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拿來主義》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拿來主義》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拿來主義》教學設計 篇1
【設計思想】
經典的雜文,是縝密的思維、深邃的思想與犀利幽默的語言的高度統一,讀來促人深思,使人警醒,有極強的思想沖擊力,魯迅的雜文更是如此。教學時應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在問題探討中逐層深入思考,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思維訓練的體操,精神成長的大餐。
教師宜引導學生從結構入手,細讀文本,理清作者思路,探討作品思想,品鑒作品語言,讓學生在感受本文寫作思維的嚴密性、形象性的同時,汲取文章中的精神營養,拓展探究,使學生明白全球化時代的文明對話中必須有自主意識,懂得以“拿來主義”的思想選擇、接受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根據學生的實際基礎,也可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質疑,培養學生勇于質疑、善于思考的思維品質。
【教學目標】
1.在閱讀文本的基礎上,理清作者思路,感受魯迅先生思維的嚴密。
2.學習本文比喻論證的方法,品析魯迅雜文的語言風格。
3.理解“拿來主義”的含義與意義,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祖國文化遺產和外來文化。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方法】
問題探討
【教學設計】
方案A
一、導入
“主義”是指“對客觀世界、社會生活以及學術問題等所持有的系統的理論和主張”,魯迅先生卻將“拿來”稱之為“主義”,是不是小題大做了?
簡介背景。用“主義”表明先生的原則和主張,突出“拿來”之重要,并非小題大做。
二、研讀
1.本文是一篇雜文,從題目可以看出文章主要闡述哪幾個問題?
討論明確:⑴什么是“拿來主義”?(是什么)⑵為什么要實行“拿來主義”?(為什么)
2.學生自讀,分組討論;班級交流,教師參與;歸納整理,教師板書。
上述兩個問題較大,教師宜引導學生將問題進行分解。
第一個問題可以分解為:
(1)拿來主義的內涵是什么?
(2)拿來主義者應有的做法是什么?
(3)拿來主義者應具備怎樣的條件?
(4)拿來主義者不應有的做法是什么?
(5)實行拿來主義有什么作用與意義?
第二個問題可以分解為:
(1)為何從閉關主義寫起?
(2)送去主義的表現有哪些?
(3)送去主義的實質是什么?
(4)送去主義的危害是什么?
(5)為何提到尼采與“送煤”?
通過上述問題的探討,理清思路,引導學生感受魯迅先生思維的嚴密與行文的縝密:
針對“什么是‘拿來主義’”,先生描寫窮青年的三種錯誤做法,既全面,又是對“閉關主義”“送去主義”與“聽憑‘送來’”者的嘲諷與更進一步地否定;對于拿來主義者的正確做法的論述,辯證而全面,尤其是對文化遺產中糟粕的不同處理,更見先生思維之嚴密。
針對“為什么要實行‘拿來主義’”,重在因果分析,理清“閉關主義”“送去主義”“聽憑‘送來’”“拿來主義”四者之間的因果關系,學習文章由因而果、層層深入的論證特點;理解文章“破”“立”結合的論證結構及其表達效果。(類比論證可視學生基礎而具體處理)
3.本文主要談如何對待文化遺產,但第8、第9自然段只字未提,卻大談“大宅子”以及“大宅子”里的魚翅、鴉片等,如何理解?
探討:比喻論證涉及的各喻體的含義;拿來主義者的主張、做法(正確的與不應有的錯誤的做法);比喻論證的表達效果。(在探討中強調:好的比喻論證是形象性與嚴密性的統一)
4.小結:拿來主義的原則與主張;文章先破后立的論證結構。
三、鑒賞
學生書面評點,班級交流,師生點評,在對話互動中賞析。
主要角度:1.形象的比喻論證;2.巧妙的破立結合;3.犀利幽默的語言。
四、質疑
問題:有人說,從文化交流、中外文明對話的角度看,文章對于徐悲鴻、劉海粟、梅蘭芳以及法國香粉、美國電影等的論述是錯誤的,你如何理解?
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相關的論述,分組討論,班級交流,言之成理即可。
探討:結合背景分析魯迅狠批“國粹”的真正目的是在打擊反動的復古勢力,而不是否定傳統文化;對法國香粉、美國電影的論述意在突出對于外來文化應主動去拿而非被動地全盤接受。(鼓勵學生逆向思維、發散思維,肯定學生從弘揚中華文化,接納外來文明,促進文化交流與文明對話角度所作的思考。在質疑中深化學生對“拿來主義”的理解,對魯迅寫作目的的理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于質疑的品質。)
五、拓展
聯系實際,分組討論:近百年來,我們從外國“拿來”了什么?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拿來”?討論交流之后,寫一篇短文,要恰當地使用比喻論證。
方案B
一、導入激趣
文化的發展離不開縱向的積累與創新,也離不開橫向的溝通與借鑒,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們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如何對待中外文化之間的交流,便成了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其實,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魯迅先生就對此提出了自己的主張,這就是他的著名雜文——《拿來主義》。
二、初讀,理清思路
1.學生速讀課文,探討下列問題:
⑴魯迅先生在文中提到了中外文化交流上的哪幾種做法?
⑵先生主張哪一種做法?
⑶為什么其他做法不可取?
(側重引導學生分析“送去主義”的成因、表現、實質與危害)
交流明確:閉關主義,碰了釘子;單純送去,淪為乞丐;聽憑“送來”,深受其害。先生主張:拿來主義。
2.文章為什么從“閉關主義”寫起,而不直接從魯迅先生的主張“讓我們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入手?
探討交流,理清思路:
1.因果論證,破立結合。“送去主義”和“拿來主義”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以“送去”之危害突出“拿來”之必要,“破”正是為了“立”,“破”得徹底,“立”得才牢靠。
2.增強針對性與說服力。“拿來主義”的主張是針對歷史和現實存在的問題提出來的。(補充背景:20世紀30年代,國民黨實行反革命的.文化“圍剿”,奉行賣國政策,各種錯誤思潮隨之泛濫,封建復古主義、全盤西化等思潮甚囂塵上,在左翼文藝隊伍內部,在對待文化遺產的問題上,也出現了許多錯誤觀點。)
初讀重在快速把握課文主要信息與理清行文思路,重點是因果分析與比較分析(“送去”與“拿來”的對比,尼采與中國的類比),宜引導學生理解魯迅先生將拿來主義與閉關主義、送去主義、聽憑“送來”放在一起比較,且從閉關主義寫起的目的與作用。
三、研讀,理解思想
1.何謂“拿來主義”?如何理解?
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運用腦髓——獨立思考,有主見;放出眼光——看得清,有辨別力;自己來拿——有選擇,自己拿。
2.分析“拿來主義”的真正含義。
⑴我們究竟應當怎樣對待文化遺產?錯誤的做法有哪幾種?
⑵“拿來”之后怎么辦?
⑶“拿來”有何作用?
⑷拿來主義者應具備什么樣的條件?
⑸實行拿來主義的重要性與緊迫性何在?
研讀重在理解思想,重點有二:
(1)“大宅子”“魚翅”“鴉片”“煙燈煙槍”“姨太太”等比喻的含義;理解比喻論證形象性與嚴密性相統一的特點。
(2)論述的縝密。(具體參見方案A)
3.小結:魯迅的拿來主義,與毛澤東“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剔除糟粕,吸取精華”的主張是一致的,闡述了對待文化遺產與外來文化應有的原則與主張,對當代跨文化交流與文化繼承仍具有積極的作用。
四、品讀,鑒賞語言
引導學生在理解文章思路與主旨的基礎上,選擇自己最欣賞的句段品讀、鑒賞;交流品讀體驗。
1.生動形象的比喻。如:作者為何用“大宅子”來比喻“文化遺產”而不是用一些古董或珠寶來比喻?
探討:“大宅子”是一個整體,里面有許多東西如魚翅、鴉片等,用來比喻文化遺產精華與糟粕并存,具體形象,從而用簡省的筆墨將如何對待文化遺產這樣一個復雜的重大問題闡述得輕松自如,形象易懂。
2.犀利幽默的語言。
⑴用詞靈活,亦莊亦諧,幽默而極具嘲諷意味:將熟知的俗語、成語加字減字(碰了一串釘子,堂皇);貶詞褒用(吝嗇),褒詞貶用(豐富、大度);語義、風格不一的詞前后搭配(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
⑵描寫形象而極具嘲諷意味,如“掛”“背著周游世界”等。
五、拓展運用
問題:有報刊載文《洋節入侵,圣誕節將成“第二春節”?》,那么,我們應如何面對洋節入侵與傳統節日的不斷淡化?
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洋節盛行、傳統節日淡化現象出現的深層原因以及我們如何運用“拿來主義”思想對待洋節,傳承并發展傳統節日。在此基礎上針對“洋節入侵,圣誕節將成‘第二春節’?”這樣的現象寫一篇短文,恰當地運用比喻論證,闡述自己的認識。
對待洋節:不拒絕,不崇尚,了解洋節背后的文化內涵,探究洋節受青睞的原因以及對于振興傳統節日的可資借鑒之處,接納而不代替傳統節日。
對待傳統節日:認識并理解傳統節日的精神與文化內涵以及它對弘揚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意義,意識到傳統節日淡化的根源在于我們對于自己的節日缺乏真正的“熱愛之情”,認識到與傳統節日相伴的民俗如踩高蹺、耍龍燈、舞獅子、蕩秋千、劃龍舟、放風箏等,既有益于身心健康同時也有與當代社會生活不相適應之處。對于傳統節日,我們首先應“拿來”,然后“挑選”“區別”,在繼承的前提下有所創新。
拓展運用重在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既檢驗學生對魯迅先生“拿來主義”思想的理解程度,又檢驗課堂教學思維訓練的成果。要深刻論述上述現象,離不開層層深入的因果分析。因果分析能夠幫助學生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問題產生的原因,預知事物發展的趨向和結果。
《拿來主義》教學設計 篇2
《拿來主義》是魯迅后期的一篇著名雜文,這篇文章論證的藝術性很高。它充分發揮雜文的優勢,通過形象來講道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不僅淺顯易懂,而且耐人尋味。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根據動心迷人的語文美育原則,對它進行藝術的再創造,用一種類似“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風格從事用“小品”來突出它的這樣一個主要特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整個課上,學生時而忍俊不禁,時而拊掌大笑,課堂氣氛非常活躍。課后,幾乎百分之百的學生能脫口說出拿來和送來的區別,說出孱頭、昏蛋、廢物比喻什么,說出拿來主義的含義是什么......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亦即它的特點)是因果論證和比喻論證,難點是對一些曲筆、反語的理解,下面我就以此為線索,談一談我在教學實踐中的思路和作法。
一、因果論證──由果溯因
上課伊始,我用類似相聲藝術中的“抓哏”、“系包袱”的方式開講,聲言學生正在使用的某些學習用品是從商店里“拿來”的,而某些用品又是商店從國內外企業“拿來”的;在改革、開放之時,許多方面我們提倡實行“拿來主義”。在學生納悶并急起欲辯之時,讓他明白這里所說的“拿來”與“拿來主義”與平時作“偷竊”解的“拿來”含義是不同的(自然解題):“拿來主義”這個提法是魯迅的獨創,“拿來”是一種形象的說法,“主義”是指一種重大原則或主張。再通過“為什么要提出這樣一種原則或主張”的問題轉到對寫作背景的講解,通過“一個新而獨特的概念的提出,必然包含著“它是什么”和“為什么是這樣”兩個內容。拿來主義這個命題,就包含著“為什么要拿來”和“什么是拿來”(亦即‘怎樣才是拿來’)兩個部分”的.提示,過渡到對文章篇章結構和內容的揣摩和分析。
我在分析“為什么要拿來”這部分內容時,亦是運用了由果溯因的方法,先提示學生注意,課文第七段開頭的那個關聯詞“所以”,表明:前面所論,都是于“要自己來拿”的原因。再讓學生分析這句話之前文章的層次,討論、分析這個原因究竟是什么,并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成以下板書圖示:
第一層:只是送去,有往而無來。
(有悖于交往原則)
因為第二層:只是送去,必論為乞丐。
(要正視歷史邏輯)
第三層:聽憑“送來”大受其禍害。
(應重視現實教訓)
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在講述第三部分時,我也是通過對學生進行逆向思維的訓練來結束教學:讓學生討論、完成“思考和練習”
二,思考
“如果課文最后一段的五句話是五個問題的答案,應提哪五個問題。”通過討論、分析讓學生明確:這五句話八十二個字,作為全文的總結,集中回答了五個問題,論因果,作選擇,加判斷,都深中肯綮,無可移易。
三、比喻論證──輔以“小品”
在講析前面因果論證的內容時,涉及到“送來”和“拿來”的區別問題。為了讓所有學生都徹底弄清這個問題,我請一個學生上臺配合我表演了這樣兩個“小品”:某人上門推銷菜刀(進門就將刀尖對著主人,步步進逼著連說:“買一把”主人在驚駭之中只好買下一把)和大熱天買賣西瓜(賣瓜人將瓜拿給顧客,顧客卻推開不要,自己拍拍、聽聽挑了一個)。通過觀看這兩個小品,學生都能正確地認識到,“送來”和“拿來”的區別是:前者的主動權在別人。是一種帶有強迫和惡意的輸出,文章中稍前一些的“拋來”的語意與此相同;后者的主動權在自己。與“拋來”相對的“拋給”的語意與此相似,是一種并不出于強迫和惡意而輸送進來的東西,也可以理解為正常的貿易交往。
在講析拿來主義“它是什么(即‘怎樣才是拿來’)”這一部分內容時,我設計由四個有些表演才能的學生上場,三個根據課文的描寫依次表演“孱頭”、“昏蛋”、“廢物”的“小品”,并且在表演時創造一種后者嘲笑前者,但又一蟹不如一蟹的小丑情趣,另一位學生在他們表演完后分別給他們戴上寫有“孱頭”、“昏蛋”、“廢物”字樣的折紙做成的“烏紗帽”(以前也曾用過“高帽”,后覺得似缺少點幽默而改用“烏紗”這種折紙帽的做法可以在一些《兒童趣味折紙》類的書上學到),然后換一個學生上場,根據自己的評判,鑒別給這三人“頒獎(牌)”(牌子用適當大小的白紙或三合板制成,上面分別寫有“懦弱無能害怕繼承,拒絕借鑒的逃避主義者”、“割斷歷史、盲目排斥的虛無主義者”、“崇洋媚外、主張全盤西化的投降主義者”)。在“循名責實”之后,我請學生在笑噱之余,務必注意這里體現的是本體和喻體的關系,手上拿的是表示“本體”,頭上戴的是表示“喻體”,要將這兩者“對上號”,并且向學生講清本體在當時的具體對象及其表現。
在一問一答,學生們肯定這些都不是“拿來主義”之后,我設計通過一聲吶喊:“歡迎拿來主義!”由另一個學生高舉著一面正面寫有“拿來主義”,反面寫有“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或“占有,挑選,創新”)字樣的紙制旗幟上場(上場時可配以一段解放軍或運動員進行曲的音樂,“孱頭”、“昏蛋”、“廢物”作“望風披靡”狀,“落荒而逃”下場)。我指著旗幟反面問學生“這是不是拿來主義?”“它有什么特點(要求大家齊讀課文中表現它特點的一段話來回答)?”學生們很快即能讀出:“他占有,挑選,看見魚翅。(即全文倒數第二段)”來了。整個教學過程天衣無縫,妙趣橫生,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了極大的調動和發揮。
在講析第二部分的最后,我安排了兩個連線練習。一是在小黑板的左右交叉地寫上:“大宅子”、“魚翅”、、“鴉片”、“煙槍和煙燈、姨太太”和它們的本體,讓學生將喻體和本體相連;二是在小黑板的同左右交錯地寫上毛澤東在《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一文中的語錄和魯迅的語錄,讓學生將觀點相同之處相連。
三、曲筆、反語──探賾索隱
本文的疑難之處主要是怎樣正確理解第一段中“送去主義”的關于“學藝”上的事例,我則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分析,從反面去了解正意,真正理解有關詞語的深刻含義。對與詞句有關的課后“思考和練習”四等語文知識的練習,我則適當結合教學過程進行。
附:“動心迷人原則”的定義
語文美育原則之一。教師上課,對原有作品進行再創造,把平面,靜止的文字變成主體的、活生生的形象,使教材中的人物環境、情節等都能站立起來,讓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達到特有的效果,把學生“迷”住。它要調動學生所有的感官,使學生的口、鼻、耳、目、身等都同時感知同一事物,得到感染陶冶。作者郵箱:wxg_567@163。com
《拿來主義》教學設計 篇3
《拿來主義》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必修教材第二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屬于議論文。此文選自于《魯迅全集》第六卷,是魯迅先生就如何繼承文化遺產的問題所撰寫的一篇雜文。魯迅的雜文具有“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犀利幽默”的語言特點,并且善于運用因果論證、比喻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學習本文不僅可以從整體上初步感知議論文的寫作特點,而且可以學習魯迅雜文的語言特點以及議論文的多種論證方法。
知識目標
1.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和魯迅關于批判繼承文化遺產的觀點。了解雜文的文體特征。
2.把握文中的比喻、諷刺、反語和特定語境中詞語的含義。體會魯迅先生雜文尖銳犀利、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
能力目標
1.揣摩課文中運用比喻、諷刺、反語的表達效果,學會根據語境辨析語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2.學習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論證法。
德育目標
1.正確對待中外文化遺產,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2.聯系實際,深入理解學習本文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透過詞語表面,分析其深刻內涵。
教學難點
1.聯系歷史背景,揣摩語言的感情色彩。
2.準確理解文中的概念(閉關主義、送去主義、拋來、拋給、送來、送去、拿來、孱頭、昏蛋、廢物、拿來主義等),明確比喻說理的特點。
教學方法
1.問題式教學法。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幾個富有啟發性的關鍵問題,如“作者在論述‘拿來主義’之前是怎樣揭露和批判‘送去主義’的實質及其后果的?”又如“作者是怎樣揭示‘拿來主義’的基本涵義和具體涵義的?”再如“按照作者的觀點,‘拿來主義’者對文化遺產到底持什么態度?‘拿來’的條件是什么?”等,交給學生討論、交流,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充分體會本文思維的條理性。
2.概念比較法。可與問題式教學法結合起來,通過概念間的比較,讓學生深刻體會作者思維的嚴密性和形象性。
3.探究拓展法。以學生自行探究研討為主,力求從課文內容出發向縱橫拓展,力求從學習理解向遷移運用轉化,從而達到擴大思維含量,提高思維層次,增強學習能力,完善學習素養的目標。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錄音機、教學磁帶。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現在是五月了,假想我們到山上看到一棵野生的楊梅樹,滿樹結滿了誘人的果實。這時我們就會本能地占有它,然后摘下鮮紅肥潤的楊梅,美美地吃起來。如果不慎摘到爛果子,我們會毫不猶豫地扔掉;如果看到青果,我們會把它留在樹上。
這就是魯迅說的拿來主義。在對待簡單的生活問題時,我們都能本能正確地運用拿來主義。但如果面對的.是復雜的社會問題時,許多人就困惑、迷惘了。魯迅先生生活的時代,就有許多知識青年乃至大學者都困惑、迷惘過。
二、啟發思考
1.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說說看魯迅的拿來主義是針對什么社會問題而提出的。
明確:繼承文化遺產,接受外來文化。
提示:別的且不說,單是學藝上的東西,送古董,捧幾張古畫和新畫,送梅蘭芳。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2.現在我們撇開課文,就說在對待“繼承文化遺產,接受外來文化”上,可能會產生哪幾種態度?
明確:全盤否定、全盤接受、消極逃避、辨正吸收。
3.我們現在來看看歷史上,都有哪些態度?(見練習冊,簡介寫作背景)
本文寫于1934年。
1919年五四前后,是中國文化受外來文化影響最集中、最劇烈的時期,與以往歷次的文化革新不同,這次新文化的倡導者對舊文化幾乎徹底發生了懷疑,傳統中國似乎“老舊”得只剩下了小腳、八股文和染缸似的大家庭,“全盤西化”一呼百應。可是沒過多久,新文學的過分年輕、稚拙就讓不少人大失所望,胡適的兩個蝴蝶兒(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不知為什么,一個忽飛還。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幾乎成了笑談。人們發現,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學不來的,離開人家幾千年的根基,這種模仿只能是呀呀學語。于是,三十年代“發揚國光”的復古潮流一度抬頭。這時,黨政府奉行賣國主義政策,實行反革命文化“圍剿”,主張“全盤西化”。在左翼文藝隊伍中,一些人反對繼承舊文化,反對吸收外國文化,造成思想混亂。1934年6月魯迅先生就寫下了這篇雜文,批駁了錯誤思潮,提倡“拿來主義”。不過魯迅的拿來主義與五四運動時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選擇的拿,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
三、感悟作者思路
1.同學們還記得議論文思路嗎?明確: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
2.何謂拿來主義?為什么要實行拿來主義?怎樣實行拿來主義?
3.作者是不是按我們的思路來寫?那是怎樣的?為什么要將分析問題部分調整到前面去?明確:符合先破后立的駁論文寫法;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時代感。具有政論性。
4.本文在論證方法上有什么特別?明確:運用比喻論證。議論說理形象化。文藝性。
大宅子──文化遺產
孱頭──愚弱無能、害怕繼承、拒絕鑒賞的逃避主義者
昏蛋──頭腦發熱,不分好壞、盲目排斥、全盤否定的虛無主義者
廢物──失去自立能力,崇洋外全盤西化的投降主義者
魚翅──文化遺產中的精華部分
片──文化遺產中精華與糟粕并存的東西
煙具──文化遺產中的舊形式
姨太太──純粹的糟粕
4.完成課后聯系三。說說本文語言具有什么特點?明確:幽默犀利
四、文體知識
1.同學們看注釋1,本文出自哪部集子?
明確:《且介亭雜文》
2.本文屬什么文體?
明確:本文的文體是雜文。
3.何謂雜文?有何特點?
雜文是文藝性的社會論文。它兼有政論、文藝兩種因素,但以議論為主。雜文,是直接而迅速的反映社會事變或社會傾向的文藝性論文。以短小精悍、活潑鋒利為主要特點。最基本的表達方式是形象化說理。內容廣泛,形式多樣,有關社會生活、文化動態、政治事件的雜感、雜談、隨筆都可以歸入這一類。在前面的分析中,我們知道雜文有如下特點。
五、拓展延伸
1.試舉歷史上運用拿來主義的成功事例。
提示:胡服騎射、日本遣唐使、黃道婆學紡織
2.小組討論:說說拿來主義在今天的現實意義。
提示:改革開發引進資金、技術、人才等;追星族學奇特發型服裝,卻不學明星的拼搏精神。
六、布置作業
將討論結果寫出100字左右的文字交進來。
《拿來主義》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賞析文章先破后立的論證結構,賞析文章運用比喻論證等方法把深奧、抽象的道理講得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論證藝術
2.體會魯迅雜文的語言特點
3.深刻理解“拿來主義”的精髓,并能運用正確的觀點解釋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
【教學重點】
鑒賞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諷刺的語言特色,透悟“拿來主義”的旨意
【教學難點】
掌握論證思路和論證方法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布置課前預習(印發導學資料,內容略)
一、導語設計
洋務運動時期,清政府從德、英等當代海軍強國購買軍艦,打造了一支當時亞洲第一、世界第七的“北洋水師”,最終的結果卻是在威海以幾乎沒有擊沉一艘敵艦的“戰績”全軍覆滅今天,通過對蘇27戰斗機的改裝,我們擁有了殲11,性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壯大了我國的空軍力量同樣是從別人那里“拿來”,一個以失敗告終,一個卻大獲成功兩種“拿來”有什么不同?為什么結果懸殊?相信我們今天一起研讀了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之后,答案會了然于胸
二、探究與發現——研讀標題
提問:本文的標題屬于議論文標題中的哪種類型?標題隱含了哪些問題?
明確:本文標題屬于論題型標題告訴我們本文是要談論有關“拿來主義”的問題研讀標題,我們應思考兩個問題:1.什么是“拿來主義”?2.為什么要實行“拿來主義”?
三、閱讀與分析——把握結構思路
1.提問:文章的前6段,除去第5段外,作者提到了哪幾種“主義”?這幾種“主義”的表現是什么?實行這些“主義”有什么樣的后果?作者對這幾種“主義”分別持什么態度?學生分小組閱讀該部分,合作討論完成表格各小組發言呈現討論結果,全班交流(多媒體展示,表格略)
2.總結提問:綜合表格內容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對國際交流中的幾種錯誤做法作批判那么第5段寫的是什么內容?
明確:提出“拿來主義”的主張
3.作者主張的“拿來主義”是什么?用自己的話說說它的內涵
明確: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自己獨立思考,有主見;有辨別力,有眼光;自主選擇,自己行動)
4.點撥指導: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在提出自己的論點之前,先對錯誤的觀點作了批駁,采用的是先“破”后“立”的結構
5.教師朗讀第8自然段,并請學生聽讀時注意思考:第8段沒有談關于文化的問題,卻提到一所大宅子,這所大宅子實際上是比喻什么?
明確:比喻文化遺產
6.提問:第8段刻畫了對待文化遺產的哪幾種人?他們的態度是什么?其實質是什么?作者對這些態度的看法是什么?學生分小組討論完成表格各小組發言呈現討論結果,全班交流(多媒體展示,表格略)
7.總結上一環節并提問:作者用生動的比喻批判了對待文化遺產的三種錯誤態度,那么,真正的拿來主義的做法是怎樣的?用文中最概括的一句話來回答
明確:占有,挑選
8.第9段這句話確切、精練,但過于抽象作者接著再次用比喻手法論證了“拿來主義”的內涵請學生朗讀第9段,然后小組合作,篩選文中信息并討論作者是如何論證的,完成表格各小組呈現討論結果,全班交流(多媒體展示,表格略)
9.學生齊讀最后一段,提問:想一想這段的5句話分別回答了什么問題
明確:①我們究竟應當怎樣對待文化遺產?②拿來之后應當怎樣區別對待?③正確對待文化遺產有什么積極作用?④要處理好文化遺產我們必須具備哪些條件?⑤實行“拿來主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何在?
10.總結點撥,全文結構(多媒體展示)如下:
第一部分(第1~7段):揭露、批判“送去主義”的實質及其嚴重后果,提出拿來主義的觀點(先破后立)
第二部分(第8~9段):闡明“拿來主義”的做法,批判在對待文化遺產問題上的錯誤傾向(先破后立)
第三部分(第10段):總結全文,指出實行“拿來主義”的人應具有的膽識和品質,以及“拿來主義”對于創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義
四、閱讀與理解——鑒賞論證藝術
1.提問:盡管全文是在闡明對待文化遺產批判繼承的正確態度,包含著深刻的馬克思主義原理,但并沒有枯燥地講述理論,全文寫得輕松活潑,很有趣味作者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了這樣的效果呢?歸納文章在說理的時候運用的論證方法并體會運用這種方法的好處學生分小組研讀課文,談感受,自由發言然后各小組推薦人選發言,全班交流
教師點撥啟發:如果將第8段內容改寫為“對待文化遺產,我們要‘拿來’!害怕繼承、拒絕借鑒是逃避主義,盲目排斥、全盤否定是虛無主義,完全接受、全盤西化是投降主義,這些態度都是錯誤的”,和原文相比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多媒體展示)
教師明確:比喻論證就是用比喻來說明道理這種方法是用人們容易理解的、比較淺顯的事物或道理來證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奧的事物或道理運用這種方法能把道理講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強作品的藝術性和感染力第8段和第9段都形象地運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
同時,作者的目的是要闡明“拿來主義”的'做法,但還分析了“孱頭”“昏蛋”“廢物”的表現,這種將兩種性質截然相反的事物進行比較的論證方法叫對比論證對比能給人留下鮮明的印象,增強論證效果
第3段用尼采與“送去主義”者作比,尼采與“送去主義”者是具有相同思想意識的人,屬于同一類事物用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從而闡明觀點的方法叫類比論證
本文的論證藝術總結如下:
(1)類比論證(第3段)——用同類事物相比較
(2)比喻論證(8、9段)——用有相似點的事物打比方
(3)對比論證(8、9段)——用性質相反的事物作比較
2.學生活動:請組織語言,用比喻論證的方法來闡述“網絡不是毒”的觀點
五、閱讀與品味——鑒賞語言特點
教師示范賞析一個語言運用的例子,然后請學生選取自己感覺最有意味的句子加以品味,說說這個句子的妙處學生發言,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教師示例:“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揚國光’”“捧”何其鄭重、恭敬,媚態可掬;幾張畫“一路的掛”,何其賣力,何其寒傖可笑!“發揚國光”,反語,諷刺賣國者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丑態
教師小結:諷刺辛辣,妙趣橫生,詼諧中見譏諷,憎惡溢于言表,這就是魯迅先生“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展現這樣強烈的感染力,來源于魯迅先生對國家民族的赤心熱腸,敏銳深刻的觀察和思考“論時事不留面子砭錮弊常取類型”,透過跳脫的文字,我們看到的是魯迅先生爐火純青的藝術功力,更深刻地理解了魯迅先生的偉大人格
六、拓展與運用——文章思想的現實意義
1.教師總結:偉人的偉大,在于他能夠透過煩瑣事物的表象揭示其深刻的本質,更在于他所揭示的這種本質在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后仍具有現實意義我們有幸擁有了一位犀利睿智的偉人,也得以留存這樣一篇至今仍覺得虎虎有生氣、充滿著科學價值與革命精神的指導性文章回憶課堂開始我們比較的清政府的洋務運動和中國引進蘇聯戰斗機的事例,我們不難發現魯迅先生“拿來主義”的精辟論斷對于解決現實問題有著怎樣的意義處在高度開放、全球一體化、信息社會化的時代,作為承載著繼承與創造重任的青年人,更應懂得智慧地“拿來”
2.請從下面列舉的現實事例中任選一例,用300字的篇幅從“拿來主義”角度作一下分析(多媒體展示)
A.尼美舒利事件
B.于丹的簽售現場,反對者穿上“孔子很著急,莊子很生氣”的文化衫攪場
C.孔子學院開遍世界
D.中國人喜歡過“洋節”,“情人節”打敗“七夕節”,“圣誕節”火過“國慶節”
E.中國跳水隊、排球隊、羽毛球隊、乒乓球隊一批教練到海外執教
思路解說
魯迅先生的雜文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所針對的事件距今時間較久,且語言精深,言近旨遠作為對議論文接觸量本來不多而且閱讀興趣大多停留在娛樂性較強的淺層次讀物的高中生來說,要能真正走進文章、讀透領會這篇內涵豐富的經典雜文的精髓,確實有相當難度但是對于正處于文學鑒賞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提升形成關鍵期的高中生來說,利用好文化巨人的經典篇目訓練這方面的能力又是難得的機會所以怎樣調動學生的閱讀興味,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升能力就成為教學設計的關鍵
該教學設計在教學環節上力求精細,從課前預習導學案到課堂行進嚴格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對整篇文章的解讀,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思路,讓學生能較為全面地獲取文章的各類營養
教學方法上突出對學生活動的設計,以小組合作、研讀文本、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發言交流的形式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味,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深入分析評判,升級思維品質問題的設計基本遵循了難易結合的原則對一些學生第一次接觸而教材中又沒有這方面的講解的知識,如論證結構、類比論證、對比論證等有關論證的基本概念,采用了講授法,力求講得深入淺出,語言簡練、準確而又便于理解記憶,使學生一次弄懂,不搞夾生飯
作為單元的第一篇文章,這篇課文還承擔著為后面篇目的學習開路的重任,所以在能力培養方面,力求讓學生在閱讀議論文能力、探究能力、審美能力、語文應用能力、高品質思維能力等方面都有所落實
《拿來主義》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的:
1.了解和學習魯迅先生對待外國文化的正確態度與方法,發揚“拿來主義”精神,閱讀中外作品時注意吸取精華,剔除糟粕。
2.理解本文在批判中立論的方法,領會運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諷刺的語言來論證論點的寫作特色。
教學設想:
1.以本文作為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教材,重點放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使學生弄清楚什么是“拿來主義”;
2.文章前半部分是難點,著重使學生認識“送去主義”的實質與危害,不在個別實例和語句上糾纏;
3.重要段落加強朗讀背誦,以加深對文章主要觀點的理解;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弄清“送去主義”的實質與危害,體會幽默諷刺的語言在批判錯誤觀點時顯現的表現力。
教學內容與步驟:
1.由課外閱讀引入課文,激發學習興趣。
同學們課外閱讀興趣很濃,閱讀范圍比較廣泛。半學期以來,據初步統計,全班看的雜志多達六十七種。書也讀得不少,科技作品不說,中外文學作品,也有二百七十多本,平均每個同學課外書籍看五本左右。有個同學連雜志帶書籍看了四十多本。書的種類也較多,有唐宋詩詞、《三國演義》、《水滸傳》、明清筆記小說選譯,還有同學看《西廂記》。外國作品也看了不少,如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巴爾扎克的《高老頭》、雨果的《悲慘世界》等。總之,古今中外的作品都有。
古代和外國的這一些文化遺產,我們在接觸的時候,采取怎樣的態度才是正確的呢?學習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從中可受到啟發,得到教益。
2.解題:
請同學看課文注釋①,回答《拿來主義》一文選自何書。
針對學生回答,指出:選自《魯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雜文》。有一段時間,魯迅先生住在上海閘北帝國主義越界筑路區域,這個地區有“半租界”之稱。魯迅先生有很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對帝國主義十分憎恨,因此將“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憤慨之情。“且介亭”標明這些雜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間里寫的,形象地諷刺了國民黨統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現實。
師生共讀:且介亭雜文。
“拿來主義”是魯迅先生創造的詞語。什么叫“拿來主義”呢?為什么對文化遺產必須采取“拿來”的態度呢?這就是學習這篇文章要弄明白的問題。
3.講讀課文前半部分。
文章前半部分是第一節到第四節。請同學們閱讀思考:魯迅先生在提出“拿來主義”主張之前,先批判了哪些主義?重點在揭露和批判什么主義?
同學閱讀、思考、回答,明確:批判“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重點在后者。運用學生粗知的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等歷史知識,加深對“又碰了一串釘子”的理解,懂得文章開頭兩句話從追述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入手,非常概括地說明中國近百年來從盲目排外到一味媚外,從“閉關主義”一變而成“送去主義”,從歷史、社會根源揭示“送去主義”的本質。
(1)同學細讀第一節,思考回答:什么是“送去主義”?魯迅擺了哪三件事實來揭露的?三件事都著眼在一個什么字上面?“別的且不說罷”,“不知后事如何”,“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等語句在揭露中起什么作用?
要求學生條理清楚地口述三件事,明確:舉的三件事都著眼于一個“送”字,“先送”,“捧”中寓“送”,“還要送”,虔誠恭敬之態可掬。批判鋒芒不是對著幾位藝術家,而是指向利用這幾件事大叫什么“發揚國光”、“催進‘象征主義’”的國民黨反動政府及其御用文人。
“不知后事如何”、“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是用反語進行強烈的諷刺和鞭韃。“后事”是盜賣文物,盜賣古代珍寶。以展覽古董為名,行盜賣古董之事。魯迅明知,卻說“不知”,以此表達強烈的憎恨。反用“進步”,起同樣作用,實質是墮落、無恥,字里行間充滿了憎惡與鄙視。
學生齊讀第一節,思考、議論、回答“別的且不說罷”的作用,明確:這一句非常嚴密地把所要揭露的、論述的范圍加以嚴格的限制,單講文學藝術上的東西。其實,國民黨反動派搞“送去主義”,何止只是“學藝”上的問題?何止只是文化領域的事情?當時是一九三四年,日本帝國主義的魔爪已經伸到了東北、華北,國民黨反動政府推行賣國政策,變本加厲地出賣國家的領土、資源和主權,確實“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因此,用“別的且不說罷”的句子,不僅使論述的范圍明確,而且增添了揭露的深刻性。
(2)第二節以朗讀過渡,講述“禮尚往來”的含義。
國民黨反動政府賣國媚外,只送去,送去,送去,不拿來。只送去不拿來的后果怎樣呢?
(3)學生默讀第三節,要求找出說明只送去不拿來的后果的關鍵語句,思考魯迅先生用怎樣的筆法來論述這個問題的。
學生默讀巡視、指導,辨別“詡”、“炙”的字形、字音,講述“自詡”、“殘羹冷炙”的含義。
學生議論、回答,明確:后果是我們的子孫,“當佳節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賣國的結果是使我們的子孫后代無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磕頭賀喜”、“討”等詞語畫出所處的地位與神態,描繪出了可悲的亡國奴景況。“殘羹冷炙”、“獎賞”等詞感情色彩濃烈,深刻揭露帝國主義榨取中國人民脂膏的吸血本質和惡劣伎倆,寓強烈的憤怒于幽默諷刺之中。
學生討論后,教師歸納,明確:論述國民黨反動政府實行“送去主義”的嚴重后果時,作者未直說,而是先用反語諷刺;“送出去”明明是壞,說“不算壞事情”,以敵人自我解嘲的話鞭韃敵人;“豐富”、“大度”不過是“送去主義”者掩蓋媚外賣國實質的遁詞。接著,與尼采自詡為太陽作比較,一針見血指出“只是給與,不想取得”是發了瘋,吹噓“中國地大物博,開化最早,道德天下第一”的“送去主義”者,勢必使中國國勢日弱,文化貧乏,最后完全淪為殖民地。最后,舉開掘地下的煤礦為例引出“送去主義”的嚴重后果,既深刻論述了“送去主義”的危害,又辛辣地嘲諷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奴才相。筆法曲折,解剖入木三分。
學生朗讀第三節,體會內容與寫法。
(4)學生朗讀第四節,思考回答:這一節中區別了哪兩個詞?為何這樣區別?對“我在這里不想舉出實例”應怎樣理解?
學生回答,要求明確:特地區別“拋來”與“拋給”,諷刺國民黨反動派不過象叭兒狗得到主人“拋給”的骨頭一樣。“拋給”,貶義,用鄙視的目光。洋大人不會發慈悲心,他們以主子自居,把中國人民身上榨取的血汗、掠奪去的財富,吃剩下來,拋一點兒給走狗,以作為進一步榨取的誘餌。“我在這里不想舉出實例”,是因為“拋給”、“送來”的實例比比皆是,舉不勝舉;是因為國民黨政府對這一點諱莫如深。這樣寫既對賣國政策進行含蓄銳利的批判,又抒發了作者的憤慨之情。
4.指著板書小結
以上是文章的第一部分。這一部分揭示了反動統治集團由“閉關主義”變為“送去主義”,由“懼外”到“媚外”的發展邏輯,著重批判了“送去主義”,把它的內容,特別是“學藝”方面的具體內容、反動實質、惡劣后果揭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破得徹底。而且,把問題放到了總結近百年歷史教訓的廣闊背景上來論述,運用充滿感情色彩的語句表達,既深刻,又有戰斗力。
學生自由朗讀1至4節,認真體會其內容與語言的表現力。
5.作業 :
(1)給加黑的字注上漢語拼音:禮尚往來 自詡 殘羹冷炙 冠冕
(2)預習課文的后半部分,要求仔細讀兩遍,不認識的字查字典。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理解“拿來主義”的主張,領會運用形象化的比喻闡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內容與步驟:
1.檢查復習:注音:禮尚(shàng)往來 自詡(xǔ) 殘羹(gēng)冷炙(zhì)
2.講讀課文后半部分。
(1)指名朗讀第五、六、七節。注意對“吝嗇”、“為”、“髓”正音。吝(lìn)嗇(sè)為(wéi)髓(suǐ)
(2)要求學生思考回答:作者批判了“閉關主義”,尤其是批判了“送去主義”之后,是怎樣提出“拿來主義”主張的?哪些詞語飽含了諷刺的意味?“送來”和“拿來”區別何在?為什么要把“送來”和“拿來”加以區別?
(3)學生討論后,明確:先用“我在這里也并不想對于‘送去’再說什么,否則太不‘摩登’了”一句推開上文,然后提出“拿來主義”的主張。先破后立。前半部分著力批判“送去主義”,破得徹底,然后提出“拿來主義”的主張,就立得鮮明。“摩登”,諷刺反動文人無恥地奉行“送去主義”,趨時逢迎,趕時髦。用“吝嗇”與上文的“大度”進行強烈的對照,對“送去主義”者進一步諷刺。
作者用列舉的方法一針見血地闡明“送來”的實質,揭露帝國主義企圖亡我的罪惡野心。從經濟、軍事到文化,所謂“送來”,就是貪得無厭的侵略、掠奪。“拿來”則不然,是中國人民根據自己的需要,主動地“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一“送”一“拿”,本質不同,內容全異,將二者嚴格區別,既可明辨是非,澄清人們“嚇怕”了的模糊思想,又可使所立的論點更加鮮明突出。
(4)齊讀、背誦第七節。
(5)指導閱讀第八、九兩節,要求弄清楚:作者以什么作比方來闡明對待文化遺產的態度?批判了哪三種錯誤傾向?表現這些傾向的關鍵詞語是哪些?“拿來主義”者采取怎樣的態度?整個論述過程中運用了比喻法,起什么作用?
(6)學生回答,教師擇要板書:
(7)學生討論回答時,除明確上述破與立的內容外,還須強調,對待文化遺產,“占有”的前提,“挑選”是關鍵。“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語氣斬釘截鐵。“挑選”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標準在是否對我們“有營養”、有“用”,從而區別對待,吸取精華,剔除糟粕。文中運用“大宅子”、“魚翅”、“蘿卜白菜”、“鴉片”、“煙槍煙燈”及“姨太太”等當時人們熟悉的事物作比方,具體、通俗、形象,使如何對待文化遺產這個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深奧的道理淺顯化,破立鮮明,取舍清楚,不僅閃爍著歷史唯物主義的光輝,而且漫畫式地勾勒“孱頭”、“昏蛋”、“廢物”等形象,語言生動,妙語橫生。
(8)齊讀最后一節,指出在分析論證的基礎上加以總結,是全文思想和語言的精華所在。
(9)要求學生逐句講述含義,明確:第一句重申“拿來”的主張,既緊扣題意,又收束全文。第二句承接前一節的“挑選”,根據對我有用的原則,對文化遺產區別處理。(在板書“吃掉”“存”“走散”后面分別寫上“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第三句闡明“拿來”的目的是推陳出新,創造無產階級新文化。第四句與前文斥責的“孱頭”、“昏蛋”等照應,提出在對待文化遺產上辨別真假革命者的標準,明確論說只有“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的無產階級革命文藝工作者,才能擔當起破舊創新的艱巨任務。最后一句是全文的中心思想所在,用排比的手法,雙重否定的句子強調實行“拿來主義”的必要性與重要性;言簡意賅,感情真切。
(10)自由朗讀最后一節;教師提問,學生背誦:對待文化遺產我們應采取怎樣的態度?背誦第一句。怎樣“拿來”?背誦第二句。“拿來”的目的何在?背誦第三句。怎樣的人能真正擔當起“拿來”的任務?背誦第四句。全文的主旨是-師生一起背誦文章的最后一句。
3.總結全文,加深理解。
這篇文章至今仍放射著思想的光輝。就其見解來說,仍有現實意義。作者所論證的“拿來主義”的主張,跟馬克思、列寧、毛澤東同志所講的對待文化遺產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是吻合的,一致的。現在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仍不能忽視認真鉆研、吸收、融化和發展古今中外文化藝術中一切好的東西。
寫作方法有什么特色?要求學生回憶前一節課的板書,運用這節課的板書,L扼要說明先破后立、有破有立的方法,說明運用貼切的比喻、幽默的語言闡明抽象的深奧的道理的特色。
指名學生朗讀全文,集體背誦第十節。
4.布置作業 :
①“思考和練習三”,課后完成。
②運用“拿來主義”觀點,寫一篇分析課外閱讀的古代或外國文學作品的短文。
附“思考和練習”參考答案:
練習一:“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這一句話強調指出了“拿來主義”的兩個基本目標,指出了實行“拿來主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了繼承和創新的辯證關系。把本文同《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中有關論述(對待外國文化和中國古代文化應持的態度)作比較,可以看出本文多用形象比喻,諷刺性反語,表現出冷嘲熱諷的語言風格。《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一文則采用論證式的語言,準確、嚴密、平實。雖然也用了生動的比喻,但并不改變文章的基調,它主要是運用概念、判斷和推理等手段,來進行抽象的說理。
練習四:①“捧”,表現了奴顏婢膝,畢恭畢敬的神態。“掛”,刻劃了賣力獻媚的丑態。“發揚國光”,辛辣諷刺“送去主義”者取悅洋人,宣揚國粹主義的卑鄙行徑。
②“一點進步”是反語,送古董去展覽和派活人去傳道,目的一樣,有什么進步可言,何況故意“顯出”,更加令人惡心,所以前面加了個“可以算得”以示輕蔑。
③“豐富”“大度”是“送去主義者”掩蓋媚外賣國實質的遁詞,作者對他們給予有力鞭韃。
④“摩登”是諷刺反動文人無恥地奉行“送去主義”,趨時逢迎,趕時髦。
練習六:這段話運用了不相容的選言推理。以不相容的選言判斷為前提的選言推理,如果否認前提中的一個選言肢,就要承認另一個選言肢;如果承認了前提中的一個選言肢,同時,就可以否認另一個選言肢。這段話的推理過程如下:①人的正確思想不是從社會實踐中來,就是從天上掉下來;(大前題)②人的正確思想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小前提)③所以,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結論)
附 參考資料:
《拿來主義》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目標:
1、領會文章深刻的思想內涵及其現實意義
2、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
3、學習形象化說理的方法
二、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課文1——7段。
一、激趣導入:
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到法國訪問,在一次歡迎宴會上,外國記者接二連三地向他提問。其中一位記者問:“尊敬的馮先生,貴國改革開放,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東西,你們就不擔心變成資本主義嗎?”馮先生回答:“不!人吃了豬肉不會變成豬,吃了牛肉不會變成牛。”他幽默機智的回答,博得滿堂喝彩。是的。我們學習資本主義的東西,不會變成資本主義,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對外開放,猶如一江春水,勢不可擋。于是如何對待外來文化,如何對待中外文化之間的交流,便成了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其實,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魯迅先生就曾專門著文,對此提出了自己的主張,這就是他的著名雜文——《拿來主義》。
二、合作、探究
排除法解題思路:或A或B或C或D
非A
非B
非C
所以D
如果一個題有若干個選項,而要證明其中某項正確,那么只要找出依據,否定其它所有的選項就行了——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排除法。從論證手法的角度看,屬于因果論證。《拿來主義》這篇文章就反復使用了這種論證思路和論證手法。
1.我們先看課文的1——7段。作者在幾段里面提到了中外文化交流上的幾種做法。快速閱讀,把作者提到的幾種做法一一找出來。
明確:
A、閉關主義
B、送去主義
C、聽憑送來
D、“送去”之外,還得“拿來”。
2:那么,作者選擇的是哪一種做法呢?
明確:作者認為正確的做法是:“送去”之外,還得“拿來”。
3:那么作者是如何排除(否定)其它做法的呢?
(1)“閉關主義”是怎么做的?
(2)“閉關主義”是否行得通呢?為什么?
明確:
(1)閉關主義的做法是:“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也就是彼此不交流。
(2)閉關主義”行不通。因為“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也就是用武力逼迫,“又碰了一串釘子”。于是排除(否定)了“閉關主義”的做法。
4:“到現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作者這樣說有依據嗎?其論證方法是什么?
明確:有依據。“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去,以催進‘象征主義’”。其論證方法是例證法(舉例論證)。
5:、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否定“送去主義”的呢?
明確:通過與尼采的類比,作者指出“送去主義”的危害——“當佳節大典之際”,我們的子孫“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也就是必淪為乞丐。
6:理解下面這幾個句子。
(1)“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揚國光。”加點的詞語有什么特點?
明確:準確、生動和奚落。
(2)“總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活人”指的是誰?是不是一種進步?為什么?因此,加點的文字帶著什么意味?
明確:“活人”指的是梅蘭芳博士;不是一種進步,因為本質上還是“送去主義”;因此加點的文字是反語。
(3)“當然,能夠送出去,也不算壞事情,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究竟是不是見得豐富和大度?為什么?因此“豐富”和“大度”兩個詞帶有什么意味?
明確:不是。因為作者在舉例的時候——句子(1)語帶奚落,而且“送去主義”會使我們的子孫淪為乞丐。因此,“豐富”和“大度”這兩個詞帶有諷刺意味。
(4)“我在這里也并不想對于‘送去’再說些什么,否則太不‘摩登’了。”“摩登”是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這么說?
明確:“摩登”的意思是“現代的”“時髦的”。作者“不想對于‘送去’再說些什么,否則太不‘摩登’了”,是因為“到現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作者這么說顯得語言幽默。
7:“送來”的都是些什么東西?作者用一個成語來給這些東西定位,是哪個成語?
明確:送來的“先有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后有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作者用“殘羹冷炙”這一成語給這些東西做了定位,正因為如此,“連清醒的青年們,也對于洋貨發生了恐慌”。于是對文化交流上的“送來”主義給予了否定(排除)。
8:模仿排除法,請大家歸納1——7段的論證思路。
明確:或閉關主義,或單純送去,或聽憑送來,或送去之外,還得拿來
閉關主義,實行不通
單純送去,淪為乞丐
聽憑送來,大受其害
所以,送去之外,還得拿來(拿來主義)
9:1——7段論證的是什么問題?整體上使用的論證方法是什么?
明確:1——7段論證的是:為什么“送去之外,還得拿來”,即為什么要“拿來”。整體上使用的是因果論證法。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學習課文8——10段。
二、合作、探究
1:課文1——7段論述的是為什么要“拿來”。8——9段論證怎樣“拿來”。
文中的“大宅子”比喻什么?
明確:“大宅子”比喻外國文化遺產。
2:對待“大宅子”的方法,文章擺出了哪幾種?
明確:對待“大宅子”的態度和方法有:
①孱頭徘徊不敢走進門
②昏蛋放一把火燒光
③廢物欣欣然接受一切
④拿來主義者“占有,挑選”
3:說說前三種方法的含義是什么?
明確:前三種方法的.意思分別是:懦弱無能、害怕繼承、拒絕借鑒的逃避主義;盲目排斥的虛無主義;崇洋媚外、主張“全盤西化”的投降主義。
4:拿來主義究竟又是如何“占有,挑選”的呢?第9段借助一系列生動貼切的比喻,做了形象的闡述。如果用平實的語言,可以怎么表述?
明確:有益的(即“魚翅”),要“拿來”,而且“使用”;既有危害又有用處的(即“鴉片”),要吸取、使用它有用處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煙燈”“煙槍”和“姨太太”),原則上加以“毀滅”(只留少許送博物館)。
5:根據上面的分析,用精練的語言,歸納拿來主義者“占有,挑選”的態度和方法。
明確: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即批判地接受。這種態度和方法,不僅適用于外國文化,也適用于外國政治、經濟、技術和軍事等領域;同樣適用于對本國文化遺產的繼承,以及對他人經驗的借鑒等等各個方面。
6:模仿1——7段對論證思路的歸納方法,歸納8——9段的論證思路。
明確:或逃避主義,或虛無主義,或投降主義,或批判繼承
逃避主義是孱頭
虛無主義是昏蛋
投降主義更是廢物
所以,對文化遺產要批判地接受
7:以小見大,運用比喻,通過細小的、人們熟悉的事物來闡明抽象、深刻的道理,是8——9段一個突出的特點。
▲完成下面的課堂練習、運用人們熟悉的比喻,闡明下面的道理。
堅持對外開放,可以有力地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和發展;但同時,我們又要加強法制建設,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防止腐朽落后的東西乘虛而入,對我們造成危害。
參考答案:好比一間屋子,把窗子關起來,甚至完全堵上,徹底封死,自然可以防止蒼蠅、蚊子等有害之物的侵入,但同時也擋住了燦爛的陽光、新鮮的空氣,還有悅耳的鳥語和沁人心脾的花香。那么怎么辦呢?無視危害的存在,大開窗子自然是不行的。我們的意見是,安裝一層過濾的紗窗,把有益于身心的健康東西放進來,同時又擋住了威脅我們的一切有害之物。
8:最后一段是結論。齊讀第10段,回答下面的問題:
①“拿來主義”者首先要具備什么樣的素質?
明確:“首先要這人沉著,勇敢,有辨別,不自私”。
②實行“拿來主義”有什么作用和意義?
明確:從正面說:“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會成為新宅子。”從反面說:“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簡單點說,“拿來”的作用和意義,在于提高我們自身的素質和創造新的文化
《拿來主義》教學設計 篇7
三維目標:
1、整體掌握思路層次,深入透析文章內容;
2、重復朗讀,層層設疑指導啟迪;
3、理解“拿來主義”的涵養,成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
教育要點:
掌握由“整體感知”思路構造到“深入透析”文本內容的賞析序列。
教育難點:
總結由“整體感知”到“深入透析”鑒賞序列的常有標記與形式。教育假想:
1、設疑指導法;
2、合作研究法。
教育過程:
〔教育開始,能夠先告訴學生傳統看法認為散文“形散神聚”,散文無論它的“形”有多“散”,都會有特定的行文思路和構造。而談論說理類散文對比寫景抒懷類、寫人敘事類散文,其構造和思路更具精密的邏輯性。因此學習本單位開始要弄清楚每篇文章的基本思路和構造。更要逐漸總結出鑒賞談論說理類散文的賞析序列和步驟。此后以人物在思想文化史的職位自然引出第一課《拿來主義》〕。
可以下導課:
看作中國現代思想革命的先覺者和建設者,以“敢于直面暗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的作亂精神建筑了現代思想文化大廈,為中國現代思想和文學貢獻了最難得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質量的人是誰?學生自然答出“魯迅”,即時引出魯迅思想最有力的載體是雜文,也屬于談論性說理文。自然引出對于“雜文、魯迅雜文集及特點、本文寫作背景的介紹”。
要點介紹寫作背景:針對文化遺產,那時社會上流行全盤肩負和全盤否定論,也有人“不敢接觸”不“敢擇取”,而清醒的魯迅先生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精當而形象的正確做法“拿來主義”。
接下來要修業生把預習中的字詞阻礙對面打掃并重申,就進入“整體感知”的主環節了。
一、整體感知文章的思路構造〔要從設置簡單清楚又緊扣要害的問題入手,啟迪學生思慮文章思路層次〕。
1、課文第5段在全文構造中起什么作用?〔過渡〕
2、結尾“總之”在構造上表示什么?〔總結〕
學生依據這兩個問題,連忙閱讀全文就能理清大層次——三層:談送去主義/談拿來主義/總結
此后接著設問:標題是“拿來主義”,卻從“閉關主義”送“去主義”說起并否定排擠,后才給出對待文化遺產的正確態度——“拿來主義”。那么,幾到幾段主若是批評“送去主義”,幾到幾段主若是申明“拿來主義”。
〔要修業生再讀課文答復以下問題,總結文章思路構造,教師評論鼓舞并適當更正〕
重申:這類先“批”后“給”的寫法就是先“破”后“立”的駁論文,板書展現——先“破”后“立”〔駁論文〕
〔1—4〕批評“送去主義”的“實質”危“害”
〔5—9〕申明“拿來主義”的基本看法
〔10〕實行“拿來主義”的素質及目標〔改革〕
一方面,教師設置問題啟迪學生思慮,解決問題;另一方面,指導學生在解答問題中總結閱讀鑒賞形式:談論說理類散文“整體感知”的形式就是:
〔一〕從標題下手掌握寫作要點和寫作目標,由此下手找到主題段,再從主題段發散找尋、猜想其余段落與主題段的關系;
〔二〕注意從擁有明顯“構造標記”的段落或詞句下手掌握大層次,比如起“過渡”作用的段落,表“總結”性的詞語等等。這樣的`形式重復實驗,不停增強,就會使學生逐漸獲得“鑒賞經驗”,最終產生談論說理類散文鑒賞整體感知的知識、形式系統和心理系統。
二、深入透析文章的思想內容。
〔在指導學生學會整體感知大層次、大思路、大構造的基礎上,設置環環相扣的問題,進一步指導學生深入透析文章內容、內在邏輯及論證形式〕
問題一:就全文看,作者提到了幾個“主義”?學生閱讀就會發現:
四個主義——閉關主義
送去主義
送來主義
拿來主義
問題二:本文作者是如何先破后立,最后申明正確對待文化遺產的態度“拿來主義”的?
學生聯合課文內容就會找到:
先辯駁閉關主義、送去主義、送來主義〔拋給〕,再成立“拿來主義”。
〔這個問題立馬引起出新的思慮題〕
問題三:分析“閉關主義”送“去主義”送“來主義”的實質、做法、結果以及作者所持態度。這樣指導學生繚繞“實質、做法、結果、態度”連忙挑選信息,歸納歸納:
問題四:第7段說“因此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目光,自己來拿!”,這里用“因此”表示結果,那么前面1——6段是什么?學生很也許答出是“因為”,追問:“因為——因此”屬于什么論證思路?學生就能答出“因果論證”。
問題五:分析“拿來主義”
——“大宅子”比喻什么?〔文化遺產和外來文化〕
對待“大宅子”的態度和形式,文章擺出了那幾樣?與“拿來主義”者的態度、形式有什么不一樣?
〔主要經過設問,指導學生說,教師同步板書〕
問題六:本段擺出“三種人”后說,“拿來主義”者是全不這樣的。那么,“拿來主義”是如何對待文化遺產的?學生輕易挑選出“據有,優選”。接問:如何優選?
第9段列舉了幾種正確做法?運用了什么論證形式?〔提示:魚翅、鴉片、煙具、姨太太辯解比喻什么?〕學生在提示下便能答出“比喻論證”,關鍵是老師指導分析這些“喻體”對應的“本體”——
魚翅——精華
鴉片——精華與糟粕并存
煙具——舊形式
姨太太——糟粕
問題七:第9段“總之”表示是總結,從那幾個方面總結?詳細問題能夠分析為——
怎么辦?——我們要拿來
怎么拿來——或使用,或寄存,或覆滅
“拿來”意義——主人、宅子都“新”
“拿來主義”條件——莊重,勇猛,有辯解,不自私
“拿來”最后目標——成立“新人”新“文藝”〔改革〕
就這樣,經過環環相扣的問題啟迪,把學生一步一步引入散文鑒賞的更深層次——“深入透析抓精華”的文本鑒賞。
三、回首“整體感知、深入透析”的過程,指導學生總結談論說理類散文的鑒賞序列與形式。
1、先從標題下手掌握作者寫作企圖與寫作要點,此后找到和標題內容對應的要點段;
2、弄清其余段落與要點段的關系,特別注意抓住“過渡段”邏“輯關系詞”總“結性”的標記詞語,從而掌握行文思路與構造;
3、最后從論證手法、論證構造下手,分析作者的主要看法和態度,達到“透析”文章內容的鑒賞層面。
四、講堂小結。
五、同步測試。
思慮課后練習題,并聯合課文內容做分析解答。
《拿來主義》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熟悉并掌握魯迅關于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的論證技巧。
2、學習本文運用比喻論證等方法把深奧的抽象的道理講得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論證藝術:
3、體會魯迅雜文的語言特點。
4、聯系實際,深入理解學習本文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
1、理解什么是拿來主義以及為什么要拿來
2、理解比喻論證的方法
3、理解破與立的關系
教學難點:
1、“送去主義”是難點。因為現在的中學生對文章的背景不熟悉,文章中有些詞語比較費解。所以講解時要適當介紹背景,把費解的詞語作重點講解。
2、反語的運用
3、理解魯迅雜文的特色,進而理解雜文的寫作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課外閱讀興趣很濃,閱讀范圍比較廣泛。唐詩宋詞,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都看了不少,每天我們也進行交流,但對于這些文學作品,前人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我們該以什么樣的態度來接受它呢?
作家馮驥才先生到法國訪問,在一次歡迎宴會上,外國記者接二連三地向他提問。其中一位記者問:“尊敬的馮先生,貴國改革開放,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東西,你們就不擔心變成資本主義嗎?”馮先生回答:“不!人吃了豬肉不會變成豬,吃了牛肉不會變成牛。”他幽默機智的回答,博得滿堂喝彩。是的。我們學習資本主義的東西,不會變成資本主義,同樣,繼承文化遺產時,只要我們堅持正確的原則,就一定能夠有助于新事物的發展,這個原則就是“拿來主義”。——板書課題、作者。
二、背景介紹
本文寫于19xx年xx月xx日。日本帝國主義占領我國東北三省之后,妄圖進一步占領華北地區,中華民族面臨嚴重危機。
國民黨反動政府頑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xx政策,對外出x家領土,對內實行反革命的軍事“圍剿”和文化“圍剿”。為了維護反動統治,蔣介石提倡以“四維”(禮、義、廉、恥)和“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為內容的所謂“新生活運動”。于是文化界的反動文人隨之叫嚷“發揚國光”,掀起一股復古主義的逆流,以此來對抗革命文化的傳播和發展。由此可見,“媚外”與“復古”二者緊密配合是國民黨反動政權和一些反動文人的基本特點。而一些資產階級買辦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極力鼓吹“全盤西化”完全否定我國的文化傳統,以此對抗革命文化。
為了促進革命文化的健康發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藝隊伍中進行了對文藝大眾化和文藝新舊形式等問題的討論。在討論中,有些同志受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影響,認為“采用舊形式”就是“機會主義”,“類似投降”。根據文章內容來看,當時一些青年看到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經濟文化侵略,出于愛國主義熱情和對國家民族前途的關心,對一切外國的東西部有一種恐懼心理。
由此可以看出。當時在如何對待文化遺產的問題上,存在著種。種錯誤思潮和糊涂觀念。為了揭露和打擊敵人,為了澄清認識,魯迅先生寫了這篇《拿來主義》。
1、閱讀注釋①
2、補充:本文寫于19xx年xx月xx日,發表于1934年6月7日的《中華日報》副刊上。課文選自《魯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雜文》。有一段時間,魯迅先生住在上海閘北帝國主義越界筑路區域,這個地區有“半租界”之稱。魯迅先生有很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對帝國主義十分憎恨,因此將“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憤慨之情。“且介亭”標明這些雜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間里寫的,形象地諷刺了國民黨統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現實。
三、文章研讀:
讀標題
1、拿來主義中的“主義”是什么含義?
——一種重大的原則或主張(板書)
2、議論文的標題有兩個大類:論題型的和論點型的,本文的標題是哪一類?
——論題型
3、從這個標題中可以看出,本文應該著力解決(或論述)哪幾個問題?
A、什么是拿來主義?
B、為什么要拿來?
C、怎么樣拿來?
這是一個標準的三段論模式,是我們寫議論文時的一個很好的法寶,依照這樣的思路去結構文章,非常的安全保險。
帶著這三個問題,請同學們將文章瀏覽一遍。
教師小結
犀利的語言,諷刺幽默的風格,固然是高超的語言藝術,但更重要的是來自對事物的敏銳深刻的觀察和思考,來自對敵人和舊事物的憎惡痛恨。語言是思想的外殼,沒有深刻的思想,強烈的感情,就不會有高超的語言藝術。我們應當透過魯迅先生的語言風格更深刻地理解魯迅先生的偉大人格。
思考探究
本文中所列舉的現象,在我們當今社會是否存在?作者提出的觀點,在今天有沒有現實意義?請同學們聯系我們當前的社會現實想一想。
學生討論,列舉類似現象,教師引導作分析。
(如果學生提出的材料較多,且分析言之成理,那么,按本文形式,以“新拿來主義”或“的拿來主義”為題寫一篇作文,要求,運用因果論證、比喻論證等方法,列出論證的提綱。如果提出的材料不豐富,則提供以下材料,請學生作評析,而后作文。)
1、中國的宣紙制造工藝失密。
2、來自日本的訪問學者莊嚴舜哉說,中國目前流行的日本動漫作品,很多在日本市場都是不出版、不播放的,因為其中充滿了暴力、x的成分;而真正好的作品在中國卻看不到。
3、東芝筆記本電腦存在嚴重的安全漏洞,在美國及西歐,該產品被招回,而在中國,僅提供了一兩個補丁軟件。
4、日本的汽車制造業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一流產品出口歐美,二流產品國內用,三流產品送中國。(本田的安全氣囊問題,三菱的排氣管設計缺陷問題)
5、法國的電影人抵制美國大片進口。
6、中法合資的廣州雷諾公司,因生產的標致汽車國產化率太低,x終不歡而散。
7、摩托羅拉在中國設廠,但幾年下來,中國所掌握的僅是該公司硬件生產技術,核心技術卻得不到。
8、招商引資,污染企業紛紛到鄉鎮設廠……
《拿來主義》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文章破立結合的論證方式以及因果論證、比喻論證的論證方法,在寫作上有所借鑒。
2、方法過程目標:深入理解“拿來主義”的內涵并與時代結合。
3、情感目標:如何培養能力以及思維品質教師引導,師生共同交流、探討。
教學重點:
學習并掌握文章破立結合的論證方式以及比喻論證的方法。
深入理解"拿來主義"的內涵。
教學難點:
根據文本內容探究新時代的"拿來主義"的內涵。
關鍵理清文章論證思路,理解"拿來主義"內涵。
教學分析
1、了解文章背景,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是怎樣提出拿來主義這一主張的。
2、理清文章思路,正確理解本文的思想內容。
3、將文本內容與時代結合,進行探究。教具多媒體
教學設計與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好!昨天公開課抽簽,我很幸運的抽中了高一一班,因為你們是四個班中最優秀的,能和優秀的人共事是一件快樂的事。帶著這種好心情我們一起來聽一首歌曲。
哪位同學知道這首歌曲的源自那部電影《KONGFUPANDA》。
這是好萊塢夢工廠制作的動畫大片,內容大致是,笨手笨腳胖乎乎的熊貓阿寶練就神奇中國功夫,打敗大反派作惡多端、忘恩負義的黑道老大雪豹。第二部從5月28日零時全球公映,一票難求。
電影里中國文化的元素隨處可見:功夫中國國粹,熊貓中國國寶。
正因為如此,從第一部《功夫熊貓》上映起就有許多人要求抵制,理由如下:
A、美國的熊貓眼睛是綠色的,讓人感覺邪惡,真正大熊貓的眼睛是黑色的,美國為什么用綠色的,大家自己琢磨琢磨。
B、美國大熊貓的爸爸居然是只鴨子,毫無緣由,但這只鴨子分明和美國動畫片唐老鴨有幾分相像,對于以前沒有了解大熊貓故事的孩子來說,很容易留下中國大熊貓有一個美國唐老鴨爸爸的印象。
更有甚者,藝術家趙半狄打著橫幅“不允許好萊塢在中國撈金”來到國家電影局呼吁抵制《功夫熊貓》咱們班上的`情況怎樣?
我們來現場做一個調查,咱們全班有多少人?
你會去電影院或在家中觀看《功夫熊貓2》?
其實上世紀三十年代,魯迅就給出了答案。我們先來學習這篇課文,然后來回答這個問題。
二、主旨探尋:
(一)整體把握
1、哪個同學談談自己對這篇文章的理解?
用這個格式來回答:反對提倡
反對送去主義,提倡拿來主義。
2、魯迅所談的“拿來主義”是針對什么而談的?從外國“拿”什么呢?
“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卒章顯志,魯迅是從建設新文藝的角度,談要借鑒外國先進的文藝思想、文化成果。也就是只有借鑒外國先進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建設我們的新文藝。
(二)這是一篇議論文,又是周樹人寫的,很多同學都皺起了眉頭。咱們中學生學語文“一怕寫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樹人”。對魯迅的這篇文章,其實大可不必怕。剛才整體感之后,大家已經知道文章就兩部分。清清爽爽。
下面我們看第一部分怎么寫?
1、咱們班哪位同學朗誦最好,請你讀17段。大家一起看看他是怎樣證明自己觀點的。
2、要證明一種做法可取,可以有兩種方法,一是證明該做法的好處,二是證明其它做法的害處。請大家找出再拿來主義之外,還有哪些做法?各有怎樣的危害?
形成板書:
做法危害
閉關主義閉關鎖國抱殘守缺落后挨打
送去主義卑躬屈膝賣國求榮亡國滅種
送來主義商品傾銷經濟侵略文化侵略
因果論證舉例論證類比論證
3、魯迅為了將送去主義論述清楚,提到了那些人?
4、運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
因果論證:因為這些方法都不足取,所以要實行拿來主義。
例論證
類比論證:尼采自詡為太陽而發瘋與中國某些人自大的危害是一樣可怕的。送去主義者的言論與尼采自詡太陽在本質上是相似的
5、魯迅語錄:某些國人自夸中國地大物博,魯迅曾批評道:倘是獅子,自夸肥大是沒什么的;倘是一頭豬,自夸肥大,絕不是什么好事。
列強覬覦你,最終要瓜分你,吞掉你。子孫后代在佳節大典之際磕頭賀喜討賞的畫面觸目驚心哪。
(三)學習第二部分
1、前半部分已從反面論述了應該實行拿來主義,下文應該怎樣寫?
怎樣實行拿來主義。實行拿來主義的具體做法。
2、請女同學中朗讀最好的一位來讀最后三段。
3、有沒有高度概括拿來主義做法的句子或詞語?
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使用或存放
更概括地說,就是四個字:占有、挑選
4、這一段有很形象的闡釋,找出來放聲讀一讀。
這里用了什么方法來論證的?
5、剛才有同學說是比喻論證,誰能具體分析一下?
形成板書:
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
魚翅:精華
鴉片:精華與糟粕互見的部分
煙槍和煙燈、姨太太:糟粕。
二、走出課堂
1、眼下對待美國大片我們應該持有什么態度?
票房收入就是最好的回答。這幾天《功夫熊貓2》在全球公映了,《功夫熊貓1》曾拿下六億美元的票房收入,僅中國就拿下了2。6億美元。5。28日全球公映,《功夫熊貓2》內地上映兩天掘金1。2億。
電影局對趙半狄的做法,表示從感情可以理解。
孱頭:比喻懦弱無能,害怕繼承的人。不敢接受。
昏蛋:比喻割斷歷史,盲目排斥,貌似徹底革命的人。徹底否定。
廢物:比喻欣然接受遺產中不良成分的毒害的人。全盤接受。
占有、挑選。就是繼承、學習、模仿。
好萊塢夢工場的美國導演們一定沒有讀過魯迅的這篇《拿來主義》,他們卻深得拿來主義的精髓:尊重、喜愛中國文化,《功夫熊貓》融合了眾多功夫片的技巧,還為阿寶設計了最典型的中國化背景:山水、廟會、面條攤子,他練的是功夫,受傷了去針灸,連阿寶一手端數碗面條的架勢也像是地道的中國“店小二”。
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又善于創新。將中國文化用栩栩如生、豐富變化的動畫效果來呈現出來;阿寶的形象又有美國式的個性、自由、可愛、樂觀、幽默、勵志。
3、中國已經是一個經濟大國,但還不是一個文化大國,遠遠排在美國、英國、西班牙、甚至落后于韓國。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他比中國制造更強大。舉例!
中國制造的8—10億件襯衫才能買一架波音客機,這需要多少中國女工在嘈雜的制衣車間中勞作多長時間?又要花去多少中國銷售人員的精力,因為要想美國男人都買四五件襯衫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知道美國的高科技賺取中國人多少汗水與勞動,但是我們可曾想過美國的電影、文化在中國市場拿走了多少真金白銀!
文化反映了一個國家的軟實力,軟實力是綜合國力中最為重要的因素。
因為武力,金錢征服不了人心但文化能征服人,打動人。(世界各國競相發展文化產業,美國是世界第一大文化產業強國,文化產業規模在其國內產業結構中位居第二,在出口方面則是第一大產業。日本僅次于美國,其文化產業的規模比電子業和汽車業還要大,其動畫產業占世界市場的62%,游戲領域則占世界市場的1/3。)文化上的強大與否將決定一國能否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強國,讀了魯迅的這篇文章,我們要勇敢的吸收一切外來的文化,要占有、挑選,《功夫熊貓2》來了,咱們可以勇敢的走進電影院,自信地借鑒外國文化,提高國家軟實力,這就是今天這節課我們的收獲,也是老師對大家的殷切期許。
板書設計:
拿來主義魯迅
錯誤做法危害
批判……提倡……閉關主義閉關鎖國落后挨打
因為……所以……破:送去主義賣國求榮亡國滅種立:占有、挑選
大宅子:文化遺產送來主義經濟掠奪文化侵略
鴉片因果論證舉例論證類比論證
魚翅
煙槍、煙燈
【《拿來主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二語文《拿來主義》教學反思范文01-21
高二語文《拿來主義》教學反思(精選9篇)01-17
《拿來主義》教案(精選13篇)01-17
拿來主義練習及答案范文11-10
《拿來主義》閱讀練習及答案11-15
魯迅《拿來主義》原文及鑒賞05-28
高二語文《拿來主義》優秀教案01-19
魯迅《拿來主義》優質課教案04-21
裝幀設計教學設計04-19
設計校園教學設計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