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精)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篇1
【學習目標】
1、掌握字詞的正確讀音、寫法及意義,了解文學常識。
2、默讀課文,能夠抓住要素,用簡潔的語言復述故事情節。
3、初步體會文章主旨,感悟人生哲理。
【學習重點、難點】
把握文章基本內容,領會文章主旨,感悟人生哲理
【課前學習】
1、文學常識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國的作家()。
2、讀一讀,寫一寫,掌握下列詞語。
(1)查字典,給下列加點的字注上音,并把整個詞語讀幾遍。
迂()回啜()泣納罕()瘦骨嶙峋()()頭暈目眩()落在后面()盡量()
(2)用楷書把下列的詞語工整,規范的寫一遍,力求美觀。
訓誡聳立迂回凝視納罕頭暈目眩啜泣瘦骨嶙峋頭暈目眩小心翼翼
(3)結合文下注釋或查字典,弄清上述詞語的意思,并至少選擇其中五個寫一段連貫的話。
3、課文內容初探
(1)默讀課文,便讀便用筆勾畫出你認為重要的信息。標出段序,全篇課文共有段。
★★★(老師提示:這是一篇記敘文,記敘文有六個要素,分別是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局。所以,你在閱讀的過程中,一定注意這些主要信息。)★★★
(2)試著回答下面的問題
故事發生在美國哪個城市?
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時間)
爬懸崖的一共幾個孩子?(人物)_
有名字的是哪兩個?_和
那座懸崖高___米,巖石架高____米。
(3)你能用簡潔的語言講講課文中發生的故事嗎?要求:既要把事情講清楚,同時又要語言簡潔。看誰做得好!
4、你知道這個故事是作者多大的時候寫的嗎?再次回憶童年往事,你覺得作者想要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5、你在生活或者學習中有過類似的感受或體會嗎?選擇其中一件簡要說說。
【課堂學習】
一、交流課前學習2;
二、聽故事,導入新課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飛機深入到德軍執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
……
三、朗讀課文,復述故事。
1、在預習的基礎上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交流課前預習第3題,用簡潔的語言復述課文。
四、初步把握文章主旨
1、交流課前預習第4題;
2、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反復朗讀并體會其含義。
五、交流課前預習第5題。
六、今日作業
1、將課文后“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在作業本上寫兩遍。
2、請你展開想象,描寫一下文中的“我”或者“父親”的心理活動,寫在作業本上。
(1)“我每次只移動一小步,慢慢爬下懸崖。最后,我一腳踩在崖下的巖石上,投入了父親強壯的手臂中。”
此刻,我想:“。”
(2)父親的手電光照著我。“下來吧,孩子,”他帶著安慰的口氣說,“晚飯做好了。”
此刻,父親想:“。”
七、【課外閱讀】老師教你讀名著
每一民族、每一時代的精神的精華,人類最美好的創造都匯集于“名著”之中,其中的一部分經過歷史的篩選,就成了民族與人類“經典”。人類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過各類學科的名著、經典的閱讀,而代代相傳的。
在這個意義上,受教育的基本途徑就是“讀名著、經典”。
——錢理群
從今天起,老師引領你踏上名著閱讀之旅吧!
今天,老師想給你介紹的名著是冰心的《繁星春水》
1、認識作家: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歲,籍貫福建福州長樂橫嶺村人,原名為謝婉瑩,筆名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壺”為意。被稱為“世紀老人”。現代著名詩人、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家。曾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名譽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顧問,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名譽理事等職。
1926年,冰心獲文學碩士學位后回國,執教于燕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等校。此后著有散文《南歸》、小說《分》、《冬兒姑娘》等,表現了更為深厚的社會內涵。抗日戰爭期間在昆明、重慶等地從事創作和文化救亡活動。1946年赴日本,曾任東京大學教授。1951年回國,先后任《人民文學》編委、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文聯副主席等職。作品有散文集《歸來以后》、《寄小讀者》、《再寄小讀者》、《三寄小讀者》、《我們把春天吵醒了》、《櫻花贊》、《拾穗小札》、《晚晴集》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藝術上仍保持著她的獨特風格。她的短篇小說《空巢》獲1980年度優秀短篇小說獎。兒童文學作品選集《小桔燈》于同年在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評獎中獲榮譽獎。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還出版有小說集《超人》、《去國》、《冬兒姑娘》,小說散文集《往事》、《南歸》,散文集《關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譯選集》等。她的作品被譯成多種外文出版。
冰心崇尚“愛的哲學”。“母愛、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愛孩子,把孩子看做“最神圣的人”,認為他們是祖國的花朵,應該好好呵護。同時也成為了小讀者的知心朋友,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頌與贊美。
2、冰心名言
★一個人只要熱愛自己的祖國,有一顆愛國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決了。什么苦楚,什么怨屈都受得了。
★成功之花,人們往往驚慕它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它的芽兒卻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
★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落,也不覺是悲涼。
★人生的道路,到底是平坦的少,崎嶇的多。在平坦的路上,攜手同行的時候,周圍有溫暖的春風,頭上有明凈的秋月。兩顆心充分地享樂著寧靜柔暢的“琴瑟和鳴”的音樂。在坎坷的路上,扶掖而行的時候,要堅忍地咽下各自的冤抑和痛苦,在荊棘遍地的路上,互慰互勉,相濡以沫。
★宇宙是一個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葉歸根,我們是宇宙中的一息,我們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熟發芽,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與痛苦總是相輔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因為快樂、興奮、痛苦又何嘗不是美麗呢?
3、讀一讀課本179頁——183頁的內容吧,用你的零花錢買一本《繁星》《春水》,讓名著伴隨你的成長吧!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篇2
知識與能力:
1、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準確復述課文內容;
2、激發學生勇于克服困難,敢于戰勝困難的決心與勇氣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重點語句的理解正確把握本文的思想內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勇于克服困難,敢于戰勝困難的決心與勇氣。
教學重點:
1、復述故事情節。
2、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教學難點:
體會詳略得當的寫作技巧。
教學方法:
朗讀、復述;自主、合作、探究
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生活經歷和一定的閱讀能力。他們可以通過自己閱讀這篇課文去把握文章的大部分信息。但是,讓他們從生活經歷中去感悟人生哲理,特別是借助語文學習的經驗去觀照自己的實際生活,還有很大的困難。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你成長的過程中遇到過困難嗎?還記不記得那次困難是怎樣解決的?
美國作家莫頓.亨特8歲的時候曾被困在山巖上,正是這次困難的'解決方法讓他受用一生。方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檢查預習:
由學生檢查,如不全面教師補充
1、了解作者
莫頓·亨特(MortonHunt),美國作家(1927~1983),早年曾在空軍服役,做是一位擅長寫勵志類文章的作家,同時也是一位專業的心理學家。他的代表作有:《痛擊》、《心理學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本文選自《當代少年》
2、生字
納罕(nàhǎn)瘦骨嶙峋(shòugǔlínxún)小心翼翼(xiǎoxīnyìyì)
三、新授
聽讀課文,聽讀后搶答下列問題:
1、故事發生在美國哪個城市?費城
2、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七月里一個悶熱的日子
3、爬懸崖的一共有幾個孩子?六個
4、故事發生的原因是什么?天氣悶熱,想找新花樣玩。
5、爬上懸崖的一共有幾個孩子?6個。
6、那座懸崖有多高?大約20米高
7、巖石架有多高?大約六、七米高
8、我在爬山中遇到了什么困難?
“我”爬到小山道上,上不去,下不來,陷于絕望、恐懼;小伙伴們都離“我”而去。
9、我是怎么脫險的?在父親的指導和鼓勵下順利爬下懸崖
四.復述一下本文的故事情節。
五、探究主旨
1、我遇到的困難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2、“我”在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是什么?
3、你如何理解父親的做法?
4、文中幾次寫到啜泣?有何不同?
5、文中對暮色的描寫有什么作用?(15、16)
6、“我”在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是什么?
文章主旨:課文通過寫我童年一次冒險脫險的經歷,告訴我們:遇到困難不要怕,只要把大困難化為一個一個小困難,再各個擊破,最終就能戰勝困難,取得成功。
六、課堂小結
進入初中,這是人生路上的一個新的起點。要在新的起點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對無數困難。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學習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達理想的彼岸。
七、作業
研討與練習二(作業本)
板書設計: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頓亨特
故事:遇險──脫險
哲理:把困難分解再去克服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的】
1、了解本文的結構特點。
2、培養學生復述課文的能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正視困難并積極地克服困難。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復述課文的能力。
2、引導學生正視困難并積極地克服困難。
【教學難點】
1、了解本文的結構特點。
2、引導學生正視困難并積極地克服困難。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型】綜合新授課。
【教學方法】講讀──討論。
【教具】寫好名言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積累,開拓視野
教師出示名言,學生齊讀背誦: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二、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上節課我們學了詩歌《在山的那邊》,我們明白了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布滿了艱難險阻,其實,不只是在通往理想的道上,人生處處都會有坎坷。那么,面對困難,我們該怎么辦,是放棄呢亦或是迎上去?今天,我們來學習美國作家莫頓·享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難的,并希望同學們在學完這篇文章后,能夠從中受到一些有關人生方面的啟迪。
三、檢測字詞、掃通障礙
1、找一名學生讀“讀一讀 寫一寫”中的字詞;學生領讀,老師糾正:
訓誡(xùn jiè) 聳立(sǒng lì) 迂回(yū huí)
啜泣(chuò qì) 納罕(nà hǎn) 凝視(níng shì)
瘦骨嶙峋(lín xún) 小心翼翼(yì yì)
頭暈目眩(tóu yūn mù xuàn) 心驚肉跳(xīn jīng ròu tiào)
2、老師點出一些詞語,讓學生掌握詞義并造句:
例:心驚肉跳、啜泣、頭暈目眩
四、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大聲朗讀課文,然后分組討論下列問題:
1、本文主要講述了作者一次怎樣的人生經歷?作者又是用哪句話來結束這一人生經歷的講述的?試從文中找出。
2、從這一經歷中,作者領悟到了一些生活哲理,它集中體現在哪個段落上?
3、“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深刻含義是什么?(提升一步)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4、多角度解讀:也可以悟出課文另一主題──家長應該怎樣教育孩子。
以上這些問題是從整體感考慮的,還可以生發出一些小問題。
老師點撥:這是美國作家莫頓·亨特65歲那年寫的.回憶8歲時一次爬懸崖的經歷。作者把這一經驗推而廣之,成為人生的寶貴財富,成為戰勝一切艱難的法寶。作者用“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歷”這句話結束這一人生經歷的講述的,作者所領悟到的生活哲理集中體現在最后一段上。這篇課文,內容上很有咀嚼的余地,特別是“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這一句,喻意值得咀嚼。說的是困難再大,也是可以分解的,一個大困難分解成一個個小困難,就不難克服了。
這篇課文,足以啟發學生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凡事要想一想其中包含一個什么道理,悟到哲理就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就成為一筆精神財富。
善于感悟,寫作文,也有東西可寫,在不起眼的題材上也能寫出好文章。
五、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
2、識記積累課下注釋及“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做到“四會”,即“會讀,會寫,會解釋,會造句”。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篇4
教材簡解: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部編教材七年級上冊第14課,是第四單元的自讀課文。單元課文在人文素養方面旨在詮釋人生意義價值,彰顯理想人格力量。語文要素主要有兩點:1.勾畫關鍵語句,標注共鳴點和疑難點;2.在整體感知文意的基礎上通過劃分段落層次抓關鍵語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具體到本篇課文,這篇課文以第一人稱講述了一個瘦弱的,不自信的少年被困懸崖,最終在父親的鼓勵下脫險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很強,內容也很貼近七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所蘊含的哲理——將困難化整為零,戰而勝之又頗具啟發意義,因而是非常好的教學資源。課文為原文節選,仍有2129字,對于七年級同學來說是練習快速默讀的合適文本。本文和前一篇教讀課文《植樹的牧羊人》都是典型的記敘類文本,記敘要素齊全,以時空轉換推動故事情節發展,80頁閱讀提示第一段的提示和問題,助力學生由教讀到自讀培養整體感知課文的閱讀能力。課文旁批的多個問題,和閱讀提示第二段可以助力學生理解文章的心理描寫,并感悟人生道理,以自讀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
目標預設:
1.繼續練習默讀,圈畫關鍵語句,整體感知故事情節。
2.批注重點詞句,品味心理描寫,理解人物成長心路。
3.引入生活體驗,學習以事傳理,收獲成功人生經驗。
自讀重點:
1.抓關鍵語句,梳理故事情節。
2.分析心理描寫,感受成長。
自讀難點:
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設計理念:
1.主理念“自”字訣,培養學生自學、自讀能力,突出“自”的特點,讓自讀課文真正發揮“立德樹人”的作用
2.明確師生角色定位,學生作為自讀的主體,教師發揮引導點撥作用,放大小組合作學習效益。
3.舉一反三,由本冊課本內容、寫法有關聯的教讀課文歸納出自讀方法,學生以師“授之漁”學以致用,高效自讀。
4.以本為本,充分發掘自讀課文助讀系統的功能,用足課文旁批和閱讀提示。
5.重視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和落實,按教材體系在自讀過程中落實默讀和圈畫批注的閱讀方法。
設計思路:
以漢字探究激發學生探索事理的興趣。以課文在單元中學法特點喚發學生自讀意識。默讀結合批注整體感知課文,以復述呈現感知效果。以課文旁批和文后閱讀提示和已學課文示范輻射,學生通過自學和互學結合,多方法品讀心理描寫。以課文旁批和文后閱讀提示和已學課文示范輻射,學生結合人生體驗多角度感悟文本蘊含的人生哲理。最后從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作課堂小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預估時間1-2分鐘)
說文解字激發興趣——看字形,悟道理。
投影出示探究問題。
文題中“走”和“步”的古漢字都含有什么相同的字符?
(腳)
由此可見無論是“走一步”,還是“再走一步”關鍵是什么?
(說明不管怎么走出這一步,關鍵是先要勇敢地邁出腳。)
這篇文章以事傳理,你能讀出哪些道理?
二、討論,確定自讀學習目標。(預估時間:2-3分鐘)
快問快答:1.本篇課文在單元中屬“教讀”還是”自讀“課文?
(自讀)
2.對照65頁“單元導讀”,你覺得本課有哪些學習重點?
(體味人生經驗、訓練默讀、厘清作者思路)
3.結過前三單元和本單元前兩課學習,你覺得哪些學習方法可以用到《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自讀學習中?
(用不同符號圈畫關鍵句、批注含義和人物描寫、畫思維導圖)
三、默讀圈畫,理清文章脈絡。(預估時間:15分鐘左右)
1.1分鐘自讀方法探究。
快問快答:老師教讀《植樹的牧羊人》是用什么方法梳理故事情節的?(勾畫標志故事情節發展的語句)
2.明確自讀任務:
(1)6分鐘左右默讀本課,按照課文后面80頁閱讀提示第一段要求,仔細圈畫標志事件發展和描寫“我”不同階段心理活動的詞句。3分鐘嘗試復述課文,可先打腹稿,或編寫課文簡明情節導圖。
老師巡視,關注學生閱讀速度和圈畫批注方法,及時個別指導。
3.5分鐘交流分享:指名復述,同學補充和評價。
關鍵句子示例:我一時拿不定主意→它只有大約20米高,但在我眼中卻是不可能登臨的禁地→我全身顫抖,冷汗直冒→我心驚肉跳→嚇得幾乎暈倒→我感到頭暈目眩→我絕對沒法向下爬回去,我會滑倒摔死的→我聽見有人啜泣,結果發現原來是我自己→恐懼和疲乏使我變得全身麻木,不能動彈→我頓時有了信心→我的信心大增→我覺得自己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情節導圖示例:
四、跳讀批注,品味人物心理。(預估時間15分鐘左右)
1.1分鐘自讀方法探究。
快問快答:同是寫人物成長經歷,第10課《再塑生命的人》除了直接的心理描寫以外,還通過什么方法來表現人物心理?
(對人物的動作描寫、環境烘托、其他人物側面烘托)
2.明確自讀任務:5分鐘跳讀課文,圈畫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的`詞句,參考課文旁批,至少批注3-5處人物心理分析。要求只批注表達人物心理的關鍵詞,不批注完整句子,保證閱讀速度。
老師巡視,關注點撥學生批注詞語的準確性。
投影(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使用翻轉課堂預先推送微課)預設方法示例:
心理描寫:“我猶豫。我渴望像他們一樣……”表現了“我”不想當膽小鬼也希望和小伙伴們一樣勇敢活躍。
動作描寫烘托:77頁右上方的旁批問題。
“蹲”字和“伏”字換一換行不行?“蹲”的暫得喘息,“伏”的不敢挪動,由“蹲”而“伏”,恐懼讓心理更加緊張,長時間地“伏”著,也漸漸地疲乏不堪,一個八歲孩子的窘迫和困守,活靈活現。
副詞運用:“我終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驚肉跳,盡量往里靠。”“終于”表明這座山雖然只有20米高,但是由于我的恐懼心理,感覺路程很長,邁出每一步都很困難,我只有一步步地往上爬,這個詞寫出了我向上攀爬的漫長和困難過程。
……
3.5分鐘小組合作探究,4-6人合作小組,要求組長有序組織,確保人人展示批注成果。
老師巡視,關注學生表達的條理性和準確性。
4.5分鐘個體展示分享。明確表達要求:先有感情地朗讀句子,以批注的關鍵詞串聯起對人物心理的分析,努力用術語領起相應分析。
教師適當點撥或學生互評。
五、品讀探究,感悟人生哲理。(10分鐘左右)
1.1分鐘自讀方法探究。
快問快答:學習《散步》一文,我們感悟到了哪些道理?有什么好的方法?
(多角度感悟——與家人相處要尊老愛幼,家庭事務產生分歧要彼此尊重相互協商……)
2.明確自讀任務:3分鐘再品課文,要求結合思考課文78-79頁旁邊批注四個問題和80頁閱讀提示第二段,聯系生活實際隨文批注,至少從不止一個角度說出自己感悟。)
教師巡視,指導學困生打開思路。
角度預設示例:
父親引導“我”一步步下來,而不是用長梯——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五個小朋友對“我”態度各不相同——如何對待朋友
……
3.5分鐘感悟分享,師生點評。
六、小結,提升閱讀能力。(2分鐘左右)
快問快答:
1.本課題為“走一步再走一步”,你通過今天的學習悟出哪些道理?
2.本課題為“走一步再走一步”,你通過今天的學習鞏固了哪些閱讀方法?
板書:
參考文獻:《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語文七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7月第1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篇5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語言風格簡潔,故事性較強,在不尋常的故事中蘊含深刻人生哲理的文章,作者在文中的經歷,學生也經常會遇到。教學中應抓住復述故事這條線索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并能在原故事的基礎上,大膽想象,再創新情節,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對生命的感悟能力。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朗讀課文,理解文章蘊涵的生活哲理。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習快速復述的方法,能再創新的故事情節。
2、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揣摩重點語句含義。
3、理解重點語句,把握本文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理解文章蘊含的生活哲理
2、激發學生勇于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教學重、難點
1.理解文章蘊含的生活哲理。
2.培養再創故事情節的能力,體會景物描寫語言描寫的作用。
學情分析:本文是初中階段學生所接觸的第一篇文章,學生對初中語文課充滿期待。富有好奇心,第一課又是指導學生如何戰勝困難最好的教材。因此使學生從作者在那座懸崖上學到的如何克服困難、戰勝苦難的經驗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使學生領悟人生會有這樣和那樣的`波折,要著眼于克服困難的那一小步,要勇于跨出那一小步,人生才能跨出一大步。讓學生積極思考一小步是成就一大步的基石,使學生從一小步中受到思想和情感的熏陶,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本課的關鍵所在。
課前準備:
幻燈片投影字﹑詞﹑作者簡介﹑語句揣摩練習。
教具準備:
課文朗讀磁帶、幻燈片投影。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鋼琴曲《水邊的阿蒂蓮娜》)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比如:你走得好好的,一條惡狗突然追來;你正興高采烈地爬山,一塊石頭突然落了下來﹍﹍你在生活中還遇到過什么樣的考驗?你當時是怎樣解決困難的?(同學發言)同學們,生活中的突發考驗隨時都有,只要我們勇敢面對它,相信你會“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先生是怎樣面對那突如其來的考驗的。
出示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放課文錄音,學生聽錄音熟悉課文,借助工具書理解字音字義,積累名言警句、成語格言、精彩片段。
檢查聽讀情況:
(1)本文作者,國家,選自
《》
(2)注音(帶下劃線者):
嶙()峋()頭暈目眩()啜()泣小心翼翼()
(3)解釋:我心里一直牢記著母親叫我不要冒險的訓誡。訓誡: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腳。
小心翼翼: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概內容及思路。教師提出以下問
題:
本文講了什么故事,你受那些啟發?
(師:《走一步,再走一步》寫的是作者童年的一次經歷,其中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四、深入感悟,鑒賞創新。
(1)要求學生劃出記敘的六要素。
(師板書并講解:時間、地點、人物、事情起因、經過、結果。)
(2)生交流六要素:
(師明確:時間:七月的一天地點:空地邊的懸崖上人物:我,小伙伴們起因:玩其它游戲玩厭了,很久沒爬懸崖了經過:我爬上后不敢下來,經父親的啟發,終于戰勝困難。
結果:順利爬下懸崖。)
(3)結合六要素再看課文,復述故事(生復述)
合作探究:(投影儀顯示問題,學生討論,自由回答,教師點評)
﹙1﹚用一句話概述課文所寫的內容。
明確:本文記敘“我”懸崖脫險一事,說明當我們面臨困難和挫折時,要勇于面對困難和挫折,最終是會戰勝困難和挫折。
﹙2﹚“我”爬山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玩游戲玩厭了,想玩點新花樣。
﹙3﹚“我”與其他四個孩子的性格差異是什么?
明確:“我’膽子小內向,其他四個活潑、勇敢。
﹙4﹚父親為什么不背“我”下來,而是鼓勵“我”向前走?
明確:因為“我”從小比較膽小,父親為了鍛煉“我”的膽量,教育“我”如何面對困難、戰勝困難。
﹙5﹚在文中找出有關“說”的標點運用的三種情況。
明確:①、“我下不去”我哭著說,“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
②、“看見了。”我說。
③、父親說:“下來吧,晚飯做好了!”
﹙6﹚課文中的兩個“啜泣”有什么不同?
明確:前者是恐懼和傷心,后者有復雜情感,有歷險的余悸,有脫險的欣喜,有對父親的感激,更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篇6
一、導入:
同學們,先給大家講個故事:“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著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做到。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并不難,然后,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后方的無線電支持。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于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侯一段經歷的啟示。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個人是誰,經歷的是怎樣一件事嗎?”
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美國作家莫頓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樣從一件小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給我們以啟示的。
二、整體感知:
1、看導語
師:先請大家把導語一起讀一下。
生齊讀導語
師:導語中說寫的是我童年時的`一次“脫險”的經歷,那么是什么險呢?作者怎么會陷入險境呢?后來又是怎么脫險的呢?時隔57年,65歲的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次經歷呢?其中蘊含的生活哲理又是什么呢?下面請同學們先默讀一遍課文,注意默讀速度,要求五分鐘內看完。
2、默讀課文
3、復述課文內容
師:現在請同學們來試著復述一下課文情節,先來個搶答
——故事發生在哪個城市?哪個國家?
——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
——爬懸崖的一共有幾個孩子?其中重點提到了哪個孩子?
——懸崖有多高?巖石架有多高?
師:如果把故事分為兩個部分,前一部分為“冒險”,第二部分為“脫險”,該如何劃分?
生:1~15段為第一部分,16~23段為第二部分。
師:好,那么現在請一位同學來復述第一部分,也就是“冒險”部分。注意抓住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環境、情節,還有心理變化。
學生討論、交流、補充、評論(先小組交流,后大班交流)
生:
師:現在請另一位同學來復述第二部分。注意父親怎樣引導“我”走下懸崖的過程。
生:
三、合作探究:
1、作者陷入的是什么險境?怎么會陷入險境呢?后來又是怎么脫險的呢?
2、從課文看,課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3、作者“爬懸崖”和“脫險”過程中,分別有哪些心理變化?
4、第15小節環境描寫的作用?
5、文中兩處“啜泣”有什么不同的含義?
6、課文哪些地方詳寫,哪些略寫?這樣安排的好處?
四、主旨探討
師:通過復述故事情節,同學們了解了文章的大意。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最后兩段,思考下面的問題:
b.這件小事給你哪些啟示?把具有啟示意義的句子劃出來,用自己的話總結歸納。
學生朗讀課文后,四人小組討論以上問題。
教師小結:從這篇課文中,可以學到作者小時候在那座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這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個人生的哲理。這給我們一個啟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會聰明起來。
師:同學們,學習了《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課,你還獲得了哪些啟示呢?寫作指導:以小見大,以事寓理,詳略得當
交流課后第二題。
假如你是“我”,將怎么辦?假如你是“我’’的同學,將怎么辦?
杰利與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
父親為什么不把“我”抱下懸崖,而是教“我”自己下來?父親是怎樣的一個人?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篇7
課題走一步,再走一步課時2執教時間
教學目標1、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注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準確復述課文內容;
2、通過對重點語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3、與《在山的那邊》進行比較閱讀。
教學重難點1、復述故事情節。
2、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3、領悟課文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并體會其作用。
教學方法朗讀、復述;自主、合作、探究
板書設計板書:
毫無信心(“我下不來…··我會摔死的。”)
走 一(小)步
信心萌發(“這似乎是能辦得到的。”)
再 走 一 步
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
成 功 下 崖
巨大成就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由一個小故事引入:(本文前傳)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特殊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著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做到。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并不難,然后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后方的無線電支持。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于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侯一段經歷的啟示。
2、回答問題:
上尉接到任務時,覺得任務怎么樣?
上尉是怎樣克服自己的困難,成功地完成任務的?
概括一下他采用了什么樣的方法?
上尉說成為孤膽英雄是受什么啟發?
3、正音、解詞。
(二)整體感知課文。
1、聽讀課文,了解大意
2、要求學生能夠復述課文內容(提出要求)
(提示復述要點:時間、地點、人物、環境,故事過程)
(三)研讀和賞析
1、根據復述提示:時間、地點、人物、環境、故事過程,課文可以分為幾部分,各寫了些什么內容?
明確:本文可以分四部分,具體如下:
(一)、起因(1――3)游戲玩厭,去爬懸崖
(二)、經過(4——15)中途被棄,進退兩難
(三)、結果(6——2)父親指點,擺脫困境
(四)、啟示(24)走一步,再走一步
2、合作探究:(投影儀顯示問題,學生討論,自由回答,教師點評)
﹙1﹚用一句話概述課文所寫的內容。
明確:本文記敘“我”懸崖脫險一事,說明當我們面臨困難和挫折時,要勇于面對困難和挫折,最終是會戰勝困難和挫折。
﹙2﹚“我”爬山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玩游戲玩厭了,想玩點新花樣。
﹙3﹚“我”與其他四個孩子的性格差異是什么?
明確:“我’膽子小內向,其他四個活潑、勇敢。
﹙4﹚父親為什么不背“我”下來,而是鼓勵“我”向前走?
明確:因為“我”從小比較膽小,父親為了鍛煉“我”的膽量,教育“我”如何面對困難、戰勝困難。
(四)、作業:
1、抄寫字詞
2、“學探診”第二課1—10題
3、讀課文,思考本課與《在山的那邊》在主旨上有何異同?
第二課時
(一)、檢查字詞(聽、寫訓練)
(二)、研讀與賞析:
1、學生自由朗讀,劃出詳略描寫的句子。
2、寫過程哪些詳寫?哪些略寫?(學生閱讀、討論解決,考察能力)
明確:本文寫作上詳略得當。開頭的說明和末尾的點題是略寫。當中攀爬懸崖和爬下懸崖的回憶是詳寫。在寫攀爬懸崖過程中,詳寫“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其他小朋友的活動則略寫。寫“我”爬懸崖的過程詳寫,詳寫“我”怎樣在父親的指導下爬下懸崖,父親的指導則略寫,詳寫“我”的行動與心理。
合作探究:(出示問題,學生參與討論,教師點評。)
﹙1﹚、找出心理活動的句子并加以體會。
明確:課文第二部分中,當“我”被棄于懸崖,文章用了“全身顫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里面冬冬亂跳”、“嚇得幾乎要暈倒”、“軟弱地哀求”、“頭暈目眩”、“啜泣”、“恐懼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動彈”等大量詞句刻畫主人公處于險境中的心理狀態。這里有委屈、羞辱、迷惘、悔意,以及強烈的恐懼感。
第三部分,孩子在父親的指點下,終于征服懸崖的過程中,作者詳寫了“我”的心理變化:最初是毫無信心(“我下不來……我會摔死的”),繼而是信心萌發(“這似乎是能辦得到的”)。隨后是信心大增(“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這使“我”第一次清醒地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潛在力量,從而激起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2﹚、“我”心理變化過程怎樣?
明確:最初毫無信心(“我下不來…··我會摔死的。”)
繼而信心萌發(“這似乎是能辦得到的'。”)
隨后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
最后巨大成就感
﹙3﹚課文中的兩個“啜泣”有什么不同?
明確:前者是恐懼和傷心,后者有復雜情感,有歷險的余悸,有脫險的欣喜,有對父親的感激,更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4﹚“永遠忘不了的經驗”指什么?
明確:明確:“經驗”有兩層意思:①是從懸崖上學到的經驗使自己終生受益。②再次將這“經驗”歸納成:“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這一步之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要到的地方為止”。這也就是告訴讀者,在困難面前不應該畏難怯步,而要冷靜地分析困難,化解困難,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漸進,堅持到底。這樣就可能積小勝為大勝,促使困難向勝利轉化。
﹙5﹚、“屢次”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學生討論并回答,教師評點)
明確:屢次”意思是一次又一次。課文中用“屢次發現……”強調這“經驗”的普遍意義。
(三)小結:
本文這種用親身經歷的一件小事說明道理的記敘方法是一種以小見大,以實寓虛的寫法。
(四)體驗與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種在困難面前不畏懼、分析困難、化解困難,對于我們學習具有那些積極的意義?面對考試失敗,面對競賽的失敗,我們的心理時怎樣想的?舉例說明。
(五)多角度思考:
評價杰利——說說當“我”陷入困境,而杰利跟隨其他孩子離開時杰利的心理活動。
假如“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伙伴,你會怎么做?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默讀,能夠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故事的主要內容。
(2)領會“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培養勇于克服戰勝困難的品格。
(3)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認識,提升自己的思想
認識,正確把握本文的思想內涵。
過程與方法:
(1)教師組織、參與、點撥;
(2)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對生活的思考、感悟,激發學生勇于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
教學重點:
(1)領悟課文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并體會其作用。
(2)復述故事情節,理解文章蘊含的生活哲理。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認識。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由《蝸牛》之歌引入,帶著同學們一起走進莫頓亨特,去體驗他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蝸牛歷程,去分享他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智慧。
二、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1.結合閱讀提示及課后讀一讀,寫一寫,默讀全文,圈點勾畫相關的字詞語句。
2.結合文章進行字詞教學,并根據重要字詞復述文章。
三、析“啜泣”
(一)“我聽見有人啜泣,正納罕那是誰?結果發現原來是我自己。”
1.“我”啜泣的原因?
明確:這是“我”在爬懸崖過程中的心理狀態:害怕、恐懼
2. 閱讀第7-15節,思考:
(1) 找出“我”爬懸崖的動詞及表現“我”害怕和恐懼的短語并加以體會。
(2) 這是一個怎樣的險境?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介紹“我”眼中的險境。從中說明
“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二)“我先是啜泣了一會兒,然后,我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1.“我”啜泣的原因?
2.閱讀第16-22節,思考:
(1)在父親到來之后,“我”的心理有沒有發生變化?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來回答。
(2)“我”什么動作讓“我”有了信心?找出原文語句。
3.“我”從一個“膽小鬼”蛻變為一個“勇敢者”,這一華麗轉身的秘訣是什么?
四、悟經歷
“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歷。”,讓我們一起分享“我”的成功經驗,讀原句。
1. 為什么“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
2. 假如我們把“下懸崖之路”比作我們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那么大的苦難,我們應該如何戰勝?
3. “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主”意味著什么?
4. 再讀原句,用自己的話說出這句話的普遍含義。
五、寫經歷
生活中你遇到過哪些困難?是怎樣處理的?有什么教訓?
六、板書設計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頓亨特
毫無信心(被困懸崖)
走一步
有了信心
再走一步
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爬下懸崖)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反復閱讀,理解關鍵語句的意義。
2、能力目標: 復述故事情節。
3、情感目標: 深刻領會課文內容,從中悟出人生哲理。
【教學設想】
1、重點: 反復閱讀從中獲得啟迪和熏陶。
2、難點: 深刻理解篇末所說的經驗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義。
【課前準備】
1、布置預習任務。
2、收集有關克服人生困難的名言警句。
3、收集自己日常生活中克服困難的事例和親身感受。
4、教學設施:錄音機、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學生)交流收集如何克服困難的名言警句。
(教師)再我們成長的道路上,有許多影響深遠的事情,這些事情能使我們獲得做人道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小時侯的遭遇及他的感受,希望大家從中有所收獲。
二、整體感悟
1、聽錄音朗讀、解決課文生字讀音。
2、學生自由朗讀,教師指導朗讀技巧(聲調、語速)。
3、挑選自己所喜歡的部分朗讀。
4、理清課文結構及記敘的要素:
小結:第一部分(1~13段):遭遇險情。
第二部分(13~22段):脫離險情。
第三部分(23段):生發感悟。
三、合作、探索(教師投影問題組)
1、“我”遭遇到了什么困難?這些困難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2、“我”是怎樣解決困難的?解決困難的關鍵是什么?
3、最后一段“走一步,再走一步”怎樣理解?這次經歷,給我們什么啟示?
(抓住本文的主題思想)
⑴ 學習小組交流討論。
⑵ 學習代表發言。
⑶ 教師小結。
四、體驗、反思
(小組合作學習、互相進行評價)
1、假如你是亨特,孤身一人在懸崖上,會怎么辦?
2、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應該怎么辦?
教師小結:當遇到困難時,首先要冷靜。要分析所處的位置一些切實學習的辦法解決,并且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要樹立信心,鼓勵自己,取得勝利。作為父母,應教給孩子解決困難中戰勝自我,樹立信心勇敢的走向“下一步”。
五、拓展、延伸
你有沒有和文中的我類似的經歷?那你是則樣解決?請講給同學們聽。
1、學生課堂開展交流。
2、課后整理相關資料,寫成一篇文章。
六、總結
作者通過我童年時的一次爬山遇險、脫險的經歷,感悟到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只要把他們分解開來,一步一步戰勝,最后就能戰勝最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在于走好每一步,要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板書】
走一步 再走一步
莫頓·亨特
遭遇險情──脫離險情──生發感悟
主題:樹立信心,戰勝困難。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材分析】
本課由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寫作而成,講述的是“我”童年時遭遇了一次“遇險”的經歷,通過“我”父親的指引,最終“脫險”,其中蘊含著生活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常常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而“我”的脫險經歷正是給予了一個方向,傳達出了人生哲學。
【學情分析及設計】
本課授予對象為初一學生,他們從小學升入中學,這一階段正好是他們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度,學生文本注意力也在逐漸增強與集中,但其朗讀能力相對較弱,對文本的思想感情的感知力逐漸趨于完善,因而應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幫助他們通過文本領悟生活哲理。并在本單元的前言中指出應當培養學生的朗讀力,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且能讀出語氣。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生本性較為好動,在表演方面有一定的彰顯能力,所以希望通過情境法來幫助理解文章主旨。
【教學目標】
1、通過情境朗讀及聽錄音,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且能讀出語氣。
2、通過整體感知課文,可以較完整地復述故事情節,做到條理清晰,詳略得當。
3、通過情境法和人物分析且聯系生活實際,做到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表達的生活哲理。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1、通過情境法,實現角色轉換,深入理解故事的主旨思想。
2、能正確熟練地復述故事。
教學難點:多角度理解故事中的生活及人生哲理。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并掌握字詞,朗讀課文并能復述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并大致理解文章主旨。
【教學準備】
幻燈片
【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
在學習本課之前,將為學生播放一個flash動畫視頻《腳印》,該動畫講述的是一對父子在沙灘上行走,沙灘上卻只出現一行的腳印,寓意是在兒子碰到困難,父親背著他去解決。觀看完這個動畫之后,學生各抒己見,分享他們的體會。然后提出“在你的生活之路上,你都遇到了什么令你深刻的困難,現在解決了嗎?如若解決了,那時是怎么解決的?”這個問題將讓學生默想10秒鐘,接著引出今天所要學習的課文。
2、學習字詞
①指導學生快速閱讀,劃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
②PPT出示練習
a.給加點字注音b.按拼音填空c.結合語境解釋詞義并填空
3、整體感知課文,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①先播放錄音:請學生們邊聽讀邊思考,在書上標記。
a.這件事發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發生的原因是什么?
b.“我”為什么“一時拿不定主意”?后來又為什么跟著伙伴們去爬山了呢?
c.“我”在爬山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難?當時“我”是怎么想的?
d.后來“我”又是怎樣脫險的?脫險以后“我”有什么感覺?
②a問題由學生齊聲回答,bcd問題請學生自主舉手回答。老師并將學生的回答總結寫于黑板上。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看書,不要脫離課本,抓住課文中的一些關鍵詞、句。
4、朗讀課文
①先請男女學生分別齊聲朗讀第1—6段與第7—13段,幫助學生梳理清晰這部分的人物語言,并校正學生的朗讀錯誤,如讀音、停頓、語氣等。
②請事先已經準備好的四人一小組中選擇三組學生進行課文第14—2段的情境演繹,分配好角色:父親、“我”、旁白,要求加以自我的理解進行語言演繹,并請其他學生對這三組的學生進行點評,要求從人物語言的語氣處理、旁白的斷句安排等三方面進行點評。最后由教師做總結,帶領學生進行朗讀。
③通篇進行朗讀。
5、復述課文
①在理清課文內容與了解句子語言魅力的基礎上復述課文。
教師對學生提出要求:
a.重點細節,尤其是脫險部分,盡量能用文章原句。
b.口齒清楚,能正確表達感情。
②給予學生5分鐘的自由復述時間,然后請兩位學生進行復述,其他同學聽后對其評析復述情節。
6、大致理解課文主旨
①討論:讀了這樣一個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學生自由發揮,只要能扣住課文說出自己的真實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③齊讀最后一段。
7、布置作業
①寫生字
②朗讀課文并復述
③背誦最后一段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情境感受,人物分析,且聯系生活實際做到探究性、多角度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生活哲理。
【教學準備】
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上節課我們通過朗讀課文,復述課文,已經大致熟悉了本文所記敘的事件,而且也悟出了這篇文章的主旨思想,就是通過“我”的脫險經歷告訴大家不要害怕困難,不要被困難嚇倒,不管困難多么嚇人,都要努力去克服它。但是,這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通過研讀重點情節進一步領會課文,多角度理解課文中所蘊含的生活哲理。下面我們一起來讀課文的第14—22段,記住在朗讀時應注意些什么,用上上節課我們所學到的知識。
學生:齊聲朗讀課文第14—22段。
情境感受,人物分析
教師:好,同學們,現在老師請你們閉上自己的.眼睛,聽著老師的聲音,讓自己融入老師所說的情節中,去感受那時的你所發生的一切。
(學生閉上眼睛,播放符合情境的純音樂)
教師:現在的你被小伙伴們勸說上了懸崖,但是因為你的身子比較弱,經常生病,且又很是害怕自己處于高處,不敢再向上爬了,結果被困在了懸崖的石架上。這時,媽媽的聲音出現在了你的耳邊,帶著責備與關切的言語“不要做冒險活動,不要和小伙伴去危險的地方,不是和你說了嗎?”這時,“我從石架向下望,感到頭暈目眩;我絕對沒法爬下去,我會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頂的路更難爬,因為它更陡,更險。我聽見有人啜泣,正納罕那是誰,結果發現原來是我自己。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暮色開始四合。在一片寂靜中,我伏在巖石上,恐懼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動彈。暮色蒼茫,天上出現了星星,懸崖下面的大地越來越暗。這時,樹林里有一道手電光照來照去。我聽到了杰利和我父親的聲音!父親的手電光照著我。‘下來吧,孩子,’他帶著安慰的口氣說,‘晚飯做好了。’”這時,你抽泣著“我下不去!”哭著說,“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
(音樂停止)
好,現請同學們睜開你的眼睛,來說說看,剛才你的心情是怎么樣的,在還沒有等到杰利和父親來時。
學生1:(很害怕,很孤單……)
學生2:(恐懼,疲乏了……)
教師:好的,大家的真實感受的確表述的很是貼切,那么,現在我們從文中來找找看,哪些句子流露出了“我”的恐懼,哪些句子流露出了“我”的疲乏無力呢?
學生:(“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暮色開始四合。在一片寂靜中,我伏在巖石上,恐懼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動彈。”……“暮色蒼茫,天上出現了星星,懸崖下面的大地越來越暗。”)
教師:同學們找的非常到位,主人公的心情被表現的突出的正是這些寫景的語句,那么你們知道這些寫景句子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學生:烘托作用,渲染那種氛圍,表現出主人公的心情。
教師:好極了,那現在我們知道杰利和父親都趕到了,聽到父親說“下來吧”,你那時又是什么心情呢?你會怎么想呢,當你在石架上時?
學生:(很想下來,但是下不來,沒有信心……)
教師:回答的很棒,沒錯,那時的你聽到父親的話,是心里有溫暖又興奮,但是卻因為害怕不敢輕易下來,沒有自信。好,那現在我們再一次閉上眼睛……(播放音樂)
這時,父親面對你帶著哭腔的回答“聽我說吧,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眼睛看著我電筒的光照著的地方,你能看見石架下面那塊巖石嗎?”你慢慢地把身體移過去。“看見了。”你說。“好,”他對我說,“現在你把左腳踏到那塊巖石上。不要擔心下一步。聽我的話。”這似乎能辦得到。你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腳去探那塊巖石,而且踩到了它。你頓時有了信心。“很好,”父親叫道,“現在移動右腳,把它移到右邊稍低一點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個落腳點。”你又照著做了。你每次只移動一小步,慢慢爬下懸崖。最后,你一腳踩在崖下的巖石上,投入了父親強壯的手臂中。
(音樂停止)
好,現在同們請張開眼睛吧,現在的你們已經脫險了,能告訴我,你們的心情怎么樣?
學生:(激動,開心…)
教師:那么,你們的心情有沒有在這次的脫險過程中,發生一些變化呢?
學生:(先是不自信,后來有了信心,最后是信心大增。)
教師:那么這一次的脫險應該是得益于誰呢?
學生:父親
教師:沒錯,父親在“我的”脫險經歷中起到了很大的幫助,“我”的原先不自信,到最后投入父親的懷抱,全是因為父親在旁的鼓勵與指點。來和我們分享下吧!
學生1:
學生2:
學生3:
教師:的確,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總存在于這樣的一位或多位的牽引者,或是你的爸爸,你的媽媽,或是其他人,他們在我們無助煩惱的時候,給我們指點照亮腳下的路,給我們不斷地鼓勵與安慰。那么,我們應該對他們懷有什么心呢?
學生:(感恩的心……)
教師:好的,現我們來看看,文中的父親是怎么牽引“我”克服困難的呢?
學生:父親讓我只想著,我是在走一小步,走好每一小步,“我”便爬下了懸崖。
教師:沒錯,父親教我的法寶,便是不要想太遠的距離,走好眼下的一小步。那么,現在我們一起來找找“一小步”這三個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出現在哪里,把它們讀出來,好嗎?
學生:三次,在第18段、22段、23段……
教師:那么,這三處出現的帶有“一小步”三個字的句子讓你收獲到了什么呢?請同學來談談你的收獲。
學生1:(我們做任何事,克服困難時,應著眼于眼前的一小步,不要想太過于后面未知的事。)
學生2:(從一小步開始,做好每一個一小步,就可以收獲成功。)
學生3:(在人生路上,不管面對什么樣的艱難險阻,要慌得把大困難分解為小困難,一個個認真地解決小困難,積累于眾多的一小步,終會戰勝巨大的困難,獲得勝利。)
教師:同學們說得不錯,“我”之所以脫險,全在于從“一小步”開始,然后積累于眾多的一小步,通過將那段路程分解為眾多的一小步,來解決最終爬下了石架。
但是呢,老師這里有個小疑問,“我”在父親的指導下僅僅是爬下了幾米高的石架,為什么還說“我產生了巨大的成就感”?你們能幫我解答下嗎?
學生:(因為那時“我”才八歲,幾米高的石架對于“我”來說,是個巨大的障礙,戰勝了它便產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教師:你的理由是因為那時“我”很幼小,對嗎?那其他同學怎么理解嗎?
學生:(我認為是“我”突破了心理障礙,心理上的害怕,所以是巨大的成就……)
教師:是啊,你認為是突破了自我的局限,戰勝了脆弱的自我,那么大家認為誰的解釋更貼合作者的意見呢?沒錯,正是因為突破了自我的局限,戰勝了膽小怯懦的“我”,所以心中滿是成就感。當作者爬下石架投入父親的懷抱啊,先是啜泣了一會兒,這也說明“我”的激動與后怕的心情的,還有委屈的心情,畢竟那時的“我”才八歲,所以XX同學的回答也不無道理。(指學生1)
教師:好,現在,我們來梳理下文章中的人物,文中出現的人物都有哪些?
學生:“我”、父親、杰利、嘲笑“我”的人……
教師:老師給你們一點時間,四人一小組來討論下,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最不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說出你的原因。過后,我們一起來交流彼此的看法。
(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中)
(針對學生的回答,老師做出回應,在面對“杰利”人物,教師應引導學生雙方面看待,指出杰利做得好的地方與做得不好的地方,并以此來思考交友與做他人朋友的方面應如何處理?)
教師:大家討論很激烈,對于文中的人物形象上,老師再次做下補充,假如“我”的父親急忙趕到石架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來,這種做法和文中的父親的做法,你更喜歡哪種?為什么?同學們將這樣一個問題帶入討論,說說你自己的看法。
(討論結束)
學生1:
學生2:
學生3:
(教師對于同學的回答以及結合文中的人物主要特點做一個簡單的總結。)
教師小結
一個人走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可能坦坦蕩蕩,一帆風順;遇到困難,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們不失自信,牢記“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那什么樣的艱難險阻都將被你踩在腳下。相信自己,多給自己鼓勵,同時還要多多感恩你身邊幫助你的人或是在你身邊安慰你鼓勵你的那位牽引者。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是一篇寫“童年生活”的短文。
困難、挫折、畏懼、恐怖,是青春少年花季生活的又一側面,也是“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含義之一。讀一讀這個發生在懸崖上的故事,也許你會有身臨其境之感;想一想作者的這次經歷,也許你對戰勝膽小有新的認識;體味一下作者對這次經歷的感悟,你會明白蘊含于故事中的道理。
二、閱讀活動之一:學習朗讀
1、朗讀要做到讀音準確──建議大家用“圈讀”生字生詞的方式大聲地練習讀音。
落實如下詞語:
悶熱訓誡凸出迂回凝視啜泣
瘦骨嶙峋頭暈目眩小心翼翼
2、朗讀要注意表達語氣:
建議大家用“選讀”精彩段落的方式練習、體會。
(同學們活動)
表情朗讀“暮色蒼茫……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歷”這一部分。
再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朗讀“暮色蒼茫……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歷”這一部分。
3、朗讀時要體味作者的感受。
集體朗讀文中最后一段,注意語速與重音,體味作者在這一段中所抒發的人生感悟。
三、閱讀活動之二:理解課文
1、師:我們學習課文,首先要認識它。要從整體上把握它,要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它。這就叫做認識課文,理解課文。
2、師:下面請大家默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你對這篇課文的認識。每位同學都要力爭與別人的說法不一樣。你可以從文章體裁、故事內容、情節順序、文章結構、人物特點、文章技法、給人啟迪等等多個角度選取一個,來表達你的見解。
3、同學們活動,讀課文,寫理解課文的概括性文字。
4、教師組織課堂交流活動,同學們表達見解,如:
這是一篇記敘文。
這是一篇故事。
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
這是一篇主體部分按時間順序寫的故事。
這是一篇以“我”的活動為線索的文章。
這是一篇寫“我”童年時一次“脫險”經歷的課文。
這是一篇敘議結合、層次分明的文章。
這篇文章寫了一個讓“我”有深刻感悟的故事。
這篇文章寫了一個讓“我”能夠一輩子有勇氣對待生活的故事。
……
5、教師與同學們交流自己的看法,重點突出記敘的順序與敘議結合的寫法。
四、閱讀活動之三:品評人物
1、師:這是一篇基本上由“細節”構成的敘事文,文章內容鮮明生動,讀后情景歷歷在目,很多細節值得我們欣賞品味。
2、教師出示“課中話題”:
根據文章的細節,從文章中找內容來說話,說說亨特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根據文章細節進行體味,說說亨特的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
揣摩全文內容,說說課文中對亨特進行描寫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
3、同學們分小組進行活動,互相討論。
4、進行課堂交流活動。
教師要對學生的交流進行中肯的恰切的評價,對學生討論中不容易理清的問題要進行精要的講析。如對第三個話題,教師就應該講一講:
文中對“我”的描寫,成功的地方是心理刻畫。
在全文的細節描寫之中,不斷地出現表現“我”心理狀態的句子,它們
有的直接進行心理刻畫,有的用“感受”來表現心理,有些用動作行為來折射心理,生動微妙地表現了“我”在這次難忘事件中的心理歷程。請看下面的一些句子:
我一時拿不定主意→它只有大約20米高,但在我眼中卻是不可能登臨的禁地→我全身顫抖,冷汗直冒→我心驚肉跳→嚇得幾乎暈倒→我感到頭暈目眩→我絕對沒法向下爬回去,我會滑倒摔死的→我聽見有人啜泣,結果發現原來是我自己→恐懼和疲乏使我變得全身麻木,不能動彈→我頓時有了信心→我的信心大增→我覺得自己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它們真實、生動、細膩,它們連點成線,起伏于文中,生動地表現了“我”在事件中的心理歷程。通過今天的學習活動,我們知道了在閱讀寫人記事類的文章時,要注意到心理描寫對表現人物的作用,要注意對人物的心理描寫進行品味。
五、閱讀活動之四:表達感受
1、師:我認為這一課實際上是寫了四個字——經歷,經驗。
2、師:我們再次朗讀文中最后一段,體味一下作者所說的“經驗”。
3、同學們一起說:經驗就是:要著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這一步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要到的地方為止。
4、教師出示“話題”:請大家以“我們生活中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為話題,說一小段話。
5、同學們活動。
6、教師評說。
全課收束。
【點評】
這個教學設計表現出思路清晰,線條簡潔,角度精細的特點。學習朗讀、理解內容、品評人物、表達感受四個教學步驟不僅關照到課文的單元訓練要求,而且全部著眼于學生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著眼于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感受能力,全課的教學自然有序,活動充分。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篇12
【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通俗易懂但又耐人尋味的美文,講的是作者小時侯在小懸崖上的一次遇險經歷,從這次經歷中,作者悟出了一個道理,這道理成了他以后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
文中"我"的心理描寫極為傳神,是學習的重點之一。文中作者悟出的道理對學生的成長同樣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因此這也是教學本文時需要重點揣摩的。
【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已具備初步閱讀記敘文的能力,對于文章內容的把握應該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加之本文主題也較為淺顯,學生掌握文章主題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因此本文的學習,在引導學生繼續鞏固記敘文閱讀能力的基礎上,提出更高的要求,進一步養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為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默讀方法的培養是重點,因此本文有意識地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默讀能力。
【學習目標】
1.賞析關鍵性語句,剖析人物心理;
2.聯系生活實際,啟迪人生智慧。
【學習重難點】
賞析關鍵性語句,剖析人物心理
【設計理念】
新課標提出"欣賞文學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閱讀文章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根據這一教學建議,設計本課時,以品味富于表現力的語言為突破口,運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循序漸進地設置了三個教學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品讀鑒賞能力,在此基礎上獲得人生的啟示,懂得如何積極克服困難,使自己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創意說明】
三環節:復述故事——剖析心理——啟迪智慧
三切入點: 以賞析關鍵性語句為切入點,品讀人物心理;
以賞讀標點符號為切入點,感悟人物成長過程。
以品析關鍵詞語為切入點,收獲人物成功經驗。
【探究過程】
一、導入新課
(此環節設置意圖:介紹作者事跡,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二、了解故事
請結合記敘文六要素,復述故事
(此環節設置意圖: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圈點批注法默讀文章,勾畫出記敘文六要素,并提示學生運用六要素組合法復述故事,旨在培養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剖析心理
(一)以旁觀者的眼光看,依靠"我"的能力,"我" 能否脫險?說說你的理由。
(此環節設置意圖:旨在引導學生抓住關鍵性語句,在交流中,探討"我"被困懸崖的根本原因是"恐懼",培養學生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
(二)跳讀課文,找出表現"我"恐懼心理的句子。
(此環節設置意圖:通過品析關鍵詞句,探究"我"的恐懼心理,培養學生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
(三)猜讀課文,借助句子補充爸爸心理描寫四、啟迪智慧
(一)跳朗讀課文,找出文中爸爸助"我"脫險的方法。
(此環節設置意圖:借助抓關鍵性語句,提高學生關鍵信息捕捉能力,培養感知能力。)
(二)賞析標點符號,感悟人物成長經歷
1.請找出脫險部分表示"我"心理活動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
2. 有感情朗讀脫險階段表示"我"心理活動的句子。
3. 為什么"我"一步步地走下了懸崖,文中標點符號卻用句號?
(此環節設置意圖:1.分析句號的作用,感知在爸爸的引導下 "我"變得越來越自信、淡定、從容,引導學生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重視標點符號的正確巧妙運用。2.通過變句賞析,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賞析能力。3.老師通過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關鍵性語句,培養和提高學生借助重音和語速朗讀課文的能力)
(三)品析關鍵性詞語,收獲人生成功經驗。
1.為什么文中說"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懸崖上的那一課"而不說"那一刻"或"那次經歷"?
(此環節設置意圖:通過品析關鍵性詞語,明白是爸爸教給"我"的不僅僅是爬下懸崖的方法,更是在教給"我"人生路上克服困難、走向成功的經驗,從而讓學生儲備成長路上克服困難經驗)
2. 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像文中的"我"一樣因膽怯而畏縮不前的情形,你是怎么處理的?
(此環節設置意圖:聯系學生實際,分享成功經驗)
3.你又從"這一課"學到了哪些經驗,如果你準備摘錄文中的一句話作為成長路上的座右銘,你會選哪一句,試著背一背。
(此環節設置意圖:學以致用,用摘錄和背誦的方法,既積累了名言警句又把所學化為了己用)
五、課堂寄語
這堂課,在與莫頓·亨特的心靈對話中,我們結交了這位智者,擷取了許多智慧。讓我們走一步,再走一步,克服一個個小困難,實現一個個小目標,進而實現我們的遠大理想吧!
(此環節設置意圖:用簡短有力的話語使學生形成深刻有效的記憶,感召學生運用本節課所獲人生經驗,走好每一小步,完成人生目標)
附:板書設計
成功
再走一步
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導學案
一、字詞識記
灼熱( )扒( ) 趴( ) kù熱( ) 附和( ) 突兀( ) ( )然心動 嘲( )笑 暈眩( ) shēn呻吟( ) 恍( )惚 暮色( ) 安wèi( ) líng凌( )亂 驚yà( ) wèi 畏懼 參( )差不齊 哄( )堂大笑 驚( )失( )
啜( )泣 迂( )回 屢( )次 嶙峋( )( ) 顫( )抖
二、素材積累
1.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
我曾屢次發現,每當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只要記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我便能應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
2.關于"戰勝困難"的名言
(l)每人心中都應有兩盞燈光,一盞是希望的燈光,—盞是勇氣的燈光。有了這兩盞燈光,我們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風濤的險惡了。 ——羅蘭
(2)最困難的時候,也就是離成功不遠的時候。 ——拿破侖
(3)困苦能孕育靈魂和精神的力量。 ——雨果
(4)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著島嶼、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奧斯特洛夫斯基
(5)上天完全是為了堅強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設下重重的障礙。——泰戈爾
(6)人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而能夠自拔,才不算懦弱! ——徐悲鴻
三、結構思路
本文是一篇記敘文,把握好記敘文的六要素,能幫助你理清課文的結構。
時間:一七月里一個悶熱的日子
地點:美國費城的一個小懸崖
人物:"我",五個男孩,父親
起因:消暑納涼去爬懸崖
事件:經過:中途被棄進退兩難
結果:父親指點擺脫困境
課堂導學
四、【導學探究】
問題一請復述作者兒時發生的這個故事。
問題二默讀中勾畫標志時間變化和空間轉換的字句,標出有助于理解課文主旨的關鍵語句,梳理基本的故事情節。
問題三 圈點勾畫文中描寫"我"爬懸崖的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有關詞句,并認真品讀,然后回答下列問題。
1.這些詞句突出表現了"我"的什么心理?試加以分析。
2.請概括一下"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探究從課文內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對你的人生有什么啟示?從全文來看,在寫法上你有哪些收獲?
古詩文:1、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中,通過想像,具體細膩而又無限傳神地描繪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圖的句子是:
2、李商隱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了回家團聚后的美好情景"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
定州市邢邑初級中學 黃翠玲
我的思路是讓學生先通過自主學習,再進行小組合作探究,知道如何做人,如何交友。路讓學生自己走,我只是一個指路人。目的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研究性學習的好習慣。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上完了這堂課后,我認為有以下幾個亮點:
一、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
首先,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我提出了第一個問題:這個故事敘述了一件什么事?指導學生概括的方法,抓住記敘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用簡潔的語言表述出來。其次,接著問:文中寫了幾個人物?概括他們的性格特點。這個題型在閱讀中經常出現,要指導學生解題的方法。最后,聯系生活實際。多種形式談感悟。
二.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和鍛煉。
運用朗讀復述、合作探究閱讀這種方式,引導學先走進文本,感悟文本內涵,再走出文本,聯系生活,從而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
在整個過程中,我一會是提問者,一會是引導者,一會又是點撥者,和學生共同探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話題;為學生創設思考的環境氛圍……學生也隨之不斷變化角色,不斷變換思考……學生的興趣完全被調動出來,整個課堂氣氛熱鬧而無喧嘩,緊湊而不緊張,有張有馳。
一節課里大多數時間都是學生討論,交流,發言,但在這節課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
缺點: 1、 復述課文時語言表達不給準確,不簡潔,不流暢。 2、 最后的5分鐘,我設計了一個拓展,但在這個設計 上,有些欠缺,深度不夠。 3、 學生談交友方面,應該敞開了談,多拓寬學生的眼 界,抓住實例來講,更好。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學習文章心理狀態描寫的方法。
3、聯系自身生活體驗,感悟生活哲理。
教學過程
一、作品與作者簡介
選自《心理學與成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xx年版)。原題為《懸崖上的一課》,選入課本時改為現在的題目,并做了刪改。莫頓·亨特(1920-20xx),美國作家、心理學家。
二、初讀課文
(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要讀出聲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二)學習生字和新詞,這些詞要讀音和書寫都正確,并掌握詞的意思。同學朗讀課文的時候,請一個學生板書生字和新詞。朗讀結束,請6名學生朗讀生字和新詞,并解釋詞的意思。
灼 扒 趴 酷熱 厭倦 附和 突兀 怦怦 嘲笑 暈眩 哭泣 呻吟 恍惚 暮色 安慰 凌亂 驚訝 畏懼 參差不齊 哄堂大笑 驚慌失措
(三)朗讀課文。舉行朗讀比賽,一個學生讀,其他同學找他讀的錯誤之處,并說明原因,然后這個同學繼續往下讀,看誰能一讀到底,沒有錯誤之處,能正確地朗讀到底的同學是冠軍,老師發給獎品。
(四)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按時間順序寫的。
三、精讀課文
(一)請同學們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先自己思考,再請兩名同學在全班交流。
明確:文章講述了自己從冒險、遇險,再到脫險的全過程。這個過程,其實也是“我”從膽怯、恐懼到克服心理障礙,收獲自信,甚至有了一種成就感的心路歷程。
(二)如何理解課文中“這是嚴禁和不可能的'化身。”
明確:懸崖60英尺,太高了。作者的身體很弱,不像其他孩子那樣強壯,而且不能冒險。
(三)文中“我猶豫不決,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這才開始滿頭大汗、渾身發抖地往上爬。”寫的是外在行為表現,實際在寫什么?
實際在寫心理狀態。
(四)“我往下看,感到一陣陣暈眩;一股無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緊貼在一塊巖石上,感覺天旋地轉。我想掉頭回去,但知道我絕對加不去了。這太遠,也太危險了;在懸崖的中途,我會逐漸感到虛弱、無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頂部的路看起來更糟--更高,更陡,更變化莫測,我肯定上不去。我聽見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誰,最后才意識到那是我。”這段話主要描寫什么?
進退兩難,孤立無援,心理描寫細膩、真實。
(五)爸爸為什么讓我先“邁一小步?”
因為懸崖很陡,很險,小步子能安全、穩當地邁出,這樣能增加自己的成就感,增加信心。邁出一小步后,再邁一小步,一步一步地往下走。
(六)為什么爸爸不讓我有機會停下來思考“下面的路還很長”?
想著成功,增加自信,就增加解決問題的希望。如果總是想著“下面的路還很長”,就會覺得離脫險還很遠,擔心自己不能克服困難,不能順利地脫險,有可能喪失信心,被困難嚇倒。
四、拓展
(一)生活中常常有人遇事因膽怯而畏縮不前,就像文中的“我”那樣。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是怎樣克服的?先請同學自己思考,然后請3名學生全班交流。
有一次,數學作業比較難,很長時間都沒有做出來,我很著急,怎么辦呢?花了很大的精力還是想不出辦法,就是做不出來。我的同學看在眼里,勸我說:“不要著急,慢慢想辦法,總有辦法的。你把昨天和今天學的公式再復習一遍,把書上的例題再重新做一遍,看看能不能對你有所幫助?”我就按他說的做了,把昨天學習的公式自己推導一遍,又把今天課上的例題自己做一遍,得到了啟發,終于把數學作業題做出來了。最后我想,遇到困難的事情不能退縮,要想辦法,看看自己能做什么,一點點地去做,最終能解決問題。
(二)文中爸爸幫“我”脫險的做法對你有什么啟發?
今后,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不要退縮,不要被困難嚇倒,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要根據具體情況,看能做什么,一步一步去做,要有耐心,能持之以恒地去做,不要想著一步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五、作業
復述這個故事。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篇14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課前呢先給大家講個故事,什么故事呢,說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一件事,在英格蘭的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敵軍--德國本土執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著飛機會敵軍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但是,第二天,他依然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是這樣告誡自己的:現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飛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做到。就這樣,飛行的一路上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然后,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后方的無線電支持。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于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侯一段經歷的啟示。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他經歷了一件怎樣的是嗎?
今天,我們要來學習這位上尉飛行員,也是一位著名作家莫頓亨特先生的《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文章,看看他小時候經歷了一件怎樣的事而讓他成為“孤膽英雄”的。
二、整體感知
【先請同學們把書打開,翻到第二課,我們先來看這篇文章的導語部分。好,先請同學們把導語一起來讀一下】
1、看導語生齊讀導語
師:導語中說寫的是我童年時的一次“脫險”的經歷,那么是什么險呢?作者又是怎么陷入險境的呢?后來又是怎么脫險的呢?下面請我們同學先來聽一遍我們的朗誦帶,初步把握文章大意,第一遍聽的過程中,要完成兩個任務,一是要把文中的生字詞給標示出來并注上音,聽完后我們先來解決字詞。第二個任務是了解文章大意,看文章說了一件什么事。
2、生字詞【我們先來看一下字詞,來找位同學來上來注一下音。哪位同學來自告奮勇的來注一下,字音并做一定的解釋】
3、默讀課文,復述大意【下面再給同學們留幾分鐘的時間快速默讀課文,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
——故事發生在哪個城市?哪個國家?
——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
——爬懸崖的一共有幾個孩子?其中重點提到了哪個孩子?
(1)用一句話概述課文所寫的內容。
明確:本文記敘“我”懸崖脫險一事,說明當我們面臨困難和挫折時,要勇于面對困難和挫折,最終是會戰勝困難和挫折。
(2)“我”爬山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玩游戲玩厭了,想玩點新花樣。
(3)“我”與其他四個孩子的性格差異是什么?
明確:“我’膽子小內向,其他四個活潑、勇敢。
(4)父親為什么不背“我”下來,而是鼓勵“我”向前走?
明確:因為“我”從小比較膽小,父親為了鍛煉“我”的膽量,教育“我”如何面對困難、戰勝困難。
(5)課文中的兩個“啜泣”有什么不同?
明確:前者是恐懼和傷心,后者有復雜情感,有歷險的余悸,有脫險的欣喜,有對父親的感激,更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4、我們同學剛才總結到我們這篇文章寫的是作者爬懸崖遇險以及脫險的一件事,那我們再來看這兩個問題----“我”爬懸崖時遇到哪些困難?
----“我”是怎樣脫險的?
【好,同學們從書上找找看看,我來找同學說說。】
遇到的危險:
A、在我眼中卻是高不可攀的險峰。(未爬)
B、我落在最后,全身顫抖,冷汗直冒。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跟著他們向上爬))
C、蹲在石架上,心驚肉跳,盡量往里靠。我看在眼里,嚇得幾乎暈倒。(終于爬上石架)
D、軟弱的哀求,感到頭暈目眩、啜泣。恐懼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動彈。(伏在巖石上,上不去下不來)
脫險的過程:A、杰利帶來了我的父親。(聽見)
B、父親的手電光照著我,安慰我。(我哭著說)
C、父親教我把左腳踏到石架下面那塊巖石上。(我頓時有了信心)
D、父親教我把右腳移到右邊稍低一點的地方。(我的信心大增)
E、我每次只移到一小步,慢慢爬下懸崖,投入了父親強壯的雙臂中。(啜泣了一會兒,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三、課堂小結
作者從一件往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成為一筆精神財富。這給我們一個啟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從事件中悟到道理。善于感悟,人就會變得聰明起來的,精神也就越來越充盈。
板書:冒險————走一步,再走一步————脫險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景物描寫和心理描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上節課我們通過朗讀課文,復述故事,已經大致熟悉了本文所記敘的事件,而且也悟出這篇文章主旨就是通過“我”的脫險經歷告訴人們不要害怕困難,不要被困難嚇倒,不管這困難多么嚇人,都要努力去克服它。但是這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通過研讀重點情節再進一步領會文章。
①全班有感情朗讀脫險部分。
②組織學生深入思考、討論問題:
二、研討主旨
1.從課文內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明確: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
2.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明確:“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難也可以闖過來。
3.一個巨大的困難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明確:關鍵是化整為零。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是不難戰勝的,一步一步戰勝了小困難,最后就是戰勝了大困難。當然,重要的還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4.為什么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
明確: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種人生經驗,給人以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
5.我們從中悟出怎樣的生活哲理?
明確: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為小困難,一個一個地認真解決小困難,終將戰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后的勝利。
三、指導閱讀指導學生多角度地閱讀,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反思,進一步拓展思維空間,獲得啟示。
①討論: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你最不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
(學生研讀文章,積極思考,就文中的人物、情節提出自己有創意的解讀角度。如:1.杰利的爸爸是怎樣的一個人?2.評論杰利。
評論父親的做法:作為家長,當孩子遇到困難與挫折時,要給予指導和鼓勵,不能包辦代替,路要讓孩子自己走,在走的過程中不斷地成長、成熟起來。
作為孩子,路要自己走,不能老師讓大人抱著走,在自己走的過程中,要從大人那里接受經驗)
②討論:假如“我”的父親急忙趕到懸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來,這種做法和文中父親的做法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這個問題討論時也許有爭議,但應該傾向于文中父親的做法,因為孩子的路終究要靠自己去走,總靠別人扶,不是長久之計。父親指導兒子獨立走下來,恰恰是讓兒子經過這種歷練增加獨立克服困難的勇氣和經驗。在我們的生活中,家長、老師其實也給了我們很多這類的指導。
③繼續組織討論,讓學生結合自身生活體驗進一步拓展思維,深刻領悟文中的啟示:你在生活中曾經遇到過什么困難?當時你是怎么對待的?結果如何?如果現在碰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辦?(討論這個內容,最好能讓學生理解得深刻一點,對“困難”的理解全面一點:既可以是努力一下就能解決的小困難,如一道難題做不出來,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賣報紙時不好意思張嘴等;更應該是比較大的,短時間內難以解決的困難,如自己學習成績落后;父母下崗,家庭經濟拮據……)
教師小結:一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蕩蕩,一帆風順;遇到困難,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們不失自信,牢記“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那什么樣的艱難險阻都將被你踩在腳下。別忘了,還要把你的這些感受傳給那些正在遭遇困難的人們。
四、課文小結
“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種在困難面前不畏懼、分析困難、化解困難,對于我們學習具有很重要的積極的意義,居里夫人說過,“生活對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在學習了《在山的那邊》、《走一步,再走一步》兩篇課文,給你留下什么思考呢?進入初中,這是人生路上的一個新的起點。要在新的起點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對無數困難。怎樣面對無數困難,將是我們初中學習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實際問題。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學習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邊”永遠召喚著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達理想的彼岸。
五、課外延伸
1、文章寫法技巧
(1)以小見大,以實寓虛的寫法
教師小結:從這篇課文中,可以學到作者小時候在那座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這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個人生的哲理。這給我們一個啟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會聰明起來。本文這種用親身經歷的一件小事說明深刻道理的記敘方法是一種什么方法;以小見大,以實寓虛的寫法。[板書]
事小實
理大虛
(2)詳略得當
總結:以小見大,以事寓理,詳略得當
2、講解表達方式和描寫的方法。
五種表達方式:敘述、說明、議論、描寫、抒情
描寫 景物描寫
人物描寫 外貌(肖像)描寫
語言描寫
動作(細節)描寫
心理描寫
(1)心理描寫:
A學生自由朗讀,找出心理活動的句子并加以體會。
明確:課文第二部分中,當“我”被棄于懸崖,文章用了“全身顫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里面冬冬亂跳”、“嚇得幾乎要暈倒”、“軟弱地哀求”、“頭暈目眩”、“啜泣”、“恐懼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動彈”等大量詞句刻畫主人公處于險境中的心理狀態。這里有委屈、羞辱、迷惘、悔意,以及強烈的恐懼感。
第三部分,孩子在父親的指點下,終于征服懸崖的過程中,作者詳寫了“我”的心理變化:最初是毫無信心(“我下不來……我會摔死的”),繼而是信心萌發(“這似乎是能辦得到的”)。隨后是信心大增(“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這使“我”第一次清醒地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潛在力量,從而激起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B“我”心理變化過程怎樣?
明確:最初 毫無信心(“我下不來……我會摔死的。”)
繼而信心萌發(“這似乎是能辦得到的。”)
隨后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
最后巨大成就感
(2)景物描寫
找出景物描寫的句子,說說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作用:1、渲染氣氛
2、襯托人物的心情
五、作業
練筆:假設自己是故事中“我”的一個小伙伴,以《當同伴陷入困境后》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08-28
(精華)《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11-25
走一步再走一步08-23
走一步,再走一步08-15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03-03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03-04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