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的教學設計精選(13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橋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橋的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閱讀有關橋的信息和文本內容,培養學生搜集、整理的能力,鼓勵學生學會積累。
2、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課文三部分之間的聯系。
3、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無形的橋”的含義,體會路橋雖不可少,但心橋更珍貴。
二、教學方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結合《新課標》理念,我采用了情境激趣、品讀感悟、拓展升華等學習方式,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新課堂,實現生生互動,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領者。
第二課時:
三、教學過程:
㈠、復習舊知: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橋之思》這篇課文,初讀了課文,了解了課文大意,掌握了字詞,誰來談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㈡、情境導入:
師:誰來說說你見過什么樣的橋?橋在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他裝點著鄉村和城市,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看了一座座造型優美的橋,著名作家樊發稼有了怎樣的遐思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橋之思》。(板書課題)
㈢、品讀感悟:
師:首先請大家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然后標注自己讀書的體會。想想你讀懂了什么?還有那些疑問,在小組內交流交流。
師:下面請一名同學讀課文,其他同學在頭腦中整理一下自己讀書的體會,然后說說你有哪些體會和疑問。(生匯報質疑)
師:大家的體會很深刻,讓我們帶著自己的體會再讀課文的第一部分,然后根據屏幕上的提示完成表格,并匯報:
1. 建橋的材料有哪些?除了書中介紹的幾種,還有那些?說一說。
2. 橋的樣式是怎樣的,模仿書中的句式回答。(用“有有有”句式說一說你見過的橋)這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你從中體會出什么?
3. 無論什么材料,什么樣式的橋都有一個共同的.功能,那就是( )(生齊說)理解“溝通、交流”。“使沒有路的地方有了路”這句話在文中哪節出現過?是什么寫法?(首尾呼應)
4. 橋給人帶來了什么?(方便)舉例說明。
師; 橋除了給人帶來方便外,還有什么作用?自讀課文第二部分,然后回答。(生:給人美的享受)。
師; 你從文中哪兩節體會出橋的美?(生:前兩節)自由讀這兩節,想一想文中具體寫了那兩種橋?你從哪些詞語體會出來的?理解“回旋別致”。這個詞換成“彎彎曲曲”好不好,為什么?師:請同學們
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忙碌了一天的人們,遠離喧鬧,漫步于回旋別致的小橋上,聆聽著鳥鳴,嗅著淡淡的花香,欣賞著碧波粼粼的湖水,身心多么愉悅呀!
師:請大家睜開眼睛,說說你剛才有什么感覺?(生:仿佛漫步于美麗的九曲橋上,欣賞著湖光山色,心情舒暢極了。)誰能把這種語氣讀出來?(指導讀描寫九曲橋的語句)
師:和回旋別致的九曲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什么橋?(生:巍峨雄偉的立交橋)理解“巍峨雄偉”。誰能讀出立交橋高大雄偉的感覺? 師:瞧,巍峨雄偉的立交橋呀!橋上霓虹閃爍,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多么繁華,多么壯觀!
師:無論是九曲橋,還是立交橋,都給我們美的享受。一座體現了古代藝術的典雅,一座彰顯了現代藝術的壯觀。它們讓我們領略了古今時代的變遷,感受到了美。
師:下面我們共同欣賞造型多姿的橋。
生:談一談欣賞后的感受。帶著喜愛、贊美之情讀第二部分。
師:詩歌前兩節與后一節形成了怎樣的結構關系?(生:分總式結構)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領略了各種各樣橋的風采,它們盡管材料不同,但都是路的一部分,因此稱為“路橋”。作者由路橋想到了人與人之間有一座特殊的橋,它看不見,摸不到,那是一座什么橋呢?自由讀第三部分回答下面問題。
1、
2、 無形的橋靠什么構筑? 舉例說明人與人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搭建
了什么橋。
3、 這樣的橋有什么作用?它又稱什么橋?沒有這樣的橋會怎么樣?
㈣、拓展升華:
師:同學們,中國的橋文化淵遠流長,路橋好建,心橋難搭,希望大家能用尊重、諒解、信任、關注去搭建一座座心靈的橋。所謂“海納百川,有容納大”也是這個道理。本文作者由路橋想到了心橋,那橋引發了你那些思考呢?(生自由談一談)大家說的不錯,愿你們今后能了解更多的路橋,架起更多的心橋,讓我們共同努力把世界變得更和諧美好!(配樂齊讀全文。
㈤、作業:
課后,請同學們做一名小設計師,充分發揮你的想象,把你想到的橋畫一畫或寫一寫。
附板書設計:
橋之思
路橋、心橋
美好和諧
四、教學反思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使學生熱愛語文,具有“自主、合作、
探究”精神。因此我在教學《橋之思》一課時,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創設情景,采用圖文結合、品讀感悟、拓展升華、朗讀體驗等學習方式,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鑒于學生對各種造型的橋的認識有限,課前讓他們通過觀察家鄉周邊的橋,上網查閱資料等各種方式了解橋,并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搜索與心橋有關的故事,搭起學生意義建構的“支架”,從而直觀、形象地獲取知識。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借助課件的輔助,欣賞各式各樣的橋,領會橋的功能,感受橋的魅力,珍視心橋的可貴,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在認識橋的環節中,借助網絡資源展示形式、材料不同的橋,讓學生用精確的語言,仿照書中的句式進行語言的訓練。學生對身邊橋的夸贊,對自己收集資料的展示與講解,大大的激發了學生的思維。體現了生生互動的教學效果。
橋的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較全面地了解有關橋的知識。
(2)引導學生領略我國豐富的橋文化,提高文化素養。
教學重難點
(1)增強學生收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
(2)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意識。
(3)提高學生言語表達能力、拓展思維。
教學方法
知識競賽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渲染氛圍
1、競賽分組
2、猜謎語導入:樣子像船不是船,永遠停在江河畔;火車汽車它能載,光載東西不開船。(打一建筑物)
二、活動過程
搶答題:
第一站:了解橋的基礎知識:
1、橋從形式的角度主要分幾類?
梁橋、拱橋、懸索橋、斜拉橋、浮橋
2、橋從功用的角度主要分幾類?
公路橋、鐵路橋、公路、鐵路兩用橋、立交橋和人行橋
3、建橋的常用建材有哪些?
石頭、木材、竹、鋼筋水泥、鋼鐵
4、現存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橋是哪座橋?河北趙縣的趙州橋
5、現存最早、橋洞最多的聯拱石橋是哪座橋?
江蘇蘇州的寶帶橋
6、我國目前最大的城市立交橋是哪座橋?四元橋
7、橋名的由來有哪些,說出3個。有的由所在地命名,如:趙州橋;
有的由形狀命名,如:周莊的鑰匙橋,是相鄰的兩座橋恰好構成鑰匙的形狀,又如蘇州的寶帶橋,是因為橋的外觀像一條腰帶;
有的由當地的習俗,如:上海朱家角的放生橋,則是由于這里有人們在橋頭將魚蝦放生。
而西湖的斷橋如何得名則眾說紛紜,一說孤山之路到此而斷;一說段家橋簡稱段橋,諧音為斷橋;一說大雪初停,登寶石山往南俯瞰,白堤皚皚如鏈。日出映照,斷橋向陽面積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橋面一痕,仿佛長長的白鏈到此中斷了,因此叫斷橋。
8、將橋名與其命名方式連接起來:
表揚銷魂橋
安濟橋
紀事圣女橋
思鄉橋
抒情績麻橋
蘭亭橋
神異白鶴橋
虎渡橋
第二站:關于橋的文學知識
1、關于橋的詩句:
2、關于橋的俗語
3、關于橋的成語
4、關于橋的對聯
5、關于橋的電影:
A、請說出關于橋的電影名2部。
B、請根據圖片,說出電影名。《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廊橋遺夢》、《魂斷藍橋》
6、關于橋的歌曲:
7、關于橋的新詞:商橋:商業溝通的途徑
心橋:人與人心靈溝通的紐帶
書橋:通過書來溝通的方式
網橋:通過網絡來溝通的方式
文化橋:文化上互通信息的手段
第三站:重慶名橋知多少
1、請說出重慶市區5個有名的橋名,
2、看圖片,學生搶答重慶橋名。依次是:石門、菜園壩、朝天門、黃花園、嘉華、高家花園、嘉陵江、鵝公巖、李家沱、大佛寺。
第四站:中外名橋知多少
主持人出示名橋的圖片,學生搶答橋名,國別,特點或著名的原因.
第五站:關于橋的故事
講一個關于橋的故事,要求:思路清晰,語言流暢,時間控制在三分鐘以內。
第六站:我設計的未來的橋
每組展示自己設計的未來的橋并說明設計的原理或構思。教師評分。
第七站:寫作
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是人間地上的虹,它是連接溝通的路。它令我們魂牽夢系,它讓我們流連忘返。你一定見過不少橋吧,每一座橋都是一幅畫,每一座橋都是一首歌,每一座橋,也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請以“橋”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體裁不限,600字左右。
橋的教學設計 篇3
教材簡析:
本次口語交際位于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的語文園地八中,話題是未來的橋。
在此之前的本組教材《蘭蘭過橋》一文的課后練習中,以學習伙伴的口吻已提出分頭設計未來的橋的要求。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可以得到很多啟示,還可以從現實中,從與同伴的交流中,生發出形形色色的對未來的橋的設想。
同時,在語文園地八中安排有我會讀《我發明的機器》一文,學生通過對短文的朗讀,能夠幫助其拓展思維,展開想象,大膽而又富于創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設想。
本單元的口語交際話題與本單元的專題密切相關,閱讀課及相應的準備活動成為了口語交際的重要知識背景。這樣的話題,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既聯系課文,又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有話愿說,有話可說,利于達到相互交流、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目的。
學習目標:
1.在口語交流的過程中積累詞語,豐富想象。
2.在雙向互動中逐步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3.發揮想象,激發創造熱情。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口語交際,說說自己的設想。
教學難點:能從橋的造型、材料、特點等多方面介紹自己設計的橋,并能通過交流評一評誰設計的好。
課前準備:
1.課前安排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的橋,或了解課外資料中的橋,或向別人請教,比一比、問一問它們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點?
2.在《蘭蘭過橋》一文學習之后,安排學生準備課后練習未來的橋會是什么樣子?想一想,再把它畫下來。
(課前教師準備各種橋的相關資料、圖片、介紹,及本次口語交際相關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課前準備情況
展示學生準備的資料、圖片、畫作等,全班自由交流。
(在課堂伊始,學生尤其想向教師和同學展示自己的課前準備情況,主動介紹和說明的表達欲望很強,借此機會,把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說說自己做了哪些準備?是如何去完成的?這樣的話題,他們有話可說,并且有親身實踐經驗,語言表達更為流暢、自然。)
可選一兩位同學向全班介紹,其余的可同桌、同組、全班自由交流,教師及時給予肯定,表揚。這樣不但交流了準備經驗,展示了作品,而且充分體現了學生的成功感、自豪感,激勵和提倡了學生的主動學習精神。
本環節擬安排時間:5分鐘
二、創設情景,導入學習
1.蘭蘭和爺爺一同出去還會看見什么樣的橋呢?
2.你也是一位橋梁設計專家了,快向蘭蘭介紹一下你的設計吧!
(通過對課文《蘭蘭過橋》的延伸,創設情景,使學生順利進入交流語境。熟悉的課文介紹方式有利于學生組織語言,便于自己的介紹。本環節擬安排時間:3分鐘。)
三、初步指導、小組交流
1.由一兩位學生展示自己的設計作品,并加以介紹。(教師予以簡要提示、指導。)
2.四人小組展示 圖畫,互相講講自己的設計。
(先由準備較充分,表達能力較強的一兩位同學向全班介紹,教師對其加以簡要的指導和點評,為全體同學的個人交流做好示范及指引。指導中鼓勵各具特色,富于創造性,不強求模式化。小組交流時,教師及時觀察、注重引導、提示。本環節擬安排時間:8分鐘)
四、全班展示成果匯報
1.小組商議,推選匯報作品,人選及介紹方式。
(小組合作交流,確定本組介紹方案。如果學生實施有困難,教師可加入某一小組首先向全班作以示范。)
2.每小組選代表向蘭蘭(學生扮演)介紹自己設計的.橋,并邀請她去參觀。
3.其余可扮參觀者對設計者提出詢問。
教師也可加入參觀者,發出詢問,對學生提問加以指引。
(本環節中,通過情境創設,使學生表達更自然、更流利;通過其余學生的提問使介紹更全面、更豐富。同時注重了對學生在會聽、會問、會說三方面的要求和培養。詢問可從橋的造型、材料、色彩、承重等多方面加以引導。教師切合時機的參與,不但能有效控制課堂發展,而且有助于構建合諧、輕松的師生情感及學習氛圍。本環節擬安排時間:10分鐘。)
五、評選展示最佳橋梁設計
1.由學生將本小組推選出的設計方案貼在黑板上,由全體學生評選出最佳設計若干名;最富創意獎若干名;最實用獎若干名;新星設計師若干名
2.說說你的評選理由。
教師簡要小結,肯定,鼓勵。
(激動人心的頒獎環節是全課的高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得到了充分體現。同時也不失為口語交流的良好訓練時機,進而發展學生的審美觀、價值觀。教師尤其要注意在小結時肯定、鼓勵未獲獎的同學,激發全體同學的參與性。本環節擬安排時間:5分鐘。)
六、擴展情況,延伸交流
20年后,我已成為了著名的橋梁設計大師。
小記者采訪:請問你是怎么通過學習來取得這些成就的呢?
設計師答:
(課尾的情境交流由同學們小組自由表演完成,不過多干預,意在激發口語交際興趣、激勵學習熱情。本環節擬安排時間:4分鐘)
(其余5分鐘為機動時間。)
教學突破
本次口語交際的教學設計,旨在突破生硬,僵化、流于形式的口語交際模式,努力創設輕松、自然、富于創造性、激勵性的口語交際環境。讓孩子們在他們的天地里說話,使用他們最熟悉的語言,教師不強求使用統一的表達模式,充分展示孩子的想象力,鼓勵他們的創造熱情,體驗創新、感受成功。
同時,不同層次的交際練習;充足的時間保證;富于趣味性的情境設計是本次教學設計成功實施的基本保證。
橋的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喜愛橋的原因,學會欣賞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和作用。
2、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總的特征進行說明的方法。
3、感受作者形象生動的語言,掌握本文的語言特點——描寫細致、情景交融。
教學重難點
1、對本文所述“橋之美”的理解與感悟。
2、把握本文的語言特點,從而更進一步認識說明文的語言特點。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預習課文,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2、課前學生借助網絡或圖書,查閱一些有關橋的圖片資料。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作為一個長沙人,對于長沙本土的風俗人情,地理建筑等應當有所了解吧。那么,你們見到過長沙的哪些橋呢?(八一橋,湘江大橋,五一路立交橋,烈士公園風雨橋,……)
這些橋你覺得美嗎?有些同學毫不猶豫地說“美”,也有同學頷首搖頭“不夠美,甚至不美”,是啊,在欣賞橋梁時因為時間,角度,心境的差異,即使同一座橋也會給予我們迥然不同的感受。那么要怎樣才能品析出橋的美呢?
現在就讓我們隨著吳冠中先生的視線,去發現,去領略“橋之美”。
二、作者簡介
吳冠中教授,是當代著名的畫家,在中國乃至世界畫壇都具有極大的影響,他也是出色的美術教育家、散文家。
三、整體感知
1、吳冠中先生在文中說“美術工作者大都喜歡橋,” 他自己對橋當然也是情有獨鐘,他對橋的喜愛是否有其獨特的視角呢?
請同學們集中注意力,快速瀏覽全文,并從中找出作者喜愛橋的原因。
學生回答,老師明確。
明確:最為關鍵的一句是“橋的美并不著眼于橋自身的結構美,而是緣于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學生朗讀一遍。
2,為了展現橋的美,文中列舉了大量的例子, 請大家按照文章的行文順序將它們一一找出。
學生回答,老師明確。
明確:作者列舉了烏鎮葦叢中的石橋;江南鄉間細柳下的石橋;水天間的長橋——頤和園的仿盧溝橋、蘇州的寶帶橋;形式獨特的廣西、云南、貴州山區的風雨橋;以及《清明上河圖》中的橋、人造索橋,南京長江大橋、錢塘江大橋。
小結:作者就是借助對這些橋的具體說明詳盡的闡述了他所認為的橋之美,即緣于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四、重點研讀
過渡:我們很多同學在假期跟隨父母親戚飽覽了祖國各地的風光,有同學見到過文中的這些橋梁?覺得它們美嗎?(學生回答 )對它們美在何處,也許是霧里看花,水中望月,那要怎樣才能欣賞到這些橋的美呢?吳冠中先生在文章第四段中就詳細地告訴了我們欣賞橋之美的方法。
1、聽讀第四段,并思考老師給出的這些橋美在何處。
2、文字是情感的載體,也是美的傳遞者,這一段的字里行間就蘊藏著各種橋的美,現在我們就來仔細的品讀這一段文字,作者從哪些角度形象地說明了這一段中列舉的橋的美呢?
學生回答,老師明確。
明確:
首先請跟著老師一起賞析第1,2句。其實葦叢不會“發悶”,也不會做“深呼吸”,這里運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了葦叢人的情感,從“發悶”到“舒暢”寫出了橋的出現不僅打破了葦叢背景的單調,也使原本狹窄擁擠的空間陡然變得疏朗開闊起來。橋本身強勁的大弧線或單純的直線也因蘆葦的映襯更加美麗。這就是烏鎮小河兩岸的石橋在葦叢的配合下所展現的美。
其他橋的美請大家仿照這兩句來賞析。
(第3句)細弱的柳枝拂著橋身厚重堅硬的石塊,這里有形體上的強與弱、輕與重的對比,鮮嫩的柳條與黯淡的石塊,這里有色彩上的明亮與灰暗的對比,穩如磐石的橋身,佇立兩岸的房屋與隨風搖擺的柳枝,緩緩流動的河水又構成了動與靜的對比,種種對比,歸結起來,其實是陽剛與陰柔這兩種美,因橋與周圍環境的完美配合而顯得和諧統一。
(第4句)長橋一般建筑在比較寬闊的水面上,修長的橋身與寬闊的水面交錯縱橫,這樣不僅打破了背景的單調,橋也因水的奔流不息有了靈氣和生命。
(第5、6句)險峻的山峰、橋下的急流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而蓋有廊和亭的橋,給人安閑、自在的感覺,兩者互相對照卻又和諧統一,風雨橋的舒適與愜意盡在其中。
以上的四種橋,或為主體,或為陪襯,或者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但都與周圍的景物配合成為和諧的一體,共同構成了入畫的景致。
3、品析這些橋,我們不難發現,畫家在欣賞他們時都注重于橋與周圍環境的.對照與配合,那么你能根據畫面,用“ 橋之美,美在 ”的句式,概述文中所說到的橋的美嗎?
烏鎮小河兩岸的橋之美,美在與密密的葦叢配合的開闊疏朗。
江南細柳下的橋之美,美在與纖弱的細柳配合的剛柔相濟。
橋之美,美在長橋與嫻靜的水面配合的靈動和諧。
橋之美,美在風雨橋與險峻的山峰、湍急的流水配合給人的安閑、自在之感……
明確:根據學生的答案隨機應變。
4、這些雋永的文字,展現出了或剛勁或柔美或嫻靜的各種橋梁的魅力,使人如沐春風,如品甘霖。
過渡:至于文章的第五段、第六段的闡述也是從不同側面說明了橋在不同的環境中,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流水的和諧配合共同造出了更多動人的景致。
這是吳冠中先生以具體的闡釋啟迪我們認識橋梁之美,歸結起來,我們在生活中從哪些藝術角度就可以欣賞到各種橋的美呢?
橋的形象是否能和周圍的景物既形成對照又不失和諧(形體的搭配、色彩的調和、強弱的對比,動靜的配合……)
讓學生朗讀一遍,加深印象。
五、拓展延伸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以致用”是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請大家結合剛才所學的審美方法,嘗試欣賞身邊的橋美在何處。
(出示橋梁圖片)
——可以從橋的形象是否能和周圍的景物既形成對照又不失和諧(形體的搭配、色彩的調和、強弱的對比,動靜的配合……)等不同方面進行賞析。
總之,美的形式是多樣的,但“紅花雖好,還需綠葉護”,橋自身無論多么美麗動人,周圍環境與它的配合對于橋的美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六、總結全文
今天,在畫家吳冠中的帶領下,我們領略到了自然界中異彩紛呈的橋之美,也感受了人類巧奪天工的神奇和偉大,這是外在的、有形的“橋之美”;橋梁的外在美的確可以光耀一時,而那種內在的、無形的“橋之美”更是我們心中永開不敗的玫瑰!溝通、理解、信任、友愛等連接心與心的則必須用真情、青春、熱血乃至生命才能架設,一如那百年不遇的洪水中,子弟兵用血肉之軀搭起的人橋,一如那《斑羚飛渡》中,老斑羚用生命架設的彩虹橋,展現的是一種驚天地泣鬼神的“崇高之美”,帶給我們的永遠是心靈深處的震撼。
七、課外延伸
1、請把這篇文章制作成電視節目,并給這個節目擬一個名稱。
2、利用網絡資源,搜索積累“美麗的橋”的圖片,制作成課件,并借鑒課文內容配上解說詞。
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謝謝大家!
橋的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中國臺灣青年及李博士的奉獻精神。
3、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分為五個學習小組由新聞發言人代表發言。
一、背景資料導入
出示一組有關白血病的圖片,師話外解說,學生初步感受白血病的嚴重性及可怕。
二、口述故事起因,引出朗讀
在杭州,有一位18歲的青年小錢,他就得了這可怕的白血病。下面就請同學們找一找,這可怕的病魔是如何折磨這個青年的。
1、點名讀句子,進行適當點評:
師朗讀:18歲啊,含苞的花還沒來得及綻放,初升的太陽還沒來得及普照大地,小錢卻掙扎在死亡線上,你們就該怎樣來讀好這2段呢?
2、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點名個別讀。
3、重點語句朗讀:
“這個剛滿18歲的青年,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指導朗讀,分小組讀,指名讀。
三、過渡
不幸的小錢又是幸運的,在十萬人的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可以與他匹配的骨髓!這十萬分之一多不容易啊!
四、默讀課文,從3~6段找出體現了這個過程不容易的句段
五、圍繞主線,探究理解
1、小組代表匯報,根據學生匯報適當點撥。
2、學生匯報,教師相機點撥:
(隨學生的介紹可以打亂順序講。)
⑴出示地震的相關圖片,感受大地震。
句型練習:“病床上的青年,他不知道……但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小組練筆,組內交流,代表匯報,全班跟讀。)
⑵從課文第五自然段中“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可以想象得到,當時的余震是非常強烈的,余震來了,會有哪些影響?
句型練習: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但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青年仍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學生口頭練習,匯報。)
⑶相機指導朗讀第五自然段,體會:
學生自己練讀,指名朗讀,進行評議后齊讀。
⑷從李博士的奔波中再一次感受這個過程的艱辛。
六、闡明結局,激發情感
一場歷經24小時的生命救助活動終于勝利結束了,你們是不是也松了一口氣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讀一讀吧!
追問:現在你們知道這座生命之橋是如何搭建起來的嗎?
(愛心。)
在這座愛心之橋的搭建過程中你們還體會到了什么呢?
(兩岸同胞之間血濃于水的血脈親情。)
七、小結
也許人為的阻礙能阻隔兩岸人們之間的來往,但那亙古不變的親情是什么東西也隔不開的!
再讀第七段,升華感情,達到最高潮。
(音樂響起。)
八、課外拓展
現在我們來想象一下,如果小錢和這位中國臺灣青年相遇了,他會對中國臺灣青年說什么?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創意擴展,大膽想象。)
你們的心中也一定有很多話想說吧?你想和什么人說呢?請你們寫一寫。
橋的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初步感受黑白撕貼畫的藝術特點,了解黑白灰關系的基本處理方法。
2、通過撕撕、貼貼黑白撕貼畫學習黑白撕貼畫的基本制作和表現方法,在制作的過程中體驗樂趣,提高學生對撕貼畫的興趣。
3、培養學生熱愛家鄉,從生活中發現美。真切使學生感受到美靠我們自己去發現去創造。
教學重點:掌握撕貼畫的正確程序,能撕貼出一幅水鄉橋的作品。
教學難點:撕貼過程中合理處理黑、白、灰的關系。
課前準備:
學生:每個四人小組準備黑、白、灰色的紙和報紙若干張,固體膠水。
教師:課件、范作、垃圾袋、制作材料和工具等。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今天老師先來考考你們(出示黑色和白色卡紙)。黑色和白色混合在一起會成為什么顏色呢?(灰色,教師簡要說明)
2、比眼力。我們一起來在報紙上找出黑色灰三色。(學生說,教師小結)
3、今天這節課我們就暫時忘卻紅橙黃綠青藍紫,進入獨特的黑白世界中(板書:黑白)。
二、新授
1、出示黑白灰撕貼的水鄉橋作品(板書:撕貼畫),找找其中的黑色白色和灰色,作品的表現內容是什么?(水鄉橋)
2、嘗試體驗:橋是我們江南水鄉的縮影,是小橋流水人家的名片。橋對我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了,現在讓我們用報紙撕一座印象中的水鄉的橋(板書:印象)。撕好舉起來。
A、撕好后請2位同學介紹自己的方法。
B、貼一貼。請2位同學貼到黑板上的背景紙上?說說為什么這樣貼?
3、欣賞家鄉的橋:剛才同學們撕出了印象中的橋,現在老師帶大家去欣賞家鄉的橋好不好?課件播放家鄉的.橋的照片。
A、說說自己印象最深的橋。
B、黑板上的撕貼的橋,增加些什么會使作品更完整?
4、小組合作討論:你們的小組準備撕貼一幅什么季節?什么天氣?是白天還是夜晚的橋呢?你們會在橋上做什么?
三、合作表現
1、小組合作,選一張黑色或者白色的紙作為背景,另一樣和報紙作為撕貼的材料,以黑白撕貼畫的形式表現水鄉橋之美。
2、教師巡視輔導。
四、作品展示:
各組長為代表作介紹,隨機點評表揚有個性的作品,表揚動作快的小組。
五、延伸:橋作為水鄉的人文資源,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也承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或者傳說,課后大家可以進行收集整理,跟同學交流用新的表現方法試一試。
橋的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品味語言,深刻感受老漢危急時刻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自己扛起來的人格與精神。
2、積淀情感,讓學生在塑造的情境與氛圍中感情朗讀課文,得到語感的有效提升。
3、在語言情境中,體驗生命的意義,促進生命的成長。
【教學重點】
領悟老漢每一次舉動的內涵與精神。
【教學難點】
突出對比,營造氛圍。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聊天
1、說說表示很高興的成語。
2、說說表示很害怕的成語。
二、營造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
1、出示課件(帶聲音的洪水肆虐的情景)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
2、假如這樣的情景就發生在你的身邊,你會有怎樣的反應?
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三、檢查預習情況
1、請五名同學,按順序,每人讀一個自然段。
2、糾正讀錯的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讀生字。
4、本文的'主人翁是誰,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初步理解課文
1、默讀課文。
2、思考、討論:
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每段講的是什么。
五、學習課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與人們的恐慌
1、自由讀文,把文讀通,把文中能帶給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讀幾遍。
2、隨機交流:
哪處讓你最害怕,就讀那一處。(隨機詢問:你干嗎害怕?)
點拔語(可隨機改變):
⑴第一句:像潑,像倒,大雨滂沱,能讀得這么輕嗎?
⑵第二句:洪水已經追著你的屁股了,還能這樣無動于衷嗎?
⑶第三句:一會兒工夫,從腳,到膝蓋,到大腿,洪水真是肆無忌憚,把你看到的洪水讀出來。
⑷第四句:此時此刻,洪水像什么?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樣露著猙獰面目的洪水讀出來。
3、洪水中的人們是怎樣的反應,從哪里體會到?
4、想象一下:
你擁我擠、跌跌撞撞的人們像瘋了似的折回來,會是怎樣的表現?
5、人們就是這樣被逼入了危險的絕境,讀一讀。
(出示──東西沒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橋。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橋的教學設計 篇8
一、教材分析:
(一)綜合分析
本課的編寫意圖是進一步把同學學習與社會生活聯系起來,并強調同學進行一定的社會調查活動與美術學習相關聯。注重人文教育的內涵。教學中,教師要給同學一定的橋梁建筑知識,是同學在觀察和表示家鄉橋梁的時候,能夠聯系家鄉風貌較完整地說出和表示橋的造型特征和時代特點。
人類有悠久的造橋歷史,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橋梁,充沛體現了人類的智慧和勇氣,今天我們能看到許多造型奇特新穎的橋梁,是一道道融于大自然中的彩虹。六年級同學對橋梁建筑已有一定的審美意識。本課圖例,展示了人類從古到今利用各種資料建造的.橋梁,教師可讓同學自身解讀,說說這些橋與地域風貌的聯系,激發同學的表示欲望。
(二)教學目標
①情感領域:通過欣賞家鄉的橋,培養同學愛家鄉、愛美好事物的情感。
②認知領域:認識和觀察橋的幾種基本結構造型,了解各種橋的設計和環境的關系。
③操作領域:讓同學通過觀察體驗和寫生,運用多種繪畫形式,大膽表示橋的豐姿,提高表示能力。
二、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準備
教具:錄像帶、照片等有關橋的美術作品。有關古今中外橋梁的圖片資料。
學具:同學喜歡用的繪畫工具。
課時:1課時。
(二)設計方案
●教學導入:
(1)教師檢查同學是否按老師要求先走訪調查了家鄉的橋,并是否已寫好200字左右的調查記錄,和以線描的形式畫出的橋。
(2)展示同學的記憶畫作品。并請這些同學讀一下自身的調查記錄(人文、建筑等多方面的內容)。請同學發表評價意見。
●教學新授:
(1)教師介紹橋梁知識。著名橋梁欣賞。
(2)展示有關橋梁的美術作品,請同學欣賞評價。
●安排作業:
(1)請同學對線描作業進行補充和修改,并以自身喜歡表示的手法進行涂色完成作業。
●作業展示評價:
(1)請同學把調查記錄和作業連起來裝裱展示。
(2)評出“小記者獎”,授予走訪調查和作業表示突出的同學。
●教學延伸:
(1)播放錄像片,介紹家鄉風貌(有關橋梁介紹)。
(2)結束教學。
三、學習評價建議:
●是否積極認真地做好調查記錄。
●是否表示家鄉的橋梁風貌。
●學習活動中,是否積極展示自身的調查效果。
●通過學習,繪畫技能是否有提高。
四、教師教學隨筆:
橋的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 學會“橋、加、利、米、進、入、國、車”8個字,會認“造、重、量、童、鐘、擔、汽、通”8個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感受橋的奇妙,從而培養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4、 通過“說說畫畫做做”,讓學生發揮想象力,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橋展現出來。
教學重難點: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感受橋的.奇妙,從而培養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談話導入,板書課題:奇妙的橋,相機學習生字“妙”,生詞“奇妙”。
個別讀,齊讀。
二、初讀課文,游戲識字。
1、 大家想去看看這些奇妙的橋嗎?趕快讀一讀課文!圈出生字。
2、 檢查生字。
3、 過生字橋。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讀課文,要求把語句度通順,把自然段標出來。
2、 老師范讀,學生認真聽,想想課文講了什么?
3、 指名回答。
四、學習1、2自然段,感悟朗讀。
1、 學習第1自然段。
(1)自由讀第1自然段。
(2)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3)指名讀。
(4)說說你見過的橋是什么做的。
(5)齊讀第1自然段。
2、 學習第2自然段。
(1) 如果有一座橋是用玻璃做的,想想會是怎樣的呢?
(2) 自由朗讀第2自然段。
(3) 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4) 能不能通過你的朗讀讓我們感覺玻璃橋的奇妙?指名讀。
(5) 分小組,邊讀邊想,如果你站在這座橋上,會怎么想?
(6) 說說感受。
(7) 一起讀2自然段。
(8) 齊讀1、2自然段。
五、學習寫字。
1、 出示要求會寫的字,你們還記得它們嗎?齊讀生字。
2、 找找有幾個獨體字。
3、 你有好辦法記住它們嗎?說一說。
4、 范寫生字。
5、 學生練習寫。
6、 展示作業。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詞。
二、復習討論學習第2自然段的學習方法。
三、自主學習3、4自然段。
四、說說畫畫做做自己想造什么樣奇妙的橋。
五、學寫生字。
1、 出示“橋、進、國”。齊讀。
2、 你有好辦法記住它們嗎?說一說。
3、范寫生字。
4、學生練習寫。
5、展示作業。
板書設計:
奇 玻璃橋 12米 8米 18噸 晶瑩透亮
妙 紙 橋 15米 3米 完全不必擔心斷裂
的
橋 鹽 橋 萬丈 通行無阻
橋的教學設計 篇10
學習目標
1、認識生字8個,會寫“峽、桂、移”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海峽、桂樹、移植、中國臺灣、彼岸、襲擊余震、滿懷、空曠、暫停、同胞、血脈”等12個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兩岸骨肉同胞的血脈親情,感受生命的珍貴和愛心的無價。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兩岸骨肉同胞的血脈親情。
課前準備
1、收集兩岸同胞互相關愛幫助的故事。
2、一張中國地圖(或制作課件)。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1、談話:《搭石》的作者從不起眼的小事中發現了人間的真情。今天要學習的卻是從挽救生命的大事中去贊美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
2、揭題。出示地圖(或課件),引導學生理解“中國臺灣海峽”,適當講解一些兩岸現狀,突出兩岸同胞的`親情。指導寫“灣、峽”。
整體感知
1、自由讀,用一兩句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注意時、地、人、事這四要素)
2、從地圖上找出“杭州市”和“中國臺灣花蓮”,理解“跨越”。
3、思考:“生命橋”在課文中指什么?
自學生字詞
1、自學,互教互幫,借助拼音讀準確。
2、分類檢查讀音:a,8個生字詞;l其他注音的字詞。注意區分:平舌音與翹舌音,如:暫(zan)、髓(sui)、綻(zhan)、輾(zhan);u的拼讀:軀(qu)、腥lv);多音字讀法:間(jian、jian)。
3、寫字指導。9個左右結構的字歸一類,以“峽、灣、脈”為重點;2個上下結構的字,以“暫”
為重點;另一個為一類。
4、指名分段試讀課文,要求讀準、讀通。
學習一、二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2、出示重點句,與課文原句對比閱讀: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如果不盡快移植骨髓,將面臨死亡。
3、討論:你覺得哪句寫得更好?為什么?(師引導從“含苞的花朵…“凋零”“惟有……才能”等詞句理解小錢病情嚴重,急需救助,體會生命的寶貴。)
4、指導有感情朗讀課文原句。
作業
1、抄寫生字。
2、收集兩岸同胞骨肉親情的故事。
第二課時
情境導入
1、出示課文插圖。談話:兩岸同胞怎樣全力搶救小錢的?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動?
2、學生自讀課文第三至六自然段。
@3、
4、教師的引導策略:
可以從正面引導,如:
a.面對地震,這位青年躺在病床上,想到的是什么?
b.面對余震,李博士和這位青年是怎么做的?(仍沉著地站、仍靜靜地躺)他們為什么能這樣做?
c、李博士怎樣將骨髓帶到杭州?
也可以從側面引導,如:
a、這位青年難道不想念家人是否平安?
b.李博士和青年難道不怕余震嗎?
c、李博士是怎樣“奔波”的?(想象“奔波”的情景)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五自然段。
升華情感
1、有感情地朗讀第七自然段。
2、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a、小練筆(或口頭填空):聯系課文內容,用“終于”寫(說)一句話。
b.完成練筆(或填空)之后,說說自己對這個句子的理解。
3、理解結句的含義。(“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a.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國臺灣青年相遇了,他會對中國臺灣青年說些什么?
b.4人小組交流課前收集的材料,再向班上匯報,暢談兩岸的血脈親情。
4、朗讀背誦全段。
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小作文:以小錢的名義,給中國臺灣花蓮慈濟醫院李博士寫一封感謝信,表達你對李博士和那位青年的感激之情,表達兩岸骨肉的血脈親情。
橋的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積累“美感、史詩、駐足”等詞語,并練習用詞造句。
⑵了解文中所揭示的美學原則。
⑶認識橋的美學價值,掌握與“橋之美”有關的美學常識。
2、能力目標:
⑴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理解課文所介紹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水平。
⑵理解本文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逐步提高閱讀說明文的能力。
⑶揣摩本文充滿詩意的描寫文字和帶有說明性的文字,體味語言的個性色彩,培養良好的語感。
3、德育目標:
通過學習《橋之美》,讓學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賞,用“美”的心靈去感受,最終成為一個有品位的人。
【教學重點】
1、理解橋美在何處。
2、揣摩文中富有個性色彩的句子。培養語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難點】
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把握說明方法,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本文是一篇帶有說明性質的小品文,或描寫景物,或抒發感情,文字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通過反復朗讀,展開想像,進入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悉心體會,反復揣摩,和作者產生共鳴,接受美的熏陶。
2、討論法:
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努力提高討論的質量,通過生生互動,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3、比較閱讀法:
本文與《中國石拱橋》同樣寫橋,但表現手法不同,給人的感受也不同。可把兩文比較,體會它們的相異之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明確說明對象,把握對象特征;把握行文思路,理清說明順序;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的個性色彩;比較閱讀,體會兩文的相異之處。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橋是充滿魅力的一種建筑,它集實用功能與審美價值于一身。生活中少不了橋,而且橋本身的美以及它給人的豐富的聯想和感受,使橋歷來都是文人畫士筆下的寵兒。作為中國現代著名的畫家,吳冠中先生用他那充滿詩情畫意的筆為我們介紹橋之美,讓我們一同欣賞《橋之美》。(板書文題)
設計(二):
橋梁專家茅以升筆下的橋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在畫家眼里,橋的魅力在哪里?讓我們隨著畫家的構圖框,對“橋之美”進行一番新的審視與追尋吧!
二、明確說明對象,把握對象特征
1、教師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2、學生齊讀課文,并思考:
⑴在作家看來,“橋”美在何處?請畫出揭示“橋之美”的文句。
⑵你對此有何感想,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發?
3、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力求人人發言,個個參與,然后以小組組長為本組代言人,進行全班交流。
明確:
⑴課文揭示“橋之美”的文句有以下幾句:“‘小橋流水人家’,固然具詩境之美,其實更偏于繪畫的形式美”“我之愛橋,并非著重于將橋作為大件工藝品來欣賞,也并非著眼于自李春的趙州橋以來的橋梁的發展,而是緣于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矛盾的發展促成戲劇的高潮,形象的重疊和交錯構成豐富的畫面,橋往往擔任了聯系形象的重疊及交錯的角色”“凡是起到構成及聯系之關鍵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這些文句揭示了“橋之美”的含義。
⑵學生從中得到的啟發是多方面的。有的領悟到:橋梁除了具有實用功能外,還具有審美功能。有的領悟到生活周圍本身就有飽含畫意的景致,只是自己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有的同學領悟到:文中講究對比、變化、和諧等,不光適用于發現、欣賞、品味“橋之美”,還可以把它們作為通用的原則對某一處自然風景及室內布置進行一番美的品評。有的領悟到:孤立的美固然很美,但與周圍環境和諧交融才是美的極致。……
三、把握行文思路,理清說明順序
1、學生齊讀課文。
2、學生默讀課文,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理清說明順序。
⑴教師提示:可以先逐段概括內容要點,再把內容相近的段并成部分,把全文劃分為相對獨立的若干部分,歸納出每部分的大意,將這些大意依次銜接起來,就形成了全文的思路,也就得出了全文的說明順序。
⑵學生劃分文章的結構層次,概括段意,理清行文思路。
⑶同桌之間交流看法。
⑷教師選三位同學發表自己的意見。
明確:畫家眼中的橋的特殊美感,概括地說,是橋在不同環境中,起著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學效果。
為了能讓普通讀者理解和接受這個觀念,文章從大家熟知的“小橋流水人家”這句詩入手,首先擺出一個看法:它“固然具有詩境之美,其實更具有繪畫的形式美”。接著以粗筆勾勒、大塊涂抹的方式迅速將小橋、流水、人家提煉成構圖所需要的塊、線、面,并把它們搭配、組合起來,構成畫面,強調橋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然后又大而言之,指出橋在江南水鄉和水上城市威尼斯同樣在構成當地特色美景上不可或缺。
接下來作者強調不著眼于從橋自身的結構來欣賞“橋之美”,而是更著迷于“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為下文張本。
課文隨后采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選用四個例子──石橋與葦叢的配合,石橋與細柳的合作,在背景烘托下的長橋之美,險峰、急流映襯下的風雨橋──說明橋在外觀、材料與所處位置上各不相同,而都能和周圍的景物既形成對照又不失和諧。
然后,作者比較概括地寫橋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聯系形象的重疊與交錯。這是對“橋之美”的進一步補充。文章以《清明上河圖》里的.“虹橋”及鄉間小橋為例,指出通過橋能構成豐富的畫面。此后作者宕開一筆,結合具體實例談橋與周圍景物要互相襯托、呼應的問題。
最后收束全文,用一句話總結上文,回應文章的標題。
教師依據學生的回答,整理形成板書。
多媒體顯示:(略)
四、揣摩語言,體味本文語言的個性色彩
1、多媒體顯示:
體味下列句子的情味。
1、茅盾故鄉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仿佛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2、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游絲拂著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
3、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同譜成形與色的樂曲。
4、田野無聲,畫家們愛于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他們尋橋,仿佛孩子們尋找熱鬧。
學生品讀這些句子,欣賞其鮮明的個性色彩。
教師選四位同學品評這些句子。
明確:
1、葦叢是不會感到“發悶”的,也不會做“深呼吸”,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這表現了作者已全身心融入周圍環境,或者說自己已成為環境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2、楊柳拂橋是江南常見的景色,作者將時間限定為楊柳剛剛返綠發芽的早春天氣,將橋限定為石橋,兩種景物之間的反差與對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宋人柳永《雨霖鈴》中的名句,這里說“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是強調細柳與石橋構成的美景本身已夠動人,不再需要別的東西來烘托了。
3、這句話的意思是,橋橫跨在水面上,與橋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錯;同時,橋的顏色與流水的顏色也相互映襯。橋與流水如一支樂曲一樣是一個整體。
4、橋的美就是對橋的存在的一種大聲宣告,橋的美也像樂曲一樣有著和諧的韻律,這吸引著畫家總是追尋著橋的身影。
2、學生自己在文中另外尋找一些充滿詩意、語意蘊涵豐富的語例,品讀賞析,感受其鮮明的個性色彩。
五、比較閱讀
本文在內容和寫法上都與《中國石拱橋》這種說明文有很大區別,試具體說明。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
教師提示學生可以從兩文的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及語言特征等角度進行比較、評析。
學生明確:本文是一篇帶有說明性質的小品文。它的說明性體現在文中先點明在畫家眼里橋美在何處,隨后舉一些具體例子。著眼于橋的美學價值,發掘橋在不同環境中所產生的美學效果。文章語言優美,或描寫景物,或抒發感情,文字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
《中國石拱橋》是一篇較為規范的說明文。它說明對象(石拱橋)分明,特征(歷史悠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成就突出)清楚,順序合理,語言平實自然而又準確、嚴密,說明方法(舉例子、引用、列數字、打比方等)得當。
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表格使其更加清楚,表格設計如下:
比較篇目說明對象著眼點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語言特征中國石拱橋橋之美
學生根據表格要求填寫相關內容,充分理解規范說明文與科學小品的區別與聯系,全面認識“說明文”這種文體。
六、課堂練習
多媒體顯示一幅山水畫,畫面上有高山、流水、長橋、樹木、薄霧。要求學生運用對比、變化、和諧的美學原則來品味、欣賞畫面美,并模仿課文第4段的寫法把它表述出來。
學生觀賞畫面,并口頭描述。
七、布置作業
課后閱讀科學小品文《得樂園?失樂園?》完成文后題目。
教師可以打印成閱讀試卷,分發給學生。
橋的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的、要求】
1、學習文中老共產偉大的奉獻精神。
2、理解本文構思巧妙以及用較少的文字達到言盡而意不盡的效果。
3、在營造的情境與氛圍中朗讀課文,體會生命的意義,促進生命的成長。
【教學重點】
領悟老漢舉動的內涵與精神。
【教學難點】
學習本文構思上的巧妙之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相信你與眾多的形形色色的橋產生過聯系,看見過小木橋,踏過石板橋,走過鋼筋混凝土橋,想像得出城市立交橋。這些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還有一種“生命橋”,相信我們有些同學聽說過老羚羊為救年輕羚羊,犧牲自己,讓年輕羚羊飛渡懸崖的橋;螞蟻為了讓自己的同伴在烈火或大水中留下來而抱作一團滾過火淌過水的橋。這些都是動人心魄的橋。今天,仍有一座橋,,演繹著動人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學生自讀課文
1、找出并討論自己不能正確朗讀的字詞。
2、用一句話概括故事的內容。
明確:山洪爆發,一個老共產黨員指揮工地人們有序通過僅有的一座窄窄的木橋,而自己和兒子卻葬身洪水。
三、研讀課文
本文是一篇小小說,是小說中短小精悍的一類,但它們同樣具有小說的特點: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環境描寫和情節的發展完成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從而來表現主題。
1、文章中點明故事發生的環境的句子有哪些,試找出朗讀,并作概括。
明確:第一、二、四、十四自然段急第三自然段的“但兩尺多高的洪水已經開始在路面洶涌而來”。雨大水洶、形勢危急。
2、洪水中的人們是怎樣的反應,從哪里體會到?
明確:“你擁我擠”、“瘋了似的”、“跌跌撞撞擁向木橋”、“亂哄哄的”。
3、描寫老漢的哪些句子,深深地觸動你的心?為什么?在他的舉動下,人們作何反應?
明確:
⑴“老漢清秀的.臉上流著雨水”。“像一座山。”你慌我亂中,他卻能沉著鎮定,連慌亂的人們也“停住腳”。
⑵“黨員排在后邊”“可以退黨,到我這兒報名”反映了他極具黨性,使人們“依次”跑上木橋。
4、請用不同語氣語調朗讀以上描寫老漢的句子:
⑴句先輕讀,后重讀。
⑵句用堅毅的語氣讀。
5、在人群中,老漢“拖”出一個小伙子,一個“拖”字非常搶眼,他為什么這么做?
明確:因為小伙子是個黨員。一方面表現老漢極強的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想像他不拖的后果。
6、老漢因此不喜歡小伙子了嗎?
明確:不是。“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橋”。正是這一“推”,足見老漢對他的愛。
7、以上描寫老漢的語句應重讀什么?
明確:“拖”、“推”。
8、讀完全文,你發現老漢和小伙子是什么關系?前文有無暗示?這樣的結尾你覺得有何妙處?
明確:父子。有過暗示:“小伙子竟來推他”,“老漢似乎要喊什么”。這樣的結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讓人倍覺老漢形象的高大,在深深的感嘆之余不免深思。
9、你認為文中的老漢是怎樣一個人?
明確:老漢是一個在生死攸關之際,無私無畏,舍己救人,極具黨性和親情的黨支部書記。
小結:小小說通過形勢危急的環境描寫,完整的故事情節塑造了老漢這個在生死攸關之際,把生的希望給別人,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極具黨性和親情的黨支部書記。洪水吞沒了木橋,吞沒了兒子,吞沒了老漢,但吞沒不了一個老共產黨員的可貴精神。
10、討論:小說以“橋”為題,好在哪里?
明確:
⑴交代了故事發生的地點。
⑵橋見證了老漢崇高的精神,老漢的生命是一百多個群眾通向新生的橋。
⑶橋又是引渡我們讀者進入更高境界的紐帶讓我們的靈魂得以洗滌。
四、朗讀,體會
1、文中關于對老漢描寫的語句,加深對人物的理解,體會人生價值,生命的意義。
2、文章語言言盡而意不盡,留給我們想像的空間。如:
⑴當你注意到老漢“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你覺得他在想什么?
⑵“老漢似乎要喊什么”,你覺得他要喊什么呢?
⑶當老太太來祭奠丈夫和兒子時,她會想什么?在邊讀時邊作想像。
五、課堂練習
1、小說最悲壯的情節是哪處?(寫原句)
2、小說最感人的地方是哪處?(寫原句)
3、找出文中你最欣賞的一處,做賞析。
4、文中的老漢是怎樣一個人?你用什么話對他和他兒子說?(最好用古詩文)
5、你能說出我國平凡而又有偉大精神的共產黨員的名字及事跡嗎?
六、作業
課后閱讀我國平凡而又有偉大精神的共產黨員的事跡。
【板書設計】
橋
開端:雨大水洶、人們擁向木橋、烘托
發展:老漢指揮隊伍、人們依次過橋、沉著、鎮定
高潮:老漢拖出小伙、橋塌人亡、無私無畏、舍己為人又有親情
結尾:洪水退盡、老婦祭奠父子
橋的教學設計 篇13
教材分析:
本單元課文第一主題是故鄉情思。本課就是一篇懷念家鄉的作品。作者懷著真摯的感情,回憶了故鄉江南小橋的特點,回憶了小橋給自己的童年生活帶來無限情趣,表達了作者熱愛家鄉、懷念家鄉的思想感情。作者開門見山,點出“故鄉在江南”;又從數量多,造型奇,名稱美和成為孩子們的樂園等幾方面,具體介紹了家鄉小橋的特點;最后以“長相憶,最憶家鄉的橋。”點明中心,表達了作者熱愛家鄉、懷念家鄉的深切感情。
學情分析:
本課介紹的江南水鄉小橋,對大多數孩子來說,江南的小橋流水未必熟識,可組織學生上網查閱有關水鄉小橋的資料。復述課文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本課的這一訓練可以憑借“小標題”來展開,這樣既幫助學生理清了復述的基本層次,也降低了復述的難度。當然,復述還是要以文章為依據,必須在認真讀文,理解文章的基礎上進行。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作者家鄉小橋的特點。
2、在熟讀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常相憶,最憶家鄉的橋。”這句話的含義。體會作者熱愛家鄉,懷念家鄉的思想感情。
3、繼續學習復述課文,能按小標題復述課文。
教學重難點:
1、體會作者熱愛家鄉,懷念家鄉的思想感情。
2、學習復述課文,能按小標題復述課文。
課前準備:
組織學生上網查閱有關水鄉小橋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出課題
同學們,有這樣一位作家,他離開他的故鄉江南一別就是幾十年。每次與朋友談起江南,故鄉的人、故鄉的景始終縈繞在他的'眼前。尤其是故鄉的那些小橋。于是他就提起筆寫了這——
板書:家鄉的橋齊讀課題
[說明:通過談話,引出課題讓學生慢慢進入學習探究的氛圍中,為整堂課的實施打下較好的鋪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自讀欣賞,整體感知
為什么作者如此留戀家鄉的橋,家鄉的橋給作者留下了哪些揮不走,抹不去的記憶呢?輕聲讀
1、輕聲讀讀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不理解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想一想
(2)故鄉的橋的哪些內容給作者留下了比較深的印象
2、交流板書造型千姿百態
名稱多、美
我們的樂園
[說明:通過朗讀,圈劃,讓學生基本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內容,也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三、理解橋形,品味語言。
1、自己讀讀課文第3節,課文寫了兩種橋,你最喜歡哪一種橋多讀幾遍想象一下這橋的樣子?
2、交流看媒體指導朗讀
3、學了第3節老師有一個問題不明白,作者只寫了過戶橋、單拱橋,可為什么說千姿百態?你們誰來告訴我
4、師:小結,課文抓住了家鄉橋中最有特點的橋介紹,說明了家鄉的橋千姿百態。
四、學習橋名,感悟之趣
1、教師引讀文中描寫橋名的句子
2、換一種形式念文中描寫橋名的句子。
3、品讀王維的詩句,理解“擷取”的含義。
(1)你們讀過王維的這首詩嗎?(屏幕出示詩句)
“如意”兩字就是從“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這詩句中擷取出來的“擷取”是什么意思?
(2)擷取指摘取較高雅,珍貴的事物,如擷取天上的星星,大家一起再念念寫如意橋的語句。
4、播放媒體,欣賞不同字體的橋名
5、體會兒時坐船、看橋名、聽故事的情趣。
五、欣賞玩耍語段,體會愜意。
1、指導朗讀,體會愜意和難忘。(指名一男生讀——師生配樂讀)
2、家鄉的橋真是讓我們看不盡,想不完,此時此刻,我們大家大概有許多話要說,我們來看一個填空,讀讀課文考慮
出示:家鄉的橋真使人(),我們可以(),還可以(),那是多么有意思啊!
3、小組討論交流朗讀
[說明:這個填空既是對前面學習內容的一個復習鞏固,又是下一節內容的概括]
六、總結課文,理解長相憶。
時光流逝,那個喜歡在小橋邊玩耍的孩子長大了,他時常想起家鄉那千姿百態的橋的造型。最簡單的要數(),最漂亮、最有氣派的是()。他時常浮現出一個個充滿情趣的橋名,()。再想看看在青石上鑿就的橋名字體,有的(),有的()。再想聽一個外婆關于橋的()。最想的是夏天蕩一條小船進橋洞,碰得巧還能()。
這些真是作者心中揮不走,抹不去的記憶啊,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出示:長相憶,最憶家鄉的橋。)朗讀
[說明:這里既是對全文的總結,又是幫學生梳理了一遍文章,同時無形中也讓學生理解了最后一節的含義,理解了就自然而然讀出感情,真是水到渠成。]
七、課后拓展。
1、收集上海的橋的資料。
2、選擇一座橋具體介紹。
【橋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橋》教學設計06-06
橋教學設計06-06
《橋》教學設計08-04
橋的教學設計11-16
橋教學設計07-18
語文橋教學設計04-23
《橋》教學設計優秀11-25
《未來的橋》教學設計04-17
《橋》教學設計(薦)10-21
[精品]《橋》教學設計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