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學設計(12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信息化教學設計 篇1
通過任課教授短暫十天的認真講解,使我對教學設計以及信息化教學設計等相關知識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信息化教學,是以現代教學理念為指導,以信息技術為支持,應用現代教學方法的教學。在信息化教學中,要求觀念、組織、內容、模式、技術、評價、環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其研究主體對象是教學,中心詞是教學,信息化是定語,指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完成更好的教學。
信息化教學模式明確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情境對信息化教學的重要作用,強調協作學習的關鍵作用,強調對學習環境的設計,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特點,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信息化教學的特點,才能勝任信息化教學。
信息化教學設計需要注意的點:首先,信息化教學設計需要注意信息資源的選擇,如網站、多媒體資源庫、課件等等;其次是教學情境的'創設利用。再次信息化教學設計需要注意的是由“教”轉變為“學”。最后是關注評價方式,及時評價可以有效獲得教學成果,鼓勵比打擊更有成效。
以上便是我學習這門課的心得與體會,時間雖短,但老師卻解決了我教學中的許多困惑,感謝老師和學員的關懷,謝謝!愿大家一切安好!
信息化教學設計 篇2
一、學習任務概述
二、學習對象特征分析
(一)教學對象
初中三年級學生,經過之前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掌握了一定的化學學習方法,有一定的分析以及總結歸納能力,但是對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可能還是會有困難。
(二)教學背景
本課是初中三年級的一堂化學基礎知識課,本節課主要是學習有關化合價的一些知識,根據幻燈片展示出的一系列上節課學習的化學式的實例,提出化合價的概念,總結化合價的規律。
(三)知識基礎
本節課是主要介紹一個化學基礎概念,學生在學習了化學式之后,通過具體實例來學習化合價的概念,并通過練習與小組同學進行討論總結出化合價的規律。元素的“化合價”是元素的一種重要性質,這種性質只有跟其他元素相化合時才表現出來。就是說,當元素以游離態存在時,即沒有跟其他元素相互結合成化合物時,該元素是不表現其化合價的,因此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0”。
(四)能力基礎
1. 學生思維活躍,不怕困難,遇到不會的問題時,先要自己思考一下,如果不能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再去請教別人。
2. 在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下,學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五)學習風格分析
1.對新鮮事物有強烈的好奇感,并積極去探索新事物,發現新現象。 2. 和別人的比較,得出強有力的結論有強烈的爭強好勝心,推動學習。3. 想得到老師的好評,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六)情感態度
1. 學生能夠認識到化學的趣味性,并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對化學基礎
知識之間的聯系做出合理的解釋。
2. 學生要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去了解更多的新知識。
三、學習目標分析
(一)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理解化合價的本質;
2、讓學生掌握化合價中元素化合價的一些規律,熟記一些常見的化合價,并學會根據化學式計算化合價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運用科學方法來學習化學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歸納整理、尋找規律的學習能力,并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
2、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對知識形成規律性認識的能力,在課堂練習中培養鞏固學生應用概念認識新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學習元素化合物的知識中,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教育;
2、滲透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
3、形成從現象到本質,感性到理性的認識方法;
4、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團隊合作精神。
四、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課題四的內容,本單元的內容是初中化學“雙基”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構成學生科學素養的基本要素,是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和將來適應現代化社會生活打好基礎所必需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是初中學生進行探究的基礎和結果,也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載體。而且本單元基本概念比較集中,這些概念是初中化學中最核心的一些念, 所以,本單元的內容對于學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學習的理論基礎,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本單元課題四中的內容化合價是初中化學的基礎知識,新教材對化合價這一部分內容不要求認識化合價的定義,不要求認識化合物中化合價的數目和正負是根據什么得到的。這部分知識點和舊教材相比理解的'程度變了。只可以簡單的
知道離子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價是該元素的一個原子得失電子的數目。而共價化合物只能一字不提。所以化合價這部分內容只能要求學生知道在化合物里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在單質里元素的化合價為零,在化合物里,元素的化合價只能靠記憶解決。建議在教學中,要求學生熟記幾種元素如:氫、氧、鈉、鉀、鎂、鋁、鐵、硫、氯等的化合價和常見的變價。這是必要的。但沒有必要讓他們一下子熟記表列所有元素的全部化合價。應該通過實際運用在不斷練習中達到熟記的程度。對于那些短期內背熟而長期不用的元素的化合價,到用時可能又記不清了;相反,通過練習抓住化合價、化學式的相關聯系和初中化學里最常見元素的化合價,便可很快地推算出一些未知元素在給定化合物中的化合價。
根據已知元素的化合價寫出它們的組成物質的化學式,或根據化合物的化學式判斷出各組成元素的化合價。這實際是讓學生通過關于化合價的命題進行練習。以熟練掌握相關化學用語的一種手段。是培養學生能力的一次飛躍。對于根據化合價寫化合物化學式的解題,課文給出的比較清晰,明了解題步驟、方法。所以課堂教學應以講練結合、練習為主的方式進行。
五、教學重難點分析
(一)教學重點
1、熟記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
2、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
(二)教學難點
1、化合價概念的建立和形成; 2、使用化合價規則確定物質的化學式。
六、評價量規
七、學習資源與環境
近年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教育技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發展,并且越來越多地運用到教學活動中。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教育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運用,極大的豐富了教與學的手段,使學習的觀念、方法得到了更新,學習的效果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化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學習中引入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教育技術,可以更好地豐富學習的內容,激發學習的興趣,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教師利用幻燈片、圖片、網上相關資料等資源,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學生通過課前調查,略讀,詳讀,課堂討論,分組討論,資料查詢,課后交流等活動方式,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1)教師利用PowerPoint制作課件,從網絡上下載圖片及資料;
2)學生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討論,課后通過網絡查詢整理交流,更加深入的了解所學的知識。
八、問題情景創設
在復習化學式及周圍數字的含義的基礎上,創設問題情境:化學式中的這些數字是由什么決定的?引出本節的主題:化合價。通過舉例分析化合價和化學式。通過舉例分析硫化氫的形成過程,了解化合價的實質。
信息化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頤和園》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18課,這是一篇寫景的游記。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恰當的比喻,再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學情分析】
《頤和園》是第七冊第五組教材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繼續練習給課文分段,揣摩作者的敘述順序,表達方法,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祖國河山的壯美秀麗。結合單元訓練點和學生實際,本課的訓練點為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敘述順序,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頤和園的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課文重點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學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紹的景物較多,比較分散。同時作者對頤和園中的景物只進概括性的描述較為抽象,學生對頤和園的景物沒有感性認識,不容易理解。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賞美愛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體會并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指導學生朗讀感悟頤和園的美景,培養審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2、引導學生體會并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情趣
1、導語: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你都去過哪呢?
2、學生自由分說。
3、當提到北京時,師適時引入對頤和園的介紹。
那可是個美麗的地方。它是清代乾隆年間修建的皇家園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片有關頤和園的文章。(板書課題)并強調“頤”的寫法,齊讀課題。
4、師:老師找了一段有關頤和園的風光片,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播放頤和園的風光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了解作者游覽順序。
1、生欣賞完頤和園的風光片,談談感受。
2、師:寫頤和園的'文章更美呢!我們趕緊打開課本第18課讀一讀吧!注意,在讀之前,老師先提兩點要求:(1)、要讀準字音。(2)、一邊讀一邊思考: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的?
3、生自由讀課文。
4、分段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師隨機指導字詞的音形意。例如:
1栽是平舌音,它還有兩個形近字:載、裁。讓學生讀一讀,并分別組詞。
2、強調“幾乎”中“幾”的讀音,并提醒它是多音字。
3、理解“遠眺”一詞。
4課件出示本課需要掌握的詞語,找生讀,再齊讀,理解“朱紅”。
5、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的?師板書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6、你是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師課件出示這些句子,生齊讀這些重點句子。
7、生根據板書用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說說作者游覽的順序。
三、精讀感悟,進一步感受頤和園的美
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讀一讀,并勾畫出自己認為美的句子,再多讀幾遍。
(一)感受長廊的特點
1、喜歡長廊的同學讀描寫長廊的段落,其它學生聽他是否讀出長廊的特點。
2、強調為了體現長廊“長”的特點,寫長廊的這些數字應該重讀,并指導朗讀。
3品析這位同學讀書情況,隨機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長廊“長、美”特點。
(二)感受萬壽山的特點
1、找生朗讀這一段。并隨機理解“聳立” 2重點品讀賞析:
出示句子:
1、(1)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墻。
(2)樹叢掩映著琉璃瓦屋頂和宮墻。
2、(1)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
(2)昆明湖又靜又綠。
(1)生自由讀句子,并小組討論哪句好,為什么。 (2)交流感受。
生交流第一組體會:第一句好,因為第二句把表示顏色的詞語去掉了,就體現不出色彩美了。 生交流第二組體會:第二句好,作者用了一個比喻句,讓我們感受到昆明湖到底有多靜,到底有多綠。
讓學生仿照這句話利用“像”說句話。 (3)讓學生美美地讀一讀這兩個好句子。
3、游船、畫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
(1)四人小組討論“滑”的精妙之處:
這兒用了一個“滑”字,是不是用錯了,能改用“劃”字嗎?
四人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
這個“滑”字沒用錯,這個滑字一般都用在很光滑的平面上滑過,像滑冰呀,滑雪呀,在這里用這個滑字,可以更體現出昆明湖很靜。 (2)感情朗讀,感受遠處昆明湖夢幻般的仙境。
(三)感受十七孔橋的特點
1、生自由朗讀
2生看著畫面,配樂介紹十七孔橋。
3、再展開想象,利用“有的”句式說說小獅子
四、總結全文,升華感情
其實頤和園的美景還有很多,比如說玉帶橋、智慧海,正如書中所說“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細細游賞”,要游賞就需要導游,下節課我們就學做小導游,把你最喜歡的一個景點介紹給大家,課下的時候,同學們收集一下頤和園的其他資料。
信息化教學設計 篇4
一、作品光盤
1.參賽選手作品登記表
2.教學設計方案
3.教學課件
4.現場說課課件
二、 紙質材料
1.參賽選手、作品登記表
2.教學設計方案 可以個人或團體名義報名
20xx年廣西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
參賽作品推薦表
組別:□中職組 □高職高專組 學校名稱:
20xx年廣西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參賽作品匯總表
組別:□中專組 □高職高專組 單位名稱:
信息化教學設計 篇5
教材分析
這是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的一篇散文,信息化教學方案 語文。寫了機場女服務員向一位失敗的運動員獻花的故事,說明了鮮花不僅可以獻給英雄和勝利者,更可以給失敗者以鼓勵。同時滲透著思想上的教育,告訴我們如何對待勝利和失敗,如何對待勝利者和失敗者。
學情分析
對于文章中那樣意義重大的勝利或者失敗,學生沒有經歷過,也很難體會主人公勝利和失敗時不同的心境。但在日常的平凡小事中,學生都有過勝利和失敗的體驗,因此可以聯系實際,讓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讀課文,多感悟。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
2、讀懂課文,理解機場服務員送的這束鮮花,珍貴在哪里。
3、體會服務員說的關于如何對待勝利和失敗的話有什么含義。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體會插敘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女服務員說的話,體會如何對待勝利和失敗。
教學準備
教師:將重點語句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劉翔2004雅典奧運會領獎和2008北京奧運會失意退場視頻、《真心英雄》mp3、有關成功和失敗名言警句網址)
學生:預習課文,自學生字、整理有關失敗的古今名言名句,規劃方案《信息化教學方案 語文》。
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獻花是很經常的事。大家想想,一般在什么情況下給人獻花呢?你在什么情況下接受過別人贈送的鮮花呢?(學生自由交流)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就叫作《獻你一束花》。(板書課題)
2.在課文的結尾,有一個反問句,大家來看一下。
(課件出示:鮮花理應送給凱旋的英雄,難道也會獻給她這黯淡無光的失敗者?)誰能把這句話改成陳述句,看看它要表達什么意思?(鮮花理應獻給凱旋的英雄,而不是獻給黯淡無光的失敗者。)你同意這個說法嗎?為什么?(學生進行簡短的自由討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剛才同學們對鮮花到底送給誰提出了自己的意見,現在我們就來讀一讀課文,看課文是怎樣說的.。
提出讀書要求:
自由朗讀課文,想辦法解決不認識的字詞,可以和身邊的同學合作。
2.檢查生字預習情況。(課件出示,隨機抽學生認讀。)
3.指名朗讀課文,思考兩個問題:
(1)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服務員為什么要給這個失敗的運動員獻花?
讀完課文,學生回答兩個思考題。
三、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請自由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這位運動員為什么一直垂著頭?你知道她是怎樣想的嗎?
學生同桌互相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指導朗讀,體會女運動員的內心。
四、自由朗讀課文
已經理解的地方在課文邊上寫下自己的理解,在課文不懂的地方畫上記號,并與同桌交流。
學生自主學習。
全班交流。
五、朗讀課文,熟記本課生字詞語
六、作業
默寫本課生字詞語。
流利地朗讀課文。
對不理解的地方嘗試自己理解。
信息化教學設計 篇6
一、教材分析
速度耐力練習中練習強度和練習密度直接決定的不僅僅是練習質量問題,而是練習結果是否和練習目標相一致。訓練中除了要科學設置練習和休息的時間比例外,更需要準確地控制一些生理指標的臨界值,因此對于訓練強度的確定和生理指標的監控要做到嚴謹化和經常性。信息技術為此提供了很好的技術支持(如研修課程里提到的Polar手表)。
二、學生分析
從成長的角度來說初中階段是發展耐力的敏感期。八年級的學生在七年級教學中已逐步建立起對體育科學性的認識,身體方面有了很好的速度基礎和一定的耐力基礎,對于練習強度、呼吸和練習、呼吸和體能恢復的關系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因此可以配合教師進行主動性練習,配合科學監控方法的實施,有層次性地推進練習目標。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了解速度耐力練習方法的特點,如練習時間和休息時間的比例、跑動的距離和組數等。
2.技能目標:
以最快速度完成跑動路線,間歇期主動進行深呼吸,做到恢復的最大化。
3.情感目標:
習慣遵循訓練計劃,堅持達成目標,并在必要時借助于同學、朋友和老師的力量。
四、教學環境
1.簡易多媒體教學環境。
2.交互式多媒體教學環境。
3.網絡多媒體教學環境。
4.移動學習。
5.其他。
五、信息技術應用思路
要突出三個方面:使用哪些技術?在哪些教學環節如何使用這些技術?使用這些技術的預期效果是?
1.運用Polar Team2監控,并對結果進行分析反饋(如果受到器材的限制,可用一塊Polar表選定一個學生佩戴,借助這一個結果來分析全員,并作為單元訓練計劃制定的依據)。
2.從熱身至放松結束全程使用Polar監測。
3.監測學生在預先設置的練習中心率工作的區域以及心率恢復的速度,便于在單元教學中有指導性地分組教學和設置合理的'練習強度及練習目標。
六、教學流程設計(可加行)
七、教學特色
包括為個性化教學所做的調整、為自主學習所做的支持、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的設計、教與學方式的創新等。
根據學校現狀,課前一周發送學生鏈接,提醒學生找時間利用pad或班級電腦觀看200米和400米比賽。觀察運動員的全程跑動速度,以及擺臂、步伐、呼吸等的特點。
準確設置速度耐力練習。利用練習時間和休息時間比準確控制練習的強度和目標。
利用Polar做初始評定和后期練習的監控。
分析Polar結果,評定學生的練習狀態和恢復狀態。
運用Polar結果指導后期練習計劃的制定。
信息化教學設計 篇7
一、學習目標與任務的確定
1.學習目標描述
用可觀察行為動詞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描述
2.學習資料與學習任務說明
包括學習資料的選擇、學習形式的確定、學習結果的描述、學習重點及難點的分析
3.問題設計
精心設計的問題要能激發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思考所學的資料
二、學習者特征分析
說明學生的一般特征、入門技能、學習風格等。
三、學習環境選擇與學習資源設計
1.學習環境的選擇學習環境包括:簡易多媒體教室、交互式電子白板、多媒體網絡教室、移動學習環境等。
2.學習資源的應用
學習資源是指經過數字化處理,能夠在網絡環境下運行的,并能在線閱讀,實現共享的多媒體學習材料。
(1)學習資源的類型包括:
網絡課件:適用于知識點的輔助教學網絡課程:整門課程的教學
專題站:某一專題的學習和研討案例庫:典型個案的分析 題庫:單元或課程的練習測試等等。
(2)學習資源資料要點及來源
簡要說明每個學習資源的名稱、網址及主要資料。
(3)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分為:
A。供給事實,建立經驗;B。創設情境,引發動機;C。舉例驗證,建立概念;D。供給示范,正確操作;E。呈現過程,構成表象;F。演繹原理,啟發思維;G。設難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開闊視野;I。欣賞審美,陶冶情操;J。歸納總結,復習鞏固;K。自定義。
(4)媒體的使用方式包括:
A。設疑—播放—講解;B。設疑—播放—討論;C。講解—播放—概括;D。講解—播放—舉例;E。播放—提問—講解;F。播放—討論—總結;G。邊播放、邊講解;H。邊播放、邊議論;I。學習者自我操作媒體進行學習;J。自定義。
四、學習情境的創設
1.學習情境的類型
情境的類型包括真實性情境、問題性情境和虛擬性情境或其他。
2.學習情境的設計
情境創設是指創設有利于對主題意義理解的情境。情境創設必須反映出新舊知識的聯系;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聯想;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重組和改造;能夠幫忙學生知識的'同化和順應。此處要對所選擇的某一情境類型做一簡要描述
五、學習活動的組織
學習活動的組織包括自主學習的設計、協作學習的設計和教學結構流程的設計等資料。
1.自主學習的設計:支架式學習、拋錨式學習和隨機進入式學習
支架式學習:是指圍繞事先確定的學習主題,建立一個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應遵循維
果斯基的“最鄰近發展區”理論,且要因人而異,經過概念框架把學生的智力發展從一個水平引到一個更高水平,就像沿著腳手架那樣一步步向上攀升。
拋錨式學習:指根據學習主題在相關的實際情境中選定某個典型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對給定問題進行假設,經過查詢各種信息資料和邏輯推理對假設進行論證,根據論證的結果制定解決問題的計劃,實施該計劃并根據實施過程中的反饋,補充和完善原有認識。
隨機進入式學習:指首先確定學習主題,創設從不一樣側面、不一樣角度表現學習主題的各種情境,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隨意進入其中任意一種情境去學習。
2.協作學習的設計:競爭、辯論、伙伴、問題解決和主角扮演
競爭:教師先根據學習目標與學習資料對學習任務進行分解,由不一樣的學習者“單獨”完成,看誰完成得最快最好,然后教師對學習者的任務完成情景進行評論,其他學習者也能夠對其發表意見,各自任務完成后,就意味著總任務完成。
辯論:協作者之間圍繞給定的學習主題,先確定自我的觀點,之后在必須的時間內借助虛擬圖書館或上網查資料,以構成自我的觀點,教師對他們的觀點進行甄別,選出正反兩方,然后雙方圍繞主題展開辯論,觀點論證充分的一方獲勝。經過辯論學習者可對問題進一步理解。
伙伴:指協作者之間為了完成某項學習任務而結成的伙伴關系。
問題解決:根據確定的問題,多個學習者組成協作學習小組,根據學習任務分工協作,共同完成某個學習任務,解決問題。問題解決的最終成果能夠是報告、展示或論文等。
主角扮演:指由不一樣的學習者分別扮演指導者和學習者的主角,由學習者解答問題,指導者對學習者的解答進行判別和分析。主角能夠互換。有助于對問題的理解有新的體會,還會增加成就感和職責感。
3.教學結構流程的設計是指教學系統中教師、學生、學習資料、網絡資源等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與聯系的形式。可按時間關系或空間關系進行設計。時間關系指教師與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先后順序,即教學程序、教學步驟、教學過程等;空間關系則主要指教學資料的層次關系、教學過程的邏輯關系等。可按提議圖標繪制,也可使用Inspiration或MindManager等工具,創設教學流程圖。
六、學習評價的設計
1.測試形式與工具
包括(1)課堂提問(2)書面練習(3)達標測試(4)學生自主網上測試(5)合作完成作品等
2.測試資料
學生學習活動的評價: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學習態度、交到程度、資源利用和學習效果的評價;
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目標到達、任務完成、達標測試、創新精神、實踐作品和信息素養的評價;
教師指導活動的評價:對教學活動組織、學習資源利用和教學過程指導的評價;
學習資源質量的評價:目標與資料、結構與功能、超鏈接與導航、多媒體、素材質量和技術規范的評價;
支撐服務系統的評價:針對技術水平、教學功能、資源供給和咨詢服務的評價。
七、備注
填寫對幫忙過自我的人(包括參閱的文獻、借鑒的案例,以及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中幫忙過自我)表示的感激和其它要說明的事項。
信息化教學設計 篇8
說明:信息技術支持導入、講授、評價等環節優化的三項作業,可以是同一節課中不同環節的技術應用,也可以是不同課中相應環節的技術應用。 作者信息
信息技術支持的導入環節優化(一)
第一步:設計前的分析
第二步:技術支持的導入設計
說明:在這一步里,請將你在導入環節上要說的話,預估的時間,所采用的信息技術支持(請具體說明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來優化導入效果,并截取重要畫面,鏈接相應的文檔)呈現在下表中。
信息技術支持的講授環節優化(二)
第一步:設計前的分析
第二步:技術支持的講授設計
說明:在這一步里,請你在下表左欄簡述講授環節的`主要教學活動(一至二個),并在下表
信息技術支持的評價優化(三)
第一步:設計前的分析
說明:請根據本節課的教學過程,針對一至兩個具體的教學活動進行評價設計,在表格呈現您設計此項評價的目的、所采用的評價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術工具。
第二步:技術支持的評價設計
說明:在這一步里,請將你在該環節的教學、評價目的、評價方法和評價工具呈現在下表中。在“評價工具”一欄中,除量規外,其他均需信息技術的支持
信息化教學設計 篇9
一、課標要求
學會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二、教材分析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屬于自然地理,本節課主要有“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和“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主要介紹了洋流的定義、洋流的性質分類(暖流和寒流)、洋流的構成和世界洋流的分布情景。著重介紹了世界洋流的分布情景,由氣壓帶和風帶模式圖推導世界洋流分布規律,分別分成南北半球中低緯、中高緯度及冬夏季的北印度洋來介紹。“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主要講洋流對氣候、對海洋生物以及環境污染的影響。體現了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三、學情分析
上節課學生已學習《自然界的水循環》,了解了水在地理環境中以三態形
式互相轉換,構成水循環。并且學習了水循環的過程和意義。為這節課的學習作了必須的基礎。這節課將為學生主要介紹由于海水的大規模運動構成了洋流。著重介紹洋流的分布規律,成因,及影響。使學生對自然界的水有另一個新的概念。
四、教學目標
新課程要求:學會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所以結合三維目標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會利用氣壓帶和風帶模式圖推導洋流分布;
(2)會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3)說明洋流對人類生活和地理環境的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1)由《泰坦尼克號》電影片段導出學習的課題,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2)介紹各種本節課所需要的概念;
(3)教會學生運用地圖分析風海流的成因;
(4)引導學生總結世界表層洋流分布的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究本事及自主學習本事;
(5)分析洋流的成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的本事,即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概念;
(6)介紹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引發學生思考。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愛好,經過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本事;
(2)使學生對大規模的海水運動(洋流)的成因,特點,分布規律有清晰的認識;
(3)經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自然地理環境是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及成因;繪制世界洋流分布圖并熟記洋流。
六、課時:
1課時
七、學法設計
1、網絡自主學習
首先學生自我在網絡或借閱資料,預習本節課的資料。
2、探究學習
探究學習能夠啟發學生的創造動機,鼓勵學生創造表現,以增進學生的創造性表現。在《大規模的海水運動》這節課中,能夠讓學生分組自我探究洋流分布的規律,激發學生的興趣。
3。小組合作學習
讓學生在小組中分工合作,各自扮演必須的主角,擔任必須的任務,有助于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八、教學過程
導入:在多媒體上播放《泰坦尼克號》電影截取片段,即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部分。學生看完后講解,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原因是在北緯40度撞上了冰山,導致船體進水而沉沒。思考:在北緯40度是不可能發生這樣大的冰山,那么冰山是哪兒來的?回答:對,因為海水是運動的,而這個冰山就是因為海水的運動被帶到了北緯40度這個位置。那么問題來了,海水為什么會運動呢?海水運動的形式有哪些?我們今日就來學習第三章第二節《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此處板書:第二節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新課講解:首先我們來看本節課第一個知識點: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大家注意到一個新的名詞沒?(回答洋流),對,洋流,要了解世界海洋表層的洋流分布,我們得先了解洋流是什么,同學們能夠看課本57頁第一行,說: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較穩定的沿著必須的方向做大規模的流動,叫做洋流。大家必須要注意這幾個關鍵詞:常年比較穩定、沿著必須方向,說明洋流是有方向的,且比較穩定。好了,明白了洋流的概念后,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它的分類,能夠根據其性質將洋流分為暖流和寒流,顧名思義,暖流就是從水溫高的海區流向水溫低的海區的洋流;那比較分析大家就能夠明白寒流的概念,即從水溫低的海區流向水溫高的海區的洋流。
(在黑板上畫出寒流和暖流,并且讓學生自主得出結論,一般由低緯度流向高緯度的都是暖流,相反由高緯度流向低緯度的都是寒流。)
教師提問:我們都明白海水是運動的,那么同學們思考一下海水為啥會運動?
學生回答:因為有風。
教師總結:很好,回答的很正確,盛行風是海洋水體運動的主要動力。盛行風吹拂海面,推動海水隨風漂流,并且使上層海水運動帶動下層海水運動,構成規模很大的洋流。在洋流運動時,陸地形狀和地轉偏向力都會使其運動方向發生改變。
在多媒體上打開洋流分布圖。
問:洋流的分布是不是很有規律性呢?那么有什么規律
信息化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學內容分析
《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三模塊《穩態與環境》的第三章第一節內容。第一章《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為整個模塊的學習打下基礎,提出內環境與穩態兩個重要概念,強調穩態這一核心概念形成發展,重點說明內環境穩態的生理意義。第二節內容就是在第一節提出內環境概念、學生能描述其組成及理化性質、能說明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的基礎上,提出內環境穩態的概念,進而說明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
教材內容分三個部分:內環境的動態變化、對穩態調節機制的認識、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意義。通過小調查和實驗的形式讓學生感受并理解動態變化、平衡、穩態,然后通過聯系實際,分析問題使學生初步了解穩態調節的機制并認識穩態的重要性,最后經討論促進學生關注健康問題、關愛生命保護環境。穩態調節機制在后面章節中要逐步展開、深化,在本節僅做簡要概述,以承上啟下,因此達到了解水平即可。教材在本節課中注重對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發現問題并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二、教學對象分析
已經學習了高中生物的兩個模塊的內容,學生已經從分子和細胞水平對生物有一定的了解,抽象思維、演繹能力和邏輯思維都有了一定的鍛煉,在此基礎上講解內環境以及穩態這樣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可以通過與生活經歷相聯系來理解和掌握。另外,前兩個模塊的學習,已經培養了學生通過實驗、調查等方法來學習生物知識、理解生物現象、運用生物知識和解決問題的基本生物學素養,所以本節課中小調查、小實驗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熟練地運用并從中獲得信息知識。
三、教學目標分析
課程標準中對本節內容的具體目標是“說明內環境穩態的生理意義”。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說明什么是內環境穩態。穩態概念是生命科學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塊的核心概念。做好這一概念的教學,可以為后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穩態概念及穩態的重要性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由于這些內容都很抽象,學生要做到真正理解有一定難度,因而也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難點。每一個人的健康都與內環境的穩態有關,幾乎所有人都親歷過諸如發燒等穩態失調引起的疾病。通過學習有關內環境穩態的內容,可以幫助學生結合生活體驗構建概念,經過思想認同強化自我保健的.意識。具體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說明內環境穩態及其生理意義;簡述穩態的調節機制。能力目標:嘗試解釋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關注內環境穩態與健康的關系。
四、教學重點、難點
說明內環境穩態的生理意義。
五、教學方法、策略
課前小調查、演示實驗觀察實驗、問題情境、提問啟發引導、討論探究、聯系實際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六、教學用具
硬件設備:黑板、教學電腦、投影儀等;
課件制作:Word、PPT、Flash動畫等,內容包括知識內容、實驗演示、圖片和視
頻欣賞、鞏固練習等。
七、課時安排:一個課時
八、教學流程圖設計
符號說明:
開始、結束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使用媒體,用具
九、 教學設計思路
課下完成“體溫日變化規律”的調查;學生匯報調查結果,引入新課;從兩外三個方面:pH穩定演示實驗的觀察分析、滲透壓穩定的舉例、生化六項化驗單的分析和討論,引出內環境穩態的的概念,然后講述內環境穩態的維持機制,再聯系實際分析穩態失調的病例,進而說明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最后舉例說明預防失調的方法。
十、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請同學按組將課前的調查結果輸入到教師用機的Excel統計表格中,觀察結果并思考回答這樣幾個問題:同一個人在一日內的體溫變化有何特點?不同的人(年齡、性別不同)體溫變化有何異同?人體溫的日變化與當地氣溫的日變化有何差異?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后,教師總結:健康人的體溫始終接近37℃,處于動態平衡中。
講述:其實,像體溫的變化情況一樣,健康人內環境的每一種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于動態平衡中,我們稱這種動態平衡為穩態。那穩態到底是怎樣的,是如何維持的,維持穩態對機體來說又有什么作用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幾個問題。“第二節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
2、新課呈現:
A、內環境的動態變化:之前告訴大家,內環境是處于動態變化中的,課前的小調查說
明了體溫確實是處于動態平衡中,溫度是理化性質的一方面,還有那些理化性質,有哪些事實可以表明它們也處于動態平衡中呢?
(pH)學生回憶思考,列舉事實。下面我們一起來觀看一個小實驗(視頻展示),學生描述實驗結果,得出血漿pH變化不明顯,水的變化明顯。說明內環境的pH的變化不大,處于動態平衡中。
(滲透壓)內環境的第三個理化性質滲透壓是否也處于動態平衡中呢?同學舉例說明,聯系生活經驗,聯系所學的知識。多飲多尿、輸液要輸生理鹽水、細胞膜制備實驗等。
(其他成分)內環境的其他化學成分又是如何變化的呢?出示課本“問題探討”中的血液生化六項檢查化驗單。先說明各檢查項目與健康狀況的關系,然后提問:每種成分的參考值都有一個變化范圍,說明什么呢?學生盡可能的說出看法認識,結合已經講過的。
(穩態)根據以上內容,引導學生總結穩態概念。教師強調:
(1)穩態不是恒定不變,而是相對恒定的一種動態變化;
(2)這種動態變化保持在一定范圍內。簡要介紹穩態概念的提出和發展,并說明穩態概念已成為生命科學的一大基本概念。
B、內環境穩態調節機制的認識:
(基礎)內環境穩態是如何實現的呢,請同學觀察圖片(內環境穩態與各系統關系圖),以內環境中的化學成分來分析各成分的相對穩定是如何保持的。學生可以自己畫流程圖表
示,表達交流自己的見解。首先與消化、呼吸、循環、泌尿等系統的功能及細胞代謝功能的實現有直接關系。其次與各器官、系統的協調有關。
(機制)機體內各個器官、系統,為什么能保持協調一致?簡要介紹人類對機體維持穩態機制的認識過程,指出目前普遍認為,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
(能力有限)機體對穩態進行調節的能力是有限的,當外界環境變化過于劇烈,或人體自身的調節功能出現障礙,內環境穩態就會遭到破壞。內環境穩態遭破壞后會出現什么現象呢?學生舉例,如尿毒癥、糖尿病、高山缺氧反應、發高燒、嚴重腹瀉造成的脫水、酸堿中毒、空調病等。在教師提示下學生從細胞代謝需要的物質和條件進行分析原因。
C、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意義:
(意義)通過分析最后得出: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如何做)如何預防機體內環境的失調呢?引導學生從外界環境和機體自身調節能力兩個方面去思考。即通過加強自我保健,減少外界環境變化對機體的不良影響,同時增強機體的調節能力以適應多變的外環境。討論總結。強化自我保健意識。
3、鞏固練習
總結整節課的要點知識,結合課后練習,鞏固加深印象和理解。
十一、教學反思(課程進行之后完成)
信息化教學設計 篇1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簡述動物細胞培養的過程、條件及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
1.運用細胞的基礎知識,分析細胞工程的理論基礎;
2.通過小組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思維的嚴密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動物細胞培養的學習,體會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關注細胞工程研究的發展和應用前景。
二、教學重難點
動物細胞培養的過程及條件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展示兩幅燒傷程度不同的病人圖片。
師:俗話說:“水火無情”,火災過后,都會有燒傷病人。在治療燒傷病人時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燒傷病人的健康皮膚進行自體移植,但對一個大面積燒傷的病人卻無奈,用他人的皮膚來源不足,而且會產生排異反應。怎樣獲得大量的自體健康皮膚呢?這個難題,動物細胞工程為我們找到了解決辦法。
【設計意圖】利用經典圖片引入課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
(二)動物細胞培養概念
動物細胞培養就是從動物機體中取出相關組織,將它分散單個細胞,然后放在適宜的培養基中,讓這些細胞生長和增殖。
(三)動物細胞培養過程
培養動物所用的細胞大都取自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齡動物器官或組織。
將組織取出來后,先用胰蛋白酶或膠原蛋白酶處理等使組織分散成單個細胞,然后配置成一定濃度的細胞懸液。
放在培養瓶中的具有一定濃度的細胞懸浮液在培養箱中培養的過程叫做原代培養;隨著細胞生長的和增殖,培養瓶中的細胞越來越多,需要定期地用胰蛋白酶處理使細胞從瓶壁上脫離下來,配制成細胞懸浮液,分裝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培養瓶中培養,這稱為傳代培養。傳代細胞中遺傳物質沒有發生改變的叫做細胞株;遺傳物質發生了改變,并且帶有癌細胞的特點,這種傳代細胞叫做細胞系。
(四)動物細胞培養的條件
1.無菌、無毒的環境:對培養液和所有的培養用具進行無菌處理,還可在培養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此外,應定期更換培養液。
2.營養:合成培養基中有葡萄糖、氨基酸、促生長因子、無機鹽、微量元素等,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漿等。
3.溫度和pH:適宜溫度為36.5℃±0.5℃,適宜pH為7.2-7.4。
4.氣體環境:主要是O2和CO2。
(五)動物細胞培養技術的應用
1.生產生物制品:如病毒疫苗、干擾素、單克隆抗體等;
2.健康細胞培養;
3.作為基因工程中的受體細胞;
4.科研方面:篩選抗癌藥物、治療和預防疾病等。
(六)思考討論
1.為什么選用動物胚胎或幼齡個體的器官或組織做動物細胞培養材料?
答:因為這些組織或器官上的細胞生命力旺盛,分裂能力強。
2.為什么培養前要將組織細胞分散成單個細胞?
答:成塊組織不利培養,分散了做成細胞懸浮液利于培養。
3.在動物細胞培養過程中,為什么要用胰蛋白酶對取出的動物組織進行處理?答:胰蛋白酶處理動物組織,可以使動物組織細胞間的膠原纖維和細胞外的其他成分酶解,獲得單個細胞。
4.細胞株和細胞系有什么區別?
答:細胞系的遺傳物質改變,具有癌細胞的特點,失去接觸抑制,容易傳代培養。
5.動物細胞培養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較植物組培培養基有何獨特之處?
答:主要成分:葡萄糖、氨基酸、無機鹽、維生素和動物血清等;獨特之處有:A.動物細胞培養液為液體培養基;B.動物細胞培養液的成分中有動物血清等,而植物組培培養基多數選取蔗糖為營養物質。
6.動物細胞培養能否像綠色植物組織培養那樣最終培養成新個體?
答:不能,動物細胞培養只能使細胞數目增多,不能發育成新的動物個體。
動物細胞培養是細胞工程、基因工程和生物醫學工程的重要研究手段,教師在介紹了動物細胞培養的過程、條件之后,可以通過問題式探索,讓學生深層次地了解動物細胞培養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鞏固知識,加深理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信息化教學設計 篇12
一、學習目標與任務的確定
1.學習目標描述
用可觀察行為動詞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描述
2.學習資料與學習任務說明
包括學習資料的選擇、學習形式的確定、學習結果的描述、學習重點及難點的分析
3.問題設計
精心設計的問題要能激發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思量所學的資料
二、學習者特征分析
說明學生的普通特征、入門技能、學習風格等。
三、學習環境選擇與學習資源設計
1.學習環境的選擇
學習環境包括:簡易多媒體教室、交互式電子白板、多媒體網絡教室、挪移學習環境等。
2.學習資源的應用
學習資源是指經過數字化處理,能夠在網絡環境下運行的,并能在線看,實現共享的多媒體學習材料。
(1)學習資源的類型包括:
網絡課件:合用于知識點的輔助教學網絡課程:整門課程的教學
專題站:某一專題的學習和研討
案例庫:典型個案的分析
題庫:單元或者課程的練習測試等等。
(2)學習資源資料要點及來源
簡要說明每一個學習資源的名稱、網址及主要資料。
(3)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分為:
A、供給事實,建立經驗;
B、創設情境,引起動機;
C、舉例驗證,建立概念;
D、供給示范,正確操作;
E、呈現過程,構成表象;
F、演繹原理,啟示思維;
G、設難置疑,引起思辨;
H、展示事例,開闊視野;
I、欣賞審美,陶冶情操;
J、歸納總結,復習鞏固;
K、自定義。
(4)媒體的使用方式包括:
A、設疑—播放—講解;
B、設疑—播放—討論;
C、講解—播放—概括;
D、講解—播放—舉例;
E、播放—提問—講解;
F、播放—討論— 總結;
G、邊播放、邊講解;
H、邊播放、邊議論;
I、學習者自我操作媒體進行學習;
J、自定義。
四、學習情境的創設
1.學習情境的類型
情境的類型包括真實性情境、問題性情境和虛擬性情境或者其他。
2.學習情境的設計
情境創設是指創設有利于對主題意義理解的情境。情境創設必須反映出新舊知識的聯系;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聯想;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重組和改造;能夠幫忙學生知識的同化和順應。此處要對所選擇的某一情境類型做一簡要描述
五、學習活動的組織
學習活動的組織包括自主學習的設計、協作學習的設計和教學結構流程的設計等資料。
1.自主學習的設計:支架式學習、拋錨式學習和隨機進入式學習
支架式學習:是指環繞事先確定的學習主題,建立一個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應遵循維
果斯基的“最鄰近發展區”理論,且要因人而異,經過概念框架把學生的'智力發展從一個水平引到一個更高水平,就像沿著腳手架那樣一步步向上攀升。
拋錨式學習:指根據學習主題在相關的實際情境中選定某個典型的真實事件或者真實問題,對給定問題進行假設,經過查詢各種信息資料和邏輯推理對假設進行論證,根據論證的結果制定解決問題的計劃,實施該計劃并根據實施隨機進入式學習:指首先確定學習主題,創設從不一樣側面、不一樣角度表現學習主題的各種情境,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隨意進入其中任意一種情境去學習。
2.協作學習的設計:競爭、辯論、火伴、問題解決和主角扮演
競爭:教師先根據學習目標與學習資料對學習任務進行分解,由不一樣的學習者“單獨”完成,看誰完成得最快最好,然后教師對學習者的任務完成情景進行評論,其他學習者也能夠對其發表意見,各自任務完成后,就意味著總任務完成。
辯論:協作者之間環繞給定的學習主題,先確定自我的觀點,之后在必須的時間內借助虛擬圖書館或者上網查資料,以構成自我的觀點,教師對他們的觀點進行甄別,選出正反兩方,然后雙方環繞主題展開辯論,觀點論證充分的一方獲勝。經過辯論學習者可對問題進一步理解。
火伴:指協作者之間為了完成某項學習任務而結成的伙伴關系。
問題解決:根據確定的問題,多個學習者組成協作學習小組,根據學習任務分工協作,共同完成某個學習任務,解決問題。問題解決的最終成果能夠是報告、展示或者論文等。
主角扮演:指由不一樣的學習者分別扮演指導者和學習者的主角,由學習者解答問題,指導者對學習者的解答進行判別和分析。主角能夠互換。有助于對問題的理解有新的體會,還會增加成就感和職責感。
3.教學結構流程的設計
是指教學系統中教師、學生、學習資料、網絡資源等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與聯系的形式。可按時間關系或者空間關系進行設計。時間關系指教師與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先后順序,即教學程序、教學步驟、教學過程等;空間關系則主要指教學資料的層次關系、教學過程的邏輯關系等。可按提議圖標繪制,也可使用Inspiration或者MindManager等工具,創設教學流程圖。
六、學習評價的設計
1.測試形式與工具包括
(1)課堂提問
(2)書面練習
(3)達標測試
(4)學生自主網上測試
(5)合作完成作品等
2.測試資料
學生學習活動的評價: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學習態度、交到程度、資源利用和學習效果的評價;
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目標到達、任務完成、達標測試、創新精神、實踐作品和信息素質的評價;
教師指導活動的評價:對教學活動組織、學習資源利用和教學過程指導的評價;
學習資源質量的評價:目標與資料、結構與功能、超鏈接與導航、多媒體、素材質量和技術規范的評價;支撐服務系統的評價:針對技術水平、教學功能、資源供給和咨詢服務的評價。
七、備注
填寫對幫忙過自我的人(包括參閱的文獻、借鑒的案例,以及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中幫忙過自我)表示的感激和其它要說明的事項。
【信息化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信息化教學設計06-16
信息化教學設計07-13
(精華)信息化教學設計11-09
信息化語文教學設計07-05
信息化教學設計15篇(精選)08-26
信息化教學設計優秀(11篇)11-09
小學語文信息化優秀教學設計通用03-26
高職教育信息化教學設計模式研究09-04
語文信息化教學設計模板(通用10篇)01-11
小學語文信息化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0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