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花蕩》教學實錄
《蘆花蕩》教學實錄
一、導入新課
師:(放映白洋淀風光的影音資料) 同學們,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白洋淀廣闊的水域,一望無際的葦田,目光及處,同學們一定會感受到一種宏大的氣魄,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這里就是英雄的故鄉,抗日戰爭的戰場———白洋淀。這堂課,讓我們同游白洋淀,奏響一曲燕趙贊歌。(板書課題。)
師:畫面展示的內容有限,哪位同學愿意介紹一下自己查找的資料。
生 A :我介紹一下作家、作品情況。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孫犁在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創作結集為《白洋淀紀事》,其中《荷花淀》《蘆花蕩》等作品,已成為廣泛流傳的名篇。
生 B :我補充一下。《荷花淀》《蘆花蕩》等作品主要反映了抗日戰爭的內容。
生 C :白洋淀共由互相連接的 143 個大小淀泊組成,占地面積四十多萬畝,水道縱橫交錯,足有兩三千條……
生 D :白洋淀位于冀中平原,自古被稱為“燕趙之地”,這里多感慨悲歌之士,像戰國時出現的荊軻……尤其在抗戰八年期間,在復雜殘酷、艱苦的條件下,共產黨、八路軍領導翼中人民頑強抗敵,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二、分析人物
師:(對同學的認真態度加以肯定) 白洋淀的風景是獨具特色的,優美的風景很難讓人把它和戰爭聯系到一起。然而在那個時代即使再美不勝收的風景,也難逃浸沒在殘酷與血腥之中的厄運。為了保衛我們的民族,保衛自己熱愛的鄉土,淳樸的白洋淀人民成了英勇無畏的戰士。這篇課文就介紹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 “老頭子”。你能結合文章中的語句,談談對他的認識嗎?(將全班分為 6 個小組,合作探究,限時 8 分鐘。教師巡回指導,傾聽學生討論。)
師:相信同學們對人物的性格已有了初步的認識,下面請各小組派代表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第一組):我們認為“老頭子”是一個英雄。他能夠在敵人監視封鎖嚴密的情況下,運輸糧草,護送干部,沖破敵人的封鎖。“像一個沒事人”,“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
生(第二組):他對大菱說:“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說明他是一個愛憎分明的老人。對同胞,對鄉土,對自己的隊伍,他充滿感情;對日寇則滿懷仇恨。
生(第三組):我們組也認為“老頭子”是一個英雄,而且還是一個智勇雙全的英雄。老頭子用竹筒砸十幾個鬼子的腦袋,是用了計謀的。他早在枯木樁子上系上了一只只鋒利的鉤子,船頭上放了一大捆新鮮的蓮蓬,引誘鬼子進入枯木樁
子的水區,讓鉤子把鬼子咬住,叫鬼子動彈不得,束手挨打,張牙舞爪的鬼子成了被綁的困獸。
生(第四組):我們認為,從老頭子的外貌可看出他的老當益壯:“渾身沒有多少肉”、“將近六十歲了”……這樣的年紀他卻像青壯年一樣充滿活力。
生(第五組):我們認為文章中“過于自信和自尊”一句是對主人公性格最好的詮釋。如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另外,他通過敵人封鎖時的悠然自得,也能體現他的'“過于自信
和自尊”。
生(第六組):我認為“過于自信和自尊”應從兩個方面分析。上一組的同學只分析了其中的一點。還有一點,“過于”有“過頭”的意思,大女孩之所以受傷,跟他過于自信、不夠謹慎是有關系的。小女孩洗臉,大女孩還警惕一些,老頭子卻
說:“不怕,洗一洗吧。”洗臉有響聲。老頭子以為小火輪上的探照燈照不見他,事實上探照燈把兩個女孩子的臉照得雪白。這些都是他過于自信以致有點麻痹的表現。
師(小結):同學們抓住文章中的細節及人物刻畫手段,從不同角度歸納了主人公———“老頭子”的性格。他老當益壯,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出奇制勝,可以說,他是一位傳奇式的英雄人物。(板書。)
師(追問):小說塑造“老頭子”這一典型形象有何深意?
生 E :當時的白洋淀有許多像他一樣的英雄。
師(肯定):這篇小說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還讓我們看到英雄少年的風貌,還讓我們想到葦塘里堅持抗戰的隊伍。從葦塘的歌聲可以想像出他們不怕艱險、豪邁樂觀、斗志昂揚。讀這篇小說,可以感受到,在敵后抗日根據地,男女老少都發動起來了。英雄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三、品讀景物
師:“老頭子” 是白洋淀蘆花蕩中的一個典型。是這里水土養育了這里的人民。文章并沒有花費大量的筆墨專門對環境進行描寫,但抓住了若干事物點染式地給我們傳達出白洋淀蘆花蕩的景象及其蘊涵的精神。
師:文章主要描寫了蘆花蕩的什么景物,有何特點,意義何在?在多媒體鏡頭中,在課文的講解中,讓我們一起去尋找答案?(多媒體鏡頭:再次播放白洋淀景色的影音資料。)
師:請同學找出景物描寫的語句,并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生 F: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生 G :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在淀里,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
生 H :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
生 I: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葦塘,有些颯颯的風響。
生 J: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一輪紅日當天,水面上浮著一層煙氣。
生 K :水淀里沒有一個人影,只有一團白綢子樣的水鳥,也躲開鬼子往北飛去,落到大荷葉下面歇涼去了。
生 L:這里的水卻是鏡子一樣平,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
生 M :在那里,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師:“一切景物皆情語”,同學們聲情并茂的朗讀,使老師也仿佛置身于蘆花蕩迷人的景色之中。雖然其中只寥寥幾句,卻烘托出了白洋淀勃勃的生機,倔強的性格,淳樸的風情,沁人心脾的芳香。那葦子正孕育著白洋淀人的柔韌、堅強與挺拔,一股永遠向上的強勁生命力使得在那個艱難的年代,葦塘中始終縈繞著響亮的歌聲。歌聲的美妙是一種希望、一種憧憬、一份樂觀,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外化,更是對敵人刻骨仇恨的反向表現。而水鄉的樸實和濃郁風情則全部由“蓮蓬”給予表現。與其說作者在寫景,不如說作者在烘托“老頭子”,烘托白洋淀蘆花蕩的抗日軍民。
師:請同學散讀課文中精彩的語句、段落,進一步感受孫犁作品的獨到韻致。(學生放聲讀。)
四、小結全文
師:請同學談談自己散讀后的體會。
生 N :在孫犁的《蘆花蕩》中,我感受到一種戰勝敵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情緒。
生 O :這篇文章的景物描寫,渲染了故事的氣氛,也給作品增添了一種戰斗的詩情畫意。
生 P :我認為孫犁的文章從內容上能反映時代特點,筆調清新流暢。
師(小結):孫犁的作品是很有特色的,本文尤其體現在景物描寫上。應該說,他的作品在流暢的,幽雅、雋永的風格下,展現的是淡雅、輕柔而又隱含堅韌和熱情的冀中水鄉。孫犁巧妙地將戰斗場景、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雖沒有慷慨激昂的言辭,卻也是激動人心的。他的文章飽含真情,充滿著詩情畫意。
師(布置作業):為了更進一步感知孫犁作品藝術的特色,請課下閱讀孫犁的另一短篇小說《荷花淀》,與《蘆花蕩》進行比較閱讀,并回答問題。
【《蘆花蕩》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蘆花蕩》教學反思11-15
《蘆花蕩》教學設計10-27
人教版《蘆花蕩》教學設計09-28
《蘆花蕩》人教版教學設計10-01
《蘆花蕩》教學課件設計09-07
《蘆花蕩》教學設計及反思04-04
《蘆花蕩》教學反思范文04-04
《蘆花蕩》教案10-14
《蘆花蕩》說課稿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