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實用)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課文按游覽順序寫到的,記敘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故土熱愛。
教學目標
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要求大學生以小導游的身份中學生來介紹景物,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注重評價過程。切身感受作者的游覽順序,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從外洞到內洞的過程寫具體的。要求學生畫出自己喜愛的景點,培養想象力。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教學構想
由導讀引入,需先引導學生自學課文,弄清楚作者的游覽順序,然后以小導游的身份去介紹自己喜歡的景點,然后由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并自己解析做出解答。最后由錄像激勵學生學員理順課文,并總結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錄音帶、投影片、錄像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了解大意,理清作者的游覽路線,自學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提出問題,系統地學習課文內容,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喜歡旅游嗎?你跟爸爸媽媽去哪里旅游爺爺奶奶過?你在旅游中有什么感受呢?
2、今天,我們就第一課一起來學習第十九課《記金華的雙龍洞》。
3、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開火車按招盛純朗讀課文,讀后評議,糾正讀音。
2、自由小聲讀課文,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3、指名說說作者的游覽順序。(板書:路上———洞口———外洞———內洞———出洞)
三、讀懂課文,學習游覽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路上看到的景色的?
2、自由讀,思考:路上的景色有哪些特點?
3、在這一自然段中,你讀懂了哪些基礎知識?著重理解:“映山紅”“新綠”“或濃或淡的新綠”“明艷”“眼前一片明艷”“時而”“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隨著山勢……”
四、練習朗讀第二、三自然段。
1、個人自由讀,邊讀邊想路上察覺到的景色。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五、學習外洞、內洞的特點。
1、默讀,沒錯外洞和內洞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2、在這些自然段中,你讀出了哪些知識?著重理解:
(1)外洞的主要特點是什么?(大)主要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
(2)內洞的主要就特點是什么?理解“變化多端”和“形狀各異”
(3)為什么說:“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4)你知道為什么這個洞叫做雙龍洞嗎?(因為內洞有幾條龍。)
(5)這兩條龍實際上是什么?(石鐘乳)理解“蜿蜒”
3、課文哪一部分是講作者由外洞進入內洞?
(1)這一段講了哪數層意思?
(2)作者進洞時的感受是什么?從作者的感受中,你體會到什么?
六、熟讀課文,練習有情誼地朗讀,邊讀邊想象外洞、內洞的`特點,想象乘船進入內洞的情景。
作業設計
練習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板書設計
19記金華的雙龍洞
作者游覽路線:
路上———洞口———外洞———內洞———出洞[明線]
課后小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復習上節講義的內容,加深學生印象。理出溫泉水流經的路線,歸納文章的寫作特點。要求學生畫出自己喜愛的景點,培養想象力。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上節課內容。
1、你喜歡哪個自然段?能給大伙背誦一下嗎?
2、指明說說外洞特質和內所洞的特點。
二、理解青草流經的路線。
1、啟發思考。找出課文中寫水的句子讀一讀,再想一想再泉水是從哪兒流水到哪兒的?
2、學生討論,巡視指導。
3、集體討論。板書:深黑的石洞———內洞———外洞———洞口———隨著山勢流下山
三、教師小結。
課文把雙龍洞的一般性特點寫得很具體,我們讀了,仿佛身臨其境。作者按照飽覽的順序,把游洞的過程和泉水流經的匯入路線結合起來寫,條理很清楚。
四、畫圖,發揮想象力。
1、同學們,你喜歡雙龍洞的哪處景點呢?當一次小導游,跟著錄像向同學們介紹一下好嗎?
2、同學們說得真好,能把你喜歡的景點畫出來嗎?
作業設計
1、把你喜歡的景點畫出來。
2、根據畫面,把自己喜歡講解的景點介紹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19記金華的雙龍洞
泉水流經的路線:
深黑的山洞——內洞——外洞——洞口——隨著山勢流下山[暗線]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2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3課《記金華的雙龍洞》。(板書課題)
2、讓學生解釋“記”是什么意思。(記載)
3、本文是一篇游記。這篇游記是葉圣陶先生于1957年游覽金華雙龍洞后寫下的。
4、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金華的雙龍洞景致美麗奇特,吸引了許多中外游客,同學們是不是也想去雙龍洞看一看,那就讓我們和文中的我一起去游覽,好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出示電腦軟件,點擊課文朗讀,學生邊聽課文朗讀錄音邊看課文,進入情境,感知課文內容。
2、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畫出作者游覽的景點,想想是按什么順序游覽的。
3、檢查自讀情況:
⑴用生字詞卡片檢查生字詞的認讀情況,可采取指讀、齊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
⑵抽生輪讀課文,生生互相糾正,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評價,對于讀得不好的同學要多鼓勵。
⑶根據作者的游覽路線,畫一張游覽示意圖,說說課文主要描寫了哪些景點。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
⑷教師:
作者是按照“路上→外洞→孔隙→內洞→出洞”的順序游覽雙龍洞的。
三、細讀課文,探究解疑
1、齊讀第1自然段,思考:
這段交待了什么?(游覽的時間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⑴教師:
作者在從金華去雙龍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欣賞,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⑵學生默讀、思考、勾畫。
⑶小組討論、交流。
⑷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教師引導學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說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最后說說作者看到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學生邊答教師邊板書:
理解“或濃或淡的新綠”,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顏色?“明艷”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艷?
(“明艷”,指色彩明亮鮮艷。“新綠”,指春天新長出的草和樹葉的綠色。春天正是植物生長的旺盛時期,不斷地有新芽、嫩葉冒出來。剛長出時的顏色是淡綠的,長出時間稍長,顏色就變深、變濃了。作者說“或濃或淡的新綠”,準確地描繪了春天綠色的特點。因為有“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艷”。)
b出示電腦課件,將沿途看到的山、花、樹出現在電視屏幕上,使學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艷的彩色畫卷。
c指導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
②交流對第3自然段的理解:
a教師:
沿途不僅有有特色的山、花、樹,還有水,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聽聽溪水的歌唱。
b討論交流:
溪流為什么會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換調子?
(溪流的樣子和聲音時時在變化,都是“隨著山勢”的變化而產生的。聽,溪流的聲音多好聽,有時發出嘩嘩的聲音,有時發出淙淙的聲音,有時發出潺潺的聲音,多像一首動聽的歌啊。)
c指導感情朗讀第3自然段。
⑸小結:
第2、3自然段寫了路上的'見聞,寫得有聲有色,充滿了對沿途景物的愛,使我們也仿佛親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
四、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交流搜集到的有關金華觀龍洞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說說課文的第1自然段和2、3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2、過渡:
去雙龍洞的沿途景色就如此迷人,那洞中景物一定更值得一看,讓我們和作者一道去玩賞、去領略吧!
二、繼續探究課文內容,領略金華雙龍洞的神奇美景
1、自學4~7自然段:
⑴默讀思考:
作者在外洞、孔隙、內洞都看到了哪些景象,有何感受?
⑵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標記。
2、小組討論交流。
3、匯報交流自學成果,教師相機引導、點撥。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他們把握如下要點: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從外洞到內洞的經過說清楚的,再說說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船的“小”,由外洞到內洞的“窄”,注意學習這種細致描寫的方法。)
教師:
課文中寫道:“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孔隙指小洞、裂縫,應該說是小的;但又能容小船進出,那就該說是大的,那孔隙到底該說它小,還是該說它大呢?
(讓學生各談自己的理解,最后經過討論得出結論,說它“大”或“小”,要跟它相連的外洞與內洞的大小比較,才能做出判斷。外洞能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開會,當然很大,而內洞更有十來進房子那么大。這就顯出這一處的洞或裂縫很小,因而稱之為“孔隙”。至于這個“洞”或“裂縫”本身并不小。)
有感情地朗讀第5自然段。
⑴出示電腦課件,欣賞內洞的神奇美景。
⑵感情朗讀6、7自然段。
⑶質疑問難,合作解疑:
a作者看到洞頂的雙龍說“有點像”,到底像不像?
(學生可能有的說“像”,有的說“不太像”。經過爭論可逐步得出結論:此處本已有顏色,用上“蜿蜒”形容,又可見其形態,再加上燈光搖曳,產生一種“像”的感覺;但由于它是石鐘乳自然形成,沒有經過人工雕刻,不可能十分“像”。所以作者說“有點像”,可見其用詞嚴謹。)
b課文中寫“其次是石鐘乳和石筍,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據形狀想象成神仙、動物以及宮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那么,究竟可以想象成什么器用、什么宮室、什么神仙和動物呢?(可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盡情地發揮。)
c“泉水*著右邊緩緩地流,聲音輕輕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照應上文“泉水”。
4、齊讀第8自然段,思考:
這段講什么?
(乘船出洞)
三、總結全文
1、出示電腦課件,按游覽順序播放全文景象,體會雙龍洞一游的種種美的感受。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3、總結:
雙龍洞一游,路上景色美麗迷人,外洞高大寬敞,內洞夢幻般神奇,再加上過孔隙時那新奇的快感,使作者有種美的感受。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把游洞的過程和泉水流經的路線結合起來寫,使我們讀了也仿佛身臨其境。
四、拓展延伸
根據課文的描述,展開合理想象,分小組設計“外洞”“內洞”及“兩洞連接”處的解說詞,輪流擔當導游。選出說得好的同學在班上說一說。
五、指導寫字,鞏固字音,記憶字形,讀寫詞語
1、小組內說一說是怎樣記憶生字的。
2、指導書寫,重點指導“額”字。
3、讀寫詞語。
〖板書設計〗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學習細致描寫的方法。
3、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從外洞入內洞。
2、練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文的前三段向我們介紹了作者游覽的時間、目的地以及一路上的見聞,那盤曲而上的盤山公路,那令人眼前一片明艷的山路景色,那時時變換調子的溪流聲……是多么迷人啊!那么作者游覽了哪些地方?這些地方又各有什么特點?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二、初讀課文,總體感知
1、初讀課文,理清條理:
請大家打開課文,讀讀課文4~8自然段,看看作者游覽了哪些地方?
2、再讀課文,歸納特點:
同學們再讀讀這幾段,看看外洞、孔隙和內洞分別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3、小結過渡,布置下一步學習任務:
你們剛才談的這些就是這幾個地方的特點。通過剛才兩次讀課文,我們知道作者游覽了這幾個地方,也知道了這幾個地方分別有著這樣的特點。那么,你對哪個地方最感興趣呢?(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說出喜歡的地方)同學們都分別找到了自己最喜歡的地方,你們想讓大家都來喜歡這里嗎?那就要你們去細細地讀文章,喜歡哪個地放就讀哪個部分,看看你從文章的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這些特點,然后把你的體會告訴大家。通過你的理解,通過你的表達,把別人都吸引過來,好嗎?
同學們要注意你喜歡的這個地方有什么特點?你是從文章的哪些詞句中體會到這些特點的?找到后就按平時讀書的方法做上記號。
三、精讀課文,自讀自悟
1、學生閱讀,做批注:
⑴ 同學們已經想好了,那么我們就從外洞開始,說一說你是從哪些詞句體會出特點讓并且讓你喜歡上的?
⑵ 剛才這幾個同學的說的非常好,有誰被他們的敘述所打動也喜歡上外洞的同學請舉手。那么就請你們這些喜歡上外洞的同學有感情地一起來把外洞讀給大家的聽。
⑶ 接下來作者寫了從內洞到外洞的唯一通道孔隙,孔隙有什么特點?
(學生敘說時要讓學生說出是根據什么哪句話理解到的)
結合學生的回答,讓學生了解作者在描寫孔隙的特點的同時,還寫了如何通過孔隙進入內洞的乘坐工具,進入方式。
⑷ 作者在這里介紹了孔隙的特點還介紹了什么?
在講解時,根據學生所說的.進行引導,不要把答案直接灌輸給學生。并且在敘說過程中要讓學生知道哪些地方是作者對實際的描寫,那些是作者自身的感受。
2、體會作者的心情:
⑴ 這樣小的小船,這樣獨特的進洞方式和乘船姿勢,這樣奇特的乘船感覺,是多么有趣啊!作者此時心里會怎么想呢?
⑵ 通過剛才幾位同學的介紹,有哪些同學也對孔隙產生了興趣?正因為作者抓住孔隙的特點結合自己的感受,使我們如臨其境。所以孔隙也就深深地吸引了你們,是這樣的嗎?那么喜歡孔隙的同學就大聲的把你的體會融入到朗讀中,一起齊讀本段。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在雙龍洞的所見所聞。
2、了解一些句子在文中的過渡作用。
3、學習抓住特點定景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周圍事物和有條理敘述事物的`能力。
4、通過學習,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秀麗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孔隙窄小”和洞內景物“有點像……”
三、教學模式
讀讀想想議議練練
四、教學準備
電教片、投影儀、小黑板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
作者按怎樣的順序游覽的?
(二)、學習二——五段
1、自由朗讀二、三、四、五段,你最喜歡哪一段?為什么/
2、小小組交流
3、大組交流
第三段:外洞
1、外洞洞口有什么特點?(拱形、寬)作者是怎樣寫的?(比喻)
2、理解詞“突兀森郁”
3、這節最后一句寫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寫泉水,這條水線串聯全文。與下一小節緊密相連)
4、齊讀第二段。
第四段:從外洞進入內洞
1、默讀第四段。
2、口述作者怎樣進入內洞?出示電教片,抽動片演示。
3、這小節共九句話,每句寫什么?注意各句之間的聯系。
4、孔隙有什么特點?
(窄:只能容兩個人并排仰臥的小船;矮:小般進出靠工人拉,人臥在船內;險:左右和上方的石頭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
5、指導讀好句子。
第五段:內洞
1、默讀思考:內洞有什么特點?(黑、奇、大)
2、分別用不同的符號標出黑、奇、大的句子。
3、為什么“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為什么說有點像?到底是像還是不像?
4、看電教片:認識石鐘乳、石筍。
小結:雙龍洞無論是外洞、孔隙、內洞景色各異,都值得觀賞,這是全文的中心。
(三)、質疑
1、第三小節似乎和題目不符。
(這小節寫溪水的樣子、流速、聲音,它是串聯全文的另一線索)
2、用直線劃出文中水線的句子。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師提示:葉老出洞后又沿著溪水拾貝而上,去玩賞上洞——冰湖洞去了。
(六)、作業(見教室下發資料)
附板書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
映山紅、油桐(白)、砂土(粉紅)、新綠(或濃或淡)
路上 溪流(寬窄緩急)
溪聲(變換調子)
高、突兀森郁
洞口 寬、像橋洞
外洞 仿佛大會堂
……或是…… 熱愛大自然
(觀察抓住特點)
窄 容得下兩人
孔隙 矮 貼
險 擠、壓、撞、擦
黑 一團漆黑、昏暗
內洞 奇 雙龍、石鐘乳、石筍
大 比外洞大、有十來進房子大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5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及新詞。
2、了解按游覽路線連段成篇的方法及過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3、學習“孔隙”一段的描寫方法,寫一段話。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5、了解金華雙龍洞奇異的景象,產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教學目的】
1、讓學生了解雙龍洞的奇異的`景象,激發學生熱 愛大自然的情感。
2、培養學生依據課文內容,搜集資料、豐富課外知識,運用有關課外材料理解課文內容。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初步了解過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孔隙”和“內洞”是全文重點內容,也是教學重點。通過學生讀中感悟,了解到“孔隙”和“內洞”景觀特點。
【教學用具、學具準備】
石鐘乳、石筍圖片數張,維美光盤。
【板書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
金華──羅甸──山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 一 課 時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簡介作者葉圣陶。
3、學習生字詞,理解部分詞語意思。
4、逐自然段讀課文,了解每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5、練習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第 二 課 時
一、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學生讀課題)。
我們隨著葉圣陶老先生從金華出發,經過羅甸,就漸漸入山了。在山上,我們看到了哪些景物?
二、學習課文
1、學習二、三段:
⑴ 默讀,畫出沿途景物。
⑵ 看到文中景物描寫,你想說什么?
⑶ 有感情讀2、3段。
2、學習第五段:
⑴ 過渡語:
山上景色美,雙龍洞呢?讀課文,看我們隨葉老游覽了哪些地方?你最喜歡哪個地方?為什么?板書(洞口、外洞、孔隙、內洞)
⑵ 很多同學對“孔隙”和“內洞”感興趣,那我們就先學習這兩處,看孔隙。
⑶ 課前,不少同學查閱了雙龍洞資料,誰來說說你了解到的孔隙什么樣?(學生簡介)
⑷ 如欲觀賞內洞美景,唯有平臥小船、擦崖逆水而入,這種游覽方式堪稱一絕,我們也去感受一番!
⑸ 自由讀,結合語句談談游覽孔隙后給你留下的感受。
個人學習后,小組內互相補充。
⑹ 匯報:
窄小 船小
低矮 行船方式
乘船姿勢
乘船感覺
⑺ 看過孔隙光盤。
3、學習6~8段:
⑴ “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臥小船”,過了孔隙就到了內洞,我們看到了什么?結合文中語句談感受。
⑵ 匯報:
① 看到黑、大,洞頂的雙龍和各種石鐘乳和石筍。
② 讀中感悟,雙龍、石鐘乳、石筍的美和奇特。
知道雙龍洞洞名的來歷。
③ 師生展示石鐘乳圖片,加深體會。
4、學習第4段:
⑴ 過渡語:
學完內洞,咱們再來看看外洞和洞口,請你們自學。
讀一讀課文,看看外洞和洞口有什么特點?
⑵ 自學匯報:
洞口 寬 外洞 高 大
三、了解過渡句作用
1、學完雙龍洞,作者介紹的最詳細的是哪個地方?為什么作者不先寫這兒?這樣重點不就更突出了嗎?
(游記要按游覽順序來寫)
2、指板書,說說作者的游覽路線。
3、把文中描寫作者游覽路線的句子找出來。
4、請你們按順序讀讀,體會它們的作用。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隨葉老游覽了金華的雙龍洞,洞內天然形成的景觀令人驚嘆,其實,我們國家還有不少自然形成的奇異景觀,介紹你知道的景觀。
五、作業
搜集祖國奇異景觀資料,兩周后辦圖片展覽。
第 三 課 時
1、檢查朗讀。
2、檢查字詞情況。
3、處理課后練習,指導仿寫。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2、按游覽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內容。
3、歸納中心思想,練習按文章敘述的方法給課文列提綱。
4、通過學習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教學重難點:
1、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2、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作者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三、課前準備:
幻燈片等。
四、教學課時: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學會生字詞,通讀課文。
2、理清課文的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
3、教學課文一、二、三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導入課題,板書題目。
齊讀題目,指導理解“記”的意思;記敘、描寫。
介紹作者葉圣陶:原名葉紹鈞,江蘇蘇州人,代表作品《稻草人》《倪煥之》《爬山虎的腳》。
二、通讀課文,說說課文大概寫了什么。初步領略雙龍洞的美景。
三、檢查預習情況,指導讀準生字詞。并理解部分生詞如:蜿蜒、變化多端。
四、理清條理,給課文分段。
1、問:按游覽的順序,課文可以分幾段?怎樣分?
2、檢查分段情況,指導分段。
一、(1)交代游覽的時間地點。二、(2—3)往雙龍洞的路上看到的景色。
三、(4)洞口的景色。四(5)怎樣由空隙進入內洞。
五、(6—7)游覽完內洞,出了洞。
五、再讀全文,說說作者游覽了哪些地方?游覽的路線是怎樣的?
板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六、講讀課文一至三段。
1、作者出了金華城,去雙龍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讀課文說
說。(映山紅)(油桐)、(沙土)、(新綠)、(溪流)。
2、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給作者的感受怎樣?(板書:一片明艷)
3、觀看幻燈片,親自感受。你覺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導感情朗讀。
4、作者還聽到了什么?溪聲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會有時而窄,時而寬,時而緩,時而急的變化?
指導造句;
時而……時而……(引導體會在描寫景物、事物的形態變化時可以運用,舉例提示:“大海時而……”, “舞蹈動作時而……”,“我的心情……”等)
5、作者為什么要寫路上看到的景色?這溪流和雙龍洞有什么關系?
6、作者先游覽了洞口,你覺得洞口有什么特點?寬(板書:突兀森郁)理解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7、外洞又有什么特點?讀讀文中的句子,仔細體會,然后說說。(寬敞)
8、觀看圖片,親自感受。感情朗讀寫洞口和外洞的語句。
9、有感情朗讀一至三段。
10、小結:
這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的一、二、三段,了解了作者的游覽順序,跟作者一起游覽了路上和洞口、外洞的`景色。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講讀課文四、五、六段,了解雙龍洞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上一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覽順序,了解了作者先寫了路上的景色和洞口、外洞是怎樣的等內容。
2、誰還記得作者的游覽路線是怎樣的嗎?外洞、洞口各有什么特點?(結合板書:引導學生說,先指名說,再各自練說)
3、沿途的景色如此迷人,洞中的景物更值得一看,讓我們和作者一道去玩賞、領略,好嗎?
4、過渡:從外洞到內洞要經過一段路,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
二、教學第四段。
1、這孔隙有什么特點?請同學默讀第四段,邊讀邊想。
2、讀后問:
①作者用什么方法通過孔隙?(小船)這樣小的小船通過孔隙說明了孔隙有什么特點?(孔隙窄板書:窄)
②人臥在船上后那個樣子是怎樣的?用“--”劃出有關的句子,
讀一讀,仔細體會一下。人要這樣貼著船才能通過孔隙又說明了孔隙有什么特點?(孔隙矮板書: 矮)
③那么,坐小船經過孔隙時的感覺是怎樣的?用“~~”劃出有關的句子,出示“眼前昏暗了擠壓過來。”一句,自由朗讀, 讀后問:“擠壓”是什么意思?(擠過來,壓下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從這又說明了孔隙還有一個什么特點?(孔隙險板:險)
3、小結:從這一段的理解可以知道孔隙的特點是(指著板書理解)
4、設計引讀:孔隙很窄,只有;孔隙很矮,只要你體會孔隙的特點。(按課文寫孔隙特點的內容設計)
5、作者就是這樣先寫出孔隙的窄,再寫孔隙的矮,最后寫孔隙的險的特點的。試按這樣的條理練習背誦這一段,先自由練背,再指名試背,互相背。
三、教學第五、六段。
1、過渡:經過孔隙就進入了內洞,內洞又有什么特點呢?
2、默讀第五段,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了什么?
3、指導理解每句話講了什么,并結合理解“變化多端”、“顏色各異”等詞,理解“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一句,概括出內洞的特點。(板書:黑、奇、大)
即使……也……(讀課文范句,體會分句間轉折的意思,然后教師或學生示范造句,指導仿造)
4、內洞確實很黑、很奇、很大,有感情朗讀欣賞體會。
5、下面請同學再仔細朗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描寫內洞的?
6、讀到這里,你知道雙龍洞名的來歷嗎?哪個句子講明了?指名讀出有關句子,再相機點題。
四、作者游完了內洞,又排隊出了洞,你能用上第五自然段的有關句子來說說怎樣出洞的嗎?學生先說,再指名說。我排隊等候,又仰臥在小船里,出了洞。
五、試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從文章的主要內容可以反映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贊美雙龍洞的美麗奇特,體現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板書:可愛河山美麗奇特指導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指導給課文列提綱。(先自由完成,然后小組交流,再匯報討論)
五、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學習四、五、六段,跟著作者游覽了孔隙和內洞,了解了孔隙和內洞的特點,那上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感受?(時間允許,再自由朗讀四、五、六段,欣賞體會。)
板書設計:
作業設計:
一、看拼音寫詞語:
dù juān yóu tóng tún bù shí sǔn qī hēi
( ) ( ) ( ) ( ) ( )
二、用“√”選擇帶點字的正確讀音。
系繩子(jì xì) 稍微(shāo sāo) 蜿蜒(wān wǎn)
仿佛(fú fó) 呈現(chéng céng) 盤曲而上(qū qǔ)
三、在括號里選擇恰當的關聯詞語。
雖……也…… 無論……都…… 即使……也……
1、山上開滿了映山紅,( )花朵和葉子,( )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
2、( )說是空隙,可( )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
3、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 )不比作什么,( )很值得觀賞。
四、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記金華的雙龍洞》的作者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文學家 ,原名叫
,他早期的童話集《 》深受同學們的喜愛。
2、作者游覽的地點是 時間是 ,課文是按照游覽的順序敘述的,依次寫了:路上
寫了路上明艷的景色、 ,外洞的 、內外洞連接處空隙的 、內洞的“ 、 、 ”。
3、其實泉水流經的路線是文章的另一條線索:“一路沿著溪流”、“ ”、
“ ”、 “ ”、“ ”、“上源在深黑的洞里”。
4、通過孔隙時的感受是
5、內洞的特點是 、 、 。重點寫了 的特點。
6、課文中說石鐘乳和石筍變化多端,顏色各異。請你發揮想象,完成填空。有的石鐘乳形如天馬行空,有的行如 ,有的行如 ,有的行
如 ……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課文記敘的金華雙龍洞的奇異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秀麗的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給課文分段,寫出課文的提綱,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3、了解過渡句在課文中的作用,了解課文是怎樣連段成篇的。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認識過渡句在文中的作用,了解段之間的關系,知道課文是怎樣連段的成篇的。
2、能給課文分段,寫出課文的提綱,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1、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按照游覽順序生動具體地描述景物的寫作方法。
2、結合課文特點,培養學生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教學過程:
1、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板書課題
解題:“記”是什么意思?較“記”的是什么?
(記是“記載”的意思,本文記的瀏覽勝地,固而是一篇游記。并告訴學生,這篇游記是順圣陶先生1957年游覽金華雙龍后寫的。)
教師:去雙龍洞洞途和洞內的景致非常美的奇特,吸引中外游客,同學們也想雙龍洞嗎?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游覽好嗎?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胳。
讀后提問:按游覽順序,全文可分幾段?每段寫了什么?
討論后確定:全文按游覽的順序可分為六段。
第一段(1)交代了游覽的時間及地點。
第二段(2、3)介紹沿途所見景物。
第三段(4)介紹外洞洞口及外洞。
第四段(5)介紹孔隙。
第五段(6、7)介紹由洞。
第六段(8)游覽完畢出洞。
3、結合分好的段落,要求學生按順序說說作者瀏覽了幾個景點。學生邊回答老師邊板書。
4、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問:這段向我們交代了什么?
(瀏覽時間人物、景點。)
(2)用編句法概括段意。
4月14日,我去游覽浙江的金華雙龍洞。
5、學習第二段。
過渡作者在去雙龍洞途中,沿途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觀賞。
(1)默讀第二自然段,從課文中標畫出不沿看到的景物,及這些景物的特點,再體會一
下作者看到這些學后有什么感受。
(2)學生回答,老師邊板書:
景物––––映山紅油桐砂土新綠
特點––––各色白色粉紅色或濃或淡
感受––––一片明艷
(3)默讀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聽到了什么?溪流是怎樣往下流的?聲音有什么變化?
(作者聽到山中溪流的聲音,看到了溪流沿山而下的景象,并聽到不時變化的溪聲。)
(4)有感情地齊讀第二段,同時邊讀邊想象沿著途明艷的南方山景,并思考,課題是《記金華的雙龍洞》為什么要花費這么多筆墨去沿途景色呢?
1)沿途景色已如此美麗,雙龍洞位于其中,自然更值一游;2)沿途美景成了雙成洞奇特景象的襯托;3)作者游興很高,心情舒暢,借途中所見抒發對祖國河山的喜愛之情。
(5)總結第二段段意;
從金華過羅旬入山,一路上景色明艷迫溪流到洞口。
6、學習第三段
教師:去雙龍洞的沿途景色如此迷人,那洞中景物一定更值得看,讓我們和作者一道去玩賞,去領略吧!
(1)默讀第三段,邊讀邊標畫;洞口是什么樣子?外洞有什么特點?
洞口:寬、像橋洞
外洞:大、像大會堂
(2)齊讀第三段,總結段意;
洞口很寬,像橋洞,淚內很寬敞,像大會堂。
7、學習第四段。
(1)默讀第四段,標畫重點詞語;孔隙有什么作用?有什么特點?
(2)討論:引導寫出概括出如下特點
孔隙的作用:連接外洞和內洞。
特點:小、窄、矮、
(3)齊讀本段,總結段意。
我仰臥在小船里,穿過低矮狹窄的孔隙到內洞。
8、學習第五段
(1)默讀第五段,邊讀邊標畫出內洞的特點。
引導學生概括出,內洞的特點:黑、奇、大。
(2)指名讀本段,思考:作者看到洞頂的雙龍說“有點像”,到底像不像呢?
(這里本已有些顏色,用上“蜿蜒”形容,又可見其形態,再加上燈光搖拽,產生一種“像”的感覺,但由于它是自然狀態的巖石,沒有經過人二雕琢,不可能十分“像”,所以作者說“有點像”,可見用詞嚴謹。)
(3)提問:內洞“奇”在何處?還可以把那些石鐘乳、石筍想象成什么?
(讓學生張開創造性的翅膀,盡情發揮想象力。)
(4)總結段意:
內洞一團漆黑,此外洞大得多,有雙龍,景象奇特。
(1)指名讀,回答,作者是怎樣出洞的?
段意:我仰臥小船了洞。
10、通讀全文,畫出連接段與段的過渡句,體會其作用,老師總結文章連段成篇的方法。
板書設計
23、記金華的雙龍洞
山路:盤曲而上,一片明艷,迫著溪流
外洞:洞心像橋洞,里面寬敞高大。
孔隙:容小錯暗,低矮、臥船進出
內洞:奇特險、雙龍蜿蜒,形色多變。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一篇游記,節選自葉圣陶的《小記十篇》中的《游了三個洞》。
文章記敘了葉老游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情融于景,表達了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賞大自然的情趣。
文章按游覽順序,依次寫了游金華雙龍洞時的路上見聞、游外洞、由外洞進入內洞、游內洞的所見所聞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況,寫了路上的景色明艷、溪流歡暢,外洞的寬暢,內外洞連接處孔隙的窄小,內洞的“黑、奇、大”,在讀者眼前展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論美奐,令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欲望。
全文結構嚴謹,內容安排渾然一體、井然有序,兩條線索有機交融、貫穿始終;觀察仔細,描寫形象生動,景物特點鮮明;敘述有詳有略,詳寫孔隙、內洞風貌,突出了雙龍洞的特色。了解外洞、孔隙、內洞的特點和落實“分清文章的主次”這一重點訓練項目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感受孔隙窄小的特點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要讓學生學習作者觀察、表達的方法,通過語言文字領略金華雙龍洞的神奇之美,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內容,了解雙龍洞景物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祖國山川景物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游覽的順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學習作者觀察、表達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交流信息
金華的雙龍洞美麗而神奇。課前大家通過各種途徑去了解了它,能把你的信息和大家分享嗎?
二、自主探索,嘗試學習
1、創設情境:
旅行社招考小導游,你愿意試試嗎?請你循著葉圣陶爺爺的足跡,安排一下游雙龍洞的線路。
2、學生自讀課文,自主學習。
3、小導游“考試”,說明自己安排的線路。
三、自由實踐,自讀自悟
1、創設情境:
下面,我們就按大家提供的線路一起去旅游一次。這條線路上有幾大景點?那每個景點需要一名導游,你們可以從四大景點中選一處你最喜歡的來向游客介紹。
2、學生自由讀書,準備。(提醒注意導游語言)
3、誰來向大家介紹?(發給小導游一頂紅帽,一面小藍旗)其他學生一起配合當游客。
⑴ 根據學生的選擇,投影出示相應的畫面。
⑵ 學生進行創造性的介紹,“游客”可發問、補充,師適機點撥。
⑶ 每個學生介紹完后,學生互相評價,老師及時鼓勵。(錄取為旅行社的小導游)
四、自主實踐,升華情感
1、播放雙龍洞的資料片,誰來當全程導游?
2、小結招考的成功,鼓勵。
五、實踐性作業,拓展延伸
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大物博,像雙龍洞這樣神奇壯麗的景觀很多很多。課后,請從你喜歡的景點中選擇一處,設計一段導游詞,下次上課我們一起天南地北游一游。
【板書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
路上→外洞→孔隙→內洞
明艷 寬大 窄小 奇特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浙江、油桐、擁擠、孔隙、仰臥、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依據、石鐘乳、突兀森郁”等詞語。
2、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能復述“雙龍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壯觀。
3、引導學生掌握按游覽順序進行敘述的寫作方法,積累語言。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溶洞的奇觀,學習按游覽順序進行記敘的方式和運用恰當的詞句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五十年前的4月14日,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爺爺曾游覽過一個地方,并且把他游覽的經過寫了下來,這個地方就是浙江省金華的雙龍洞。這節課,讓我們隨葉圣陶老爺爺一起去游覽一番吧!
2、出示課題,(板書:記金華的雙龍洞)指名讀,齊讀。
課題中的“記”是什么意思?(“記”即記錄之意,記的是游覽的`經過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出示生詞:“浙江、油桐、擁擠、孔隙、仰臥、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依據、石鐘乳、突兀森郁”,指名認讀,教師和學生共同正音。教師強調生字“浙”的讀音是zhè,不要讀成zhé;“蜿”的讀音是,不要讀成;“蜒”字中間是“廴”,不是“辶”。要求學生在讀寫時注意。
3、相機理解如下詞語:油桐、溶洞、石鐘乳、石筍(教師相機展示圖片資料,幫助學生理解)。
4、再默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作者記敘了游金華雙龍洞的經過。)
三、探尋游蹤,理清條理
1、再讀課文,作者從金華出發,是按怎樣的順序來游覽雙龍洞的?(游覽順序)課文主要寫了哪些景點?根據作者游覽的順序,畫一張游覽示意圖。(可以各自進行,也可與幾個同學討論完成。)
2、匯報交流,理清作者游覽的路線。
金華→羅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3、指名出示畫好的示意圖,并按圖說清圖意,然后相互補充或糾正不當之處。
設計意圖:讓學生探尋游蹤,一來是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二來是考查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能力。同時這也是為了學習寫游記的基本方法。
四、對照示意圖,找到相應段落再次朗讀
五、品讀交流,理解深化
1、品賞路上的見聞,講讀課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作者出了金華城,去雙龍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默讀課文,畫出有關詞語。(映山紅、油桐、沙土、新綠、溪流。)
(2)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給作者的感受是怎樣的?邊讀邊想象文中描寫的景象。(板書:一片明艷)
(3)觀看錄相,親自感受。你覺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4)作者還聽到了什么?(課件出示句子:“隨著山勢……變換調子。”)其中“隨著、時而、時時”加點,說說從帶點的詞語中體會到了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此句:溪聲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會有時而窄,時而寬,時而緩,時而急的變化?學生想象、體會,課件播放vcd,練讀此句。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10
教學要求:
1、了解從金華去雙龍洞的路上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制作一張游覽示意圖。
3、學會本課生字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教學重難點:了解作者的 游覽順序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釋題,讀第一段。
1、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老作家、老教育家葉圣陶爺爺的游記——記金華的雙龍洞。
2、釋題。“記”是什么意思?
3、讀第一段。
二、初讀課文。
1、激趣。聽說,雙龍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游覽一番,你們想去嗎?要想去,事先要對雙龍洞有些了解,課文會告訴你。趕快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遇到難讀的句子要多讀幾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讀幾遍。快讀吧。
2、自由讀課文。
3、檢查學習字詞和課文的情況。
三、理清順序。
1、看,這是什么?誰用的?說起導游這個職業,可真好,天南海北,游山玩水。現在,有一個當導游的機會,你們想不想當?想當的都來當吧,現在,
你們都是導游,就我一個游客。導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線?教你一個方法,可以畫一張游覽示意圖。怎么畫?細細讀課文,借助課文中地點轉換的語句來畫。例如:四人小組合作制作一張。一組板演。導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線?你這個導游當得真好,這個旅游帽作為獎品獎給你。
四、學習第二段。
1、剛才就我一個游客太冷清了,你們還是陪伴我一起來當游客吧。現在讓我們從金華出發到雙龍洞去,請你注意欣賞沿途景物。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么?你們也帶了嗎?下面請同學們當攝影師,把路上的美景拍攝下來,并且配上解說詞。拍鏡頭時,要拍一個你最喜歡的景物,配解說詞時,要使用文章的句子。要完成這件工作,先要好好地朗讀2——3段。
2、學生自由朗讀2——3段。
3、討論。
你拍了什么鏡頭?為什么拍了這
了這個鏡頭?隨學生出示圖,補充介紹:映山紅花色眾多,有紫紅、紅、桃紅、粉紅、橙、金黃、雪青、純白等顏色。
還有誰也拍了這個鏡頭,你們愿不愿意來一次配解說詞的比賽。
猜一猜,油桐開的花是什么顏色的?出示圖。
出示實物,新綠。
4、看到大家拍了這么多的鏡頭,我也憋不住了,我讓你們看看我拍的鏡頭,不過,我有一個問題。播放錄象,看完后討論。指導朗讀。
5、一路上,有山有水,景色美麗,請你能否用一個詞來形容這些景色。比如,葉圣陶爺爺就用了一
個詞——明艷,你用什么詞?
6、景色美,文章美,我們來把它背下來,請你選擇你喜歡的一句話背給同桌聽。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
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教學難點: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要點:導學4-8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上節課,老師和大家一同坐上了開往金華雙龍洞的旅游車。在途中我們聽到了導游小姐的熱情介紹,欣賞到了美麗的途中風景。迎著溪流我們來到了雙龍洞洞口。今天這節課,我們請導游帶大家去雙龍洞洞內看看,領略一下那奇特、美麗的自然景觀,大家愿不愿意?
二、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讀后回答:作者游覽雙龍洞的
順序是怎樣的?你是從哪些詞看出來的?
三、導學課文第4自然段。
1、生大聲朗讀第4自然段,然后回答:
①你讀懂了什么?
②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師梳理歸類:
a、外洞有哪些特點?從哪些詞句可以體會到?
b、作者是怎樣寫出外洞高、寬、大的特點的?
2、學生自讀、自寫、自劃后,同桌討論上述問題,師巡回輔導。
3、指名釋疑,其他學生評議、補充。
4、指導朗讀訓練:
a、指名讀這段話,讀后評議朗讀效果。
b、男、女生比賽讀這段話。
5、指名當小導游,模擬導游的語言、動作、神態,向同學們推介外洞這一景點。小導游介紹完畢后,教師引導學生評議。
四、自學第5自然段
過渡:剛才,我們通過自讀自悟,了解到外洞的特點。再加上”小導游”風趣的介紹,使外洞在我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呢?請大家先自由朗讀第5自然段。然后,結合課文內容,向大家詳細介紹由外洞進入內洞的'方法。
1、學生自由讀第5自然段,師巡回輔導,糾正學生的讀書姿勢。
2、指名當”小導游”,結合多媒體課件和課文內容,介紹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3、”小導游”講完后,師引導全班學生評議補充。
4、同桌間互相給對方當”小導游”,介紹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5、歸納小結:指名說說,剛才通過自已讀書,自已當小導游,你了解到孔隙有哪些特點?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
6、指名感情朗讀你想讀的句子,并說說自已是怎樣做到讀得有感情的?
五、導學6-8自然段
過渡:通過剛才驚險的水上之旅,我們終于來到了內洞。內洞的景色又怎樣呢?請大家默讀第6-8自然段。
1、學生默讀第6-8自然段。
2、學生讀后質疑問難,師梳理歸類。
a、內洞有哪些特點?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b、為什么說”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3、學生自思后,同桌討論,然后指名回答。
4、師歸納小結板書:大、黑、奇
5、組織朗讀訓練
a、學生自讀后,指名讀,讀后評議。
b、師與生比賽讀。
6、指名當”小導游”,向同學們介紹神奇的內洞。
六、課堂小結,滲透教育:
聽了剛才幾位導游的介紹,通過你自己的學習,你對金華的雙龍洞有一種什么樣的感情?你此時想說點什么嗎?
七、布置作業:
抄課后生字詞。
板書設計
8、記金華的雙龍洞
高小黑
途中見聞 外洞寬 孔隙 窄內洞大 出洞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11
學習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詞義。
2、了解游覽順序,感受雙龍洞景象的奇異,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了解按一定順序閱讀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
5、培養搜集材料、豐富課外知識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感覺溶洞的奇觀。
2、學習按游覽順序的記敘方式和運用恰當的詞語描繪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1、搜集有關石鐘乳、金華雙龍洞的文字、圖像等資料。
2、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你喜歡旅游嗎?都游覽過哪些地方?你到過浙江金華嗎?那里有一個著名的溶洞,叫雙龍洞。讀讀課文,今天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觀光游覽。
揭示課題,初讀課文
聽朗讀錄音——自讀課文
說說跟著作者游了一趟雙龍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聯結感悟
1、引導細讀,了解游覽順序
學生自讀,要注意讀準生字、理解新詞,并用“——”畫出提示作者游覽順序的有關詞句。
教師巡視,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2、指名回答,師生共同討論:
學生總結游覽順序時,學生可能會忽略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對此教師可設計提問:
作者是由外洞直接進入內洞的嗎?以引導學生注意從孔隙進入內洞的過程。并隨機讓學生讀讀這一段,注意正音,指導讀順,引導學生理解詞義,如:仰臥、臀部、水程等詞語。
教師根據學生描述的游覽順序,板書畫一幅簡單的示意圖。
三、生成新知
指導學生按游覽順序理清課文脈絡:
按游覽順序可分六段。(分別請6名學生來讀對應的段落,注意不多讀也不少讀)
四、課堂作業
1、認讀生字、生詞并書寫,遇到疑問隨時發問。
2、隨機利用搜集的資料介紹雙龍洞的石灰質巖石及其形成的.石鐘乳、石筍。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默寫生字詞。
2、讀課文:這節課我們按照游覽路程來欣賞景點、品讀文章。
二、聯結感悟
(一)閱讀,體會路上景色
1、引導學生讀中感受。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這位同學讀出作者的心情了嗎?”
學生自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當時的心情。再讓學生個別展示朗讀,點評中體會作者是怎樣描述這些景物的。
2、放映課件,輔助感受:
配音:春末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雙龍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斷撲入作者的眼簾。我們也來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這是映山紅,花大多是紅色的,也有紅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較大,白色帶有黃紅色斑點和條紋……色彩多明艷啊。
3、感悟課文寫溪流的匠心:
山中有花也有水。誰來讀一讀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你覺得作者對溪流的描寫很有情趣,對嗎?你從哪里感覺到的?
(品味“時而……時而……”一句,體會幾對反義詞的妙用)
(二)討論外洞特點,體會雙龍洞的“雄”
1、如果說沿途的風光可用“春光美”來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會怎么來概括呢?
請一名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
(洞口可用“寬”“高”來概括,外洞可用“大”字來概括,在簡圖上補板書:寬、高、大)
2、洞口外的景色使你產生什么感覺?
理解:
“突兀”:高聳,指山勢高聳。
“森郁”:樹木茂盛繁密。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長得茂盛繁密。高山之上,樹木繁密,很有氣勢,不禁使人對雙龍洞產生一種神秘感。
3、作者的哪些描寫讓你體會到外洞的大?(仿佛到了個大會堂,高高的石頂,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
4、這里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下一句也是,讀一讀,你有什么想法?
(它仿佛是向導,作者順著溪流游覽。現在迎著溪流入洞──乘船通過泉水流出的孔隙進出內洞)
(三)了解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體會雙龍洞的“險”
1、乘船從孔隙中穿過是什么滋味,我們也來試試。
齊讀。
2、說到“孔隙”我們就會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細的縫兒,而這個孔隙卻可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那么作者為什么不稱之為水洞卻還要稱為孔隙呢?
看課件外洞由近及遠的鏡頭,讓學生懂得因為外洞面積太大了,水洞相對就顯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詞是恰當的。
3、默讀第五自然段,想一想:
作者乘船通過孔隙是怎樣的情形、怎樣的心情?
誰來讀讀,讀出作者的感覺、心情。
你覺得哪些語句真切地寫出了作者這種緊張的心情,能把它背出來嗎?
復述或者背誦這一自然段。
第三課時
一、引入新課
聯系上文討論:作者飽覽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氣勢,經歷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驚險,終于到達了內洞。內涵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二、聯結感悟
(一)了解內洞特點,感受內洞的“奇”
1、請一名學生朗讀第六自然段,學生邊聽邊畫出描寫洞中雙龍的句子:
“蜿蜒”是怎樣的?據字形釋義,再觀看課件,讓學生作描述。
2、結合課件(或圖片),討論學習:
內洞的景象是怎樣的,給你的感覺是什么?除了課文寫到的,你還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⑴學生小組內交流評議,互相啟發,開闊思路:
內洞有很多石鐘乳和石筍,它們形狀變化多端,顏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龍,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動物……給人的感覺是神奇而有趣。內洞比外洞還要大得多。
洞內景物的描寫,也是有順序的,文中用了“首先、其次”來表明觀看順序,讀一讀,感覺這樣寫條理就比較清楚了。
⑵指名看著圖像,試著給圖配音,描述洞內景象。
(二)小結
1、作者乘船出洞,結出了雙龍洞之游。我們同作者一道感受了雙龍洞的雄偉、驚險與神奇。面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們不禁折服于自然之偉大、自然之神奇。
2、有感情地分組讀課文。
(三)質疑問難
三、生成新知
1、背誦、摘錄精彩語句。
2、指導造句:
時而……時而……(引導體會在描寫景物、事物的形態變化時可以運用,舉例提示:“大海時而……”,“舞蹈動作時而……”,“我的心情……”等)
即使……也……(讀課文范句,體會分句間轉折的意思,然后教師或學生示范造句,指導仿造)
四、推薦課外閱讀
像這樣的課文,記錄了作者游覽過的地方,你讀了,仿佛跟著作者在游覽觀光,這就是游記,你喜歡讀嗎?都讀過哪些游記?你都摘記了精彩語段嗎?能背記這些精彩語段嗎?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使用圈點批注的方法了解路途、外洞、孔隙和內洞的特點。
2、朗讀課文,能根據自己所了解的雙龍洞的特點向別人介紹雙龍洞的某一景點。
3、閱讀與想象相結合,了解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分別了解路途、外洞、孔隙和內洞的特點。
教學難點:能根據自己所了解的雙龍洞的特點向別人介紹雙龍洞的某一景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發現詞語什么順序排列。生:游覽順序。
2、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請同學們自讀課文,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自學,說說你讀懂了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同學交流,也可以問老師,學得快的同學也可以選學其他內容。
二、新課教授。
學生匯報交流自學結果。教師隨機引導。
1、路途
特點:景色明艷,一路迎著溪流。
(1)“明艷”是什么意思?“明”指什么?“艷”指什么?
(2)作者游覽的心情怎樣?
(3)出示“一路迎著溪流……。溪流聲也時時變換調子。”
(4)有感情的朗讀句子。
小結:多么活潑的溪流呀,此刻你能用一個字來概括沿途風光嗎?(美)
2、洞口
過渡:在這樣的美景下,作者來到了洞口。
(1)指名朗讀第四段,思考:洞口能用什么字概括呢?為什么?
(2)你覺得洞口外的景色怎么樣?
小結:高山之上,樹木繁茂,很有氣勢,不禁使人對雙龍洞產生一種神秘感。
3、外洞
(1)快速瀏覽第四自然段,思考外洞有什么特點?(寬敞)
(2)那句話能感受到寬敞?
(3)指名讀。
4、孔隙
(1)孔隙有什么特點?
(2)怎樣寫出孔隙的窄小呢?用心默讀第五自然段,畫出有關語句。
A、2個小,為了突出小船的小,就是為了體現——————
師生合作讀。
怎樣小的小船呢?———————————
作者來到空隙處,看到這只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
作者沒有用具體的數字寫孔隙的寬窄,而是用小船的.小寫出了——————————
B、“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臥在小船里,……船慢慢移動。”一句。
指導“臀”,還有哪些字也是“月”字旁,說明他們和————————————
“臀”是哪個部位?
是的,凡是和船底有接觸的部位都寫出來了,還有哪些部位?
這樣具體細致的描寫,讓我們更直觀的感受到孔隙的———————————
指導朗讀。感受過孔隙的好奇和小心。
C、“眼前昏暗了———————————。”一句。
這兩句寫出了作者的感覺,有什么樣的感覺?
作者通過過孔隙的感覺來突出孔隙的—————————。
師生模擬進行對話:
現在我們就一起跟著作者乘小船過孔隙,游客們,準備好了嗎?
你們是怎么躺的?
行了,那就開船吧!船慢慢地在孔隙中浮動,這時你有什么感覺?
你能不能動?你會不會動?
游客們,你們敢不敢動?為什么不敢動?
要是把背稍微聳起一點兒呢?
要是把腳稍微翹起一點兒呢?
要是把臀部微微拱起一點兒呢?
作者通過自己的所見所感寫出了孔隙的特點,讓人讀了身臨其境。
4、內洞
(1)特點:黑、奇、大
(2)從哪里表現出來?
(3)想象:洞內可能有哪些神仙,動物,宮室,器用?
總結:學了課文,感受雙龍洞景色如何?可以用哪些詞來形容?作者乘船出洞,結束了雙龍洞之旅,我們同作者一道感受了雙龍洞的雄偉,驚險與神奇,面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們不禁折服于大自然的偉大,自然之神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在課余時間要多出去走走,感受祖國的壯麗山河。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課文是按游覽順序記敘了作者游雙龍洞的所見所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特點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和有條理敘述事情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感受到這一神奇的溶洞。激發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寫作特點,培養有條理觀察事物的能力。
【教學準備】
投影儀。
【教學方法】
情景探索法。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釋題,讀第一段
1、揭題
上節課我們一起游覽了桂林山水,領略了桂林的美。今天,我們學習老作家、老教育家葉圣陶爺爺的游記──《記金華的雙龍洞》。(板書課題)釋題。“記”是什么意思?
二、初讀課文
1、激趣:
聽說,雙龍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游覽一番,你們想去嗎?要想去,事先要對雙龍洞有些了解,課文會告訴你。趕快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遇到難讀的句子要多讀幾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讀幾遍。快讀吧。
2、自由讀課文。
3、檢查學習字詞和課文的情況。
三、理清順序
看,這是什么?(出示小紅旗小黃帽)誰用的?說起導游這個職業,可真好,天南海北,游山玩水。現在,有一個當導游的機會,你們想不想當?想當的都來當吧,現在,你們都是導游,就我一個游客。(讓一個女生起立)導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線?教你一個方法,可以畫一張游覽示意圖。怎么畫?細細讀課文,借助課文中地點轉換的語句來畫。例如:四人小組合作制作一張。一組板演。導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線?你這個導游當得真好,這個旅游帽作為獎品獎給你。
四、學習第二段
1、剛才就我一個游客太冷清了,你們還是陪伴我一起來當游客吧。現在讓我們從金華出發到雙龍洞去,請你注意欣賞沿途景物。(出示相機)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么?你們也帶了嗎?下面請同學們當攝影師,把路上的美景拍攝下來,并且配上解說詞。(出示一張照片做例子)拍鏡頭時,要拍一個你最喜歡的景物,配解說詞時,要使用文章的句子。要完成這件工作,先要好好地朗讀2~3段。
2、學生自由朗讀2~3段。
3、討論:
⑴你拍了什么鏡頭?為什么拍了這了這個鏡頭?隨學生出示圖,補充介紹:映山紅花色眾多,有紫紅、紅、桃紅、粉紅、橙、金黃、雪青、純白等顏色。
⑵還有誰也拍了這個鏡頭,你們愿不愿意來一次配解說詞的比賽。
⑶猜一猜,油桐開的花是什么顏色的?出示圖。
⑷出示實物,新綠。
4、看到大家拍了這么多的鏡頭,我也憋不住了,我讓你們看看我拍的鏡頭,不過,我有一個問題。(出示問題:溪聲為什么會變換調子,溪流與雙龍洞有什么關系?)播放錄象,看完后討論。指導朗讀。
5、一路上,有山有水,景色美麗,請你能否用一個詞來形容這些景色。比如,葉圣陶爺爺就用了一個詞——明艷,你用什么詞?
6、景色美,文章美,我們來把它背下來,請你選擇你喜歡的一句話背給同桌聽。
五、課堂總結
這堂課,我們游了路上,又游了洞口和外洞,玩得開心嗎?今天回去,把你的見聞告訴給你的爸爸媽媽聽。
六、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二、學習第一段
1、抽學生讀本段。
2、思考:
⑴葉圣陶爺爺在去雙龍洞的路上看見了什么?(請用:“”畫出來)。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去描寫?
⑵“明艷”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作者會“眼前一片明艷”?
⑶溪水為什么會變換調子?這里寫溪水實際上是寫什么?這溪水是從哪里流出來的?
3、有感情地朗讀本段,感受作者是什么心情。
4、讀完本段你眼前有什么景物,請你說出來,你是怎樣的心情。(讓學生產生想象)
5、總結學習方法。同學們剛才我們是怎樣學習這段文字的。
三、學習第二段
1、學生自學本段。同學們我們運用學習第一段的`方法學習本段。請同學們隨著葉圣陶爺爺繼續向前游。
2、學生自由朗讀學習課文。
3、質疑問難。
4、老師提問:
⑴你來到了雙龍洞看見了什么樣的景觀?你有怎樣的感受?
⑵泉水的位置在哪里?
5、配樂有感情地朗讀本段。想象作者描寫的外洞是什么樣子的。
四、學習第四段
1、學習方法同上1~3步。
2、老師提問:
⑴我們與葉圣陶爺爺游到外洞,必須干什么?(生:坐船)
⑵葉圣陶爺爺給我們介紹的小船是什么樣的呢?葉圣陶爺爺是怎樣乘船的呢?
⑶這小船是順水而行,還是逆流而上?
3、我們也來感受在船上進洞的感覺。聽老師配樂朗讀課文。
4、老師題問:“擠壓”是什么意思?葉圣陶爺爺為什么有這樣的感覺?你有怎樣的感覺?(要學生產生想象。)
五、學習第五段。
1、學生自學方法同上。
2、老師題問:
坐船進入內洞,內洞是什么樣子的?當工人提著汽油燈看到了什么?
3、配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洞中石鐘乳和石筍的形狀。
4、讀完以后你的腦海里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要學生產生想象。)
5、老師題問:
現在你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里嗎?
六、齊讀第六段
七、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配樂朗讀全文。
2、思考:
讀完本課你有何收獲或感受?
八、布置作業
根據課文所描寫的場景,你選擇一處產生想象,寫出百字以上的短文。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14
教材分析: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五年制人教版第七冊第四單元的一篇寫景課文。這是一篇游記,記敘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情融于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賞大自然的情趣。
課文按游覽的順序,依次寫了去金華雙龍洞的路上見聞、游外洞、由外洞進入內洞、游內洞的所見所聞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況。寫了路上的景色明艷,溪流歡唱,外洞的寬敞,內外洞連接處孔隙的窄、小、險;內洞的黑、奇、大;在讀者眼前展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身臨其境之感。全文結構嚴謹,內容安排井然有序,共有兩條線索(一是游覽的順序,二是泉水流經的路線)有機交融,貫穿始終。描寫的景物特點鮮明,敘述有詳有略,詳寫孔隙、內洞的風貌,突出了雙龍洞的特色。選編本課的意圖在于讓學生學習作者觀察表達的方法,通過語言文字的描述領略金華的雙龍洞的神奇之美,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基于對以上教材的理解,依據新課標和文本的特點特制定如下: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感受溶洞的奇觀,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2、通過感悟按課文記敘的游覽順序,學習有條理敘述的表達方式,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和樸實。
教學重難點:感受溶洞的奇觀,學習按游覽順序的記敘方式和用恰當的詞句描繪事物和表達感情。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對段的把握應不是困難,所以畫出游覽路線圖,找出各景點的特點應問題不大,但品詞析句談感受,體會用詞的準確,針對重點句提問題也許會有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兩次練筆,一處仿寫,用“時而??時而??”寫出小溪聲音的變化;一處是寫由孔隙進內洞的“安全提示語”,如果平常沒有這樣與文本對話的訓練,學生寫時可能會有困難。另外,根據石鐘乳和石筍的圖片進行想像思維的訓練可能會是學生感到最難的。因此,在設計這節課時,想發揮多媒體優勢,解決學生難以理解的、感受的內容,解決教師在引導學生感受溶洞奇觀時的難點。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從課題入手,導入新課。
讓學生解釋“記”是什么意思。(記載)那么通過課題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金華的雙龍洞景致美麗奇特,吸引了許多中外游客,同學們是不是也想去雙龍洞看一看,那就讓我們和文中的“我”一起去游覽,好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出示電腦軟件,點擊課文朗讀,學生邊聽課文朗讀錄音邊看課文,進入情境,感知課文內容。
2。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畫出作者游覽的景點,想想是按什么順序游覽的。
3。檢查自讀情況。
(1)用生字詞卡片檢查生字詞的認讀情況,可采取指讀、齊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
(2)抽生輪讀課文,生生互相糾正,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評價,對于讀得不好的同學要多鼓勵。
(3)根據作者的游覽路線,畫一張游覽示意圖,說說課文主要描寫了哪些景點。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
(4)教師總結。作者是按照“路上→外洞→孔隙→內洞→出洞”的順序游覽雙龍洞的。
三、細讀課文,探究解疑
1。齊讀第1自然段,思考:這段交待了什么?(游覽的.時間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1)教師:作者在從金華去雙龍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欣賞,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2)學生默讀、思考、勾畫。
(3)小組討論、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教師引導學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說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最后說說作者看到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學生邊答教師邊板書:理解“或濃或淡的新綠”,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顏色?“明艷”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艷?
(“明艷”,指色彩明亮鮮艷。“新綠”,指春天新長出的草和樹葉的綠色。春天正是植物生長的旺盛時期,不斷地有新芽、嫩葉冒出來。剛長出時的顏色是淡綠的,長出時間稍長,顏色就變深、變濃了。作者說“或濃或淡的新綠”,準確地描繪了春天綠色的特點。因為有“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艷”。)
b。出示電腦課件,將沿途看到的山、花、樹出現在電視屏幕上,使學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艷的彩色畫卷。
c。指導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
②交流對第3自然段的理解。
a。教師:沿途不僅有有特色的山、花、樹,還有水,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聽聽溪水的歌唱。
b。討論交流:溪流為什么會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換調子?
(溪流的樣子和聲音時時在變化,都是“隨著山勢”的變化而產生的。聽,溪流的聲音多好聽,有時發出嘩嘩的聲音,有時發出淙淙的聲音,有時發出潺潺的聲音,多像一首動聽的歌啊。)
C。指導感情朗讀第3自然段。
(5)小結:第
2、3自然段寫了路上的見聞,寫得有聲有色,充滿了對沿途景物的愛,使我們也仿佛親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
四、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從課題入手,直奔重點段。
1、從課題看,我們知道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看到題目后你最想知道什么?學生肯定會說“我想知道雙龍洞什么樣?”“那么,怎么走才能到達雙龍洞呢?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課文的前三個自然段,請快速瀏覽課文,畫出表示地點的詞,我們一起畫張路線圖。”學生邊說教師邊板畫。
2、然后抓住重點句提問:“溪流怎么畫?文中是怎么寫的?為什么會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這一設計達到了兩個目的:一抓住了文章敘述的另一條線索;二是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用幾個“時而”把你聽到的小溪流的聲音描述一下。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從而完成閱讀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學習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二、品詞析句領略美景請學生自由讀4—7自然段思考:
1、作者在外洞、空隙、內洞都看到了哪些美景,有何感受。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標記。
3、匯報交流自學成果,教師相機引導、點撥。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他們把握如下要點:外洞的特點
山:突兀森郁很有氣勢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外洞:大仿佛到了個大會堂泉水:靠著洞口的右邊往外流
朗讀4自然段,感受孔隙的特點
窄:只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矮:須仰臥船中
險: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擠壓過來
內洞特點
黑:提著汽油燈也只能照見小小一塊地方奇:有雙龍,有各種形狀和顏色的石鐘乳、石筍大:十來進房子那么大
4、學生讀文感受后,播放由外洞經孔隙進內洞的多媒體課件。
(此環節發揮多媒體優勢,使學生完全置身于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之中,直觀地看到怎樣由孔隙進入內洞,及洞中如仙境一般的美。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溶洞的神奇,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能更好、更快、更準、更深把握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從而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5、寫進孔隙“安全提示語”。同學們,孔隙這樣窄、小、陷,你能為這個景區寫一個安全提示語嗎?”寫出進孔隙需要注意的事項。
(此設計,不但讓學生掌握了孔隙的特點,而且把文章中的語言內化成自己可運用的語言,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從而實現了閱讀的最終目標,理解、掌握并會運用語言。)
6、借助內洞的圖片進行想象思維的訓練。請四人一小組討論交流:“這些石鐘乳、石筍像什么?”老師發圖片,結合課件啟發學生想象。
(這一環節的設計,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優勢,會充分激活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內洞的石鐘乳、石筍本身就多姿多彩,奇特好看,被學生想象成各種神仙、動物、器用、宮室后,枯燥的語言文字在學生面前會幻化成生動活潑的畫面,使人感到身臨其境,趣味無窮。從而,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三、質疑問難,合作解疑。
1、作者看到洞頂的雙龍說“有點像”,到底像不像?
(學生可能有的說“像”,有的說“不太像”。經過爭論可逐步得出結論:此處本已有顏色,用上“蜿蜒”形容,又可見其形態,再加上燈光搖曳,產生一種“像”的感覺;但由于它是石鐘乳自然形成,沒有經過人工雕刻,不可能十分“像”。所以作者說“有點像”,可見其用詞嚴謹。)
2、老師,課文在第四自然段中寫道:“泉水靠著洞口的右邊往外流”,第五自然段中寫道:“在外洞找泉水的來路,原來是從靠左邊的石壁的下方的孔隙流出”,第七自然段中寫道:“泉水靠著右邊緩緩地流”這三處泉水流向不一致,很矛盾,是不是葉圣陶爺爺寫錯了?
四、總結全文
雙龍洞一游,路上景色美麗迷人,外洞高大寬敞,內洞夢幻般神奇,再加上過孔隙時那新奇的快感,使作者有種美的感受。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把游洞的過程和泉水流經的路線結合起來寫,使我們讀了也仿佛身臨其境。
五、拓展延伸
同學們,我讀過一首詩“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縣;既而漸進,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這寫的就是咱們海寧最有名的——錢塘江大潮,我特別想看到這天下奇觀。你能告訴我怎么走和潮來時是什么樣的及觀潮需注意的事項嗎?你們可以四個人為一組合作完成,可以畫游覽路線圖,也可以用文字敘述。
教學反思:
優點:
1。能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想象思維的訓練。“創情境,激興趣”是游記教學的重要特色。學生只有“身臨其境”,入情入境地學習,才能充分領悟游記美,感受作者情。
2。強調“讀”的重要性,緊扣新大綱閱讀教學“以讀為本”的要求,讓學生從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詞語。形式多樣的朗讀貫穿這篇游記教學的始終,在讀中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能結合重點句進行語言文字的積累與訓練,從而完成閱讀教學的根本目的“學習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問題:
1、指導讀的方法還不到位,沒有引導出學生與文本的心靈的對話。
2、抓重點句談感受和提問的方法應教給學生,應“授之以漁”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
2、了解雙龍洞洞口、外洞、孔隙、內洞的特點,體會將見聞和感受結合,把事物寫得具體形象的表達方式。
3、學習可以把特別的景物作為重點來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了解了葉圣陶爺爺游雙龍洞的游覽順序,請同學來讀一讀點明地點的句子。
2、誰來回顧一下游覽順序?
小結:葉圣陶先生就是按照“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的順序游覽雙龍洞的。
3、這節課我們跟隨著課文一起到“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去看看吧。
二、精讀感悟
(一)“洞口”“外洞”
1、來看描寫“洞口”的這一段。你會怎么讀這一句話呢?指名讀。聽老師讀“洞口”部分。你發現老師是怎樣讀書的嗎?
2、像這樣讀一讀,想一想,圈一圈,就找到了洞口的特點——寬(板書)。
3、共讀“外洞”部分
用老師這樣的方法,自由讀讀描寫“外洞”的句子,找出“外洞”的特點,一生指名朗讀描寫“外洞”部分語句,交流讀書感受。
過渡:用“讀、想、標注”的方式,自由讀第5-7自然段,思考:孔隙和內洞有什么特點?最吸引你的地方是哪里?
4、總結:孔隙的特點——窄小、低矮;內洞的特點——黑、奇、大。
(二)“孔隙”
我們經常出去游玩,和你去過的'地方比,“孔隙”最吸引你的地方是哪里?誰來交流一下自己的讀書體會。
1、進出工具——船小
a、大家對孔隙的印象就是一個字——小。那孔隙有多小呢?我們來讀讀對進出孔隙的船的描寫,你能感受到“孔隙”之小嗎?對比句子,老師把這個句子改了一下,你覺得哪個句子比較好。從四個“小”體會作者對船小的強調。指名讀。
b、除了這四個“小”你還能通過哪些詞告訴別人,是怎樣的小船?在這條小船上,我可以坐著嗎?我們可以三個人一起做嗎?都不能!到底是怎樣小的小船呢?誰通過朗讀讓我們感受到船的小呢。
c、假如后面有聽課的老師想問問小船的情況,你會怎么告訴他呢?指名讀。
小結:這孔隙只能容下這樣小小的船進出,雖然寫的是“船”,可讓我們處處感受到“孔隙”的低矮、狹窄。
2、進出方式
a、還能從哪里感受到“孔隙”的小的呢?船小,這小船進出孔隙的方式也很特別呢?指名說。
b、老師這有一艘小船,請兩位工作人員結合黑板上的圖給大家解釋一下進出孔隙的方式。
采訪一下工作人員:為什么采用這樣獨特的方式呢?
c、哦,原來只能用這樣的方式,就算是這么小的船在里面也沒有辦法掉頭,只能直進直出,這個孔隙真的是太小了。
3、做法感受
a、同學們去過雙龍洞嗎?我們體驗一下坐船過孔隙吧?
臀是本課的生字,臀是月字旁,句子中還有一些也是月字旁的字,這些都和——身體有關。你知道臀指的是身體哪個部位嗎?摸摸句子中提到的身體部位。凡是和身體有關的部位都寫出來了,從——到——到——,沒有一處不——。這樣細致具體地描寫更直觀地感受到孔隙的特點就是——窄小。請你讀讀這句話,讀出作者的感覺吧!
b、引導換詞體會:“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這里的“貼”字還能換成什么詞?(如挨、觸)讀一讀,你覺得哪個好?誰能到前面來演示一下這幾個動作——挨、觸、(體會到是緊緊地挨著,從而感受到孔隙的低矮)讀一讀這句話,體會著必須緊緊挨著船底的感覺。
模擬過孔隙:你是怎么躺的?想象著自己躺在小船里,誰能說一下。男生準備好了嗎?男生一起來讀這句話。女生呢?一起讀。我們馬上就要開船了。播放視頻。
c、有人真去測量了這孔隙的高度,只有一尺(33、33厘米)低。你有什么感覺?你們會不會動?敢不敢動?要是把肩膀稍微聳起來呢?要是把腳稍微翹起來?要是把臀部稍微抬起來?學生想象說話。帶著這樣的心情,讀出你的感受。
4、仿寫“一線天”
a。感悟寫法:這段文字,沒有一個孔隙的“小”字,字里行間卻處處讓我們感受到孔隙的窄小、低矮,讓我們的心也隨著作者進入孔隙緊張起來。作者是怎么把孔隙窄小這個特點寫清楚的呢?
小結:作者就是用見到的小船的小,這就是他的——見聞,還有他過孔隙的感覺,這也就是他的——感受,寫出了孔隙的窄小,讀后讓人印象深刻,仿佛——身臨其境。
b。拓展延伸:黃山著名景點之一——一線天,也是以窄著稱,在一線天你看到了什么?過一線天你的感受是什么?學習課文的寫法,也可以結合自己平時積累的,讓我們感受到一線天的狹窄嗎?寫一寫,交流。
(三)內洞
1、內洞又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呢?誰來說一說。孔隙的特點是——小,內洞的特點是——大、奇、黑。
2、我們跟著圖片去欣賞一下,發揮你的想象力,看到這些石鐘乳和石筍,你會想到哪些神仙、動物、以及宮室器用?
3。有人游覽了雙龍洞,他覺得太有趣了,他是這樣寫的,誰來讀一讀?——洞內石鐘乳、石筍眾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顏色各異,有“黃龍吐水”“倒掛蝙蝠”“彩云遮月”“天馬行空”“海龜探海”“壽星與仙桃”“青蛙盜仙草”等四十余種景觀,幻化多變,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龍宮。指名讀。可是葉圣陶爺爺卻是這樣寫——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4。如果把這一段加到課文里就更好了,雙龍洞也介紹得很詳細,你認為呢?就這個問題,我也問過葉圣陶爺爺,你猜他怎么說呢?
5。也許你讀了葉圣陶爺爺的原文你就明白了。誰來讀——“這是各處巖洞的通例,凡是巖洞都有相類的名目。我不感興趣,雖然聽了,一個也沒有記住。”打開文章就像和作者對話,原文選進教材會有改動,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們可以找到原文讀一讀。
三、感受寫法
1。葉圣陶爺爺在這篇文章中還悄悄告訴我們一些寫游記的小秘訣,你知道了嗎?就像語文園地“交流平臺”里說的那樣——可以把特別吸引你的景物作為重點來寫。如,《記金華的雙龍洞》重點寫了外洞和內洞之間的孔隙。
2。原來雙龍洞作為自然景觀都有1600年的歷史了,在明代就有“千尺橫梁壓水低,輕舠(dāo)仰臥入回溪。——(明) 屠隆” 這樣的詩句,一起來讀。另外,據考證雙龍洞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臥舟進洞的溶洞。所以葉圣陶爺爺在這篇文章中花了很大的筆墨寫了重點景觀——孔隙。
3。《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文章就刻在景點里,具體位置還等待你們去找尋。你看,葉圣陶爺爺正在給一個小男孩講述寫好游記的小秘密呢?誰來猜猜,葉圣陶爺爺有可能怎么說呢?指名說。是呀,我跟著葉圣陶爺爺的文字游覽了金龍洞,也從中學會了一些寫游記的方法。老師也進行了總結,誰愿意讀一讀。出示——游覽順序講分明,介紹景物抓特點,突出感受寫真實,游記方能吸引人。
四、作業:
1。思考你游覽過哪些地方?哪個地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推薦閱讀葉圣陶《記金華的兩個巖洞 》
板書設計
17 記金華的雙龍洞
讀 記 批注
見聞 感受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01-15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07-18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06-11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11-08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08-29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設計05-27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優秀07-25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集合)05-26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優秀09-26
記金華的雙龍洞優秀教學設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