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燭》導學案設計
【學習目標】
1、識記重點字詞
2、分析品味重點語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3、分析人物動作描寫,體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人物豐富的情感世界
4、珍視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捍衛世界和平
【學習重難點】
通過朗讀、小組探究,分析人物外貌、動作描寫,品味感受人物豐富的情感世界
【新課探究】
一、情境導入:
蠟燭,曾是人們常用的照明工具,在黑暗中,一點昏黃的光往往勾起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勾出元限退想于是,無論中外,都有許多詩文以蠟燭為題例如,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現在,蠟燭已失去它本身的實用價值,但我們仍常用它來寄托某種情感:喜慶,或是憂傷……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西蒙諾夫的《蠟燭》更是抒寫了一種人類最美好的情感,純潔而又令人震撼
二、資料助讀
1、背景簡介:
l944年9月,蘇聯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蘇軍進人南斯拉夫領土達成協議隨后又在克拉約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動計劃,l0月5日,簽署了關于保加利亞軍隊參加對南斯拉夫領土上的德軍作戰的南保協定貝爾格菜德戰役的企圖是:通過蘇、南、保三國軍隊的共同努力,粉碎"塞爾維亞"集團軍級集群,解放被占領的塞爾維亞地區和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菜德,前往到駐希臘的"E"集團軍群的交通線,不讓該集團軍群從巴爾干半島南部退卻這樣就構成了蘇南軍隊統一的作戰局面,并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之后爭取本國的完全解放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是一篇戰地通訊,西蒙諾夫作為隨軍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收集到了這則感人肺腑的故事
2、關于通迅的文學常識
通訊也是新聞(廣義)的一種,又叫通訊報道它和消息有相同之處,且口都要用事實說話,講究時效等但它和消息也有區別:
(1)在時效性上,通訊不及消息強 (2) 在內容上,通訊比消息更詳盡更具體,要對所報道的事實作全方位、多角度、多側面的描述、報道,要表現出典型事件、典型人物(3)在篇幅上,通訊較長,而消息則相對較短(4)在表達方式上,消息以記敘為主,間有議論,而通訊則還可以采用描寫、說明、抒情等(5)在語言上,消息多用概括性的語言,而通迅的語言更詳盡、具體、生動、形象,比消息更生動,更具感染力
三、整體把握,感知課文:
預習導學
1、 給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2、 瓦lì ( ) 精疲力jié( ) fú( )曉 揣在懷里( )鞠躬( )
3、這篇通訊寫了一位飽受 之苦的老婦人 的動人事跡,贊美了
4、這是一篇戰地通訊,它以記敘為主要表達方式,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嗎?
學習研討
5、課文以蠟燭為題,這里的燭光,你認為有什麼特殊的象征意義呢?
6、文章對哪些內容進行了不厭其煩的反復描寫?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反復加以描寫?(盡量自己找一找,劃一劃,然后歸類)
拓展學習
7、體驗感悟:
文中老婦人始終沒有說一句話,豐富的內心世界都是通過她的動作來表現,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請展開想像,揣摩一下老婦人的內心世界把你想像的老婦人的心理活動寫下來,字數不少于200字
8、五:揣摩語句,體味文章豐富的意蘊
(1)、“做好了墳堆后,老婦人就從她那大圍巾底下,摸出她離開地窖的時候揣在懷里的東西,這是一支大蠟燭,是45年前她結婚的喜燭,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為什么要對這支蠟燭的來歷做補充說明?
(2)、“老婦人對著這燭光,坐在墳邊,一動也不動,兩臂交叉抱在胸前,披著那黑色的大圍巾”這里又提到圍巾的顏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3)、“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著,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怎樣理解這句話?
(4)、“即使是在這個當兒,老婦人也沒有說話,她不過抬起眼睛來,朝這些脫了帽的.肅立著的人們看了一眼,十分莊重地對他們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圍巾拉直了,顫巍巍地走了”怎樣理解這句話?
(5)、“在炮火燒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那為南斯拉夫母親的惟一珍愛的東西──她的結婚的花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一個蘇聯青年的墳頭”這段文字如果寫成“在方場上,老婦人的蠟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契柯拉耶夫的墳頭”好不好,為什么?
(6)、最后兩句話是什么意思?
9、課外延伸:
思考:戰爭留給我們的是什么?戰爭留給一個民族的是什么?在面臨戰爭,面臨民族危亡的時刻,每個國家的人民表現出來的又是什么?
10、拓展閱讀:
一列火車緩緩地駛出柏林,車廂里盡是婦女和孩子,幾乎看不到一個健壯的男子在一節車廂里,坐著一位頭發灰白的戰時后備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個身體瘦弱而多病的老婦人顯然她在獨自沉思,旅客們聽到她在數著:“-,二,三……”聲音蓋過了車輪的"咔嚓咔嚓"聲停頓了一會兒,她又不時重復數起來兩個小姑娘看到這種奇特的舉動,指手劃腳,不加思慮地笑起來一個老頭狠狠地掃了她們一眼,隨即車廂里平靜了
“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婦人重復數著兩個小姑娘再次偷笑起來這時那位灰白頭發的后備役老兵挺了挺身板,開口了
“小姐,”他說,“當我告訴你們這位可憐的婦人就是我的妻子時,你們大概不會再笑了我們剛剛失去了三個兒子,他們是在戰場上死去的現在輪到我自己上前線了在我走之前,我總得把他們的母親送進瘋人院啊!”
車廂里一片寂靜,靜得可怕
(1)文段寫老婦人多次重復數著“一、二、三……”,其含意是指老婦人對 ﹍﹍﹍的痛苦訴說,也表現了作者對戰爭的﹎﹎﹎﹎﹎﹎﹎﹎
(2)文中對老婦人身體狀況作了怎樣的描寫?這描寫是為了揭示什么?
(3)文末“車廂里一片寂靜,靜得可怕”這句話怎么理解?
蠟燭參考答案
1.略 2.戰爭 老婦人的善良無私 3.略
4、紅軍烈士生命之光;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是兩國人民戰斗情誼的象征
5、文章不斷對炮火(11)、老婦人的黑色圍巾(4)、老婦人的動作“跪”、“爬” (各3)、燒焦的樹木、閃爍的蠟燭(6)等內容進行了反復交代和描寫
① 對“炮火”的多次描寫,突出了當時環境的危險,更突出了老婦人不顧生死、臨危不懼的高尚品格,同時也使我們為老婦人的行為而感動
②對“蠟燭”的多次描寫,說明蠟燭有著特殊的意義燭光,象征著紅軍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的哀思,是兩國人民戰斗情誼的見證
③對“黑圍巾”的多次描寫,表現了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渲染了肅穆氣氛,突出了老婦人與犧牲的蘇聯紅軍戰士之間跨越國界的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④三次“爬”寫出了老婦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寫出了行動不便的老婦人對犧牲戰士的沉痛哀悼
8、 拓展閱讀:
(1)失去了三個兒子 表現了作者對戰爭的罪惡的強烈控述
(2)“身體瘦弱而多病” 需要“送進瘋人院” 揭示了殘酷的戰爭對無辜百姓身體、心靈的巨大傷害
(3)這句環境描寫,渲染了人們極其沉重的心情與車廂內悲哀的氣氛
【《蠟燭》導學案設計】相關文章:
《狼》導學案設計06-09
《江南》導學案設計08-17
《景陽岡》導學案設計05-24
《祝福》導學案設計06-29
《變臉》導學案設計04-02
《口技》導學案設計05-18
《勸學》導學案設計03-18
《吆喝》導學案設計05-06
《金色的魚鉤》導學案設計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