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畫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上冊畫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上冊畫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以認字、識字為主,編排了五篇體裁各異的課文,有五言謎語詩,兒童詩,還有人文氣息的課文。本課文《畫》就是一首五言謎語詩,詩句優美,意境優美,如果學生反復朗讀,他們就能充分感受優美的大自然,萌發環保意識。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小學生識字數量和方法有限,在本課識字教學中,可以倡導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生字,可引導學生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換部件等方法認字,同時激勵孩子在生活中識字,注意積累,養成主動識字的好習慣。在會認全詩生字的基礎上通讀全詩內容,熟讀全詩,背誦全詩,進而理解詩意,理解為什么詩歌的謎底是《畫》,同時激發孩子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學目標(含重、難點)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人、火、文、六”四個字,認識兩個偏旁。(教學重點)
2、了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教學難點)
4、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首詩是一幅山水畫。激發學生熱愛自然和喜愛朗讀古詩的情感。
四、教學過程
一、誦讀兒歌、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學過不少兒歌,讓我們一起來背誦的一首:兩棵小樹十個叉,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繪畫,天天干活不說話。這首兒歌是首謎語詩,誰知道謎底?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另一首謎語詩。
多媒體課件展示山水畫,指導學生按從遠到近的順序,說說圖畫上畫了什么?
(設計意圖:誦讀兒歌,猜謎導入,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欲望。)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學生自由讀詩,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行多遍,并讀給同桌聽。
2、理解詩句。
3、猜謎:這是一首謎語詩,請大家猜猜謎底。(教師板書:畫)
4、指導學生把整首詩連起來讀。
5、背誦詩文。
(設計意圖:采用范讀,指名讀,比賽讀、導讀等多種形式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領悟本古詩的意思。)
三、識字
讀準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遠、色、近、聽、無、聲、春、還、人、來、驚)
記憶字形,小組討論:你認識哪些字。
認識兩個偏旁(走之底、口字旁)。
進行拼字游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生字,學得輕松,學得快樂。這種學習方法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性。)
四、寫字
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導學生按筆順書空。
(人、火、文、六)
(設計意圖:在此環節中,我重點指導學生按筆順先書空后練寫,以加強學生正確書寫漢字的好習慣。)
五、作業
1、背誦《畫》,聽寫本課4個一類生字。
2、實踐活動,回家找謎語,開展謎語竟猜活動。
5.板書設計
1畫
山
水
花
鳥
一年級上冊畫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通過偏旁字歸類等方法,認識 10 個生字和 2 個偏旁,會寫“來、去”2 個生字。
2.朗讀課文。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
3.聯系生活經驗,理解“有—無”“遠—近”“來—去”3 組反義詞。
教學過程:
一、猜謎激趣,引入新課
1.出示謎語。讓學生猜猜是什么,再說說是怎么猜出來的。
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
2.出示課文,教師范讀。讓學生猜猜謎底是什么。
3.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正音,感知課文
1.出示插圖,引導學生說說圖上畫了些什么,在插圖的相應位置出示“山、水、花、鳥”4 個字。
【設計意圖】通過畫和文的結合,幫助學生提取詩中的信息。
2.學生試著自己讀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來認一認。
3.引導學生看插圖,讀古詩,圈出詩中描寫的景物。
4.同桌互讀詩句。相互指出不正確的讀音,互相教一教,讀一讀。
5.指名分行讀,其余同學反饋評價,有錯及時糾正。男女生賽讀,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使教師了解學生生 字的認識情況,找準不認識的、讀不準的生字,教學時可有針對性地突出重點。
三、認讀生字,指導朗讀
1.指導學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識字。
(1)出示:遠、近、還。
請學生帶讀這 3 個字。引導學生尋找這3個字的相同點。
認識偏旁走之。
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一記這3個字。
(2)在具體情境中理解“遠、近”。
引導學生觀察后說一說:
在教室里,哪些同學離老師比較遠?哪些同學離老師比較近?哪個同學離自己最近?哪個同學離自己最遠?
(3)出示本課其余生字。提問:還有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來記?
2.指導學生用換一換的方法識字。
出示:米—來、無—天、爸—色、近—聽,
指導學生找找每組字的不同,在反饋的`過程中認識斜刀頭。
3.指導學生用反義詞來識字。
(1)出示:遠、無、來。讓請學生說說和這些字意思相反的字。
(2)課間操“說反話”。
【設計意圖】采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識記、鞏固生字,增強生字識記的效果。體現了“一字帶一串”和“同一個字可以用多種方法來識記”的思想。
4.復習鞏固。
(1)在新語言情境中認字。學生認讀:“遠山、白色、遠近、聽說、無聲、還是、還有、走來、走去。”
(2)發給學生字形相近的字卡,引導學生認讀。
(3)發給學生意思相反的字卡,引導學生認讀。
5.出示沒有拼音的課文,學生齊讀。
四、教師范寫,學生練寫
1.學生觀察范字“水、去”,注意田字格里的關鍵筆畫。
2.教師示范“水、去”,提示書寫要領,學生書空。
3.學生書寫,寫完一個反饋點評。學生對照自己寫的字,再書寫,寫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寫幾個,爭取一個比一個好。
【設計意圖】寫字指導不僅要看教師范寫,還要看是如何對學生寫的字進行反饋的。要引導學生對照自己寫的字,找到改進的方向。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復習 10 個生字和 2 個偏旁,會寫“來、不”。
2.展開想象,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知道這是一幅山水畫。
3.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請學生“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
2.運用“摘果子”游戲,認讀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3.全班齊讀古詩,男女生賽讀。
二、朗讀詩句,領會詩意
1.引導學生聯系生活,說說自己在大自然里看到的景色是怎樣的,感受大自然的美。
2.學生讀課文。
提問:你從哪些地方看出這是一幅畫?引導學生找出畫中的景物與生活中看到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3.師生交流:大自然中,遠看山是沒有明亮的顏色的,近聽水是有聲音的,春天過去了,花兒也就謝了,人走過來,鳥兒會驚嚇得飛走。但畫中,遠看山還是有明亮的顏色,近聽水卻沒有流動的聲音,春天過去了花兒不會凋謝,人走來鳥兒 也不會驚嚇得飛走。
根據交流情況,可以相機改寫詩句,與《畫》形成對比,
幫助學生感悟畫的特點。
《畫》中描述: 生活所見:
遠看山有色, 遠看山無色,
近聽水無聲。 近聽水有聲。
春去花還在, 春去花不在,
人來鳥不驚。 人來鳥兒驚。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采用畫中景物和生活中的景物相對比的方法,感受其中的差異性,突破學生認知上的難點,幫助他們感悟畫的特點,領悟詩句和畫之間的關系。
4.熟讀成誦。
(1)采用多種方式讀詩:指名讀,齊讀,看圖讀,引讀。
(2)老師指畫中內容,學生讀出相應的詩句。
(3)熟讀成誦。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山、水、花、鳥”來背誦。
三、教師示范,學生練寫
1.學生觀察范字“來、不”,注意橫中線、豎中線上的筆畫。
2.教師示范“來、不”,提示書寫要領,學生書空。
3.學生書寫。寫完一個反饋點評,學生對照自己寫的字,再書寫,寫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寫幾個。
四、拓展閱讀,激發興趣
讓學生讀一讀下面兩首歌謠,猜猜是什么,根據謎面說說理由。
頭戴小紅帽,千條線, 身穿大白袍。 走路搖搖擺。(鵝)
萬條線,落在水里看不見。(雨)
一年級上冊畫教學設計3
板塊一:猜謎激趣
1.師出示課外謎語,生競猜謎底.
2.師讀本詩內容,生競猜謎底.
3.師揭曉謎底,出示詩題.
板塊二:正確讀詩,多樣識字.
1.讀詩認字
認真讀古詩兩次,遇到不會的拼音請拼音寶寶來幫忙.
2.出示生字,全班一起讀一讀.
板塊三:圍繞謎面,發現謎底
1.學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將景物圈出來
2.學習第一句: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1)山有色水無聲對比,山是什么顏色的?水有沒有聲音?
為什么看過去山有色,但是水無聲呢?(畫中的水)
(2)這里有幾個生字我來考考大家
色:斜刀頭,色彩、白色、景色
有:有的、有趣、沒有
無:沒有就是無的.意思,無數(實在太多了,沒有數字可以記錄下)無聲、有無
(3)這句話中還有一對反義詞(遠近)
(4)遠:距離很遠,遠方、遠近、永遠(一直)
近:距離近,近處、近來、相近
遠和近有什么相似之處?(走之底)
請你說一說,在教室哪些同學離周老師比較遠,哪些同學離周老師比較近?
(5)這里還有一個字很神奇,近—聽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換一換識字法)
聽:聽見、聽說、打聽(向其他人詢問)
3.學習第二句(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1)這里有兩個景物,花和鳥。
(2)同學們春天到了花朵盛開了,但是現在春天過去了花為什么還盛開著?(畫上的花)一般的小鳥在人走進都會飛走,但是為什么我們走進了,這只小鳥動都不動呢?(畫上的鳥)
(3)這里也有一對反義詞(來去)
(4)來:來去、從來、回來
去:去年、回去、不去
(5)這里還有最后一個生字,它是還
4.讀了這首詩,你從哪里猜出它的謎底是畫的?
板塊四:指導書寫,規范寫字
1.出示來去,讓學生觀察筆順、筆畫特點
2.范寫:來(點向里斜,長橫在橫中線,垂露豎在豎中線,撇捺要寫得舒展)
去(短橫在橫中線上面,長橫在橫中線下面略微往上傾斜,撇折要略微往上提)
一年級上冊畫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人、火、文、六”4個字。認識兩個偏旁“忄”、“凵”。
2、了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激發熱愛自然和喜愛朗讀古詩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難點是了解詩意。
【教學準備】
學生到風景優美的地方去游覽,讓他們看看山、水、花、鳥,親身廠家大自然的美麗。一幅山水畫,認字卡片及相關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11個生字,會寫“人、火”2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并能熟讀成誦。
〖教學過程〗
一、指導看圖
1、激趣:老師帶來一樣東西,請大家先閉上眼睛,等我數到三下再睜開眼睛。(教師邊數數,邊貼出圖畫,準備給學生一個驚喜)
2、指導整體觀察圖畫,學生自由說說第一眼看到這幅畫的.感受。
3、指導學生按從遠到近的順序,說說圖上畫了什么。教師相機板書:山、水、花、鳥。
二、學習課文
1、談話:剛才我們欣賞了美麗的山水畫,現在來學一首古詩吧!
2、指導熟讀詩句:
⑴學生借助漢語拼音練習讀準字音。
⑵指名讀詩句。師生共同正音,重點指導讀準:“遠、近、春”、“驚、聽、聲”、“色”等前后鼻韻母和平、翹舌音的生字。
3、理解詩句:
⑴四人小組交流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
⑵猜謎:這是一首謎語詩,請大家猜猜謎底。(板書課題:畫)
⑶結合圖說說自己是怎么猜出來的。
4、朗讀古詩:
⑴師配示范讀。學生閉上眼邊傾聽邊在腦海中展現畫面。
⑵指導朗讀,讀出古詩的韻味。
背誦詩文:
教師說詩意,學生說詩句。
依據板書,自己練背,同桌互查。
指名背誦,齊背。
5、識字:
⑴讀準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
⑵記憶字形,小組討論:你認識哪些字?是怎么認識的?用了哪些好辦法?
用熟字形記憶“人”和“無”;區別“人”與“八”“入”、“無”與“天”音形義。
用熟字加筆畫記“來”。
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認記“看”和“驚”,認識新偏旁“忄”。
用熟字和偏旁的方法記。啟發學生發現“還、遠、近”都是半包圍結構,“之”旁里面都是熟字。
比較“遠”和“近”、“近”和“聽”的字形。
6、寫字:
⑴觀察生字“人、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導學生按筆順先書空后練寫。
⑵展評。
7、實踐活動。回家找謎語,開展謎語競猜活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復習學過的生字,會在田字各中寫“文”“六”兩字。了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創設情境,領會詩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開火車認讀“驚、無、近、來、還、人”。
2、讀句子找生字朋友,在具體語境中,鞏固識記部分生字。如:
⑴春雨細細地下,遠山變成了綠色。
⑵我聽見小學生在大聲讀書。
⑶指名背誦課文。
二、學習詩句中的幾對反義詞
1、理解“遠”和“近”:
⑴出示“遠”和“近”兩個詞,讓學生指著圖,說說誰在“遠處”,誰在“近處”。
⑵用“遠”和“近”口頭造句,在語境中理解詞義。
如:誰離老師遠,誰離老師近;誰家離學校遠,誰家離學校近。
2、出示詩中另外幾組反義詞,讓學生找。
3、師生對說反義詞,或同桌互說反義詞。
4、說說生活中你還認識了哪些反義詞。
5、做游戲:把“我會說”中六對反義詞做成頭飾,給學生戴在頭上,在“找朋友”的音樂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戲。
三、寫字
1、觀察“文”與“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導學生按筆順選書空后練寫。
3、展評,四、創設情境
1、指名一位學生扮演小詩人,先站在教室后,一邊看畫面上的山,一邊說“遠看山有色,這山上一片翠綠,真美啊!”又走近圖畫,一邊聽一邊說:“近聽水無聲,畫上的流水一點聲音也沒有。”。小詩人指著畫上的花說:“春天過去了,花還在盛開。”他又做趕鳥的動作,大家一起說:“人來鳥不驚。”
2、多請幾名學生上臺表演并評議。
【板書設計】
畫
遠看山有色,山有──無
靜聽水無聲。水
春去花還在,花去──來
一年級上冊畫教學設計5
【授課題目】
畫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和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課文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征展開描述。圖文對應,能使學生有滋有味的尋圖讀文,感悟詩中所描繪的生機勃勃景象,從而受到美的熏陶。
【學情簡介】
一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課文學習,對于詩意的理解難度較大。
【教學目標】
認識“遠、色”等11個生字,會寫“人、火”等4個生字。認識偏旁“辶”。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了解“遠”與“近”,“有”與“無”,“來”與“去”是意思相反的詞,懂得這首詩是講的一幅山水畫。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難點是了解詩意。
【教學方法】
講述法
【教學準備】
生字卡。
【教學過程】
一、誦讀兒歌,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孩子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誰能說個謎語讓大家猜一猜?(同學之間互相出謎語,互相猜,教師也參與其中)老師也出個謎語大家猜一猜好嗎?“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學生猜謎語)這是一則謎語詩,詩的題目就是謎語的謎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六課《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由學生已知的謎語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課文,同時又為本課猜出謎底作了鋪墊。)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引導學生整體觀察圖畫,再由遠到近地觀察,說說圖上畫了些什么。在插圖的相應位置出示“山、水、花、鳥”
這么美的'畫面,你們喜歡嗎?現在請大家一邊欣賞圖片一邊聽老師讀課文,注意老師的語速和斷句的地方。(然后教師播放優雅的古典音樂,范讀課文,讓學生很快進入古詩描繪的優美的情境中。)
2、你們也想美美地讀一讀嗎?請同學們輕輕地打開語文書67頁,用你們最美的姿勢,端好書,要求讀準每一個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拼音朋友來幫忙。
3、誰來給大家讀一讀?在讀之前老師其他同學提個小建議:大家認真聽,做個懂禮貌的小聽眾,聽完,老師還要你來評價一下他讀得怎么樣呢!
4、看這么多同學都想讀,我們來一場男女同學之間的比賽讀,但老師想聽的可不是你們用力地喊,看哪一組讀得有感情。
5、看大家這么認真,老師也想加入你們的行列,老師希望得到大家的配合,我們來一起讀。老師說每一行詩的前兩個字,你們接后面的。
三、認讀生字,指導朗讀
1、看來,大家已經把課文讀得很熟練了,現在老師檢查一下你們對生字的掌握情況。相信同學們在學習課文之前已經做好了充分的預習,現在拿出你們的生字卡片,同桌之間互相檢查一下,認識的扣在桌子上,不認識的一字擺開。
2、老師發現很多同學認識了本課中的生字,老師給他們又交了新的朋友,你們還認識他們嗎?出示:遠山遠近白色聽說無聲還是還有走來走去
3、看大家這么認真,老師獎勵大家一個采蘑菇的小游戲,看誰能把小蘑菇采下來。
4、重點講解“遠、近、還”(剛才我們在讀字卡時,老師發現大家對這三個字認識得不是很好,我們觀察一下,他們有什么共同點啊?)這三個字都有一個共同的偏旁,走之旁。走之旁的字一般多與走路或路有關,那么誰能用“遠”或“近”說一句話呀,也可以根據班內同學的位置說話。你們發現沒有,“遠”和“近”他們還是一對“反義詞”呢?課文里除了“遠”和“近”之外還有其他的反義詞嗎?(順勢書寫“來”和“去”)
5、你還能說出課文之外的嗎?(游戲:我說白,我對黑;我說云,我對雨)
四、誦讀古詩,展開想象,體會感情
孩子們,課文我們讀熟了,生字也練寫了,那么你知道為什么這首詩的謎底是畫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1、學生自由讀詩,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行多讀幾遍,并讀給同位聽,這里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興趣盎然地讀詩。
2、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調整教法,學生喜歡讀哪一句,就指導學生讀好哪一句。導讀方法如下:
“遠看山有色”,多媒體課件演示“山‘的分解圖片,師描繪遠山:遠遠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連綿起伏,多美呀!誰能把這行詩讀得很美呢?
“近聽水無聲”,演示“水”的分解圖片,師述,嘩嘩的流水從山間流出,請一位同學上臺來聽流水的聲音,其他同學把耳朵貼在書上聽一聽,能聽到流水的聲音嗎?為什么?(畫上的水)。那么,這一行該怎么讀呢?
“春去花還在”,演示“花”分解圖片,師述,春天到了,百花盛開,現在春天過去了,花怎么還在開放呢?(畫上的花)。誰能把這一句讀好呢?
“人來鳥不驚”,演示“鳥”的分解圖片,師述,枝頭上站著一只可愛的小鳥,咱們來跟它打個招呼吧。請一個同學上來,和下面的同學一起說:“嗨,小鳥,你好呀!”哎呀,小鳥不理我們,這是怎么回事呀?(畫上的鳥)。誰會讀這行詩?
3、指導學生把整首詩連起來讀好。指名讀,齊讀,看圖讀,做動作讀。此時,讓學生猜出謎底:畫。引導學生再來欣賞一下這幅美麗的畫,多媒體課件展示整幅畫,配樂,學生邊看圖邊吟誦,還可請學生上臺來當小詩人表演這首詩。最后熟讀成誦。背誦時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山、水、花、鳥”來背。
五、拓展閱讀
今天我們學的是一首謎語詩,打開課外書,書中還有兩個謎語,你能猜出他們嗎?
六、布置作業
回家把這個謎語講給爸爸媽媽聽,看他們能不能猜出來。
一年級上冊畫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辶、忄”兩個偏旁。
2、知道“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理解詩句的主要內容,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練習朗讀。
【教學方法】
情境法欣賞法朗讀法
【教學媒體】
1、課件或掛圖,民族音樂的磁帶。
2、學生課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筆。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切入舉偶
1、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誰能說個謎語讓大家猜一猜?(同學之間互相出謎語,互相猜,教師也參與其中)老師也出個謎語大家猜一猜好嗎?“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學生猜謎語)這則謎語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畫》。(板書課題)
思路:好動、好奇、愛表現是低年級學生最大的特點,利用他們感興趣的謎語引出課題,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發了孩子們學習課文的熱情,為教學成功地展開打下良好基礎。
2、(出示掛圖或課件)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畫)請你們看看畫上都有什么?(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觀察)今天咱們就來學習一首謎語詩《畫》(板書課題)
思路:用一幅畫引出課題,讓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在美的情境中進入課堂,受到美的熏陶,體現課程整合的思想。
二、對話平臺
1、欣賞:
教師配樂朗誦課文,學生邊聽邊欣賞“畫”。
思路: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體會大自然的美和詩句的韻律美。
2、識字:
⑴同學們也想讀嗎?要想讀得好得先過生字寶寶這一關,你們有沒有信心?
⑵出示本課生字,你認識哪個就讀哪個。說說你是在哪里認識這些字的。
思路:引導學生交流識字經驗,增強學生識字的信心和識字的愿望。對識字量大的學生及時鼓勵。
⑶自讀課文,邊讀邊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讀幾遍。
⑷利用生字卡片在組內交流識字方法。(認識“辶、忄”兩個新偏旁。)
思路:交流識字方法,有利于學生擴大視野,相互促進,豐富識字經驗,提高識字效率。
⑸你想提醒大家在識字的時候注意什么?注意區分平翹舌:“色”是平舌音,“聲、春”是翹舌音。用偏旁歸類的方法識記“遠、近、還”;用給熟字換筆畫或換偏旁的方法來識記“無、人、近”;用給熟字加筆畫的方法識字“來”。
⑹認讀帶拼音的生字。(可以指名讀,領讀,齊讀,開火車讀。)
⑺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寶寶你還認識嗎?請你通過這一關!
思路:識字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識字積累,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還應適當滲透一些識字的知識和方法,采取活潑有趣的方式反復再現生字,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記字形,使識字得以鞏固。
3、朗讀:
⑴生字寶寶對大家的表現非常滿意,他們設的關卡你們順利通過了,可他們又調皮地跑回課文中去了,你還認識他們嗎?(自由朗讀課文。)
⑵指名讀課文,引導學生相互評價。
思路:引導學生學會正確評價他人,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任務,從一年級起教師就應該組織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評價活動,培養學生正確的評價態度和良好的評價能力。
⑶多種方式練習朗讀:
思路:堅持以讀為本,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課堂的“讀者”,通過自由讀、分組讀、指名讀、教師領讀、引讀等多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圖文對照,感悟詩句的內容和表達的感情。另外,文中句子的節奏感很強,朗讀時教者應注意指導學生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在讀中感悟、體會詩的讀法,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4、寫字:
⑴出示要寫的字“人、火”,認讀,說說這兩個字應該怎樣寫,書空。(注意筆順規則:先撇后捺。)
⑵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每個字的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人”字的第二筆從豎中線和橫中線交叉處偏左一點起筆,“火”字第四筆“捺”從豎中線和橫中線交叉處起筆。)
⑶教師范寫,示范筆畫的'寫法。
⑷學生先描紅,然后自由練寫。(注意寫字姿勢的指導。)
⑸組內評議,寫得好的獎勵一顆小星星。
5、作業:
回家請教家長,或者在書中查找謎語,下節課開展猜謎語競賽活動。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摘蘋果游戲:每個蘋果后面都有一個上節課學過的生字,把摘到的蘋果后面的字讀出來就會得到一個紅蘋果。
思路:用游戲的方式將上節課的生字再現,達到鞏固認字的目的。
二、感悟
1、自由朗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引導學生簡單地說出詩意,發現問題并質疑。)
2、結合圖,說說你是怎樣猜出這首謎語詩的謎底的。
3、背誦。
4、給合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練習背誦。
三、表演
啟發學生展開想象,根據個人的感悟設計動作,結合音樂進行表演。先組內練習,再指名表演,最后大家一起表演。
思路:根據學生好動、好玩的特點,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他們感覺到樂在其中。
四、游戲
找朋友:找14名同學到前面,每人手里拿一張卡片,找到與自己手里卡片意思相反的字,站在一起,其它同學做裁判,給找對的同學以掌聲鼓勵。(這14個字是遠──近、高──低、來──去、笑──哭、白──黑、晚──早、有──無)你還能說出其它的反義詞嗎?
思路:游戲的形式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得到了鍛煉,提高了教學效率。
五、拓展
1、結合課前收集的謎語,舉行猜謎語競賽,評出“猜謎小能手”。
2、你喜歡這幅畫嗎?喜歡的話就動動你的小巧手把這幅畫畫出來吧!
六、寫字
1、出示“文、六”這兩個要求會寫的字。你會讀會寫嗎?(領讀,齊讀,然后書空。注意“六”字的最后一筆是“點”,不要寫成“捺”。)
2、這兩個字怎樣寫好看?(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師范寫。
3、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4、評議展示。
思路:在一年級起步階段,要打好寫字基礎。教師要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寫字貴在精,而不在多。要教會學生運筆的方法,把字寫工整、寫漂亮。
教學建議:在進行拓展訓練時,可視時間和學生情況任選其一,不必面面俱到。
一年級上冊畫教學設計7
教材簡說
本課有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和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課文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征展開描述。圖文對應,能使學生有滋有味地循圖讀文,感悟詩中所描繪的生機勃勃的景象,從而受到美的熏陶。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難點是了解詩意。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辶、忄”兩個偏旁。
2、知道“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
教學重、難點
1、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
2、了解詩意,認識“辶、忄”兩個偏旁。
課前準備
課件識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以舊引新,激發興趣。
師,從開學到現在,小朋友們學過不少好聽的兒歌,讓我們一起先復習一下《猜一猜》。
(生齊背:“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
這首兒歌還是個謎語,誰還記得謎底?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另一首謎語詩,學完課文,你們一定能猜出謎底,還能把它帶回家讓別人也猜一猜。
二、講讀古詩,認讀生字。
師:我們邊來欣賞圖片,邊來學習好不好?首先請小朋友們仔細看圖,說說上面主要畫了些什么?
1、第一幅圖——遠看山有色
(1)請一位同學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畫中的“山”有沒有顏色?(出示:遠看山有色。)
(2)出示卡片,學習生字“遠”“色”(遠——讀音和偏旁,色——讀音)
(3)齊讀,指名說詩句意思,這句里最主要是描寫“山”(板書山)
(4)加上動作表演讀
2、第二幅圖——近聽水無聲
1)請一位同學來到畫的前面聽一下“水”有沒有聲音?(出示:近聽水無聲。)
2)出示卡片,學習生字“近”“聽”“無”“聲”(近——與遠比較,走之兒;聽——讀音;無——字義,與天字比較;聲——讀音)
3)齊讀,指名說詩句意思——這句主要描寫“水”(板書水)
4)加上動作表演讀
3、第三幅圖——春去花還在
1)請一個同學說說,圖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節開的?(春天)現在是什么季節了,春天過去了沒有?所以說……(春去花還在)
2)出示卡片:學習生字“春”“還”(春——讀音,還——偏旁和組詞)
3)齊讀,指名說詩句意思。這句里最主要是描寫“花”(板書花)
4)加上動作表演讀
4、第四幅圖——人來鳥不驚。
1)請一同學到畫前面來模仿一下平時趕鳥的情景,讓別的同學看看鳥怕不怕?即它會不會飛走?(出示:人來鳥不驚。)
2)出示卡片:學習生字“人”“來”“驚”——(人——讀音,與八和入比較;來——加一加來記;驚——讀音,意思,偏旁)
3)齊讀,指名說詩句意思。這句里最主要是描寫“鳥”(板書鳥)
4)加上動作表演讀
5、結合日常生活中看到過的“山、水、花、鳥”的情景,要求學生回答下面的問題。
(1)想一想,如果從遠處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嗎?(模模糊糊、沒有顏色、看不清)
(2)如果水從山上直往下流,從近處聽,會有什么聲音?(有嘩嘩的流水聲)
(3)各種花過了開花的季節就會怎樣?(不再開了,看不到花)
(4)鳥停在樹上,人來到鳥的前面,鳥就會怎么樣?(鳥就會受驚,會飛走)
師:這首詩里寫的內容跟生活中的都不一樣的,是不是它寫錯了呢?為什么他要這樣寫呢?
指名回答
三、齊讀詩句,板書課題。
1、齊讀詩句。
2、給詩加上題目。
3、弄清題目與詩句的關系。(謎底謎面)
四、自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
1、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多讀幾遍,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行讀給同桌聽
2、找出生字并劃上線,多讀幾遍,記住字音。
3、誰愿意把課文讀給老師聽一聽。(指名讀)導讀方法如下:
“遠看山有色”,師描繪遠山:遠遠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連綿起伏,多美呀!誰能把這行詩讀得很美呢?
“近聽水無聲”,師述,嘩嘩的流水從山間流出,請一位同學上臺來聽流水的聲音,其他同學把耳朵貼在書上聽一聽,能聽到流水的聲音嗎?為什么?(畫上的水)。那么,這一行該怎么讀呢?
“春去花還在”,師述,春天到了,百花盛開,現在春天過去了,花怎么還在開放呢?(畫上的花)。誰能把這一句讀好呢?
“人來鳥不驚”,師述,枝頭上站著一只可愛的小鳥,咱們來跟它打個招呼吧。請一個同學上來,和下面的同學一起說:“嗨,小鳥,你好呀!”哎呀,小鳥不理我們,這是怎么回事呀?(畫上的`鳥)。誰會讀這行詩?
4、愿意讀的站起來讀。
五、齊讀課文,試著背誦。
1、齊讀課文。
1)當小詩人誦讀。
2)當小演員表演讀
2、試著背誦。找搭檔背誦(一人背,一人說意思)
背誦時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山、水、花、鳥”來背。(可配樂)
3、創設情境檢查背誦情況
師生對話表演
1)師當姐姐,讓生背誦。
2)師當妹妹,讓生表演背。
3)師當媽媽提問:題目為什么取畫?
4)師當奶奶,讓生講詩句的意思。
六、趣味練習,書寫生字,課外延伸。
1、與生字寶寶交朋友
2、摘果實。(點擊果實會落下來。)
3、找生字
4、說出遠的偏旁,并說說文中還有哪兩個字,也是這個偏旁。說出驚的偏旁。
5、指導書寫“人”:第二筆從豎中線和橫中線交叉處偏左一點起筆。(播放動畫寫字。)
6、課外作業回家請爸爸媽媽猜今天學的謎語,如果猜對了,就畫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送給他們作為獎勵,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謎語,課間玩謎語竟猜游戲。
7、收集謎語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字詞,背誦課文。
1、認讀生字卡片(開火車),并口頭組詞。
2、自由朗讀課文,說說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課文寫的是一幅畫。
3、指導朗讀: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范讀—指讀—引讀—齊讀)
4、根據畫面背誦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哪些景色?
二、趣味練習。
1、找出這首詩的幾對反義詞:遠——近、有——無、去——來
2、找朋友游戲,把“我會說”中的六對反義詞做成頭飾給學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樂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戲,找到了朋友就用頭飾上的詞說一兩句話。
三、書寫生字。
指導書寫:火、文、六。(播放動畫書寫。)
火:要指導學生掌握它的筆順,第四筆“捺”從豎中線和橫中線交叉處起筆。
六:最后一筆是“點”,不要寫成“捺”。
四、議一議,完成作業。
1、為什么人走近聽,還是聽不到水聲?
2、為什么春天已經過去了,花還沒謝?
3、為什么人走近了,鳥沒飛走?
4、完成課堂作業本。
一年級上冊畫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境中讀準“有、無、來”三個生字的音。
2、能正確誦讀古詩,背誦古詩。
3、在教師的指導下,大致了解古詩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借助課文插圖,引出古詩。
1、教師出示課文插圖,學生思考:從上往下,看一看,圖上畫著些什么?
2、學生自由交流。
3、教師小結過渡:有人根據這幅圖,寫了一首古詩,老師讀給大家聽一聽。
說明:
由于低年級學生對直觀形象的東西比較感興趣,因此讓學生結合課文插圖,有順序地展開觀察,初步建立畫與詩之間的聯系,為下面的學習做好準備。一開始的交流,也為學生提供語言表達的實踐機會。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要注重課堂常規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例如學生在進行口語表達時的儀態、聲音,教師隨機進行指導。
二、初步感知,讀通古詩。
1、聽教師配樂感情朗讀古詩。
2、教師出示古詩,學生逐句跟讀,把古詩讀正確。
3、教師標注停頓,再次帶領學生朗讀,注意詩句中的停頓,把古詩讀通順。
遠看/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4、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同桌互相聽一聽。
5、男女生對讀,齊讀。
說明:
古詩對仗工整,平仄有序,讀來瑯瑯上口,獨具韻律美和節奏美,只有通過朗讀才能把這種美體現出來。大量事實也證明:低年級學生學古詩,靠老師逐句串講,事倍功半,也撲滅了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始終以學生讀書為本,加強朗讀指導,讓他們從讀中體會古詩的美感,激發學生的感情。
在朗讀指導中,教師的范讀非常重要,教師充滿激情地朗讀,可以把學生帶入意境,幫助學生體驗感情。其次,讀的`形式應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不斷變換,如個別讀、男女生讀、小組讀、全體讀等。再次,不要讓學生變成“盲讀”,因為學生有些字不認識,有些學生就有可能不是看著字讀,而是背誦詩句。因此在起始階段引導學生字字過目,幫助學生掌握指讀的方法,左手按書,右手點字,跟著老師的速度指著字讀。
三、了解意思,學習生字。
1、教師對照課文插圖,講解古詩的意思:遠遠看去,山是那樣綠,走近一看,溪水從山上緩緩流下,卻聽不到一點流水的聲音。春天已經過去了,可是花兒仍舊開放著,小鳥在樹上站著,有人走到它的身旁,它也不驚慌、不害怕。
說明:
這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古詩,不要提出過高的要求,如讓學生先理解詩句中一些字的意思,再來理解詩句的意思,這種逐字逐句的理解割斷了詩句的意境,也使學生喪失了學習古詩的樂趣。所以在這里教師可以通過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幫助學生理解詩的意思。
2、學習“有”、“無”。
(1)指名讀古詩的第一、二句。
教師板書:有、無。
跟老師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2)說話練習:同學們,你有什么?
(3)教師解釋“無”的意思:“無”在這里就是“沒有”的意思。
(4)思考:為什么看到小溪從山上流下,卻聽不到一點流水聲呢?
(5)再次感情朗讀第一、二句詩。
3、學習“來”。
(1)指名朗讀古詩第三、四句。
教師板書:來。
跟老師讀,開火車讀,齊讀。
(2)端正寫字姿勢和握筆姿勢,做做手指操。
(3)復習田字格。
(注意:中心點、橫中線、豎中線、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4)想一想,我們已經學過哪些筆畫?
(5)指導描摹“來”。
先看老師寫一寫,再自己書空練一練。
(注意:“來”的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特別是第二橫在橫中線上,一豎在豎中線上。)
說明:
“來”這個字筆畫雖然比較多,但所有的筆畫都是學生學習過的,正好借此機會把學過的筆畫進行一個小復習。在寫字的過程中,要繼續重視對學生進行寫字姿勢和握筆方法的訓練。
(6)思考:為什么春天過去了,花兒還開得那么鮮艷;有人走過來了,小鳥一點也不驚慌、害怕呢?
(7)感情朗讀第三、四句詩。
(8)教師小結并揭示詩的名字《畫》。齊讀古詩。
四、指導朗讀,背誦古詩。
1、學生挑戰讀古詩,師生一起評一評。
2、學生表演讀古詩。
3、對照課文插圖,試著背誦古詩。
說明:
采用小朋友喜聞樂見的表演讀、比賽讀等形式,使學生讀出古詩的節奏、韻味,從中自然地接受了古詩語言美的熏陶,也增強他們學習古詩的興趣。
結合朗讀,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參與評價。教師的評價語應結合具體內容展開,并提出繼續努力的方向。學生當當小老師評價同伴,訓練學生一起認真聽、仔細評。
五、做游戲,復習鞏固。
1、游戲:“照鏡子”。
2、動腦筋:在這首古詩中,“有”與“無”是意思相反的,那么與“來”的意思相反的又是哪個字呢?出示:去
模仿著找一找:遠——近
學生交流,教師圈出這6個生字。
3、齊讀(背)古詩。
說明:
“照鏡子”游戲目的是復習鞏固生字,培養同伴意識。具體方法是同桌一起抽讀生字卡片,互相糾正。
設計的動腦筋題,目的不在于讓學生再認識幾個漢字,而是初步體驗一下古詩的對仗,感受到古詩的有趣。
一年級上冊畫教學設計9
教材與學情分析:
這首古詩是一則五言謎語詩,謎面描述了山、水、花、鳥等景物,通過遠、近、來、去等方位或動作的變化,凸顯“畫”的形象特征。這首謎語詩詩句對仗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
配合謎語詩,有一幅經過裝裱的水墨畫,山水相襯,鳥語花香,意境典雅,給予學生傳統文化的熏陶感染。謎語詩中描繪的景物均可在畫中一一找到,也是對謎底的暗示。圖文對應,妙趣橫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同時,結合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所以本課設計旨在引導學生在誦讀中展開想象,樂于表達,結合圖畫感知自然美。
另外,應當明確——古詩是識字的載體,識字始終是一年級的重點。在這個重點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除了通過反復認讀、多次強化鞏固認知以外,教學中還要大力開掘多種方式,通過多種途徑來識字。如在看圖中識字,在表演中識字等,讓識字自然地與閱讀、看圖、想象、游戲整合在一起,讓識字變得更輕松。
目標與重難點
教學目標
1、通過偏旁歸類反義詞識字等方法,認識遠色等10個生字和走之斜刀頭2個偏旁;會寫水去等4個字
2、正確朗讀背誦古詩圖文結合,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象
教學重點
正確朗讀背誦古詩;通過偏旁歸類反義詞識字等方法,識記生字
教學難點
圖文結合,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象;認識走之斜刀頭2個偏旁
教學準備
1、寫有反義詞的頭飾;一幅山水畫(題寫“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生字卡片,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預習生字,朗讀課文。(學生)
過程設計
一、檢查復習
1、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文插圖,趣味提示,指名背誦古詩。(學生背誦一句,課件出示一句:“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2、多種形式背誦古詩。
(1)師生搭檔每人背一句。
(2)學生分小組在組內互相背誦。
(3)男女生互相比賽背誦。
(4)教師點名挑戰背誦。
(5)學生互相點名挑戰背誦。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體現了一年級趣味閱讀的思想。在各種形式的誦讀中,激發學生背誦的欲望,使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同時又在誦讀中鞏固識字教學。
二、自學生字
1、指導學生讀課文,畫出生字,多讀幾遍,記住字形。
2、小組內利用生字卡片識記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3、教師導學:拿出生字卡片,找同學說說自己是怎么識記的,說說自己的識記方法。
(1)“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土+厶=去”;“米+一=來”。
(2)色,上面是“?”,下面是“巴”。可以用想象法識字:尾“巴”頂戴個小帽子。組詞:彩色、紅色、白色、有色、無色。
(3)聽,左右結構,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左邊是“口”,右邊是“斤”,合起來就是“聽”。組詞:聽見、聽到、聽聲、聽說。
(4)無:可以用區別形近字的方法識記,“無”和“天”都是四筆,“無”第四筆是“豎彎鉤”,“天”第四筆是“捺”。也可以利用換一筆變新字的方法識記,“天”換一筆變成“無”。
(5)遠、還、近:都有“辶”。用偏旁歸類法來識記。“近”——“斤”加走之旁;“遠”——“元”加走之旁;“還”——“不”加走之旁。
(6)不:猜謎語識字。謎語:“木不出頭”。組詞:不好、不用。
(7)聲:上下結構的字。組詞:聲音、大聲、聲樂、聲母。
4、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新的偏旁“辶、?”。
5、同桌之間互相考查識字。
6、游戲:識字大轉盤。(課件出示轉盤,轉盤上面標有本課生字)讓學生上來轉轉盤,轉到哪個字,就用那個字組詞并說一句話。鞏固識字。
設計意圖:識字教學要注意兒童特點,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本環節通過多種形式的識字教學,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同桌互考、識字大轉盤游戲等活動方式,引領學生掌握多種識記漢字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三、指導書寫
1、呈現“水”“去”“來”“不”4個要求會寫的字,讓學生觀察這4個字的筆順、筆畫特點。
2、教師逐字范寫,學生書寫。
3、教師整體范寫,仔細觀察生字的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水”的豎鉤寫在豎中線上,橫撇從橫中線起筆。“去”的豎在豎中線上,第一橫短,第二橫長。“來”的豎要在豎中線上,撇、捺要舒展。注意“不”的豎要在豎中線上,最后一筆點從豎中線和橫中線交叉處起筆。
4、學生獨立書寫,同桌互評,互相借鑒,教師巡視指導。
5、學生在書上描紅,對比自己書寫與書中不同之處。
6、學生再寫,班級展示。
設計意圖:對于一年級的孩子,指導書寫時必須細致。不僅應該從整體上觀察生字,還要從筆畫的.占格位置、正確筆順,生字的大小,甚至筆畫從哪里起筆,怎樣收筆都要提醒。教師范寫指導要貫穿整個的學生書寫過程。
四、積累誦讀
1、教師導言:(充滿激情)這首詩可真有趣呀!短短幾十個字就描繪了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們還知道哪些有趣的詩嗎?(學生拓展背詩,產生喜愛朗讀古詩的情感。)
2、回家請爸爸媽媽猜今天學的謎語詩,如果猜對了,就畫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送給他們作為獎勵。
3、搜集更多古詩,參加下周班級開展的“古詩誦讀會”。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通過開展“古詩誦讀會”的形式,引導學生積累古詩,激發學生興趣,豐富積累。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通過回家為爸爸媽媽猜謎語的活動再現情境,加深印象的同時感受到成就感。
作業設計
板書設計畫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一年級上冊畫教學設計10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同時,結合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所以本課旨在引導學生在誦讀中展開想象,樂于表達,結合圖畫感知自然美、
另外,應當明確——古詩是識字的載體,識字始終是一年級教學的重點、在這個重點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除了通過反復認讀、多次強化鞏固認知以外,教學中還要大力開掘多種方式,通過多種途徑來識字、如在看圖中識字,在表演中識字等,讓識字自然地與閱讀、看圖、想象、游戲整合在一起,讓識字變得更輕松、
課前準備
1、寫有反義詞的頭飾;一幅山水畫(題寫“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生字卡片,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預習生字,朗讀課文、(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觀察圖畫,引入詩句
1、教師呈現一幅彩色的大幅的課文插圖、(畫上有山、水、花、鳥,并題寫課文:“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2、教師引學:小朋友,你們看到了些什么?(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評價并板書“山、水、花、鳥”)
3、教師引問:會認這四個字嗎?引導學生個別讀、自由讀、齊讀,抽讀等多種讀書方式進行朗讀、
4、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圖上還有——),小組內互相說一說自己還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發現畫上有題字或詩句、
5、教師導言:仔細看,畫上題了哪些字?
預設:如生發現題字是課文的四句詩,就直接板書課文的四句詩、如不能發現,則直接引導學生與書上的《畫》作比較、
6、學生讀詩、
7、教師引學:這四句詩中,你們認識哪些字呢?讀一讀、哪些字不認識?請用鉛筆標出來、
設計意圖:由看畫引入讀詩,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發現圖中有詩,詩中有畫、在讀詩看畫中認識事物和生字,把讀詩、學字引入活動情境中,引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致、
二、初讀古詩,正確識字
1、學生朗讀詩句,對于在自學過程中用鉛筆標出不認識的字,借助課文的拼音多讀幾遍、
2、學生充分朗讀,同桌互讀互考、同桌之間充分發揮合作和幫扶的精神,把會讀的大聲讀一遍、如果發現同桌讀錯了,一定要教給同桌多讀幾遍、
3、全班齊讀,齊讀之后輪讀、考查學生是否都會讀了、
4、教師用生字卡片抽讀要求會認的“近、色”等10個生字、注意傾聽下列生字的發音:“色”是平舌音,“聲”是翹舌音;“近、遠、還”是前鼻音,“聲、聽”是后鼻音、有錯及時糾正、
5、學生讀生字,教師檢測、
(1)學生自由讀、
(2)重點抽讀,用生字卡片抽讀,主要抽讀“聲、色、近”3個易錯的重點字、
(3)抽讀重點字、
(4)全班齊讀、
6、導學:生字我們都認識了,再讀古詩,你能把它讀好嗎?請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聲朗讀古詩,爭取把字音讀得更準確,句子讀得更通順、
7、學生自由練習讀古詩,教師巡視指導讀詩節奏,糾正字音、
8、師導學:下面我們開展一個朗讀比賽,比一比讀古詩的時候,誰聲音最洪亮,句子讀得最正確、最流暢、
9、學生先在小組內賽讀,選出優勝者一名,然后派優勝者進行組與組之間的賽讀,其他同學認真傾聽,評選出你認為讀得最好的選手、
設計意圖:本環節遵循了漢字認知規律——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結合古詩這個語境,不僅能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漢字的意思,而且還能在語境中加深對漢字音、形的印象,感受漢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先看圖讀詩句,再識字、通過初讀古詩,讀通句子,認讀和積累本詩中的詞語,學生們掃除了生字障礙、讀通、讀順了課文,對課文的內容、思想也有了整體的感知、通過多種方式的誦讀,引導學生在交流與合作中感悟和體驗語言的優美、
三、熟讀成誦,感知大意
1、教師導言:同學們朗讀得很棒啊!我想很多同學都已經熟讀成誦了吧,我們來比一比誰背得最快、
2、學生自由背誦、
3、教師抽測學生背誦古詩情況,表揚背誦好的同學,鼓勵背誦稍慢的同學、
4、教師引言:大家背得不錯!你們在朗讀背誦的`時候有什么疑問嗎?(這首詩寫的景色跟我們平時看到的景色正好相反、)
5、教師引問:是呀,真有點怪!怎么“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呢?怎么“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呢?
6、教師引問:我們平時看到的景象是怎樣的?哪位同學見過“山”?說說“山”是什么樣的、(教師歸納,板書或課件呈現:“遠看山無色,近聽水有聲、春去花不在,人來鳥兒驚、”)
7、學生正確朗讀兩首詩,比較兩首詩有什么不同、
遠看山有色,遠看山無色,
近聽水無聲、近聽水有聲、
春去花還在,春去花不在,
人來鳥不驚、人來鳥兒驚、
8、教師總結:我們游覽時,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數是“遠看山無色,近聽水有聲、春去花不在,人來鳥兒驚”、而課文所說的景色卻剛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種情況下才會“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呢?引出課文題目、
9、學生演一演,說一說,讀一讀、
(1)來——去什么是“來”,什么是“去”?找學生現場演一演,體會“來、去”的意思,同時知道這組詞語表達了相反的意思、
(2)遠——近哪種情況算“遠”,哪種情況算“近”?通過課件演示,體會“遠、近”的意思,同時知道這組詞語表達了相反的意思、
(3)你還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詞語?先找一找,然后再說一說或演一演、
生匯報:有—無高—矮多—少早—晚
(4)同桌相互讀一讀反義詞、
(5)教師引領學生游戲:我們一起來做個“找朋友”的游戲吧,我說一個詞,你們來說它的反義詞,看看誰先找到朋友、
設計意圖:在對比中領會詩句的意思,從而體會詩句描寫的奇怪現象,原來詩句說的是“畫”、組織表演等活動,理解反義詞的意思并鞏固識字、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文插圖,趣味提示,指名背誦古詩、(學生背誦一句,課件出示一句:“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2、多種形式背誦古詩、
(1)師生搭檔每人背一句、
(2)學生分小組在組內互相背誦、
(3)男女生互相比賽背誦、
(4)教師點名挑戰背誦、
(5)學生互相點名挑戰背誦、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體現了一年級趣味閱讀的思想、在各種形式的誦讀中,激發學生背誦的欲望,使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同時又在誦讀中鞏固識字教學、
二、自學生字
1、指導學生讀課文,畫出生字,多讀幾遍,記住字形、
2、小組內利用生字卡片識記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3、教師導學:拿出生字卡片,找同學說說自己是怎么識記的,說說自己的識記方法、
(1)“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土+厶=去”;“米+一=來”、
(2)色,上面是“”,下面是“巴”、可以用想象法識字:尾“巴”頂戴個小帽子、組詞:彩色、紅色、白色、有色、無色、
(3)聽,左右結構,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左邊是“口”,右邊是“斤”,合起來就是“聽”、組詞:聽見、聽到、聽聲、聽說、
(4)無:可以用區別形近字的方法識記,“無”和“天”都是四筆,“無”第四筆是“豎彎鉤”,“天”第四筆是“捺”、也可以利用換一筆變新字的方法識記,“天”換一筆變成“無”、
(5)遠、還、近:都有“辶”、用偏旁歸類法來識記、“近”——“斤”加走之旁;“遠”——“元”加走之旁;“還”——“不”加走之旁、
(6)不:猜謎語識字、謎語:“木不出頭”、組詞:不好、不用、
(7)聲:上下結構的字、組詞:聲音、大聲、聲樂、聲母、
4、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新的偏旁“辶、”、
5、同桌之間互相考查識字、
6、游戲:識字大轉盤、(課件出示轉盤,轉盤上面標有本課生字)讓學生上來轉轉盤,轉到哪個字,就用那個字組詞并說一句話、鞏固識字、
設計意圖:識字教學要注意兒童特點,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本環節通過多種形式的識字教學,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同桌互考、識字大轉盤游戲等活動方式,引領學生掌握多種識記漢字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三、指導書寫
1、呈現“水”“去”“來”“不”4個要求會寫的字,讓學生觀察這4個字的筆順、筆畫特點、
2、教師逐字范寫,學生書寫、
3、教師整體范寫,仔細觀察生字的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水”的豎鉤寫在豎中線上,橫撇從橫中線起筆、“去”的豎在豎中線上,第一橫短,第二橫長、“來”的豎要在豎中線上,撇、捺要舒展、注意“不”的豎要在豎中線上,最后一筆點從豎中線和橫中線交叉處起筆、
4、學生獨立書寫,同桌互評,互相借鑒,教師巡視指導、
5、學生在書上描紅,對比自己書寫與書中不同之處、
6、學生再寫,班級展示、
設計意圖:對于一年級的孩子,指導書寫時必須細致、不僅應該從整體上觀察生字,還要從筆畫的占格位置、正確筆順,生字的大小,甚至筆畫從哪里起筆,怎樣收筆都要提醒、教師范寫指導要貫穿整個的學生書寫過程、
四、積累誦讀
1、教師導言:(充滿激情)這首詩可真有趣呀!短短幾十個字就描繪了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們還知道哪些有趣的詩嗎?(學生拓展背詩,產生喜愛朗讀古詩的情感、)
2、回家請爸爸媽媽猜今天學的謎語詩,如果猜對了,就畫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送給他們作為獎勵、
3、搜集更多古詩,參加下周班級開展的“古詩誦讀會”、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通過開展“古詩誦讀會”的形式,引導學生積累古詩,激發學生興趣,豐富積累、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通過回家為爸爸媽媽猜謎語的活動再現情境,加深印象的同時感受到成就感、
板書設計
畫
遠看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教學反思
反思《畫》這篇課文的設計與實踐,總的來看非常務實:務實的思想、務實的設計、務實的過程,使學生真正在情境中學習,體現了語文教與學的理性回歸、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本課識字寫字是重點、課堂上,以讀為主,始終讓“讀”貫穿學習、采用不同方式朗讀,學生邊讀詩句邊認生字,讓孩子既在文中識記生字,又注意了生字的應用、老師在其中少范讀、帶讀,把充分讀詩的機會交給學生,而老師在其中借機點撥對重點詞的理解,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賞圖、讀詩、識字是輕松的,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2、在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能夠從學生學習習慣不好、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點出發,充分發揮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組織、協調作用,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一年級上冊畫教學設計11
一、教材分析
我們知道上課前要備課,備課要備教材和學生,但怎樣來準備呢?今天我班門弄斧,以《畫里少了什么》為例,把自己的備課感受做一展示,愿與大家共同探討。
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在兒童生活中經常會發生的故事。在美
術課上,老師讓全班同學集體繪畫《海洋世界》,同學們在長長的畫卷上,畫滿了大魚,經老師提示,同學們認識到這不是海洋世界,真正的海洋世界是豐富多彩的;通過討論,同學們還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只有分工合作、齊心協力才能畫好豐富多彩的海洋世界。這是一篇敘事性的文章,故事雖然簡單,但卻蘊涵著一個較深的道理。這是教參中給我們的提示,人們常說“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結構是文章的骨架,文意是文章的靈魂”。當我剛看到文章時,先被它的題目所吸引。題目以問句的形式出現,立刻會勾起讀者的好奇心,“畫里都畫了些什么?它少什么了?為什么會少這些東西?”并且它還具有前推后延的作用。開始是孩子們爭先恐后的作畫,后面是在明白道理之后互相配合作畫。抓住“畫里究竟少了什么”這個問題起到了“牽一發動全身”的作用。表達也很精致。尤其是善于通過前后照應、相映成趣的詞語,在對比中顯示情節的發展和人物的變化,讀來既感到清晰明快,又生動有味。比如前期畫畫完了,書中卻說是“奇怪”的畫,最后才是“真正”的畫。理解本文,抓住這些詞語,體會作者表現主旨的'匠心。另外,這個故事看似簡單淺顯,但絕不單調平板、一覽無余,而是搖曳多姿、引人入勝。故事的發展非常符合學生認識規律的過程,“要知道梨子的滋味,終要親口嘗一嘗”,貼切生活的本質真實。
從結構上來看,這篇課文自然段較多,但從意思上看可分為三個大的段落,1—5自然段主要講學生自發作畫,畫出了一幅奇怪的畫;6—16自然段主要講學生們進行了討論,明白了道理(16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最后一個自然段講學生們重新畫了一幅真正的《海洋世界》。我覺得教師分析把握教材的結構,能夠深入理解文章,感受它的起承轉合,抓住文章的關鍵之處。正所謂“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
確定了這些,本課以“主體”發展為指導思想,采取“探究式閱讀”的教學方法在腦海中漸成雛形。不需多做分析,可指導學生自讀自悟,在合作討論的過程中,抓住課文主要內容;使學生明白如何才能畫好海洋世界,體會其中的道理。最后,讓學生在閱讀中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進而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相對獨立的探究活動,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品悟語言,提高語文能力。
二、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提倡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主張在學習中思考,在解決問題中學習。本課教給學生一定的讀書方法,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課文,讀懂課文內容。學會提出問題,與他人交流解決問題。學過的道理能得以運用,指導行為。我們生活在海濱城市,對大海、對海洋生物并不陌生,特定的環境,既為孩子們提供了廣闊的生活舞臺,使他們有機會親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拓寬了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又給他們搜集書面資料、應用現代化手段等方面帶來了方便。加上孩子們經過兩年半的學習,已經初步具備自主識字的能力,小組合作、探究的能力,形成了自我評價、相互評價的習慣。這樣,孩子們完全能夠完成課堂教學的內容。但是不能否認,我們現在的孩子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自我意識很強,所以說這篇課文的教育意義是很強的,有較強針對性,有的學生從理論上能夠說出道理來,“只有分工合作才能把一件事做好,但并不見得能夠發自內心的認識這個問題。用什么方法打動學生的心,
切實有所感受,在實際行動中做好這一點,才會受到真正的教育。這是本文的難點,也是它的美感所在。可能有的文章體現的是情感美,有的是一種智慧美,而本文則是這種情操美,即發現真理、意志美德等,這促使我進一步設想解決方法,努力從這個點進而聯系全文進行三個維度的搭設,并確定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學生會寫7個生字,能認讀8個生字。
2、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生能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到集體要做好一件事,需要大家分工合作。
4、學生懂得分工、合作的道理,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做到分工合作。
四、教學設計:
本課教學設計,以“探究式”閱讀為指導思想。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相對獨立的探究活動和語言實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己提出問題——梳理問題——解決問題。教學環節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導語:課前我從美術老師那知道,很多同學喜歡畫畫。這節課我們就來讀一篇跟繪畫有關的課文。大家齊讀課題。
(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感知內容,讀有所獲。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把全文濃縮成一句話,這就是讀書的收獲。
(學生在讀準課文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初步了解文章大意,為下一步的質疑做好準備。)
(1)學生質疑。
我記得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讀課文時你有什么問題嗎?結合學生質疑板書。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是:為什么說這是一幅奇怪的畫?畫里少了什么?真正的海洋世界是什么樣的?等。(本環節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文章內容偏差很大,教師也可參與提出問題。有的問題較容易可以請學生當時解決)
(2)制定目標。
再讀課文按課文的敘述順序應先解決哪個問題?學生讀書后,師生共同梳理問題,確定學習目標:為什么說這是一幅奇怪的畫?畫里少了什么?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明確課文的敘述順序,制定學習目標,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精讀領悟,讀懂課文。
(一)解決“為什么說這是一幅奇怪的畫?”結合52頁的句子進行對比練習。深入理解句子含義,并為后文的學習埋下伏筆。
(在這個環節中,指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句子,抓住重點詞句,結合課前預習理解了這個問題。同時滲透讀書方法。)
(二)解決“畫里少了什么?
(學生自學課文后,從語言文字理解到畫里少了豐富多彩的海洋生物。)
教師相機引導:海洋生物還有什么,你能介紹幾種嗎?學生回答后,教師播放海洋世界的錄像。
(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及課后預習,回答問題。通過觀看錄像,對海洋世界有了更充分的了解。)
(課件出示:一幅大魚圖)。教師導語:海洋世界這樣美,可同學們為什么卻畫了一幅大魚圖呢?你們認為問題出在哪呢?請同學們再認認真真讀讀第16自然段。(課件出示第16自然段)
(學生在上一環節對海洋世界有了感性的認識,通過自讀課文,知道畫里少了豐富多彩的海洋生物。教師出示大魚圖,引起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
學生讀書后,教師參與探究。教師導語:老師認為是同學們的繪畫水平不高?那是因為他們不愿意畫?學生聯系上下文反駁教師的觀點。最終悟出畫里少了同學們分工合作的精神。
(在解決重難點時,教師適當地參與,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反駁教師的觀點,引起進一步的思考:畫里到底少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讀活課文。
師生分工合作完成一幅《海洋世界》。
學生運用本課學到的道理完成圖畫,在實踐中明白分工合作的重要。通過課堂練習,落實讀寫結合。)
在課堂中,我始終以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開展相互作用的對話、活動,努力創設融洽的氛圍,與學生交流對“我們和我”之間關系的體會,同時,我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以讀促理解,以理解促感悟,激活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精神。在課堂中,根據學生的興趣,以學定教,相機點撥、引導,學生發言積極,思維敏捷,使學生在獲得知識,提高能力,豐富情感的過程中,明白分工合作的道理,在學習、生活中更多地去關注集體,關注他人,不斷進步。最讓我滿意的是“聯系實際,拓展延伸”這一環節,前面提到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在學習、做事時很少想到別人,此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真正做到分工、合作,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
另外,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注意及時積極地評價,特別是評價語言針對性強,評價語言生動、具體,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成功,從而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一年級上冊畫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認識“辶、?”2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掌握意思相反的詞:“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
3、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
教學重點: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認識“辶、?”2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掌握意思相反的詞:“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
教學難點:
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觀察圖畫,引入詩句。
1、教師呈現一幅彩色的課文插圖。(畫上有山、水、花、鳥,并題寫課文:“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2、教師引學:同學們,大家看到了什么?
3、教師引問:會認這四個字嗎?(引導學生個別讀、自由讀、齊讀,再抽讀。)
4、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小組內互相說一說:你們還發現了什么呢?引導學生發現畫上有題字或詩句。
5、仔細看畫上題了哪些字。(題字是課文的四句詩)
6、學生讀詩。
7、教師引學:四句詩中,你會認哪些字呢?讀一讀。哪些字不會認,請用鉛筆標出來。
二、初讀古詩,正確識字。
1、學生朗讀詩句,對于在自學過程中用鉛筆標出的認識的字,借助課文的拼音多讀幾遍。
2、學生充分朗讀:同桌互讀互考。如果發現同桌讀錯了,一定要教同桌多讀幾遍。
3、引導學生全班齊讀,齊讀之后輪讀。考查學生是否都會讀了。
4、學生讀生字,教師檢測。
(1)學生自由讀。
(2)重點抽讀,用生字卡片抽讀。
(3)抽讀重點。平舌音、翹舌音、前后鼻音發音不準的學生。
(4)全班齊讀。
5、導學:我們已經認識了生字,讓我們再來讀讀古詩,你能把它讀好嗎?請大家再次自由地大聲朗讀古詩,爭取把字音讀得更準確,句子讀得更通順。
6、學生自由練習讀古詩,教師巡視指導讀詩節奏,糾正字音。
7、導學:下面我們開展一次朗讀比賽,比一比讀古詩的時候,誰的聲音最洪亮,句子讀得最正確、最流暢。
9、學生先在小組內兩兩賽讀,最后選出一名優勝者,然后每組派一名優勝者進行組與組之間的賽讀,其他同學認真傾聽,評選出你認為讀得最好的選手。
三、熟讀成誦,感知大意。
1、教師導入:同學們朗讀得很棒,我想很多同學都已經熟讀成誦了吧,我們來比一比誰背誦得最快。
2、學生自由背誦。
3、教師抽背,表揚背誦得好的同學,鼓勵背誦稍慢的同學。
4、教師引言:背得不錯!你在背誦的時候有什么疑問嗎?(跟我們平時看到的現象正好相反。)
5、教師引問:是呀,真有點怪呢!怎么“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呢?怎么“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呢?
6、我們平時看到的景象是怎樣的?
7、學生正確朗讀兩首詩,比較兩首詩有什么不同。
8、教師總結引導:我們游覽時,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數是“遠看山無色,近聽水有聲。春去花不在,人來鳥兒驚”。而課文所說的景色卻剛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種情況下才會“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呢?(引出課文題目。)
9、學生戴頭飾,演一演下面幾組反義詞,然后再說一說,讀一讀。
(1)來――去。什么是來,什么是去?找學生現場演一演,體會“來、去”的相反意思。
(2)高――矮。哪種是高,哪種是矮?通過演示,體會“高、矮”的意思。
(3)遠――近。哪種情況算遠,哪種情況算近?通過演示,體會“遠、近”的意思。
(4)白――黑。什么東西白,什么東西黑呢?找學生說說現實生活中的例子。體會“黑、白”的.意思。
(5)晚――早。什么是晚,什么是早?找學生說說知道的例子,體會“早、晚”的意思。
(6)同桌相互讀一讀每組反義詞。
(7)教師引領學生做游戲:我們一起來做個“找朋友”的游戲吧,我說一個詞,你來說它的反義詞,看看誰先找到朋友。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指名背誦古詩。
2、多種形式背誦古詩。
二、自學生字。
1、指導學生讀課文,畫出生字,多讀幾遍,認讀生字。
2、小組內利用生字卡片識記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3、教師導學:拿出生字卡片,找同學說說是怎么識記的,說說識字方法。
4、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新的偏旁。
5、同桌之間互相考查識字。
6、游戲:識字大轉盤。
三、指導書寫。
1、呈現4個要求會寫的字,讓學生觀察這4個字的筆順、筆畫特點。
2、教師整體范寫,仔細觀察生字的筆畫位置。
3、學生在書上先描紅再獨立書寫,同桌互評,互相借鑒,教師巡視指導。
4、班級展示。
四、積累誦讀。
1、教師導言:(充滿激情地)這首詩可真有趣呀,短短二十個字就描繪了一幅這么美的景象。你們還知道哪些有趣的詩嗎?(引導學生擴展背詩,激發其喜愛朗讀古詩的情感。)
2、回家請爸爸媽媽猜今天學的謎語詩,如果猜對了,就畫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送給他們作為獎勵。
3、搜集更多古詩,參加下周班級開展的“古詩誦讀會”。
教學反思
畫》這首詩是一個謎語,所以一開始的時候,我利用謎語進行導入,引起學生興趣,并且告訴學生,今天我們就來猜猜謎語。當我說完課文,孩子一下子都說出了“畫”,似乎很有一種成功的喜悅,帶著這種愉悅的心情,我們進入了課文。識字是課文學習的重點,其中“遠”、“近”、“還”都是走之兒的,所以我進行了歸類教學,“遠”、“近”還是一組反義詞,在識字時進行了教學,并讓孩子說說自己知道的其他反義詞。識字方法還是不斷地滲透,并進行歸類,培養孩子的識字能力。識字方法形式多樣,培養孩子興趣。反義詞教學也是這一課的重點,孩子們知道得很多,我在此基礎上再與孩子分享了一部分,并在課文說一個字反義詞的基礎上,滲透兩個字甚至四個字的反義詞,如“三心二意”與“一心一意”等。對于詩句的理解,我設計了一首與“畫”相對的反映實際景象的四句詩,激發認知矛盾,孩子能很輕易地明白詩的意思,而不必作過多分析。
整堂課下來,老師教得得心應手,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這得益于老師理念的轉變。教學過程展現的是一種平等對話的過程,是師生雙方共同發生轉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是真理的化身,而每個學生和老師都有被理解的權利。所以,老師以一個參加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開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對話和活動,變知識的單向傳授為師生互動學習,讓課堂學習成為有趣的游戲和活動,老師和同學成為學習上的親密伙伴。
一年級上冊畫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知道“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
3、初步感受古詩文化的優美,激發學習古詩的積極性。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文
師:同學們,一上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認真的聽這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很貧困的書生,雖然他家里很貧困,但是他讀書很用功,十年寒窗苦讀之后他要去考狀元了。因為他平時很努力學習所以他考中了第一名,第一名就是狀元呀,書生可高興了。但是皇帝還想再考一考這個書生是不是真的有文化,于是他把書生叫到宮殿里,給他看了一幅畫,要求書生馬上根據這幅畫寫一篇文章。讓我們先來看看皇帝給書生看了什么畫。(出示畫的圖片)
二、指導觀察,看圖說話
1、看了這幅畫,你看到了什么景物呢?
2、誰來說說這幅畫上都畫了些什么?
3、書生要看圖寫文章,那你能根據這幅圖說話嗎?
三、根據情景,初讀課文
師: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說得真好,那我們回到故事里,書生只看了幾眼這幅畫,就拿起大筆“刷、刷、刷”寫下一首詩,皇帝看了直叫“這不僅是首詩,還是一個謎語,用詞還很有意思,好好好,真好呀!”,你們想不想看看書生到底寫了什么詩讓皇帝這樣連說三個好呀。(出示古詩正文)
1、首先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
2、(出示生字卡片)請誰來當小老師教小朋友們讀這些字呢,讀時要注意什么。
3、既然都能讀好這些字了,那么誰能來讀讀這首古代人寫的'古詩?
4、學生自評正音:重點區分平翹舌音和前后鼻音。
四、理解詩文,感受詩意
1、指導理解詩意:讀了這首詩我真是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你們有不明白的地方嗎?(學生質疑)
(1)書生是怎樣來寫“山”、“水”、“花”、“鳥”這些景物的?
(2)“山有色”,那山會是什么顏色?
(3)流水會發出嘩嘩的聲音,為什么書生卻說走近流水仍然聽不到聲音呢?
(4)這首詩描繪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色?
(5)鳥兒為什么看到人來也不驚飛,這是一種什么境界?
……
2、范讀:這么美的畫,這么美的詩,老師也忍不住想讀一讀,可以嗎?(教師示范讀)你們注意到老師讀的停頓和重音了嗎?(板書停頓、重音處)然后根據學生模仿能力強的特點,通過范讀給學生的朗讀指明方向。
多形式學生讀:個別讀,小組讀,組合讀。
3、聽你們讀著讀著,我腦袋里突然想通了一件事情,皇帝不是說這也是一個謎語,我已經知道這個謎底是什么了,你們知道謎底是什么嗎?(根據生答板書:畫)為什么是這個謎底是畫呢?
4、找出反義詞:我們明白了皇帝說這首詩是謎語的原因,但是他還說了一句話,我就不明白了,為什么說用詞也很有意思呢?我們一起來想一想。
教師走來走去口中念念有詞,好象在思考。學生若答不出來教師可以裝作無意地念念“遠”“近”這些詞,再找不到就裝作自己找到原因,點明一組,讓學生找出其他組。
五、拓展練習,指導背誦
1、指導看圖背誦,同桌背誦。
2、拓展升華:同學們,你們說這首詩好不好呀?為什么好?這么短的時間做出這么好的詩,這個書生真不愧為第一名,皇帝可高興了,就馬上封他為“狀元”,還在他的家鄉造了座狀元橋。其實我們古代的中國人是很有才華的,歷史上有很多很多這樣的謎語詩,不信,我就念兩首給你們猜一猜。
越大越好過,越小越難過。
越短越好過,越長越難過。
白天還好過,晚上更難過。
迷底:獨木橋。
露濕鞋,清晨早起搭花臺。
隔墻喊妹妹不應,對面招手妹不來。
迷底:鏡子
六、課后拓展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聽了一個故事,學習了一首謎語詩,其實我們中國古代的詩文化是非常有意思,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謎語詩,下課你們自己去找一找,看誰找的謎語詩能難得到別人。
板書設計:
畫
山遠看山有色,水近聽水無聲。
畫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課后反思:
積極地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故事情境中快樂學習,在生活化的學習情景中體會成功。我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在于將教材與學生生活的實際聯系在了一起,讓學生能在觸手可及的故事中體會語言的魅力,激起他們對于古詩的熱愛。這也是符合語文教學中的大語文觀和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中以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為主,給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舞臺,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他們自己教自己,教師只是提示他們學習。另外,如果能將這個故事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將會更加有趣,效果會更好。
一年級上冊畫教學設計14
教學要求:
1、鞏固7個生字,掌握“有——無”“遠——近”等反義詞。
2、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的意思,并猜出謎底。
3、會正確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具:
山水畫一幅,小鳥。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以前我們學過謎語嗎?背背看,對,背的是謎面,那謎底是什么?
2、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謎語詩,詩的名字叫“畫”(板書)。
3、出示畫。
二、導入新課。
1、師:老師這兒也有一張畫,是一張我們中國傳統的`山水畫。
2、指導觀察畫、理解詩的前兩句。
(1)山是什么顏色?(先請前排一位學生說,再請后排一位學生說。)遠看也看得清楚,我們戶外活動時,很遠的大山的顏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為什么這兒山的顏色站得很遠都看得清呢?(因為這是“畫”)
(3)聽山上流水的聲音,仔細聽。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聲音聽得到嗎?水聲音是怎么樣的,學學看。
(5)看,這兒的水從那么高的山上流下來,聲音是很大的,可我們都聽不見,為什么呢?(因為那是畫!)
三、朗讀指導。
1、這兩句詩里,有兩對意思相反的詞,請每一個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筆把它們圈出來,指名回答。
2、看,聽,都是可以做出動作來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詩人很講究用詞的,看上下句,有一對反義詞,動詞對動詞,名詞對名詞,多整齊。
4、看手勢,朗讀。
(手勢打高,語調升高,手勢打低,語調放輕,把詩的美念出來。)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四、指導觀察、理解詩后兩句。
1、現在是什么季節?春天開什么花?
2、春天來了,桃花還開嗎?秋天,桃花、迎春花還在不在?冬天呢?
3、那為什么這兒春天過去了,桃花還是開著呢?(是畫!)
4、出示小鳥。
(1)這里有只小鳥,你用手扇扇它,小鳥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個字來說是什么?
(3)“驚”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豎心旁,左邊一個北京的“京”,左義右聲,這樣的字,被稱為什么字?(形聲字)。
(4)請一位學生走至畫前)請你用手扇扇,小鳥驚嗎?為什么不驚?
(5)請在這兩句詩里圈出反義詞。指名回答。
5、朗讀指導。
(1)古代的詩很講究用詞,這后兩句詩也不例外,名詞對名詞,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2)看手勢朗讀后兩句。(手勢移動長,語調加長,手勢起伏加大,語調快。)
(3)朗讀全文。
(4)背誦全文。
五、小結。
這首詩的謎底是什么呢?(畫)詩抓住了畫上山水花鳥的特點,寫得很美,也寫得很整齊。
六、寫字指導、講評。
重點:色、聲、無、驚。
一年級上冊畫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畫雞》是明代著名畫家唐寅為表達自己對雞的喜愛與贊美,寫的.一首詠物詩,語言淺顯易懂。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雞并不陌生,對于寫雞的古詩,學生樂于學習。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對雞的贊美之情。
教學目標:
1、認讀8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
3、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喜歡什么動物,為什么?
2、猜猜老師喜歡什么動物。
3、明代有位叫唐寅的大畫家也喜歡公雞,他不僅為公雞畫了一幅畫,而且還為它寫了一首詩,名字叫《畫雞》。(板書)
二、讀古詩:
1、師讀古詩,學生不出聲,用手指。
2、師再讀古詩,生可輕聲跟讀。
3、師帶讀古詩。
4、小老師帶讀古詩。
5、比賽讀。
三、認讀生字:
1、圈出文中生字,生自主識字。
2、單獨出現生字,生識字組詞,師帶上拼音帶讀。
3、識字小游戲:摘蘋果。
四、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出示前兩行詩
1、生讀詩句,師:這是一只什么樣的公雞?(板書:美麗)
2、生帶著感受讀。
3、像“紅、雪白”這些表示顏色的詞語,你能說幾個嗎?
出示后兩行詩:
1、師:這只公雞不僅美麗,叫聲也很好聽,生讀詩。
2、誰來模仿一下公雞的叫聲。
3、公雞一般什么時候叫呢?這又是一只怎樣的公雞?
(板書:勤勞)
4、生帶著理解讀詩,教師可適時范讀。
5、回歸整體,齊讀(或背)全詩。
五、書寫指導:
指導書寫“平、戶、開”。
六、小結,作業布置。
板書設計: 畫雞
美麗
勤勞
【一年級上冊畫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一年級上冊《畫》教學設計07-29
一年級語文上冊《畫》教學設計01-30
一年級上冊語文《畫》教學設計02-16
一年級上冊語文畫教學設計08-06
一年級上冊語文畫教學設計(推薦)10-03
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6 畫》教學設計03-06
《畫》教學設計06-03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畫》教學設計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