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教學設計集錦【13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音樂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一、聆聽《憶秦娥·萎山關》、《誰不說俺家鄉好》、《我和我的祖國》及《祝酒歌》感受、體驗歌曲的音樂情諸,認識歌曲所反映的時代特點及社會內容,進而了解當代創作歌曲的基本特征。
二、在感受、體驗、理解歌曲的基礎上,認識歌曲的體載及風格,掌握藝術歌曲及群眾歌曲的基礎知識。
三、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專業創作歌曲的繁榮景象。
教學內容:
一、欣賞《我和我的祖國》
二、音樂知識:群眾歌曲和藝術歌曲
三、欣賞《憶秦娥·婁山關》
四、欣賞《誰不說俺家鄉好》
五、對比欣賞《祝酒歌》與《飲酒歌》
教材分析:
一、《我和我的祖國》歌曲創作于1986年,表達了中華兒女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贊美,表現了人民對祖國滿懷深情的高尚愛國主義情操。歌曲為二部曲式結構,圓舞曲節奏貫穿全曲,曲調流暢、激越、抒情、歌詞真摯,親切感人。
二、毛澤東詞《憶秦娥·婁山關》作于1935年2月,1935年1月紅軍長征途中,遵義會議后,毛澤東指揮轉回貴州改打黔軍,搶占婁山關,殲故兩個師,取得長征途中第一個大勝利。
憶秦娥為詞牌名。婁山關,在貴洲省遵義市北的婁山上,是由黔入蜀的要道。婁山,橫亙于遵義桐梓間,是烏江與長江的分水嶺。“憶秦娥”詞牌在結構上由上片和下片組成。曲作者在音樂上也隨之而布局。在旋律上,曲作者吸取了我國民族音樂中戲曲與曲藝音樂的素材,以及進行曲的要素進行創作。
三、《誰不說俺家鄉好》是電影《紅日》中的插曲。作于1961年它吸取了山東民歌的音調,曲調優美、委婉。歌詞樸實無華,通俗生動,真摯深情,唱出了家鄉好,解放軍好和解放區好的思想內容,表達了解放區軍民對家鄉自然風光和魚水深情的由衷贊頌。
四、《祝酒歌》作于1977年。歌曲表現了粉碎“”舉國上下、億萬群眾歡慶十月勝利,沉浸在喜悅之中的情景。歌曲為帶再現的復二部曲式結構。1980年被評為優秀群眾歌曲。
五、相關音樂知識:群眾歌曲和藝術歌曲都是在不同的國家,在一種特定的條件下產生的。從歌曲本身說,并無截然不同的明確界限。一般來說群眾歌曲多為分節歌曲,音樂通常是概括表達歌詞的思想,而藝術歌曲則詞曲緊密,細致地結合在一起。
教學重點:
欣賞《憶秦娥·婁山關》和《誰不說俺家鄉好》。
教學難點:
感受、體驗歌曲的音樂、情諸。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國》,學生在抒情流暢的圓舞曲節奏風格的音樂聲中進教室。
師:請問同學們是否聽過老師播放的這首歌曲?
生:……
2、老師歌唱《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新中國伴隨著歌聲成長,歌聲鼓舞我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點題第十七單元。
二、欣賞《我和我的祖國》
1、剛才你們聽得《我和我的祖國》感受到什么樣的音樂情緒呢?
2、生:……
3、師:由調流暢,激越、抒情、歌詞真摯,親切感人,圓舞曲節奏貫穿全曲,歌曲創作于1986年為二部曲式結構。
4、介紹曲作者——秦詠誠:生于1933年,江蘇菱榆人,1948年參加革命文藝工作并開始學習作曲。1952年入東北魯迅文藝學院音樂系學習,1954年畢業后留校任都,沈陽音樂學院院長等職。作有《我為祖國獻石油》等歌曲和聲樂協奏曲,交響詩等作品。
5、欣賞樂曲(帶問題:歌曲表達什么情感?)
6、生……
7、師總:歌曲表達了中華兒女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贊美,人們對祖國無比熱愛的感情,也是人們發自心靈深處的愛國情感的升華。第一樂段以敘述性的音樂語言展開樂思,運用比喻的手法訴說我和祖國的親密關系。第二樂段曲調轉入高音區激情迸發,情緒逐步高漲,最后結束在高潮上。這首歌屬于聲樂藝術中的群眾歌曲。
三、音樂知識:群眾歌曲和藝術歌曲
師: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群眾歌曲和藝術歌曲。
群眾歌曲的歌詞通俗易懂,其內容大多與政治、社會活動有關,它體現人民群眾的理想愿望,表達人民群眾集體的思想感情。它的曲調以雄壯豪邁者居多。音域不寬,結構整齊,節奏鮮明,易于上口,適于群眾集體齊唱。如《歌唱祖國》《我們走在大路上》等,我國群眾歌曲的歷史,可追溯到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抗日抗爭、解放戰爭以及社會主義建設中,群眾歌曲都起了巨大的宣傳鼓動作用。
藝術歌曲源自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盛行的一種抒情歌曲。其特點是歌詞通常采用詩歌,著重個人感情的抒發和內心體驗的揭示,曲調與歌詞緊密配合,表現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較復雜,深刻體現整首歌詞和各句歌詞的內容,感情細膩,優美感人,抒情性較強,伴奏不只是做和聲的襯托,而常在渲染意境和刻畫形象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五四”以來,我國作曲家也創作了大量的藝術歌曲,如《玫瑰三愿》、《我愛你、中國》等。
群眾歌曲和藝術歌曲都是在不同的國家,在一種特定的條件下產生的,有時,很難嚴格地將它們區別開來,從歌曲本身來說,并無截然不同的明確界限。一般來說群眾歌曲多為分節歌曲,群眾歌曲的音樂通常是概括表達歌詞的思想,而藝術歌曲則詞曲緊密、細致地結合在一起。
四、重點欣賞的歌曲
今天我們欣賞的幾首歌曲分別創作于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等不同時期,因此,其風格不盡相同,并在類別上又可分為藝術歌曲與群眾歌曲,有的特征較為明顯,大家有共識即可,有的特征不明顯,大家可以討論研究,不一定下結論,不要糾纏在某一歌曲屬哪一類。重要的是探究過程。
(一)欣賞《憶秦娥·婁山關》
1、介紹作詞創作背景:1935年1月紅軍長征途中,遵義會議后,毛澤東指揮紅軍轉回貴洲攻打黔軍,這次戰斗,打了兩天:2月25日黃昏,微雨陣陣,乍陰乍晴,直到26日拂曉,經過反復多次肉搏,擊潰王家烈部四個團,再克婁山關,大霧彌漫,山黑月小,毛澤東的《婁山關》詞,即作于此時。當時,婁山關戰斗是勝利了,但長征的戰略任務受到挫折,毛澤東的心情不免有幾分沉重。憶秦娥為詞牌名。婁山關在遵義市北,是從四川入貴州的要道。
2、出示地形圖等
3、學生朗誦《憶秦娥·婁山關》詞: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倉山如海,殘陽如血。
(提問學生詞寫的什么內容?)
生:……
師總:“憶秦娥”詞牌在結構上曲上片和下片組成,上片是大軍過婁山關的情景,有聲有色。風吹聲、雁叫聲、馬蹄聲、嗽叭聲、長空、濃霜、殘月,下片是描寫大軍向婁山關進軍的情景。
4、介紹曲作家——陸祖龍
生地1928年,江蘇常熟人。1946年在清華大學學習并參加校管弦樂隊吹單簧管,同時學鋼琴及作曲。1949年參加解放軍南下工作團。50年代任中國人民志愿軍文工團指揮兼創作組長,總政歌舞團指揮等職。曾參加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音樂創作。主要作品有合唱《祖國永遠是春天》、重唱《三個戰友》等。
5、師:憶秦娥詞牌在結構上由上片和下片組成,曲作者在音樂上也隨之而布局在旋律上曲作者吸取了我國民族音樂中戲曲與曲藝音樂的素材以及進行曲的要素進行創作。歌曲的前奏是全曲的概括,長短、強弱錯落有致的音調三連音的號角聲與連續附點馬蹄聲陣陣響起,一下子把我們的聽覺視野引入緊張的戰斗場景之中。
6、欣賞樂曲(帶問題欣賞上、下片音樂如何表現?)
7、生……
8、師總:上片把戰地緊張肅穆的氣氛,紅軍戰士慷慨赴敵的英雄氣概和堅毅沉著的革命斗志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下片“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紅軍戰士踏著前進的步代,表現出頑強的意志和人民必勝的信心,接著重復歌唱“雄關漫道……真是行神如空,行氣如虹,多么豪放勁健,把音樂推向高潮。在號角聲的過門后,疊唱“從頭越”昂首遙望,無邊青山,像大海的波濤一般,一輪落日,垂掛西天,發出鮮紅的血般光芒。音樂在重復“蒼山如海”時出現了全曲的音、高八度的主音do,然后音域音量逐步淡出,令人回味無窮,其氣象闊大而雄渾,神韻雋永而悠遠。這正是視險如夷、無堅不摧的紅軍戰士的抒情,偉大詞人的革命精神和博大胸懷的形象顯現。
(二)欣賞《誰不說俺家鄉好》
1、介紹作品:是電影《紅日》中的插曲。作于1961年。故事片《紅日》是描寫解放戰爭——山東孟良崮戰役大捷的故事。這首歌曲是由在戰爭的硝煙中,為解放軍送糧食的農村女青年唱出的。
2、介紹詞曲作者——呂其明,安徽無為人。八歲入新四軍文工團。1949年到上海電影制片廠從事音樂制作,后任上海電影樂團團長。1959年入上海音樂學院進修作曲和指揮。先后為《白求恩大夫》、《廬山戀》等近40部電影作曲,插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等歌曲廣為流行。還創作管弦樂序曲、交響敘事詩等。
3、欣賞樂曲(帶問題、曲調表達什么感情?)
4、生:………
5、師總:它吸取了山東民歌的音調,曲調優美、委婉,歌詞樸實無華、通俗生動、真摯深情,唱出了家鄉好,解放軍好和解放區的思想內容,表達了解放區軍民對家鄉自然風光和魚水深情的由衷贊頌。歌曲為一段體,加上襯字拖腔的運用,更顯得民歌特色風味十足。“哎,誰不說俺家鄉好,得兒喲依兒喲”恰到好處,親切自然,給人回味無窮。這是一首群眾喜聞樂見的歌曲,它喚起了人們對家鄉無限的眷戀之情。
6、同學們學唱《誰不說俺家鄉好》
7、請一些同學們站起來演唱。
五、拓展與探究
聆聽《祝酒歌》與歌劇《茶花女》中的《飲酒歌》,加以比較,研究歌曲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一)、《祝酒歌》作于1977年,作者施光南,生于四川重慶,祖籍為浙江金華,1951年入北京一0一中學讀書,開始學習作曲,1957年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1959年入天津音樂學院作曲系,1978年調中央樂團創作組,1985年被選為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1990年病逝于北京。他的代表作有《打起手來唱起歌》等歌曲,小提琴獨奏曲、歌劇、芭蕾舞音樂,還有京劇等。
(二)、欣賞《祝酒歌》
(三)、歌劇《茶花女》根據意大利作家小仲馬的同名悲劇小說改編,由威爾弟作于1583年。同年首演于維也納。《飲酒歌》選自《茶花女》第一幕
(四)、欣賞《飲酒歌》
(提問學生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
師總:兩者相同點:同是“酒文化”,
不同點:內容、形式、風格截然不同。
《祝酒歌》歌曲內容表現了粉碎“”,舉國上下、億萬群眾歡慶十月勝利,沉浸在喜悅之中的情景。《祝酒歌》是歌曲形式,帶再現的復二部曲式結構。風格是音調糅合了多種民歌風格的素材,即有新疆、西藏民歌調,又有江南民歌的風味,即有抒情歌曲、舞蹈音樂的風格,又有進行曲的特點。音調活躍、跳蕩,很好地表達了歡欣、喜悅的情緒。
歌劇《飲酒歌》內容表現主人公阿爾弗萊德借酒抒發他對真誠愛情的渴望和贊美,洋溢著青春的活力。微噢萊塔的詠嘆調,則表現女主人公復雜微妙的心理矛盾。《飲酒歌》是歌劇形式(歌劇是綜合音樂、詩歌、舞蹈等藝術,而以歌唱為主的一種戲劇形式。通常由詠嘆調、宣敘調、重唱、合唱、序曲、間奏曲、舞蹈場面等組成。)是單二部曲式為基礎的分節歌。這是的歌劇合唱代表作。風格是輕快的舞蹈節奏,明朗的大調色彩和貫穿全曲的大六度跳進動機洋溢著青春的活力。
六、課后作業
列舉你所知道以“歌頌祖國”為主題的歌曲,并說明這首歌曲的體載(“藝術歌曲”、“群眾歌曲”、“頌歌”、“進行曲”“抒情歌曲”或其他)。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舞劇《天鵝湖》的“天鵝”主題,了解作品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及他的作品風格。
2.了解舞劇音樂與芭蕾舞劇的相關知識,能夠辨別和感受樂曲的情緒和風格,并能用舞蹈或課本劇形式來進行創造表現。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去感受和體驗音樂與舞蹈的完美結合,并了解“天鵝主題”的特點。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音響、鋼琴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l.播放二首由《天鵝湖》旋律改編的歌曲:S H E《remember》和神話組合的《Top》,欣賞后教師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①這兩首歌曲是否用了同一旋律?
②看看誰能把這段旋律演唱出來?
2.視唱“天鵝”主題旋律。(課件展示)
這首旋律有一個很美的名字,叫作“天鵝”,讓我們一起用優美流暢的聲音來視唱這段旋律吧。(教師用鋼琴伴奏)
二、欣賞教學
1.引導學生明白“天鵝”主題旋律和情緒的變化:
旋律較平穩→旋律自下而上進行
情緒較平穩→情緒激動(暗示公主遭遇不幸)
2.師:公主到底遭遇了什么樣的'不幸呢?
介紹《天鵝湖》的故事情節。(課件展示)
3.師:下面讓我們視聽結合一起來感受一下舞劇《天鵝湖》的片段。
讓學生帶二個問題欣賞:問題一,這段舞劇背景音樂用的什么?(“天鵝”主題)問題二,這段舞劇表現了怎樣的故事情節?
4.簡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及他的作品風格、芭蕾的起源與發展(意大利──法國──俄國──世界各地)。
5.簡介這段舞劇表現的劇情0暮色降臨,為王子成年舉行的舞會正在進行,王子忽然發現城堡上空飛過一群哀鳴的天鵝,這引起他強烈的狩獵愿望。
三、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腳位
1.先播放小品《洛桑學藝》中關于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腳位,再播放舞劇《天鵝湖》中天鵝飛翔的動作。
2.教師現場展示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天鵝飛翔的動作讓學生模仿。(先無音樂伴奏做兩次基本手位和天鵝飛翔的動作,然后全體學生站起來再跟“天鵝”主題和根據“天鵝”主題改編的說唱音樂做兩次基本手位和天鵝飛翔的動作。)
四、學生創編表演
規則:
1.每組任選下列一段音樂和一個故事情節來創編。
2.表演形式:舞蹈、課本劇或課本劇加舞蹈等。
3.表演時間不超過2分鐘。
4.準備時間5分鐘。
音樂(任選下列一段音樂)
1.古典風格的“天鵝”主題。
2.說唱風格的“天鵝”主題。
情節(任選下列一個故事情節)
情節一:幕色降臨,城堡上空飛過一群哀鳴的天鵝。
情節二:在湖邊,公主向王子傾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注:如在編排中合理的加入剛學過的芭蕾基本手位和飛翔動作,加5分。)
3.學生分組表演。
4.師生共同評選出優勝組。
5.讓學生欣賞舞劇中演員們所表演的情節一、情節二,并讓他們回答這兩段舞劇片段所用背景音樂是什么?(“天鵝”主題)
五、師生共同總結舞劇
舞劇:在西方統稱芭蕾,是一種以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綜合音樂、文學和舞美等藝術形式,表現特定的人物和一定戲劇情節的舞臺表演藝術。
六、播放說唱風格的“天鵝”主題
讓學生再次重溫主題音樂的美妙旋律并離開音樂教室。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作品《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感受歌曲風格的特點,激發對電影音樂的熱愛之情。
2、通過對《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欣賞,并配以討論等方法,學生能夠了解新疆音樂特點,提高鑒賞能力。
3、了解《花兒為什么紅》音樂特點及創作背景掌握,能夠體會并總結出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體會維吾爾族音樂的風格以及感受歌曲在電影中所表達的情感。
【難點】
總結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播放《懷念戰友》,并提問:大家誰知道這首歌曲的名字以及它選自哪部影視作品?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這首感人至深的歌曲叫《懷念戰友》,是著名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中的一個插曲,在這部影視作品中,還有一首歌曲,它旋律優美,至今傳唱于我們身邊。
順勢揭示課題《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二)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并提問:歌曲的速度是怎樣的?帶給你怎樣的一種感受?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速度中速稍慢,旋律優美抒情。
2、教師介紹作者及歌曲創作背景。
該作品由雷振邦先生所創作,他是我國著名的電影音樂作曲家,從1955年到1980年,他譜寫的電影歌曲多達一百余首,包括《劉三姐》《五朵金花》《冰山上的來客》等多部經典影視作品音樂。《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本來是一首古老的塔吉克族民歌,后來由雷振邦先生改編成電影《冰山上的來客》插曲。插曲表現的是電影故事中,一名駐守新疆唐古拉山的解放軍邊防戰士,同當地一名姑娘的一段愛情故事。主要參考了一首古老的塔吉克族民間歌曲《古力碧塔》。《古力碧塔》講述的是一名為商人趕腳的塔吉克青年,愛上了喀布爾城的一位公主,但遭到了反對,青年只能順著古絲綢之路流浪,把優美凄涼的歌聲傳遍了所有他路經的地方,最后傳回到帕米爾高原的故鄉。
(三)深入賞析
1、教師播放音頻,并提問:大家一起感受一下它的旋律具有哪種民族風格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有種濃郁的新疆民族音樂特色。
2、教師提問:大家聽得非常準確,那么大家一起跟著旋律哼唱一下歌曲,總結一下,新疆音樂具體有哪些特點?
教師帶學生一起哼唱旋律,學生總結并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音樂中多采用切分及附點等節奏,旋律音高常采用半音關系進行,形成了特有的民族特色。
3、教師提問:歌曲中的花兒指的是什么,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中把愛情比作鮮艷的花兒,表達了對愛的'執著、愛的堅定。
4、教師播放《冰山上的來客》片段,提問:歌曲《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在電影中總共三次出現,大家思考一下,音樂在電影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大家思考一下,可以前后四人為一組進行討論。
學生討論自由回答。
教師引導學生先探索,之后總結并講解:
(1)音樂具有強化影視作品主題的作用。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的作用突出的表現在對影視作品主題的強化上。任何一部影視作品都有各自要表現的主題思想,音樂可以幫助觀眾更加深入的理解影視作品所蘊含的主題思想,并且起到強化主題思想的作用,使主題思想得到進一步升華。
(2)音樂具有抒發影視作品人物情感的作用。音樂能夠充分體現人物的內心思想,盡情抒發人物的內心情感,因而大部分的影視作品通過音樂來傳達出人物的內心思想與情感。
(3)音樂具有渲染影視作品環境氛圍的作用。音樂通過渲染影視作品的環境氛圍,從而發揮引人入勝的效果,營造出影視作品所需的氛圍,如悲壯、幽默、凄美等各種氛圍。
(四)拓展延伸
教師提問:大家還知道哪些著名的新疆民歌,來分享一下,并嘗試演唱。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掀起你的蓋頭來》《阿拉木汗》《達坂城的姑娘》等。
(五)小結作業
教師:這節課即將接近尾聲了,談一談大家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回答。
課下大家搜集一下自己喜歡的電影插曲,下節課為大家分享。
四、板書設計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4
【課題】
經典流行音樂-品位爵士樂
課標內容
讓學生理解爵士樂歷史的推導過程,熟練掌握布魯斯、拉格泰姆和爵士樂的基本關系,并能在已知音樂鑒賞的一般方式下情況下,懂得欣賞爵士樂。
課標分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準確描述爵士樂的風格特點;
2、熟練掌握爵士樂風格特點的基本節奏型。
【過程與方法】
了解美國歷史對爵士樂發展的影響,熟練把握爵士樂風格特點,熟練掌握爵士樂特點節奏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養成選擇聆聽和欣賞有意義、有價值的音樂的習慣。
2、通過聆聽爵士樂這類經典流行音樂,啟迪養成樂觀的學習、生活心態。
教材分析
本節主要講述爵士樂的風格特點,與第13單元-現代主義音樂的新趨向聯系密切。本節內容設置豐富:運用ppt課件,教師示范演奏等直觀的方式、使學生了解爵士樂的風格特點及發展,并且使其正確理解和深入了解爵士樂的創作元素。
教學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從把握布魯斯、拉格泰姆的節奏特點來掌握爵士樂的風格特點。
【教學難點】
爵士樂節奏型。
教學建議
啟發式和探究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教學中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是全面發展學生能力的重要前提,是高中新課程改革的主要任務,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以學生為中心,視學生為認知的主體,教師只對學生的.意義建構起幫助和促進作用。因此,本節課采用了啟發式和探究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音樂上的任何新知識,都是與舊知識有緊密聯系的,讓老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有機結合,使學生能夠愉快地自覺學習,通過學生自己觀察、分析、探索等步驟,自己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比較論證后得到一般性結論,形成完整的音樂模型,再運用所得理論和方法去解決問題。為了完善這一新知識,使它更為嚴謹,啟發學生要考慮到爵士樂的創作特點,在這個特定意義上才有可能完成創編、總之學生才是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探究活動設計
本節教學共設計了三大探究活動:
一是借助美國歷史探究爵士樂的起源和發展;
二是利用師生互動示范演奏讓學生了解布魯斯、拉格泰姆節奏風格;
三是引導學生如何運用爵士樂節奏創編傳統歌曲。
【探究活動一】
由舊引新,借助古典音樂發展和美國歷史引出爵士樂雛形
探究目的:通過對舊知的復習,經過探究找出古典音樂的發展、美國歷史和爵士樂之間的關系。
探究步驟:
古典音樂產生的年代,代表人物;
相同的年代美國的音樂現狀和美國歷史發展;
預期效果:能推導出布魯斯、拉格泰姆的產生條件。
【探究活動二】
由舊引新,利用教師示范演奏,師生互動演奏布魯斯、拉格泰姆音樂片段
探究目的:通過對舊知的復習,經過探究引出爵士樂起源
探究步驟:
由教師請出有吉他演奏功底的學生共同演奏布魯斯片段;
教師演奏拉格泰姆鋼琴音樂片段。
預期效果:能順利找出兩種音樂的不同特點。
【探究活動三】
設計“知二可合一”的題目
探究目的:通過了解兩種音樂的特點,合二為一就是爵士樂。
探究步驟:
通過播放《南部之子》引出爵士樂的形成--融合了以上兩種音樂;
爵士樂的創造者--爵士樂之父--阿姆斯特朗。
預期效果:學生馬上抓住了爵士樂的特征。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5
課時:1課時
課業類型:音樂鑒賞
教材分析:本節課以欣賞為主,講授為輔來感受體驗兩首爵士樂《南部之子》和《不知為何》。引導學生共同探討爵士音樂的風格特點,激發學生去了解爵士樂的興趣和愿望,簡單了解爵士樂的起源和發展史,通過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了解爵士樂的節奏特點。
《南部之子》,樂曲速度較快,體現一種愉悅的心情,并運用大量的切分節奏,是一種帶有幽默,歡快,活潑情緒的舞蹈音樂。演奏樂器為小號,鋼琴,爵士鼓,主奏樂器為小號。作者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被稱為“爵士樂之父”。
《不知為何》樂曲速度徐緩,樂曲彌漫著淡淡的憂郁和哀愁,色彩沉郁。演奏樂器為吉他,鋼琴,架子鼓等。演唱者諾拉?瓊斯,被譽為“爵士公主”。
課程目標:1.通過對比欣賞,引導學生感受,體驗爵士樂的風格特征,并了解相關文化及藝術價值。
2.引導學生感受和體驗音樂,讓學生初步了解爵士樂的音樂特點及相關爵士音樂的知識。
3.由于某些歷史與社會的原因,正確引導學生對爵士樂的審美標準,探索爵士樂對當代音樂的影響。
教學重點: 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引導學生感受和體驗爵士音樂的風格特征,并介紹有關爵士樂的知識。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基本把握爵士樂的節奏特點,結合做一做模仿爵士樂的節奏練習。
教學方法:多媒體演示法、講授法、討論法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對比欣賞:民歌《茉莉花》 爵士樂《茉莉花》
請學生說出兩首歌曲的風格特點,并討論對此類音樂風格有何理解,引出課題——爵士樂。
二、新授
1.學生通過欣賞,結合自己對爵士樂的最初印象,討論爵士樂的基本風格,了解爵士樂隊的基本構成。(展示爵士樂隊演奏照片,認識樂器)
教師補充(幻燈片)爵士樂產生的時間,源頭布魯斯和拉格泰姆
2.感受、體驗布魯斯與拉格泰姆的音樂特點
(1)通過欣賞布魯斯音樂片段,請學生總結音樂特點:憂郁、悲傷、變化音多、節奏復雜、難掌握。
教師補充:(幻燈片)布魯斯(又譯藍調)意為在感情上悲傷、憂郁的意思。布魯斯是南北戰爭后,在黑人民間產生的一種演唱形式,產生于19世紀末,由非洲被販賣至美國南部莊園中做奴隸的黑人所哼唱的勞動歌曲、靈歌和田間號子結合而成。
板書布魯斯音階:將主調音階(1 2 3 4 5 6 7 1)的(3 5 7)級音降低半音,在音效上給人以苦樂參半,多愁善感的聽覺沖擊。(鋼琴演奏布魯斯音階,從音響上讓學生感受其效果)
(2)通過欣賞拉格泰姆音樂片段,請學生總結音樂特點:適合跳舞的舞曲音樂,節奏歡快。
教師補充:(幻燈片)拉格泰姆美國流行音樂形式之一。產生于1900年前后美國經濟十分繁榮時期。從南部和中西部來的樂師,維持生計,就利用小吃店、咖啡館、酒吧等各種公共場所的鋼琴彈奏供賓客娛樂的鋼琴曲。這種音樂只注重節奏變化而不注重旋律、情緒歡快而別具一格的.鋼琴音樂稱為拉格泰姆,意思是令人發笑的拍子。
互動:請學生跟著音樂的節奏,打拍子,讓學生感受爵士樂的節奏特點——重拍后移,初步感受爵士樂的節奏特點。
(3)了解爵士樂的即興性
爵士樂帶有很強的即興性,早期的黑人爵士樂師多不識譜,演奏時只是憑著靈感,對熟悉的曲調自由地進行變化演奏。
(4)總結爵士樂的特點:節奏多變,多用切分音
布魯斯音階,奇異感覺
即興表演
3.欣賞“爵士樂之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代表作《南部之子》
思考:1.早期爵士樂的演奏風格?(情緒特點和演唱風格)
2.仔細聆聽演奏中使用的樂器?(主奏樂器和伴奏樂器)
教師總結:樂曲速度較快,體現一種愉悅的心情,并運用大量的切分節奏,是一種帶有幽默,歡快,活潑情緒的舞蹈音樂。演奏樂器為小號,鋼琴,爵士鼓,主奏樂器為小號。作者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被稱為“爵士樂之父”。
互動:節奏練習,兩聲部節奏練習(出示譜例),進一步體驗爵士樂的節奏特點,加深學生對爵士樂風格特征的印象。
對比欣賞:“爵士公主”之稱的諾拉?瓊斯演唱的《不知為何》
思考:1.通過對之前歌曲的欣賞,對比這首歌曲的風格?(速度和音樂情緒)
2.演奏中使用的樂器?
教師總結:樂曲速度徐緩,樂曲彌漫著淡淡的憂郁和哀愁,色彩沉郁。演奏樂器為吉他,鋼琴,架子鼓等。演唱者諾拉?瓊斯,被譽為“爵士公主”。
4.知識拓展:爵士樂的藝術價值,格什溫與《藍色狂想曲》,請學生自己找一找這首鋼琴和樂隊中的“爵士的影子”。
5.討論:爵士樂在中國的發展?播放歌曲《夜來香》,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百老匯舞廳”“和平飯店”等,靡靡之音,其音樂演奏形式與歌曲創作都表現出國人對爵士樂的吸收與借鑒。)
爵士樂的現狀?(步入開放的中國,爵士音樂已逐漸走進人民的生活,日益受到大眾的喜愛,我們可以從各種不同的渠道欣賞到不同風格的爵士樂)。
欣賞:《海底總動員》主題曲《飛越海洋》
推薦同學們課后搜集《海上鋼琴師》和《出水芙蓉》的音樂欣賞,進一步了解爵士樂 。
三、小結:
1.通過欣賞、討論、練習基本掌握爵士樂的風格特征。
2.比較兩首爵士樂作品,并通過欣賞輔助作品,從中對爵士樂的產生、發展等有一個初步的概念,并總結爵士樂的主要特點。
3.共同探討了爵士樂對當代音樂的影響。
四、布置作業:
課后認真欣賞老師推薦的兩部音樂,留意身邊還有哪些具有爵士樂風格的歌曲和樂曲?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欣賞幾首具有代表性的歐洲民間音樂,引導學生感受,體驗歐洲民間音樂的風格特征.
2.初步知道歐洲民間音樂的概況,了解風笛.排蕭的音樂特點.
教學重點:了解歐洲民間音樂的特點.
教學難點:能從不同的聲音中分辨出風笛與排蕭的不同之處,并說出主奏樂器.
教學方法:講授法,體驗法,談話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李斯特曾說過:“人民的特性不僅蘊藏在有考古價值的文物和古代傳說中,并且在當代口頭流傳的生動活潑的民間創作中。”今天讓我們大家穿越空間一起走入歐洲的民間音樂。
二.過程
教師課件展示本節課將從歐洲音樂的聲樂及樂器兩方面來介紹。
聲樂
(一)美聲唱法
1.學生思考你所了解的聲樂唱法有哪些?(美聲,民族,流行等)
2.課件展示教師介紹有關美聲的知識
3.學生演唱你所了解的美聲作品
4.聆聽世界三大男高音帕瓦羅蒂的《女人善變》
(二)歐亞唱法
1.聽《鳥兒在歌唱》學生體驗此唱法與美聲唱法的不同。
2.教師介紹歐亞唱法的特點。
器樂
(一)風笛
1.學生聆聽風笛曲《漫步神秘園》,同時看書89頁,了解風笛特點。
2.學生簡述你對風笛的一些了解,教師補充。
3.介紹著名的具有愛爾蘭音樂風格作曲家詹姆斯.霍納,聆聽他的幾部經典愛爾蘭風格的影視音樂。
(二)排簫
1.學生聆聽排簫曲《森林的`多伊那和婦女的舞蹈》,同時見書89頁,了解排簫的樂器特點。
2.聆聽電影音樂《殺死比爾》中的排簫曲《孤獨的牧羊人》,再次體驗排簫的音樂特點。
三.總結
1.學生總結這節課令你印象深刻的音樂知識
2.學生小結歐洲音樂特點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的:
初步了解美聲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三種歌唱方法的演唱特點。培養學生感受美,體驗美的能力,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
教學難點:
知道歌曲有三種歌唱方法并能加以分辨。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課間播放歌曲《我的太陽》
新課教學
1、美聲唱法
A、導入新課:歌曲《我的太陽》導入
B、美聲唱法:美聲唱法一詞出自Belcanto,這是18世紀流行于意大利的一種歌唱方法,其目的在于造就美妙的'歌聲。
C、欣賞歌曲《黃河頌》片段。
D、結合實例講解美聲唱法的演唱特點:聲音悅耳、圓潤靠后,具有聲音本質美的聲音。要求聲區統一,聲音連貫不斷,音準完美,講究聲音的位置、共鳴、氣息。
2、民族唱法
A、歌曲《歌唱祖國》導入(教師親自演唱)
提問:演唱的表情、音色?
B、民族唱法:“民族民間唱法”“中西結合”的統稱,也成為中國唱法。
C、欣賞歌曲《大坂城的姑娘〉〈北京的金山上〉〈茉莉花〉片段
D、了解民族唱法的特點:注重聲音的民族性、音色真實、明亮靠前、語言十分講究,注重聲請并茂,韻味濃郁。
3、通俗唱法
A、導入:同學們平時喜歡唱些什么歌曲
鼓勵學生積極上臺演唱。
B、通俗唱法:即流行歌曲的唱法,也叫自然唱法,是以“自娛”為其表現的主要目的。
C、分析通俗唱法的演唱特點:無嚴格的技術規范,把“自娛”作為重要表現目的,強調其“傾訴性”和“宣泄性”力求演唱的生活化,大眾化的口語化。
D、討論,是不是流行歌曲都適合我們?
4、請學生分辨三種不同的演唱方法。
5、讓學生嘗試用三種不同的演唱方法唱同一首歌,再次體驗各自特點。
6、小結。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
音樂欣賞:
管弦樂曲《藍色的多瑙河》
教學目的:
1、通過欣賞本曲,使學生初步樂曲的創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什么是圓舞曲等音樂常識。
2、通過欣賞本曲,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
教學難點:
讓學生在欣賞樂曲的同時展開一定的聯想。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導入新課。
1、 教師先彈奏一首圓舞曲類型的小樂曲,結束后提問:a剛才老師彈奏的歌曲每小節有幾拍?b如果將這樣的樂曲拿來伴舞也就是說將他看作一首舞曲的話,那它應該是一首四拍子的舞曲呢?還是一首三拍子的舞曲?
總結:其實三拍子的舞曲有它自己專用的名詞:圓舞曲也叫華樂茲(waltz)板書:圓舞曲是起源于奧地利北部的一種民間三拍子舞曲。17、18世紀流行于維也納宮廷,19世紀起風行于歐洲各國,她的特點一般為節奏明快,旋律流暢速度為小快板。我們今天這節課的主要任務也是欣賞一首世界聞名的圓舞曲《藍色的多瑙河》,在欣賞樂曲的同時,我將同大家一起領略多瑙河上美妙的異域風情。
板書:
標題,作者
2、作者生平
在以前的音樂欣賞課上,我和同學們講過,如果要較好的欣賞了解一部音樂作品,如果條件的話,最好能了解一下作品的創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同樣為了能讓我們更好的欣賞這部作品,我也找了一些關于這首圓舞曲的作者和創作背景的資料,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他們。首先是這首圓舞曲的作者生平。板書:作者生平。約翰。施特勞期[Johann Strauss]奧地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兼指揮家。于1825年10月25日生于維也納一個音樂家的家庭里。父親老約翰。施特勞斯是維也納舞蹈音樂作曲家之一,他自己組織樂隊,在國內外宮廷舞會、公園演奏,頗負盛名。老約翰原想培養自己的兒子當銀行職員,但小約翰卻覺得自己非常喜歡音樂,所以他就跟他父親樂隊的隊長學小提琴,又跟一位捷克的作曲家學習作曲。在他十九歲的時候他就有了自己的一個十五人的`樂隊當眾表演他自己的作品,同他父親的樂隊分庭抗禮了。1849年,他的父親去世后,他便負責領導他父親的樂隊,從此,他不斷地創作樂曲,拉小提琴以及指揮自己的樂隊,接受國內外無數次的定期邀請到處巡回演出。他演出活動的活動的最高潮,是在1872年到美國的訪問,據說他在波士頓指揮十四場音樂會演出,音樂會在特地建造的大廈舉行,可以容納十萬個聽眾,而演奏者竟有二萬人之多,為此,安排了一百名指揮給他當助手,盛況確實可謂空前。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鱒魚》,了解世界多元音樂文化,認識并熱愛世界音樂。
2.通過聆聽、賞析及對比探究選段作品感受音樂情緒,并了解聲音形態與情感表現的對應關系。
3.學生能夠了解《鱒魚》不同樂段的音樂情緒,體驗浪漫主義音樂的美。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感受《鱒魚》不同樂段的音樂情緒,理解樂曲表現的內容、意境。
【難點】
體驗浪漫主義音樂的美。
三、教學過程
(一)語言導入
教師通過語言創設情境。
教師設問:今天老師將跟同學們一起開啟一次浪漫的歐洲音樂之旅。觀賞視頻聆聽歌曲《小夜曲》,并設問曲作者是誰?是一種什么體裁的歌曲?它把我們帶入怎樣的意境中?
學生們自由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曲目《小夜曲》,舒伯特作曲,體裁是藝術歌曲。在美麗的夜色下,年輕人向心愛的人傾訴衷腸,是一首甜蜜而溫馨的愛情歌曲。今天就讓我們走近舒伯特和他的藝術歌曲,來領悟舒伯特藝術歌曲獨特的藝術魅力。
由此導入新課。
(二)初步感知
教師提問:說到《鱒魚》,同學們有沒有人了解?歌曲分為幾個部分?歌曲的表現形式是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鱒魚》是由德國詩人舒伯特所作的一首詩。舒伯特因政治因素而遭囚禁,在牢獄生活中對自由的渴望,而作了鱒魚這首詩。音樂與詩歌的結合是浪漫主義時期常見的一種藝術形式,它保留了詩人原作的意思,又加入了音樂家對詩歌內容的想象以及來自內心世界的理解而進行的二度創作。很多歌曲內容上并不涉及到社會內容,但是它確實又表現了作者對現實的看法,浪漫主義時期的很多作品都蘊含著深層次的內容。是舒伯特一生唯一的一首鋼琴五重奏樂曲。歌曲總共分為三個部分。
(三)探究學習
教師提問:說一說你聽到的這些選段中音樂表達的情緒是一樣的嗎?有怎樣不同的感受?對比一下,每一個選段都在表現怎樣的音樂情緒呢?
小組討論探究回答問題,隨后,各小組派出代表依次發言。
教師總結:
第一段的曲調活潑、歡快、跳躍。鋼琴伴奏采用了流水般的伴奏音型,既很好地襯托出歌曲的活躍氣氛,又生動地描寫出波光閃爍、魚躍水中的生動情景。(這些情景的描寫刻畫出人民在充滿祥和自由的環境中愉快生活的浪漫景象)
第二段的曲調給我們震驚的感受,延續了第一段的伴奏,漁夫這個新角色的出現使劇情有了新的發展。敘述漁夫要向小鱒魚下毒手,作者期望河水清澈能方便魚兒逃脫,以免小魚遭殃。
第三段用接近朗誦的音調,情緒有些暗淡,敘述漁夫把水攪渾,并且釣起了小鱒魚。表現作者對鱒魚同情的'心情,對丑惡的欺騙行為的憤慨。
當唱到冷酷的漁夫把河水攪渾時,鋼琴伴奏音型突然變得短促、緊湊,不協和的音響既很好地烘托出緊張的氣氛,又使人聯想到小河里濁浪翻滾的情景。特別是唱到漁夫舉起釣鉤,魚兒在鉤上掙扎時,鋼琴伴奏連續出現了快速、緊湊的和弦,表現出作者內心的不平靜。歌曲很快又回到開頭時的流暢、活躍的旋律中去,并在力度漸弱的鋼琴尾奏中結束全曲。仿佛表現了作者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無可奈何,只得強壓下心頭的憤慨;也仿佛是描寫被漁夫攪渾了的水面,又逐漸恢復了平靜。
教師繼續發問:歌曲當中用了什么節拍?給我們什么感受呢?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除了旋律外節奏采用了2/4拍的節奏,搖擺跳躍的感覺。
我們了解了內容之后,為了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情感,現在我們一起來跟著伴奏哼唱這首作品。
(四)拓展延伸
以前后4個人為小組,組內分享舒伯特的其他作品,教師在過程中進行巡視查看。時間到了之后,請小組代表總結發言。
(五)小結作業
1.小結:分享本堂課的收獲,了解到舒伯特的藝術歌曲《鱒魚》的情感表達,并能夠演唱本首作品的主題旋律。
2.作業:課后搜集更多關于藝術歌曲的作品,下節課一起分享。
四、板書設計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生能夠感受作品的藝術魅力,提高對歐洲古典音樂的興趣。
【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主題聆聽欣賞、對比及探究分析體會各主題情緒。
【知識與技能】
了解《卡門》序曲的基本結構,并體會各段落中不同的情緒。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欣賞《卡門》序曲,了解《卡門》序曲的基本結構。
【難點】
體會卡門序曲各主題不同情緒。
三、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出示斗牛場面的圖片,學生觀看并聯想。
教師提問:請以開火車接龍的方式用詞語描述你看見的場面氛圍?
學生依次發言。
教師引導渲染:斗牛在單單的圖片中就給了我們這么多的氛圍感受,給了我們這么多想象的空間,那么在音樂中又會給我們怎樣不同的驚喜呢?讓我走進今天的音樂作品,歌劇《卡門》序曲。
由此導入新課。
(二)初步感知
1.播放音頻《卡門》序曲。
并提出問題:《卡門》序曲整體的情緒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熱烈歡快的)
2.教師播放歌劇《卡門》的劇照及片段,提問:有沒有人了解這部歌劇?能不能給大家介紹一下?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劇《卡門》是法國作曲家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劇,完成于1874秋。它是當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劇。該劇在比才死后才獲得成功。美國女高音格拉汀·法拉的有聲電影和查理·卓別林的一部無聲電影更是擴大了歌劇的名聲。主要塑造了一個相貌美麗而性格倔強的`吉卜賽姑娘——煙廠女工卡門。她使軍人班長唐·豪塞墮入情網,并舍棄了他在農村時的情人——溫柔而善良的米卡愛拉。后來唐·豪塞因為放走了與女工們打架的她而被捕入獄,出獄后又加入了她所在的走私販的行列。然而后來卡門又愛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奧,在人們為埃斯卡米里奧斗牛勝利而歡呼時,她卻死在了唐·豪塞的匕首下。該劇以女工、農民出身的士兵和群眾為主人公,這一點,在那個時代的歌劇作品中是罕見的、可貴的。也許正因為作者的刻意創新,本劇在初演時并不為觀眾接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部作品的藝術價值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可,此后變得長盛不衰。這部歌劇以合唱見長,劇中各種體裁和風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部。《卡門》全劇共分四幕。歌劇的音樂始終緊密配合著舞臺動作,全劇沒有靜止的音樂場景。劇中進行曲、詠嘆調、舞曲等交替出現,所有這些音樂又都通過嚴謹的戲劇邏輯結合為一體,緊湊而簡練。全劇以其獨特的力量造成了強烈的戲劇性,表現了扣人心弦的真實生活,成為雅俗共賞、生命力持久的一部歌劇。《卡門》序曲是管弦樂曲,是該歌劇中最著名的器樂段落,常單獨演奏。一般的歌劇序曲都是用交響方式縮寫或提示歌劇內容,這首序曲結構簡單,僅僅描寫了歡樂氣氛和劇中次要人物斗牛士的英勇形象。
3.多媒體播放歌劇《卡門》序曲。
教師提問:在剛才的音頻中,大家聽到的是什么形式演奏的《卡門》序曲?你聽到了幾個重要主題?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給予鼓勵評價。
教師總結:沒錯,是管弦樂,其中重要的主題有四個,它概括了全劇的基本內容,可謂是經典中的經典。
(三)探究學習
1.教師分主題播放《卡門》序曲。
提問:每個主題都在講著不同的故事發展概要,他們分別給了你怎樣的感受和畫面?
學生仔細聆聽后,探究討論,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卡門》序曲有四個重要的音樂主題,第一、二主題取自歌劇最后一幕斗牛場外的群眾場面,喧鬧、歡騰。第三主題為《斗牛士之歌》的主旋律,在威武、雄壯的基調中,作曲家賦予它抒情的成分。第四主題由低音樂器奏出,是卡門的“命運”動機,也是卡門愛情悲劇結局的預示。
2.教師再次播放《卡門》序曲。
提問:每一段旋律,在哪些方式上刻畫了這樣的故事畫面,表現了這樣的情緒?
學生組內討論,自由回答。
老師講解每一部分采用的不同主奏樂器,及利用節奏呈現的畫面氛圍,如緊湊、連續的十六分音符快速地奏出形成了這種熱烈歡快的場面。
3.教師播放《卡門》序曲,學生完整聆聽。
4.教師帶領學生隨著音頻進行哼唱旋律。
(四)拓展延伸
1.以音樂小組為單位,根據音樂和故事背景創編情景劇。
2.表演展示,小組互評。
(五)小結作業
1.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收獲。
2.課后完整觀看歌劇《卡門》。
四、板書設計
略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11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作品《彌渡山歌》,體會南方音樂的風格特征,熱愛祖國民歌。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彌渡山歌》的欣賞,并配以討論、分析等方法,學生能夠了解南方民歌的特點,提高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
【知識與技能】
了解南方民歌的特點,并能夠用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夠用自己的方式表現作品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南方民歌的`風格特征。
【難點】
對歌曲中倚音的把握。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播放日本民歌《櫻花》,并提問:這是哪個國家的什么歌曲?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不僅僅日本有好聽的民歌,我國也有,順勢揭示課題《彌渡山歌》。
(二)初步感知
1.教師播放《彌渡山歌》,并提問歌曲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婉轉抒情。
2.教師播放《彌渡山歌》,并提問歌曲的速度與拍號?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稍快,四二拍。
(三)探究學習
1.老師播放歌曲《彌渡山歌》提問:我們首先說了這首歌是委婉抒情的,那么在旋律的什么部分能體現這個情緒呢。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倚音。
2.老師播放歌曲《彌渡山歌》提問:歌詞有什么特點。
學生進行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詞共八句,前6句或興或比直到最后兩句才切入主題,及具南方的含蓄色彩。
3.老師播放歌曲《彌渡山歌》提問:旋律有什么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詞旋律婉轉飄逸,及具南方山歌的獨特風格。
4.完整聆聽并哼唱。
(四)鞏固提高
老師播放《茉莉花》《洪湖水浪打浪》提問:結合《彌渡山歌》想一想南方民歌的總特點,前后4人為以小組,5分鐘
教師給予鼓勵性的評價并總結:南方民歌的歌詞都比較含蓄,善用比、興,其旋律多表現得婉轉、細膩、抒情。旋律進行以級進為主,結構短小精悍。歌曲前多有引子。
(五)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回顧本堂課的全部知識,教師呼吁學生熱愛祖國民歌,傳統文化。
布置課后作業:搜集其他地方的民歌。
四、板書設計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12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上去高山望平川》,體會西北地區民歌的風格,增強對西北民歌的學習興趣。
2.通過對歌曲分段欣賞,并配以討論、分析等方法,學生能夠了解西北民歌的風格特點,提高音樂鑒賞能力。
3.了解“花兒”這一民歌類別,并能夠感受歌曲高亢悠揚、舒展自由的情緒,增強對民族歌曲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聆聽并欣賞音樂內涵并了解“花兒”相關知識,感受音樂旋律特點。
【難點】
體會歌曲高亢悠揚、舒展自由的風格特點,提高鑒賞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播放歌曲《西部放歌》,并提問:這首歌曲的歌名。(多媒體播放《西部放歌》)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這首歌曲仿佛把我們帶到了遙遠的西部,聽完之后你們聯想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西部開發和西部人民的窯洞生活以及黃河船工們與驚濤駭浪搏斗的情景。)
順勢揭示課題《上去高山望平川》。
(二)初步感知
1.教師完整播放歌曲,并提問這首歌曲屬于那種民歌體裁?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兒,“花兒”流傳在青海、甘肅、寧夏三省(區)廣大地區的民歌。“花兒”又稱“少年”,男青年唱的叫“少年”,女青年唱的稱“花兒”。“花兒”內容豐富,形式自由,語言生動形象,曲調高亢優美,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鄉土特色。
2.教師再次完整播放歌曲,并提問這首歌曲所表達的是怎樣的情感?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男子對心愛女子的追求、愛慕之情。
(三)分段(步)欣賞
1.教師引導學生聆聽音頻,并提問學生: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點?
學生聆聽后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樂句悠楊,起伏較大,多以四度跳進與大跳,旋律高亢、自由舒緩。在高亢、剛健之中又帶有抒情纏綿的情調,極富西北地方色彩。
2.教師請學生聆聽第一段,教師提問學生:第一段歌詞表達了怎樣的寓意?
學生聆聽后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第一段歌詞描寫了山高地廣的景色,用了很多襯詞襯腔,在最后一句引出“一朵牡丹”,把心愛的女子比喻成牡丹。
3.教師請學生聆聽第二段,并提出問題:第二段音樂歌詞有怎樣的寓意?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第二段歌詞承接第一段歌詞,依舊把心愛的.姑娘比喻成花朵,表達了想摘卻摘不到的枉然之情。深刻的抒發了在舊社會里,青年男女純真的愛情,由于封建禮教的束縛而不能實現,只能望“花”興嘆的感慨之情。
4.教師引導學生對比聆聽第二段,說說第二段與第一段在演唱形式上有何不同?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第一段比興,第二段是歌唱的主題內容,曲調具有濃郁的抒情性,演唱時用青海方言,真假聲結合,具有濃厚的地方氣息。
5.完整聆聽,教師提問學生:西北民歌高亢、自由的原因有哪些呢?(可以從西北人民的性格、地勢等方面進行思考)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西北地區主要是黃土高原地形,千溝萬壑、連綿起伏,而當地人民經常站在山坡上遠距離的呼喊、交談,為此,他們會把聲音拉得很長,便形成了這種高亢、自由的旋律。并且當地人民粗獷豪邁、不拘小節,在他們的勞動生活中唱歌,是抒發情感的最好手段,用自己的歌聲來表達對未來的憧憬和對愛情的贊美。
6.完整聆聽并哼唱。
(四)鞏固提高
教師播放《嘎達梅林》,請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從節奏、情緒等方面進行對比兩首歌曲。
學生聆聽后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上去高山望平川》是回族歌曲,速度稍慢,節奏十分自由,情緒上是高亢、明亮的;《嘎達梅林》是蒙古族歌曲,速度中速稍慢,節奏舒緩,情緒是十分悲壯的。兩首歌曲分別表達了不同的情感,卻都是富有當地民族地區特色的優秀作品。
(五)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回顧“花兒”的特點,教師呼吁學生熱愛各民族歌曲,用美好的歌聲贊美我們的幸福生活。
布置課后作業:搜集其他西北民歌,下節課一起分享。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13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完整而充分地聆聽樂曲,感受西方交響音樂的美,拓寬國際音樂文化視野,理解多元音樂文化。
【過程與方法】
通過聽賞作品、講授法以及小組合作探究法,學生能夠進一步提高音樂鑒賞能力,感受作品背后的人文內涵。
【知識與技能】
能夠充分聆聽并記憶音樂主題,掌握樂曲的情緒變化。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聆聽并記憶音樂主題,結合作曲家生平理解樂曲表達的精神內涵。
【難點】
學唱音樂主題,掌握樂曲背后的音樂史知識。
三、教學準備
鋼琴、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教師為同學們展示電視劇的片段,并提問同學們:“剛剛我們在片段中聽到的插曲叫什么名字呢?”
學生自由回答。(《歡樂頌》)
2.教師介紹《歡樂頌》出自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響曲》,這部交響曲被認為是貝多芬音樂創作的高峰和總結,順勢導入本課。
(二)初步感知
1.教師初次播放樂曲《歡樂頌》音頻,并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對作品的理解。
(師:《歡樂頌》是舉世聞名的經典樂曲,哪位同學能說一說你對《歡樂頌》的認識嗎?西方的圣誕節和唱詩班都經常演唱;作者是貝多芬。(學生根據已有的常識各抒己見即可。)
2.教師請同學們說一說貝多芬的成就及代表作品,隨后師生共同總結。(貝多芬是古典主義時期著名的鋼琴家、作曲家,被人們稱為“樂圣”。一生最重再現要的貢獻在于他創作了32首鋼琴奏鳴曲、9部交響樂、一部聲樂套曲和一部歌劇,代表作品有《第三(英雄)交響曲》《月光奏鳴曲》以及歌劇《費德里奧》等等。)
3.再次聆聽歌曲,并請同學們思考樂曲選擇什么音樂體裁來陳述樂思。(交響樂)
4.教師介紹交響曲的相關知識。(交響曲是按照奏鳴曲的曲式原則創作而成的一種管弦樂套曲,結構宏大、內容深刻而富于戲劇性、寫法復雜并且音色對比鮮明。)
(三)探究學習
1.教師播放歌曲,并提問同學們歌曲的情緒和速度分別是怎樣的?(堅定、莊嚴地;中速)
2.老師再次播放《歡樂頌》的管弦樂演出視頻,請同學們根據表現形式的不同特點劃分部分。(師:請同學們仔細思考一下,這首樂曲一共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呢?兩個部分,序奏和人聲。)
3.引導同學們梳理《歡樂頌》的音樂要素。
(1)播放核心音樂“歡樂”主題,并提問樂曲的旋律有什么特點?(級進、平穩的上行和下行,無跳進)。
(2)這段音樂表現了什么內容?(傳達歡樂主題)
(3)教師提問,引導同學們邊聆聽音頻,邊觀察樂譜,探尋音樂作品的情緒變化。(師:作者是如何傳達歡樂主題的呢?通過情緒變化逐步推進。)
①學生自主探尋音樂情緒變化的過程。(過程:由抒情到堅定的情緒變化)
②師生共同總結音樂情緒的多種推進方法。(力度:由弱漸強;配器:弦樂—管樂—打擊樂—轉折—加入人聲;演奏/演唱形式:獨奏/領唱—合奏/合唱)
4.教師進一步追問,作者通過《第九(合唱)交響曲》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同學們以小組討論為單位展開思考。(師:《歡樂頌》雖然只是貝多芬《第九(合唱)交響曲》的第四樂章,但是這個“歡樂主題”曾經在前三個樂章中出現、又被中斷過,最后在第四樂章加入人聲將作品推向高潮》。這樣的做法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主旨呢?沖破困境,得到全人類的自由和解放、勝利和歡樂、團結和友愛。)
5.教師與同學們分享貝多芬的生平故事,將貝多芬戲劇性的人生與《第九(合唱)交響曲》相結合,輔助學生理解作品的人文內涵。(這首交響曲從憂郁的小調開始,最終由明亮的大調結束全曲,這正象征了貝多芬不畏懼苦難的束縛,沖破命運的'牢籠,最終走向光明的人生軌跡。)
(四)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觀賞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談一談自己的感受,拓寬音樂視野。
(1)學生分組討論,各抒己見。
(2)教師引領同學們理解貝多芬的卓越歷史成就。(貝多芬不但在交響曲上有著突出的成就,與此同時,他的《32首鋼琴奏鳴曲》是西方音樂的經典之作,被譽為西方音樂史上的“新約圣經”。)
(五)小結作業
1.師生以問答的形式共同總結本課主旨。(生活中要勇于面對困難,克服瓶頸,生活終將迎來光明。)
2.課下請同學們搜集一下莫扎特的《第40號交響曲》,并思考兩位古典大師在音樂創作中形成迥異的音樂風格的社會原因是什么?用文字的形式帶來,200字左右,下節課與同學們共同交流討論。
五、板書設計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08-04
[通用]高中音樂教學設計08-04
高中音樂《流水》教學設計08-26
高中音樂課本音樂鑒賞教學設計范文02-26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13篇(集合)11-02
音樂教學設計07-25
高中教學設計07-10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06-11
音樂教學設計范文06-04
《音樂之聲》教學設計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