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 ,歡迎大家分享。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 篇1
設計理念:
這是對學生進行科學上的"模糊與準確"的教育,讀這篇文章,你傳感到這篇文章寫得很美,也很直白,孩子讀完自會豁然開朗.而我認為,第一課時應該在定位上下功夫,所以我就從自己思考的定位說來設計這一課時.
教學過程:
師:誰能說出"模糊"的反義詞是什么
生:
師:誰能說出"大概"的反義詞是什么
生:
[以讓學生說反義詞來定位這一課,學生是喜歡的,因為學生愿意做這個活動,所以,在課堂上,學生是活躍的,孩子們是愿意把自己頭腦中的思考表現出來的]
師:在第三單元中,全班同學根據范文,模仿寫出一篇觀察植物的文章.這篇文章我已經批完了,同學們也讀過了批改過的文章,你們觀察能力怎么樣 我想同學們心中有數.我尊重你們的隱私,在這里我不說每個同學的觀察能力,今天我們來共同研究一篇特別有意義的觀察文章——第一朵杏花(板書),我們一起來欣賞科學家的觀察吧.
[以欣賞觀察定位此課,可以使學生輕松學生,讓他們與自己的觀察對比后,自己就十分清楚自己的觀察是處于什么樣的水平]
師:請同學們先自已欣賞一篇吧!
(學生自讀課文)
師:合上書本想一想這一課,然后談談這篇閱讀的.感受好嗎
生:
師:看來大家第一遍閱讀知道了許多東西,其實欣賞科學的觀察一遍是不行的,看看再讀一遍或者再讀兩遍,會有怎樣的感覺
(生繼續讀,此時我也與大家一起讀,因為我本人也需要欣賞呀!好的文章誰不喜歡 )
師:請同學再一次談談,看看有什么新的感受沒有
生:
[這兩次閱讀可以把孩子定位在一個較高的層次,這也為第二課時的沖動教學打好基礎,當然這也是對孩子進行一次有意義的提供材料式說話訓練]
師:我輕輕地放一遍標準的朗讀,哪個同學愿意與錄音比讀
(放光盤中的讀)(一學生同讀,大家共同欣賞兩種讀)
[這是一種朗讀定位,過去我常常讓學生聽后再讀,訓練一段時間后,發覺效果不好,所以想到了用這種復合式讀,效果很好,孩子的辨別能力提高較高]
師:(讀完后)請同學們靜靜傾聽一遍錄音吧!
(重放錄音)(我與師生共同傾聽欣賞)
師:哪位同學愿意為大家訴說第一朵杏花
生:
師:(放一段輕音樂)其他同學閉上眼睛,一個同學在那里訴說"自己心中"的第一朵杏花.
[三次傾聽,學生的欣賞定位可以達到了第一課時的高潮]
師:讀完這篇文章,你想研究哪些問題 請提出來好嗎
生:
師:請大家把這些問題寫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課后自己或者與同學研究研究,看看能否解決這些問題 不管找到怎樣的答案,都是你們努力得來的,建議你們最好把尋找的過程作為日記記下來,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這是第一課時與第二課時相接的定位,也是讓學生自行發現問題的定位,這也是在第一課時引導學生寫當天語文方面日記的定位]
第一朵杏花
一,詞語訓練.
1,
珠( ) 泛( ) 仰( ) 精( )
株( ) 眨( ) 抑( ) 晴( )
佑( ) 掌( ) 確( ) 皺( )
估( ) 堂( ) 嘴( ) 破( )
2,
( )粉紅 ( )小草 ( )花苞
( )柳梢 ( )河水 ( )桃紅
一,填空.
1,這篇( )的故事敘述了我國著名的科學家( )前后兩次向孩子
查詢( )并鄭重記下,贊揚了他( )的科學研究
態度,說明( )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2,課文以"第一朵杏花"為題,是因為( ).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要求: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 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4、給課文分段,并說說段落大意。能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四、教學過程
一、出示掛圖,揭示課題
1、出示教學掛圖
圖上畫的是什么花?誰能看圖說說杏花的'樣子?
畫上的三個人分別是誰?他們在討論什么問題?
2、讀“竺、楨”2個字,能讀準字音即可。
3、討論第二題,相機板書課題:第一朵杏花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讀要求:
(1) 輕聲自讀課文兩遍
(2) 畫出生字詞,結合生字表讀準字音
(3) 標出自然段序號,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抽讀字音。
(2)指導讀長句子。
指名讀句子,相機指導停頓斷句。
(3) 指名朗讀課文
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三、范讀課文
1、范讀課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時間先后順序,本文應該如何分成兩段?
(2)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獨立成一段?
2、范讀后根據提示討論分段。說說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楨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可楨爺爺準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
第三段(16):竺可楨爺爺通過長年精確觀察,掌握了氣候變化規律。
四、指導書寫生字
五、布置作業
搜集有關竺可楨爺爺的故事,下一堂課交流。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 篇3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3個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兩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給課文分段,并說說段落大意。能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4、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出示掛圖,揭示課題。
1、出示教學掛圖。
圖上畫的是什么花?誰能看圖說說杏花的樣子?
畫上的三個人分別是誰?他們在討論什么問題?
(相機出示:竺可楨、綻開)
2、讀“竺、楨、綻”3個字,能讀準字音。
3、討論第二題,相機板書:第一朵杏花。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
出示要求:
①輕聲自讀課文2遍。
②讀準生字的音。
③標出自然段序號,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情況。
⑴院墻 一株 泛出 程度 頃刻 鄭重 大概 估計
規律
⑵指導讀長句子。
出示第1自然段第二句,第5段第三句,第16段第二句。
⑶指名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指導分段。
出示提示:
⑴按時間先后順序,本文應如何分成兩段?
⑵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獨立成一段?
四、分段,說段意。
第一段(1-5):竺爺爺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是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爺爺準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
第三段(16):竺爺爺通過長期精確觀察,掌握郵氣候變化規律。
五、指導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通過上堂課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了這篇課文的基本內容。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一朵杏花》(齊讀課題)
二、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1、春天到了,杏花迎著春風開放了,開得可多可美了,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快速地將課文瀏覽一遍。完成這樣一道練習。
出示:
課文中哪幾個小節具體描寫了杏花的樣子。
請用畫出描寫杏花的句子。
2、課文把杏花描寫得很美,哪幾個小節具體描寫了杏花的樣子呢?請你讀一讀。
3、《第一朵杏花》這個故事前后寫了兩年的春天第一年是從第一段寫到哪兒?做個記號。
4、第一年春天竺可楨爺爺面對那么多杏花和第二年春天面對著第一朵盛開的杏花,他的心情是不是一樣的呢?情感不同說明什么呢?
4、提問:竺可楨爺爺最關心的是什么。
5、竺爺爺關心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時候開的,不僅從他情感上可以體會出來還可以從他說的話中體會得到?哪些話呢?(板書:“我是問第一朵杏花是哪天開的`。”)
三、學習1-5小節。
1、指名讀第一部分。(簡單評價)
2、出示第一段。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
⑴這里把杏花寫得這么美,你想怎么讀呢?誰來試試看。
⑵指名讀。
⑶看來,你讀書是很有辦法的,你是怎樣讀好這幾句話的呢?(向同學推廣經驗)
⑷還有誰愿意讀的。
⑸聽了他們這樣讀書,其他同學又是怎樣讀好這段話的。
⑹同學們在讀書時有沒有注意這兩個詞,圈一圈。
⑺點一下“泛出”“綻開”這兩個詞。
⑻齊讀第一小節。
3、學習2-5小節。
⑴過渡:杏花開得這么美,可是竺可楨爺爺關心的卻是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時候開的。
課文的2-5小節寫的是人物的對話,讀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人物的語氣,表情,動作等。
⑵請同學們試著讀一讀。
⑶指名讀。
學生評價(就某一句讀得怎么樣,談自己的看法)
⑷小結:讀人物的對話時,要注意用提示語來體會讀書的感情。
⑸出示第3小節。
“是啊,杏花開了。說著……。
a、這一句誰來讀。
b、這里不僅寫出竺爺爺說的什么還寫出了他是怎么說的,以及他說話時的動作。
c、為什么說是“習慣地問”。
⑹現在誰能連起來將2-5小節讀好的?
四、學習6-15小節。
1、過渡:時間過得很快,轉眼第二年春天又到了,課文的第6小節將春天寫得特別美,你能將春天美的感覺讀出來嗎?
2、指名讀,齊讀。
3、課文的7-15小節,寫的是小孩發現第一朵杏花開了,并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竺爺爺,這里也有許多人物的對話。
⑴與2-5節的對話對比有什么不同?
⑵沒有提示語,但我們能體會是誰說的,怎么說的嗎?
⑶小組討論讀。
⑷指名讀。
⑸評價:這樣讀可不可以,你們小組是怎么讀的?還有哪個小組愿意讀的?
⑹小結:同學們課文的2-5小節寫人物對話時,加了提示語,而這里卻沒有加,是因為作者知道我們大家能夠體會得到,這樣寫很簡潔,但由于我們是四年級的學生,寫作文時應盡量學著運用提示語。
4、述:當竺爺爺聽到第一朵杏花開了,心中可高興了,課文中是怎么寫的呢?
出示:
第15小節。
⑴誰能把竺爺爺當時的興奮勁兒讀出來的?
⑵圈出“立即”“興沖沖”“快步”
⑶這一節同樣寫杏花開了,作者改用了哪一個詞語呢?為什么用“捧出”啊? ⑷整個這一段,你能讀好嗎?
比賽讀。
五、整體回瞻課文。
大家讀到這兒有沒有想過,竺可楨爺爺看到第一朵杏花開了這么興奮是為什么啊?
(課后大家可以帶著這個問題,再閱讀閱讀有關竺可楨爺爺的故事。)
第三課時
一、略講第16小節。
1、匯報查找資料。
2、自由讀課文。
出示:竺可楨爺爺搞科學研究,需要的是( )時間,從來不用( )、( )這些字眼,也不用( )和( )代替觀察。
⑴學生輕讀課文兩遍。
⑵在字中圈出答案,指名回答。
⑶指導理解“精確”。
3、小結:學習本課,你覺得竺可楨爺爺是個怎樣的人。
二、練習。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第一朵杏花》講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學習目標:
1、通過抓竺可楨兩次看杏花的段落,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2、通過加提示語體會人物情感,通過竺可楨爺爺的'動作和語言體會他對科學態度的嚴謹、認真、負責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準確地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教學過程:
一、重點段落,感悟啟示。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分別是什么時間?
2、指名學生回答,理清文章的脈絡。
3、找出文中劃分這兩次看杏花的段落,分析指導學生朗讀。
4、默讀課文后三個自然段,理解興沖沖、鄭重、大概、也許的意思,體會竺可楨的一絲不茍。
二、加提示語,體會情感。
例1:
這一天,竺爺爺正在書房里看書,忽然聽見窗外一個小孩子(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地問:“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么時候?”
小孩子()地說:“剛才。”
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地說:“是。”
例2:
孩子邊跑邊叫喊,急切的語氣中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竺爺爺,竺爺爺!”竺爺爺(親切地撫摸著孩子的頭)問:“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么時候?”
小孩子()地說:“剛才。”
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地說:“是。”
三、聯系搜索,總結收獲。
通過本節課所學和課下你所搜集的有關竺可楨的資料,你從竺爺爺身上受到了哪些啟發。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建議
一、課前讓學生搜集有關資料(可以是竺可楨的生平資料或者關于氣象學方面的資料),讓學生對文中所涉及到的內容有所了解后再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詞,結合生字表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序號,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情況
3.為了讓學生對文章的脈絡更為清楚,可以讓學生嘗試著思考: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分別是什么時間?
三、理解文章,感悟啟示
1.自由讀第一至第五自然段可以讓學生思考“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那些地方不明白?”然后組織學生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必要時教師作點撥重點指導第三自然段,體會這些詞句的作用“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2.學習第六至第十五自然段文章第六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指導學生體會,并有感情地朗讀重點放在竺可楨與小女孩兒的對話朗讀上讓學生自由讀,想想這是誰說的,每—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幫它加個提示語教學時一定要相信學生,鼓勵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填一填,這里強調的是學生的感悟,教師不能強加給學生,應注意課堂上生成的資源
例1.窗外一個小孩兒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奇怪)地問:“什么事情呀?”
小孩于(高興)地說:“竺爺爺,各花開啦
竺爺爺(激動)地問:“什么時候?”
小孩于(自豪)地說:“剛才”
竺爺爺(半信半疑)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于(肯定)地說:“是”
例2.孩子邊跑邊叫喊,急切的語氣中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
“竺爺爺,竺爺爺!”竺爺爺(親切地撫摩著孩子的頭)問:“什么事情呀?“孩子(用手指著院墻外邊,高興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激動地)問:“什么時候?”
孩子(脫口而出):“剛才”
竺爺爺(伸出一根手指,認真地)問:“是第一朵嗎?”
孩子(用力點點頭):“是”
討論之后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填提示語讀出語氣。指導朗讀從中使學生明白小孩子是為自己終于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藥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除了對話部分,可以朗讀體會重點詞語的作用“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鄭重”是什么意思?你從“鄭重地記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么?(“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記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茍的態度)
3.“一絲不茍”,課文最后一自然段竺可楨的話也證實了這一點“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結合前文理解“精確”竺可楨作為一名物候學家,他的成就是這樣得來的
4.總結課文,指導應用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說一說從竺可楨爺爺身上,受到了什么啟發?教師還可以補充《竺可禎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鳴,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同時鼓勵學生搜集有關竺可楨爺爺的故事,課下交流有條件的還可以發動全班搜集有關科學家的故事,舉行—次,名家匯萃”的故事會,了解名人故事,體味名人情操
四、識字教學
注意讀準“需、律、皺、綻”的讀音注意“推”字各部分所占的位置“慣”字各個筆順、筆畫的正確書寫“需”字的“雨”字頭與“雨”字的區別等
五、建議本課教學二至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
1.揭課導入:(板書課題:第一朵杏花)可讓孩子帶著問題走進課文
2.問: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麗的杏花是什么時候開的嗎? (通過學生的預習回答)
3.師: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看看竺可楨爺爺是用什么辦法得知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的!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查字典等
2.用課件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綻開、“吹皺”教師可以問:“什么東西可以綻開呀?”
“吹皺”找出文中的句子來理解,想象這美麗的景色
如:“習慣”、“頃刻間”、“需要”、“搞研究”通過學生的生活經驗理解
如:“估計”、“推斷”、“規律”可以結合文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指名逐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只有讀正確、讀通順才能更好的理解課文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從哪看出來的?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引導學生交流讀后的看法
3.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進行交流,即文中語言文字的品位與理解(引導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交流)
a:我明白了竺可楨爺爺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請學生讀1——5自然段,并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師:“你能想象出當時的情景嗎?”(前后兩個同學互相讀)
重點指導讀第3自然段,體會這些詞句的作用(“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可楨爺爺準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請學生讀6——15自然段)
問:“當時他們的心情怎樣?你能讀出來嗎?”(學生自由試讀)
在讀的時候讓學生自由讀,想想每一句是誰說的?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并幫它加個提示語鼓勵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填一填
如1:“爺爺,您又看花來啦?”那孩子仰起臉來天真地問
“什么事情啊?“竺爺爺( )
“竺爺爺,杏花開啦!”( )
如2: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 )地問:“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 )地問:“什么時候?”
小孩子( )地說:“剛才”
竺爺爺( )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 )地說:“是”
如3:孩子邊跑邊叫喊,急切的語氣中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 )問:“什么事情呀?”
孩子( )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 )問:“什么時候?”
孩子( ):“剛才”
竺爺爺( )問:“是第一朵嗎?”
孩子( ):“是”
討論之后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填提示語讀出語氣,指導朗讀從中學生明白小孩子是為自己終于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師:引導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學生有可能問:“竺爺爺為什么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呀?”(讓學生讀一讀15自然段,讀后說說自己的看法)
c:我明白了竺爺爺對待科學研究很認真,從來不使用“大概”和“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
師:那大家怎樣理解這句話呢?你能用一個成語說說他這個人嗎?(一絲不茍、專心致志……)
師:竺可楨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這樣么得來的
4.整體回顧全文
第二課時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識字:對于本課出現的生字,要求學生盡量自學,識記
讀準“撒、鱗、嵌、略”幾字的讀音
2.指導書寫時,讓學生注意觀察“搬”“撒”的字形結構,注意各部分的書寫比例“釣”字右半邊是“勺”,不要寫成 “勾”“雁”半包圍結構,注意里面的寫法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1.說一說從竺可楨爺爺身上,受到了什么啟發?
2.教師還可以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3.鼓勵學生交流有關竺可楨爺爺的故事,下節課舉行一次“名家匯萃”的故事會,了解名人故事,體味名人情操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一朵杏花》,這篇課文寫了哪科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分別是什么時間?
課文的第一部分寫的就是一年前的事,現在請大家自由讀讀第一部分,也就是15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二)學習第一部分
1.剛才大家都在津津有味地讀著,還不時地在書上做著記號,這樣的習慣很好,希望一直保持下去誰來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學生回答)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討論,解決疑問)
☆竺可楨在問:“杏花哪天開放”時,為什么一定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哪天開放的?”第二朵、第三朵為什么不行?(因為第一朵杏花對竺爺爺的研究有用處,他需要的是杏花開放的精確時間,第一朵杏花開放時間就是杏花開放的精確時間,這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搞科學研究絕對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
2.出示課文第3自然段
①請一個同學來讀這小節,注意突出加點的詞
②這里的“彎下腰來”說明了什么?“習慣地問”說明了什么?(作為一個研究物候的科學家,他只要一看到開放的杏花,就要進一步探究其開放的精確時間,這種主動探索的一絲不茍的科學行為已成為他的一種“習慣”)板書:一絲不茍
③這里竺爺爺問孩子的話應該怎樣讀?(親切)
④練習用親切的語氣讀竺爺爺的話誰來試試你們覺得他讀的怎么樣?那你再來讀讀你們覺得他把這種親切的語感讀出來了嗎?好,我們一起學著他來讀好這一小節(齊讀)
3.你們的朗讀中,老師聽出來了,這是和藹的花下面我們就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練讀每一部分的對話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子的話,一個是旁白,還有一個就當評委吧開始練起來吧
△哪個小組想來匯報你們的讀書成果(指名讀),你的語氣很像竺爺爺親切、慈祥,而你把小女孩說的話讀得很天真、活潑,注意了語調的變化,而旁白也很流利、認真,評委就像個小老師,評的很到位,真不錯
過渡: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的囑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美的文筆,描繪一幅春景圖,誰來美美地讀好這一節
(三)學習第二部分(615)
1.你覺得他讀的美嗎?美在哪兒呢?評一評(指名評)那你能比他讀的更美嗎?好,那請你來讀
△同學樣比較一下他倆的朗讀,誰讀的更美?(指名說)好,那我們就學著他來讀好這段話
2.第二年春天,杏花開了,小孩子通過精確地觀察終于發現了第一朵開放的杏花,他迫不及待地要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竺爺爺呢(出示對話)當時他們的一段對話少了提示語,大家分小組合作先根據課文內容補上語氣詞,再根據提示語分角色練、讀這段對話,一個小組里選出一個同學專門記錄討論結果,并給你的組員安排角色,等會兒匯報學習成果
3.剛才同學們討論很激烈,讀書也很認真,我已經讓上來板演了他們小組的結果,那現在就請你們小組的成員到前面來讀這段對話(學生分角色讀)
4.下面請評委們來給他們小組的表現打分
你們有沒有跟他們不一樣的答案?好,那我們根據提示語一起來讀這段對話,1、2大排讀竺爺爺的話,3、4大排讀小孩子的話,老師讀旁白
5.從大家的朗讀中,老師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他們的激動和興奮不僅通過對話表現出來,還從哪兒看出來呢?
(學生回答,出示15小節)
①哪些詞句看出竺爺爺很興奮?(點出“傾刻間像年輕了許多”“立即興沖沖地快步”)你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這種激動心情嗎?(指名讀)誰還想讀?(指名讀),我們一起激動地來讀好這一小節
②這段話中的“鄭重”是什么意思?(嚴肅認真)你從“鄭重地記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么?(可以看出竺爺爺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茍,搞科研的就需要這種精神)
③你們能通過朗讀把竺爺爺的這種一絲不茍的精神表現來出來?自己先練著讀讀,誰想讀?(指名讀)還有誰能讀好這段?(指名)我們一起讀這段話,感受竺爺爺得到準確時間后的激動心情,感受他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茍的態度(齊讀)
過渡:竺爺爺對科學研究長年不懈,精確、細致的觀察,這正如竺爺爺曾不止一次說過:“……”(引讀)
(四)總結全文
同學們,竺爺爺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我們應該把這種精神用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
(五)作業
這一堂課就到這兒結束,結束課后請同學們搜集有關竺爺爺的故事,下一堂課交流。
氣象學
研究大氣中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氣象學的研究領域很廣,研究方法的差異很大氣象學分成許多分支學科:大氣物理學、天氣學、動力氣象學、氣候學等等隨著生產的發展,氣象學的應用日益廣泛,又相繼出現海洋氣象學、航空氣象學,農業氣象學、森林氣象學、污染氣象學等應用學科現代科學技術在氣象學領域的應用,又有新的分支學科出現,如雷達氣象學、衛星氣象學、宇宙氣象學等氣象學是一門和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涉及許多學科的應用科學幾千年前,人們對大氣現象已有記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氣象觀測儀器的發明、探測手段、通信裝備及計算工具的發展,人類對大氣現象探索的擴大及加深,使之逐步發展為科學的氣象學20世紀以來,現代科學技術新成果在氣象科學領域廣泛應用,使氣象科學進入嶄新時期如電子技術的引進,使大氣探測走向自動化、遙感化、系統化;天氣雷達的出現使氣象工作者能監測、追蹤強風暴的移動和發展;電子計算機的應用,使數值預報變為現實,使天氣預報走向客觀化、定量化;氣象衛星的應用,填補了沙漠、高原、海洋等地區的氣象資料;空間技術的發展,使大氣的研究向宇宙空間擴展,人類可從外層空間俯瞰地球大氣等等當前,隨著信息科學的發展,世界正面臨以微電子技術、新材料、新能源及海洋技術為主要標志的新技術革命,必將促進氣象科學的飛速發展
竺可楨的自然日記
“3月12日,氣溫最高5℃,最低零下7℃,東風一至二級,晴轉多云北海冰融”他進公園,不是像一般人那樣為了游覽,而是為了對公園里山水、花草等進行觀察他想知道:哪天北海的冰開始融化,哪天桃花開放,哪天白色的柳絮飛舞,哪天布谷鳥初次鳴叫……幾十年對大自然的觀察,練就了竺可楨一雙敏銳的眼睛他能從千樹萬枝中發現長出的第一片綠葉,從喧鬧的城市噪音中聽出第一聲蛙鳴,透過空中密如蛛網的電線看到第一只燕子,從春風中辨認出第一絲柳絮……他把看到的都記錄在大自然日記里:
“3月12日,北海冰融”
“3月29日,山桃始花”
“4月4日,杏樹始花”
“4月15日,紫丁香始花”
“4月20日,燕始見”
“5月1日,柳絮飛”
“5月23日,布谷鳥初鳴”
觀察這些普普通通的自然現象有什么用呢?冰融花放,絮飛鳥來,都是物候學的信號,它們同氣候的變化關系十分密切弄清楚動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和活動規律對氣候的反應,可以用來預測農時,指導農業生產,還可供預報天氣時參考竺可楨就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堅持在北海公園觀察了23個年頭,從而繪制出一幅十分珍貴的北京春季物候現象變化曲線圖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度,懂得只有透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
3、分別是什么時間?(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學習第1---5自然段)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指導朗讀。
4、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
5、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明白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6、四人小組練讀。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7、指名練讀。
(三)第二次(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的囑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地問:“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么時候?”
小孩子()地說:“剛才。”
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地說:“是。”
(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余讀旁白。(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十分激動、十分興奮。那王老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么高興?竺爺爺為什么高興?(小孩子是為自己最后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最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能夠從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7、“鄭重”什么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么?(“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能夠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茍的態度。
[板書:一絲不茍]師述:是的,“一絲不茍”,竺爺爺的話也證實了這一點。
四、點明中心(學習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2、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十分準確)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說說。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樣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6、小結:正如竺爺爺所說的,他正是透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律。[板書:精確觀察]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7、再讀讀竺爺爺的話,加深體會
五、總結遷移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說明只有透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3、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么?
六、作業搜集有關竺可楨爺爺的故事,下一堂課交流。
[板書]第一朵杏花
竺精確觀察
可
楨一絲不茍
設計意圖:竺可楨是位知識淵博的科學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樹的教育家。他從小熱愛學習,鍛煉身體,培養了堅毅、勤奮的好品質。他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寫日記、觀測物候,在氣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給后人留下了豐富的`科學遺產。課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研究態度,說明只有透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題為“第一朵杏花”,實際上是從把握第一朵杏花開放的精確時間來說明竺可楨嚴謹的治學態度。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卻蘊含著深刻的思想資料。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三大板塊,分別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爺爺意味深長的話。透過學生朗讀、討論、評議,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透過補充資料《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的介紹,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明白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加深對人物品質的感悟。并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 篇7
教什么的取舍:
這是四年級下學期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是頌春篇,是關于贊美春天、親近自然的教育主題。《第一朵杏花》講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竺可楨問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時候開放,孩子回答不出來。第二年春天,孩子告訴竺可楨爺爺第一朵杏花開了,他記下了這個日子。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研究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新課標中第二學段的目標中除了安排朗讀、背誦、復述課文等常規學習目標外,還安排了4個重點學習項目:一是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體會關鍵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二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會質疑;三是初步學會默讀;四是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我們在中年段的四個學期中就要有意識地訓練。第二學段的閱讀教學承擔著從第一學段向第三學段閱讀教學的“過渡”任務。而四年級下冊的閱讀教學,又是第二學段閱讀教學的最后一個學期,更擔負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這篇課文文后的問題是:分角色朗讀課文、鋼筆描紅、讀詞語、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默讀課文思考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為題。其中“鋼筆描紅”和“讀詞語”是生字教學,目的是為了指導學生寫好字、積累字詞。我們在教學中要以讀為本,由于這篇課文對話多,采用分角色讀,更能讓學生入情入境。“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這一題訓練的是學生理解詞語體會中心的能力。“默讀課文思考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為題”訓練的是學生概括能力和體會中心的能力。
我們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他們能夠通過預習學習字詞和了解課文內容,所以這部分內容我打算以學生自主預習,教師檢查的方式進行教學。然后抓住朗讀這條線,以讀代講,在讀中指導。
教學內容:
1.預習課文生字詞語,概括課文內容。
2.搜集整理竺可楨的資料。
3.分角色朗讀,讀通課文。
4.知道課文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寫的,知道課文所寫的內容,了解文章的中心。
5.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感受竺可楨對待科學研究一絲不茍的態度。
6.知道課文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描繪了春天到來的情景,能仿寫。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讀準“綻、頃、興”的讀音,理解“鄭重、精確”詞語的意思,生字能正確書寫。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概括課文內容,學生能質疑。
3. 學會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感受竺可楨對待科學研究一絲不茍的態度。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他是中國卓越的氣象學家、地理學家和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他主持并參加我國黃河中游水土保持、治沙、西部南水北調等考察,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叫竺可楨,指導寫“竺”“ 楨”。
2.出示竺可楨的語言,指導朗讀和質疑。
他曾不止一次地說過:我需要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竺可楨
3.這篇課文寫了他的一個什么故事?自讀課文。
二、檢查預習。
1.(1)頃qǐng刻間興xìng沖沖
(2) 完成填空,引導學生多填,感受詞語的意思。
泛出()綻開()吹皺()
(泛出新綠、粉紅、紅暈、酸味,綻開花瓣、笑容,吹皺河水、一塘荷花)
指導寫“皺”。河水用“吹皺”,柳梢呢?小草呢?杏樹的花苞呢?出示句子“春風吹綠了柳梢,吹清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朗讀。梨花呢?青蛙呢?你還能說嗎?指導仿寫。
出示書上插圖,用上剛才填的短語說說圖中的杏花。
2.指名說說杏花與第一朵杏花的'區別,課文圍繞第一朵杏花寫了竺可楨和孩子之間的什么事?引導學生理清課文脈絡。
三、學習第一次對話。
1.怎樣才能讀好竺可楨和孩子的對話呢?指名回答。(根據人物的身份、提示語、注意標點符號)
2.同桌分好角色合作朗讀。
3.指導讀對話。
(1)教師示范讀“爺爺,您又看花啦?”將重音分別放在“您”“又”“花”,讓學生區別,說說哪一種讀法合適?結合上下文說說理由。
(竺可楨爺爺從外面回來看到杏花開了,便走近杏樹數了數,已經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綻開了花瓣,可以看出他經常看花。所以孩子想到這些,才會問的時候強調“又”)
(2)指名做動作讀竺可楨爺爺的話:“是啊,杏花開了。”“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從動作體會到什么?(讀的時候就要讀出竺可楨的親切和藹。)
(3)你有什么習慣?日積月累,長此以往就形成了習慣。“習慣地問”讓你體會到什么?(可以看出竺可楨爺爺是不由自主地問,體會到他不僅愛觀察,還要進行探究。所以讀的時候要讀出竺可楨爺爺的不假思索。)
4.小結:分角色朗讀我們要注意提示語,提示語寫了人物的表情、動作,我們還要透過這些表情和動作,聯系上下文體會人物的內心,我們才能讀好對話。
四、學習第二段對話。
1.文中第二段對話沒有提示語,你還能讀好嗎?給對話加提示語,小組進行討論。
討論時一人做評論員,一人做發言員,一人做記錄員,一人做組長。一人將大家加的提示語進行匯報,評論員重點評論,其余人進行補充,組長定奪。討論時要根據上下文體會,并且要根據加的提示語反復讀和感受。
2.通過視頻展示臺展示,小組匯報朗讀。評價依據是否符合當時的情境、人物的身份。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疑惑 、驚訝、感到奇怪)地問:“什么事情呀?”
“竺爺爺,杏花開啦!”小孩子(高興、大聲、快樂、拉著竺爺爺)地說。竺爺爺( 激動、興奮)地問:“什么時候?”
小孩子(驕傲、開心)地說:“剛才。”
“是第一朵嗎?”竺爺爺(驚訝、半信半疑)地問。
小孩子(興奮、肯定、點了點頭、望著竺爺爺肯定)地說:“是。”
3.同學們加了提示語能更好地朗讀,但是這段對話為什么不加提示語呢?(語言短促,更能表現人物的激動和興奮)
4.小孩子為什么高興?竺爺爺為什么高興?(小孩子是為自己終于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激動。兩年他們才弄清楚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
5.文中還有哪些句子體會到竺可楨爺爺的高興?理解“鄭重”,想想他還會記下什么?
五、總結拓展。
1.默讀全文思考:為什么第一朵杏花為題?
2. 再次出示這句話:
我需要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竺可楨
3.補充資料:
從1917年在哈佛大學讀書時開始,竺可楨養成了記日記的習慣,其中又主要記錄了氣象研究的各種資料。由于戰亂,只保存1936年到1974年2月6日的日記,共計38年37天,其間竟然一天未斷!這些日記頁頁蠅頭小楷,一筆不茍,共計800多萬字,令人嘆為觀止。直到他去世前一天,還用顫抖的筆在日記本上記下了當天的氣溫、風力等數據。在科學研究中,竺可幀一絲不茍,喜歡事事躬親。
怎樣教的設想:
1.借助朗讀感悟文章。這篇課文圍繞兩次對話展開,言為心聲。兩次對話反映了竺可楨卓越的科學精神、嚴謹的科學態度。所以教學時緊緊抓住朗讀這條
主線,把學生吸引到作品的情境中去,隨著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呼吸,使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讀并不是找出人物的對話讀一讀,讀得正確就可以了。分角色朗讀要求語言準確、生動、富有感情,這是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更高的朗讀訓練,是需要教師指導。由于四年級的學生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因而對于兩段對話我采用了先扶后放的方式進行。我抓住“標點、提示語、人物身份”指導,其中著重引導學生抓住提示語聯系上下文體會人物內心,讓學生站在文本角色的角度,理解對方的所作所為。能根據角色的性格特點,恰當地運用語調、重音等朗讀技巧,表現出角色的情感變化。有了方法的指導,在此基礎上分成小組進行合作。對小組合作進行了合理的分工,并留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匯報交流。讓學生的思維更活躍,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
3.積累文中的詞句。課文對春天景色的描寫雖然只是寥寥數筆,但是卻展現了美好的春色,尤其是對動詞的運用,以及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所以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填詞,學生會依葫蘆畫瓢,說出文中的詞語:“泛出粉紅”、 “綻開花瓣”、“吹皺河水”,我并沒有就此罷手,而是讓學生充分說,想想生活中還有什么時候用過這些詞語,比如“泛出新綠、紅暈、酸味”“綻開笑容”“吹皺一塘荷花”等等,幫助學生積累語言,不知不覺中理解詞語的意思。還利用插圖讓學生運用這些短語、句子描繪,學生既運用了語言,也被帶入到美麗的春天當中。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 篇8
第一朵杏花
一。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朵杏花》。
二。設計思路:
1.把握教材特點。
竺可楨是中國近代氣象學、地理學的奠基人。他在科學研究中特別重視調查研究,足跡遍布祖國各地,每到一處都不恥下問。他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寫日記、觀測物候,在氣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給后人留下了豐富的科學遺產。
這篇課文講了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嚴謹治學、一絲不茍的科學研究態度,也說明了只有通過長期、精確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教學中必須讓學生在對語言文字的品味中,把握人物特點,感受深刻道理,增長閱讀興趣。
題為“第一朵杏花”,實際上是以第一朵杏花開放的精確時間來說明竺可楨嚴謹的治學態度。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卻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內容。
課文內容分為三大板塊,分別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可楨意味深長的話,條理清楚,中心明確。
課文語言清新流暢,生動鮮明。
2.靈活處理教材。
文中人物對話雖然比較多,但淺顯、簡潔,所以并不想按照課后練習中安排的,重點進行分角色朗讀訓練,而是重點用來指導寫作中如何引用人物的語言,因為四年級的學生經常寫一些記敘文,又不太會引用人物語言。
而培養學生自覺積累語言的習慣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永恒的追求。課文最后一節引用竺可楨的一段話總結全文,升華中心,無論是從語言工具的價值,還是從思想教育的價值,都有其記憶的必要,所以我決定讓學生背誦這一節。
3.凸顯設計理念。
①把教材當作例子,根據課文的特點,以及四年級下學期學生語文學習的特點,挖掘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生長點。
②以人為本,遵循常態下學生的一般閱讀規律。
③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遵循語文教學的一般規律,引領學生在對一篇課文的學習中,主動獲得知識的積累,能力的提高,認識的深化,興趣的拓展。
④回歸樸實的語文課堂,讓學生行進在語言的基石上。
三。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背誦課文的最后一節。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進一步明確左右結構的字的書寫規律。
3.繼續練習抓關鍵詞句,把握人物的特點,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蘊含的道理,提高閱讀能力。
4.體會人物語言引用的方法,豐富寫作知識,提高寫作能力。
5.激發課外閱讀的興趣。
四。教學重點:
1.繼續練習抓關鍵詞句的方法,把握人物的特點,感受蘊含的道理,提高閱讀能力。
2.體會人物語言引用的`方法,豐富寫作知識,提高寫作能力。
五。教學難點:
整體感悟文字間的內在聯系。對人物形象迅速準確的把握,對浸透其間的感情真切體會,對蘊含的道理深刻感受。
六。教學準備:
1.發放《竺可楨的自然日記》閱讀資料。
2.發放《詹天佑》閱讀資料。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學習內容。
二。初步接觸課文。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及中心。
三。簡要介紹人物。
圖片、生平、成就。
四。引導練讀課文。
1.引導: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是一種重要的語文能力,也是理解課文的基礎。
2.學生自由練讀。
讓學生自己說說練讀方法與目標。
4.抽樣檢查練讀情況。
讓學生自己確定抽樣方案。
5.學生再次回報閱讀收獲。
6.引導: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五。梳理課文板塊。
教師不作分段提示,讓學生自己琢磨出課文板塊。
一般把課文分成三段。
六。品讀最后一節。
1.挑戰讀。
2.以采訪挑戰成功者的方式,讓學生練習采訪,并感悟讀書方法。
3.教師引領,提升學習方法:品詞析句,讀懂課文最后一節。
哪些詞語最讓你心動?為什么?
哪些句子最讓你心動?為什么?
4.小結:竺可楨的話鮮明地反應了他是一個嚴謹治學、一絲不茍的人;竺可楨的成就充分說明了只有通過長期、精確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這樣一個道理。
5.朗讀并背誦最后一節。
七。積累文中詞語。
八。指導書寫生字。
1、重點觀察分析左右結構的字的書寫規律。
2、鋼筆描紅。
第二課時
一。激發研讀興趣。
1.拋出問題:有人說課文的最后一節可以去掉,你認為呢?
2.討論解決思路。
3.引導學生尋找課文內容上的前后共同點。
4.引導得出結論。
二。品讀第一大段。
1.分角色感情朗讀。
2.評讀。
3.引導抓關鍵詞句品讀課文,突出人物特點。
這段文字中最打動你心靈的詞或句子又有哪些呢?
主要抓“您又來看花啦”中的“又”等詞,課后練習4-1和“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的”兩句話。
4.引導感悟人物語言引用的方法。
三。品讀第二大段。
1.分角色感情朗讀。
2.評讀。
3.質疑:為何人物對話沒有讀錯?
引導:記敘事情時。有時可以省去人物語言提示語。
比較一、二兩大段中人物對話,體會記敘方法的多樣性。
4.想象,給課文補充提示語。
5.練習抓關鍵詞句品讀課文,突出人物特點。
四。激發思考興趣。
默讀課文,說說課文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為題。
五。寬度拓展閱讀。
1.快速閱讀補充閱讀資料《竺可楨的自然日記》,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加深對人物品質的感悟。
2.發動全班搜集有關科學家的故事,舉行一次故事會,了解名人故事,體味名人情操,以指導自己的學習、生活。
六。深度拓展閱讀。
1.快速閱讀補充閱讀資料《詹天佑》,找出詹天佑與竺可楨的一個顯著的共同之處,在重要處做上記號,感悟出一個道理。
2.交流:如果我們學會了長期、精確做事,那會怎么樣?
八。教學反思:
1.讓理性之光穿透課堂。
語文課堂是一個極富挑戰性、創造性的時空。所以,語文課堂需要探索,需要有理想追求的教師。肖川在《成為有思想的教師》一文中說過:“有思想的教師,會對學生的心靈豐滿和精神充實有一種自覺而又自然的引領。”這堂課就融入了我對語文課堂的理解:凸顯學生主體,摒棄散漫對話;凸顯心靈交融,摒棄外在膚淺;凸顯語言味道,摒棄游離形式。步步踩實在語言的基石上,行進在文字之間,基本上做到了。
2.努力構建課堂文化平臺。
竇桂梅“主題教學”的思考與實踐是課程改革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給了我們不少啟發。她所說的“主題”,不是思想主題,不是知識主題,也不是寫作主題,而是文化主題,如那些連接著孩子精神世界、現實生活或者與歷史典故、風土人情等有關的“觸發點”、“共振點”、“興奮點”。她從生命的層次,用動態生成的觀念,重新全面認識課堂教學,整體構建課堂教學。
這堂課的主題詞是“嚴謹”“科學家”。在構建的這樣一個主題上,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和諧的體現。
3..用鏈接穿越課堂時空。
課堂應成為學生語文學習的中轉站,鏈接過去的學習與將來的學習,才能實現《語文課程標準》中的理念:“根植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不應再局限在“這篇文章”里,不應再局限在教材里,要注意“這篇文章”與“那篇文章”,教材與我們自身和生活的世界之間的聯系,要為學生打開通向語文世界的通道,讓他們看到人類歷史長河中若隱若現的文化之星,并吸引學生在課外大膽地去探索。這堂課在突破傳統的封閉課堂上也是一種積極的嘗試。
4.精心琢磨引領的藝術。
把引領作為一種教學藝術來探究,努力使學生的認識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思維活躍,說得精彩,讀得精彩。本堂課學生的個性堂飛揚,生命在課堂上得到成長。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 篇9
一、目標點擊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一小節
2、學會課文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繼續練習抓住關鍵詞句,把握人物的特點;體會文章思想感情,提高閱讀能力,從竺可楨爺爺掌握氣候變化規律的過程中,學習他對待科學研究一絲不茍的的態度。
4、體會人物語言引用的方法。
二、文本解析
1、題目分析
本文是一篇物侯學的小故事。“第一朵杏花”這個標題,讓我們的目光關注到“第一朵”上這個故事正是圍繞“第一朵”展開的。其實這篇故事真正寫的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竺可楨,他是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的奠基人,尤其是臺風與物候的關系有著深刻研究。他的一生中,能夠反映他投身科學的故事不勝枚舉,課文所寫的只是其中之一。因此,本文不以“竺爺爺的故事”為題,而選用“第一朵杏花”,突出了這“第一多朵杏花”是故事的中心事物,集中表現了竺爺爺嚴謹的科學態度,不茍的研究精神,給人以鮮明、生動的感受。
2、課文分析
這篇物候小故事敘寫了我國著名的科學家竺可楨前后兩次向孩子查詢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并且鄭重記下,指出他正是通過常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律,表現竺可楨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茍的研究精神。
3、人物簡介
竺可楨(1890—1974):浙江人,是中國近代氣象學、地理學的奠基人。他對臺風及物候的關系有深刻的研究,其中一些成果達到國際水平,有的應用于指導農業生產,有的應用于天氣預報。他一生發表科學著作近300篇,晚年寫的《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和《物候學》等專著,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具有重要意義。
三、重點篩選
(一)、字詞小超市
1、積累生字新詞:明媚、泛起、綻放、頃刻間、鄭重、估計、大概、規律、精確、掌zhang握、一株(zhu)、仰起、皺zhou 、曾經
2、巧辯雙胞胎:(珠、株)(泛、乏)(估、沽、故、咕)曾(ceng zeng)
3、近、反義詞積累:(近)明媚—明麗 鄭重—慎重
頃刻間—轉眼間(眨眼間一瞬間) 大概—估計
(反)大概—精確 鄭重—輕率
4、詞語理解:頃刻間:形容極短的時間。
鄭 重:嚴肅認真
明 媚:形容景物鮮明可愛。
推 斷:推測判斷。
5、句段分析、字詞推敲
“爺爺,您又看花啦?”
句中的“又”字看似平常,實有內涵,它含蓄地暗示了竺可楨爺爺作為一個物候學家,平時十分關心周圍的花鳥蟲魚的種種變化,注意留心觀察,經常如此,一個“又”字反映了竺爺爺以前看花,現在又看花,不會輕易放過,這就表現了他的認真。
“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
句中的“習慣”一詞,本意是在長時間里逐步養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用在竺可楨身上充分表現了可貴的.精神!
“竺爺爺走回書房,打開筆記本,鄭重地記下這個日子:清明節。”
句中“鄭重”一詞表現竺爺爺在科學研究上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態度和精神。
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十幾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表面看,竺爺爺容光煥發,一會兒功夫就像年輕了許多,“十幾歲”是夸張的寫法,與“興沖沖”、“快步”相照應充分表現了他的興奮程度。去年錯過了第一朵杏花的確切時間,今年抓住了,對于研究科學得人來說是何等的高興。
四、拓展延伸
1、分角色讀課文、演課文,感受竺爺爺兩次看花的動作及心情。
2、講一講或演一演竺爺爺的其它小故事。
3、積累其他科學家的小故事。
4、收集與課文主題有關的名言。
5、仿照課文第二段,總結這一段話的對話特征(每人說一段話便獨立成段、可寫提示語也可不寫)并有創造性的記錄自己與他人的對話!
五、課堂流程:
第一課時
一、讀名言。
二、明確目標,教師引領。
三、自主學習,幫扶訓練。
1、讀課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思考作者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為題,從這個小故事中你體會到竺可楨爺爺是個怎樣的人?
2、學習本課字詞方面的知識。
3、小組內進行字詞類知識搶答及課文誦讀pk
四、分享提升,穿插鞏固。
1、生字帶讀。(生生互動)
2、好詞積累,詞語解釋
3、形近字辨析
4、生字組詞
5、近反義詞及多音字的積累
6、課文片斷誦讀
五、達標測評,反饋矯正。(完成快樂導航字詞方面的題目、聽寫生字新詞、小對子間互批、糾錯)
第二課時
一、讀名言。
二、明確目標,教師引領。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默讀課文,抓住關鍵詞體會竺可楨的精神品質,并在小組內交流。
2、讀課文,注意抓住關鍵詞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并嘗試感情朗讀,小對子之間嘗試分角色朗讀。
3、總結第二段話的對話特征
4、學習第6自然段中夸張及排比的修辭手法,嘗試仿寫。
四、分享提升,穿插鞏固。
1、談體會,說說從課文那些詞句體會到竺可楨的什么品質?(師相機追問)
2、角色朗讀展示及點評,在朗讀及點評中深刻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提醒學生抓住提示語聯系上下文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3、分享所仿寫的句字或所積累的好句。
五、達標測評,反饋矯正。(完成《快樂導航》課文內容部分的題目)
第三課時
一、讀名言。
二、明確目標,教師引領。
三、自主學習,多元選擇。
1、分角色讀課文、演課文,感受竺爺爺兩次看花的動作及心情。
2、講一講或演一演竺爺爺的其它小故事。
3、積累其他科學家的小故事。
4、收集與課文主題有關的名言仿照課文第二段,有創造性的記錄自己與他人的對話!
四、分享提升,穿插鞏固。
1、分角色讀課文、演課文,感受竺爺爺兩次看花的動作及心情。
2、講一講或演一演竺爺爺的其它小故事。
3、積累其他科學家的小故事。
4、收集與課文主題有關的名言。
五、達標測評,反饋矯正。(略)
附頁:
a)人物簡介
竺可楨(1890—1974):浙江人,是中國近代氣象學、地理學的奠基人。他對臺風及物候的關系有深刻的研究,其中一些成果達到國際水平,有的應用于指導農業生產,有的應用于天氣預報。他一生發表科學著作近300篇,晚年寫的《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和《物候學》等專著,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具有重要意義。
b)有關故事
1890年3月,竺可楨出生在浙江紹興東門外的東關鎮。
竺可楨的父親竺嘉祥見孩子長得又白又胖,非常高興,親自給兒子起了一個名兒,叫兆熊,小名叫阿熊。可又一想,覺得孩子還應該有一個學名才好,于是,便請來鎮上的私塾先生,兩個人商量了又商量,決定用“可楨”作為學名。私塾的先生說,“楨”字的意思有兩種,一種是堅實的木頭,一種是古時候筑土墻時用的木柱子稱作楨干。“可楨”的寓意就是這孩子將來可以成為國家的棟梁。
小可楨長到1歲半的時候,父親便開始有目的地教他認字、寫字,小可楨似乎也十分了解父親的厚愛,每次都能按著父親的旨意仔仔細細地練著。有一天,父親要到外地去辦事,臨走時對小可楨說:“小熊,今天我有事,不能教你識字了,放你一天假好嗎?”這時,小可楨正在母親的懷中吃奶,聽到這話,趕忙從母親的懷中掙脫出來,拽著父親的衣角,非得讓父親教完字才能走。就這樣,竺可楨自小便養成了好學的品性。待他滿3周歲時,已經能認識許多單字了,還能背誦《游子吟》等好多唐詩呢。
5歲那年竺可楨便進了學堂,跟著私塾先生學《三字經》《百家姓》及“四書”“五經”等。7歲那年便開始寫。竺可楨的哥哥竺可材比他大14歲,是鎮上的秀才,也是小可楨的老師。兄弟兩個天天在一起,一個認真地教,一個仔細地學,小可楨天天都有長進。有一天晚上,哥哥教弟弟寫,小可楨寫了一遍,覺得寫得不好,便重新再寫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寫,直到小可楨覺得滿意了才停筆。待他們上床休息時,雞已經鳴叫了。嫂子埋怨可材,弟弟還小,不應該對他要求這樣嚴,累壞了身體可咋辦!可材辯解說:“哪里是我逼他熬夜呀,是他自己寫了一遍又一遍,一個句子造得不好也不肯睡覺,直到滿意為止。”
小可楨不僅特別喜歡學習,還喜歡動腦筋。他的家鄉經常下雨,有時一下就好幾天。每當這時,小可楨就喜歡趴在窗前或蹲在屋門口看下雨。有一次,他正在聚精會神地蹲在門口數著從房檐上滴下的雨滴,數著數著,他像發現奇跡似的怔在了那里。原來小可楨發現門口的石板上有一排小坑,水滴落下來的時候正好落在坑里。他的小腦瓜想了半天也沒有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他立即跑過去找母親請教。
竺可楨的母親顧氏,是一位既賢良又會識字的女子,對子女的要求既嚴格又慈愛。她聽了小可楨的問話,便坐下來耐心地給兒子解釋道:
“小熊呀,你問得好,這就叫‘水滴石穿’,那一個個小坑就是被雨水滴成的,你別看一滴水沒有什么厲害的,可日久天長就能把石板滴出一個小坑來。”母親把話鋒一轉,又循循善誘地教導:“孩子,讀書、辦事情,也是這個道理,只要持之以恒,堅持下去就會有所成就的。”小可楨向母親點了點頭,牢牢地記住了母親的話。從此,“水滴石穿”這一格言成了竺可楨的座右銘,伴隨著他從紹興家鄉小鎮走向了全國,走向了世界。
竺可楨小學畢業時,他的才學和求知精神,在同齡人中都是一流的。然而,他的個子和體重卻比同齡人要差得很多,顯得又瘦又小,好像沒發育過似的。
為了使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識,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小學畢業的竺可楨便被送到了上海澄衷學堂去讀書。來到這大都市后,小可楨依然像在家鄉時一樣勤奮而好學,然而,他的那副單薄瘦弱的身子骨卻成了同學們冷嘲熱諷的對象。
有一天,在教室的走廊里,迎面走過來幾個同學,在經過竺可楨身邊的時候,幾個人嘻嘻哈哈、擠眉弄眼,其中一個人大聲挖苦道:
“這副小身材,一遇臺風準得飛上天。”
另一個接著說道:
“好一個寒酸的小矮子,準保活不過20歲。”
聽到這些話,竺可楨十分氣惱,真想走上前去狠狠地回敬他們幾句,可轉念一想:誰叫自己長了這么一副單薄的身子骨呢。
晚上,竺可楨躺在床上久久不能睡著,白天同學們說的話一遍又一遍地在耳邊回響著,竺可楨想:既然自己立志要為國家出力,想將來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就得有一個好身體,就得首先戰勝自己病弱的身體。“對,男子漢想到就要做到。”竺可楨立馬從床上爬起來,連夜制定了一套詳細的鍛煉身體的計劃,還手寫了一條“言必行,行必果”的格言,作為警句貼在宿舍里最明顯的地方,時時地提醒自己。
從那以后,竺可楨便聞雞起舞,每天天一亮就從床上爬起來,到校園里跑步、舞劍、做操。即使遇到大雨天,也從不間斷。
就這樣,竺可楨以頑強的意志堅持了一段時間,體質明顯地有了一些好轉,以前請病假是很常見的事,自從鍛煉身體后再也沒有請過一次病假。
小竺可楨憑著自己的勤奮與好學,憑著自己的意志與精神,在知識的海洋中越走越遠,越走越遠……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 篇10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介紹竺可楨
板書課題,簡介竺可楨。
二、初讀課文,直奔中心
1.聽了介紹,你覺得竺可楨爺爺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迅速瀏覽課文,找出答案來。
(竺爺爺正是通過常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律。)
2.什么是“精確觀察”?用竺爺爺的話說就是?
(“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類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
三、再讀課文,品味關鍵詞句
1.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嗎?請同學們再讀課文,要求:
(1)畫出有關語句,思考畫出它們的理由。
(2)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結合課文內容自學生字新詞。
2.檢查自學情況:
(1)了解學生學習字詞的情況:
著重指導:仰(yǎng),不要多出一撇來;皺(zhòu),翹舌音,讀準后再組成詞語;曾(céng),平舌音。
(2)交流所畫句子,說說畫出它們的理由來。
1竺可楨爺爺從外面回來,看到杏花開了,便走近杏樹數了數,已經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綻開了花瓣兒。
(“數了數、四朵花”可見竺爺爺觀察認真,“不同程度地綻開”說明竺爺爺不僅觀察認真,而且觀察細致。)
2“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習慣地問”說明竺爺爺不管觀察什么,都需要精確的時間。)
3竺爺爺走回書房,打開筆記本,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清明節。
(“鄭重地記下”表明了他對于科學觀察嚴謹而又一絲不茍。)
四、三讀課文,探究問題
1.“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的。”竺爺爺補充了一句。孩子答不上來了……那你們說竺爺爺自己知不知道第一朵杏花是哪天開的?
2.學生三讀課文后,布置學生課后討論。
第二課時
一、圍繞關鍵問題,討論探究。
1.拋出問題:竺爺爺自己知不知道第一朵杏花是哪天開的?
2.交流討論:
引導學生品味以下語句,理解竺爺爺是知道的,他是在借機培養孩子良好的觀察習慣、嚴謹的科學研究精神。
(1)“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2)“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的。”
(3)“我有用處,明年你可要留心點。”
(4)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二、分角色練習朗讀,升華情感。
三、品位語言,練習仿寫
1.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你還發現有哪些好詞佳句值得我們去咀嚼與品位?
2.交流:
(1)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院墻旁的一株杏樹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紅。
(“泛”字用得好,正因為是露出、透出,所以才是“淡淡的粉紅”。)
(3)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①這是個排比句,句式整齊,朗讀上口;
②通過寫春風“吹綠柳梢,吹青小草,吹皺河水,吹鼓花苞”將看不見的春風寫活了,既形象,又生動。
③“皺”用得神奇。說到“皺”,人們想到的往往是皺紋、皺眉等,很難將它和美好的春天聯系到一起,但作者在這里化腐朽為神奇,不僅寫出了輕風輕撫河面的暖暖春意,而且讓人頭腦重立即就呈現出了微波粼粼的圖畫。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 篇11
一、設計理念:
課文《第一朵杏花》講述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本課的學習,以不同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感悟、積累和運用語言,初讀從畫面入手,觀察杏花是什么樣子的,細讀,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抓住自學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此外課堂教學過程中還適當補充課外閱讀資料。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憑借對語言文字感悟,體會竺可楨一些不茍的科學態度和治學精神。
△情感、態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學會用心觀注周圍事物變化,懂得只有精確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三、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感悟人物思想感情。
四、教學難點:
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如何養成精確觀察、實事求是的態度。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春天到了,各種各樣的花兒爭先恐后地開放著,多媒體出示嬌艷的玫瑰,富貴的牡丹,高雅的梅花,優美的圖片博得學生驚嘆,吸引學生注意。
2、而有一種花卻不起眼,多媒體出示一株淡淡的杏花,讓學生說說畫面,然而就是這樣一株杏花卻引起了一位大科學家的`關注,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由此引出課題。板書:第一朵杏花。學生和老師一起書寫課題。
3、看了這個題目你們有什么疑問嗎?請大家帶著自己的疑惑到課本中去找答案。
4、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設計意圖,在課堂開始,以隨和的談話營造一種寬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條件與課文相聯系,運用媒體進行圖片展示,引領學生感悟杏花平常,極大限度調動學生表達欲望,讓學生漸入學習佳境。)
(二)圖文對照,學習生字詞。
1、多媒體出示文中插圖,指導學生觀察圖畫,圖上畫的是誰?他們在干什么?
2、隨機學習生字。
一株(zhu)杏樹綻(zhàn)開詞泛(fàn)出仰(yang)起臉
(設計意圖:將文中的生字新詞與課文插圖相聯系,既避免了單一學習生字的枯燥,又給學生增添不少學習情趣,吸引了學生的學習注意力)
(三)學習課文,精讀感悟。
1、過渡:多媒體出示第一自然段,提問:竺爺爺從外面回來,看到院墻旁杏花開了,他是怎么看的?他看到的杏花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抓住“院墻旁”“淡淡的粉紅”“走近”“數了數”“四朵花”“不同程度”等關鍵詞句體會杏花的不起眼和竺爺爺看花時的認真態度。
2、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朗讀、感悟,初步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3、自讀2—5自然段,畫出表示人物神態語言的詞句。
4、多媒體出示2—5自然段,學生自由練讀。
5、學生表演仰起臉,天真地問,感悟文中小男孩童真童趣。
6、從兩次提問感悟竺爺爺的優秀品質。
①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②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放的?
7、還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竺可楨爺爺優秀品質?從“又”“習慣”可以看出竺爺爺不是第一次看杏花,也不是第一次追問有關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這就說明竺爺爺注意實際觀察,親自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
8、從小男孩疑惑說起,聯系學生實際,說說自己此時感悟,自己平時也注意過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嗎?由此引發議論。
9、強調句型,我有用處,明年你可要留心點,設置懸念,竺爺爺到底有什么用處?
10、分角色朗讀課文,感悟人物思想感情。
11、學生讀,學生評,老師評。
12、補充竺可楨觀察物候小故事。
(設計意圖:以真實的對話,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通過簡單表演,適當的肢體語言,體會孩子的天真,通過竺爺爺兩次提問,水到渠成地引領學生感悟作為一位特候學家,掌握第一手資料是多么重要,由此引發更深一層的思考)
四、讀中悟理,點明中心。
1、作為一句物候學家,竺可楨對科學的追求做到實事求是,一絲不茍,他又是怎么說的?
2、多媒體出示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3、結合這一段,學習生字新詞(精確:估計、掌握)
4、由“精確”再次感悟竺可楨治學態度。
5、結合前文理解“估計、推斷”,突出強調,不能使用,也不能用。
6、學生讀,學生評。
(設計意圖:由竺可楨所做,所問過渡到所說,讓學生感悟出竺可楨是一個言行一致的人。結合課文學習生字新詞,聯系課文內容掌握精確、估計、推斷)。
(五)課外延伸,深化主題。
1、聯系生活實際,說說我們平時在哪些地方也使用估計和推斷,今后又應該怎么做呢?
2、文中描述的是關注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其實在平時我們還可以觀察,春天,第一聲鳴叫;夏天,第一聲雷鳴;秋天,第一片落葉;冬天,第一場雪……發生在什么時間?
3、生活中很多處都需要精確觀察,也只有精確觀察,才能搞科學研究,竺可楨這樣做這樣說,也是這樣要求我們的,所以課文經第一朵杏花為題。
4、冬去春來,第二年,出示第六小節,小男孩觀察到了杏花開放的時間嗎?他有什么表現?這是下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5、我們不僅要學會觀察大自然變化,還要學會關注人與人,關注社會的發展。
6、贈送名言:處處觀察皆學問。
(設計意圖:由課文中第一朵杏花引發開去,引導學生對春、夏、秋、冬各具代表性景物觀察,由關注大自然到關注社會。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滋生向他人表達欲望,感悟課文內涵,感悟對他人,對社會關注。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 篇12
小學語文蘇教版四年級(下)第一單元第二課——《第一朵杏花》一文中有一段話:“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這段景物描寫很美,運用了擬人和排比的修辭手法。教學這段文字時,我引導學生在充分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大膽想象,引導學生進行仿寫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開始,學生們比較茫然,為了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我引導學生開闊思路:教學第六自然段
師: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轉眼間一年又過去了,一年后,孩子有了答案,在揭曉答案前,文章第六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指名讀)
師:你喜歡這一自然段嗎?
生:我喜歡,因為它描繪了春天來了,帶來了綠意,使一切都充滿了生機。
生:它寫的很美。
師:美在哪里?
生:它說“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這里的詞語寫得很美,“吹綠”、“吹青”、“吹皺”、“吹鼓”寫出了春天來了萬物都蘇醒了。
生:(學生站起繪聲繪色地朗讀了該句后),這里還用了排比的手法。
師:你不僅讀得美,而且還知道這里用了排比,真了不起。
師:還有哪些地方寫得優美?
生:“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這里用了比喻,把時間比作飛箭,寫出了時間過得飛快。
師:說得好,讀得更好,一起來(全班投入地讀這一自然段)。
找準訓練的切合點,我根據教材實際及學生實際,引導學生想象,體會人物對話的體態、語態,進而體會人物的感情,加深對文章中心的理解,從而積累語言運用的經驗。例如:《第一朵杏花》中有一段孩子與竺可楨爺爺的對話,沒有對話的提示語,教學過程中,我就充分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對話,先理清對話的人物關系,根據上下文及平時的經驗,想象兩個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物此時的.不同心里狀態,進而朗讀一番。
師:下面的對話該怎樣讀?
生:“竺爺爺,杏花開了!”應該興奮地喊道。因為孩子發現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準確時間,按照竺爺爺的叮嚀做了,他很興奮。
生:“什么時候?”應該急切地問。”
生:“老師,我覺得應該加上竺爺爺迫不及待地問”。
師:看來你也迫不及待地要表達自己的觀點了!你先說說原因。”
生:迫不及待比急切更能體現竺爺爺急于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準確時間,更能表現他時刻關心物候現象的科學家風范,也能更好地體現老科學家重視孩子話的平易近人作風!在根據剛才添加的提示語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生對兩個不同人物的對話朗讀得特別到位,達到真正走進文本的地步,從而實現了生生與文本的
生生交流與老師的交流,深入的理解了文章的中心,這比我們瑣碎的肢解課文、繁瑣的分析,效果不知強多少倍!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 】相關文章: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09-28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優秀04-24
第一朵杏花語文教學設計12-20
語文第一朵杏花的教學反思02-21
語文第一朵杏花的教學反思11篇02-21
語文第一朵杏花的教學反思(11篇)02-21
語文第一朵杏花的教學反思7篇03-08
四年級語文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專業09-20
語文第一朵杏花的教學反思(匯編11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