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親愛的爸爸媽媽》教學反思
《親愛的爸爸媽媽》教學反思1:
《親愛的爸爸媽媽》是八年級語文第一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這個單元的文章都是與戰爭有關的。本文是美籍華裔女作家聶華苓寫的一篇揭露法西斯殘酷暴行的文章。作者通過人們悼念在二戰中被納粹殺害的遇難者的活動,再現了那一段殘酷的歷史,表現了塞爾維亞人在面對屠殺時所表現出來的整個民族的英勇,從而告訴人們世界上不要再有戰爭了。
這節課在整體上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發言踴躍,發言次數和發言人數都比較多,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在閱讀教學中,師生的合作、交流、共享尤為重要。要達到這一境界,平等的對話是前提。通過這節課,我體會到,教師要實現和學生的平等對話,就必須鼓勵孩子每一個思想的火花,不輕易否定任何一次思維的過程。當學生的思維火花被激活時,情感的體驗就很容易實現了,方法能力的培養也盡可以貫穿其中。
《親愛的爸爸媽媽》教學反思2:
“叔叔,不要把我們埋得太深,媽媽回來會找不到我們的!”由詩入文,踏雪無痕。在兒童的純潔,天真、幼稚、信任中,納粹德軍人性的'泯滅,殘酷,無情展現得一覽無遺,達到了動人心魄的藝術效果。學生也在對小詩的欣賞中跨越時空隧道走進了那血雨腥風的悲壯歷史,帶著一種對歷史的回顧,對人性的審視,聆聽作者發自心底的聲音。學生讀得很認真,連一向好動的秋水,也在同學們的感染下靜心地讀起了課文。
本堂不足是:學生的感情得到了醞釀,探討課文的積極性卻沒有完全被激發,一個非常簡單的任務——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四小節的內容都沒有很好地完成,只有兩個同學舉手把自己的概括展示出來,而其中一位同學還是從參考書上竊取的結果。
是什么原因遏制了學生展示自我的欲望?仔細分析,我覺得原因有三:1、課文較長,可我為了完成預設的任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而且過高的估計了學生綜合概括的能力;2、上期對這樣的問題我是允許他們看參考書的,可這個學期我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感悟能力,課堂上我有了新的規定——禁用參考書,這樣一來,部分依賴性強的同學,就像剛會走路的小孩,突然失去了可以依靠的對象而顯得六神無主,無從下手。
學生的熱情沒有激發,就不可能有與文本,與教師,與作者發自內心的真誠對話,也就很難有觸及學生靈魂的高層次的感悟!
《親愛的爸爸媽媽》教學反思3: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五篇課文,全部都是以“戰爭”為題材的文章。本單元的設計意在讓孩子們了解歷史,看到正義戰爭的威力和非正義戰爭的罪惡,看到真善美與假惡丑的兩個極端。從而在心里樹立起“要和平,不要戰爭”的意識,激起孩子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本單元第三課《蠟燭》和第五課《親愛的爸爸媽媽》所講的故事都是發生在二戰期間。字里行間是對法西斯納粹分子的批判和憎惡,對被侵略者英勇無畏精神的贊美。就拿第五課《親愛的爸爸媽媽》來說,在講這節課之前,我深深明白,要想讓孩子們深入了解文本,深刻感悟“要和平,不要戰爭”這個中心 ,字詞可以粗講,語句賞析可以少說,但必須花一定的時間去講二戰。有了這個想法,我開始搜集大量有關二戰的資料、圖片及二戰期間法西斯的野蠻殘暴行為,比如德國法西斯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希特勒對猶太人的“最后解決”徹底滅種計劃,日本在中國令人發指的“三光”政策,法西斯德國及日本利用所謂“囚犯”進行的毒氣細菌實驗等等。一幅幅慘不忍睹的歷史畫面,配上簡單深刻的文字解說,圖文并茂 ,這樣既讓孩子們有了感官視覺,又可在心靈深處受到震撼。
可想而知,孩子們帶著這種被感染起來的憤怒情緒去學習文本,身心完全融入其中,這樣的課會是何等精彩。課后反思,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語文教師經常為了趕教學任務,怕影響進度,便“緘默其口”,在課文背景介紹上“吐字如金”。可結果往往會事與愿違,在沒吃透作者寫作意圖的條件下,非生拉硬拽著孩子往主題上牽扯,這樣的語文教學怎一個失敗了得?
作為語文教師,課文背景的深刻滲透絕對不可缺少!
【八年級上《親愛的爸爸媽媽》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親愛的爸爸媽媽》教學反思09-29
八上《親愛的爸爸媽媽》教學設計07-18
八年級語文上冊《親愛的爸爸媽媽》教學反思03-14
人教版八年級上《親愛的爸爸媽媽》導學案07-18
八年級上《親愛的爸爸媽媽》練習題07-18
人教版八年級上《親愛的爸爸媽媽》教案設計03-20
八年級《親愛的爸爸媽媽》教學設計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