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橋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橋的教學設計 篇1
一、以“橋”為切入點導入:
1、你們都知道哪些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橋可和大家說的不一樣,那就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板書)
2、質疑題目,確立目標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讀詞語
2、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切入《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在課文的語境中理解語言和心中的感動
1、《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發生在杭州的故事,因為真實,因為就在我們身邊,我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格外感動,我想你們也一樣,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個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動著我們?你覺得特別令你感動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復多讀幾遍。(生自由讀書)
2、你可以讀一段,也可以讀幾句話,只要是令你感動的,讓你心中有所觸動的。
可能1:朗讀:“小錢得救了……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可能2:朗讀:“針頭向皮膚刺去……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這段中有一個詞語“突如其來”,你們怎樣理解?
可能3:朗讀:“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終于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這個自然段重點理解18歲,含苞的花朵,體會尋找適合骨髓的艱辛,比較詞語“十萬”“一萬”“輾轉”“終于”
可能4:“在這場災難中……期待著他的骨髓。”
3、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最后,生命在人們的無私的給于中復活了,生命之花在人們的愛和奉獻中重新綻放了。小錢得救了,他的身體會慢慢康復,他蒼白的臉會慢慢紅潤起來,他的心中一定會充滿了感激,你想他會感激誰呢?讀讀課文,設身處地地想一想。
可能1:感謝臺灣青年。通過讓學生讀書,逐層體會臺灣青年冒著生命危險,不顧親人安危,為小錢捐獻骨髓,有感情朗讀四、五自然段。
簡介:我國當前的.骨髓庫情況。
可能2:感謝李博士。讓學生自己總結李博士冒著生命危險,一路奔波到杭州,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有感情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簡介:李博士簡介:當前臺灣與大陸的形式
可能3:發揮想象,還會感謝誰?啟發學生,課文沒有具體描寫怎么辦?鼓勵學生寫一個小片斷。
四、回歸課題。
課文學到這兒,我們再深情的讀讀題目,現在你怎么看這一做生命橋?
是呀,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這是人間的春風,這是生命的源泉。深情歌唱《愛的奉獻》。
五、布置作業:
小錢除了感謝李博士和臺灣青年,還感謝誰?大膽想象,寫一個小片斷。
教學反思:
課講完了,但心里卻并不輕松。靜下心來一想,真是一塌糊涂,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教學中有好多的環節處理不夠扎實,總是怕內容多講不完。由于備課不是太充分,所以在講第五自然段的時候,處理的有些倉促了,我還想讓學生通過有感情朗讀后,說說自己讀的時候,哪些詞語在努力表現自己的感動,結果因為備課不充分,這個環節忘記了,導致課堂前緊后松,而且還叨念。
總之,還有好多不足之處,望老師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橋的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味“含苞待放”、“凋謝”感悟小錢生命垂危和對生的渴望。”“靜靜地”“輾轉”看似平淡的語句,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不辭辛苦,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
3、通過人物的行為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讀寫結合,體會海峽兩岸血濃于水的親情。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應理解內容,領悟情感為經線,以讀寫訓練為緯線,使語言形式的領悟、表達與內容的感悟、情感的體驗相互交融,以讀促情,以情促寫,以寫抒情,實現讀寫與情感的相攜共生。
【教學說明】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過程,而對話的目的就是激活對話的載體──語言文字“走入”學生的內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用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大陸青年錢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文中“白血病”、“地震”、“骨髓移植”都是平時學生甚少涉足的領域,因此學生關注不夠,積累不多,不能真正“發乎于情”,那么,怎樣讓學生走進文本,讓他們能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去理解,去體驗,乃至與文本產生共鳴?于是,我嘗試著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抓住重點語句,加強朗讀
語文課要扣住“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這還遠遠不夠,必須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抓住具體生動的語言形象進行深入地感悟,點燃學生心中的情感火花,最終形成心靈上的高峰體驗。因此在深入品讀,感悟真情時,我引導學生抓住了幾個關鍵的語句,或進行場景的對比,品析語言;或補充相關的資料,豐實人物形象;或重點指導朗讀,感受人物的精神發揮情感的紐帶、驅動作用,順學而導,使學生通過對具體的語言現象的感悟、品味,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注重語言實踐,加深體驗
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腦能思,口能說,筆能寫。因此,語言實踐訓練既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又有助于學生說寫能力的提高。教學中,我結合課文內容,設計了多處語言實踐活動。如:小錢得了嚴重的白血病,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但心中難以平靜,他在想些什么?余震不斷,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他不知道什么?當小錢得救了,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此時,他又想些什么?這些說話、寫話的過程不僅僅是語言實踐的活動,同時也是情感態度價值觀得以提升的過程。在說寫中學生的體驗融進了精神和靈魂,學生的感悟不斷升華,真正由“文”走向“人”。
橋的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布局謀篇、環境描寫與人物描寫相結合的表達特點,初步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2、通過研讀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結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及木橋發生的變化,逐步深刻感受老漢在危急時刻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自己扛的人格與精神。
3、積累課文特色語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題目“橋”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點:
通過研讀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結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及木橋發生的變化,逐步深刻感受老漢在危急時刻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自己扛的人格與精神。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橋》,誰想讀一讀課題?
1、學生讀有關描寫洪水的句子,感受場面的可怕。
交流文中描寫洪水的語句,并進行閱讀指導:(課件出示)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擋。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想象: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員,你是什么心情?帶著這種心情齊讀第六自然段,以感受村民的驚慌,恐懼、 2、指導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讀出洪水的肆虐與人們的恐慌。
3、感受老支書的壯舉
思考:就在這性命憂關的時刻,一位老英雄挺身而出,讓人敬佩,讓人感動的事情出現了,請學生在書上勾畫出最使你感動的語句,作出批注,你覺得老漢是一個怎樣的人?然后全班交流。
4、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面!”
(思考:老漢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句話的?他當時是怎么做的?)
指名讀7、8自然段:(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啟發想象:剛才還是跌跌撞撞、亂哄哄的人們,為什么此時停住腳,望著老漢?感悟“他像一座山”中“山”的含義。說明了他具有什么精神?
再次讀讀老漢喊的那句話
5、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這一句,可啟發學生結合文中79頁的插圖,觀察老漢的舉止、神態)說說從老漢“沖揪吼”的動作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對照讀句子)
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當時又出現了什么樣的情況?說說你從這句話中又體會到了什么?
探究老漢內心:聯系上文的“他揪出小伙子”,這時,又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讓學生悟出:看似矛盾的舉動,實際上包含了老漢為了大家舍小家,為了兒子舍自己的無私胸懷。這時,老漢的崇高精神進一步得到升華。也為下一環節理解題目“橋”的含義作了鋪墊。
6、感悟表達手法
總結作者在表達上的特點。
(比如:設置懸念;運用大量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語言簡短;人物描寫與環境描寫相結合。)
鼓勵學生在今后的習作中嘗試運用一些表達方法。
橋的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品味語言,深刻感受老漢危急時刻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自己扛起來的人格與精神。
2、積淀情感,讓學生在塑造的情境與氛圍中感情朗讀課文,得到語感的有效提升。
3、在語言情境中,體驗生命的意義,促進生命的成長。教學重點:
領悟老漢每一次舉動的內涵與精神。教學難點:
突出對比,營造氛圍。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聊天
1、說說表示很高興的成語。
2、說說表示很害怕的成語。
二、營造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
1、出示課件(帶聲音的洪水肆虐的情景)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
2、假如這樣的情景就發生在你的身邊,你會有怎樣的反應?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三、檢查預習情況
1、請五名同學,按順序,每人讀一個自然段。
2、糾正讀錯的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讀生字。
4、xx的主人翁是誰,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初步理解課文
1、默讀課文。
2、思考、討論: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每段講的是什么。
五、學習課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與人們的恐慌:
1、自由讀文,把文讀通,把文中能帶給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讀幾遍。
2、隨機交流:哪處讓你最害怕,就讀那一處。(隨機詢問:你干嗎害怕?)
點拔語(可隨機改變):
(1)第一句:像潑,像倒,大雨滂沱,能讀得這么輕嗎?
(2)第二句:洪水已經追著你的屁股了,還能這樣無動于衷嗎?
(3)第三句:一會兒工夫,從腳,到膝蓋,到大腿,洪水真是肆無忌憚,把你看到的洪水讀出來。
(4)第四句:此時此刻,洪水像什么?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樣露著猙獰面目的洪水讀出來。
3、洪水中的人們是怎樣的反應,從哪里體會到?
4、想象一下:你擁我擠、跌跌撞撞的人們像瘋了似的折回來,會是怎樣的表現?
5、人們就是這樣被逼入了危險的絕境,讀一讀。(出示──東西沒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橋。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第二課時
一、感受老漢偉岸的形象與不朽的精神
1、描寫老漢的哪些句子深深地觸動了你的心?默讀5至12自然段,在字里行間做上記號。
(隨機要求學生品味與放聲朗讀)
2、隨機交流
(1)出示第五自然段:
A、輕輕地讀,用心體會:你還從中讀懂了什么?
B、不說話的老漢會在想些什么?
(2)過渡:沉著、鎮靜、心系群眾的老漢在下段的哪處地方得到了充分體現?
(生讀第六自然段描寫老漢的部分)
A、黨員也是人,這不是拍電影這人群里不和諧的聲音如果不制止,會是怎樣的后果?
B、人們又將被逼入這樣危險的絕境,讀一讀:(出示──東西沒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橋。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逼近。)
C、把老漢逼退危險的辦法及效果讀一讀。
D、為什么老漢的話立刻就收到了效果?
E、冷冷的是老漢的話,不會冷卻的是。
F、讓我們看看老漢(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漢。像一座山。)
a、輕輕地讀,你該怎樣讀它?
b、隨機:像一座山,為什么讀得那么重?
(3)第八自然段:
A、讀著讀著,哪個字一下子映入你的眼簾?為什么?(拖)
B、老漢如果不拖,會是什么后果?
C、把人們又將逼入危險的絕境,讀一讀:(出示──東西沒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橋。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逼近、逼近。)
D、把老漢逼退危險的句子讀出來。
E、拖出的是一個小伙子,留下的卻是。
讓我們再看看老漢。(再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漢。像一座山。)
a、輕輕地讀,你又該怎樣讀他?
b、隨機:像一座山,為什么讀得那么響?
(4)第十二自然段:
A、在死亡的邊緣,哪些詞讓你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B、容不得多想,老漢一瞬間閃過腦海最強烈的念頭是。
C、朗讀導語:容不得多想,請你用讀把小伙子推上木橋──
容不得多想,請你再如點力氣去推──容不得多想,請大家竭盡全力去推──
3、學習結尾部分:
(1)就這樣老漢最終沒有留下,誰來讀讀結尾刻骨銘心的時刻?(指名讀)一起記住這永不磨滅的瞬間(齊讀)
(2)讓我們再看看老漢,(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漢,像一座山。
a、請你再輕輕地讀讀老漢。
b、當你讀到哪里的時候,心會久久難以平靜?(木橋前、就要退休的老漢)
c、隨意指學生回答:
①就在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漢──
②就在木橋前,沒腰深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漢──
③就在木橋前,沒到胸膛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漢──
④就要退休的老漢,真的完全可以不必費心費力啊,但是──
⑤就要退休的老漢,真的完全可以毫無爭議地先走一步啊,但是──
d、這是怎樣的老漢啊?(指名學生回答)讀這樣的老漢──
4、感受xx真正的.結尾: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著,來到這里祭奠。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的兒子。
(1)師配樂朗誦
(2)出示上述結尾和第八自然段:把兩段話聯系起來輕聲讀,你想說什么?
(3)這只是簡單的一拖嗎?為什么不簡單?(點撥語:普天之下,哪個父親不愛自己的兒女,既然是兒子,可以選擇不拖,為什么還要拖?)
(4)這是怎樣的老漢啊?(指名學生回答)
(5)(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漢。像一座山。)讀這樣的老漢──
5、出示:洪水吞沒了木橋,吞沒了兒子,吞沒了老漢,但吞不沒的是什么?
(1)自由站起來匯報。
6、最后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漢。像一座山。
激情導語:
①我們什么都可以忘,但不能忘了這樣的老漢。
②洪水吞沒的是老漢的身軀,但永遠吞不沒的是這生的希望給別人,死的危險自己扛起來的老漢精神!
③洪水吞沒的是老漢的身軀,但永遠吞不沒的是這無私無畏,頂天立地的工員的人格!
二、品味練筆
此時此刻,一位優秀的老工員感人的一幕幕深深的打動了我們。請同學們用精彩的文字表達你此時的感受,謳歌這位舍己為人的英雄。
橋的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跨越、移植、間隔、襲擊、空曠、暫停、血脈親情”等詞語。
2、讀懂課文,理解重點語句及“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4、領悟作者分兩個不同地點交代故事內容的表達方式,提高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的閱讀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1、故事引入,調動情感:
我們先來聽一個故事,大家知道姚明嗎?他是國際大球星,身價上億。在去年9月4日,他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成為骨髓捐獻志愿者,當時與記者有這樣一段對話:
記者問:姚明,你是真捐呢,還是作秀呢?
姚明答:一旦需要,馬上就捐。
記者又問:如果正在舉行一個重要的比賽呢?
姚明反問: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嗎?
學生聽后,暢談感受。(生命高于一切;比賽可以重來,而生命卻只有一次;生命是金錢不能估量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生命的感人文章,出示并板書課題。
2、理解課題:課題中的海峽指哪兒?(臺灣海峽)你是怎么理解生命橋的?
二、自主學習
1、檢查預習:生字詞語
2、在海峽兩岸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請你默讀課文,看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來。
學生回答。
教師板書:杭州小錢白血病臺灣青年余震中捐獻骨髓
3、出示關于白血病的資料
三、細讀課文,品文悟情。
(一)走進杭州,感受小錢對生命的渴望。
小錢患了白血病,生命之花剛要綻放,就面臨著凋謝,然而他有多么渴望活下去呀。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覺得特別打動自己的語句反復多讀幾遍。
反饋:
1、“這個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理解“即將”的意思;(將要;馬上要;馬上就要)
◇理解“凋零”的意思;(花兒枯萎;花兒凋謝)
◇理解“即將凋零”在文中的意思;(是指小錢快要死了;小錢像花兒一樣隨時都可能凋謝)
◇我們以前學過成語“含苞未放”“含苞欲放”,指花兒還沒有開放,理解“含苞”在文中的意思(小錢很年輕;小錢還沒有成年,他只有18歲呢。)
師:18歲應該是最浪漫、最美好的年齡;18歲,應該是編織夢想,放飛希望的年齡。可小錢呢……,當你讀到這里,你的心里是什么感受?
引導學生在品讀中身同感受,對即將消逝的美好生命油然而生痛惜憐憫之情。
反饋:2、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于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聯系上下文理解“幾經輾轉”,感受找到合適配對的骨髓費了很多周折以及小錢經受了多次絕望的打擊,才迎來這生的希望。
(二)走進臺灣,危急中感受人間真情。
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與時間賽跑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與死神爭奪生命的`拯救行動,然而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大地震襲擊了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余震重搖晃。骨髓能不能順利到達呢?手術能不能保證成功呢?讓我們走進臺灣那一頭,看看此時此刻臺灣青年在做些什么呢?請同學們默讀3、4、5小節。
1、在學生回答中進行梳理。(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捐獻骨髓。)
2、杭州的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是無奈,是等待。在這樣的危險的情況下,臺灣青年卻能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捐獻骨髓。是什么力量讓他這么做呢?他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會想到哪些親人,會想些什么?
3、是啊,此時此刻,他只希望自己的骨髓能盡快地流淌到那個等待挽救的生命,他是這樣想的,更是這樣做的。“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4 、指導朗讀,讀出臺灣青年的善良,無私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最后,小錢得救了。他的身體會慢慢康復,他蒼白的臉會慢慢紅潤起來?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除了臺灣青年,還有一個人也在為搭建這座生命橋默默地努力著,他是誰呢?
二、自主學習
自由再讀3至6自然段,找找李博士為搭建這座生命橋默默地努力的句子,說說你是從哪個詞語中體會到的?
三、交流點撥:
1、兩岸奔波,感受高尚醫德。
研讀李博士的動作詞語:“步履匆匆”、“沉著”、“奔波”,感受人物品質。
(1)其間,有個了不起的人一直在默默地工作著,他就是李博士。請同學們劃出描寫李博士的句子,自己讀好。
(2)理解步履匆匆:“履”在古時候就是鞋子,那么“步履匆匆”呢?
(快速行走;急匆匆地走)
(3)“奔波”在文中的意思
(就是來回奔走;忙忙碌碌地在大陸和臺灣不停地奔走。)
(4)從這三個詞語“步履匆匆、沉著、奔波”上,你讀出了什么?
(當時時間緊迫,李博士在和時間在賽跑;我覺得李博士是一心為病人著想;李博士醫術高明、醫德高尚。)
2、出示骨髓時間移植表,感受爭分奪秒
◇這位醫術高明,醫德高尚的李博士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政道博士。他主持創辦了臺灣慈濟骨髓捐獻中心,成為全球最大的華人骨髓庫,幫助了眾多的白血病患者。讓我們記住這位可敬的老人吧!
四、融情朗讀,感受生命的喜悅
◇同學們,當醫院手術室的門禁閉的時候,大家都在焦慮地等待著,殷切地期盼著。這時手術室的門忽然打開了,告訴了大家一個好消息:小錢得救了!你聽到這個消息心情怎么樣?請同學們融入你們的那份感情,自己試著讀最后一自然段,用心感受文中語言流露出的那份真情。
◇如果你就是小錢的同學,和他朝夕相處、親密無間的同學。你聽到消息后的心情怎樣呢?不用說,讓你的朗讀告訴我。
◇如果你就是小錢的父母,為他擔驚受怕、操碎了心的父母。你聽到消息后的心情這樣呢?不用說,讓你的朗讀告訴我。
五、創造生命橋
正是由于這么多人的努力和愛心,架起了這座生命橋。同學們,這些詞語就像這段生命旅程中的一個個里程碑,它們見證了這個真實的故事,在每一個詞語的背后,都有感人的一幕,請你任意選擇下面的一個詞語為題,寫一段話,寫出詞語背后感人的情節:
靜靜余震步履匆匆沉著奔波
橋的教學設計 篇6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飽含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飽含著臺灣與大陸同胞之間難以割舍的骨肉親情。能通過這一樣一篇課文的教學,讓學生深切的感受到人間真愛,感受到兩岸親情,在他們心中埋下善的種子,植入愛的根苗,應該是語文課的驕傲,是語文教師的驕傲!這就是語文教學的人文性之所在吧。然而,語文課畢竟不同于政治課,語文課也不是單純的思想品德課。在語文課堂上,要通過聽、說、讀、寫等一系列屬于語文的學習活動,讓孩子在語言文字的實踐中獲得語文知識、技能的訓練與提升,經歷語文學習的過程,習得語文學習的方法,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發展語言,這才是語文工具性的體現。那么,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怎樣把這兩者統一起來,把三個維度的目標都落到實處呢?這個問題是本次賽課的主題,也一度困惑著我。
在備《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一課時,我突然發現,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真的很簡單,那就是把語文課上成語文課:也就是說,在課堂上如果我們以發展學生的語言為出發點來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那么,三維目標就自在其中。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每一個語言符號都表現著一種思維,承載著一種思想,蘊含著一種情感:對語言的'理解,就是對思維的訓練;對語言的積累,就是對思想的傳承;對語言的運用,就是情感的傳遞。比如,我引導學生體會李博士的愛心,運用的是把一個自然段的幾個句子都跟沉著這個關鍵詞聯系起來朗讀體會的方法,在這種瞻前顧后地閱讀與朗讀實踐中,對李博士博大愛心、高尚醫德的感悟,不言而喻。
基于以上的認識,我在這40分鐘的教學中,只設計了兩個層面的閱讀實踐:第一個層面是初讀整體感知。這個層面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真正讓孩子把課文讀通,把內容說明白。我設計了這樣3個實踐環節:第一,自由讀,給足時間讓學生真切感知課文;第二,自主提醒詞語,給足空間與方法理解詞語,讀通長句子;第三,分工合作,把聽讀檢查讀書效果和組織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有機的結合起來,給足機會讓每個孩子參與實踐。這樣的幾個可以說是很常規的學習活動過后,第一個層面閱讀目標就基本落實了。第二個層面是品讀理解內容、感悟精神。根據四年級上學期學生閱讀感悟能力的實際水平,我在這個層面的引導中采用了以讀代講、代說的策略。引導學生通過以下2個實踐感悟到臺灣青年的博大愛心和李博士的高尚精神。第一環節,默讀畫出令自己最感動的語句簡單標注感受;第二環節,交流感受。在第一個環節開始和交流感受的過程中,我試圖充分的發揮教師指導、引導和組織的作用,讓學生學得更有實效。比如點撥默讀感悟方法;還有配樂范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再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情感體驗遷移到對臺灣青年內心世界的想象中,通過運用恰當的詞語練習說話表達出來;以及通過補充材料引導學生自主理解奔波、連夜所表達的意思和情感等等。
總之,理念決定呈現,呈現決定效果。在這次會議理念的引導下,我體驗到了簡簡單單教語文的快樂,體驗到了扎扎實實為學生的充實。
橋的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悟體會臺灣青年和李博士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貴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2、讀懂文中的關鍵詞句,品味其在表情達意方面的效果,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李博士等醫務人員奔波的艱辛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難點:
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內容:
一、復習引入,整體感知,醞釀血脈親情
1、師:愛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愛使人間充滿溫暖。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我們一起細細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我們一起來用心朗讀感悟(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三次引讀課題,交代學法)
2、學習新課之前我們一起來讀一首小詩,邊讀邊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注意讀準紅色的生字詞。
桂樹飄香,陽光燦爛;花苞凋零,滿懷希望;
地震襲擊,海峽彼岸;臺灣同胞,心系小錢;身向空曠,才更安全;余震暫停,涓涓流淌;
骨髓移植,生命綻放;血脈親情,代代相傳。
3、你能再用自己的話再講講故事的內容。
教師根據學生的講訴板書:杭州、小錢、白血病、臺灣、同胞、余震中、捐獻骨髓)根據板書全班一起講講故事的主要內容。小結:引導學生運用抓住故事中的人物地點和關鍵詞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品味語言,潛心對話,感悟血脈親情。
過渡:因為故事就真實的發生在我們身邊,所以讀起來格外令人感動。同學們想一想,故事當中最令你感動的是什么?(生自由答)
師:臺灣同胞冒著余震的危險捐獻骨髓的那一幕,感動了我們每一個人。同學們,對于感人至深的文字,我們要靜下心來細細品讀;尤其是讓我們心中一動的詞語和句子,我們最好畫下來,再聯系課文的其他內容去思考,我們就會發現,感動我們的不僅僅是詞語表面的意思。下面,請同學們仔細默讀3、 4、5三個段落,看看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讓你感動,把最讓你感動的語句畫下來,反復讀一讀,你能體會到什么,用一兩個關鍵詞簡單地寫在旁邊。一會兒我們交流。剛才同學們用心品讀了文章,下面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臺灣青年哪些地方深深地感動了你?
出示“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哪個詞最令你感動?交流感受。他是在什么樣的環境下靜靜地躺著”
1、在靜靜中感受臺灣青年的品質。
預設:1生答:
冒著余震的危險,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1)“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當時的那一場地震。(師出示課件)
所以臺灣青年就是冒著余震的危險,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教師接讀: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
知道什么是余震嗎?意味著什么?(房子隨時倒塌,危險隨時發生,生命隨時受到威脅,骨髓抽取工作不能順利進行。)
從“余震”引出句
二、句三:(可引出第五自然段)
(2)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
讀一讀這句話:你從哪些地方讀出了余震帶來的可怕后果?(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針頭從肌膚里脫落、不得不停止)
教師評價:(由此可見這余震可不一般那!余震的破壞,也有如此之大。突如其來,它就是說余震是事先沒有預料到的,是一剎那間來的,隨時隨地。是呀,是在人們毫無心理準備,毫無防范的情況下突然降臨的,因此是十分的危險。)
教師:面對如此危險的環境,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3)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了涓涓流出......
師引導:如果是平時,骨髓抽取可能要不了多久,一次就能成功,可如今——(只能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工作,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預設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一次一次的努力對臺灣青年來說意味著什么?(一次一次的痛苦,一次一次的失敗,一次一次的考驗,一次一次的危險。)但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過渡:如果你就是這次大地震幸免于難的一人,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4)在這場災難中,病床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
師追問:“臺灣青年不清楚什么?”(“不清楚”父母是否平安;“不清楚”兄弟姐妹是否健在;“不清楚”親戚朋友是否還活著;不清楚自己是否還能和親人相見)
教師評價:他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心中有多少的牽掛,多少的不清楚啊!但他還是(讀——)他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因為他清楚,(出示句子)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就是因為這樣的清楚,所以我們看到了這樣的一幕:那位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因為他知道此時此刻,“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就是因為這樣的清楚,所以當余震襲來,窗戶上的玻璃啪啪地掉下來,身下的病床咯吱咯吱作響,那位青年卻“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因為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就是因為這樣的清楚,所以當余震再次襲來,大地開始顫抖,房屋開始搖晃,那位青年卻“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因為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師總結:這位臺灣的青年認識小錢嗎?而他卻甘愿冒著生命的危險,舍下親人的安危給他捐獻骨髓,一個“靜靜地”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臺灣青年?這樣一個無私奉獻,充滿愛心的的青年怎能不領我們感動呢?
2、在“沉著”中感受李博士的品質。
在這場與死亡爭奪生命的行動中,還有一個人的舉動也令我們感動,他就是“臺灣花慈濟醫院的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交流令你感動的詞語。
(1)“此時此刻,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哪個詞令你心中一動?“沉著”,這個詞還可以換成一個什么詞?鎮定?李博士是在怎樣的情況下保持沉著?
預設“冒著生命的危險沉著,大地仍在搖晃,手術里可能什么還在搖晃,稍有地震知識的人知道,這個時候,什么地方最安全?可他卻沒有離開,他冒著生命的危險,在等什么?等余震的間隙為臺灣青年抽取骨髓,
(2)“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涓涓流出”“一次又一次”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這涓涓流出的僅僅是骨髓嗎?從小錢身軀里流出的,僅僅是骨髓嗎?這涓涓流出的骨髓,對小錢來說,意味著——生命的火種;這涓涓流出的骨髓,對臺灣青年來說,意味著——濃濃的愛心;
這涓涓流出的骨髓,對在余震中做手術的李博士來說,意味著——成功的喜悅;看到這涓涓流出的骨髓,對讀者來說,意味著——深深的感動。
(3)骨髓只能保存24小時,李博士帶著這生命的火種出發了,靜下心來讀第6自然段,看看哪個詞深深印在了你的心里?
“奔波”——(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時路線,老師解說時間表。)這樣的行程花費了12個小時。
師:這是怎么樣的12小時?(緊張、漫長,艱辛)
師:這個緊張,漫長,艱辛的十幾個小時,就是“奔波”第6自然段有一個詞語就寫出了這12個小時的緊張與漫長?
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李博士已經十分疲憊了,他休息沒有,你從哪個詞看到的,“連夜”但他并沒有休息——(出示時間表后半部分)第6自然段又有一個詞語表現出了李博士不顧疲勞,一直在工作。
同學們,李博士認識小錢嗎?他卻冒著余震的危險抽取骨髓,不辭辛勞為小錢進行骨髓移植手術。一個“沉著”一個“奔波”一個“連夜”讓你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李博士?這樣一個醫德高尚,把病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還重要的李博士怎能不令我們敬佩和感動呢?
三、回顧課題,點明中心
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最后,生命在人們無私的給予中復活了,這朵即將凋零的生命之花在人們的愛和奉獻中重新綻放了。小錢得救了!你高興嗎?請你高興地讀!“小錢得救了!”
是誰為小錢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是兩岸同胞用什么為小錢架起了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是啊,這座跨越海峽的不僅僅是生命橋,還是兩岸同胞共建的愛心橋啊!
四、拓展,深化主題
根據國際上骨髓捐助的有關規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內是不能見面也不能知道對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我們來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臺灣青年、李博士相遇了,會是怎樣的場景?他會說些什么?
五、板書設計: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杭州臺灣
小錢捐獻骨髓臺灣青年
白血病余震中
橋的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作者喜愛橋的原因。
2、品味本文優美而又富有意蘊的語言。
3、學習從某一角度欣賞藝術作品的方法。
4、德育:關注生活,關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學重難點】
1、品味本文形象優美而又富的意蘊的語言。
2、學習一種新的審美視角。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導人新課:
馬致遠的“小橋流水人家”讓人聯想到家的溫馨;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使人產生無限的惆悵……在詩人的眼中“橋”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載體;在畫家的眼中,橋則別有一番韻味。今天就讓我們跟隨當代畫家吳冠中去感受“橋之美”。(板書課題,“美”字寫大,突出一下)
2、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結合預習情況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思考:在作者的眼中,橋美在哪?
(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
歸納: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引導:文章主要寫了橋與環境的關系。文章寫了哪些橋?這些橋又處在一個怎樣的環境中呢?
明確:舉了四個例子:烏鎮葦叢上的石橋;江南鄉間細柳下的石橋;水天間的長橋──頤和園的仿盧溝橋、蘇州的寶帶橋;形式獨特的廣西、云南、貴州山區的風雨橋。
3、研讀賞析:
通過閱讀文章,我們不難看出作為畫家,作者看橋淡化其結構、種類、功用,更重其美學價值。那么你能用優美的語言描繪文中你最欣賞的一幅畫面嗎?(重點研讀第④小節。)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⑴說說四幅圖中你最喜歡哪一幅,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畫面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⑵我們應從哪些角度欣賞一幅藝術作品?
明確:
⑴厚厚實實的平面鋪開的葦叢使空間顯得狹窄擁擠,令人產生憋悶感;間或出現的石橋輪廓簡單鮮明,能使空間陡然顯得疏朗開闊,令人覺得神清氣爽。
細弱的柳枝拂著橋身厚重堅硬的石塊,這里有形體上的強弱、輕重、動靜之分,有顏色上的對比,還有變(柳枝年年發新芽)與不變(橋能歷久不變)之別,種種不同,歸結起來,其實是陽剛與陰柔這兩種美的類型的不同,因橋的輪廓精心設計而和諧統一。
長橋一般建筑在比較寬闊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單調感。橋是人們勞動的成果,
出現在蒼茫水面上的長橋,是人類創造力的體現。整個環境似乎有了靈氣和生命。
橋面上蓋有廊和亭的橋,給人安閑、自在的感覺,這種感覺恰好與險峻的山峰、橋下的急流給人的感覺形成對照。
⑵從色彩的搭配、畫面構成(塊、線、面)、景物的選擇(強弱、明暗、動靜等)是否對立統一的角度來判斷。
4、美句賞析:
吳冠中以他畫家的真知灼見,不但告知了我們如何用“美學”的眼光來重新審視事物,而且他還用蘊涵豐富的語言引起我們強烈的感情上的.共鳴。就讓我們一起來賞析以下語句:(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師精講點撥。)
⑴茅盾故鄉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仿佛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賞析:其實,葦叢不會“發悶”,也不會做“深呼吸”,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這表現了作者與周遭環境已融為一體。
⑵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游絲拂著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
賞析:楊柳拂橋是江南常見的景色,作者將時間限定為楊柳剛剛返綠發芽的早春天氣,將橋限定為石橋,兩種景物之間的反差與對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這里說“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是強調細柳與石橋構成的美景本身已夠動人,不再需要別的東西來烘托了。
⑶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同譜成形與色的樂曲。
賞析:這句話的意思是,橋橫跨在水面上,與橋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錯;同時,橋的顏色與流水的顏色也相互映襯。橋與流水如一支樂曲一樣是一個整體。
⑷田野無聲,畫家們愛于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他們尋橋,仿佛孩子們尋找熱鬧。
賞析:橋的美就是對橋的存在的一種大聲宣告,橋的美也像樂曲一樣有著和諧的韻律,這吸引著畫家總是追尋著橋的身影。
5、積累遷移:
請同學們比較本文與《中國石拱橋》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何不同?
(小組討論后交流,明確。)
明確:本文是一篇帶有說明性質的小品文。它的說明性體現在文中先點明在畫家眼里橋美在何處,隨后舉了一些具體的例子。但是與《中國石拱橋》這種較為規范的說明文不同的是,在舉例時,作者并不是用科學、平實的語言向讀者解說,而是或描寫景物,或抒發感情,文字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
6、課堂小結:
橋是美的,但只有橋的美還不夠。美是需要發現的。重新審視一下我們的生活,你會發現,太多的美被我們錯過了。隔著河的兩岸需要用橋來溝通,人與人之間需要用心來溝通。希望同學們能用心地架好與他人之間溝通的心橋,同時,自己也要珍惜好這美好的青春,用我們的辛勤和汗水為自己鋪就一條通向美好未來的橋梁。
7、作業設置:
⑴仔細觀察一座橋,從橋與不同環境的聯系中發觀美,完成一篇作文。(全做)
⑵收集有關橋的詩歌、對聯、謎語、俗語、諺語成語等。(A組同學負責查找)
橋的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毒攜帶生字的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義,品味語言。
4、感受古鎮周莊的奇麗,激發熱愛自然、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難點:引導學生以多種方式感情朗讀,讀中想象、感悟、探究交流。
教學準備
課文插圖或字幕投影、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你的家鄉有橋嗎?說說你家鄉的橋、河、船給你的印象?
2、古鎮周莊的橋、和、船又是怎樣的景象呢?我們一同閱讀課文《那橋,那河,那船》,去感受它的美吧!
3、展示掛圖或播放課件,給同學們直觀感受。
二、范讀課文
1、學生聽讀。
2、簡單說說課文內容
三、學生自讀課文
1、借助工具書學會本科的生字、新詞
2、通讀課文,理解詞義,不理解的做上標記。
3、朗讀課文,標出段序,理清文章的脈絡。
4、小組交流
5、班內交流,教師點撥。
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描繪了夜色中雨幕里的周莊古橋。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描繪了白天周莊河上的迷人景色。
第三部分(第5~8自然段):描繪夜里周莊的橋、河、船。
6、指名讀課文,學生評價,教師點撥。
四、學生質疑問難
1、學生自讀課文,提出疑問。
2、小組歸納整理學生的提問。
3、班內交流整理學生的問題提綱。
五、課堂小結
這堂課收獲不小吧,請同學們總結一下吧。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
2、回顧上節課學生整理的問題提綱。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按提綱自學課文,在課文中圈點批注。
2、小子交流討論。
3、各組推薦代表匯報,教師相機點撥。
(1)描繪了古鎮周莊的美景。如:
①“日暮時分,我走進這幽靜的古鎮,小雨浸潤著滑滑的石板路,飄灑在碧玉般的河面。”“幽靜”,優美寂靜,寫出了古鎮周莊的特點。“浸潤”,浸沒滋潤。“飄灑”,抓住了河面上小雨的動態特點。“碧玉般”,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小河水碧綠澄澈的特點。
②“于是,你的`面前出現了兩個一模一樣的世界,一個在水邊,一個在水里。”“一模一樣”,指彼此完全一樣。“一個在水邊”,是指岸邊實實在在的美景;“一個在水里”,指這種美景在河中的倒影。寫出了夜幕中,游人面前出現的奇麗景象。
③“人散盡了,燈籠卻還亮著,像慈祥的老母那樣,用柔和的光,撫摸著那橋,那河,那船……”運用泥人、比喻的修辭手法,描繪了柔和燈光照耀中的古鎮周莊的夜景,寫出了周莊夜晚的安靜、祥和。
(2)表達了作者由衷的贊嘆之情。如:
①“它的身軀一彎就是幾百年,船兒多少次從它懷中劃過,風兒多少次在它身上抽打,春秋多少次在它眼前變幻……”
“它”指小橋。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書法,寫出了小橋歷史悠久、歷盡滄桑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小橋的由衷贊嘆之情。
③“橋啊橋,你是多么沉穩,……是周莊的靈魂。”
“你”,第二人稱,直抒胸臆,表達贊嘆之情。
(3)讀文感悟。
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染著我們,激發了我們對家鄉,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我們將去關注家鄉,關注大自然,用自己的身心去書寫它的美麗。
4、指名讀課文,學生聽讀,感悟。
三、拓展延伸
1、讀自己喜歡的部分,談談喜歡的理由。
2、仿照課文的寫景,給自己家鄉的美景寫一個片斷。
3、交流共享。
四、課堂小結
將自己本節課的收獲總結一下吧。
板書設計
5 那橋,那河,那船
寫古鎮美景 夜色雨幕中的那橋:潤刷 簡單 彎 沉穩 堅韌 靈魂
抒贊美之情 白天的那河:炊煙 村民 小雨 船夫 船兒
夜晚的那橋,那河,那船:擠 平滑 倒映 “動” 撫摸
橋的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狂奔、獰笑、擁戴、清瘦、沙啞、放肆、豹子、呻吟、攙扶、祭奠、亂哄哄、勢不可擋、跌跌撞撞”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3.通過描寫老漢的句子感受老漢身上的品質。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很高興能給大家上一堂語文課。在上這節課之前,鄭老師來過兩次臨岐鎮小,都是因為我們學校的孩子特別愛讀書慕名來到這里學習交流。親愛的孩子們,這個學期你們都已經開始看課外書了嗎?能不能說說你都看了那本書?
師:看來同學們確實讀了很多書,這些書啊大多數都是小說,上課前我也推薦大家讀一篇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敲門聲》,請同學們把書本翻到第167頁,語文園地八中的趣味語文,地球上最后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里,這時,忽然想起來敲門聲……
咦?看到大家臉上的驚訝表情,老師也想采訪一下,你為什么覺得驚訝?為什么還會有敲門聲,這時候的你有什么感受?很恐怖,是的,小說很短,但是讓人想象的空間很大,這樣的小說我們稱它為小小說,也叫微型小說。
二、字詞檢測
師:今天老師也和大家一起來讀一篇非常感人的小小說,它的名字叫《橋》。請同學們齊讀課題——《橋》。看到這個題目,你覺得課文會寫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過這篇文章了,下面鄭老師也要檢查一下,請看大屏幕:
第一組:咆哮獰笑放肆勢不可當
誰來讀?
第二組:擁戴清瘦沙啞揪出
第三組:跌跌撞撞瞪眼攙扶祭奠
師:請同學們齊讀這三組詞語,誰能告訴我,第一組詞語寫的是什么?洪水,第二組詞語呢?老漢。第三組詞語呢?很難了對不對。為什么這樣分組,老師要告訴你一個讀小說的秘密。一提起小說,一談到語文,我們必須得知道小說有三要素,分別是小說的環境、人物和情節。所以第一組詞語描寫的洪水就是這篇小說的環境,第二組詞語描寫的老漢就是這篇小說的主要人物,那第三組詞語呢就是這篇小說情節中遇到的一些生詞。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那在這樣的環境,這樣的人物,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情節)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78頁,把這篇小說讀一讀。
讀完后可以互相交流交流。
交流整理,方法指導:敘事類文章我們要抓住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學生匯報:課文主要內容:黎明的時候,山洪咆哮,老漢指揮鄉親們安全撤離村莊,最后,老漢和自己的兒子卻犧牲了。
四、問題探討
讀完這篇小說,你覺得最讓你出乎意料的地方在哪里?
父親和兒子的關系。
這是一位怎樣的父親?請同學們找出描寫老漢的句子。并在表上用一個詞來形容這位父親。
五、抓關鍵詞語,感受老漢的形象
師:在突發的山洪面前,村民怎樣?老漢是怎樣的?
(生匯報找到的'詞語)
也在3-10段中找到幾個關鍵詞。
(生匯報找到的關鍵詞)
屏幕上出示兩組詞語:
你擁我擠站著
瘋了似的不說話
跌跌撞撞盯著
亂哄哄像一座山]
師:發現了嗎?這是截然不同的兩組詞語。能用對比的方法說一說你的思考你的發現嗎?
生:在這場山洪中,村民很驚慌,而老漢顯得很鎮定,從容不迫。
師(追問):你是從哪些詞語中讀出老漢的鎮定呢?
生:我從“不說話”“盯著”讀出老漢的鎮定。
師:加上這些詞語再說說。
生:在這場山洪中,村民很驚慌,而老漢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顯得很鎮定,從容不迫。
師:懂得抓關鍵詞進行對比了。但還不夠具體。你能說說,老漢盯著亂哄哄的人們,目光在告訴人們什么?
生:大家一定要鎮定,驚慌失措就想不出好辦法了!
師:把你想到的加進去,再說一遍。
生:在這場山洪中,村民很驚慌,而老漢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顯得很鎮定,從容不迫。他的目光仿佛在說:“大家一定要鎮定,驚慌失措就想不出好辦法了!”
師:現在老師要送她兩個掌聲,第一,她能把書上的語言變為自己的語言。第二,她不僅能把書上的語言變為自己的語言,而且還能加入自己的思考。這叫會讀書。
生:我想補充一點,作者是用村民的驚慌來反襯老漢的鎮定,寫老漢的鎮定又是為下文村民的有序撤離作鋪墊。
師:老師要和你握手。因為你懂得欣賞文學作品啊!
(其他學生回答略)
師:剛才我們在對比中思考,現在,讓我們來對比著讀。左邊同學讀寫村民的詞語,右邊同學讀寫老漢的詞語。
生(左):左擁右擠
師:快點兒,再來——
生(再讀):左擁右擠
生(右):站著
師:穩一點兒——
生(再讀):站著
生(左):瘋了似的
師:還很有理智哦!
生(再讀):瘋了似的
生(右):不說話。
生(左):跌跌撞撞
生(右):盯著
師:目光透著威嚴,再讀——
生(再讀):盯著
生(左):亂哄哄
生(右):像一座山
師:像山一樣鎮定,全班讀——
生:像一座山。
師:在鎮定的老漢面前,紛亂的人群終于安靜下來。
[播放影像:洶涌的洪水;同時出示字幕:人們停住腳,望著老漢。]
(指導學生在洪水的聲音中靜靜地讀句子,感受人們對老漢的信任和期待。)
師:洪水中響起了老漢的聲音。
[出示句子:“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
師:危急的時刻,老漢的三句話一定很重要,你們讀出來了嗎?
(學生沉默)
師:想想,為什么要首先強調橋窄?
生1:橋窄,所以一定要排成一隊。擁擠必然橋毀人亡。
生2:第三句也很重要。因為越是在危急的時刻,黨員越應該起帶頭作用。
生3:我想補充一下,黨員排在后邊,才能保證隊伍迅速撤離。
師:瞧,你們能把三個句子聯系起來思考,這是一種很好的思維方式。
師:在撤離的過程中還有這樣一幅畫面。(出示插圖)
師(指圖)誰?
生:老漢的兒子(板書:兒子)
師:老漢在干嘛?
生:老漢把兒子從隊伍中揪出來。
師(明知故問):難道老漢不知道是自己的兒子嗎?他對自己的兒子沒感情嗎?
生:不是。
師:當只剩下兩個人沒過橋,兒子推父親先過橋,老漢怎么說?怎么做的?讀書吧!找到了嗎?
[出示句子: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橋。]
師:老漢對兒子有情無情?
生:有情!
師(故作不解):又是吼,又是推的。這樣兇巴巴的態度,還算有情?
生1:太危險了!
生2:橋在發抖了!
生3:沒時間多說了!
生4:此刻必須爭分奪秒,才可以讓兒子脫險。
師:是的。水已經爬上老漢的胸膛了。你讀——
生1: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橋。
師:木橋已經在發抖,在痛苦地呻吟了,你讀——
生2: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橋。
師:洪水眼看就要把他們吞沒了,你讀——
生3: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橋。
師:這一吼,這一推,你們讀出了什么?
生:父親對兒子的愛。
師:哦?那我就不明白了——
[出示片斷: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師:誰來讀。
(生讀)
師:“揪”,老漢是無情還是有情?[屏幕出示:無情?有情?]
生:因為老漢已經發出了讓黨員排在后邊的命令,兒子是個黨員,為了保證隊伍能有序撤離,老漢必須忍痛揪出兒子。他只能把對兒子的愛,深深地藏在心里。
師:好一句“把愛深深藏在心里”,你幾乎觸摸到一位父親的心啊!
生:作為一位父親,他深愛自己的兒子,但作為一位黨支部書記,他必須首先考慮全村的百姓。
生:我覺得老漢是舍小家,顧大家。
[屏幕出示:在公與私面前,老漢選擇了——
在集體與個人面前,老漢選擇了——]
(學生接答)
師:我們用一句話來給這個問題做個總結:道是無情卻有情!
板塊四:輕輕抹去,深深留下,感受“橋”之內涵。
師(緩慢凝重的語氣):五天過后,山洪退了(擦去板書“山洪”),那位受全村人愛戴的老漢犧牲了(擦去板書“老漢”),那個曾經還鮮活地在人群中求生的兒子被洪水吞沒了(擦去板書“兒子”)河上那座窄窄的木橋也被洪水沖毀了,我們是不是也該把它擦去呢?
生(含淚):不要。因為橋雖然毀了,可是它救了全村百姓,人們會永遠記住它。
生:這是一座精神之橋,是老漢的精神化身,它將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
師:是的,它已經成為一座摧不毀的橋,永遠留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再讀課題——
生:橋
橋的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作者喜愛橋的原因;
品味本文優美而又富有意蘊的語言;
學習從某一個角度欣賞藝術作品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對橋在不同環境中的不同審美效果分析,指導學生獲得一些美學基本知識;
品味文中詩意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介紹作者
三.基礎識記
和諧(xié )點綴(zhuì)
煞(shà)它風景 孕(yùn)育
對于美的感受或體會——美感
敘述英雄傳說或重大歷史事件的敘事長詩——史詩
停止腳步——駐足
相差雖小,而造成的誤差或錯誤極大。——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四.自由朗讀課文,思考并探討以下問題:
在作者眼里橋美在何處?
為了說明橋之美,作者主要舉了哪些例子?
聯系課文說說怎樣來欣賞一副畫?
并不著眼于橋自身的結構美,而是源于橋在不同環境下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 舉了四個例子:
烏鎮葦叢上的石橋;
江南鄉間細柳下的石橋;
水天之間的長橋——頤和園的仿盧溝橋,蘇州的寶帶橋;
形式獨特的廣西、云南、貴州山區的`風雨橋。
《清明上河圖》里的橋、鄉間小橋、索橋(說明橋普遍具有的作用:聯系形象的重疊與交錯,構成豐富的畫面。)
南京長江大橋,錢塘江大橋,成昆路上的橋(從反面說明橋與周圍景物要互相襯托、呼應)
五.文章結構:
(一)、(1~3)指出作者愛橋的原因是“緣于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二)、(4~6)舉例說明橋在不同環境所起的形式作用
(三)、(7)總結全文
六.美句欣賞
茅盾故鄉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仿佛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游絲拂著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同譜成形與色的樂曲。田野無聲,畫家們愛于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他們尋橋,仿佛孩子們尋找熱鬧。
七.比較本文和《中國石拱橋》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何不同?
本文是一篇帶有說明性質的小品文。他的說明性體現在文中點明在畫家眼中橋美在何處,隨后又舉了一些具體的例子。但是與《中國石拱橋》這種比較規范的說明文不同的是,在舉例的時候,作者不是用科學、平實的語言向讀者解說,而是或描寫景物,或抒發感情,文字極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
八.欣賞點評同學自拍的照片
請以“ 的橋”為其照片擬一個小標題
九.拓展延伸:尋找、發現生活中的美。
同學們回去找找自己身邊,或者旅游途中的風景照,或者利用網絡或書籍尋找一些有關各地風土人情等的照片,給各自查找到的圖片配上一段說明文字。發到班級的群:讓大家一起來分享美的事物吧!
著名繪畫大師吳冠中老先生曾說“我母親是文盲,但即不是美盲,她選的衣料總是那么好看,她善于搭配顏色,好利用各種色零碎毛線給我織過一件雜色的毛衣,織了拆,拆了織,經過無數次紡織終于織成了別致美觀的毛衣。
我認為一個人有多少知識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有真,善,美,一個人如果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擁有一顆善良真誠的心,他便會由內心發出對美的感受與共鳴,這就是為什么儒家把美感看作是道德教育其中一項內容的原因,道家對美有另外的看法,它追求心靈的自由流動,所以把自然美視為最高境界層次,三者皆是人類的最高精神境界因此,是否文盲不重要,最重要的千萬不要是美盲,美盲是涉及做人的問題,也就是道德教育的問題,大家可以想象一個人不管擁有多么向的學歷或技能知識,但如果沒有真,善,美那是多么可怕的一個人,美則是禮的代詞,美盲即禮盲。
為此,我們大力呼吸我們國家的教育工作者和為人父母者,不但要重視文化知道教育,,也是做人最基本的元素,缺一不可,我們現在社會整個教育系統最缺的就是真,善,美的教育,特別在美教育方面尤其受忽略,因此,導致有”丑陋的中國人“之謔稱。
橋的教學設計 篇12
一、導入新課
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說過:“橋梁是一種自古有之,最普遍而又最特殊的建筑物。
出示學生們比較熟悉的見過的一些拱橋的圖片,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橋梁的結構越來越多樣了,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的橋的圖片展示給大家看。
學生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思考這些橋的形狀和結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為什么這么設計呢?
二、探究新課
認識各種各樣的拱橋
1、多媒體出示各種拱橋,蘇州寶帶橋(連續石拱橋)、法國古代石拱橋、南京長江大橋(鋼框架橋)、西藏拉薩鐵路大橋。
2、學生觀察比較后回答各種橋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各有什么優點?(教學時可以啟發學生從不同的方面來觀察:比如使用的`材料、用途、拱橋與橋面的位置等)。這些拱橋,它們都有一個拱形。它們的不同點在于:有的拱在橋面上方,有的拱在橋面下方;有的是一個孔,有的有多個孔。
3、通過認識各種各樣的橋的同時,把重點放到認識橋面在拱下方的拱橋。
4、實驗:用木棍做一個拱,然后兩個做對比,看是那一個面的受力更大。
總結:橋面在拱下方的拱橋,橋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產生的向外的推力。橋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緊,還增加了橋面的抗彎曲能力。
三、拉索橋
1、出示鋼索橋,提醒學生觀察鋼纜的粗大。
提問:鋼索橋主要有幾部分組成?鋼索起什么作用?橋塔起什么作用?
2、以實際例子說明鋼索橋究竟有什么優點?
3、總結鋼索橋的顯著特點。(框架結構、拱形結構、鋼索結構融為一體)
4、實驗:模擬做一個鋼索橋老師先做演示實驗,學生再進行在實驗,實驗中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問題。
(1)兩人同時用力拉繩把“橋”吊起來。我們朝什么方向用力?
(2)把繩子拉平直些,再拉平直些,感覺用力有什么變化?
四、結合我們的生活自己來制作橋
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讓學生分組完成也要以獨立完成,再上交作品,由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評價。
讓學生說出自己設計和制作橋的想法和原理是什么?
橋的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了解紅軍飛奪瀘定橋的經過,學習紅軍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
2.理清課文條理,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關鍵”、“千鈞一發”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紅軍是怎樣搶時間、攻天險,奪下瀘定橋的。
2.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方法。
教學難點
1.理解紅軍戰士奪橋時的艱難,體會他們勇往直前、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2.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方法。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并概括出段落大意。
(三)熟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二、教學重點
(一)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二)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并概括出段落大意。
三、教學難點
按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并概括出段落大意。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讀課題,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奪橋的速度非常快,像飛一樣。還知道本文所記敘的中心事件是“飛奪瀘定橋”。課文是以中心事件來命題的。)
從課題上看,你認為課文應該寫些什么內容?
(從題目上看,文章應該先寫誰向誰奪瀘定橋,為什么要奪橋,然后寫怎樣飛奪瀘定橋,最后寫出奪橋的結果。)
(二)介紹背景:
瀘定橋在四川省瀘定縣大渡河上(出示掛圖),1706年建成,是四川西康的交通要道。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軍來到大渡河邊。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橋,渡口又只有幾只小船,往返一次就需要幾十分鐘,幾萬大軍如果只靠這幾只小船來渡河,要花費多少日子啊!70多年前,太平天國的名將石達開和他的四萬士兵曾因沒有及時渡過大渡河,貽誤戰機而全軍覆滅,成為千古恨事。能否及時渡過大渡河,對紅軍至關重要。
蔣介石曾揚言,讓紅軍到大渡河,作石達開第二。所以一橋系安危,紅軍能否渡過大渡河,關系到紅軍能否北上抗日;關系到紅軍的生死存亡;關系到中國革命的前途和命運。為了迅速渡河,粉碎國民黨反動派妄想把紅軍消滅在大渡河邊的陰謀,必須火速奪下瀘定橋。
(三)教師范讀課文。
老師讀課文,同學邊聽邊認真思考,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順序向我們介紹的?
(事情的發展順序。)
(四)檢查預習。
1.填寫生字表。
2.讀準字音,注意字形。
本課生字較多,要幫助學生讀準字音,注意字形。
如:“撤”ch6、“召”zh4o是翹舌音,要提醒學生讀準,特別是“召”字聲調是四聲,容易讀成平聲。
“援”字的右邊易寫錯,寫成“愛”;“鍵”和“健”易混,從字義中加以區別;“撤”的中間是“育”易寫成“ ”;“榴”的右邊筆畫較多,提醒學生共有10畫。
3.查字典或結合課文內容解釋詞語。
天險:自然形成的險要地方。
阻攔:阻止、攔擋。
增援:增加人力、物力來支援。
妄想:狂妄地打算。
詭計:狡詐的計策。
關鍵:比喻事物最關緊要的部分;對情況起決定作用的因素。
擊潰:打散、打垮。
阻擊:以防御手段阻止敵人的進攻、增援或逃跑。
索性:副詞,表示直截了當;干脆。
疑心:懷疑。
瓢潑:形容雨大得像用瓢向下潑一樣。
宿營:軍隊在行軍途中或戰斗之后住宿。
心驚膽寒:形容令人十分害怕。
直瀉:直直地向下急流。
震耳欲聾:形容聲音極大,好像要把耳朵震聾了。
工事:保障軍隊發射火力和隱蔽安全的建筑物。
瘋狂:發瘋,比喻猖狂。
霎時:極短的時間。
突擊:集中兵力向敵人防御陣地發起猛烈而迅速的攻擊。
千鈞一發:千鈞的`重量系在一根頭發上,比喻情形極其危險。鈞,古代重量單位,一鈞等于三十斤。
號召:召喚(群眾共同去做某一件事)。
奮不顧身:奮勇向前,不考慮自己的生命安全。顧,注意,照顧。
狼狽: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樣子。
英勇:非常勇敢。
浩浩蕩蕩:水勢廣大的樣子,借喻聲勢壯闊廣大。
奔赴:奔向定好的目的或目標。赴,前往。
前線:作戰時雙方軍隊接近的地帶,跟“后方”相對。
4.結合詞義,區別近義詞、反義詞、形近字。近義詞:
挺進——躍進 防守——鎮守
阻攔——阻撓 增援——支援
妄想——妄圖 詭計——陰謀
擊潰——擊退 索性——干脆
疑心——懷疑
反義詞:
湍急——緩慢 密集——稀疏 勝利——失敗形近字:
出示投影,請同學們充分討論形近字之間的區別,再根據字義組詞。
援(支援)鍵(關鍵)
暖(溫暖)健(健美)
撤(撤兵)瓢(瓢潑)
撒(撒手)飄(飄揚)
鏈(表鏈)瀉(傾瀉)
漣(漣漪)泄(泄氣)
榴(石榴)召(號召)
溜(溜冰)沼(沼澤)
鈞(千鈞一發)狽(狼狽)
均(平均)壩(堤壩)
赴(奔赴)趕(追趕)
(五)理清文章結構。
1.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細讀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給文章分段,并概括段意。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紅軍在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飛奪瀘定橋的事,文章是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來寫的,層次清楚,重點突出。學生通過討論可能在分段過程中有不同意見,只要有道理就行。本文既可以分成三段,又可以分成四段,還可以按五段來分。
三段:第1自然段為一段。
第2~8自然段為第二段。
第9自然段為第三段。
第二段(2~5)
第三段(6~8)
第三段(3~5)
第四段(6~8)
這里按五段分法學習。
第一段(1)講紅軍北上抗日,必須奪瀘定橋。
第二段(2)講紅四團 接到奪下瀘定橋的命令。
第三段(3~5)講紅軍跟敵人的援兵搶時間,趕在前邊到達瀘定橋。
第四段(6~8)講紅軍英勇奪下瀘定橋。
第五段(9)講紅軍主力順利渡過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線。
(六)作業。
1.抄寫生字、生詞。
2.熟讀課文。
【橋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橋教學設計07-18
《橋》教學設計08-04
《橋》教學設計06-06
橋教學設計06-06
《橋》教學設計優秀11-25
[精品]《橋》教學設計08-04
《未來的橋》教學設計04-17
《橋》教學設計(薦)10-21
語文橋教學設計04-23
橋的教學設計(精選10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