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與平行教學設計15篇【優秀】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垂直與平行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垂直與平行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感知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的現象。
2、幫助學生初步理解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位置關系,初步認識垂線和平行線。
3、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引導學生具有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在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等概念的本質屬性。
教學過程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水彩筆、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10根),一張長方形紙和一張正方形紙。
一、畫圖感知,研究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導入:同學們,在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直線、射線和線段三種圖形,誰來說一說這三種圖形的特征呢?
生答。
師:在這三種圖形中,你最喜歡哪一種圖形呢?為什么?
生答。
師:老師也特別喜歡直線,因為它沒有端點,可以向兩端無限延伸,想長就長,想短就短。
今天咱們繼續學習直線的有關知識。
師:老師和同學們一樣都有這樣一張紙,請大家拿出來摸一摸這個平面。
學生活動。
師:我們一起來做個小的想象活動,想象一下把這個面變大會是什么樣子?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我們一起來想象:這個面變大了,又變大了,變的無限大,在這個無限大的平面上,出現了一條直線,又出現了一條直線,你想象的這兩條直線的位置是怎樣的?睜開眼睛把它們畫在紙上吧。
學生活動。(可以先用兩個小棒擺一擺,再畫下來)
二、觀察分類,了解平行與垂直的特征。
(一)展示各種情況
師:同學們,畫完了嗎?同桌交流一下,看看你們畫的怎么樣?誰的想法與眾不同?
小組交流。
師:你們畫的一樣嗎?
生答。
師:是嗎?舉起來讓老師看看,噢,真的都不一樣,誰愿意上來把你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看?
請學生上展示臺展示。
2、師:仔細觀察,你們畫的跟他們一樣嗎?如果不一樣,可以上來補充!
學生補充不同情況。好,請同學看大屏幕,我把同學們說的圖形都畫出來了!
(二)、進行分類
1、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你們所想象的兩條直線畫下來會有這么多種情況。
師:同學們能給它們分分類嗎?
生:能。
師:在小組中交流交流,看看你們的小組決定怎樣分,分類的標準是什么?
小組討論、交流。
2、小組匯報分類情況。
學生出現了以下幾種情況:
分為兩類:交叉的一類,不交叉的一類;
分為三類:交叉的一類,快要交叉的一類,不交叉的一類;
分為四類:交叉的一類,快要交叉的一類,不交叉的一類,交叉成直角的一類。
當學生說出第一種情況時,教師適時引導,你們說的“交叉”是說兩條直線碰在一塊兒了,這種現象在數學上稱為“相交”。
師:哪個小組和他們的分類情況不一樣呢?
生說出第二種。
師:還有不同的分法嗎?
生說出第三種。
師:對于他們小組的'第二種分法,你們有什么想法嗎?
如果生能說出快要相交的一類實際上也屬于相交時最好。教師可以適時引導:所以說這種看似不相交,而延長后能夠相交的兩條直線,實際上也屬于相交。
如果生不能說出。
教師可以引導:同學們,我們說直線的特征是什么呢?
生:可以向兩端無限延伸。
師:那也就是說這些直線都可以再延長。那我們把這些直線都延長一些,你會發現什么呢?
生:看似不相交的直線,延長后動相交了。
師:那這種圖形,到底是屬于相交,還是屬于不相交呢?
生:相交。
師:為什么?
生:因為直線可以無限延伸,只是我們在畫直線時,無法把直線全部畫出,所以沒有看到它們相交在一起,還以為不相交呢,其實它們是相交的。
師:所以說,看似不相交的兩條直線,把它們延長后能夠相交在一起,我們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相交。也就是說,這些看似不相交的直線,也屬于相交。
師:對于他們小組的第三種分法,你們有什么想法嗎?
生:看似相交屬于相交,相交成直角也屬于相交,他們組的分類標準不統一。
師:分類標準不統一,就無法正確給這些圖形分類,所以這種分類方法不成立。
3、教師總結:在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所組成的圖形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為相交圖形;一類為不相交圖形。
三、歸納認識,明確平行與垂直的含義。
1、揭示平行的概念
首先探究的是不相交的一類直線:
師:同學們說這組直線不相交,說說你們的想法,你們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1:我發現這兩條直線不管怎么延長也不會相交。
生2:我們可以用直尺量一量它們之們的距離,如果距離一樣,肯定不會相交。
師:這位同學不僅會用眼睛看,而且還會想出量的方法,真不簡單!
師:由此你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生:不管怎么延長,這兩條直線是永遠不會相交的。
師:像這樣,不管怎么延長,兩條直線永遠不會相交的現象,你們知道在數學上叫什么嗎?我們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這里又用到了互相兩個字,知道為什么要加互相嗎?
生答。
師:誰能說說什么樣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生:永遠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師:這句話里少了一個前提條件,大家看,老師的這個講桌面上的這條線和黑板上面的那條線相交嗎?
生:不相交。
師:但是我們能說它們互相平行嗎?
生:不能。
師:這是為什么呢?
生:沒有在同一個面上。
師:對,也就是說必須在同一平面內。所以什么樣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呢?
生:在同一個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這時教師歸納總結: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2、揭示垂直的概念。
研究相交的一類圖形:
師:再來看看兩條直線相交的情況,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1-生4答。
當有學生說兩條直線相交后形成了四個直角時,教師適時引導:你是怎么知道他們相交后形成了四個直角呢?
生:可以用三角板、量角器量一量。
學生驗證。
師:你們認為在這些相交的情況中哪種最特殊?
生:相交成直角的兩條直線最特殊。
師:大家都同意嗎?
生答。
師:在同一平面內,像這樣的兩條相交成直角的直線,我們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看大屏幕出示垂直的定義。并且做些練習)
3、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系:垂直與平行。(引出課題-----垂直與平行)
四、習題設計
1、完成課件中的練習題。
2、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垂直與平行的現象,你能舉幾個例子嗎?
3、出示主題圖,我們看看運動場上還有這樣的現象嗎?指導看書。
4、擺一擺(課本上的做一做)讓學生獨立擺一擺,再同學交流。得出結論。
A、把兩根小棒都擺成和第三根小棒平行。看一看,這兩根小棒互相平行嗎?
B、把兩根小棒都擺成和第三根小棒垂直。看一看,這兩根小棒有什么關系?
垂直與平行教學設計2
一、 “前概念”推測與調查
一般地,教師對學生“前概念”的把握,主要依據教學經驗或教育心理學理論,即主要來自于主觀的推測,但這樣的推測往往是單薄的、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因此,即使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也要在對學生的“前概念”做出主觀推測的基礎上,組織有效及有針對性的調查。
(一)“前概念”推測
“前概念”推測是指教師依據自己已有的教學經驗,對學生的“前概念”做出的主觀推測。一般地說,“前概念”推測可以從學校數學學習基礎、學生生活經驗和概念名稱解釋三個方面展開。
1.從數學學習基礎角度的推測
根據學習的遷移性,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學習經驗與學習方式等都會對新概念的學習產生影響。所以當一個新概念出現時,學生會用已有的數學學習基礎做出自己的推測。
例如,當要求學生解釋“平行”時,學生可能與三上學習的辨認“平行四邊形”相聯系,根據在辨認“平行四邊形”時對平行的直觀思考來理解平行。而“垂直”則可能會與直角相聯系,認為像直角那樣就是垂直。很顯然,新概念的學習離不開已有的數學學習基礎,但同時,用這樣的基礎解釋新概念,也可能是錯誤的。
從數學學習基礎角度做“前概念”推測,需要教師熟悉教材體系,分析知識結構,找準新概念與原有知識的連接點。
2.從生活經驗角度的推測
許多數學概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有了初步的感知。如“相交”,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學生會用“交叉”這個詞來形容“相交”的情況。但是,從生活經驗角度積累的“前概念”可能不全面。
從生活經驗的角度推測“前概念”,需要教師平時與學生多交流,并去“成人化”思考,用學生的視角去解釋學生的行為。
3.從概念名稱角度的推測
概念名稱是概念特征的抽象,學生可能通過概念名稱望文生義形成“前概念”。如“平行”,是一個帶有動態色彩的概念名稱,“平”會聯想到水平的,因此學生可能會認為水平的一條直線或兩條直線的關系才可能是“平行”的。顯然,從概念名稱的角度解釋概念,會與數學概念的本質含義有很大區別。
從概念名稱的角度推測“前概念”,需要教師從學生的理解水平出發去解釋字面意思,區分可能出現的各種歧義。
(二)調查題設計
“前概念”推測有可能與學生的認識基礎相吻合,但也可能有很大出入。因此,編制調查題,進行“前概念”調查顯得十分重要。
“前概念”調查題不同于習題,不是為了簡單地判斷學生會還是不會、對還是不對,而是要通過學生對調查題的解答,真實地展現出學生的認識狀態。因此,編制主觀問答題作為調查題較為合適。
如筆者為“相交”“平行”與“垂直”的“前概念”分別編制了下面三個調查題。
什么叫兩條直線相交?請你用圖或語言來描述。
什么叫兩條直線平行?請你用圖或語言來描述。
什么叫兩條直線垂直?請你用圖或語言來描述。
同時,也可以根據第一次調查結果統計中發現的新疑問,設計第二輪調查題。如在第一輪調查中發現極大部分學生把“相交”等同于“交叉”,大多用畫“×”來表示,因此筆者編制了第二輪調查題。
下面的三組直線中,是相交的打“√”。
調查學生是否能把第三組題也看成“相交”,從而判定學生所理解的“交叉”與數學概念中的“相交”是否同一意義。
(三)調查對象確定
作為一線教師進行的“前概念”調查,樣本不宜過大,同時,可以根據調查的目的靈活選定對象。
(四)調查活動組織
調查一般以紙筆作答為主,利用課余時間完成。一輪調查時間一般控制在15分鐘以內。
二、 “前概念”分類與分析
調查題的主觀性與開放性使得學生的回答豐富多樣。為了便于統計,教師要從回答的差異性中找到相似性,并進行合理的分類;然后再對每一類進行細致分析,從相似性中辨析學生回答的差異性。在進行“前概念”分析時,對有疑問的調查結果,教師還可以進行個別訪談。
(一)調查結果分類
調查結果分類的標準在于區分不同的回答中所體現的不同的學習水平或思維狀態。
分類時,先找出具有相同意思的典型例子,從這些典型例子中概括出它們的共同點作為某一類的特征。如對“平行”的調查結果中,筆者選取了以下三個典型的例子。
這三位學生的圖示雖然位置不同,并都用“互不相干”來表述“不相交”,但與“平行”的數學定義相一致,所以可以把它們歸為:正確描述或繪畫。
依據這樣的分類方式,筆者把“平行”的“前概念”分為以下四類:正確描述或繪畫、平行是一條平的線、畫平行四邊形和不回答。
(二)調查結果統計
把調查結果分好類后,就可以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分類統計。“前概念”的調查結果統計一般只要統計出每一類學生的回答數和每一類人數占整體的百分比就可以了。
(三)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結果分析是指依據學生的回答情況,對學生的“前概念”做出歸因分析。一般可以分為整體分析、個體剖析與訪談追問等三個方面。
1.整體分析
整體分析,指對調查結果統計所獲得的數據進行比較與歸因分析。如從“平行”前概念的調查統計數據中,筆者發現學生的“平行”前概念是有差異的。從“有31%的學生畫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表示平行”可以判定,三上學習的“認識平行四邊形”對于理解平行具有一定的遷移作用。“有32%的學生認為‘平行’就是一條平平的線”則反映出這部分學生更多地從“平行”的字面意思來解釋平行。
2.個體剖析
個體剖析,就是在每一個類別中抽取具有典型意義的學生回答進行細致的推測與剖析。如為什么有部分學生只把“平行”想成一條線,而且是一條“平的線”?這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做出解釋:首先是從“平行”的字面意思來看,“平”可以解釋成“平的”“水平的”,“水平地走”不就是一條直的'線了嗎?其次是在認識直線時,教師為了讓學生直觀地理解直線的本質特征,會出示方向不同的直線(如下圖),問學生:這些都是直線嗎?
在比較總結得出這些都是直線的同時,學生會認為直線有三類位置:平的直線、斜的直線和豎直的直線。其中“平的直線”就是“平行”,就產生了負遷移。
3.訪談追問
訪談追問,是指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答題時的操作或思考的過程,有針對性地選取部分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的過程。如在表述“平行”時,有學生正確地畫出了平行線。那么,學生是如何畫出平行線的?從不同畫法中可以推測出怎樣的“前概念”?為解答以上疑問,筆者抽取了其中的八位學生,請他們重新畫一畫。八位學生有以下兩種基本的畫法。
畫法一:平移法。用直尺先畫一條直線,畫好后再把直尺平移一段距離后再畫另一條直線。
畫法二:描畫法。把直尺平放到紙上,再把直尺的兩邊描畫下來。
從畫法一中可以看出,學生已經初步感受到“平移”與“平行”的聯系。
從畫法二中可以看出,學生已經能夠發現實物中線與線的平行關系。
總之,上述三個方面著眼于“前概念”的不同分析視角。“整體分析”著眼于“前概念”的差異度,“個體分析”著眼于“前概念”的差異處,“訪談追問”著眼于“前概念”的差異點。由面及點,形成全面而又細致的分析體系。
三、對教學的啟發
通過透析學生的“前概念”,教師可以改進前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重組優化教學結構,從而進行較好順應學生學習心理的教學。
(一)改進前期教學中的問題
在“前概念”調查中可以發現學生的一些錯誤認識,可能是在前期教學中所導致的。因此,教師就要反思原來的教學,找到改進的策略。
如在調查“平行”前概念時,有31%的學生用“畫平行四邊形”的方法來解釋“平行”,這可能就跟三上學習的“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有一定聯系。
下圖是人教版“認識平行四邊形”的教材內容。顯然,學生說出了圖例的名稱,并不意味著對圖形的本質有全面的認識,更不能說對其中的從屬概念有所感知。因此,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之后,為了讓學生對其中的從屬概念進行進一步研究,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兩個相關聯的問題。
(1)為什么叫平行四邊形?
(2)平行是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在初步認識的基礎上,發現還有一些平行四邊形的屬性沒有認識,需要大家進一步進行研究的問題,體現數學概念學習的階段性與發展性。
(二)重組后續教學時的結構
不同版本的數學教材對于同樣的數學內容編排結構不盡相同。教師該選擇哪一種結構組織教學更合理?通過“前概念”的調查與分析可以找到答案。
如“垂直與平行”的編排,人教版先安排垂直與平行的概念,再設置它們的畫法;北師大版先安排平行與畫平行線,再設置垂直與畫垂線。北師大版的編排有利于概念本質、畫圖方法的整體學習,但是不能形成如人教版第一課時的概念結構。如何改進,形成更加合理的教學結構?筆者借助于“前概念”調查發現了線索。
在“垂直”的前概念調查中發現,學生在學習垂直之前,并沒有把“垂直”看成是“相交”的一種特殊情況,因此教師就可以如北師大版編排的那樣進行教學。再綜合“相交”與“平行”的前概念調查分析,認為相交與平行應該是反映“同一個平面內兩條直線位置關系”的一組概念。因此,教師可以把教學結構調整為“平行與相交”“垂直與距離”兩個部分,具體如下:
與前面兩個版本的編排相比較,概念結構更嚴謹,學習過程更切準學生的思維生長點。
(三)組織順應學生思維的教學
“前概念”的調查與分析,可以讓教師全面真實地了解學生的思維狀態。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就能做到緊扣學生的“前概念”,組織材料,設計問題,順應學生的思維狀態組織教學。
如在“垂直”的前概念調查中發現,沒有一位學生能正確地表述垂直的概念,卻有67%的學生認為垂直就是“一條豎著的直線”(如圖1)。也就是說,大部分學生把垂直等同于日常用語中的“豎直”。如何在課堂中暴露錯誤,發現錯誤,并通過分析比較,形成正確的垂直概念?筆者進行了如下教學。
教師出示一組特例(見圖2)。學生認為兩幅圖的區別是左邊的是“斜的”,右邊的是“直的”。
接著教師出示圖3,問:這兩幅圖哪一幅是“直的”,哪一幅是“斜的”?學生通過反思比較,發現“直的”應該是相交后的角是直角,“斜的”應該是相交后的角不是直角。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把垂直的兩幅圖圈到一起,并說明:像這樣相交后成直角的兩條直線,叫做互相垂直(如圖4)。
教師最后出示下面的圖形,請學生判斷哪幾組表示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綜合上面的研究過程,可以發現,在數學概念教學設計前,通過學生“前概念”的調查研究,可以真實地了解學生的思維起點,真切地把握新概念的生長支點。這樣的實踐研究植根于學生,有利于形成教師自己的教學特色。
垂直與平行教學設計3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人教版數學《認識垂直和平行》教學設計及反思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人教版數學《認識垂直和平行》教學設計及反思教學內容: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7冊P64-65例一、做一做及相應練習。
教學設想
本課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及角的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系,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如何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感知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的現象?如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讓學生發現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并得出結論?本課主要通過觀察、討論、操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去感知、理解、發現和認識。感知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的現象,初步理解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發現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的不同情況,初步認識垂線和平行線;并且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使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如對面的想象、對兩條直線位置關系的想象、對看似不相交而實際相交情況的想象等等。圍繞這些目標,我們在設計教案時努力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創設純數學研究的問題情境,用數學自身的魅力感染學生。
本課在設計導入時,并沒有從生活中的現象入手,而是直接進入純數學知識的研究氛圍,帶領學生先進行空間想象,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畫到紙上,然后進行梳理分類。之所以這樣設計,原因有兩個:一是學生對直線的特點已有了初步認識,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空間想象能力,對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會有更豐富的想象,而生活中平行、垂直的現象居多,情況較單一,不利于展開研究;二是四年級的學生在各個方面都處在一個轉型階段,它應為高年級較深層次的研究和探索打好基礎、做好過渡,逐步培養學生對數學研究產生興趣,用數學自身的魅力來吸引、感染學生。
2.以分類為主線,通過學生自主探索,體會同一平面內兩直線間的位置關系。
從新舊教材的區別上來看,原來的教材是由點到面,把這部分知識分成垂直和平行兩個內容進行教學,最后再把這部分知識匯總起來,總結出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而新教材把二者合為一課,從研究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入手,逐步分析出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之分,相交中還有相交成直角與不成直角的情況,是一種由面到點的研究,這樣設計,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更有利于學生展開探索與討論,研究的意味濃了。所以,在設計教案時我們大膽地讓學生以分類為主線,通過小組匯報、班級爭論、教師點撥等活動,幫助學生在復雜多樣的情況中逐步認識到: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兩種情況,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兩種情況。通過兩次分類、分層理解,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問題研究意識。
3.在知識探究的過程中完成自主探究意識與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
(1)自主探究意識的培養。整節課自始至終注重對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的培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學生畫完兩種直線的位置關系后,在小組中進行歸類整理,選取有代表性的情況貼在黑板上。其次,對兩條直線位置關系的理解,以學生為主體展開討論進行分類整理。再次,在練習的過程中,創設生活中的情境,讓學生主動探索、發現規律。
(2)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無限大平面的想象以及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位置關系的想象;②對看似兩條直線沒有相交而實際卻相交的情況的想象;③對平行線永不相交的想象;④拓展練習中有無數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或垂直的想象。
教學目標:●讓學生結合生活情境,通過自主探究活動,初步認識平行、垂直。●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與合作精神得到和諧發展。●在比較、分析、綜合的觀察與思維中滲透分類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習慣,體會數學的應用與美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初步認識平行與垂直。
教具準備:鉛筆、小棒、量角器、三角板、直尺、手工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提出問題:兩根鉛筆落在地上后可能會形成哪些圖形?
二、探索比較,掌握特征
(一)動手操作,反饋展示
1、獨立思考,把可能出現的圖形用鉛筆擺一擺,小組討論,一共有幾種擺法?組長做記錄,畫于紙上。
2、教師巡視,參與討論,了解情況。
3、集中顯示典型圖形,強化圖形表征。
(1)一小組到投影儀下展示其記錄單。
(2)除了這幾種情況,其他小組還有補充嗎?
(二)小組討論交流,探索特征
1、這些圖形,同學們能不能對它們進行分類呢?可以分成幾類?為什么這樣分?(生自由發言)
2、師引導根據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標準進行分類。將學生的分類結果畫在黑板上。
不相交:相交:
3、師:不相交的兩條直線畫長一些會怎樣?量一量兩條相交直線做組成的'角分別是多少度?4、由小組同學在原記錄單上動手合作操作,并進行討論、匯報。
5、師生共同總結:不相交的兩條直線畫長一些仍不相交,這兩條直線叫平行線,也可以說它們相互平行;相交的兩條直線形成的四個角,如果都是90度,就說這兩條直線相互垂直,其中一條叫另外一條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焦點叫做垂足。
6、生齊讀P65平行和垂直概念,并畫下來。
7、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認識平行與垂直。(揭示課題)
三、解釋應用,鞏固新知
1、我們天天都在和垂線與平行線打交道:書本面相鄰的兩邊是互相垂直的,相對的兩邊是互相平行的。
2、P64主題圖,找一找,圖上有哪些平行和垂直的現象?
3、做一做1找一找、想一想還有哪些物體的邊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體的邊是互相平行的?
4、做一做2擺一擺。(請個別同學到投影儀下擺一擺)
把兩根小棒都擺成和第三根小棒平行。看一看這兩根小棒平行嗎?
把兩根小棒都擺成和第三根小棒垂直。看一看,這兩根小棒有什么關系?
5、P68練習十一第3題:折一折(生動手操作,請個別學生上臺展示)。
把一張長方形的紙折兩次,使三條折痕互相平行。把一張正方形紙折兩次,使兩條折痕互相垂直。
四、全課總結,完善認知:同學們,你覺得這節課里你表現怎樣?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五、布置作業:練習十一第一、二題,及練習冊相應練習。
教學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感覺到這樣的概念課采取預習的方法,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因為垂直與平行是很專業的說法,學生幾乎沒有聽說過,但是在生活中經常見到這樣的例子。讓學生預習,使得這兩個概念提前進入學生的印象,起碼學生已經有了大致地,初步的認識,我們再通過課堂上的規范講解,效果就比較好了。否則,在課上才初次聽說垂直、平行,很難及時迅速地與生活中的例子相聯系,更不用說去逐字體會概念了,印象就不深,理解自然也不深刻。
學生接受新的數學概念都要有個過程,首先是接受概念的名稱,叫順口了才能去進一步理解,理解了才能聯系其他知識,否則學生還沒怎么記住這個概念是什么名字了,老師一味地去講解,估計學生還真是一頭霧水,沒搞清楚老師在講誰的故事呢?就好比我們認識一個人,名字還沒叫順口,長相也沒怎么熟悉了,別人就給我們講有關他的故事,我們能印象深刻嗎?能把故事與人聯系起來嗎?一定是有困難的。
垂直與平行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平行與垂直。(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56~5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感知生活中的平行與垂直的現象。
2、幫助學生初步理解平行與垂直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系,初步認識平行線和垂線。
3.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引導學生樹立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理解“平行與垂直”這兩種關系的界定前提是“同一平面內”。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水彩筆,尺子,三角板,長方形紙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老朋友,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課件出示一條無限延長的直線)誰來介紹一下這位朋友?
師:直線就像孫悟空的…?
生:金箍棒。
二、探索體驗,經歷過程
(一)畫圖感知,確定研究對象。
過渡:今天我們繼續研究有關直線的知識,就是兩條直線在同一平面內的位置關系。
板書:兩條直線
1、想象活動,想象紙面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師:想一想,如果我們在這張長方形紙上畫兩條直線,這兩條直線會有怎么樣的位置關系呢?(學生想象)
2、動手操作。
(學生試畫,教師巡視)
3、收集展示。
4、觀察分類,了解平行與垂直的特征。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畫出這么多種情況。根據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你能給它們分分類嗎?
5、匯報分類情況。
在分類過程中通過課件展示重點引導學生弄清看似兩條直線不相交而事實上是相交的情況。(課件展示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延長后的情況,完善分類標準。)
教師根據學生的分類板書:相交不相交
(二)師生共同探究,揭示平行與垂直的概念
1、揭示互相平行的概念。
(1)通過交流揭示互相平行的概念。
在同一個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課件出示,并讓學生齊讀概念,互說概念)
(2)練習(辨析練習:課件出示,請學生判斷并說出原因。)
通過練習讓學生理解“同一個平面”、“不相交”等的意思。
(3)小結
2、通過交流揭示互相垂直的概念
師:我們再來看看兩條直線相交的情況。
(1)觀察。兩條直線相交成的四個角是什么角?
(2)匯報:兩條直線有的相交成直角,有的是銳角,有的是鈍角。
成銳角、鈍角
板書:相交
成直角垂直
(3)引出互相垂直的概念,你們知道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在數學上叫什么嗎?(互相垂直)什么叫互相垂直?
(4)課件出示互相垂直的的概念。(齊讀概念,互說概念)
(5)練習(課件出示)
(6)自學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表示方法。
a與b互相平行,記作a∥b,讀作a平行于b
a與b互相垂直,記作a⊥b,讀作a垂直于b
(三)欣賞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現象。
三、鞏固練習
四、總結全課
五、作業
板書:
平行與垂直
不相交互相平行
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成銳角、鈍角
(同一平面內)相交
成直角互相垂直
垂直與平行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材第64,65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個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系。
2、學生結合生活情境,通過自主探究活動,初步認識平行線、垂線。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理解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系,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與合作精神得到和諧發展。
2、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垂直與平行”來源于生活,在知識形成過程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同一個平面”“相交” “互相平行” “互相垂直” “平行線” “垂線”等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兩條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尤其是對看似不相交而實際上是相交現象的理解)和對“同一平面”的正確理解。
【教學用具】
白紙、尺子、三角板、水彩筆一支、小棒、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畫圖感知、研究兩條直線在同一平面內的位置關系。
1、今天這節課老師請來了一個老朋友,他是一條直線,那么直線有什么特點呢? (沒有端點,可以向兩邊無限延伸)
師:直線就像孫悟空的…?
生:金箍棒。
2、想象活動(想象紙面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師:老師和同學們都有同樣的一張紙,現在請大家拿出來平放在桌上摸一摸這紙,然后談談你的發現。
生:這張紙很薄。
生:這張紙的表面是平平的。
師:也就是說我們手中的這張紙的面是一個平面。 (學生活動感知紙面是一個平面。)
師:同學們我們現在來想象一下,如果把這個面無限擴大,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樣子?
生:很大很大,越來越大。 (學生閉上眼睛想象)
師:如果在這個無限大的平面上,出現了一條直線,又出現一條直線,現在請你想一想這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是怎樣的?會有哪幾種不同的情況呢?(學生想象)
3、在紙上畫出想象中的兩條直線。每個同學手中都有這樣的白紙,現在咱們就把它當成一個無限大的平面,把你剛才的想法畫下來。注意,一張白紙上只畫一種情況。開始吧。(學生試畫,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觀察與想象,感知并感受無限大的平面。為下一步進行兩條直線間位置關系的想象提供一個可操作的平臺。想象平面上出現兩條直線,不是讓學生直接想象兩條直線,而是一條一條的出現,有利于學生想象出更多的兩條直線間的位置關系,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一張紙上只畫一種情況,目的提高學生分類時的可操作性。
二、觀察分類,了解平行與垂直的特征。
(一)展示各種情況。
1、請你的'同桌欣賞一下你的作品。
2、將你自己的作品展示給你所在的小組同學,并選出幾張有代表性的作品(小組交流)。師:哪個小組愿意上來把你們的想法展示給大家看看? (小組展示,將畫好的圖貼到黑板上)
師:仔細觀察,你們畫的跟他們一樣嗎?如果不一樣,可以上來補充!(如果學生沒有把所有的情況都想到教師給予補充)教師給學生的作品進行編號。
師預設有以幾種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設計意圖:在學生自己確定了想法之后,再在小組中交流。充分利用學生自己的學習能力,然后選出有代表性的情況,展示在黑板上,其他小組觀察后,補充不同的情況,這樣學生的學習活動就經歷了一個從個人到小組再到全班的逐層遞進的過程。使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間位置關系的各種情況,可能地通過學生的思考、想象、動手操作展現出來,為分類提供材料。
三、師生共同探究揭示平行與垂直的概念
(一)揭示平行的概念
1、那剩下的這組直線相交了嗎?(沒有)想象一下,畫長點,相交了嗎?(沒有)再長一點,相交了嗎?(沒有)無限長,會不會相交?(不會)(邊提問邊用課件演示)
2、那么,像這樣在同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直線畫得再長再長也不會相交,你們知道這種在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在數學上叫什么嗎?我們就說這兩條直線是平行線,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板書:互相平行)(學生試說不完整的概念)
3、小結:象這樣在同一平面內,永遠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課件出示,并讓學生齊讀概念)
4、你們知道為什么要加“互相”嗎?(學生回答)
教師用誰是誰的同桌來說明平行線間的關系。課件演示,老師強調:平行是兩條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可以說直線L1與L2互相平行,或者說L1平行于L2,L2也平行于L1。能不能說L1是平行線?
5、你覺得在這句話中,還應注意哪些詞?學生回答(同一平面、不相交)
師:“同一平面”是什么意思?(學生討論)學生發言后師舉例幫助學生理解,強調:判斷兩條直線是否是平行線時“在同一個平面內”和“不相交”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指出如果不在同一平面的情況,以教室的幾個墻面為例。(假如在教室前面的墻面上畫一條直線,然后在教室的側面畫一條直線,它們不相交但它們平行嗎?)
6、辨析練習:課件出示,請學生判斷并說出原因。
(二)、揭示垂直的概念
1、咱們再來看看兩條直線相交的情況。你們發現了什么?(都形成了四個角)
2、你認為在這些相交的情況中哪種最特殊?(相交形成了四個直角)
3、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而其他情況相交形成的都不是直角,有的是銳角,有的是鈍角。
4、你是怎么知道他們相交后形成了四個直角呢?(學生驗證:三角板、量角器)(板書:成直角)
5、你們知道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在數學上叫什么嗎?(互相垂直)什么叫互相垂直?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學生試說)課件出示互相垂直的概念,讓學生齊讀。
6、強調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
出示直線a1和a2互相垂直的情況,讓學生說說它們之間的關系。即:直線a1是a2的垂線,或者說a1垂直于a2,也可以說a2是a1的垂線,或者說a2垂直于a1。
7、強調看兩條直線是否互相垂直的關鍵是看它們相交所成的角是否直角,與兩條直線放置的方向無關。
四、練習鞏固,深化垂直與平行的理解。
1、你能在運動場上找出平行或垂直的現象嗎?(課件出示主題圖)
2、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垂直與平行的現象,你能舉幾個例子嗎?(學生舉例后教師適當添加學生沒想到的例子。)
3、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間有兩種關系一種是相交,一種是不相交。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如果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那么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4、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五、拓展延伸,發展空間觀念。
下面咱們一起來做個游戲,(出示小棒)每根小棒代表一條直線。教師在電子白板上畫圖,學生用小棒在自己的課桌上擺放小棒。
(1)先擺一根3號的小棒,再擺一根1號小棒,使它與3號小棒平行。再擺一根2號小棒,使它也跟3號小棒平行。仔細觀察1號和2號小棒,說說你們發現了什么?(互相平行)看看你擺的是不是互相平行?想象一下,有多少條直線跟3號小棒平行?
(2)先擺一根3號小棒,再擺一根1號小棒,使它與3號小棒垂直。再擺一根2號小棒,使它也跟3號小棒垂直。想象一下,有多少條直線跟3號小棒垂直?仔細觀察1號和2號小棒,說說你們發現了什么?(互相平行)看看你擺的是不是互相平行?
六、 總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談自己的收獲。結合學生所談收獲教師總結全課。
師:同學們你們都滿載著收獲,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能使我們生活變得更加有序,更加美好,讓我們都做有心人吧!去感受數學的美,去感受生活的美。
七、作業:
1、回家后繼續尋找生活中垂直與平行的現象,講給你的父母聽,并說一說它們有什么作用?
2、動手折一折:(!)、用一張白紙折出兩條互相垂直的折痕線。
(2)、用一張白紙折出兩條互相平行的平行線。
八、板書設計
垂直與平行
不成直角
相交
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成直角互相垂直
不相交互相平行
垂直與平行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認識平行線,理解平行線的含義,掌握平行線的特征。
2、理解互相垂直、垂線、垂足等概念的含義,掌握垂線的特征。
3、使學生初步理解垂直與平行的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掌握平行線的特征和垂線的`特征。使學生初步理解垂直與平行的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系
學具準備:直尺、三角尺、量角器、長方形和正方形各一張、小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過直線,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它的特征。(學生回答)
現在請大家用直尺在紙上任意畫兩條直線。(學生畫直線)
二、探究新知。
(一)研究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1、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畫到黑板上。
2、引導學生觀察分類。
引導學生概括出:在紙上任意畫兩條直線可能會相交,也可能不相交。
(二)認識平行線。
1、歸納:像這樣永遠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板書)(引導學生說出關鍵詞。)
2、理解“在同一平面內”的含義。(課件展示)
強調:判斷兩條直線是否平行,必須在“同一個平面內”。
3、這兩條線也可以說互相平行,通過舉例引導學生理解什么是“互相”。
4、說一說,在我們的教室里有沒有互相平行的直線?(學生觀察舉例)
在我們周圍,你還見過那些物體的邊是互相平行的?
(三)認識垂線。
1、將相交的兩條直線中一條沿著交點轉動,學生觀察發生了什么變化?
2、你怎么知道他們是直角?(引導學生用量角器和三角尺去驗證)
3、歸納:如果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板書)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板書)(引導學生說出關鍵詞)
4、說一說,在我們的教室里有沒有互相垂直的直線?(學生觀察舉例)
在我們周圍,你還見過那些物體的邊是互相垂直的?
三、鞏固延伸。(幻燈片出示)
1、判斷題。(抓住平行線的關鍵詞)
2、說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說出各部分的名稱。
3、填一填。
4、折紙游戲。(P68、3)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教后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平行線和垂線的特征,在備課時希望讓學生多自主探索、多動手研究,但在上課過程中還是沒有充分讓學生動手,自己講得過多,引導過多。如果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發現,對相互平行和相互垂直的特征會理解得更好。許多教學的方法在備課時設計上了,可是到了實際的教學中老是不用。希望各位老師多給我指出這節課的不足,提出好的建議。
垂直與平行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四年級上冊第64—65頁。
教材分析
“垂直與平行” 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認識了直線、線段、射線的性質,學習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在“空間與圖形”的領域中,垂直與平行是學生以后認識平行四邊形,梯形及長方體、正方體等幾何形體的基礎。也為培養學生空間觀念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載體。
學生分析
從學生思維角度看,垂直與平行這些幾何圖形,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學生頭腦中已經積累了許多表象,但由于學生生活的局限性,理解概念中“永不相交”比較困難;再加上以前學習的直線、射線、線段等研究的都是單一對象的特征,而垂線和平行線研究的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未知的相互關系,這種相互關系,學生還沒有建立表象。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初步理解垂直和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特殊的兩種位置關系,會初步辨析垂線和平行線。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分類、比較等環節,認識垂線和平行線,感知生活中垂直和平行的現象。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會到垂直與平行的應用和美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線”“垂線”等概念。
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多媒體播放奧運會開幕式片段。
解說:對于一屆奧運會來說,精彩的開幕式就是成功的一半。參加開幕式演出的部隊官兵經過130多天的艱苦排練后,才形成了如此宏偉、壯觀、盛大的場面。橫成排、豎成列、整齊劃一。實現了“精雕細刻、精益求精、精彩絕倫”的目標,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軍人的風采。
其實在如此盛大的場面里蘊含著許多數學知識。如果把每個人想象成一個點,你們看,這一排排、一列列像我們數學上的什么呢?(直線)
沿著不同的角度觀察,就會找到許多條直線。把這個場面轉化成一張平面圖。
2、出示平面圖,找出其中的一些直線。
這些直線都在舞臺表面上,我們就可以說這些直線都在同一平面內。
板書:在同一平面內。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板書: 兩條直線。
【從開幕式演出的片段入手,把數學問題的研究置身生活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轉化成平面圖,使學生感受到點連成線、線連成面,初步建立垂線和平行線的表象】
(3分鐘左右)
二、 觀察分類,感受特征
1、提出問題
同學們,你準備解決哪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大屏幕展示學生提出的各種方案。
2、觀察分類
師:仔細觀察這6種情況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能把它們分分類嗎?想好后和同桌交流交流。
學生匯報:生1:1和2、3和5、4和6分三類。
生2:1和2一類,3、4、5、6一類。
生3:1一類,2、3、4、5、6一類。
在學生說到交叉的分為一類時,告知學生交叉在數學上叫做相交。
板書:相交
針對學生的不同分類引發學生的爭議,在爭議中統一意見,大致按相交、不相交分為兩類。
3、認識平行線
(1)觀察、體會平行線的特點
師:為何要把1號單列出來?1號圖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什么特點?
生1、兩條直線之間的距離不變。
生2、不相交。
師:延長后會相交嗎?(不會)
動畫演示延長后不相交的過程。
小結:像這種位置關系的兩條直線在數學上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板書:平行線。
(2)揭示平行線的定義
師:同學們,你在生活中見到過這種位置關系的兩條線嗎?
學生舉例
那到底怎樣的兩條直線叫平行線呢?
生: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師補充在同一平面內。
大屏幕出示:在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師:為什么要加上“互相”呢?
生:是2條直線啊!
小結:要說互相平行或平行線至少需要2條直線。
師:能說一條直線是平行線嗎?應該怎么說呢?
引導學生說出:紅線是綠線的平行線,或綠線是紅線的平行線,也可以說紅先和綠線互相平行。
【分類活動是開放的,分類結果也是多樣的,當學生把它們分為交叉、不交叉、快要交叉三類時,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利用直線可以延長的性質,把快要交叉的兩條直線延長后,使學生明白,看起來快要相交的實際上也屬于相交。在觀察比較、討論交流、教師點撥中逐步達成共識,也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感受到“相交”“不相交”這些垂直和平行概念的基本特征,為深化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創造了條件。】
(3)、鞏固練習
師: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叫做平行線,會用小棒擺擺嗎?
用小棒代替直線,擺兩根小棒平行。
展示學生的作品
再擺第三根小棒也和第一根小棒平行,得出:如果兩條直線都和同一條直線平行,那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讓學生動手動腦,加深理解平行線的特點】
(15分鐘左右)
4、認識垂直
(1)分類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1號圖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是互相平行。接下來我們繼續研究2、3、4、5、6這5中情況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這5種情況中的兩條直線又一個共同的特點是什么呢?(相交)
如果要把這5種情況再一次進行分類應該怎么分?
生:3和5一類,2、4、6一類;
今天我們重點研究3和5 圖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讓學生在相交的情況中找出特殊的情況——相交成直角,為學生進一步理解垂直的特點做好鋪墊】
師:為什么要把3、5單獨分一類呢?
生1:因為它們都是十字性的。
生2、它們都有四個直角。
(2)揭示垂直的定義
師:像這樣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在數學上叫做互相垂直。
大屏幕出示:如果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
【在分類,比較的基礎上揭示垂直的概念,初步感知相交中的特例是垂直,為學生進一步理解概念的包含與從屬關系進行了潛行的滲透】
師:你認為判斷兩條直線是否垂直最主要的是看什么?
生:相交成直角
師:能不能說紅線是垂線。
引導學生說出:紅線是綠線的垂線,或綠線是紅線的垂線,也可以說紅線和綠線互相垂直。
同學們請看數學書的封面上有垂直的現象嗎?(有)
在生活中還有垂直的例子嗎?
學生舉例
(3)鞏固練習
會用小棒擺擺垂直嗎?
學生擺垂直
(10分鐘左右)
全課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特殊的位置關系:垂直與平行(板書課題)
再次播放開幕式片段
【讓學生尋找影片中的垂直和平行現象,感悟數學無處不在和數學的美感】
(2分鐘左右)
《平行與垂直》課例分析
《垂直與平行》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六年制小學數學第7冊第64—65頁的教學內容。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要讓學生結合生活情境,通過自主探究活動,初步認識平行線、垂線;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與合作精神得到和諧發展;在比較、分析、綜合的觀察與思維中滲透分類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習慣,體會數學的應用與美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自信心。教學重點是正確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現對這節課進行簡單的課例分析:
一、開門見山揭示課題,使人感受簡單直入。
片斷:課的`伊始,老師利用課件,呈現出兩支鉛筆同時掉到地面可能形成的圖案,讓學生把觀察到的圖形呈現在方格紙上。借助學生的作品,進行分類探究,引導學生概括出:在白紙上畫兩條直線可能會相交,也可能不相交。
這一環節讓學生從想象一個無限大的平面上兩條線段所在的位置會怎樣,再讓學生把想象的直線畫下來,首先激活了學生的想象細胞,通過想象——感知——定位,初步感知兩條直線位置的定性,所帶來變化的前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通過在活動中的操作、比較、引導、發現異同,區別類型,再通過學生自學教材,進一步地理解概念。
片斷:揭示平行概念時,讓學生相象直線延長后可能相交,讓學生觀察發現兩條直線間處處教相隔了相同數量,所以他們不會相交,并充分與學生一起總結出互相平行的概念。讓學生在立體圖形的魔方找出平行線,讓學生更進一步理解兩條直線在同一平面內的不相交也不平行的現象。
這一環節,能通過順思維與反思維結合,讓學生判斷理解兩條直線是否平行、相交、垂直和不在同一平面內。學生很快把兩條直線分成兩類,想使學生看明白,可在沒有延長直線的情況下,學生難以分辨。接下的垂直、垂足、平行的問題就難于解決了,有似于讓學生牽著走。如果教師抓住學生的亮點深入,把看上去是不相交的兩條直線,通過延長,讓學生真正理解相交與不相交,再進一步地分析研究相交的兩條直線又可分為幾種情況,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又怎樣下定義,通過自學與操作學生對這幾個知識點就易于理解。
三、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平行線和垂直。
片斷:
1、在主題圖中尋找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
2、尋找會場中關于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的現象。
使學生感受身邊數學。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平行線和垂直,使學生感受身邊數學。
垂直與平行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64~65頁的內容。
[教學設想]
本課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及角的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系,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如何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感知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的現象?如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讓學生發現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并得出結論?本課主要通過觀察、討論、操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去感知、理解、發現和認識。感知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的現象,初步理解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發現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的不同情況,初步認識垂線和平行線;并且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使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如對“面”的想象、對兩條直線位置關系的想象、對看似不相交而實際相交情況的想象等等。
圍繞這些目標,我們在設計教案時努力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創設純數學研究的問題情境,用數學自身的魅力感染學生。本課在設計導入時,并沒有從生活中的現象入手,而是直接進入純數學知識的研究氛圍,帶領學生先進行空間想象,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畫到紙上,然后進行梳理分類。之所以這樣設計,原因有兩個:一是學生對直線的特點已有了初步認識,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空間想象能力,對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會有更豐富的想象,而生活中平行、垂直的現象居多,情況較單一,不利于展開研究;二是四年級的學生在各個方面都處在一個轉型階段,它應為高年級較深層次的研究和探索打好基礎、做好過渡,逐步培養學生對數學研究產生興趣,用數學自身的魅力來吸引、感染學生。
2.以分類為主線,通過學生自主探索,體會同一平面內兩直線間的位置關系。從新舊教材的區別上來看,原來的教材是由“點”到“面”,把這部分知識分成垂直和平行兩個內容進行教學,最后再把這部分知識匯總起來,總結出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而新教材把二者合為一課,從研究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入手,逐步分析出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之分,相交中還有相交成直角與不成直角的情況,是一種由“面”到“點”的研究,這樣設計,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更有利于學生展開探索與討論,研究的意味濃了。所以,在設計教案時我們大膽地讓學生以分類為主線,通過小組匯報、班級爭論、教師點撥等活動,幫助學生在復雜多樣的情況中逐步認識到: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兩種情況,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兩種情況。通過兩次分類、分層理解,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問題研究意識。
3.在知識探究的過程中完成自主探究意識與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
(1)自主探究意識的培養。整節課自始至終注重對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的培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學生畫完兩種直線的位置關系后,在小組中進行歸類整理,選取有代表性的情況貼在黑板上。其次,對兩條直線位置關系的理解,以學生為主體展開討論進行分類整理。再次,在練習的過程中,創設生活中的情境,讓學生主動探索、發現規律。
(2)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無限大平面的想象以及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位置關系的想象;②對看似兩條直線沒有相交而實際卻相交的情況的想象;③對平行線永不相交的想象;④拓展練習中有無數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或垂直的想象。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感知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的現象。
2.幫助學生初步理解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位置關系,初步認識垂線和平行線。
3.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引導學生樹立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教學難點]相交現象的正確理解(尤其是對看似不相交而實際上是相交現象的理解)。[教具、學具準備]課件,水彩筆,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紙片,雙面膠。[教學過程]教學過程設計說明
一、畫圖感知,研究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導入: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直線,知道了直線的特點,今天咱們繼續學習直線的有關知識。
(一)學生想象在無限大的平面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師:老師這兒有一張紙,如果把這個面兒無限擴大,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樣子的?在這個無限大的`平面上,出現了一條直線,又出現一條直線。想一想,這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是怎樣的?會有哪幾種不同的情況?(學生想象)
(二)學生畫出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各種位置關系師:每個同學手中都有這樣的白紙,現在咱們就把它當成一個無限大的平面,把你剛才的想法畫下來。注意,一張白紙上只畫一種情況。開始吧。(學生試畫,教師巡視)
二、觀察分類,了解平行與垂直的特征
(一)展示各種情況師:畫完了嗎?在小組中交流一下,看看你們組誰的想法與眾不同?(小組交流)師:哪個小組愿意上來把你們的想法展示給大家看看?(小組展示,將畫好的圖貼到黑板上)師:仔細觀察,你們畫的跟他們一樣嗎?如果不一樣,可以上來補充!(學生補充不同情況)
(二)進行分類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畫出來這么多種情況。能把它們分分類嗎?在小組中交流交流。(小組討論、交流)
1.小組匯報分類情況。
預案:
a.分為兩類:交叉的一類,不交叉的一類;
b.分為三類:交叉的一類,快要交叉的一類,不交叉的一類;
c.分為四類:交叉的一類,快要交叉的一類,不交叉一類,交叉成直角的一類。當學生在匯報過程中出現“交叉”一詞時,教師隨即解釋:也就是說兩條線碰一塊兒了。在數學上我們把交叉稱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并在適當時機板書:相交)
2.引導學生分類。
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分為相交、不相交兩類。(學生說出自己小組的分法后)
師:對于他們小組的這種分法,你們有問題嗎?
設想:當出現“b”情況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通過想象直線是可以無限延伸的,并把直線畫得長一些,使學生明白,看起來快要相交的一類實際上也屬于相交,只是我們在畫直線時,無法把直線全部畫出。當出現“c”的分法時,開始同“b”的做法一樣,先使學生明確快要相交的一類也屬于兩條直線相交的情況。再使學生明確分類時要統一標準。相交的一類,快要相交的一類,不相交一類,這樣分類是以相交與否為分類標準。而相交成直角是根據兩條直線相交后所成角度來分類的。二者不是同一標準,所以這種分法是不正確的。從而達成分類的統一,即相交的一類、不相交的一類。總之,在分類過程中重點引導學生弄清看似兩條直線不相交而事實上是相交的情況。先想象是否相交,再請一兩名學生動手畫一畫,從而達成共識。
三、歸納認識,明確平行與垂直的含義
(一)揭示平行的概念師:那剩下的這組直線相交了嗎?
(沒有)想象一下,畫長點,相交了嗎?(沒有)再長一點,相交了嗎?(沒有)無限長,會不會相交?(不會)(邊提問邊用課件演示)
師:這種情況你們知道在數學上叫什么嗎?我們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板書:互相平行)知道為什么要加“互相”嗎?(學生回答)誰能說說什么是互相平行?(學生試說不完整的概念)
小結:在同一平面內,畫兩條直線會出現幾種情況?
(二)提示垂直的概念師:咱們再來看看兩條直線相交的情況。你們發現了什么?(都形成了四個角)
師:你認為在這些相交的情況中哪種最特殊?(相交形成了四個直角)
師: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而其他情況相交形成的都不是直角,有的是銳角有的是鈍角。
師:你是怎么知道他們相交后形成了四個直角呢?(學生驗證:三角板、量角器)(板書:成直角、不成直角)
師:像這樣的兩條直線,我們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什么是互相垂直。(學生試說后指名回答)(課件出示互相垂直的概念)
四、練習鞏固,深化對垂直與平行的理解
1.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垂直與平行的現象,你能舉幾個例子嗎?(學生舉例后教師可適當添加一兩個沒想到的例子。
2.我們看看運動場上還有這樣的現象嗎?(出示主題圖)
3.咱們看看幾何圖形中有沒有垂直和平行的現象?(出示幾何圖形)
五、拓展延伸,發展空間觀念
師:下面咱們一起來做個游戲,(出示小棒)每根小棒代表一條直線。
1.擺出兩根紅色小棒與綠色小棒平行,想象有多少條直線跟綠色小棒平行。觀察發現規律。
2.擺出兩根紅色小棒與綠色小棒垂直,想象有多少條直線跟綠色小棒垂直。觀察發現規律。
六、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通過學生的觀察與想象,感知并感受無限大的平面。為下一步進行兩條直線間位置關系的想象提供一個可操作的平臺。想象平面上出現兩條直線時,不是讓學生直接想象兩條直線,而是一條一條地出現,有利于學生想象出更多的兩條直線間的位置關系,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一張紙上只畫一種情況,目的是提高學生分類時的可操作性。只要把紙片拿下來,重新擺放即可。在學生自己確定了想法之后,再在小組中交流。充分利用學生自己的學習能力,在小組中進行整理,選出有代表性的情況,展示到黑板上。其他小組觀察后,補充不同的情況。這樣學生們就經歷了一個從個人──小組──全班的逐層遞進的過程。使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間位置關系的各種情況,最大可能地通過學生的思考、想象、動手操作展現出來。為分類提供材料。學生把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進行分類,具有一定不可預料性,大致設想有三種。解釋“交叉”一詞在數學上就是“相交”的意思,目的是為了規范學生的語言,使課堂討論更加嚴謹、更加數學化。在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積極討論下達成分類的共識,即相交一類、不相交一類。這樣就順其自然地引出,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它們互相平行。在這里并沒有提出“在同一平面內”,原因是在“同一平面內”是個較難理解的知識點。所以在設計時,先讓學生初步感受什么是互相平行。從相交后形成的角度來看,學生找到一種最特殊的情況“+”,引出互相垂直的概念。引導學生用工具驗證相交后成直角的現象。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使數學生活化,從學生的身邊發現數學知識。找到垂直與平行的現象。培養學生觀察的能力,進一步在生活中發現垂直與平行。在幾何圖形中,找到垂直與平行的現象,進一步鞏固本課所學知識,加深對垂直與平行的理解和掌握。引導學生做這組題時,采取分層處理的方式。都是讓學生擺放與已知小棒平行或垂直的一條小棒,然后再想象共有多少根小棒與已知小棒平行或垂直。最后觀察兩條紅色小棒的位置關系是怎樣的,并想象其他小棒的位置關系。這樣做有利于學生得出規律并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垂直與平行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
《垂直與平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與角的認識的基礎上安排的教學內容,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以及以后學習幾何學的基礎,更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基礎載體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對直線與角的認識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且垂直與平行這些幾何圖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學生對其已有許多表象認識。但是,由于學生生活的局限性和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不夠豐富,故而其對垂直與平行中所研究的同一個平面內兩條直線位置的相互關系,還未能建立表象,不能完全理解"同一平面"與"永不相交"的本質。為此,需要教師幫助他們解決。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結合生活情境,通過自主探究活動,初步認識平行線、垂線。2、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與合作精神得到和諧發展。3、在比較分析、綜合的觀察與思維中滲透分類的思想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認識垂直與平行線的過程,掌握其特征。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習慣,體會數學的應用與美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初步認識平行線與垂線。
2、理解永不相交的含義
垂直與平行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聯系生活自編教材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通過自主探究活動,初步認識平行線、垂線。
2、通過討論交流,和諧發展獨立思考能力與合作精神。
3、在比較、分析、綜合的觀察與思維中滲透分類的思想方法。
4、培養學以致用的習慣,體會數學的應用與美感,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通過自主探究活動,初步認識平行線與垂線。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
1)我們曾經一起學習過有關數的產生,知道了數字和數都是人們在生產勞動、日常生活中逐漸發明和發展的。不但是數字,我們已經學習過的、正在學習的、以及以后將要學習的數學知識都是從人們的生活、勞動中來的,而且學習這些知識又能更好地為生活、生產服務。所以學好數學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它在生活生產中都會用到,同時又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為生活中有很多蘊含數學知識的事例。不信,請注意:
2)故事:課間,同學們安靜有序地休息。(課件1)
朱呂浩在經過吳炫陶的座位邊時,不小心把吳炫陶的.文具盒弄到了地板上,這時候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呢?(課件2)
(學生發表個人見解,適當進行思想教育)
3)朱呂浩也像同學們說的和期望的一樣,馬上向吳炫陶表示誠摯的歉意后,迅速將散落的文具盒及地面上的鉛筆、圓珠筆等文具收拾好放回桌面,事情好象到此結束了。不過,在收拾文具時,他卻發現了一件事,而且引起了他的思考,究竟是什么呢?我們來看看。(課件出示散落在地面上的文具,聚焦在兩支鉛筆上)
4)他想到很有意思的一個問題,是什么呢?我們在對他積極思考問題的好習慣表示欽佩的同時,不妨來看看這個問題:
(課件出示)兩支鉛筆落在地面上,可能會形成哪些圖形呢?
2、探索比較。
1)每位同學先獨立思考一下這個問題,把可能出現的圖形用兩支筆代替擺一擺,擺了一種圖形后,再把這種圖形畫在自己的草稿本上。
2)擺完后,小組內先相互交流,討論一下,最后形成小組意見,每小組做好發言準備。(教師巡視,參與討論,了解情況)
3)我們請一個小組來說說他們的發現。
學生展示后,還有要補充的嗎?
4)我們將這些形成的圖形整理一下(課件顯示)。
這些圖形,我們能不能進行一些適當的分類呢?思考一下,小組內可以小聲討論,注意可以分成幾類?為什么這樣分?
學生對圖形分類,并說出分類的依據。
小結:同樣是這些圖形,我們依據不同的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
5)我們選取其中一組分類的情況繼續研究下去。(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標準分類)
3、深入研究。
1)我們將落在同一地面上的兩支鉛筆形成的圖形分成了“相交”和“不相交”兩類。像這樣落在同一地面上在數學上可以表述為“同一平面”。如果一支在地面一支在桌面則是不在同一平面了。(課件顯示)
2)如果我們把落在同一地面上的兩支鉛筆,也就是同一平面上的兩支鉛筆想象成兩條直線的話,也就是同一平面上的兩條直線形成的圖形,現在看看,和原來相比,鉛筆換成了直線,思考一下,剛剛的分類會不會有變化呢?
3)小組內討論,引導:直線可以向兩端無限延伸。
根據學生的回答調整分類。(課件顯示)
真是了不起,剛剛湯老師和聽課的老師們一起領略了同學們的風采,你們真是好樣的,學習就應該這樣,敢想、敢說、敢問,還要會動手、動口和動腦!
4、歸納特征。
1)通過同學們自己的探索研究,我們發現了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相互關系有兩種不同的情況:相交和不相交。
2)那么在數學中對這兩種情況又是如何介紹和描述的呢?
(課件出示)
(對相交的情況又是如何介紹和描述的呢?相交——垂直)
5、強化特征。
1)下列幾組直線,請剛剛學習的知識判斷一下。
2)出示一個長方體形狀的盒子,畫在不同面上的兩條直線,質疑同一平面。
3)判斷下列哪些直線是互相平行,哪些是互相垂直。
指出:平行線和垂線都是相互的,不能單獨說哪一條直線是平行線或垂線。
引導說:這兩條直線是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也可以說,這條直線是那條直線的平行線、垂線。
6、靈活運用。
1)正如我們從生活中發現并學習了平行和垂直一樣,我們每天都在與平行線和垂線打交道。你們看,書本相鄰的兩邊是互相垂直的,對邊是互相平行的,你還能找一找、想一想你身邊哪里有平行和垂直呢?
(學生說或組內相互說說)
2)出示校園圖,找一找平行與垂直。
7、拓展鞏固。
1)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很多的平行線與垂線,要是給一張這樣不規則紙,你能找到平行與垂直嗎?
2)動手折折,可以折出垂線與平行線嗎?動手試試吧。
3)學生動手折紙,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4)展示學生的作品。
5)同學們真不簡單,竟然能在這樣的一張紙上通過自己動手折折平行線和垂線!
請把這些紙收拾起來,吃課間餐時還有它的用途呢?我們連一張紙也不要浪費。
8、全課小結。
你覺得自己這節課怎么樣?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認為自己很棒的話,請給自己一點掌聲。
有關平行和垂直的知識還有很多,以后我們會繼續去學習和發現這有趣的數學的!
設計思路:
1、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學習更貼近學生;
2、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自主完成對知識的建構;
3、努力創設新型的師生關系,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
4、注重發揮評價的激勵性作用,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5、將學生放置于故事情節中,借機適時地進行相應方面的思想教育,促進學生心智的發展;
6、充分利用課件,素材采集結合生活,讓課件更好地為教學教育服務。
垂直與平行教學設計11
教材分析
“垂直與平行”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資料。它是在學生認識了直線、線段、射線的性質,學習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在“空間與圖形”的領域中,垂直與平行是學生以后認識平行四邊形,梯形及長方體、正方體等幾何形體的基礎。也為培養學生空間觀念帶給了一個很好的載體。
學生分析
從學生思維角度看,垂直與平行這些幾何圖形,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學生頭腦中已經積累了許多表象,但由于學生生活的局限性,理解概念中“永不相交”比較困難;再加上以前學習的直線、射線、線段等研究的都是單一對象的特征,而垂線和平行線研究的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未知的相互關系,這種相互關系,學生還沒有建立表象。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初步理解垂直和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特殊的兩種位置關系,會初步辨析垂線和平行線。
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觀察、分類、比較等環節,認識垂線和平行線,感知生活中垂直和平行的現象。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會到垂直與平行的應用和美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線”“垂線”等概念。
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潛力。
教學難點
正確決定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多媒體播放奧運會開幕式片段。
解說:對于一屆奧運會來說,精彩的開幕式就是成功的一半。參加開幕式演出的部隊官兵經過130多天的艱苦排練后,才構成了如此宏偉、壯觀、盛大的場面。橫成排、豎成列、整齊劃一。實現了“精雕細刻、精益求精、精彩絕倫”的目標,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軍人的風采。
其實在如此盛大的場面里蘊含著許多數學知識。如果把每個人想象成一個點,你們看,這一排排、一列列像我們數學上的什么呢?(直線)
沿著不同的角度觀察,就會找到許多條直線。把這個場面轉化成一張平面圖。
2、出示平面圖,找出其中的一些直線。
這些直線都在舞臺表面上,我們就能夠說這些直線都在同一平面內。
板書:在同一平面內。
這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板書:兩條直線。
【從開幕式演出的片段入手,把數學問題的研究置身生活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轉化成平面圖,使學生感受到點連成線、線連成面,初步建立垂線和平行線的表象】
二、觀察分類,感受特征
1、提出問題
同學們,你準備解決哪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大屏幕展示學生提出的各種方案。
2、觀察分類
師:仔細觀察這6種狀況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能把它們分分類嗎?想好后和同桌交流交流。
學生匯報:生1:1和2、3和5、4和6分三類。
生2:1和2一類,3、4、5、6一類。
生3:1一類,2、3、4、5、6一類。
在學生說到交叉的分為一類時,告知學生交叉在數學上叫做相交。
板書:相交
針對學生的不同分類引發學生的爭議,在爭議中統一意見,大致按相交、不相交分為兩類。
3、認識平行線
(1)觀察、體會平行線的特點
師:為何要把1號單列出來?1號圖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什么特點?
生1、兩條直線之間的距離不變。
生2、不相交。
師:延長后會相交嗎?(不會)
動畫演示延長后不相交的過程。
小結:像這種位置關系的兩條直線在數學上叫做平行線,也能夠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板書:平行線。
(2)揭示平行線的定義
師:同學們,你在生活中見到過這種位置關系的兩條線嗎?
學生舉例
那到底怎樣的兩條直線叫平行線呢?
生: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師補充在同一平面內。
大屏幕出示:在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能夠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師:為什么要加上“互相”呢?
生:是2條直線啊!
小結:要說互相平行或平行線至少需要2條直線。
師:能說一條直線是平行線嗎?就應怎樣說呢?
引導學生說出:紅線是綠線的平行線,或綠線是紅線的平行線,也能夠說紅先和綠線互相平行。
【分類活動是開放的,分類結果也是多樣的,當學生把它們分為交叉、不交叉、快要交叉三類時,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利用直線能夠延長的性質,把快要交叉的兩條直線延長后,使學生明白,看起來快要相交的實際上也屬于相交。在觀察比較、討論交流、教師點撥中逐步達成共識,也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感受到“相交”“不相交”這些垂直和平行概念的基本特征,為深化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創造了條件。】
(3)、鞏固練習
師:此刻我們已經明白了什么叫做平行線,會用小棒擺擺嗎?
用小棒代替直線,擺兩根小棒平行。
展示學生的作品
再擺第三根小棒也和第一根小棒平行,得出:如果兩條直線都和同一條直線平行,那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讓學生動手動腦,加深理解平行線的特點】
4、認識垂直
(1)分類
師:我們已經明白了1號圖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是互相平行。接下來我們繼續研究2、3、4、5、6這5中狀況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這5種狀況中的兩條直線又一個共同的特點是什么呢?(相交)
如果要把這5種狀況再一次進行分類就應怎樣分?
生:3和5一類,2、4、6一類;
這天我們重點研究3和5圖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讓學生在相交的狀況中找出特殊的狀況――相交成直角,為學生進一步理解垂直的特點做好鋪墊】
師:為什么要把3、5單獨分一類呢?
生1:因為它們都是十字性的。
生2、它們都有四個直角。
(2)揭示垂直的定義
師:像這樣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在數學上叫做互相垂直。
大屏幕出示:如果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
【在分類,比較的基礎上揭示垂直的概念,初步感知相交中的特例是垂直,為學生進一步理解概念的包含與從屬關系進行了潛行的滲透】
師:你認為決定兩條直線是否垂直最主要的是看什么?
生:相交成直角
師:能不能說紅線是垂線。
引導學生說出:紅線是綠線的垂線,或綠線是紅線的垂線,也能夠說紅線和綠線互相垂直。
同學們請看數學書的封面上有垂直的現象嗎?(有)
在生活中還有垂直的例子嗎?
學生舉例
(3)鞏固練習
會用小棒擺擺垂直嗎?
學生擺垂直
(10分鐘左右)
全課總結:這天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特殊的位置關系:垂直與平行(板書課題)
再次播放開幕式片段
【讓學生尋找影片中的垂直和平行現象,感悟數學無處不在和數學的美感】
(2分鐘左右)
垂直與平行教學設計12
一、課前系統部分
(一)課標分析
《課程標準》第二學段圖形與幾何中要求:學生能結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關系.基于這一點,開始了《平行與垂直》的教學設計.
(二)教材分析
《平行與垂直》是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一節內容.它是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平行與垂直P56-P57
(三)學生分析
1.學生對圖形有了一定了解,會畫一線直線,射線.
2.學生在現實中不能準確說出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四)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生活情境,通過自主探究活動,初步認識平行線、垂線。
2、通過觀察、操作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認識垂直與平行線的過程,掌握其特征。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平行線與垂線。
難點:理解“平行與垂直”這兩種位置關系的界定的前提是在同一平面內,且理解“永不相交”的含義。
(六)教學準備
鉛筆、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紙
二、課堂系統部分——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回憶直線有什么特點?
想一想在任意畫兩條直線可能會形成哪些圖形?
(二)探索發現
第一環節平行
1、每個同學先獨立思考,把可能出現的圖形用鉛筆畫一畫,小組長組織大家把可能出現的圖形匯總。
2、教師巡視,參與討論,了解情況。
3、集中顯示典型圖形,強化圖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個小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這幾種情況,其他小組還有補充嗎?
4、整理圖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圖形通過電腦課件來展示,并編上序號。這些圖學生用鉛筆擺圖形,分組討論。學生在全班匯報,補充說明。
5、嘗試把畫出的圖形進行分類。(教師參與討論,強調學生說明分類的標準)
6、根據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標準進行分類。(重點討論第3幅圖,直線向兩頭無限延伸,因此應該是相交的)
總結:在同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只有兩種:相交和不相交。相交又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的情況。
7、我們把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記作a∥b,讀作a平行于b。
8、你能說一說生活當中在哪里見過平行的位置關系嗎?
第二環節垂直
1、師黑板上把毛線拉,表示直一條直線,再拿出另一條毛線拉直,表示另一條直線,并與第一條相交。想一想兩條直線相交成幾個角?各是什么角?(如第4幅圖)
2、如果教師轉動其中一條直線,使∠1變成直角,那么這其余三個角會變成什么角?
3、在同一平面內,如果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垂足。記作a⊥b,讀作a垂直于b。
4、你能說一說生活當中在哪里見過垂直的位置關系嗎?
(三)鞏固發散
1、教材P57做一做
(四)評價反饋
說一說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平行與垂直(在同一平面內)
平行:a∥ba⊥b
作業:做一做1、2
三、課后系統部分——教學后記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發現在以下幾點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一)把握起點,充分預設
本課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與角的知識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系,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有一感性的經驗:有些線是交叉的,有些線是不交叉的(學生往往會這樣分類)。這節課需要做的是讓學生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體驗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相交里有一種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讓學生的'認識上升到思維的層面來。在實際教學中,的確大部分學生將這么多的直線分為兩類:看上去交叉的一類,看上去不交叉的一類。這樣的情況在我的預設之內,所以我從無限延長的角度拓寬學生對“相交的認識視野。
(二)兩次分類,自主探索
學生借助想象和認知經驗,對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在教學時我組織學生以分類為主線,通過小組匯報、班級爭論、教師點撥等活動,幫助學生在復雜多樣的情況中逐步認識到: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兩種情況,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兩種情況。通過兩次分類、分層理解,加深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培養學生初步的問題研究意識。
(三)空間想象,提高能力
本課內容屬于“空間與圖形中的一課,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是本教學內容與其他內容很大的不同之處。學生在認識相交和平行時需要充分借助自己的想象,在想象中理解無限延長后不相交的直線互相平行;在理解“同一平面時也需要學生在觀察的同時發揮想象,在一次次的操作和驗證中不斷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在本課教學時,我也有意識地讓學生借助想象加深理解,部分想象力差的孩子還幫助他們實物演示幫助理解。
(四)自省不足,反思改善
縱觀整堂課,雖然我有意識地讓自己少說話,讓學生多參與、多討論,盡可能地讓學生成為課堂的小主人,但是涉及課堂的關鍵處,我總是忍不住“插一腳,無形中剝奪了學生充分思考的機會,也使整個課堂不夠開放。此其一,其二,對于“同一平面的理解放在后面的練習中進行突破感覺遲了一些,臨近課堂最后,學生的注意力有所分散,如果能把這一環節移到前面學生理解相交和不想交時,可能對學生的理解更合適一些,而且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一些,效果會更好一些。其三,這樣的教學設計主要是自己課堂調控能力還有限,自己真的還想把課堂再開放些!
垂直與平行教學設計13
各位領導與兄弟同行,你們好!
探究、創造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氛圍是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目標之一。在教學中,給學生創造自主探索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在探究中感悟、在探究中發展。
一、說教材
《垂直與平行》是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認識了直線、線段、射線的性質、學習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在“空間與圖形”的領域中,垂直與平行是學生以后認識平行四邊形、梯形以及長方體、正方體等幾何形體的基礎,也為培養學生空間觀念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載體。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學習本節課,要實現的知識目標是:幫助學生初步理解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位置關系,初步認識垂線和平行線。技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及想象能力。情感目標是: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感知和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教學重點是:正確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特別要注意對看似不相交,而實際上可以相交現象的理解。教學難點是:正確理解“在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等概念。
三、說教法、說學法
我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和學習狀況,結合數學知識的生成特點,設計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分類比較法和觀察發現法。即讓學生把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的不同的位置關系,進行分類再分類,比較再比較,觀察再觀察,自主發現垂直與平行概念的本質特征,讓學生經歷感知——比較——理解——發現這一認知過程。
四、說教學設計
為實現上述教學目標,根據教材編排意圖和學習特點,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過程。
(一)畫圖感知,建立表象
教師設計一個純數學知識的研究氛圍,帶領學生先進行空間想象,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畫到紙上。初步建立了垂線與平行線的表象——同一個平面內、兩條直線。
(二)觀察分類、感受特征
交流——分類,這樣讓學生經歷一個從個人——小組——全班逐層遞進的過程。在觀察比較、討論交流、教師點撥中,逐步達成分類共識,也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感受到“相交”“不相交”這些垂直和平行概念的基本特征。
(三)分析比較,感悟屬性
這環節主要揭示平行和垂直的概念,主要過程:歸納含義——理解重點詞——練習小結。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這里運用觀察發現等數學學習方法,讓學生在不斷比較、辨別的過程中,探究、發現、感悟概念的本質,體現出了數學學習的真諦。
(四)運用概念、鞏固拓展
本課我設計了三種練習:一是生活實踐練習、二是理解應用練習、三是拓展延伸練習。
數學來源于現實、扎根于現實、應用于現實,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入手,設計應用練習,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研究即生活研究,數學問題離我們并不遙遠,就在自己的身邊,這種練習既有趣味性,又有實踐性,還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享受生活的樂趣。
這節課上的教學不足之處有賴各位領導與老師指正和指導。
謝謝!
垂直與平行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平行與垂直》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通過分類、 觀察, 了解垂直與平行的特點。
2、 幫助學生初步理解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位置關系, 初步認識垂線與平行線。
3、 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 引導學生樹立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互相垂直” “互相平行” 等概念, 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 在同一平面的正確理解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磁鐵 2 支鉛筆 畫好的圖形
學具準備: 白紙 記號筆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新課
談話: 孩子們, 你們想和我成為朋友嗎? 師向一位同學握手說: 你好! 你是我的朋友,你怎么說呢? 孩子說: 你也是我的朋友。 一個人能成為朋友嗎? 你們希望我是一位教數學的老師, 還是一位幫助學生學數學的老師?
生: 幫助學生學數學的老師。
師: 既然大家都這么認為, 這節課老師主要是給同學們帶帶路, 但是路靠大家自己
走, 好不好?
師: 老師在引路的過程中, 我想了解你們學習的情況, 如果你們認為自己學得好請做這樣的手勢(豎起大拇指) , 如果還有一點不清楚就請這樣做(一只手托著下巴) , 如果你完全不知道就請這樣做(兩只手托著下巴) , 行嗎?
生: 行
師: 下面我們來演練一下好不好? (好)
師: 老師想知道, 如果你的同學做第二或做第三種手勢, 你們會怎么樣?
生: 幫助他
師: 學習本來就是互相學習, 互相幫助的過程。 你怎么理解“互相學習” ? 或“互相幫助” ?
生: 你向我學習, 我向你學習; 你幫助我, 我幫助你。
師: 說得真好! 今天就讓我們來“互相學習” 吧!
(設計意圖: 課前這樣和學生互動, 可以拉近與學生的感情, 也為本堂課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埋下伏筆)
二、 教學新知
演示設疑:
師: 老師這里有兩支鉛筆, 從課桌的上方同時落下, 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
生: 兩支都在桌上, 一支桌上一支地上, 兩支都落在地上
師: 說得真好! (出示課件 : 三種情況)
師: 兩支都在桌面和兩支都在地面, 我們說這兩只鉛筆在同一個平面上(板書: 在同一個平面上)
師: 今天我們只研究在同一平面上的情況。 (同時課件去掉另一種情況)
師: 兩支鉛筆都落在桌面上時可能會形成什么樣的圖形?請把你們的兩只手當成兩支鉛筆, 用手勢表示鉛筆形成的圖形。 (學生用兩只手在臺下擺出一種圖形, 老師環視)
師: 剛才大家示范了很多的圖形, 現在我用直線來表示鉛筆, 把大家剛才示范的一種圖形畫在黑板上。 (貼上×的圖形)
師: 請同學們也用兩條直線把自己的圖形畫出來。 要求: 一張紙上只畫一種圖形。
(學生畫, 教師巡視)
把學生畫好的作品貼在黑板上并編號:
1、 × 2、 ∥ 3、 ∟ 4、 ∧ 5、 + 6、 < 7、 ⊥
二、 分類比較, 掌握特征
師: 同學們在下面畫的很認真, 我選了一些同學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你們能找出它們的相同點, 把它們分類嗎?
(要求: 先獨立思考, 再和同組小伙伴互相交流, 請組長收集并歸納小組的觀點并匯報。 )
師: 哪組的同學愿意上來分一分?
生學生匯報(要求: 講清楚怎么分? 為什么這么分? )
1、 學生可能出現:
生: ①是一類, 因為它們是交叉的, 4 和 6 是一類, 它們沒有交叉。 3 和 7 為一類, 2 為一類 , 5 為一類
生: ①②③是一類, 因為線是斜的, ④的兩條線是橫平豎直的, 可以單獨是一類。
等等……
(學生如有“交叉” 這樣的說法, 引導表述為數學語言“相交” , 并說明相交的一點是交點)
設計意圖: 通過對這些圖的分類, 學生對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由于沒有分類標準的限制, 孩子們的想象任意馳騁。
2. 把鉛筆想象成直線, 再次分類。
引導: 直線有什么特點呀? 假如把這幾幅圖中的直線無限延長, 又該怎樣分類呢?生: ①和 3、 ④、 5、 6、 7 是一類, 因為它們已經相交; 2 是一類, 因為這兩條線延長后肯定相交; ②是一類, 因為圖形的兩條線無論怎樣延長都不會相交生: ①③④是一類, 無限延長后它們會相交; ②則無點; 而②號圖形中的兩條線無論怎么延長都不會相交。
揭示: 研究兩條直線位置關系不僅要看表面現象, 更要注重實質。生: ③號圖形中的兩條線延長后會相交, 有一個交點; 而②號圖形中的兩條線無論怎么延長都不會相交。
……
設計意圖: 當直線的特點賦予其中, 這幾幅圖的分類則有了明確的指向, 學生的思考自然指向相交和不相交。
3. 得出結論。
師: 經過討論和交流, 你們把在同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直線分成了相交和不相交兩種可能。 (板書 相交 不相交)
師: (指著相交的幾幅圖) 兩條直線相交后形成了幾個角?
生: 4 個
師: 這幾組中的兩條直線相交后都組成了 4 個角, 你覺得哪兩條直線相交得比較特殊?
生: 上臺指垂直的兩條直線
師: 你為什么覺得他相交得比較特殊?
生: 他相交成直角了?
師: 你怎么知道它是直角? 你想用什么方法來驗證一下?
生: 用量角器量一下
生操作
師: 下面的同學能看清楚嗎?
生: 不能
師: 能想辦法讓大家看清楚嗎?
生: 用老師三角板的直角去靠一靠(生操作)
師: 你們能看清楚嘛? 是直角嗎?
師: 只有這個角是直角嗎?
生: 4 個都是直角
師: 你怎么知道?
生回答
師: 這樣說來, 這 4 個角確實都是直角。
師: 同學們, 經過你們的.相互交流討論, 把在同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直線分成相交和不相交兩種情況, 平且還發現了在相交里面, 兩條直線還有相交后行成了 4 個直角這種特殊的情況, (指著平行和垂直) 像這樣的兩條直線叫做什么? 接下來請同學們打開書 65 頁,小聲的閱讀中間的這段文字, 自己在書上找找答案。
生自學
師: 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們知道了什么?
生: (上臺指著平行線) 我知道了像這樣的兩條直線叫平行線, 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指著垂直) 這兩條直線叫互相垂直, 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垂線。交點叫垂足(如果沒說完, 請其他同學補充) 隨著學生的匯報, 師板書: 平行線 互相平行 互相垂直 垂線
師: 說得真好!
師: 結合兩條直線說說, 你怎么理解互相平行、 互相垂直的?
生說, 如果說得不對再討論
學生再次匯報
師: (指著一條平行線) 這條直線是垂線嗎? 能說這條直線是平行線嗎?
生: 不能
師: 只能怎么說?
生: 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垂線……
引導學生給直線取名字后更便于說, 再讓學生完整的闡述一遍。
師: 孩子們, 你們知道了什么叫平行線, 什么叫互相垂直, 能判斷嗎? 我們來試一試行不行?
出示課件 哪幾組線互相平行?哪幾組線不是平行線, 為什么?
(在練習中鞏固兩個概念)
師: 從剛才的練習中我們知道了兩條直線要是平行線, 必須滿足哪些條件?
生: 在同一個平面 不相交(永不相交) 兩條 直線
師: 兩條直線要互相垂直也必須滿足哪些條件?
生: 兩條直線 相交 直角
三: 實踐應用, 鞏固新知
師: 孩子們, 在你們共同探討的過程中你們知道了什么叫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 你們能用手勢告訴老師你學得怎樣? 都伸出了大拇指。 是不是真的都學得很好, 我得考驗考驗, 你們接受挑戰嗎?
生: 愿意
找圖形中的平行和垂直
判斷
出示主題圖找一找平行和垂直
師: 剛才出示的是課間 10 分鐘的場景, 聰明的你們找到了平行和垂直的, 何止校園,只要你善于觀察, 就會發現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能看到這兩種現象, 請看(出示課件)
四: 全課總結
師: 孩子們, 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 大聲的告訴我。
生: 垂直于平行(師板書課題)
師: 你覺得這節課你表現得怎樣? 有什么收獲?
學生談收獲
五: 板書設計
相交 直角 互相垂直
在同一個平面
不相交 平行線 互相平行
垂直與平行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初步理解平行與垂直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特殊的兩種位置關系,會初步辨析垂線和平行線,正確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通過畫一畫、分一分、想一想、量一量等環節,探究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可以分為相交和不相交兩種情況,理解平行與垂直,認識垂線和平行線,感知生活中垂直和平行的現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合具體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到垂直與平行的應用和美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同一平面內”、“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認識它(直線)嗎?還記得直線有什么特點嗎?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
1.畫一畫
讓學生想象白紙上有兩條直線,會成什么樣子出現。再動手任意畫出兩條直線。
2.分一分
根據同學們畫的各種不同情況進行展示并分類。
問:你們能根據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給他們分分類嗎?
學生根據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分成了兩類:一類相交,一類不相交。重點:強調兩條直線看似不相交,但延長后是相交的情況,理解延長后能相交的也屬于相交。
3.揭示平行的概念,理解平行的含義。
我們先來研究不相交的兩條直線的情況,同學們想一想這兩條直線延長后會怎么樣?閉上眼睛再想想能不能再繼續延長? 像這樣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你知道它叫什么嗎?平行線。這里的不相交指的是永不相交。
4.揭示垂直的概念。
剛才認識了平行線,我們再來看看兩條直線相交的情況。
量一量:你能動手量一量兩條直線相交所形成的角并說一說有什么特點嗎?
引出: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應用:1.出示主題圖,找操場上平行與垂直的例子。
2.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平行與垂直的例子。
三、鞏固練習,深化新知
1.填一填找出平行、垂直、相交的直線。
2.做一做 課本第57頁在互相平行的下面標上“∥”,互相垂直的下面標上“⊥”。
3.擺一擺
(1)把兩根小棒都擺成和第三根小棒互相平行。看一看,這兩根小棒互相平行嗎?
(2)把兩根小棒都擺成和第三根小棒互相垂直。看一看,這兩根小棒有什么關系?
4.找出哪些線段互相平行?哪些互相垂直?
四、課堂小結,梳理知識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垂直與平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平行與垂直教學設計10-01
平行與垂直教學設計[精選]10-25
《平行與垂直》教學設計05-26
垂直與平行教學設計05-30
垂直與平行教學設計09-17
垂直與平行教學設計(精選)09-17
《平行與垂直》教學設計09-15
《平行與垂直》教學設計(推薦)09-15
垂直與平行的教學設計實用02-28
《垂直與平行》教學設計優秀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