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學設計15篇(通用)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掌握課文寫景特點:
①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滿活力"的特點來描寫景物;
②分層次寫出春景畫面。
2、準確把握作者的感情脈絡,經過朗讀訓練,要使學生能讀出作者在文中要表達的感情。
3、理解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
教學重點
1、揣摩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和句子,體悟作者語言表達的巧妙;
2、體會語言中蘊涵的感情,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發的"熱愛春天,贊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3、結合課文實例,講清比喻、擬人兩種修辭手法的特點和作用;
4、狀物抓住特征,寫景注意層次。
教學難點
1、結合課文實例,講清比喻、擬人兩種修辭手法的特點和作用
2、狀物抓住特征,寫景注意層次。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飽受嚴冬寒冷的人們最渴望春回大地,因為春天讓大自然生機勃發,給人溫暖,給人希望,給人力量。每當春回大地時,人們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作文。唐代的杜甫寫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韓愈在《初春小雨》中說"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這些詩句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贊美,今天我們共同欣賞一篇今人贊春的散文。
二、作者及作品
[提出問題]在小學同學們就學過朱自清的《匆匆》,對朱自清先生也有一定的了解,那么現在就請你來說說你所認識的朱自清。
(學生回答)
[教師明確]朱自清,字佩弦,號秋實。"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在大學讀書后期,開始創作新詩;1920年他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曾任中學教師,后任清華大學教授,這期間從事散文創作,做學問;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戰士李公樸、聞一多遭國民黨特務暗殺,血的教訓使他成為一個堅強的革命民主主義戰士。1948年,他貧病交加,但堅決不向反動派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
朱自清一生勤奮,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200多萬字。其散文以語言凝練、文筆秀麗著稱,代表作有《背影》、《綠》、《荷塘月色》等。
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熱愛春、贊美春的感情作為線索,繪出了一幅幅動人的春景圖。朱自清在揚州生活了十多年,在漫長曲折的人生旅途上,那里是他的首發驛站,他曾在一首小詩里寫道“我的南方,我的南方,那兒是山鄉水鄉!。所以多年后,當他孤獨地處身于春寒料峭的北平時,他想到了故鄉的春天。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A、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
水漲(zhǎng)捉迷藏(cáng)醞釀(yùnniàng)應和(hè)籠(lǒng)著一層薄(bó)煙黃暈(yùn)蓑(suō)衣巢(cháo)
欣欣然:歡歡喜喜的朗潤:明朗潤澤賣弄:炫耀
醞釀:文中是說各種氣息在空氣里,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繁花:密密的開著的花
趕趟兒:文中是各種果樹也爭先恐后地開花。舒活:舒展,活動。
呼朋引伴:呼喚朋友,招引同伴。宛轉:形容聲音圓潤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態優美。招展,迎風擺動。
烘托:本是畫畫的一種方法,從旁邊或者周圍涂抹淡墨或淺的顏色,使畫的主要部分更鮮明,更突出。
四、慧眼看春天——春景在我眼前
[提出問題]江南是作者刻骨銘心時常思念的故鄉,江南之春更是讓他魂牽夢繞,那么江南的春天到底是怎樣的呢?作者阿災文章中為我們描繪了幾幅畫面呢?下面請同學們認真聆聽,到文章中去尋找答案。
(播放朗誦)
教師引導學生把平面的語言變成立體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概況描繪畫面
1、春草圖——浸染著生命之色的圖畫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出生的小草讓人感受到春意的萌動,于是人們忍不住要遭草地“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這里的了綠色,已不是單純的自然色彩,而是浸染了生命的色彩。
2、春花圖——飽蘸著生命繁華的畫卷
這里處處彰顯著生命的活力,果花鮮艷、熱烈;野花繁茂、亮麗。一個美得熱烈,一個美得愜意。特別是蜂蝶的加入,更是平添了幾分喜氣,給人無限的生機和美感。
3、春風圖——一卷彰顯著生命氣息的畫軸
作者從觸覺、嗅覺、聽覺幾個角度寫風,把無形的春風寫成一幅有聲有色、有人有物、有情有感的畫面。在柔和而又芬芳的春風中,樹上枝葉扶疏,繁花似錦,花香鳥語,樹下輕風流水,叮叮咚咚,再加上牧童的短笛,真是到處都涌動著生命的活力。
4、春雨圖———紙浸潤著詩情畫意的描摹
江南春雨綿綿不絕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富有詩意。在春雨的滋潤下、洗滌下,花草變得鮮亮、奪目;人們都變得安靜、平和,連他們的房屋都變得靜默。這淡雅的畫面確實情味十足。
5、迎春圖———一條歡騰著生命氣息的畫廊
從孩子到大人,從城市到農村,人們都歡天喜地地迎接春天,都洋溢著對新春的向往,都歡騰著對生命的歌頌。
[小結]帶著這份欣喜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自己的感受。修正策略
增加朗讀,讓學生通過朗讀進而感受文章的美感,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五、慧心賞春天———精彩在我身邊
[提出問題]朱自清先生用他質樸秀麗的文筆和非凡卓絕的才情為我們描繪了五幅美妙的圖畫,把江南春天的美景一一定格在了我們的面前,那么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幅呢?結合文章中描繪春景的語句,從景物特點、修辭手法、描寫順序、作者感情等方面談談你的發現與感受。
[師生互動]引導學生精度課文,并在最能打動你地方做出勾畫和評點(可以引導學生抓住表現景物特點的字詞、近義詞比較、寫作技巧,學生還可自行想象),組內交流討論,最后展示成果。
[示例]
①春草圖——鮮嫩、勃發(學生自己概括)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寫出了小草嫩綠、富有生機的特點,特別是“鉆”字寫出了小草沖破土層的.擠勁兒,表現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讓人感受到了一種勃發的力量。“偷偷地”將小草人格化了,賦予了小草人的情態。它們仿佛是一個個調皮可愛的孩子,你急切找尋的時候它躲藏著,在人們稍一松懈的不經意間,竟不知它們什么時候就活潑潑地出現在了你的面前,既寫出了春草報春的可愛。又透露出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同時這樣寫也是無意識無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識有了情感。如果換成“悄悄地”“暗暗地”就只表達了不知不覺的意思,缺少了一份情趣。
從句式上來說,這是一個倒裝句“嫩嫩的,綠綠的”本來應該放在“小草”前面。但是卻把它們單獨拿出來放在句末主要是為了表示強調,突出小草嫩綠的特點;同時也使句子變得生動活潑,富有生氣。
[提出問題]那作者在描繪春草圖中穿插了這些小孩子的畫面,你讀了有什么感受呢?(提示二者具有什么特點)
[展示]作者將將小孩子的畫面和小草的畫面組合在一起,也就是將兩個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組合起來,交相輝映,使得整個春草圖顯示出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②春花圖(也能到分析)
[提出問題]春花圖有什么特點?哪些精彩的描述吸引了你?
[參考]花兒多、花色艷、花味甜。
因為花味兒甜招來了成千上萬的蜜蜂嗡嗡地鬧著,一個鬧字不僅寫出了蜜蜂煽動翅膀的聲音,同時也烘托出了花香之濃花蜜之多,又照應了“花里帶著甜味兒”,而且還使畫面有了一種熱烈的動感,進一步變現了果樹開花的繁盛景象。
[提出問題]你能抓住“鬧字”,發揮你的想象把那種蜂蝶在花叢中忙碌的、熱鬧的情形生動地描繪出來嗎?
示例:有的陶醉在香甜的花蕊上,忙碌地采集著香噴噴的花粉;有的煽動著有力的翅膀,在空中“嗡嗡地”唱著歌曲,有的小蜜蜂飛到花的海洋,擺動著,挑起了八字舞。還有的竟雙雙跳起了華爾茲,真是快樂極了!
另外這幅圖還有比較精彩的地方,在寫野花時運用了比喻吧野花比作眼睛和星星。寫出了野花多而繁茂、顏色亮麗的特點。多但不像桃花、杏花、梨花一樣擁擠,而是零零星星的,讓人感到一種悠閑和自在,這是和果花不一樣的美。更妙的是。在這里作者沒明寫風,但風寓在其中;沒有明寫太陽,但太陽寓在其中,構思巧妙,匠心獨運。
[全班朗讀此段]
[小結]這簡直就是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似乎看到了那種千朵萬朵壓競相開放的景象。雖然外面這兒的花在春天也會如時次第開放,但卻總是各開各的,而在江南,它們都是趕著趟兒開,非常擁擠,異常熱烈。同學們不光眼睛明銳,而且心思細膩,讓大家都進一步感受到了春花的魅力。
③春風圖
[提出問題]作者筆下的風具有什么特點?你看出了作者是怎么在寫風的?
[參考]和煦溫暖芳香。風是無形的,但可以感覺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別用觸覺、嗅覺、聽覺寫春風。觸覺:引用詩句,又打一個比方,讓人感到春風的溫暖;嗅覺:"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兒“、"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讓人聞到春風的芳香;聽覺:鳥鳴的清脆、婉轉,風聲水聲的輕盈,笛聲的嘹亮,讓人聽到春風的柔和。風是無形的,但作者筆下的春風卻有形、有味、有聲、有情。
④春雨圖
[提出問題]這段描繪了一幅江南春雨圖,這幅圖著力表現了春雨什么特征?
[參考]這段著力描寫了雨中靜謐的鄉村景色。表現了雨給鄉村帶來的安靜、祥和的氣氛。體現出了春雨溫柔可柔的特征,變現了春雨與人們的田園生活或相融。
[引導]這里最能顯示江南地方色彩的一句話是什么?字里行間透露著作者怎樣的感情?
[參考]鄉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還有地里工作的農夫,披著蓑,戴著笠。字里行間洋溢著對春雨的喜愛,從側面寫出對春天的喜愛。
[提問]朱德熙在《漫談朱自清》散文中曾經這樣說:他的文章嚴謹不茍,風格平易而自然,不像大紅大綠那么顯眼,它的好處要細心玩味才能體會。粗心的讀者往往是發現不了的。同學們用你們一雙睿智的眼睛和一顆細膩的心去探尋,你還能發現美的景致。下面就請自己賞析迎春圖(學生各抒己見,尊重體驗個體差異,注重過程與方法)
[參考]迎春圖。"風箏"是春天的信使,寫風箏漸漸多了,實質是寫屋外的人多了,因為春天來了。全段都用短句,讀來富有節奏感,讓人感到精神抖擻,充滿希望,充滿力量。
[總結]朱自清先生不愧是一位丹青高手,他通過細致的觀察,以含情的畫筆,用心靈描繪了春天的各種景物,賦予它們了鮮明的感情色彩。下面就讓我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圖畫,動情地誦讀。
六、感受春之意
【提出問題】江南的春天如詩如畫,令人陶醉,那么作者在描繪它時帶著一種什么樣的情感呢?(自主體會)
[參考]盼春:感情明朗、歡快、昂奮、抒發了終于盼到春天降臨,那種按捺不住的歡欣鼓舞的心情。
繪春:展現的是一幅欣欣向榮、多姿多彩、全方位的春天。作者流露出無盡的舒暢快意。
"贊春":作者連用三個比喻謳歌春天,把春天比喻為新生的娃娃,美麗的姑娘、健壯的青年。寫出了春天的新、美、麗。形象地點名了春天的發展過程表達了作者追求美好未來的強烈愿望。
最后全班朗讀贊春部分
七、慧心悟春天
[參考]朱自清屬于他那個時代,1927年大革命失敗,他覺得心上的陰影越來越大,苦悶中埋頭研究古典文學。“九一八事變”,他的思想開始轉變。《春》寫作于作者赴英留學歸來之后的1933年,作者經過了一場“精神危機”,幾年留學使他改變了心境、開闊了視野。看到了新的生活前景。面對春意盎然的原野,他又重新找回了一種自信和自尊,早春野景就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領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春天來了,希望還會遠嗎?
[教師總結]喧鬧的春花是繁華的美,嫩綠的春草是靈動的美,馨香的春風是溫和的美,細密的春雨是詩情畫意的美,歌唱的鳥兒是喧鬧的美,寧靜的水鄉村莊是淡雅的美,靜止的是凝固的美,活動的是流動的美。在朱自清的《春》處處都蘊含著美,甚至是那吹笛子的牧童,抑或是那披著蓑笠的農民,只要你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你就一定不會錯過每一處景致,只要你有一顆感悟美的心靈,你就一定能悟到生命的真諦。
其實,朱自清留給我們的美文不僅僅是春,他的《荷塘月色》《背影》都是不朽的篇章。課后同學們可以去讀一讀,在此感受朱自清心中那些美好!
【課外】補充寫景的基本方法
作業布置課時一作業:1、掌握本篇課文的生字詞。2、完成作業本相關內容。
課時二作業:1、學習運用擬人、比喻等手法,寫一篇寫景文章。2、背誦全文。
《春》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了解描寫江南美景的詩詞,從中感受江南的自然美。
2、入情入境,讀中感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想象詩句描寫的畫面,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學生搜集描寫江南美景的詩句、課件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理解詩題,感受美
1、師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2、師:江南指的是長江以南,大家對江南應該并不陌生吧,能不能回憶一下,哪些詩人帶我們游覽過江南的美景?
學生誦讀有關描寫江南的古詩,教師適時課件出示《憶江南》
憶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師:讀了這首詩,你從哪些詩句感受到了江南的美?
生: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江南到底美不美呢?師講述故事:南北朝時,陳伯之叛梁北逃,他的好友丘遲竟以書信相勸,信中寫到: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樹生花,群鶯亂飛。
這句話引發了陳伯之的思鄉之情,終于回梁。
師:今天我們就跟隨唐代詩人杜牧再次走進江南美景中,看看又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二、品詞析句,體會美
1、出示古詩,是配樂朗讀,學生邊聽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2、學生自讀古詩,勾畫詩中描寫的景物。鶯啼綠樹紅花水村山郭酒旗風寺廟樓臺煙雨
3、出示江南風景圖,結合詩句說一說這是一幅什么樣的江南春景圖?
江南地域遼闊,春景繁富。“千里”之內,處處雜花生樹、紅綠相映、黃鶯歌唱;“千里”之內,水村山郭,處處酒旗飄揚;“千里”之內,“南朝四百八十寺”點綴于山水佳勝之處,金碧莊嚴,樓臺隱現。霏霏細雨,淡淡輕姻,使無邊春色在煙雨空蒙中更顯出迷人的風韻,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寫活了。
師板書:千里
4、請大家用自己最喜歡或是最擅長的方式來展示這首詩所表達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愛畫畫的可以畫一畫。
5、學生分組練習、展示并進行評價。
三、理解詩意,感悟情
1、面對同一情境,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因為每個人的'認識和經歷都是不同的,你猜測杜牧當時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寫下這首詩的呢?這種心情在詩中是如何表現出來的呢?
2、學生有的認為杜枚是愉悅的,有的認為他當時是有些傷感的,結合課文及當時的社會背景讓學生展開辯論。
3、(師)詩人在在贊美風景秀麗的江南時,暗含著對祖國命運深深地憂慮,他是借景抒情,這是古詩常用的表現手法。
四、拓展誦讀,表現美
1、自由朗讀,體會詩人的情感
2、播放抒情地輕音樂,老師充滿深情地誦讀這首詩。
3、配樂,男女生分別誦讀
4、配樂,師生共同誦讀
板書設計: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
贊美江南
憂慮祖國
《春》教學設計3
一、教學內容:聽賞《杜鵑圓舞曲》學唱歌曲《春來了》。
二、教學目標:
1、積極參與聽賞活動,感受《杜鵑圓舞曲》的不同情緒,并能用不同標志區分不同樂段。
2、學會演唱歌曲《春來了》。
3、參加并學會演唱二部輪唱《兩只老虎》。
三、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在“尋找春天、歌唱春天”的環節中,感受3/4拍子的特點。激發學生歡快、愉悅的情感,并大膽參與表現。
四、教學難點:
1、感受圓舞曲的特點。
2、用歡快、愉悅的情感演唱《春來了》。
五、教學用具:鋼琴、錄音機、磁帶、掛圖、卡片、彩筆。
六、教學過程:
(一)、“尋找春天”——聽賞《杜鵑圓舞曲》
1、導入
(1)律動:學生伴隨著《春天在哪里》的旋律高興地走進教室。
(2)師:小朋友,春天在翠綠的山林里,春天在我們的眼睛里,春天也在我們的耳朵里,你們聽
2、聽賞《杜鵑圓舞曲》第一段音樂主題
聽一聽:
(1)聆聽第一段音樂主題。
(2)提問:小朋友,你們在音樂里聽到了什么?
說一說:
(1)啟發學生:“大家在音樂里聽到了什么情景?”
(2)說一說小杜鵑唱歌的情景。
學一學:用不同的節奏學一學小杜鵑不同的叫聲。
唱一唱:用小杜鵑“布谷”的叫聲摸唱第一段音樂主題。
3、聽賞《杜鵑圓舞曲》第二段音樂主題
聽一聽:
(1)聆聽第二段音樂主題
(2)提問:小朋友,你們在音樂中聽出小杜鵑在做什么?
(3)聽音樂想象。
說一說:
(1)啟發學生:“從音樂中想象到了什么情景?”
(2)鼓勵學生把想象到的.情景說出來。
跳一跳:隨著音樂,學生把自己想象的情景,用各種不同的動作表現出來。
講一講:
(1)介紹圓舞曲的特點。(3/4拍,圓舞曲)
(2)學小杜鵑跳圓舞曲。(兩個人手拉手跳,全班圍成圈)
4、完整聽賞《杜鵑圓舞曲》
(1)聆聽《杜鵑圓舞曲》,用擺圖形譜的方法來辨別兩段音樂主題,并擺出結構圖:
a。聽到第一段音樂主題擺出圖形(三角形)
b。聽到第二段音樂主題擺出圖形(長方形)
c。聽到第三段音樂主題擺出圖形(三角形)
(2)再次聆聽《杜鵑圓舞曲》,在表示兩段相同音樂主題的圖形上填顏色,并說出理由。
(3)再次聆聽《杜鵑圓舞曲》,并隨音樂進行表演。
(二)、“歌唱春天”——學唱《春來了》
1、導入師:小杜鵑給我們帶來了好消息,春天來了!讓我們一起去瞧瞧吧!
2、聽:聽賞《春來了》
3、說:
(1)想象春天的情景。
(2)看到春天有什么感想?
(3)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4、唱:
(1)摸唱音名:用laluha模唱歌曲旋律。要求:用輕快、活潑的聲音隨旋律模唱。
(2)唱歌詞
(3)演唱《春來了》
《春》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掌握古詩的主要內容,理解詩意。
2、深入體會古詩詞的韻律,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查閱資料,了解作者、作品。
2、通過設疑、點撥、討論,寫作等方式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情感。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體會詩人蘊含于詩句中的豪情壯志,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理解詩的思想感情,把握詩歌的意境。
教學難點則是引導學生進入意境,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學,提出問題。
1、多媒體顯示:民間疾苦,筆底波瀾;世上瘡痍,詩中圣哲。 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
2、走近杜甫,背景介紹(由學生展示有關文字資料)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收集資料、交流合作的能力。
3、初讀全詩,學生對照注解,自讀自悟,展示圖片,創設情境氛圍,讓學生領略到詩人蘊含于景物中的憂國憂民的感情。
〈二〉自主學習,嘗試解決。
1、向學生們推薦網站,引導學生自主瀏覽。
2、聽配樂朗讀,再次把學生帶進詩的情境中。
3、你們能談談對《春望》的了解嗎?(讓學生帶著問題再次走進課本,小組合作探究。)
4、師生共同配樂朗讀。這一環節我出示古箏、笛子、琵琶這三種樂器(多媒體顯示),讓學生從中選出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樂器來配合這首詩。并說出:為什么你要選這種樂器?來一個個性大展示。(讓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學生的思維得到縱情放飛,最后教師作綜合點評,這樣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欲都得以高漲,使課堂氣氛燃起熊熊之火。)
2、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誦興趣,我又組織全班同學分組競賽朗讀。
〈三〉討論交流,合作解決。
1、(1)詩中常使用反襯手法,即以甲物之是來襯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開頭兩句就使用了這一手法,試作簡要分析。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課本注解為:感傷國事,看到美麗的花兒都禁不住落淚;傷心離別,聽到婉轉的鳥鳴都害怕。還有一種通行的解釋是:這是擬人寫法,意思是由于戰亂,都城破敗,仿佛花也因感嘆時事而落淚,鳥也因世間的離別而驚心。兩種解釋雖有區別,但精神是相通的。體會一下作者的感情,說說你的理解。
2、詩歌描寫了怎樣的社會狀況及詩人所感?
3、本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展示評研,歸納提升。
1、“國”是指都城,即長安--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其繁華熱鬧可以想見。但是,目前的長安,惟有山河存在,這就意味著過去的繁華都城已被叛軍糟蹋殆盡,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春天來了,城里到處都是“草木深”,意味著人煙稀少才讓草木叢生。
2、兩種解釋,一是觸景生情,一是移情于物,并無本質區別。
3、戰火不斷,國破家亡,妻離子散,民不聊生
4、表達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本詩描寫了都城淪陷后春日遠眺中見到的荒涼、冷落情景,抒發了詩人憂國思親的情懷,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五〉鞏固達標,拓展延伸。
《春》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春望》是唐朝詩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詩。
這首詩的前四句寫春日長安凄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后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系國事的情懷,充溢著凄苦哀思。這首詩格律嚴整,頷聯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思家之憂,尾聯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表現了詩人的愛國之情。
教學目標
1.背誦默寫《春望》,了解五言律詩的特點。
2.在自讀自悟、合作探討中理解詩詞的思想內容及主旨,能準確流暢地背誦。
3.體會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的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情景交融、寄情于物的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自《詩經》起,經兩漢、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現在,將這些詩堆疊排列起來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長城,讀這些詩就像長城那樣綿延不絕。詩歌是情感的產物,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時間……都會產生不同的心情,創造出不同的詩篇。今天就讓我們來踏尋古人的足跡,推測名人心情,欣賞名作之境界。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作者杜甫(712—770)是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生活的時代正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變時期。公元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第二年,詩人杜甫知道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顧安危投奔唐肅宗而來,想要再有一番作為,結果被安祿山叛軍拘留在長安。春天又來了,詩人登高遠望,山河依舊,然而國家卻四分五裂,人民流離失所,長安城一片殘破景象。詩人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表達感時恨別、憂國憂民之情的五言律詩《春望》。
三、學習《春望》
1.聽配樂朗誦。
2.全體學生配樂齊讀。
3.學生結合注釋試著理解全詩。
4.由學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師生共同解答并翻譯全詩。
譯詩參考:
國都殘破,山河依舊,長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傷國事,見花而濺淚;悵恨離別,聞鳥而驚心。戰亂烽火已持續三個月,一封家書可抵萬兩黃金。憂而搔頭,白發一天天短少,簡直掛不住束發的簪針。
5.學生齊讀全詩。
6.品味全詩。
(1)本詩是在什么背景下寫的?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春望》寫于安史之亂之后。當時,唐朝首都長安已被叛軍安祿山占領,唐玄宗帶著楊貴妃逃往四川。詩人目睹破碎衰敗的祖國,黯然神傷,抒發了國破家亡、憂國思親的沉痛悲苦之情。
(2)本詩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明確:
詩的首聯寫望中所見。長安城被叛軍攻破后,遭到了驚人的破壞。叛軍焚燒軍宮室,殺戮無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國破山河在”,山河依舊,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長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戰亂中的長安城卻是草木叢生,一片凄風苦雨。詩意形象生動,情感極其沉痛。
詩的頷聯是分寫,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寫春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詩人睹物傷情,見到開放的鮮花,也禁不住悲愴濺淚;聽到鳥兒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驚。
頸聯“烽火連三月”,烽火連天,殺伐不斷,詩人遠離家眷,由于戰事緊張,音信隔絕,更覺“家書抵萬金”,在那種兵荒馬亂的歲月,一封普通的家書是多么難得、多么珍貴啊!
詩的尾聯總寫憂國思家的感情,刻畫了一個典型的藝術形象。詩人滿頭白發如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這一細節描寫,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現了詩人的內心世界。
(3)本詩的情感是通過什么來抒發的?
明確:全詩觸景傷懷,將憂國思親的情懷蘊含在形象的描寫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四、小結
1.寄情于物
春日長安凄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后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系國事的情懷,充溢著凄苦哀思。
2.這首詩格律嚴整。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五、作業
背誦并會默寫《春望》。
《春》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1.感受作者筆下典型的“江南”春景。
2.品味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兩句虛實結合的寫法,和詩作中流露出的歷史滄桑感。
三、教學過程:
1.解讀“江南”春:
回顧課內外涉及“江南”春景的詩詞作品,在意象上大都逃不開“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的影子。加上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這一切構成了這首《江南春》的意象群。
“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加上風中飄動的“酒旗”,一連串最具代表性的“江南”春景如畫卷一般展開。千里江南,風光無限。
2.解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有別于前兩首寫“春”的詩歌,這首《江南春》的最后兩句,對學生而言,理解起來頗有難度。教師應在講解時,簡單鋪墊相關歷史信息:南朝時期,社會動亂,統治者和普通民眾篤信佛教的不在少數,南朝梁武帝為其中代表。
六下的學生接觸到的詩歌多為寫景狀物類,對于詩歌中“撫今追昔”的情感尚無接觸。因此,詩歌后兩句,教師應加以細解: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里有過渡到江南風光的重要組成部分——寺廟,揉進了滄桑之感,南朝遺留下來的許許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風春雨中若隱若現,更增添撲朔迷離之美。仿佛時光倒轉,歷史的畫面逐漸清晰,樓臺寺廟隱隱而來,又在煙雨中隱隱而逝,令人遐思無盡。
將“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發揮到極致。
3.補充拓展:
明代楊慎對“千里”二字頗有微詞,認為其所涵括的江南春景太大,有夸張之嫌。而何文煥《歷代詩話考索》中曾有問曰:“即作十里,亦未必盡聽得著,看得見。……
請學生談談對“千里”二字的看法。
教師點撥:
1.明確詩詞作品中“虛”的表現手法,詩詞不是寫“實”,需要藝術加工。
2.明確詩作后兩句所承載的歷史滄桑感,唯“千里”二字,方有與后兩句相配的分量。
《春》教學設計7
【教材解讀】:
《春望》是一首千古傳誦的愛國詩篇,寫于安史之亂中詩人困居長安之時,表達了詩人憂慮國家、感時懷人的焦急心情。國都殘破,春城草深,一破一深,令人怵目驚心。詩人在寫景中抒發感慨,觸景生情,移情于物,把國破之痛寫得十分強烈,把愛國與傷時之情緊密交織在一起,把國和家的命運緊密地聯系起來。
【學習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熟讀背誦。
2、領略古詩詞的意境美。
3、感受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懷。
【學習重點】:
理解詩歌內涵,準確把握詩中情感。
【學習難點】:
體會作者寫作時的背景或心境。
【學習方法】:
誦讀
【課時】:
1課時
一、導入新課:(導)
1、情景導入:讀對聯,識人物。
師導語:在盛唐的詩壇,矗立著兩座不朽的豐碑,分別是浪漫主義的李白和現實主義的杜甫,請讀大屏幕上的對聯,你能看出對聯寫的是哪位詩人?[杜甫]
今天我們一起走近杜甫,從他的名詩《春望》中感悟詩人憂國憫時的情懷。這首詩編入第五單元,本單元所選詩文,多表達古代文人的志趣,我們要在反復誦讀中領會豐富的內涵。
2、齊讀學習目標。
3、請展示你的課前預習。[學生展示文學常識、字形、字音、字意等。]
4、師過渡:《禮記》中說“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充足的準備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大家預習非常細致,準備好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與詩人對話。
二、走進文本:(學)
1、聽讀感知。
師:首先我們一起聽讀古詩。聽之前我想問問大家,聽讀古詩應該注意聽什么?[生:聽準字音、停頓,注意句子的語氣,語調。]好,大家盡力做到這幾點,別忘了做標記哦![放范讀視頻,學生標記。]
你都做了哪些標記?[學生交流]
2、朗讀指導。
師:同學們聽得很認真,感覺也很正確。朗讀古詩的技巧包括節奏、停連、重音、語氣。請大家看大屏幕:
節奏:五言詩的節奏一般是221式或212式。
停連:依節奏停頓,依意思或者感情連貫。
重音:強調的字詞讀得重、響。
語氣:依據詩歌的內容、感情。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節奏是兩字兩字一字或者兩字一字兩字,意思連貫的時候可以停頓短一些,如“山河在”。關鍵的詞讀重一些,如破、深。語氣依據內容、感情確定。本詩的感情正如同學們所說,是低沉的。
3、初讀感受。
師:了解朗讀技巧,我們再來感受一遍古詩,這一次,我們小聲跟讀,注意體會節奏、重音、語氣。
4、自讀展示。
師:學者周汝昌說:古詩“音樂性極強,節奏性特美,乃是世間上千種語文的唯一的一種‘詩的語文’,無與倫比!”請大家大聲地、自由地朗讀,用自己的聲音來詮釋古詩無與倫比的美吧![學生自由讀,組長組織讀]
師:哪位同學先展示一下?喜歡哪句就讀哪句。展示的同學依組內序號加分。[學生個人展示讀,師生共同評價朗讀。]
來,拿起書,抬頭挺胸,我們全班一起讀,讀出詩的韻味來[學生齊讀]
5、理解詩意。
師: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經過反復的朗讀,你讀懂詩歌寫的內容了嗎?請小組交流一下,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歌的意思。
有小組內理解不了的詩句嗎?哪個小組來解決?
好了,請每組只說一句,依序號雙倍加分。[學生小組交流后,師評價。]
三、個性解讀:(研)
1、小組合作,理解詩情。
師:古詩評論家鐘嶸在《詩品》中提出,最好的詩應該是“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采”,風力指思想內容,丹采指文詞形式。詩歌是抒情性的,但形象性很強,所有的思想內容都蘊含在形象之中,借助形象表達情感。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活動感悟《春望》之“風力”。(大屏幕設置情景)
如果你當導演,把《春望》拍成電視短劇,你選擇拍什么內容?說說你選擇的依據和理由。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研究,然后展示。
學生小組學習,教師適當指點。
預設:
我們選擇拍攝國破城荒的`景象,畫面上突出對比,由壯麗的山河到破敗不堪的都城,由繁華時長安城的春景到眼前的荒草遍地,不見一人。(這在文學上的寫作手法叫“對比反襯”)
我們選擇拍攝花鳥淚驚的一幕,依據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應該是個近景,詩人看花而流淚,聽鳥而心驚,特寫花上的淚珠和詩人痛苦的表情。(為什么看花會流淚,聽到鳥叫會驚心?看到什么樣的花會流淚?在什么情況下會驚心?這在文學上叫“寓情于景”)
我們選擇拍攝烽火家書這一段,依據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用長時間的鏡頭展現戰火紛飛、戰馬奔騰、戰爭中的廢墟、流離失所的百姓,體現出“連三月”之長。特寫在戰火中焚毀的家信,詩人盼望得到一封家書,然而終歸是失望的表情,體現家信難得。
我們選擇拍攝白頭更愁。具體表現詩人滿頭白發如冰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發簪在短小的發髻上搖搖欲墜。
師:我們來總結一下:在同學們導演的短劇中,我們看到了城墻、荒草、廢墟上的野花,戰火中的家信以及詩人滿頭的白發。鑒賞詩歌,就是要抓住詩歌所描寫的形象,在感受形象的過程中體會感情。
2、小組合作,美讀感悟。
師:此時此刻,我感覺我們真實地觸摸到詩人的心靈了,和詩人的心一起跳動,關心國家,關注人民,那就讓我們再一次表達對詩歌和詩人的理解。
請以小組為單位設計誦讀形式,展示學習成果。
[生配樂、配畫、輪讀、唱讀、演讀……]
同學們的創意真棒,說明大家真正讀懂了詩歌,你們不愧為未來的藝術家!
四、學以致用:(練)
師小結:詩人懷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用悲憫的目光觀照現實,用寫實的筆法進行藝術創造,再現了唐王朝由盛轉衰的全過程,也傳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七年之后,當詩人聽到官軍勝利的消息后,會是怎樣的,我們一起來看:
比較閱讀—賞析《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1、本詩寫了哪些形象?表達作者怎樣的心情?
2、兩詩表達的感情是一悲一喜,然而卻有相同點,相同之處是什么呢?
五、總結提升(評):
1、師總結。古人借詩言志,今人論詩識人,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了解了一個怎樣的杜甫?
是啊,“落日悲江漢,中宵淚滿床”詩人因國破而憂傷;“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詩人因民生而落淚,這就是詩圣杜甫。他為我們后人樹起的,既是文學的豐碑,亦是人格的豐碑。懷著對詩人的敬仰,我們齊背這首詩。
2、學生總結評價一節課的學習。
請同學們總結這一節課的收獲。
請語文課代表評價這節課的學習。
作業
1、積累杜甫的詩歌,進一步感悟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2、用本節課學到的閱讀古詩的方法,選擇一首古詩進行賞讀。
板書:
春望
杜甫
“丹采”“風力”
國破城荒凄
花鳥淚驚悲憂國對比反襯
烽火家書苦憂民觸景生情
白頭更短愁
《春》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七年級(上)教材的前兩單元是以人生為話題,寫對人生的感悟,對學生進行了理想教育。《春》所在的這個單元是以大自然為主題,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感受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學生愛美的心靈、鍛煉學生發現美的能力。所以在教學中要重視讀和感悟,對好的詞要積累和運用,好的句子會欣賞和仿寫。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作者簡歷。
2、欣賞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3、培養學生對春的感受能力。
〖過程和方法
1、誦讀課文,讀中理解,讀中欣賞,讀中品味。
2、結合課文內容,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感受作者對春的贊美之情。
2、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重點把握課文五幅畫面的具體描繪。
2、排比、比喻、擬人等語句的表達作用。
3、體會文章的情感美、語言美。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體會作者的語言美。
【教學流程】
設境切入──讀中探究──說中升華──小結、作業
【教學過程】
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設境切入1、用多媒體展示春天的景色。學生看多媒體展示,看到什么景物?這是什么季節?
2、學生介紹作者,老師補充。
1、學生看展示。
2、學生說看到什么,是什么季節。
3、學生介紹作者。并讓學生告訴大家是怎么搜集到的,讓學生學習搜集的方法。
1、激發學生興趣,加強和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2、培養學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讀中理解1、教師配樂背誦《春》,學生對照課文邊聽邊默讀。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的語氣,并用鉛筆畫出生字新詞。
3、合作、交流,老師引導,學生共同解決生字詞。
4、齊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5、思考:《春》描繪了哪幾幅圖?用概括性的語言回答?(若學生對第一個問題不能回答,就把問題縮小“請同學們找出描繪春天景色的句子”然后再引導用三個字歸納: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分別展示這幾幅圖的課件。
6、請同學們看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引導學生歸納并明確:盼春──繪春──贊春
1、學生認真聽背誦。
2、學生自由讀,并劃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
3、學生紛紛說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師生共同釋疑。
4、學生齊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5、學生合作交流,最后推薦代表回答。看課件展示,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6、學生快速看書并歸納回答,作好筆記。
1、因為這篇散文要求學生背誦,老師一開始就能熟練而有感情地背誦能使學生喜歡,并也用心去完成。
2、對生字詞的理解是靠學生自主學習,互助解決。培養學生合作能力。
3、培養學生概括能力和整體感知的能力。
4、培養學生作筆記的習慣
讀中探究
1、請同學們找出你喜歡的句子或段落來讀,并說出你喜歡的原因。(估計學生會找出一些修辭句式,老師可見機點撥,完成教學重點。)讓學生找出不同的語段來分析。
2、“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可否將“粉的像霞”一句放在前,因為杏花在桃花前開?
1、學生紛紛去試著讀,并選出自己喜歡的語段。
2、學生討論,大膽質疑。
1、讓學生去發現問題。
2、讓學生敢于質疑。
說中升華
1、齊讀課文,結合課文來說這課你學到些什么?
2、請同學們用本文所用的修辭選一至二樣說一句話或一段話。如以“春天像……,像……,像……”或“……像……”等句式。不用這些句式,只要能用上相應的修辭手法也行。
3、本文是朱自清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描繪《春》的佳作,同學們還知道哪些描繪春的.詩文呢?說出來我們共享吧!
1、學生說。(可能學生會說出描寫的作用、寫作特點、修辭的運用、語言的特點等)
2、學生先寫在筆記本上再說。
3、學生說出有關描繪春的詩文。(如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陸游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等)
1、由讀到說,把知識內化。
2、培養學生積累的能力。
小結作業
1、學生小結,老師補充。明確:本文作者通過對春的描繪,使我們為那美麗的春光所陶醉,為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我們更加熱愛大自然的絢麗風光。同時,我們還學會了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體會到優美的語言。
2、作業:
①摘抄好詞好句。
②熟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③搜集有關朱自清的名篇及描繪春的詩文,抄在筆記本上。
學生從文章內容、藝術特點、修辭手法等方面歸納小結,教師整合、補充,教給學生歸納的方法。
1、教給學生歸納課文的方法。
2、培養積累和搜集資料的能力。
【教學反思】
點評:這是德耀中學的教師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參賽教學設計。此設計有對課文的把握,有教材分析,明確課文在教材中的地位;按新課程的要求,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確立教學目標;把教學流程設計為設境切入、讀中探究、說中升華、小結作業,也是符合課文教學實際的;教學過程用表格的形式,有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較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我覺得,教師的范背、以語言為訓練重點、加強朗讀、重視積累是此設計的亮點所在。值得改進的地方:
一是教材的分析不到位;
二是三維目標確立,需要整合和聚焦;
三是教和學的思路還不夠明晰,應該和文章的思路、結構以及學生的閱讀思維一致;
四是對文章的情感和想象應更加重視。
《春》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認識5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開的興旺景象,激發學生熱愛生機勃勃的大自然。
教學重點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緊扣文中的詞句,把觀察、想象、朗讀結合起來。讓學生感悟意境美和語音美培養其語感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磁帶。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步驟
目標達成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二、引導看圖
三、初讀課文
四、初步理解課文
五、教學生字
六、指導書寫
激趣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把課文讀順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課文插圖,對課文內容有個大體的了解
從筆畫、筆順和間架結構等方面選擇側重點,揭示規律,教給方法,培養書寫能力
1、通過上一篇課文的學習,我們知道春姑娘來到了小池塘,她給小池塘帶來了五彩的世界。今天,春姑娘又打扮一新,來到了梅花山帶來了什么呢?
2、板書課題,生跟寫。
1、出示幻圖片,引導觀察。
1、自讀課文。
要求;田邊讀課文邊畫出不認識的生字詞,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再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畫上小節號。
3、生按要求讀課文,師巡視指導。
4、出示生字詞:
(1)自讀,有什么音值得注意?然后正音。
(2)讓學生開火車讀,個別讀,集體讀。
5、指名把生詞帶入課文中,再讀課文。
要求:畫出難讀句子,練習把句子讀通順。
6、出示長句子,指導讀好停頓。
7、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評議。
1、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春天到了梅花山,梅花山上怎么樣?
1、出示生字卡,齊讀生字詞。
2、自學課后生字筆順表,記憶筆順。
3、啟發:你們有什么辦法來記憶這些生字呢?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
老師作重點提示:
寒、挨、息:重點指導記憶。
1、怎么才能把這些生字寫正確、美觀呢?(重點指導)
2、師范寫“還、自、息、挨”,生描紅、仿寫。
3、生描紅、臨寫剩余的生字,師巡視指導。
回憶,回答問題
跟寫課題
觀察圖片
自讀課文
再讀課文
按要求讀課文
檢查生字詞
開火車讀,個別讀,集體讀
把生詞帶入課文中,再讀課文
讀好停頓
邊聽邊思考問題
齊讀生字詞
自學課后生字筆順表,記憶筆順
描紅、仿寫
描紅、臨寫剩余的'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
二、細讀課文
三、交流賞讀
復習鞏固
讓學生整體感受梅花的形、色、質、味,從而用朗讀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情感
以“引讀”為基本手段,指導學生邊讀邊想,結合上下文、圖片和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和課文內容
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1、開火車讀生字詞。
(一)細讀第1自然段。
1、梅花是什么時候開放的?課文第幾自然段告訴我們的?
2、指名讀第1自然段。
3、聽了以后,覺得梅花開得怎樣?書上哪幾句寫出了梅花的美麗。
4、自己有感情練讀課文,同座位互相討論交流。(朗讀、評議、再讀)
(1)出示第二句話,多媒體播放:梅花挨挨擠擠開放的畫面。
(2)看到這畫面,你覺得梅花怎樣?然后有感情地朗讀。
(3)比較句子。
那梅花,散發出清香。
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瑩透亮,散發出淡淡的清香。
(4)讀一讀,你喜歡哪一句?為什么?指導有感情朗讀第3句。
(二)細讀第2自然段。
1、盛開的梅花是那樣的吸引人,所以人們喜歡(生讀......)
一到休息日便怎么樣呢?(生讀......),梅花山成了(生讀......)
2、讀后,你覺得人們對待梅花的態度怎樣?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呢?
3、第一句中的“便”可以換成另外的詞嗎?
4、小朋友,這么多的人來到了梅花山,看了美麗的梅花后,會怎么說?
5、指導有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
1、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早春時節,梅花山的梅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和人們游覽、觀賞梅花山的盛況。誰愿意為大家做一下梅花山的導游,給大家介紹一下呢?配樂朗讀或表演朗讀。
開火車讀生字詞
讀第1自然段
有感情練讀課文,同座位互相討論交流
有感情地朗讀
有感情朗讀第3句
回答問題
說話訓練
有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
配樂朗讀或表演朗讀
教學流程圖
導入--引導看圖--初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教學生字--指導書寫--復習--細讀課文--交流賞讀
板書設計:
4、春到梅花山
盛開片片彩云
梅花
挨著透亮、清香
喜愛
人們涌動人流
《春》教學設計10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一年四季中,你們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么?)(奇妙的大自然,正因為有了季節的更替,自然的變換,才給我們帶來了五彩繽紛的世界,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古代許多詩人看到這樣美妙的世界,為我們留下了贊美四季美景的詩。大家能背幾首嗎?今天我們再學習杜牧的一首詩。)
2、板書課題:江南春
3、同學們,看了課題,你覺得這首詩寫的是什么?(顧名思義寫的是江南春天的美景。)
二、看圖入境 ,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隨杜牧一起走進江南,去看看江南春天的綺麗景色。
2、我帶來了幾張好看的江南美景圖,請看。
3、江南美嗎?我們來看看杜牧是怎樣來表達自己對江南的喜愛和贊美之情的。
三、品詞析句,體會景美。
1、出示古詩詩
2、(師)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聽范讀,邊聽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千里江南,綠樹紅花,酒旗飄揚。煙雨朦朧,黃鶯啼叫)
3、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對照下面的注釋,自己理解詩意。(根據需要可以二人進行合作學習)
4、交流詩意(千里江南,到處是鶯歌燕舞,到處是綠樹紅花,水村伴著山墎,就其在空中飄揚。好一派迷人的江南美景呀,可惜南朝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樓臺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之中。)
3、(師)好美的景色呀!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呢?請你把詩中描寫景物的詞語畫出來。(你找到的是
鶯啼 綠樹 紅花 水村 山墎 酒旗 寺廟 樓臺 煙雨
4、(師)根據自己的理解,對上述景物加以描繪,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遼闊的千里江南 黃鶯在歡快地歌唱 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 傍水的村莊 依山的城郭 迎風招展的酒旗 數不清的寺廟 迷蒙的煙雨)
5、請你們用自己美妙的聲音,把江南的美讀出來好嗎?
6、請大家用自己最喜歡或是最擅長的方式來展示這首詩所表達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愛畫畫的可以畫一畫。有的學生想譜上曲唱一唱也可以。
7、學生分組練習、展示并進行評價。(畫的不錯,讀的不錯,唱的更不錯。)
四 、理解詩意,感悟情美。
1、杜牧的詩寫的這么好,你了解杜牧嗎?整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根據自己課前搜集的有關杜牧的資料,給我們講一講杜牧好嗎?(生匯報:通過你的交流我知道了,杜牧是唐代詩人,他和另一位杰出詩人李商隱世稱“小李杜”,還知道他的詩《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做 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2, 同一詩人,面對不同的情景,會有不同的感受。根據你對杜牧的認識,你猜測杜牧當時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寫下《江南春》這首詩的呢?這種心情在詩中是如何表現出來的呢?
3、杜牧是愉悅的,(從千里-----)(今)(晴)
他當時是有些傷感的.(南朝四百八十寺—-)(背景)(古)(煙雨)。
4、(師)是呀,詩人在在贊美風景秀麗的江南時,暗含著對祖國命運深深地憂慮,他是借景抒情,這是古詩常用的表現手法。(《夜泊秦淮》也采用了這樣的寫法。)
5、作者及贊美江南的美景,也感慨南朝的覆滅。
五、拓展誦讀,體會韻美。
1、請你們再次來深情的朗讀這首詩,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
2、你們還知道哪些描寫春天的詩詞呢。如《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游園不值》(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六、課堂延伸,表現春美。
1、江南的春天很美,我們身邊的春天怎樣呢?請欣賞歌曲《嘀哩哩》。
2、我們身邊的春天也很美,倉頡元的春天,饅頭山的春天,請你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學生可以用吟詩、唱歌、作畫、寫話等方式來表達。)
七、課外作業,積累運用。(搜集描寫春天的古詩詞,試著背誦并運用。)
【板書設計】
江南春
寫今 懷古
贊美{ } 感慨
晴天 雨天
《春》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知識,背誦全文。
2、疏通文意,品味鮮活優美的語言。
3、理解“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所流露的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豪情逸興。
教學重難點:
1、掌握文言知識,鑒賞優美語言。
2、理解李白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豪情逸興。
教學方法:
誦讀、討論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導入:
春天,即使是料峭的初春,也擋不住綠意染枝頭、紅蕊吐芬芳,再加上鳥鳴悠悠、細雨蒙蒙,大自然正展開一幅如詩的畫卷,撩撥著我們的心弦。陽春三月,今人遠行、踏青,將自己融進美好的春光,那古人呢?尤其是有著浪漫情懷、狂放不羈的李白會如何面對這美好的春光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去了解李白在這融融春夜里的情懷。
二、解題:
春夜——時間 宴——事件 從弟——人物 桃花園——地點
序——文體,宴集序。
題意:李白為在某個春日的夜晚在桃花園宴請自己的堂弟們寫的一篇序文。
三、了解作者、背景及相關常識
學生介紹自己熟悉的李白,看《學案導學》。
四、整體感知,掃清字詞障礙,積累文言知識
1、找一學生讀文本,教師糾正字音。
秉燭夜游(bng)
瓊筵(yán) 羽觴(shng)
2、聽課文錄音,再讀文本。
3、完成文言知識練習,積累文言知識(見《學案導學》)
4、齊讀文本,思考文章思路
五、理清文章思路
1、討論:李白為何要在春夜宴請從弟?
明確:“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及時行樂
“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美景在前
“序天倫之樂事” ——共享天倫
2、討論:此次夜宴快樂嗎?有哪些樂事?
明確:“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人美之樂
“幽賞未已,高談轉清” ——交流之樂
“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 ——景美之樂
“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酣飲賦詩之樂
3、小結:本文思路——
夜宴的緣由
夜宴的樂事
六、賞析美句
1、“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2、“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
學生寫成賞析性文字,教師引導、點撥,指點賞析詩句的方法。
七、探討主題,理解情感
1、李白用如此美的語言講述夜宴的快樂,表達了什么感情?
明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愛,對親情的'珍視。
2、如何理解“浮生若夢”?
明確:正因為“浮生若夢”,才讓作者效法古人“秉燭夜游”,去追尋人生的歡樂,以此表達珍惜時間、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從“為歡幾何”到“樂事抒懷”也正體現出李白對待人生的曠達與灑脫。(他覺得美景是春天對自己的恩賜,他感到能和兄弟們一同詠歌、高談、觀花、賞月并舉杯暢飲,才是人生最大的樂趣。)
八、拓展延伸
結合杜甫《春日憶李白》和余光中《尋李白》及我們學過的李白的詩歌,說說“我心中的李白”。形成文字,100字左右,要求語言生動流暢、至少使用兩種修辭手法。
《春》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①反復朗讀,感知內容,體會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③聯系實際,廣泛閱讀,開闊視野。
教學重點
反復朗讀,感知內容,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課前準備
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課前布置
學生去搜集關于春的詩文,以開闊視野,
拓展思路,增加知識積累。
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設計
整體感悟
①導入新課
課文中這一幅幅的畫面,讓我們在美麗的春光中陶醉,為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為那盎然的生機所激動。春,會在我們的心靈中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麗的,當我們帶著對美好景物的熱愛、贊美之情的時候,我們思想的河流會跳動出充滿對生命熱愛的美妙無比的浪花;我們感情的波瀾也會在秀美迤邐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飄蕩。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繪的景物就充盈著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樣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的。
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②感知內容
a.認知性朗讀,讀準字音,疏通字詞,朗讀中教師正音,學生圈點。
b.感知性朗讀,朗讀時記住課文內容,并將大屏幕上的畫面按課文內容的順序重新排列,從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輪廓
春草圖——草報春
春花圖——花爭春
盼春——繪春春風圖——風唱春——頌春
春雨圖——雨潤春
迎春圖——人迎春
研讀與賞析
朱自清先生將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筆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無不充盈著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以至于也撩撥起我們的喜愛之情。
①潛心精讀:
[問題組]
a.你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畫?
b.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賞析好詞好句)
c、讀一讀,讀出情。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生自由朗讀、思考、體味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每組推舉一人全班討論發言。全班討論回答,明確上述問題。
“說說你為什么喜歡”一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感悟,可以是一個詞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話寫得形象、生動。
《春》反思
《春》是人教版美術八年級“欣賞?評述”課。本課是讓學生初步了解作品的創作主體和表現手法,認識作品的形式美感,理解作品所體現的人文精神。激發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我根據本課重點、難點,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征,認真備課,上課。做到了教學內容深入淺出,課堂情境精心設計。課后,我對這一課作了總結和歸納,找出不足之處和存在的問題,以便今后加以改進。
一、以人文為切入點,用人文的知識,人文的態度陶冶學生的人文素養。
新的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美術學習絕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因此,欣賞《春》時,我設計了問題,引導學生要把它放到它賴以產生的環境中進行,學生探究、了解意大利的地理狀況,文藝復興思潮,文藝復興時期的社會風俗,以及波提切利的成長經歷,用人文知識帶動學生進一步解讀《春》這件美術作品。同時,在人文知識的探究中,學生會很自然地發現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認識美術對生活的特殊貢獻,形成學生對待祖國優秀美術傳統和世界多元文化的正確的人文態度、進而陶冶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集體式”討論,通過“求異性”達到相互啟發和學習的目的。
本節課采用自主學習型教學方法,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集體式”討論,通過“求異性”達到相互啟發和學習的目的。讓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這其中討論法是自主學習型教學的代表,學生在集體學習和討論中,成為學習的主體。這節課提出的問題有:
1畫面內容表現的主題是什么?
2題材是什么?
3畫面上的人物象征和寓意是什么?波提切利采用了怎樣獨特的藝術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的?
4透過人物神態能體會出什么樣的更深層的含義?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
5我們如何來欣賞一件美術作品呢?
6聯系當今社會,你想說些什么嗎?
通過上述問題,把知識設計成學習情境,啟動學生思維,學生主動探究與交流,在探討和解決問題中發現知識,內化知識,構建知識,活化學習。同時也強化學生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感。
三、以學生發展為本,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
隨著課程功能的轉變,評價的功能也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新課程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更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強調建立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重視評價的激勵和改進功能”。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我及時對學生的討論作出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關注、肯定和贊賞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感受學習成長的歡樂。以此喚起他們的自豪感和自尊感。進而促進學生發展。
不足之處及改正措施:
一、在教學過程中,雖然絕大多數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評述,但仍有一小部分學生只作探究狀,人云亦云,不能積極地參與到課程中來,對這一小部分同學要進一步給與關注,找出他們自身的閃光點,鼓勵、肯定,充分在興趣上做文章,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熱情,爭取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二、本節課采用了自主型的學習方式,在教學節奏的把握上不夠張弛有度。要適時做好引導,以控制好課堂節奏。
三、教師自身也要加大學習力度,不斷發展自己的文化素養,這樣才能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向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
四、多給學生欣賞優秀美術作品的機會,讓他們也有基本的欣賞美術作品的常識,即使隨即看到一幅作品,也有基本的正確的評論常識。
《春》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
《春》選自人教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所學習的課文都是一些寫景詩文。這些詩文以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大自然的美景,抒發了親近自然、珍惜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懷。品讀優美詩文是一種令人愉悅的精神享受,既能提高我們的閱讀鑒賞能力,收獲知識,又可以熏陶我們的情感。
而《春》是一篇描繪春天的精美散文,它表達的一種對大自然的親近與喜愛,對生活美好的贊美之情。作者筆下的春,波動了無數人的心弦!春的美景、春的氣息、春的聲響,都通過作者的生花妙筆表現出來了。作者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通過比喻、擬人等藝術手法,使景物變得鮮活生動,形象逼真。學習本篇課文,我們可以學習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陶冶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情操。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對自然界的認知正處于形成當中,對語文基礎知識的系統掌握還需進一步完善,因此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如文中重點字詞的把握,朗讀技能的訓練等等。此外,本文的語言生動有趣,富有生機,所以通過朗讀來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讀悟情。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能夠正確讀出并書寫出文中的重點字詞,積累精彩語句。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朗讀指導,細細品味賞析課文中的精美而富有特色的語句,了解相關的寫作和修辭手法,揣摩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深入體會文中傳達的微妙感情,聯系生活實際,書寫自己對春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朗讀指導,賞析文中所運用的比喻、夸張、擬人等修辭手法,品味文中的精美語言,并積累精彩語句。
難點:通過賞析文中的精美語言,揣摩作者蘊含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學手段】
教法:賞析法朗讀法
學法:自主合作學習法圈點勾畫法
【授課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3分鐘)
教師:同學們,在課堂開始之前,老師請大家認真地聽一首歌。過后,請你說說,你感受到了什么或者是想到了什么?
音樂播放
教師:同學們,音樂播放完了,哪位同學先來說說?
學生A:……
學生B:……
學生C:……
教師最后就學生的回答做簡單的總結,并將主題引入《春》這篇課文的學習中。
二、作者簡介(5分鐘)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華,號秋實,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于江蘇省東海縣(今連云港市東海縣平明鎮)。現代杰出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1916年中學畢業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著有詩集《雪朝》,詩文集《蹤跡》。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34年,出版《歐游雜記》和《倫敦雜記》。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文藝論著有《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等。他的散文以語言洗練、文筆秀麗著稱。散文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背影》、《綠》等。
1948年8月12日病逝于北平,年僅50歲。
了解了作者之后,我們一起走進春,感受作者筆下的春之美。
下面,大家用五分鐘的時間,朗讀全文。在朗讀的過程中,請大家用筆圈畫出不懂的字詞,同時思考下面的問題。稍后老師請同學起來回答。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20分鐘)
朗讀全文,并用筆勾畫出不懂的`字詞,借助課文的助學系統、詞典等工具進行學習。
1.讀讀寫寫
蓑笠朗潤嗡嗡醞釀賣弄婉轉應和嘹亮黃暈烘托風箏靜默舒活抖擻欣欣然繁花嫩葉呼朋引伴花枝招展
2.問題:
(1)課文圍繞“春”,主要寫了什么?
明確:作者對春天作了全面、精細的觀察,抓住了春天的特點,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課文是按“盼春”—“繪春”—“贊春”來寫的,請同學們據此為課文劃分層次。
明確:本課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總寫——盼春。表達出人們對春天的盼望和興奮喜悅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體寫——繪春。把景物和感受結合,全面細致地描繪出春景圖。
第三部分:(8-10)總寫——贊春。贊美春天,點出了春天的特點:新、美、力。
(3)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來“繪春”,展現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文中具體描繪了六幅春景圖:
明確:春醒圖——自然醒——第二自然段春草圖——草報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圖——花爭春——第四自然段春風圖——風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圖——雨潤春——第六自然段迎春圖——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四、品讀賞析,深入探究
(12分鐘)
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樣的心情迎接春天的來到?哪個詞明確地告訴我們春天還沒有來到?
明確:“盼望著”;“近”。
“盼望著,盼望著”。為什么要連用兩個呢?
明確:這樣疊用,更能表達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朗讀指導:這一段是對盼春的描寫,是舒緩型節奏,為下文輕快型節奏做鋪墊。朗讀時要注意把握這兩個小短句的層次性,中間不停頓。就情感而言,應一次比一次強烈,語調上揚。“東風來了”表明春天已近,“春天的腳步”進了表明春天確實到了,讀時應重讀“來”“近”,讀出作者對春天到來的欣喜之情。
第二部分:
春醒圖:
(1)當春天到來的時候,作者對春天的第一感覺是什么?
明確:“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地張開了眼”。
(2)作者首先描寫的為什么是山、水和太陽,而不是眼前一草一木?
明確:首先,這一段是對春天的一個整體描繪。從視覺的規律來說,人觀察事物時,一般都是由大到小,由整體到局部的,由主要到次要。而作者這樣的描寫順序也是符合人的正常思維的。
朗讀指導:這一段是對春草圖的著力描繪,也是繪春的開始,應用輕快型節奏,程度稍輕。首先粗筆勾勒:“一切都象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剛睡醒”“張開”為強調性重音,應讀出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景象。“朗潤”“漲”“紅”為強調性重音,寫了春天即的色彩和動感,應讀出其中包含的欣喜之情。
春草圖:
(1)這一段寫出了春草什么樣的特點?
明確:嫩、綠、多、可愛。
(2)這一段中,沒有出現一個人,但有幾句描寫人的活動的句子,想想這個活動的主人公是誰?作者為什么又要將春草和這個主人公聯系在一起?
明確:“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
主人公是小孩子;小草和小孩子具有一個共同點——小,說明他們都處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氣,最活潑的時期,這個時期的生命力最為旺盛。
在春草圖中,作者將小草的畫面和小孩子的畫面組合在一起,也就是將兩個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組合起來,交相輝映,使得整個春草圖顯示出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朗讀指導:繪春圖首先從草寫起,節奏為輕快型。“偷偷地”“鉆”為強調性重音,寫出了春天小草頑強的生命力,又帶著可愛的神態。“嫩嫩的”“綠綠的”為比喻性重音,寫出小草生長的清新、顏色的可愛。“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重讀“滿”讀出草迅速蔓延的情景。隨后寫人物的活動,讀的時候要注意節奏,節奏越快,就越能體現出在春景中盡情歡樂。“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應放慢速度,讀出在春景中陶醉的情形。
《春》教學設計14
為增強本節課的興趣性、直觀性和參與性,讓學生更容易品味詩的形象和意境,借助多媒體網絡輔助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投影西湖春景圖,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樂,由圖片及音樂營造一種濃濃的學習氣氛,從而引入課題。
2、引出白居易,簡介作者。
3、出示學習目的
二、初讀詩,知詩意
1、給生字注音:啄沒堤
2、聽錄音范讀課文,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
a、朗讀的節奏
b、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按照古詩的要求學生集體讀課文,四人學習小組互讀課文。
4、請個別學生作示范性朗讀,然后讓學生互相點評。
5、學生說出標題提示了哪些方面的內容?(地點:錢塘湖、季節:春、事情:出游)
6、明確詩的體裁(七言律詩)
7、學生讀后討論提出詩中難理解的字詞:水面初平云腳低暖樹亂花缺乏3、抽生朗讀,指導朗讀技巧(聲音洪亮,節奏抑揚頓挫,情感自然)
4、師范讀,學生考慮:A、劃出壓韻的字;B、分析這是一首什么體裁的古詩?C、找出其中的對偶句,體會其特點。二、熟讀理清游蹤:
1、誰能劃出標題寫了幾方面內容,并說明理由;
2、讀一讀詩,想一想詩人憑什么說是錢塘湖,而非其他;3、詩人說行,你能找出根據嗎?
三、精讀尋覓春蹤:
師:請閱讀全詩,想一想,寫了春天的哪一個階段?生:早春
師:小組自由討論,詩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寫初春的西湖?(學生分組討論后自由發言)
歸納: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鳥,春樹,春泥,春花,春草,在詳細分析時,結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寫。師小結:白居易用妙筆為我們繪出了一幅水漲云舒鶯歌燕舞,花亂草綠,游人如織的西湖早春圖。四、品讀詩中妙筆:
師:古人對語言的錘煉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吟安一個字,撫斷數根須的結果,白居易、歐陽修、賈島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中的亂不僅寫出了花的品種數量之多,花
開之多更顯出了一種勃勃的活力,詩中還有類似的妙筆,你能找出一些嗎?
生:看書,自由討論,自由發言。歸納:初、低、早、爭、暖、新、春、漸、淺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2、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
3、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春》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采用啟發式問題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點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及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3、體會融情于景的表現手法,品味文章的圖畫美。
教學重難點:
難點:采用啟發式問題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重點:有感情的誦讀,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情感
教材分析:
因初一學生還不善于理解體會散文所描繪的優美意境,學習高超的寫作技法,教師可選取一、兩個重點段落作詳細講解分析,引導學生注意課文細致描繪的地方,如本文的“春草圖”和“春風圖”,其他段落則指導學生自己閱讀分析。這樣,教師的講解就起到了示范作用,啟發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培養他們閱讀的能力與習慣。
課前準備:
課前指導兩個朗讀較好的同學進行配樂朗讀,準備課上播放。
分組承擔文中寫春花、春風、春雨、迎春段落的分析,課上由其他組提出問題,承擔組負責解答。(本環節可由教師先瀏覽學生的問題,給予指導,以便突出重點)
喜歡繪畫的同學,依據課文內容,畫出春天的圖畫,課上展示。
一、布置課前預習,要求提出問題
1、查找資料,了解作者簡介及創作背景
2、找出文中的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學習用鮮明生動的語言描繪春天美景。
3、預習時要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整合成幾個問題的.形式,課上研討。
二、創設情景 導入新課
1. 導入:(播放兒童歌曲《春天在哪里》)
同學們在欣賞完這首旋律輕快的歌曲后,考考你們:這首歌歌唱了哪個季節?這個季節有怎樣的特點?如果讓你用文章來描寫這個季節,你會怎樣寫?(讓學生各抒己見)好,同學們那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我國現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所寫的《春》,看看他是怎樣描寫春天的。
2. 作者簡介及創作背景
請同學們說說你所了解的朱自清先生。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華,字佩弦,江蘇揚州人。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作品有:散文《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春》大致寫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寫此文時,已經沒有初期創作詩文時的那種淡淡的哀怨的情調,而是鮮明地表現出新鮮的格調和歡快的情緒。在大自然中,他發現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萬狀,寫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對美的追求,對光明的向往,表達了他對未來的希望,流露了積極進取的精神。
3.檢查預習,讀準下列加點字: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醞 釀 嘹 亮 撐 傘 蓑 笠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
稀 疏 抖 擻 安 巢
三、復習舊知 展現春意
許多文人都描繪春天,歌頌春天。同學們想一想,詩人杜甫在《絕句》中怎樣描繪春色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樣描繪的?( 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四、聽讀課文 整體感知
1、播放學生錄音
2、學生齊讀 朗讀本文的感情基調,是充滿喜悅和希望。基本語調是輕柔、緩慢,語句清晰、自然。語音越自然、質樸。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聽讀課文。(讀時可用學生作品或運用課件展示幾幅春天的圖畫)
3、整體感知
(1)文章按“盼春”—“繪春”—“贊春”寫的,文章是從哪些方面來“繪春”,展現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2) 課文圍繞“春”寫了什么?
第一部分:(1)總寫——盼春。表達出人們對春天的盼望和興奮喜悅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體寫—繪春。把景物和感受結合,細致地描繪出春景圖。
第三部分:(8-10)總寫—頌春。贊美春天,點出了春天的特點:新、美、健。
(3)文章是從哪些方面來“繪春”,展現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板書: 春醒圖——自然蘇醒
春草圖——小草報春
春花圖——百花爭春
春風圖——微風吟春
春雨圖——細雨潤春
迎春圖——勤人迎春
五、分段朗讀 示范講解 (春醒圖、春草圖)
1、學生齊讀春醒圖、春草圖的段落
2、示范講解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解析:兩個“盼望著”的詞語重疊,強化了人們對春天的期盼。“春天的腳步近了”,更把春天擬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們走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解析:作者先從總的方面描繪春境,勾畫出大地回春萬物復蘇的景象。接著,作者推出五個特寫鏡頭,細致入微地描繪春天的動人景象。
特寫鏡頭一是春草:“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鉆”和“偷偷”用得好,說說好在哪里?
解析:“鉆”既表現春草沖破土層的擠勁,又用“偷偷地”修飾,形容它不知不覺地出現,生動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作者不僅寫出了春草的嫩綠、綿軟,而且還攝下了它對人的誘惑力:人們在草地上“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這里的綠茵,已不是單純的自然景物,而成了人們生活的親愛的伴侶——景物變成了情物。
那么為什么作者在描繪春草圖中要穿插這些小孩的畫面呢? 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個共同點呢?
解析:小,說明他們都處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氣,最活潑的時期,這個時期的生命力最為旺盛。
在春草圖中,作者將小草的畫面和小孩子的畫面組合在一起,也就是將兩個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組合起來,交相輝映,使得整個春草圖顯示出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特寫鏡頭二是花木爭榮:“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解析:不僅果樹之花爭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萬紫千紅。眾花還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無數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蝴蝶翩翩起舞。這些描寫,活現出春意盎然的氣氛。作者不以再現自然花色為滿足,還特意馳騁想象的翅膀寫道:果樹之花“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想象不僅拓寬了描寫的視野,更從未來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愛。
六、提出問題 研討解決
1、研討春風圖
請一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由同學們將預習時的問題提出來,請承擔本段的小組同學進行講解。不會的,大家研討,教師指導完成。
重點:◇課文從哪些角度寫了春風?好在哪里?
2、研討春雨圖
請一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六自然段
由同學們將預習時的問題提出來,請承擔本段的小組同學進行講解。不會的,大家研討,教師指導完成。
重點:◇“最尋常”和“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等寫出了春雨的什么特點?
◇連用三個比喻好在何處?
◇雨中景物從哪個角度寫對的?抓住關鍵詞賞析。
3、研討迎春圖
全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七-------十自然段
由同學們將預習時的問題提出來,請承擔本段的小組同學進行講解。不會的,大家研討,教師指導完成。
重點:這幅圖畫中什么是主體?寫人的作用是什么?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人們“一年之計在于春”,也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了工作。)
分析比喻段。 (作者連用三個比喻:“象落地的娃娃”、“象小姑娘”、“象健壯的青年”概括了春天富有朝氣和充滿生命力的特征,表達了作者謳歌春天的一片摯愛之情,說明春天是新鮮、美麗、歡快、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人類也應當踏著春天的步伐,去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七、欣賞名篇 大膽發掘
再讀課文 朗讀時注音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小結:《春》的結構嚴謹精美,作者先總寫春天,繼而又分幾個方面細描細繪,最后又總寫,以收束全文,畫龍點睛。文章以“腳步近了”始,以“領著我們上前去”終,起于擬人,結于擬人,其構思布局、修辭潤色,頗具匠心。至于語言的秀雅清新、樸實雋永,則更能令人感受到那“味道極正而且醇厚”的情致。
請抓住一個角度,如選材、語言、修辭、立意等方面,寫出這篇文章在寫法上好在哪里,二百字左右。
這節課,我們品讀了春花圖。朱自清筆下的春,是一幅幅風景畫,但在有限的時間內,我們無法一一品析,其他畫面就留待同學們課后去品讀吧。
【《春》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春》教學設計09-09
《春》教學設計06-11
春的教學設計06-07
武陵春教學設計12-05
《春望》 教學設計05-31
朱自清《春》教學設計07-18
春望教學設計10-16
《春望》教學設計09-24
《春的消息》教學設計11-05
春教學設計(精選12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