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教學設計15篇(必備)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蜜蜂》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蜜蜂》教學設計1
教學分析
課文作者是法國生物學家法布爾,以第一人稱寫了他所做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體現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作風。
教學目標
①認識“試、驗、證”等10年生字。會寫“論、試、驗”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無論、試驗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課文內容,經歷探究蜜蜂辨別方向能力的試驗過程,激發學生動手探究自然奧秘的興趣。
④通過查資料,進一步了解有關蜜蜂的知識。
教學重點掌握課文主要內容,弄清實驗是怎么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教學難點作者是怎樣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
教學準備
①生字詞卡片(也可制成電腦課件,生字的部首和部分筆畫可以閃爍)。
②師生共同搜集有關蜜蜂的資料。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從學生感興趣的蜜蜂入手,談話導入。(你們了解蜜蜂嗎?誰能告訴大家一些蜜蜂的知識?).
二、學生自由讀課文,力求讀得正確`流利。
三、學生讀課文后,交流已知的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
1.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2.有些問題,我們自己就有能力解決,讓我們試試看,你能解決哪些問題。
3.畫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
四、分節朗讀逐節學習。
學生分組填寫法布爾做實驗的內容、過程、結果。
學生匯報交流學習課文后,從作者的做法里得到的啟發。(平時多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發現自然界的奧秘,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學生交流有關蜜蜂的知識,根據學生和課文的需要進行有效的`學習活動學生合作學習。
自由讀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學生交流課文中有關蜜蜂的知識和未知的,嘗試解決一些問題。學生討論合作學習,填寫表格。
學生匯報交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選擇。使學生對課文有初步的了解,為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培養他們發現問題、探索新知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把讀書的見解與同學交流,既鍛煉其口語表達能力,又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讓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學生積極性較高。
五、說話練習。盡管.......都........不是.......而是.......
六、總結課文大家學習了這篇課文,希望大家平時多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發現自然界的奧秘,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板書設計
《蜜蜂》教學設計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經歷探究蜜蜂辨別方向的試驗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首先請大家欣賞幾幅圖片,(幻燈片出示幾幅昆蟲的圖片)
想探究一下昆蟲世界的奧秘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群了不起的小客人。(幻燈片出示蜜蜂的圖片)
(預計學生通過預習課文已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可能會情不自禁的喊出課題。)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讀文
1、通過課前的搜集,你知道了哪些過于蜜蜂的知識?交流一下。
2、初讀,處理生字:
同學們知道的真多,說得也很流暢。但是還不知道讀課文讀的怎么樣呢?要想讀得正確、流利,首先要把一個個“攔路虎”消滅掉,先自己讀一遍課文,把自己的“攔路虎”圈出來。
學生自由讀文,圈畫生字。
同位幫忙消滅“攔路虎”。
4、檢查生字:
試驗
證實
阻力
幾乎(jī)
幾個(jǐ
推測
沿途
超常
盡管(jǐn)
盡力(jìn)
陌生
準確無誤
悶熱(mēn)
納悶(mèn)
多種形式檢查,單個讀,齊讀,男、女生接讀等。
老師用“準確無誤”來形容讀得正確的孩子,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詞語。
4、檢查句子,
先出示三個帶有多音字的句子,還需要看看書的同學,馬上在課文中找出句子練一練吧,一會兒請自信的孩子來試著讀一讀。(給孩子當堂學習的時間)
“那些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
“這時候起風了,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
“盡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三、生生互動,解疑促讀
1、句子讀得真不錯,連著幾個有難度的多音字也讀得準確無誤。不知道課文讀得是不是也很好啊。接讀課文,不讀的孩子,仔細聽,想一想課文說了一件什么事。
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或者做了一個什么試驗。
指名說(做試驗;測試蜜蜂是否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適當引導說完整。
2、那么你有沒有興趣和作者一起去做這個實驗呢?畫出能表示作者實驗做法的詞語和句子,(第二~五自然段)自己讀一讀,請學生說,其他人可以補充。老師相機板書。
3、“幾乎要觸到地面”轉換角色,你看到這種情景你會怎樣想?
4、到底能不能回到家呢?回來了幾只?用了多長時間。
⑴你們覺得小女兒告訴爸爸說有兩只蜜蜂回來了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激動,興奮)帶著自己的感受讀句子。
“沒等我跨進家門,小女兒就沖過來,臉紅紅的,看上去很激動。他高聲喊道:‘有兩只蜜蜂飛回來了!他們兩點四十分回到蜂窩里,滿身都是花粉呢。’”
⑵看到經歷過那么多困難之后歸來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
“這樣,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
5、學到這兒,大家一定很佩服小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們怎么會有這種能力的?我們看看本文作者法國生物學家法布爾是怎么說的。
“蜜蜂*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本能。”你們同意他的這個結論嗎?你怎么認為的。
四、書寫指導
歸類識字
1、左右結構的字中,有“論、試、證、誤”四個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導學生觀察規律,形聲字,左形右聲,左窄右寬。
2、“途、超”都是半包圍結構的字,注意捺劃的指導。
3、“袋”是上下結構,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沒有小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找出感興趣的句子,說說自己的理解或讀出自己的感受。
2、學習法布爾認真觀察和探索的精神
3、學習用關聯詞說句子。知道用詞準確有利于表達。
〖教學過程
一、檢查句子
在上一節課的學習中,同學們讀熟了課文,老師找出幾個有困難的句子,看看你們的能不能把他們讀準確。首先出示帶多音字的三個句子,要求仔細看,用心讀。(鞏固多音字的識別)
“那些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
“這時候起風了,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
“盡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二、復習
復習上節課的內容(你知道了些什么?)指名說,老師隨機板書。
做試驗:原因
過程
結論
聽說
準備
不是……而是……
無論……總……
放飛、兩只、十七只
三、感悟課文
了解了這么多內容,讀課文,找出你最感興趣的一段或一句,讀出來,說理由,(其他人可以補充)或者讀出自己的感受來。聽清要求,先自己讀一遍,再找。
學生通讀課文,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句子。(在學生找到相應的句子或段落時,預設了以下幾個討論,希望能夠促進對遣詞造句的感悟,體會用詞準確的妙處。)
1、討論:大家都知道科學是嚴謹的,來不得半點馬虎。為了保證試驗的準確,試驗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是否都是必須的?少一個行不行,說出自己的理由。
2、換位思考:有十七只蜜蜂飛回了家,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在途中你有可能遇到哪些事情?(可以是困難,也可以是巧遇。)
3、通過“我想、我推測、也就是說”等詞,來學習作者的認真觀察、用心思考的精神,體會用詞準確為課文表達所增添的色彩。
四、通讀課文,看看還有什么新的發現
把自己品味詞語的所得再放回到課文中,朗讀全文,通過第二課的學習,希望能給孩子一些新的啟發。
五、拓展訓練
其實蜜蜂身上還有好多小秘密和知識,等著愛思考、細心觀察的孩子去發現呢,你愿意做這樣的孩子嗎?課后
1、可以查閱資料,多方面了解蜜蜂的知識。
2、續編故事。以《失蹤的三只蜜蜂》為題,發揮你的想象,注意用詞準確。
【教學反思】
本單元組的主題是仔細觀察,訓練項目是用詞準確。
基于本班學生的特點,本課想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方面著手。想以多讀多說的學習方式來進行。
第一課時的讀有了一定成效后,再寫字上的時間就太倉促了,練習寫字的環節只能放到課下來進行。在第二課時里,學生發散思維后說得多了,但是讀得不夠,本來設計讀是想在了解內容的讀上有所提高,但是發現自己還是顧此失彼,第二課時的朗讀沒有指導到一定的深度。在設計課時可能還有點明白,一到了課堂上就又犯糊涂了。品味詞語時,從課文里走出來,回不去了,我說自己就像一只迷路的蜜蜂。最后好不容易回去了,(最后的自讀全文)看起來好像只是一個形式,因為通過再讀,學生的發現很少。在品評詞語的時候,老師有“牽”的痕跡,在走教案的路子,沒有真切的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實際學情。雖然在設計課的時候努力去做到關注學生,照顧到大多數學生感受,但在實際操作“找句子”這一環節時,應該總結出寫作方法,結果又有繞進課文內容的嫌疑。自己的語言很匱乏,一問一答的課堂呈現形式單調無激情。總之,這節課雖然上完了,但是從中看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自己預想得還不夠多,操作層面上仍需不斷努力,使自己有進步。
《蜜蜂》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新詞,能區分“往常”和“常常”,懂得它們的意思。
3、讀懂課文,理解列寧是怎樣借助蜜蜂找到養蜂人的,領會列寧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特點。
4、借助動畫演示,抓住第三自然段重點研讀,分析列寧的思維過程,練習口語表達。借用媒體,采用多種方法學習生字。
5、學習列寧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掌握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知道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
2、會寫“派”“敲”二字。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借助拼音認讀生字,讀通課文,了解列寧和蜜蜂的相關知識。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趣談話,直觀呈現,導入課題‘
1、了解蜜蜂。
1)謎語:小小蟲兒真可愛,飛到東來飛到西。飛來飛去采花粉,釀出蜜來人人夸。(蜜蜂)
2)學生交流自己對蜜蜂的了解。(大屏幕呈現蜜蜂以及養蜂現場的圖片)教師補充介紹,大致了解蜜蜂采蜜的過程。
2、了解列寧。大屏幕出示列寧圖片。學生交流列寧的資料。
3、導入課題。
同學們,這小小的蜜蜂有一次竟然幫了列寧一個大忙呢!我們今天一起來讀讀這個故事吧!(板書課題:蜜蜂引路)
1)質疑課題。預設:蜜蜂給誰引路,是怎樣引路的呢?
2)理解“引路”。
設計意圖:媒體直觀呈現列寧和蜜蜂的相關圖片,擴大知識面
二、初讀課文,會讀6個生字,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1、播放課文錄音,學生初步感知課文。
2、借助拼音大聲朗讀課文,碰到不認識的生字互相問問。
3、認讀生字。
1)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并交流識字方法。
2)指名認讀生詞。(大屏幕出示詞語:莫斯科 附近 派出 談天 驚訝)注意糾正讀音:“斯”讀“sī”。
3)檢查識字情況。
大屏幕出示:給下列生字寶寶注音。(相同的聲旁用不同的顏色提示出來)
撕( ) 府( ) 淡( ) 漠( )芽( )
斯( ) 附( ) 談( ) 莫( )訝( )
指名讀出生字,學生讀教師打點擊大屏幕出示讀音。
4、學生再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大屏幕出示:
列寧住在( ),他常常派人去找當地的( )來談天。有一回,他往常派去的那個人到( )去了,他只好( )去找養蜂人。在( )的幫助下,列寧終于找到了( )。那個養蜂的人( )。
三、細讀課文,理解詞語,感悟列寧的思維過程。
1、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讀后正音,碰到長句子幫助學生斷句多讀幾遍。
2)讀了這兩段話,你們知道列寧住在哪里,為什么要親自去找那個養蜂的人嗎?
a.結合學生的回答,大屏幕出示莫斯科圖片,了解莫斯科是前蘇聯的首都。簡圖畫出列寧的住處,理解“附近”的意思,說說自己的附近是誰。
b.引導學生用“因為……所以……”說說列寧親自去找養蜂人的原因。
3)區別“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大屏幕出示(用不同顏色區別兩個詞):
列寧常常請養蜂的人來談天。
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寧只好親自去找。
師:這兩個詞語能互換嗎?
預設:不能。因為“常常”的意思是次數多,與它意思相反的是“偶爾”;“往常”的意思是平常。
有誰能給紅顏色的詞語換一個意思相同的詞語嗎?
預設:常常——經常 往常——平常
2、學習第三自然段。
(過渡語:列寧不知道養蜂人住在哪里,那么他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呢?我們繼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并糾正讀音。
2)思考:第三自然段有幾句話?從每句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大屏幕出示:
列寧邊走邊看,發現( )。他仔細觀察,只見(
)。列寧敲了敲門,開門的( )就是( )。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發 現:蜜蜂 花叢
仔細觀察:蜜蜂 園子 房子
結 果:果然就是)
3)感悟列寧的思維過程。
a.師:同學們,我們繼續完成剛才的簡圖,列寧從家里出來,發現了花叢,花叢在哪里呢?(路邊。點擊大屏幕,顯示花叢和蜜蜂。)當列寧看到路邊的花叢,勤勞的小蜜蜂在忙著采蜜的時候,他在想什么呢?
預設:這應該是養蜂人的小蜜蜂吧!我不知道他家住在哪里,但是蜜蜂采了蜜一定會飛回家的,我跟在小蜜蜂的后面不是可以找到他家了嗎?
b.師:列寧這樣想著跟著小蜜蜂走啊走,仔細觀察發現小蜜蜂采了蜜,飛到了附近的一個園子,旁邊還有一個小園子。(點擊大屏幕,顯示園子和小房子)看到這些,他又怎么想呢?
預設:小蜜蜂飛到這個園子里,蜜蜂和養蜂人總是住在一起的,這房子應該是養蜂人住的吧!
c.師:想到這里,列寧怎么做的呢?(走上前去,敲門)開門的果然是哪個養蜂的人。理解“果然”的意思。
e.整體感知列寧找到養蜂人的過程,練習說話。
大屏幕出示:
列寧走出家門,邊走邊看,當他看到路邊花叢中忙碌的小蜜蜂,他想( )。他仔細觀察那些小蜜蜂,發現( ),他想( )。列寧想到這里,走到房子跟前,敲了敲門,開門的( )是那個養蜂的人。
3、學習第四自然段,感悟列寧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特點。
(大屏幕出示課本插圖)過渡語:兩個人終于見面了,他們會說什么呢?我們學習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注意正音。
2)分角色讀課文,注意讀出不同的語氣。
3)養蜂人見到列寧為什么要驚訝呢?你能把“驚訝”換成另一個意思相近的詞嗎?
4)列寧的向導是誰?(蜜蜂)蜜蜂真的能帶路嗎?(板書:善于觀察,善于思考)
四、總結全文。
學生談談學習課文后的感受,或者說說想對列寧的心里話。
五、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鞏固識記6個生字,口頭組詞。指導書寫9個生字。具體過程略。)
《蜜蜂》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二年級下冊《蜜蜂引路》教學片斷
【片段設計】
一、提出問題: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
二、解決問題:
1、默讀課文第三段。想想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2、交流自己的讀書心得。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畫出簡筆畫:“花叢,園子,小房子”之間的關系。
3、小朋友們真聰明,自己已經能讀懂書,把這些地方搞得這么清楚了。現在誰能看著老師畫的圖把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連起來說說?
4、下面我們來看看列寧是怎樣動腦筋,想辦法找到養蜂人的。第三段課文一共有三句話,請大家讀讀第一句:
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里有許多蜜蜂。
1)列寧在路邊發現了什么?(板書:發現)他是怎么想的?
2)可是蜜蜂的家在哪兒呢?于是列寧仔細地觀察。(板書:觀察)什么叫觀察?
生:觀察就是有目的地看,仔細地看。
3)列寧觀察什么?他是怎樣觀察的呢?請一位小朋友讀第二句話,我們大家看圖。
他仔細觀察……有一所小房子。
(生讀第二句話,師在圖上添畫蜜蜂)
1)列寧在觀察什么?
2)這些蜜蜂飛進去為什么不出來了呢?
3)這時列寧繼續觀察,又發現了什么?
4)你們想這所小房子是誰的?為什么?
小結: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能找到養蜂人的家。那么,我們再來看看列寧觀察的和想的對不對。請大家讀讀第三句話。
生讀第三句。
1)這句話說什么?
2)觀察是不是正確,只有通過試一試才能知道。課文中哪個詞證明列寧想的跟看到的完全一樣?
生:果然
3)“果然是什么意思?你能用“果然”說一句話嗎?
5、齊讀這段話。
1)看板書說說,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
2)列寧為什么能找到養蜂的人?蜜蜂真的能當向導,能引路嗎?
3)小結:列寧是靠動筋,想辦法,仔細觀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飛回蜂房去的這個特點,找到養蜂人的家的。這就告訴我們,今后我們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難,只要開動腦筋,仔細地看,認真地想,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拓展:
1、畫出列寧找到養蜂人的路線圖。同桌間說說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的人的。
2、從這件事上你覺得列寧是個怎樣的人?談談你的看法?
【教學反思】
《蜜蜂引路》是一篇大家都很熟悉的課文了。學習這篇課文重點是在識字寫字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列寧細心觀察勤于思考。為了幫助學生體會列寧善于觀察和思考,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
這樣的教學環節目的在于讓學生融入到課文情境中去體會列寧仔細觀察并進行思考的過程,在身臨其境的體會中感悟。實際的課堂教學效果非常好。
《蜜蜂》教學設計5
活動目標
辨別不同的樂段,表現不同的動作。
激發幼兒學習奧爾夫的興趣,學習并認識基本舞步小碎步和蜜蜂飛舞的姿態。
活動準備
奧爾夫音樂《蜜蜂》,蜜蜂圖片兩張,絲巾若干、道具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暖身活動
開場舞
1、大家一起圍圈隨音樂拍拍手
2、大家一起圍圈隨音樂節奏踏踏腳
3、全體手拉手圍成一個圈慢慢后退成大圈
4、全體手拉手慢慢前進成小圈
二、出示蜜蜂圖片引出主題
1、師:小朋友們,今天有許多客人老師來和我們一起上課,我們一起來和客人老師問個好!(客人老師好!)老師還帶了一個特別的朋友來和大家認識呢!
2、出示蜜蜂圖片一,播放歌曲《蜜蜂》
蜜蜂蜜蜂生得真美麗,頭帶著金絲身穿花花衣。
你愛花兒花也愛你,你會跳舞花又甜蜜
三、學習基本舞步---小碎步
1、師:蜜蜂漂亮嗎?
2、出示圖片二哪里漂亮了?
3、師:蜜蜂是怎么飛的呢? 幼兒自由想像各種蜜蜂飛的樣子
教師總結
1、飛的時候后跟離地,小腳尖點地,飛起來的時候輕輕的,小腳輕輕點地踏步。我們把這種腳的動作叫做"小碎步"。
2、教師示范飛這邊飛那邊,飛高飛低;轉圈;中間間接音樂蹲下來休息
3、請能干的.小朋友上來和老師示范表演
4、全班小朋友配上音樂跟隨教師一起來表演一遍小碎步。
四、圍繞花朵飛舞
1、教師示范跳一小段蜜蜂舞
師:我們的小朋友真能干,下面老師來當蜜蜂媽媽,你們來當小蜜蜂,蜜蜂們!媽媽會跳一支蜜蜂舞,學好這個舞以后你們就可以跟媽媽去花園啦,先來看媽媽跳蜜蜂舞!(教師出示綁著紅黃藍三種顏色花的凳子,圍著花朵跟隨音樂完整演示,以花朵布置一個花園的情景,激發幼兒學習蜜蜂的欲望。)
2、請三名幼兒跳蜜蜂舞
師:這支蜜蜂舞好不好看,請兩只能干的蜜蜂上來和蜜蜂媽媽一起來表演蜜蜂舞吧!(兩個小朋友上來跟隨音樂一起表演奧爾夫)
3、集體跟音樂跳一遍蜜蜂舞
師:蜜蜂們,我們一起來為去花園跟音樂跳蜜蜂舞吧!(以提問引發幼兒思考及學習蜜蜂飛的興趣,在幼兒自己想像飛、的動作后,教師總結動作,并以蜜蜂跟蜜蜂媽媽學本領這一情節,來帶領幼兒跟隨音樂做相應完整的奧爾夫動作。
五、持絲巾飛舞動作
師:我這里有很多花衣裳,蜜蜂們穿上花衣裳跳舞吧!教師示范拿絲巾
每人有一條~2條絲巾,在教室內自由飛舞,一下高一下低。(請注意不要再原地,盡量讓幼兒有空間感,在中途可略作停頓.樂句共4個樂句,在第三樂句時,蹲下當花,其余走動。
六、結束活動
《蜜蜂》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認識“概、減、阻”等9個生字。會寫“辨、試、檢”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紙袋、大概、減少、阻力、包括、檢查、準確無誤、沿途”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清課文的脈絡層次,初步了解發布而實驗的內容。
教學重點:
學習本課的生字和詞語。
教學難點:
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1。教師引述。上堂課我們領略了植物王國的奇妙,這堂課我們將走進昆蟲世界。大家想探究一下昆蟲世界的奧秘嗎?
2。板書課題。誰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眼中蜜蜂的外形是怎樣的?
3。把自己從書上或網上查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分享。
4。師生交流法布爾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學生自由讀文,圈畫生字。可以請教同學。同時標出課文自然段序號。
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1)形聲字構字規律識字:蜂跨檢誤途(2)熟字比較。如:密一蜜辯一辨組一阻活一括(3)熟字加偏旁:“石+角=確”“木+旦=查”“阝+百=陌
(4)出示文中詞語,采取多種形式檢查
3、檢查句子:課件出示:“那些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 “這時候起風了,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 “盡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三、書寫漢字相機指導
1。形近字辨析
2。師范寫“辯”“跨”“查”,抽生板演。
3。小組合作,口頭給字組詞。
4。練習書寫,師相機指導。
5、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6、再讀課文,看看課文主要寫了法布爾什么事情?
7、理清課文脈絡:
實驗過程(2—7自然段)
實驗目的(第1自然段)
實驗結論(第8自然段)
三、了解目的,初識人物。
1、自主朗讀第一自然段,看看自己從這段話中都了解到了哪些重要的信息?
2、學生交流。抓住“聽說,想”體會法布爾的探究精神。
3、重點聚焦“無論....總是....”,說說這組關聯詞語說明的問題。引導句式練習。
4、指導感情朗讀句子,重點強調關聯詞語的朗讀重音。
四、課堂小結:
事實果真如人所說的那樣嗎?法布爾的實驗又是如何進行的呢?同學們,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相信大家一定會如愿解開謎底的。
板書設計
14、蜜蜂
辯跨查
實驗過程(第2—7自然段)
實驗目的(第1自然段)
實驗結論(第8自然段)
《蜜蜂》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區別“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領會列寧善于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2、難點:“派”的識記與書寫,“敲”的書寫,領會列寧善于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教學主要方法:
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投影儀、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
1、師板畫“蜜蜂”,你們認識它嗎?你知道它能為人們做些什么?范寫“蜂”字。
2、板書“引路”二個字。“引路”二字,是什么意思?讀了課題后你想問些什么嗎?
二、感知: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里寫了一件什么事?再標一標,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⒉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本課的.生字、詞語,讀準字音。
⒊合作學習
⑴同桌合作學習文下帶拼音的生字,互讀、互聽、互糾。
⑵嘗試讓學生當老師,主持學習生字。
◎教師引導:平時我們都用哪些游戲識字的?你來當一回老師,教同學們認識生字。
◎學生說出一種識字游戲方法,就讓該學生當老師主持這游戲。
(3)四人小組討論識記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4、檢查朗讀情況。
◎指名學生分段讀課文。正音
◎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感悟
1、交流:這件事的起因在課文的哪些段落?
2、學習課文第一、第二自然段。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這段話告訴我們什么?用不同的線畫出時間、地點、人物。
◎用簡筆畫畫出列寧居住的地方,從而理解“附近”的意思,給“附近”找近義詞,并用“附近”造句。
◎“養蜂的人”與“列寧”的關系怎樣?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理解“常常”,給它換個詞代進去讀一讀。
◎理解因果關系的句子。
可是往常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列寧就親自去找他。
列寧為什么要親自去找。用“因為……所以……”或者“……是因為……”說一說。
3、列寧能找到養蜂的人嗎?這件事情的結果如何?
◎指名讀一讀最后一段話。
◎養蜂的人為什么會驚訝?
給“驚訝”找近義詞。
◎朗讀:你能驚訝地讀一讀嗎?
◎讀讀列寧的話,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感受啊?
4、懸念:
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的人的?蜜蜂是怎樣引路的?下堂課學習。
四、寫字
1、生:分析每個字形結構及怎么記
2、師:范寫,強度筆畫。指名到黑板寫,生糾正,評議。
《蜜蜂》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在語言環境中理解并積累“辨認、試驗、證實、推測、本能”。
2、閱讀課文,弄清楚試驗是怎樣做的,關注法布爾是如何將試驗的過程記下來、記清楚、記準確的。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法布爾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媒體出示法布爾照片)師簡介:法布爾年輕時身為初中數學老師,卻十分癡迷于昆蟲的世界,立志做一個為蟲子寫歷史的人。他一生深入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和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最終成了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寫成了舉世聞名的《昆蟲記》。本文便節選自《昆蟲記》。
2、板書課題,齊讀。
設計說明:以本文的作者法布爾說開去,用簡短的語言并結合媒體的介紹,并告知學生本文是世界名著,旨在調動學生的學習沖動。
二、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分節讀課文,集體正音。
3、開火車讀詞語,給“辨認、試驗、證實、推測”找近義詞。
4、交流問題。師小結。過渡:法布爾的試驗是怎樣做的?再讀課文,劃出自己感興趣的句子。
設計說明:初讀文本,強調學生的全面參與,從課文的整體性角度出發,讓學生簡單對課文的梗概有一個大致的把握。同時注重在學生基礎閱讀方面的設計,比如學生輪讀,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的評價,以及詞語的初步理解等等,都是為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做好鋪墊。
三、析讀文本,理解感悟。
(一)、默讀課文,根據試驗的目的'、試驗過程、試驗結果將課文分成三個部分。
(二)、交流。
1、試驗目的。第1小節。
2、試驗過程。第2—4小節。
3、試驗結果。第5小節。
(三)、你對哪部分最感興趣?隨機學習課文。
第一部分:試驗目的。
1、指名第1節。注意聽別人讀得怎么樣。
2、評一評。
3、用“無論……總”說一句話。
4、師引讀:因為聽說(),無論(),它總(),所以我()。
第二部分:試驗過程。
1、自由讀2—4節,思考法布爾是怎樣做試驗的,他把哪些關鍵的地方記錄下來了,圈劃出這些重點語句。
2、交流。隨機學習重點語句,理解詞語。
(1)出示句子,自由讀。(提示:讀的時候要講能體現試驗關鍵步驟的詞語強調讀出來。)
我在我家花園的蜂窩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們放在紙里。為了證實飛回花園的蜜蜂是我放飛的,我在它們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記號。然后,我叫小女兒在蜂窩旁等著,自己帶著做了記號的二十只蜜蜂,走了兩里多路,打開紙袋,把它們放出來。
(2)指名讀,認真聆聽:他讀的時候強調了哪些關鍵詞?你覺得他(她)把握得對嗎?
(3)交流。
(4)齊讀句子。思考:法布爾把他的試驗記清楚了嗎?從這些詞語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5)交流。師:法布爾不僅把他的試驗記下來了,而且還寫得非常準確。這樣我們從文章中就可以看出他的試驗是經過周密的安排的。師板書:你覺得還有哪些地方也寫得好,為什么?
3、交流。學生暢所欲言。
4、齊讀2—4小節。
第三部分:試驗結果。
1、自由讀1小節。想想法布爾的試驗結論是什么?
2、指名答。理解詞語“本能”。
3、齊讀。
設計說明:這是教學的重點部分,也是難點部分。如何處理教材既要做到整體性,又要兼顧到靈活性非常關鍵。于是,我對教材進行大膽的處理,旨在引導學生更輕松地進入文本。同時,在教學的設計中有目的有限度地設計了不同難度的聽、說、讀、寫訓練,力求能做到自然。對文章三個部分的處理也有一定的主次安排,重點放在引導學生認識到法布爾對試驗的安排之周密,記敘的又很準確,從而感受到法布爾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四、回顧總結,拓展訓練。
1、讀完了課文,你覺得法布爾的試驗怎么樣?是否還有改進的建議?或者你對他的試驗結論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2、四人小組合作交流。
3、指名答。師拓展資料。
4、寫話訓練:以“法布爾,我想對你說:()。”寫一、二句話。提示:把小組討論的結果結合進去。
設計說明:這一部分受楊老師啟發,旨在通過一系列的引導和訓練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的水平以及質疑的膽量和能力。
附:板書設計:
《蜜蜂》教學設計9
學習目標1.會認“莫”等6個生字,會寫“訝”等9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學習列寧善于觀察、認真思考的好品質。課前準備1.掛圖、生字卡片。2.投影儀或幻燈機。3.列寧的有關資料。
第一課時課前談話,導入新課1.學生介紹收集到的列寧的有關資料。2.老師補充介紹并引入新課,板書課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1.借助拼音,自讀課文。a.自讀全文,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正確。b.同桌互相聽讀課文,讀準字音,老師隨機引導。(“引”應該讀“yǐn”,不讀“yǐng”;“附近”應該讀“fùjìn”,而不是“fǔjìn”)c.競賽讀,看誰讀得正確、流利。1.小組合作學習生字。2.匯報交流識字方法。鞏固識字1.指名、集體讀生字卡片。2.做游戲鞏固識字。(游戲規則:請一名同學到前面來,背對黑板站立。老師在黑板上指一個字讓全班同學默記,然后請這名同學猜一猜剛才老師指的是哪個字。這名同學指著黑板上的字問同學們:“是不是×”,如果不是老師指出的字,同學們就回答:“不是×”,這名同學繼續指字問話,如果學生猜對了,同學們就回答:“對,對,對,下一位。”老師再請下一位同學猜字)指導書寫1.重點指導:“附”要寫得左窄右寬,單人旁要寫在豎中線上,“寸”的橫要寫在橫中線上面一點;“派”字的第四筆是撇,不是橫;“敲”的右半邊不是支。2.練習寫字。3.展示學生書寫的字,師生共同評議。自讀課文學生自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第二課時整體感知1.指名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2.同桌交流初步感知的課文內容。朗讀感悟1.分組朗讀課文的第1、2自然段。a.討論:讀懂了哪些內容,還有什么問題?小組之間交流,隨機理解“附近”“當地”。b.分別出示(投影儀或幻燈)下面兩句話,把畫點的詞語換一換,不改變原句的意思。當地有個養蜂的人,列寧常常派人去請他來談天。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c.集體朗讀第1、2自然段。2.學習第3自然段。a.小組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可以畫畫,可以表演,可以朗讀,體會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他是怎樣想的。b.匯報交流。指名請同學匯報,借助學生的畫或老師自己利用簡筆畫,幫助學生理解“花叢”“蜜蜂”“園子與養蜂人”之間的關系,體會列寧的心理活動。c.談感受。列寧是個怎樣的人?3.指導朗讀第4自然段。(要讀出養蜂人熱情又驚訝的語氣,列寧幽默風趣的語氣)4.集體朗讀全文。創編表演1.創設口語交際的氛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2.小組分角色表演,列寧找到養蜂人的經過和心理活動。課外作業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把你的發現寫下來。《蜜蜂引路》教學設計二
深圳后海小學童玲
教具準備1.生字卡片。2.白紙兩張。教學目標1.會認“莫、斯”等6個生字,會寫“訝、談”等9個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3.感受遇到問題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激趣
1.小朋友們,我們在學習第15課的時候,展示了畫風的水平。今天,我們要學習《蜜蜂引路》,老師還想和大家一起畫畫,愿意嗎?
2.不過,今天的畫畫,不光要動手,更要動腦,用我們的智慧來畫。覺得自己聰明有智慧的同學舉手。3.好啊!個個聰明,人人有智慧!現在請大家聽清楚畫畫的內容和要求。內容:畫出列寧找到養蜂人的線路圖。要求:(1)必須使用最簡短的文字和最簡單的線條;(2)三人或四人一小組合作畫;(3)畫正確。
4.對聰明又有智慧的孩子來說,這些要求還高啊?
1.愿意。
2.全部舉手。
3.啊,要求這么高呀!
4.不高──!
自主合作學習
1.現在請大家分成兩個小組。
2.等各小組畫好以后,我們將進行比賽。比賽優勝組的同學將獲得智慧之星的光榮稱號。內容包括三項:(1)看哪個小組課文讀的熟。(2)看那個小組的'線路圖簡單明白。(3)根據課文內容介紹畫圖的依據。怎么樣,可以開始了嗎?(每組發一張8開的紙)
1.分組
2.可以了!
3.小組合作讀書、討論、畫圖。
讀書感悟
1.可以開始比賽了嗎?
2.第一項,讀書比賽。請第一小組。要求先每人讀一段,考察個人能力;再齊讀最后一段,考察合作能力。開始。
3.現在請第二小組朗讀。要求和第一組一樣。
4.第一項比賽,兩組戰成平手。
5.第二項比賽開始,請展示你們的線路圖。第一組展示。(教師作適當評價)
6.第二組展示。(適當評價)
7.第二項比賽結果:平局!
8.最關鍵的時刻到了,第三項比賽開始。要求是:先說出畫圖的課文依據,再把課文讀的正確流利,讓人聽得清楚明白。否則,就算失敗!要不要再練練。9.請第一小組。
10.請第二組。
11.現在,我宣布比賽結果……(清清嗓子)經過激烈的比賽,被評為智慧之星的是——第一組……和第二組的全體同學!
1.可以了。
2.朗讀課文。
3.朗讀課文
5.(張貼線路圖并開始介紹)
6.(張貼線路圖并介紹)
8.要──!(讀書)
9.朗讀課文第三段。
10.(同9)
11.緊張等待觀望
(第一組“耶!”)
(第二組“耶”)
識字寫字
1.智慧之星們,你們把課文讀得這樣好,課文中的6個生字該不會再生了吧?
2.好啊!請看生字卡!開火車讀。
3.誰知道莫斯科在哪兒?是個什么地方?
4.驚訝是什么意思?不要說,要讀出養蜂人驚訝的語氣才算理解了。
5.讀出了驚訝的語氣,很好!但是,能把這個驚訝的訝字寫好嗎?誰說說寫這個字要注意什么?
6.還有一個帶言字旁的字要寫,是那個字?
7.寫這個字除了言字旁外,還要注意什么?
8.真聰明,不愧為智慧之星。好了,開始寫吧。
1.已經是好朋友了!
2.讀生字。
3.在俄羅斯,是俄羅斯的首都。
4.讀書“您好,列寧同志,是誰把您領到這兒來的?”
5.言字旁是兩筆寫成的,右邊第二筆是豎折。豎鉤要寫直。
6.談天的談。
7.上邊的火字捺要變成點。
8.寫字
《蜜蜂》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習默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項什么試驗。
2、弄清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結論又是怎么得出的。
3、通過體會“推測” “幾乎” “大概” 感受作者用詞的準確,學習積累語言。
過程與方法目標:組織學生在默讀中邊讀邊想,理解并深入課文學習。師生共同理清試驗的各個環節,在分析比較中學習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探究精神。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重點:
弄清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樣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教學難點:
培養觀察習慣,學習探索精神。
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搜集蜜蜂的資料。教師準備:法布爾的常識和他的《昆蟲記》。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明確要求
1、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蜜蜂》,齊讀課題。
2、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看誰注意力最集中,不出聲,不指讀。思考:
A、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法布爾為了驗證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試驗,證實蜜蜂確實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B、課文哪些地方寫試驗的過程,哪些地方寫試驗的結果,哪些地方寫了作者的結論。
(2段寫過程,345段寫結果,6段寫結論)
3、引入:為了驗證蜜蜂是否具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樣做試驗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
二、抓住重點,感悟試驗過程。
1、作者是怎樣做試驗的呢?默讀課文第二段,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學習提示:
(1)法布爾的這項試驗是怎么做的 ?用筆畫出相關的句子。你能用“先 ……接著……然后……最后……”來說一說嗎?
(2)從法布爾的做法里,你有什么發現或感受?
(3)這個試驗中,能不能減少其中的一個環節?為什么?
3、分組學習,教師指導。
4、指名說說,全班交流。(1、先在自家花園里捉了一些蜜蜂,放在紙袋里。2、接著做了白色的記號,3、然后讓小女兒在蜂窩旁等著。4、最后法布爾還把蜜蜂放在紙袋里走了兩里多路。把蜜蜂放出來。)
5、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歸納板書:(捉蜜蜂 做記號 女兒等 走兩里多路放飛蜜蜂)
6、從法布爾的做法里,你有什么發現或感受呢?讓學生明白他這樣做的目的。選自己家的蜜蜂(是為了便于觀察),做上記號(與其他蜜蜂區分,使試驗真實),讓女兒守在蜂窩旁(掌握飛回來的時間),二十多只 (比較分析,得出較準確的結論。)
7、說說在這個試驗中,能不能減少其中的一個環節,要陳述理由。(不能少。少了任何一個環節,得到的結論會不準確)
8、小結:是啊,難得作者考慮得如此細致周到,這充分體現了作者做事非常嚴謹,對科學求實的作風。讓我們來齊讀課文的第二段,一起去感受法布爾做事嚴謹的科學態度吧。
三、品讀課文,探究試驗結果
1、師: 那么試驗的結果又是怎么樣的呢?讓我們再一次快速默讀課文3、4、5段。
2、現在老師先請三位同學來讀讀這三個自然段。其他的同學一邊聽一邊想。
3、指名交流:(預設:蜜蜂飛回來了。二十只蜜蜂,有十七只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畫出有關的句子。
4、學生匯報,教師隨即點撥,出示句子。
(1)沒等我跨進家門,小女兒就沖過來 ,臉紅紅的,看上去很激動。她高聲喊道:“有兩只蜜蜂飛回來了!它們兩點四十分回到蜂窩里,滿身都是花粉呢。”
A、如果你當時看到這兩只歸來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會對它們說些什么?(預設:真是太高興啦。小蜜蜂啊,真沒想到,你這么快就找到了回家的路。我也以為你們回不了家了。)
B、是啊,作者“我”在回家的路上,也推測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為什么“我”會這樣推測呢?
推測是什么意思?聯系上文,出示句子:那些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象在尋找回家的方向。這時候起風了,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我想,它們飛得這么低,怎能看到遙遠的家呢?
C、如果是你,你會有怎么樣的推測?說說你的想法。預設:想想蜜蜂在飛回來的過程中會遇到的困難或危險。
D、蜜蜂竟然飛回來,難怪小女兒這樣激動。指導用激動的語氣讀,女生齊讀。
(2)第二天我檢查蜂窩時,又發現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記號的蜜蜂。這樣,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了家。
A、“準確無誤”是什么意思?蜜蜂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準確無誤地飛回來的?
完全正確 沒有差錯)聯系上下文理解。是的,逆風沒有使它們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環境沒有讓他們偏離方向,他們準確無誤地回家。)(盡管…… 但)這是一組關聯詞)。說明蜜蜂不僅有辨認方向的能力,而且這種能力還很強。
B、指導朗讀。男生齊讀。
5、這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試驗,那么作者又是應用怎樣的語言來寫的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比較句子: 這樣改行嗎?為什么?從而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語言的準確無誤。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測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蜜蜂肯定找不到家了。
6、放手默讀課文,像這樣用的準確的語言課文中還有很多,你能試著找到幾處嗎?
7、交流,屏幕顯示句子,讀一讀
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幾乎要……大概……我想……
四、研究結論,激發探究
1、法布爾通過試驗,得出的`結論是什么?(出示、齊讀最后一段)
2、讀到這里,你還有什么疑問?和你的同桌說一說。(預設:其他三只為什么不能準確地回家?我無法解釋的本能是什么?蜜蜂又是靠什么準確無誤的回家的呢?法布爾為什么無法解釋呢?
3、小結: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非常好,說明你們很善于思考。希望課后你們能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解決這些疑問。看來,自然界的確有無數解不開的奧秘。由于法布爾生活在離我們現在100多年前,當時的研究條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釋這種本能。在幾十年后,有一種研究結論,你們聽聽有沒有道理。電腦出示資料。
如果你們對蜜蜂感興趣,還可以自己去查找資料,自己再做一番研究。
五、作業布置,拓展延伸。
1、討論:作者從試驗中得出了什么結論,是怎么得出的?
2、你還知道哪些有關蜜蜂的有趣知識?將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蟲的相關知識制成一張手抄報,與同學們一同分享。
3、特向你們推薦《昆蟲記》。這是法布爾窮畢生之力深入昆蟲的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和試驗,真實記錄昆蟲的本能與習性的巨著。
板書設計:
14 蜜蜂
法布爾
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試驗捉蜜蜂
做記號嚴謹 求實
女兒等
走兩里多路 放
結論不是超常的記憶力 而是本能
《蜜蜂》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小蜜蜂》,并啟發學生帶著愉悅的的心情有感情的歌唱。
2、通過聆聽、演唱和表演歌曲《小蜜蜂》,感受音樂所表現的“飛”的形象,表達對小蜜蜂的喜愛之情,滲透熱愛大自然、保護益蟲的教育。
3、學會用打擊樂器碰鐘、響板、給歌曲伴奏。
二、教學重點:用愉快的聲音、活潑的情緒表現歌曲《小蜜蜂》
三、教學難點:歌曲第二樂句連續出現的八分音符節奏。
四、教具準備:
鋼琴 錄音機 磁帶 頭飾 打擊樂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蜜蜂》
1、初聽樂曲《蜜蜂》
師導語:春天不知不覺已來到了我們身邊,春姑娘一路走來,喚醒了大自然中的一切小生命,小草伸出了嫩綠的小手,小花張開了美麗的笑臉,春天可真美!這時,有一群勤勞的小精靈也來了,你們聽,他們來了,請你用動作告訴我它們是誰?
(放課件中的音樂,學生聆聽音樂并用動作表示答案)
師:從同學們的動作中,老師看出來了是會飛的小精靈,大家一起說是什么?
生:蜜蜂。
師:你是怎樣聽出來的?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
生:我聽到音樂的速度很快,是用小提琴演奏的。
師:看來,同學們都有一雙靈敏的耳朵。這的確是一段用小提琴來模仿小蜜蜂飛舞形象的音樂,是由德國小提琴家、作曲家弗朗索瓦·舒伯特所做。
師:歌曲表現的正是一群小蜜蜂,在空中盤旋起伏,漫天飛舞的小蜜蜂。
2、復聽樂曲《蜜蜂》
師:讓我們再仔細的聆聽一遍樂曲,看看作者是怎樣表現小蜜蜂在漫天飛舞的情景,同學們還可以跟著音樂做做小蜜蜂飛舞的動作。
師:小蜜蜂是一種非常勤勞的小動物,從早忙到晚。下面,我們就學著小蜜蜂去采蜜吧!
二、學唱歌曲:
1、導入:
師:小蜜蜂啊是益蟲,它可勤勞了,它采的蜜蜂又香又甜,是人類的好朋友。那對于小蜜蜂你有了解些什么哪?誰你看一看,說一說?(播放圖片)
2、學唱歌曲: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歌曲《小蜜蜂》
師:讓我們完整聆聽,聽完音樂告訴老師歌曲唱了些什么。
生:小蜜蜂非常勤勞他們在采花蜜。
師:小蜜蜂整天在花叢中忙碌地飛舞著,來回采花蜜,讓我們一起來模仿他們美妙的舞姿吧!
師:小蜜蜂是一種非常勤勞的小動物,從早忙到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歌曲《小蜜蜂》,首先,讓我們來看一條節奏。誰能拍一拍?
師:分組拍一拍。
師:加上音樂拍一拍。
師:加上打擊樂器拍一拍。
師:下面讓我們跟著唱一唱吧!
師:活潑歡快的。
生:小蜜蜂非常勤勞他們在采花蜜。
師:讓我們再來唱一唱吧!
師:接唱。
師:完整演唱。
師:單獨唱一唱。
師:打擊樂器伴奏唱。
三、拓展:
師:小蜜蜂多可愛呀,正如大家說的,它勤勞、善良、美麗是我們的好朋友。像小蜜蜂這樣的益蟲還有哪些?讓我們來聽一聽,唱一唱吧!
四、小結:
大自然中有很多神奇的奧秘等著我們去發現、去創造,讓我們做一個勤勞的小蜜蜂,好好讀書,多做貢獻吧!
《蜜蜂》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學唱歌曲《小蜜蜂》,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和清晰的吐字來歌唱,以歡快的情緒歌唱小蜜蜂的辛勤勞動,并啟發培養學生從小愛勞動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歌曲的讀譜視唱與一字一音的清晰吐字,用優美的并具有感染力的歌聲來表現歌曲意境。
教學進度:第三教時。
教具準備:頭飾、磁帶、口琴、圖畫、打擊樂器等。
教學模式:情境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流程:
情境激發情境體驗情境創造
情境導入激發思維初步感知想象理解-->體驗歌曲吸收表現激發創編能力
準a、入場-->創設情境欣賞、哼唱、律動、熟悉歌曲a、自學歌曲創編情境性歌表演備:b:模仿練習b、演唱歌曲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聽《拍手歌》進教室并做簡
單律動。
2、問好:一半學生吹奏口琴,一半學生唱。
3、模仿練習與重點樂句解決:
a、模仿練習:
聽、唱幾組模仿進行的音。
b、重點樂句:
(2)板書出示
提問:這條旋律除了模仿外還有什么手法嗎?(重復)
(3)學生再唱一遍,然后教師用g大調的音高唱一遍。
提問:老師唱的和你們一樣嗎?
學生回答:略
引出教師唱的是g大調。
方式:抽一個學生到前面改,其余同學小組進行。
(5)糾正答案,并讓學生在口琴上找找音高。
4、情境布置的導入:
(1)學生吹奏剛才的旋律,教師配唱歌詞“我們決不傷害益蟲,快快飛到大樹林中”。
(2)設問:是誰要飛到大樹林中來?
5、情境布置:
師生在《小蜜蜂》音樂的伴奏下共同布置美麗的樹林。
流程說明
情境導入可以景激情,使學生盡快進入一種美的氛圍之中,設置疑問可激發學生的好奇與
學習欲望,情境布置時播放的《小蜜蜂》的伴奏音樂可使學生熟悉音樂,為歌曲的學唱作鋪墊。
二、情境體驗:
1、導入:同學們布置時,教師已躲到花叢后,布置完后,突然從花叢后伸出手(手中拿著小蜜蜂的'圖畫)說:“咦!是誰飛來了!”
學生回答:小蜜蜂!
2、熟悉歌曲:(播放伴奏音樂)
a、教師邊用lu哼唱,邊將手中的蜜蜂隨樂飛舞。
b、師生共同用lu哼唱。
教師評價學生想象的畫面,并用優美的語言再一次將學生帶入美的意境中去。d、邊唱邊做簡單游戲。
3、學唱歌曲
a、導入:
師:好聽嗎?想不想學:就讓我們在口琴的幫助下自學。
《蜜蜂》教學設計13
【教材及學生分析】
清華大學出版社《信息技術》初中二年級上冊第1單元第二課《蜜蜂采蜜》。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flash8.0界面的基礎上,完成了上節課的熊貓的夢的簡單繪畫,掌握了一些簡單的繪畫工具和技巧,通過本課的學習,逐漸引入層的概念,讓學生領會層在平面設計中帶來好處。本課內容形象直觀,貼近生活,易于學生自主操作。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鞏固繪圖類工具的使用方法。
2.初步學習使用圖層來規劃整個作品。
3.認識圖層,理解圖層的概念,并學會新建圖層,圖層重命名、鎖定、刪除等常用方法。
4.初步學習多層逐幀動畫的制作。
能力目標:
1.認識圖層,理解圖層的概念,并學會新建圖層,圖層重命名、鎖定、刪除等常用方法。
2.初步學習多層逐幀動畫的制作。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善于觀察,樂于嘗試、獨立思考的自學品質。
2.培養學生積極探究、勇于實踐、相互協作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理解flash中層的概念,掌握新建、移動、刪除、隱藏、鎖定圖層的常用方法。
2.養成制作動畫的好習慣。
3.對圖層的理解與應用。
【教學過程】
1、溫故知新,復習提問
教師活動提問:
(1)簡要介紹一下flash8.0的特點?
(2)flash8.0生成的文件有什么特點?
2、分析上節課內容提出問題
教師活動:隨著課程的繼續深入學習,我們發現動畫的畫面內容越來越復雜,而這些復雜的動畫如果使用第1課制作簡單逐幀動畫的方法來完成的確有些困難。而這也正是本課需要解決的要點,現在我提出一些建議,如:制作眨眼睛的效果、嘴部講話的效果等。同學們可以嘗試完善作品,通過完善的過程發現問題:
①修改部分圖形時,導致該幀的其他部分產生被遮擋、刪除、位置移動等變化。
②由于圖形是以整體形式存在的,單獨修整其中的局部操作難度非常大,并且效果不自然。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怎么樣解決呢?
學生活動:互相探討,提出解決問題的嘗試辦法。
3、提出解決問題辦法,引入新課
引出本課的重要概念——圖層,圖層與圖層的關系,圖層與幀的關系,本課要通過圖層與幀的聯合制作出多圖層的逐幀動畫。
教師活動:
①播放本節課已完成的作品蜜蜂采密,激發學生趣。
②播放教師修改的蜜蜂采密,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伏筆。
實踐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操作,通過實踐了解圖層、圖層與圖層的關系、圖層與幀的關系,圖層與幀聯合后是如何制作成多層逐幀動畫的。
①打開已做好的蜜蜂采蜜。fla文件;
②讓學生觀察由幾層組成?
③分別將每一層內容逐漸消失,又逐漸恢復,使學生直觀的了解每一層的繪畫內容。
④分別刪除某些圖層、修改圖層、讓學生理解引入圖層的好處。
得出層的概念:圖層的借鑒了幻燈片的制作原理,每一個圖層就像一張透明的幻燈片,可以在不同的幻燈片上繪制圖像,最終羅列在一起,有圖像的.的部分相互遮擋,沒有圖像的部分將透出其他幻燈片上的圖像。
通過類似的問題引導學生認識圖層間的遮擋、順序有無變化。
從而得出結論:
在一個圖層中操作不會影響其他圖層的內容。
制作多層逐幀動畫的難度比制作單層逐幀動畫大很多,非常容易找不到所在圖層等,常見的原因如下:
①圖層與幀的概念混淆,導致找不到當前圖層。
②圖層的數量過多,沒有將圖層重命名,找不到所處位置。
此時要引導學生觀察所在圖層的時間軸有何變化,引出所在圖層的名稱位置呈深灰色,處于選中狀態,具體的幀數由時間軸的紅色標記表示,被選中的幀或某幀的圖形處于修改狀態時,時間軸中的該幀成深灰色。
圖層名稱位置呈深灰色,處于選中狀態。被選中的關鍵幀呈黑色選中狀態。
4、分析教師講授內容,實踐操作
學生活動:在老師引導下,分層先畫出密蜂和花籃,在此過程中注意老師的演示,結合在photoshop學習層的概念,進一步理解。
教師活動:演示如何繪制蜜蜂的紅臉蛋,重點是講解“混角器”面板中的色標。學生活動:在老師指導下繪畫出蜜蜂的紅臉蛋,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工具箱中各工具的使用,掌握色標中Alpha數值的含義。
設計意圖:創設意境、激發興趣、分組教學、任務驅動
師生總結規律:
(1)圖層這個概念最早是由平面設計類軟件提出的,圖層就像一張張透明的幻燈片,在不同的幻燈片上繪制圖像,最終羅列在一起,有圖像的部分相互遮擋,沒有圖像的部分將透出其他幻燈片的圖像,圖層實際上就很好地應用了幻燈片的原理。
(2)使用“混色器”面板可以調整單色、漸變色的色彩,同時還可以調整色彩的Alpha透明度,使畫面由于透明度的不同而更加逼真。
5、深入實踐,完成任務
教師活動:演示如何繪制蜜蜂的翅膀,在此過程中注意講解“任意變形工具”的使用。同時指出“任意變形工具”不但可以調整圖像的大小、角度以及中心點的位置,而且在在工具面板的“選項”中還有更多變形方式。
學生活動:在老師的指導下,新建兩個層,分別為翅膀內側與翅膀外側,著重掌握“任意變形工具”的使用。
教師活動:演示如何美化畫面效果,新建“土地”和“云彩”、“花朵”本個圖層,在畫白云時,強調要降低“混色器”中的Alpha數值,使云彩有遠近的感覺。
在復制花朵時,先提出問題,如何復制,有幾種方法,讓學生回憶以前的方法,結合書本,自行解決,以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和動力創新能力。在講這點內容的時候,允許學有所長的同學加入自己的創意,使他們的畫面更加精彩。學生活動:加入自己的創意,美化畫面。
教師強調:圖層多了以后,如何調整圖層的先后順序,如何刪除,修改、鎖定圖層,讓學生加深了解。
教師活動:演示分層制作動畫效果
(1)制作靜態效果
(2)制作蜜蜂翅膀飛舞的動態效果
學生活動:
(1)觀看教師演示,自己動手將自己的作品完善;
(2)測試自己的影片,并保存文件。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勇于實踐、體驗學習、體驗成功的樂趣,提高學習樂趣。
師生總結規律:
(1)“任意變形工具”可以調整圖像的大小、角度以及中心點的位置。
(2)將不同的內容分成多個圖層制作,則在修改某一圖層時不會影響其他圖層。把動態和靜態圖像分別在不同的圖層中制作,可以讓動畫變得更有個性。
6、分析重點內容,師生共同提高
不同的兩幀或多幀靜止的畫面循環播放就可以產生逐幀動畫效果,而每一個變換的靜止畫面就是一個關鍵幀。學習制作多層逐幀動畫前要清楚單一圖層逐幀動畫的制作原理,它可以為更好地掌握本課多層逐幀動畫的制作打好基礎。
多層逐幀動畫中使用到了幀和圖層的概念,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圖層的概念,理解單一的圖層概念已經很復雜了,本課需要將圖層和幀結合在一起理解,這是很多初學者容易混淆的部分,而圖層又是Flash動畫制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制作Flash的基礎,因此掌握這兩個概念非常重要。
可以將第一幀的圖形分多個圖層繪制出來,以此認識圖層的概念,再通過添加并繪制第二幀的方法來認識幀與圖層聯合的概念,學習制作多圖層逐幀動畫。圖層這個概念最早是由平面設計類軟件提出的,圖層就像一張張透明的幻燈片,在不同的幻燈片上繪制圖像,最終羅列在一起,有圖像的部分相互遮擋,沒有圖像的部分將透出其他幻燈片的圖像,圖層實際上就很好地應用了幻燈片的原理。
7、教學補充,擴大視野
動畫播放時間的控制通常有兩種方法:
①運用插入幀的方法可以使插入的關鍵幀播放時間延長。
②通過改變動畫“幀頻”也可以延長動畫的播放時間,但不同的是這一命令是針對整個動畫設置的。
“幀頻”是單位時間內播放的幀數。幀頻的高與低需要根據具體作品來制定,我們在網絡上觀看到的大多數Flash的動畫作品,其幀頻為12幀/秒,也就是1秒鐘播放12幀畫面,這個數值也是Flash中的默認值。12幀/秒在Flash中顯示為“12.0 fps”(fps全稱為Frames Per Second)。
8、布置作業鞏固新知
P15創作天地
制作動畫“小飛俠”,隨風飄動的衣服感覺像在飛。
9、教學反思
(1)由于flash是最近最優秀、最火爆的網絡動畫、網頁開發和多媒體課件制作工具。所以學生對此有濃厚的興趣,這節課能充分激發學生掌握flash軟件的學習動力,為今后的學習打好了基礎。
(2)講課前教師先準備了豐富的素材,這些素材的演示,對學習好本課起了重要作用,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多準備有用的素材,這樣易于通俗易懂的將知識傳授給學生。
(3)本課的不足之處在于,因諸多因素的影響,造成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認知能力,知識水平、實際操作能力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層次。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很好照顧差生,以后應適當地分層次教學。
《蜜蜂》教學設計14
說教材
《蜜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課文以第一人稱方式寫了法布爾所做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文章首先介紹了問題的產生,即“聽人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它被拋棄到哪里,總是可以自己回到原處”。接著用了較長的篇幅介紹他在女兒的配合下進行了蜜蜂能否辨認方向的試驗。最后得出結論:“我”尚無法解釋蜜蜂為什么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說教學理念
教學本文緊扣本單元“留心觀察,善于發現”這一專題,一方面采取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弄清作者為什么做試驗,試驗是怎么做的,最后結論是什么,同時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研究作風;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文本的教育功能,讓學生知道,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多動腦思考,每個人就會有所發現,有所收獲。
說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兩點:1、反復默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項什么試驗,得出什么結論,是怎么得出的。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法布爾的留心觀察和善于思考探索的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3、積累好詞佳句。
說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項什么試驗得出什么結論,是怎么得出的。難點是體會法布爾的留心觀察和善于思考探索的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說教法、說學法
這節課我主要采用了參與式教學法,閱讀感悟指導法,討論探究法。學生們通過不同方式的閱讀,互相合作交流,觀看多媒體課件,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主要設計了以下環節:
一、復習導入共設計了兩個知識點:
1、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這篇文章給我們講了一件什么事呢? 【設計意圖】這部分的設計主要重視了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共設計了3個小環節
1、法布爾為什么要做這個試驗呢?
2、同學們,我們校園里有一朵花,它的花瓣與眾不同,是五顏六色的。聽到這件事后,你想說什么?或做什么呢?
3、法布爾在聽說了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設計意圖】這部分設計是因為抓住重點詞語感悟文本是三年級閱讀訓練的重點,但也常常是三年級孩子的一個難點。為了降低難度,讓學生更好地感悟“聽說”一詞的含義,我在此環節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在聯系實際的深刻體會中感悟 “聽說”所蘊含的法布爾求實的作風。
三、學習第二至五自然段 共設計了8個小環節。
1、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他是怎么做試驗的呢?,用筆畫一畫他所做的事。
【設計意圖】這部分設計是因為《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中年級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默讀。而在默讀中邊讀邊畫,可以促進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讀邊思考的好習慣。
2、抽生匯報他所做的事,能用上 “先??接著??然后??最后??”連接詞。再給你的同桌說一說吧!
【設計意圖】這部分設計是因為對于較復雜的內容,交給學生用一定的句式組織語言,把語言的實踐與內容的感悟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再練習說話,為學生在寫作中能有序組織語言打下了基礎。
3、再次默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個步驟行嗎?再在小組里討論一下。然后全班匯報。(體會法布爾嚴謹的科學作風)
【設計意圖】這部分設計是因為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段落之一。也是充分體現法布爾嚴謹的科學作風的段落。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的小組討論與全班交流可以讓學生在生與生、師與生的合作學習與交流中,逐步學會閱讀。
4、讀到這里如果你是法布爾你覺得蜜蜂會飛回來嗎?
5、假如你是作者,聽到蜜蜂回來了你的心情會怎樣?
6、作者和小女兒此時的心情你想用什么詞來形容?(激動)你認為怎樣讀才能表達他們的心情。
【設計意圖】抓住朗讀訓練點,充分地進行朗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在讀中感悟人物內心。
7、已經有兩只蜜蜂回來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的結論呢?為什么?
【設計意圖】這部分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更深層次的體會法布爾對科學的嚴謹。
8、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飛回來了,能說明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了嗎?還有三只蜜蜂去哪了呢?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在學生多元化的解讀中,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同時又促進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四、反復朗讀第一段。
1、出示第一段,改讀第一自然段。
【設計意圖】這部分設計是因為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這個結論并沒有在文章中直接呈現,此時,通過對第一自然段的改讀,及在教師引導下的一句三讀,使學生從中得到了感的遷移,情的激發,智的啟迪。從而體察作者透過文字傳遞的感情。
五、學習最后一段。
1、除此之外,法布爾還得出了什么結論。(齊讀最后一段)
2、根據學生的提問,著重理解“本能”的意思。并舉例說明。
3、自由讀讀資料袋里的內容,里面說的蜜蜂會跳舞,它們就是這樣認路的嗎?怎樣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呢?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本課正好適合對學生創造潛能開發、科學態度和方法熏陶的培養,因此,緊扣末尾這一結論,引導學生質疑,解疑、再生疑,促使學生去主動發現、自主地探究。
六、拓展延伸:
出示奧地利生物學家費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學們對蜜蜂的知識感興趣,可以去查查資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設計意圖】資料的適時補充,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了距離孩子年代久遠的事實,從而更好地感悟法布爾求實嚴謹的科學作風。
七、作業布置:
1、把文中你喜歡的詞語、句子抄下來。
2、留心觀察你喜歡的一種小動物,也來寫寫它吧!
3、課外閱讀:《昆蟲記》
《蜜蜂》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會認試、驗、證等10個生字,會寫袋、概、減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證實等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積累語言。
4.通過查資料,進一步了解有關蜜蜂的知識。
教學重點、難點
弄清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教學準備
生字卡、搜集有關蜜蜂的有趣知識。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試、驗、證等10個生字,會寫袋、概、減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證實等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弄清實驗過程。
教學流程
一、回憶舊知,導入新課
1.回憶舊知
同學們,我們曾經學過《蜜蜂引路》這篇課文,誰能說說這篇課文講了個什么故事嗎?
2.導入新課
法國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法布爾為了證實蜜蜂會辨別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你想知道是個怎樣的實驗嗎?讓我們走進《蜜蜂》這篇課文一同去看看,同時也看看實驗的結果怎樣。
二、初讀課文
1.循序漸進讀課文。
第一遍:邊讀邊找出帶有本課生字的詞語,借助后邊的拼音爭取把字音讀準確。
第二遍:再讀課文,進行自我測試,看看自己是否還需要借助課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還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幫互助學生字。
(1)出示生字卡,請已經有把握的學生來做小老師,帶領大家一起鞏固,教師隨時糾正讀音,點評。
(2)交流是怎么認識生字的,肯定各種不同的識字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或課件,指名讀、開火車讀。
3.指名逐段朗讀課文,爭取對課文的脈絡有更為清晰的認識。
三、細讀課文
(1)明確默讀要求:不出聲、不指讀、邊讀邊想,還可以動筆畫出重要的`詞語和句子。
(2)初次默讀,感知全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再次默讀,帶著問題思考: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個怎樣的試驗?
(4)復述故事:用自己的話將試驗的過程說一說。
【有目標地讀,有層次地讀,循序漸進,學生才能讀出水平來,以讀促悟,以悟促讀。】
四、指導寫字
1、投影出示生字詞,自讀,指名讀,讀準字音。
(1)出示要寫的生字:論、試、驗、袋、證、概、阻,引導觀察,說說書寫這些字時要注意些什么。
(2)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討論怎么記住這些生字,并且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
(3)指導寫字:課件演示,逐字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總結書寫,然后,教師用投影展示,集體評議學生寫的字。
2.抄寫詞語。
五、作業設計
練習默讀課文,摘抄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積累語言。
3.通過查資料,進一步了解有關蜜蜂的知識。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上堂課所學的生字新詞。
2.說說作者做了一項什么試驗,是怎么做的。
3.試驗結果怎樣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精讀課文,探究結果
1.激勵學生多遍朗讀第3.4.5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3.4.5自然段。
(2)指名讀。你喜歡讀哪一自然段,能讀給大家聽聽嗎?
(3)教師激勵:覺得自己能讀得和他一樣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來再讀。
2.感知主要內容。說說蜜蜂回家的只數和時間。
3.討論辨別。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兩只,能不能說蜜蜂有辯論方向的能力?
4.再讀再思,深入理解。
(1)兩次回來的蜜蜂情況有什么不同?
(2)結合課文有關內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來的蜜蜂,中途可能會遭遇到什么情況,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讓學生充分想象)
(3)其他同學點評他們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角色換位,使學生入情入境,啟發想象,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4)教師深入引導:從蜜蜂回來時遭遇到的不同情況,你有沒有感受到蜜蜂有著很強的辯認方向的能力?說說理由。
三、賞讀片斷,表達感情
1.教師引導。小蜜蜂真了不起!你們覺得小女兒告訴爸爸有兩只蜜蜂回來了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再想一想,當作者介紹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時,心情又是怎樣的?
2.學生自讀體會。
3.指名學生多人次表演朗讀相關的兩段,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導疑,再激興趣
1.誘導生疑:讀了第3.4.5自然段以后,同學們對蜜蜂具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產生了一些疑問?
2.學生發問。(主要目的就是要誘發學生提出疑問,把興趣拓展到課外的生活實踐中去。)
3.教師引導。我們來看看作者法布爾是怎么說的,好嗎?
4.學生多形式地朗讀最后一段,或指名讀,或小組讀。
5.教師再引導。
(1)對于法布爾所說,同學們還有什么想法交流嗎?
(2)小結;學到這兒,同學們也許又產生了更多的疑問,讓我們一起到書籍中,到生活中,用我們的實踐和智慧去解決這些問題,好嗎?
五、回顧課文,感悟作者嚴謹的科學作風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讀,畫出體現作者嚴謹科學作風的詞句。引導學生從實驗的目的,實驗的過程,實驗的結論幾個方面去體會。
(1)實驗的目的是什么?
為了證實聽說一詞,體現作者不親信盲從,探個究竟。
(2)實驗的過程,考慮周全嗎?能不能少掉一個環節?
捉自家蜜蜂,便于觀察;給蜜蜂做記號,為了與其他蜜蜂區別;在兩里外放飛,更能說明問題;叫女兒等在蜂窩旁,為了掌握蜜蜂飛回來的時間等。考慮周密,體現作者做事嚴謹。
(3)實驗的結論為什么沒有明確的答案?
有明確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學現象,不能坦然說出自己無法解釋的結論,更能說明他對待科學嚴謹,實事求是。
2.思考推測: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2、齊讀課文,討論交流:從法布爾身上,你學到了什么?
【情感目標的落實如春風細雨,潤物無聲。】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蜜蜂的有趣知識?將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蟲的相關知識制成一張手抄報,與同學們一同分享。
【《蜜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蜜蜂》教學設計06-27
蜜蜂教學設計05-27
《蜜蜂》教學設計08-21
《蜜蜂引路》教學設計06-22
《蜜蜂》教學設計(薦)10-17
《蜜蜂》教學設計優秀02-28
蜜蜂教學設計優秀04-24
《蜜蜂》優秀教學設計06-22
【實用】《蜜蜂》教學設計08-21
蜜蜂教學設計15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