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的教學設計15篇(合集)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匆匆》的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匆匆》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品詞析句,體會時光是匆匆而過,稍縱即逝;感受作者珍惜時間,熱愛時間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學習作者表情達意的方法。
3、通過品讀文章,使學生懂得應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在讀中體味語言的美,通過重點詞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在讀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式,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師生共同搜集朱自清的材料
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進入情境
活動,讀后開始發言。
(“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引導學生進行初讀感悟,并進行教學信息的反饋,以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讀書情況,既達到了整體感知的目的,又有的放矢地激發了學生深層次賞讀課文的興趣。)
二、品讀、賞析、讀中悟情
1、教師:《匆匆》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形象生動地描述下來,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文章中有很多語句值得我們品析和深思。
2、請同學們認真研讀課文,找出含義深刻的或自己喜歡的句子,向同學說說你的理解和感受。
3、學生讀課文,進行圈、點、勾、畫并準備發言。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話題,話題輻射全文,通過以說代講、以讀促講來學習課文,既突破重點和難點,又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但這一話題有一定難度,教師應加以引導點撥。)
教師從以下幾方面引導:
(1)、品讀疊詞和短句的妙用。如疊詞的應用,“匆匆”、“默默”、“斜斜”、
“白白”、“茫茫然”、“輕輕悄悄”、“伶伶俐俐”,這些詞用得巧妙,細致入微地刻畫時間的蹤跡,表達作者的無奈之情。“去的盡管去了,來著盡管來著;去來的時間又是怎樣的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這些句子都是短句,簡樸、輕靈,讀起來令人感到格外的輕巧、婉轉,越讀越愛讀。
(2)、品讀各種修辭手法寄寓的含義。排比:“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
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寫出了時間的流逝;擬人:“時間能‘跨’能‘飛’”,讀起來倍感親切。說過去的日子“如輕煙”、“如薄霧”、“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這是用了比喻的手法,借此寫出時光匆匆,表達作者無奈惋惜以及要珍惜時間的'心態。
(3)、品讀文中精彩句段。“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
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這個排比句具體寫出了日子是怎樣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仿排比句式,說出你的日子在生活中是怎樣流逝的,以此來進行聽、讀、說、寫的訓練。“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引導學生注意這個前后照應的設問句,體會它的好處,引導學生去思考:作者回答這個問題了嗎?從哪里看出來的?
(4)引導學生重視文章的表達方法與內容的關系。文章第一段用對比的手法寫出了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理解時僅僅讓學生知道運用對比手法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到對比手法的運用恰當地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飛逝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留戀之情。燕子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有再青的時候,桃花有再開的時候,惟有時光不再,去了,就一去無回。作者通過鮮明的對比把這種情感表達得自然、貼切、耐人尋味,喚起了讀者的共鳴,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5)注重引導學生在品析過程中誦讀文章,力求達到“讀讀品品,品品讀讀”的教學氛圍。
(“以讀促講,以說代講”,促進了學生感悟,培養了語感。既避免了“滿堂問”的現象,又使教學產生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較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2、3)
三、誦讀、積累優美句子
1、這篇文章精妙的詞語、精美的句子比比皆是,值得我們學習。
2、請同學們根據剛才的品析以及自己的認識,找出文中你認為寫的好的語句,把自己的感情融于朗讀之中,然后記憶,看誰記得多記得快。
3、交流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2)、背一背你喜歡的句子。
4、配樂輕聲齊讀
教師隨著文章的情感掌握音樂的音量大小。
(這一板塊的設計,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積累語句,通過“找出文章中你認為寫得好的語句”的學習活動,提供學生選擇的機會,以發揮個性,較好地達成教學目的1、3。)
四、延讀,從課文內容想開去
這一環節可安排在課堂內外兩部分。
課內:學生學完課文后,可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對時間的體驗來談談感受,可以從一首詩談起,或從名人名言談起,或從一件事談起,各抒己見。
課外:
(1)引導學生走近朱自清,去讀朱自清的散文,如:《荷塘月色》、《春》、《背影》等,讓學生感受作家語言文字的優美,提高寫作能力。
(2)閱讀有關時間寶貴的詩詞、文章、名人名言。
(3)召開讀書報告會。
(教材是學生學習語言的資源,但在信息社會中,教材顯然已經不再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唯一資源,教師必須積極拓展新的領域,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想開去,從教材向外延讀,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擴大知識面,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匆匆》的教學設計2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了解作者:請你說說,朱自清先生是怎樣一個人?
二、自讀自悟
1、自讀課文,完成自讀要求:
⑴ 把課文讀正確。
⑵ 學會六個生字。
⑶ 思考問題: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他有沒有回答?
⑷ 畫出自己喜歡的或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感受或提出問題。
2、小組交流一下⑶⑷的思考。
三、協作評價
1、指名朗讀課文,讀不通、讀不順的重點練習。
2、齊讀詞語,書寫詞語。
3、交流感受:“我喜歡──,因為──。”
四、課后練習
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嘗試著用朗讀表達你的理解。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整體感知
請大家邊聽邊思考,抓住重點句子、詞語劃劃、點點。
三、品讀二、三自然段
1、學生交流。你對哪幾句描述最有感觸,你想到了什么?你想怎么讀?
2、品讀“八千多日子……也沒有影子。”:
說:“我覺得──”。
讀:(讀出日子溜去的悄無聲息,舒緩低平。)
算:我也度過了多少日子。
想:我用這段時間留下了什么,做了什么。
讀:(齊讀,有感情地讀,喜歡的試著背誦。)
3、品讀“早上我起來的時候……但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說:“我覺得──”
讀:(讀出日子的匆匆和永不停息,緊促低平。)
寫:聯系自己的生活,再寫寫日子是怎么匆匆而過的。
讀:(聽范讀想象,有感情地讀,喜歡的試著背誦。)
四、精讀第四自然段
1、讀“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一句:
說:體會到了什么?
讀:(讀出作者的思考、無奈和彷徨,平緩凝重。)
2、讀“……但不能平的`……”一句:
說:體會到了什么?
讀:(讀出作者的追尋、信心,沉穩堅定。)
3、教師闡述作者思想感情,學生朗讀第4自然段。
4、擴展,讀梁實秋《時間就是生命》,加深領悟。
5、用格言、警句、詩文來表達自己的感想。
五、作業
摘錄自己喜歡的句子。搜集有關時間“匆匆”和珍惜時間的詞語、句子和詩文。
《匆匆》的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熟練的、入情入境的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2、了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重點難點:
感受語言美,領悟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朱自清簡介,教師預備教學課件。
教學預設:
一、整體感知, 明確目標
1、師:上節課我們初讀了美文大師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板書:匆匆),讀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1:這篇散文帶給我的感受是時間過得特別快,我們要珍惜時間。 生2:我的感受是時間是無影無蹤的,時間去了就不會回來了。
師:是啊,時間匆匆而過,一去不回。這節就讓我們跟隨朱自清先生,再次走進課文,深入品讀一下,都可以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時間的匆匆,又可以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感情。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學習提示:
1、自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段感受時間的匆匆。(提示:要不動筆墨不讀書喲)
2、小組交流,分享讀書的感受,交流讀書的方法。
學生分小組開始學習。
三、展示收獲,品讀感悟
(一) 師:剛才同學們讀書很認真,交流得也很熱烈,相信大家一定有了不少的讀書收獲。哪個小組先來匯報一下,你們都從哪些關鍵的句段感受到了時間的匆匆?)
教師預設(根據學生的情況決定順序) 學習第一自然段(不是重點,應簡單處理)
生:我們小組感受最深的是第一自然段,燕子去了,又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又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又再開的時候。燕子去了可以再回來,楊柳枯了還會再青,桃花謝了也可以再開。但是時間呢?時間卻不能回來了。
師:你真會讀書。你們小組還有誰來補充?
生:我是從“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了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現在又到了哪里呢?”我是從這看出了時間消失的無影無蹤的。 師:說得真好,別組的同學有補充的嗎?
生:燕子去了可以再回來,楊柳枯了還會再青,桃花謝了也可以再開。但是時間呢?卻一去不復返,我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很悲傷。作者告訴我們要珍惜身邊的每一分每一秒。 師:大家真會讀書,從字里行間讀出了自己的感受。是呀,作者通過寫燕子、楊柳、桃花,這事物的輪回,想到的是時間的一去不復返。我們再來一起來朗讀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應抓住關鍵詞句,突出處理策略)
那個小組繼續來匯報。你們又是從哪些關鍵的.句段感受到了時間的匆匆?
生:我是從第二自然段中的“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個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作者告訴了我們時間無時無刻不在流逝。
師:同學們,八千多日子,一年有365天,八千多日子就是20多年啊,時間多么——漫長啊!
漫長的24年在作者看來,卻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是那么渺小,那么短暫、匆忙。
師:還有一個字也突出了時間的匆匆,哪個字?
生:溜。八千多日子一“溜”就走了,可見人的生命是多么短暫,多么有限!
那好,我們接著往下談!
是啊——師引讀句子——再同讀句子。
(三)學習第三段:(重點段落,應突出引導的層次性、策略性)
哪個小組繼續匯報:你們還從哪些關鍵的句段感受到了時間的匆匆?
生: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從這兒我體會到了作者告訴我們時間無時無刻不在流逝著。 師:作者這八千多的日子就這樣流逝了。那么你的日子都去哪兒了呢?
生:仿寫_________的時候,日子____________; _________的時候,日子____________; 師:作者是怎樣將看不見時間寫出來了呢?
生:作者抓住看得見的具體事物來描寫看不見的時間,使我們深刻感受到時間的匆匆流逝。 師:非常好,那我們一起來把這個句子讀一讀吧!
生: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把日子比作輕煙薄霧。非常容易逝去,寫出了時間流逝是那么的容易。
生:通過“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我感到作者特別傷心。 生:從這句話我感受到作者很無奈。
師:除感受到作者感到時間匆匆流逝,那種無奈的心情,你還有什么感受嗎? 生: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地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時間流逝得很快,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不能白白的來,要做出一番事業,干出一番成績。
師:朱自清白白走這一遭了嗎?你怎么知道?
生:因為作者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好的作品,讓我們學習他。《荷塘月色》《春》《背影》《綠》 師:你知道的很多。老師在課下,也給大家搜集了一些朱自清的材料,大家來看一下。(課件出示)。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現代散文家、詩人。生于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紹興。192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后在杭州第一師范、揚州第八中學等校教書。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25年任清華大學任教。代表作:《綠》、《春》、《背影》、《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其散文善于把真情實感通過平易的敘述表達出來,文筆簡約、樸素、親切、娓娓動人,在文學界享有盛譽,被譽為“美文”。 師:知道了這些,我們再來讀這段文字,我們感到作者對時間、對生命的追問已用他的一生作了最好的回答。我想你讀了課文的第四自然段一定會有更深的感受。
學生自由朗讀。
師:老師感受到你確實是用心在誦讀。是啊,人生短暫,生命有限,作者感悟到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不能白白走這一遭。也留給我們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思考的
問題。
——師生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四、情境渲染,賞讀體驗
師:朱自清先生用他的一生在思考著這個問題,也用他的一生回答著這個問題,成為了著名的愛國作家。不僅是朱自清先生,還有許多文人圣賢也用詩文感慨時光匆匆,告誡我們珍惜時間,現在我們一起來品一品吧!
五、總結全文,激發情感
師:這節課,我們通過對文中一些關鍵句段的深入品讀,和對課外詩文的賞析,你都感受到了什么?
生:時間的匆匆而過、一去不返;作者對時間的惋惜之情;我們應珍惜時間
師:老師相信咱們今天收獲的不僅僅是一篇課文,更是享用醫生的財富。課后你還可以搜集更多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還可以認真去讀讀《朱自清散文選》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
板書設計:
匆匆
燕子 楊柳 桃花 ?
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珍惜時間
《匆匆》的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我能學會本課生字詞,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我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語言的優美,積累語言。
3.我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語句精讀,體會到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懂得應珍惜時間。
學習過程:
一。初讀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讀了課題,我腦中產生了這樣的問題:
2.我能帶著問題,帶著對課題的質疑,靜心讀文。讀了課文,我知道課文主要寫了:
二。再讀學會本課生字詞
頭涔涔淚潸潸伶伶俐俐徘徊挪移蒸融游絲
易錯生字:易錯讀音:難理解的詞:
三。精讀品析課文
默讀課文,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時間匆匆,一去不復返”呢?在文中畫出你認為寫得優美的語句,并批注你的體會。
1.細讀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問題——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
2.細讀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體說明,時光飛逝
細讀第3自然段,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的匆匆的?你從哪些詞句體會出來的?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
仿寫: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的時候,日子從()過去;()的時候;日子從()過去;()的時候,日子從()過去。
3.細讀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課文最后一段寫了什么?與開頭什么關系?
四。背誦課文
五。拓展(閱讀鏈接)明日歌
1.我能有感情地朗讀這首珍惜時間的古詩。
2.我能說說這首詩的大意。
《匆匆》達標檢測
1.看拼音寫詞語
nuo yi zheng rong you si pai huai
( ) ( ) ( ) ( )
2.學了課文,我想用一句話(或格言或警句)表達我的感受。
3.按課文內容填空。
a.《匆匆》是一篇()(體裁),作者是現代作家()。文章緊緊圍繞( )二字,細膩地刻畫了( ) 。表達了作者對( )感到( )和( ) 。揭示了( ),但又( )的復雜心情。
4、文章第一段用()的手法寫出了日子一去一復返的特點。文中運用了()、()、()和()等修辭手法。
5.《匆匆》一文主要圍繞()這句話來寫時間匆匆,告訴同學們()。
6、.照樣子寫句子。
(1)例: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_____________的時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時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的時候;_____________,有________的時候;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的時候。
7、讀下面的句子,體會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寫下來。
(1)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從這個句子,能體會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作者把自己的.日子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時間比作___________,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搜集惜時的名言。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會讀書遲
【句段集錦】
(1)聊天的時候,日子從嘴邊過去;看書的時候,日子從書本上過去;看電視時,日子從屏幕上過去。
(2)春天走了,有再來的時候;太陽落山了,有再升起的時候;雨停了,有再下的時候。
【課文鏈接】
(1)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2)針尖上一滴水滴;大海;日子顯得很渺小,消逝得很快,無聲無息,無影無蹤。
《匆匆》的教學設計5
一、導入:引出時光匆匆的話題
1、老師邊背誦朱自清的第一、二自然段邊展示課件“燕子、楊柳、桃花”的三幅圖,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2、問:剛才老師朗讀的這段話是……(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匆匆)
3、引導學生提問或說出自己的感想,并按自己的理解讀一讀。
(指名讀題,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板書:時間、一去不復返。)
學生提出問題: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的匆匆的呢?
二、精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潛心感悟、品評文本,感受時光匆匆
1、隨著學生的交流,課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時間這個精靈它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體地描述出它的匆匆腳步的呢?請大家把心沉進去,自由地讀一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想一想,感受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跡。看看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的匆匆的,可以勾出相關的詞語,也可以勾出相關的句子。
2、生自讀、品味。
3、(指名交流)時間的腳步你們感覺到了嗎?誰能來說說。
(學生說出自己勾畫的詞語或句子,要求學生把問題說完整:我從……的詞語或句子中知道了作者描述日子去來的匆匆的。)
4、作者通過寫自己的日常生活來將無聲無形的時間具體化了,讓我們感受到了時間它就在我們平凡的生活中,在一個又一個極普通的.日子里匆匆流逝了,讓我們真切地觸摸到了時間的腳步。(一次又一次地引導學生讀)──“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么地匆匆呢?”──學生接著朗讀;“來的盡管來著,去的盡管去了,這來去的中間,又怎樣的匆匆呢?”──學生接著朗讀。
5、“早上我起來的時候……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
我特別喜歡這一句,知道我為什么喜歡嗎?
(學生猜,在猜的過程中就理解了這句話──對時間的流逝而感到茫然,無奈。)
大家喜歡第三自然段的哪些句子就來給大家讀一讀,并說說自己為什么喜歡,大家別忘了聽完后用自己的方式夸夸他。
(指名讀后評讀。)
6、同學們還想讀嗎?有誰或者哪個小組來讀一讀。(生再練讀)
讀得這么投入,讓我們再一起來試試,老師起頭,讀到你特別喜愛的句子時就站起來讀,好嗎?準備好了嗎?老師給大家配上音樂。(師生齊讀,課件配音樂畫面)
7、審視自己,反思過去,仿寫句子:
⑴作者的時間步履匆匆,那么你的時間又是怎樣過去的呢?能像作者這樣具體地揀拾起時間的足跡嗎?
⑵小組合作仿寫句子。(仿照第三自然段寫句子)
⑶點評一兩個小組的仿寫的句子。
三、精讀第4自然段,提升認識,升華感情
1、是啊!閑聊時,日子從我們的嘴邊溜去;跳橡皮筋時,日子從皮筋底下鉆過去;打電子游戲時,它便輕靈地從我們的鼠標上跨過。從我們手邊飛逝了。某一日,你覺察它去的匆匆了,惋惜時,日子便又隨著我們的嘆息聲輕輕飄去了。
時間就這樣白白流逝,我們甘心嗎?那作者甘心嗎?請大家從文中第四自然段找出有關句子作依據。
(生自默讀,找出有關句子,談理解。)
2、是啊,作者為時光匆匆逝去感到了痛苦,并發出了不甘心虛度此生的吶喊,這一個緊跟著一個的問題中實際上蘊涵著答案,你能試著按你的理解來朗讀嗎?
(生讀第四自然段。)
3、把同學們的理解加進去,延伸朗讀:
同學們,你們愿意白白走這一遭嗎?我們能讓一生中最寶貴的時光在閑聊中、嬉鬧中消磨、打發掉嗎?那么,就請自己問一問自己。請學生來朗讀“我赤裸裸地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4、是的,“我赤裸裸地來到這世界,轉眼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問得多好啊!這里老師想送給大家一句名言,它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說的。
(課件出示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師讀名言。)
四、品讀
1、學到這里,大家對時間一定有了許多新的感悟,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悟再次走進課文,選擇你喜歡的部分用自己的方式來讀給大家聽。(點生讀)
2、帶著自己的感情欣賞課文。
五、課外拓展
同學們,讓我們帶著這些對時間的感悟走向課外更廣闊的語文天地──生活舞臺吧!(課件出示)
1、錄制課文朗讀錄音帶,與你喜歡的人一起欣賞。
2、收集有關朱自清的個人資料及文章讀一讀,再聯系課文思考:作者真的沒有留下什么嗎?為什么作者感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什么也沒剩下”呢?美文推薦:《綠》、《荷塘月色》、《背影》、《給亡婦》。
3、搜集閱讀有關時間方面的詩詞、格言、警句及名人珍惜時間的故事,準備開展交流。
4、以“日子”為主題,自創一首詩或寫一篇文章,記錄下你或你身邊人的日子,再談談你對此的看法和感受。
六、結束語
同學們,往者既可鑒,來者猶可追,過去如果由于某種原因浪費了不少時間的同學,那么就從現在起開始抓緊每一天吧,因為抓住了今天,你將贏得明天!畢竟“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邊說邊在黑板上板書: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我希望大家都不要留下“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遺憾。
《匆匆》的教學設計6
鐵匠打鐵訣竅有三:一是切準“火候”,趁熱打鐵;二是切準“打點”,錘錘到位;三是切準“力度”,大錘成型,小錘修飾。語文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們應該如何切準“火候”、切準“打點”,讓大錘成型的閱讀教學少一點遺憾?本文試例舉閱讀教學中修飾與優化的三種策略。
一、圖片運用,從功能上優化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老師們都很重視語文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圖片資源普遍走進閱讀教學的課堂。語文老師經常運用豐富多樣的圖片,吸引學生的眼球,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頗受學生喜歡。但我發現,絕大部分老師運用圖片目的很單一,或激發興趣或幫助理解課文內容。除此之外,再無他用。我想,我們可以把圖片的功能發揮到極致,從功能優化其運用。
比如:教學六上《索溪峪的“野”》一文時,我在不同的時間段用了四次“張家界”風光圖片,把圖片的功能發揮到最大化。
圖片運用一:初現激趣
師:同學們,這節課老師帶你們去世界聞名的風景區游覽。請看:(師播放“張家界”風光圖片)。
生:“哇”“哇噻”“那兒太美了!”“我好想去啊!”……
學生那驚羨的表情,贊美的語言讓我很開心,于是順勢引出:“咱們就趕緊走進張家界的索溪峪吧。”接下來,學生便帶著這種興致學習新課,感覺很好。
圖片運用二:復現解文
在教學第2自然段時,為了讓學生深入體會索溪峪的山是野的,有一種驚險的美。我又有選擇性地出示了“張家界”風光圖片中的“一線天”“百丈峽”兩張圖片。
師:同學們,請看圖,能發揮你的聯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這些景點的風光嗎?
生:(略)
師:現在,你們明白索溪峪的山有種驚險的美了嗎?
此時,學生恍然大悟。這兩張圖片不再是圖片,而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想象力,練習口語表達的憑借了。
圖片運用三:再現鋪墊
課文學完后,我設計了一個“辯論”環節。一個被告:索溪峪的山、水、動物、游人太野了,不能讓他們隨心所欲。一個法官:把不規則的山削整齊些,把彎曲的水道改直,然后修建漂亮的橋,讓行人穩穩當當地過小溪。至于猴子嘛,把他們關進籠子里,就不會到處亂撒野了。讓學生選擇其中的一方展開辯論。在辯論開始前,我又有選擇地出示導課時“驚險的山”“橫欄綠水的山”“旁逸斜出的山”“彎彎曲曲的溪流”“溪流上的獨木橋”“溪流里的石塊”“在樹間攀緣的野猴子”等圖片,給他們帶去視覺沖擊,喚醒他們的生活體驗,激發他們的思維。學生看著這些形態各異的山的圖片,就會想,要是都變成人工修飾的某種形狀,那會怎樣呢?于是,在這樣的鋪墊下,學生的辯論有理有據,說得頭頭是道,很精彩。
圖片運用四:回現延伸
師:同學們,課文學完了,我們再回顧一下“張家界”的迷人風光。請一個同學一邊看圖,一邊當導游,給我們介紹介紹。
生:略。
這樣一來,整堂課前后呼應,還激發了學生課外去了解張家界,甚至去張家界旅游的興趣,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大語文觀啊!
以上的圖片運用,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能培養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表達能力;還能調動他們課外去探索的欲望。這樣的圖片運用把圖片的功能發揮到了極致,優化了我們的閱讀教學。
二、課堂提問,從表達上優化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提問,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最重要渠道之一。歌德說:得“意”可以忘“言”。而語文課程則不行,必須要讓學生既得“意”,也要得“言”。閱讀教學中的課堂提問必須從表達上優化,引導學生學會既得“意”更得“言”,這樣,語文課就有語文味了。
以下是教學六下《匆匆》一文的兩個提問設計:
設計一:
師:同學們,課文中具體描述日子來去匆匆的的語句有哪些?你能畫出來,并寫寫自己的體會嗎?
接著,學生自學,邊讀邊作批注。最后,學生匯報相關的句子和體會,師借機指導。
設計二:
師:同學們,時間看不見、摸不著,朱自清是怎樣將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寫得讓你看得見的?他又是如何讓我們感覺到一天的日子匆匆而過的?
接著,老師緊抓課文第2自然段一個比喻句“八千多日子如針尖上一滴水……”引導學生反復體會,感受其表達的精妙和傳神。滴答,一滴水沒了,24年過去了;再滴答,又一滴水沒了,48年過去了;再滴答,人的一生都過去了。人生就是三滴水。最后,圍繞第3自然段開展教學,以一天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活動為線索,逐一對應板書(起床、洗手、默默、遮挽、睡覺、嘆息)和時間流過的詞語(挪移、過去、過去、過去、跨過、飛去、閃過),并通過仿寫比較,了解、感受、體會作者是如何精巧選擇、恰當表達的。
對比以上兩個提問設計,我們不難發現。設計一:老師關注的是文本的'內容,哪些地方寫出了日子的匆匆;而設計二:老師的提問指向的是文本的表達,作者是怎樣寫出日子的匆匆的。我們知道,學生一讀《匆匆》這篇文章就會聯想到“要珍惜時間,有所作為”等思想內容,但對于作者是怎么寫出時間的匆匆的,才是學習的重點。顯然,設計二的提問落在理解和體會“作者如何將無形無聲的時間寫得有形有聲”,這樣的課堂架構跳出了以理解內容為中心的研讀模式,建立起以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為中心的實踐活動模式,這樣的提問“問”在言語形式的秘妙處。我認為,這樣的課堂提問能優化我們的閱讀教學。
三、隨文練筆,從過程上優化
《語文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閱讀教學中的隨文練筆是進行語言積累、運用,提高習作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時下,很多教師都認識到隨文練筆很重要。但往往由于時間不夠等原因,課堂上雖有練筆,卻來不及點評,其練筆過程不夠扎實。那怎樣從過程上優化隨文練筆,讓學生確有所獲呢?
以下是我在教學四下《父親的菜園》一課中根據文中的一個句子“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锨就沖進了暴雨中……”設計的一個寫連續動作小練筆的步驟。
步驟一:品讀,把握寫法
在學生練筆前,帶領學生品味這句話中“丟、抓、沖”三個動詞接連使用的好處,并出示俄國著名作家阿托爾斯泰在《語言即思維》一書中所說:“在藝術語言中,最重要的是動詞,這不用多說。因為全部生活就是運動。”讓學生加深使用動詞的好處。
步驟二:拓展,鞏固寫法
出示兩個描寫動作的片段讓學生找動詞,品味動詞使用之好處。
片段一:“他踽踽獨行,走了一程又一程,涉過了冷水灘,又趟過了冰凌湖……他不顧頭皮破、肩骨傷、腿腳流血,邊擠邊走,四個鐘頭之后,終于闖出了峽谷,來到了珍寶關。”
片段二:“李京京咬緊了嘴唇,鄭重地舉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著程老師。)”
步驟三:練筆,運用寫法
小練筆:根據提示想象,用動作描寫續寫當時的情景。(只選一處來寫)
(1)上課鈴響了,我站在教室,門掩著,老師已經在講課。我……
(2)他在球場投籃球。他……
(3)她看到前面有一位小朋友摔倒在地。她……
步驟四:比較,提升寫法
首先,我讓學生展示自己寫的小練筆,生生比較。接著,我又出示老師自己寫的文章讓學生讀,師生比較。最后,老師再次總結用連續動作來刻畫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特點這種寫法的好處,加深學生的印象。
《匆匆》的教學設計7
《匆匆》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教材分析:
《匆匆》是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通過對課文具體內容的學習,感悟到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這篇課文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著“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復雜心情。
文章語言質樸有文采,表達感情通俗細致,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寫出了日子是怎樣的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因此我在設計本節課時特別注意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讀中體味語言的美,在讀中品味字里行間流露的感情,在讀中學習語言的.表達方式,積累語言。同時,引導學生合作學習,鼓勵學生討論、交流,珍視學生個性的感受、理解和體驗。
設計特色:
本節課的教學流程既是學生情感朗讀,感悟交流的過程,又是學生展開聯想跟作者產生共鳴,感情升華的過程,體現了閱讀教學是“以讀為本,讀中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特色。
教學目標:
1、通過品詞析句,體會時光是匆匆而過,稍縱即逝;感受作者珍惜時間,熱愛時間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學習作者表情達意的方法。
3、通過品讀文章,使學生懂得應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在讀中體味語言的美,通過重點詞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在讀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式,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師生共同搜集朱自清的材料
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進入情境
古往今來,許多名人都曾留下了珍惜時間勸告世人的名句,使我們受到教育、得到啟發。請同學們說說你們知道哪些描寫時間的名言:(生說,教師鼓勵、表揚)。在上一節課,初讀了朱自清的《匆匆》一文,說說你們知道了什么?作者為什么以“匆匆”為題?(師板書課題)
〔課程標準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教師以學生匯報名句開始,把學生自然而然地帶入了珍惜時間的話題當中,創設了學習新知的情境,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二、明確目標、品讀感悟:
(一)抓住好詞好句,體會時間來去匆匆,飛快即逝的特點。
1、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讀課文,畫一畫自己喜愛的句子,小組交流自己的看法。
2、生匯報所學
①、生讀第一自然段,體會作者運用排比、對比,反問等手法,寫出了時間一去不復返的特點,(師板書:時間一去不復返)
②、生讀二—三自然段,體會出作者運用比喻句,擬人句等描述了他八千多日子是匆匆而過的,每一天的日子也是稍縱即逝的。
點撥:
(1)、好的句子如“把八千多日子比做一滴水,把時間的流逝比做大海”很精彩,你們能模仿作者說說自己十多年的日子是怎樣過去的嗎?(生造句,師指正,鼓勵)
(2)、請生找一找描寫時間過得很快的詞,并再說說自己的每一天是怎樣在不經意間過去的。
3、指導朗讀、評議:作者在字里行間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生說:對時光流逝的無奈與珍惜)你們有同感嗎?試著讀一讀。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意識,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同時注意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做到了讀悟結合,講練結合〕
(二)、抓住表現作者感受的語句,體會時間的寶貴,感悟人生的價值。
1、語言渲染:時間一去不返,正如古語所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兩個自然段又抒發了怎樣的感情呢?
(生讀文小組交流討論)
2、生匯報讀文感受:這兩段主要寫了作者對逝去的日子很痛悔,對自己無所事事不甘心,想立志做一番事業,從“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表現更為突出。
3、師小結:作者在這里也用了多個修辭方法,你喜歡哪一句話?為什么?
4、指導生朗讀:你們誰能讀好這一段?每組可推薦一個代表比一比。(同學們讀文、評議)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教者在這一部分中,放手讓生自己讀書,以讀促思,以讀帶講,學生結合自己的想法與生活實際,跟作者產生了共鳴,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情感得到了熏陶〕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么?
(師板書:珍惜時光,努力學習)
2、請同學們展示搜集到的朱自清的材料,明白他的作品及簡歷,說說他在中國現代的影響。
點撥:我們應該向朱自清先生學習,懂得珍惜時間,寫出了許多好文章,為社會做出了貢獻。同時更要學習他熱愛祖國,寧可餓死也不接受美國救濟糧的高尚品質。
3、寫一篇讀后感
板書:
16、匆匆
時間一去不復返
要珍惜時光,努力學習
《匆匆》的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匆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第十二冊中的一篇散文,它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作者通過對時光匆匆逝去,一去不復返的感慨,給我們以在有限的時間里多做有意義事情的啟示。
文章用語講究:一是巧用修辭,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為可視可感的物象。二是句式的整散結合,加上疊詞的運用,讀起來令人感到格外的輕巧、婉轉,越讀越愛讀。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里強調:閱讀教學應重視主體閱讀感受和體驗,對課文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根據這點本設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讀中體味語言的美,在讀中品味字里行間流露的感情,在讀中學習語言的表達方式,積累語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飯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熟練地、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了解朱自清其人其事,了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4、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并學習運用作者的表達方法。
重點難點:
1、感受語言美,體味文章擬人、排比的修飾手法及優美的語言,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2、積累語言,學習運用語言。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查閱資料,了解朱自清生平及其文學成就。
2、收集關于時間的古代詩詞、名言、警句。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啟動感情
1、請看大屏幕的鐘表。問:你想到了什么?
2、說幾句有關時間的格言。(演示時間格言)
3、揭題。是啊!時間過得真快并且一去不復返。今天我們學習一篇關于時間的散文,請同學們齊讀課題。“匆匆”是什么意思?生活語言中什么時候用到“匆匆”一詞?好!讓我們感悟一下,我們的日子是怎樣匆匆而逝的!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你想大聲讀就大聲讀,你想默讀就默讀,你想和伙伴讀就和伙伴讀,用你喜歡的方式去讀,邊讀邊畫:哪些語句是寫我們的`日子匆匆而逝的?
2、看同學們認真投入的樣子,就知道你們一定讀得不錯,現在我們來展示交流一下!
(1)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師:這個句子用得是什么修辭方法?
師:寫出了八千多日子在時間的流里是非常 的。
師:誰來把這短暫的時光給大家讀讀。
師:你從“沒有聲音,沒有影子”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
師:請帶著想象將這無聲無息的時間讀一讀!
師:你讀的真不錯,讓我們感到了時間的無聲無息。作者為這匆匆而過的日子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頭涔涔而淚潸潸”是什么意思?作者是一種什么情緒?請同學們帶著這種傷心、著急再來讀一遍。
評價:讀的不錯走近了作者的心靈。
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匆匆》的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2、感受語言美,領悟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教學重點了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教學難點感受語言美,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詞語,全班齊讀。
2、作者在第一段向我們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板書
3、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解決問題。
二、品讀句子,感嘆時間匆匆
1、誰能告訴老師課文是怎樣寫我們的日子匆匆而逝的?
2、學生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有關的句子。
3、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1)讀這個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或:你體會到什么?)
(2)誰喜歡這個句子?把你的理解讀出來。你為什么喜歡這個句子呢?
(3)這個句子寫得多好,作者用一個比喻句,形象地寫出了自己八千多個日子無聲無息地消失了,老師也喜歡這個句子,我能讀讀嗎?那你們要認真聽,等一下來評評老師的朗讀。
(4)全班齊讀。
三、精讀課文第三自然段,運用語言
1、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具體寫出了時間是怎樣的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的,讓我們一起來看這一段,誰愿意讀這一自然段?愿意讀的同學就站起來讀,其余學生邊聽邊思考:朱自清認為哪些時間是匆匆過去的?請你把相關的詞語或句子劃出來。
2、現在誰能告訴老師,作者認為時間是浪費在做哪些事上?(板書:……的時候,從……過去)
3、這是排比句,你認為這個句子寫得好嗎?愿意再讀讀嗎?請你們放聲讀,看能不能把它背下來。
4、朱自清先生告訴我們:時間就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你我不注意的時候悄悄溜走的。像以上所說的洗手、吃飯、睡覺的時間是必要的,可朱自清卻認為這些時間是浪費了,可見他有多么珍惜時間。
5、想想我們自己,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許多時間白白地浪費了,比如:在……的時候,從……過去(讓學生仿照以上句子的結構說出幾句話)
四、品讀第四自然段
1、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具體地寫出了日子是怎樣的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他甘心這樣度過每一天嗎?你從哪兒可以看出?(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板書
2.我們還可以從這一段中的其它句子看出作者的自責嗎?(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
3.事實真的.像作者所說的他什么都沒有留下嗎?這里老師可以告訴你:朱自清是我國現代著名詩人、散文家。他是畢業于北京大學,在清華大學等幾所著名大學當過老師。他留下的著作很多,即使這樣,他還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可見他對自己的要求是多么嚴格啊。
五、品悟文法,體會表達之妙
1、通過第2~4自然段的閱讀、理解,我們知道作者運用了排比、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
2、教師出示句子,學生一起讀。
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雪,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呢?我何曾有著些像游絲樣的痕跡呢?
仿寫:過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
3、關于“時間一去不復返”的追問,在文中一共出現了兩次,大家找一找。
4、對!一句在文章的開頭,一句在文章的結尾,首尾呼應,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時間的珍惜。
六、總結全文
1、同學們,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師激勵:同學們,珍惜時間吧!正如熱愛你們的生命一樣。
七、布置作業
1、搜集珍惜時間的名言。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2匆匆
一去不復返?
……的時候,從……過去
不能白白走這一遭
《匆匆》的教學設計10
教材分析
《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著“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復雜心情。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飯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詞語。
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 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3.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致描寫、多用比喻的方法。
情感目標:了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感受語言美,領悟表達方法。
2.積累語言。
難點:通過個性化的閱讀,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朱自清簡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 學生交流課前所搜集到的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
2. 聽了這些名言警句,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揭題:80多年前有一位年輕的作家也和我們有著一樣的感懷,于是他寫下了散文《匆匆》(板書課題,讀題。)這位作家就是--朱自清.(板書:朱自清)
1. 你了解朱自清嗎?(生簡介作者)
過渡:朱自清的散文語言樸素、精煉,文筆清新如如水,自然如風,令人回味無窮。在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文章里,他是怎樣來抒發他的情懷呢?
設計意圖:師生談話,學生匯報課前收集的有關時間的詩詞、名言、朱自清的生平,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篩選信息的能力,由此也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本文自主閱讀的狀態。
二、整體感知,讀中悟學
1. 整體感知:錄音朗誦《匆匆》。
聽了朗讀你感受到了什么?
2.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文章,不僅要讀通、讀順,還要讀懂文中的每個自然段。
(1) 老師選擇幾個難度的自然段指名學生朗讀,師生評議,正音。
(2)每個自然段分別說了什么?
(3) 文中作者向我們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
(媒體映示句子: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3.指導有側重點地讀好問句。
(1)指名讀。要求:讀出自己的疑惑。
(2)假如要強調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該怎么讀?指名讀、齊讀。
(3小結方法: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要求就有不同的讀法和感受。
設計意圖:緊扣題眼,用不同的語氣朗讀重點語句,通過不同角度的朗讀,引導學生獲取不同的體驗,引發聯想,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同時獲得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
三、 細讀探究,品味感悟
1、課文中,作者以他細膩而獨特的筆觸,具體形象地描述了日子的來去匆匆,請同學們細細讀讀課文的第2、3自然段,找出有關的語句,讀讀品品,并在旁邊做些批注,寫寫自己的感受。
2、學生自讀自悟。
設計意圖: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這一環節指導學生自主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味,在讀讀寫寫中探究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3、交流,隨機映示語句,相機指導朗讀。
(1)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A.指名幾聲讀,談體會。(在交流中了解作者運用比喻的寫作方法,形象地寫出了自己八千多個日子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B.請讀的出色的學生介紹為什么能讀得好,讓學生們明白怎樣讀進文字中去。
C.小結方法:朗讀時展開豐富的想象,并融入自己的感受,就能把文章讀好。
D.運用上述方法朗讀這句話。
設計意圖:教學時一方面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同時又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學生自己朗讀喜歡或感受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獨特體會,真正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而師生共同研讀討論重點句段,有利于解決重難點,也體會了課堂的互動。
(2)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圈畫:“水盆”“飯碗”“雙眼”下面加點。)
A.讀了這個句子,你體會到了什么?
B.學生評議:他讀得怎樣?聽了同學的朗讀,你還想到了什么?
C.讀出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內容,也不僅是一時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老師不斷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讀后的感受,創設不同的情景引導學生說話,落實了讀的訓練的同時指導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3)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
A.教師范讀,你能體會到什么?是你想到了那些時光飛逝的詞?
B.時間能”跨”能“飛”,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誰也能把日子的這種飛逝的感覺讀出來?和老師比一比。指名讀。
C.男女生賽讀。
D.喜歡這個句子的同學站起來讀。設計意圖:該環節為學生創設了個性化閱讀的時空,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重視學生的自主多元感悟,重視學生朗讀中談體會和朗讀中的師生評價、交流,真正達到有感情朗讀的要求。
四、配樂齊讀,深化情感
1學生配樂讀第2、3自然段,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受。
2、此刻讓我們再來回味文章開頭的問句,你是否有新的體會呢?再讀。
設計意圖:抓住文中的設問句在課堂首、尾的運用,既起到了首尾呼應的作用,又對理解文章的內涵起到了很好的幫助。
五、總結全文
既然日子這樣容易匆匆而逝,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呢?下節課我們再來品味,尋找答案。六、作業
1、課外讀一讀《跟時間賽跑》。
2、協議據有關珍惜實間的句子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3、讀一讀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如《荷塘夜色》《春》等著名的散文,學習積累優美的語言。
教學反思
語文是充滿“詩意”與“美”的藝術,語文課堂也離不開一個“美”。在新課程理念下,充滿“美感”的課堂應該是我們一種理想,一種追求。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努力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努力凸現“美”,做到:
一、營造氛圍美。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它能激發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的熱情,幫助學生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與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課堂中我恰時恰度地利用潺潺又略帶幽幽的音樂渲染氣氛,營造氛圍美。并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平等、民主的溝通和互動,營造出和諧美。
二、挖掘文本美。本文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匆匆》是他散文代表作之一,也凸現出他散文的特點,語言詩般優美。所以在教學中,我努力挖掘文本美,特別是語言美,引導學生品嘗“語言美”,釀造課堂的“語文味”。如品味抓住重點詞語分析推敲,體會時光匆匆等,這樣扎扎實實地進行語文訓練,落實工具性的目標,也讓課堂充滿著語文味。《匆匆》的第一自然段,朱自清在傾吐自己對時日匆匆這一瞬息間的感受時,依托于大自然多種可感的景象之中,一開篇就以獨特的詩意創造,產生動人的效果,語言像詩般優美,讀起來像一首流淌著的小詩。挖掘到這一文本美的特點后,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品味文中排比、比較、追問等精妙的表達方法,進而發現文本詩意的美,然后順學而導通過學生個性化朗讀、師生合作朗讀,配樂朗讀等美讀積累和升華。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文本美。
三、流露情感美。語文不僅具有工具性,更有人文性和思想性。細讀課文,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優美的語言中充滿深摯情感。教學時就是要讓學生在情感的熏陶、沖擊、融會之中,身臨其境,進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的過程我以學生自主感悟為本,進而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讀,背景穿插幫助理解。用換位思維體會、仿說聯想引發,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學生走進了文本,深切地與作者、與文本對話,聯想到自己小學時光的匆匆流逝,更深切地體會到朱自清對時光匆匆流逝的惋惜與無奈的感受。進而反復朗讀悟情,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學環節螺旋上升,使學生一步步走進文本,體會情感。朗讀自然做到真情流露,入情入境。
《匆匆》的教學設計11
《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著“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復雜心情。
文章創作于二十年代,在表達上與現代文章有所不同,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但文中運用了各種修辭方法,而且大多數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適合朗讀,因而地教學設計時,我力求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過課堂實踐,我覺得有些環節落實的較好,而有些地方還不盡人意。
首先,能較好地創設情境。上課伊始,引背《長歌行》,并讓學生談感受,激發學生要珍惜時間、及早努力的情感。然后出示朱自清二十四歲時寫這篇文章前的一段話,讓學生明白朱自清二十四歲時已經意識到時光悄然逝去而無所作為,決心從今以后要珍惜時間,才寫下了這篇《匆匆》。最后播放《匆匆》 FLASH動畫的配樂范讀,形象的畫面,舒緩的音樂,低沉的語調,把學生帶入一種情境,奠定了整節課那種淡淡憂傷的基調,學生在這種基調中,很容易入情入境。
其次,精心選用教學語言。本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任何散文都是作者情感地抒發,心靈地傾訴和思緒地流淌,語言都很美,而這篇散文尤為突出。因而在課堂上,我所使用的語言也盡量與文本一致,與課堂基調相符。如:“讀了這句話,你聽到了作者在你耳邊的低低絮語了嗎?”“作者通過寫自己的日常生活來將無聲無形的時間具體化了。讓我們感受到了時間它就在我們平凡的生活中,在一個又一個極普通的日子里匆匆流逝了。讓我們真切地觸摸到了時間的腳步。”“作者的時間步履匆匆,那么你的時間又是怎樣過去的呢?能像作者這樣具體地揀拾起時間的足跡嗎?”……
當然,本節課還有許多不足。
首先,盲目求全。由于追求課堂的完整,而不能使有些環節落到實處。這篇課文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正常的情況下,應該分二至三課時完成,但為了顯現課堂的整體性,設計了一課時學完,確實密度很大,不夠科學。導致有些地方該拓展的不能拓展,該多讀的不能多讀。如讓學生談作者是怎樣寫我們的日子匆匆而逝的,這部分是本課的主要環節,應該讓學生充分地讀,充分地說,在讀中感悟、理解、領會,領會后再有感情地朗讀,并進行拓展練習,但由于時間所限,匆匆結束。
其次,交流不夠。課堂應該成為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生與文本交流的平臺,而這種交流的引發還是離不開提問。因而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應該成為學生課堂交流的依據。為了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在備課時,我采用了課前預習提示中的問題:想一想,作者在文中向我們看出了一個什么問題,對于這個問題,作者有沒有作出回答。并且在學生確定作者作出了回答后又追問:作者是怎樣寫我們的日子匆匆而逝的?
本以為這個問題可以統鄰全文,讓學生充分交流起來,但在實際上課中,這種“提問”沒有轉化成“交流”,同學們沒有動起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思良久,覺得所提的“問題”是有價值的,只是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我不能融會貫通地遷移、引導,導致師生交流不夠充分,沒能激發起學生地交流熱情。因而,問題的設計固然重要,而把握教學時機更重要。
課堂上更多的是教學機智,是動態生成,為了不使每一節課匆匆而逝,我還要不斷地深入學習。
《匆匆》的教學設計12
從讀書到工作,從參加活動到評比表彰,我們每個人都經歷了不少次填表的時候。其中,總少不了“姓名、性別、年齡、健康狀況”等屬于“個人簡介”內容的基本信息的填寫。我想:正是有了這些基本的信息,才讓我們每個人得以區分,也讓他人對我們有一個最基本的認識。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也有十多年了,對一節好的語文課的評價問題,特別是伴隨著近十年的課程改革的推進,似乎又到了一個“亂花漸入迷人眼”的境地。我想,能否來些簡單思維,借用“個人簡介”的基本要素對一節好的語文閱讀課作一些形象描述呢?
一節好的語文閱讀課,評價標準與尺度確實很多。為何不容易看清楚?可能還是對它的一些基本信息把握不準。我想,我們有必要對語文閱讀課“好課”的“姓名、性別、年齡、健康狀況”等“個人簡介”的基本要素作一些分析與思考。姓名可以說是一個人最重要的代號,它是人與人之間最直接的區分標致,對于認識一節語文閱讀課的“姓名”,我認為就是看這堂課教學目標是否清晰、正確、合理;一節好的語文閱讀課,必須上得要有語文味,要把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機地結合,體現學科的'特點,若達不到可能就失去了對這節課的“性別”把握,這是路徑的選擇問題;那語文閱讀課好課的“年齡”標準又如何解讀呢?我認為,那就是課的內容與方法都不能與學生的年齡特征、接受能力、學習心理相失衡,這既是學生的年齡,更是好課的“年齡”標準;對于人的健康狀況,我們一般用好與不好來區分,而對于課的“健康狀況”,我覺得,宜用是否“有效”來判斷,即學生是否獲得,是否有所發展。弄清楚了一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健康狀況”,也就對這個人有了基本認識,而理清楚并達成了一堂語文閱讀課的“教學目標、學科特點、內容方法、有效性”等,我想,那一定算得上一節好的語文閱讀課。
朱自清先生作于1922年3月28日的美文《匆匆》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以六百余字的精微之筆,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他對時光匆匆流逝的無奈和惋惜,在彷徨和迷惘中又不失奮進的復雜心情。
《匆匆》的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涔涔、潸潸、蒸融”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章。
2.通過朗讀和小組合作探究方式,感受語言的優美和作者的表達方式,積累語言。
3.抓住重點句段,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時間寶貴,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和作者、運用修辭等方法來把抽象的時間寫具體的。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時間寶貴,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
三、教學方法
問答法;多媒體教學法;朗誦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國許多文人都曾對時間進行過創作,例如我們學過的漢樂府《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又如《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心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我國的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也對時間進行了叩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朱自清一首關于時間的散文《匆匆》。(板書:匆匆)
(二)整體感知
1.范讀課文,圈畫出難認或難以理解的生字詞。
明確:涔涔、潸潸、蒸融。
2.自由朗讀,思考作者筆下時間的特點是什么?
明確:時間匆匆,一去不復返。
(三)深入研讀
1.本文語言優美,如何理解“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明確:這里作者運用了極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過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極小極小的針尖上的水滴,把時間的流逝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顯得如此渺小,消逝得如此之快,無聲無息,無影無蹤。表現出作者十分無奈的愁緒。
2.“于是——洗手的時候……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讀了這段文字,你從哪里感受到了日子來去匆匆?
明確:這里作者運用排比的`修辭方法描寫人們日常生活的細節──洗手、吃飯、默思,“日子從水盆里過去”“日子從飯碗里過去”“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以細膩而獨特的筆觸,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經意中來去匆匆。【板書:時光匆匆,一去不復返】
3.作者是不是真的讓日子從自己的身邊任意溜走,無所事事?是不是真的像文中所說的那樣“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
明確:在這一連串的問題中,有追問,反問,更有觸景生情,對自己的深深責問,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是深深地不滿于自己盡在“徘徊”的思想狀態,不甘虛度光陰,告誡自己要珍惜時間,力求向上的一種精神。【板書:珍惜時間】
(四)拓展延伸
作者說時間“手邊過去”“身上跨過”“腳邊飛去”“嘆息里閃過”流逝,日子還會在什么時候悄悄地溜走?請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生活細節,模仿本段的語言形式,也來說一說。
(五)小結作業
小結:作者抓住自己身邊的小事,讓我們感覺到時間是怎樣從身邊流逝的,從而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
作業:古今中外,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不少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大家課后找一找,下節課進行交流分享。
五、板書設計
《匆匆》的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語言的優美和作者的表達方式,積累語言。
2、抓重點語段,理解“匆匆”的含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時間寶貴,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
教學重點:
1、感受文章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積累語言。
2、感受時間的“匆匆”,懂得珍惜時間。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把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的,感悟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懂得時間的匆匆流逝,從而珍惜時間。
教學準備
幻燈片、音樂
教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回顧課文,自然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呢?我們還能用什么詞語表達“匆匆”呢?
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是怎樣描述日子來去的匆匆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繼續探究。(板書課題)
二、欣賞美文,談感受。
播放經典誦讀篇章《匆匆》。
提出要求:用心聆聽,可以跟著錄音默讀,想一想:你聽到作者的心聲了嗎?他想要告訴我們什么?
三、品讀詞句,讀中悟情。
過渡:《匆匆》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形象生動地描述下來,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文章中有很多語句值得我們品析和深思。
1.自主學習: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時間匆匆,一去不復返”呢?請同學們認真默讀課文,勾畫出你認為寫的優美的語句,多讀一讀,并簡單寫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合作交流:同桌交流讀后感受
3.全班交流:交流讀書感受,賞析精彩句段,感受語言美。
教師引導學生有序地進行交流,相機出示重點語段如:
句1:“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句2:“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句3:“于是—洗手的時候,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句4:“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
方法提示:
(1)展示讀,并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同伴評議、補充;
(2)師相機點撥、范讀,并引導學生從內容及寫作方法兩方面進行交流;
(3)生感情朗讀;
(4)多種形式讀,達到熟讀成誦。
模仿課文進說、行寫訓練:
交流“句3”時相機引導學生結合課后習題進行說寫訓練。
四、配樂誦讀,積累佳句。
配樂朗讀課文,體會文中的意境和精彩的語言。
五、拓展延伸,懂得惜時。
1、閱讀《留住今天的太陽》,懂得要珍惜時間,好好利用時間,把握時間,不虛度光陰。
2、經典誦讀《長歌行》。體會名言警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深刻含義。
六、作業。
1、背誦《匆匆》中你喜歡的段落。
2、了解名人惜時的故事,看看身邊人是怎樣利用時間的,自己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時間表,好好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等,做一個能與時間賽跑的人。
《匆匆》的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股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著“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警世人們應該珍惜時間和生命。
【設計理念】
新課標強調: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訓練語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本課文質兼美,是學習語言的典范。我就想一定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幫助學生品味語言,通過反反復復的有感情朗讀去感受時光的匆匆流逝,體會感情,并且積累語言。積累語言是為了更好地運用語言,因此,我以讀導練,以“…… 的時候,日子從 …… 過去 ”的句式,練習說話,創新運用,由讀到寫,使閱讀中領悟到的語言表現形成遷移到了寫作。以表達學生讀文后的獨特感受。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習作者具體形象地描述日子來去匆匆的寫作方法;
2、技能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在朗讀中體味語言的美,品味字里行間流露的情感并受到感染,積累語言;
3、情感目標:了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無奈、惋惜等情感,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強化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感悟,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感受時光的匆匆流逝。
【教學難點】
仿寫訓練,使閱讀中領悟到的語言表現形式遷移到寫作。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情感
1、談話激情
當同學們匆匆地走進教室,一個個精神振奮地在座位上坐好的時候,時間就在我們的腳步中匆匆邁過。我們知道,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短暫的40分鐘過去,我們也永遠不會再回到今天的課堂。但是,我相信在這個課堂上會留下我們師生和諧的交流、思維的碰撞,讓我們抓住眼前一縱即逝的'時間,去享受這美好的40分鐘。這節課就讓我們再次走進朱自清,走進他的“匆匆”。
2、回顧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誰來說說,在這篇課文里,匆匆是什么意思?通過同學們的初讀,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的內容。知道在課文的一、二自然段,作者朱自清先生回憶過去,知道時間是一去不復返;感受現在,他知道時間是來去匆匆的;那么時間是如何從他的身邊匆匆溜走的呢?請打開課本,先聽老師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注意感受文字的節奏,體會作者內心的情感。
二、品讀交流,體會情感
(一)品讀第三段
1、教師范讀第三段
聽了老師的朗讀,想說什么嗎?(生自由評價)
2、學生自主閱讀、批注
你們想不想讀的跟老師一樣好呢?那么下面請你們用心地去練讀第三段,畫出含義深刻的和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還可以在這些詞句的旁邊做上批注,然后,將自己的感受跟組內的同學交流交流。
【評析:“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讓學生與文本對話,自主閱讀、自主感悟,體會作者對時光的感悟,通過批注、與同學交流等形式自由表達自己從作者字里行間獲得的感受。】
3、自由匯報,品味語言
交流得這么熱烈,誰來把你畫出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聽,讓我們一起分享你收獲的快樂?(生自由匯報)
【應變預設:每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肯定各種各樣,教師應相機引導:1、為什么喜歡,有什么感受?2、你為什么要這樣讀?(追問讀得特別好的同學)3、引導生生互評:他讀的好嗎?4、你有什么不一樣的感受?不論學生如何談,要抓住以下重點句引導學生個性化地感悟】
品讀重點句子:
(1)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
(2)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3)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
(4)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
(5)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6)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
【評析: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組織者,引導者,在適當的時候予以點撥指導,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在讀中感悟、積累語言。】
4、仿寫句式,運用語言
①品味語言
課件出示:(“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自由讀一讀,說一說讀了之后,你們有什么體會?
②自由仿寫
朱自清的時間步履匆匆,你的時間又是怎樣從你的身邊一點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學著朱自清先生這樣的寫法,也抓住你身邊的小事,也賦予時間以生命,讓我們感覺一下時間是怎樣從我們身邊溜走的。請拿出手中的詩簽寫一寫,比一比,看看哪些同學是當代朱自清。
③匯報交流
現在我們來展示一下我們的文采,誰愿意朗讀一下你的句子。
④誦讀仿寫的句子
剛才,老師把一些同學的詩簽拿上來了,放到了展示臺上,因為這些同學可以和朱自清先生的文采媲美,現在,請這些小作家來給大家讀一讀吧,輪到誰的時候不要猶豫,因為時間不等人!
【評析:由讀到寫,將閱讀中領悟到的語言表現形成遷移到寫作,在寫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時光的匆匆。】
(二)學習第四段
1、指名讀第四段
2、師生對讀
老師也在用心讀這段,不僅讀懂了他的問,還讀懂了他的回答,想不想聽一聽。那么我們合作讀這一段,請你們讀問句,讀到問號時停頓一下,看老師怎樣補充他的回答。
師生對讀:
生: ……能做些什么呢 ? 師:我不知道我能做些什么。
生: …… 又剩些什么呢? 師:我什么也沒有留下。
生: ……留著些什么痕跡呢? 師:沒有。
生: ……留著象游絲樣的痕跡呢?師:也沒有。
生: ……赤裸裸地回去吧? 師:不行啊。
生: ……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師:絕對不行。
3、體會情感
讀懂了這6個問句嗎?你覺得朱自清先生的內心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
【應變預設:學生體會到的感情肯定是各種各樣,可能有惋惜、后悔、反省、自責,還有淡淡的憂傷以及對人生的思索……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怎樣想就怎樣說,感受到了什么就說什么。針對學生說的教師應該有所引導、點撥】
【評析:創設情境,進一步體會作者內心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作者簡介
朱自清先生如此的后悔、自責……,那么朱自清先生是不是個浪費時間的人呢?讓我們一起走近朱自清先生(出示課件)。朱自清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他在散文上的成就非常大。朱自清先生給自己起的字叫佩弦。佩弦是有典故的,它來自《韓非子?觀行記》。在觀行記中講到有個叫董安的人,做什么事較慢,所以改名為佩弦,告誡自己做什么事要快一點,要抓緊時間。
2、與作者對話
假如朱自清先生來到你們的中間,你想和他說什么?
3、誦讀名言警句
當面對人生短暫,歲月匆匆,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不少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的名言格句。(出示課件)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
4、自創格言,個性表達
請同學們在自制的書簽上寫下一句你最喜歡的珍惜時間的名言,也可以自己創造一句,在這句話后面署上大名,這句話就是你的格言了。
5、小結升華
我相信同學們自創的格言也一定深深地印在了學習伙伴的心中。就讓這些格言時刻提醒我們在座的每位同學去珍惜時間、把握今天。同學們,短暫的40分鐘時間匆匆流逝,這節課在我們的人生中又留下了怎樣的痕跡呢?我們又如何在未來的日子里留下更深、更美的痕跡呢?就讓《匆匆》時刻警醒我們吧!下課。
【評析:通過創設情景“假如作者來到你們中間,你們想對他說什么”,引發學生的真切感受和對生活經驗的聯想,讓學生在學生與作者的對話中,在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中,強化閱讀體驗。通過“自創格言”這一環節,激發學生強烈的表達欲望,實現從讀到悟,從悟到寫的飛躍。】
【《匆匆》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匆匆》教學設計05-26
《匆匆》教學設計07-08
匆匆教學設計05-31
《匆匆》的教學設計12-07
(精選)《匆匆》的教學設計10-29
朱自清《匆匆》教學設計02-24
《匆匆》教學設計[實用]02-27
《匆匆》教學設計[推薦]07-08
課文《匆匆》教學設計04-23
《匆匆》優秀教學設計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