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的近義詞和反義詞是什么
詞語是詞和短語的合稱,包括詞(含單詞、合成詞)和詞組(又稱短語),組成語句文章的最小組詞結構形式單元。下面為大家帶來了經驗的近義詞和反義詞是什么,歡迎大家參考!
經驗的近義詞
體會
體驗領會
必須經歷其事才能有所體會
引證解釋
體驗領會。《朱子語類》卷五:“卻是 漢 儒解‘天命之謂性’,云‘木神仁,金神義’等語,卻有意思,非茍言者。學者要體會親切。” 清 戴名世 《<中西經星同異考>序》:“蓋 定九 時時欲傳絶學於世,頗屬意於余;而余亦欲得 定九 親相指授,洞悉其源流,體會其精要,而后乃敢序 定九 之書。” 秦牧 《<長河浪花集>序》:“從許多同志熾熱的眼光中,你都可以體會到這種無聲的語言。”
體驗
(1) 在實踐中認識事物;親身經歷
(2) 體察;考察
引證解釋
1、 謂親身經歷;實地領會。《朱子語類》卷一一九:“講論自是講論,須是將來自體驗。説一段過又一段,何補!……體驗是自心里暗自講量一次。”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皆是就文義上解釋,牽附以求,混融湊泊,而不曾就自己實工夫上體驗。” 胡適 《費經虞與費密·費氏父子的學說》:“但 費氏 父子的這種主張,并非有意因襲前人,乃是從痛苦患難之中體驗出來的結論。”
2、 指通過親身實踐所獲得的經驗。 魯迅 《花邊文學·看書瑣記》:“文學雖然有普遍性,但因讀者的體驗的不同而有變化,讀者倘沒有類似的.體驗,它也就失去了效力。”
3、 查核;考察。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十二:“或斫倒人頭,或傷中重,係第一等功勞者,凡一百一十五人,伏乞體驗。” 宋 蘇軾 《奏論八丈溝不可開狀》:“臣體驗得每年 潁河 漲溢水痕,直至州城門腳下,公私危懼。”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十六:“然公於 河 ,實殫竭心力,體驗入微。”
閱歷
(1) 指過去所經歷的事跡
(2) 或歷任的職務
引證解釋
1、 經歷。《舊唐書·吐蕃傳下》:“﹝ 吐蕃 軍﹞十五萬眾,圍我 鹽州 數重……閲歷三旬,賦以飛梯、鵝車、木驢等四面齊攻,城欲陷者數四。”
2、 親身見過、聽過或做過。 元 方回 《次韻劉元煇喜予還家攜酒見訪》之一:“苦辛厭奔馳,憂患飽閲歷。” 清 薛福成 《登泰山記》:“侯相以陰雨竟夕,未觀日出,笑曰:‘君等識之,天下事未閲歷者不可以臆測,稍艱難者不可以中阻也。’” 馮雪峰 《蛙和蚯蚓和大地》:“他們經過了平原,許多河流,鄉村和城市,看見過各種不同的地形和建筑,聽見過各種不同的言語和最好的音樂,閱歷得更多。”
3、 由經歷得來的知識或經驗。 清 申涵光 《春過》詩:“性好遨游貪懶出,身多閲歷晚知非。” 田漢 《<電影戲劇表演術>序》:“正因為到了四十之年,學問和閱歷都達了相當成熟之度。” 孫犁 《秀露集·文學和生活的路》:“生活的閱歷和積累,不是專憑主觀愿望可以有的。”
4、 猶履歷。 明 張居正 《明制體以重王言疏》:“蓋以恩例概及,比之考績不同,故以賚被為榮,不必詳其閲歷,此制體也。”
5、 逐一考察。 鄭觀應 《盛世危言·吏治下》:“臣自履任至今,每細心閲歷各屬員,其庸碌無長、貪劣廢弛者,俱不足論,觀其頗有聲名,素稱才能之員,一一考其實跡。”
經驗的反義詞
無知
1、沒有知覺。
2、指失去知覺。
3、沒有知無知
引證解釋
沒有知覺。
《谷梁傳·僖公十六年》:“石無知之物,鶂微有知之物。”
宋 蘇軾 《興龍節集英殿宴教坊詞·問女童隊》:“玉座天臨,雖仙凡之有隔;翠鬟云合,豈草木之無知。”
指失去知覺。
晉 干寶 《搜神記》卷二十:“ 隆 至江邊伐荻,為大蛇盤繞…… 隆 僵仆無知。”
宋陳師道 《妾薄命》詩之一:“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死者恐無知,妾身長自憐。”
沒有知識,不明事理。
《論語·子罕》:“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 朱熹 集注:“ 孔子 謙言己無知識。”《史記·酷吏列傳》:“此愚儒,無知。”
宋 蘇軾 《上富丞相書》:“居今之世,而欲進說於明公之前,不得其間而求入焉,則亦可謂天下之至愚無知者矣。”
巴金 《多印幾本西方文學名著》:“自己無知還以為別人也同樣無知,這的確是可悲的事情。”
指不明事理的人。
《后漢書·楊震傳》:“從小人之邪意,順無知之私欲。”
魯迅 《三閑集·流氓的變遷》:“鄉下人不懂租界章程,他來欺侮,為的是看不起無知。”
無人知曉。
《東觀漢記·楊震傳》:“天知神知,何謂無知!”
猶言沒有匹配。
《詩·檜風·隰有萇楚》:“隰有萇楚,猗儺其枝,夭之沃沃,樂子之無知。” 鄭玄箋:“知,匹也……樂其無妃匹之意。”
教訓
①教育訓戒:~孩子。
②從錯誤或失敗中取得的知教訓
引證解釋
1、教育。
①《左傳·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
②唐元稹《唐故南陽郡王贈某官碑文銘》:“潤之師故南陽韓晉公之所教訓,弩勁劍利,號為難當。”
③《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真君﹞乃與二弟子逕往其處,至一館中,知是孽龍在此,變作先生,教訓生徒。”
2、教導訓誡。
①《左傳·文公十八年》:“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
②唐 元稹 《唐故建州浦城縣尉元君墓志銘》:“君即某官之次子也。少孤,母曰渤海封夫人,提捧教訓,不十四五,其心卓然。”
③《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若蒙老公祖教訓,老夫死亦瞑目。”
④《東周列國志》第一回:“太子宜臼,好勇無禮,不能將順,權發去申國,聽申侯教訓。”
⑤清《睢陽尚書袁氏家譜》:“七世淮(袁可立父),字子沂,號相溪。……雖窘迫中,務竭力承歡,教訓大司馬公成進士。”
⑥葉圣陶《隔膜·一生》:“伊生在農家,沒有享過‘呼婢喚女’、‘傅粉施朱’的福氣,也沒有受過‘三從四德’、‘自由平等’的教訓。”
⑦明 施耐庵《水滸》第二十一回《虔婆醉打唐牛兒 宋江怒殺閻婆惜》 自教訓他,與押司陪話。今晚老身有緣,得見押司,同走一遭去。
3、教養。
①《史記·五帝本紀》:“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梼杌。”
②《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
③唐 蔣防 《霍小玉傳》:“某有一女子,雖拙教訓,顏色不至丑陋,得配君子,頗為相宜。”
4、懲罰。
①艾蕪《山野》第一部十五:“你再亂說,我就要拿槍來教訓你了。”
② 知俠 《鐵道游擊隊》第二章:“到那時候,他會對所有戰士和指揮員說:‘這是老洪送給我們的好禮物呀!讓我們更好地教訓鬼子吧!’”
5、從失敗或錯誤中取得的經驗或認識。
①魯迅《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結末的教訓是:所以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
②沈從文《從文自傳·一個老戰兵》:“在各樣機會上去做人,在各種生活上去得到知識與教訓。”
【經驗的近義詞和反義詞是什么】相關文章:
流動近義詞和反義詞是什么01-20
夙昔近義詞和反義詞是什么03-20
平凡的反義詞和近義詞是什么08-13
舒服的近義詞和反義詞是什么01-15
風險的近義詞和反義詞是什么03-27
飛黃騰達的近義詞和反義詞是什么04-10
泥首近義詞和反義詞是什么01-20
仰望的近義詞反義詞是什么11-16
洪亮的近義詞反義詞是什么01-15
凝固的反義詞近義詞是什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