中教材是經常會出現的,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人教版語文初二上冊《新聞兩則》語句講解,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主體部分為什么按“中路軍、西路軍、東路軍”的順序安排?這三個層次是怎樣緊密銜接在一起的?有哪些語句使三個層次連接成一個整體?
首先,中路軍最早渡江,所以先寫;其次,中、西兩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東路所遇抵抗,較為頑強,所以中、西合寫在前,東路單寫在后。
先寫中路軍,再寫西路軍,然后寫東路軍,這樣的順序反映了三路大軍開始渡江的時間先后,也體現了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中先從中間突破、再以三路并進的戰略部署。根據時間發展及事件特點安排順序,清晰合理。
三個層次按時間先后的順序銜接起來,“20日夜起”和“21日下午五時起”和“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等表明日期、時間的詞語,顯示了三個層次所敘事實在時間上的先后相承、緊密銜接。
“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銜接一、二層;“與西路軍同日同時發起渡江作戰”銜接二、三層,第二層的“戰犯湯恩伯21日到蕪湖督戰”與第三層的“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銜接,這些語句使全文連接成一個整體,被統領于導語之下,結構的確十分嚴密。
2.導語部分哪些詞語富有表現力,請稍作分析。
① 標題簡潔概括,提示了報道的要點。“百萬”、“橫渡”兩個詞氣勢磅礴,勝利豪情躍然紙上。
② 電頭時間精確到“時”,暗示戰役在迅速發展之中。
③ “從1000余華里的戰線上”,說明了戰線之長;
④“沖破敵陣”,“橫渡長江”,表現了攻勢之凌厲,我軍所向披靡,渡江戰役已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⑤“九江(不含)”一詞,準確表明當時九江尚未解放的'狀況。
⑥“均是”二字概括戰線寬廣,勝利巨大。
短短一句導語,概括了報道的全部內容,語言簡潔、洗練。既給讀者以完整鮮明的印象,又領起了下文。
3、全文解析
本文對西路軍渡江情況進行了簡要的議論,分析敵人毫無斗志的兩個方面的原因(此種情況......都很泄氣),這兩方面的議論為何一略一詳?兩方面的順序顛倒一下好不好?為什么?
這處議論透辟地分析了我軍勝利南渡的兩方面原因,揭示了人心向背是決定戰爭發展趨勢的關鍵,深化了新聞的思想性。
兩方面的議論一略一詳,是因為“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這一方面,在當時已是眾所周知,廣大讀者已經形成共識,可以一筆帶過;而“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使敵軍官兵“都很泄氣”這一方面,在當時還是一個新出現的情況,有較大的新聞價值,也充分反映了反動陣營內部分崩離析、士氣低落的虛弱本質,值得較為詳細地寫出來。
前者略議,是因為這個問題不言而喻;后者詳評,是為了把少數戰犯同廣大官兵相區別,以利爭取多數,孤立少數,瓦解敵軍。同時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正是我軍發起渡江戰役的直接原因。此處著重點明這一點,更有力地證明了我軍發動渡江戰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確的。至于后評論敵軍,是為了引出下面對東路軍渡江戰役的記敘。
這兩方面的順序不宜顛倒,這是因為作為一篇正面報道我軍渡江戰役戰況的消息,先分析我方士氣后分析敵方士氣,完全合情合理;也因為這樣的順序比較能夠突出作者議論的重點,即作者較為詳細地寫出來的那個方面。
【語文初二上冊《新聞》語句講解】相關文章:
初二上冊語文《新聞兩則》教學設計03-30
人教版初二上冊語文《新聞兩則》教案09-25
人教版語文初二上冊《新聞兩則》文章結構11-28
人教版初二語文上冊《新聞兩則》知識點11-30
初二語文上冊課件03-26
人教版初二上冊語文《新聞兩則》知識點復習10-12
人教版初二語文上冊的教案04-30
初二語文上冊期末試題12-19
初二上冊《新聞兩則》課件下載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