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觀滄海優秀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滄海優秀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滄海優秀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積累語言詞匯,揣摩其語言魅力;理解詩的內容,領會詩人在詩中所寄寓的情感。
能力目標
掌握鑒賞古詩的方法,學習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提高對古詩的審美鑒賞力。
情感目標
領會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感受美的熏陶,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并背誦詩歌,掌握鑒賞古詩的基本方法,鑒賞意象意境,領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難點
理解詩歌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寫作特色及其藝術聯絡方式
教學方法
誦讀法 點撥法 討論法 探究法 多媒體教學法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導入語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何其芳先生筆下所描繪的清新自然的秋景圖,今天我將帶領大家一起來學習另外一首描摹秋天景色的詩歌,看看詩人筆下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下面我們就一同走進曹操的《觀滄海》。
2、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首先,請同學們談談“你心目中的曹操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如何看待他的?”。 {作者簡介}曹操(155—220)
字孟德,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精于兵法,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
《孟德新書》等書。善詩歌,創有《蒿里行》、《觀滄海》等詩篇。其詩具有“慷慨悲涼,氣韻沉雄”的風格。 {寫作背景} 東漢建安年間,曹操借許悠之計,以少勝多,擊退他在北方的主要對手——袁紹。袁紹殘部逃至烏桓(遼東半島上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欲借烏桓之力,以求東山再起。曹操乘勝追擊,征討烏桓。東漢建安12年曹操揮鞭北指,所向披靡,大敗烏桓。歸途中,曹操登臨碣石山,觀看滄海壯麗景色。此刻,曹操躊躇滿志,意氣昂揚,揮筆即書“《觀滄海》”。
夯實基礎,整體感知 {簡要介紹詩歌體裁} 樂府——兩漢官署名稱,即音樂機關。其主要職責是制作國家典禮音樂,主要收集文人詩、民間歌謠入樂。
樂府詩一般無標題,尤其是漢代樂府。《觀滄海》的題目是后人所加的。樂府詩可譜樂歌唱,詩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去的,亦可稱之為“詩的附文”,與詩歌表現的內容無關。 {聽讀結合,初讀感知} 請同學們聽我泛讀,注意把握這首詩歌的情感基調。泛讀完之后,再請同學們齊讀,在讀的過程中請同學們找出“這首詩描繪了哪些景象?”
明確:詩中描繪了水、山島、樹木、百草、秋風、洪波、日月、星漢等景象 {深入詩歌,品讀文本} 帶領學生進入詩歌,梳理詩歌的內容:
1、細致分析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構成了一個怎樣的意境,與詩人的心境有何聯系?
解析:“觀滄海”以一個“觀”字為線索,總攬全詩。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旨在交代觀海地點及方位,登高臨海,視野開闊,將滄海壯麗的景色盡收眼底;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登高遠眺,描摹大海、山島的情狀,使眼前之景顯得遼闊、壯觀,寫出了滄海之景的壯麗之勢;
“樹木從生,百草豐茂”一反宋玉《九辯》中“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悲秋情懷。寫出在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茂,給人生機盎然之感。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此句雖言秋風蕭瑟(秋天的典型環境),卻無半點悲秋意緒。眼前見到的卻是大海的洶涌澎湃,氣象宏闊、生命不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詩人將眼前實景,融進自己的想象和夸張,呈現出吞吐宇宙的氣象。詩人以滄海自比,隱含自己有吞吐日月、包蘊星漢的'宏偉氣魄和博大胸懷,抒發了詩人統一天下、建功立業的壯志雄心。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為合樂而作,與詩歌正文的內容無關。
2、品析這首詩運用了那些藝術表現手法?并說明這些表現手法在詩中是如何得以體現的。 明確:A、景物的描寫手法:
由近及遠(由眼前實景到想象、聯想之景的描寫——空間關系的遷移,顯得層次分明)
虛實相生(水、山島、樹木、百草、秋風、洪波等景象為實寫,日月、星漢為虛寫。采用虛實相生的描寫手法,使詩內涵豐富,意韻無窮) 動靜姐合(水、秋風、洪波、日月、星漢等景象的描寫為動景,山島、樹木、百草等景象的描寫為靜景。動靜結合,使詩歌顯得鮮活生動,富于感染力)
B、情感的表現技巧: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景生情,情生景”:一切景語皆情語)
托物言志(借寫大海吞吐宇宙的雄偉壯闊之景,隱喻自己統一天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誦讀全詞,升華感情} 請學生富有情感的誦讀全詞,以感受文氣,曹丕在《典論·論文》曾說:“文以氣為主”,詩詞亦是如此。在《觀滄海》這首詞中需要我們在誦讀中去獲得一種陶冶,以便使自己融入詩中,并達到與詩的一種交流與溝通。 小結:
本節課所學的《觀滄海》,重點是讓大家掌握鑒賞古詩的方法,學習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體會詩人在詩中所寄寓的情懷。通過對這首詩的學習,我希望大家都能像曹操那樣“胸懷闊大、志存高遠”。 課后作業
請同學們下來完成課后作業,并背誦這首詩歌。
觀滄海優秀教學設計2
【課時目標】:
1、了解作者;
2、理解借景抒情的寫法;
3、體會作者博大豪邁的胸懷;
【重點難點】:
寫作手法的理解;
詩歌意境的體會;
【課時劃分】:1課時
【教學過程】:
【導—課】
前段時間,我們學習了《秋天》這首詩歌,秋天在哪?秋天在農家院子里,秋天在漁船上,秋天在牧羊女的眼睛里。那里面的露珠,幽谷,鐮刀,瓜果,農家小院,冷霧,白霜,漁船,牧羊女,放牛郎,這些都是詩歌里的意象。整個畫面,非常唯美,溫馨,帶給人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抒發的是作者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而如果一首詩歌里的意象是刀光、劍影,是金戈、鐵馬,那這個詩人極有可能是豪放派的,抒發的是豪情;如果是花前月下,是燕語呢喃,那么我們就可以判斷出,這個詩人極有可能是婉約派的,抒發的是柔情。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樣一首詩,通過對這些景物意象的分析,看看同學們能不能判斷詩人是什么類型的,抒發的是什么情感!
【作者介紹】:
今天這個作者,我們必須得多點了解,他不是一般人,是誰?是曹操!曹操是誰啊,就是那個說“我可負天下人,但天下人不可負我”的人啊,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我可以對不起你們,但你們不能對不起我!之于老師,就是我可以不好好上課,但是你們不能不好好聽!看看這話,霸氣不霸氣!你們覺得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是奸雄?是梟雄?是佞臣?是賊子?《百家講壇》欄目里的易中天教授,他對曹操的評價我以為是很到位的,他是這樣說的:
“他聰明透頂,又 愚不可及 ;奸詐狡猾,又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又 疑神疑鬼 ;寬宏大量,又 心胸狹窄 。是 大家風范 ,小人嘴臉;英雄氣派,兒女情懷; 閻王 脾氣, 菩薩心腸 。他奸詐都奸詐得讓你覺得他很有水平,他的狡猾、殘忍、,都表現得 從容不迫 ,落落大方,真誠而坦然。曹操是奸雄,而且是‘可愛’的奸雄。”
我也覺得曹操的確是很可愛的,為什么呢?因為在我們現在看來,就是個全才啊:武的方面,策馬揚鞭,縱橫沙場,指揮千軍萬馬,攻城略地,他會,而且很在行;文的`方面,他也毫不遜色,放下屠刀,就能拿起筆墨,抒發壯志豪情,能文能武,而且有勇有謀;他大氣,他霸氣,他還傲氣,有時候,他又小氣,也會犯傻。所以啊,我覺得他還真是可愛!用現在流行的話語來說,曹操就是一個“達人”,這樣一個可愛的達人寫的詩歌,是抒發雄心壯志,還是兒女情長?我們來分析分析,看看到底怎樣!
【譯—文】:
【標題解析】:觀:即看,欣賞,是本詩的線索,起到統領全篇的作用。
東臨碣石:東,方位名詞,在這里是名字作狀語,翻譯為向東;臨:到達;向東來到碣石山,以觀滄海:以,表示目的,可以翻譯為來;來觀看大海,也就是渤海。作面朝大海,看到的不是春暖花開,而是秋風蕭瑟!
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蕩漾;海是多么浩瀚啊,波濤洶涌
山島竦峙:竦峙:高高地挺立,山島高高的挺立著。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樹木蔥蘢,芳草萋萋,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秋風中,樹木瑟瑟作響,海水不斷涌起。
(拓展:提到秋風蕭瑟,我想起來了,毛主席有首《浪淘沙-北戴河》,里面也提到過這句,是這樣的: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秋風還是那個秋風,變了的,是時間,是容顏,不變的,是雄心,是壯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之,結構助詞,的;若,好像:日月的運行,好像是從海里升起;(釋疑:好像是,那是不是真的是呢?對,不是,而是想象的!想象的事物都是虛的!)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璀璨的銀河,好像也在這大海里出沒。(釋疑:這句借助超強的想象力,描繪出了大海吞吐日月的壯麗景象,我們前面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這里是寫景的高潮,同時也將作者主觀的豪邁之氣展現得淋漓盡致。)
幸甚至哉:幸:幸運;甚:很,非常;至:極點;哉:語氣詞,可以翻譯成啊,前面我們學過,“非人哉”;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太值得慶幸了,歌以詠志:正常的語序應該是:以歌詠志,以:介詞,用;還是用這首詩歌來表達我的心情和志向吧!(釋疑:這句話在樂府詩歌中,都有出現,一般和文章的內容沒有多大關系,但從結構上,它和前文是一體的,不能隨便去掉!)
【問題設置】:
1、找學生起來把整個文章串聯起來,翻譯一遍!可意譯,也可以直接翻譯。
2、以“曹操”的口吻,寫日記的形式,將這件事記錄下來,我們暫且將這叫做日記體觀滄海!
觀滄海優秀教學設計3
一、教學準備:
相關時代背景,曹操《步出夏門行》《苦寒行》等詩歌。
二、教學目標:
1、結合時代背景,了解詩人的心態。
2、結合詩歌內容,把握詩歌的精神。
3、結合相關詩歌,了解詩人的氣度。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這是一首傳誦千古的描寫大海著名詩篇,那么這首詩究竟有什么力量,可以讓人千古不忘呢?我們來看這首詩。
2、開宗明義,直面主題:
通讀全詩,說說這首詩中,最能體現出詩人情懷胸襟的詩句是什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表現了什么樣的胸懷?(包容萬物,胸懷宏大)
3、條分縷析,漸入主題:
那么詩人在此之前描寫了什么景物來襯托這一胸懷呢?請大家讀詩歌的前八句,看看可以分成幾個層次,歸納一下內容并思考這些描寫與詩人宏大胸懷之間的聯系。(學生回答,總結)
提示:“日月之行”四句描寫的是想象中的景物,那么現實中是什么景象?“觀滄海”這一題目在詩人如何點明?詩人腳下的碣石山什么樣?
“東臨……竦峙”交代觀海的地點及環境。
提示:①在這幾句詩中,有哪些詞語的含義相關?(臨,登上。竦峙,聳立。均能感受到觀海的地點之高。)
創作背景1:
走向人生巔峰的曹操——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戰勝袁紹,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曹操摧毀了袁紹在河北的統治根基后,其子袁譚、袁尚逃到烏桓,勾結烏桓貴族多次入塞為害。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夏,曹操采用謀士郭嘉的意見,率師北征,一戰告捷。
總結:此刻,站立于高山之上的曹操統一了經歷了多年戰亂的北方,正處于自己人生的巔峰之中。
②曹操眼前的大海什么樣?(“水何澹澹”,起伏不定)為什么曹操不以一個勝利者的姿態去描繪大海的廣闊或平靜,而是描寫這樣的景象呢?結合背景來看。
補充材料:平定北方的戰爭經歷了整整七年時間,雖然官渡一戰獲勝,但戰勝袁紹及其家族還是極其艱險的。特別是在北方進軍的過程,曹操甚至開挖了兩條運河來運送物資。為此,他曾經寫下了著名的《苦寒行》來記載這次艱苦的行軍過程: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登上高聳的太行山,陡峭道路艱險難行!羊腸小路彎曲盤旋,車輪顛跛屢次摧折。幽幽深林冷落凄寒,北風哀號催人心碎!)
那么,起伏不定的大海與曹操的內心有什么關聯?
總結:表現出曹操起伏不定的內心。
“樹木……涌起”描寫眼前的景物
提示:①從中你了解了什么內容?(季節,海島的.環境)
②什么季節?(秋天剛到,草木還很茂盛)
③但秋風吹來,從“蕭瑟”一詞中,你可以發現,眼前郁郁蔥蔥的一切很快會發生什么變化?(凋零)“洪波涌起”,說明此刻風很大,才能卷起巨浪,剛才還只是起伏不定的大海會在轉瞬間涌起巨浪嗎?(這是曹操內心的反應)那么是什么在他的心中激起了如此大的浪濤呢?
創作背景2:此刻曹操雖然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但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特別是在他獲勝之后,他最重要的謀士郭嘉因病去世,年僅37歲。在官渡之戰前,由于勢力相差懸殊,曹操也曾經猶豫過,是郭嘉幫他分析了他與袁紹之間的優劣之勢,堅定了他必勝的信心。在進軍北方的時刻,面對艱難的道路他也曾遲疑過,又是郭嘉敦促他不能給袁氏兄弟以喘息之機,最終使他贏得了最后的勝利。郭嘉的去世對曹操打擊極大,在第二年赤壁之戰中曹操失敗。這是他軍事生涯中最慘重的失敗,此前他雖然也失敗過但都能東山再起贏得勝利,可此戰失利后,他也曾幾次進兵南下但都無功而返,統一天下的機會就此失去。赤壁之戰敗后,曹操就痛哭郭嘉,認為如果郭嘉還在自己不會有如此之慘敗。
總結:眼前的景物讓曹操看到了生命的無常與脆弱,在飛逝的時光中,曾經茂盛繁華的一切轉瞬間都會凋零、消失。
4、延伸閱讀,深究主題:
面對變幻無常的生命,曹操又拿出了什么態度?請大家看《步出夏門行》的另一章《龜雖壽》:(學生朗讀,并依據注釋理解詩意)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烈士:有節氣有壯志的人。盈縮:指壽命。養怡:謂保持身心和樂。)
曹操以什么態度來面對無常的生命,飛逝的時間?(樂觀積極的心態)
為什么他會拿出這樣的心態?(統一天下的重任還未完成,他還要追求更高的人生價值)
我們再來看結尾的幾句詩,“日月之行”,還可代表什么?(飛逝的時間)“星漢燦爛”還可代表什么?(浩翰無垠的星空)曹操胸懷博大,他還包容了什么?(時間與萬物)他不在意時間的流逝,而帶著包容萬物的胸襟試圖去建立更大的功業。
5、總結:
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到,起伏不定的大海與曹操有什么關聯?(是他心態的表現)島上的景物讓他聯想起了什么?(時間的飛逝,生命的脆弱)面對這一切,曹操表現了什么樣的情懷?(包容時間萬物,建立偉業的期望)
我們知道,在第二年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失敗,三國鼎立的局面由此形成。但曹操親歷了東漢末年的亂世,親眼目睹了“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的慘狀,因此把重整山河,再現盛世作為自己的責任。盡管在寫作《觀滄海》時曹操已經步入暮年(曹操時年52歲,終年65歲),但依然是昂揚的精神試圖書寫生命的新篇章,這才是這首詩的價值所在。
四、教后記:
《觀滄海》已經教過多次,我感覺到,作為一個政治家,曹操的詩歌與他本人的政治、軍事生涯是無法割裂的。因此,在教學中,有意識地讓學生們了解曹操,對于理解詩歌也有著極大的幫助。同時,曹操的詩歌的風格大體是統一的,因此引用其它相關內容的詩歌,也有助于學生的理解。
在教學中,朗讀自然是重中之重。在朗讀時,我注意啟發學生將朗讀的高低起伏與詩歌中詩人心情的起伏對應,以此來感受詩歌的情感變化。從教學效果上看,學生的朗讀效果很好。平時,我要求在早讀時也要注意朗讀有語調的變化,堅持下去,學生是能夠通過朗讀來感受詩歌的魅力。
觀滄海優秀教學設計4
《觀滄海》是曹操蒼涼慷慨寫景抒情的一首優秀作品,同時又是一首詩中有畫,畫中含情的名篇。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此詩,應先讓學生簡單了解曹操的生平思想及政治抱負,理解詩中景色描寫,流露出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的感情。通過學習后,培養學生面對多姿多彩大自然,也能悟出自己的情感。
曹操是《三國演義》中一個著名人物,同學們是比較了解的,因此我在教學上設計:先讓學生自主去了解曹操生平及思想抱負,然后文中詩句師生共同合作切磋,在學習中一定要質疑問難,師生再深入探究并解決之。
一、 教學目標
1、 朗讀,背誦全詩。
2、 體會詩中有畫,畫中含情,理解曹操的抱負。
3、 培養學生感悟古代詩歌的能力。
二、 導入新課及寫作背景
同學們都很熟悉曹操是《三國演義》中一位著名的人物。建安五年(200),他在官渡之戰中大敗兵強地廣的袁紹后,于建安十二年(207),又親率大軍北上,大破烏桓及袁紹的殘余勢力,在凱旋班師途中登上碣石山,面對著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三、教學設計
【自主性學習】
1、 學生課前預習,掃清文字障礙。
指名兩位學生來朗讀,注意節奏、語調、情感。讀完后請其他同學來指出讀錯的字詞。
2、 朗讀,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全班齊讀,講究抑揚頓挫,鏗鏘有力,充滿豪情壯志誦讀,然后請兩位學生來說說詩中畫面及詩人的情感。
【合作性學習】
1、 整體感悟
詩人站在碣石山上,望著蒼茫的大海,波濤起伏,拍打著海岸,山島聳立,豐茂的草木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弄姿,詩人感到這是多么壯麗的意境,多美好的圖畫啊!看到太陽、月亮的運行離不開大海的懷抱,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親一樣,這是多么博大的胸懷啊!
2、 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開始共同研討下列問題。
問:整首詩是由一個字來展開詩的線索,統領全篇的,請指出是哪個字?
理解:“觀”是全詩的“詩眼”,以下十句都是觀海所見。
問:“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此句主要交代什么?句中直接寫到人嗎?
理解:主要交代觀海地點、方位,句中雖沒有寫人,但我們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觀海時那種勃勃英姿。
問:詩中哪幾句是寫實景?主要寫了哪些景色?顯示了什么?
理解:“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全是實景,主要描寫了滄海水波蕩漾的動態景色和山島挺立,草木豐茂的靜態景象。顯示了在茫茫蒼蒼的大海上,波濤起伏,拍打著海岸,山島聳立,豐茂的草木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弄姿,生機勃發,這是多么壯麗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山河圖畫啊!
問:詩中哪幾句又是寫虛景?能說出這景象嗎?這種景象是一種什么樣意境?
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全是寫虛景,即作者的主觀感受,可從兩個“若”看出。主要描寫了太陽、月亮、星辰銀河都好像從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這些運行都離不開大海的懷抱,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狀觀景象。是一種極其開闊博大的意境。
問:實景是一幅美麗的山水圖畫,虛景能把我們帶進一個極其開闊,博大胸懷的境界,你能悟出詩人寫實虛景的感情嗎?
理解:詩人描寫實景實際上在謳歌祖國壯麗的河山,流露出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詩人目睹祖國山河壯麗景色后,更加激起要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強烈愿望。虛景描寫是詩人實際借助豐富奇特想象,來充分表達這種愿望,以滄海自比,勾畫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景象來表現詩人博大胸懷和豪邁氣魄。
3、 小結,朗讀、背誦。
這是一首以寫景為主題的名作,通過對登山觀海的描寫,抒發了詩人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
學生齊讀,當堂背誦。
【探究性學習】
問:你能說出此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的博大胸懷?
理解:實景也能看出詩人的博大胸懷,但跟虛景比較,氣象略遜一籌,因為詩人的意圖在虛景中,所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最能體現作者的博大胸懷。
問: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但全詩卻沒有哪一句是寫情的詩句,情寓于景中。你能說出古代即寫景又寫情的詩句嗎?
理解: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等等即寫景又寫情的詩句。
作業:1、背誦全詩。2、課外閱讀有關曹操詩句。
附:板書設計
水何澹澹顯示大海波壯闊,動態景色秋風蕭瑟美麗多姿,生機
實景洪波涌起勃勃景象。(實頌借景抒情
山島竦峙祖國壯麗山河,抒發詩人
曹操登山觀海(全景)靜態景色樹木叢生激起統一中國強統一中國
百草豐茂烈愿望。)建功立業
虛景日太陽、月亮、星辰、銀河都投入的抱負。
(想象)月大海的懷抱,作者以大海自比,星漢含蓄表達詩人博大胸襟。
觀滄海優秀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觀滄海》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古代詩歌四首》中的一首,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出征烏桓時所作,207年,曹操親帥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經過碣石山時所作,登山觀海,觸景生情,寫下這一壯麗詩篇。詩人描寫了滄海的壯麗景色,表現了壯闊的胸襟,抒發了統一天下的雄偉抱負。
學情分析
對于剛上七年級的學生而言,這是一篇古典詩歌,學生感覺很新鮮,這首詩激情豪邁,節奏明快,形象生動,極富表現力,容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設計理念
依據《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加強朗讀,重視閱讀感受和體驗,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依據135互動課堂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體驗,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熟讀成誦,會默寫。
2.體會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培養語文表達能力。
3.體會詩人廣闊的胸襟、豪邁的氣概。
4.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情感。 學習
重點
難點 體會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培養語文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 詩歌朗讀音頻 教學過程設計
三個階段
學習內容
教師行為 期望學生行為 自主學習階段 情景導學、揭示主題
1.今天老師先給大家出個謎語,猜一位人物,他是三國時期的人物,在軍事上有著卓越的成績,曾煮酒論英雄。
2.請同學們談談對曹操的了解與認識。
3. 實際上,曹操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能歌善舞,字孟德,安徽人,死后,被其子曹丕追封為魏武帝。曹操的文學成就很高,與他的兒子曹植、曹丕并稱“三曹,他寫的詩慷慨、雄渾、悲壯、有氣魄,多反映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理想,《觀滄海》就是反映這一思想。
自主探究、個體建構
1. 了解寫作背景。
2. 播放詩歌朗讀音頻,學生聽字的讀音,注意節奏。
3.學生自由誦讀詩歌,注意節奏、語調、情感。
4.小組內讀。
4.全班同學齊讀,注意節奏。請同學談談詩中描繪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
猜人物導入
引出課題
板書:
觀滄海
教師介紹寫作背景
巡視指導,組織學生自主學習 猜出人物:曹操
談談對曹操的認識
聽
掃清文字障礙
同學認真聽,指出錯誤。
大膽發言 互動對話階段
三、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1.整首詩是由一個字來展開詩的線索、統領全篇的,請指出是哪個字?
觀滄海優秀教學設計6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有人用這樣的話來評價他“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他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1800年前他統一了連年動亂的中原大地;他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文人,他的詩篇流傳千古。他以人格魅力和卓越的才能在三國時期獨領風騷。他就是三國時期的三絕之一——曹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觀滄海》,來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二、疏通字詞
碣石澹澹竦峙蕭瑟詠志
三、創設情境
1當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時,或是當你剛被老師批評完,你獨自一個人來到海邊,你想做些什么?
明確:想對著大海狂喊,發泄自己的悲傷情緒。
2當你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遠大理想的時,或者此時你接到了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你興奮不已地跑到了海邊,你又想做些什么?
明確:想對著大海高興地狂歡,和大海一起歡樂。
[教師小結]
這兩種情境有一個共同點,大海都是人宣泄情感的對象,或喜或悲,大海永遠會做你的傾聽者。
3請學生閉上眼睛想:此時你就是曹操,你剛打敗了袁紹的殘余部落,打敗了烏桓,在回來的途中你經過了碣石山,面對波瀾壯闊的渤海,你想做些什么?
明確:認為大海就是我的,我已經統一了北方,面對波瀾壯闊的大海,我的心里也很不平靜,大海這種(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正是自己此刻的.真實寫照。
[教師小結]
我們一起走進《觀滄海》感受曹操的內心世界。
四、研討分析
1、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明確:觀
2、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實的,哪些詩句是寫想象的?
明確:兩層。實景:樹木叢林,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虛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3、詩中交代觀海地點的句子?
明確: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4、通過海水和山島描寫出海的遼闊和尊嚴的句子?
明確: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5、詩中的實景描寫的句子?
明確:樹木叢林,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6、表達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
明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教師總結
本詩的基調蒼涼慷慨,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代表作。全詩寫景的十句,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后四句是虛景。這首詩借景抒情,將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融合在一起,詩人以滄海自比,開闊的意境,雄渾的氣勢,也是詩人寬闊胸懷和豪邁氣魄的表現。詩人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孕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了開闊的胸襟,抒發了同意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亳州市譙城區)人。是我國漢、魏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是漢相國曹參之后,祖父曹騰曾任中常侍,受封費亭侯。父親曹
嵩系騰之養子,官至太尉。曹操雖出身豪門,但系宦官之后,在時人眼中仍為”;寒族”;。這種社會地位激勵著曹操積極進取。青少年時期他愛讀書,經史典籍廣泛涉獵,尤愛讀軍事著作,且在詩歌、書法、音樂方面天賦獨具,幾可與名家媲美,武藝也十分高強。曹操20歲時舉為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后征拜議郎、濟南國相、東郡太守,后再由典軍校尉、司空至丞相,進魏公,封魏王。死后,其子曹丕代漢稱帝,建立魏國,追尊他為魏武帝。曹操生于東漢末年,這是一個社會劇烈動蕩、烽火不息、民不聊生的苦難時期。曹操很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為。他”;除殘去穢”;,整飭吏治,觸犯了地方豪強和宦官集團的利益,于是托疾回鄉,秋夏讀書,冬春射獵,待時而動。曹操的軍事生涯是從討伐董卓和鎮壓黃巾起義開始的。曹操變賣家產,招募義軍5000人以討董。在鎮壓黃巾軍的過程中,他收降黃巾軍,選其精銳30萬人組成”;青州軍”;,為日后統一中國北方準備了軍事力量。
觀滄海優秀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讀出詩歌的韻味和感情。
2.通過朗誦、小組討論了解詩歌內容,通過聯想等方法,感悟詩歌韻味。
3.體會詩人的雄心壯志,宏大的政治抱負,提高詩歌閱讀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了解詩歌內容。
難點:體會詩人的雄心壯志,宏大的政治抱負,提高詩歌閱讀的能力。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問答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課之前,播放《三國演義》曹操煮酒論英雄的電視劇片段。同學們,三國演義的故事大家應該都聽說過,你對曹操有怎樣的印象呢?(學生舉手自由回答)很多同學都認為,曹操是一個“梟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曹操的詩歌,看看歷史上的曹操是個怎樣的人吧。請同學們打開詩歌,大聲朗讀。(板書標題)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根據書下注解,理清詩歌內容,教師在多媒體上出示重點字詞進行指導:“臨”是到達,登上;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星漢:星河。
2.PPT出示這首樂府詩的資料:這是曹操詩《步出夏門行》的第一章。東漢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烏桓時曾路經這里,后來打敗了烏桓和袁紹的殘余勢力,統一了北方。詩歌的最后兩句詩在《步出夏門行》各章末尾都有,應為合樂時所加的套語,與正文內容沒有直接關系。
3.播放朗讀音頻,學生閉眼想象詩歌中的畫面,注意詩歌中的停頓,邊聽邊思考:詩歌中有怎樣的景物?這些景物有怎樣的特點?
明確:詩歌中出現了碣石、大海、山島、樹木、百草、秋風、波濤、日月、星河。這些景物具有壯闊和肅穆的特點。
(三)深入研讀
1.小組組內相互朗讀,并討論:這首詩歌可以分為哪幾部分呢?
明確: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
第二層(“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寫海水和山島。
第三層(最后四行)表現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
2.全班齊讀前兩句,并舉手回答,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前兩句內容?有何作用?
明確:策馬東來,登上碣石上。我要觀覽這壯觀的大海!這是直陳其事的寫法,顯得很質樸,奠定了全文壯闊浩瀚的基調。
3.學生舉手朗讀“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并小組討論,選代表回答:發揮自己的想象,描述一下這幾句詩的內容?這幾句詩用了怎樣的手法?
明確:海面是如此得浩大壯闊呀,波濤洶涌澎湃著,山島聳立在那里,山島上樹木生長得十分繁榮茂盛,百草豐潤美麗。在那蕭瑟的微涼秋風中,大海起伏著它那仿佛沒有邊界的巨瀾波濤呀!
這里運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波濤洶涌澎湃,描寫了大海的動態景象;遠處山島聳立,島上樹木和百草茂盛豐潤,是靜態地描寫大海周圍的`景象,動態和靜態的景象相互映襯,表現出大海的壯闊威勢;從草木又寫到“洪波”,作者的描寫又回到動態,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這一層全是寫實景。【板書:動靜結合】
4.最后的幾句詩,運用了怎樣的手法?寫出大海怎樣的特點?
明確: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寫的是虛景,與前面寫景的詩句形成了虛實結合。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板書:虛實結合】
5.從全詩來看,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胸懷?
明確:在這首詩中,詩人前一部分寫大海及周圍的所見,視野十分廣闊,所寫所見都是實景,能夠體現出詩人內心中的博大胸懷;同時在詩歌的后面,用“日月之行”四句來寫大海,全運用的是虛寫的手法,在前面的實寫基礎上增加了更多的想象和發展的空間,表現了大海有包容宇宙萬物的氣概,更能顯示出詩人的博大胸懷。
(四)拓展延伸
屏幕出示此詩寫作背景,談談曹操是個怎樣的人?
明確:詩人寫這首詩時,正處在自己事業的最高峰,對于北方群雄,他已經盡數將其打敗,現在烏桓以及袁紹的殘部,也被他擊潰,可以說是消除了北方統一的后患;如果此時,趁盛以優勢兵力去消滅南方的割據勢力,他就可以一統天下了。
曹操是一個有著宏偉抱負和寬闊胸襟的政治家、軍事家。(學生自由發言,言之有理即可)【板書:博大胸襟,宏大抱負】
(五)小結作業
小結:本文通過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展現了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宏大的政治抱負。
作業:用自己的話,寫一寫這首詩中描繪的內容及作者可能抒發的感慨和心中的想法,不少于300字。
觀滄海優秀教學設計8
教學目的
一、理解詩的內容,領會其中抒發的感情和表現的生活情趣。
二、體味詩詞情景交融的特點和遣詞造句的妙處。
三、學習一點詩的韻律知識。
教學設想
一、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體味各首詩中作者所創造的意境,難點是作品中表達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領會。
二、以多種形式加強誦讀,在熟讀的基礎上適當分析、點撥,加深對詩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古代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僅語言雋美,而且意境深遠;它們有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來廣為傳誦,成了流傳千古的名篇。我們中學生學一點優秀的古代詩詞,不僅有助于提高我們的語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們的思想情操。所以我們要認真學習和努力掌握一定數量的古代詩詞。今天,我們學習五首古代詩詞,主要是領會古人融情于景表達襟懷和講究煉字煉句亦即煉意的手法。
二、學習課文。
1.解題:題目是什么意思?“滄海”的“滄”字怎么解釋?題目能不能換成“觀大海”?
明確:滄,是暗綠色。“滄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所以不能換。
2.教師范讀后學生誦讀。
3.理解內容。
提問:開頭兩句交代了什么情況?“東臨碣石”的“臨”作何解釋?
明確:交代了作者所處的地方和來此的目的。“臨”作“登臨”講。
提問:根據這個開頭我們可以判斷,下文將要寫什么內容了?
回答:寫觀海所見的情景。
提問:下文到哪一句為止是寫作者所見的情景?
回答:到“洪波涌起”為止。(如有同學答到“若出其里”為止,就要引導學生明白:以下四句并非作者眼前所見的實景。)
提問:實寫觀海的詩句一共有6句,所寫的內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確:“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兩句是總寫全景,其中前一句寫海波動蕩,后一句寫山島巍然聳立。接著兩句寫島上的草木,“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一派生機勃勃。這兩句是緊扣上文“山島竦峙”展開。下面兩句“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寫出了海上景象的變化,表現了大海的雄偉氣勢。“洪”,大的意思。很明顯,這兩句是照應上文“水何澹澹”而寫的。這一層6句詩,結構非常嚴密,可見作者構思的精心。
提問:“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么意思?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寫什么內容?
明確:這4句的意思是: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滄海中運行;夜空中燦爛的銀河,好像是滄海里映上去的。很明顯,這不是作者眼前所見的實景,而是他看到波濤洶涌的大海所產生的奇特想象。
啟發:作者寫觀海的內容到這里結束了,我們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來回味一下:作者在詩中描繪了怎樣的景象?作者筆下的滄海有怎樣的特點?再聯系作者寫這首詩的背景,我們想一想,詩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通過想象,我們不難體會,作者筆下的滄海氣勢雄偉,胸襟開闊。根據“閱讀提示”我們知道,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是他剛剛平定烏桓,回師中原,這正是他躊躇滿志的時候。面對著波瀾壯闊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發了建功立業,統一天下的豪邁情懷。特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幾句詩,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來成了膾炙人口的名句。
解釋:最后兩句是一般的結束句。
4.分析韻律。
本詩為四言樂府詩,韻腳為“峙”“起”“里”“志”等字,可見押的是“i”韻。
5.齊讀、背誦。
觀滄海優秀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了解詩詞有關知識。
2、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并熟練地背誦,理解詩歌意思。
3、品味語言,體味詩詞的意境。
4、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誦讀并背誦,理解詩歌意思。
2、品味語言,體會意境(難點)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1、課前讓學生預習課文,熟讀并嘗試先背誦課文。
2、準備多媒體教學。
教學設計
導入課文
古代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僅語言雋美,而且意境深遠;它們有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來廣為傳誦,成了流傳千古的名篇。我們在課外已經接觸了不少優秀的古代詩詞,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陸續學習課本中的五首古代詩詞,主要是領會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和講究煉字煉句的創作精神。
1、導入新課
大家知道曹操吧?說起曹操,常常聽到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有人說他是英雄,有人說他是奸雄,我們同學從歷史或文學作品中認識了曹操,你認為他是怎樣一個形象呢?(作一個簡單的名義調查)評價一個人物,歷史和文學兩種角度是不同的,前者更注重客觀性,后者強調藝術性,加上不同時代不同個體,出現對立的觀點是可以理解的,但要科學地評價一個歷史人物,還是以客觀為準。
今天,我們先來歷史地客觀地認識一下曹操。哪位同學可以為我們簡單介紹一下曹操?
PPT: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今安徽毫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建安時期的代表詩人之一。東漢末年,在鎮壓黃巾起義軍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建安元年迎漢獻帝到都許昌,用他的名義發號施令,“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后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軍閥袁紹后,逐漸統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于赤壁。后封魏王。曹操一生未稱帝,他病死后,曹丕繼位后不久稱帝,追尊曹操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于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其詩內容較為豐富,風格慷慨悲壯,《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和《蒿里行》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求賢若渴之心,或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蒼勁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后人對其評價,尤其《三國演義》將其刻畫為亂世奸雄形象,與歷史頗有出入。
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曹操樂府詩《步出夏門行》組詩中的第一章――《觀滄海》。樂府,是原來是漢武帝是掌管音樂的官署機構名稱,后來演化為詩體名稱,是可以入樂歌唱的詩歌,后來有不入樂的也被稱為樂府或擬樂府。
《觀滄海》正是北征烏桓歸途中經過碣石山時寫的。大戰之前,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山,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展現在他眼前的是一幅怎樣的圖景?他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一起來看課文。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師配樂范讀。
學生自由朗讀,掃清文字障礙,教師正音。
學生個人配樂朗讀。
全體學生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3、疏通文意,注解重要字詞
請學生翻譯,并注意提醒校正。
補充:臨;到,登上,登臨;何;多么;蕭瑟:樹木被秋風吹動的聲音
PPT:參考譯文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
海水多么寬闊浩蕩,碣石山高高聳立在海邊
碣石山上樹木叢生,各種草長得很繁茂。
在蕭瑟的秋風中,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濤。
日月運行不息,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出發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豪情壯志吧。
4、研讀課文
學生帶著問題,先自主學習,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PPT:[問題組]
①全詩圍繞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②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實的?哪些詩句是想像的?
③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參考:①全詩以“觀”字統領全篇,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②全詩寫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直陳其事,“觀”字領全篇。
第二層(“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寫海水和山島。這一層全是寫現實中的實景。
問:實寫觀海的詩句一共有6句,所寫的內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參考:“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兩句是總寫全景,其中前一句寫海波動蕩,后一句寫山島巍然聳立。海水蕩漾,山島聳立——動靜相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
接著兩句寫島上的草木,“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一派生機勃勃。這兩句是緊扣上文“山島竦峙”展開。下面兩句“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寫出了海上景象的`變化,表現了大海的雄偉氣勢。“洪”,大的意思。這兩句是照應上文“水何澹澹”而寫的。樹木百草,秋風洪波——靜動相配,顯示了大海的盎然生機和宏偉氣象。
這一層6句詩,結構非常嚴密,可見作者構思的精心。
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虛景,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容無關。
③研讀與賞析“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詩句
學生想像畫面。展現一幅怎樣的圖景?展現大海之大,有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派。
問:為什么曹操會產生這樣的想像?聯系作者寫這首詩的背景,我們想一想,這里集中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結合背景:詩人當時正處在自己事業的最高峰,他已經削平了北方群雄,現在又打垮了烏桓和袁紹殘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優勢兵力去消滅南方的割據勢力,他就可以蕩平宇內,一統天下了。大戰之前,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山,撫今追昔,他的心情和滄海的浪濤一樣洶涌澎湃。所以才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樣的想像,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
在這里,他將自己宏偉的抱負、闊大的胸襟融會到詩歌里,借著滄海的形象表現出來,使這首詩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成為一篇流傳至今的優秀作品。
5、小結:
虛實結合,借景抒情,描寫滄海的壯麗景色,表現博大的胸懷,抒發統一天下的宏偉抱負。
基調蒼涼慷慨,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6、拓展與延伸
(1)曹操的歷史評價
◆陳壽:“漢末,天下大亂,雄豪并起,而袁紹虎摉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閴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王沈:太祖御軍三十余年,手不舍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魏書》
◆鐘嶸: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詩品》
◆許子將: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魏書》
(2)對比閱讀毛澤東的《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滄海桑田,當時光進入20世紀50年代,又一位雄才大略的偉人想起了始皇帝的碑碣。毛澤東領導他的隊伍剛剛推翻了就的統治、建立了新的紅色政權,又把美帝國主義從鴨綠江邊趕回到了三八線,自然是躊躇滿志、意氣風發,于是始皇帝碣石畔的北戴河之濱響起了壯懷激烈的吟誦.始皇帝的碑碣所承載的滔天氣概激發了詩人內心里澎湃著的壯志激情。
7、作業
(1)背誦并抄寫和翻譯全詩。
(2)課外收集學習曹操另外的詩歌,自學背誦。
(3)預習下面4首古詩詞。
觀滄海優秀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作品。
2、有情感的背誦詩文。
3、深刻理解詩歌內容與情感。
教學重點:
領悟詩人寄寓的豪邁情感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猜猜他是誰
1.他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2.他是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3.他的.故事被人們編成了許多劇本,但他在戲曲中大多為“大白臉”奸臣形象;
4.毛澤東評價他:“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5.他指揮和領導了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官渡之戰;
6.“望梅止渴”的故事是他行軍打仗中的經典之作;
7.他在文學上也有很高成就,是“建安文學”的領袖;
8.“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是他詩歌中的經典名句。
二、檢查預習(寫作背景、作者簡介)
寫作背景:《觀滄海》這首樂府體四言詩,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戰烏桓時所作。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余部隊,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到達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作者介紹: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沛國譙縣人(今安徽省亳縣)。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曹操好作樂府歌辭,他的詩歌散文清峻整潔,氣魄雄偉,慷慨悲涼,篇中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了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
三、初讀
要求:
1、讀準字音、讀準節奏
2、齊讀
3、個人朗讀
四、再度
品讀、欣賞
1、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
2、思考討論(答案見PPT)
①全詩圍繞著哪個字來寫?
②作者看到、聽到和想到了什么?
③哪些景物是實寫、哪些句子是虛寫?
3、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見ppt)
4、明詩悟理(見ppt)
五、品讀背誦
六、小結
七、拓展詩意,與人物對話(見ppt)
觀滄海優秀教學設計11
1、課本原文
課文: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2、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揣摩詩歌表達的情感。
2、了解詩歌情境交融的特點,培養學生讀古代詩歌的節奏感。
3、品味詩句,感悟詩歌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學重難點
誦讀詩歌,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并理解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見過大海嗎?大海給你們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樣的呢?(學生暢所欲言)今天,我們就跟隨一位古人跨越千年一同去領略大海的風采吧!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展示資料,分享所得
學生分享有關樂府詩和作者的資料,了解作者,并且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
作者: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人。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代表作品《蒿里行》《短歌行》《龜雖壽》《長歌行》等。
背景: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賽,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心情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觸景生情寫下這首壯麗的`詩篇。
2、解決生字詞
碣(jié)石澹澹(dàn)竦峙(sǒngzhì)
3、誦讀詩歌,體會情感
(1)學生以他喜歡的方式讀,并糾正發音有問題的字詞。
(2)教師范讀,并指導朗讀的斷句與節奏。
(3)播放音頻文件《觀滄海》。
(三)細讀詩歌,情景交融
1、詩歌第一句,交代了哪些內容?全詩由哪個字統領?
明確:交代了詩人登臨的方位、地點、目的,由“觀”統領。
2、詩人站在碣石山上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所寫之景有哪些特點?
水:澹澹
山島:竦峙
洪波:涌起
樹木:叢生
百草:豐茂
日月之行星漢燦爛
3、詩歌最后說“歌以詠志”。曹操想借用這首詩表達什么志向呢?哪一句透露了他的心思?
明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表達了詩人一統天下的宏大抱負以及博大的胸襟。體會情景交融的寫作特色。
(四)品讀詩歌,體會寫法
本詩是一首寫景抒情詩,“滄海”的壯美景象是如何呈現在大家眼前的?
明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
(五)課堂小結
帶著豪氣,有感情的朗讀《觀滄海》,深入地感受作者的偉大理想并受到感染。
(六)布置作業
1、背誦《觀滄海》。
2、收集古今中外的詩歌名句,將其整理歸類,并探討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觀滄海優秀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全詩。
2、體會詩中有畫,畫中含情,理解曹操的抱負。
3、體會、學習詩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
教學重點
1、朗讀、背誦此詩。
2、了解詩的內容,理解作者的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
教學難點
1、賞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體會詩人博大的胸懷。
2、培養學生感悟古代詩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蘇軾在他的《赤壁賦》中寫道:“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古一世之雄也。”大家知道蘇軾在文中稱贊的是誰嗎?(由此引出曹操及其詩作《觀滄海》)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
分別請幾位同學介紹作者及作品,其他同學補充、糾正。
明確: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人,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善詩歌,代表作有《蒿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以慷慨悲壯見稱。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心潮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詩作融會了自己昂揚奮發的精神,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
三、朗讀《觀滄海》,整體感知
1、老師范讀。
2、指導詩歌朗讀方法:停頓、重讀、語調、延緩。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4、請幾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評價。
四、合作探究,理解詩歌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思考、探究下列問題:
(1)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實的,哪些詩句是寫想象的?
(3)這首詩描寫了哪些景物?體現了詩人怎樣的胸懷?
(4)詩中哪些句子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2、小組在全班展示,其他同學評價。
(1)學生回答,其他同學補充、糾正并評價。
(2)明確:以“觀”統領此詩。
三層。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以“觀”統領此詩。第二層(“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寫海水和山島。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最后兩句詩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容無關。實景:樹木叢林,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虛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明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這首詩描寫了海水、山島、樹木、百草、秋風、洪波、日月、星漢。尤其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四句,以豐富的想象表現了大海浩瀚壯闊、包容天地的宏大氣概與形象,顯示出詩人博大的胸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五品讀賞析
賞析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學生在小組內展示,然后在班上交流。
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全是寫虛景,即作者的主觀感受,可從兩個“若”看出。主要描寫了太陽、月亮、星辰銀河都好像從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這些運行都離不開大海的懷抱,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狀觀景象。是一種極其開闊博大的意境。
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滄海中運行;夜空中燦爛的銀河,好像是滄海映上去的。很明顯,這不是作者眼前所見的實景,而是他看到波濤洶涌丁大海所產生的奇特想象。詩人將自己這種昂揚奮發的精神融匯到詩里,表現了詩人博大的胸懷。
六、小結
師問:實景是一幅美麗的山水圖畫,虛景能把我們帶進一個極其開闊,博大胸懷的境界,你能悟出詩人寫實虛景的感情嗎?
理解:詩人描寫實景實際上在謳歌祖國壯麗的河山,流露出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詩人目睹祖國山河壯麗景色后,更加激起要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強烈愿望。虛景描寫是詩人實際借助豐富奇特想象,來充分表達這種愿望,以滄海自比,勾畫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景象來表現詩人博大胸懷和豪邁氣魄。
這是一首以寫景為主題的名作,通過對登山觀海的描寫,抒發了詩人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
七、拓展延伸
師問: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但全詩卻沒有哪一句是寫情的詩句,情寓于景中。你能說出古代即寫景又寫情的詩句嗎?
理解: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等等即寫景又寫情的詩句。
八、作業
1、背誦全詩。
2、課外閱讀有關曹操詩句。
【觀滄海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觀滄海》教學設計04-22
初中語文《觀滄海》教學設計10-06
曹操《觀滄海》優秀教案設計(通用14篇)09-20
優秀的教學設計07-06
優秀教學設計04-13
《觀滄海》優秀教案(精選11篇)03-16
《草原》優秀教學設計優秀09-21
養花優秀教學設計優秀01-20
《夾竹桃》優秀教學設計優秀03-22
jqx優秀教學設計優秀04-28