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教版第七冊《秋天》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蘇教版第七冊《秋天》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蘇教版第七冊《秋天》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課文是一首詩歌,描寫秋天迷人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抒發了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秋天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文章的內容
教學過程(略)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詩歌內容,明白秋天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秋天熱愛與贊美之情。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復習鞏固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走進秋天的原野,和大自然盡情地擁抱,這節課,我們再去重溫一下那美好的時光,好嗎?
2、出示生字詞、指名認讀。
二、精讀細品,感悟詩情
(一)指名讀第1節,其他同學評議。
1、說說秋天與其他季節有什么不同?
太陽更紅更嬌
2、生答,師板書:
空氣更甜更好
(二)秋風是秋的使者,秋風來了,秋天也就來了,秋風到過哪些地方呢?
1、自由讀一讀第2小節
2、你知道秋風到過哪些地方嗎?
生自由說
3、那么秋風所到之處都留下什么痕跡?大地發生了什么變化?
老師上節課留的作業——畫秋天,大家都畫了嗎?指幾名學生上講臺展示自己的圖畫。
4、學生自由說出秋風所到之處的變化。(看圖說話)
5、同學們畫得好,說得更好,現在讓我們一起讀一讀3—5小節看看課文中的秋色圖吧。
6、生自由讀(3—5)小節。
7、女生齊讀第3小節。
a、問:秋風來到哪里?(田野)
b、田野發生了什么變化?
c、指名說。(理解:羊腸小路、肥膘)
8、男生齊讀第4小節。
a、問:秋風又來到哪里?(果園)
b、果園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c、指名說。
d、這里采用了什么手法來表現果園的變化?誰能說秋天里還有哪些水果也發生了奇妙的變化?指名說。
9、全體學生齊讀第5小節。
a、問:這次秋風又來到哪里?(山坡)
b、山坡上發生了什么變化?
c、說一說:“一曲酒歌在心里釀造”是什么意思?
10、師范讀第6小節
a、剛才同學們把秋風所到之處的變化說得真精彩,秋風吹到哪里,哪里就發生了變化,田野里、果園里、山坡、高高低低的莊稼啦,果樹啦都顯得很整齊,錯落有致,所以在這里把秋風比作什么?
b、這些豐厚的禮物可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怎樣得來的`?(農民種出來的)
c、有首古詩寫得好“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豐收是農民用汗水換來的,我們一定要珍惜它。
d、指導有感情地讀。
(三)合作探究,回顧前文
1、學完這幾個小節后,大家找到了“秋天的太陽更紅更嬌”。“秋天的空氣更甜更好”的原因了嗎?
2、分組合作、討論、交流。
3、小組匯報,師貼圖片。
4、小結
過渡:同學們,學到這里,你覺得秋天怎樣?你想對秋天說些什么?師板書:迷人的景色,豐收的景象。
(四)引導體悟,升華情感
1、指名讀,評議。
2、為什么要撿黃葉珍藏呢?誰來說一說。
3、那么,你還可以說出用什么留住秋天?
4、齊讀。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這首詩寫出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寫得真好,我們也來當當小詩人,把你眼中的秋天描繪出來好不好?
3、指名說,評議,表揚。
4。實踐活動
(1)走進田野,走進自然,尋找秋天,用手中的筆寫下心中的秋天,請用“走進秋天”為題寫一段描寫秋天的話。
(2)搜集古人描寫秋天的詩。
附:板書設計
4、秋天
太陽、更紅更嬌
空氣、更甜更好
迷人的景色、豐收的景象
蘇教版第七冊《秋天》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生字新詞,學習多角度寫景的方法,學習課文感知詩歌體裁特征,培養并提高學生的詩歌閱讀與理解及淺易賞析能力。
過程與方法:綜合使用朗誦、背誦、討論、講析、賞析等教學手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感知詩人情感,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熱情。
重點、難點
重點:生字詞的學習,多角度寫景手法的學習,詩歌的背誦與默寫,詩意、詩旨、詩情的理解與感悟,詩歌的淺層次賞析。
難點:詩歌藝術特色的賞析
教具準備
與教學相關的音頻、視頻、課件
教學與教活動設計
活動一:在《秋日私語》的背景音樂中從對古詩文中吟詠秋的名句名篇的賞析(如:“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導入新課(或者從復習前面三篇寫景的文章重點導入新課)(板書課題作者)
活動二:簡介作者作品:
何其芳:現代詩人,評論家。新月派詩人。代表作有詩集《預言》、《夜歌》、《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畫夢錄》。與卞之琳、李廣田合著《漢園集》,史稱“漢園三詩人。
活動三:課文配樂朗誦
活動四:學生齊讀、自讀、抽讀等多形式完成詩歌的背誦與默寫。
活動五:師生共同正音、識形,明義。
活動六:整體感知:學生自主學習,整理學習提綱。
1、為什么說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2、詩中描述了什么樣的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3、從這些畫面中,你品味到了怎樣的秋天?
4、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活動七:合作探究(同桌或前后兩桌互相探討學習)
設疑:
1、詩歌中描繪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滲透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2、什么是意象?
3、哪些詩句最具有抒情性?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釋疑:師生探討完成。
1、露珠、伐木聲、鐮刀、稻香、瓜果、冷霧、漁網、烏桕葉、蘆蓬、白霜、槳、漁船、草野、蟋蟀聲、溪水、笛、牧羊女
2、意象就是詩歌中滲透了詩人情感的物
3、此題只要能找出句子說出理由即可(發展學生的.擴散性思維)
活動八:詩歌精讀
1、賞析下列句子(允許學生從多角度賞析)
(1)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2)秋天棲息在農家里
(3)秋天游戲在漁船上
(4)伐木聲正正飄出山谷
(5)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
(6)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活動九:總結性學習
這首詩歌寫了什么?(學生自主總結,教師抽查,作一點補充)
詩歌從哪些角度來繪秋的?
詩歌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從哪些詞語可以體現出來?
同學們能自我概括出一兩條詩歌藝術特色么?
活動十:拓展
同學們還學過哪些描寫秋天的名句?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宋玉《九辯》)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秋瑾也在詩中言道:“秋風秋雨愁煞人”
活動十一:作業布置
1、抄寫課文(生字處帶拼音)
2、完成同步資料
3、課外閱讀何其芳作品。
板書設計
秋天何其芳
農家豐收圖(棲息)
《秋天》霜晨歸漁圖(游戲)
少女思戀圖(夢寐)
課后評價與反思。
蘇教版第七冊《秋天》教學設計3
活動目標:
·在了解秋天的自然景色、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激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發展想象力。
活動準備:
幼兒已經初步知道一些秋天的特征,秋天景象的圖片,樹葉。
活動重難點:
理解為什么燕子飛走了,蝴蝶不見了?
一、出示圖片,談話導入活動:
這是什么季節?你是怎么知道的'?從哪里看出來?
小結:秋天來到了,天氣越來越涼爽了,大家穿上了薄薄的外套和毛衣,花園里的菊花開放了,樹上的葉子慢慢變黃了,秋風一吹,一片片都飄落下來。
二、欣賞樹葉在空中飄落,引發幼兒想象:
1、看,一片樹葉飄呀飄,像什么?誰在飛?
2、又多了幾片樹葉,飄呀飄好像誰在跳舞?
三、幼兒聽賞詩歌(第一遍):
提問:你聽到了什么?
再次欣賞(第二遍)
提問:
1、你聽到了什么?
2、一片樹葉飄呀飄,好像什么?
3、幾片樹葉飄呀飄,又好像什么?
4、片片樹葉飄呀飄,誰飛走了?誰不見了?
思考:秋天來了,為什么燕子、蝴蝶不見了?
小結:秋天到了,越來越多的樹葉飄落下來,天氣一天比一天涼爽,燕子喜歡生活在溫暖的地方,到了秋天它們就搬家了,搬到遙遠的南方,到明年春天,天氣變暖了再回來;蝴蝶也喜歡溫暖的天氣,秋天有點涼,它們躲起來了。
四、學習詩歌:集體——輪流分句——自由結伴
五、引導幼兒邊看圖片邊朗誦詩歌,學習用不同的語氣有表情地朗誦。
蘇教版第七冊《秋天》教學設計4
一、活動目標
1、欣賞散文,理解散文內容,感受散文中形象化的語言和整齊的句式。
2、引導幼兒體驗文學活動的快感。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二、活動準備
1、課件《秋天真美麗》
2、豐富幼兒有關秋天的經驗。
三、活動過程
1、隨歌曲《秋天多美麗》入場。
師:秋天秋天真美麗,你們知道秋天有哪些美麗的東西嗎?
2、學習作品,教師配樂朗讀散文《秋天真美麗》
(1)師:老師也帶來了散文《秋天真美麗》,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師:你聽到了什么?(幼兒回答,教師出示圖標)
(3)看圖聽散文錄音《秋天真美麗》
(4)師:老師把散文畫成了美麗的圖片讓我們一起仔細地欣賞一遍。
(5)分段欣賞,加深幼兒對作品的理解。
A段師:為什么秋風姐姐快樂地到處跑?秋風姐姐先跑到哪里呢?
B段
(1)秋風姐姐對著大樹吹口氣,大樹怎么樣了?
(2)大樹上為什么會抖落蝴蝶呢?樹葉飄下來的樣子除了像蝴蝶,還像什么呢?請你學一學。
(3)我們一起來做樹葉。(幼兒用身體語言表達對作品的理解)
C段師:樹媽媽為什么要把樹葉送給小樹?
D段秋風姐姐是個調皮的小姑娘,它又會跑到哪兒去?
(1)秋風姐姐對著小河吹口氣,小河怎么樣了?它的心情怎么樣?
(2)為什么說小河象絲巾呢?我們一起來做一做小河抖動絲巾的樣子。
(3)為什么小河會掀浪花呢?我們一起來做一做小河掀浪花的樣子。
(4)小河是怎樣抱著白鵝搖啊搖的?
(5)聽音樂來做小河開心的樣子。(幼兒用身體動作表達對作品的理解)
E段:師:小河真能干,它有哪些寶貝?
3、在理解的`基礎上完整欣賞散文,幼兒輕聲跟念。
師:秋天秋天真美麗,大樹飄落葉,小河掀浪花。
(1)你最喜歡散文中的哪些優美句子?你能用散文中的話告訴大家嗎?
(2)還有誰也喜歡這一句話,你能來學學嗎?還有誰把它說得更好聽?
(3)讓我們一起跟他學一學。
(4)為什么這些句子那么美?小結:因為連著用了幾個“一會兒”。
4、遷移作品經驗師:秋風姐姐那么高興,她還會對誰吹口氣?它會怎么樣?
師:好,我們到教室里把它畫下來,送給喜歡秋天的人們。(音樂中結束活動)
附:散文:秋天真美麗秋天,秋天,真美麗。
天高了,地寬了,秋風姐姐快樂得到處跑……
秋風姐姐對著大樹吹口氣,大樹搖啊搖。一會兒抖落一只金蝴蝶,一會兒抖落一只紅蝴蝶,一會兒抖落一只花蝴蝶。
媽媽說,大樹落葉了,送給小樹作肥料,盼它快長高。
秋風姐姐對著小河吹口氣,小河笑啊笑,一會兒抖動披著的紗巾,一會兒掀起一個浪花花,一會兒抱著白鵝搖啊搖。
媽媽說:小河高興了,它養的鮮魚、螃蟹肥又壯,寶寶吃了有營養。
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幼兒注意聽,大膽表達。根據《綱要》中讓幼兒想說、敢說的要求,我就從想和敢這兩方面進行具體指導和幫助。首先,在導入后,提問:“你們見到的秋天是怎樣的?誰能用好聽的句子說一說?”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認真傾聽。借助圖片,刺激幼兒的各種感官,激發幼兒想說。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游戲,給幼兒提供自己表達的機會,讓幼兒敢說。這節課讓幼兒體會了語言美,達到會用優美語言的目的,這節課下來,我覺得還是有很多不足之處,說話有點嗦,語言不夠精煉,以后我一定多注意語言的精煉,多積累精煉、優美的詞語。后面的游戲時間也有點倉促。
蘇教版第七冊《秋天》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選取了《春》、《濟南的冬天》等文情并茂的優美詩文,易于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要注重從課文整體的角度進行教學;簡化教學頭緒,強調內容綜合。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要突出詞句理解、文意把握、內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學。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由現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詩歌分為三節,篇幅不長但精粹優美,將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等諸般景致盡收筆下,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極具畫面感的秋景圖。詩歌表現了詩人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文語言流暢,優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
【學情分析】
本次授課對象是七年級的學生,他們學習熱情高,學習習慣趨于良好,好奇心強,求知欲高,對美的事物有所感觸和追求。但他們對詩歌的分析和鑒賞能力還有待提高,對詩歌的意象、意境把握還不夠到位。(結合具體班級?)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結合預習,讀準字音,能聲情并茂地朗讀全詩;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每幅畫面的內容。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圈點、誦讀、賞析的方法,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會詩歌悠遠的意境。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作者對秋天的贊美和喜愛之情,培養觀察自然、熱愛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反復吟誦,感悟詩句含義,品味詩歌語言。
教學難點: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揣摩詩歌的意象和意境。
【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比較閱讀法
【教學準備】
(一)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二)課前準備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秋(3分鐘)
師:同學們,看過了春天的繁花似錦,感受過夏季的烈日炎炎,伴隨著季節的變遷,現在的我們走入了什么季節?(生答:秋天)是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品味別樣的秋天。在許多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杜甫詩云:“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但也有喜秋頌秋的,劉禹錫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現在考考大家,你所知道的關于秋的詩句還有哪些?
學生回答。
師:看來同學們對古詩中的“秋”都不陌生,我們一起來看兩首。
教師投影:古詩中的“秋”: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四年級下冊);“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三年級上冊)。
師:讀完古詩中的秋,我們再來品一首現代詩,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秋天》到底是悲秋還是喜秋呢?帶著好奇,讓我們走進何其芳的《秋天》。
【設計意圖】課堂伊始,從所處季節導入“秋天”,學生說熟悉的關于秋的詩句,回顧古詩中的“秋”,調動學生學習的興奮點,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由古詩到現代詩,自然地引入課堂教學內容。
二、讀秋
1、知其人,熟字音。
課件展示《秋天》的作者和重難點字詞,學生了解作者,熟記字詞。
2、教師范讀,揣摩朗讀技巧。
師:下面先由我來讀一遍這首詩,同學們注意聽。(配樂范讀)
教師提問:讀好一首詩,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兩到三個學生回答。(聲音響亮、抑揚頓挫、停頓、節奏感、讀出感情等。)
教師總結:的確,讀好一首詩要做到有節奏感,要抑揚頓挫,要有感情,速度要放慢,總之,要全身心地投入。下面就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以及我們說的小技巧。
3、學生朗讀,交流點撥。
請一個學生朗讀(或自告奮勇)。
師:他讀得怎么樣?請大家給他評價一下。
其他學生發表意見
4、全班齊讀。
師總結:同學們都注意了抑揚頓挫,以及停頓、重音。但是,在感情的投入方面做得還不夠。我們說,讀文章時一定要投入,要有激情,要對內容有深入的理解。也許是我們的理解還不夠深入,那么再讓我們走進《秋天》,細細品味其中優美的語言和意境。
【設計意圖】七年級學生學習習慣正在養成,對字詞和朗讀等基本功的要求要到位。一開始的范讀讓學生認準字音,再配合學生的朗讀和評價初步掌握朗讀技巧,同時也為詩歌的深入品讀做好鋪墊。
三、品秋
(一)農家豐收圖
1、概括畫面。
師:第一節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你能否用簡潔的語言描述一下?明確:農家豐收圖:幽谷伐木,簍裝瓜果、割過稻子的鐮刀——秋在農家。
2、刪詞換詞,朗讀品味。
刪去或替換詩中的一些詞或短語,比較著進行朗讀并思考:你覺得哪一個版本更好?為什么?(修改后的版本:震落了清晨的露珠,伐木聲飄出幽谷。放下割過稻子的鐮刀,用背簍來裝竹籬間的瓜果。秋天在農家里。)
師:有人對第一節做了一些改動:去掉或者替換了一些詞和短語。請同學們朗讀一下。學生朗讀修改后的第一節詩歌。
師:請再讀一下原詩。
學生齊讀詩歌的.第一節。
師:品讀一下,你覺得哪個版本更好?
學生回答。(引導:原詩更有詩意。)
師:那同學們再看一看,詩意表現在哪里呢?小組內部交流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再補充完善,等會兒請同學來說說為什么去掉或替換這些詞會有損詩意。
3、小組探究,共話詩意。
小組討論后代表發言,小組間交流補充,教師歸納小結。
【參考】可從以下幾方面賞析:整體上,從詩歌的意境賞析詩歌,如果去掉或替換這些詞語,就感覺不到濃濃的詩味,詩歌的意思表達不夠完美;局部或細節方面,從詩歌的語言方面賞析,去掉了“滿”和“披”就體現不出清晨露水之大,去掉了“丁丁”這個擬聲詞,就體現不出伐木的聲音,不能讓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飄”字使聽覺的聲音視覺化,貼切傳神地寫出伐木聲穿越深谷傳入人們耳中的過程,使人們不僅可以聽到伐木聲,而且似乎能看到聲音飛向遠方,像白云般輕盈飄逸?;從詩歌的寫作技巧方面,“飽食”“滿披”等詞語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從作者的情感方面,表現出了作者對秋天的贊美和熱愛之情。
4、在理解的基礎上再齊聲朗讀第一節,要求讀得比之前更上一層樓。
(二)霧霜歸漁圖
師:學了剛才的賞析技法,讓我們小試牛刀,來看詩歌的第二節,大家分小組探究。先抓住某一點去欣賞,然后在小組里交流完善。
小組代表發言,先概括畫面(霜打漁圖:江面撒網,輕搖歸槳——秋游漁船),再借鑒第一節的賞析方法從細節方面品味。
(若學生分析到冷霧和白霜,則點明它們是詩歌里的意象,是能夠浸染著作者某種感情的東西。再簡要說說能體現特定情感的典型意象,比如表現思鄉的“月亮”,表現離別不舍的“柳絲”。)
師:詩中的霧和霜,都是能體現秋天特色的意象。還有“游戲”,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把秋天寫活了。以及(視學生回答情況進行小結)。下面我們再看第三節。
(三)牧女思戀圖
模式基本同上。
小組合作探究,交流補充:可以從詩歌語言、意境、寫作技巧、作者情感等方面加以賞析,進一步體會詩歌之美。
教師小結:夢寐在牧羊女的眼睛里的,不僅有更遼闊的草野,更清冽的溪水,還有夏天那不絕于耳的悠揚的笛聲。忽然停止了,牧羊女似乎有些傷感,有些失落,而這些都是淡淡的。最后一幅畫面將我們從外在的景物引入了人物的內心情感,讓我們體會到了牧羊女淡淡的愁緒和思念,而她究竟在想什么呢?我們無法明確,但也是這種不確定帶給了我們朦朧的詩意美感。我們可以將這幅畫面命名為“牧女思戀圖”。
(四)共話詩人眼里的秋天
師:非常感謝同學們對這首詩的精彩賞析,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如畫的詩意境界。作者運用了大量的修辭,調動了大量的感官,描寫了農民豐收的喜悅,漁民打漁的悠閑,以及牧羊女夢寐的悠遠。可以說,在詩人何其芳的眼睛里,秋天,應該是這樣的,你想用哪些詞語或短句概括一下呢?
學生暢所欲言。(活潑的,調皮的;涼爽的,幽靜的;豐收的,快樂的;寧靜的,悠遠的;可愛的,迷人的;耐人尋味的,閑適的;柔美的,清凈的,清甜的;如詩如畫的,多姿多彩的,五彩繽紛的)
【設計意圖】通過對詩歌的細致賞析,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詩歌優美的語言和悠遠的意境。將賞析第一幅畫面的過程、角度作為參考,之后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調動學生探究的熱情。通過發言鍛煉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基本掌握詩歌鑒賞技巧。
四、悟秋
齊讀美國詩人狄金森的詩《秋景》,與課文相比較,感悟兩首詩共同表現出的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師:回想今天學習的這首詩,你的腦海中有沒有浮現秋天的畫面呢?你有沒有什么收獲或者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可以是關于詩歌的,可以是關于秋天的,可以是學生說說感受或收獲。
【設計意圖】通過兩首詩歌的對照,感受詩人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進一步體會關注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談收獲和感受則是讓同學們抒發自己的體會和感悟,融入情感并鍛煉口語表達能力。
五、課堂小結
師:其實每個季節都有它的魅力,而生活中的美也是無處不在的,只要你有一顆熱愛大自然的心,愿意去接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在你的心中定會涌起更多的詩情,生活,也會因此而美好。希望我們都能詩意地棲居于大地之上。
【作業布置】
1、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摘抄以“秋”為內容的詩文。
2、(任選一題)
A、選取原詩你喜歡的一節,把它改寫成小文章,150字左右;
B、你曾親密接觸過秋嗎?用最具感情的語言描繪你眼中的秋。
蘇教版第七冊《秋天》教學設計6
教學思想
《秋天》是何其芳于三十年代初創作的一首優美的抒情詩。詩人用情味深長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三節詩組合成三幅既流動又整合的秋天意象,抒發了對秋天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美學教科書,一部優美的文學畫卷,它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因而,借助這篇課文的學習,讓學生上一堂美學課,上一堂文學課,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這首詩的內容簡單易懂,同時作為一篇自讀課文,教師也不宜對它分析得過細。所以教學的重點是通過反復誦讀,在讀中理解詩意,體會情感,品味語言。
由課文這一素材,我大膽地設計了半節課的拓展訓練,我想體現的是閱讀與寫作的結合,整體感知與深入探究的結合,從書本向生活,由課堂向課外的延伸。
教學中采用誦讀法,討論法,想象法等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嘗過中秋的月餅,賞過重陽的菊花,我們又迎來了一場場涼絲絲的秋雨。同學們當中有誰喜歡秋天這個季節,能說說為什么嗎?
(學生自由發言后)師:是的,很多人都喜愛秋天,愛它的天高云淡,愛它的四野飄香,愛它的霜色潔白,也愛它的疊翠流金……今天,就讓我們隨著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鋼琴曲《秋日的私語》一起走進現代詩人何其芳的《秋天》,去領略秋的風采,傾聽秋的訴說。
【設計說明】說秋,旨在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初步感受秋天的美好,引入本課內容。
二、感知課文
1。師配樂誦讀詩歌,生一邊聽讀一邊欣賞大屏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
【設計說明】賞秋,旨在培養學生聽的能力,感受美的意境、語言、旋律、情感,得到美的陶冶。
2。資料助讀:作者簡介。
3。齊聲誦讀。師作朗讀指導:重音的處理。
【設計說明】讀秋,旨在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
4。指名朗讀。A生讀,全班同學找出每一詩節的中心句。(生回答后)明確:全詩依次描繪了三個場景的秋天。B生再讀,全班同學閉上眼睛聽讀,腦海中想象一幅幅秋天的畫面。
【設計說明】想秋,旨在培養學生想象能力,深入領會詩的意境。
5。小組合作:
A一人朗讀,其他三人點評得失。
B討論:
(1)三個場景分別是怎樣的圖畫,概括。
(2)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設計說明】點秋,旨在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理解詩的主旨,理解詩人抒發的感情。
6。自由朗讀,仔細品味詩歌的語言,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理由。
【設計說明】品秋,體現閱讀的個性化要求,旨在使學生在交流中既鍛煉口語組織能力,又互相啟發,加深理解和感悟。
7、師小結,生回顧。看大屏幕上一組秋景圖,配樂齊聲誦讀全詩。
三、拓展延伸
1、比較閱讀。資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較此詩與課文的異同。
【設計說明】培養學生比較與欣賞能力,在比較中,更容易理解不同詩人不同的詩風,不同詩作不同詩味。
2、欣賞品評。資料:沙白《秋》。談談認識:你認為哪個詞句最生動?
【設計說明】側重于培養學生感受語言的能力,并借此鞏固一點修辭知識。
3、資料交流。交流展示課前搜集的關于秋天的各種形式的資料,資源共享。
【設計說明】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激發他們從生活中利用各種資源加強學科課程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4、寫作平臺。
A、布置練筆題目《我是風》,要求根據《秋天》一詩的內容,以風的眼光見證每一個場景,以風的口吻創造性地描述每一幅畫面。
B、師示范作文。提示:發揮想象聯想,運用擬人手法,可選取一個詩節,也可選取一兩個詩句,再創造。
C、學生完成練筆。
D、展示作文。
【設計說明】發揮學生想象聯想能力,培養創新精神,激發表達興趣,享受寫作帶給自己的快樂體驗。
四、結束語并布置作業:
秋,因其成熟與收獲,因其蕭瑟與凄清,給文人墨客,畫家歌者還有我們提供了無盡的素材:秋陽暖暖,秋波澹澹,秋風習習,秋雨綿綿……流連于字里行間,徜徉于音樂圖片,秋的氛圍、秋的風韻在我們心頭久久久久揮之不去,我們不禁會贊嘆,秋天原來如此美麗,世界竟然這樣神奇!
作業:整理所搜集的資料,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辦一個有關秋天主題的展覽。我們給這個展覽起一個名字就叫《秋天如此美麗》。
課后反思
一、成功之處:
1、總體來看,這節課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要把它上成一堂美學課,文學課的設想基本實現了。這一點,評委們也做了充分的肯定,稱這節課是此次總校創優競賽中“美學價值最高的一堂課”。
2、基于豐富課程資源的教學設計,大膽創新,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把理解目標滲透到反復誦讀中,問題設計精當,處理簡練利落。拓展延伸環節的內容設計,評委高度贊許“豐富而不單一,干練而繁冗,充分而不做作。”
二、遺憾之處:
1、教師的激情應該更充沛,在調動學生上還應再想想辦法。
2、由于這節課容量較大,寫作環節時間倉促,致使學生的作文沒有更多地展示。
三、意外收獲:
1、在回答一個問題的時候,一位學生未經老師許可就搶先發言,我肯定了他的勇敢積極。老師的理解和寬容會創設一個更開放的環境,有助于學生踴躍地大膽地表現自己。
2、有好幾個學生的發言很見光彩,有的聯系實際,有的畫龍點睛,有的獨辟蹊徑,甚至對我都很有啟發。我想,教師應該充分相信學生。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師生都是學習者。
蘇教版第七冊《秋天》教學設計7
《秋天》是上海S版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4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好文章,它描繪了我國北方農村秋天田野里的莊稼、果園里的水果豐收了,人們忙碌著的情景,表達了人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歡快心情。課文語言優美形象,情趣盎然,插圖精美,能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感情,獲得閱讀的樂趣與美的熏陶,是一篇培養學生觀察、朗讀、想象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好教材。
根據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針對低年級段學生的年齡特征并結合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引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能有感情地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過程和方法目標:以學定教,通過朗讀、討論、采訪、評價等語言實踐活動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感受北方秋天景色的美麗,體會人們的喜悅之情,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其中,根據第一學段的要求,1、2兩個目標是本課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深化學生的閱讀感受應是教學難點。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安排兩課時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學習目標。
第一課時:
我準備圍繞“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自讀課文,了解大意”、“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主識字,鞏固練字”這四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上課開始,我先請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對秋天的了解,接著,通過教師形象生動的語言和歡樂的音樂渲染,創設北方秋天的田園風光情境,邀請學生去北方旅游,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文本的興趣。
二、自讀課文,了解大意
在這個環節中,我將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讀課文,在朗讀中自學生字,了解課文大意。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采用指名讀、男女生讀等多種形式逐節朗讀課文,對文中重點字詞句進行正音,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一個長句,要引導學生進行正確、流利地朗讀。在朗讀的同時,運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理解部分詞義。
四、自主識字,鞏固練字
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
第二課時
一、巧設情境,復習詞語,乘上開往秋天的列車。
播放動畫,調動學生大腦中與秋天相關的知識儲備。接著借助多媒體課件創設“秋姑娘邀請我們去北方旅游”的情境,調動學習積極性。以“乘車買票”這一新穎的形式引導學生復習新詞,并相機正音。在讀準詞語后,學生們就獲得了車票,登上了開往北方的列車,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深入感受北方秋天莊稼果園豐收的美麗,進而感悟人們的開心喜悅之情。
二、細讀課文,順學而導,慢慢感受秋天的美景。
1、在多媒體渲染的情境中,自然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第一段,體會旅途中見到的北方秋天的景色。在學生自由交流中扣住“紛紛揚揚”一詞,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生活中樹葉飄落的景象加深感知,有感情朗讀課文,初步感受北方秋天景色的美麗,感受秋天到來的氣息。
2、課文的第2、3兩個自然段分別描繪了北方秋天田野里的莊稼和果園里的水果豐收的美麗景象,是全文的重點段落。我將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突破難點,以讀讀導游手冊的方式引導學生自學課文的這兩個自然段,接著以一個開放性的話題引導學生進行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先讀有關句子,再說喜歡理由。在全班交流時,我根據學生發言適時點撥引導。
有學生選擇到田野里去看看,我順勢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抓住有關詞句引導學生體味“稻子”與“金子”的相同點,從而啟發想象,在此基礎上出示相應的圖片進一步深入感知,體會田野里的稻子豐收在望。借助動作演示和圖畫理解“羞答答”,結合“潔白的笑臉”體會棉花豐收時半開半合的姿態美和顏色美。高粱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比較陌生的莊稼,我估計對學生來說這是個難點。因此,我先出示瑪瑙和高粱的圖引導觀察比較,請學生從顏色、顆粒和給人的感覺上進行比較。在此基礎上,我請學生想象自己就是一棵紅高粱,環顧四周和上面時所看見的景色,緊扣感情號體會豐收的喜悅之情,并復習“秋色宜人”一詞。在此基礎上的有感情朗讀也就水到渠成了。
課文第三段描繪的果園對學生來說吸引力就更大了,我先讓學生自學文本,有選擇性地品悟語句,讓學生聯系生活體驗,在感悟文本的基礎上出示圖畫,采用多種方式感受到蘋果的紅,感悟石榴的熟,感受葡萄、棗的美。在此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朗讀體驗,感受秋天果園水果豐收時的色全味美。
3、在學生游覽完田野、果園后我以開放性問題請學生自學課文第四段,以音樂加以渲染,激發學生情感。在組織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緊扣有關詞語,體會糧食的豐收和人們的忙碌。
最后,創設拜訪當地農民的情境,師生互動參與,自主合作探究,使學生轉變了角色,體會忙碌著的人們內心的喜悅心情。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激發探究秋天的興趣。
在學生整體感受文本的基礎上,通過讓學生說說“在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一句什么話”來總結全文,感受北方秋天既是個豐收、美麗的季節,更是個令人高興的季節。在此基礎上,聯系教學開始所創情境,讓學生課余仔細觀察我們江南秋天的美景,創設“寄封回信給秋姑娘”的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
四、識寫生字,探究入微,體驗當小老師的快樂。
在復習字詞的基礎上,借助秋姑娘的禮物出示“紛、似、堆”三個左右結構的生字,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自學,請學生交流字形的同時,我從旁點撥和指導,重點指導書寫“堆”字,邊引導觀察,邊示范板書。接著在悠揚的音樂聲中讓學生在田字格中端正、規范地書寫生字。
蘇教版第七冊《秋天》教學設計8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閱讀教學要使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養成閱讀興趣是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的保證。本教案采用以讀代講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的學習方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朗讀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從朗讀中領略作者對秋天的贊美之情。另外,引導學生學會看課文插圖,圖文結合,加入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而感受秋天的美,并且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對秋天的喜愛之情,直至熟讀成誦。低年級注重識字與寫字教學,本設計引導學生嘗試運用多種方法學習獨立識字,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從而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課前準備
1、制作課件、生字詞語卡片。
2、秋天樹葉的實物。
3、大雁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在大自然中,我們發現了美,感受到了美。現在讓我們走進美麗的大自然中,去欣賞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麗景色的視頻,引導學生欣賞美麗的畫面。
3、你知道剛才呈現的畫面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嗎?你又有怎樣的感受呢?(相機板書:秋天)
4、小結:是呀,美麗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課文——《秋天》。
5、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借助多媒體課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視頻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感官,引領學生直觀地感受秋天到來時的景色變化,使學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麗,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做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認識自然段。
導學: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幾個自然段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個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開始標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話的前面空兩格(兩個字的位置)。在每個自然段的前面標明序號可以幫助我們來分清每個自然段。(多媒體課件展示,教師標出第1自然段的序號)現在就請同學們自己來標出課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學生嘗試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標出序號。
3、(多媒體課件展示)引導學生明確課文一共有3個自然段。
4、教師配樂范讀課文,同學們認真傾聽,注意自己不認識的生字。
5、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動筆圈畫出本課的生字。
6、教師逐段檢查學生對課文的朗讀情況,要求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丟字,不添字,不重復。
(1)指名讀第1自然段,相機指導生字讀音。
了:在本課讀輕聲le,要讀得又輕又短。
片:三拼音節,注意前鼻韻母an的讀法。
子:在“葉子”一詞中讀輕聲。
(2)檢查第2自然段的朗讀情況,教師相機指導。
“人”為翹舌音,開火車讀準字音。
“一會兒”為兒化音,引導學生讀好兒化音。課件出示“兒子、女兒”,指名讀詞語,與兒化音區分開。
(3)指名讀第3自然段。
教師指導學生讀好“啊”字。
7。同桌互讀,檢查生字讀得是否準確。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演示、教師講解等方法使學生非常直觀地認識自然段。本環節教學中教師注重培養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的能力,通過范讀、自讀、指名讀等方式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完整的句子,不頓詞、斷句,重視對翹舌音、三拼音節的復習鞏固,從而能使學生準確地拼讀音節。
三、隨文識字,品讀課文
(一)品讀第1自然段。
導學:秋天到了,我們周圍發生了很多變化,(課件出示課文插圖)一邊看課文的插圖,一邊朗讀課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課文里寫了哪些變化。
1、天氣涼了。
(1)學習生字“氣”。這里有我們今天要認識的一個生字(出示字卡“氣”),有一個和它讀音相同的字——汽,“氣”與氣體有關系,“汽”與水有關系。
(2)(課件演示)做辨別形近字游戲,把漢字送回家。
氣汽
天()()水空()()油
(3)指導讀句子,“涼”字讀重音。
2、樹葉黃了。
(1)出示各種“樹葉”的標本。(出示多媒體課件)
導學:這些小寶貝就是樹葉。看,它們的形狀各有不同。
(2)學習生詞“樹葉”。認識偏旁:木字旁、口字旁。
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樹葉”?
加一加:“木”加“對”就是“樹”,“口”加“十”就是“葉”。
實物出示:拿出樹葉標本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
(3)課件播放樹葉由綠到黃的變化過程。
導學:哦,原來秋天到了,樹葉也悄悄地發生了變化,由綠色變成了黃色。看來,只有仔細觀察才會發現大自然的'這些奇妙的變化呀!
(4)你能讀出秋天到來時的這種變化嗎?指導學生朗讀,強調“黃”要讀重音。
3、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
(1)比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
(2)你能結合課文的插圖說說為什么作者要說“一片片”嗎?
(3)小結:課文插圖會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詞語,結合課文插圖真是個好方法。
(4)拓展詞語。你能說幾個像“一片片”這樣的詞語嗎?
小結:以后我們說話時如果多用上一些這樣的詞語,表達就更生動了。
(5)了解“片”的字理。出示“片”的古文字,“片”的古文字就像一分為二的木片,所以“片”的本義是平而薄的物體。我們還可以說“一片”什么?
課件出示:一片()一片()一片()
(6)想象情境,指導朗讀。
你能想象樹葉是怎樣從樹上落下來的嗎?(輕輕地、慢慢地)那就請你把“落下來”這個詞語的語速放慢,聲音放輕,讓一片片黃黃的小葉子輕輕地、慢慢地落下來。
4。齊讀第1自然段。
導學:秋天到了,身邊的景物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我們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吧!
(二)品讀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讀一讀課文的第2自然段。
2、學習第2自然段。
(1)在這么美的藍天下你還看到了什么?(課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邊觀察課文插圖,一邊讀這句話。
(2)大雁南飛與秋天有什么關系呢?(大雁是候鳥,就是隨著季節的變化而遷徙的鳥。天氣變涼了,大雁從北方飛到南方比較暖和的地方過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氣轉暖了,大雁再從南方飛回北方來生活。)
(3)大雁是怎樣飛行的,你能結合課文插圖來說一說嗎?
(4)小結:課文插圖會幫助我們理解句子。綠色圃中小學教育網綠色圃中學資源網
(5)導言: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大雁飛行時的樣子吧!播放視頻,引導學生觀察大雁到底是怎樣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的。
(6)誰愿意讀出大雁飛行時的畫面?指名讀第2自然段。
(7)你能用“一會兒……一會兒……”說句話嗎?
(8)學習生字“大、飛、會、個”。
大:象形字。甲骨文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腳。“大”是漢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與人類或人事有關。
飛:(課件出示鳥兒展翅飛翔的動作,出示“飛”字的古文字)“飛”就像鳥兒張開翅膀在空中飛翔的樣子。同學們模仿鳥兒做一做展翅飛翔的動作吧。組詞:飛機、飛鳥。
會:認識“人字頭”。運用加一加的方法來識記:人+云=會。組詞:開會、學會。
個:運用數筆畫或加一加的方法來識記“個”。“個”一般用做量詞,引導學生試著說一說:一個()。
3、初步感受“一”字的變調。
(1)細心的同學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同樣是“一”,為什么有時候讀yī,有時候讀yí,有時候讀yì呢?你在課文中找到了嗎?讀一讀。
(2)課件出示詞語:一(yí)片片一(yì)群一(yí)會兒“一(yī)”字
指名讀,請小老師領大家讀,齊讀。
(3)小結:這是“一”字變調的不同讀法。漢字可真有意思呀!
4、指導朗讀第2自然段。
導學:秋天真是個美麗的季節,我們一邊欣賞畫面,一邊有感情地朗讀吧。(配樂朗讀課文)
(三)品讀第3自然段。
過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發出了這樣的感嘆——(課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來了!)
1、指導讀好感嘆句。
這是兩個感嘆句,我們朗讀時語氣要強烈些,誰愿意來試一試?
2、創設情境,激發朗讀興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畫面,教師渲染情境進行引讀:
秋天,天氣是那么涼爽,金黃的樹葉猶如一只只美麗的蝴蝶從樹上翩翩落下,我們高興地說道——啊!秋天來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變換隊形飛向南方,傳來陣陣悅耳的歌聲,我們不禁感嘆道——啊!秋天來了!
(2)此時此刻,看到這樣的秋天,你是怎樣的心情?
(3)帶著這樣的感受,讀出自己的心情吧!
3、學習生字“秋、了”。
秋:(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秋”字。)秋天是禾谷成熟、收獲的季節。古代莊稼收割后,人們往往在田間就地焚燒禾草。這種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燒殺害蟲。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組成的。組詞:秋天、秋季。
了:運用數筆畫的方法來識記“了”,也可和“子”對比來識記。強調“了”由兩筆組成,注意“了”的筆順。
4。齊讀第3自然段。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本環節設計,在隨文識字中,將識字教學置于一定的課文情境中,通過字理識字、加一加、聯系生活等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教學過程中落實了“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的要求,引導學生學會看課文的插圖,注重對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借助圖畫和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理解詞語的含義。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積累豐富的詞語,為學生提供了語言訓練的機會。
四、引導觀察,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本節課要書寫的四個字“了、子、人、大”。
2、學習“了”字的書寫。
(1)出示課件,學生跟隨課件演示書空“了”的筆順。
(2)啟發學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準每一筆的位置。
(3)教師范寫。
(4)學生練習在田字格中描紅,自己練習寫兩遍“了”字。
(5)教師巡視指導。
(6)投影展示,師生評議,教師根據學生的書寫情況相機指導。
3。運用遷移法學習“子”的書寫。
(1)教師先示范“子”的書寫,教師示范并口述橫的書寫要領:重下筆——輕行筆——重收筆。再示范橫的寫法,強調最后一筆橫從橫中線寫起,略微向上傾斜。
(2)學生描紅,練習書寫。
(3)投影展示,師生評議。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字教學要引導學生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扎扎實實落實本課新認識的筆畫書寫,讓學生在寫好筆畫的基礎上進行生字的整體書寫。學生通過觀察生字的結構,加深生字書寫的整體印象,從而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五、作業布置,拓展延伸
1、熟讀課文。
2、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現在正值秋季,請同學們投入到秋的懷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變化,尋找秋天的足跡。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引導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去思考、去感受,從而豐富學生的體驗,為下一節課的“畫秋天”“說秋天”做鋪墊。
蘇教版第七冊《秋天》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詩歌語言品味、培養對詩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2、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教學方法:
誦讀、鑒賞
三、教學過程
導入
同學們,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自己的秋天,在我們的眼里,秋天是五彩斑斕的,秋天是多姿多態的。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造句的游戲好嗎?
我們每個人用“秋天是……”的句式,比如秋天是一片隨風飄逝的葉子,秋天是一縷送來稻香的清風,秋天是一抹溫馨的金色陽光。造一個句子,看誰造的句子最有想象力、最生動具體。
教師點評
同學們用自己的心靈體會到了一個無比絢麗的秋天,今天我們來看看在詩人何其芳的眼里,在他的心中,他的筆下“秋天”是一幅什么樣的圖景呢?
(一)誦讀
1、檢查字音字形預習。
2、學生讀,同學點評,教師點評。
3、教師范讀(配樂、畫面)。
4、學生集體誦讀,要求輕松、寧靜。
(二)賞讀
1、分析意象、品味詩中甜美、清靜、閑適的意境。
(1)早晨樹林里傳出幾聲叮叮當當的聲音,整個山林會給你什么感覺呢?
提示:清靜
(2)請問同學們詩中哪個詞最能體現這種清靜、閑適?
提示:棲息
(3)第一節詩的結尾,詩人用“棲息”這個詞是否準確?
提示:棲息qīxī:停留、休息(多指鳥類),秋天象一只可愛的鳥兒在農家休息,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理解呢?
露珠震落了,樹木砍下了,稻谷收割了,瓜果收獲了。這時候的秋天如果比作一個人的話,是個什么狀態下的人呢?
像個勞動過后做過桑拿,躺下來休息的人。
所以“棲息”是準確的。
(4)這一節詩哪些詞體現了農家風光?
露珠、伐木聲、稻香、背簍、瓜果。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它是晶瑩的,是秋天的,瓜果是金黃的,都是寫顏色,還有聲有香,秋天在何其芳的心里是這樣的絢麗,豐富,它是立體的。
(5)是什么東西震落了露珠?
伐木聲。
(6)“滿披”改為“披滿”行不行?
不行。“滿披”突出了“滿”,朗讀時注意重音。
(7)“伐木聲”作者認為好聽嗎?哪個地方可以看出來?
好聽。從“飄”字可以看出來,像一首歌在飄蕩。
(8)“幽谷”的“幽”是幽深、幽靜的意思,既然靜,這一聲聲伐木聲是不是噪音?
不是,更體現了山谷的幽靜。
(9)“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用生活中的話怎么說?怎么讀?“稻子收割完了”,作者這樣說有什么好處?
用擬人和通感的手法,鐮刀都足足地享受過了,寫鐮刀其實是寫人的喜悅的心情。形象生動,耐人尋味。
(10)用一句話形容這時的農人。
農人望著一堆堆金黃的稻谷、甜美地笑了。
(11)“背簍”改成大卡車行不行?怎么讀?讀出寧靜。
不行。沒有農家氣息,大卡車轟隆隆地破壞了這里的寧靜。
(12)我們可以給第一幅畫命個名嗎?
農家豐收圖。
(13)第二節最后一句說秋天在“游戲”,實際上寫了什么?
寫漁民打魚。
(14)寫了幾個動作?
三個,撒網,收網,歸泊
(15)什么時候?
早晨,從冷霧可以看出。
(16)怎么撒?撒的動作是不是很焦急?象這樣?(教師作動作)從那個詞可以看出來?輕輕
(17)“圓圓的網”改為“方方的網”“不規則的網”可以嗎?
不能,圓是最美的,給人輕柔、圓潤的感覺,和全詩氛圍諧調,體現了作者當時唯美的思想。
(18)漁民打撈起了什么?怎么讀?
青鳊魚、烏桕葉、倒裝
沒打撈起什么:從似的影子輕輕可以看出漁民打撈的是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情。
(19)現在我們能明白是誰在“游戲”嗎?
是漁民,表面上是寫秋天象一個可愛的孩子在船頭游戲,實際上是寫漁民輕松愉悅的心情。
(20)這幅圖我們又給它取個什么名呢?
霜晨歸漁圖。
(21)“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用正常的句子順序說?怎么讀?
是不是可以說秋天躲在牧羊女的眼里睡覺做夢。
(22)為什么會在眼里?不是在懷里呢?
實際上是看到了秋天的美景。
(23)“更”是什么意思?
襯托。
(24)“那滿流著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香與熱能流嗎?
通感,是人的感覺,溫馨、甜美的意思。
(25)題目是秋天為什么寫夏天?
是牧羊女在懷念、思念。思念某個人,思念整個秋天,她在思念中陶醉了,做夢了
(26)這樣看來“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的真正含義是什么?
牧羊女的心靈深處已經被秋天陶醉的意思,這樣作者就從外在的秋景深入到人的內心深處去了,秋天姑娘的心是多么深情啊!
(27)怎么讀?
要讀出朦朧、甜美、陶醉之情。
(28)誰來模仿一下牧羊女的眼神好嗎?
要深情、朦朧、甜美、陶醉,要象做夢一樣的,有夢幻感
(29)這一節怎么命名?
牧女遐思圖。
2、小結
這樣看來,作者用“棲息”“游戲”“夢寐”這三個詞集中寫出了一種寧靜、閑適、喜悅、甜美的鄉村秋景的氛圍。我們在現實中見過這種田園牧歌式的氛圍嗎?除了旅游景點外,很難見到,詩人往往是理想化的,作者向往一種簡單、純樸的生活,許多詩人都有這種理想,比如海子“愿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比如美國著名作家棱羅一直提倡過一種簡單的生活。
3、學生朗讀、評點
(三)創讀
1、請同學們選取三幅圖景中你最喜歡的畫面,結合自己的感受,想象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出來。
①清晨的密林里飄散著絲絲白霧,一樓桔紅色的陽光射在已經泛黃的樹葉上;顆顆露珠晶瑩剔透,發出鉆石般的光芒。林中靜悄悄的,慢慢地,從遠處飄來人語聲,接著便響起了叮叮當當伐木的聲音,在幽深的山谷中回響。
走出密林,來到一家農舍屋前,遠遠望去,稻田里一夜間沒有了隨風翻騰的金黃稻浪,只有一簇簇直立的稻草束,擱在屋前的`鐮刀似乎更加锃亮;院子里堆滿了金色的稻谷,仿佛一座金色的小山;屋后的竹籬上,滿是肥碩的瓜果,主人背簍的繩深深扣進肩上的肉里,可他沾滿汗水的臉上卻泛起幸福的笑影。
②清晨,霧兒冷冷,船兒飄飄。江水里的影子,在清波里游蕩,朦朧飄忽,是青鳊魚在戲耍,還是烏桕葉的倒影輕揚?我撒下魚網,網兒圓圓,霜雪涼涼。哼著小曲,輕輕搖著小船,如葉浮江,如風拂柳。這愜意的秋天啊!(張青云)
③草原和藍天同樣遼闊,滿眼的綠,滿坡的香。偶爾傳來幾聲蟋蟀的叫聲,悠遠飄忽。溪水繞過草地,淺淺的,清清的,如薄紗飄揮,如琴弦諧奏。就在這兒,整個夏天曾經留給我多少甜蜜的回憶啊,那甜透心底的笛聲,在多少個美麗的夜晚,引我遐思,牽我心魂。你這夢幻般的秋天啊,你用你的聲音,你的芳香,你的溫情,你的色彩,你用你溫厚的手掌撫摸著我,你用你柔情的懷抱擁抱著我,融化著我。(張青云)
2、秋韻
張青云
沒有春天的楚楚動人。
蜂縈蝶繞的枝葉已變得寂寞枯槁,在春寒中掙扎過的小谷芽卻鋪成了金色的稻浪。
沒有夏天的喧囂威嚴。
經過烈日煎熬的鳥兒唱起輕松歡快的旋律;農人們翻動飽藏果實的土地就像淘一堆堆金沙,昔日播種的希望已然換成了收獲。
人們撫摸著秋像撫摸著長成的孩子。
走進秋天,擁抱成熟。不要做瞬間即謝的花朵,不要畏懼揮汗如雨的考驗。要像小溪尋向大海,奔流的過程并不壯觀,海的浩瀚卻令人驚嘆。要有秋的信念,像棵小谷芽。
于是你體味到了秋韻,你才成熟。
蘇教版第七冊《秋天》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認識秋天的一些特征,感受秋天的美麗。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課題
1、談喜歡的季節,引出秋天的是個美麗的季節。
2、出示課題《秋天》,齊讀課題。
二、學習課文
(一)初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落實兩個詞語的發音。
1、由朗讀課文,把自己覺得課文中最難讀的詞劃出來。
2、交流,隨機糾正學生當中出現的讀音錯誤,特別是:黃澄澄、當做。當學生讀音中出現錯誤時馬上糾正。
(二)再讀課文,感受秋天的美麗。
1、請學生再讀課文,把最喜歡的.句子反復地多讀幾遍。(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老師巡回了解學生的學生的學習情況。
2、交流、匯報
1)么高,那么藍。高高的藍天上飄著幾朵白云。(指讀————齊讀)
請學生讀出秋天天空的美。
2)藍天下是一眼望不到邊的稻田。稻子熟了,黃澄澄的,像鋪了一地金子。(個別讀,小組讀,分男女生讀)
讀懂稻子熟了,農民伯伯豐收了。
黃澄澄:誰能在說出幾個與“黃澄澄”相似的詞如:金燦燦綠油油灰蒙蒙
3)上有棵梧桐樹。一片一片的黃葉從樹上落了下來。(個別讀,半班半班讀)
點撥:“一片一片”與“一片片”的區別。
先問學生有沒有看到過樹葉一片一片落下來的樣子,然后請一個小朋友演示一下。
3、有的落到水里,小魚游過去,藏在底下,把它當作傘。有的落在岸邊,螞蟻爬上去,來回跑著,把它當做運動場。(讀出快樂的語氣)
先請一個小朋友讀小魚一句,老師引導小魚撐著一把漂亮的傘會怎樣呢?
再請全班同學這句話。
用同樣的方法學習螞蟻這一句。
分讀:愿意當小魚的讀前半句,喜歡螞蟻的讀后半句。
說話練習:想象一下,樹葉落在地上還會碰到誰呢?又會把它當做什么?
4、稻田那邊飛來兩只燕子,看見樹葉往下落,一邊飛一邊叫,好像在說:“電報來了,催我們趕快到南方去呢!”(讀出焦急的語氣,因為電報來催了)
讀了這句話知道了什么?
請學生說說燕子的心情。
三、三讀課文
秋天你喜歡嗎?那我們就帶著對秋天的喜愛的感情一起把這課課文再讀一讀。
教學反思:沒有深入挖掘課文中的語言點,對課文的理解浮在表面,“黃澄澄、當做”兩個詞的讀音沒有落實,學生對秋天的美的感受不深,讀的機會不多。
蘇教版第七冊《秋天》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利用大自然環境資源,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與變化,進行秋天的感受和欣賞。
2、學習利用落葉拼貼,進行美的再創作。
3、了解秋天的文化,培養學生對秋天的美好感受;學會利用自然資源,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利用各種落葉拼貼一幅畫,掌握落葉貼畫的拼貼和制作步驟。
教學難點:如何拼擺落葉,使落葉貼畫更加美觀,更富有創意,培養學生利用各種材料進行創作的能力。
學具準備:色彩繽紛的各種樹葉、雙面膠、彩色筆、剪刀、卡紙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師:一年四個季節中,同學們最喜歡哪個季節?(學生談自己的想法并說出喜歡的原因)
2、師:是的,秋天給我們的印象是豐富多彩的,它絢麗多姿、色彩斑斕,不僅有美好動聽的聲音,還有五色繽紛的顏色,更有著成熟的韻味。現在,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走進美麗的大自然,去領略秋天的魅力!(課件展示秋景圖片)。
3、師:欣賞了美麗的秋,誰來說說你對秋天的感受?(學生談感受)
4、師總結學生發言,引出課題。板書:留住秋天
二、欣賞范畫,指導方法。
1、師:怎樣才能將秋天留住,在這節美術課堂中,你有什么方法嗎?(生談自己的方法)
2、我也有自己獨特的方法,同學們,想不想和我一樣留住秋天?(展示課件:落葉粘貼作品)
3、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講解落葉貼畫《樹枝上的小鳥》是選用了不同大小、形狀、顏色的落葉搭配制作而成。
4、講解樹葉粘畫方法。
a、構思b、拼貼、修剪c、粘貼d、調整修改
5、在老師的引導下,欣賞各種各樣的落葉貼畫,說出每幅落葉貼畫的創新之處和特點。開闊學生的藝術視野,了解更多的落葉貼畫表現技巧。
三、動手拼貼,創造美。(播放音樂)
學習了制作的過程之后,我看到有的孩子早已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想創作了吧?
不過,在動手之前,智慧老人也想出來給大家打打招呼:
(課件展示)
1、拼一拼、擺一擺、多試幾次,找到最滿意的'畫面。
2、要注意樹葉顏色的搭配。對樹葉的形狀可作大小部分的修剪,但不能太多。
記住智慧老人的話了嗎?現在開始創作吧。
學生創作、教師巡視
四、成果展示,鑒賞美。
1、小組推薦學生展示本組的作品,進行介紹。
2、學生進行點評,指出優點,缺點。
3、教師總結點評。
五、課堂小結,秋景升華。
1、從本課的學習中,你有何收獲,談一談。
2、同學們,寒風凜凜的冬天就要來臨了,五彩繽紛的秋景漸漸退出大自然的舞臺,但我們已不再遺憾,因為我們用雙手留住了美麗、留住了秋天,讓我們共同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熱愛美麗的家鄉。(課件)
板書設計:
留住秋天
粘畫方法
a、構思;
b、拼貼、修剪;
c、粘貼;
d、調整修改。
蘇教版第七冊《秋天》教學設計12
活動設計背景
去年的一天周末,我去鄉下的果場玩,帶回幾種秋季水果放在園里的自然角,我班幼兒們見后就議論開了。欣悅說“我也去過果園,那里橙子可多了”,語菲說“我也喜歡吃橙子,還喜歡吃沙糖桔”,晨晨說“昨天媽媽帶我去超市,里面的水果可多了,有香蕉、蘋果、桔子,還有葡萄”……幼兒們圍繞著水果的話題聊了起來。如此,我想幼兒對季節的認識是從身邊一點一滴的見識慢慢積累起來的',現在是秋天,大量水果上市,可以從水果為切入點,引導幼兒觀察秋天,感受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培養幼兒親近大自然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也就是這次活動的主題。
活動目標
1、加強幼兒對各種秋季水果的認識,能運用自身各種感官感知水果的特征,并對它們進行分類。
2、學講普通話,學習使用禮貌用語,發展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3、培養幼兒觀察能力,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
教學重點、難點
按水果的形狀、顏色、大小歸類。
活動準備
活動當天要布置幼兒事先從家里帶來1到3種各一個的秋季水果。
活動過程
1、先請幼兒相互介紹自己所帶來的水果。
2、然后請幼兒將各種水果互相混合起來,引導幼兒注意觀察,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玩一玩,并從水果的形狀、大小、顏色等不同角度進行分類。
(1)用“買水果”擺柜臺的方式,激發幼兒對水果分類的興趣。
(2)我耐心引導幼兒把各種水果進行分類:它們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樣分類?按顏色怎么分類?按形狀怎么分類?按大小怎么分類?按味道怎么分類?
3、做游戲:買賣水果。
選出一個幼兒當賣水果的小老板,其他幼兒當顧客到水果店買水果,提醒“小老板”和“顧客”都要注意使用禮貌用語。
4、幼兒共同品賞水果,活動結束。
幼兒園秋天教案,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也是一個美麗的季節,秋天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顏色,既有原有的綠色,也有各種五彩斑斕的顏色,讓人情不自禁的愛上秋天。
蘇教版第七冊《秋天》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選取了《春》、《濟南的冬天》等文情并茂的優美詩文,易于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要注重從課文整體的角度進行教學;簡化教學頭緒,強調內容綜合。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要突出詞句理解、文意把握、內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學。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由現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詩歌分為三節,篇幅不長但精粹優美,將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等諸般景致盡收筆下,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極具畫面感的秋景圖。詩歌表現了詩人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文語言流暢,優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
【學情分析】
本次授課對象是七年級的學生,他們學習熱情高,學習習慣趨于良好,好奇心強,求知欲高,對美的事物有所感觸和追求。但他們對詩歌的分析和鑒賞能力還有待提高,對詩歌的意象、意境把握還不夠到位。(結合具體班級?)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結合預習,讀準字音,能聲情并茂地朗讀全詩;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每幅畫面的內容。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圈點、誦讀、賞析的方法,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會詩歌悠遠的意境。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作者對秋天的贊美和喜愛之情,培養觀察自然、熱愛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反復吟誦,感悟詩句含義,品味詩歌語言。
教學難點: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揣摩詩歌的意象和意境。
【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比較閱讀法
【教學準備】
(一)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二)課前準備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秋(3分鐘)
師:同學們,看過了春天的繁花似錦,感受過夏季的烈日炎炎,伴隨著季節的變遷,現在的我們走入了什么季節?(生答:秋天)是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品味別樣的秋天。在許多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杜甫詩云:“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但也有喜秋頌秋的,劉禹錫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現在考考大家,你所知道的關于秋的詩句還有哪些?
學生回答。
師:看來同學們對古詩中的“秋”都不陌生,我們一起來看兩首。
教師投影:古詩中的“秋”: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四年級下冊);“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三年級上冊)。
師:讀完古詩中的秋,我們再來品一首現代詩,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秋天》到底是悲秋還是喜秋呢?帶著好奇,讓我們走進何其芳的《秋天》。
【設計意圖】課堂伊始,從所處季節導入“秋天”,學生說熟悉的關于秋的詩句,回顧古詩中的“秋”,調動學生學習的興奮點,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由古詩到現代詩,自然地引入課堂教學內容。
二、讀秋
1。知其人,熟字音。
課件展示《秋天》的作者和重難點字詞,學生了解作者,熟記字詞。
2。教師范讀,揣摩朗讀技巧。
師:下面先由我來讀一遍這首詩,同學們注意聽。(配樂范讀)
教師提問:讀好一首詩,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兩到三個學生回答。(聲音響亮、抑揚頓挫、停頓、節奏感、讀出感情等。)
教師總結:的確,讀好一首詩要做到有節奏感,要抑揚頓挫,要有感情,速度要放慢,總之,要全身心地投入。下面就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以及我們說的小技巧。
3。學生朗讀,交流點撥。
請一個學生朗讀(或自告奮勇)。
師:他讀得怎么樣?請大家給他評價一下。
其他學生發表意見
4。全班齊讀。
師總結:同學們都注意了抑揚頓挫,以及停頓、重音。但是,在感情的.投入方面做得還不夠。我們說,讀文章時一定要投入,要有激情,要對內容有深入的理解。也許是我們的理解還不夠深入,那么再讓我們走進《秋天》,細細品味其中優美的語言和意境。
【設計意圖】七年級學生學習習慣正在養成,對字詞和朗讀等基本功的要求要到位。一開始的范讀讓學生認準字音,再配合學生的朗讀和評價初步掌握朗讀技巧,同時也為詩歌的深入品讀做好鋪墊。
三、品秋
(一)農家豐收圖
1、概括畫面。
師:第一節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你能否用簡潔的語言描述一下?明確:農家豐收圖:幽谷伐木,簍裝瓜果、割過稻子的鐮刀——秋在農家。
2、刪詞換詞,朗讀品味。
刪去或替換詩中的一些詞或短語,比較著進行朗讀并思考:你覺得哪一個版本更好?為什么?(修改后的版本:震落了清晨的露珠,伐木聲飄出幽谷。放下割過稻子的鐮刀,用背簍來裝竹籬間的瓜果。秋天在農家里。)
師:有人對第一節做了一些改動:去掉或者替換了一些詞和短語。請同學們朗讀一下。學生朗讀修改后的第一節詩歌。
師:請再讀一下原詩。
學生齊讀詩歌的第一節。
師:品讀一下,你覺得哪個版本更好?
學生回答。(引導:原詩更有詩意。)
師:那同學們再看一看,詩意表現在哪里呢?小組內部交流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再補充完善,等會兒請同學來說說為什么去掉或替換這些詞會有損詩意。
3。小組探究,共話詩意。
小組討論后代表發言,小組間交流補充,教師歸納小結。
【參考】可從以下幾方面賞析:整體上,從詩歌的意境賞析詩歌,如果去掉或替換這些詞語,就感覺不到濃濃的詩味,詩歌的意思表達不夠完美;局部或細節方面,從詩歌的語言方面賞析,去掉了“滿”和“披”就體現不出清晨露水之大,去掉了“丁丁”這個擬聲詞,就體現不出伐木的聲音,不能讓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飄”字使聽覺的聲音視覺化,貼切傳神地寫出伐木聲穿越深谷傳入人們耳中的過程,使人們不僅可以聽到伐木聲,而且似乎能看到聲音飛向遠方,像白云般輕盈飄逸?;從詩歌的寫作技巧方面,“飽食”“滿披”等詞語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從作者的情感方面,表現出了作者對秋天的贊美和熱愛之情。
4。在理解的基礎上再齊聲朗讀第一節,要求讀得比之前更上一層樓。
(二)霧霜歸漁圖
師:學了剛才的賞析技法,讓我們小試牛刀,來看詩歌的第二節,大家分小組探究。先抓住某一點去欣賞,然后在小組里交流完善。
小組代表發言,先概括畫面(霜打漁圖:江面撒網,輕搖歸槳——秋游漁船),再借鑒第一節的賞析方法從細節方面品味。
(若學生分析到冷霧和白霜,則點明它們是詩歌里的意象,是能夠浸染著作者某種感情的東西。再簡要說說能體現特定情感的典型意象,比如表現思鄉的“月亮”,表現離別不舍的“柳絲”。)
師:詩中的霧和霜,都是能體現秋天特色的意象。還有“游戲”,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把秋天寫活了。以及(視學生回答情況進行小結)。下面我們再看第三節。
(三)牧女思戀圖
模式基本同上。
小組合作探究,交流補充:可以從詩歌語言、意境、寫作技巧、作者情感等方面加以賞析,進一步體會詩歌之美。
教師小結:夢寐在牧羊女的眼睛里的,不僅有更遼闊的草野,更清冽的溪水,還有夏天那不絕于耳的悠揚的笛聲。忽然停止了,牧羊女似乎有些傷感,有些失落,而這些都是淡淡的。最后一幅畫面將我們從外在的景物引入了人物的內心情感,讓我們體會到了牧羊女淡淡的愁緒和思念,而她究竟在想什么呢?我們無法明確,但也是這種不確定帶給了我們朦朧的詩意美感。我們可以將這幅畫面命名為“牧女思戀圖”。
(四)共話詩人眼里的秋天
師:非常感謝同學們對這首詩的精彩賞析,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如畫的詩意境界。作者運用了大量的修辭,調動了大量的感官,描寫了農民豐收的喜悅,漁民打漁的悠閑,以及牧羊女夢寐的悠遠。可以說,在詩人何其芳的眼睛里,秋天,應該是這樣的,你想用哪些詞語或短句概括一下呢?
學生暢所欲言。(活潑的,調皮的;涼爽的,幽靜的;豐收的,快樂的;寧靜的,悠遠的;可愛的,迷人的;耐人尋味的,閑適的;柔美的,清凈的,清甜的;如詩如畫的,多姿多彩的,五彩繽紛的)
【設計意圖】通過對詩歌的細致賞析,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詩歌優美的語言和悠遠的意境。將賞析第一幅畫面的過程、角度作為參考,之后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調動學生探究的熱情。通過發言鍛煉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基本掌握詩歌鑒賞技巧。
四、悟秋
齊讀美國詩人狄金森的詩《秋景》,與課文相比較,感悟兩首詩共同表現出的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師:回想今天學習的這首詩,你的腦海中有沒有浮現秋天的畫面呢?你有沒有什么收獲或者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可以是關于詩歌的,可以是關于秋天的,可以是學生說說感受或收獲。
【設計意圖】通過兩首詩歌的對照,感受詩人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進一步體會關注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談收獲和感受則是讓同學們抒發自己的體會和感悟,融入情感并鍛煉口語表達能力。
五、課堂小結
師:其實每個季節都有它的魅力,而生活中的美也是無處不在的,只要你有一顆熱愛大自然的心,愿意去接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在你的心中定會涌起更多的詩情,生活,也會因此而美好。希望我們都能詩意地棲居于大地之上。
【作業布置】
1、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摘抄以“秋”為內容的詩文。
2、(任選一題)
A、選取原詩你喜歡的一節,把它改寫成小文章,150字左右;
B、你曾親密接觸過秋嗎?用最具感情的語言描繪你眼中的秋。
【板書設計】
秋天;
農家豐收圖;
霧霜打漁圖;
牧女思戀圖秋在農家;
秋游漁船;
秋駐眼里。
蘇教版第七冊《秋天》教學設計14
【教材分析】
本節教學內容來自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閱讀”中《秋天》一課。本課由三節詩組成,內容精粹,容量較大,畫面感強。以“秋天”為主線,將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等圖景貫穿起來,編織了三幅絢麗多彩的秋景圖。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全詩語言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學習此詩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更能激發學生熱愛美好生活和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理解、積累“棲息、寥闊、枯涸、清洌、夢寐”等詞語。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反復朗讀、描繪畫面來把握作者的情感,體會詩歌的意境。
②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詩歌語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感悟秋天,贊美秋天,熱愛秋天。
②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③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重點詞語和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教學難點】
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和激發熱愛生活和大自然的情感。
【教法選擇】
引導、解讀、指導。
【學法指導】
吟讀、品味、領悟,聯想、比較、感悟,體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教學準備】
教材、課件和投影機、粉筆等設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1、課件展示家鄉秋景圖。導語:看到這些圖片大家有什么聯想?(讓學生聯想到: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是多彩的季節,秋天是令人憂郁的季節,也是令人快樂的季節。總之,秋天是千姿百態的。)那么,在現代詩人何其芳的心中,秋天又是一個怎樣的季節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詩歌《秋天》(板書課題),去領略詩人筆下濃濃的秋意。
學生簡介作者。ppt:何其芳(1912~1977),四川萬縣人,現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1936年他與卞之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畫夢錄》于1937年出版,并獲得《大公報》文藝金獎。
詩歌是何其芳最先喜愛和運用的文學樣式。他對于藝術形式的完美,表現出執著的探求。在詩歌方面,他創作之初即十分講究完整的形式、嚴格的韻律、諧美的節奏,并注意表現出詩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詩明顯地具有細膩和華麗的特色。
二、授新、
(一)范讀全詩,整體感知。
1、學生勾畫字詞并感知語言節奏。要求:
①標注生字詞,注音釋義。②注意劃分詩歌節奏。
2、檢查生字、新詞學習情況:
(1)注音:
丁丁(zhēngzhēng)鐮(lián)刀肥碩(shuò)
棲(qī)息鳊(b1ān)魚烏桕(jiù)寥(liáo)闊
蟋蟀(xī shuài)枯涸(hé)清冽(liè)夢寐(mèi)
(2)釋義:
丁丁:形容伐木、彈琴等聲音。
幽谷:幽深的山谷。
肥碩:文中指果實又大又飽滿。
棲息:停留,休息(多指鳥類)。
烏桕:桕樹。樹葉秋天變紅。
蘆蓬:蘆葦做的船篷。
寥闊:高遠空曠。也作“寥廓”。
枯涸:干涸,沒有水了。
清洌:水清。
夢寐:睡夢。
3、檢查劃分詩歌節奏,熟悉詩歌內容情況。
(1)方法提示:詩歌的朗讀節奏有兩種劃分標準:按節拍劃分和按意義劃分。
(2)《秋天》可按意義標準劃分朗讀節奏。
震落了/清晨/滿披著的/露珠,伐木聲/丁丁地/飄出/幽谷。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用/背簍來裝/竹籬間/肥碩的/瓜果。
秋天/棲息在/農家里。
向/江面的/冷霧/撒下/圓圓的/網,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
蘆篷上/滿載著/白霜,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
草野/在蟋蟀聲中/更/寥廓了,溪水/因/枯涸見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聲/何處去了,那/滿流著/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二)自由誦讀,體會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
1、學生找出哪些詞語體現了詩歌所描繪的鄉村秋景?
“冷霧、白霜、烏桕葉”——秋色。“蟋蟀聲”、溪水清冽、牛背笛聲(遠去)——秋聲。
“稻香、瓜果、青鳊魚、竹籬、”——秋實。“農家、漁船、草野、牧羊女”——秋圖。
2、讓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或最欣賞的詞語或句子,仔細品味。
(1)伐木丁丁地聲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2)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極具詩意,又耐人尋味。如果換成“那割過無數穗稻谷的鐮刀”,語言就顯得抽象空泛,表現力和美感就遜色多了。
(3)秋天棲息在農家里——“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松弛、嫻靜的氛圍。
(4)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3、引導學生暢談、歸納:
(1)“震落了清晨滿披著的露珠,伐木聲丁丁地飄出幽谷”句中“滿披”形象生動,“飄”字從聽覺的角度,貼切傳神地寫出了幽谷的深、靜。伐木聲與清晨、露珠等意象構成一幅清凈潤潤、形聲兼具的畫面。
(2)“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用背簍來裝竹籬間肥碩的瓜果。” “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肥碩的瓜果”也見出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使人滿口生香,展示豐收的圖畫。
(3)“秋天棲息在農家里。”“棲息”本用來描寫有生命的物類,在詩句中是擬人,將秋天形象化,創造出松弛、閑靜的氛圍,意味雋永。
(4)“向江面的冷霧撒下圓圓的網,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冷霧”烘托出一派朦朧的詩意,又與季節吻合。傳達出清涼、冷寂、朦朧的氣氛。“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比喻似拙實妙,把青鳊魚比喻成烏桕葉;另一層意思,江岸上烏桕樹,樹葉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網起的是烏桕葉的影子。用倒裝句體現漁民悠閑的心情,耐人尋味。
(5)“蘆篷上滿載著白霜,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歸泊”既寫景,又暗示時間,與上文“清晨”呼應。“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自得的心情。
(6)“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是(愉快地)勞作的形象說法,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7)“牛背上的笛聲何處去了,那滿流著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滿流”與“香與熱”“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襯下,詩味盎然。“夢寐”名作動。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三)合作探究,共同完成。“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本詩共三小節,用簡潔的文字給每一節詩擬個標題,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
1、引導歸納標題、圖畫:
(1)秋天在農家里。圖畫——絢麗多彩的農家豐收圖。
(2)秋天在漁船上。圖畫——淡雅朦脆的漁夫晨歸圖。
(3)秋天在牧羊女眼里。圖畫——寥闊空遠的少女思戀圖。
2、用優美的語言描繪出最喜歡的一幅圖畫。
引導小結:
(1)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丁丁的伐木聲震蕩在山谷里;稻田里農夫剛放下割稻的鐮刀,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田野里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發散出稻香的氣息;果林中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果農摘下沉甸甸的瓜果放進背簍里,帶回家去,將豐收的喜悅與親友一起分享……
(2)漁夫晨歸圖:清晨的江面還彌漫著冷冷的霧氣,漁人卻熟練地撒下魚網。網上的青鳊魚就像烏桕葉,閃著銀色的光澤。船篷上灑滿白霜,漁人搖著船槳向岸邊駛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3)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嗚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怎不見了那夏日里牛背上吹笛的少年?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憧憬在秋天的美景和思念中。
(四)拓展延伸、比較閱讀。讀《秋景》,比較與《秋天》在內容、感情、語言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引導小結:這兩首詩在思想感情、意象組合、藝術風格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從思想感情來說都表達了對秋天的熱愛與贊美之情。
(五)課堂小結
本課學習掌握了重點詞語,品味了詩中優美的語言。學習本詩還要從多種感官角度出發,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感受這是一個明媚、快樂的秋天,一個樂在其中的秋天。
三、作業
1、學會生字、新詞,品味詩歌語言。
2、反復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3、作文:秋天在哪里?
四、板書
秋天;
何其芳;
農家豐收圖;
漁夫晨歸圖;
少女思戀圖。
蘇教版第七冊《秋天》教學設計15
主題目標:
1、關注周圍的事物在秋季的變化,感受秋天的美,積極學習運用多種手段表達自己對秋天的認識。
2、在活動中有探究的興趣,知道樹木、花草、蔬菜、農作物、水果等在秋天的變化。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秋天的快樂。
活動流程:
根據秋天的季節特征,在主題實施過程中我們把它劃分為:"秋天的天氣"、"秋天的落葉"、"秋天的品嘗會"三個方面。在幼兒園里,我們帶領孩子在幼兒園撿落葉,和樹葉做游戲;發動家長雙休日帶孩子去秋游,去發現秋天各種事物的'變化;還讓幼兒帶來秋天的水果大家在一起品嘗。孩子們在走走、看看、找找、玩玩、嘗嘗中獲得了體驗,知道秋天悄悄地來了,給人們帶來了喜悅,帶來了豐收。
主題反思:
本主題以認識秋天為中心,通過秋游,聽故事,小制作,體育游戲等活動激發幼兒對大自然地探索興趣,引導幼兒發現天氣與植物生長變化的密切關系,感受秋季的明顯特征,進一步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興趣是幼兒一切活動的源泉,是幼兒獲得主動發展的前提。《綱要》中也曾多次提到"興趣",我們開展的各項活動也是重在激發孩子的興趣,因為幼兒愿意獲得知識,比知識本身更重要。本主題活動歷時兩周,通過主題活動的開展,讓幼兒感知了秋天的季節特征,觀察各種動植物的變化,讓孩子了解秋天人們如何收獲,樂意參加各種收獲活動,體驗豐收的喜悅。根據小班幼兒活潑、好動的特點,我們在設計本主題的時候,以秋天為主線索,主要圍繞幼兒身邊熟悉的事物,如秋天的天氣、秋天的樹木、有趣的葉子、秋天的果實等方面開展教學活動,讓孩子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來,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
我們在每一個單元下預設和生成的活動是有一定的連續性的。例如在"秋天的天氣"中,我們從引導小朋友感受天氣變涼懂得要多穿些衣服,了解秋天的衣服和夏天的衣服相比較有什么不同,并鼓勵引導幼兒學習獨立穿脫衣服和扣紐扣等。以上系列活動不僅讓孩子們了解到秋天應該通過穿適宜的衣服取暖,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而且引導我們思考:天涼了,要保護自己的身體還要注意些什么問題?從而引申出秋天天氣干燥,要及時喝水補充水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由此可見,我們的每一個活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的。
本次活動中,幼兒很投入,家長們也很支持老師的工作,利用雙休日帶孩子到戶外拍攝了很多秋天的相片。我們甚至沒有想到孩子們能觀察得如此細致,觀察到了秋風吹樹葉飄落時像在舞蹈一樣,有的幼兒還能用動作來模仿……他們在這次活動中認識到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東西,在輕松愉快自然的氛圍中,教育目標得到了很好地實現。
【第七冊《秋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秋天》教學設計06-03
秋天教學設計06-14
《秋天》教學設計09-21
秋天教學設計07-06
秋天的雨教學設計(精選)02-26
秋天到教學設計04-13
[精選]《秋天的雨》教學設計04-15
《秋天的雨》教學設計05-31
秋天的雨教學設計06-21
《秋天的圖畫》教學設計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