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角》教學設計[匯編15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識角》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認識角》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主要教學角和直角的初步認識,這些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
1、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和直角。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角和直角。
二、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2、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三、教學建議:
1、注意通過多種活動認識角和直角,正確把握教學要求。
2、在教學中注意科學性。
3、這部分內容可以用2課時進行教學。
角的初步認識(一)
教學目標:
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重點:
1、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
2、用尺畫角
教學儀器與媒體:
多媒體課件,角的學具、一張長方形的紙、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并說說都看到了什么。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說完以后,出示紅線標出圖中的角。由此引出課題:“角”
二、教學例1
1、讓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有角。學生說完以后從其中的'三種實物(吸管、剪刀、水龍頭)中抽取出角(銳角、直角、鈍角),讓學生認識。在此基礎上介紹角的各部分的名稱: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
2、學生用學具自己動手做角。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學具自己動手做一個角,并指出哪是角的頂點?哪是角的邊?
學生活動
師拿出準備好的長方形的紙說:請同學們指出老師手中的紙上的角。
學生指完后師說:其實除了這四個角以外我還可以用這張紙做出其他的角,你能嗎?
學生動手操作并出示自己做成的角
三、教學例2
下面咱們一起來研究一下怎么樣畫角。教師示范。畫角時教師要注意強調兩邊的畫法。(方向)
師:下面請同學們自己畫一個角。師巡視
四、練習
教科書練習八1、2、3題。
五、總結:
你知道了有關角的哪些知識?
六、布置作業:
1、隨堂練習
2、找找生活中的角
《認識角》教學設計2
教材簡析:
認識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初步認識角的含義,體會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共安排了兩個例題:第一道例題是在觀察實物的基礎上抽象出角的圖形,認識角的形狀,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隨后的試一試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進一步體會角的基本特征。第二道例題是觀察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轉動所形成的角,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并通過觀察直接判斷角的大小。接下來的試一試讓學生通過做活動角進一步體會角的大小的含義。想想做做安排了四道題,大體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第1、2題,意在進一步幫助學生建立角的正確表象。第二部分為第3、4題,意在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并提高對角的大小的直觀判斷能力。
它是在學生已經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以及一些常見多邊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為學生在第二學段繼續認識角、角的度量、角的分類等知識作好鋪墊;同時也可以為學生繼續學習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積累感性經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角,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
3、學會用尺子畫角.
4、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5、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集體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從實物角逐步抽象出幾何角,并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準備:
三角板、硬紙條、圖釘、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
1、師問:平常大家喜不喜歡看動畫片?今天上課之前,老師就先請大家看一個動畫片(課件播放幾何王國動畫片)
2、師:動畫片看完了,現在老師想考考大家,這些圖形分別叫什么?這幾個圖形中有一個新朋友角,它也是幾何圖形的一種.那到底什么是角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
3、在學習這節課之前們先來明確本節課的目標,請大家一起來讀學法指導。
二、小組探究合作
請大家以學法指導為方向,以你們的提前預習為基礎。三人為一組,在小組長的組織下合作完成你們手中的小組探究合作卡。
三、小組交流展示
展1:
探究一:認一認角各部分的名稱。
展2:
探究二:畫一畫角。
展3:
探究三:找一找教室中你看到的各種角。
展4:
探究四:判一判角。
展5:
探究五:數一數每個圖形有幾個角。
展6:
探究六:比一比角的大小。
展7:
探究七:想一想紅角的藍角相等嗎?
四、談談收獲
1、每一組的展示都很精彩,相信大家的收獲也不少,接下來誰來談一談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根據大家的收獲,在幾何王國中還有這樣一首兒歌,請你們看一看。
教學反思:
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悟知識,體驗知識是本節課的最大特點。在教學設計上,我做到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力求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師恰到好處地引導下,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形成,發展的全過程。
1、教學內容的設計上做到了內容多但有結構、有層次。
本節課的教學容量相對來說較大。要教會學生指角、認角、找角、比較角、分辯角等許多知識。但我力求做到多而不亂,并盡量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2、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整個教學過程力求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給他們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和活動余地,讓他們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于是,我在課堂中始終貫穿認一認,找一找,畫一畫等活動,引導學生觀察、操作、探索,成為學習的主人,加強學生動手操作以及培養初步實踐能力的培養。把能力培養納入課堂中。
3、在練習的設計上注重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拓展。
首先,練習的設計能緊緊圍繞教學的重,難點。其次,注重了趣味性和探索性。也通過課件直觀演示,增強形象感,直觀感。這些都是為了進一步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當然,任何課堂總有不盡人意的地方。 比如對學生整體照顧的不夠,尤其是在學生展示環節。當學生在個別問題的回答上語言表述還不完整不精確時,老師沒有及時指出和糾正。在練習的反饋上也不是很透徹和全面。另外教師的語言也有不恰當之處。教師在在課堂教學中的靈活性還有所欠缺,駕馭課堂的能力和教學機智還有待提高。這些都有待于今后的不斷積累和探索,相信自己一定會有所提高。
《認識角》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8~40頁。
教學目標與策略方法
知識與技能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2.掌握用直尺畫角的方法,會用直尺畫角。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經歷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體驗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興趣。
策略與方法
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
課前準備與課時設置
主體畫掛圖或多媒體課件、三角板、硬紙條、圖釘、圓形紙片等。
教學過程
環 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創設情境
1.課件或圖片出示校園生活情景圖(有角的地方可以隨機閃動。)
問: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你從中發現了什么數學知識?
(不必強求學生把所有的角都說出來,只要能說出其中的一部分就可以。)
2.組織學生匯報交流,教師相機演示。
3.談話: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有角,那么什么樣的圖形是角?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角。
學生觀看課件后先在小組內把看到的情景說出來,組內達成共識后,再進行班內交流。
探究體驗
1.直觀感知角。
(1)引導學生小組內說一說、指一指身邊物品中的的角,并用手感覺一下物品中角的樣子。
學生找出生活中的物品上角,如:桌子面上的角,黑板面上的角,文具盒上面的角,書面上的角……
(2)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學生指點角時一般只指角的頂點處,匯報交流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由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才能組成角。)
2.初步認識角。
(1)展示實物中的角(剪刀、吸管、水龍頭、球門框。)
(2)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學生指角時一般只指角的頂點處,匯報交流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由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才能組成角。)
2.初步認識角。
(1)展示實物中的角(剪刀、吸管、水龍頭、球門框)
(2)去掉實物,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
(3)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和特征。
A.先在抽象出的圖形中依次閃動角的頂點和邊,然后注明各部分的名稱。
B.觀察: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匯報交流時,學生一邊說一邊用手指出角的樣子。
學生觀察由實物抽象出角的過程,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稱。
小組交流角的特征,明確: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C.拿出畫有角的圖紙,指出角的頂點和邊,小組內相互說一說。
(4)閉眼想像角的樣子。
3.動手操作,進一步感知角。
(1)用紙折角。
A.提問:你能用圓形紙折一個角嗎?比一比看誰折的又快又好?
B.展示學生折的角,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折的。
(選大小不同的角進行展示,出現不規的`角,教師要及時加以引導。
C.讓學生體驗角的頂點和邊的特點。
(2)硬紙條做角。
A.小組合作,制一個活動角。
B.移動角的兩邊,觀察角的大小的變化,你能從中發現什么?
4.畫角。
A.自己試畫一個角。
B.演示畫角的方法。
C.按照正確畫法畫角。
5.引導學生小結。
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此些新的收獲?
學生閉眼想像角的樣子,并用手勢劃出來。
學生動手折角,有的同學可能不會折,小組同學間可以相互幫助,折完后小組內說一說折的方法。
學生把小組內好的作品在投影上展示,邊展示邊說明折的方法,并用手指一指角。
用手摸一摸角的頂點和邊,自己獨立體驗。
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紙條和圖釘,先想一想怎樣做,然后動手做出活動角。
小組的一名同學移動活動角,其他同學觀察比較,把發現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用正確的方法再畫一個自己感覺滿意的角。
學生暢談收獲。
實踐應用
1.投影出示練習八的第1題,判斷下面的圖形是否是角,不是的話,請說明理由?
2.完成練習八的第2題。
訂正時老師可以投影出示,學生邊指邊說。
3.比較角的大小。(練習八的第3題。)
訂正是可以用活動的投影片演示一下,用以驗證比較的結果。
4.拓展題。
下圖中有幾個角,數數看?
全班學生用手勢進行判斷,并發表自己的見解。
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小組內交流數的結果。
學生先觀察,然后再用三角板的角比一比。
《認識角》教學設計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在小學初步認識三角形的基礎上,又具體介紹了三角形的有關概念和三角形三邊的關系。它既是上學期所學線段和角的延續,又是后繼學習全等三角形和四邊形的基礎。在知識體系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三角形的有關概念,掌握三角形三邊的關系。
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在自主參與、合作交流的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三角形三邊關系的探究和歸納。
教學難點:三角形三邊關系的應用。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孩子思維活躍,模仿能力強。對新知事物滿懷探求的欲望。同時他們也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在老師的指導下,能針對某一問題展開討論并歸納總結。但是受年齡特征的影響,他們知識遷移能力不強,推理能力還需進一步培養。
三、教學方法
以引導發現為主,討論演示相結合。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通過欣賞生活中的三角形圖片,創設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態進入探究新知的過程。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1、三角形有關的概念
(1)定義: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所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2)元素:三條邊、三個內角、三個頂點。
(3)表示方法: △ABc
2、三角形三邊的關系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了充分體現新課標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在探究三角形三邊關系時,我設置了以下活動:
活動一:(動手擺一擺)
拿出學具盒中的塑料棒,任選三根組成三角形。然后用學過的知識探究所擺三角形每兩邊之和與第三邊的關系。
結論: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
活動二:(量一量 算一算)
在練習本上畫三個三角形,用a 、 b 、 c 表示各邊,用刻度尺量出各邊的長度,并填空:
(1) (2) (3) a=___ a=___ a=____ b=___ b=___ b=____ c=___ c=___ c=____
計算每個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差,并與第三邊比較,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
(三)精設練習 鞏固新知
(口答)下面每組數分別是三根小棒的長度,用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
(1) 3cm 、 4 cm、5 cm (2) 8 cm、7cm 、15 cm (3) 5。5 cm、7。5cm、2。5 cm(4) 10cm、5cm 、4cm
技巧:比較較短兩條線段之和與最長線段的大小,或比較較長兩條線段之差與最短線段的大小。
2、 有人不遵守交通規則,冒著生命危險斜穿馬路。你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釋這種不文明的行為嗎?
3、有長度分別為4cm、8cm、10cm、12cm的四根彩色木條,任取三根組成一個三角形有( )種不同的組法。
A.2 B.3 c.4 D.5
[設計意圖]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時,巧設坡度,降低難度,弱化學習障礙的影響。以幫助學生從易到難、從會學到會用、從知識到能力的遷移。從而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拓展創新 應用新知
例1、有兩根長度分別為5cm和8cm的木棒:
(1)再取一根長度為2cm的木棒,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為什么?
(2)如果取一根長度為13cm的木棒呢?
(3)聰明的你能取一根木棒,與原來的兩根木棒擺成三角形嗎?
(4)要選取的第三根木棒的長度x要滿足什么條件呢?
解:(1)取長度為2cm的木棒時,由于2+5=7
(2)取長度為13cm的木棒時,由于5+8=13,出現了兩邊之和等于第三邊的情況,所以它們也不能擺成三角形。
(3)(略)
(4)3cm
歸納總結:三角形中已知兩邊,確定第三邊的條件:兩邊之差<第三邊<兩邊之和
變式遞進訓練:
1、△ABc中, AB=2, Bc=4, Ac的長為奇數。則Ac=_____。
2、已知一個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是4cm、7cm,求這個三角形周長L的取值范圍是多少?
[設計意圖]基礎練習之后,變式訓練的設置,讓學生多角度、全方位發揮其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拓寬學生的認知領域,發揮教材的擴張作用,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五)淺談體會 感悟反思
(六)走出課堂 應用數學
1、用若干個三角形組成一個美麗的圖案,并給所組的圖案加一句形象的解說詞。
2、搜集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應用資料,并在同學中交流。
五、板書設計
認識三角形
三角形有關的概念
A 三角形三邊的`關系
1定義: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2元素: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
3表示方法:△ABc
六、本節課的設計思路
生活中的三角形
抽象 形成 三角形的有關概念
概括 應用 三角形三邊的關系
驗證 實踐 知識的鞏固應用和拓展訓練
七、教學設計說明
《認識三角形》這節課通過生活中的三角形實例,引入三角形的概念。然后在學生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究三角形三邊的關系。在隨后的練習和例題中,運用三角形三邊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所以設計這節課時我考慮到:
1.重視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讓學生愿意并且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必須創設生活化的現實情境。所以這節課中,設計了多個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重視學生的課堂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自主探究以及與同伴交流,有條理地進行思考和表達思考的過程,獲得分析問題的經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充分作好活動的策劃者、引導者的角色。活動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形成了一個立體信息交流網絡。
3.重視數學知識的生活化、應用化。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引導他們學知識、用知識,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所學的舞臺。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持續學習的動力。
整個設計以教材和學生實際為基礎,體現老師是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經歷對三角形三邊關系的探究和應用,滲透了數學知識來源于實踐,同時又反作用于實踐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授之以“漁”體現學會學習的新課程的教學要求。
《認識角》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人教實驗版第七冊課本第41頁例2例3及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認識平角、周角;掌握銳角、鈍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認識銳角、鈍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
教學具準備:
課件、三角板、量角器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課件展示:
(1) 什么叫做角?說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2)分辨不同類型的的角,研究平角和周角的形成過程。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平角和周角
師:我們已經知道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就能形成不同的角。(同時演示),同學們用活動角代替扇子也把活動角旋轉,看看形成的角。 (1)認識平角(學生分組討論)
電腦展示,全班同學觀察討論:這種情況是角嗎?為什么?它有多少度?這樣的角叫什么角?(平角)它的邊有什么特點?找一找身邊的平角。
(2)認識周角(教法同上)引導學生分別說出平角等于180°,等于兩個直角,周角等于360°等于兩個平角。
(設計意圖:有意識的讓學生在旋轉活動角的過程中出現的兩個特殊角自己提出問題,為學生創造了質疑的空間,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二)引導學生把這幾種角進行分類 課件展示:
問:看著這么多的角,你能給它們分分類嗎?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體驗感知,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有好多種分類方法,選擇最合理的一種) 師按照學生的分類板書
(三)認識五種角的內在聯系。
你有什么想說的嗎?根據度數,按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的順序將這五類角排列順序。
三、應用拓展,發展思維
1、隨堂練習(略)
2、鞏固練習(略)
四、課堂小結:今天你學到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新的收獲?
五、板書設計(略)
角的分類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人教版第七冊第二單元的內容,《角的分類》是學生已經學習了有關角的知識,有了度量角的簡單基礎。直角、銳角、鈍角是學生經常見到的`角,關于它們的定義應通過學生在分類后進行比較、想象、推理后正確的敘述出來。在學生對角已經認識的基礎上,呈現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周角等圖形。在分類思想的指導下,三個特殊角同時出現,形成一個問題的模塊,為學生的思維提供時間和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導學生善于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教學問題,激活生活經驗。
讓學生充分體驗 數學來源于生活,我們的日常生活就是學習數學的大課堂,是探索問題的廣闊天地,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是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很多數學規律、數學思想方法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們的原型,學生善于捕捉生活素材,教師盡量提供學習空間,使學生能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獲得主動探究數學的快樂!通過“在生活中常見的物體身上找角”,使學生覺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增進了學生對數學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第二、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促進數學思考。
注重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在操作中理解知識,發展思維。一改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大膽放手,變過去的單純看教師演示為學生自己動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本節課設計“找”、“說”的環節,幫助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認識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學習興趣較為濃厚,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表達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第三、適時組織小組討論。
在探索新知角的分類部分的教學環節,由于根據不同的標準,必然有不同的分類結果,這就需要老師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時間,合作學習的機會,相互交流的平臺。于是,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再以小組為單位匯報交流。這樣,學生在親身體驗和探索中認識數學,解決問題,在小組交流中發現思維的漏洞,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
不足之處,在教學周角時,沒有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周角的形成過程,及這個360度怎么得出的,沒有和學生好好探討。
《認識角》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從實物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觀察、比較的方法,體會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3、在學習中使學生感悟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情分析:《角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一個抽象的圖形概念,角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接受起來較為困難,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將觀察、操作、演示、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學生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畫一畫、比一比、說一說等教學手段,讓他們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從實物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讓學生正確掌握畫角的方法,體會角是有大有小的,了解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圓形、長方形紙片各一張,活動角,不規則的紙每個學生一張,三角板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師: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玩一個猜圖形的游戲,猜猜這白色的可能是什么圖形?
(預設,慢慢從盒子里取出圖片,只露出一部分。生:圓形或半圓。生猜測之后,取出這個圖形)
師再出示另一個圖形,露出其中一個角讓學生猜測。
(預設,生:三角形或正方形或長方形或菱形。)
師追問:“咦?你們這次怎么不猜圓形了呢?
(預設,學生都會迫不及待的說:“這里有角,剛才的圖形沒有角。”
師:“原來小朋友們是根據圖形上的角來猜的。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走進角的世界去認識角!(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建立角的表象
師:(課件出示主題圖)同學們,課間十分鐘到了,校園里熱鬧起來了。讓我們一起到操場上去看一看。有的同學在做操,有的同學在踢球,老師拿著三角板準備上課,老爺爺在修剪樹葉,校園里真熱鬧啊!仔細看看,圖中還有我們學過的圖形,你們看見了嗎?(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等)
師:這些圖形都是咱們的老朋友了,還有今天我們要認識一個新的圖形朋友也在里面——角。(教師出示三角板的實物,具體指出其中一個就是“角”)。
(二)、引導發現,活動探究
1、找圖中的角
師:操場上還有很多角,快來找找看。(老師拿的三角板、老爺爺修剪花木用的剪刀、小朋友做操時伸的直直的雙臂…)
2、感受生活中的角。
課件展示實物(剪刀、鐘面、三角尺)。
找一找以上實物中的角分別在哪兒,引導學生把角比畫出來。
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啊!一下子就找到了這么多角,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很多角,請大家觀察我們周圍,都有哪些角?(黑板上、桌子上、數學書上、窗戶上……)
師:你們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角在我們的生活中真是太廣泛了,只要你們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就能發現更多的角。
3、摸角(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感受角,用手摸一摸數學課本的角(角的前面尖尖的,旁邊直直的),現在請同學們用角尖尖的地方在手心扎一下,看看手心上留下了什么?(一個小圓點)
師:這個尖尖的點,我們就叫做角的頂點。(點課件,出現“頂點”)
師:那請你摸摸頂點的兩邊又有什么感覺呢?(直直的)
師:從頂點出來的這兩條直直的線,就叫做角的邊。(點課件,出現“邊”)
師:那么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課件重新出現2個角)
師:標出例一剩下兩個角的頂點和邊。
4、學習畫角
(1)師:剛才我們已經認識了角的特征,你們會畫角嗎?如果讓你畫角,除了用紙、筆,你認為還可能需要什么?(直尺)
師:從一點起,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直線,就構成了一個角(演示)。
學生練習畫角,并標出頂點和邊(師巡視)
(判斷角)展示幾個學生畫的,判斷一下,他們畫的是不是角呢?為什么?
5、制作活動角。
(1)折角。
師:(出示一張不規則的紙)這張紙上有角嗎?開動小腦筋,動手折一個角(學生折角,教師巡視指導)。(展示學生做的角,并讓其指出頂點在哪,兩條邊在哪?
(2)制作角。
師:剛才我們折出了一個角,請看老師手上的這個角(出示活動角)你們看,這是一個活動角,老師演示將角的兩邊慢慢叉開,收攏。
問: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思考角的大小跟什么有關?
討論后,師生總結: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角的兩邊張開的越大,角就越大,兩條邊張開得越小,角就越小。
6、比較角的大小
師:大家觀察一下這兩個角,你認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
師:大家各有各的說法,它們到底誰大誰小,老師也不知道。請你和小組小朋友一起,用自己的方法,向大家證明你的說法是正確的吧!(小組匯報比較角大小的方法)
總結:師: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只和角的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三、鞏固練習
1、說一說下面哪些圖形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說明理由。
2、師:看誰的眼睛最厲害:找一找,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角?
四、課堂小結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角。假如你是角,你會怎樣向大家介紹自己?學生從角的組成,角的畫法,角的大小等方面進行介紹。隨后課件出示角的自我介紹:
我的名字叫做角,
一個頂點兩條邊,
畫角先要定頂點,
再從頂點引兩邊。
師:我們今天認識了角,請同學們回家后,讓爸爸媽媽找找出家中的一些角,看他們找得對不對。
《認識角》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教材第57-58頁,例1,練習十五第1題。
教學目標:
1.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認識三角形各部分名稱及三角形的含義。
2.探索理解三角形底、高含義,掌握畫三角形指定底邊上高的基本技能。
3.感受三角形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三角形的含義,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學難點:會在三角形內畫指定底邊上的高。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三角尺等。
作業設計:
(1)畫一個底為3厘米,高為2厘米的三角形。
(2)畫一個底為3厘米,高為2厘米的平行四邊形。
(3)畫一個下底為4厘米,高為2厘米的等腰梯形。
三角形。如果梯形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那么三角形的底是______厘米、高是______厘米。
教學過程:
一、觀察圖片,找出三角形
1.在古今建筑中找尋三角形。
2.提問: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三角形?
板書課題:認識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一)三角形的定義
動手畫三角形
1.活動要求:
(1)在作業紙上畫出一個三角形
(2)和同桌說一說,你是怎么畫的?
2.展示學生作品,讓學生自己說一說怎樣畫的?學生匯報,師在學生匯報時板演,畫三角形,引導學生說出“線段”、“連接”、“圍成”等。
3.學生嘗試說出三角形的定義。
4.判斷下面的圖形是三角形嗎?并說明理由。
1.認識各部分名稱
a.邊:三條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邊
b.角:兩條邊的`夾角叫做三角形的角
c.頂點:這個角上的頂點叫做三角形的頂點。
請學生找一找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
2.給三角形起名字
為了表達方便,用任意的大寫字母表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例如:A、B、C,那它就叫作三角形ABC,可以記作△ABC 。
(三)自主探究三角形的高和底
1.談話思考三角形是否有高和底。
2.自學第58頁的相關知識。
3.自學要求:
(1)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底?
(2)怎樣畫出三角形的高?
(3)頂點和對邊的認識。
(找出相對應的頂點和對邊兩個重合一條直角邊和頂點所對的邊重合,另一條直角邊和頂點重合)
注意:虛線、垂直符號、“高”和“底”。
(4)判斷圖中是三角形高的打“√”,不是的打“×”。
(5)想一想:三角形能畫出幾條高?
三、練習鞏固
1.教材第58頁做一做。
2.教材練習十五第1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惑?
板書設計:
認識三角形
三角形:由3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
A
高
B
C
底
《認識角》教學設計8
第五課時 角的初步認識復習課
一、復習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整理和復習及第44——45頁11——14題。
在一年級下冊,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過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在此基礎上,本單元繼續學習平面圖形的知識,包括:初步認識角,初步認識直角、銳角和鈍角,會用三角尺判斷直角、銳角和鈍角,會畫角,用角的知識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角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生活中很多物體的表面上都有:“角”。同時,學生繼續學習幾何圖形的有關知識,如研究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以及立體圖形的特征時離不開角。因此,可以說,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既是實際生活的需要,也是學生后面繼續學習幾何知識的需要。
在具體編排上,結合生活情境,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引導學生經歷由具體到抽象的認識過程,使學生初步認識角,認識直角、銳角和鈍角。通過多種活動及動手操作(拼角、折角、比角等),調動學生多感官的參與,使學生從多角度認識角,加深學生對角的認識。
在認識層次上,從認識角的概念、各部分名稱、角的大小,再到由分類的角度認識角,逐步深化學生對角的認識,從而為角的度量及其他后續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復習目標
1.通過交流成長小檔案,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梳理,培養回顧與反思的能力。
2.借助找一找、比一比、畫一畫的活動,能判斷直角、銳角和鈍角,按要求畫角。
3.小組交流拼角的經驗,能按要求拼擺出銳角、直角和鈍角。
4.綜合運用角的相關知識,解決稍復雜的問題。
三、復習重難點
重點:角的認識。
難點:用三角板拼鈍角。
四、配套資源
實施資源:《角的初步認識復習課》名師教學課件、《角的初步認識復習課》隨堂小測、《角的初步認識復習課》課后作業、三角尺,七巧板。
五、復習設計
(一)課前設計
復習任務:
1.第三單元的學習已經結束了,你想說些什么?(可以是學習了哪些內容,也可以是你認為最有趣的。)
2.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整理這個單元,寫出整理提綱。(可以是思維導圖、表格、文字、圖畫等)
(二)課堂設計
1.導入
師:回憶一下關于角的知識你還記得什么?
活動:在練習紙上,用給定的三個頂點分別畫一個銳角、直角和鈍角,同桌互相判斷和評價。并說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同學們,大家已經對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了自己的整理,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交流一下。(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整理和復習)
2.交流成長檔案
①組內交流
課前同學們已經自己整理了本單元的知識內容,大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整理方法。下面請四人小組準備好課前自己的整理提綱導圖,交流并完善自己的作品,然后向大家介紹你們小組的作品。
②全班展示
師:哪個小組愿意為大家介紹一下你們的作品。
師:其它的同學請專心聽,認真看,仔細想,一會兒可以提出自己的見解。
全班交流。
3.知識梳理,完成導圖
師:剛才,我們傾聽了一些小組的匯報,欣賞了他們的作品。其實,我們已經進行了知識的梳理。這樣是不是更清楚。我們在前兩個單元已經這樣梳理了知識。
出示思維導圖
4.課堂練習
①課本第44頁練習八第11題:畫一個角,同桌之間說一說是什么角。
教師組織活動。
②課本第44頁練習八第12題:在釘子板上任意圍一個圖形,再找出圖形中的直角、銳角或鈍角。
教師示范,學生找角。
③課本第44頁練習八第13題:(本題為綜合題,后兩題是重點。)
師:比一比5塊三角板中的角的大小,你有什么發現?(滲透圖形相似的特點)
④課本第44頁練習八第14題:(本題為拓展延伸題,溝通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關系,加深對直角的認識,注意觀察實物。)
5.隨堂小測
【知識點1】認識直角、銳角和鈍角
數一數,填一填。
上圖中一共有(
)個角,直角有(
)個,銳角有(
)個,鈍角有(
)個。
【答案】(1)6,2,2,【解析】本題考察的'是學生對角的認識和分類,從左數第3個么有頂點,不是角。對于明顯比直角大或小的角可直接辨認,不明顯的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知識點2】畫角,標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任意畫一個直角、銳角和鈍角,標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答案】略。
【解析】本題考察的是學生畫角的能力,和對角各部分名稱的掌握情況,對于畫銳角和鈍角可以嘗試一下。
【知識點3】拼角
下面用三角尺拼出的分別是什么角?
( ) ( ) ( )
【答案】銳角 鈍角 鈍角
【解析】想一想圖中的角是用什么角拼出來的,可根據銳角、直角和鈍角之間的關系來解決。
6.課后作業
(1)按要求數出下面圖形中角的個數。
【答案】1、1、4、6
【解析】數出圖形中角的個數,要求先分辨出是什么角,可以觀察也可以比一比。
(2)把一張長方形紙剪去一個角,下面的幾種減法,剩下的部分各有幾個角,分別是什么角,填一填。
① ②
共有(
)個角,共有( )個角,直角有( )個, 直角有( )個,鈍角有(
)個。
銳角有(
)個。
③
共有( )個角;直角有( )個;銳角有( )個;鈍角有( )個。
【答案】
①5,3,2
②3,1,2
③4,2,1,1
【解析】把一張長方形紙剪掉一個角,方法不唯一。題目中給出了剪的方法,降低了難度,剪得方法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要注意觀察,需要的時候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認識角》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課程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并對學生進行事物的運動發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3.創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互相協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教學重點 難點
重點是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難點是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設計
〖活動一〗 引入
從復習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老師這有四根一樣長的.小棒,你們可以用這四根小棒擺一個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嗎?
生:可以擺一個正方形。
【請學生上臺演示】
師:做的很好,如果去掉一根小棒,又可以擺成一個什么圖形?
生:可以擺一個三角行
【學生繼續演示】
師:如果從三角形中拿走一根小棒,又是一個什么圖形呢? 【師邊說邊拿走一根小棒】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圖形―――角
【設計意圖 對于正方形 三角形,學生們在一年級就有了初步的認識,這里設計意在喚起對已有知識的回顧,為認識新的幾何圖形做遷移鋪墊。同時,由學生自己動手上臺演示,激發了興趣,調動了情緒,有活躍了學習氣氛】
〖活動二 〗感知
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課件出示實物
鐘面 紅領巾 剪刀 吸管
師: 這些物體中都隱含著我們今天要認識的角,讓我們給這些角脫去漂亮的外衣,就變成這樣, 【課件演示 從實物抽象出角來,聲光提示】
師: 你能在自己身邊找出角嗎?找到角后摸一摸,角是什么樣的 ?
生1: 角尖尖的
生2: 角兩邊直直的
【設計意圖 角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周圍許多物體上都有角 ,這里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物中引出角,并從中抽象出所學的角,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實問題,從而激發起探索數學的興趣。】
〖活動三〗 創造
師: 同學們,我們要做一個角的模型,要選擇哪些學具,試著做一下。 【生從學具袋中選兩根帶孔的小棒做成一個角】 通過剛才做活動角,你發現,一個角由幾部分組成?
生1: 我覺得有兩部分組成 , 兩根小棒就行了。
生2: 我也覺得是兩部分。
師: 如果沒有帶孔的點連接,會是一個什么樣子呢?
生1: 不能把兩根小棒連起來。
生2: 不能組成一個角。
生3: 組成一個角,這個孔不能少。
師: 是的,通過剛才做活動角,發現角是有三個部分組成的,我們把兩根小棒叫做角的“邊”,這兩根小棒相交的地方就是有孔的位置叫做角的“頂點”。說一說 ,你們做的活動角的頂點和邊在哪?
【設計意圖 教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學生往往缺乏感性經驗,只有通過親自操作,獲得直接經驗,而這節教學通過學生動手做活動角,讓學生自主去發現角的三部分。】
〖活動四〗探索
師: 同學們,你們能讓自己做的角變大嗎? 怎么變?
生1: 我把兩根小棒往外一拉,角就變大了。
生2: 我拿住一邊,把另一邊一拉就變大了。
師: 你們能讓角變小嗎?
生1: 把兩條邊合攏一下,就變小了。
生2: 剛才,我們既能把角變大,又能把角變小,那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生: 與角的邊有關。
師追問 : 與邊的什么有關,長短嗎?
生1: 不是 剛才邊沒有變長。
生2: 不是 兩條邊張開的大 ,角就變大,張開的小,角就變。
師小結
【設計意圖 這段教學,通過拔動活動角,去體驗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在具體的操作中,學生才能得以充分的感知,增強了認識效果,可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活動五〗 畫角
深化角的認識
師: 我們認識了角, 現在在自己的練習本上任意畫一個角。【學生畫 師巡視】 說一說 , 你是怎樣畫的。
生1: 我是照著三角板畫的
生2: 我是先畫兩條邊,再畫頂點。
生3: 我是先畫頂點,再畫的邊。
師: 很好,通常我們常用生3的方法畫角,請同學們看看【課件畫角】,請同學們在自己的本子上按這樣的方法再畫一個角,看誰畫的好。 【指名學生黑板上演示。】
【設計意圖 畫角是這次課的教學重點,在教學是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和相互交流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六,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知識 還有什么問題嗎 你覺得誰表現最好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
1.認識了一種新的圖形——角.
2.學會了畫角.
3.知道了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
《認識角》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子畫角。
過程與方法:
通過創設情境,在情境中找角,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角過渡到數學意義上的角;學生通過實物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通過設置從現實中找角、制作角等活動,加深學生對角的感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角,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學生自己制作角,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新的一天開始了,看,我們的校園多熱鬧呀!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圖,你都發現了什么?
生1:有的小朋友在踢球
生2:有的小朋友在玩雙杠
生3:有的小朋友在做操
生4:有位老爺爺在修剪枝葉
……
師:同學們觀察得可真仔細,在這幅圖里,也有很多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誰能說一說都是什么圖形?
(長方形、正方形、圓、球等)
二、講授新知
1、初步感知角
師:同學們說得可真,這些圖形都是我們的老朋友了,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個新朋友,(課件出示園丁剪草圖)。你們看,園丁爺爺手里拿著的剪刀,張開時就形成了這樣的一個圖形,(課件出示角)這個圖形也有自己的名字,我們把它叫做角,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師:同學們看一看,除了園丁爺爺手里的剪刀張開以后可以形成角,圖中還有哪些方現了角這種圖形呢?
生1:在鐘面上,時針和分鐘形成了角。
生2:老師手里拿的三角板也有角
……
2、初步認識角
師:(課件演示)這些都是生活中的角,那在數學中我們怎么來表示角呢?我們看(課件出示抽出來的角)
師:這三個圖形都是角,孩子們,現在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樣子的?
(生閉眼想角的樣子)
師:你能用手比劃一個角嗎?
(生用手比劃角)
師:同學們都很棒,現在同學們認真觀察這三個角,你發現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嗎?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兩條直直的邊
3、認識角各部分名稱
師:同學們觀察得可真仔細,角的尖尖的這部分是角的頂點,我們看一看,角有幾個頂點?
生:角有1個頂點
(生說師板書)
師:我們再看,這兩條線,我們把它叫做角的邊,我們一起來數一數,角有幾條邊?
(師生共數)
師:角有幾條邊?
生:角有2條
(生說師板書)
師:這兩條邊都是什么樣子的?
生:這兩條邊都是直直的
師:(指板書)現在誰能說一說,角有什么特點?
生:角有1個頂點和2條邊(多找幾個人說)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角有1個頂點和2條邊,那誰能說一說這是這個角的什么?(指課件中角的頂點)
生:這是角的頂點
師:這是角的什么?(指課件中角的'邊)
生:這是角的邊
師:同學們可真棒,這么快就認識了角了各部分名稱,并知道了每一個角都有1個頂點和2條邊,那孩子們,你可以判斷出下面這些圖形哪些是角嗎?
(課件出示練習)
4、找生活中的角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物體的表面有角,現在你能想一想,你都在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呢?
5、折角
師:看來同學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都是愛觀察的好孩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認識了角,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稱,那你現在能用你手中的紙來找一個角嗎?
6、比較角的大小
師:剛才同學們都很棒,每個人都用紙折出了角,現在看,老師這也折了兩個角(出示課前剪好的實物)你們猜一猜,這兩個角哪個大?哪個小呢?
(生自由發言)
師:那到底哪個大,哪個小呢?我們來一起比較一下吧(師比較)
師:通過比較我們知道了這兩個角是一樣大的,雖然這個角的兩條邊比這個長,但角的大小并沒有改變。那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呢?我們看(出示活動的角)
(生觀察)
師:這時候的角比剛才大還是小?
生:比剛才大
師:這時的角比剛才
生:比剛才小
師:現在同學們想一想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呢?
生: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張口有關,張口越大,角就越大,張口越小,角就越小。(板書)
師:與兩條邊的長短有沒有過關系呢?
生: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師:誰能說一說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生: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張口有關,張口越大,角就越大,張口越小,角就越小。
7、畫角
師:同學們,我們知道了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而是與兩條邊的張口有關,那你們想不想知道怎樣畫角呢?
生:想
師:現在我們看黑板
(師在黑板上畫角,生看)
師:在畫角時,我們要先確定頂點為,然后從頂點向不同的方面畫兩條線,也就是兩條邊。這就是一個角,你們想試著畫一畫吧?
(生在練習本上畫角)
三、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和角交上了朋友,誰能說一說你都有哪些收獲呢?
《認識角》教學設計11
[教材簡析]
這節課教學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認識,為以后學習這兩種圖形的特征打基礎。雖然學生在生活中能看到一些有三角形面或平行四邊形面的物體,但不太多,所以教材沒采用觀察物體的面再抽象出圖形的方式引入。教材通過折正方形紙教學三角形,通過拼兩個一樣的三角形教學平行四邊形。這樣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自己“制造”出要認識的圖形,可以激發學習熱情,感知圖形之間的變換和聯系。在認識一種圖形后,介紹它在生活中的應用,可以更具體更全面地感知這些圖形的形狀。
“想想做做”前兩題分別在釘子板上圍、在方格紙上畫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幫助學生進一步直觀認識這兩種圖形。后三題是折圖形、拼圖形,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展空間想像能力。后三題都有較大的開放程度,對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習興趣和培養個性都十分有利。
[教學目標]
1.通過把長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動,直觀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2.知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名稱,并能識別這些圖形,初步知道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3.在折圖形、剪圖形、拼圖形等活動中,使學生體會圖形的變換,發展對圖形的空間想像能力。
4.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增強與同學的交往、合作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談話:小朋友,你們玩過走迷宮嗎?喜不喜歡玩?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張迷宮圖(投影顯示迷宮圖),讓大家一起來玩一玩。題目要求是把這只小白兔安全送回幾何城堡,不過在送回的路上還要過蔬菜老師一關和茄子老師一關,你們有沒有信心闖過去?現在就讓我們出發。(出示兔子舞的音樂)學生跟著音樂做動作。
二、認識三角形
1.談話:走著走著,從幾何城堡中飄出了一張正方形的紙。
你能用正方形的紙對折成一樣的兩部分嗎?(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2.談話:哪一個小朋友愿意上來說說你是怎樣折的?
(1)指名上來演示折出的兩個長方形,同時電腦演示。讓這樣折的小朋友舉手。
(2)指名上來演示折出的兩個三角形。
談話:其他小朋友們也愿意這樣來折一折嗎?試試看。這次我們把這張正方形紙折成兩個完成一樣的……(電腦演示并板書:三角形)
3.談話:小朋友已經認識了三角形,那誰能說一說,在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哪些三角形?
4.談話:小朋友們知道的可真多呀!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像紅領巾、三角形小旗、三角板、馬路上的路標(電腦演示),它們也都是三角形,三角形有這樣的(指著銳角三角形),還有這樣的(指著直角三角形),還有這樣的(指著鈍角三角形),這些都可以叫它三角形。(電腦演示:從實物到圖形)
5.談話:小朋友們剛才自信、響亮的回答把我們的老朋友釘子板給叫醒了。釘子板說:小朋友你能在我的身上圍出一個三角形來嗎?試著用橡皮筋圍圍看。(學生操作)
6.談話:誰愿意把你圍的三角形給大家來看一看。(指著幾個學生圍的不同形狀的三角形)小朋友們看,他們圍的是三角形嗎?再圍一個和你剛才圍的不一樣的三角形。(圍完以后,可以給你小組內的小朋友看一看,讓小朋友自己來評一評。)
7.談話:小朋友們用靈巧的小手在釘子板上圍出了各種各樣的三角形,還能用彩筆在格子紙上畫出一個自己最喜歡的三角形嗎?請小朋友拿出你們桌上的格子紙,開始畫吧!請把你畫好的三角形高高舉起來,讓大家看看。那你能再畫一個和剛才不一樣的三角形嗎?畫好了給小組內的小朋友看一下。?
8.談話:蔬菜老師又拿出了一張長方形的紙說:“小朋友,你能用這張長方形的'紙折出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嗎?如果能折出就能闖過我這一關了。”(電腦演示)學生操作,指名演示。
三、認識平行四邊形
1.談話:過了第一關,跟著小白兔跳啊跳啊,碰到了茄子老師,茄子老師把剛才小朋友折的兩個三角形剪了下來,你能用這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出幾種圖形來嗎?
(1)每小組有兩套三角形。要求:兩人合作,拼出兩個不一樣的圖形。(可能拼出: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2)談話:拼出的這種圖形(指著平行四邊形)你們認識嗎?叫什么?(板書:平行四邊形)你能不能再說一說叫什么?誰知道它的名字了?知道它名字的小朋友一起說一說。
(3)其他小朋友能用你剛才的兩個三角形也來拼一拼這種圖形嗎?讓學生都拼出平行四邊形。
2.找平行四邊形。
談話:走著走著,小白兔又頑皮起來了,瞧!它跳過籬笆,滑下樓梯,鉆過鐵門。(電腦演示)
(1)出示樓梯圖,提問:樓梯上有我們剛才認識的平行四邊形嗎?誰來指一指?(電腦演示有單個的,有幾個拼成的。)
(2)再找出籬笆、吊籠、鐵門上的平行四邊形。(電腦演示)
(3)讓學生在剛才的圖畫上選一個平行四邊形涂上顏色。
3.除了這些物體上有平行四邊形以外,你在生活中還見過平行四邊形嗎?
4.談話:釘子板老爺爺又發話了:小朋友會用橡皮筋在我身上圍三角形,那你能不能用橡皮筋再圍一個平行四邊形呢?(學生操作)?
(1)誰愿意把你圍的平行四邊形給大家看看?選擇幾種上來展示一下。
(2)問:你們是怎樣圍的?(指名回答)
(3)小組里的小朋友互相檢查。如果有同學沒有圍對,幫他改正過來。
5.談話:在格子紙上能畫一個與剛才圍的不一樣的平行四邊形嗎?(學生操作,教師巡視作指導。)
四、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談話: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又闖過了第二關,繼續向前出發,終于把小白兔安全送回了幾何城堡。在送回的路上我們不僅認識了三角形,還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完成板書)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小組合作拼圖形,拼好后在班內展示。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小組合作完成,把各組拼好的圖形在班內展示。
[設計意圖]
1.倡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整節課以“小組活動”為主線,讓學生在小組或班內操作展示、交流,在合作學習中學會相互幫助,實現學習互補,增強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能力。
2.注意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觸的事物大都與圖形和空間有關,良好的空間觀念是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內涵。本節課從正方形紙對折成一樣的兩部分引出三角形,再從兩個一樣的三角形拼成的圖形中引出平行四邊形。整節課中教師安排了大量的實際操作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如用橡皮筋在釘子板上圍圖形,在方格紙上畫圖形,尋找觀察實際生活中的有關圖形等,還通過折、剪、拼進行圖形的相互轉化。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形成和發展了空間觀念。
3.密切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找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使學生更直觀、更全面地感知這兩種圖形的形狀,并增強對幾何圖形源于生活的認識。
《認識角》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體會三角形的本質特征,理解三角形的含義,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了解三角形的特性。認識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發展觀察操作能力和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三角形的概念,感知穩定性
教學難點:高的畫法和意義
教學過程:
一、三角形的概念
1、在畫中建立概念
其實三角形大家并不陌生,現在請你把心目中的三角形畫下來。
展示作品。
2、交流中完善概念
三條線段怎樣畫才會是三角形?
由3條線段圍成(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3、延伸中強化概念
不在一條線上的三個點就能確定一個三角形。
4、介紹各部分名稱
二、三角形的穩定性
1、設疑
為什么要把籬笆圍成這種形狀?
2、操作
圍一圍、拉一拉、比一比小結:當三角形的三條邊長確定后,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也就確定了,所以在拉的時候,三角形才不會變形,這就是三角形的穩定性。
3、欣賞
三、三角形的高
1、初認高
回憶點到直線的垂直線段。
其實在三角形中,像這樣,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所作的垂直線段就是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2、再識高
移動頂點,找高。
旋轉三角形,辨高。小結:只要是從頂點向對邊做的垂直線段就是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還有其他高嗎?
3、畫高
① 畫AB邊上的高。
展示學生作品。
畫高時,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小結:看來我們的高不僅要垂直、要從頂點出發,還要注意所畫的高與底要對應。
② 再畫出AC邊上的高。
③ 在指定底上畫高。
四、課堂總結
《認識角》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知道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和無關,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
2讓學生經歷從實物中認識角,辨析角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抽象概括能力,發展符號感及空間觀念。
3在生活情境中認識角,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探索角的活動中體驗成功
教學重點:建立角的正確表象
教學難點:會比較角的大小
教學準備:課件,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朋友,想不想見一見?
生:想。
師:請看大屏幕,你認識它們嗎?
生自由回答。
師: 最后一個叫三角形,你能用手中的小棒擺一個三角形嗎?
生擺三角形
師:現在請你拿掉一個小棒,現在你還認識它嗎?
它的名字叫角,今天老師將領著大家一起去認識它。
板書課題:認識角
二、 找角,指角,感受角
1、學生在生活中找角,指角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角的身影也是處處都存在的。你能從你身邊找到角嗎?給你的同桌指一指。
生互相指角。
2、師示范指角
師:看大家這么有興趣,老師也找到了一個角,看我是怎么指給你看的(師示范指角)。
指名學生指角,有錯及時糾正。
師:剛才大家都在身邊找到了角,老師這里有些漂亮的圖片,你能從中找到角嗎?(課件出示,從中找角)
3、摸角,感受角
師:看完這些角,同學們原不愿意用手去摸一摸,去感受一下呢?
學生拿出三角板,
老師拿出三角板領學生感受角,讓學生說感受。
三、學角
1、師示范畫角,
師:下面同學們說著,老師畫一個角好嗎?
我們畫角的時候要先畫一個點,再沿著這個點畫一條線,這條線是怎樣的?
生:直的
師:然后再沿著這個點畫一條直直的線。這兩條線都是怎樣的?
生:直直的
師:在看看這個點呢?
生自由回答。
2、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及記法
師:角的各部分還有自己的名字。
這個尖尖的點就叫做角的頂點(板書頂點)
這兩條直直的線就叫做角的兩條邊(板書邊)
那么怎樣來標記這個角呢?我們可以用一個小弧線把兩邊連起來,再寫上數字1
記作: 讀作:角1
師:這里只有一個角,我呢用數字1來標記,同學們還可以給它起不同的名字,可以用其他數字2、3等,還可以用字母,例如a、b、c、d等。
師:現在我們來看一下,角都有哪些部分組成呢?
有幾個頂點?有幾條邊?
小結: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
四、 運用新知,辨別角,數角。
1、練習,判斷是不是角
師:現在我們對角的了解越來越多了,下面請大家當一次孫悟空,練一練你的火眼金睛,到造角工廠去打假,看你能不能判斷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課件出示相關練習題。(投影出示,讓學生到前面指出頂點和邊)
2、練習,在圖形中數角
師:剛才大家可真厲害,從造角工廠出來,好客的'小猴子要請大家到他家做客,但他卻忘記了門的密碼,你能幫它嗎?
課件出示習題,數圖形中角的個數。學生拿自己練習題到前面展示。最終揭示密碼是圖中角的個數。
五、 比角的大小,探究與角的大小相關的因素
1、玩角,發現角有大小
師:進了小猴家,看看它送你了什么玩具?
生從抽屜里拿出活動角
師:它的名字叫活動角,大家玩一玩,看看角有什么變化。
生:可以變大,還可以變小
師:這說明角是有大小的。那么怎樣可以把角變大變小呢?引導學生說出把兩邊往外拉就會變大,往里合就會變小。也就是兩邊開口大角就大,開口小角就小。
2、游戲變角,比角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玩一個變角游戲
師做一個活動角,要求學生變出比自己大或小的角。要求學生放進抽屜,師喊123齊拿出。找出大小差別大的角讓學生辨認,能直觀看出大小。
師做一個活動角,要求一名學生變出比自己大或小的角。
之后請一名學生上臺做一個和老師一樣大的角。
師:怎樣才能知道我們的角是不是一樣大呢?
生自由回答。
在探究的過程中找到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小結:把頂點和一條邊對齊來比較。
生生活動,分工:左邊學生出示角,右邊同學變一個和他一樣大的角。
3、探究與角大小的相關因素
師:我們玩的這么高興,有兩個伙伴也來了,瞧,是誰呀?
課件出示:出示兩個大小一樣,但是邊長不一樣的角(1、2)。
師:你認為哪個角大?
生可能會說邊較長的角大。
師:我們要用事實說話呀。怎樣才能知道是不是一樣大呢?
生:比一比。
課件演示比角,最終結果一樣大。
師:那為什么剛才會有人認為1大呢?
生:因為它的角邊很長
師:那么現在看來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有關系沒?是不是邊長了角就大,邊短了角就小?
生:不是
師:事實已經證明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是沒有關系的,那和什么有關呢?角的大小主要是看什么呢?
課件出示:角的大小和 有關,和 無關。
六:總結回顧
同學們,這節課你都學會了什么呢?
《認識角》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單元主題圖“校園早晨”,引導:校園的早晨不僅美麗,而且還藏著許多有趣的數學問題,圖中許多物體表面有角,你能找到嗎?
2.引導學生觀察,從圖中的三角板、剪刀、時鐘等實物中找角。
3.(課件閃爍)三角板、剪刀、時鐘上以及伸開兩臂正在做操的小朋友身上都有角。導入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設計意圖】
學生接觸過生活中很多廣泛意義上的角,對角有一些感性的認識。上課伊始,教師借助單元主題圖創設情境,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表面有角,從而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1.找角、指角。
(1)教學例1。多媒體出示例1實物圖:剪刀、插有吸管的可樂罐、水龍頭。師: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角,你能從這些物體中找到角嗎?
(2)學生從例1的圖中找角,教師用多媒體演示這些物體中所隱藏著的三個不同方向的角。
(3)學生從身邊和生活中找角、指角,同桌相互交流。
2.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三角板上的三個角,引導學生談談對角的感受,說說角的組成部分。
(2)讓學生自學課本第39頁,思考: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角的各部分名稱是什么?
(3)引導學生指出例1中各角的頂點和邊。
3.判斷角、數角。
①判斷: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②下面的圖形中有幾個角?
4.折角、變角。
(1)用圓形紙片折角。
①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圓形紙片,引導學生動腦動手用圓紙片折出一個角。
②讓幾個學生展示所折出的大小不同的角,并介紹該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2)用繩子變角。
①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繩子,同桌兩人合作,用手中的一根繩子拉出一個角。
②全班學生聽教師口令把拉出的角變大或變小。
③小組討論,在變角的'游戲中,你有什么新發現?學生匯報。
5.比較角的大小。
(1)從剛才的變角游戲中找出兩個大小不同的角,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并說說比較的方法。
(2)比較兩個大小相等、兩邊長度不同的角。
①多媒體出示兩個大小相等但兩邊長短不同的角。
②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比較的方法,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動手比較課本中第42頁第三題中兩個角的大小。
③學生匯報比較方法和結果,并演示比較的過程。
④多媒體演示兩個角動態重疊的過程,證實兩個角大小相等。
6.體驗畫角。
(1)教師示范畫角,學生觀察后說說畫角的步驟。
(2)學生動手畫兩個大小、方向不同的角。
(3)讓學生展示所畫的角,師生點評欣賞。
(4)引導學生小結畫角的方法。
(5)多媒體直觀演示畫角的完整過程。
【設計意圖】教師先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從剪刀、吸管、水龍頭等實物中找角,通過課件演示,直觀地展現角的抽象過程,自然地從生活中的角過渡到對數學意義上的角的研究。接著,讓學生從身邊的實物中找角、指角并摸一摸三角板上的角,進一步體驗到角就在身邊,感受到角的特征。然后,讓學生通過自學課本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稱,在折角、變角的動手操作中積累豐富的感性材料,從中感悟到:角的大小變化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系,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最后,運用觀察、模仿、思考、操作等多種手段,讓學生初步掌握畫角的步驟和方法。
三、創新設計,拓展提升
1.多媒體出示:由角組成的美麗的圖形。
2.學生觀察欣賞圖形,說說觀察后的發現。
3.學生自由創新設計:用角創作圖案。
4.展示學生作品,全班欣賞交流,分享創作成果。
【設計意圖】學生在認識角、了解角、會畫角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豐富的想象,創造性地用角來設計作品。這是一個拓展提升練習,既可以將所學的知識綜合運用,又能放飛學生的思維,彰顯自由發展的個性,點燃學生的創造性思想火花。
《認識角》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理“找一找,比一比”等活動,直觀地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
2.結合生活情景,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通過做角、比角等活動,知道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明確角的兩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
教學重點:
能直觀地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
明確角的兩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與邊長無關。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活動角、三角板、紅領巾。
學生準備:
做角材料、彩筆、三角板、正方形紙片、剪刀。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師:小朋友們,首先,老師給大家變一個魔術,想看嗎?
生:想!(多媒體動畫演示由四根小棒擺一個平行四邊形。)
師:這是什么圖形?
生:平行四邊形。
師:現在我讓它變(邊說邊用動畫演示拿掉一根小棒變成三角形。)變成什么了?
生:三角形。
師:再變一次(動畫演示再拿走一根小棒),又變成了什么?
生:角。
師:對,說得沒錯,像這樣的圖形就是角。今天我們一起來走進角的世界認識這位新朋友。(板書:認識角)
二、探究新知。
1、找一找
師:(課件創設情景:路標指示牌)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各種角,小朋友們請看大屏幕,這些物體的表面有沒有角嗎?角在哪里?趕快找出來。
生:七嘴八舌的指角。
師:小朋友們一眼就能把這些物體中的角找出來,真是好眼力,老師佩服你們了!我把大家找到的角請下來(課件演示抽象出角的過程)。那么你們能找出三角板面上的角嗎?找出角,并用手勢表示給你的同桌看,好嗎?
師:巡回查看,正確指導學生指角。看到大家這么有興趣,老師也找到了一個角,看我是怎么指給你們看的(師示范指角)。
2、摸一摸
師:看完這些角,你們愿不愿意用手去摸一摸,去感受一下呢?
生:拿出三角板摸。
師:拿出三角板領學生摸角。讓學生說感受。
生:尖尖的、扎手。
師:(在多媒體里出示角的頂點)對,尖尖的地方我們叫它“頂點”。
師:(再讓學生摸一摸角的兩條邊)有什么感覺?
生:平平的、直直的。
師:(在多媒體里出示角的邊)直直的,我們叫它“邊”。那么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呢?(板書: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3、畫一畫
師:我們畫角的時候要先畫一個點,在沿著這個點畫一條線,這條線是怎樣的?
生:直的。
師:然后再沿著這個點畫一條直直的線,這兩條線都是怎樣的?
生:直直的。
師:下面請學生自己動手畫角,并將自己所畫角的頂點和兩條邊指給同桌看一看。師巡回查看,有錯及時糾正。
師:我們對角有了較為深刻的了解,但只知道角的頂點和邊是不夠的,還需要知道如何表示角。其實呀,兩條邊所夾的部分就是角。(課件用圓弧表示角)請同學們用剛才學習的標記角的方法標出你所畫的角,用水彩筆標出。
4、做一做
師:師出示活動角,誰上來玩一玩,看看角有什么變化?
生:可以變大,也可以變小。
師:請小朋友們用課前準備的材料也做一個活動角。玩一玩,邊玩邊思考:角的大小與角的什么有關?
師:這說明角是有大小的,那么怎樣可以把角變大變小呢?引導學生說出把兩邊往外拉就會變大,往里合就會變小,也就是兩邊開口大角就大,開口小角就小。
5、比一比
師:你們做一個比老師的角大的角嗎?再做一個比它小的角,可以嗎?
師:你們能做出一個和它一樣大的`角嗎?教師取一名學生做的角來比較大小。
師:怎樣才能知道我們的角是不是一樣大呢?
生:自由回答。在探究的過程中找到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師:小結:把頂點和一條邊對齊來比較。
師:我們玩得這么高興,有兩個小伙伴卻不知什么原因爭吵了起來,瞧,是誰呀?小黃和小藍各自畫出了一個角。(課件出示:兩個大小一樣,但是邊長不一樣的角)。在比的過程中都認為自己的角大,現在請你們試著判斷一下這兩個角的大小,并說明理由,產生分歧,組內研究交流。(動畫演示比較大小)
師:小朋友們,你們太棒了。幫助他們解決了問題,非常感謝你們!
師:剛才我們比一比角的大小,有的角可以用眼睛就可以看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但是有的時候不能一眼看出,我們就用重疊法來比較了。
6、小結: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長短沒有關系,只與角的兩邊張口的大小有關。
三、兒歌滲透
我是一個小小角
一個頂點兩條邊
想要知道我大小
只看張口不看邊
四、評價反思
師:這節課你們學得太棒了,我送給大家一份禮物——五角星,你們知道它的面上也藏著角,有幾個角呢?
五、拓展新知
1、用身體的某些部位比劃出一個角。
2、找一找我們身邊的角。
六、總結回顧
師:小朋友們,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如果你是角,你打算如何介紹自己?
七、作業
寫一段話:說說你所知道的角
【《認識角》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1-13
認識角教學設計11-15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09-04
《認識角》教學設計11-02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6-24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7-11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6-08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精選】09-06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6-17
【優選】認識角的教學設計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