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八年級上冊《蘇州園林》課文
《蘇州園林》是著名教育家、作家葉圣陶先生寫的一篇介紹園林知識的說明文,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八年級上冊《蘇州園林》課文,一起來看看吧。
蘇州園林原文
作者:葉圣陶
蘇州園林據說有一百多處,我到過的不過十多處。其他地方的園林我也到過一些。倘若要我說說總的印象,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因此,誰如果要鑒賞中國的園林,蘇州園林就不該錯過。
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園林當然各個不同。可是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他們唯愿游覽者得到“如在畫圖中”的美感,而他們的成績實現了他們的愿望,游覽者來到園里,沒有一個不心里想著口頭說著“如在畫圖中”的。
我國的建筑,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么樣,右邊也怎么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東邊有了一個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邊決不會來一個同樣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樣的回廊。這是為什么?我想,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筑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
蘇州園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或者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園林池沼寬敞,就把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梁。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梁,那就一座一個樣,決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邊沿很少砌齊整的石岸,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在那兒布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池沼里養著金魚或各色鯉魚,夏秋季節荷花或睡蓮開放,游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
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 :因為依據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使游覽者感到無限的繁華和歡悅,可是沒法說出來。
游覽蘇州園林必然會注意到花墻和廊子。有墻壁隔著,有廊子界著,層次多了,景致就見得深了。可是墻壁上有磚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是兩邊無所依傍的,實際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幾個園林還在適當的位置裝上一面大鏡子,層次就更多了,幾乎可以說把整個園林翻了一番。
游覽者必然也不會忽略另外一點,就是蘇州園林在每一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階砌旁邊栽幾叢書帶草。墻上蔓延著爬山虎或者薔薇木香。如果開窗正對著白色墻壁,太單調了,給補上幾竿竹子或幾棵芭蕉。諸如此類,無非要游覽者即使就極小范圍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蘇州園林里的門和窗,圖案設計和雕鏤琢磨功夫都是工藝美術的上品。大致說來,那些門和窗盡量工細而決不庸俗,即使簡樸而別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綜合起來看,誰都要贊嘆這是高度的圖案美。攝影家挺喜歡這些門和窗,他們斟酌著光和影,攝成稱心滿意的照片。
蘇州園林與北京的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梁和柱子以及門窗欄桿大多漆廣漆,那是不刺眼的顏色。墻壁白色。有些室內墻壁下半截鋪水磨方磚,淡灰色和白色對襯。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這些顏色與草木的綠色配合,引起人們安靜閑適的感覺。花開時節,更顯得各種花明艷照眼。
可以說的當然不止以上寫的這些,這里不再多寫了。
《蘇州園林》知識點
1.重點詞語
軒榭 敗筆 丘壑 嶙峋 鏤空 薔薇 明艷 因地制宜 重巒疊嶂
2.作者介紹
葉圣陶(1894~1988),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紹鈞,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二三十年代的創作很多,短篇小說集有《隔膜》《火災》等六本,散文集有《腳步集》,童話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長篇小說有《倪煥之》。1925年“五卅”運動后,創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說。他創作態度嚴謹,語言洗練優美,風格樸素自然,有“優美的語言藝術家”之稱。
3.整體感知
本文介紹了蘇州園林藝術的整體特征,說明順序合理,說明方法得當,既突出了被說明事物的特點,結構又顯得清楚有序,實為一篇難得的好文章,顯示了葉圣陶先生駕馭復雜事物的非凡筆力。在領略蘇州園林藝術美的同時,借鑒作者說明的技巧,力求學以致用。
4.把握作者的說明順序。
明確:文章采用先總后分式的結構展開。先總括蘇州園林從整體上呈現出的特點,再從各個方面分別加以說明。園林建筑特點的概括介紹和分類說明互相照應,前后提挈。“圖畫美”這一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作為線索貫穿全篇。
作者先介紹了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藝術中的地位,從游覽者的角度概括蘇州園林的特點,即“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然后,從亭臺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等四個主要方面和每個角落的構圖美、門窗的圖案美、園內建筑的色彩美等三個細微方面來具體說明這個特點。
5.把握本文所采用的說明方法,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
關于說明方法:為了把事物特征說清楚,或者把事理闡述明白,必須有相適應的說明方法。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對象和寫作目的,選用最佳的方法。當然,作者也有選擇的自由。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列數字、引用、下定義、分類別、作解釋、列圖表等。
明確:本文采用的說明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分類別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②作比較
“我國的建筑,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
“蘇州園林與北京的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
③引用
“……游覽者來到園里,沒有一個不心里想著口頭說著‘如在畫圖中’的”。
④舉例子
“或者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
“階砌旁邊栽幾叢書帶草。墻上蔓延著爬山虎或者薔薇木香。”
⑤列數字
“四扇、八扇、十二扇,綜合起來看,誰都要贊嘆這是高度的圖畫美。”
蘇州園林教案
【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內容,把握蘇州園林的總特征。
2、把握全文結構,理清文章說明順序。
【重難點】
1、熟悉課文內容,把握蘇州園林的總特征。
2、把握全文結構,理清文章說明順序。
【教學過程】
布置預習:要求學生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弄懂生字詞,抓住本文的說明中心,了解每一小節的主要內容。
一、導入新課:
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美在西湖,蘇州美在園林,那么蘇州園林究竟魅力何在呢?下面先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有關蘇州園林的介紹,感受一下蘇州園林的美趣。
(視頻資料的播放:“蘇州園林概述”2分20秒)
從剛才的視頻介紹中,我們知道了蘇州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秀山莊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我們作為蘇州市民不能不驕傲。視頻結尾處說“蘇州人的園林情結暫且按下不表”,“三兩句,說不清”,那么,到底誰能把這“三兩句,說不清”的“園林情結”說清呢?不難,下面讓我們一起步入有深厚園林情結的葉圣陶老先生的《蘇州園林》,從中你就會明白了!
二、了解作者、解題
1、葉圣陶,1894年生,我國現代作家、著名語文教育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他原籍江蘇蘇州吳縣,22歲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蘇州,對蘇州園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葉老病愈后為攝影集《蘇州園林》寫的序言。他還寫有長篇小說《倪煥之》。
2、解題
剛才視頻中提到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作者是不是就介紹這四座園林呢?下面我們來看題目,理解題目。請同學們看課文下面的注釋:“原題為‘拙政諸園寄深眷――談蘇州園林’”
明確:從“諸”字可以看出,文章寫的是蘇州拙政園等許多園林;從“談”字可以看出文章是說明文。因此,課文不是介紹蘇州某處園林的特色,而是就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征來說的。
三、整體感知
①思考:聽錄音朗讀(7分14秒)
a、文章每小節寫了什么?
b、蘇州園林的共同特點是什么?
c、這個共同點表現在哪些方面?
d、本文按照怎樣的順序進行說明?
②正音:放錄音時,教師板書生字。給指定字詞注音,朗讀兩遍。
軒榭(xuānxiè)池沼(zhǎo)
丘壑(hè)鏤(lu)空
重巒疊嶂(zhàng)相間(jiàn)
嶙峋(línxún)斟(zhēn)酌
四、研讀課文
①蘇州園林在全國園林中有什么地位?
明確: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
②視頻中說到拙政園闊大、留園精致、網師園小巧、環秀山莊的疊山手段高超。說明它們各有個性(即不同點),他們在不同的個性中有共性(即共同點),那么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呢?(即蘇州園林的共同特點是什么呢?)
明確: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副完美的圖畫。
板書:完美的圖畫
③那么怎樣來理解“完美”這個詞?換句話而言突出蘇州園林完美性的詞語有哪些呢?(討論:務必、無論、總是)(齊讀、背誦這句話)
第2段中還有哪些詞語強調“完美”?(討論:一切都、決不容許、沒有一個不)
明確:“完美”就是要做到處處美、時時美。
匠師們要達到“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副完美的圖畫。”的效果,他們注重在哪些方面下功夫呢?(也就是這個共同特點表現在哪些方面?)
明確:四個“講究”: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齊讀)
板書:布局、配合、映襯、層次
④(出示圖片)請同學們根據圖片,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討論一下并來理解這四個“講究”含義。
布局:“亭臺軒榭”是園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圍廣,風格類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說明這類設置的全局性和整體性。
配合:“池沼”在園林景色中主要起連通、映照、組織作用,平曠的圖景或大小不一、相互關聯的若干景點,用“配合”一詞最為恰當。
映襯:“花草樹木”美在千姿百態的形態組合和萬紫千紅的光色輝映,因而用“映襯”。
層次:“近景遠景”不是園中的單一的、某一類,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體畫面,所以說“層次”。
可見作者遣詞很準確,貼切;而且這四個講究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邏輯順序排列的,不能調換顛倒。
下文哪些段落與這四個講究相照應?
明確:第3、4、5、6、節
下面三節(第7、第8、第9)分別寫了什么呢?
明確:分別說明園林的畫意還表現在設計者和匠師們注意每一角落景物的構圖美、門窗的圖案美和雕鏤美、屋內布置的色彩美。(即注意到了細節)
板書:角落、門窗、色彩
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別的呢?想想看。
明確:如門洞各種形狀等等
板書:“……”
討論本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說明的?
明確1:全文先總說,后分說,說明蘇州園林的特征(板書:總→分)
明確2:分說部分又按由主到次(板書:主→次)由大處“講究”到細部注
意的說明順序(邏輯順序)結構全文,條理十分清楚。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有著深厚園林情結的葉圣陶老先生的《蘇州園林》,知道了蘇州園林建筑的圖畫美體現在4個大方面(4個“講究”),3個小方面(細節)。下面請同學們再一次齊讀這四個“講究”,并馬上背誦這四句話。
六、布置作業
假如你來介紹蘇州園林還有別的思路嗎?
蘇州園林教學反思
《蘇州園林》是葉老一篇典范的說明文,文字通俗易懂。既高度概括了蘇州園林建筑的成就,詳細介紹了園林建筑的布局,又分析了園林建筑的原理,寫得情文并茂,趣味盎然。選讀這樣的作品,既可以使學生了解我國園林建筑的成就,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又可以豐富關于園林建筑藝術方面的知識,受到一次生動的審美教育。如果上課反復地講,勢必會使學生興味索然,因此必須另辟蹊徑,使學生于無疑處生疑,讓學生認識到此文的深意所在。所以,此課的教學目標定為“培養自學能力中的質疑解疑能力”。教學方法以學生質疑、教師點撥為主,力求讓學生在自己動腦、動手、動口的過程中提高語文能力。
學成于思,思源于疑,疑則誘發探索,從而發現真理。從“有疑(”到“創新”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因此,語文教師應把質疑、解疑作為教學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蘇州園林》一課的教學設計,在創新方面主要體現有:一是要求學生自己預習教學內容與相關資料,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發現疑難,提出問題;二是將問題歸納分類,要求學生按一定范圍集中提問。這些問題主要涉及課文的難點、疑點及較含蓄或潛在的內容,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思索探討,逐步解疑,在探索中有所發現和創新;三是體現出質疑的層次性,在學生對課文有一定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綜合”這一更高層次上質疑,鼓勵學生打破“陳規”去思考,不被“成見”所束縛,善于多方位認識,多層面分析,以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課堂事實證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簡介
葉圣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字圣陶,現代作家、教育家、編輯家。他的創作態度嚴肅認真,所寫作品構思縝密,結構嚴謹,風格樸實,語言精練,他被稱為“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代表作有《倪煥之》《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故事背景
本文是葉圣陶為一本蘇州園林圖片冊寫的序。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紹蘇州園林的攝影集,約葉圣陶寫一篇序文。葉老22歲以前,一直生活在蘇州,常和好友游覽蘇州園林,對蘇州園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體會,寫作這篇序文時又參閱了陳從周教授編撰的《蘇州園林》一書。序文寫好后交給了香港那家出版社,但圖片冊一直不見出版。《百科知識》編輯部知道后便要求讓他們先發表,于是,這篇序文發表在《百科知識》1979年第4期上。發表時刪去了序文最后的幾句話。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編入語文課本時,又刪去了序文的第一段,原題“拙政諸園寄深眷——談蘇州園林”也隨之改為“蘇州園林”。
作品鑒賞
葉紹鈞是新文學史上最早出現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說家”。
暴露舊中國教育界黑暗的內幕,并通過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頭指向整個舊社會,是葉紹鈞“教育小說”的基調。他以身臨其境般的感受和同情,反映了下層知識分子貧窮悲苦的生活狀況。與此同時,他對作為知識階層一部分的教員,也有著嚴峻的解剖與審視。
葉紹鈞小說的突出藝術成就,在于他對“灰色人生”的冷靜觀察和客觀描寫,表現了鮮明的現實主義的特征。作家的冷雋、客觀的風格色彩并不排斥他的內在熱情和主觀見解。冷靜觀察和客觀描寫,在葉紹鈞小說風格的諸因素中最為突出。他帶著一雙透入的觀世的眼,冷靜的諦視著蜷伏在舊中國暗諏一角里的被侮辱與被損害者。他的內心滿蘊著悲憫之情,而在落筆之際卻藏而不露、冷雋含蓄,意常見于言外,情不外露文中。
同情與諷刺兼備,是葉紹鈞對小市民知識分子用筆的基本特色,在生活的碾盤重壓下的知識者,作者看不慣他們的怯弱、空虛、玩忽職守、自私自利、不又要刺它一下,期望他們有所改變;但是他也深知他們的甘苦,造成他們這些不良表現的原因是復雜的,有時他們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因此,他在嘲諷的同時又毫不含糊的把筆鋒穿過這些人而指向其背后的黑暗現實制度,從而使他的批判現實主義達到了一定的深度。
葉紹鈞小說中的小知識分子形象大致有兩種類型:
一是卑瑣和庸俗型。其代表是《飯》中的吳先生和《潘先生在難中》的潘先生。
二是正直和理想型。其代表是《城中》的丁雨生、《抗爭》中的郭先生,最典型的是《倪煥之》中的倪煥之。其中《倪煥之》被茅盾稱為“扛鼎”之作。
結構多變、精于布局,講究結尾饒有余味,是葉紹鈞小說風格的又一方面。
葉紹鈞對外國小說的借鑒了無痕跡,他的小說文字整飭、嚴謹、平實、純正,既無歐化的成分,又沒有半文半白的現象,十分講究規范化。葉紹鈞的文學語言沒有五四作家常有的歐化氣息,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和嚴肅踏實的寫作態度,使葉紹鈞的文學作品為中國現代漢語的規范、純潔、健康作出了貢獻。
【八年級上冊《蘇州園林》課文】相關文章:
八年級上冊《蘇州園林》課文原文03-29
蘇州園林課文05-23
蘇州園林課文賞析12-02
人教版蘇州園林課文原文07-21
蘇州園林課文句子賞析08-03
八年級上冊語文《蘇州園林》教案09-30
八年級上冊語文蘇州園林教學設計12-12
八年級上冊《新聞兩則》課文09-09
八年級語文上冊《蘇州園林》教學反思優秀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