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蠟燭》問題思考
《蠟燭》是一篇值得學生認真品讀的一篇課文,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蠟燭》問題思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問題思考
1、為了突出某種形象,某種感情,作者往往會對有些內容反復交代和描寫。文章對哪些內容進行了不厭其煩地反復描寫?在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1)對炮火的十一次描寫:
a 在方場的中央,我們那五個人被對岸敵人的迫擊炮火趕上了。在炮火下,他們伏在地上有半小時之久。最后,炮火稀了一點兒,兩個輕傷的抱著兩個重傷的爬了回來。
b 他們老是用迫擊炮轟擊方場和附近的街道,整整一天,只有短短的幾次間歇。
c 德國人的炮火一直轟到太陽落山。
d 德國人又開炮了,炮彈在這小小的方場上炸開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來,柱子似的。
e 德國人還在轟擊,可是沒有一顆炮彈打在老婦人的近旁。
f 德國人還在開炮,可是跟先前一樣,那些炮彈落得離老人很遠。
g 天氣很冷,四下里很靜,除了炮彈的炸裂聲外,沒有任何其他聲音。
h 德國人的炮火沒有停止過,可是炮彈仍舊落在離老婦人很遠的地方。
i 德國人的炮還在轟擊,但是,和先前一樣,炮彈落下的地方都離老婦人很遠。
j 炮彈爆炸的當兒,蠟燭的火焰不過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幾次,炮彈落得相當近,蠟燭被爆炸的風吹滅了,有一次,竟給震倒了。
k 再沒有炮彈落在方場上了。
小結:對炮火的很多次描寫,為人物活動設置了一個典型環境,寫出了德軍的殘忍瘋狂,突現了老婦人的不顧生死、臨危不懼。
(2)對蠟燭的六次描寫:①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來。她把那大蠟燭插到墳堆的頂上,點了起來。這晚上沒有風,蠟燭的火焰向上直升,一點也不搖晃。②炮彈爆炸的當兒,蠟燭的火焰不過抖了一下。③蠟燭被爆炸的風吹滅了,有一次,竟給震倒了。④在已經被破壞的鐵欄桿附近,聳立著一個小小的墳堆。一支蠟燭,旁邊還有生銹的洋鐵片給它擋住了風,在墳堆上閃耀著柔和的火焰。蠟燭快點完了,燭芯快給蠟淚淹沒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閃爍。⑤他們圍著墳堆,靜默地站著,看著這漸漸暗淡下去的燭光。⑥在炮火燒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那位南斯拉夫母親的惟一珍愛的東西她的結婚的花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一個蘇聯青年的墳頭。
小結: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環境、特殊的氛圍中,反復描寫蠟燭有著特殊的意義。燭光,象征著紅軍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是兩國人民戰斗情誼的見證。
(3)對黑圍巾的四次交代:①做好了墳堆后,老婦人就從她那黑色的大圍巾底下,摸出她離開地窖的時候揣在懷里的東西,老婦人對著這燭光,坐在墳邊,一動也不動,兩臂交叉抱在胸前,披著那黑色的大圍巾。②這時候,一個披著黑色大圍巾的高身材的老婦人走近來了。她默默地走過那些紅軍身邊。③在墳旁跪下,從黑色的大圍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蠟燭來。④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圍巾拉直了,顫巍巍地走了。
小結:“黑色的大圍巾”表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寫出了老婦人與犧牲的蘇聯紅軍戰士之間跨越國界的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黑色給人一種沉重肅穆之感。老婦人不只用自己的行動,也在用自己的衣著表現對紅軍士兵的哀悼。這圍巾也渲染了一種沉郁悲涼的氣氛,襯托了人們悲哀的心情。(渲染了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寄托老婦人的哀思。)
(4)對老婦人動作的反復描寫
三次寫“爬”:①她從地窖里爬出來,想招呼那五個紅軍到她那里去。她認定,她自己住的地方比較安全。②然而她剛爬出一半,一顆炮彈落在近旁炸開了。③老婦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東西來,揣在懷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三次寫“跪”:①老婦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舀出那些水。②休息夠了,老婦人跪到死者旁邊,用手在死者身上畫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額。③她默默地走過那些紅軍身邊,在墳旁跪下,從黑色的大圍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蠟燭來。
小結:三次“爬”寫出了老婦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寫出了老婦人的行動不便,以及對犧牲戰士的沉痛哀悼。
2、劃出最令你感動的片段,并說說你感動的原因。
1)環境危險,炮火連天——想到老婦人不顧生死。
2)年老體弱,掩埋吃力——想到老婦人力量的源泉。
3)視若親人,沉痛哀悼——想到老婦人對烈士的感情。
4)燭光閃爍,真情祭悼——想到老婦人奉獻的精神。
3、整個場面莊嚴肅穆,老婦人從始至終不說一句話,這樣設計的用意何在?
這里既有緬懷死難戰友的懷念又有對老婦人高尚心靈的烘托,此時無聲勝有聲。
4、談談結尾句的含義。
結尾兩句話謳歌了南斯拉夫母親對蘇聯紅軍烈士最崇高、最熱烈、最誠摯的感情,這份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這份感情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為和平而戰是每一個人的心聲,在這共同的戰斗中用血肉凝成的友誼將永遠長存。)
5、讀了本文之后,談談文中蠟燭的深意?
(1)象征紅軍戰士的生命之光(2)象征兩國人民的深厚情意
(3)象征他們之間的母子深情(4)象征和平、希望和勝利
6、文中的老婦人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老婦人渴望解放、和平、對蘇聯紅軍烈士滿懷敬意,奉獻愛意,表現出深沉、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7、文中老婦人對烈士的情感可概括為“敬愛”和“哀痛”,談談你對此的理解。
老婦人飽受法西斯侵略之苦,滿懷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和平,她對蘇聯紅軍充滿敬意;戰士犧牲,她心情無比沉痛,她為紅軍戰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變得無所畏懼,進入一種忘我境界,不顧安危,出入炮火,獻出心愛之物,徹夜守墳。
8、做好了墳堆后,老婦人就從她那大圍巾底下,摸出她離開地窖的時候揣在懷里的東西,這是一支大蠟燭,是45年前她結婚的喜燭,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為什么要對這支蠟燭的來歷做補充說明?
補充說明這支蠟燭非同尋常的意義,表現了老婦人給紅軍戰士獻出的是一份最珍貴的感情。
9、老婦人對著這燭光,坐在墳邊,一動也不動,兩臂交叉抱在胸前,披著那黑色的大圍巾。這里又提到圍巾的顏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這一著色,渲染了肅穆氣氛,表達了老夫人的哀悼之情。
10、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著,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怎樣理解這句話?
象征著老婦人對烈士的敬意,象征著紅軍戰士的生命之光;也象征著兩國軍民的感情,象征著一個母親對兒子的深情厚誼——這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不分國界,情同母子。
11、即使是在這個當兒,老婦人也沒有說話,她不過抬起眼睛來,朝這些脫了帽的肅立著的人們看了一眼,十分莊重地對他們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圍巾拉直了,顫巍巍地走了。怎樣理解這句話?
這句話描寫了老婦人的動作。雖然沒有說話,但是此時她的心理是極為復雜的,有對烈士犧牲的哀痛,也有對紅軍戰士的敬意。因為她飽受法西斯的侵略之苦,對侵略者懷有深仇大恨,所以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對這些為了南斯拉夫人民幸福而奉獻了自己全部生命的戰士,她深懷敬意,所以她對紅軍戰士莊嚴地“深深一鞠躬”。
閱讀練習
閱讀下文,回答下面的問題。
她穿過方場,到了那戰死的蘇聯士兵身邊,她用力把那尸身翻過來。看見他的面孔了,很年輕,很蒼白。她輕輕理好了他的頭發,又費了很大的勁把他那一雙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彎過來,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后,她在他旁邊坐了下來。
德國人還在開炮,可是跟先前一樣,那些炮彈落得離老人很遠。
這樣,她坐在那里,靜靜地,一小時,也許兩小時。
天氣很冷,四下里很靜,除了炮彈的炸裂聲外,沒有任何其他聲音。
1.從文中找出描寫老婦人動作的一系列動詞,并體會它們對表現人物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寫炮彈炸裂聲,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試比較下面兩個句子,說說①句為什么比第②句好。
①這樣,她坐在那里,靜靜地,一小時,也許兩小時。
②這樣,她一小時,也許兩小時靜靜地坐在那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級上冊語文《蠟燭》問題思考】相關文章:
八年級語文上冊《蠟燭》課文03-30
八年級語文上冊《蠟燭》ppt07-01
八年級上冊語文蠟燭課件09-21
八年級上冊語文《蠟燭》教案10-13
八年級語文上冊蠟燭的教案11-15
八年級語文上冊《蠟燭》的教學設計04-18
八年級語文上冊《蠟燭》教學設計10-17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 蠟燭》教案10-30
八年級上冊語文《蠟燭》課件ppt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