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經典語錄190句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有名的語錄吧,語錄是對某些事理進行高度概括和總結的言論的實錄或摘錄。那么你所知道的語錄都是什么樣子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老子經典語錄,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出處】《道德經·第二章》【譯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的標準,于是就有了與之對立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的標準,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
2、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出處】《道德經·第二章》【譯文】有與無相互生化,難與易相互促成,長與短相互比較,高與下相互趨向,音與聲相互應和,前與后相互追隨。
3、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出處】《道德經·第二章》【譯文】圣人總是做能夠順應自然法則和客觀規律的事,做事時用行動來教化,而不用語言來教化。
4、為無為,則無不治。【出處】《道德經·第三章》【譯文】做那些無為無欲的事,那么就沒有什么不能治理的。
5、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出處】《道德經·第五章》【譯文】說的太多往往使自己隱人窘境,不如順其自然,格守中庸之道。
6、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出處】《道德經·第六章》【譯文】它(谷神)的本體是綿延存在而又若有若無的,它的作用卻是無窮無盡的。
7、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出處】《道德經·第八章》【譯文】至上的善行就像水一樣。水,善于利益萬物而不與萬物爭,居處于眾人所討厭的低處,所以,水的性子很接近于道。
8、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出處】《道德經·第九章》【譯文】金銀財寶很多,沒有誰能守得住。
9、功成身退,天之道。【出處】《道德經·第九章》【譯文】成功之后激流勇退,符合天的道理。
10、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出處】《道德經·第十一章》【譯文】“有”能給人以小的利益,“無”才有真正的“大用”。
1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收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出處】《道德經·第十二章》【譯文】色彩繽紛使人眼花繚亂,嘈雜的音聲使人聽覺失靈,濃厚味道使人味覺不靈,騎馬打獵使人心思放蕩發狂,貴重的物品使人的行為不軌。
12、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出處】《道德經·第二十章》【譯文】眾人都很聰明睿智,唯獨我卻顯得糊里糊涂。眾人都很精明,唯獨我看著很笨的樣子。
13、孔德之容,惟道是從。【出處】《道德經·第二十一章》【譯文】一個真正有道德修養的人,他的內涵,只有一個字:“道”。
14、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出處】《道德經·第二十二章》【譯文】委屈圓轉可以使之保全,矯正彎曲可以伸直,低洼可以使之盈滿,破舊可以使之更新,少了反而可以得到,多了反而變得疑惑。
15、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出處】《道德經·第二十二章》【譯文】正因為不和人爭,所以全天下沒有人能和他爭。
16、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出處]《道德經·第二十三章》【譯文】從事于道的人就認同道,有德的人就認同德,失去道德的人就認同道德淪喪。
17、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出處】《道德經·第二十四章》【譯文】固執己見的人不能明察事物,自以為是的人分不清是非。
18、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出處】《道德經·第二十四章》【譯文】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立功勛,自高自大的人不能進步。
19、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出處】《道德經·第二十五章》【譯文】有一個渾然一體的東西,在天地沒有誕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20、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處】《道德經·第二十五章》【譯文】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21、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滴,善數不用籌策。【出處】《道德經·第二十七章》【譯文】善于行走的不留蹤跡,善于說話的不會給人留下話柄,善于計算的人不用任何工具就算得很精準。
22、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出處】《道德經·第二十七章》【譯文】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師。不善之人,是善人的借鏡,可以警醒善人。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處】《道德經·第三十三章》【譯文】能了解別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人。能認識自己的人,是真正聰明的人。
24、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出處】《道德經·第三十三章》【譯文】能戰勝別人的人,是有力量的人。能戰勝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25、知足者富。【出處】《道德經·第三十三章》【譯文】知足的人才是真正富有的人。
26、死而不亡者壽。【出處】《道德經·第三十三章》【譯文】肉身雖死但精神不被忘記的人才叫“長壽”。
27、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出處】《道德經·第三十五章》【譯文】大道一旦講出來,就會感到平淡無味,看起來不起眼,聽起來不人耳,用起來卻受益無窮。
28、將欲歇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出處】《道德經·第三十六章》【譯文】要想收斂,必先張開。要想削弱,必先加強。要想廢棄,必先興盛。要想奪取,必先給予。這是知細微之理而收顯著之效。
29、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出處】《道德經·第三十六章》【譯文】魚不能離開水,國家最銳利的武器不能夠讓人知道。
30、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出處】《道德經·第三十七章》【譯文】道,看起來無所作為,卻無所不能。
3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出處】《道德經·第三十八章》【譯文】上德之人,沒有故意洛守德,所以自有道德。下德之人,害怕失去德,所以反而沒有德。
32、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出處】《道德經·第三十八章》【譯文】喪失了大道,才強調道德、喪失了道德,才強調仁愛。喪失了仁愛,才強調正義。喪失了正義,才強調禮法。
33、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出處】《道德經·第四十章》【譯文】天下的萬物都產生于“有”,而“有”卻從“虛無”中來。
3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出處】《道德經·第四十二章》【譯文】虛無之道生太極一氣,太極一氣生陰陽兩儀,陰陽交合生三才,三才化生萬物。
35、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出處】《道德經·第四十八章》【譯文】追求學問,就要求天天都學有所得。而追求大道呢,只是要求每天盡量減少自己的欲望和行為。對自己的欲望和行為減之再減,最后就可以達到無為的境界了。
36、無為而無不為。【出處】《道德經·第四十八章》【譯文】處于無為的境界之中,沒有什么不能做到的。
37、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出處】《道德經·第四十九章》【譯文】圣人常常沒有自己的私心,而把百姓的心當作自己的心。
3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出處】《道德經·第五十六章》【譯文】言語無法表達“道”的真意,所以有智慧的人不會說“道”,如果有人在說“道”,肯定不了解“道”的真意。
39、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出處】《道德經·第五十七章》【譯文】執政者要遵循天道、順從人倫,以常規的道理治理國家。但用兵卻要用詭詐、出奇制勝。要取得天下太平,須用“無為”之法、自然之道。
40、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出處】《道德經·第五十八章》【譯文】禍與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轉化。禍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中又藏有禍端。
41、治大國,若烹小鮮。【出處】《道德經·第六十章》【譯文】治大國像是烹小魚,不能總是翻動、多變,要保持政策的穩定性。
42、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出處】《道德經·第六十三章》【譯文】欲圖難事,先從易處著手。欲為大事,先于細處起步。天下的難事,必然從容易開始。天下的大事,必然從小處做起。
43、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出處】《道德經·第六+三章》【譯文】圣人自始至終重視細微的小事,不做什么所謂的大事,所以能夠成就大事。
4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處】《道德經·第六十四章》【譯文】合抱的大樹,是從很小的小樹長成的;九層的高臺,是用一筐筐的土壘起來的;千里的遠行,一步步走才能到達。
45、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出處】《道德經·第六十四章》【譯文】普通人做事,往往是幾乎快要成功的時候失敗了。如果能慎始慎終,就不會有失敗的事。
46、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出處】《道德經·第六十七章》【譯文】我有三件寶,一直在堅持地守護著它們。一個叫仁慈、一個叫勤儉,第三個是不敢爭勝冒尖。
47、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出處】《道德經·第七十一章》【譯文】知道了但裝作不知道,這才是高明。不知道卻裝作知道,是真有毛病。圣人沒有這種毛病,因為圣人以這種“強不知以為知”的毛病為病。就是因為他們把“強不知以為知”當作病,所以才不會有毛病。
48、民不畏威,則大威至。【出處】《道德經·第七十二章》【譯文】百姓不害怕威嚴的統治,那么禍亂就要來了。
49、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50、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51、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52、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53、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54、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55、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56、幸福是可以通過學習來獲得的,盡管它不是我們的母語。
57、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58、熱情可以讓冬天的大地感到春天的溫暖,可以讓凋謝的花兒充滿笑臉……是的,就是這樣,伸出熱情的手,讓我們都成為一個熱情的人,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59、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60、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61、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62、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63、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64、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65、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未聞以道殉乎人者也。
66、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67、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68、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6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70、離別,就是一個走,一個留,走的比不上留下的痛苦。
71、聽到一些事,明明不相干的,也會在心中拐好幾個彎想到你。
72、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73、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74、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75、女人用友情來拒絕愛情,男人用友情來換取愛情。
76、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77、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78、夫惟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懷玉。
79、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8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81、孤獨的人其實非常擅于思考。誠如「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蘆葦」所言,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而孤獨者不需要跟人分享思考內容,所以能想得更深入,因此,我們這群孤獨的人擁有不同于凡人的思維,不時會出現超乎常人的想法。
82、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
83、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無憂。
84、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85、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8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87、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88、惟仁者宜在高位。
89、一個負責的人應當為自己的面孔盡職盡責。
90、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91、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92、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93、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94、臣聞郊關之內,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95、心碎烏托邦成立第一天慶祝會上露露拉來了一堆小朋友唱歌喝酒瘋玩,
9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97、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經》第九章
98、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99、多知而無親,博學而無方,好多而無定者,君子不與。
100、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01、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102、禍兮福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103、長安少年游俠客,夜上戍樓看太白。
104、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105、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
106、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107、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后,必有兇年。
108、“無名,天地之始”––––––有人說,“無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潛在的物質,“有名”是原始的物質,大爆炸后形成萬物。中國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論。
109、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1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11、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112、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113、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14、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115、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16、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11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118、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11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120、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12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2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23、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24、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鎮之以無名之樸,夫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125、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126、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127、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128、和大怨,必有馀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129、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130、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131、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13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133、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無憂。
134、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35、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
136、眾人皆有馀,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
137、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138、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
139、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140、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4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馀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14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43、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
144、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145、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損不足以奉有余。
146、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14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4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149、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5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
151、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152、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
153、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154、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55、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156、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15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58、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15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訥。
160、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
161、子曰郁郁乎文哉,誠不我欺。
16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163、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164、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165、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166、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67、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168、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6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70、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17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72、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173、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74、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175、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17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177、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178、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179、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180、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181、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82、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183、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184、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185、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186、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187、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188、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189、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90、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老子語錄】相關文章:
老子的語錄12-30
老子的語錄29句10-02
老子的語錄35條10-03
老子的語錄集合41句09-22
我的老子08-30
邂逅老子06-16
老子的名言02-04
2023年老子的語錄33條09-30
2023年老子的語錄35句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