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優選)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
一、備課思考:
讀史鐵生的文字越多,越會被他那來自心底的蒼涼的文字而感動。可能是他先天的敏感善思的稟賦,更由于后天的深重災難吧。史鐵生在作品中從追問自己為什么活著到追問人類為什么活著,從設想自己應該怎么活到設想人類應該怎么活,他把自己,也把讀者一步步引向了心靈探險之路,最終引向人類的終極精神關懷。《秋天的懷念》是對母親的追憶和懷念,更是一篇思考人為什么活著,應該如何活著的充滿哲理性的感人作品。我想透過《秋天的懷念》這扇窗口,把學生引向史鐵生豐富的精神世界,引向對母愛內涵的深層詮釋,引向對活著意義的深層追尋。只是不知能否達到這樣的預期目標。
二、設計理念:
這是一篇帶星號的閱讀課文,按照略讀課文的要求,對這類文章不宜講得過細,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從這個角度來看,正好是放手對學生閱讀能力檢驗的機會,從而給老師的教學提供了放開手腳的機會。但,這又是一篇文字及其細密、細節及其感人的.文章,讓學生抓住這些重點文字揣摩語句含著的意思,體會文章里蘊涵的哲理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這就要求在教學中要做到疏密有致,粗細結合。為此我決定遵循以下的教學思路:由簡介史鐵生引出有關 “母親”的話題——由“母親”話題引出《秋天的懷念》——從《秋天的懷念》中來詮釋“母愛”的內涵——由“母愛”的內涵引申對“好好活”意義的探詢——由 “好好活”的話題進一步走進史鐵生更為豐富的精神世界——由史鐵生的精神世界再進一步上升到關于“活著意義”的哲學思考。牽引著學生先由課外走向課內,再由課內再走向課外。通過“披情入文”、“披文入情”一步步讀懂課文,并讀出自己的思考。在學習的過程中,運用和鞏固已學的閱讀方法。
三、過程預設:
(一)簡介作者,引出“母親”:
1、在中國當代的文壇上,有這樣一位作家……他叫史鐵生。
2、那么是什么力量讓史鐵生寫出這么多震動中國文壇的好作品呢?因為她有一位這樣的母親,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這位母親。可惜這位母親早就不在人世了,她在兒子二十多歲的時候就去世了,當時年僅49歲。
3、請大家讀這段話: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想:上帝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聽見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在樹林里吹過。——摘自史鐵生的《合歡樹》)
4、你抓住了哪些關鍵詞?讀懂了什么?
5、從這段文字中,你讀出什么問題出來了嗎?
(二)初讀課文,感知“母親”:
這到底是一位什么樣的母親呢?請自讀課文,找出有關描寫母親語言、動作、神態的語句,用不同的符號標出。
(三)品詞嚼句,詮釋“母愛”:
1、根據學生找出的重點句,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品讀,讀出母親的苦,母親的愛。
2、母親的這些苦,母親的這些愛兒子當時知道嗎?后來知道了嗎?你從哪兒看出來后來兒子懂了?品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3、你還從這段話中還讀懂了什么?品味“好好活”。
(四)升華情感,延伸思考:(機動安排)
1、母親死后,史鐵生才慢慢悟出母親的這些愛以及母親所說的“好好兒活”的。請看下面這兩段文字,讀一讀(注意抓住關鍵詞)。(摘自《我與地壇》的兩段文字。)
2、從這幾段兒文字當中,你進一步體會到“母愛”是什么?“好好兒活”怎么講?
(五)課外拓展,推薦閱讀:
1、這種愛為什么直到母親去世后我才明白呢?正是因為史鐵生對母親的這種不盡的懷念深深折磨著他,同時也激勵著他。請再看下面這段文字:(摘自《我與地壇》和《有關廟的回憶》的相關文字。)
2、像這樣的對母親思念的文字出現在他很多的作品當中,比如:《我與地壇》、《合歡樹》、《有關廟的回憶》。至于其他的文章,非得有一定生活閱歷的人才能品味到他文字當中所表現的那種厚重與蒼涼。如果你們愿意,課下請讀讀下列文章:《命若琴弦》、《務虛筆記》、《病隙碎筆》。
3、如果有時間還可以讀讀余華的《活著》。在這部作品里,余華用一個叫“富貴”的人告訴我們:“活著”是一個充滿了力量的語言,這種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五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2
設計理念:
引導學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動作、神情、語言”,體味人物內心情感,使學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點燃學生情感,引發真情,促進學生主動探求,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
設計特色:
體味情感,以情激情。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練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2、能力目標:
(1)指導學生通過自學討論,自己讀懂課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2)訓練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培養學生有感情地讀好課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我”了解母親對“我”的關心照顧,表達對母親的一片深情。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扣題探讀,激情導入。
1、整體感知。
鼓勵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猜測課文內容,如:作者在秋天懷念的是誰?為什么是秋天的懷念?他(她)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懷念的?讓學生帶著這些疑問自讀全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課文。
2、激發情感。
在自讀的基礎上,指名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配樂(“世上只有媽媽好”)朗讀,使學生再一次感受催人淚下的母愛,使學生在情感上和作者產生共鳴,激發學生進一步閱讀課文的欲望。
二、自由研讀,真情感知。
1、畫一畫。
讓學生根據閱讀提示,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在書上標標畫畫,畫出自己受感動的句子或段落,為體會文章思想奠定基礎。
2、想一想。
在反復閱讀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一想:課文中的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種各樣的答案,以此來培養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說一說。
在想一想母親是怎樣一個人的環節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進一步點撥引導:你為什么認為母親是一個這樣的人?讓學生從課文中充分的理由來說明自己對母親的看法。這里可以分兩個步驟進行:
(1)小組普遍交流。
(2)全班重點交流。說的時候要求學生抓住“母親”的表情、動作、語言來說,盡量說的詳細些。這個過程鍛煉了學生通過抓住課文中重點段落、句子、詞語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感知了母親對兒子偉大無私母愛的世間真情。交流重點圍繞以下兩個方面:
(一)“母親”關心“我”的四件小事(可以讓學生概括說,也可以用課文中的原句);
(二)“母親”面對“我”時的表情、動作、語言的句子。
4、議一議。
讓學生透過母親為兒子所作的小事討論一下:母親的.愛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愛,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自由表達,這一過程使學生母親對兒子那片真情,那份偉大無私的母愛再現學生心中,升華了文章的主題。
三、重點擇讀,深情感悟。
在學生感知了“母親”對兒子的舔犢深情后,再讓學生反復朗讀文章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透過這些小事,表達對母親的一片深情的?可以從兩方面引導學生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深情懷念:
(1)作者陳述了母親為他所做的那些小事,母親一個小小的動作,細微的神情,只言片語,都使作者記憶猶新,體現了作者對母親的懷念。
(2)最后一個自然段,妹妹陪“我”看菊花,作者濃墨重彩地描寫那些菊花,也許正是表達作者對母親的深情懷念。
四、入情入境,實情表達。
1、訴說心聲。在反復閱讀課文的過程中,那種母子之間的似海深情已使學生受到熏陶感染,引發了學生的情感,在此,抓住時機給學生虛設情境,訴說心聲。可以這樣設計:假如清明節到了,你就是作者,站在母親墓前,要說些什么?讓學生自由表達。
2、筆尖生情。在學完了課文之后,學生肯定被文中“母親”的偉大母愛所打動,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巧妙地以“情”激“情”,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母親,歌頌一下自己的母親,或者以《媽媽我想對你說》為題,給自己的媽媽寫一封信,真正點燃學生愛的情感,從而使文道得到統一。
3、師生同唱《懂你》。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應著重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課文的能力。我主要采取以下步驟進行教學。
學生自由讀文,充分感知課文內容,小組合作、交流,深刻感悟課文中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并進一步體會作者對母親的一片深情。在學生透徹理解課文后,讓他們自由表達內心的感受。
五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領會文章蘊含的深沉無私的母愛和“好好活兒”所代表的生命的意義。
2、抓住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等描寫體會人物內心。
【教學重點】
抓住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等描寫體會人物內心。
【教學難點】
領會文章蘊含的深沉無私的母愛和“好好活兒”所代表的生命的意義。
【課前準備】
查閱資料,了解作者。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
1、質疑課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是《秋天的懷念》,看到這個題目,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自由述說)
預設:誰懷念秋天?(板書:史鐵生)
為什么是秋天的懷念?
作者懷念的僅僅是秋天嗎?除過秋天,還懷念什么?
2、問題梳理
從課題質疑入手并對提出的問題梳理,是語文學習的常用方法。
二、第一次看花
1、通過預習,課文給你留下什么印象?或知道了什么?
預設:課文內容和情感兩個方面。
小結:同學們關注到了本課的兩個主要人物——(生)兒子、母親。
板書:兒子 母親
這是怎樣的一個兒子?你能從文中拎出一個詞嗎?(癱瘓、暴怒無常)
板書:暴怒無常
2、兒子的暴怒無常都表現在哪里?請從第一段中找找,畫出這樣的句子。
預設:
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
“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 她總是這么說。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活著有什么勁!”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3、補充,深入人物內心
21歲,生如初陽,卻雙腿癱瘓!如此的噩運,誰能承受?!史鐵生后來曾寫過一篇長文章,記錄21歲時的命運重創,文章的名字是《我二十一歲那年》,誰與老師輪流讀讀:
課件出示(配樂)
那時(十九年前)我還能走,走得艱難,走的讓人傷心就是了。當時我有過一個決心:要么好。要么死,一定不再這樣走出來。
我終日躺在床上一言不發,心里先是完全的空白,隨后由著一個死字去填滿。
我記得我久久地看過一個身著病服的老人,在草地上踱著方步曬太陽;只要這樣我想只要這樣!只要能這樣就行了就夠了!我回憶腳踩在軟軟的草地上市什么感覺?想走到哪兒就走到哪兒是什么感覺?踢一顆路邊的獅子,踢著它走是什么感覺?
二十一歲過去,我被朋友們抬著出了醫院,這是我走進醫院時怎么也沒料到的。我沒有死,也再不能走,對未來懷著希望也懷著恐懼。
透過這些文字,你感受到雙腿癱瘓的打擊讓兒子——(生)陷入生命的絕望、自暴自棄、萬念俱灰。現在帶著體會再讀讀母子的對話。
出示:
母親 兒子
“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 “不,我不去!” “我活著有什么勁!” “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4、兩個“!”可知這次看花未果,兒子——斷然拒絕,自暴自棄,母親要帶兒子去看花的愿望也就愈加強烈,文中第二次提到看花,母親是怎么說的?兒子怎樣回答?
三、第二次看花
1、文中第二次提到看花,母親是怎么說的?兒子怎樣回答?
出示:
“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 “什么時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好吧,就明天。”
2、從春到秋,近乎一年的時間呀,母親一直在努力,在等待,而這一次兒子沒再拒絕,原來的嘆號變成了現在的問號、句號,你讀出了兒子的什么?(生:兒子不再那么暴躁,兒子的心境在悄悄地變化,兒子在輪椅上一點點改變)母親也聽出來了,她從這細微的變化中感受到了兒子的希望。這是一個多么理解兒子,多么細心的母親呀!
板書:理解 細心
3、母親此刻的心情怎樣?請再讀第二段,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預設:
喜出望外
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說著
同學們很會讀書,能從細節描寫之中感悟人物的內心。言為心聲,母親與兒子的對話更直接體現內心,讓我們再來讀讀母子的第二次對話。
4、分角色朗讀第二次對話
出示:
“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 “什么時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好吧,就明天。”
“那就趕緊準備準備。” “唉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么好準備的!”
“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
母親說到這兒忽然不說了,為什么?(生:跑、踩)
跑和踩這兩個字都是什么旁?
足字旁和——腳有關,兒子雙腿癱瘓,這些動作都不能做,母親最忌諱的就是這些字眼,母親得有多小心,多謹慎呀!從這里你又讀出了怎樣的一個母親。
板書:細膩 理解
5、母愛就藏在這些細微之處,文中哪些描寫還流淌著母愛呢?請次瀏覽課文,畫出相關句子。
預設:
(1)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地看著我。
板書:痛心
(2)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3)母親病情的幾次描寫
后來妹妹告訴我,母親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
鄰居們把她抬上車時,她還在大口大口地吐著鮮血。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樣。看著三輪車遠去,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
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母親不顧自己,一心只想著一雙兒女,這個省略號,母親沒有說完的話是什么?(你倆在一塊要好好兒活)
這又讓我們看到一個怎樣的母親?
板書:堅韌 無私
四、第三次看花
1、理解“好好兒活” 板書:好好兒活
什么樣的活是“好好兒活”?(健康的、平安的、舒心的、快樂的、有價值的……)
母親僅僅是擔心兒子的身體嗎?母親最擔心兒子的什么?(母親最為擔心的是兒子不能面對現實、尋短見,讓兒子找回生活的勇氣、信心是母親唯一的希望!)
現在母親走了,再也沒有回來,兒子找回生活的信心、勇氣了嗎?(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出示: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2、補充
20xx年,史鐵生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杰出成就獎這是組委會為他撰寫的一段頒獎詞,也是他的人生寫照,一起讀。
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同構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他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
在病榻上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廣為人知的文學作品,他用自己的行為走出“好好兒活”的意義。
五、回扣課題
1、理解為什么懷念“秋天”
(1)這是文中第三次寫到看花,此時的秋天還是前文講到的那個蕭瑟的,觸景傷情的秋天嗎?要活出人生光彩的史鐵生眼中是怎樣的秋天?(潑潑灑灑、爛漫)
讀。
(2)課文三次寫到看花,而只有第三次才真正看到花,你覺得母親要推兒子去看花的真正意義是什么?(喚回生活的信心)
母親的心愿終于了卻,但此時母親卻再也看不見聽不著,“又是秋天”,母親離世已經——(生)一年,想起母親,兒子的心情又是怎樣的?(痛苦的、愧疚的、難過的)
讀
(3)從春到秋,再到秋,兩年的時間,兒子終于走出“癱瘓”的命運重擊,獲得重生,但卻不幸失去母親,他的內心一定是五味雜陳,你能讀出這種復雜的情感嗎?
讀。
2、懷念秋天的什么?
預設:
懷念秋天里的菊花,懷念秋天里去世的母親,懷念秋天里和母親相處的音容笑貌,更懷念母親毫不張揚的愛,懷念母親對自己的深深希望——好好活兒,懷念那個秋天對生命的思考。
課題是文章的凝練,是文章的靈魂。所以,擬題時我們要學著斟酌,反復推敲。
六、拓展延伸
1、學習了本文,作為健康的我們,究竟該怎樣生活?寫一段讀后感,同學之間分享。
2、推薦閱讀“名家筆下的母親”:胡適《母親》、豐子愷《我的母親》、季羨林《懷念母親》、朱德《母親的回憶》,和同學交流閱讀感想。
板書設計:
秋天的懷念
兒子 母親(愛)
理解、細膩、堅韌
暴怒無常 寬容、無私、忍讓 好好活兒
深沉、毫不張揚
偉大
五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秋天的懷念》是一篇懷念母親的文章,作者通過回憶的方式,將零零碎碎的細節串聯起來,寫出了自己在癱瘓時,懷著博大無私之愛的母親是怎樣細心、耐心、小心、忍辱負重地照顧自己,以此來表達對母親的深深愧疚和懷念之情。文章的語言樸素、真切,卻又意味深遠,寄悲觀于從容,蓄智慧于認真的人生思考之中。
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本文的主題并不難,但是如何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激發感恩情懷呢?如何引導學生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呢?基于以上問題的思考,在教學中,應以反復朗讀為基本立足點,抓住關鍵詞句,引導學生讀出感悟、讀出體會,進一步聯系生活實際,喚起學生真切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人物的動作、語言等描寫,體味人物內心情感,使學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點燃學生情感,引發學生真情,促進學生主動探求,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目標
1.掌握重音和停連的朗讀技巧,把握朗讀時感情基調的變化。
2.體會作者對母親的復雜情感,理解文中母愛的內涵。
3.領悟文中“好好兒活”的內涵,珍惜生命,學會感恩。
教學重點
1.訓練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2.學習作者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1.理解母親為什么總是要“我”去看花,進而理解生命的意義。感受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母親的懷念、懺悔、自責。
2.體會磨難對于人生的意義,學習在磨難中堅強成長的品質。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
2.初步理解文中母愛的內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音樂《燭光里的媽媽》)
師:母愛是一首唱不完的歌,自古以來,無數人吟誦、贊頌它。我國古代著名詩人孟郊就曾寫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樣的詩句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感謝。今天,我們將學習當代文壇上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史鐵生的文章《秋天的懷念》,來看看他對母親有著怎樣復雜的情感。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音樂的旋律中受到感染,在關注細節中加深對母愛內涵的思考,得到情感的熏陶,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識作者
結合教材以及相關資料,了解關于作者的相關知識。(生自主學習并討論交流)
師補充:史鐵生是我國當代文壇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他21歲時就雙腿癱瘓,又長期患病,但他一直與病魔抗爭。在他特殊的人生旅途中,是他的母親給予他“好好兒活”的動力,給予他愛的溫暖,對自己的母親,史鐵生一直懷有一種特別的懷念。
2.明背景
借助相關資料,了解課文寫作背景。師:看課件上史鐵生說的一段話,你感受到他怎樣的情感呢?
課件出示:
那時的我,作為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著想,我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情愿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著,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于能找到――這樣一個母親,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預設
對母親的懷念、思念之情;對母親的懺悔、懊悔之情;對母親的自責、內疚之情;在成長中完全理解了母親的情感……
師:正如作者所說“這樣一個母親,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因此當母親離他而去后,懷念伴隨他終生,所以作者選取了母親離開人世的那個秋天的故事來抒寫復雜的懷念之情。
3.理脈絡
朗讀課文,自主完成下列任務。
(1)圈出文中的生字詞。
(2)為本文劃分結構層次并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預設
課件出示:
第一部分(第1、2段):“我”雙腿癱瘓后,重病的母親安慰“我”。
第二部分(第3―6段):母親在準備推“我”去北海看菊花前,因病離開了人世。
第三部分(第7段):又一年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我們”明白了母親的心意,決心“好好兒活”。
設計意圖在識作者、明背景的基礎上初步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調,學生在聽讀中受到感染,引發思考;通過梳理敘事要素,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明確層次結構。
三、朗讀悟情
1.指導朗讀
(1)請四名同學分別朗讀第1―2段、第3―4段、第5―6段、第7段。
(2)根據下面的朗讀三級目標,評一評四個學生的朗讀達到了哪個目標層級。
(以學定教,結合評價指導,重點指導幾個兒化音,比如“咱娘兒倆”“好好兒活”)
課件出示:
朗讀的三級目標:①正確;②流利;③有感情
(3)方法指導。
師:正確、流利是朗讀的基本要求,更高的要求是要有感情。要做到這一點,需要不斷打磨朗讀技巧。注意將上一個單元學習的外部技巧(主要是對重音、停連、語氣、節奏的把握)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鞏固,本單元重在練習內部技巧,學會把握“情景再現”與“感情基調”。
2.教師范讀
學生聽朗讀并思考:本文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預設
深沉含蓄。
3.給例子,學方法
生齊讀第1段,師指導朗讀。
課件出示:
(1)重讀的詞語:突然、砸碎、猛地、摔。(再現“我”暴怒無常的情景)
(2)輕讀:悄悄地躲、偷偷地聽、又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再現母親揪心與小心翼翼的情景)
(3)通過節奏感的變化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文段“望著望著……(緩)我會……(急)”與“聽著聽著……(緩)我會……(急)”;對話時母親勸說的話(緩),朗讀“我”痛苦時的語言、動作的詞語時一氣呵成(急),面對“我”的暴躁絕望的言行時,母親的行動、話語(急)。
(4)用“我”和母親的對話語氣、語調的強烈反差表現人物:母親的語言輕柔,重讀“總”(表現母親的.苦心);“我”的語言急促,重讀“狠命”“捶打”“可恨”“喊”(突出我的絕望痛苦);面對絕望痛苦的兒子,母親的三個連續動作“撲”“抓”“忍”要快讀(突出母親的苦痛),而一句“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應停連,讀出傷痛和乞求(表現母親的堅忍、心痛)。
師小結:第1段應抓住重點詞句,注意重音、停連、語氣、節奏的把握,再現情景,讀出感情,讀出“我”與母親對話時的暴躁絕望和母親的慈愛、包容和堅忍。
4.選段落,用方法
(1)分小組,每個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朗讀,根據前面學到的方法邊讀邊揣摩其他段落。
(2)全班交流朗讀心得,明確全文感情的變化。
預設
第2段:寫母親為了“我”隱瞞病情,語氣陡然低沉,應讀出“我”內心的沉重與愧疚。
第3段:寫母親央求“我”去看菊花,母親因“我”的答應而喜出望外,語氣略有點輕松愉快。
第4段:獨句成段,母親驟然離去,又陡然低沉,要讀得緩慢、沉重,表現“我”的愧疚、悲痛之情。
第5、6段:寫母親臨終前對“我”和妹妹的牽掛,要讀得沉重、痛心,強調“我”與母親天人永隔的巨大悲痛和深深的自責。
第7段:寫又一年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要讀得沉著、淡定,而且在讀之前要停頓較長時間,拉開回憶的時空,突出“我們”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決心要好好地活下去。
師小結:文章記敘了身患重病的母親精心照顧下肢癱瘓的兒子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懷念之情。全文的感情基調是深沉憂傷的,敘述的語氣平靜內斂,但情感在行文中是起伏變化的。朗讀時要揣摩語氣、語調,讀出人物感情的變化。
設計意圖本環節將朗讀技巧的指導、課文的理解感知和學生的朗讀體驗有機結合,突出朗讀教學與情感教育之間的聯系。朗讀讓學生在情感上和作者產生共鳴,激發學生進一步閱讀課文的欲望。同時引導學生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調,并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
四、布置作業
課后用刪減比較法品讀下面的句子,看看刪減幾個“悄悄地”后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課件出示:
(1)讀下面的話,比較用“悄悄地”和去掉“悄悄地”有什么不一樣。
原句:“……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看著我。……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調整后:“……母親就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她比我還敏感。她又出去了。”
(2)同一個“悄悄地”表達了母親不同的情感。然而,這復雜的情感又有共同的東西,是什么?
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引導學生運用刪減比較的方法品味語言的表達效果,幫助學生理解人物的內心感受,為下節課的學習做準備。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通過分析細節描寫和關鍵詞語,感受作者對母親的復雜情感。
2.在品讀中了解本文的抒情特色,懂得感恩,珍惜生命。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交流展示
師指名學生展示作業成果并點評。
預設
(1)三個“悄悄地”的細節,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細心”“耐心”和“小心”,更讓人體會到母親的“良苦用心”和“苦口婆心”,使得母親的形象在細微之處變得感人。刪去后則沒有這種表達效果。
(2)共同的東西是母親的愛。
二、研讀課文,理解母愛
師:讀過課文后,我們知道文中的母親是一個直到臨終前還牽掛自己的孩子的人,這種偉大的母愛令人動容。文中有哪些細節體現了母愛呢?文中的母親具體是個怎樣的人呢?讓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思考一下。
1.自讀課文,理解母愛
圈點出文中體現母愛的詞句,并用“文中的母親是一個________的人,這體現在________”的句式說說自己對這些詞句的理解。
預設
(1)……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看著我。……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理解:文中的母親是個細心的人,這體現在三個“悄悄地”的細節,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細心”“耐心”和“小心”,更是讓人體會到母親的“良苦用心”和“苦口婆心”。
(2)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理解:文中的母親是個堅強的人,這體現在她面對“我”痛苦地捶打自己的腿絕望地喊時,忍住哭聲勸“我”。“撲”“抓”兩個動詞形象地再現了母親的痛心焦急。
(3)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理解:文中的母親是個慈愛的人,這體現在她深深理解兒子的痛苦,能夠包容兒子的暴怒,她想方設法寬慰兒子,多次央求兒子出去散散心,到北海看菊花,盼望兒子早日走出內心的絕望。
(4)她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
理解:文中的母親是個樂觀慈愛的人,這體現在她興奮的動作語言中表現出的喜出望外。
(5)她忽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理解:文中的母親是個敏感細心的人,這體現在她“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等細節描寫中。
2.理解詞句含義
“好好兒活”在文中出現了兩次,這兩處“好好兒活”的含義與作用是什么?
預設
第1段中母親說“好好兒活”表現出母親對子女的鼓勵與愛,告誡兒子對生活中的艱苦要有堅強積極的態度。第7段中我說“要好好兒活”表現出兒女對母親的無限思念之情,告訴讀者兒女已經讀懂了母親的一言一行。
作用:從表象看,前者是母親勸慰我的話,后者是我感悟后重復母親的話。從結構上看,首尾呼應,結構嚴謹。從內容上看,前者是母親勸慰我要面對生活中的挫折,不放棄生活,堅強地活著;后者是我讀懂母親此話的含義,勇敢地面對苦難生活,表達對母親的懷念與感激。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加深對母親形象的理解。
三、拓展思考,感悟母愛
師:曾經,兒子理解不了母親,秋天過去了,兒子終于懂得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了。大家回顧一下母親臨終前未說完的話,根據自己的理解,試著補充母親未說完的話。
課件出示:
“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小組討論后自由回答)
預設
在一起要好好活,活得堅強,活出尊嚴。
1.拓展閱讀
閱讀下列選段,自由談談后來的史鐵生是如何理解“好好兒活”的。
課件出示:
隨著小說獲獎的激動逐日暗淡,我開始相信,至少有一點我是想錯了:我用紙筆在報刊上碰撞開的一條路,并不就是母親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母親生前沒給我留下過什么雋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誨,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隨光陰流轉,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
預設
后來的史鐵生認為,母親的“好好兒活”,就是教給兒子堅強地面對有缺憾的生命,不向命運低頭。
師補充:由于身體原因,史鐵生經常發高燒,有好幾次昏迷,但他依然平靜淡然地看待這一切,依然堅守著“好好兒活”。殘疾的是身體,健康的是精神,所以推薦課后讀一讀他的幾本書――《我與地壇》《病隙碎筆》《務虛筆記》。
2.誦讀結尾,理解主題
再次朗讀課文的最后一段,對于史鐵生的“好好兒活”,你的感受是什么?有什么啟發?
預設
感受:是佩服,是敬重,也是敬仰――他活出了境界,活出了生命的高貴。我在報紙上看到史鐵生和世界長跑冠軍劉易斯的合影,身體衰弱的史鐵生雖然連站也站不起來,但他的靈魂卻在無羈地奔跑著,跑得跟劉易斯一樣快,甚至比劉易斯還快。
啟發:世界本來就是不完美的。有缺憾有痛苦,史鐵生在無法彌補的身體缺憾中依然能找到生命的價值,我們也應該對生活、對克服困難抱有信心,珍惜生命,珍惜身邊的人。
結束語:如果你在本文中讀出了屬于你的思考,當你面對困境時,一定能想起老師和你討論的這個話題,想起史鐵生,想起他的這篇《秋天的懷念》給你帶來的啟示。
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讓學生在對細節的研讀感悟中,在補句訓練中,在相關文字的延伸閱讀中,深刻領悟“好好兒活”的內涵,突出重點,培養學生的語言及思維能力,深化學生對母愛豐富內涵的理解和對生命的珍惜。
四、布置作業
(1)《媽媽,我想對您說》
(2)《史鐵生,我想對您說》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有助于學生深化對文本的理解,提高寫作能力。而寫作訓練與閱讀有機結合,凸顯了素養提升的途徑。作業的設計立足于培養學生的品格和能力。
教學反思
朗讀是本單元、本課學習的重要內容。通過朗讀可以培養學生語感,提升學生素養。因此,本課教學設計將朗讀感悟貫穿始終,引導學生品味思考,從對內容的理解,到對情感的逐步深入領悟,到聯系現實思考,逐層達成教學目標。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有層次地將朗讀技巧的訓練、對課文的理解感知和學生的朗讀體驗有機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看似平靜的敘述中飽含的深情,突出了朗讀教學與情感教育之間的聯系。
第1課時在朗讀技巧的指導中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調,在朗讀中整體感知全文內容;第2課時則圍繞母親的讓兒子“好好兒活”,采用細節分析、品味重點詞語、想象寫句等方法,感染學生,引導學生想象體驗,幫助學生細細品味母愛的深刻內涵――不僅有無私的關愛,更有生命的啟迪與人生的責任。通過細細品味作者的悔責之情和對生命的感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突出教學重點。
素養提升
如何在指導朗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其審美能力及審美情趣都需要通過培養語感來獲得。語言文字固有的音韻美、意境美,文章的結構美,都需要通過有指導、有要求的反復吟誦來感受,使學生能夠品嘗“文中味”,悟出“文外意”。
本文的朗讀語氣不容易把握,因此要從四個方面突破。一是在語句的朗讀中揣摩合適的語氣,如“她忽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和“‘你要是愿意,就明天?’”這兩個句子在朗讀時語氣、語調、語速完全不一樣,應在這種不一樣中揣摩母親的內心世界,讀出母親對殘疾兒子的用心與愛心。二是在閱讀訓練中,如刪減三個“悄悄地”的訓練,在刪減關鍵詞進行比較朗讀中體會感情。三是在全文的朗讀中把握感情基調,全文的感情基調是深沉憂傷的,敘述的語氣平靜而內斂,朗讀時要用豐富細膩的語氣讀出深沉的感情。四是理解作者復雜的情感,呈現一張一弛的波瀾變化,富有節奏感,與作者內心的情感狀態達到了和諧一致,如第一段對話中“我”的絕望與暴躁(語調上升),母親的隱忍與勸慰(語氣輕緩、謹慎);第三段對話中,母親的喜出望外、絮絮叨叨(語速快、充滿喜悅),說到敏感字詞,突然停止的低沉。如“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體會“再也”所表達的無比痛苦和遺恨終生的感情,然后反復朗讀。
疑難探究
文中三次寫到“看花”,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寫“看花”是春天,母親提議去北海看花,想讓“我”在盛開的春花中感受生命的美好,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第二次寫“看花”是秋天,母親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她想在所剩不多的日子里陪“我”去看看象征生命力的菊花,渴望“我”從絕望中走出來;第三次寫“看花”是在秋天,“我”和妹妹去看花,實現了母親臨終的愿望。菊花象征作者對生命的渴望與眷戀。作者之所以濃墨重彩地寫菊花,恰恰是對母親生前那句“好好兒活”的深情解讀,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三次看花,串起了人物的情感軌跡,讓我們體會到“看花”已不僅僅是看菊花,而是象征著母親的人生信念:無論命運怎樣,人生如何,都要活得堅韌,活出尊嚴,活出生命的價值。“好好兒活”――是對癱瘓兒子與未成年女兒的深深期待,這里的母愛也不僅僅是生活中的關心愛護,更是母親博大的胸懷和人生信念。
文化素養
菊與人文精神
1.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屈原《九歌?禮魂》(殉道者的信仰)
2.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贈劉景文》(中國文人的傲骨)
3.至死不變英氣多,舉頭南山高嵯峨。――鄭思肖《菊花歌》(正氣凜然的民族精神)
4.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其五)(回歸自然、物我兩忘的情懷)
5.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菊花》(對失意人生的有情關懷)
6.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黃巢《不第后賦菊》(蓬勃生命力的象征)
【五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五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0-01
五年級上冊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精選10篇)08-05
《秋天的懷念》語文教學設計04-13
《秋天的懷念》語文教學設計06-22
五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通用15篇)04-25
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7篇)07-07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09-08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0-16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