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1
知識目標
1. 了解作者,識記理解并積累文中的字詞
2. 掌握議論文的基本知識,把握本文的中心論點和作者的寫作思路
能力目標
1.學習舉例子和講道理等論證方法
2.培養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用敬業與樂業的態度對待生活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引導學生品味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
2. 建立快樂學習觀:尊敬學習,就是尊敬自己。
教學重、難點:
1. 掌握議論文的基本知識
2. 指導學生了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并聯系自己實際,用敬業與樂業的態度對待生活
教學方法
誦讀法、研討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一組圖片供同學們欣賞,討論并交流心得。
師概括:圖中的人物都肩負著神圣的使命,雖然工作環境、性質不同,但也有其共性存在,同樣令人感動。今天我們來學習《敬業與樂業》。
二. 教學過程
1. 檢查預習
旁騖( ) 揀擇( ) 銜著( ) 承蜩( ) 佝僂( ) 褻瀆( ) 強聒不舍( ) 駢進( )妥當( ) 層累( )
2. 作者及文體簡介
a.作者
梁啟超(1873-1929),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清光緒舉人。和其師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并稱“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歷史、語言、宗教及文化藝術、文字音韻等。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全集》
b.文體
明確:這是一篇演講稿(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個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在問文體上屬于議論文的一種。同學們集體回憶議論文的相關知識。
3. 合作探究
A.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以挑戰主持人的方式,分三輪進行)
明確:議論文我們學起來總覺得它與我們有距離,它沒有故事,沒有情節,大家覺得很枯燥。下面我們先做個游戲,看看能不能很快地進入文本。
a. 請速讀課文,用不超過十句話概括文章內容。(既縮寫文本)
b. 如果只允許你說四句話該怎么說?
c. 用一句話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我確信“敬業與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B. 作者先后談論了哪幾個問題?
明確:何為敬?為何敬?怎樣敬?(見課本p24-25頁六、七自然段)
C.本文都運用到了那些論證方法?作者在論證“有業之必要”時,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找出來試作具體分析。
明確: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人便是如此,請各自抒發自己的見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俗話說“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如:道理論證,事例論證等
4. 概括文中名人名言
5. 辯論賽:
梁啟超說我們要敬業樂業,你還有什么要問他的嗎?拉黃包車的和做總統的到底有沒有區別?職業有沒有高低之分?
三. 小結
本文是一篇演講詞,主旨鮮明,層次清晰,語言通俗,文短意長,論證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大量引用經典格言,語言上充分體現了口語和演講的巧妙結合。
四. 作業
讀了本文后,你認為學生應該如何敬業?
課后反思:
本文是一篇議論文,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更好的掌握了議論文的相關知識,并深層體會了演講與口語特色的`巧妙結合。教師依據學生情形,以辯論賽的形式組織學生雙方進行辯論,即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了印象,還激發了學生的逆向思維和批評判疑能力,教會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辯證的理解人生問題。但所討論的問題比較復雜,應根據學生的理解水平來把握討論的深度,這部分需要老師適當發問、引導、點評。
《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品味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
2、摘錄積累警句格言。
3、初步學習舉例子、講道理的論證方法。
【教學過程】
一、師生互動,引入新課
由本人梁姓引入作者梁啟超。學生讀頁下注。
二、一讀文章,讀通文意
要求: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什么?文章主要談了幾個方面的問題?
三、二讀文章,讀出精彩
1、文章中哪些語句最能打動你的心靈,或者給你的.啟發最大?
2、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名言警句,你最喜歡哪些?給大家5分鐘,看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里,背誦最多的句子。
四、三讀文章,聯系生活
1、我的鄰居經常對他的小孩說這樣的話:“你不好好讀書,將來掃大街去!”請同學們運用文章中作者的語言來批判這種觀點。穿插杜魯門當選總統時,記者采訪其母親時說的一些話。
2、現在有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經常泡網吧,打游戲。梁啟超在文章中說,“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并且從四個方面闡述了理由。請你也參照這種寫法,說說學習是有趣味的,勸誡這些同學。動筆寫一寫。
五、四讀文章,讀出自己
談談讀了這文章,自己有何收獲。
《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學習這篇講演詞條理清晰,論據生動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論點,了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以及怎樣才能做到敬業與樂業。
3、掌握幾種論證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這篇講演詞的結構安排,體會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的特點。
2、體會語言表達通俗淺顯、準確周密,生動有力的特點。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預習字詞:
旁騖(wù )褻瀆(xiè dú )駢(pián)進強聒(guō )不舍
斷章取義: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內容,而只根據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褻瀆:輕慢,不尊重。
二、導入新課:
結合“知識決定命運,態度決定一切”這句話,讓學生談談自己對待學習的態度,引入課文《敬業與樂業》。
簡介梁啟超: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號飲冰室主人。清光緒舉人。和他的老師康有為一起,倡導維新變法,并稱“康梁”。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全集》。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后討論文章結構,理清思路。(提示:引論——本論——結論)
明確:總體結構是“總——分——總”式。
第一部分(1):揭示全篇論述中心。
第二部分(2—6):論述敬業和樂業的重要。
第三部分(7):總結全篇,勉勵人敬業樂業。
2、本文的論點是什么?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我確信‘敬業樂群’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3、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談了哪幾個問題?
作者先后談了“有業之必要”、“要敬業”“要樂業”三個問題。
4、作者在論證“有業之必要”時,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找出來,試做具體的分析說明。
一是舉例論證。舉了孔子和百丈禪師的例子,說明有業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論證。引用儒門和佛門的話,證明“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
5、作者是如何層層深入的論證“敬業的重要性”的?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先解釋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無適便是敬”,解釋“敬業”的含義就是專心至志、心無旁騖;接著,用設問句提出“業有什么可敬的,為什么要敬業”;最后用設問句“怎樣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呢?”過渡并引導,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訣就是忠實”,“是敬”。
在這部分中,作者主要運用了道理論證和事例論證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話解釋什么是敬,是道理論證;舉拉黃包車和當大總統的例子;舉佝僂丈人承蜩的例子,論證忠實才能做到敬業:引用曾文正的話,孔子的話和莊子的話,都是為了強調一個道理:“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二、繼續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8-9段,思考:在這一部分中,作者運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
作者主要運用了事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2、文中說“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用自己的話說說“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
首先是有一份正當的職業,不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對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忠實地把它做好;要從專心做事中發現樂趣,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
三、寫作特點
1、論證條理清晰,論據生動有力。這篇講演詞開頭提出論題,中間主體部分分兩層論述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末尾總結全篇。條理很清晰。證明論點的過程,舉了多種論據:有生活中的.實例,有古代、外國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親身經歷的卓有成效的經驗,還有古人的流傳至今的名言警句等。這些論據的精選運用,使講演詞具體、生動,富有說服力。
2、語言通俗淺顯,準確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講演多用簡明的短句,很少用長句;多用口語,明白如話,一聽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時,注重化深為淺。同時文中多次用了設問句和反問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煉了許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語言顯得概括有力。
四、課堂小結
本文是一篇演講詞,主旨鮮明,層次清晰,語言通俗,文短意長。課文結構層次清晰。開頭就開宗明義地提出了“敬業樂業”的主旨。接下來,分別談論了“有業”“敬業”“樂業”的重要性;最后,總結全文旨意。本文在論證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大量引用經典、格言。在語言上,充分體現了口語和演講的巧妙結合。
五、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一。
2、自己做一些短小議論文的練習。
《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敬業與樂業》選自近代思想家梁啟超的《飲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講人生與事業關系的演講詞。文章開宗明義提出了“敬業樂業”的主旨,接著分別談論了“有業”“敬業”和“樂業”三個問題,最后用“責任心”和“趣味”總結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鮮明,層次清晰,語言通俗,文短意長。
教學目標
1、理解“敬業與樂業”的主旨。
2、積累經典語句、格言。
3、學習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兩種論證方法。
4、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
5、感受先哲的思想風采,品味哲理,豐富個性內涵。
教學重點
1、學習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兩種論證方法。
2、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
教學難點
真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旨意。
教學方法
1、誦讀法2、研討探究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理解、積累“征引、旁騖、敬業樂群、斷章取義、不二法門”等詞語;積累記誦文中的經典語句、格言。
2、理清文章思路,初步理解文章內容。
3、把握本文論證結構方式及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等論證方法。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神奇教練米盧“態度決定一切”的論斷,啟迪的不僅是奮進中的中國足球,在更大程度上引發的是人們對生活態度、處事原則的深層思考。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近代思想家梁啟超的一篇宣講人生與事業關系的演講詞——《敬業與樂業》,在感知先哲思想風采中,去觀照自己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領悟人生價值。(板書文題、作者)
二、預習檢測
1、在課前學習的基礎上,請同學們有秩序地進行知識搶答。
① 結合歷史知識,談談你對梁啟超的了解。(同學相互補充)
② 檢測生字注音及詞語解釋
③議論文包括哪三要素?常見的論據形式?常見的論證方法?議論文的基本結構形式?
【課件展示】
1、梁啟超資料:
梁啟超(1873~1929年),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學者。“戊戌變法”領袖之一。
梁啟超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一生著述宏富,所遺《飲冰室合集》計148卷,1000余萬字。為后人留下了豐厚的學術遺產,成為一代宗師。梁啟超是清末民初中國文壇上影響最大的一個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學革命開辟了近代文學理論探索和文學創作的新局面。
2、詞語解釋
斷章取義:意思是不顧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斷,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門:佛教用語,指直接入道、不可言傳的法門。常用來比喻最好的或獨一無二的方法。
征引:引用。
旁騖(wù):在正業以外有所追求,不專心。
褻瀆(xièdú):輕慢,不敬。
強聒(guō)不舍:嘮嘮叨叨說個沒完。強聒,過分羅嗦。不舍,不停。
敬業樂群:對自己的事業很盡職,和朋友相處很融洽。
3、議論文知識
議論文的三要素:
常見的論據形式:
議論文論證方法:
議論文的基本結構形式:
三、朗讀課文,整體把握
1、結合議論文的基本結構形式(引論----本論-----結論),列出提綱
2、文章圍繞著“敬業與樂業”,這個論題,提出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提示:根據論點常見的出示方式)
3、本論部分,作者先后談論了哪些問題?并思考:這幾個問題之間的關系。
(提示:找關鍵句如:第二段:“所以在講演正文以前,先要說說有業之必要”;第六段:“第一要敬業”;第八段:“第二要樂業。”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列出本論部分的結構提綱)
四、閱讀課文,合作探究
本文除了條理清楚以外,課文運用了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加以證明。閱讀課文,在文中標示出來。
(一)瀏覽三至五段
道理論證: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舉例論證:唐朝名僧百丈禪師“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飯”的例子
證明“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的道理,強調有業是做人之本。
(二)速讀六至七段
第六段:道理論證:主一無適便是敬-----朱熹
舉例論證:當大總統和拉黃包車的例子
證明: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
第七段:道理論證:做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曾文正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莊子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子
舉例論證:佝僂丈人承蜩的故事;當木匠和當政治家的例子
證明“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重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
(三)速讀第八段
論證方法:道理論證(引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孔子
道理分析:【質疑】
“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為什么呢?(四點原因)——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四點嗎?
第一:身體力行得快樂
第二:刻苦奮斗有快樂
第三:競爭取勝找快樂
第四:遠離無聊就快樂
證明:樂業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五、回顧小結:
學生總結,教師補充。【重點】
1、本文的論點是:
2、圍繞論點,作者先后嘆了、、三個方面的'問題。它們之間的關系是:。
本文主要引用了、的論證方法。本文的結構方式是。
六、拓展提高
本文主要運用了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證明觀點的正確,同學們能夠從文中找出并辨析這兩種論證方法,理解其作用,那么你會運用這兩種方法嗎?
(一)、文中在談到“有業之必要”時,舉了孔子和百丈禪師的兩個例子加以說明;談到“凡職業都有趣味的”時,列舉了四個原因加以說明。參照兩種寫法,試著為“有業之必要”列舉幾條理由或為“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幾個例子。
學生合作、交流,教師簡要提示:
(1)“有業之必要”的理由,如:①可以謀生,使自己在經濟上獨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賴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牽制;②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頓,不至于無所事事、煩悶無聊;③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規律,有利于健康養生;④從業過程中的困難、挫折、煩惱,是對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鍛煉;⑤事業上的小小成功,都會增強自信心與成就感,給人帶來精神滿足;⑥有創造性的成就,更是對生命價值的最高肯定等。(可以結合課文內容如5、8兩段,說出自己對問題的獨特理解更好)
“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居里夫婦在成噸的工業廢渣中提煉“鐳”,幾年如一日,非常艱辛與枯燥,但他們懷著找到“鐳”的夢想,從沒有認為這項工作是無聊的,從沒有抱怨叫苦而想放棄。
(二)、“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依照作者的這一標準衡量,你能從生活也發現一兩位這樣的“天地間第一等人”嗎?【課件展示】
六、鞏固積累
本文引用了大量的名言,在理解其含義的基礎上背誦這些名言。
七、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研讀,繼續探究課文深層內涵。
體會演講特點。
一、知識回顧
提問積累的名言
1、證明“有業是做人之本”時,引用:
2、證明“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時,引用:
3、證明“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有利,又于人生最為有利”時,引用:
二、研讀課文,深入思考
1、作者所論述的“敬業與樂業”中的“業”僅局限于狹義的職業嗎?(參考第五段、第六段的內容,結合自己的理解回答)
明確:文中“業”的含義并不局限于狹義的職業。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所以,“敬業與樂業”的意義,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謀生職業,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
2、演講最后,作者言簡意賅地把“敬業與樂業”總結為“責任心”和“趣味”,說“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那么,你認為“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
明確:
①是有一份正當的工作;
②對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忠實的把它做好。
③要從專心做事中發現樂趣,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
3、作為中學生,請你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你對“敬業樂業”的理解?(暢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三、質疑研討:
學生針對作者的某些觀點或者某些句子持不同意見或者不理解的,先在小組內交流討論,解決不了的,班級交流解決。
老師預設:
1、文中說,“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你贊同這種說法嗎?聯系現實生活說說你的理由。
作者“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的說法值得質疑。人類或個體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勞作”,“休閑”也是人生的重要內容。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休閑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還在不斷提高。正如“人不是為吃飯而生活”一樣,人也不是“為勞動而生活”。
2、課后練習四。
設想:教師依據學生作業完成情形,組織辯論雙方,由班級學習委員擔任本場辯論主席,教師作評判點證。辯題:想當元帥的士兵是好士兵安于職守的士兵是好士兵
小結:課文中,作者認為任何職業不分高下,是勸告那些“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的人,要腳踏實地、勤懇敬業,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進而體會職業的樂趣和人生的價值。從現實的個人生活幸福考慮,只有這樣,才能安身立命(儒家),獲得心靈的寧靜與平和(佛家)。而拿破侖的名言,則是為了激勵人們樹立遠大抱負,努力挖掘自身潛能,勇于向命運發出挑戰。
另一方面,在特定的社會歷史階段,職業分工的確有“尊卑”之別,任勞任怨地“敬業”未必能保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與獲得尊重。這時候,還要讓職業卑賤者“敬業樂業”,不僅不太可能,而且有維護既有等級秩序之嫌。拿破侖的話也有問題:在一支部隊里,元帥只能有一個,士兵卻需要千千萬,如果每一個士兵都不安心做士兵,都懷揣著元帥夢,這支部隊的戰斗力也大可懷疑。畢竟,社會所提供的“元帥”職位是少之又少的,如果大多數“士兵”想當“元帥”又當不成,人生豈不盡是一場失敗?
可見,兩種說法適用的語境有所不同,反映的人生觀也有區別。如果說,梁啟超教導人們要安于本職、不可好高騖遠,體現了隱忍而自斂的中國人生哲學,那么,拿破侖鼓勵士兵要爭當元帥,則是典型的西方個人本位的進取型、外向型人生觀。理解。
三、合作探究
本文是一篇演講詞,通過學生了解演講的特點及口語的特點。
介紹演講的基本知識【課件展示】
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要求:①認清對象。確立主旨。這里講的是針對性。演講是直接面對聽眾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須了解聽眾對象,認清環境場合,明確演講的主旨。“②思路清晰,節奏明快。③感情充沛,說理充分。
結合演講的要求,共同探討本文是如何體現以上這些特點的:(思路清晰;說理充分(大量引用經典、格言,是課文在論證上的最大特點)上節課已經分析,簡單一提,重點是第一點)
(一)、針對性:
質疑研討:有人說:“梁氏的‘敬業’說,有著矯正世風、改良國民性的積極作用。”請聯系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談談這種說法的意義。
明確: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有等級色彩的文化,中國人的職業觀向來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人們的讀書目的又是“學而優則仕”“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種官本位的文化,極度蔑視普通職業,尤其是體力勞動,人們紛紛以出人頭地、顯親揚名為人生價值的實現。因此,課文論述的“敬業”說,有著矯正世風,改良國民性的積極作用。
(二)、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體會口語和演講的特色
(1)引用古籍名言時,用通俗的口語進行解釋。(上節課已講)
(2)語言通俗,如話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禪師的故事時,說:“這位言行相顧的老禪師,老實不客氣,那一天便絕對地不肯吃飯。”
“人生從出胎的那一秒起到咽氣那一秒止,除了睡覺以外,總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擱起不用”(第八段)
(3)結合演講時的情境,注意和聽眾現場交流。
例如:“今天大熱天氣,我在這里喊破喉嚨來講,諸君…還不是一樣在淘神費力?(第八段)
“我盼諸君和我一同受用”
(4)設問句的使用,有利于聽眾的注意和思考。
如:業有什么可敬呢?為什么該敬呢?
(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
至于我該做哪一種勞作呢?(全看我的才能如何,境地如何)
怎樣才能把勞作做圓滿呢?(絲毫不肯分心到事外……)
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為什么呢?(四點原因)
四、學生談本課收獲
1、知識上,我學到了:
2、思想上,我懂得了:
五、結束語
同學們,通過閱讀、探究,我們對課文有了深層的理解,對人生與事業多了一些思考。希望同學們以文中所說的“敬業樂業”的精神去提升我們的學習,去實踐生命的價值。
六、板書設計(可以有學生列出板書)
語言特色
1)引用古籍名言時,用通俗的口語進行解釋。
2)語言通俗,如話家常。
3)結合演講時的情境,注意和聽眾現場交流。
4)設問句的使用,有利于聽眾的注意和思考
《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和思路,理解“敬業與樂業”的主旨。
2.理解、積累“征引、旁騖、敬業樂群、斷章取義、不二法門”等詞語。
3.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
過程與方法:
1.積累記誦文中的經典語句、格言。
2.初步學習“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
3.體會語言表達通俗淺顯、準確周密、生動有力的特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梁啟超對人生與事業關系的宣講。
2.培養科學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和思路。
2.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
教學難點:
真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旨意。
教學方法:
誦讀法 研討探究法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預習
1.給加點字注音
旁騖( ) 佝僂( ) 解剖() 扯直( )
2.根據注音寫字。
褻dú( ) pián進( ) 教huì( ) jiǎn擇( )
二、 導入新課
1. 同學們,神奇教練米盧“態度決定一切”的論斷,啟迪的不僅是奮進中的中國足球,在更大程度上引發的是人們對生活態度、處事原則的深層思考。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近代思想家梁啟超的一篇宣講人生與事業關系的演講詞——《敬業與樂業》,在感知先哲思想風采中,去觀照自己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領悟人生價值。(板書文題、作者)
2.資料助讀
(多媒體顯示“戊戌變法”和梁啟超圖片資料:)
梁啟超(1873~1929年),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子、哀時客、飲冰室主人、自由齋主人等,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十七歲中舉,后隨其師康有為參與維新變法,事敗后流亡日本,在當地創辦《新小說》雜志,并與孫中山等革命人士來往密切。回國后又曾組織進步黨爭取憲政。1920年后,脫離政界,先后在清華、南開任教授,并專心著述。梁啟超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一生著述宏富,所遺《飲冰室合集》計148卷,1000余萬字。為后人留下了豐厚的學術遺產,成為一代宗師。梁啟超是清末民初中國文壇上影響最大的一個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學革命開辟了近代文學理論探索和文學創作的新局面。
3.演講的基本知識
提示: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群眾的手段,而且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鍛煉和培養青年口才的一種手段。演講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要求:①認清對象。確立主旨。這里講的是針對性。演講是直接面對聽眾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須了解聽眾對象,認清環境場合,明確演講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對于演講尤為重要。②思路清晰,節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證動人。④語言準確,形象生動。
三、整體感知
學生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文中表現作者對敬業與樂業觀點、看法的語句。
學法指導:①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即文章的關鍵句。在議論文中,就要領會作者的觀點.
[明確]: 文中表現作者觀點、看法的語句有:
(1)“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
(3)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勞作的。
(6)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么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在做的事來和他交換。
(9)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
(10)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
(11)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
(12)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
(13)因為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一步一步的奮斗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
(15)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
四、交流互動
1.對文中作者的觀點,你體會最深的是哪一點?請結合自身的學習生活,談談你的理解。
2.學生再讀全文,思考:
(1)演講開始,作者就開宗明義提出了“敬業樂業”的主旨,說它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接下來,文中圍繞主旨談了哪幾個問題?它們之間有著怎樣的邏輯聯系?
學生回答后明確:梁啟超引用《禮記》和《老子》中的格言,“斷章取義”歸結出“敬業樂業”的主旨后,分別淡論了 “敬業”和“樂業”兩個問題。
“敬業”的含義就是專心致志心無致志、心無旁騖,“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僅有“發憤忘食”的“敬業”還不夠,“樂以忘憂”的“樂業”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價值。
(2)演講最后,作者言簡意賅地把“敬業與樂業”總結為“責任心”和“趣味”,說“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那么,你認為“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
明確:“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當的職業(或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對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忠實地把它做好;要從專心做事中發現樂趣,不是皺著眉頭、滿腹牢騷地叫苦,而是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
五、質疑交流
1.作者所論述的“敬業與樂業”中的“業”僅局限于狹義的職業嗎?
2.文中說,“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你贊同這種說法嗎?聯系現實生活說說你的理解。
3.梁氏的“敬業”說,有著矯正世風、改良國民性的積極作用。請聯系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談談這種說法的意義。
學生研討探究,教師相機點撥:
(1)文中“業”的含義并不局限于狹義的職業。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所以,“敬業與樂業”的意義,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謀生職業,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
(2)作者“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的說法值得質疑。人類或個體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勞作”,“休閑”也是人生的重要內容。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休閑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還在不斷提高。正如“人不是為吃飯而生活”一樣,人也不是“為勞動而生活”。
(3)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有等級色彩的文化,中國人的職業觀向來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人們的讀書目的又是“學而優則仕”“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種官本位的文化,極度蔑視普通職業,尤其是體力勞動,人們紛紛以出人頭地、顯親揚名為人生價值的實現。因此,課文論述的“敬業”說,有著矯正世風,改良國民性的積極作用。
4.學生有感情地誦讀全文,體會演講詞文體特色。
六、自主小結
本文是梁啟超于1922年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所作的一次演說的演講詞。這篇講演詞針對聽講者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敬業與樂業”的論題,深入地論述了什么是敬業,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以及怎樣才能做到敬業與樂業;殷切地希望大家發揚敬業、樂業的精神,去過人類合理的生活。全文結構完整,層次分明,條理清晰,語言表達通俗透徹,說服力強。
七、反饋練習
文中說:“事的性質,從學理上解剖起來,并沒有高下。”又說:“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同一價值。”而拿破侖有句名言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對這兩種人生觀,你如何看待,傾向于哪一種?請從事例和道理兩方面為你的看法搜求充足的證據。
八、布置作業
1.本課《與課堂同行》
2.按要求預習下一課《陋室銘》
《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恰當運用事例或道理證明自己觀點的方法。
2.積累經典語句、格言,體會演講詞的特點。
3.結合生活體驗品味哲理,了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建立快樂學習觀。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范讀、跟讀、自由讀、表演讀等方式體會演講詞的特點。
2.學習恰當運用事例或道理證明自己的觀點。
(本文教學擬設一系列緊扣文本又貼近生活的話題,在對話中推動學生閱讀、思考和探究。)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解題導入
提出疑問:
1.你理解的“業”指的是什么?職業、工作。
2.“敬業”是什么意思?專心致力于工作。
3.“樂業”又是什么意思?快樂地工作。
4.標題是否表達了作者的觀點?否。
二、 飲冰室主人——梁啟超
結合注解1了解梁啟超。
補充:(多媒體呈現)
梁啟超自號“飲冰”,取的是莊子內熱飲冰之意,只是數十年的“飲冰”,也未能涼了他的熱血。
“飲冰”與《飲冰室合集》:“飲冰”,語出《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意思是現在我早晨接受命令而晚上飲冰,我難道內心很焦熱嗎?后人以“飲冰”形容惶恐焦灼意。
三、整體感知
要求學生反復閱讀課文,討論:(多媒體顯示問題)
1.演講中哪句話最能體現作者的觀點?
明確:“敬業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作者先后談論了哪幾個問題?
明確:作者首先論述有業之必要,因為“敬業樂業”的前提是“有業”。接著再論述敬業之重要和樂業之重要;最后歸結全文: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既有責任心又有趣味。
四、深入研討
設計如下話題:(多媒體呈現話題)
1.課文是如何論述有業之必要的?(可以先朗讀3、4自然段,正音。)
梁先生引用了孔子的話和百丈禪師的故事,得出“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的結論,強調“有業”是做人之本。
2.“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化用自古語“百事孝為先,萬惡淫為首”,談談這樣化用的好處。
準確的化用旗幟鮮明地表明了講演者的態度,極有感染力。
3.請結合現實談談你對“業”的看法。
示例:(多媒體呈現)
(1)一個人有了職業,好處是很多的。做出了奉獻,充實了生活,也能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踏踏實實的。一旦一個人沒有了職業,他可能會去乞討,就失去了人的尊嚴,更惡劣一點,他可能去干一些不利于國家、不利于人民的事情,一天到晚提心吊膽的,肯定沒有快樂。這樣就會影響到社會風氣。所以,有也是必要的。(全面地談到了有業既利于自己,也利于社會,并從反面說到了無“業”的危害。)
(2)當一個人整天無所事事,他就會像一只離群的大雁,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在原地不停地徘徊,會感到無比的郁悶與孤寂,即使他想掩蓋,也不能擺脫他的形只影單。所以,有業是必要的。(運用比喻手法,生動地描述出無業的悲哀,讓我們明白有業之必要。)
五、拓展延伸作業
聽了同學們的討論,請寫一段文字補充論證有業之必要。(討論可能會一晃而過,要求學生寫出來,有助于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第二課時
一、知識回放
聽寫詞語:斷章取義、不二法門、理至易明、飽食終日、言行相顧、心無旁騖、趨之若鶩、褻瀆、發憤忘食、老之將至、強聒不舍。
二、繼續研讀課文
1.課文是如何論述敬業之重要的?請勾劃原文句子分析作者的論證思路。
(1)首先解釋什么是敬?
明確:“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
(2)接著論證“為什么該敬呢?”作者用了一個極具感情的詞語來說明職業是可敬的。
明確:“神圣”。
(3)作者還舉了事例來證明“職業的神圣”。
明確:“當大總統是一件事,拉黃包車是一件事……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4)“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你覺得哪些人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示例:(多媒體呈現)
①居里夫人在實驗室里勤奮工作,提煉出了鐳,獲得了諾貝爾獎,她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②梁啟超是天地間第一等人。梁實秋在《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中說,他演講到緊張處,就是表演。手舞足蹈,嘆息,狂笑等,梁先生至情至性的演講就如他所說,做一種勞作做到了圓滿,所以他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③邰麗華自小失聰,但這并沒有阻擋她對舞蹈的熱愛。她始終不渝地舞蹈著,一場《千手觀音》向世界展示了靈動優美的舞姿,使世界為之震撼。她是天下第一等人。
(5)接下來作者又講到“如何敬”的問題,體現這一思路的句子是哪句?
明確:“怎樣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呢?”
(6)《莊子》“佝僂丈人承蜩”是什么意思呢?請講述這個故事。
(7)接下來作者又舉了兩個例子——
“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同一價值;我信得過……同一價值。”
(8)你們贊同這個觀點嗎?
示例:(多媒體呈現)
①我認為這幾件事并非有同樣的價值。比如說,一個木匠做好的桌子只能使極少數人受益,當它消失之后,給人們帶來的`損失也不會太大,而一個共和國的存在與否卻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價值是不等的。
②我同意梁啟超的觀點。價值是不能有職業的高低來衡量的,同樣是為社會作貢獻,雖然功勞不一樣,但價值是等同的。如果人們的職業有價值高低之分,那一位清潔工辛勤工作一輩子,他的價值就不如其他人嗎?每一個敬業的人都實現了自己的價值,就是同一價值。
(這樣的討論有助于培養質疑精神。名家的觀點也不一定全面,我們應該有懷疑精神,要敢于說“我認為”。不同的職業創造的價值也許會不同,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們不能用價值來判定職業的高低,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大樹是可敬的,小草同樣裝點著春天。)
2.課文是如何論述樂業之重要的?
(1)朗讀課文,體會演講的特點。(多媒體呈現演講特點)
①語言通俗,如話家常。“做工好苦呀!”
②注意結合現場氣氛。“今日大熱天氣,我在這里喊破喉嚨來講,諸君扯直耳朵來聽……”
結合前文,看看還有什么特點,尤其是引用名言方面。
③引用名言,通俗注解。
(2)樂業之重要。
梁先生首先說明“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人應該“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然后從四個方面論證“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這四個方面可概括為:睹其變化樂、奮斗前行樂、競爭得勝樂、杜絕游思樂。(加點字多媒體呈現)
(3)請為“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幾個例子。
教師可以自己的教育快樂觀證明職業是有趣味的:“在淺薄浮躁與急功近利的今天,語文給了我一片寧靜的天空,一顆自由的心靈,一份自在的生活,一襲自然的情感。在語文園地里耕耘,我快樂!”
三、拓展延伸
請結同學們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寫一段文字,談談如何在學習中找到快樂。
【板書設計】
(總)提出中心論點――敬業樂業是生活的不二法門
“有業”的重要性(敬業樂業的前提)
什么是“敬”
論述“敬業” 為什么要敬業
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
(分)論證中心論點
怎樣做到敬業
列舉反面現象,進行批駁
論述“樂業”
為什么要樂業
(總)總結全文――敬業和樂業也就是責任心和趣味(人類合理的生活)
《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敬業與樂業》是一篇宣講人生與事業關系的演講詞。本文緊扣中心“敬業樂業”展開論述。開始援引古籍提出中心論點,闡明“敬業樂業”的主旨;接著論述有業之必要,再轉入論述主體,分別從敬業和樂業兩方面逐一論述;最后用“責任心”和“趣味”總結精神旨意,收束全文。全文主旨鮮明,層次清晰,語言通俗,文短意長。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維度看,學習課文意在引導學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風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問題,豐富個性內涵。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敬業樂群、安居樂業、斷章取義、不二法門、言不及義、褻瀆、強聒不舍”等詞。
2.體會演講詞的文體特點。3.初步學習舉例子和講道理的論證方法。
能力目標
1.理清作者的思路,體會作者是怎樣層層深入地論述自己的觀點。
2.仔細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的巧妙結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品味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
2.建立快樂學習觀:尊敬學習,就是尊敬自己。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仔細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的巧妙結合。
2.指導學生了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并聯系自己的實際,用敬業與樂業的態度對待生活。
突破方法:通過范讀、跟讀、自由讀等方式體會演講詞的特點。本文教學擬設一系列緊扣文本又貼近生活的話題,在對話中推動學生的閱讀、思考和探究。
難點:
對“敬業與樂業”精神的真切領悟與質疑問難。
突破方法:結合練習四,組織學生進行研討和辯論;還可以結合練習二提出的兩種論證方法,進行小論文或辯論提綱的寫作。領悟作者精神旨意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學習體驗,同時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定背景,來領會梁啟超提倡“敬業與樂業”的良苦用心。
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這篇演講詞語言表達通俗淺顯,大量引用經典、格言。教學中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整體把握課文主要觀點和思路,體會演講的口語特色。
2.研討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研討,深層理解“敬業與樂業”的主旨,同時對文中的觀點大膽質疑問難,辯證理解人生問題,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和批判質疑能力。
第1課時
一、問題設計、情景創設
設計(一)
由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體驗導入:問:你什么時間最快樂?(學生談自己的體會)
問:雷鋒日記中有一句話“對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熱”,你從這句話中想到了什么?
問:牛頓在實驗室作實驗時忘了吃飯,居里夫婦在艱苦的環境中經過無數次的試驗終于發現了鐳……這些科學家們為什么能這樣?(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回答)
小結:他們不僅有偉大的理想,更有一種執著的敬業精神。他們以勞動為快樂,以通過自己的勞動為人類創造財富為快樂,這是值得每一個人學習的可貴的敬業精神。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教我們“敬業”“樂業”的文章。
設計(二)
米盧在擔任中國足球教練時,曾講過一句話“態度決定一切”,啟迪的不僅是奮進中的中國足球,更引發了人們對生活態度、處事原則的深層思考。“態度”是一切事情能否成功的至關重要的因素,我們的學習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近代思想家梁啟超的演講詞——《敬業與樂業》,讓我們在感知先哲思想風采中,觀照自己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領悟人生價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先讓學生簡單介紹自己了解的梁啟超。由學生交流各自準備的有關梁啟超的資料,然后教師做適當補充,并點明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
教師朗讀課文,學生聽讀,并做好標記。
多媒體投影需要注意的詞語,讓學生讀寫:
(1)敬業樂群:對自己的事業很盡職,和朋友相處很融洽。
(2)安居樂業: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3)斷章取義:不顧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句或一段。斷,截取。章,篇章。
(4)不二法門:比喻最好的或獨一無二的方法。
(5)言不及義:指凈說些無聊的話,沒有一句正經的。及,涉及。義,正經的道理。
(6)褻瀆:輕慢,不敬。
(7)強聒不舍:嘮叨沒完沒了。
在讀寫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幾種方法幫助學生盡快、正確地掌握,比如讓學生自己尋找最容易寫錯的字詞并提問,或者個別同學在黑板上聽寫,也可以是同桌兩個人相互提問的方式。
教師介紹有關演講的常識。學生邊記邊思考,并且聯系在電視中所看過的大學生演講比賽等節目來體驗、理解。
2.自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學生自由讀課文,圈點勾畫文中表現作者對敬業與樂業看法的語句。對文中作者的觀點體會最深的是哪一點?請結合自身的學習生活,談談你的理解。
學生自由發表對作者觀點的感受,小組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先讓學生來解決,因為有的問題,這個學生不會,可能別的同學恰恰理解得比較到位。找一個小組把組內梳理的文章結構提交全班,有不同意見可討論。教師可以借梳理文章結構,解決學生的疑惑點,加強學生對議論文結構的認識。
分析:本文共九段,總體結構是“總—分—總”式,開頭部分總起全篇,然后分別論述敬業與樂業,兩個分論點平行并列;最后總結全篇。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題目的來源,揭示全篇的論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8段):論述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本部分是全文主體,分三層進行論述。
第一層(第2~5段):論述有業的必要。
第二層(第6~7段):論述敬業的重要。
第三層(第8段):論述樂業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總結全篇,勉勵人們敬業樂業。
學生分小組聲情并茂地朗誦這篇演講詞,甚至可以走上講臺做模擬演講式朗讀。試找出并積累幾條自己認為論述敬業與樂業最精彩的警句,讓學生體會講道理的論證方法。
課文論述為什么要敬業時,舉大總統和拉黃包車這兩件事論證;論述怎樣做到敬業時,舉木匠做成一張好桌子和政治家建設一個共和國、挑糞的把馬桶收拾干凈和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這兩組例子,以兩種差距懸殊的職業作比,對比鮮明,說服力強。試仿照這種舉例論證的方法,為課文第3、4段再寫一組類似的論據。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體會舉事例的論證方法。
三、學生再讀全文,思考探究問題
學生再次帶著問題朗讀課文,然后討論,全班交流,學生互相評論補充,明確問題要點:
(1)演講開始,作者就開宗明義提出了“敬業樂業”的主旨,說它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接下來,文中圍繞主旨談了哪幾個問題?它們之間有著怎樣的邏輯聯系?
(2)演講最后,作者言簡意賅地把“敬業與樂業”總結為“責任心”和“趣味”,說“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那么,你認為“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
(3)本文的寫作特色和語言特色有哪些?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梁啟超引用《禮記》和《老子》中的.格言,“斷章取義”歸結出“敬業樂業”的主旨后,分別談論了“有業”“敬業”和“樂業”三個問題。
“敬業樂業”的前提是“有業”,“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強調了“有業”是做人之本。“敬業”的含義就是專心致志、心無旁騖,“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僅有“發憤忘食”的“敬業”還不夠,“樂以忘憂”的“樂業”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價值。
(2)“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當的職業(或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對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忠實地把它做好;要從專心做事中發現樂趣,不是皺著眉頭、滿腹牢騷地叫苦,而是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
(3)寫作特色:論證說理,引經據典。
語言特色:語言通俗淺顯,準確周密,生動有力。
四、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的學習目的主要是理清作者的思路,體會作者怎樣層層深入地論述自己的觀點;初步學習舉例子和講道理的論證方法,了解演講詞的文體特點。
五、布置作業
1.文章告訴我們敬業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在作者眾多的觀點中,你是否有自己的疑惑或者不同見解?
2.反思自己在學業中的種種態度和做法,談談學習本文后的啟發。
第2課時
一、導入新課,由落實上節課的作業入手
上節課同學們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理清了文章思路,還感受了演講詞的寫作特色和語言特色,這堂課我們結合“學習”是我們學生的“職業”這個實際,看大家能否談得更真切、更精彩。
二、精讀課文,深入感悟
學生仔細研讀課文,品味語言的巧妙之處。
先是學生發問: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別的同學按自己的理解解答,其他同學補充,教師可作適當引導。
1.首先是設問巧妙:
①倘若有人問我:“百行什么為先?萬惡什么為首?”我便一點不遲疑答道:“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
②業有什么可敬呢?為什么該敬呢?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人類既不是上帝特地制來充當消化面包的機器,自然該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認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
③至于我該做哪一種勞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④怎樣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呢?惟一的秘訣就是忠實,忠實從心理上發出來的便是敬。
⑤不愿意做逃得了嗎?到底不能。結果還是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去做。
⑥“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為什么呢?第一,因為凡一件職業,總有許多層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變化、進展的狀態,最為親切有味。第二,因為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一步一步的奮斗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第三,職業性質,常常要和同業的人比較駢進,好像賽球一般,因競勝而得快樂。第四,專心做一職業時,把許多游思、妄想杜絕了,省卻無限閑煩惱。
2.其次是語言的妙處:“今天所講,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我盼望諸君和我一同受用!”
有一種不可辯駁的力量,但話又說得很委婉;“我深信”“我盼望”,沒有生硬的號令,但誰又能不聽他的呢?作者將“敬業”和“樂業”轉化成了“責任心”與“趣味”,去生就熟,去繁就簡,全然一智者形象。
三、學生合作研討,質疑問難
1.學生默讀課文。
2.學生自由提出問題,把自己的疑惑點提交小組,討論思考。鼓勵其他同學按自己的理解解答,教師可作適當引導。預設學生的疑惑點有:
(1)作者所論述的“敬業與樂業”中的“業”僅局限于狹義的職業嗎?
(2)文中說,人必須“為勞動而生活”“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你贊同這種說法嗎?聯系現實生活說說你的理解。
(3)品味“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的表達效果。
學生研討探究,教師相機點撥:
(1)文中“業”的含義并不僅局限于狹義的職業。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所以,“敬業與樂業”的意義,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謀生職業,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
(2)作者“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的說法值得質疑。人類或個體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勞作”,“休閑”也是人生的重要內容。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休閑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還在不斷提高。正如“人不是為吃飯而生活”一樣,人也不是“為勞動而生活”。其二,人既然是社會動物,其職業地位、從業心理就不可能不受社會環境的制約。在特定的時代,拉黃包車的,即使再敬業,也要飽受欺凌、困苦卑賤(如《駱駝祥子》中的祥子),與大總統的生活判若天壤。這時要求拉黃包車的要安心、樂于拉車,可能嗎?合理嗎?梁啟超認為,木匠與政治家、挑糞的和軍人,大家同是替社會做事,這個出發點是好的,只是在現實社會中,還需要我們每一個人能夠在意識領域里真正消除等級的鴻溝。
(3)品味:就是“所有的職業都神圣,所有的職業都可敬”。前句是由上文事例得出的結論,后句是由結論得出的觀點,自然回答上文設問:“業有什么可敬呢?為什么該敬呢?”雙重否定句更顯立場鮮明。
3.教師發問:文中說“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依據作者的這一標準來衡量,你能從身邊也發現一兩位這樣“天地間第一等人”嗎?請聯系自己的實際談談我們中學生該如何去做。
學生即席發言交流,鼓勵學生討論,踴躍作答,其他學生評析。教師適當點撥:那些普通人做的瑣事,很多都忠實圓滿地完成,他們都可以稱為“天地間第一等人”。這樣的例子在我們身邊有很多。
四、體驗反思(多媒體出示)
1.課文中說:“事的性質,從學理上解剖起來,并沒有高下。”又說:“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同一價值。”然而,有人卻引用拿破侖的話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討論一下,對這個問題究竟應該怎么看。
此問題意在激發學生的逆向思維和批評判疑能力,辯證地理解人生問題。所討論的問題比較復雜,應根據學生的理解水平來把握討論的深度。
組織辯論賽:
教師依據學生情形,組織辯論雙方,由班級學習委員擔任本場辯論主席,教師作適當點評。辯題:想當元帥的士兵是好士兵,安于職守的士兵是好士兵。
小結:課文中,作者認為任何職業不分高下,是勸告那些“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的人們,要腳踏實地、勤懇敬業,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進而體會職業的樂趣和人生的價值。從現實的個人生活幸福考慮,只有這樣,才能安身立命(儒家),獲得心靈的寧靜與平和(佛家)。
拿破侖的名言,則是為了激勵人們樹立遠大抱負,努力挖掘自身潛能,勇于向命運發出挑戰。另一方面,在特定的社會歷史階段,職業分工的確有“尊卑”之別,任勞任怨地“敬業”未必能保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與獲得尊重。這時候,還要讓職業卑賤者“敬業樂業”,不僅不太可能,而且有維護既有等級秩序之嫌。拿破侖的話也有問題:在一支部隊里,元帥只能有一個,士兵卻需要千千萬,如果每一個士兵都不安心做士兵,都懷揣著元帥夢,那么這支部隊的戰斗力也大為可疑。畢竟,社會所提供的“元帥”職位是少之又少的,如果大多數“士兵”想當“元帥”又當不了士兵,人生豈不盡是一場失敗?
可見,兩種說法適用的語境有所不同,反映的人生觀也有區別。如果說,梁啟超教導人們要忠于本職、不可好高騖遠,體現了隱忍而自斂的中國人生哲學,那么,拿破侖鼓勵士兵要爭當元帥,則是典型的西方個人本位的進取型、外向型人生觀。
2.通過對本文的學習,說一說什么是真正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快樂。學生談體會。
本環節采用學生辯論的形式進行,教師作適當發問、引導、點評。
五、拓展延伸,以讀帶寫
1.找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或含意深刻的句子,制成資料卡片,要注明出處以及閱讀感悟等,書寫要清楚規范。
2.結合“學習是我們學生的職業”這個實際,深入解讀,談談感受。
引導學生結合自身體驗進行自省式閱讀,鼓勵有獨特見解,進行個性化表達。
3.請為“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幾個例子。
教師可以自己的教育快樂觀證明職業是有趣味的:“在淺薄浮躁與急功近利的今天,語文給我回腸蕩氣的情感,給我美的升華,語文是我生活里一幅永恒的圖畫。在語文園地里耕耘,我快樂!”同時,引導學生樹立快樂學習的觀點。
六、布置作業
1.作者教我們怎樣感受職業中的趣味,你平時有這種感受嗎?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2.作者說“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你同意嗎?既然這樣,你如何看待跳槽現象?
把上面的感受和觀點寫在練筆本上。
資料鏈接
作者資料: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子、哀時客、飲冰室主人、自由齋主人等,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十七歲中舉,后隨其師康有為參與維新變法,事敗后流亡日本,在當地創辦《新小說》雜志,并與孫中山等革命人士來往密切。回國后又曾組織進步黨爭取憲政。1920年后,脫離政界,先后在清華、南開任教授,并專心著述。梁啟超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一生著述宏富,所遺《飲冰室合集》計148卷,1 000余萬字。為后人留下了豐厚的學術遺產,成為一代宗師。梁啟超是清末民初中國文壇上影響最大的一個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學革命開辟了近代文學理論探索和文學創作的新局面。
二、演講的基本知識
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群眾的手段,而且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鍛煉和培養青年口才的一種手段。演講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要求:①認清對象。確立主旨。這里講的是針對性。演講是直接面對聽眾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須了解聽眾對象,認清環境場合,明確演講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對于演講尤為重要。②思路清晰,節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證動人。④語言準確,形象生動。
教學反思
《敬業與樂業》是梁啟超先生于70年代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為學生所作的演講,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啟蒙教育,有很強的針對性,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把目光投注到了學生個體終身發展的主板上,讓我學生的自省意識,貫穿于教學始終,眼前的學生到將來的職業,因此,這不僅是一堂語言訓練課,更是一種職業道德教育的啟蒙。“課文無非是個例子”,“要用足用活”。本課教學充分發揮課文的“例子” 作用,以讀促思,以讀促寫,并且是由淺至深地寫,完全以文本為依托,循序漸進。讀、思、寫相結合,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師生同讀、同議、同講、同評、同寫,促進語文能力的遷移。
《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理解“敬業與樂業”的課文主旨,了解作者的人生觀,能結合生活中的事例來證明自己的看法。
2、整理和積累文中用以論證論點的大量經典格言警句,體會演講通俗淺顯的語言風格,培養自己的演講能力。
3、理清文章論證結構,了解作者是如何運用材料證明觀點的,掌握講道理、舉例子兩種論證方法。
【教學重點及難點】
體會語言表達通俗淺顯、準確周密、生動有力的特點,理解文章的中心論點,了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
【教學方法】
討論、點撥、訓練。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只有能夠鼓足干勁工作并懂得什么是汗水和疲勞的人,才會理解歡樂的感情”,他告訴我們工作要有一種執著的敬業精神,要以通過自己的勞動為人類創造財富為快樂。今天我們就學習與蘇霍姆林斯基的名字有關的文章《敬業與樂業》(板書)。
二、文題背景及解析
文章題目點明了演講的論題。其中“業”并不是局限于狹義職業,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的”。因此“敬業與樂業”的意義,就不限于正式的課主職業,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
《敬業與樂業》是梁啟超八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雖然時間以過去八十多年了,但梁啟超先生所講的內容對今天的我們仍然很有教育意義。
三、整體感知課文
1、認真讀課文(結合書下注釋理解字詞)。
2、理解課文層次:
⑴鞏固復習議論文三要素、基本結構:
板書: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議論文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⑵概括內容:
本文分為三個部分,總體結構是“總──分──總”:開頭總起全篇,提出中心論點,然后先論述“有業”,再論述“敬業”和“樂業”兩個分論點,最后總結全篇。
第一部分(第1段):釋題,提出中心論點。
第二部分(第2~8段):論述“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9):總結全篇,勉勵人敬業、樂業。
3、課文內容研讀: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⑴為什么作者先在文首交代論題的來源?有必要嗎?
在文首進行說明,可避免聽者把論題和古籍中的語句原意混淆,又顯示了演講的趣味性。同時提出論題來由,也便于揭示全文的論述要點,使聽者對演講的內容有大致的了解。
⑵講演的目的是“敬業與樂業”,為什么梁啟超在論證論點之前先說“有業”的問題?他是怎樣介紹“有業”的必要的?
“有業”是“敬業”、“樂業”的前提基礎,對“待業”的態度,決定能否“敬業”、“樂業”。
先引用孔子的話,再用事例證明,然后用自己的話從反面論證了“有業”的必要。
⑶如何理解文中的`“業”:
對“業”的理解,不應局限于職業成人的工作,可以指學生的學習,課外活動等,可以指自己的興趣愛好,學術研究,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
四、歸納本文在寫作上的特點
1、結構條理清晰:
課文開頭提出論點,中間主體部分分兩層論述“敬業”和“樂業”的必要性,末尾總結全篇,提出希望。
2、論證方法的多樣性:
道理論證使演講富有說服力。舉例論證使演講詞具體生動,吸引聽眾。
3、語言淺顯通俗。
五、課堂訓練
1、精讀6、7段,思考下列問題:
⑴文段中引用了誰得名言?說說表達了什么意思?文中首句有何作用?
引用朱熹的名言“主一無適便是敬”意思是專注于某一項工作就是敬業。名言有權威性。語言簡潔而深刻,指導作用大,用在文中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⑵文中舉了什么事例?說明什么問題?有什么作用?
把當總統和拉黃包車這兩項職業進行對比,指出職業無高下貴賤之分,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事例論據能充實議論內容,有力地證明觀點。
2、文中作者所論述的“敬業與樂業”對我們學生的學習有什么啟示?
點撥:本題考查我們讀后的感悟,應結合文中主要觀點,討論我們應以何種態度投入到學習之中去。
【板書】
中心論點:敬業與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要敬業
敬業與樂業有業之必要
要樂業
結論:敬樂人類合理生活
《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理解“敬業與樂業”的主旨。
2、領會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
3、大量經典語句、格言的積累。
教學重點
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和思路。
教學難點
真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實質。
德育目標
培養科學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研討探究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俗話說:人各有志。同學們即將初中畢業,老師很想知道大家以后想從事什么工作。……
到時,你擁有了一份屬于你自己的職業,你是否會因為是做家政而自卑地抬不起頭或者因為是個官員就趾高氣揚?或者當你不喜歡自己的工作時就輕易地選擇“跳槽”?我們究竟該怎樣去看待自己的職業,這里有一篇文章《敬業與樂業》或許會給我們極大的啟示。
二、作者簡介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維新代表人物及學者,與康有為一起領導了著名的“戊戌變法”。這篇文章是梁先生70多年前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噗該校學生所做的職前演講。
三、整體感知
1、大家大聲朗讀課文,注意讀出演講者的口吻,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自學難懂的句子。
2、作者先后談論了哪幾個問題?
有業、敬業、樂業。
3、用自己的話說說“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
首先是有一份正當的職業,(或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對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忠實地把它做好;要從專心做事中發現樂趣,不是皺著眉頭,滿腹牢騷地叫苦,而是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
四、合作探究
1、梳理文章思路,想想作者是怎樣把問題說清楚的。
一(1):引出中心論點,“敬業與樂業”。
二(2~5):論述中心論點前的鋪墊,強調“有業”是敬業樂業的基礎。
三(6、7):論述“要敬業”的原因以及怎樣“敬業”。
四(8):論述“要樂業”以及怎樣才能“樂業”。
五(9):總結全文,強調“責任心”和“趣味”的重要性。
2、思考演講稿與一般議論文章的異同:
相同點:
(1)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2) 議論文的結構:引論、本論、結論。
(3) 論據分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4) 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不同點:
(1) 結合演講時的情境,注意和聽眾現場交流。
(2) 語言通俗,如話家常。
五、布置作業
同學們現在作為學生,學習便是你們的職業,能否反思一下自己在學業中的種種態度和現象,來進一步解讀文中那些耐人尋味的語句?
下節課交流。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同學們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并理清了文章思路,還感受了演講與一般議論文的兩點不同,這堂課我們結合“學習”是我們學生的“職業”這個實際,看能否談得更真切些,精彩些!
二、研讀,領會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
文中在談到“有業之必要”時,舉了孔子和百丈禪師的`兩個例子加以說明,談到“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時,列舉了四個原因加以說明。參照兩種寫法,根據自己的理解,試為“有業之必要”列舉幾條理由或為“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幾個例子。
了解“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
三、拓展延伸
1、結合“學習”是我們學生的“職業”這個實際,深入解讀,談談感受。
(引導學生結合自身體驗進行自省式閱讀,鼓勵“有獨特見解”“進行個性化表達”。)
2、仿寫練習:
既然大家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有如此深切的見解,不如讓我們動動筆。以“樂學之必要”為論點,運用舉例子和講道理的論證方法,寫一兩段文字。
四、作業
摘抄文中經典語句、格言。
五、結語
課堂學習時間終歸非常有限,所以課內學習并非終點。讓我們課外再去讀一些關于“敬業與樂業”的名言或文章,讓這些思想滲透入我們的靈魂深處,在你面對現在的學業唉聲嘆氣時,在你將來面對不喜歡的職業怨天尤人時,希望這篇文章以及課外閱讀的文章都能給你帶去無窮的力量!
《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指導學生在朗讀中理解并積累所引用的經典、格言,體會演講詞語言的特點。
2.引導學生理清全文的行文思路,分清觀點和材料。
3.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是如何用事例和道理來闡明觀點的。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各種形式的誦讀,以讀促思。
2.利用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
3.組織小組合作探究,進行大膽質疑,辯證地理解課文觀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結合自身體驗深入領悟“敬業與樂業”的內涵,聯系實際引導學生用敬業樂業的精神對待學習和生活。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全文的思路,作者是如何運用事例和道理來證明觀點的。
2.引導學生理解“敬業”與“樂業”的內涵,聯系實際用敬業樂業的精神對待學習和生活。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所提出的敬業和樂業的重要性,并聯系實際正確認識職業與人生價值的實現之間的關系。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賞讀評議法、活動法等教學方法,此外與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結合,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朗讀來完成的。
2.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3.在課文解讀中設置好問題角度,激發學生多向思維思考問題。引導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起興趣
導語:在一次奧運會中,馬拉松比賽慶祝勝利的典禮早已結束,坦桑尼亞的選手艾克瓦里才吃力地跑進了已經幾乎空無一人的奧運體育場,他是最后一名抵達終點的選手。他的雙腿沾滿血污,綁著繃帶,他努力地繞完體育場一周,跑到了終點。著名的紀錄片制作人格林斯潘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問艾克瓦里,為什么要這么吃力地跑至終點?
這個年輕人輕聲地回答說:“我的國家從兩萬多公里外送我來這里,不是叫我在這場比賽中起跑,而是派我來完成這場比賽的。”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敬業和責任的深刻內涵,同時他也贏得了人們的尊重。
《敬業與樂業》就是宣講人應該怎樣對待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一篇文章,這是近代思想家梁啟超先生在職業學校對在校的學生所作的'演講詞。讓我們去聆聽先哲的教誨,觀照自己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領悟人生價值。
展示課件并展示艾克瓦里的圖片素材。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發學生思考一個人應該如何對待自己所從事的事業。
(二)整體感知,梳理思路
學生默讀課文,并根據教師設計的相關問題進行思考。
1.作者所認為的“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中的“如此”是指怎樣的生活?
2.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證“敬業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的?
3.劃出文中表明各段之間起過渡聯結作用的語句,梳理全文的行文思路。
【設計意圖】用問題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把握全文思路。
(三)深入探究,領悟品味
教師出示問題,引導進行品味。
1.作者在論證“要有業”“要敬業”“要樂業”這些觀點的時候列舉了哪些例子?講了哪些道理?
2.文中引用了大量經典語句、格言,找出并理解這些句子的意思,并說說這些材料所證明的觀點分別是什么。
3.品味本文演講和口語特色。
(1)文中在引用古籍名言時,怎樣用通俗的口語進行解釋的?還有哪些語句如話家常?
(2)作為一篇演講稿,文中哪些內容體現了作者很注意和聽眾進行現場交流?
【設計意圖】1.通過分析作者證明觀點所運用的方法,進一步理清觀點和材料之間的關聯,從而理解敬業與樂業的內涵。2.通過品味語言,了解這篇演講詞的語言特點。
(四)質疑問難,思辯拓展
1.教師導語并設計問題:文中作者在談到“要樂業”這個觀點的時候寫到“‘做工好苦呀!’這種嘆氣的聲音,無論何人都會常在口邊流露出來”,我們的身邊也常常聽到同學抱怨“學習好苦啊”,如何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來勸導他要樂學。
2.文中作者認為木匠“做成一張好桌子”和政治家“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是同一價值,你同意他的觀點嗎?不同意見的小組擬定一個簡單辯論提綱,展開辯論。
3.小組內交流:你未來的理想職業是什么?你將怎樣對待這份職業?
【設計意圖】1.通過解析作者的論證過程,引導學生對相關問題進行思考,表明自己的觀點,并進行充分有力的論證。
2.讓學生能盡情地參與討論,發表看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3.在思辯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實現課內外遷移,體現大語文教學觀。
(五)布置作業
對家人或熟悉的人進行訪談,了解他們對自己職業或學習的態度,思考自己在學習生活中如何做一個將責任和趣味統一起來的人。
【設計意圖】了解不同的人的職業觀,進一步思考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
《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識記理解并積累文中的生字、生詞及經典語句和格言
3、理清本文的結構,理解本文的主題
4、學習本文條理清晰的論證方法
【教學重點】
對課文中“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的學習
【教學難點】
1、對“敬業與樂業”精神的真正領悟
2、演講與口語特色的體會
【教學資源準備】
教師準備:課前預習學案。(內容見“教學過程”中“自學學案”)
學生準備:1、課前閱讀課文完成“自學學案”
2、查閱資料搜集與作者相關的信息、資料。(可選)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特色分析】
此設計有三大特點:
1.重視學法的指導。如課前有方法指導學生通過對照學案,自己預習課文,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 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更是以小組的合作探究為主要形式,把課堂的舞臺還給學生,養成學生主動質疑,大膽發問的習慣和能力,并且以小組為單位給學生以展示的平臺。教師適時地給以“導”和“點”的作用,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3.重視問題設計,形成文體意識。
以議論文三要素為出發點,精心設計問題,并形成一個文體鏈,讓這些問題逐步深入地把整篇文章的內容串聯起來,從而站在議論文問題的高度把握全文,每個問題都有明確的解決思路和具體方法,從而達到以點帶面、學以致用的閱讀效果。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敬業與樂業》是梁啟超先生1922年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所作的演講。讀過課文的同學想必一定能感受到大師的博學、幽默與平易吧,同時也一定會為他的演講所折服:論證條理清晰,論據生動有力,語言通俗嚴密。讓我們一起走近大師,與大師對話吧。
自學學案部分:(此部分由學生課前預習完成!)
一、 問題導學:
1、 走近梁啟超(查閱資料,把你知道的有關作者的知識寫在下面)。
2、找出文中生字,通過查字典,能說出生字的音形,找出文中你認為比較重要的詞語,查出意思,背給同學聽。
3、 文中引用了許多古語中的經典詞句,結合文下注釋,弄懂它們的意思。
4、本文是一篇議論文,論點是什么?
5、作者先后談論了哪幾個問題?
6、本文在論證論點時,運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舉例說明。
7、討論文章結構,理清思路。 明確:課文共七段,總體結構是'總一分一總'式:開頭總起全篇;然后分別論述敬業和樂業,兩個分論點平行并列;最后總結全篇。條理清晰,綱舉目張。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 段):
第二部分(第 段):
第三部分(第 段):
二、 預習檢測:(一)填空:
1、《敬業與樂業》選自《 》,作者( ) ,中國近代 ( )派代表人物,與其師 ( )一起領導了著名的“( )。
2、這是一篇( ),一開始,梁啟超就引用國人熟悉的儒家經典《 》和道家經典《 》中的格言,開宗明義地提出了( )的論點,圍繞論點采用的論證方法是 ( )接下來,分別談論了( )、( )、( )的重要性;最后,又用( )和( )總結全文旨意。
(二)、給下列加線字注音。
旁騖( ) 揀擇( ) 銜著( ) 承蜩 ( ) 佝僂( ) 褻瀆( ) 強聒不舍( ) 粘蟬( )
(三)、解釋下列詞語
①斷章取義: ②不二法門: ③安居樂業: ④強聒不舍:
課堂教學部分:
一、學案自學部分展示:(檢查預習,分組交流)
1、分組互查、質疑、交流。
2、全班質疑、交流,投影展示部分優秀學案。
3、教師點撥。
二、研讀學習,理解內容:(合作探究,分組討論)
1、作者是怎樣論述“有業”的必要性的?(閱讀2----5段)
2、什么叫敬業?為什么要敬業?作者是怎樣論述的?(閱讀6----7段)
3、怎樣理解“須知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作者認為苦樂的關鍵在于什么?(閱讀第8段)
4、“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用自己的話說說“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
三、品味語言,感悟特色:
1、從講演詞的角度分析下面兩段話,你認為哪一段表達效果更好些?為什么?
A 、這件事分明不能不作,卻滿肚子不愿意做。不愿意做又不能逃過。結果還是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去做。這是專門替自己開玩笑。
B 、這件事分明不能不作,卻滿肚子不愿意做。不愿意做又不能逃得了嗎?到底不能。結果還是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去做。這不是專門替自己開玩笑嗎?
2、再讀課文,找出文中你喜歡的句子并談理由,并體會本文的演講和口語特色。
四、拓展延伸,讀寫結合:
1、課文論述為什么要敬業時,舉大總統和拉黃包車這兩件事論證;論述怎樣做到敬業時,舉木匠做成一張好桌子和政治家建設一個共和國、挑糞的把馬桶收拾干凈和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這兩組例子,這樣以兩種差距懸殊的職業作比,對比鮮明,說服力強。試仿照這種舉例論證的方法,為課文第三、第四段再寫一組類似的論據。
2、讀了本文后,你認為學生該如何“敬業與樂業”?
(1) 要求學生當堂寫150字左右的演講稿或小議論文。
(2)當堂交流,學生老師進行點評。
五、布置作業,課外訓練:(學案內容)
《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學習和積累文中運用的大量經典語句、格言;初步了解、能夠判斷“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體會演講語言口語化的特點。
2、過程和方法:
初步學會閱讀邏輯性比較強的議論性文章。在整體感知過程中逐步理清行文思路;聯系語境、借助注釋理解一些古代名言的含義。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樹立對事業的責任心和熱愛事業的態度。能聯系自身生活經驗對“敬業與樂業”精神有所品味與領悟、反思與批判。(難點)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解題,簡介作者
二、通讀課文,思考
作者在文中談到了哪幾個問題?全文從結構上看有何特點?
三、小組內交流談論,然后在老師指導下歸結出結構提綱
第一部分(1):交代題目的來源,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部分(2~8):論述敬業與樂業的重要。
第一層(2~5):論述“有業”之必要。
第二層(6~7):論述“敬業”的重要。
第三層(8):論述“樂業”的重要。
第三部分(9):總結全篇,勉勵人應該“敬業”“樂業”。
四、重點研讀第二部分
1、主問題:
作者運用哪些材料來證明做人應該要“敬業”、“樂業”?(歸納論據)
引用:儒門孔子的話、朱熹名言、《莊子》里的語句等。
舉例:佛門百丈禪師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做工苦的實例。
2、總結:
體會舉例、引用論證的好處,思考應該選擇怎樣的材料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3、運用:
為“投身于學業是有趣味的”的觀點找幾個有說服力的論據。
五、探究結構特點
找出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與中間部分有密切關系的關鍵句子,思考它們的作用。
1、第一段中有可以概括全文意思的`句子:
“我確信‘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即論點)
2、末段中有與上文想照應的句子:
根據自己的親身經驗,指出“責任心”和“趣味”與“敬業、樂業”的關系最為密切:責任心就是敬業,趣味就是樂業。希望能勉勵大家。(即結論)
3、了解一般議論文的結構:
提出論點──證明論點──得出結論。
六、體驗生活
作者認為“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你能依據這個標準從身邊找出一兩個“天地間第一等人”嗎?和同學們交流。
七、總結歸納
1、中心意思:
這篇講演稿針對聽講者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敬業與樂業的論題,深入地論述了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發揚敬業、樂業的精神罷工過人類合理的生活。
2、寫作特色:
論點鮮明,論據生動有力,論證條理清晰。(這里可以穿插議論文的知識──語文書115、122頁上也有簡單的介紹)
3、語言特色:
舉例來自生活,語言通俗淺顯,但又引用了大量的名言格言,是語言準確周密,生動有力,有很強的說服力。
八、思維跳臺
課文說:“事的性質,從學理上解剖起來,并沒有高下。”作者還認為:“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一個價值。”但是也有人引用拿破侖的名言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請找出一些事實的依據或說出一些有信服力的道理來說明你的看法。
【資料鏈接】
最苦與最樂
梁啟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雖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獨是凡人生在世間一天,便有一天應該做的事,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子壓在肩頭,再苦是沒有的了。為什么呢?因為受那良心責備不過,要逃躲也沒處逃躲呀。
答應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錢沒有還,受了人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這就連這個人的面也幾乎不敢見他;縱然不見他的面,睡里夢里都像有他的影子來纏著我。為什么呢?因為覺得對不住他呀,因為自己對于他的責任還沒有解除呀。不獨是對于一個人如此,就是對于家庭,對于社會,對于國家,乃至對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于他便有了責任。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有了這責任,那良心便時時刻刻監督在后頭,一日應盡的責任沒有盡,到夜里頭便是過的苦痛日子。一生應盡的責任沒有盡,便死也是帶著苦痛往墳墓里去。這種苦痛卻比不得普通的貧、病、老、死,可以達觀排解得來。所以我說,人生沒有苦痛便罷;若有苦痛,當然沒有比這個更加重的了。
翻過來看,什么事最快樂呢?自然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俗語亦說的是,“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人到這個時候,那種輕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語形容。責任越重大,負責的日子越久長,到責任完了時,海闊天空,心安理得,那快樂還要加幾倍哩。大抵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是真樂,人生須知道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這種苦樂循環,便是這有活力的人間一種趣味。可是不盡責任,受良心責備,這些苦都是自己找來的。一翻過來,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快樂之權,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說“無入而不自得”,正是這種作用。
然則為什么孟子又說“君子有終身之憂”呢?因為越是圣賢、豪杰,他負的責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種種責任來攬在身上,肩頭的擔子,從沒有放下的時節。曾子還說哩:“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不亦遠乎?”那仁人、志士的憂民、憂國,那諸圣、諸佛的悲天、憫人,雖說他是一輩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盡責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樂。所以他到底還是樂,不是苦呀。
有人說:“既然這苦是從負責任而生的,我若是將責任卸卻,豈不是就永遠沒有苦了嗎?”這卻不然。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人生若能永遠像兩三歲小孩,本來沒有責任,那就本來沒有苦。到了長成,那責任自然壓在你頭上,如何能躲?不過有大小的分別罷了。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遠不能解除了。
《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13
教學目的:
(1)理解文章的中心論點,了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以及怎樣才能做到敬業和樂業。
(2)理解這篇演講詞的結構安排,體會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的特點。
(3)體會語言表達通俗淺顯、準確周密、生動有力的特點。
(4)理解文章引用的材料和列舉的事例。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通讀全文,讀準字音。
二、導入:
可以用文中的名言做開場白。
三、正課:
第一課時
教師和學生分段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結構。
這篇文章的總體結構是“總——分——總”式:開頭總起全篇;然后以兩個并列平行分論點,分別論述敬業和樂業;最后總結全篇。
引導學生討論文章的結論,給全篇劃層次,并概括各層大意。
第一部分(1段):揭示全篇的論述中心——敬業樂業。
第二部分(2—6段):論述敬業和樂業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7段):勉勵人敬業樂業。
這篇演講詞的結構安排,層次分明,條理清晰。
第二課時
1、體會語言表達通俗淺顯、準確周密、生動有力的特色。如第四段中,作者在舉例英、法兩國的`性質,在對英、法兩國人在公事房里頭的表現和走時的注意力之后說:“這些比較得是否確切,姑且不論;但很可以為敬業兩個字下注腳。”句中“比較得是否確切,姑且不論”這些語句則不可以,體現語言的周密和準確。因為如果直接說“這些話很可以為敬業兩個字下注腳”,就仿佛作者完全肯定了那位法國學者,語言表達顯得欠周密。加上這么十來個字,講演的邏輯性就更強。
2、理解文章引用的材料和列舉的事例。文章引用的古代名言警句,有的文字較深,課本雖有注釋,學生可能仍不易理解,教師可適當疏通。有幾處舉例論述,如第四段的“我當挑分糞的把馬桶收拾得干凈,和你們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同一價值”,學生可能也不容易理解,在引導學生根據上下文揣摩的過程中,教師可適當點拔。
3、為了把所要論述的問題清楚有條理地講述出來,同時也是為了引起聽眾(或讀者)的注意,文中用了不少的設問句,作者自問自答,把論述漸次引向縱深。引導學生把設問句逐一找出來,領會答案的要點,從而深入領會文章的內容。
4、為了增強說服力和論辯性,文章用了不少反問句,找出這些反問句,體會反問句所表達的意思及其表達的語氣;文章還引用了不少古代名言警句,體會他們的內涵及其所要說明的觀點;文中還引用了古代著作、外國著作中的事例,引用了作者親身經理中卓有成效的經驗,說說這些事例、經驗所要論證的觀點。
5、拓展:
(一)碧桂園學生的家長大部分是商海中的成功人士,但成功的背后有艱辛也應該有敬業、樂業。說說你父母的敬業和樂業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聆聽身邊的傳奇。
(二)說說本文在學習上給你哪些啟示,一點即可。
《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識記理解并積累文中的生字、生詞及經典語句和格言。
2、理清本文的結構,理解本文的主題。
3、學習本文條理清晰的論證方法。
教學重點:
對課文中“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的學習。
教學難點:
1、對“敬業與樂業”精神的真正領悟。
2、演講與口語特色的體會。
教學方法:
讀議展點練
第一課時
資料補充:演講的基本知識
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同時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演講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認清對象,確立主旨;②思維清晰,節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證動人;④語言準確,形象生動。
自主學習:
一、問題導學:
1、走近梁啟超(查閱資料,把你知道的有關作者的知識寫在下面)。
2、找出文中生字,通過查字典,能說出生字的音形,找出文中你認為比較重要的.詞語,查出意思,背給同學聽。
3、文中引用了許多古語中的經典詞句,結合文下注釋,弄懂它們的意思。
4、本文是一篇議論文,論點是什么?
5、作者先后談論了哪幾個問題?
6、本文在論證論點時,運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舉例說明。
7、討論文章結構,理清思路。明確:課文共七段,總體結構是'總一分一總'式:開頭總起全篇;然后分別論述敬業和樂業,兩個分論點平行并列;最后總結全篇。條理清晰,綱舉目張。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段):
第二部分(第段):
第三部分(第段):
二、自學檢測:
(一)填空:
1、《敬業與樂業》選自《》,作者(),中國近代()派代表人物,與其師()一起領導了著名的“()。
2、這是一篇(),一開始,梁啟超就引用國人熟悉的儒家經典《》和道家經典《》中的格言,開宗明義地提出了()的論點,圍繞論點采用的論證方法是()接下來,分別談論了()、()、()的重要性;最后,又用()和()總結全文旨意。
(二)、給下列帶點的字注音。
旁騖()揀擇()銜著()承蜩()佝僂()褻瀆()強聒不舍()粘蟬()層累()
(三)、解釋下列詞語
①斷章取義:
②不二法門:
③安居樂業:
④強聒不舍:
《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積累“征引、旁騖、敬業樂群、斷章取義、不二法門”等詞語。積累記誦文中的經典語句、格言。
2、初步學習“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
3、學習“總——分一總”的結構。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和思路,理解“敬業與樂業”的主旨。
4、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
過程與方法:
1、在反復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找出作者的主要觀點,梳理出作者的論證層次,體會并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從中受到人文熏陶。
2、從文章結構人手,引導學生逐步學會閱讀議論文的方法,理解本文舉例論證的運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梁啟超對人生與事業關系的宣講,培養科學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二、教學重點:
1、初步學習“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
2、學習“總——分一總”的結構。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和思路,理解“敬業與樂業”的主旨。
三、教學難點:
真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旨意。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研討探究法
五、教學課時: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談話:同學們如果現在你正面臨著對未來職業的抉擇,你會選擇哪種職業呢?
看來同學們的理想都非常的遠大,今天我們一起去聆聽梁啟超先生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敬業與樂業》(板書課題)雖然時隔七十多年但想必同樣會給同學們許多啟示。
(二)簡介作者:
梁啟超(1873~1929年),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學者。梁啟超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一生著述宏富,所遺《飲冰室合集》計148卷,1000余萬字。為我們留下了豐厚的學術遺產,成為一代宗師。他與康有為領導了著名的“戊戌變法”。
(三)演講的基本知識
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群眾的手段,而且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鍛煉和培養青年口才的一種手段。演講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要求:①認清對象。確立主旨。這里講的是針對性。演講是直接面對聽眾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須了解聽眾對象,認清環境場合,明確演講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對于演講尤為重要。②思路清晰,節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證動人。④語言準確,形象生動。
思考演講稿與一般議論文章的異同
相同點:
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論據分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舉例論證是舉一些事例來闡述觀點,這種方法叫舉例論證(又叫擺事實);
道路論證是講一些道理來闡述觀點,這種方法叫道理論證(又叫講道理)。
不同點:
(1)、結合演講時的情境,注意和聽眾現場交流
(2)、語言通俗,如話家常
(四)介紹學習目標:
(五)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朗讀課文,積累字音字形,詞語解釋。圈點勾畫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中心論點是什么?
——中心論點:但我確信“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作者就開宗明義提出了“敬業樂業”的'主旨,說它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接下來,文中圍繞主旨談了哪幾個問題?它們之間有著怎樣的邏輯聯系?由此給文章分部分。
——梁啟超引用《禮記》和《老子》中的格言,“斷章取義”歸結出“敬業樂業”的主旨后,分別淡論了“有業”“敬業”和“樂業”三個問題。
——“敬業樂業”的前提是“有業”,“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強調了“有業”是做人之本。“敬業”的含義就是專心致志心無致志、心無旁騖,“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僅有“發憤忘食”的“敬業”還不夠,“樂以忘憂”的“樂業”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價值。
文章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
第二部分(第2~8段):論述敬業與樂業的重要。
第一層:(2~5)論述有業之必要
第二層(6、7)論述“敬業”的重要。
第三層:(8)論“樂業”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總結全篇,勉勵人們敬業樂業。
(六)小結:本文作者運用總分總的結構,論述了“敬業樂業”這一中心思想,結構清晰。
附板書:
敬業與樂業
梁啟超
1、提出中心論點:敬業樂業是不二法門總
(2~5)論述有業之必要
2~8論述敬業樂業的重要性(6、7)論述“敬業”的重要。分
(8)論“樂業”的重要。
(9)總結全篇,勉勵人們敬業樂業總
第二課時
(一)檢查上節課內容
1、詞語解釋
2、文章結構
3、文章中心
(二)朗讀2~5段,思考
1、概括內容:
——有業的必要性
2、中心是“敬業與樂業”為何用4個段落的內容來寫有業的必要性?
——有業是敬業樂業的前提。
3、體會作者運用了什么方法來論證有業之必要的?
講道理孔子:說明無業的害處
舉例論證百丈禪師:說明世界上還有以有業為重的人
4、作者征引儒門佛門這兩段話的用意是什么?
說明人人都要有正當的職業,人人都要不斷地勞作
5、作者在說明有業的必要性時,運用了什么結構?
總——分——總
(三)朗讀第6、7段,思考
1、這段文字主要闡述的觀點是什么?文章分哪幾個層次來論述的?
——要敬業
2、思考:什么是敬?什么是業?為何要敬業?怎樣做才是敬業?
1)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
2)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生活中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
3)一方面,勞動是人為了獲取生活資料,為了謀生的手段。另一方面,正因為勞動,才使得生活有意義。
4)忠實
3、作者運用了什么方法來論證敬業的重要性
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四)朗讀第8段,思考
1、概括內容:
——樂業的重要性
2、理清作者論證“樂業的重要性”的結構。
作者先擺出司空見慣的反面的現象,進行批駁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費力,與其“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去做”,不如尋找出樂趣;然后運用設問句“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為什么呢”,轉入論述為什么要樂業,列出了四個理由。
4、在這一部分中,作者運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
——作者主要運用了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五)朗讀第9段,思考
文中說“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用自己的話說說“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
首先是有一份正當的職業,不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對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忠實地把它做好;要從專心做事中發現樂趣,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
(六)小結
看來我們的同學已經領悟了梁啟超先生演講的真諦并深受他的感染,那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對待學習呢?不管在什么崗位上,只要努力,就會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是金子無論在哪兒都會發光的。
【《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敬業和樂業教學設計10-03
《敬業與樂業》語文教學設計03-31
《敬業與樂業》教學實錄10-11
《敬業與樂業》語文教學設計(精選12篇)10-19
《敬業與樂業》語文教學設計(精選12篇)05-23
敬業與樂業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0篇)09-12
《敬業與樂業》語文教學設計(合集7篇)03-31
《敬業與樂業》教學反思(精選11篇)10-10
敬業與樂業作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