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14篇(集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葉公好龍》是北師大版五年級語文第二學期第一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是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主要寫了古代的春秋時期,陳國有個葉公,他非常喜歡龍,他家里的梁、柱、門、窗和日用擺設上都雕刻著龍,連衣服被子上也繡著龍,屋里墻壁上也畫著龍。天上的真龍知道了,很感動,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這條真龍的龍頭從窗戶探進來,龍尾拖在廳堂里。葉公一見,嚇壞了,呼叫著逃走了。現在這也是一個成語,比喻表面愛好某種事物,而實際上并不是真正愛好。
教學目標:
1、學習《葉公好龍》,讀懂課文內容,并理解寓意。
2、展開想象,復述《葉公好龍》。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曾經一起學習過很多寓言故事,如:《掩耳盜鈴》,還記得偷鈴人的愚蠢嗎?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個故事嗎?
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全班交流。
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新的寓言故事《葉公好龍》。板書:葉公好龍。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連詞劃出生字。
2.小組交流自己認為比較難記的生字,并想辦法記住。
3.集體檢查:
(1)多音字:
好hǎo()發fā()還huan()
hào()fà()hai()
(2)辯字義:
牖:you窗戶。窺:kui偷看。鑿:zao鑿子,(挖槽或穿孔用的)一種工具。寫:古時候是“畫”的意思。
三、再讀課文,感悟寓意。
1、師范讀。從哪些句中看出葉公非常喜歡龍?板書:非常喜歡
指名讀→為何這樣讀→指導讀→師生共同讀(總、分)
2、葉公真的喜歡龍嗎?見到真龍時的葉公怎么樣?板書:害怕極了
齊讀→找詞(表現他害怕的詞)→說話練習(總起一分述)
2、學生自由朗讀。
3、指明讀,分角色讀。
5、指導背誦。
6、揭示寓意:這則寓言是比喻像葉公這樣的人,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但實際上并不真喜愛。用來諷刺那些言行不一致的人,告訴我們,做人要做表里如一的人。
四、總結。
1、學了寓言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你還知道那些寓言故事,課下可收錄到你的摘錄本中,
教學設計 篇2
知識目標
1、積累“憚、踱、棹、歸省、行輩、攛掇、踴躍”等詞語。
2、揣摩、品味文中關鍵語句的深刻含義,體會詞語運用的準確生動。
能力目標
1、培養理清復雜結構的能力,理解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的作用,提高分析人物的能力。
2、學習作者根據文章中心的需要取舍材料,安排詳略的方法。
3、體會文章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德育目標
體會作者對美好童年生活的回憶和眷念之情。認識勞動人民的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好品德,培養熱愛生活、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點,融情人景的,鑒賞文章細致逼真的圖畫美。
2、理解作者所表達的對勞動人民的深厚真摯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主題與材料、寫景與抒情的關系。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本文語言流暢自然,景物描寫生動逼真,心理描寫細膩且富有情趣。教學中輔之以聲情并茂的朗讀,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能激發學生的審美鑒賞。
2、點撥與探究結合法。指導學生揣摩晶析文中的關鍵語句,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鼓勵學生自主質疑探究,教師適時點撥,以長文短教,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學習效益。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錄音機及示范朗讀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設計思路
整體感知,理清故事情節。賞析精段,積累美句,品味美詞。
合作研討,如難句釋疑、評點人物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及安排詳略的方法等。就作品內容,聯系生活體驗進行反思。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同學們,誦讀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感受到的是流淌著的孩童時清新甜美的意趣。的確,即使如魯迅這樣的斗士,憶起兒時往事,筆調也是溫馨浪漫的。今天,我們將再次走進魯迅的童年,去感受那富含詩意的濃郁風致。
(板書文題、作者)
設計(二):
同學們,童年是快樂美好的,是記憶長河中一段永不褪色的難忘體驗,無論它是溫馨,還是灰暗,人生經歷的書本總是誘人流連追思。恰如一首小詩中所吟唱的:
多媒體顯示:
童年
童年是七彩的夢/伴我在床頭玩耍/童年是彎彎的小船/載我在知識的海洋里邀游/
童年是快樂的小鳥張開翅膀/攜我在自由的藍天上飛翔//現在呵/童年卻是一枚小小的
鈴鐺/不管春與夏、秋與冬/永在我記憶深處/放飛歌唱……
小說《社戲》便是在流離顛沛中燃點的童年記憶。
(板書文題、作者)
設計(三):(背景音樂:《唱臉譜》)
被譽為民族文化瑰寶的戲曲,以其獨特的藝術韻味,為百姓所喜愛。今天我們學習的小說《社戲》,就是魯迅先生記述童年看社戲的一段經歷,文中說:“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那么,是一場什么樣的戲,讓先生這樣傾心呢?讓我們走進作品去看個究竟。
(板書文題、作者)
二、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學生默讀,初步感知文意。標示段序并疏解疑難字詞。
多媒體顯示:
(1)查字典給下列字注音。
篙潺蘊藻憚踱歸省
行輩鳧水棹攛掇踴躍
(2)釋義。
攛掇:從旁鼓動人做某事。
踴躍:①跳躍。②形容情緒熱烈,爭先恐后。
彌散:彌漫消散。
自失:(聽得出神)忘了自己。
縹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通常寫作“縹緲”或“飄渺”。
憚:怕,畏懼。
2、學生聽讀課文錄音。要求:聽清語氣,體會感情。
3、學生自由誦讀,把握主要情節,多角度概括課文內容。
教師在學生圈讀課文中,指導從“時間”角度,從“事情”角度,從懷念童年的“原因”角度概括全文內容,并指名學生口述。
明確:
本文的中心情節是看社戲,從“時間”角度概括:看戲前——看戲——看戲后
從“事情”角度概括:隨母歸省——釣蝦放牛——戲前波折——夏夜行舟——船上看戲——歸航偷豆——六一送豆
從“原因”角度:懷念童年是因為有樂土——美景——趣事——伙伴
4、學生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1)平橋村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作者為什么說“在我是樂土”?
(2)作者寫夏夜行船是怎樣烘托急迫心情的?
(3)作者急切看到的戲好看嗎?為什么?
(4)寫月下歸航時,主要寫了什么趣事?這時“我”的心情和去看戲時有什么不同?
各小組代表發言,在班上交流。教師點撥、歸結:
(1)作者筆下的平橋村:“離海不遠”“偏僻”“臨河”“住戶不滿三十家”,以“種田”“打魚”為業,“只有一個雜貨店”。
這樣一個偏僻不打眼的小村莊,作者說“在我是樂土”,其中“樂土”一詞既寫出平橋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寫出“我”對平橋村的情感。“樂”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①“我”在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優待;②可以免讀《詩經》之類難懂的書;③可以釣蝦、放牛,體驗自由快樂的鄉間生活。
民風淳樸的鄉村,對一個在封建家庭中生長、受各種規矩束縛的孩子來說,確實是自由快樂的天堂。這種新鮮有趣極具魅力的鄉間生活是相對于城鎮宅院中“我”的那種受束縛而言的。
(2)夏夜行程是課文的精彩片斷。作者寫起伏的連山如奔獸,以動寫靜,烘托出“我”急迫的心情。聽到歌聲,料想發自戲臺,里更是迫切。而宛轉、悠揚的笛聲,使“我”沉靜,反襯出此前著急的心情。
(3)不好看。理由在于:①想看鐵頭老生翻跟頭,但那老生卻沒翻;②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許久都不見出來;③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終于出了臺”并不停地唱著。除正面寫出戲不好看,文中“喃喃的罵”“不住的吁氣”“打起呵欠”,這些神態描寫,也從側面作了烘托。
(4)月下歸航時,寫了小伙伴去“偷”羅漢豆的趣事。去時“我”的心情很急迫,總“以為船慢”,而此時“我”和小伙伴們偷豆吃豆,心情無比歡暢、輕松。
三、賞析精段:積累美句,品味美詞
1、學生集體朗讀“夏夜行船”和“歸航偷豆”有關段落,把表現“我”所見、所聞、所嗅、所感的美句分別摘出來并記誦。
學生摘錄的美句有:
所見:①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②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③……漸望見依稀的趙莊……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④月光又顯得格外的皎潔。⑤回望戲臺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縹緲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著了。⑥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
所聞:①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②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③吹到耳邊來的又是橫笛,很悠揚;④……連夜漁的幾個老漁父,也停了艇子看著喝采起來。
所嗅: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
所感: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松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②但我還以為船慢,③……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④回望……我疑心老旦已經進去了,但也不好意思再說回去看看。
2、請學生用“我認為________(美詞)用得好,好在它寫出了(或表現了)________”的形式,對以上摘錄的美句中的美詞進行品味、討論,準備精彩發言。
教師作示范品味:我覺得“朦朧”和“皎潔”用得好,好在它們寫出了月光的色彩美。指導學生從色彩、氣味、聲音、心情、動態方面品味美詞。
同學們深情品讀,積極思考,踴躍發言。精彩發言簡述如下:
生l:“碧綠”“淡黑”“紅霞”分別寫出了豆麥、連山、燈光的色彩美。
生2:“縹緲”“仙山樓閣”寫出了戲臺的神奇美。
生3:“清香”寫出了豆麥和水草的氣味美。
生4:“潺潺”寫出了水聲美,“宛轉,悠揚”寫出了笛聲美。
生5:“輕松”“舒展”表現了作者心曠神怡之情。“船慢”表現了作者的迫切之情。“沉靜”表現了作者由焦急而平靜之情。“自失、彌散”表現了作者的陶醉之情。“回望”表現了依依之情。
生6:“起伏、踴躍”寫出了連山的動態美。“躥”“喝采”分別從正面和側面寫出了船行的輕快美。
教師小結:文章的景物描寫極具特色。作者采用寫意筆法,從色彩、氣味和聲響等方面渲染描繪畫面,情景交融,充滿水鄉特色,給讀者以沖擊,而產生精神愉悅,富有美感。
3、學生有感情地齊讀月夜行船、午夜歸航精彩片斷,品味文章細致逼真的圖畫美和作者深摯的思想感情。
四、課堂練習
多媒體顯示:
1、根據課文內容填詞。
(1)填寫動詞:母親送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我們已經()開船,在橋石上一(),退后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于是()起兩支櫓,一支兩人,一里一(),有說笑的,有()的……
(2)填寫關聯詞:我們年紀都相仿,()論起行輩來,()至少是叔子,有幾個還是太公,()他們合村都同姓,是本家,()我們是朋友,()偶而吵鬧起來,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決沒有一個會想出“犯上”這兩個字來,()他們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識字。
2、(1)仿照“生活就是一塊五彩斑斕的調色板”一句的形式,寫兩句話。
希望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句,選擇了高山,你也就選擇了坎坷。選擇了寧靜,你也就選擇了孤單。
仿句:選擇了________,你也就選擇了____________。
3、寫出古詩中表現朋友之間深厚友情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先在學習小組內自改、互查,然后搶答交流,教師給以評點。
二、快速閱讀,研討內容
1、請學生深情研讀課文,結合語境,揣摩語言的深層含義。思考: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松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句中的“輕松”和“舒展”表現了“我”的什么樣的心情?
(2)“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句中的山為什么說“踴躍”?
(3)“回望戲臺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縹緲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著了。”中“回望”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罩”表現了怎樣的情形?
(4)“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來,將大拇指一翹,得意地說道……”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為什么還要“感激”?
學生小組討論,推舉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師點撥、明確:
(1)句中的“輕松”和“舒展”與前文因看不成戲而沮喪形成鮮明對比,表現“我”歡喜輕快的心情。
(2)“踴躍”意為“跳躍”,用以寫山,把靜物寫活了。作者在這里是創造性地賦予這個詞以新的含義。
(3)“回望”兩字,表現“我”依依的心情。“罩”通過視覺表現戲臺如夢如幻的情景,與來時呼應。
(4)因為城里讀過書的“我”對他的豆子的夸獎。表現了六一公公淳樸厚道的性格。
2、請同學們運用跳讀的方式再次快速閱讀課文,發現疑難問題,提請班上討論、交流,教師整理、點撥,加深對文意的領悟。
學生的問題可能涉及:
(1)文中“我”看社戲的時間在什么季節?摘取有關語句說明判斷的理由。
(2)文中寫看戲余波中六一公公送豆的情節起什么作用?
(3)文章結尾處:“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應該怎樣理解?刪去可以嗎?
(4)《社戲》按文題所示似乎應該寫戲,而文中大量的篇幅寫戲外的天地,因此有人建議把標題改為“平橋村一夜”之類的題目,可以嗎?
明確:
(1)看社戲的時間從文中相關語句的提示應在春末夏初。如“消夏”“掃墓完畢之后”“羅漢豆正旺相”“兩岸的豆麥”等信息。被稱為“羅漢豆”的蠶豆,在浙東一帶,是越冬植物,清明以后才開始結果,到夏季才能收割,能剝了煮著吃的時候,應該是在初夏。
(2)孩子們偷了六一公公的豆,第二天他“竟非常感激起來”,并又親自送豆,從這里可以看出他的淳樸厚道的農民本色,進一步說明“我”之所以視平橋村為樂土,正因為這里的人善良可愛。
(3)其實那夜的戲,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罵”,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來也實在平常。所謂“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戲”是過去那段天真爛漫自由有趣生活的標志,代表了作者對天真爛漫童年的美好回憶,充滿浪漫的理想色彩,相形成人煩惱無限,束縛重重的現實生活,表現了對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4)課文用大量的篇幅寫我對平橋村的熱愛(“樂土”)和因看不成戲的焦急心情,寫了赴趙莊看戲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及歸途中的偷豆、剝豆、燒豆、吃豆等事,這樣花費筆墨,非但沒有離題,而是緊扣主題的。因為小說是通過寫看戲反映“我”與農民孩子的美好友情,歌頌農民孩子高尚淳樸的優秀品質和聰明才干。
三、說話訓練,評點人物
小說塑造了熱情的伙伴和淳樸的鄉民形象,請同學們深情研讀課文,運用“我喜歡文中的__________(人物)。因為他(他們)__________(評價其性格、品質),比如________(舉人物表現)”的句式,用三言兩語,簡筆勾勒人物形象,閃亮登場發言。
教師歸納學生評價如下:
生(1):我喜歡文中的雙喜。因為他膽大心細,聰明伶俐,比如當“我”看不成戲,“急得要哭時”,雙喜馬上計上心來,解決大船的問題,并且“打包票”保證“我”的安全,讓“外祖母和母親也相信”,因為他像個小領袖,敢于負責,比如當老旦唱個沒完沒了,大家都已經厭倦但不好說回去的時候,又是他提議回家。
生(2):我喜歡文中的阿發。因為他純潔無私,比如午夜歸航時,阿發以“我們的(豆)大得多”為由,建議去偷自家的豆。
生(3):我喜歡文中的一群小伙伴。因為他們友愛熱情,比如“我”是“遠客”,他們得到父母許可,“伴我來游戲”;開船時“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船中,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萬一。因為他們聰明活潑,比如對付細心的八公公,他們議論之后,想出要八公公歸還枯桕樹,當面叫他“八癩子”的辦法。因為他們很能干,比如他們駕船技術高超,水性很好。
生(4):我喜歡文中的六一公公。因為他淳樸厚道,熱情好客。比如,對于孩子們偷他的豆,只是輕加責備,聽說摘豆是為了請客,馬上說是“應該的”;親自送豆給“我”吃,“我”夸他的豆好吃,他“竟非常感激起來”。
教學設計 篇3
【學習目的】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設計、參加、雄偉、全部、橫跨、創舉、減輕、沖擊力、重量、節省、堅固、美觀、石欄、欄板、圖案、前爪,回首、遙望、雙龍戲珠、才干、寶貴、遺產“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喜歡的部分。
3、了解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強民族自豪感。
4、在積累語言的同時,學習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掛圖
指導學生了解關于趙州橋的知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
同學們,近年來,隨著咱們重慶的的發展,嘉陵江和長江的江面上修建了很多座橋,今天老師老師要帶同學們去河北省趙縣的河上的一座石拱橋(板書: 19、趙州橋)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請同學們打開書本,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讀課文,遇到帶拼音的生字時,多留意識記,力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自己不明白的詞語或句子做上記號。
2、生讀文,解決生字,教師巡視。
3、指名讀文,抽查課文熟練度。
4、生字卡片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重點指導“智(zhì)慧(huì)”;“縣”可以結合生活識記;用熟字變偏旁“底、低”識記“抵”,“準、誰”識記“雕”;多音字“爪”可以通過查字典來識記。
5、交流質疑,并且疏通課文的結構:
一自然段寫趙州橋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誰設計的和參加建造的,離現在多長時間了。先給趙州橋一個很簡要的介紹,并且指出,趙州橋世界聞名。
二自然段接著就寫它設計的特點。寫它與其它的橋不同的地方。
三自然段寫橋的美觀。
四自然段寫一座這樣雄偉、美觀的橋,是勞動人民設計建造的,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三、合作寫字
1、“縣”可以在識記時就提示寫法:上面是兩橫,不是三橫,且與豎相連。
2、“設”的右上角的第二筆是橫折彎,不是橫折彎鉤。
3、“橫”不要把“由”寫成了“田”。
4、“舉”字下面只有兩橫,不是三橫,并注意上面三點的寫法。
5、“參”的下面三撇的寫法,占位。
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模仿。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師:上節課我們通過朗讀課文,知道了趙州橋是一座非常有名的橋,它的設計非常獨特,著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課文,去看看它到底為什么這么出名。它的設計到底有什么獨到之處,請翻開書聽老師讀課文。
2、請大家像老師這樣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個別輔導)
二、學習課文
1、學習第二自然段:
⑴ 同學們讀得不錯。下邊讓我們用心地把課文讀懂:
師:誰先把第一段讀一下?
這座橋世界聞名,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這座橋。這座橋為什么這么聞名呢?因為它在設計上有獨特的地方。第二段就寫趙州橋在設計上的特點,下面請同學們默讀第二段。一邊看課文,一邊看書上的插圖,弄清趙州橋在設計上有什么特點,也就是它和別的橋比,有什么獨特的地方。
學生默讀
2、出示趙州橋的掛圖,拿它跟別的橋比較,特別的地方是什么呢?
⑴ 別的橋下有橋墩,這座橋沒有橋墩,只有拱形的大橋洞。
這是它的第一個特點。非常雄偉,(板書長、寬)這么長的橋全部用石頭砌成,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橫跨在三十七米多寬的'河面上。(板書: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
⑵ 一般的橋只有一個大橋洞,沒有兩邊的小橋洞,而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板書: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
⑶ 理解“創舉”:
師:為什么說“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
生:以前的橋從來都沒有設計過橋身上加小橋洞,趙州橋卻有了,并能減輕沖擊力,節省石料。
教師見機激發學生的自豪感。
⑷ 有感情的朗讀第二自然段。
2、學習第二自然段:
⑴ 這一段是寫趙州橋的什么呀!課文中的一句話告訴了我們,誰能找出來?
第一句話告訴了我們,這段是寫趙州橋的美觀。
⑵ 第一句話好在哪里?
既總結了前一個自然段的內容是寫趙州橋的堅固,又提示大家這個自然段要講的是趙州橋的美觀。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這是一個過渡句。
⑶ 趙州橋的美觀體現在哪些地方?
主要體現在趙州橋欄板上的雕刻很美上。
⑷ 找出寫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讀讀。
圖案有幾種?(三種)
指導朗讀,并解決學生不懂的地方。(可以借助圖片,讓學生較形象的了解趙州橋欄板上的美麗圖案。
四、結尾升華
1、師:這樣一座設計獨特、雄偉美觀的大橋,是什么時候建的? 設計人是誰?
(隋朝、李春。)
2、一個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廣大勞動人民一起建造了這樣一座橋,而且這座橋建造在遠離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舉世聞名,所以,這充分表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贊揚了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板書贊揚勞動人民)
五、看板書復述課文,試著背誦
六、課后拓展
1、抄寫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背誦自己認為寫得很好的自然段。
2、運用自己的語言夸夸趙州橋。
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一、品讀重點詞句段,體會父親對兒子的期望;懂得人生之路亦如學步,要獨立地、勇敢地、腳踏實地地走。
二、積累重點語句。
教學重難點:品讀重點詞句段,體會父親對兒子的期望;懂得在未來的人生路上要獨立地、勇敢地、腳踏實地地走。
一、導課
1、同學們,當我們行走在路上時,可能已經忘記了我們在一兩歲時學步的情景,也許早已記不起學步時父母那千句萬句的叮嚀和百般的呵護。這節課就讓我們從《學步》這篇課文中共同體會。
二、了解作者
教師介紹作者和作品,補充“小資料”
三、預習檢測
(一)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并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詞語說話。
潛伏(qián qiǎn )
鼓槌 (zhuī chuí )
踉踉蹌蹌(liàngqiàng liángqiàng)
防不勝防 ( fáng fǎng )
樂此不疲( yuè l è )
(二)了解大意
誰能根據預習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學步》這篇課文主要記敘了作者看著兒子( )的情景。文章詳細地描述了兒子剛學會走路的( )、( ),以及給父母帶來的( ),接著寫兒子在學步時遇到的種種( )和( ),最后寫( )。
四、明白學習目標
指名讀
(1)理解課文中精彩片段的描寫。
(2)懂得重點語句的含義。
(3)積累重點語句。
什么是精彩描寫?指名讀“我的視角”丁丁的話。
五、學習新知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師生朗讀,感受精彩。
2、精彩在哪里?如果你是父親,心情怎樣?
相機板書:驚喜、興奮、高興
3、帶著體會,再讀。
4、此時此刻,誰明白作者把這一段寫的這么具體,用意是什么?
(為了表達看到兒子會走路時自己那無比高興的心情。)
(二)、學習第五自然段
1、自主閱讀
在學步的道路上有喜,有苦,那么在第五自然段,又寫了什么呢?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細細體會。請看老師的閱讀檢測。時間只有5分鐘。
(1)學步的道路上包含了多少酸甜苦辣,第五自然段具體描寫了兒子( )的情景。從中,讓我們知道兒子在學步的過程中付出( )的代價,留下的紀是( )。
(2)這段描寫中最能體現父親心情的詞語有:( )、( )、( )……
(3)作者具體描寫這一段,用意是( )。
2、合作交流
請同學們按照老師的提示里交流學習成果。
(1)小組成員按照1、2、3、4號的順序交流,5號補充
(2)推薦發言人(時間:3分鐘)
注意:認真傾聽,及時完善自己的發言內容。
3、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感受父母的愛。
天下父母對孩子都是一樣的,文中對人物動作、神態、心理的具體描寫,也讓我們體會到父母的.愛是多么深切!多么令人感動!
六、學習重點語句
1、文中的父親還把自己的愛融進一些富有哲理的話中,同學們默讀全文用筆畫出這些語句。
2、誰來讀?能談談你對其中一句話的理解嗎?
教師表揚說的精彩的同學。你讀懂了這種愛,這愛就是父親對兒子的期望和祝福。完成板書:期望、祝福
“你讀懂了父母,而且對學步有了更深的理解。”
七、補充我的視角
1、我們就要告別童年,開始一段新的學步和尋路的旅程,給大家一兩分鐘的時間把你最想說的話寫進我的視角。
2、指名讀。
八、總結
讀了這篇課文,讓我們知道人生如學步一樣充滿坎坷,(板書:人生如學步)但我們要勇敢、腳踏實地地走,(板書:勇敢、腳踏實地)這是文中父親對兒子的期望,也是老師對你們的期望。
九、增量閱讀
過渡語:在我們的童年時光里,有愛相伴,有歡樂、淚水相伴,也有朋友相伴,請大家把書翻到 “拓展閱讀”默讀《童年的朋友》。
讀完后思考:童年的哪些“朋友”是不應該忘記的?
同學們,希望你永遠記住自己的美好童年,童心不滅,快樂不減,帶著童真,帶著快樂,朝著未來不斷努力奮斗,在人生之路上留下自己成功的腳印。
板書設計:
告別童年學步
勇敢學步 —走好人生之路
腳踏實地
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訓練學生整體把握課文,概括課文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道德、情感與價值觀:讓學生樹立和平的信仰,培養學生愛正義、愛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理解“勇氣”的含義。
2、學習小說故事情節的幾個要素。
教學難點
1、分析人物形象,學習語言表達。
2、透過平靜的敘述,體會感人的力量。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什么是勇氣?同學們想一想,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最值得欣賞和佩服的勇氣?
(同學們也可以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想一想,有沒有一件表現你非常勇敢的事情?然后給大家講講你那次勇敢的經歷!)
二、初讀課文。
1、掌握生字詞。(請你寫出文中你學習掌握起來有點困難的生字 )
2、把握文章段落結構。
第一部分(第 自然段):____________ , 引出故事。(總起全文)
第二部分(第___ 至 ___自然段):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現“兩種勇氣”。(講述《勇氣》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____至_____自然段):通過“將軍”對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主題。
三、熟讀課文:
1、提問:美國傘兵講的故事從課文的哪一段開始到哪一段結束?
討論并歸納:從第二自然段開始到倒數第五自然段結束。
2、提問:課文開頭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交代故事的敘述者和主人公之———美國年輕傘兵的外貌、功勛。
3、提問:課文最后四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課文最后四段寫作者聽完故事后的感受,在文中起畫龍點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4、提問:閱讀課文,說一說,故事是怎樣開頭、發展、結束的?
討論并歸納:
(1)開頭:盟軍向諾曼底空投傘兵,美國年輕傘兵在遠離預定地點好幾英里的敵占區著陸。
(2)發展:年輕傘兵遇到德國人的追捕,一個法國女人救了他,被德國人發現,她的丈夫被德國人打死。年輕傘兵跑進了樹林。德國人繼續追捕他,他又一次來到這個法國女人的房子。這個法國女人又一次掩護了他。
(3)結束:美國年輕傘兵獲救。三天之后,諾曼底地區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隊。
5、請試用美國傘兵的口吻講述這個故事。
6、提問:用美國傘兵的口吻講的故事與課文原故事作比較,敘事角度和表達效果有什么變化?
(1)從敘事角度看:以美國傘兵的口吻講述一個法國女人兩次掩護地而犧牲了自己的親人的故事。歌頌的主要對象是這個法國女人。而原文則是從第三者的角度講述這個故事,歌頌的對象不僅有法國女人,還有美國傘兵。
(2)從表達效果看:以美國傘兵為第一人稱講述故事,更顯得真實感人。而原文則能從更廣泛的視野,敘述美國傘兵所無法看到、聽到的細節。使故事情節更加完整。
7、提問:課后練習一、1。
討論并歸納:當美國傘兵第一次來到農家門前請求給予掩護時,法國女人回答說:“哦,當然啦。”法國女人認為美國人是盟軍,是來法國趕走德國人,解放他們的。理所當然得到法國人的保護。當美國傘兵第二次來到農家門前請求給予掩護時,法國女人再一次收留了他,并說:“哦,當然啦。快!”法國女人并沒有因為第一次掩護了美國傘兵而犧牲了自己的丈夫而感到后侮,還是一如既往地掩護美國傘兵。法國女人為了和平,為了捍衛自己的`信仰,不惜犧牲,包括自己親人及自己的生命,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
8、提問:課后練習一、2。
討論并歸納:我認為作者更重的是法國女人的勇氣。青年傘兵的勇氣是拼命的勇氣,但是法國女人的勇氣是一種為了捍衛和平的信仰而不惜犧牲的勇氣。這種勇氣更值得人們的尊敬和贊頌。
9、提問:課后練習一、3。
討論并歸納:“有福氣”是說明這位法國女人值得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的敬重。她的信仰是捍衛世界和平,反對侵略戰爭。她懂得為了捍衛自己的信仰必須付出代價甚至寶貴的生命。所以她毫不猶豫地做出了犧牲。
四、小結
本文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一個法國女人為了掩護美國傘兵,不惜犧牲自己的親人的故事。贊美了為了捍衛世界和平,不惜獻出無價的青春和寶貴的生命的勇氣。
五、作業 :寫一篇讀后感一—讀《勇氣》有感。
【板書設計】 16、勇氣
美國傘兵 法國婦女
著陸失誤大膽求援(勇敢)身份:普通農家婦女
不幸被捕越窗逃生(機敏)外貌:并不漂亮
身陷絕境再返農家(智慧)眼光:善良鎮定不普通
事件:兩次救援
戰士的勇氣 人類對和平信仰的勇氣
和平是一種信仰!
教學設計 篇6
課程名稱
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物態變化,第一節溫度。
授課人
王曉燕
學校名稱
石嘴山市第九中學
教學對象
八年級
科目
物理
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一、教材、學情分析
《溫度》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一節溫度的內容。”是本章知識結構的核心,“溫度”和“溫度計”不僅僅是本章的預備知識,更重要的是物態變化是圍繞“溫度是否變化”進行的。溫度計是熱現象的初步知識,主要內容有溫度的概念,溫度計的原理,刻度規定,使用方法和體溫計的特殊結構。這些知識為后面學習物態變化打下基礎,做好鋪墊。溫度計不僅是初中物理學中學生們接觸的第一測量儀器,又是生活中常用的測量工具。學好它并會用它對今后其它儀器的學習很有幫助,也是今后繼續學習熱學知識的基礎,并在生活、地理和化學學科中都具有基礎作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溫度有一定的了解,理解起來并不困難。“溫度計”是學生物理上學習的第一個測量工具,雖然在平時的生活中可能也接觸過,但溫度計的制作原理和操作規范上還有一些疑惑,因此在上課時要注重訓練學生用科學用語規范地描述概念,規范使用溫度計測溫度,突出科學方法的教育。
二、教學目標及難重點(知識與技能,方法和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常見溫度計,說出它的構造、量程和分度值。
(2)通過使用制作溫度計,說明溫度計的原理。
(3)根據溫度計的使用方法,會正確使用溫度計。
(4)了解溫度計的有關知識,估計生活中常見物體的溫度。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使用制作的溫度計,理解它的測溫原理,體會放大和轉換思想的應用。
(2)經歷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的實驗過程,體會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并能有意識的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教學重點
溫度計的原理及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
溫度計的使用及攝氏溫度的表示。
三、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對學生而言,對溫度進行探究學習,如果僅憑感性印象和傳統的實驗設備,很難對其整個變化過程有一個系統、正確的認識,因此借助多媒體技術與探究實驗結合應用,就可以創造一個新的教學環境,既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物理理論知識的理解,也有利于學生將物理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從而深刻、系統的掌握知識,并讓學生體系到學以致用的樂趣,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也體現“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這一教學理念,讓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從中找出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規律。
四、教學環境及設備、資源準備
學生準備:實驗用溫度計、燒杯、涼水、熱水、冰水、平板
教師準備:自制溫度計(小藥瓶、紅墨水、吸管制作)、實驗用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燒杯、涼水、熱水、等
教學資源:投影儀、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課導入
提問、引導
(3分鐘)
1、請學生欣賞章首圖——霧淞。
2、提問:面對這樣美麗的風景,你想知道哪些有關它的知識?
3、指出學生提出的都屬于物態變化與溫度有關,由此引入新課。
觀察、思考、提出問題。
創設情景,把學生引入物理學習之中。激發學生對大自然探究欲望。
新課教學
引導學生分類、歸納。
引導學生討論。
提問,引導學生思考。
提問,引導學生觀察。
提問,指導學生進行設計,引導學生觀察、分析。
提問,引導學生觀察。
提問、引導學生觀察,介紹。
引導學生思考。
提出具體要求,引導學生討論。
指導學生閱讀,提問。
總結歸納
一展示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且對溫度的概念進行板書
二、溫度計
1、讓學生觀察溫度計。
問:溫度計的基本構造有什么?
2、給出實驗器材:裝有紅色水的口服液瓶,細塑料吸管。引導學生設計制作溫度計。問:口服液瓶相當于溫度計的'哪個部分?
細塑料吸管相當于溫度計的哪個部分?
紅色水相當于溫度計的什么?
3、利用自制溫度計比較兩杯水溫度的高低。
問:通過觀察自制溫度計的什么來判斷水溫的高低?
得出溫度計的工作原理。
4、問:用自制溫度計能不能測出水的具體溫度?
與實驗用溫度計相比,自制溫度計還缺少什么?
介紹攝氏溫度的規定。
介紹量程和分度值。
5、比較自己設計的溫度計與實驗用溫度計的異同點,討論自制溫度計的改進方法。
三、溫度計的使用
1、推送微課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
2、讓學生利用實驗用溫度計測量涼水和熱水的溫度。并討論要準確測出溫度應注意那些事項。
四、體溫計
學生閱讀書上有關體溫計的介紹。
問:體溫計的結構與實驗用溫度計比較有什么不同?
細管的作用是什么?體溫計每次使用前都應怎么處理?
五、全面回顧,總結質疑
教師提問: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可以是知識上的,也可以是方法上的,還可以是自己的感悟和體會。同時,在獲得新的知識的同時,你又產生了哪些新的疑問?(以表格的形式呈現在大屏幕上)
學生討論總結本節課的收獲,并由小組代表發言。
六、布置作業
完成一張實驗室溫度計和體溫計的不同和相同之處的表格。
思考舉例,并進行歸納。
觀察、討論
提取生活已有經驗,思考并回答問題。
觀察、思考
思考、設計。
學生實驗并思考總結。
觀察,思考,記憶。
觀察,思考,討論。
學生實驗,討論。
閱讀,總結,回答問題。
觀看,了解。
培養學生歸納能力。
讓學生了解生活環境中的常見溫度值。
讓學生經歷體驗過程。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讓學生親自設計,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
加深學生對攝氏溫度和溫度計的了解。
讓學生享受設計成功的喜悅,同時發祥自己設計上的不足。
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及歸納分析能力。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理解先進的科技,體會物理是“有用的”。
六、板書設計
第一節溫度
一.溫度
1.定義: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2.單位:℃(讀作:攝氏度)
3.測量:溫度計
二.溫度計
1.原理
液體的熱脹冷縮規律
2.正確使用
⑴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⑵正確放置溫度計
⑶穩定后視線水平進行讀數
三.體溫計
1.特殊設計
玻璃泡與直玻璃管通過很細的細管相連
2.使用前注意事項
必須把水銀全部甩入玻璃泡中
七、課后反思
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并說出這首詩描繪的景象。
3、通過古詩的學習,感悟古詩選詞煉句的精妙和豐富的內涵,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領會詩句的內容,感悟詩句豐富內涵,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用具】錄音帶,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述:同學們,春天已經來到我們的身邊了,你能用哪些詞語或詩句來形容一下春天。
(生自由說描寫春天的'詞語或詩句)
二、學習新課
過渡:剛才同學們介紹了許多關于春天的詞語,特別是許多詩人贊美春天的詩篇。
1、引入課文:
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清代詩人,高鼎。
(板書:清代高鼎)
詩人高鼎用自己獨到的眼光發現了春天里的一道獨特的風景,于是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出示)
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2、初讀學習課文:
請同學們把這首詩認真讀一讀,看誰能很快地讀熟。
(在讀前,將“長”“鳶”的音、形講一下)
⑴學生自由練讀,把課文讀通,讀熟。
⑵同桌互讀:
請你的同桌檢驗一下你究竟讀得怎樣了。
⑶指名讀:
議:他讀得怎樣?你想請那位同學和你一起讀?
⑷齊讀。
3、理解學習詩意:
⑴請同學們把這首詩再好好讀一讀,你讀著詩句,你讀懂了些什么?
⑵學生自由說自己讀懂的地方。
(字,詞,句等皆可)
⑶你還有什么地方不懂的:
(可適當出示掛圖幫助理解)
全班議一議,說一說。
⑷春光明媚,勾起了詩人的游興,但詩人在此處卻僅僅寫了幾種景物。
春天里一定還有更多美麗的風景,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美麗的春景。
(出示:多幅春天景色的畫面)
⑸你看了這些畫面有什么想說的?
(學生自由練說)
⑹春天是如此的美麗迷人,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詩的前兩句,讀出這種美麗迷人。
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議),齊讀。
⑺在這樣的春光里,沐浴著和煦的春風,你有沒有放過風箏,心情怎樣?
(快樂,喜悅)
⑻請你們讀一讀詩的后兩句,讀出你的那種心情:
指導朗讀。
自己讀。
指名讀、議。
齊讀。
讓我們把這首詩一起記在腦海里,成為我們知識庫里的一員。
(學生背誦課文)
三、領悟詩情
如果你也隨著作者來到了這樣的地方,你會聽到些什么?看到些什么?聞到些什么?感受到什么?
1、學生自由練說。
2、指名說。
3、說寫結合:
還有許多同學想說,那就讓我們的思緒流淌在筆尖,把你想說的話都寫下來。
4、交流寫作的內容。
教學設計 篇8
【教材簡解】
《船長》這篇課文選自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說。講述了哈爾威船長在“諾曼底”號客輪遭到“瑪麗”號大輪船猛烈撞擊即將沉沒的時候,鎮定自若,指揮60名乘客和船員開展自救,自己卻屹立在船長崗位上,隨著客輪一起沉入深淵的故事。全文集中筆墨,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如運用動作描寫,突出人物性格,在客輪遇險后,哈爾威船長“沉著鎮定地指揮著,控制著,領導著”,下達著命令,一切都在聽從他的調遣,危急中還不忘搶救見習水手克萊芒,突出了他果斷、堅決、友愛的性格。再如運用特定鏡頭,展現人物形象。“船長哈爾威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隨著輪船一起沉入了深淵。”一個典型的特寫鏡頭,展現了人物忠于職守、視死如歸的高大形象。
【目標預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片斷“哈爾威船長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長崗位上……他又一次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
2、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哈爾威船長在四次命令中所表現出來的臨危不懼、沉著果敢、鎮定指揮、以身殉職的高尚品質和忠于職守、先人后己、保護弱小的做人之道,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3、體會作者運用對人物的表情、語言、動作等描寫揭示人物崇高精神、表達思想感情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以朗讀為主線貫穿課堂教學,通過朗讀、背誦課文,理解重點段落、句子,理解哈爾威船長舍己為人的精神和尊重婦女、愛護兒童的人性美。
2、難點:感受哈爾威船長忠于職守、舍己救人的精神,學習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來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設計理念】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學中應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遵循這一教學理念,本課教學將著眼整體,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根據學生學習需求,引領學生帶著問題潛心會文,在閱讀交流中,著重引導學生抓住人物對話來體會船長的`威嚴鎮定,臨危不懼,以疑促讀,以品促思,品讀感悟,感受人物的品質,從而使學生真正走進文中的世界,和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
【設計思路】
本課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通過故事導入,引導學生饒有興致地進入初讀,學習生字新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第二課時緊扣中心句及重點語句,抓住人物的語言、行動等,使學生動情自讀,品味領悟,重點落在帶領學生們走進一名船長的精神世界,去體會哈爾威忠于職守、勇于獻身的船長形象這個基點上,最后通過練筆達到教育效果。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主要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中學習生字新詞,大致了解課文內容,對船長的偉大形象有一個初步認識。)
一、復習檢查:
1、師述: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個人,他是——(板書:船長),船長的名字叫——(板書:哈爾威。)
2、課文圍繞哈爾威船長敘述了怎樣的一件事?我們把這件事分成了三段,小標題分別是——
(板書:遇險、自救、殉職)
過渡:多么偉大的船長啊,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進文本,走近這位英雄。
二、自主探究,精讀感悟。
1、快速瀏覽課文,用書上是一段話來評價:哈爾威是個怎樣的人?
(1)指名說一說,電腦隨機出示:“哈爾威船長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他又一次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
(2)帶著敬佩、贊美的語氣齊讀這段話。
2、師述:哈爾威船長在什么時候忠于職守,履行了做人之道?
(1)學生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思考:“諾曼底”號是在什么情況下被撞的?當時情形怎樣?在文中用“——”劃出有關語句。
(2)學生討論交流。
“像平常一樣”可見這條航線是“諾曼底”號的定期航線。
“薄霧籠罩”是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一聲巨響”、“剖開了一個大口子”、“海水猛烈地涌進船艙”可見事故之大,情況之危急,這緊急的情況可用什么詞來形容?(板書:千鈞一發)
(3)指導朗讀。(先緩后急,注意讀出當時情況的危急)
3、過渡:船發生了危險,人們應該互幫互助,共同解決問題。但是此時此刻,正面臨著死亡威脅的人們并沒有這樣去做,船上發生了更可怕的事。看,發生了什么? (指名讀“大家一窩蜂擁上去,……不可開交” )“不可開交”是亂成什么樣?能把這亂的勁頭讀出來嗎?照這樣亂下去,意味著什么?(死亡)在這種情況下,哈爾威船長說了什么?
(1)學生自讀課文。
(2)多媒體投影重點句1:哈爾威船長站在指揮臺上,大聲吼道:“大家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后。必須把60人全都救出去!”
①從中你能感受到他是怎樣的一個船長?(臨危不亂、沉著冷靜、鎮定果敢)
②是呀,必須把60人——全部——(救出去),這時候,哈爾威始終記著自己是一名——(船長)在災難面前,救人就是船長的職責呀!船上真的只有60人嗎?他真的把自己給忘了嗎?
③指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把這位臨危不亂、鎮定果敢的船長讀出來。
(3)師引:這時,救援工作進行得——(井然有序)同學們,你聽到了在黑暗中那一段簡短有力的話語嗎?[媒體顯示6—21節]
指名分角色朗讀,其余學生思考:這段對話是簡短有力的,你從中能感受到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引導學生感受到船長的干練、安排有序合理、照顧婦女兒童等。追問:這安排中有他自己嗎,你又感受到什么?引導學生體會船長的舍己救人品質。
朗讀引導:這段話應該怎么讀,為什么?(情況危急,語速應急促;下命令,威嚴感要讀出)
引導男女生比賽讀,加強體會。
(4)多媒體出示重點句2:大家沉默了,沒有一個違抗他的意志,人們感到有個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他們上空。
學生齊讀。思考:“偉大的靈魂”指什么?你句子中體會到了什么?
師述:哈爾威的英雄本色震撼了人們的心,這就是偉大的靈魂,能通過朗讀來表現嗎?
過渡:事實上,在整個救援過程中,哈爾威船長時刻都牢記自己是一名——(船長)
(5)多媒體出示重點句3:哈爾威船長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長崗位上……聽從他的調遣。”
出示船長圖像,引導學生圖文結合,體會哈爾威船長的“沉著鎮定”。
①他真的把每個人都考慮到了嗎?(他把自己給忘記了,面對災難,他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這是多么高尚的品質!)
②是呀,他連最小的見習水手都考慮到了。時間在一分一秒過去了,諾曼底號的船頭先沉了下去,很快,船尾也浸沒了。從中你又體會到什么?
朗讀體會。
(6)多媒體出示重點句4:船長哈爾威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隨著輪船一起沉入了深淵。人們透過陰森可怖的薄霧,凝視著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①教師配樂動情范讀。學生思考: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哈爾威船長沒有豪言壯語,他那盡職盡責的精神,堅定、剛強的意志,以身殉職、舍己救人的精神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中,他那高大的英雄形象永遠在人們心中定格!)
4、過渡:船長就要被無情的大海吞沒,望著這尊黑色的雕像,在“瑪麗號”上,得救的人們望著這無情的大海,面對這樣一位船長,有多少話要對船長深情地訴說啊!(多媒體出示訓練題)
透過陰森可怖的薄霧,凝視著這尊徐徐沉入大海的黑色雕像,我想對船長說:______
學生先可自由練說,教師再指名說。
五、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教師動情總結:
在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人們慌亂不堪,哈爾威船長巍然屹立在艦橋上,臨危不亂,沉著鎮定地組織指揮救工作,果敢地下達命令,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后以身殉職,譜寫了一曲忠于職守、舍已救人的偉大的贊歌,為我們樹起了一座雄偉的豐碑。讓我們再次深情地讀好這句話![多媒體投影出示中心句] 齊讀。
老師真心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像哈爾威船長那樣用自己的正直與善良,用自己的無私與真誠,在人生的歷程中也筑起一座高高聳立的豐碑,真正成為太陽底下大寫的人!
2、作業:
你們學完這篇文章后,有什么打算呢?可以寫讀后感、寫贊美船長的詩;可以搜集相關圖片;可以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六、板書設計:
遇險
忠于職守
船長 自救
舍己為人
殉職
教學設計 篇9
【教材分析】
《比尾巴》是人教版教材第一冊中的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本課是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瑯瑯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欲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教學的難點是讀好文中的問句。
【設計理念】
應用兒歌特點,營造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感情,讓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這意味著我們的語文課堂要由教師的講堂變成學生真正的學堂,要讓孩子在課堂上通過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在運用這個語言的過程當中,他來感悟語言,積累語言,來掌握語言,為學生奠定好語文學習基礎,讓他有持續學習語文的后勁。
【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3個字。認識一種筆畫,認識兩個偏旁“八”和“鳥”。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讀好問號的語句。
3、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問號的語句。
2、激發朗讀欲望,學用文中的句式進行說話。
3、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
【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
孩子們去過動物園了嗎?看到過哪些動物?
(沒去動物園的孩子見過動物沒有?見過哪些動物?)
二、揭示課題
師:其實森林王國中的動物比你們說的還多,他們正在進行一場比賽。你們看,連牌子都掛出來。趕快拼拼,看看寫了什么?看誰先拼出來。拼出來給大家聽聽。(在“尾巴”下面打上著重號)
教學“比尾巴”先自己拼一拼,再集體讀一讀,個別抽取兩個同學讀一讀。
師:讀得又清楚又洪亮,簡直是最好的啦拉隊。那我也希望自己是最好的金牌主持人來主持這場“比尾巴”大賽。(在胸前掛上主持人牌子)
三、學習問句部分
1、師:現在,我們隆重地請出這些參賽的模特,那有哪些動物來比賽呢?(請6人上臺貼出小動物的圖片,一邊貼一邊說出動物的名稱。音樂、掌聲)
師:孩子們,現在你們就是評委了。我們來仔細瞧瞧動物們尾巴有什么特點?
師:動物們的尾巴各有各的特點,我們打開書本找一找,看他們在比尾巴怎么樣?
2、出示自學要求:
⑴ 讀準課文中的每一個生字的讀音。
⑵ 讀通兒歌。
⑶ 從課文中找一找哪幾句在寫動物們在比尾巴怎么樣?
3、交流出示: 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誰的尾巴彎?誰的尾巴扁?誰的尾巴最好看?
拼讀:先小聲拼小聲讀,再大聲拼大聲讀,最后請小老師領讀。
4、師:想不想聽主持人讀一讀,仔細聽聽與剛才小老師讀的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為什么要這樣讀呢?因為這個符號在提醒我。(認識問號)板書“?”這個像耳朵一樣的符號,我們把它叫作問好,有這樣問好的句子叫做問句。
5、朗讀:個別學生試讀,看誰最能讀出問的語氣。再同桌兩個互相問一問,看誰問得像。齊讀。
四、學習答句部分
教學設計 篇10
摘要:通過創設情境,可激發學生學習氯氣的興趣。通過教師的引導,能使學生不斷發現問題,繼而通過小組討論、實驗探究,來尋找答案。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還鍛煉了合作、實驗、探究等能力。
關鍵詞:教學設計 學習興趣 探究能力
如何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教學質量是教學改革重點,因此,本文以氯氣教學設計為例進行了探討,為教改提供參考。
一、教材分析
學生前一節已經學習了認識物質性質的基本方法,在這一基礎上,再讓學生學習研究物質性質的一般程序。本節通過對氯氣性質的研究,讓學生體驗如何運用研究物質性質的程序、怎樣處理程序中每個環節中的具體問題,為他們后面的學習作好準備。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氯氣的物理化學性質。
過程與方法:研究物質性質的一般程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探究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三、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展示圖片,20xx年京滬高速氯氣泄露事件。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覺學有所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且由此引出氯氣的物理性質。
教師:看了此新聞,你能得出氯氣的哪些物理性質?
學生:黃綠色有毒氣體,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氣。
教師:(展示一瓶氯氣)通過觀察,你又能得出氯氣的哪些性質?
學生:(聞氣味)。
教師:注意聞氣味的方法:微啟玻璃片,用手輕輕煽動,使極少量的氣體飄入鼻孔。
(投影:氯氣的物理性質。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有毒看,密度大于空氣,能溶于水,沸點高,易液化。)
教師:通過觀察,我們認識了氯氣的物理性質,下面預測一下,氯氣可能具有哪些化學性質?
學生:(閱讀課本14頁,預測氯氣化學性質。)
教師:氯氣是一種非金屬單質,可能具有哪些化學性質?通過哪些實驗來驗證?
學生:(討論得出:與氧氣類似,可與金屬和非金屬反應。)
學生分組實驗:鐵、銅與氯氣的反應。
教師:各組展示你們的實驗成果,并描述現象。
學生:鐵在氯氣中劇烈燃燒,產生紅棕色的煙,溶于水得黃色溶液;銅在氯氣中劇烈燃燒,產生棕黃色的煙,溶于水得藍綠色溶液
(投影:氯氣的化學性質;金屬的反應;氯氣與鐵的反應;氯氣與銅的'反應。)
教師:氯氣與金屬反應,生成高價態的金屬氯化物
學生:(板演方程式。)
(視頻)氫氣在氯氣中燃燒
學生:氫氣在氯氣中安靜的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霧出現。
(投影:與非金屬的反應:氯氣與氫氣的反應)
圖片展示:南昌兒童游泳集體氯氣中毒
教師:氯氣有毒,為何還要用氯氣來消毒?
學生:(討論,氯氣與水能否反應。)
學生:(分組實驗。)
探究一:氯水中有無Cl—
方案:氯水與硝酸銀(硝酸酸化)溶液反應
現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結論:氯水中有Cl—,假設二成立。
探究二:氯水中有無H+
信息:次氯酸是一元弱酸,其酸性比碳酸還弱,具有很強氧化性,能殺死水里的病菌,具有殺菌消毒作用,且能使某些染料和有機色素褪色,可用作棉、紙張等的漂白劑,次氯酸不穩定,且見光分解放出氧氣。
教師:推測氯氣能否與NaOH溶液反應?
學生:討論得出,氯氣能與堿溶液反應。
投影:氯氣與堿反應。
(練習)書寫氯氣的反應方程式
(投影:小結。)
物理性質:氯氣是一種黃綠色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密度比空氣大
化學性質:能與金屬反應;能與非金屬反應;能與水反應;能與堿反應。
(練習)略。
四、教學反思
這節課從一開始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教師的引導,學生步步深入,積極性高,參與性強。而且整節課過度自然,環環相扣,難度由淺入深,學生學習起來容易接受,從課堂反饋來看,效果不錯。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處需要改進。
探究實驗中,學生討論出的方案有很多,但由于藥品的限制,有些方案不能實施;氯氣在生活中的應用,由于時間倉促,一帶而過,過于簡單。
五、小結
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不斷發現問題,繼而通過小組討論、實驗探究,尋找出答案;學習知識的同時,還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實驗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學設計 篇11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從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養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是怎樣把養花的樂趣寫具體的。
3、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課文思想內容。
2、難點:了解作者是怎樣把養花的樂趣寫具體。
三、教學準備
1、完成第一課時學習生字新詞整體感知課文的教學任務。
2、準備一些本地好種易活的花草彩圖。
3、自制詩歌《心中的花朵》錄音。
教學課時:第二課時(一、三課時略)。
四、教學過程
(一、)欣賞詩歌,激趣導入
1、同學們喜歡花草嗎?為什么喜歡?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也跟同學們一樣珍愛花草,大家說他是誰?(生:老舍先生)上節課我們整體感知課文,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大作家的業余生活,去盡情體味一下老舍先生養花的樂趣。
2、復習舊知:用自己的話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并在文中找出根據。
(二、)鼓勵質疑,明確學習目標
1、在上節課學習的基礎上,這節課學習你還想知道些什么?學生充分提出問題,簡單問題點名同學當場幫助解決。師將問題梳理后,把重點問題寫在小黑板上。
2、同學們真會提問題,在大家提出的眾多問題中有些問題我們通過自己讀課文、查資料或同學們相互學習就能很容易地解決,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解決大家提出的最難最關鍵的兩個問題:①了解作者是怎樣把養花的樂趣寫具體的?②養花的傷心事是不是養花中的樂趣?
(三)指導學文,解決疑問
1、自由讀文,小組討論弄清作者是怎樣把養花的樂趣寫具體,學完后匯報交流,師巡視指導,參與到學生學習中。然后學生匯報交流。
①指出文中直接點明養花的樂趣的.語句。生找出最后一節齊讀,從這節中你知到了養花有哪些樂趣?
②課文哪里可看出養花既需勞動,又長見識。(從課文三、四自然段可以看出。)
③點名讀第三自然段,然后說說這節作者具體寫了些什么?是怎樣具體寫的?理解“門道”一詞在文中具體指什么?指名或小組齊讀第四自然段,并說說從這段里你知道了什么。你是從哪里看出作者養花很苦很累的?生讀有關語句,在最能看出作者累的詞句下畫上“△”。你還知道了什么?(作者從養花中悟出了真理。)讓學生把悟出的真理的反問句改變一個說法,比比用哪句好。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節,深入體會大作家養花的苦與樂。
④從課文中哪里看出養花有喜有憂?(生:從五、六自然段可以看出)誰能有感情地讀讀第五自然段,說說剛才是怎樣讀的?(生:帶著高興的心情讀的)你為什么高興?這一節具體要求寫了什么?生結合第五自然段具體說說高興的原因。理解重點詞語“秉燭夜游”。閉目想象老舍先生家小院里鮮花盛開的景象。說自己感覺到了什么?現閉眼:大家想不想身臨其境感受一下,睜開眼睛看看,展示鮮花盛開圖,看到這些鮮花你在想什么?
⑤生自由讀六自然段,說說自己知道了什么?(這一自然段是寫菊秧被砸死了,全家都好幾天沒有笑容,寫養花的傷心事。)師:暴雨來臨,鄰家的墻要倒,老舍先生也沒辦法。在養花中遇到了挫折,用“~~~”劃出最能表現一家人愛花的語句,讀讀這些句子體會這節在文中作用。
2、重點討論第六節,師:老師反復讀了這篇課文,發現了一個新問題,文章是圍繞養花的樂趣寫的,而第六自然段寫養花的傷心事,老舍一家在菊秧被砸死的時候,非常傷心,怎么倒成了樂趣呢?究竟算不算養花的樂趣呢?同學們你們怎么看?說明理由。學生說不出時,讓學生再讀第六自然段,再說,學生還說不出時,師指導學生將第七段養花的樂趣歸類之后,再看能不能歸為哪一類,然后引導學生想象遭災后,老舍先生搶救花草,使未被砸死的菊秧成活直到開花之后的快樂,幫助學生理解悲也是樂,體會喜從憂來。無所謂憂,也就無所謂喜。
(四)從《養花》現認識老舍先生,培養學生熱愛生活。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七自然段,師:老舍先生愛花呵護花草,真是其樂無窮,樂在其中。大家對他一定有了新的認識,能說說嗎?老舍不僅是作家,而且是熱愛勞動、熱愛生活。從老舍先生熱愛勞動,熱愛生活,想到你們自己,你想說些什么?學生充分說。
2、師小結:是啊!生活是美好的,我們要像老舍先生一樣,用我們勤勞的雙手去創造美好的環境,也為綠色環保工作做出應有的一份貢獻。
(五)作業設計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結合收獲和生活實際,寫一篇《養花》讀后感。
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 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個句子的意思。并在次基礎上感受白鷺的美,激發學生對自然的熱愛。
2、 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選取課文中喜愛的部分進行背誦積累。
教學重難點:
憑借具體語言材料,感受白鷺的美,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個句子的意思。
教學準備:
投影。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 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白鷺》。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在郭沫若的眼中,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韻味無窮)的詩。板書
2、 指名讀課文一、四段。
二、 新授。
1、 那么作者為什么這么說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出對應的部分。
2、 學生讀課文。
3、 指名答。板書。(2~5講的是白鷺的精巧,6~9講的是白鷺讓人感到韻味無窮。)
4、 看白鷺的圖片,要求學生讀2~5,說說怎么來寫精巧的。
5、 ⑴白鷺常見,教師口述,郭沫若把白鷺和白鶴、蒼鷺和朱鷺作了比較;
⑵顏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適宜,根據學生回答出示文字。指名讀,具體說說感受。那誰來讀一讀,爭取讀出白鷺的精巧。指名作評價。要求學生練讀。指名讀。問同學們喜歡它的精巧嗎?試著背一背。
6、 白鷺不但是精巧的,還是韻味無窮的。默讀文章6~9,想想課文中寫了白鷺哪幾個畫面?你從哪些地方能感受到白鷺的韻味無窮?用筆畫下來。
7、 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
8、 指名說。板書。(釣魚圖、了望圖、低飛圖)
9、 要求學生自由選擇一幅圖畫,向大家介紹白鷺的韻味無窮。相機出示圖畫。
10、 釣魚圖
⑴比喻是一幅圖畫,讓作者感到美;
⑵釣魚是擬人的寫法,寫出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喜歡上這圖畫了嗎?自由讀。指名讀。
11、 了望圖
悠然,一種與眾不同的美。指名讀,要求在心里體會。評價。再指名讀。師評價。齊讀。
12、 低飛圖
給人帶來樂趣,很少見。學生讀,教師讀。評價兩者的表現。齊讀。
13、 這三幅圖寫出了白鷺的韻味無窮,你們喜歡上它了嗎?但是白鷺不會唱歌,你們覺得是不是有點遺憾?為什么。理解白鷺是一首優美的歌。
14、 積累。你喜歡哪一圖畫。讀一讀,背一背。
三、 小結。
1、 白鷺,我國古代著名詩人也曾多次寫到。出示杜牧的古詩,帶領學生讀。
2、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生活中還有很多像白鷺一樣的事物,只要我們用心留意,用心思考,就會不一樣。下課。
教學設計 篇13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生字詞,積累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母在孩子講述過程中的心境變化,品味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之情,感受孩子對自然的好奇之心以及對美好事物的純真之愛。
3.學習作者運用心理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并體會作者用詞精準、恰當。
【過程與方法】
在中心話題的引領下,讓學生抓住重點語句、詞語,自讀、自悟體會情感,感悟作者用詞的精準。通過師生談話、生生交流等方法升華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認識,使孩子們將課文讀得入情入境。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悟文中父母對孩子的無言的關愛以及孩子對自然、對美好事物純真無邪的愛。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通過父親和母親情緒、心境的變化的描寫及“直到最后父母才交談了幾句”感受父母對孩子的關愛。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準備:
布置預習作業:
A.讀通課文,讀準字音,把遇到的讀音問題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標注,并借助工具書解決.
B.思考:這篇課文中的孩子給父母講了一件什么事?
C.查找有關金翅雀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直入新課:
課前已經布置了預習作業,關于“金翅雀”,你們都了解到了些什么?這節課我們共同走進課文,看看作者圍繞“金翅雀”,給我們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二、檢查預習,初步感知
檢查預習第一項:初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1.小組中輪讀課文,互相傾聽,爭取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
2.小組內交流易讀錯及不理解的生字詞情況。
3.小組代表匯報遺留問題,全班交流。
4.教師出示整理的生詞和容易讀錯的詞語,指名朗讀。
檢查預習第二項:
再讀課文,說說文章中的孩子給父母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脈絡
發現鳥窩——開始爬樹——發現鳥蛋——親吻鳥蛋——放回鳥巢(小金翅雀)
四、捕捉直覺
了解了課文內容,從中給你感觸最深的是什么?請你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
(孩子特別喜歡金翅雀;父母擔心孩子的安全……)
五、細讀課文,感悟孩子對金翅雀的愛。
默讀課文,找到孩子在講述這件事情的過程中,心境是怎樣的?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1、發現鳥窩
“孩子高興了,指手劃腳地講起來。他說,今天下午趕羊回家的路上,看見一只金翅雀從一棵大白松樹樹冠里飛出來。他看呀看呀,在濃密的樹枝里搜尋,終于在高處一根樹杈上發現有一團黑黑的東西。”
引導學生從“看呀看呀...終于”等詞體會孩子的.好奇心,從“指手劃腳”體驗那份高興的心情。
2、開始爬樹
“孩子一直往上爬。巨大的松樹又粗又高,他那纖細的身子緊緊貼在樹皮上,慢慢往上挪動,每一步都要分兩次進行:先用胳膊抱住,接著兩條腿盡量往上蜷,用了很長時間才爬上去,中間在結實的樹杈上休息三次。現在只能靠手,因為前面都是脆弱的新枝了。”
抓住孩子一系列的動詞如:貼、挪、抱等詞語體會孩子爬樹的艱難,理解孩子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你體會到了什么?感情朗讀。
在高高的樹冠,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危險沒有?
抓住“情不自禁”“吻”體會孩子對鳥蛋的無比喜愛。
4、放回鳥巢
孩子為什么沒有把小鳥帶回家?
抓住“滿懷憐愛”“心境坦然”體會孩子的愛心。
說一說這是個怎樣的孩子?孩子對金翅雀是一種怎樣的情感?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
1、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葡萄牙著名作家米托爾加筆下的《金翅雀》,還記得文中的孩子為父母講了一件什么事嗎?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
2、在講述這件事的過程當中,孩子的心境是怎樣的?(板書:饒有興趣、心境坦然)
3、誰能像文中的孩子一樣把這件事再給大家講一講呢?
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孩子對金翅雀是一種怎樣的情感?(板書:天真無邪的愛)
在孩子的講述過程中,父母的心境又是怎樣的呢?這節課我們來繼續深入學習課文。
二、細讀課本,感受父母之愛
1、提出中心議題,學生自讀自悟。
中心話題:
默讀課文,找到在孩子講述這件事情的過程中,父親、母親的心境是怎樣變化的?勾畫出相關語句,認真地讀一讀,并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及時記錄下來。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預設:
(1-3)
“母親瞪大黑黑的眼睛”
“父親像往常一樣心不在焉,連聽也沒有聽到”
“父親總算抬起沉重的眼皮,聚精會神的開始聽兒子說話。”
母親:抓住“瞪”讓學生體會母親從開始就關注孩子。
父親呢?為什么一開始“心不在焉”?可能父親覺得很平常,沒有什么了不起。也可能因為太累了。兒子太渴望父母一起傾聽時,抓住“聚精會神”體會父親雖累但為了孩子高興也開始關注孩子。
小結:母親總是關注著自己的孩子,無論再小的事,總能牽動她的心,而父親由心不在焉到聚精會神,同樣流露出對孩子默默的愛。
(5-7)
“母親把兒子的話句句吸入心田,還用整個心靈吻著可愛的寶貝”
抓住“吸、吻”體會母親聽得更認真,全身心的投入。
“父親則又開始吃飯了”,“父親又抬起疲倦的眼皮,和母親一樣提心吊膽地聽著”
父親又開始吃飯可見父親真的沒有什么興趣,但當孩子開始爬樹時同樣為孩子擔憂。“提心吊膽”是什么意思?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你有沒有讓父母為你提心吊膽過?”
感情朗讀,體會父母之愛。
小結: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她們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父親雖然還是有點漫不經心,但當孩子開始爬樹時同樣為孩子擔憂著、緊張著。
(10-11)
“父親和母親都驚呆了,誰也沒有吱聲”,“兩個人戰戰兢兢、一聲不響地讓兒子爬到樹上、爬上樹冠”“父親的心臟都停止了跳動”
孩子越爬越高,父母的心境又是怎樣變化的?理解“戰戰兢兢”是什么意思,并與“提心吊膽”對比理解,體會作者用詞精準。
父親的心臟都停止了跳動,是真的停止嗎?緊張、擔憂到了極點,直至出現了幻覺,想象當時畫面,你的心情如何
?更不用說是孩子的親生父母了。體會父母當時高度緊張的心情,同時領悟作者用詞的準確。
感情朗讀父親出現幻覺的部分,體會父母對孩子的愛之深切。
師小結:隨著孩子危險系數的不斷升級,父母的心也越繃越緊,直到父親的心臟都停止了跳動。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三、精讀最后一段,猜測故事情節。
讓學生再細致讀文章的最后一段,為什么“晚飯吃完了,屋里氣氛嚴肅”?引發學生猜測,父親和母親會談些什么呢?順勢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父母不在孩子講述故事的時候就打斷他呢?理解父母為了呵護孩子的愛心、好奇心的睿智而深沉的愛。
四、師總結全文
(指板書)全文以金翅雀為線索,文中沒有一個愛的字眼,但作者通過一系列的心理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愛的家庭。這愛既有孩子對金翅雀天真無邪的愛,更飽含了父母對孩子智慧而深沉的愛,我們相信孩子一定會在父母用心搭建的這個充滿愛的、溫馨的家庭中更自由、更快樂、更健康地成長起來。
課后反思:
本單元的單元主題是真愛無言大愛無疆。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父母在孩子講述過程中的心境變化,品味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之情。
為了落實教學目標,我反復細讀文本,認為將孩子和父母的心境變化分為兩個課時體悟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因此我在第二課時重點體會父母的心境變化。課上我讓學生在中心話題的引領下,抓住一些關鍵詞,如瞪、心不在焉、聚精會神、吸、吻等詞語讓學生品、悟,體會父母的心境。父母的心境變化隨著孩子危險系數的不斷升級而變化。我又讓學生在“提心吊膽”這里聯系生活經驗,體會父母之愛。然后又引導學生對比“提心吊膽與戰戰兢兢”,來體會父母心情越繃越緊,直到父親的心臟停止了跳動,讓學生想象畫面談自己的的心情,進而理解父母的心情緊張、擔心到了極點,品味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之情以及作者用詞的精準。最后通過猜測父親和母親會談些什么,進一步體會父母對孩子的關愛是一種睿智的、深沉的愛。本節課情感目標應該說完成的還是不錯的。
課上我能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調整教學設計。比如設計的是先說母親再說父親,而孩子們一開始就對父親的變化印象更深,于是課上先體會父親的心境,再體會母親的心境。還有,在父親的心臟都停止了跳動這一段本來沒有設計范讀,但孩子們讀得不到位,所以老師臨時加了范讀,孩子一下子進入了情境,很容易的就理解了父母當時那種極緊張的心理。
當然還有很多不足,如朗讀不夠,應面更廣、更有針對性、更扎實地指導朗讀。在猜測父母交談了些什么時,如果和自己的父母對比,可能更能深刻體會父母睿智而深沉的愛。
教學設計 篇14
[設計說明]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寫黃鸝,大有深意。因此,準確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是進行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分析評價,借鑒吸收”的前提。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作者通過這種寫法表達主旨的高明之處,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加以評價,并聯系閱讀和寫作的實際需要,借鑒吸收本文寫作及語言表達的技巧。教學中,要進一步落實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揣摩語言等閱讀能力的訓練,鼓勵學生闡發自己的見解和學習心得,答案不必拘泥,可以是多角度、多樣化的。這樣,“深入理解——欣賞評價——借鑒吸收”三個環節互相聯系,著重體現語文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蘊涵的哲理,引導學生對課文的哲理作一點分析評價。
2、通過本文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成為一個獨立的思考者。初步學會品味內涵雋永的文章。
[教學重難點]
1、抓住關鍵語句,把握文章的內容,引導學生對課文蘊涵的哲理作一點分析評價。
2、借鑒課文的寫法,學習精彩的語言。
[學法引導]
1、分析、討論法。設計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并分析,探究文章的內涵。
2、采用“初讀——精讀——品讀”的閱讀步驟,教師導讀與學生自讀相結合。
[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由美麗的風景圖片,伴著陣陣清脆的`鳥鳴聲,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入對黃鸝的介紹;再由詩人墨客的詠鸝佳句,喚起學生美的感受,從而將學生帶入新課的學習。
二、預習準備。在學生沒有充分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學習生字詞,掃除閱讀障礙。
三、初讀課文,整體把握。找出文章從敘事轉入說理的切分點,概括敘事內容,明確議論要點。
四、精讀課文,分析文章敘事部分。
1、本文一共幾次寫到“我”與黃鸝相遇的情景?每次情況有什么不同?
2、討論:在不同時期,不同環境看到黃鸝,作者的感情是否一致?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
五、品讀課文,分析議論要點,品味精彩的語言,理解文章的哲理性內涵。
1、欣賞課文最后五段的錄音配樂朗讀,談一談聽讀感受,引導學生去發現這幾段語言的美。
2、找出作者從黃鸝的遭遇中領悟出來的蘊涵著人生哲理的語句,并分析評價其哲理內涵。
3、結合作家介紹及時代背景,分析本文主旨,明確“黃鸝”的象征意義。
4、全班齊讀,加深理解。
六、課堂小結。
七、遷移拓展,作業布置。
討論:
1、作為21世紀的青年學生,你渴望怎樣的成長環境?渴望達到怎樣的人生極致?
2、目前,人才流動呈現出一種“孔雀東南飛”“人才美國流”的現象。山西省一位領導曾感慨地說:“過去是‘孔雀東南飛’,現在連麻雀也要東南飛了。”請同學們針對這一現象結合我國“西部大開發”的戰略,談談你的看法。寫一篇關于“人才流動”的文章。
【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裝幀設計教學設計04-19
《標志設計》教學設計10-26
設計校園教學設計04-14
教學設計07-13
經典教學設計06-22
《》教學設計09-27
教學設計08-23
課程設計教學設計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