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重點指導書寫“脊”“暇”“嫣”這三個生字。
2.通過引導學生用抓關鍵句、品關鍵詞、想象畫面的方法來領略德國獨特的風情。
3.能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積累文中優美的語言以達到熟讀成誦。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用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想象畫面的方法從而領略德國奇麗的風景和與眾不同的民族風情特點。
【教學難點】
能帶著自己的理解想象畫面,從而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積累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課前交流】
同學們,這世間美的東西很多,范老師就特別喜歡花。你們喜歡養花嗎?說說喜歡的理由。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德國去看一看。這個國家的人不僅愛花,更樂于把自己種的花讓給別人看,讓別人陶醉于花的艷麗與芳香中。
2.齊讀課題
3.指名讀題-齊讀課題
(這個題目里含著一對反義詞,想想看怎樣讀才能體現出來?)
(老師教大家一個朗讀的小技巧,當我們要強調某個詞語的時候,可以把這個詞語讀得重一些。)
4.簡介作者(這篇課文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季羨林寫的,大家對季羨林還有印象嗎?出示相關資料)
二、檢查預習情況
1.相信大家課前都預習過課文了,老師先來檢查一下文中的生詞。
課件出示生詞:脊梁 莞爾一笑 花團錦簇 姹紫嫣紅 應接不暇
(1)指名生讀,教師相機強調生字的讀音。(提醒學生讀準 “脊梁”的“梁”為輕聲;“莞”多音字,讀地名里讀guǎn ;多音字“應”)。
(2)全班齊讀
(3)描紅的是課文的生字,這么多的生字里頭,你覺得哪些生字比較容易寫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4)指導書寫生字“脊”,提醒學生注意“脊”的筆順,“暇”字應注意是日字旁。
(5)學生在紙上書寫生字“脊”,寫好后同桌之間互相看看。
2.指名生逐段輪讀
(同學們,我們解決了生字詞的障礙,相信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更好。老師想請四個朗讀水平最好的同學來讀一讀,向老師推薦一下這四位同學。
(其他同學認真聽,邊聽邊思考:作者幾次來到德國?德國給他留下了怎樣印象?)
(作者年輕時在德國留學期間看到這個國家的人不僅愛花,更樂于把自己種的花給別人看,時隔四五十年重返德國時看到的還是這樣的景象,作者發出了怎樣的感嘆?出示句子)
(這兩個相同的句式都用上了感嘆號,怎樣才能讀出贊嘆的語氣?)
三、品味語言,想象畫面,感受風情。
1.請同學們認真默讀課文,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景色奇麗”“民族奇特”?用筆畫一畫,做上記號。(可以在邊上標注“奇麗”“奇特”)
預設(一)想象畫面,品街頭景色之“奇麗”
出示PPT: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上,應接不暇。
1.讀著這么美的文字,哪些詞語最先跳入你的眼簾,使你興奮,令你心動?
生匯報: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師:多么富有意境的兩個詞!想想看這兩個詞語分別是從什么方面來描寫花的?(寫出了花的數量多、花的顏色美。)
師:描寫花的數量多、花的顏色美的詞語很多,你能說出幾個這樣的詞語嗎?
(同學們真了不起,一下子就說出了這么多的詞語。能試著用自己的話把它說成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嗎?可以試著從花的顏色和花的形態來說一說。)
師:同學們的描述,范老師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個五彩斑斕、鮮花競相開放的景象。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就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出示圖片)
師:同學們,季羨林不愧是我國的語言學大師,他僅用了“花團錦簇、姹紫嫣紅”這兩個詞語就把同學們剛才說的那么多的意思包含在里頭,這就是作者用詞的精妙。
2.你還從哪個詞體會到景色奇麗?
生匯報:“花的海洋”“山**上”“應接不暇”
師簡介“山**”(出示相關資料)
(這“山**上,應接不暇”是一個八字成語,這個成語是有來歷的。山**,是個地名,在浙江紹興城的西南郊外。這條道,是用石板鋪成,遠山近水、小橋涼亭、綠樹成陰、草木蔥蘢,身在其中,就像在畫中游覽一樣。一千多年前著名詩人王獻之來到這里,看到這兒的美景,情不自禁寫道“從山**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
可見在作者的眼里,走在德國的大街小巷上的感覺跟走在國內的山**上的感覺是一樣,它會讓人感到——
3.出示:走在這開滿鮮花的大街上,我仿佛看到了 ,聽到了 ,聞到了 。
師:帶著自己的感受讀這個句子——
師引讀:(音樂)
在德國,這樣的美景隨處可見,我們走在這條街上,抬頭向上看(女生讀)—
我們穿過這條街,進了一條小巷,抬頭向上看,(男生讀)— 。
這樣的美景豈能匆匆錯過,不禁讓人放慢腳步,細細欣賞。我們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全班讀) —
2.播放德國風光圖片,感受景色奇麗。
(讀著讀著,我們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中。人們常說“百聞不如一見”,同學們想不想去德國的大街小巷上去看一看,感受一下那里的美景呢?)
3.試背這個片段。
師:同學們,此時此刻,我們仿佛置身于德國的大街小巷上,此時此刻,你最想做什么?
師:是呀,怎樣讓這些美麗的畫面印在我們的腦海中呢?有個很好的辦法,就是把這些文字記在心上。當我們熟記這些文字時,這些美麗的畫面自然就會在我們的心中定格。多年以后,當你想起這些文字時,它就像陳年老酒一樣,散發出誘人的芬芳,揮之不去。因為,好的文章是有生命的。
出示片段,讓生試背。(出示片段——出示填空的片段——出示提示語的PPT)
4.小結學法:剛才我們用抓關鍵詞、想象畫面的方法來領略了德國奇麗的景色,感受德國獨特的風情。
預設(二)抓關鍵詞,品民族之“奇特”
師:你從哪些地方讀出了德國人養花的奇特呢?
出示: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花的脊梁。
師:試著用剛才我們學過的抓關鍵詞、想象畫面來學習這個片段,用筆圈一圈這個句子中的關鍵詞,試著想象畫面。
1.理解 “脊梁”
知道什么是“花的脊梁”嗎?我們平時是怎樣養花的?透過“花的`脊梁”這個詞語你都看到了一番怎樣的景象?
2.理解“家家戶戶”
“家家戶戶”這個詞語說的是每家每戶,它讓你想到了可能想到了什么?文中出現“家家戶戶”這個詞語的句子可不止一處,快速瀏覽課文,找出這些句子讀一讀這些句子,說說你的發現。
出示:
家家戶戶都在養花。
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我走在街上,抬頭向上一看,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都開滿了鮮花。
2.師小結:
作者年輕時在德國時,看到的是家家戶戶都在養花,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時隔四五十看后看到的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都開滿了鮮花,作者從心底里發出了由衷的感嘆——(出示)
四、回顧小結。
2.師:同學們作者年輕時在德國留學十年,看到德國人種的花是——(讀課題),時隔四五十年后,他重返德國,看到德國人種花仍是——(讀課題),這里頭其實還包含著德國人獨特的處事原則,到底是什么呢?這個問題留著我們下節課學習。
五、作業
1.把課文中描寫花美的句子抄下來并熟記于心。
2.推薦閱讀《留德十年》
六、板書
25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奇麗 奇特
抓關鍵詞
想象畫面
教學反思: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為我們敘述了季羨林先生在德國留學時的所見所聞,文字簡練優美。通過描寫德國人種花的與眾不同,突出他們每個人都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也因為如此,他們才會將自己的花種在臨街的窗戶外面讓別人看。全文充滿了作者的真情實感。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請學生自由默讀課文,以“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為主線讓學生潛心默讀課文,抓住關鍵詞進行想象畫面。如教學“奇麗的景色”中,讓生圍繞“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上,應接不暇。”這句先讓學生說說這段話中的哪些詞先跳入自己的眼簾,引導學生想象“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情景,通過說表示花多、花美的詞語后,讓學生領悟作者用詞的精妙。而后利用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意思,體會花之美。之后,再讓學生說自己印象最深的詞語,通過這些詞語仿佛看到了哪些畫面。讓學生在練說片段中把想象中畫面表達出來。透過文中的關鍵詞語,把這些畫面呈現出來。在體悟讀、自由讀、師引讀等多種讀的形式中,讓學生感受畫面之美。最后都是總結學法(即抓關鍵詞、想象畫面),讓學生學著用這種方法,自學“奇特的民族”這個部分。由扶到放,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
整節課,我努力遵循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讀,在品位的基礎上讀,在讀中進行想象,力圖使學生融入作者的情感,把學生領進濃濃的詩意境界,言為心聲,希望學生把心境和感受讀出來,入情入境,有滋有味。
回顧整堂課,還是有一些讓自己不甚滿意之處:教師對學生牽引的過多,學生的朗讀指導的還不夠到位。這樣一次充滿馨香四溢的異國風情之旅,讓我感受之真切到老師的高度將決定課堂的深度和廣度是何故。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將會是我不懈之追求的目標。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異域風情,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3、結合語境理解“脊梁、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的意思。
學習重點:
1、理解詞語的意思,讀懂課文,有感情朗讀。
2、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并從中受到教育。
課前準備:德國風光課件。
鮮花實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質疑問難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寫的文章,請大家齊讀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同學們在上一節課已經熟讀了課文,也自學了生字詞,在讀課文時遇到過什么問題嗎?現在可以提出來。要注意,提的問題要經過認真思考,提得有價值。(多媒體出示相關句子: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2、預設探究問題:
(1)作者在德國看到了一種怎樣奇麗的景色?為什么說景色是“奇麗”的?民族是“奇特”的呢?
(2)第三自然段中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為什么說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耐人尋味”是什么意思?。
(3)“變化是有的,但美麗并沒有改變!”“美麗”的東西指得是什么?
(4)“這是一個花的夢,一個思鄉的夢!”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夢”?
二、依據單元目標,提煉中心問題
1、過渡:大家提的問題都很好,既有思維價值,也很有整體性。這些問題中,先研究哪個問題呢?在學習本課之前,我們閱讀了這一組的單元導讀,這組課文的單元主題是什么?
(這組課文的單元主題是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風情特點。從表達上,還要揣摩作者是怎樣寫出景物、風情的特點的。)
2、在剛才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中,哪個問題與“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風情特點”這個主題更為密切?
(“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這個問題。)
3、請大家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多媒體出示句子: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4、咱們就先圍繞這個問題來研讀課文,我們在研讀的過程中,再逐一解決其他問題。可以嗎?
三、自主合作探究“奇麗的景色”和“奇特的民族”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從課文的哪些句段中體會到景色的奇麗,又是從哪些句段體現民族的奇特?你們可以圈點、標畫、批注,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說出來。
2、學生默讀課文自學、教師巡視。
四、披文入境賞“奇麗”。
1、我們首先一起來交流,你們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景色的奇麗?”請一個同學說,其他同學認真聽,可以補充、可以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
2、生匯報,師相機點撥:
預設(1)從“家家戶戶“這個詞可以體會出德國的所有人都是把花擺放在窗外的,不是一家兩家把花擺放在窗前的。可以讓人感受到這里的景色又奇特,又美麗。
(2)從“任何”這個詞看出那里的每一條街都盛開著鮮花。不是只有一條街有如此美的景象,而是所有街道上的家家戶戶都自主的把花讓別人看。走在那條街道都能看到這樣美麗的花。
(3)從“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看出花太多了,花多得成團,一簇連著一簇,都緊緊的簇擁在一起,顏色有各種各樣的,非常鮮艷,特別美麗。
(4)從 “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看出景色的奇麗。
3、同學們理解得真好。下面請閉上眼睛,聽老師讀,看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一會請你描述一下。
4、師放配樂磁帶,生閉眼想像后談自己想像的畫面,師簡要評析。
5、你們想不想親眼目睹一下這奇麗的景色?(想)現在讓我們一起插上翅膀,飛到德國,一起來欣賞這一幅幅奇麗的美景!
(多媒體播放圖片。)
6、漫步在德國的大街上,徜徉于花的懷抱,沐浴著花的芳香,聆聽著花的私語!此時此刻,你最想說點什么?
(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7、大家描述得可真美!下面我們來讀一讀這幅奇麗的景色,看看哪位同學能讓我們聽出他內心深處那種強烈的感受,能把所有的老師和同學們帶到那奇麗的異國風光。
8、多么美的異國風光,你能背下來嗎?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一背。誰背下來就可以向老師舉手示意。
9、學生背誦。
五、披文入境悟“奇特”。
1、剛才我們感受到了景色的奇麗,你從哪體會到了這個民族的奇特?讓我們接著交流。
2、學生匯報,多媒體出示相關句子,并引導學生分析奇特之處。
(重點出示實物鮮花,幫助學生理解花的脊梁。)
3、德國人養花,卻偏偏只給自己看花的背面,只看花的脊梁,真是奇特無比,不可思議。讀完這段話,我們和季羨林一樣,也禁不住滿腹狐疑。如果你是一個德國人,你能解開季羨林心中的疑問嗎?
4、創設情境,老師扮演季羨林,手拿鮮花依次采訪不同學生扮演的女房東(歐樸爾太太)、小學生、的士司機。
采訪的主要問題:歐樸爾太太,您為什么把花都種在臨街窗戶外面?
這位德國小朋友,你好,你們家種花嗎?你們是怎么種花的?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種花給別人看?
這位先生,您好,為什么在德國大街上可以看到這么多的花?
5、小結:哦,原來是這樣!只有每個人都把花種給別人看,才能夠在大街上欣賞到無數人種的花。這種境界就是:人人為我,(師停頓,引導學生答出“我為人人”,并板書: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6、假如每個人都把花藏在屋子里不給別人看,那么又會是怎樣一幅景象呢?
(小結:這就是我不為人人,人人也不會為我了 。)
7、從種花這件小事,我們看到了德國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美好的品質。這的確是一種“頗耐人尋味”的境界。為什么說這種境界“耐人尋味”?(多媒體出示句子)
(學生匯報)
8、讀到這,你想到哪些語句?(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中你有沒有感受過類似的境界?(生聯系實際談理解)
9、正是因為所有德國人擁有這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美好的品質,才創造了一幅奇麗的景色,一個奇特的民族,一個和諧的家園。這一切都讓季先生魂牽夢繞,終生難忘。四五十年后,當作者再度踏上德國這片深愛著的土地時,他又發現了什么呢?
(讀最后一段。)
(學生匯報,多媒體出示句子。)
10、“美麗并沒有改變”,在這里指什么?
(學生匯報)
11、是啊。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沒有改變!這種心靈美,和諧美沒有改變!
這一切的一切,都讓季先生發出這樣由衷的贊嘆:
(男生深情齊讀)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此時此刻,我們的心里也不由得發出這樣的贊嘆:
(全班深情齊讀)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六、總結全文。
附整體板書: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奇麗 花美、多 人人為我
奇特 自己種花讓別人看 我為人人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3
一、談話導入,讀題激趣:
同學們,看老師在黑板上寫一個字。(板書:花)看到這個字,你會想起哪些帶“花”的成語?(預設:百花爭艷、花紅柳綠、春暖花開、花好月圓、繁花似錦……)
一提起“花”,我們總是把它和美麗芬芳聯系在一起,而在季羨林先生的眼中,它更代表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崇高的精神境界。讓我們跟隨季老,一起走進這愛花的國度,這奇特的民族--
板書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有詩意、有哲理地讀題目)
(一)、師:課前大家都預習了課文,那通過過預習,你都掌握了這些詞語了嗎?(找學生齊讀,開火車讀)
檢查字詞:(漸漸小下去的聲音說明同學們已經讀完,能把自己沒讀完的地方堅持讀完,這是一個幾號的品質)下面我檢查一下詞語:
出示整組詞語:誰來帯讀一下?(讀的又對又響,真不錯!)
A正音:脊梁,念輕聲,是什么意思?人的脊梁在哪里?
課文中指什么“脊梁”?
花的脊梁是什么意思?花朵的反面。
結合圖片理解。生:花的枝干、花的葉子、花瓣的背面。
B、莞爾一笑:念wan,它還有另一個讀音,念guan,東莞是廣東的一個地名。
C、在書寫上你們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嗎?
“應接不暇”是“日”旁,你教教大家怎么記住它?(中國漢字是形音義結合體,記住了它的義能更好的幫助我們記住它的形)
他還有兩個形近字呢!誰會組詞,并說說你是怎么記住它的。
4、請同學們拿起筆把比較難寫的生字在生字表旁邊寫2遍。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看溫馨提示:(1)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2)、邊讀邊思考:再次來到德國,作者發出怎樣的贊嘆?用“﹏﹏”劃出來。(課件出示)
2、學生自由讀課文
師:德國一個愛花的國度給季羨林老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五十年過去了,當作者再次踏上這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國土時,他發出了怎樣的感嘆?
生: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課件出示)
師:你從文中哪些地方讀出了景色的綺麗?又從哪些地方看出了民族的奇特?畫出文中相關句子和段落,你們可以圈點、標畫、批注,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說出來。(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
(一)體會景色的綺麗
預設1:花美
生: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chà)紫嫣(yān)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出示幻燈: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chà)紫嫣(yān)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師:讀完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從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美麗?請你說,其他同學認真聽,可以發表不同的看法、見解,也可以補充。
生:我從“花團錦簇”和“姹紫嫣紅”這兩個詞語中感受到了景色的奇麗。師:你很會讀書,很會抓詞語。
(3)多美的景象!(出示鮮花的圖片)看,這樣鮮花匯集成團就可以稱之為___,各種花兒艷麗奪目的美好景象就可以稱之為_____
(4)A像這樣描寫花美的詞語還有很多,你能說出一兩個嗎?(同學們積累的詞語真多,看來你們平時讀書的時候很注意積累一些優美的詞語。)
B老師也找了一些,讓我們來美美地讀一讀,出示:五彩繽紛、五彩斑斕、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繁花似錦、嬌艷欲滴),
(5)讀的真美,讓我們這種感覺再美美地讀讀課文?
(6)引讀:多美的景色啊!
出示幻燈片:
早上,孩子們背上書包,穿過街頭,他們抬頭向上看,只見__________
傍晚,人們下班回家,走過街上,他們抬頭向上看,只見______
年輕的留學生季羨林初到德國,走在街上,他抬頭向上看,只見_________
(7)、師:正因為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所以齊讀句子
(課件出示句子: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預設2:花多
師:請同學們再靜靜地看著這段文字,想想這段文字除了寫花的美之外,還寫了花的--(多)你從哪兒感受到的?(花多)
(1)“花的海洋”花像海洋,能不多嗎?
(2)“家家戶戶”(不是一家一戶而是家家戶戶,真是多呀!)
(3)“任何一條街”(是啊,不是一條街而是任何一條街每一條街都有這樣美的花,真多呀!)
(4)誰能把花的多讀出來?
(5)大家都讀得很好,
師:你們想不想親眼目睹一下這奇麗的景色?
生:想
師:好,下面我帶大家一起去看看,我請一名同學讀,大家一邊聽一邊看文字,一邊展開想象,透過這些語言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一會請你描述一下。
師:配樂朗讀
師:你看到了什么?你聽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街道兩旁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花朵競相開放,把整個窗戶,整條街裝扮得非常美麗。
生:我看到一片片花海競相開放,蜜蜂圍繞著花朵嗡嗡的歌唱著。
生:我看到我和我的同學走在大街上,聽著鳥兒的歌唱,聞著花香,在散步。
生:我看到兩個人站在開滿鮮花的大街上在聊天說:你看這景色多美呀。
生:我看到兩只蜜蜂嗡嗡的湊在一起聊天:多么美麗的花兒……
師:是呀,欣賞著競相開放,姹紫嫣紅的鮮花,真是一種美的享受。人們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聞著花香,聽著鳥語,望著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競相老師帶到這美麗的異國風光。讓我們再次美美地讀讀這一段文字。生:想
生:齊讀句子
(二)、體會風情的奇特
1、師:好一派奇麗的景色啊!那又是一個怎樣奇特的民族才能創造出如此奇麗的景色呢?瀏覽課文,哪些地方寫出了德國民族的奇特,用波浪線劃出來。
2、生自由讀課文。
師:文章當中哪里看出了民族的奇特?
生: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師:你從哪里體會到民族的奇特?
生:他們把花都養在窗臺上。
師:你家花養在哪里?
生:我家養在陽臺上;我家養在客廳里
師:可是他們卻把花養在窗臺上,大家說奇特吧?
生:奇特
師:大家還從哪個地方看出民族的奇特?
生: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我從這里看出了民族的奇特。
師:是啊,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那自己在屋子里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花的脊梁。
師:你家養花是做什么的?
生:美化環境;綠化空氣;釋放氧氣……
師:可是他們卻不這樣做,只看到花的脊梁?他們不喜歡花么?那為什么還這樣做呢?
2、他們這樣做季老先生很不理解,我們也很不理解,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創設情境)現在你們就是德國的養花人,老師當記者,采訪采訪你們--
你好,你家里養的`花,自己只看到枝枝葉葉,不覺得委屈嗎?--生答
你好,你們這樣辛苦養花不是白費了嗎?--生答
房東太太,你養花是給別人看的,心里怎么想的?--生答;你“莞爾一笑”,這“莞爾”中的深意在哪里呢?--生答。
3、正是這樣。房東太太眼中再普通不過的現象,季羨林爺爺又有怎樣的感慨?就是--(齊聲)“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生:他們一心為了別人,有一種奉獻精神。用文中的話說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文中說這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為什么說耐人尋味?耐人尋味是什么意思?
生:頗是很,非常的意思。耐人尋味,就是值得細細品味。
生: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師:當我們再次讀這段話的時候,你會帶著怎樣的心情來讀?
生:敬佩,感動……朗讀
你們之所以感受這樣深刻,是因為眾多的德國人無私的境界,深深地打動了我們,他們的這種境界就是齊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在德國我們能看到漂亮的花海,能聞到花綻放的清香,所以讓我們感受到他們“人人為我”的境界。奇麗的花,奇特的民族,深深的打動了季先生,所以他說:大家齊讀這句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師:現在大家明白為什么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了吧?
三、聯系生活實際,談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正是有了這樣的一種境界,使我們見視到了這樣奇特的民族,請大家讀。
出示課件: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5、小結:是的,正像你們所說的德國民族是奇特的,他們的奇特表現在他們家家戶戶都______,并且是把花都栽種在__________,在屋里只能看到_______,而把最美的花給_街上的行人_看。同學們,這就是季羨林先生所說的“我為人人”的精神!正是有了這樣的一種境界,也才有了這樣奇麗的景色。
我為人人,德國才堪稱一個奇特的民族,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種奉獻精神,相信我們的國家也會達到這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
四、重尋鄉夢,品味“美麗”:
1、出示:德國四五十年前后街頭的圖片,對比觀察。
2.師:來,讀讀季爺爺說的這句話--“變化是有的,而美麗卻沒有改變。”這里面藏著他第二次到德國的所見所想。
(1)師:四五十年后,作者已由青年變成老年,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指名答。
(2)師:這美麗指是什么?對,德國街頭還是那樣的美麗--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花的海洋、山陰道上,應接不暇;美麗僅僅指花嗎?幾十年過去了,德國人這種美好的心靈卻從來沒有改變!再讀這句話。
(3)此刻,作者對德國這個民族產生了一份怎樣的情感?敬佩(板書)
五、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不但感受到了德國奇麗的風景和與眾不同的民族風情,也感受到季老先生情感的變化,(指板書)由吃驚到贊嘆,再到敬佩。讓我們帶著由衷的敬佩,再讀這句話: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2、學到這里,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發現,這篇課文在表達上還有一個特點,它不同于一般寫風景風情類的文章,不是把作者游覽過的各種新奇的景物羅列出來,而是像拉家常一樣娓娓道來,單單寫出這多年不變的景色,這究竟是為什么呢?(在講述德國風景民俗的同時,用最精練概括的語言點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長的哲理,讀起來讓人既開眼界,又回味無窮,頗受教育。)
六、抒情總結
最后讓我們再次走進德國,隨著季先生一起來讀--
(配樂情境朗讀,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鋼琴曲《思鄉曲》)
漫步在花團錦簇的大街之上溫馨愜意
遨游于姹紫嫣紅的樓宇之間流連忘返
沐浴著芬芳的花海之香遐想聯篇
編織了四五十年的童話傾刻間夢想成真
七、板書設計
25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奇麗的景色奇特的民族
花團錦簇人人為我
姹紫嫣紅我為人人
目不暇接
師:課下自己閱讀《再返哥廷根》。了解作者對德國的獨特情懷。下課!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優美語言。 2.了解作者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的特點,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從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一、學什么
師:四五十年后的今天季羨林先生有來到了德國。他走在街上抬頭一看,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都開滿了鮮花,他情不自禁地贊嘆著。他發出怎樣讀贊嘆呢?(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板書:奇麗奇特
師:季先生為什么贊嘆德國有奇麗的景色,是奇特的民族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板書課題二、我來學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結合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德國的風景和風俗特點。
(指名讀)
學習提示:
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用直線畫出文中描寫德國景色的奇麗句子,簡單批注。小組交流體會。(時間3分鐘)
一、你是從哪些句子感受到德國景色的奇麗的?
學生匯報:走過任何一條街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理解詞語“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這兩個詞都是形容花,但它們的意思不一樣(出示圖片)花成團的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叫花團錦簇各種顏色的花競相開放絢麗奪目就叫姹紫嫣紅。假如現在你就置身于這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街上,你仿佛看到聽到聞到了什么?
請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這段話。評價。
就這一段你還從哪看出景色的奇麗?(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得人如如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從哪些詞語看出花多?(花的海洋、應接不暇)走在這樣的大街上會有怎樣的感覺?
二、課文中那些句子使人感到德國民族的奇特?
學習提示:
1.默讀課文2,3自然段畫出體現德國民族奇特的句子。 2.從文中找出體現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句子。為什么說這種境界耐人尋味?
3生活中你見過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事例嗎?小組交流。(時間5分鐘)
師:如此美麗的景色,這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會永遠保持下去嗎?
師:時隔四五十年,德國人把花養在臨街的窗戶外面的習慣沒有改變,家家戶戶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景色沒有改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沒有改變。師:在美麗的花背后卻隱藏著這么多美麗的東西。請大家讀:“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你是怎樣理解美麗并沒有改變的?
難怪季先生贊嘆: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來用
文章的結尾季先生做了一個夢這到底是怎樣的夢,夢到了什么?請你簡單寫一寫。
我來思
說說你的收獲。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認讀并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姹紫嫣紅,花團錦簇,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德國奇麗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風情;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來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在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是怎么寫出景物、風情的特點的。
【教學難點】
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課前聽同學們談及自己家中養了很多鮮花,老師真想一一參觀,但這是不可能的,別人家里的花我們怎么能隨便看到呢?可是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德國,只需漫步于街頭,你就可以隨意欣賞到家家戶戶種植的鮮花,因為在那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著名的語言學家季羨林老先生一起去走進德國,感受那里與眾不同的異國風情。好,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過渡:課文預習過了吧,下面咱們就來檢查一下,這些詞語你都會讀嗎?
1、檢查讀詞:
⑴ 出示第一組:
宇宙 天性 真切 奇麗 奇特 脊梁
① 指生讀,糾正“脊梁”的讀音及寫法。“脊”的上半部分是先兩邊后中間。
② 齊讀。
過渡:看來這組詞語比較簡單,沒有問題,那咱們就增加點難度,來看第二組,自己先練習一下。
⑵ 出示第二組:
莞爾一笑 應接不暇 花團錦簇 姹紫嫣紅 耐人尋味
① 指生讀。
②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們的漢字是世界上最有魅力最有韻味的的語言,它集音形義一體。我們在讀詞的時候如果能夠加上自己的理解,就一定會把詞語讀得有滋有味,聽老師來讀這兩個詞。誰再來讀。齊讀。
2、質疑導讀:
看來詞語大家已經掌握得很熟練了,不知大家對課文又了解多少呢?下面,老師想出幾個小小的問題來考考大家: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個國家?那里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我們本文的作者季老先生曾在德國留學十年,那么德國給他留下了什么印象?
提示:
可以到文中的最后一自然段中尋找。
歸納:
“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并板書:
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三、品讀學文
1、朗讀思考,體悟風情:
為什么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呢?這節課,就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去尋找答案吧。請同學們放聲朗讀課文,邊讀邊想:你從課文的哪些語句中感受到那里景色的奇麗或是那個民族的奇特的?就請把這些句子畫下來。然后把畫出來的句子讀一讀,想想從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
2、感受“景美”:
學生匯報交流:
(請學生說,提醒其他同學認真聽,可以補充、可以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
⑴ 詞語聯想,初識美麗:
“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① 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情況相機出示以上文字課件:
引導學生想象“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是怎樣的畫面,而“花的海洋”和“應接不暇”又是怎樣的情景。
② 指導朗讀:
師:整條街的花就像海洋一樣,無邊無際,多美的景色啊!誰來讀讀?指生讀。
⑵ 情境創設,奇麗再現:
導語: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漫步在那個德國小鎮的街頭,去感受那里美麗的風光吧。請大家閉上眼睛,用心感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
① 師配樂朗讀,生閉眼聆聽。
② 交流想象。
③ 出示課件,小結:
瞧,正如大家所描述的一樣,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人們每天徜徉在花的海洋里,聞著花香,聽著鳥語,該是多么愜意、多么開心的一件事呀!來,就讓我們把這種美好的感覺讀出來吧。你來試試。
師隨時糾正不到位之處。
齊讀!
⑶ 誦讀美景,佳句積累:
這么美的景色,你想不想把它永遠地珍藏在記憶中呢?那有什么好辦法呢?趕快背背吧。你來試試。一起來,好嗎?
3、領悟“人美”:
過渡:剛剛我們一起去走進了德國的街頭,領略了那里奇麗的風光,花海暢游,花香陣陣,怪不得季老先生會情不自禁地贊嘆道──(生齊)多么奇麗的景色!那么,你又是從哪里能感受到這個民族的奇特的?
⑴ “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⑵ “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① 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情況相機出示以上文字課件。
通過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比較,理解德國民族養花的奇特。
② 指導朗讀:
學生練讀:
師:如果你跟作者一樣,第一次到德國,看到德國人這樣養花,你的感受會是什么?(奇怪、不理解)好,請讀出這種吃驚、不理解。
全班自由朗讀。
(讀出吃驚、不理解。)
4、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⑴ 過渡:
師:的確,在德國,“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文中,作者用了一句更精辟的話來表達這個意思,是哪句話呢?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出示課件文字并板書: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⑵ 結合上下文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① 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② 回歸課文,從哪些地方看出是“我為人人”,哪些地方表現的又是“人人為我”?課件相機出示答案。
③ 季老先生看到德國人這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做法,會想些什么?你又想些什么?(指3~5生談)這一句話讓我們想了這么多,這種境界真是頗耐人尋味呀!
④ 我們身邊,有沒有這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事例?找生談。
(提示:班級圖書角、值日生清掃衛生。)
5、回歸文本:
⑴ 正是因為德國民眾具有這種“我為人人”的奉獻精神,所以他們才能做到(課件出示并齊讀):“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⑵ 于是就有了這令人感動的“人人為我”的和諧景象(出示并齊讀):人們“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小結:此情此景,都深深地打動了季老先生,難怪他會由衷地贊嘆道──“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6、尋夢之旅:
過渡:
轉眼間四十五年過去了,斗轉星移,時事變遷,當季老先生再次踏上這片他闊別已久的土地的時候,展現在他面前的又會是怎樣一番情景呢。現在各位是季先生,我是一位記者,我想現場采訪一下。
⑴ “變化是有的,但美麗并沒有改變”:
探討:
四五十年間可能發生了哪些變化,唯有“美麗”沒有改變,那“美麗”究竟指什么?生談。
(預設:花美,環境美,心靈美。)
原來,在美麗的花兒背后,還隱藏著這么多美麗的東西,難怪您會說──(生接讀):“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⑵ 理解:
“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您還做了一個花的夢,一個思鄉的夢。”
找生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夢?老師也有自己的見解。老師在課前曾讀過季羨林的《再返哥根廷》一文,其中有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留德十年,那座異域小城,在我的心靈深處,早已成為我的第二故鄉了。”而且,他還把自己離開德國時的心情也成了一首詩。(出示)由于當時社會形勢很復雜,所以季先生在回國時不能從德國直接回國,而是途經瑞士,幾經輾轉來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這里的“舊邦”指的是哪里?(祖國)“客樹回望”又是回望的哪里呢?(德國)是呀,這里既有對祖國的思念,又有對德國的依戀。
四、推薦閱讀
過渡:
這里的故鄉究竟指的哪里呢?正如人們所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1、好書推薦:
他夢里的故鄉究竟在哪里,就請大家到他的文集《德國印象》中去尋找答案吧。同時,老師想再向大家推薦季先生的兩本著作《故鄉明月》和《另一種回憶錄》,相信讀完之后,你一定會對他的思鄉夢有了更深的了解。好了,同學們,老師向你們推薦了三本好書,那你們愿不愿意也向老師來推薦幾本好書呢?你推薦什么?
2、生向師推薦好書。
3、回歸主題:你們看,這種境界就是──
(生接)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板書設計】
25、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奇麗的景色!
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
奇特的民族!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正確讀寫“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戶戶、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3.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啟示與教育。
設計理念:
以跟隨季羨林先生展開“異域風情之旅”的課堂展開形式,讓學生在旅程中產生問題,選擇季老學生最后發出的感慨“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為切入點,讓學生在研讀課文的過程中,理解了景色的奇麗與民族的奇特,從中達到點化本文的中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高尚境界,試圖做到用一個中心問題的解決,使得其他疑難都迎刃而解。通過自讀,默讀,瀏覽、比讀、品讀、誦讀等多種讀的方式來理解文本,以及角色體驗,情境想象、聯系生活、延伸閱讀,隨文練筆等形式多樣的語言文字訓練中讓學生感受德國風情,體會異國文化,領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教學準備:
德國風光短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脊梁、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耐人尋味”等詞語的意思。
2、引導質疑,理解“奇麗的風景、奇特的民族”指的是什么。
3、初步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頗耐人尋味的境界。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季羨林爺爺的插圖,提問:大家還記得這位老爺爺是誰嗎?在上學期學習過的一篇訪談錄《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里,我們認識了知識淵博的語言大師季羨林爺爺。這位國學大師早年曾留學德國哥廷根大學十載,他把德國哥廷根視為他的第二個故鄉。三十五年后,當他再次踏上故地,感慨萬千。后來,季老先生寫下了今天我們所學的這篇課文。
板書:板書,讀課題。
這節課呢,就讓我們跟著季羨林爺爺去德國哥廷根城市去游覽一番吧,那么在出發前,同學們想了解德國的哪方面內容,
(預設:想了解哥廷根這個城市有什么獨特的地方,和當地的人們有什么風土人情。)
2、那好吧,看看我們這次去到德國,能不能了解得到同學們想知道的內容呢?
(設計意圖:從舊知引入到新學的知識,符合小學生認知規律。先了解學生學習興趣所在,既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有利于教師以學定教。)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3)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流利。
2.出示生字,生齊讀,指名讀,師注意糾正字音:注意“莞”是個多音字,本課中讀wǎn,表示地名時讀“guǎn”,如,廣東省的“東莞”;“姹”(chà)的聲母是翹舌音,不要讀成平舌音。
3.生指出書寫上的疑難字,指導書寫生字:脊、嫣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明確目標(5)
1.同學們把生字詞讀準了,讓我們小組內再讀一次課文,看看你能從中了解些什么?
2、學生匯報。
3、同學們真會讀書,課文里的確詳細地向我們介紹了這些方面的內容。可是在讀課文的時候,能抓住課文的一些關鍵的地方提出你的疑問嗎?
4、學生質疑:
預設:
1為什么說景色是“奇麗”的?民族是“奇特”的呢?
2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為什么說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耐人尋味”是什么意思?。
3、“變化是有的,但美麗并沒有改變!”“美麗”的東西指得是什么?
4 、“這是一個花的夢,一個思鄉的夢!”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夢”?
師:大家提的問題都很好,既有思維價值,也很有整體性。這些問題中,先研究哪個問題呢?剛才同學們在學習課文前,不是最想了解德國是怎樣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嗎?就讓我們先解決這“為什么說景色是奇麗的?民族是奇特的呢?“這個問題吧。我們在研讀的過程中,再逐一解決其他問題。可以嗎?
(設計意圖:通過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為學下文打下了鋪墊。同時,高年級的學生應具備質疑問難的能力,故為達到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就文本內容提問,做學習的主人。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后,通過梳理,達成以上四個問題的共識。找到本課的中心問題,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做到讓學生心中有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研讀課文,突破重點(20)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從課文的哪些句段中體會到景色的奇麗,又是從哪些句段體現民族的奇特?你們可以圈點、標畫、批注,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說出來。(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
(一)奇麗的景色(15)
1、學生匯報交流。(6)
預設:(1)學生回答景色奇麗的句子:“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學生在回答時,師引導抓住“任何”、“家家戶戶” 來體會花的多,抓住“花團錦簇、姹紫嫣紅”來體會花的顏色鮮艷,一簇簇的情景。在朗讀方面引導學生讀出贊美之情,和愉悅的心情。)
(2)學生回答:我從這句話“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看出景色的奇麗。(在學生談理由時,引導學生從“花的海洋”和“應接不暇”中體會花的多與美,從“如入山陰道上”用生活體驗感受到舒服的意境。在朗讀方面仍要讀出贊美之情舒適的感覺。)
2、師:你們想不想親眼目睹一下這奇麗的景色?(配樂)請一生來讀這兩個句子,大家一邊聽一邊看文字,一邊展開想象,透過這些語言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一會請你描述一下。(5)
3、大家所描述的就是這樣的景色,人們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聞著花香,聽著鳥語,望著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競相開放,姹紫嫣紅的鮮花,真是一種美的享受。請你們用朗讀把在場的所有老師帶到這美麗的異國風光。你們想不想美美的讀一讀?(生齊讀)(1)
(二)獨特的民族(8)
預設1:生回答:“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強調了他們養花給別人看,并不是不喜歡看。通過中國人養花的目的與之對比,突出德國的'奇特。另外,要感受得到作者當時看到這情景時感到吃驚,不理解的心情。讓學生突出吃驚的感情。)
預設2:生:我從 “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通過抓住“脊梁”一詞,感覺到這個民族的奇特,并領會該詞的意思。)
預設3:生:從 “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國留學的時候,曾多次對德國人受花之真切感到吃驚。”(此處抓住“多次”一詞,也能看出作者當時很吃驚,不理解,也能感受到這個民族的奇特。)
預設4:生:從“我曾問過我的女房東,你這樣養花是給別人看的吧!她莞爾一笑,說:‘正是這樣!’”(抓住“莞爾一笑”可以看出女房東很自然地說這句話,說明他們認為這都很正常,從中可感受到德國民族的奇特。)
2、季老先生在德國所看到的這些情景真令他不理解啊,讓我們把心中的疑問與不解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吧,出示第二自然段,請生讀。
(設計意圖:本環節意在讓學生通過帶問題找答案,找出相關句子,通過抓住詞、句來品味,通過角色的體驗,情境的想象,和活躍的思考來解決本課的中心問題。在學文的過程中,注重學生對于字詞句的理解和感悟,同時,用感情讀的形式來表現對文本的參透。)
六、聯系思考,點明中心(4)
1、他們這樣一種養花的風俗可真耐人尋味啊,從中,德國人給我們留下了什么印象呢?(高尚、無私,為別人著想,把最美的花讓給別人看。)
2、你從文中哪里看出他們為別人著想。
出示第三自然段的 “每一家都是這樣,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到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句子。(理解“耐人尋味”,聯系課文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3、請生帶著敬佩之情來贊美德國人,引讀該句段。
(設計意圖:因前面對奇麗的景色和奇特的民族的理解體會,本文的中心已昭然若揭,使得本課的教學難點能在不知不覺之中攻破。)
七、引讀課文,感悟中心(2)
1、師引讀:我們之所以感受這樣深刻,是因為眾多的德國人無私的境界,深深地打動了我們,他們的這種境界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在德國我們能看到漂亮的花海,能聞到花綻放的清香,所以讓我們感受到他們“人人為我”的境界。奇麗的花,奇特的民族,深深的打動了季先生,所以他說:大家齊讀這句話: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師:正是有了“我為人人”這種境界,使我們見識到了這樣奇特的民族,請大家讀——二自然段
師:正是有了“人人為我”這種境界,也才有了這樣奇麗的景色。生讀──三自然段寫景的部分。
(設計意圖: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以基本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的,但為了更深化感悟,使學生由衷地受到教育,我認為讀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為使最后的一次讀能做到感悟中心的作用,故設計了引讀,使學生在讀中不知不覺地更深入文本。)
八、自然過渡,存疑結題(1)
同學們,我們回顧一下我們之前提的疑問,解決掉的我們把他畫去。
四五十年過去了,季羨林爺爺再去回到舊地,德國人的這種獨特的風俗習慣和美麗景色有沒有改變呢?季老先生仿佛做了一個怎樣的夢呢?我們下節課再來探討吧。
(設計意圖:學生前面已然質疑,中間已然釋疑,但因為時間的問題,還有些問題沒有解決,提出下節課的學習目標,自然過渡。)
九、作業設計:
1、運用本課的生字新詞,連起來寫一段話。
2、抄寫文中描寫花美的句子,并背誦第三自然段。
3、推薦閱讀:季羨林爺爺的回憶錄《德國印象》。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7
一、 “花”字導入
板題:花。看到這個字大家都想到了什么,或是想說些什么?愛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宇宙間美的事物有許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花”也是我們今天課題中的關鍵字,讓我們來看看是哪些更關鍵的字組成了今天的課題。課件出示題目,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流利。
2.出示生字詞,生齊讀,指名讀,師注意糾正字音:注意“莞”是個多音字,本課中讀wǎn,表示地名時讀“guǎn”,如,廣東省的“東莞”;“姹”(chà)的聲母是翹舌音,不要讀成平舌音。
3.你認為這些詞語中,哪些詞語是較常見的?哪些是賞心悅目很特別地?還有哪些是你不理解的?
三、了解背景抓出文眼
1、簡單介紹寫作的背景
本文的作者是季羨林先生。他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印度學研究大家。早在1935年,25歲的季羨林先生經清華大學的推薦,帶著祖國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圖大志遠赴德國哥廷根,求學于哥廷根大學。他在哥廷根大學留學十載,1945年才回歸祖國。這十年,用季老的話來說:是自己人生地轉折點。所以季羨林先生也稱德國的哥廷根是自己的第二故鄉。三十五年后,1980年當他再次踏上這第二故鄉的土地,感慨萬千。于是季老先生寫下了《再返哥廷根》一組散文。這篇課文就選自《再返哥廷根》
2、抓出文眼
季老重返哥廷根以后當人們問哥廷根有什么變化時,李老意味深長地說:“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看看書,不變的“美麗”是指什么呢?板書:不變的美麗
四、深入理解兩種美麗
抓住花的美麗和人內心的美麗來深入探究
(一)花的.。美麗、街景的美麗
1.哪些句子突出表現了哥廷根花的美麗?找出描寫街景美麗的句子。
(抓住“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花的海洋、應接不暇、山陰道上”來想象。相機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詞義。)
2.電腦出示兩個句子
⑴ “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地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⑵“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3.讀這兩個句子,哪些詞語體會到了美麗?板書: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自己讀這兩個詞語,體會語言文字的美,想象花的美。再把詞語帶入句子,讀出這種美麗。練讀、個別讀、示范讀。最后兩個詞語讀慢一點。慢慢回味。
4.老師導語:讀得很不錯,我們再來看看哥廷根的街景吧!邊看邊找找哪些地方體現了這些詞語。
老師解說詞:這里的花太多了,像花的海洋。五顏六色嬌艷的鮮花彼此連著、擠著、壓著,都緊緊的簇擁在一起,花團錦簇、姹紫嫣紅。人們每天都徜徉在花的海洋里,聞著花香,聽著鳥語,望著街道兩旁競相怒放的鮮花,真是一種美的享受。走在這樣的街道上,是否讓我們覺得賞心悅目呢?能否帶著這種美好地感覺來讀一讀這兩句話。
(二)德國人內心的分享、互惠思想
1.回到板書上,“不變的美麗”其中包含著花,還包含了
如果學生答不出來,老師就引導:這種街道上的美麗表面上看是因花而美,其中折射出來的是——人內心的美麗。板書:心
2.有哪些句子能夠體現德國人美麗的內心。
(1)街道的美麗是因為德國人怎么做的?(抓住“都、家家戶戶、莞爾一笑”來分析理解。)
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再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想想他們是怎么擺放花盆的。花的脊背是什么樣的?那么想一想作為辛苦栽花的主人能看到些什么呢?(枝干和葉子,只能看到花朵的背影,滿窗的綠色,凌亂的花枝,很難看到鮮花的爛漫。)走在屋外的行人又能看到些什么呢?(嬌艷的鮮花)花最美麗的部分──花朵自己卻不能完全欣賞到,那自己豈不是得不償失嗎?德國人有這樣的想法嗎?
(2)我曾問過我的女房東:你這樣養花是給別人看的吧!她莞爾一笑,說道:“正是這樣!”(可引導學生對這個問題討論一下,明白把自己的花給別人看,自己也能看到更多更美的花)
(3)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頗”是“很、非常”的意思。“耐人尋味”指意味深長,值得仔細體會琢磨,引起深思。像這種引起人們思考、值得人們回味的情形,我們可以稱它為“耐人尋味”。這種境界指一種思想境界,聯系上文那么是什么思想呢?(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季老先生覺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這么值得好好體味,那么我就來細細思考一下。
在文中,什么樣的行為體現了德國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境界?
老師點評:這就是中國人講的“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當我為別人付出的時候,別人也在為我付出;互幫互利,互相贈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麗。這就是一種人生境界。
花,使季羨林想到如何做人,這本身也是一種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讀懂了這段話,再來讀,大家就一定會讀得更有感情,更"耐人尋味"了!
五、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你能不能聯系生活說說生活中有哪些"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事例?(班級圖書角、輪流打掃衛生。.。.。.)
有了我為人人的實際行動,才能出現人人為我的社會風尚。一句歌詞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就變成美好人間”。當人人都是一朵“我為人人”綻放美麗的花時,世界將會變得多么美好。
六、總結全文,激發閱讀興趣
1.配樂朗讀全文。
老師小結:(板書)街頭花團錦簇,恍然花的五彩海洋,形成了一道——奇麗的景色。人人無私奉獻,為他人著想,成就了這個——奇特的民族。季老先生最后發出了這樣的慨嘆:(齊讀)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2.再次踏上這片神奇的土地,此情此景怎能不令季老先生思緒萬千,所以他做了一個夢,一個花的夢,一個思鄉的夢,那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美夢啊,課后請同學們仔細閱讀《再返哥廷根》一文,你就會找到答案。
七、板書: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
花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奇麗的景色
不變的美麗
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奇特的民族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認識“莞、姹、嫣”三個生字,隨文學習“脊梁、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頗”七個生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德國人“愛花之真切”,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境界,并由此想開去。(課文本身的閱讀價值)
3、體會文章把所見所聞所感結合在一起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深入理解德國人“愛花之真切”。
教學難點:
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1、直接導入,讀題感受“讓”,滲透咬文嚼字的讀書方法。
上課,同學們好,請坐。今天我們學習國學大師季羨林爺爺的一篇文章——《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板書課題],請大家輕聲地讀讀題目,能讀出點什么?是從哪個字中讀出的?讀文章就要這樣咬文嚼字,這樣才能讀出味道。
(謙讓、大度、慷慨)
2、請大家瀏覽課文,文中的“我”幾次到德國?德國人給“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第一次:2—3自然段,第二次:4自然段。德國人愛花)
3、文章一開頭就表達了這種感受,誰讀讀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以讀代講]讀了第一自然段,我們知道,德國人愛花,說到底是德國人愛美。
4、德國人愛花與我們有什么不同呢?誰愿意把第二自然段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
[出示]:
家家戶戶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學生交流“不同”]
[出示]:
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加上“都”能讓我們感受到什么?“家家戶戶都在養花”意思是——沒有一家不在養花;“把花都栽種在窗外”意思是——沒有一盆不栽在窗外;“花朵都朝外開”意思是——沒能一朵不朝外開。
難怪“我”對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感到吃驚:
[出示]
我曾問過我的女房東:你這樣養花是給別人看的吧![讀出吃驚的感受]
接著讀
[出示]
她莞爾一笑,說:“正是這樣!”
“莞爾一笑”是怎樣的笑?請大家查字典。
女房東莞爾一笑間,流露出怎樣的情感呢?
[預設]
1、對異鄉人能知道為什么把花栽種在窗外而開心的笑。
2、對自己身為愛花的民族而自豪的笑。
是啊!女房東為異鄉人發現自己養花是讓別人看的而開心,于是——請你讀;女房東為自己身為愛花的民族,為德國這種獨特的風土人情而自豪,于是——請你讀。
5、正是這樣,在德國,沒有一家不養花,沒有一盆花不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沒有一朵花不朝外開放,于是有了這樣奇麗的景色:
[出示]:
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請大家看著大屏幕,聽老師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覺到什么?是透過哪個詞語看到、感覺到的?[配樂讀]
[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
[預設]:
那么多的花,一團團,一簇簇,在陽光的照耀下,花上的露珠閃著光,如同錦鍛,這就是“花團錦簇”
各種顏色的花:紅的、紫的、黃的、粉的、白的,這就是“姹紫嫣紅”。
看看這扇窗,很美;看看那扇窗,也很美,整條街成了花的海洋,眼睛都快看不過來的,這就是“應接不暇”。“暇”的意思是——空閑。
“山陰道上”給人涼爽的感覺。
讓我們試著背一背,把這奇麗的景色記在心中。
[點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每一家德國人都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才有了這樣奇麗的景色,面對這奇麗的.景色,“我”有了這樣的感受:
[出示]:
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請大家輕輕地讀讀這幾句,尋一尋其中的味道。[生自由讀]
[出示]:
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兩個詞語填入下面的括號中,讀出來。
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作者用平實的語言描寫了在德國的所見所聞[板書],讓我們對德國人愛花之真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還不夠,作者在寫景的同時,還寫下了自己的感受:先是對德國人養花感到吃驚,后面又感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生活境界耐人尋味。這樣去寫,讓我們感到更親切、更深刻。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在我們的生活中,你有過這種感受嗎?我們班里都有圖書角,大家看:
[出示]:
每個同學都是這樣,把書拿到教室的時候,自己的書是讓別人看的;晨讀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書。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前幾天,四川發生了嚴重的地震災害。這些天,全國各地的人們紛紛捐款、獻血,令我們深受感動。
每一個人都有是這樣,獻血的時候,自己是為了救別人;自己生病受傷的時候,又輸別人提供的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一種境界是頗令人感動的。
6、四五十年前,“我”在德國留學,感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美好境界。1980年,季老年近花甲,又踏上德國的土地,他在《重返哥廷根》中有這樣一段話:
[出示]:
火車一停,我飛也似的跳了下去,踏上了哥廷根的土地。忽然有一首詩涌現出來: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怎么會涌現這樣一首詩呢?我一時有點茫然。但又立刻意識到,這一座只有十來萬人的異域小城,在我的心靈深處,早已成為我的第二故鄉了。
他會有著怎樣的感受呢?請大家自由地讀讀第四自然段。
[出示]:
我走在街上,抬頭一看,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都開滿了鮮花。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
[交流]:激動,陶醉。
[引讀]:
四五十年過去了,“我”走在熟悉的街道上,抬頭一看,不變的依舊是什么?生讀:“我走在街上,抬頭一看,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都開滿了鮮花。”
不變的除了鮮花,還有什么?(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心境)。
難怪作者發出了這樣的贊嘆:生讀:“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看到這熟悉的滿街的鮮花,看到這熟悉的德國風情,“我”陶醉了,陶醉在學生時代的德國生活中。生讀:“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
這夢里,有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有和藹的女房東,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美好境界,還有對故國故鄉晝夜不停的思念。請大家輕輕地、再讀最后一句。下課。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能正確認讀“脊、莞、錦、姹、嫣、暇、頗”等7個生字。
(2)能正確理解“真切、脊梁、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的意思。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熟記課文第三自然段。
2、過程和方法
(1)初讀課文,讀通課文,了解大意。
(2)深入研讀,圍繞重點詞句正確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想,培養閱讀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
(3)在情境中,在想象中、在感悟中,在拓展中深化對文本的理解,加強語言的運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德國的奇麗景色。
(2)初步了解德國的民族風情,懂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一種美好的思想境界。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德國的奇麗景色,領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奇特民族風情;在讀中培養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2、教學難點
理解奇麗的景色與“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奇特民族風情的內在聯系。
三、教學準備
1、讀讀課文。
2、搜集關于德國的有關信息。
3、搜集整理有關季羨林的信息。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季羨林先生在回憶起自己留學德國的生活時,動情地對人們說:“在我的心靈深處,那里早已成為我的第二故鄉了。”(幻燈片出示句子1)
德國,為什么會給季羨林先生留下這樣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季羨林爺的寫的文章――《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板書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2)生讀課題。
2、初讀感知,直奔重點
(1)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2)選擇你認為比較難讀的句子讀一讀,把它讀通順,讀流利。(要想成功,一要自信,有信心,二要努力實踐,克服困難。同桌讀――個別讀,教師隨機指導。)
(3)讀了課文,你能概括地說說,季爺爺心靈深處的德國,是個怎樣的國家?(美麗)
(板書:美麗)
3、深入研讀,感悟美麗
(1)默讀課文,想想季先生為什么會覺得德國的美麗。用心地靜靜地去讀,想想你是從哪些地方讀懂的。
(2)交流反饋。
預設學生的答案可能有:
A、“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幻燈出示句子2)
從:“任何一條街”、“家家戶戶”“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花的海洋”、“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可以看出花的多,可以看出景色的奇麗。
(幻燈出示“如入山陰道上”的圖片。指導理解花的多,花的密,花的美麗。指導學生朗讀體會花的多。)
從“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可以看出花一團團擁在一起,各種顏色都有,很美。
(幻燈出示花:你還準備要什么詞語來贊美這美麗的花?指導學生朗讀體會花的美。)
☆這兒的景色是多么奇麗,難怪季羨林爺爺會把這份美麗刻在心中。(板書:奇麗的景色。)
B、從“把花都栽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可以看出德國民族的奇特,他們種花是給別人看的。
(理解“脊梁”、“莞爾一笑”的意思。理解花的主人把美麗留給了別人,心中想著他人,在他們看來,這一切是那么理所當然。他們的心靈就像他們的微笑一樣美麗,這是一個多么奇特的民族。)(板書:奇特的民族)
(學生圈出三處“家家戶戶”,師引讀。他們家家戶戶都把美麗留給別人,人人為他人著想,這是一個多么奇特的民族。)
(四五十年前,他們家家戶戶養花給別人看,四五十年后他們依然是家家戶戶都養花,歲月流逝,沒有流逝的美麗的風景和人們美好的心靈,這是一個多么奇特的民族。)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10
一、導讀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七單元,請同學們自由讀本單元導讀,看本單元的主題是什么?導讀中為我們提出了哪些訓練要求?(交流。看來在本單元中我們要進行一次跨國旅行了。導讀中為我們提出了3個要求。)今天,我們先進入異國風情之旅的第一站“德國”,跟隨作者一起去了解那里的異國風情。齊讀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二、初讀感知
1、下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讀課文,注意將課文讀通順準確。
2、老師檢查一下你們自讀的效果怎么樣?
檢查生字詞,指導讀準讀音、讀準句子。
3、看來你們已經將課文讀準確通順了,那你剛才跟隨季老先生在德國看到了怎樣奇麗的景色呢?請同學們瀏覽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三、研讀“別人看到的花”
1、德國人養花,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那別人眼中的花是什么樣的?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三段,在文中畫出來,交流。
2、找得很準確,你能試著將它讀熟練嗎?自由讀。
3、指名讀2名:
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4、相機指導讀:
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意思,及“家家戶戶”、“任何”、“都”傳遞出的獨特風情。
5、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老師為大家讀一讀這段話,大家邊讀邊展開想象,說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德國是一個美得像童話一樣的地方。那里不僅有古老的城堡、蓊郁的森林、綿長的萊茵河,悠閑的城市風光更是風情獨具。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些窗子連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生:我仿佛看到從陽臺上走出了一位女主人,朝我們打招呼。
(待到窗花爛漫時,她在窗前笑。)
生:我仿佛進入了花的海洋,香飄十里,蜂蝶飛舞,如人間仙境,逛街是一種莫大的享受。
(人在街頭逛,似在花海中。)
四、研讀“自己看到的花”
1、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通過剛才的研讀,我們知道別人看到的是花的海洋,而自己看到的是“花的脊梁”。什么是“花的脊梁”(花的背部)并用人體示范。
2、季老先生初到德國時看到這與在中國絕然不同的養花方式很驚奇,所以他不禁詢問自己的女房東。下面老師找2個同學分角色讀讀人物對話,注意語氣和人物表情,季羨林要用驚奇不理解。
3、抓住一個寫神態的詞:
“莞爾一笑”怎么笑?笑一笑。你就把自己當成房東,老師就是季羨林,我問誰,誰就對我莞爾一笑回答。
其實這輕松自然的莞爾一笑更真真切切地讓我們感受到,“自己的花讓別人看的”這一我們看著奇怪的現象,在女房東看來是那么普通、自然,已經是一種融入了血液的習慣。
五、研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1、“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看著這樣奇麗的景色,聽著“正是這樣”這樣樸實的回答季羨林心中感慨萬千。我們再回到第三自然段,將季老先生的心中的感嘆畫出來。
2、指名讀:
“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同學們,你覺得“人人為我”在文中指什么?“我為人人”指什么?
你從中“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慨嘆中你尋味到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將你想到的內容記在這句話旁邊。
3、交流批注。
六、研讀最后一段
1、“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四五十年過去季先生再次踏上這塊土地時,又有了怎樣的感受。
“變化是有的,美麗為什么沒有改變“,美麗到底指什么?”
2、師小結:
談得好,在美麗的花背后,卻隱藏著這么多美麗的東西,難怪作者說,請大家一起來讀這句話──
“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3、暢游在“花的海洋”里,聞著花香,季羨林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仿佛又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故鄉也有了這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景色。
七、總結升華,布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跟隨季羨林先生走進了德國,感受到了德國的風景美和人情美,感謝季羨林老先生引領我們感悟美麗,課后希望同學們能將第三段熟練背誦下來,將德國美麗的風情、人情永遠定格在我們的腦海中。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脊梁”、“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等詞語的意思。
2.品味重點詞句,感情朗讀課文,積累文中優美語句。
3.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4.感受異域風情,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重點詞句,讀懂課文。
2.了解德國風俗特點,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我們不光崇揚本地、本國的風土人情,我們還應該了解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今天我們就到歐洲的德國去看看德國人養花有什么與眾不同。
二、從“家家戶戶”切入,解讀文本。
(一)檢查字詞。
(二)從“家家戶戶”切入,了解課文內容。
1.接讀課文。思考:文中有個四字詞語出現三次,找到并劃出它所在的三個句子。
2.匯報。
3.交流句子,發現有什么不同?
4.質疑。
[設計意圖:從家家戶戶切入,發現文中相同與不同,理清文章脈絡。]
三、學習課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過渡:時間在變遷,景色卻依然,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看到德國人家家戶戶都養花有何感受?
1.學生匯報。
2.作者首先吃驚什么?還吃驚什么?
3.強調三個“都”字,體會作者情感。
4.這花為什么都朝外開?(探究)
5.分句讀這句話,感受情感的強烈。
[設計意圖:讀中悟,讀中思,感受德國人愛花之真切。]
四、理解課文
過渡:在屋子里看到的是花的脊梁,走上街頭又看到怎樣的景象?讀相關語句。
1.當我們眼前出現“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景色時,你想用哪個詞概括?文中用哪個詞?
2.作者為什么用奇麗?再讀并思考:這里的景色哪奇麗?
理解詞語:透過“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時,你眼前仿佛出現怎樣的景象?
為什么普通的街道變成了花的海洋?感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
再讀第三自然段,提煉板書借景抒情
五、小練筆
六、板書設計:
25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家家戶戶吃驚贊嘆
借景抒情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正確讀寫“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戶戶、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
(2)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結合寫作背景,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2)通過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異域風情,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教學難點:
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含義,走進“頗耐人尋味”的境界。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觀察周圍的人為什么養花,喜歡把花擺放在哪里。
2、搜集有關德國的風景資料。
3、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正確讀寫“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戶戶、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借助拼音,指導學生熟練地讀出生字詞語并指導正確書寫7個生字詞。
(2)指導學生在掌握生字詞語的基礎上數量地朗讀課課文,了解大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了解作者在德國看到的是一種怎樣的奇麗景色。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交流資料。
1、談話引入:
同學們,在色彩斑斕的世界里,有許多美的東西,有讓我們祖國引以為榮的錦繡河山;有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放眼世界,還有我們不太了解的外國風光和異域文化。今天,我們同作者一起到國外走一走,第一站——德國(板書)。
2、老師找了一些關于德國的資料,給大家介紹一下。
(放多媒體,欣賞:迷人的藍色多瑙河,夢幻般的萊茵河畔,童話般的山中天鵝堡……)
3、同學們聽了介紹,看了圖片,有什么感受?(交流感受)
出示句子: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為什么說這是一個奇特的民族?引入課題。
4、板書課題,齊讀: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5、同學們說說你們自己家或周圍的人,養花的目的是什么?都愛把花放在哪兒?
6、引入:從同學們的發言中,老師知道,我們養花的目的主要是自家欣賞,人們通常把花擺放在客廳里,案桌上,陽臺上……可是德國人種花為什么是讓別人看,我們從文中去了解。
(設計意圖:引入環節把學生的視野引入廣闊的世界中,體會到異域風情,不同的美。通過身邊人與德國人養花的不同目的及擺放花的地點的對比,為引入中心作鋪墊,直接切入課文內容,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生字,掃清障礙。
1、現在,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不懂的詞語想辦法解決。
2、出示生字詞語,同桌讀,指名讀、齊讀。
重點指導:注意“嫣”(讀yān)、“莞”(讀wǎn)的讀音。重點分析“嫣”(分部件記)“脊”(以形記,人的背每邊兩根肋骨)的字形。
3、寫字:范寫“嫣、脊”,然后讓學生正確地抄寫生字詞語,注意糾正寫字姿勢,檢查學生書寫得是否正確。
(設計意圖:《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正確熟練的書寫漢字,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寫字的指導,課堂上安排這一內容,目的在于檢查學生的寫字姿勢和寫字的準確性,也能通過范例的引導指導學生寫好每一個字。)
4、積累詞語:出示一些描寫花的四字詞語,讓學生讀。
(設計意圖:語文的學習,重在積累。安排這一步驟,是想讓學生積累詞語,豐富自己的語言,為日后的寫文章打基礎。)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分節讀課文,正音。
2、默讀課文:作者在德國看到了一種怎樣的奇麗景色?
找出課文中有關語段讀一讀,初步感知這奇麗的景色。
3、學生回答,然后出示句子,分別找學生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1)“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2)“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通過學生自學掃清字詞障礙,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這是閱讀的最基本要求,接著讓學生思考課后二題要求,初步感知課文所描述的奇麗景色,這是深入理解課文的'前提。)
(3)“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四、作業。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積累詞語。抄寫文中描寫花的句子。
3、思考課后第三題。
板書:
25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奇麗的景色奇特的民族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結合上下文,理解“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戶戶、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
(2)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結合寫作背景,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2)通過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異域風情,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引入新課。
1、出示部分詞語,指名讀,檢查掌握的情況。
2、利用這些詞語,說說課文的有關內容。
(設計意圖:檢查上節課的收獲,自然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
二、進一步理解內容,讀出情感。
過渡: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是一種,這是一個。
(出示句子: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1、文中說“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國留學時,曾多次對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感到吃驚”,德國人養花是怎樣的呢?讀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景色奇麗的語段,寫寫自己的感受。
2、學生匯報,課件隨機出示句子,師生共同探討。
出示⑴“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①讀這段話。
②“脊梁”指什么,在文中指什么?
③從“家家戶戶都……都……都……”這幾句話中體會到什么?
④小結過渡:可見他們將花栽在臨街的窗外,是將最美的花給別人看,這種做法令人感到驚嘆,可在我們看來是多么不可思議。
而德國人看來卻是如此平常,你從文中哪個詞看出來?
“莞爾一笑”是怎樣的笑?結合圖片理解。
⑤我們來讀讀,感受這奇麗的景色,應怎樣讀才能表達出一個中國人看到這種景色的感受呢?(重讀“家家戶戶”三個“都”)
出示⑵“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①指名讀句子。
②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先按字面理解,再用課件幫助理解)“應接不暇”
③請一名朗讀好的同學讀,其他同學閉上眼睛,現象一下這是什么樣的景象,是怎樣匯成了花的海洋?
④口頭練習:假如我來到德國,走在街上,看到,想到。
⑤人們走在這樣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種的花被別人欣賞,同時又能欣賞別人的花,心中不由會產生許多感受。這是多么美妙、多么值得人回味的情景啊!
我們稱之為——“耐人尋味”(學生答)。
⑥假如我們同作者一道走在街上,欣賞著這奇麗的景色,會發出怎樣的感嘆(多美啊),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贊美)?再讀這一句,試試背誦。
出示⑶“我走在街上,抬頭一看,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都開滿了鮮花。
①讀句子,為什么用“又”?(聯系前面第二小節)
②作者為什么說這是“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③感情朗讀這幾句話。(學生讀,說說為什么那樣讀)
(設計理念: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了解作者在德國看到了一種怎樣的奇麗景色及文章主要內容;通過感情朗讀,加深理解,體會德國人對花的喜愛之情及美好心靈。)
三、理解重點句。
(一)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體會人間真情,走進“耐人尋味”的境界。
1、我們從前面的學習中,知道德國人的確是一個愛花的民族。那么他們為什么要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呢?找出文中最能說明這一問題的句子,讀讀句子,說說自己的理解。
2、學生讀后,理解:
①課文中哪些句子說明了德國人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
②“這種境界”指的是什么?“耐人尋味”是什么意思?
③為什么說這種境界耐人尋味?生活中你有沒有這種感受?先四人小組討論,再讓學生匯報。
3、出示幾句話,加深理解。
4、感情朗讀這句話。(放慢速度,有回味無窮的感覺)
(設計理念:德國人為什么要把花都栽在臨街的窗戶外,這一問題要引導學生回到文中,找到重點句,聯系上下文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含義,走進“耐人尋味”的境界。)
(二)理解“沒有改變”,讀懂“美麗沒有改變”的含義。
1、四五十年以前,作者在德國留學的時候,看到過的情景和以后又看到的景象,這時他又有什么樣的感受呢?
讀讀第四自然段,就明白了。
2、出示句子: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理解:什么有變化?什么沒有變化?“美麗”指的是什么?
3、小練筆:用自己的語言,適當運用課文語言。
“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國,發現很多的東西變了,但(),當我走在街上,抬頭一看,又是(),是的,德國人()始終沒有變。”
4、感情朗讀這幾句話,注意“美麗”后稍停頓,“沒有改變”讀出重音,肯定語氣。
(設計理念:理解“美麗并沒有改變”,關鍵在于理解沒有改變的是什么,進而悟得德國這個愛花的民族“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真情是永恒的。)
(三)理解“花的夢,思鄉的夢”
1、四五十年后,作者漫步異鄉,置身于花海,被這個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動。此時,作者心中產生了美好的夢境,讀文中最后一句話。 “我做了一個花的夢……”
想想作者做了什么樣的夢?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個夢的呢?反復讀,說理解。
2、出示句子,根據內容聯想,教師指點。(答案多元的)
想想“鄉”“花”指什么?
“鄉”指中國的家鄉,文中哪里看出?(“如入山陰道上”)“花”由眼前的花聯想到什么?
3、反復讀,說說自己的理解,想象作者會夢到些什么?
4、感情朗讀。
(設計理念:這句話寄托了作者的情思,理解其中的內涵有利于更深入地感悟文章的內涵。)
四、聯系實際,擴展延伸。
1、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一些什么?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怎么做?
2、總結:在今天的學習中,我們走進德國,認識了一個愛花的民族,明白了只有我為人人,才能人人為我,懂得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設計理念:先學后談感受,再說生活中的感受,把學習引向行動,鼓勵學生真誠地去幫助別人。)
五、作業。
1、寫一寫生活中感受到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2、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推薦閱讀:《季羨林散文》《留德十年》
板書設計:
25.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家家戶戶人人為我
花朵朝外奇麗景色奇特的民族
花的海洋我為人人
(設計理念:以上關鍵字來自課文,它濃縮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及中心思想,既有利于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又有利于讓學生從中悟得做人的道理,從而步入美好的境界,體現了文本的價值取向。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13
第一課時
一、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精美雋永的短文。作者先點明了德國是一個愛花的國度;然后回憶了自己早年在德國留學時親身感受到德國人非常愛花;接著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德國家家戶戶窗口都開滿鮮花的情景,并抒發了自己的感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最后講述作者再次來到德國,又看到這番情景,表達了自己舊地重游的感受,即對德國奇麗風景和與眾不同風俗習慣的贊美之情。
根據單元訓練目標和本文寫作特點,指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讀課文,積累優美語言;初步領悟作者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
二、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
2、感悟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
3、初步領悟以小見大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四、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
教師:研讀教材,精讀季羨林著作《德國印象》、《留德十年》、《季羨林文集》,品讀“以小見大”課外小品文。
設備: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引出課題。
1、前一段時間,我們學習了《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這篇訪談錄。其中大樹指誰?
2、季羨林是我國著名的國學大師,他教給我們讀書要做到三個“貫通”: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這就是他一生讀書學習的真切體會。比如他精通12國語言。光是德國,1935年至1945年,他在那兒就整整呆過十年,德國人愛花、養花的民族風情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五十年以后,當他故地重游,情不自禁地寫下了《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文。(指題)
3、齊讀課題。(強調:誰的花又是讓誰看的?)再讀。
(二)學習新詞,讀通課文。
1、請同學們打開書第150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課件出示初讀要求)
2、這些詞語大家會讀嗎?
課件出示新詞: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
莞爾一笑脊梁頗
指名讀、齊讀。教師隨機指導。
3、指導書寫。
(1)加點的'字我們在書寫時要注意什么?學生談。
(2)教師范寫生字“脊”,強調筆順;范寫“暇”,關注日字旁。
(3)學生練寫。
4、請4位學生輪讀課文4個自然段。學生評價。
5、請學生說一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板書:花美人美)
(三)自主研讀,體會“花美”。
1、請學生讀課文,找出寫花美的句子,多讀幾遍。
相機課件出示: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2、請學生再讀這3句話,用橫線劃出描寫花美的詞語。
(1)“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板書:花團錦簇
姹紫嫣紅)“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描繪的是怎樣一番景象?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邊聽老師讀這兩個詞邊想象畫面。(課件再現詞語所描繪的畫面)
(2)“山陰道”
①山陰道指的是什么?(學生談)
②小結:山陰道是地處我國的一處山清水秀,令人陶醉的風景名勝。
(3)“花的海洋”
①這里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小結:作者把大片大片,沒有邊際的花兒比作浩瀚無邊的海洋。
③這段話中還有用得非常貼切的詞語嗎?說出理由。
(4)“任何”
去掉“任何”,讓學生讀句子,體會作者用詞貼切。
(5)“家家戶戶”
“家家戶戶”指的什么?能去掉嗎?有更貼切的詞語替代嗎?
(6)“應接不暇”
①請學生談什么是“應接不暇”。在哪見過這個詞語?
(比如在《鳥的天堂》這篇課文中見過,課文中的“應接不暇”就是指眼前的花兒多得看不過來。)
②“應接不暇”在這里還包含著看花人怎樣的情感?(喜愛,生怕錯過)
小結:作者用詞多么貼切啊。正所謂增一字嫌多,減一字嫌少,改一字嫌不當。真讓人折服!
③課件播放畫面,師生美讀并背誦。
同學們,剛才我們談到的就是這樣的景象。(教師配樂范讀)
課件:圖片配樂連播。
學生多種形式讀。
3、總結:同學們,剛才我們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通過想象畫面、用心揣摩文中每個詞語的意思,融入了文章的意境,全身心沐浴在花海中,聞到了花香,看到了花美,讀出了文章所蘊含的真情。
(四)合作探究,感悟“人美”。
1、關于“人美”,請同學們再回到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子,多讀幾遍。
相機課件出示:
①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的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②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學生讀。
2、結合課文內容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學生討論,匯報交流。
3、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對“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解。
學生討論,匯報交流。
4、剛才我們讀到的內容是描述德國什么時候的情景?四五十年之后,當作者再次來到德國,看到的又是怎樣一番景象?
課件出示:我走在街上,抬頭一看,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都開滿了鮮花。
5、如果今天我們再去德國,看到的一定還會是怎樣的景象?
6、面對此情此景,我們會由衷地發出怎樣的感嘆?為什么?
課件出示: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板書:奇麗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五)總結學法,拓展延伸。
1、養花是件平凡的小事,但作者通過寫“花美”和德國人民種花習俗的特別來贊美德國人民“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境界美;通過寫德國人民一代又一代傳承這種愛花、養花的習俗,這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美德來贊美德國民族精神的偉大,這種寫作方法就叫——(板書:以小見大)
2、推薦閱讀:《德國印象》
六、板書設計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脊花美: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奇麗的景色)
以小見大
暇人美: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奇特的民族)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詞語。
2、在細讀詞句中感受景美文,從而感悟到德國的風土人情。
3、品讀詞句,感悟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詞句的細讀,理解德國街上的風景美。
2、讓學生潛移默化的感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境界
教學過程
一、通讀全文,尋找美麗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5課,請同學一起讀課題。
2、課文寫的是花,季先生用了哪些詞語形容花的美麗?(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海洋、美麗等)你還會用些什么詞語呢?
3、四五十年前在德國留過學的季先生,重新回到德國時,走在大街上,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心地發出了怎樣的贊嘆?請同學大聲的自由朗讀課文,找到有關詞句,用筆劃劃。(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4、的確,季先生走在德國的大街上,他感受著奇麗的景色,那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找到這樣的句子。
二、細讀詞句,走進美麗
過渡:讀著這樣的句子,你覺得這里的景色怎么樣?(美、奇麗)請在美美讀讀這句話。
出示句子:走過任何一條街,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1)哪些詞語中讀懂了花很美?透過這些詞你看到了一幅幅怎樣的畫面?(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花的海洋)
(2)花的海洋,季先生為什么把比作海洋呢,他們有哪些想通的地方
(3)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是一幅美不勝收的畫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隨著老師的朗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爭奇斗艷的花兒、你你爭我擠的,……)
(4)引讀:走在這條街上,看到的是……走到那條街上,看到的也是……
(5)還有哪些詞語可以寫出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美?(爭奇斗艷、競相開放、五顏六色……)課文為什么只用這兩個詞語呢?(不重復、啰嗦。)
(6)指導學生帶著吃驚讀這句話。
(7)德國人栽種這這么,美麗的花朵,把大街都裝扮著這么奇麗,他們的目的是什么呀?(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三、細讀詞句,感悟養花方式的奇異
過渡:季先生和游人,為什么走在大街上能夠欣賞到這樣的奇麗的景色呀?(因為德國人的養花方式不同,他們是把花再重在臨街窗戶的外面)
出示句子: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界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理解養花方式的.不同
A季先生對德國人養花的方式感到怎么樣?(吃驚)他吃驚于什么?(家家戶戶都在養花、花朵都朝外開、他們是把花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B家家戶戶都在養花,“都”看出了養花方式德國人的民族習慣;花朵為什么都朝外開了呀?(是主人有意的安排,讓別人看自己的花。)從這三個都字,我們可以看出季先生對德國人養花的方式是越來越吃驚,越來越驚奇。
C 學生用驚奇的語氣練讀這句話。
2、理解“花的脊梁”
(1)過渡:德國人養花方式的不同,讓我們都看到花朵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請同學們關注“脊梁”這個詞。
(2)請同學把這個詞來讀一讀,這個詞應該是輕聲的,一起讀一讀。花的脊梁指的是什么?(花的莖葉,枝干,花托等)
(3)在屋子里的人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而站在街上的人們能看到什么?
(A萬紫千紅的花、五顏六色的花,這是從色彩上來說的。B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競相開放,有人鮮花怒放,這是從姿態上來說的)
(4)在這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的花海里,花朵隨著微風涌動著,站在街上的游人們甚至還能怎么樣?(甚至能聞到馥郁的芳香)
(5)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讀讀這句話,先個別讀,再齊讀。
(6)德國人奇異的養花方式,讓我們感到吃驚,同時也讓我們觸摸到了美麗,之所以他們的鮮花如此美麗,是因為他們始終都有一個心愿:自己的花事人別人看的。
四。細讀詞句,感悟民族之奇特
1、理解德國民族之奇特
(1)過渡:前面我們感受到了花的奇麗,德國人養花方式的奇異,我們也可以看出德國這個民族是奇特的
(2)出示句子: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著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3)走在街上,每一家都是這樣,都只咋樣呀?(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德國人為什么能把這花栽種的如此美麗呢?(因為他們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因為他們心中都有一個信念: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2、老師還找了一些描寫花美的句子,請同學們仔細默讀,去發現比較,在花的生長地方有什么不同?從而體會到了什么?
3、季先生看到了這奇麗的景色,感受到了奇異的養花方式,感悟到德國這奇特的民族,他們結合在一起就有一種頗耐人尋味的境界——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這個時候,你覺得德國人民怎么樣?(奇特、偉大)帶著這樣的語句讀讀這句話。
2、細讀詞句,在感悟養花時間之久中感受美。
過渡:闊別幾十年,季先生再次回到當時的小鎮,他還是那么吃驚。
(1)請同學一起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是什么讓季先生吃驚?(養花時間之久、美麗并沒有改變。)
(2)美麗并沒有改變,依然有哪些美麗呢?請同學快速讀全文,然后按自己的理解填寫這首小詩。
闊別幾十年
又到德國
美麗
依然沒有改變
迎接我們的主人
依然___________
家家戶戶
依然__________
滿街的窗子前
依然___________
這境界
依然_______
那就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多么奇麗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15
【預設目標】
1、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等詞和幾個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2、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景色的奇麗、民族的奇特,進一步體會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耐人尋味的境界。
3、有感情朗讀課文,積累課文的優美語言。
【預設重點、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并從中受到教育。
難點: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預設流程】
課前談話:
1、參觀德國,生說感受。
2、你對德國還有哪些了解?(生交流資料)
一、讀題復習,引出中心句
1、讀課題,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二十五課——《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板書)誰來讀讀課題?假如有人問你“誰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該怎么讀?那問你“自己的花是給誰看的呢?”又該怎樣讀?假如同時問這兩個問題,又該怎么讀?
2、看,從不同的角度思考讓我們讀起書來就有著不同的體驗,這樣才有滋有味。讀書應該這樣!分析課文也是如此,這節課就讓我們積極開動腦筋,說出自己獨特的體驗,好嗎?
3、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這篇課文是圍繞哪句話寫的嗎?
二、品讀課文,感悟奇麗與奇特
1、出示中心句: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板書:奇麗的景色)齊讀。
2、“奇麗”什么意思?(奇特而美麗)
3、那么,從文中的哪些地方能看出景色的美麗?又是從哪些句段體現景色的奇特呢?下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畫出相關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體會,有了感受之后還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說給大家聽。(學生讀課文)教師巡視。
4、好,下面我們一起來交流。
(1) “景色的.奇麗”。(你從哪兒感受到景色的美麗?)
預設一:“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a、請班里朗讀最好的同學美美地讀一讀,其他同學閉上眼睛聽。
b、你聽出了什么?(花多)你是從哪兒體會到的?
c、指導朗讀。
d、你們還從哪看出花多?
e、理解 “應接不暇”。
a、(想象說話:他看到了 ,看到了 ,看到了 ……)(哇,這么多的花,讓季羨林先生看了左邊的又想看右邊的,看了樓上的又想看樓下的,看了怒放的還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這條街還想看那條街的,看得他眼花繚亂,眼睛都忙不過來了,這就叫做“應接不暇”)
b、誰能把這種應接不暇的無限美景讀出來呢?
f、讀得真好(點紅詞語),讓我們也一起來感受花的多。
g、你還聽出了什么?(花美)你又是從哪兒體會到的?抓住“花團錦簇,
姹紫嫣紅”這些詞體會景色的美麗。(讀)
a生活中你看到過“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景象嗎?你能給大家描述一下嗎?
b想不想看一看?出示課件請學生欣賞“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圖片,加深感受。師解說,指導讀出詞的味道。
c、補充詞語,分享資料。
d、指導朗讀。
h、你還從哪兒體會到花的美?
i、齊讀句子。
(2) “民族的奇特”
① 預設一:“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
a 他們把花養在窗子外面,是不是不喜歡花呢?(不是)
b回答問題要有證據,你說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愛花的民族很多,德國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c、噢,原來他們也喜歡養花,養花可是件修心養性的事情,我們中國人養花與德國人養花有什么不同?(養在屋子里)
d、誰家養花?舉手。(大多數都舉手)
e、你們家養花的目的是什么?
f、自由練習朗讀——指名讀——齊讀
g、自己養花卻讓別人看,你說奇特嗎?(奇特)還從哪看出這個民族的奇特?
②預設二:“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a、理解“花的脊梁”(出示實物,生指)
b、出示句式:在屋內,房東看到的是 看不到的是
在街上,人們看到的是 看不到的是
c、那么,既然不是德國人不喜歡花那又是為什么?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③預設三:“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a、生交流。
b、文中這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境界,給當時留學的季先生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點紅)
c、“耐人尋味”的意思是什么? (值得人深思)
d、“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在文中具體指什么?
e、你能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這兩句話的理解嗎?
f、小結,齊讀句子。
5、讀得真好,那么你們有沒有想過這種奇特而又美麗的景色是誰讓我們享受到的?(德國的居民們)難怪季羨林先生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出示中心句讀,師板書:奇特的民族)
6、正是因為這個奇特的民族擁有高尚的境界“我為人人”生接讀─—第二自然段重點句,所以才有了“人人為我”的奇麗景色。在德國家家戶戶都是如此,生接讀——每一家……耐人尋味的。
7、這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這樣的奇麗的景色,會長久保持嗎?(會)你是從哪兒知道的?
8、感受美麗永恒(劃出句子):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1)美麗沒有改變,指什么沒有改變?(景色、心靈、花、境界)
(2)指導讀句子。
(3),幾十年后,斗轉星移,物是人非,但奇麗的景色沒變,這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的思想也沒變,難怪季羨林先生不禁發出了這樣的贊嘆:(出示讀)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
(4)同學們,這是一個怎樣的夢?(花的夢,思鄉的夢。)常言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季羨林留學德國,他見到的什么景象給他印象最深?他在德國想得最多的又是什么?他在夢中都做到了什么,請你展開想象寫下來。
(你從花的夢,思鄉的夢想開去,誰能想得更深一點?季老僅僅是思念故鄉嗎?他看到德國景色這樣美,德國人有這樣美好的境界,他就不想對祖國說點什么嗎?)
(5)是呀,這就是季老對祖國的祝福,這就是季老的夢。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最后,讓我們跟隨季先生再次走進德國,配樂朗讀小詩。
四五十年過去了,美麗依然沒有改變:
家家戶戶
依然栽滿鮮花,
迎接我們的女主人
依然莞爾一笑,
滿街的窗子前
依然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這境界
依然耐人尋味,
那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讓我們永遠記住德國這奇特的美!
多么奇麗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
板書設計: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奇麗的景色
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
奇特的民族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09-09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教學設計10-17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06-24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精華)09-09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教學設計(薦)10-17
(實用)《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教學設計10-17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精華)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