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的教學設計合集(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微課的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微課的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這是一則發生在偉人身上的故事,也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故事,人文因素很濃。文章主要寫偉人成吉思汗在一次狩獵時因口渴難忍,四處找水解渴,當他艱難地找到水后,鷹四次撞翻他的杯子,成吉思汗氣急敗壞射死了鷹,當他發現鷹是他的救命恩人時懊悔莫及,頓悟永遠不要在發怒的時候處理任何事情的道理。
學生分析:
文中故事離學生的實際較遠,但文章的故事性很強,語言通俗易懂,生動感人,可讀性也很強,因此,讓學生充分地讀、抓住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鷹撞翻的心情變化是本課教學的好方法。
教學目標:
抓住鷹四次撞翻杯子的動作及成吉思汗的心情變化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抓住鷹四次撞翻杯子及成吉思汗的'心情變化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學習心情的描寫。
教學設想:
貫穿以學生為主體,在讀中感悟,在合作學習中體驗情感;通過想—說—讀—批—講—填等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讓學生變學會為會學。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大家好,我們今天繼續學習《成吉思汗和鷹》,這節課主要是通過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
首先請同學們默讀課文9—18自然段,,找出描寫鷹四次撞掉水杯的動作和成吉思汗心晴變化的語句,用符號全畫出來。然后讀一讀,想一想,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把你的體會簡單的批注在書旁。生:默讀課文。師巡視了解。
師:下面看同學們和老師找的一樣嗎?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鷹第一次撞翻水杯的經過,重點體會一下鷹的動作“打”,然后想一想,這時成吉思汗心里會怎樣想。(課文中說是他寵愛的鷹干的,第一次他會生氣嗎,由于是寵愛,所以不會)師:成吉思汗此時心里也許會這樣想:難道是他不小心。師板書“沒有生氣”。
師:第二次呢?鷹又是怎么做的?請同學們讀一讀,鷹這次又撞掉了水杯,這時成吉思汗有點生氣了,為什么,他這時心里會怎樣想呢?
到了第三次,同樣的情況又發生了,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重點讀一讀紅色的字,想一想成吉思汗此時的心情,假如這只鷹會說話的話,它又會對他的主人說什么呢?請同學們補充這個句子。同學們齊讀成吉思汗說的話,要把他生氣的樣子讀出來。
師:最后一次,鷹又撲掉了水杯,同學們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成吉思汗此時的心情,在這種情緒下,他的反應是什么呢?(他摘下彎弓,仰天向老鷹射去,只見老鷹在空中一抖,慘叫一聲落了下來,血流滿地,死在主人的腳下,這就是你的下場。)下面我們一起來填一下這張表格:
附表格:
鷹的動作
成吉思汗的表現
第一次
打掉
沒有生氣
第二次
撞掉
有點生氣
第三次
撞翻
真的生氣第四次
撲掉
氣急敗壞
他在盛怒之下,殺了自己寵愛的鷹。可是當他發現真相時,他的反應什么呢?
他忘記了口渴,回頭呆呆地看著躺在巖石下的那只可憐的、死去的鷹。
從這些紅色和藍色的詞句中,我們感受到了什么?成吉思汗的懊悔,可惜、氣自己的感情變化。作者在這里運用了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生動形象地給我們展現了成吉思汗當時的情感變化。最后他從這件事中總結出了一個教訓,那就是:永遠不要再發怒的時候,處理任何事情。最后,我再送同學們四句話,那就是沖動是魔鬼;吃一塹,長一智;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相信這四句話,對你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
微課的教學設計2
為全面貫徹落實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進一步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探索信息技術環境下教與學的`新模式、新方法,提升教師制作和運用微課水平,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為學校提質培優工作更好展開做準備,學校決定于20xx年3月開展微課大賽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參評對象
參賽對象:全體教師
本次參賽以部門為單位報送,報數總量不限,每位教師限報1份作品。
時間安排
20xx年3月5日——18日,參賽教師在本部門報名,3月18日以部門為單位將參賽教師名單、參賽作品(包括微課視頻(MP4格式)、教學設計(Word格式)打包發至郵箱:xxxxxxxxxxxx。
(部門)參賽教師名單統計表
部門/姓名/微課名稱/參賽人數
制作要求
微課作品需要包含微課視頻(MP4格式)、教學設計(Word格式)。
1、微課是指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而設計制作的數字教學資源。要求,教學目標清晰、教學方法新穎、內容相對完整、聲畫質量優。形式可以是講授視頻,也可以是使用MicrosoftPPT、101教育PPT、手寫板配合畫圖軟件和電子白板等錄制的批注講解視頻。
2、視頻片頭要求時長5秒,藍底白字現實課題、科目、年級、主講人,視頻格式采用mp4格式,分辨率要求為1080P、720P兩種,建議使用1080P分辨率。若微課中使用到PPT,須做到簡潔、美觀大方。時間須嚴格控制在10分鐘以內,大小不超過600M。
3、微課確保畫質清晰,不提倡全程錄制作者本人的頭像。文字內容正確無誤,無科學性、政策性錯誤;標準普通話、聲音清晰,語言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詳略得當,講解精煉。
評選規則及評分標準
(一)初評規則
1、作品中的音、視頻需能正常播放,作品中不得使用外部鏈接進行插入文件,語言和文字表達要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標準(英語學科除外)。
2、作品空白無內容不予通過;涉及版權問題不予通過;作品中含政治原則性錯誤、色情、欺詐、不實信息不予通過。
評委會評審
1、學校組織評審組,推薦優秀作參加上級微課比賽。
2、評審實行百分制,根據微課評審標準對評審的作品進行打分,后附評分標準。
獎項設置
微課大賽設優秀作品獎、組織獎。
優秀作品獎
本次微課大賽設立一、二、三等獎,一等獎數量為10%,二等獎數量為20%,三等獎數量為30%。大賽獲獎證書與微課作品對應,獲獎證書只填寫1個作者姓名。
組織獎
學校將根據各部門提供作品的數量和質量評選出優秀組織獎若干。
微課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通過緩沖溶液的定義、作用、組成及作用機制的介紹,使學生對緩沖體系有一個基本的了解,為以后學習人體緩沖體系打下理論基礎,緩沖溶液。
【教學方式】:多媒體結合板書進行講解式教學
【教學內容】:
1、緩沖溶液的定義;
2、緩沖溶液的作用;
3、緩沖溶液的組成;
4、緩沖溶液的作用機制。
【教學重點及難點】:緩沖溶液的組成、緩沖溶液的作用機制。
【教學過程】:
引言:
通過醫學常識我們知道正常人的血液pH范圍為7.35 ~ 7.45,pH值不因代謝過程中產生酸、堿性物質而變化。為什么血液的pH的范圍能保持在7.35~ 7.45?
知識準備:
1.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
2.鹽類水解。
一、緩沖溶液的`概念(由實驗引出)
緩沖溶液:能抵抗外加少量強酸或強堿,而維持pH基本不發生變化的溶液。
緩沖作用:緩沖溶液所具有的抵抗外加少量強酸或強堿的作用。
【提問】:1.緩沖溶液的組成是怎樣的?
2.緩沖溶液為什么能對抗外來少量強酸、強堿或適當稀釋,而保持溶液的pH幾乎不變的?
二、緩沖溶液的組成和作用機制。
1.緩沖溶液的組成
根據緩沖對不同,緩沖溶液分為三種:
弱酸及其鹽。
弱堿及其鹽。
多元弱酸的酸式鹽與其次級鹽。
12.緩沖溶液的作用機制
以HAc — NaAc為例 HAc、NaAc足量。
HAc+H23O+Ac-;
+左移3O+ 抗酸成分+抗堿成分 右移-2H2O共軛酸 — 抗堿成分 共軛堿 — 抗酸成分。
三、討論:
NH3—NH4Cl的緩沖原理。
四、練習:
五、小結:
概念:緩沖溶液
緩沖溶液組成和緩沖作用;
緩沖原理;
六、作業:
搜集資料:
緩沖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微課的教學設計4
一、教學設計思路
地理學習方法之一是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又可以服務于生活。利用某些生活現象可以很直觀地解釋地理問題,讓知識更貼近學生的認知,這樣會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土地鹽堿化現象是土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生態破壞的表現之一,題目中考察的重點內容之一。在一次講題過程中,說到土地鹽堿化的形成過程,我已經利用板圖講解了鹽堿化的形成過程,但學生感覺還是有點抽象。我突然靈機一動,想到了羽絨服時若是沒沖洗干凈的話,羽絨服表面會有白色殘留,這和土地鹽堿化的形成原理相同,借助這個生活中的現象更利于學生接受知識。所以本微課作品就利用實驗讓學生很直觀地認識到鹽堿化,再通過動畫分析鹽堿化的形成過程。通過鹽堿化形成過程的學習,鹽堿化的成因自然很容易就總結了出來,有了成因分析,鹽堿化的防治措施也就不難得出。最后有利用華北地區和濱海地區鹽堿化成因這個測試題來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這個微課不僅想讓學生掌握鹽堿化問題,更想通過實驗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引導學生形成觀察生活現象的習慣,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同時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最后讓學生關注鹽堿化問題,注重環境保護,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為我們學習選修教材《環境保護》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明確土地鹽堿化的概念;
2.通過土地鹽堿化的形成過程掌握其成因和主要的防治措施;
3.明確我國土地鹽堿化的主要分布區。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生活,學習生活中的地理的`能力。
2.通過引導學生讀我國土地鹽堿化分布區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3.通過土地鹽堿化成因和防治措施的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土地鹽堿化的學習使學生關心我國土地資源的利用和保護問題,增強環保意識,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土地鹽堿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難點:土地鹽堿化的形成過程及成因
四、教具安排:實驗視頻多媒體課件flash動畫
教學過程
[導入]
大家好,我是陜西省周至中學的羅曼老師。華北平原地處我國北方地區,由黃河、淮河、海河沖積而成,所以又稱黃淮海平原。這里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自農業發達。但現在,華北平原某些地區特別是到了春季,土壤表面覆蓋著似雪的“白霜”,像是撒了一層鹽,曾經的沃野變為“鹽田”。我們把這個現象稱為“土地鹽堿化”。什么是土地鹽堿化?它是如何形成的?該如何治理?本節地理課我們來談一談土地鹽堿化。
[講授新課]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展示教學目標)
一明確土地鹽堿化的概念;
二通過土地鹽堿化的形成過程掌握其成因和主要的防治措施;
三明確我國土地鹽堿化的主要分布區。
一、土地鹽堿化的概念
土壤鹽堿化又稱土壤鹽漬化,指土壤表層含鹽量過高(超過0.3%),使農作物低產或不能生長。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鹽漬化過程稱為土壤次生鹽堿化。
下面我們通過一個實驗來認識一下土地鹽堿化現象。
(播放實驗視頻)
二、土地鹽堿化的形成
海綿表面白色殘留物的形成與土地鹽堿化的形成原理相同。現在我們通過動畫來看一下鹽堿化的形成過程:
地表水下滲,使得地下水位升高,土壤中的無機鹽類溶于水中。在強烈的太陽光照射下,土壤中的水分由于毛細作用上升到地表進而蒸發,可溶性鹽類隨水向土壤表層移動,并積累下來。日積月累,土壤含鹽量逐漸增加,形成鹽堿土。
三、土地鹽堿化的成因
通過上面的動畫,我們不難看出強烈的蒸發和地下水位高是土地鹽堿化形成的重要因素,如果沒有強烈的蒸發作用,土壤表層就不會強烈積累鹽分。除了這個原因以外,土地鹽堿化的主要成因還有:
盆地和洼地地形。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鹽分,盆地、洼地有利于水分和鹽分的匯集,且這些地方排水不暢,鹽分不易流失,當水分蒸發后便留下鹽分,形成鹽堿地。
不合理的農業灌溉。灌溉不當,是土壤次生鹽堿化形成的重要原因。我國部分地區,農業灌溉仍以大水漫灌為主,大量的灌溉水下滲引起地下水位升高至接近地表,再加上強烈蒸發,就可能引起土壤鹽堿化。
沿海地區的海水入侵,也容易引起土壤鹽漬化。用受海水入侵影響的地下水來灌溉農田,土壤中大量的水分蒸發或排放后,鹽分就在土壤表層或土壤中蓄積起來,導致土壤發生鹽堿化。
我國鹽堿化土地主要在華北平原、東北平原、西北內陸及濱海地區。
(承轉)鹽堿化,會引起土壤板結,肥力下降,危害生物生長發育。它已成為耕地退化的重要殺手之一。所以鹽堿化的防治已經成為耕地保護的重要課題之一。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如何防治鹽堿化。
四、土地鹽堿化的防治
1.水利改良措施。例如改大水漫灌的方式為滴灌或噴灌方式,這樣既可以防治鹽堿化,又可節約水資源,再如通過井排井灌的方式來淋洗土壤鹽分和降低地下水位;
2.農業改良措施。可通過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方式、輪作、間
種等來防治。
3.化學改良措施。我們也可以施用石膏、亞硫酸鈣等物質來中和土壤鹽分。
4.生物改良措施。例如,植樹造林,在鹽堿地中種植耐鹽植物和牧草,在農田中施綠肥等方式來改善土壤。
最后我們還可通過引淡淋鹽、農田覆蓋等方式達到目的。不同的地區自然環境不同,鹽堿化的主要成因不同,在防治過程必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鹽堿化并不可怕,只要我們合理開發利用土地,注重防治,鹽田最終會恢復為良田。
本節課我們通過圖片和實驗了解了鹽堿化現象,通過動畫總結了鹽堿化的四個成因,通過讀圖明確了我國鹽堿化土地的四個主要分布區,最后總結了鹽堿化的四個防治措施。對于本節內容,大家都掌握了嗎?讓我們去演練場一試身手吧!
微課的教學設計5
目的要求:分析人物命運變化的原因,探討小說的主題,陶冶學生情感;初步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重點難點:
1、對比分析閏土命運的變化及其變化的原因,探討小說的主題是重點。
2、引導學生理解、體驗作品中“我”的情感經歷是本課要突破的難點。
教學方法:
1、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綜合運用講述,設問、啟發、討論等法。
2、在各環節中,滲透審美體驗。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分析閏土命運的變化及其變化的原因,探討小說主題,滲透情感體驗。
教學步驟:
一、渲染氣氛,激發情感。(導入新課)
同學們,一提到故鄉,我們的心中便會涌起許多溫馨而
美好的回憶:有童年的歡聲笑語,有熟悉的山山水水,有難忘的父老鄉親……終生相伴,魂牽夢繞。是的,我們常懷戀故鄉的昨日,但我們更應關注故鄉的今日和未來。因為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一切都在變,人在變,生活在變,我們的故鄉也在變,我們應以深情的目光關注故鄉的變化。古往今來,許多文人都曾以深沉的筆調表達對故鄉的愛戀、憂傷和希望。
《故鄉》就是這樣的一篇小說。它寫出了在一個巨變、動蕩的時代中對故鄉的關注。小說中有父老鄉親的艱辛苦難,有無盡的孤獨、悲哀和憂傷。作品中的我回到了久別的故鄉,但“我”并沒有什么好心緒,因為這次回故鄉卻是為了永別故鄉而來的。由于母親的提醒,我想起了童年時代的好友——閏土。于是,“我”便沉浸在往日的回憶中……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感悟、體驗少年閏土帶給我的歡樂和中年閏土帶給我的悲哀和憂傷。
二、分析少年閏土的'形象,學生閱讀。
(一)整體感知:母親提起閏土時,我想起了那些情景? 明確:海邊月夜圖、快樂的童年
(二)激發情感,深入體驗
激發點(1):從“我盼”到“相處”,我的心情如何?我們相處如何?
啟發:急切盼望、歡天喜地、難分難舍
激發點(2):童年時代的很美,美在哪些人、情、景、物上?
啟發:人美——小英雄:天真、活潑、聰明、能干 景美——海邊月夜:藍天、明月 物美——西瓜、貝殼等;
情美——純真、友好
激發點(3):分別時的哭聲美不美? 啟發:童真的哭聲,美好的回憶
(三)啟發討論,深入理解
啟發:兒時的回憶蘇生過來,為什么我便似乎看到了我的美麗的故鄉了?
討論:海邊月夜圖和少年閏土是故鄉的縮影。
三、承上導入:三十年前,我和少年閏土在一片哭聲中別離,那童真的哭聲,至今還在我的心中回響。三十過去了,閏土現在怎樣了?我和閏土的重逢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一)整體感知:閏土的生活如何?當時的社會境況是怎樣的?
引導:文中哪些語句反映了這些情況,請找出來。 明確:貧困;動蕩、戰亂、苛稅、多子等。
(二)激發情感深入體驗
激發點(1):我們相見時的氣氛如何? 感悟:拘謹、沉悶、沉默
微課的教學設計6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微課在各學校悄然興起,它以短、小、精、趣的特征,顛覆了以往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一種更加有效的學習新體驗。為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學能力提升,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搭建教師教學經驗交流和教學風采展示平臺,我校決定舉辦教師微課競賽。
一、參加對象:全體教師
二、時間安排:
征集時間:20xx年3月6日—20xx年3月31日
評審時間:20xx年4月3日—20xx年4月14日
三、微課作品要求:
1、錄制成時長在5—8分鐘左右的微視頻。
2、圖像清晰穩定、構圖合理、聲音清楚,符合中、小學生認知特點,格式為AVI、MPG、SWF或FLV。
3、視頻片頭應顯示學科、課題、作者,主要教學環節有字幕提示。視頻內容根據具體學科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要求,根據實際需要,視頻中可插入動畫等媒體形式。
四、微課報送方式
1、微課提交:課程辦
2、微課提交截止日期:20xx年3月31日24時止
五、獎評辦法:
根據教師報送的數量,評選一、二、三等獎,頒發校級獲獎證書。
微課的教學設計7
微課基本信息
知識點名稱
紋樣的變形方法
學科類型與教學對象
美術 初一年級
上課時間長度
8分鐘
教學目標:領略自然中花卉的美,分析花卉紋樣的設計方法。
教學資源與環境:
廣州作為花城大家都十分喜歡花,花卉和花卉紋樣是大家都熟悉的主題,生活中經常運用花卉紋樣做裝飾,教學各環節都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展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欣賞各花的生長過程視頻。感受鮮花的美麗造型,引導學生以花為元素進行紋樣的設計。
二、發展
1.請學生仔細觀察圖例比較一下花卉紋樣與自然的花有什么不同,嘗試分析圖例中的紋樣運用了什么樣的變化方法?
2.教師分析自然花卉轉化到裝飾性紋樣的常用變化設計方法:省略法、夸張法、添加法、幾何法等。
三、總結和提出創作要求。變化是紋樣設計的靈魂,是藝術的再創造。紋樣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請以鮮花為創造素材,設計紋樣裝飾生活。
設計理念與特色:
“源于自然的啟示”是本課總的設計理念,自然的美是美術創造的重要靈感來源,本課主要圍繞自然界的花卉美展開教學。引導學生欣賞自然界中的花卉感悟自然的美,學習運用美術的紋樣設計基本方法再通過自己巧妙提煉加工構思創造美術作品。啟發學生發現美、探尋美的規律,在生活中創造美,把美術教學的美育功能融匯課堂之中。
教學反思:
初中的學生對生活有一定的觀察力,簡單的花卉造型是比較容易掌握的。但在創作紋樣的時候往往是缺乏方法,所以這課是以圖例啟發學生找紋樣的變化規律和方法。先讓學生帶著問題展開思考探究,然后教師再通過典型的圖例分析幾個常用的變形方法,引導學生在創作紋樣時把自己的創意結合一定的設計方法來創造作品。當然由于微課的時間限制,留給學生的思考時間是很有限的,所以要提出課后的創作要求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紋樣的創作方法。
特色與點評:
從欣賞自然界花的生長視頻作為導入,吸引起學生的興趣;再從生活中花卉紋樣的`應用中探究紋樣的創造方法;最后落實到具體物品的裝飾紋樣的創造,啟發學生從具象到抽象再回到實物的審美中來。重點落在花卉紋樣變化設計方法中,解決了這個重難點后,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的紋樣的知識就變得水到渠成了。解決重點的方法是通過圖例比較分析、教師示范、自制教具的運用,讓學生得到思維的啟發理解紋樣的創造方法。全部教學內容都圍繞學生熟悉的生活逐層深入,作品既重視美觀和實用功能,又緊扣自然啟示的主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美化生活的美好情感。
微課的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 通過例句讓學生感受將句子寫具體的方法,是多問“怎樣”或“什么”。
2、區分“的”與“地”的用法,并能夠結合具體的句子正確使用“……的”與“……地”,從而將句子寫具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例句:狗兒跑了。
這是一句完整的話,但不具體。如何把它寫具體呢?
方法是:多問“怎樣”或“什么”!
思考:
狗兒為什么要跑?(看見了蝴蝶)
這是一條怎樣的狗兒?(小花狗)
它是怎樣跑的?(箭一般地追了過去)
他從哪兒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從我身邊追到草叢去了)
好,我們來把這句話寫具體:小花狗看見前面的草叢中有一只黃色的'蝴蝶,它箭一般地從我身邊追了過去。
二、方法指導
在句子中加進一些詞語,如“……的”與“……地”,將句子寫具體。
1、在名詞前面加“……的”
什么是名詞?表示事物的詞叫名詞。
判斷絕招:前面能用數量詞修飾的,就是名詞。
如: 一張 臉 一只 灰雀 一棵 白樺樹
數量詞 名詞 數量詞 名詞 數量詞 名詞
在名詞前面用問“怎樣”的方法,加進適當的修飾成分,可以把話寫具體。
2、在動詞前面加“……地”
什么叫動詞?表示動作的詞叫動詞。
在動詞前面用問“怎樣”的方法,加進恰當的修飾成分,也可以使句子的意思更具體、更生動。
3、“的”“地”用法巧記:
①“的”的用法巧記:的(聯想)→白藥→吃白藥的是人→人是名詞→名詞前面用“……的”。
②“地”的用法巧記:地(聯想)→土地→在土地上勞動,必定要動→動詞→動詞前面用“……地”。
4、例句:
① 公園里有一棵 (高大的)白樺樹。
怎樣的?名詞
加進的詞
② 她害怕了,(嗚嗚地)哭起來。
怎樣地? 動詞
加進的詞
三、探究練習
試著將下列句子寫具體。
1、你看見過一只灰雀嗎?
2、老山羊看了狼一眼。
微課的教學設計9
教學設計思路:
在認識生物與非生物的基礎之上,通過展示圖片和實物觀察,引導學生說出生物的特征, 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微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能力目標:
提高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情感目標:
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觀察生命活動的現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節教學的重點。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現象的分析和歸類是本節教學的難點。
課前準備:
1.活體生物如:盆載的.植物體1-2種;
2.動物標本1-2件;
3.珊瑚;小機器人;有關的投影片等。
【教學過程】
1、對照課件,學生完善“觀察”的預習筆記。
2、投影情景圖片,啟發學生找出生物與非生物;投影各種動物、植物圖片,啟發學生歸納出生物與非生物的本質區別。
3、投影:植物的生命活動幻燈(需要水、礦物
質,進行光合作用形成有機物);動物捕獲食物的生命活動幻燈。啟發學生歸納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4、讓學生閉嘴捏鼻感受呼吸。投影幻燈:小鳥在呼吸;野牛在晨光中呼吸。啟發學生歸納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能進行呼吸。
5、投影幻燈:小狗排尿;“撒尿小孩”的銅像;落葉。啟發學生歸納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6、投影幻燈:獵豹追捕獵物;河鲀平靜、受驚嚇;含羞草;玉米細苗。啟發學生歸納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7、投影幻燈:紅狐的生長;胎兒的發育;菜豆的生長。啟發學生歸納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8、補充生物的其他特征。
9、歸納小結生物的共同特征。
10、課堂練習
微課的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學習作者通過人物外貌、語言等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方法.
2品讀環境描寫和人物細節描寫的重點語段,了解母親工作的艱辛及母親對“我”讀書的支持。
3.感受慈母情深,以及我對母親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教學準備:
ppt課件
課時分配:
8分鐘
教學方法:
錄屏型
教學類型:
講授型
適用對象:
五年級學生
教學過程:
1.片頭:(20秒以內)本文是著名作家梁曉聲小說《母親》中的節選。課文記敘了母親在極其艱難的生活條件下,省吃儉用,支持和鼓勵“我”讀課外書的故事,表現了慈母對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對母親的敬愛之情。
2.了解作者(ppt演示):梁曉聲,當代作家.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梁曉聲的創作以小說為主,現已創作長篇小說六部.其作品大多被香港、臺灣出版,并譯為英、日、法、俄等國文字.著有短篇小說集《天若有情》《白樺樹皮燈罩》《死神》,中篇小說集《人間煙火》,長篇小說《一個紅衛兵的自白》《從復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親》,及中篇小說《今夜有暴風雪》分獲全國優秀小說獎.
3.找出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詞句,體會深情。
4..體會母親工作的艱辛和對我讀書的支持。
結尾:
(10秒以內)今天的微課就講到這,謝謝聆聽。
微課的教學設計11
主講教師姓名:x
講授內容:
四(年級)
語文(學科)
人教課標版(教材版本)
課目:
漁歌子
知識點:
領悟詩詞的情感 (課目/知識點/主題)
教學類型:
√知識講授 □ 解題演算 □ 問題答疑□ 創意實驗 □
學習活動:
拍攝模式√知識講授型微課——教師在演播室以講授為主,結合屏幕演示、板書等活動完成某個知識點的教學
□ 屏幕錄制型微課——對于數理化等注重邏輯推理和過程演算分析的教學內容,只錄制教師的講解聲音及屏幕內容演示過程,以便于學生的學習
課程簡介:
(一段話,一般最多不超過150字,課程 簡介以文字形式出現在微課主體內容之前) 《漁歌子》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六組23課《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意境優美的詞。根據四年級學生悟情悟境方面的欠缺,本微課采用“以法導學、以讀促情”的教學方法,通過抓關鍵詞來品味、想象、領悟詞中的意境,走入文本,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微教案
(另紙附)
講授配套的PPT
(另行提供PPT文件)
微練習
(另紙附)
微反思
(一段話,一般不超過300字)本著“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在教學環節中,我采用“讀、想、悟”的方法來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調動學習的熱情;同時抓住“白鷺、桃花、流水、鱖魚、不須歸”等詞語作為悟情的切入點,讀中想象畫面,詞畫交融,從而順利進入意境,體會詩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樂趣,再結合詩人背景來深入領悟情感,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
微課的教學設計12
1微課程概念與優勢
1.1微課程的概念
微課程起源于美國,近些年逐漸被我國教育領域所應用,隨著科技的優化和改進,我國對微課程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很多教育專家都參與到其概念的討論中。綜合相關專家的說法定義微課程的概念如下:微課程主要借助先進的網絡技術,由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自主設計,是擁有完整結構的十分鐘左右教學視頻,適用于大多數課程,并且可以用于學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學習。
1.2微課程的優勢
與以往的教學不同,微課程具有以下優勢:第一,領域性廣、高效短小;第二,個性化強、方法簡潔;第三,趣味性強、豐富多彩;第四,針對性強、重點明確。
2微課程的主要設計原則
2.1完整性
在設計微課程的過程中,要遵循“設定教學目標、編排教學內容、建立教學過程、設定教學情景、設定評價判定”的設計流程。微課程需要借助網絡技術,其與以往的教學模式不同,在評價和判定方面具有特殊性,而測評系統是微課程的重要環節,有助于加強師生溝通以及提高教學反饋質量,因此,教師在設計中,一定要注重對評價環節的設計,確保微課程的完整性。
2.2系統性
微課程具有針對性強以及內容短小等特點,對知識細節和特點進行推敲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全面以及完整的把握知識結構。因此,教師要設計中,要明確知識體系,保證微課程的整體結構完整,各個知識呈現網狀的系統性,進而促進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知識。
2.3規范性
微課程要求時間在十分鐘左右,并且針對教學內容設計相應主題。與以往教學模式有所區別的是,微課程不需要在授課中停頓與學生開展交流,由于教學內容簡短,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聽和看是微課程的關鍵因素。因此,教師在設計過程中,要確保微課程的知識結構和背景圖片與教學內容一致,任何細微的差別都會對學生的學習帶來影響。
3微課程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3.1提高學生興趣
以往的語文教學模式受到傳統思維的束縛,單一乏味、循規蹈矩,學生很容易感到無聊,慢慢失去學習興趣,甚至對語文學習產生抗拒和厭煩心理,導致可養教學質量無法提高,不能有效實現教學目標。通過微課程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將復雜以及枯燥的語文知識簡單化和趣味化,對知識進行梳理、整理和總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納知識,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探究欲。
3.2培養創造思維
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基本是教師憑借個人教學經驗進行知識傳授,在適當的鋪墊后進行重點講解,這種教學方式占用了大量的課堂時間,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引入微課程可以將知識進行科學整合,減少對課堂時間的浪費,同時還調動了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具有積極作用。
4微課程在語文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4.1教學PPT
PPT軟件具有很強的應用型,通過PPT可以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進而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利用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完成知識的傳授,營造輕松的教學氣氛。同時,在教學內容中加入相應的音樂和圖片,帶給學生聽覺以及視覺的'全新體驗,也有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4.2音頻視頻
教師在教學前,對教學內容進行剪輯和整理,在課堂中以音頻或者視頻的形式,將內容系統的展示給學生,通過反復播放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促使學生快速認識和理解教學內容,進而實現教學目標。
4.3情景劇
教師在編排情景劇的過程中,要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通過對角色以及臺詞的體會和理解,掌握和理解知識點。情景劇要通俗易懂、合理科學,參與情景劇的過程,也是學生對知識思考和認識的過程。
5結語
新時期下,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引入微課堂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本文對微課程的概念、忒單、設計原則、作用價值以及具體運用進行分析和闡述,希望給予教育同仁以參考,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微課的教學設計13
微課名稱:教學語言技能所屬學科:教育學所屬專業:小學教育所屬課程:小學微格教學
適用對象:大專或本科三年級學生;也可用于在職教師培訓教師姓名:梁光明
所屬院校:晉中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教學背景:本課程是高職高專小學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選修課。是在學習基礎心理學、小學教育學兩門專業課的基礎上,對小學課堂教學的進一步深入學習。和小學教育見習、小學各科教材教法教學密切配合,為下階段的教育見習、頂崗實習做準備。深刻理解教學語言技能的運用要求,對下階段的模擬實訓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教學目的:深刻理解教學語言技能的運用要求。
教學方法:主要采用教師講授的方式進行,同時運用多媒體視頻輔助教學。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教學語言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使用和運用的語言,它主要是指口頭語言。
教學語言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學信息的第一載體,教學語言也是最重要的課堂教學技能,無論是講授、提問,還是導入、結束、板書、演示、練習指導等等,都離不開教學語言。所以,掌握好教學語言技能,對于一名教師是何等的重要。
二、新授學習
(一)運用要求
1、通用語言(一般語言)的要求,即努力做到用詞發音準確、規范,語速適當,聲音高低適中,語氣親切自然,語調抑揚頓挫,語法生動有趣、合乎邏輯并富有啟發性、感染力和說服力。
2、相配合的其它技能的要求。運用于導入時應注意感染力,運用于講解時應注意準確性和邏輯性,運用于提問時應注意啟發性,運用于結束時應注意概括性等等
3、學科性和學術性。語文:語言有感情、感染力。數學:準確、精練。英語:準確、規范。
4、可接受性。低年級小學教學中要力求運用兒童化語言。
(二)案例分析
案例1: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20《紙船和風箏》一課的一段導入分析:
閆老師的這短導入,親切自然、生動有趣,短短幾句話,就把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激發起強烈的學習興趣。
案例2: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20《紙船和風箏》一課的'一段課文朗讀分析:
閆老師的這短飽含感情的朗讀,讓在場的小學生都流下了眼淚,真正地融入到課文中,很有感染力。
案例3:《秒的認識》一課中的一段教學分析:
老師先運用鐘表讓學生感受“1秒”有多長,再讓學生回顧日常生活中我們哪些地方用到了“秒”,接著又提問學生:1秒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使學生真正理解了“秒”。體現了小學數學教學對教師教學語言“準確、精練”的要求。
三、小結并結束全課
可見,教學語言對于一名教師是何等的重要。我們每一名師范院校的學生,要有意識地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好!今天的課就先上到這里,下課。主要參考書目:
[1]張文全主編.小學教師教學技能訓練[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2]孟憲愷.微格教學與小學教學技能訓練[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3]榮靜嫻、錢舍.微格教學與微格教研[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微課的教學設計14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影響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觀念與方式,微課作為信息時代的產物潛移默化地對美術教學產生深刻的影響。微課程作為翻轉課堂課前預習環節的重要載體,受到了教師和學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視。美術學科教學中運用微課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改變美術教學方式,突出教學重難點,呈現方式更加直觀,學生運用學習資源的途徑更加便捷,美術課堂效率更高。
一、教師做好美術微課運用設計
初中美術學科中運用微課的關鍵是微課運用教學設計,教師只有精心設計,使微課成為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才能充分發揮微課在美術教學中的作用。
(一)突重破難
微課在初中美術學科中的運用一個重要作用便是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因此,教師在運用微課進行教學時,要善于取舍。微小是微課的一個顯著特點,也是微課的優勢所在。微小這一特點就決定了它教學內容的有限性,它不可能像完整的課堂一樣具有足夠時間與容量,因此教師必須要學會取舍,進行資源優化整合,抓住小的切入點,例如繪畫教學可以運用微課就突出筆法教學,而不是面面俱到。教師只有善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微而完整
目前不少教師在運用微課進行教學時,對于微課的設計不夠科學,突出表現在微課的不完整性,微課設計支離破碎,不能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課”。美術學科中運用微課時,我們要發揮“微”的優勢,把微課定位在“課”上。既然是課那么它就應該是相對獨立的,具有相對完整的課堂結構。那么如何設計?微課在進入話題時,要做到簡潔,言簡意賅,不能洋洋灑灑,起步太遠,否則會影響主體部分;微課主體設計要緊扣美術課題中心,突出重難點,重視啟發與引領,適時點撥,以節省課堂時間;結束要簡要地進行總結,以突出中心,保持課堂完整性。
(三)抓好節點
初中美術學科中之所以運用微課,是因為微課具有諸多的優越性,只有緊扣微課的優勢進行教學設計,抓好微課運用的節點,才能突出微課的亮點。教師如果隨意地運用微課,平鋪直敘,就達不到預期的目的。那么如何抓好節點?深入淺出、細致演示、動態呈現等都是節點,在美術教學難點拋出學生困惑時,是微課運用的節點;在教師演示不能細致入微時,運用微課是抓了節點;在教師不能直觀形象地進行動態呈現時,運用微課是抓了節點;在學習內容單調枯燥、學生興趣不濃時,運用微課是抓了節點。只有抓好節點,才能使微課成為刀刃上的鋼。
二、教師做好美術微課資源建設
現代教育進入資源時代,“區域教育信息資源開發和應用一直是各地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和績效評價指標”。微課在初中美術學科中的運用如果沒有配套的微課資源支撐的話,它就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做好微課程資源開發。
(一)微課程規劃
初中美術教師要根據美術教學的目標,做好微課程規劃,尤其是微課內容設計,以及微課程資源開發的方案、推進的思路等,要踐行《美術課程標準》指導思想,突出美術教材體系,使之成為初中美術教學資源庫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微課程規劃要體現出一定的開放性與可持續性。
(二)微平臺建設
微課資源的開發需要群策群力,微課資源的建設與共享、運用等需要平臺的支撐。因此,微課資源建設不僅要做好開發的方案,實施的過程等,還要建設基于微課資源的共享與運用平臺,以滿足初中美術教師進行微課資源開發、交流、教研、互動、共享等需求,確保微課在美術學科中的運用。
(三)微模板設計
微課因其時間短、內容少等特點,微課模板的設計至關重要,它是發揮微課在美術學科中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微課與美術學科的特點,我們認為微課模板的設計可以圍繞以下展開:導入新課、情境營造、知識要點概述、背景資料、重難點突破、教學反思、知識呈現、作業反饋等。
三、構建基于微課的美術教學評價
評價是促進微課在初中美術學科中運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微課日盛的今天,有必要構建基于微課的美術教學評價,評價要注意評維度與層面,力求多維度、多層面。
(一)微課設計評價
微課設計評價包括選題與內容、過程等。微課選題是否體現了微課微小精致的特點,是否切合初中美術教學的特點,小到具體到是否針對課時特點進行選題等;內容的設計是否科學,是否體現了美術教學的一般規律,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是否有助于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是否突出了美術教學的重難點等;過程評價主要評價教師入題是否簡明扼要、快速,授課思路是否清晰,結構是否完整等。
(二)微課技術評價
微課技術評價主要評價微課視頻的規范性與藝術性。規范性是指美術微課視頻在制作的過程中,是否符合視頻制作的技術要求,播放是否流暢科學;藝術性性評價是高一層次的評價,它評價微課制作者在制作美術微課中表現出的獨特藝術構思,它是否能夠以更直觀更形象的手段呈現出來,是否體現出美術學科的藝術美,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能否帶給學生以審美享受等。
(三)微課效能評價
微課的教學設計15
錄制工具和方法
微課使用PPT軟件制作,電子白板軟件錄屏,過程中運用電子白板功能并
插入輔助教學的短視頻、音頻,通過網址鏈接進行進一步的學習。
設計思路
本節微課通過教會學生鑒賞詩歌的方法“知人論世”去了解作者杜甫,品讀杜甫不同時期的兩首詩,去初步感受詩人的偉大情懷。
微課中還通過文字材料助讀和方法點撥,配以視頻朗讀,聲畫結合,引導學生正確朗讀詩歌,學會通過寫作背景與詩作內容結合來理解詩人的寫作情感。
教學設計
環節內容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學習通過“知人論世”來了解作者,品讀詩歌;學會正確朗讀詩歌。
2、在微課程的獨立學習中,完成進階測試題,初步感受詩人的偉大情懷,培養學生關心國家、生活的情感態度。
3、在新媒體、新技術的操作活動中,培養學生自學意識和創新思維。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通過“知人論世”來了解作者,品讀詩歌。
教學難點: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學會將寫作背景與詩作內容的結合,理解詩人的寫作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明目標
同學們,歡迎大家走進微課課堂,今天微課學習的內容是:《杜甫詩三首》的前兩首《望岳》、《春望》,我們的學習目標是:通過微課學習,了解什么是“知人論世”,并且通過“知人論世”法去了解杜甫,品讀作者不同時期的兩首詩《望岳》、《春望》,初步感受詩人的偉大情懷。(PPT1-2)
二、聽讀,初感知
(一)學習詩歌離不開朗讀,下面請大家仔細聆聽,初步感受作者在詩歌中表達的情感。(PPT3-4)
(二)聽完了范讀,大家是不是發現兩首詩雖然是同一個作者,但它們的情感卻完全不同,這是為什么呢?它們分別又有著什么樣的情感?今天老師就教給大家一種欣賞詩歌的方法,那就是“知人論世”法,它的意思是:我們在欣賞、吟詠古人的詩歌作品時,應該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環境和時代,與作者成為心靈相通的好朋友。(PPT5)
三、明方法,知背景
(一)關于杜甫,同學們你對他的了解有多少呢?你知道他的創作歷程,可分幾個時期嗎?對,共分四個時期(PPT6)下面就請大家點擊這個鏈接:xxxx,去具體了解一下杜甫詩歌創作的四個歷程。(如不能連接網絡,預設超鏈接PPT15-17)
(二)同學們,此時你對《望岳》和《春望》這兩首詩的寫作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了吧。(PPT7-8)
1、我們的目光先聚焦到《望岳》上,你注意到課本下的注釋了嗎?這是杜甫早期的`作品。當時年輕的詩人離開了長安,到兗(yǎn)州去省親——其父杜閑當時任兗州司馬。此后大約三四年內,他一直在山東、河北一帶漫游,交了不少朋友,這首詩就是這期間寫的。
2、接著我們來關注《春望》的寫作背景,也請看到書下注釋,其寫作背景是: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十一月,詩人赴奉先縣探家,未幾,安祿山發動叛亂。次年五月,叛賊攻破潼關,詩人被迫北上避難。七月,肅宗即位于靈武,詩人聞訊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為賊兵所俘,被押到長安;因他官卑職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機逃離長安,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到達當時朝廷的所在地——鳳翔縣。《春望》是詩人逃離長安前一個月寫的。
四、再聽,悟情感
(一)帶著對詩歌背景的了解,我們再次觀看并聆聽這兩首詩的朗讀視頻。請大家細細品味兩首詩的不同情感,感受它們不同的感情基調。PPT9-10
《望岳》寫詩人游歷山川名勝,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自己的遠大抱負,其感情基調熱情奔放。
《春望》寫詩人歷經戰亂,目睹國家破敗之象,身感離鄉背井之苦,表達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其感情基調沉郁憂憤。
你體會到了嗎?
五、自讀,品情感PPT11
好,下面就請大家帶著剛才的理解,隨著音樂,感情朗讀《望岳》和《春望》這兩首詩,最好讀兩遍呢。PPT12
六、小結,明學法PPT13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了杜甫的兩首古詩,了解到古代詩歌最重要的一種途徑,那就是“知人論世”。《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一位作家選擇什么樣的題材,表現什么思想,抒發什么感情,這一切均由他的人生觀和生活經歷決定的,又與他所處的時代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在鑒賞詩歌時,首先要明曉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當時的創作背景。請大家學會運用這種方法去品讀杜甫的第三首詩《石壕吏》。
詩歌仿佛是一條時間的隧道,通過它我們與中國古代的偉大詩人們產生了心靈的碰撞,今后請多一些詩歌閱讀,讓我們的生活多一些詩意……(Ppt14配樂結束微課的學習。)
今天的微課就學習到這里,請大家打開本課的“進階測試”,自測一下自己的學習掌握情況,祝學習愉快,再見!
【微課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微課教學設計06-11
微課的教學設計10-26
語文微課教學設計02-22
語文微課的教學設計02-22
美術微課教學設計01-24
語文微課教學設計04-13
語文微課的教學設計06-09
微課的教學設計優秀02-23
語文微課教學設計優秀11-24
小學語文微課教學設計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